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术

2024-08-19

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术(精选八篇)

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术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入选32例患者均为我院骨科疗区于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 所有患者均经X线片及CT检查确诊, 符合第8版《外科学》股骨骨折[1]诊断标准。患者有伤侧髋部疼痛, 髋关节活动受限等症。患者均为股骨颈头下型骨折。其中:男21例, 女11例, 年龄57~74岁, 平均66岁。车祸引起者13例, 跌倒者19例;患者一般状况尚可, 能耐受闭合复位螺钉内固定术治疗, 对于有严重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则不入选本组研究。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明确诊断后, 有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适应证, 且患者及家属同意此项治疗并于手术治疗知情同意书签字, 经完善术前准备后行手术治疗。手术过程如下:麻醉成功后, 患者平卧在手术台上, 手法牵引复位右股骨颈骨折, C形臂透视见骨折复位良好, 用0.5%碘伏消毒术区, 铺无菌巾单。行右股骨大转子外侧直切口, 长度4 cm,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阔筋膜, 牵开肌肉, 适量剥离骨膜, 显露右股骨大转子及股骨干上端外侧。于股骨大转子下3 cm中心处放置角度导向器, 角度为135度, 向股骨头顶点钻入1枚直径2.0 mm导针, C形臂透视见导针正位位于股骨颈中下1/3, 侧位位于股骨颈中央, 距股骨头软骨下0.5 cm, 测量所需螺丝钉长度为90 mm, 经导针用空心钻孔扩大骨道后, 拧入1枚7.3 mm×90 mm空心拉力螺丝钉加压固定右股骨头颈部。沿第1枚导针上方1.0 cm略偏后处钻入1枚导针, C形臂透视见导针正位位于股骨颈中心位置, 侧位位于股骨颈中央, 距股骨头软骨下0.5 cm, 用1枚7.3 mm×85 mm空心拉力螺丝钉加压固定。沿第1枚导针上方2.0 cm中心处钻入1枚导针, C形臂透视见导针正位位于股骨颈中上1/3, 侧位位于股骨颈中央, 距股骨头软骨下0.5 cm, 用1枚7.3 mm×85 mm空心拉力螺丝钉固定。C形臂透视见右股骨颈骨折复位良好, 内固定物位置良好, 固定可靠。查无活动性出血, 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术区, 清点器械纱布无误, 逐层缝合切口, 无菌敷料包扎。

手术及麻醉顺利, 出血约20 m L, 未行特殊处置, 静脉输液700 m L。术后情况一般情况好, 生命体征稳定, 双足感觉、血运及运动正常。

1.3 疗效评定:

观察术后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2]情况, 根据患者Harris评分分4级评定, 评分91~100分的患者为优, 评分81~90分的患者为良, 评分71~80分的患者为可, 评分<70分的患者为差。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围术期状况:手术时间为 (55.6±7.8) min, 术中出血总量为 (21.3±2.4) m L, 住院时间为 (18.5±4.5) d。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者21例, 良者7例, 可4例, 优良率87.5%。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在老年人中发生率较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卫生条件的改善, 人的寿命明显延长, 股骨颈骨折发病率日渐增高, 尤其随着我国人口进入老龄化, 因老年人骨质疏松, 当下肢突然扭转、跌倒或受车祸等外伤造成骨折, 骨折后患者瘫痪或卧床造成家庭负担, 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其临床治疗中存在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两个主要难题。良好的复位和坚强的固定对股骨颈骨折的预后有着重要影响, 股骨颈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是手法复位内固定, 如能满意复位, 大多数内固定方法即可获得80%~90%的愈合率。

近年来, 随着空心拉力螺钉能显著提高骨折的愈合率, 闭合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术在治疗股骨颈骨折方面应用越发广泛, 其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闭合复位损伤小、固定强度大。闭合穿钉固定保留了骨折端血管, 减少了对骨折端残存血供的破坏, 能有效地保护骨折端的血液循环, 从而获得较高的骨折愈合率和极低的感染率[3]。

本组治疗发现, 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闭合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 患者手术创伤小, 空心拉力螺钉能有效地防止骨折移位, 效果良好。本组32例患者21例Harris评分为优。由此可见, 应用闭合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 是一种理想的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应用闭合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股骨颈骨折患者32例, 应用闭合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 术后指导患者康复锻炼, 并以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3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 术后患肢功能恢复满意, 术后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优21例, 良7例, 可4例, 优良率87.5%。结论 应用闭合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术

参考文献

[1]陈孝平, 汪建平.外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676-678.

[2]陈上卫.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29例临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 2014, 36 (3) :60-62.

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术 篇2

关键词 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 股骨颈骨折 疗效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骨折[1],其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3.58%[2],治疗的目的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康复水平和老年生活质量。目前最常用见的方法是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若螺纹钉选择不恰当,常会造成畸形、疼痛。为探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2011年6月~2012年7月采用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2月~2012年3月采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7例,男5例(57.1%),女3例(429%),男女之比167:1,年龄21~73岁,平均542岁。

手术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电透下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技术。患者在连续硬脊膜外麻醉下,平卧于骨科牵引床上,对侧下肢极度外展,患侧下肢外旋位绑于托架上。先使患肢外旋,再外展20°,然后再施行牵引使患肢略长于对侧肢体长度。术中用手将大粗隆向前、后推动数次,再内旋患肢,略微放松牵引[3]。C型臂透视观察复位情况,闭合复位要尽量达到Garden对线指数要求:即在正位X线片上,股骨头内侧骨小梁的中心轴线与股骨干内侧皮质形成的角度>160°,且<180°;在侧位片上,对线指数是股骨颈直线为180°,正常的指数应在20°之内。复位满意后,消毒铺巾。在股骨大粗隆下约15~20cm处,做一长约10cm的纵切口,切开皮肤及阔筋膜,平行于股骨颈轴线钻入第1枚导针。透视位置正确后,平行于第1枚导针呈正三角形或倒三角形再钻入2枚导针,导针深度为股骨头软骨下5mm。再次透视证实导针位置满意后,分别测深、钻孔、攻丝,逐一拧入相应长度空心螺钉,使螺钉尖端位于股骨头下05cm,螺纹要通过骨折线。

结 果

7例患者经过7~22个月的随访,骨折愈合优6例(857%),愈合良1例(143%),优良率1000%。术后关节活动85±60周,骨折愈合时间24~104个月,骨痂生成时间21±11个月。

讨 论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骨折,其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358%,治疗的目的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康复水平和老年生活质量。目前最常用见的方法是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若螺纹钉选择不恰当,常会造成畸形、疼痛。

股骨颈骨折是骨折最易发生的部位,骨折后局部会出现血供差、骨折愈合能力差等現象,老年人因身体各机能下降以及营养不易吸收导致骨质疏松[4],股骨颈脆弱而多见,由于患者较年长,抗病能力弱,身体机能恢复慢,因此在治疗时,要注意加强营养吸收。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股骨颈骨折,是目前较好的内固定方法,能明显提高骨折愈合率。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操作简单,应用无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在治疗后可较早地进行肢体活动。对于年龄大、耐受力差的患者来说是较好的治疗方法。因股骨颈的血供特点,其并发症常为骨折后不愈合与股骨头坏死。

空心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优点:①手术操作方便。由于螺钉的中空结构,给术者带来较大方便,手术操作套入准确,不会套错,在套入过程中也不影响骨折断处的移动,造成位移,装偏等[5,6],同时由于空心可以减轻重量,减少压力,避免骨内高压[7]。②固定牢固,螺钉前部分有宽而深的螺纹,可以牢牢固定在骨小梁中,避免了螺钉的松动,脱落或退出[8],而且螺钉的螺纹可以加固,可以牢牢固定好。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7例患者经过7~22个月的随访,骨折愈合优6例(857%),愈合良1例(143%),优良率1000%。术后关节活动85±60周,骨折愈合时间24~104个月,骨痂生成时间21±11个月。因此,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股骨颈骨折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春斌.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临床观察[J].华北国防医药,2010,2(22):144-145.

2 黄富运.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38例的体会[J].广西医学,2008,4(30):598-599.

3 Bout CA,Cannegieter DM,Juttmann JW.Percutaneous cannulated screw fixation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s:the three point principl[J].Injury,2007,28:135-139.

4 刘粤,张长青,孟炜.闭合复位空心钉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多元相关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7,8(7):617-621.

5 李亚平,蔡友毅,杨德俊,等.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加血管束植入治疗股骨颈骨折62例[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1(37):108-109.

6 张忠诚.加压钉内固定术联合高压氧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2(17):167.

7 Harris W H.Traumatic arthritis of the hip after dislocation and acetabularfractures:Treatment by mold arthroplasty[J].J Bone Joint Surg,2009,51:737.

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术 篇3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空心拉力螺钉,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

随着人口的的老年化, 股骨颈骨折成为常见的骨科疾病, 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很高, 通常选择手术治疗。一般临床采用的手术包括螺钉内固定和髋关节置换术[1], 为探讨髋关节置换与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该文选取于2006年1月—2010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7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了对比研究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中男46例, 女24例;年龄为58~79岁, 平均年龄67.8岁;骨折原因包括:重物砸伤11例, 摔伤36例, 交通事故13例, 其他原因10例;根据Garden标准对患者骨折分型:Ⅱ型12例, Ⅲ型42例, Ⅳ型16例;患者骨折部位:右侧38例, 左侧32例;患者并发症:糖尿病17例, 高血压20例, 冠心病14例, 慢性支气管炎2例。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髋关节置换组 (Ⅰ组) 和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组 (Ⅱ组) , 每组35人。手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全面检查, 排除具有其他严重脏器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Ⅰ组患者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 具体方法为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实施全身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 保持患者侧卧并进行常规消毒处理, 切口时定位在患者骨折一侧的髋后外侧切口,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深筋膜并钝性分离出臂大肌的肌纤维结构, 继而切断梨状肌, 使关节囊和骨折端显露, 在股骨小粗隆上端约1~2 cm处切断股骨颈部并取出股骨头进行测量, 结合手术前对患者具体的评估和髋臼处的磨损和损伤情况对患者进行半髋或者全髋置换术。一般来讲, 对髋臼磨损损伤严重、术后活动量大、年龄较小的患者进行全髋置换, 不满足这些标准的患者进行半髋置换。Ⅱ组患者进行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术, 术前麻醉与Ⅰ组相同, 保持患者平卧并进行常规消毒处理, 将患者的双下肢置于牵引床上, 在C型臂X线机的监控下进行闭合复位, 复位结束后将3枚空心拉力螺钉打入患者大粗隆的下方 (螺钉尖端距股骨头软骨面约0.5 cm) , 完成后消毒、缝合。手术后对所有患者均进行抗感染处理, 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功能恢复锻炼。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 每3个月定期复查。

1.3 疗效指标

将疗效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 具体为:优:患者X线检查显示骨折愈合且无关节炎等不良反应发生, 无疼痛, 髋关节活动正常, 步态正常;良:患者X线检查显示骨折愈合, 关节处出现硬化, 有轻微疼痛不影响步态和髋关节活动;中:患者X线检查显示骨折愈合, 有疼痛, 关节处出现硬化、间隙狭窄等现象, 步态轻微跛行;差:患者X线检查显示骨折未愈合, 疼痛明显, 关节处出现关节炎、畸形等现象, 患者髋关节活动和步态受到明显影响, 跛行严重。总有效率记为优、良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Ⅰ组总有效率为82.9%, Ⅱ组总有效率为57.1, 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Ⅰ组术后1例切口感染, 2例出现关节炎, 并发症发生率为8.6%;Ⅱ组术后3例切口感染, 1例出现泌尿系统感染, 1例出现肺部感染, 5例发生关节炎, 并发症发生率为28.6%, 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由于自身机体抗力较弱、骨质疏松、股骨颈部脆弱等原因致使老年群体容易发生股骨颈骨折, 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会引发多种并发症[2,3]。常见的治疗方法一般包括牵引、外固定支架固定、内固定和人工假体替换。许多研究对内固定和人工假体的临床疗效仍有争议, 一般认为如果患者的股骨颈骨没有出现位移, 可以考虑使用内固定方法;如果患者的股骨颈骨出现骨折, 不建议使用内固定, 因为可能导致缺血性坏死。对于出现位移的患者建议进行关节置换, 使患者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好的运动能力。

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是常见的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手术, 具有经济实惠、操作简易等特点, 并且固定方法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易于患者恢复。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手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 所以很容易引发感染、骨质疏松、褥疮、内固定松动断裂、血栓形成等并发症[4]。研究表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手术痛苦少, 疗效明显。同时考虑到螺钉内固定康复期长, 可能出现骨折不愈和股骨头坏死等后遗症, 所以使用人工假体髋关节置换术应该具有很多优势[5]。人工假体髋关节置换一般包括半髋关节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 对于骨折出现明显位移并且出现骨质疏松或关节炎等现象的患者建议使用全髋关节置换。在手术前应该做好充分准备, 全面评估患者自身情况 (体质、其他疾病、用药史等) 和手术风险, 努力将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手术时间在确保治疗的前提下尽量减少, 手术后协助患者尽早进行功能恢复锻炼。

该研究结果显示髋关节置换组总有效率 (82.9%) 明显高于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组 (57.1)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髋关节置换组的并发症发生率 (8.6%) 明显低于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组 (28.6%)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可以较快进入功能恢复锻炼, 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对促进骨骼愈合、减少患者疼痛及提供患者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所以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临床疗效好,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阮世强.髋关节置换与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D].遵义:遵义医学院, 2009.

[2]邬红卫, 熊自强, 马俊, 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20) :183-184.

[3]薛锦林, 朱文峰.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方法选择的探讨[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0, 8 (6) :11-12.

[4]周来喜, 许世存, 郑廷忠.等.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 19 (11) :742-744.

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术 篇4

关键词:尺骨骨折,内固定器,对比研究

尺骨鹰嘴骨折在临床上较常见, 好发于成年人。尺骨近端后方位于皮下的突起称为鹰嘴, 其与前方的尺骨冠状突构成半月切迹, 此切迹恰与肱骨滑车形成尺肱关节, 尺肱关节只有屈伸活动。尺骨鹰嘴骨折是指波及半月切迹的关节内骨折, 临床一般采用内固定法治疗[1]。本研究旨在比较克氏针张力带与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尺骨鹰嘴骨折患者98例, 均为闭合性损伤, 根据内固定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 (48例) 与观察组 (50例) 。对照组中男28例 (58.3%) , 女20例 (41.7%) ;年龄21~65岁, 平均 (42.1±4.8) 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5例 (10.4%) , 硬物打击伤6例 (12.5%) , 摔伤12例 (25.0%) , 交通伤25例 (52.1%) ;Colton分型:ⅡA型22例 (45.8%) , ⅡB型13例 (27.1%) , ⅡC型10例 (20.8%) , ⅡD型3例 (6.3%) 。观察组中男28例 (56.0%) , 女22例 (44.0%) ;年龄20~66岁, 平均 (42.2±4.8) 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5例 (10.0%) , 硬物打击伤7例 (14.0%) , 摔伤13例 (26.0%) , 交通伤25例 (50.0%) ;Colton分型:ⅡA型23例 (46.0%) , ⅡB型13例 (26.0%) , ⅡC型10例 (20.0%) , ⅡD型4例 (8.0%)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和Colton分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取平卧位, 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后在气囊止血带下予以手术;术中将患肢放于胸前, 通过肘后正中切口入路, 将骨折断端暴露于视野, 方便清除游离的骨片、血肿和软组织;于伸肘位时复位关节, 并固定。观察组患者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 即自尺骨干后缘与尺骨鹰嘴尖端背侧30°向前方平行置入两枚克氏针, 直径1.5~2.0mm, 刚好将尺骨干前方的皮质穿透;靠近尺骨干背侧的皮质上, 距骨折线远端3~4cm处钻一个直径2.0mm的垂直骨孔, 插入一根直径1.0mm的钢丝;在骨折断端行“8”字形交叉, 穿过肱三头肌的肌腱深处, 绕过克氏针尾部, 最后在紧贴骨面的克氏针下方收紧打结;剪断克氏针, 将针尾折弯后敲入鹰嘴骨面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 将一枚直径约1.5mm的克氏针从鹰嘴尖端置入骨折近端, 并在克氏针的把持下推向骨折远端, 同时让患者做肘关节屈伸运动, 利用滑车关节面磨造鹰嘴关节面, 使之呈解剖对位;复位后继续将克氏针置入骨折远端, 起临时固定作用;另外选两枚导针放置在尺骨鹰嘴背侧中外1/3及中内1/3处, 刚好从远断端对侧的骨皮质中穿出, 记录导针深度, 后选择长度合适、直径为4.5mm的空心针顺导针置入, 并加压固定。两组患者均随访12个月。

1.3 观察指标

(1) 骨折愈合时间:记录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 (2) 肘关节功能:优:肘关节伸屈活动自如或与健侧比较减少≤5°, 前臂无疼痛, 能正常旋转;良:肘关节与健侧比较减少≤20°, 前臂部分旋转功能受限, 活动时肘关节无疼痛;可:前臂旋转功能和肘关节伸曲功能均维持45°, 且活动时肘关节轻微疼痛;差:前臂旋转功能和肘关节伸曲功能均<45°, 且活动时肘关节疼痛明显。优良率=优率+良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骨折愈合时间

两组患者随访期间未见骨折移位和不愈合病例。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 (4.3±0.5) 个月, 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 (5.4±0.5) 个月。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668, P<0.05) 。

2.2 肘关节功能

对照组患者优22例 (45.8%) , 良14例 (29.2%) , 可11例 (22.9%) , 差1例 (2.1%) , 优良率为75.0%;观察组患者优26例 (52.0%) , 良19例 (38.0%) , 可4例 (8.0%) , 差1例 (2.0%) , 优良率为90.0%。观察组患者肘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767, P<0.05) 。

3 讨论

临床治疗尺股鹰嘴骨折的关键是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 尽可能使关节面达到解剖复位、恢复关节功能、维持关节的灵活度、保持良好的状态、使肘关节能在早期安全地进行各项功能锻炼、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2,3]。

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适用于一般横形骨折、撕脱性骨折及粉碎性骨折[4]。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具有临床应用较多、医生经验较足、操作简便、患者依从性较高的优点。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可较好地中和骨折端的张力, 将张力转变为压力, 使骨折断端间的接触更为紧密, 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原高成[5]研究表明, 尺骨鹰嘴手术复位应精确, 可通过恢复关节面促进骨痂重新塑形, 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在基层医院应用广泛, 能促进骨折的早期复位。克氏针张力内固定不需要广泛剥离骨折周围的组织, 患者损伤小, 且不需要采用特殊器械, 具有稳固、可靠的优点[6,7]。但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后克氏针会突出于皮下, 造成患者疼痛、不适, 引发克氏针游走、滑脱、松动、钢丝断裂、皮肤感染等。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的局限性:粉碎性骨折患者, 尤其是合并冠状突骨折并累及桡骨头者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不能够达到解剖复位, 且张力带过紧极易导致骨折块间产生较大的滑动和压缩移位, 导致滑车鹰嘴关节间出现对合异常, 影响关节功能, 最终导致患者出现创伤性关节炎。陈捷[8]研究表明, 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易造成鹰嘴部位的变短或压迫, 使半月切迹和滑车关节面对合不一致, 导致骨折畸形愈合, 引发骨关节炎。

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同样适用于简单横形骨折、撕脱性骨折及粉碎性骨折[9]。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的空心拉力螺钉可使骨折两个断端自动靠拢、加压吻合, 更接近或达到解剖复位。陈一衡等[10]研究表明, 克氏针张力带、空心拉力螺钉和解剖钢板3种内固定方式比较, 各有优缺点, 但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作为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金标准, 具有骨折愈合快和并发症少的优点。与普通螺钉固定法相比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更为简单、稳固、可靠, 进针更为准确。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的操作简单、创伤小、费用少、患者依从性高、住院时间短、关节功能恢复好。窦维新等[11]研究表明, 鹰嘴钢板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在促进骨折愈合方面无显著差异。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的注意事项:空心螺钉置入前需要使用克氏针临时固定, 防止拧入空心螺钉时发生骨块间移位或旋转;空心螺钉应长度适宜, 以起到充分的加压作用。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的局限性:年龄较大的长斜形骨折患者、骨质疏松患者、大部分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患者、粉碎性骨折伴脱位型骨折并累及冠状突的患者由于患侧骨质没有有力的支撑, 导致固定不稳定, 故不宜采用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 肘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表明促进骨折愈合和改善肘关节功能方面, 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优于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陈琦翔等[12]研究表明, 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尺骨鹰嘴钢板比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牢靠, 复位效果显著, 且可承受较大的剪切力, 在促进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和提高肢体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但仍存在使用范围受限和并发症等缺点。

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科2005年1月~2010年1月住院治疗的60例中青年 (年龄18~54岁) 股骨颈骨折患者, 为外伤新鲜骨折, 病程1~3 d。排除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骨肿瘤等病理性骨折。手术方式均为临床患者自愿选择。分为闭合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组 (对照组) 和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加骨瓣植骨术组 (观察组) 。对照组32例患者中, 男27例, 女5例;年龄18~53岁, 平均38.5岁;Garden分型:Ⅱ型9例, Ⅲ型19例, IV型4例。观察组28例中, 男24例, 女4例;年龄19~54岁, 平均39.8岁;Garden分型:Ⅱ型0例, Ⅲ型16例, Ⅳ型12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取健侧卧位, 选择患髋关节外侧入路, 显露外旋肌, 内旋髋关节, 游离股方肌至止点, 在股骨大转子后肌止点四周凿取约3 cm×2 cm×7 cm长方形骨块, 连同肌蒂翻向内侧, 湿纱布保护。将梨状肌、上肌、闭孔内肌、下肌于转子肌止处切断, 显露关节囊并纵行切开, 显露骨折端。直视下复位, 于大转子外下方约3 cm处向内上方股骨头中心钻一导针, 在导针上下各0.5 cm处分别向内上平行于导针钻入2根空心拉力钛螺钉, 钉尖达股骨头软骨面下0.5 cm即可。注意应略靠股骨颈前方, 以免进入骨缺损处影响植骨。拔出导针。在股骨颈后方凿一骨槽约3 cm×2 cm×6 cm, 再向头内凿一骨穴, 深约1 cm, 将带蒂骨瓣嵌入骨槽嵌合牢靠, 逐层缝合, 放置引流管。术后预防感染, 早期进行髋、膝、踝关节功能锻炼, 1个月后扶单拐患肢下地活动不负重, 3个月后部分负重练习行走, 半年后骨折愈合后完全负重行走。

1.2.2 对照组

采用硬膜外麻醉, 仰卧于骨科牵引床上, 垫高患侧臀部, 对GardenⅢ~Ⅳ型患者双下肢伸直外展30°, 将双下肢牵引至等长后再内旋患肢20°, “C”形臂X线机透视下, 骨折在正轴位闭合复位。在大转子下做一小切口, “C”形臂X线机透视下直径2.5 mm的导针定位, 空心拉力钛螺钉固定。对于GardenⅡ型在患肢外展内旋位时直接打入导针, “C”形臂透视下拧入空心拉力钛螺钉固定。术后均预防感染, 卧床, 股四头肌锻炼, 膝、踝关节活动, 1个月后扶单拐患肢不负重下地活动, 3个月后逐步部分负重练习行走, 6个月后骨折愈合后完全负重行走。

1.3 观察指标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骨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和四格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0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8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 出血量多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43, P<0.05) 。观察组无骨不愈合, 发生股骨头坏死1例, 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愈;对照组发生骨不愈合3例、股骨头坏死2例, 2例经保守治疗, 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愈, 1例患者拒绝进一步处理, 观察组骨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411, P<0.05) 。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并发症3例, 深静脉血栓形成 (出院后发生) 2例, 切口感染1例;对照组并发症3例, 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 泌尿系统感染2例;两组并发症均经抗感染、活血化瘀等保守治疗痊愈。见表1。

3 讨论

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因创伤能量大、特别是股骨颈头下型骨折血运破坏更重, 使骨不连及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较高[1]。因股骨头的固定需依靠螺钉螺纹在股骨头的骨小梁中把持力。传统治疗固定股骨颈骨折的方法有克氏针、易折螺钉等, 都因有固定物强度差、血运破坏大、适应证少等缺陷, 逐渐被新的方法取代。近几年, 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应用广泛, 其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固定强度大, 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股骨颈骨折的主要并发症, 空心钉能显著提高骨折的愈合率, 但对股骨头缺血坏死无明显改善, 这说明股骨头坏死主要取决于骨折时股骨头血运损害的程度。张志凌等[2]以双重加压中空螺钉治疗2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 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各有1例, 也说明了这一点。微创切开复位空心钉固定加骨瓣植骨为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可充分缓解股骨颈骨折造成的骨内压、增加骨折端及股骨头的血运, 明显增高骨折愈合率, 并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对减少压疮、感染等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有效降低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率, 为青壮年患者保留股骨头提供了条件。

本组资料中, 虽然切开复位空心钉固定加骨瓣植骨术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明显多于采用闭合复位空心钉固定的对照组, 但骨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因股骨颈骨折移位时, 可压迫旋股内侧动脉, 易导致股骨头的缺血性坏死不利于骨折愈合[3]。股骨头的血供主要来源于旋股内外侧动脉发出的分支动脉, 股方肌宽大, 为肌性组织, 不需游离血管, 股方肌主要由闭孔动脉的后支营养, 其血供为多源性, 血管彼此吻合, 围绕股方肌形成完整的血管网, 有较好的血供, 可在股方肌无张力, 很少扭转的情况下移植到股骨颈骨槽内, 且可在同一切口完成, 减少了创伤[4], 保护了股骨头及骨折端的血供, 通过关节囊切开减压, 且在直视下复位, 双枚空心拉力钛螺钉固定既达到了坚强固定, 减少了对股骨头血运的破坏, 又为股骨头颈部开槽预留了空间[5], 骨折复位质量好, 内固定稳定。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 (出院后发生) 2例, 切口感染1例;对照组并发症3例, 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 泌尿系统感染2例;两组并发症均经抗炎、活血化瘀等保守治疗痊愈。毛玉江等[6]统计小于60岁患者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率为34.5%, 骨折不愈合率为4.3%。为降低闭合复位空心钉固定治疗术后骨折不愈合率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率, 对于GardenⅢ~Ⅳ型患者用切开复位空心钉固定加骨瓣植骨术, 对GardenⅡ型及部分Ⅲ型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空心钉固定。骨不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后, 临床症状轻者可保守治疗, 症状重的可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因股骨颈骨折愈合时间较长, 术后应采取早锻炼、晚负重的原则, 以使股骨颈骨折获得中远期良好的疗效。

总之, 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加骨瓣植骨术具有治愈率高、股骨头坏死率低、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两种手术方式进行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 按手术方式自愿选择原则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32例, 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加骨瓣植骨术。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43, P<0.05) ;出血量、骨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并发症均经抗感染、对症等治疗后好转。结论: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加骨瓣植骨术具有治愈率高、股骨头坏死率低等特点,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复位内固定

参考文献

[1]殷勇, 陈玉龙, 弋石泉, 等.带旋股外动脉升支髂骨瓣移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8, 16 (6) :459-460.

[2]张志凌, 林佩达, 陈爱民, 等.双重加压中空螺钉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 2009, 12 (4) :438-440.

[3]张茂, 李占峰, 王宝利.闭合复位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体会[J].河北医药, 2007, 29 (1) :525-526.

[4]徐德兴.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加股方肌骨瓣植骨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17例分析[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9, 9 (2) :118-120.

[5]俞汝霞, 李光辉, 张俊年.两枚空心钉内固定加缝匠肌骨瓣移植预防青少年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 22 (6) :496.

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术 篇6

关键词:髌骨骨折,内固定,空心螺钉,回形针

髌骨骨折临床比较常见, 治疗方法较多, 以往我们采用回形针张力带内固定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由于术前要制作回形针、术中应用“8”字钢丝张力带等复杂措施, 术后又不能及时进行康复锻炼[1], 往往不被患者所接受。后采取小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髌骨骨折, 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小、术后早期即可功能锻炼, 疗效确切,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髌骨骨折患者104例, 其中男62例, 女42例;年龄12岁~68岁, 平均年龄39.2岁;发病时间2 h~17 h, 平均3.8 h;横形骨折82例, 纵形骨折18例, 粉碎性骨折4例, 均为新鲜骨折。

1.2 方法

将患者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 对照组采用回形针张力带内固定术, 观察组采用小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术。

观察组手术方法。手术器械准备:电钻、克氏针 (1.5 mm) 2枚、空心加压半螺纹钉2支、丝锥开槽器、螺钉拧入器;50 m L注射器、消毒用碘伏、无菌手套、手术刀具等。患者采取腰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 膝关节常规消毒后用50 m L注射器将膝关节腔内积血抽净, 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复位。术者双手推挤髌骨上下极使骨折端稍隆起, 助手一手握托膝关节、一手抓住小腿缓慢屈伸达到髌底平整时复位停止;用电钻将2枚克氏针由上极向下平行髌底钻入, 尽可能将骨折碎片串在一起, 在克氏针入、出口处用手术刀各切一小口并扩大至5 mm左右。在助手的配合下术者用拧入器将两支空心加压半螺纹钉分别套入克氏针并沿克氏针拧入出对侧切口处, 在C形臂X光机透视下观察无异常后拔出两枚克氏针, 将切口缝合术毕。术后第1天嘱家属给患者行股四头肌被动锻炼, 并对患者膝关节进行伸曲练习, 逐渐加重锻炼强度, 1周后可以站立负重锻炼, 3周后可以锻炼行走。

1.3 疗效评价

优:膝关节活动度在140°~150°之间, C臂机透视膝关节恢复至生理状态;良:活动度在120°~140°之间, C臂机透视下摄片关节面错位<1 mm, 裂隙程度<2 mm;可:活动度在90°~120°之间, C臂机透视下摄片错位>1 mm, 裂隙程度>2 mm;差:活动度<90°, 关节面错位>2 mm。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u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效果比较

见表1。

2.2 2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见表2。

3 讨论

下肢能够正常活动是人体一切活动的正常保证, 髌骨是伸膝过程中的重要结构之一, 接受来自不同方位的力量来调整下肢随意运动的准确性, 髌骨骨折后的重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髌骨骨折最常见的是横断型与纵形骨折, 占到髌骨骨折的2/3以上[2]。髌骨骨折手术的方法很多, 最常见的是切开关节腔髌骨复位内固定术, 采用钢丝环扎固定法、钢丝贯穿固定法、张力带固定法、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等, 但临床经常见到内固定的克氏针松动或断裂、骨折移位、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且术后要采用前后长腿石膏固定, 膝关节于伸直状态, 不能够进行早期康复锻炼, 整个治疗观察较为复杂。我们采取回形针张力带内固定术方法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缩短了手术操作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缩短了骨折愈合时间, 目前为了找到更为简便快捷的手术方法, 我们采用了小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术, 其较回形针张力带内固定术更为优越。

用C形臂X线机监视下观察髌骨骨折情况, 能够准确地为克氏针选择穿刺定位点, 目的是要从不同的角度将小骨块固定在大骨块上, 先用细克氏针 (1.5 mm) 将骨折的髌骨从不同方向串起来, 观察髌骨在克氏针穿刺下的几何完整性, 在既要完整复位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及减小骨块间的间隙, 又不能影响将来髌骨功能复位的基础上, 再应用空心螺钉由小骨块端拧入大骨块, 再次在C形臂X线机监视下观察固定情况, 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螺钉完成内固定后才能拔出克氏针。过去我们曾经用克氏针内固定, 由于克氏针光滑易引起松动、滑脱, 导致骨折端分离移位, 因此我们舍弃应用克氏针内固定方法, 而选择克氏针的坚硬、光滑等优点作为串联骨折的导针, 能够准确地将骨快串起来, 恢复髌骨的几何形状。应用空心螺钉是利用其较强的抗折弯能力, 螺纹螺钉可使骨折端加压, 螺钉在骨质中不易松动[3], 穿过克氏针并在克氏针准确引导下完成内固定。在克氏针穿刺进入处切开并扩大至5 mm小切口是为了确保定位在骨折的髌骨上, 而避免暴露于皮肤外造成感染机会增加, 空心螺钉内固定结束后, 将小切口缝合, 骨折愈合后需要拔出时从此处打开即可。

我们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 小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在临床疗效上明显优于回形针张力带内固定术, 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8.1%, 优于对照组的86.5%。小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具有手术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骨愈合快、术后外观好、不需石膏外固定、早期即可功能锻炼等优点, 为目前髌骨骨折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郝明义.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38例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 2009, 13 (11) :1033.

[2]段天玉.髌骨骨折张力带内固定松动病例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3, 17 (5) :1084.

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取病例38例, 均为股骨颈骨折行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 其中男性16例, 女性22例, 年龄45~76岁, 平均年龄63岁。骨折临床类型采用Garden法分型:GardenⅠ型4例, GardenⅡ型9例, GardenⅢ型16例, GardenⅣ型9例。手术时间在受伤后1~25d, 平均时间16d。

1.2 手术方法

患者采取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采用连续硬脊膜外麻醉, 仰卧位, C型臂X线机透视下, 行牵引伤肢内旋外展闭合复位骨折, 保持颈干角在130°~135°, 维持患肢伸直位牵引状态, 固定于牵引床上。在患者患侧股骨大粗隆下缘向下切开约5cm, 斜行向股骨头方向逐层切开皮下组织并分离至股骨外侧皮质, 适当剥离骨皮质, 呈倒“品”字型打入3枚导针, 进针深度为距股骨头软骨下0.5cm处。C型臂X线机正侧位透视查看骨折复位及导针深度满意后, 拧入相应长度的空心钉。去除导针。对于骨质疏松明显的患者, 可在上位空心钉加一垫圈。缝合切口。

1.3 术后处理

术后患肢采用外展位固定, 术后2日后即开始不负重功能锻炼, 行髋周肌群及膝关节伸屈活动、股四头肌收缩功能锻炼。术后约3周后可扶双腋拐患肢部分负重行走, 术后3个月后依据复查患部X线片骨折愈合情况开始完全负重锻炼, 但骨折愈合前禁止负重锻炼。术后12~18个月取出内固定物。

2 结果

患者全部获得随访, 术后随访12~84个月, 平均36个月。多数患者骨折愈合良好, 骨不连2例, 占5.3%。后期发生股骨头坏死4例, 占10.5%。

3 讨论

随着学者们对髋关节的解剖结构、生理特点及生物力学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 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术后骨折不愈合率及股骨头坏死率等不良反应方面大大降低, 但目前对于采用何种方式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 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及手术方式。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以及预后是骨科医生长期关注的问题, 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目的是恢复骨折前的功能及不遗留相关并发症。股骨颈骨折为髋部常见骨折之一, 好发于存在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 此处解剖结构、骨折后病变特点有其特殊性。股骨头与股骨颈大部位于关节囊内, 股骨颈骨折后, 股骨头的血供受到损害, 关节囊内出血使囊内压力增高, 导致股骨头血供进一步遭到破坏, 所以股骨颈骨折后骨折处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非常高, 进而髋部功能障碍。以往传统术式采用的是切开复位肌骨瓣移植手术, 对术者的技术要求高, 费时长, 手术过程中对股骨颈周围软组织的医源性损伤较大, 股骨颈的血供常常受到破坏。而且术后内固定不够稳定, 增加了骨不连及股骨头坏死率。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虽然是治疗股骨颈骨折较为理想的手段之一, 但存在费用昂贵及较多的并发症等问题, 常见的并发症有股骨干骨皮质骨折、脱位、血栓性静脉炎、感染等, 这些并发症常常导致严重的后果。近年来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手法复位, 在行空心螺钉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股骨颈骨折, 因其具有损伤小、固定稳定、明显降低术后骨不连及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 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认可的方法。本研究统计38例患者中, 后期发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有4例, 占10.5%, 目前统计看发生时间均在术后3年内, 而且年龄均超过60岁。骨不连2例, 占5.3%。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其它骨折明显高, 而且一旦出现, 多无理想的解决办法, 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 学者毛玉江[2]等通过对212例经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股骨颈骨折的患者统计表明, Garden分型是影响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最主要因素, 与骨折的Garden分型成正比。血运障碍是造成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因素, 旋股内侧动脉的终末分支是股骨头血液供应的主要来源, 旋股外侧动脉的分支、股骨滋养动脉也参与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 均走行于髋关节的关节囊内。骨折后关节囊的压力增高所致的“填塞效应”也影响了股骨头周围的血液供应。股骨头髓内及股骨头部圆韧带血供极少。股骨颈骨折时, 尤其是移位严重的, 供应血液的血管被切断, 将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所以骨折端复位情况对于股骨头的血运影响很大, 良好的骨折复位尤其对于年龄较大者有助于减少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本研究入选病例中有2例骨不连的患者出现, 笔者体会空心钉置入的位置对于手术效果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空心钉要按照股骨距骨小梁方向进入, 这样才能够使空心钉的受力由较大的剪应力转化为较大的轴向应力, 才利于骨折端加压, 为促进骨折愈合提供了基础。对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患者, 在空心钉置入时为了避免过深的切入, 可以放置钉尾垫片, 有效解决了空心螺钉切出的危险。良好的内固定方法降低了骨折不愈合率, 学者田维等[3]统计分析240例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 均行空心钉内固定治疗, 结果显示复位方式对移位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固定术后骨折愈合有着非常显著影响, 伤后手术时间对骨折的愈合影响不明显。对于内固定物取出后, 怀疑股骨头坏死的患者, 尽快行MRI检查, 早期诊断, 早期采取措施, 阻断股骨头坏死塌陷进程, 最大限度地保存髋关节功能。

综上所述, 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 手术操作相对简单, 术中损伤程度轻, 术后固定牢靠, 关节稳定性好, 能够有效抗载负荷, 增加压缩应力, 消除剪切应力, 对于降低术后骨不连及股骨头坏死等严重并发症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38例股骨颈骨折的患者, 经闭合复位空心钉固定治疗, 观察骨折愈合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入选病例骨折均愈合, 术后随访12~84个月, 经随访确认后期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例, 骨不连2例。结论 空心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具有创伤小、手术简单、安全性高、费用低等优点, 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

参考文献

[1]赵洪普, 徐秋玉, 曾勉东, 等.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诊疗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2, 20 (18) :1677-1680.

[2]毛玉江, 危杰, 周力, 等.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 2005, 85 (46) :3256-3259.

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10例,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 男62例, 女58例, 年龄28~67岁, 中位年龄41岁,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 观察组采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后, 例行手术治疗, 患者取手术切口, 根据手术需要可以适当进行切口延长处理, 接着例行植骨处理, 采用原钉道, 术中可以适当施加一定的牵引力, 针头达到软骨面以下的0.5~1cm处为宜, 并进行X线透视, 确保患者良好的骨折复位, 待确定到位后, 将导针拔出, 钉尾折断, 切口关闭, 最后加压包扎。

1.3 观察指标

观察康复治疗满意度情况, 及随访后的手术感染和死亡病例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96.3%高于对照组的76.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并发症情况

术后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 随访时间为6个月~1年, 中位数9个月, 均未见感染及手术死亡病例。

3 讨论

肌骨颈骨折属于下肢骨折, 且病情严重, 传统的手术方法创伤大, 且不利于患者骨折的愈合, 而近来经过大量临床研究实践发现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水平, 促进患者骨折的良好恢复[3]。如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9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满意度明显优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 这充分说明了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确切疗效, 这也与刘国强, 尹文化等在微创多枚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的研究结果保持一致。总之, 股骨颈骨折采用空心螺纹钉治疗, 可以有减少对患者股骨头血管化以及对血运的破坏, 能够有效地保证骨折端的稳定性, 且该手术方法创伤小, 不需要术后进行特殊处理, 是一种较为可靠、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斌, 谭维义, 傅浩, 等.微创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30) :178-179.

[2] 史福全.65例闭合整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临床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 (2) :153、157.

上一篇:集中收费下一篇:灭火剂分类与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