学好语文

2024-07-28

学好语文(精选十篇)

学好语文 篇1

每个学生都愿意追求真美善, 都希望自己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朝着受尊重的方面努力。学生当中之所以会有先进与后进之分, 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与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也有关系。为此, 教师要让后进生感受到爱, 学会爱。首先要注意自身建设, 树立榜样, 重视示范, 润物无声。对后进生尤其要爱, 不能因为他们学习差或纪律差就冷落他们。同时要做好其他同学的工作, 在后进生周围形成一种同学之间互助互爱的友好氛围, 使后进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增强他们的上进心。

二、运用“赏识-成功”教育法

运用“赏识-成功”教育法, 教师要树立两个基本信念:一是坚信“天生其人必有才, 天生其才必有用”;二是坚信“人无全才, 扬长避短, 人人成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我发现不少后进生在班组活动中的某一方面有很好的表现:有的体育方面很棒, 有的热爱劳动, 有的歌唱得好等等。我及时地抓住他们的闪光点进行表扬、肯定, 还让他们担任班干部, 负责班上的一些事务, 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怀、信任、鼓励, 逐步树立自信心, 由此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 进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一些厌学的学生开始有了积极学习的心理。他们在学习中获得的成功体验, 成了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为争取新的成功提供了动力。

三、给后进生开“小灶”

高一如何学好语文 篇2

(1)查漏:在制定计划前先对自己的语文薄弱点进行查找。根据自己学习和平时的考试情况分析。主要看自己在字词、句子修改、标点、文章理解、背诵、阅读理解、写作等哪个还是哪几个方面存在薄弱点。

(2)补缺:针对薄弱点进行加强练习。对于字词、句子、背诵这一类的只能说熟能生巧了,多记多背积累是关键。至于理解方面的这个就需要你多借助工具书。其实你会发现不外乎就那么几种理解类型。例如:阅读理解在高中阶段不外乎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这些许多的工具书上都有很详细的说明和针对的训练。

(3)归类:其实学习时无论是语文还是其他科目归类是很重要的。每次考试或者平时练习时把自己容易丢分的题目集中进行归类整理一下,这是避免二次犯错总结经验的一个很不错的方法。

(4)阅读:学好语文平时的阅读积累很重要,特别是作文写作。作为高一的语文来说主要是为以后的高考做准备的。所以适当的阅读是积累美句、任务案例的重要途径。当我们遇到好的词句案例不妨拿来纸笔好好的记录一下。

高一六种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

第一培养兴趣

首先,我们要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个培养过程,古人分为三个阶段:知之、好之、乐之。先说“知之”:走进语文,不抵触,不反感,不因对以前的老师、教材和考试的印象而迁怒语文;能如此,方可初尝语文的甘霖。再说“好之”:日日操习,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弃,不因外界干扰、其他学科和考试分数而离开语文;能如此,方可欣赏语文的漫天红霞。后说“乐之”:处处留心,养成习惯,言谈举止,一笑一颦,莫非语文;能如此,方可进入语文的神仙洞天!

第二积极主动

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强调的就有自主学习的重要。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师的“教”不会直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只能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求理解,才能逐渐达到“自会读书,自能作文”的境界。

企图靠老师讲得好、深、透,学生只管默默聆听、记忆就学好语文,这种想法已被无数事实证明:此路不通!因此,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作好自主学习规划,加大自主练习的力度,自奋其志,自求其通,也是一条极重要的语文学习规律。

第三多看多写

在你学习的这三年中,要下定决心广泛而深入的阅读,这就叫“勘破三春”。阅读时,要涵盖古今,包举文理,融会中外,首重哲学,这就叫“融汇九流”。举凡人类心灵智慧的结晶,能开眼界、除迷狂、启思维、美德行、富心灵者,均可大读特读。尤请注意:不要只读文学作品,只读中国作家。

同学们学语文所为何事?我以为可以用十二字概括:丰富心灵、明白事理、完美生活。这就是要锻炼自己的感性和理智,我简化为“思欲丽”:情感思想要富赡犀利!现实中,我们许多同学只会作题,从来不注意自己感性和理智的锻炼,其情思通常表现出两个缺陷:一是“浅”:情感幼稚化,思维平面化,既无深情,也无遐思;一是“窄”:生活面窄,导致了关注的主题窄,既少阅历,又缺大气。要纠正这两个缺陷,使自己的情思“深”、“广”,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同时,必得加上一个字:“写”!“写”可以酝酿和升华情感,“写”可以廓清和锻造思想。“思欲丽”,必多写!

第四多读经典

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就是模仿,模仿的榜样(模板)应该是什么呢?当然是前贤今人的成功之作。茅盾背《红楼梦》、苏步青熟读《古文观止》的例证,当是大家熟知的。通过长期的艰苦的积累,在头脑中建立起丰富的“语言范式”,形成“兴奋灶”,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腹有诗书”。

运用这些“范式”,模仿着“说”,模仿着“写”,先求其“形似”,后求其“神似”,最后求其超越。这样,就很容易有学习个充实感、成就感、条理感,就不会再感到语文学习空泛、无力、不可捉摸。这种状态可以称为“胸有成竹”。

第五重视领悟

古诗云:“心有灵犀一点通”。怎样才能作到对语文学习“心有灵犀”呢?首先,要广见博闻(多读)、反复尝试、积累范式,因为灵感总是出现在辛苦劳动之后的彩虹;其次,要养成联想和想象的良好习惯,力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决不压抑、束缚自己灵感的飞翔;再次,要努力营造平和清明而又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沉浸其中,体验品味,不急于求成;最后,要敢于相信自己的直觉,相信自己通过积累、模仿而形成的灵感思维的有效性。

经过多次成功的灵感闪现,就要总结自己感悟的角度、方式、条件,把它变成自己进一步学好语文的利器。

第六积极思考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记》也强调:慎思、审问、明辨,就是要谨慎的思考,审慎的发问,,明确的分辨。在语文学习中,欲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先要多思:不论哪个学习环节、何种学习任务中,决不盲目接受任何未经自己思考的东西,这样方可保持自主性,提高学习的兴趣,使多读有味,多写有效,积累有益;次求深思:决不浅尝辄止,而要多方追问,务求水落石出,直至原形毕露;后求善思:不钻牛角尖,而是随时以元认知策略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克服情感干扰,理性分析和接受老师的点拨、同学的帮助,方可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建立起融通、灵慧、深刻、严密的思维个性。

高一学好语文的方法和技巧

一、重视教材、预习到位

在经过中考之后,都有这样一个感悟,语文学科分数的区分度不高,差别不大,很多人认为翻来覆去的研习课本,没有多大用处,又有人听说高考语文以课外内容为主,以知识的牵移和运用为重点,课本学不学好不重要,不需要全力投入。

殊不知,这些想法是很幼稚的,我们即将使用的教科书体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对高考起一定的导向作用,它虽不等于全部的出题内容,但却是个范本,是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学到知识规律是重点,通过大量纯正优美的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是难点。这确实需要同学们在思想上重视它,在实践中琢磨切磋。

二、动脑动手、相辅相成

所谓动脑动手就是勤思考、多练习。易于思考,乐于表达。我们所用的新教材基本有两个特点:一是选作教材的编著理念相对超前,道德说教相对减少,而人文因素相对增加;二除课本之外,还有读本,阅读量较大。可见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三、精积细累、咬文嚼字

学好语文 学会生存 篇3

一、在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章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

例如:《炉中煤》一文,爱国诗人郭沫若将祖国比喻成年青的女郎,强烈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热烈而深切的感情,为了祖国甘愿奉献一切的精神。在诗人饱含深情的表白下,每个学生都会从心底发出呼喊:热爱祖国的河山和物产资源,热爱祖国的历史传统和文化,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同祖国的命运、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

《邓稼先》一文,邓稼先为了中华民族的核武器事业,殚精竭虑,辛勤耕耘三十年,巈躬尽瘁,死而后已。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但在生活中,他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一生喜欢“纯 ”字所代表的品格。他身上凝聚的民族精神、民族感情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淀,是青年学生一生学习的精神楷模。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坚强乐观、积极进取、坚忍不拔、追求美和崇高的品质,对知识的渴求,对人类的友爱情感,战胜困难的巨大勇气,正是引导人类迈向未来的精神。她可以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灵震撼和敬畏,让他们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珍惜我们视而不见的平凡世界,好好生活!

名人的经历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和感染,还有源源不断向上的力量。

二、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人活着,就要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理想的实现也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要在语文学习中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条件主动地、科学地理解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

例如:《敬业与乐业》一文,告诉青年学生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应采取的态度:第一要敬业。朱熹说:“主一无适便是敬。”职业没有不神圣的,所以职业没有不足可敬的,忠实地去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从事一种劳作便做到圆满。第二要乐业。“其为人也,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而。”这句话希望青年学生牢记两点: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介绍了苏联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故居和坟墓,它是那样平凡和简陋,简陋得令人震撼!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列夫托尔斯泰的名字也没有,有的只是在他亲手栽种的几株大树之下“一个小小长方形的土丘”。我们要学习托尔斯泰的幸福观:抛弃功名利祿,蔑视金钱地位,始终不懈地追求平民化的理想,崇尚回归自然,让自己的一生在永不懈怠中度过!

《我有一个梦》的作者马丁·路德·金是民权运动的领袖,他在1963年8月28日发表了这篇著名演说,同时他也是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1968年4月4日,他遭到白人种族主义者枪杀,年仅39岁。他为黑人谋求平等,发动了民权运动,功绩卓著,闻名于世。学生要向马丁·路德·金一样怀有激情,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实现自己的价值。

每个青年学生都应该像别林斯基说的那样,尽力做他可能做到的,拿不到元帅杖,就去拿枪;拿不到枪,就去拿铁铲。

三、在学习中培养健康心理和交际艺术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一定的交际能力,是每个青年学生顺利走向社会、立足社会的前提。而在现行语文教材中,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典范。

例如《水调歌头·游泳》一文,通过毛主席畅游长江所见、所想的描写和层层联想,热情赞颂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展示了祖国发展的宏伟蓝图,抒发了全国人民迎着大风大浪前进的革命豪情。同学们可以充分体会到毛主席改造中国的宏伟理想和不怕困难、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完璧归赵》一文,刻画了蔺相如机智忠勇、能言善变的形象。蔺相如的言辞,有时语气平和,谦恭有礼;有时直言斥责,雄辩折人;有时分析利害,有理有据;有时怒不可遏,咄咄逼人……通过这些语言描写,同学们可以看到一个有勇有谋、娴于辞令的外交家形象。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描写了邹忌从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个日常生活的小事说起,委婉地指出了国君被谬赞、被蒙蔽的危险,使齐威王从中受到启发,从而广泛听取意见,作为施政的依据,使国力强大。魏征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王要想成大事,都需要几位敢言直谏的大臣,但劝谏需要一定的方法。邹忌的语言既恳切直率,又委婉动听,达到了劝谏的目的,他的说话技巧值得学习。

人际交往是当代人事业成功、生活幸福的需要。同学门在人际交往中,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对人、对友能求同存异,听得进各种意见,虚心接受批评。真诚地希望每一个青年学生能够拥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

(作者单位:平顶山市高级技工学校)

谈怎样学好语文 篇4

一、熟背诵

培根说:“一切知识, 不过是记忆。”语文学习尤其要重视背诵。凡是课本中规定背诵的古代诗文、现代名篇都应熟记于心;读书看报时, 遇到的精美篇章段句都应反复品读直至成诵。这样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没有背诵之功, 就没有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积淀, 想学好语文就如同妄想建立空中楼阁一样。

二、多看读

语文学习除了应读好入选课本的经典篇目外, 还应多看多读课外书籍。这里说的书籍包括名著、文章、报纸、黑板报、标语、广告、对联等有字之书, 真正做到“处处留心皆学问”。在读有字之书的同时还应看无字之书——社会、自然……人情百态、芸芸众生、大千世界、奥妙自然都需潜心品读, 从无字之书中感知世界, 感悟人生, 升华自我。

三、勤动笔

“眼过千遭, 不如手过一遍”说明了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有的同学书没少读, 但仍心中空、口中无、笔下难, 原因之一就是不能随时摘记令他心动的美文佳句。因此, 像掰玉米的黑瞎子一样, 属于自己的只有一个玉米, 那怎么能学好语文呢?

勤动笔还包括多写作。多写可以解决难作文的问题。多写日记, 每天一则, 有话长说, 无话短写;多做读书笔记, 常写感悟, 时有启迪;多写自由命题的作文, 找自己感兴趣的人、事、景、物、情、理练笔。最终一定能通过语言运用熟能生巧, 学会作文, 学好语文。

四、善思悟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多读别人的美文佳句, 犹如吃熊掌燕窝。可是如果没有细细咀嚼、消化、吸收, 终究对身体补益不多。时时思悟语言之妙、构思之巧、选材之精、角度之新、感情之真、思想之美, 就会将其精华转化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为己所用, 最终达到学好的目的。

五、善问活用

“学贵有疑”, 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 更是创造的起点。在学习中多问为什么, 通过善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让自己走出模仿别人的狭小圈子。活用是提升自己语文综合能力的关键钥匙, 要在说中用、写中用、用中学、用中思, 使学用最大程度地相得益彰。

帮助孩子学好语文 篇5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不仅具有知识性、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家长要想辅导孩子学好语文,必须首先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它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任务是“必须切实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加强思想教育,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阅读教学的要求是“三年级学习课文是怎样用词造句、连句成段的。”使学生能说出段落中每句话写的什么,是怎样写的,并能说出段落大意。家长们掌握了以上的教学目的。任务和阅读要求,大体上就知道了每篇课文应该教孩子学些什么。我想现在学生的字、词、句的.训练都比较容易,最困难的是阅读,目前阅读短文,分析短文已经成了学生中的老大难问题,他们不知怎样概括短文的段意,针对这个同题,我向家长们介绍几种概括段意的方法,便于您辅导孩子学好语文。

叙述法:

这种方法就是用自己的话概括叙述一段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几句话叙述。如《三味书屋》(第六册)的段意可分别概括为第一段写三味书量的过去和现在。第二段写三味书屋的样子。第三段写“早”字的来历。 引语法:

引用课文中的中心语句作为段意。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一段写“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第三段写“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第五段写“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问题法:

用提问题的方法概括段意。如《课间十分钟》第一段写同学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干什么?第二段写东墙边的同学是怎样活动的?第三段写大树下的同学们是怎样爬杆的?第四段写同学们是怎样丢沙包的?第五段写其它同学都在干什么?

提纲法:

抓住内容要点,用简练的词语作小标题式的概括。如《李时珍》第二段(2~3节)写“立志学医”。第三段(4~6节)写“编书成功”。

如何学好高中语文 篇6

【关键词】语文 学习 自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044-01

一、学好语文的意义所在

语文是我们学习的一门重点内容,学习语文的意义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语文是高考中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在高考中占有很大的比分,而且当其他科目成绩上升慢时,语文往往还会有比较大的上升空间。同时在高校的自主考试中语文也是通用的一个科目。

第二,学好语文是传承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需求,语文是中国的国语,作主中国人,应该要自觉承担传承文化的重任。

第三,学好语文可以获得更多的精神粮食。只有在学好语文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并从这些文学作品中得到更好的精神粮食。

第四,学好语文对于未来的工作有很大帮助。学好了语文,在将来参加各类考试、面试时,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提升自己的读、写能力等非常有帮助。

二、语文的特点

1.语文学习需要持之以恒

学习语文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时间慢慢积累的,语文的内容丰富,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一点一滴慢慢品尝,从不断的学习中去理解语文的真正含义。因此,我们每一个学生都要有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2.语文考试得高分不易

在语文考试中,得基本分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想要得高分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语文是国语,基本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多少会接触到,所以基本得分还是比较容易的,那为什么又说语文不容易得高分呢?那是因为在语文考试中,作文占了很大的比分,而很多的同学在作文方面是薄弱点,因此想取得高分又不容易。

三、如何学好语文

1.适应新环境

首先,当我们进入高一后,可能会有两种不好的心态存在,第一种是放任自己,在中考结合过于放松,把刚进入高中看成是玩乐期。第二种是失落,因为有的学生在中考中发挥的不理想,未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所以对学习没有信心。

因此,对于我们来说,把心态调整好是十分重要的,当进入到一个学校后,要给自己做好定位,并且快速适应新的环境,及时找准自己的位置,也不能给自己过大的压力。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给自己信心去面对新的环境与变化,并且做好思想准备,让自己可以快速融入到新的集体中。

2.科学、合理拟定学习计划

当你第一步进入高中后,就要看到自己三年后的发展结果,高一新生一定要拟定一个包括语文学习在内的三年学习规划。

第一,不能存在高一放松、高二混沌、高三拼命的想法;第二,要深刻反思初中阶段的行为习惯、学习品质等各个方面所存在的优点、缺点,同时结合高中阶段的特点由学习、个性发展等综合方面去拟定规划。虽然高考是三年之后的事,但这相目标就是不会改变的,所以对高考的准备也要从现在入手。

3.学好语文的关键——听课

在这么多的科目中,语文虽然好学,但要学精是不容易的,同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及技巧。一位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不单单是知识,更是会教会我们怎么去学习,让我们可以获得学习语文的好方法。从老师的教学中我们了解到,学习语文要重视综合能力的学习。在课堂上,我们不单要掌握好每篇文章的知识、文字,还要了解写作的特点、知识等,最重要的是要通过老师在课堂中的教学,学会怎么去阅读、学习课文,领会文章的情感并把握感悟。

4.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多读课外书。如果想要真正学好语文,单单只是学这几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加大阅读课外书籍的量,从更多的文学作品中获得知识。在阅读的过程,一定要学会估读书笔记,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因为用笔记录可以加深记忆,这样是有非常大收益的。做读书笔记的时候要学会摘抄、抄录,写读后感等。

第二,要想学好语文,还一定要养成求教的习惯,要多问、多学,只要是有不懂的地方都要去向别人请教,或是从网络找到答案,在要学习的过程中懂得研究、交流,讨论。

第三,要学会记笔记。日记是对生活的一种记录,当然,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不能只是单纯的记流水账,而是要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去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例如,最近的湖北沉船事件,在看到这样的大事性后,应该要有想法将这段黑暗的事故记录下来,并在网络的各种图片中找到感动点,例如,网络上的一段话非常感人:感谢你,无数次游过这片悲伤的水域。将这些记成日记,可以当成以后作文的素材。

四、结语

高中阶段是我们人生最丰富的阶段,良好的学习心态再加上扎实的基础,相信我们所有的人都都可以在高中语文这条道路上越学越好,并且可以取得傲人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韩俐.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学好语文的基石[J].未来英才, 2015(2):235-235

[2]柳广村.学好语文阅读是关键[J].杂文月刊:学术版,2014(12):278-278

夯实基础学好语文 篇7

我个人认为,语文学习要贯彻三大方面:

一、储备

有的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让他背唐诗、宋词,这是很好的储备。因为我发现,孩子小时候背的东西记得很牢固,大概与那时的新奇跃跃欲试以及记得东西少有关。

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方面的储备却日渐减少,我认为,从小学到高中,孩子们应该分阶段地读背一些诗词。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背诵首先就要理解,唐诗和宋词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诗,意在言外,含蓄而悠远,方寸之间却又能让人驰骋想象,语言精炼简洁却有一丝明确,在语言表达上会给学生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影响。

一些文言散文或小说也是可以读的,尤其是经典作品。很多学生反映高考文言文太晦涩难懂,为什么?因为读不通。其实是因为储备不足,一些专业术语、一些日常对话、一些习惯说法,甚至一些难解实词都会成为拦路虎,我觉得读一些散文或小说完全可以解决一些问题,毕竟文学作品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而且流传千古的作品往往是一部当时社会的浓缩史,从它们我们仿佛看到了几千年前的风物、历史,正是一部人情史。

另外,人物传记也可以读一些,那往往是一个杰出人物的奋斗史,读这样的书,会给孩子很多精神上的启发与帮助。

二、会学

对于语文学习,只听只读不记也是不行的,毕竟过目不忘过耳不忘的人是少数。所以,要会做笔记,重点突出,为己所用。上课时认真听课是首要的,但也要随时记下重点难点要点,读书时要有选择地摘抄自己喜欢和需要的词句,中国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要有所侧重,有所选择,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摘抄只是浅层复述,如果有更深层的体验,还需写读书笔记,因为读书时感悟和感受稍纵即逝,只有写成读书心得才便于保存,也更能梳理自己的思路,使自己受益更多。

三、爱学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真心喜欢,才能发自肺腑用心,而不是敷衍了事。对语文学习,我们千万不要抱以功利的思想,要把眼光放长远,因为这不仅是一门学科,它也是一种个人的修身养性,是成人的必修课,是个人素质提高的必由之路,语文即生活。

如何学好小学语文 篇8

其一, 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这是学习语文的关键。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重在启发学生思考, 以平等对话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使其主观能动性得以更充分的发挥, 使其学习变为爱学乐学。学生上课积极主动回答问题, 课堂效率高。那么,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 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1、预习与复习的习惯。2、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3、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4、多动脑, 勤动手的习惯。5、大胆发言, 敢于质疑问难, 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6、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7、课外阅读的习惯等。

其二, 多读多练, 培养语感。

字词读法, 写法和意思一定要弄清楚, 并且牢记于心, 这好比是砖瓦和房子的关系, 一切建筑都要从砖瓦开始搭建。多写, 多看, 最好能养成记日记的习惯.语文在于多看多记多练, 是所有学科中学习过程最漫长的。语文是一门语言, 是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经常以此作为教学重点来训练。但课堂时间毕竟有限, 这必须靠生活点滴积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孩子读书能力差, 这就无形地成为学习语文的障碍, 所以读书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 我将重点训练朗读, 希望家长配合。在家庭教育中, 我恳请家长重视读说训练, 并可以时刻注意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建议家长在用心倾听孩子读书的同时, 给他一些掌声, 一句鼓励, 一份自信。假期中, 您可以引导孩子预习新课, 阅读儿童著作, 或背诵古诗文时实践一下, 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其三, 留心观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多动脑勤动手, 写好作文。

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们必须重视它, 正视它。其实写好作文不难, 但必须留心观察, 把生活的点滴记录下来, 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组织好语言, 汇集成篇即可。当然“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事说总是很容易, 做起来就难了。那么简单说一下写人, 写事的作文应注意什么。

一、写人是作文的基本命题。

写人, 可以侧重写人物的外部表现, 即写他在做些什么, 或者有哪些动人事迹;也可侧重写人物的内心活动, 写他在一件事面前, 在与别人交往中, 或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的内心变化, 和随之产生的喜、怒、哀、乐之情;也可以交错地写人的外部表现和心理活动。

写人的文章应注意以下几点:

⒈交代清楚他是什么人, 如他的年龄、性别、外貌、职业、性情, 及与自己的关系。

⒉要写出人物的特点。就是要写出这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只有把特点写出来了, 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章也才能与众不同, 有了新意。

⒊要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现人物, 决不能像老师给你写品德评语那样来写人。所选的事件要能充分表现这人性格和品质。当你把事情写好了, 人物也就写好了。如当你读完《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以及《我的战友邱少云》以后, 你对这两位英雄就有了深刻的印象了。

⒋要抓住人物细微的动作及其变化, 给予具体, 生动的描写。即抓住细节刻画人物, 使原来比较平板、模糊的形象变得栩栩如生, 有血有肉。如《一夜的工作》中, 周总理扶正转椅就是一个细节描写, 它表现了周总理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

⒌在进行人物语言描写时, 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 因为不同的年龄、职业、性格等的人物, 他们所讲的话是不同的, 即使是同一个人, 在不同的情况下所讲的话也是不同的。

⒍要紧紧扣住人物的特点和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来写人, 不要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马虎拼凑, 拉拉杂杂, 更不能重复啰唆, 画蛇添足, 使人看了不知在说什么。

二、写事的作文应注意: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有许多事都是我们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而且大多是普普通通, 平平常常的小事, 如何把这些小事作为材料来写或作文呢?请注意以下几点:

⒈如果根据题目的要求选定了某件事, 你就要对这件事进行认真的回忆, 并仔细琢磨, 反复思考, 挖掘出这件事中含有的生活道理, 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

⒉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让读者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人, 在什么时候, 什么地方发生了怎样的事。

⒊必须把事情发生的环境写清楚。因为任何事情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发展的。环境写好了, 写出特点来, 还能渲染气氛, 表达感情, 使文章更生动。

⒋一般要按事情发展顺序, 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不能颠三倒四, 还应把事情的前因后果, 来龙去脉写清楚。

⒌记事中要围绕中心, 抓住重点, 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 (一般指事情发展高潮处) 要详写, 写具体, 写详尽, 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⒍写事离不开写人, 同此在记事过程中, 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 写逼真, 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 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 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学好语文“读”是关键 篇9

课堂上的朗读普遍存在以下的一些不当地方:

一、流于形式上的读。

老师为了怕被别人说上课没有让学生朗读, 所以随便让学生进行默读、小组读、齐读等, 没有考虑各种朗读的适用性, 或者老师安排学生朗读时间过少。例如, 让学生用两三分钟默读一篇较长的课文, 学生根本不够时间读完, 当然达不到读的效果。

二、没抓住精华部分读。

课本上的文章类型各种各样, 朗读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老师应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的精华部分, 而不能从头至尾、漫无目的、一遍又一遍地读。如在《月光曲》一课中描写月光内容的段落是精华部分, 老师可在播放《月光曲》的过程中示范朗读, 让学生闭着眼睛, 想象大海的景象, 使学生较快地融入情景中, 再指导学生朗读这种部分内容,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缺少对朗读的评价。

学生朗读完了, 老师就觉得已经完成了一段的教学任务了, 继续讲下一段, 通常缺少对朗读效果的评价。可能个别老师认为朗读完再让学生评价, 这样太浪费时间了, 倒不如让我多讲一遍, 让学生更明白点。实际上, 这是老师对“读中领悟”的作用理解得不透彻。学生如果对课文中的内容理解得不透彻, 那他一定不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好课文内容。这时, 如果老师大胆地让学生相互评价, 指出朗读过程中不当的地方, 找出正确的朗读方法, 从而真正弄懂了课文, 这不是比老师一遍又一遍地讲解课文更好吗?

“三尺冰冻, 非一日之寒。”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非得常抓不懈, 并要注意训练的方法。

一、学会看“朗读提示语言”。一个句子, 除了由文字组成外, 还有各种的标点符号。这些标点符号就是最初的、最基本的“朗读提示语言”。如有“、”的地方停顿时间最短;比“、”停顿时间长一点的是“, ”;遇到“?”时, 要读出疑问的语气;遇到“!”时, (上接第120页) 据所学课文创作英语对话和英语剧。例如在要读出感叹语气……虽然学生在以后学习朗读过程中不一定完全按照这些“提示语言”来朗读, 但作为开始练习朗读, 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这些“提示语言”。

二、喜怒哀乐皆自然。学生练习朗读, 毕竟由于年龄等各种客观因素, 我们不可能用专业演员的要求对待他们, 让他们一下子笑, 一下子哭。这样对于一个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也不好, 容易出现喜怒无常, 但朗读训练必须让学生读好各种不同的感情的语句, 怎么办呢?我觉得作为老师, 只要我们平常多点留意学生的生活、多点积累他们情感变化的素材, 把这些素材应用到朗读训练上就行了。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 “悲”可以说是全文的基调, 那怎样使学生入情入景呢?我开头是这样导入的:很不幸, ××同学的外公今年去世了。××同学, 你能讲讲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吗?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许多亲人, 当我们的某一个亲人要离开, 我们永远都见不到他时, 心情会跟××同学一样。下面请大家闭着眼睛想想自己某一个亲人离开你时的情景 (老师播放哀乐) 。

三、形式多样, 力求创新。

1. 符号法:

对于训练中年级学生朗读, 由于他们开始接触到较多的长句, 因此我“”把长句划分成几部分, 用“…”标出重读的词语, 用“———”标出轻读的词语。通过加上这些提示符号, 学生更容易掌握语感, 分清轻重、快慢。

2. 聆听自己的声音:

现在大部分学生的家庭环境好了, 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投入有所增加。我建议家长为孩子购买一部复读机一盒空白磁带, 学生把课文中精彩的部分朗读出来、录音并听听自己朗读的效果, 如不满意的, 可重新录音。学生通过聆听自己的朗读, 可以克服“当局者迷”的毛病, 更好地克服自己的缺点。

3. 养成多听故事的习惯。

说书与朗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学生通过听说书艺人绘声绘色的描述, 把各种情感的语句转化为脑海中的人物形象, 并总结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生可以博取众家之长, 对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水平都不错的效果。

朗读的训练方法多种多样, 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坚持“读”, 才能较好地体现新课标提出的基本要求。

学好语文从“说”开始 篇10

一、创设各种交际情境, 激发学生的交流欲望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其实就是口语交际的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是指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倾听、表达、与人交流自己思想的一种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环境, 营造和谐、融合的交际气氛, 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 使其乐于交际, 游刃有余地交流。在教学《黄山奇石》时, 教师把各种奇石图片制作成课件, 投放到屏幕上, 文中的“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美景逼真地再现在学生眼前, 学生犹如身临其境, 个个举手说出课文中每一句话所写的景物, 当然也赢得了其他同学的一片掌声。教学实践证明, 经常设计一些主题鲜明的有趣活动, 让学生相互进行交流, 使他们能在特定的情境中围绕主题, 无约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当小学生的兴趣油然而生时, 其学习效果也非同一般。所以, 我们应该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与口语交际教学的实际情况, 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的兴趣。

二、注重说话方面的训练,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中要运用各种各样的办法让学生练习说话。如, 经常开展普通话演讲比赛, 说说听到的、看到的事情, 说说广播里或电视里的新闻等。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不但启发了学生的思考,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 还利用课本中插图, 让学生在认真观察后说出插图的意思。例如:在教学《难忘的泼水节》时, 教师让学生借助插图展开想象的翅膀, 理解周总理与傣族群众互相泼水、相互祝福的生动场景, 抓住“泼呀、洒呀”“说啊、跳呀”等词语, 让学生连起来说。在教学《雷锋》时, 教师用多媒体制作一幅天降大雨、湍流的河水漫过小桥的视频, 视频中呈现雷锋卷着裤子正在背小同学过桥的画面, 先请学生用一句简短的话说明图意, 再引导学生具体地说说插图的内容, 并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有的说:“下雨天, 雷锋卷起裤子把小同学背过桥。”有的说:“天正下着大雨, 刮着大风, 雷锋分别把小学生逐个背过小桥。”接着教师又根据插图按“天、风、雨、河水、雷锋”的叙述顺序, 让学生看插图后完整地叙述图中的内容。这样逐步地增加表达的难度, 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实行读写结合, 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 让孩子拥有扎实的语文功底, 归根到底就是要提高其表达能力, 让其能够具体明确并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若仅仅依赖于每学期6~8次的大作文, 是不能满足需要的, 可根据课文提供的语言特点, 设计小型多样的练笔活动, 对课文进行扩写、缩写、改写、仿写等。这可大大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 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后, 教师提问:“假如那个小女孩来到你的周围, 你会怎样对待她?”读写训练, 可以结合生活积累的体验和感悟, 可以是发散性思维和想象力的培养。在这些训练中, 一是要注意小练笔的内容要多种多样, 学生只要抓住事物的某个方面、某种特征, 就可以作为小练笔的材料;二是小练笔要与培养观察能力结合起来训练, 循序渐进, 学生掌握了观察的方法, 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 就可以去写生活中的见闻和感受;三是把大作文与小作文配合起来进行, 有助于搞好从段到篇的过渡。

四、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生个体的口语实践活动是提升口头表达能力的关键环节。所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着力推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语文口语实践活动, 真正让口语交际训练走出课堂, 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有效推进小学生口语交际训练活动, 这就要求小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积极与人接触, 主动大胆地与人交流。例如:在学生刚入校时,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做自我介绍,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姓名, 年龄, 个人爱好, 就读的幼儿园, 自己家住哪里, 家里有几口人, 等等;也可以让小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人物或者事情。在学生演讲时, 教师可以适当进行点评, 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从而引导学生有条有理、清楚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为了使学生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开展锻炼、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应该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 了解孩子在生活中的口语交际情况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从而确保有的放矢地开展针对性训练, 引导孩子在提升口语交际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上一篇:新疆体育职业院校下一篇:交通方式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