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管理研究

2024-08-29

电力管理研究(精选十篇)

电力管理研究 篇1

“公司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 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资金管理也总是随着财务管理的发展而发展。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团整体财务管理的模式, 从这种意义上说, 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决定资金管理的选择倾向。

现代财务管理发展中遇到了诸多难题, 集权与分权的选择无疑是诸多难题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母公司 (总公司) 对子公司 (分公司) 财务管理应采取何种模式是关系集团财务战略的重要问题, 然而, 关于财务管理模式在集权与分权之间的选择一直存在争论。从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 也经历了数次分权、集权模式的转换。最近对100多家跨国公司的一项调查表明, 将近45%的公司计划在今后几年内采取更为集中的财务管理政策, 只有8.8%的跨国公司准备向子公司放权。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趋向于建立统一的资金管理系统。

此轮财务集中化管理趋势背后的直接动力是管理环境的变革以及管理创新的发展, 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资金集中管理所需的信息处理提供了基础。现代通信技术支持了跨地区大型企业集团对全球分支机构的庞大现金流动做出实时、同步管理, 使得企业有可能以低成本从事全球范围的实时信息交流。银行等金融系统的网络化和信息化, 使企业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调动资金。这样, 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 大型企业才有可能整合全公司资源, 实现战略目标。企业集团正在经历的组织结构扁平化、生产经营灵捷化、利益实体扩大化、经营范围全球化等一系列的变革, 也促使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中进行不断的尝试与探索。企业集团的资金集中管理正是这些变革推动的结果, 也是趋势发展的必然。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制集中化的核心要义是资金集中管理。对跨国跨地区的大型企业来说, 集中化管理模式更有利于总公司从宏观上控制、协调;通过整合集团内部的财务信息, 尤其是资金的集中管理, 统一结算、统筹安排、统一调度、合理使用、实时监控, 使集团母公司、子公司及子公司之间的资金划转在集团内部循环, 集团成员单位的资金收付得到集中监控和合理调配, 避免集团资金体外循环带来的风险。资金集中管理可以将财力资源在全系统内统一调度, 从而降低财务费用, 缓解资金短缺, 实现规模效益。

一、电力公司资金管理的思路

以国家电网公司资金集中管理规定为总体要求, 结合公司资金管理工作的定位, 在本级职权范围内对资金的安全、供给进行管理, 同时结合理论界的观点及国内先进企业的资金管理经验, 将公司的资金管理工作思路从狭义的货币资金管理向广义的资金管理进行拓展, 逐步做到全员参与、关注广义的资金管理工作, 以达到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一) 资金管理总体目标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资金集约化管理的总体要求, 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 以资金预算管理为手段, 加强资金集中运作、调控, 做到存量适度、结构合理、运用顺畅, 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管理效益, 为增强公司经营发展能力、电网建设跨越式、智能化发展提供财务保障。

(二) 资金安全管理

资金安全问题无处不在, 它可能发生在任何层面、任何资产、任何时候。确保资金安全在公司范畴内已得到充分重视, 事实上, 资金安全是盈利的前提, 如果“本”没有得到保全, 所谓的“盈利”只能是虚假的盈利, 为此资金安全管理需进一步强化。

(三) 资金供求管理

在国家电网公司财务集约化工作具体部署下, 实施资金集中管理, 形成现代集团公司广泛采用的资金管理模式体系, 电力公司作为集团成员之一, 主要的资金管理工作任务就是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 运营好公司的资金, 在保证生产经营需要的同时, 降低资金使用成本,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资金管理新模式的实施成效及分析

(一) 促进了账户管理工作

1、提高了账户管理能力。

经省公司和四大银行省行协商决定, 省公司所属各分公司欲开立账户, 必须先向省公司提出开户申请, 由省公司和省行根据账户的隶属关系、收支性质、银行网点号码等情况统一编码后, 再通知相应网点和供电公司开户。同样的, 各供电分公司变更和撤销95596账户时, 也必须事先征得省公司和省行同意。95596账户的设置, 为省公司树立了品牌效应, 增强了省公司的账户管理能力, 有效减少了各分公司乱开、多开账户情况。

2、公司银行账户数量大幅减少。

虚拟集团账户的开立, 使得所有二级账户成为一级账户的附属账户, 大幅减少了公司实账户的个数。在2005年11月末实施集团账户前, 省公司及各供电分公司在工农中建共有实账户1131个。到2006年年底, 省公司及各供电分公司在工农中建仅有实账户131个。

(二) 提高了资金归集的速度和比例

1、提高了资金归集速度。

目前公司所属各市县分公司在工农中建开设的收入和支出账户全部纳入了集团账户管理, 借助集团账户的自动、实时归集资金的功能, 用电客户所有的缴费都直接实时进入公司一级账户, 资金归集周期由原来的5~6天一次变为零周期, 提高了省公司资金集中速度。

2、提高了资金归集比例。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规定, 凡是存放在结算中心和省公司本部的资金均视为集中管理的资金。由于一级账户为省公司结算中心所开立的, 借助一二级账户的联动功能和一级账户的资金池功能, 公司所属各市县分公司在当地开户银行的资金始终为零, 资金全部在一级账户上, 真正实现了二级账户资金的全面归集。实施集团账户后, 公司的资金归集比例由2005年10月份以前的68%提高到现在的90%以上, 为省公司提前还贷, 降低资金存量规模, 盘活存量资金效益, 提高了可靠保证。

(三) 提高了资金管理效率

1、集团账户的使用使手工劳动得到解脱, 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实施集团账户后, 省公司本部可通过二级账户直接对外支付, 省去了原先结算中心二次换票和人工结算的落后做法;同时也省去了省公司和基层单位之间每日资金上下划工作, 提高了全省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2、实现了资金集中和账务处理分散的有效结合。

95598集团账户实施后, 所有二级账户的资金实时归集到集团一级账户中, 但是各二级账户的资金核算仍然分散在各供电公司, 通过一二级账户的每日对账, 在保证一二级账户数据一致的前提下, 结算中心只需要根据一级账户的变动情况进行汇总核算。既简化了省公司的工作内容, 又充分发挥了各级财务人员的积极性, 有效实现了分散和集中的科学结合。

(四) 提高了资金管理效益

实现了存贷款余额的双降。通过对集中资金的运作, 省公司有效降低了银行贷款余额, 减少了财务费用支出。2006年, 省公司利用集中的资金共提前归还贷款52.72元, 延迟贷款7.6亿元, 累计减少财务利息支出17.08亿元, 减少当年财务利息支出1.43亿元, 货币资金余额比2005年初降低了50余亿元, 降幅高达28.89%。

(五) 加强了资金安全管理能力

1、提高了资金监控能力。

以前公司主要依赖各市县供电分公司定期和不定期的上报, 了解基层单位资金情况。为了进一步及时掌握全公司银行账户资金变动情况, 公司与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合作建立了银企互连, 通过查询95598一级账户的账户余额和发生额的实时变动情况, 可以及时了解所辖二级账户的变动情况, 使得省公司本部能及时掌握全省资金状况, 合理使用和调度资金, 为省公司资金运作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2、提高了资金风险防范能力。

根据省公司与工农中建四大银行的协议, 银行对所有二级收入账户设置了支出冻结标识, 各网点对二级收入账户不出售支票, 杜绝了各分公司违规使用电费资金的现象, 严格保证了公司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的贯彻执行, 保障了电费资金的安全, 有效防范了资金风险。

企业集团外在经营环境和自身经营管理要求的不断变化, 对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也提出了不断创新的要求。电力公司以95598集团账户为核心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 较好地适应了集团公司对资金管理的要求, 实现了资金管理的“集团化、集约化、精细化、标准化”管理要求。相信随着95598集团账户模式运行实践的不断积累, 这种新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必将不断得到完善和创新, 进一步推动资金集中管理理念和手段的创新, 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实践不断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李万朝.资金管理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 (28) .

[2]刘佳云.小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 (09) .

[3]陈秀芳.加强资金管理与成本控制促进地勘事业发展[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5, (05) .

[4]王宁.加强医院资金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J].今日科苑, 2007, (14) .

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研究 篇2

摘 要:电力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安全生产成为电力企业的生命线。文章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规范,厘清了了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概念,针对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工作要求,阐述了电力企业实施安全管理精细化、标准化的措施。

关键词:电力企业 安全管理 安全文化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11(a)-0166-01

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1.1 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内涵

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安全是指免遭不可接受的危险的伤害,或人员没有受伤或死亡,财物未受到损失的状态或条件。而劳动生产领域中的安全,则是指人们在劳动或生产过程中的一种状态或条件,称为职业安全与卫生。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安全管理包含供电可靠性管理,狭义的安全管理是指人身、电网和设备的安全。

1.2 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意义

就电力企业而言,首先,我国电力发展进入大电网、大机组、高电压、高自动化阶段,大容量、超高压、交直流混合、长距离输电工程的不断投入运行,电力系统的复杂性明显增加。其次,由发电厂生产的电能经升压变电站、输电线路、降压变电站、配电线路送到用户,组成了产、供、销一体回路。任何一个环节发生事故,都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造成人身伤亡、主设备损坏或大面积停电,甚至造成全网崩溃,甚至引发一系列次生事故,进而造成次生灾害,给社会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不良影响。再者,在发展循环经济、倡导节能减排的宏观背景下,电力企业要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就必须进行设备改造和新技术新工艺研发,也将承担因这种创新而产生的安全风险。企业最终在经济性与安全性的考量中找到支点。基于以上原因,加强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对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企业经济效益以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措施

2.1 建设“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创造良好的氛围

企业安全文化是将管理的诸要素耦合而成现代安全管理的结构,只有将企业安全文化渗透在管理的每一要素中,才能把诸要素合成一个整体,使安全管理系统发挥出整体功能。企业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观念、安全意识和行为规范。坚持把保护员工生命安全和健康作为企业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为员工创造良好氛围的软环境和工作条件完备的硬环境。

2.2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执行力

安全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建设至关重要。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包括: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制度、教育制度、检查制度、考核制度、监察制度、奖惩制度,以及职业健康监护等。企业要根据每个岗位在生产中所承担的安全责任,修订、完善部门、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将安全目标和安全责任分解到班组、落实到个人,确保安全生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形成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人人关心、各负其责、共同保障”的良性循环机制。

2.3 加大安全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职工的安全技能

企业应加强以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生产技能人才为主体的“三高”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大力开展业务知识、安全知识和各种技能的培训,将专业培训制度化,不断提高职工的认识水平和业务技术素质。安全教育和培训包括两方面:对企业工人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使其获得长期、稳定的安全操作技能;对企业干部教育的目的是获得科学的、稳定的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决策能力。即自觉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的能力;在紧急、危险、关键时刻能够正确处置的能力;在各项工作中对影响安全因素的预见能力;在规章制度无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作出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决策的能力。

2.4 重视查评整改,对人、机、物、法、环、科学与技术进行评估

企业要及时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对人、机、物、法、环境及科学与技术进行量化评估。(1)人的要素。包括操作人员是否按规程操作;是否及时发现、处理异常或危险状态;是否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是否准确、及时、全面地记录生产信息。(2)机器要素。设备的状态是否完好。(3)物料要素。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备品备件、工具等是否符合要求。(4)法规要素。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是否有效和健全。(5)环境要素(时间和空间)。空间是指作业的环境是否符合安全标准,作业的时间是指要考虑夜班、节假日、人的情绪、生物钟等因素。(6)科学与技术因素。就是针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出现的危险现象、潜在的危险现象、新技术引发的问题进行研究。总之,电力企业要结合大修、改造项目,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费用,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限期完成。对一时不能整改的问题,要加强监视、采取措施,确保可控、在控。结语

俗话说“心存侥幸,万祸之源”。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电力企业必须牢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发挥好安全生产保障和监督体系的作用,不断用先进的安全理论和方法来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孙明信.供电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指南[M].济南出版社,2007.

电力企业绩效管理研究 篇3

电力企业;绩效管理;绩效考核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要找到有效的工具,管理就不再是不可传的艺术,不再是天赋的才能,而是一门可供研究和传授的科学。绩效管理就是卓有成效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具。所谓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在更高层次的绩效管理里用关键绩效目标(KPI)和平衡记分卡表示。

1.电力企业绩效管理的意义

1.1绩效管理不仅能有效地调动组织与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能持续地提高管理水平,成为企业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的重要议题

《孙子兵法》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商场如战场,同样是慈不掌兵!一个领导者,如果一味“非常仁慈”,往往会事与愿违,对公司、对个人都会产生不利影响。电力生产和管理的特性决定了电力企业绩效管理具有特殊性。电力企业绩效与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密切相关,同时,电力行业必须以安全、环保、节能为基础,既具有公用事业和服务业的特点,又具有不同电源结构带来的自然差异性。在这种背景下,通过科学合理地实施绩效管理,既可以及时发现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又可以使内部人才得到成长。

1.2绩效管理促进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优化

所谓流程,就是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业务如何运作,涉及因何而做、由谁来做、如何去做、如何传递等方面的问题。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也会造成组织整体不协调,效率低下。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各级管理者都应从公司整体利益以及工作效率出发,在提升组织运行效率的同时,逐步优化公司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

2.电力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2.1在宏观上我国电力行业总体状况不容乐观

一方面,我国电力行业电源结构尚不合理,火电比重过大,节能减排任重道远,需要大量投资;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市场机制,电力行业盈利水平仍然不高。这既与行业特点以及电力价格偏低、煤炭价格持续上涨有关,也需要电力企业进一步加强绩效管理,实现企业绩效的提升。

2.2微观上缺乏现代企业绩效管理理念,考核方法不科学

我国部分电力企业还未树立起现代绩效管理理念,没有建立起系统的绩效管理体系,不少电力企业管理者还没有认识到绩效管理是实现企业战略的重要工具。在管理中缺乏战略指引与文化支撑,考核过程一盘散沙;盲目追求指标量化,时髦方法华而不实;反馈机制不健全,难以奏响共鸣曲;相关领导不支持,人力资源部门孤掌难鸣;相关措施不匹配,管理方案被迫流产。

3.建立绩效管理体系的保证机制

针对电力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立绩效管理体系的保证机制至关重要。绩效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3.1构建具有电力企业特色的目标管理体系

针对电力企业的特点,采用目标管理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方法。实施战略性目标管理是提高企业绩效的有效途径,通过企业管理目标的制定,将目标层层分解,最终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岗位,人人各司其责、各负其责,避免了互相推诿现象,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增强了执行力。随着企业战略的改变,绩效管理系统也应随时进行调整,这样才能及时引导员工个人行为向企业目标的转变,才能有助于实现企业战略、增强企业凝聚力。

3.2实施科学的绩效管理考核方法

供电企业人员可以分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领导干部、工人等几个层次,各个层次的工作目标和岗位要求不尽相同,因而完成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责任和态度以及经验的程度和广度是有差别的,评价要素也各不相同。绩效评价的方法可以采用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评价法、目标管理、关键绩效指标、平衡计分卡等方法。对于部门负责人可以选择目标管理、关键绩效指标、平衡记分卡方法。对于基层员工采用关键事件法、目标管理法、平衡记分卡、关键绩效指标法、360度评估法等绩效指标。

3.3加大企业文化对员工绩效管理的导向作用

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能使员工产生使命感和责任感,而且能激励员工积极的工作,使员工对未来充满憧憬,反之,会使员工产生消极情绪,悲观厌世,甚至自杀。文化是“道”,它贯穿企业发展始终又潜行于企业各个细节和制度中。文化无形却又比有形之物更具有力量,是“理念制胜”时代企业的核心。要加强企业激励导向,加强对领导的监督与约束,建立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关系,强化民主建设,加强干部的世界观、人才观的教育,引导职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等。

正如德鲁克所说:“组织的目的,就是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20世纪,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是生产设备;21世纪,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是人。管理是社会机构的器官,变乌合之众为组织,化人们努力为绩效。在电力供需紧张形势基本缓解和国家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我国电力企业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审视,强调开放的文化,形成一种管理的内力,完善和提升绩效管理加快整个行业的市场化进程。

参考文献

[1]赵红卫.电力企业绩效管理模式研究[J]华东电力.2004.03

电力负荷管理终端研究 篇4

1 电力负荷管理终端

电力负荷管理终端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对客户侧实时用电数据等信息的数据采集工作情况, 从而来及时向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主站传送采集的数据和信息, 它能够接收和执行主站的设置或控制等命令, 安装在公用配变侧的无控制功能的终端也被包括其中。

电力负荷控制终端的典型基本结构主要由主控制单元、GPRS、开关电源、输入输出接口和调制解调器等部分构成, 电力负荷管理终端的典型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 电力负荷管理终端的核心是主控制单元, 它的主要功能是控制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信息的交换和传输, 从而来协调各个单元有条不紊工作;GPRS的功能是把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及进行语音通信;开关电源的功能是为各个模块提供工作电源;显示模块的功能是在终端上显示实时的数据、基本的参数、电表的状态等;输入输出单元主要用来实现输出信号的驱动及隔离、输入信号的调制及隔离;调制与解调模块的功能是把采集来的信号调制成适合信道传输信号的形式。

2 硬件设计

本文的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核心是采用Atmel公司的AT91SAM9260芯片, 该芯片是32位的高性能和具有实时处理能力的CPU芯片。电力负荷管理终端的外部模块主要由电源模块、LCD显示单元、RAM、GPRS通信模块, RS485模块、UART接口电路和JTAG接口电路等部分构成。电力负荷管理终端硬件结构如图2所示。

Atmel公司生产的AT91SAM9260处理器, 不仅具有快速ROM和RAM存储器, 而且还包括广泛的外部接口, 如USART, SPI, TWI以及计时器控制器, 同步串行控制器, ADC以及多媒体卡接口。AT91SAM9260处理器集成了嵌入以太网MAC, 一个USB设备端口和USB主控制器。该处理器的CPU频率为400MHz, 系统总线最高可达至130MHz。

本文所设计的电力负荷管理终端的基本功能主要具有远程抄表管理、数据采集分析、负荷控制、监测及告警功能及远程升级维护等功能。

2.1 远程抄表

电力负荷管理终端能通过RS485总线通信接口对连接在RS485总线网络上的各种智能电表进行数据抄读和参数设置, 然后将抄读到的电表数据上报给主站, 主站可以通过服务器数据共享方式将电表数据传送给计量收费部门, 从而来实现远程的自动抄表功能。

2.2 数据采集

电力负荷管理终端的数据采集功能主要由脉冲采集、交流采样、直流采集和电能表数据采集等内容构成。其中, 数据采集的各类数据和测量数据不仅包括对有功电量的测量, 而且还包括对无功电量及功率因数等数据的测量。

2.3 负荷控制

电力负荷管理终端的负荷控制又可以称为负荷管理, 它可以动态的监测用户电力负荷, 从而为电力需求侧管理来提供及时和准确的电力负荷数据, 并且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通知客户并通过拉闸进行控制负荷。

2.4 监测及告警

电力负荷管理终端的监测与告警是指系统各监测点应该能够监测电能量、负荷、抄表状况、工况和电能质量等数据, 当系统发生异常情况时应该能够及时产生告警并记录事件, 从而来供相关单位或用户及时处理故障。

2.5 远程升级与维护

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应该能够支持系统编程和在线编程这两种软件编程方式。其中, 系统编程即本地下载, 它是由专用终端编程器通过终端主板上的本地编程接口直接对Flash编程, 整个程序的烧写只需要短暂的几十秒时间。

3 结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ARM AT91SAM9260的电力负荷控制终端。ARM AT91SAM9260处理器具有很强的处理性能, 它通过GPRS方式与主站之间进行通讯连接。本文设计的电力负荷管理终端经过试验证明, 该终端具有运行稳定、性能良好和费用低廉等优点, 符合当前技术条件下电力市场的需求, 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张利敏, 丁坚勇.嵌入式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继电器, 2002, 30 (3) :43-46, 47.

[2]王苗苗.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例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7.

[3]GB/T17626.11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

供电企业创新电力营销管理战略研究 篇5

摘要: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供电企业进行一定的革新,这样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供电企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企业之一,就现今的情况而言,需要在电力营销管理方面进行一定的创新,减少客户的投诉情况,同时提高市场的占有量,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达到双重提高,这样才能对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做出较大的贡献。我国对供电企业一向非常的重视,因此在政策上给予了一定的支持。

关键词:供电创新营销

我国的社会经历过几次较大的变革,形成了现今繁荣稳定的情况。供电企业作为与居民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的企业之一,本身就负有非常重要的责任,对于现阶段的情况而言,需要将电力营销管理战略进行一定的创新,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居民。从客观的角度来说,供电企业已经做出了很好的成绩,但社会的发展步伐不断的加快,人们的需求又不断的提高,以现今的电力营销战略,很难适应今后的发展,必须提前进行一定的创新。本文就供电企业创新电力营销管理战略进行一定的研究。

一、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电力营销管理定位不明确

在我国的绝大部分城市中,供电企业虽然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但对于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却并没有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的定位非常不明确,导致城市的电力领域没有获得较大的发展。从现有的一些情况来看,如果没有对电营销管理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位,会在将来的发展中,没有方向,更加会产生一定的混乱情况。本文认为,电力企业的行业作风问题依然存在,缺少自主的价格调整手段。国家对电价控制过死,造成电力企业无权对电价作相应的调整,也无法根据市场电力需求的变化进行调节。由此可见,需要对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管理进行准确的定位。

(二)电力市场环境持续疲软并恶化

从近几年开始,我国的电力市场出现了一定的衰退现象,有些城市的电力市场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这对国家的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电力市场首先出现的情况就是持续疲软状态,众多的供电企业没有对电力营销管理战略进行一定的创新,旧有的管理方式又存在问题,并且得不到良好的解决,导致我国的电力市场环境在内部和外部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一些电力市场当中的龙头企业,因为外部市场的持续恶化,也出现了一定的低迷现象,持续的恶化对整个电力市场形成了一定的恶性循环。部分电力企业,特别是电力生产企业的开工率不够,造成许多企业的产品积压,从而导致用电量不断增长,同时也加剧了电费的拖欠,欠费停电现象则造成了两败俱伤的局面。对欠费用户采取拉闸限电或停止用电措施,是目前供电企业用于追缴电费的最主要方法。该方法对那些产品销路不佳或濒临破产的企业来说,无疑是加剧了其破产的步伐,致使欠账变成了死账。限电和停电的结果进而带来售电量的急剧减少。由此可见,在未来的工作中,必须将电力营销管理战略的创新工作放在首位,坚决打击这些问题,将其中的隐患和漏洞彻底的清除。

(三)运营商业化同管理法制化之间存在矛盾

我国的供电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运用不同的电力营销管理战略,从而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原本对社会的发展能够起到较大的积极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供电企业的运营呈现出了过渡商业化的状态,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此时,国家势必会出台一些相关政策和法规,这就与运营的商业化形成了一定的矛盾。从现有的情况来看,运营商业化同管理法制化之间的矛盾呈现出了愈演愈烈的态势,对整体的社会发展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而受到伤害最大的就是广大的居民。目前,供电企业基本上都采用了商业化运营和法制化管理的方式。虽然政企得以分开,但是供电企业仍要接受政府的监管。所以,在保证商业化运营的同时,供电企业还必须严格按照政府规定的电力营销管理政策与业务范围,来进行电力市场的营销管理工作。

二、供电企业创新电力营销管理战略的研究

(一)改变传统的电力营销管理机制

传统的电力营销管理机制存在较大的漏洞和隐患,比方说有些时候并没有做到完全的为居民考虑,单纯的考虑经济效益,忽略了社会效益,并没有办法使供电企业长久的发展。这些都是传统的电力营销管理机制所存在的重大问题,需要对此进行一定的改变。本文建议按市场需求建立供电企业的营销机构,变过去的“用电管理机构”为“电力营销管理机构”,将原来的单一职能转变为市场开发、需求预测、业务决策、客户服务、电力销售、公关设计、新技术开发、服务咨询等多种职能。多种职能的开启,能够帮助供电企业更好的进行电力营销管理工作,同时对于现阶段的一些投诉问题,或者技术问题,甚至是合作问题,都能够良好的解决。机制对于供电企业而言,是一个核心的部分,在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将实际的情况良好的结合进去。

(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我国的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之所以能够在电力方面获得较大的发展,原因之一在于供电企业非常注重人才队伍的培养。现阶段对人才的要求与过去有一定的不同,过去注重在某一方面较为突出,现今的人才主张“高素质”,换言之除了要有特别突出的一个方面以外,在其它方面也要做到一定的标准才行。努力的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能够让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管理工作有效的进行,同时在空间和时间上会有一个良好的把握。本文认为,电力营销管理的成功运营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电力企业必须针对目前员工素质的现状,加大对职工素质的培训力度,鼓励职工积极参加自修和函授等多种方式的学习,使职工整体素质得到不断提升。同时还要加强对电力营销服务职员的挑选、培训和考核,以形成一支高素质的营销管理队伍,使营销管理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三)提供优质高效的电力产品

供电企业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出了为居民提供一些基本的服务以外,还要不断的研究优质高效的电力产品,这样才能从各个方面满足居民的生活和工作需求。首先,供电企业需要使用灵活的电价策略。一成不变的电价对于居民而言,并不是最好的策略,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发展,以及居民的收入情况,国家的政策,还有服务的不同人群,活泛的调控电价,让供电企业和居民双方都有获得一定的利益。其次是要大力的宣传电力使用效果,由于现阶段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社会的发展将会逐步的取代煤气一类排放污染气体的东西,因此电力将成为未来的主导能源。供电企业需要进行大力的宣传,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电力营销管理。第三,详细的分析用电市场情况。供电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对用电市场的情况有一个详细的了解,这样不仅便于供电企业调整电力营销管理战略,同时能够在将来的发展中,有效的与居民进行沟通,减少与居民的摩擦,达到一个和谐共处的状态。这也是国家所大力提倡的。总之,提供优质高效的电力产品,对社

会、居民、供电企业三方都有很大的好处,在将来的工作中,需要不断的深化和加强。

总结:本文对供电企业创新电力营销管理战略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从现有的一些情况来看,我国的供电企业已经获得了较大的成果,并且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增长,总体的电力营销管理战略也进行了有效的创新。对于供电企业的问题,还是需要进行一定的探究,不断的找寻更好的方法,将问题彻底的解决。我国的幅员非常辽阔,相信在将来的发展中,供电企业会有一个更大的建树。

参考文献:

电力企业精益化管理研究 篇6

关键词:电力企业;精益生产;六西格玛

近年来,随着电力市场的扩大,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面对电力行业的新形势、新问题,如何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是个必须面对的问题。虽然电力企业在电网容量、装备水平、服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是,内外部环境的一些深层次要求仍使这些企业备感压力。为此,笔者探讨电力企业可以选择精益六西格玛作为生产运营管理的重要手段,使企业管理形成一个系统、有效的管理方式,带动公司绩效的全面提升。

一、精益化管理的起源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在企业生产与运营管理领域也进行着管理哲学和技术的进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出两种影响广泛的管理方法,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精益生产起源于日本丰田,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实践和演变,已跨越了它的诞生地,作为一种普遍的管理哲理在各个行业传播和应用。六西格玛诞生于Motorola,作为一种降低缺陷的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了不断的充实和发展。虽然六西格玛与精益生产具有不同的管理哲学和方法论,但其知识集是互相交叉互为补充的,精益与六西格玛本质上都是基于顾客驱动的持续改进模式,在企业生产与运营管理过程中可以互相促进,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它作为运营管理的重要手段。

二、电力企业实施精益化管理的设计

1.电力企业精益化管理的设计思路

2.电力企业精益化管理的步骤

根据上述思路,电力企业精益化管理工作分为三个步骤:

3.精益化管理的机制设计

(1)分层管理机制

电力企业精益化管理分为公司统管项目和基层自主项目两大类,公司统管项目由公司精益化管理推进办公室负责推进,自主项目由各基层单位精益办负责实施。

(2)立项评审机制

精益化管理立项评审严格按科技项目管理流程进行。每年年末,公司精益化管理推进办公室及各业务部门以公司的战略目标及部门预算为指导,集中策划公司级精益化管理,并形成选项指导意见下发至各单位。各基层单位根据选项指导意见提出候选项目,公司精益化管理推进办公室组织业务部门专家对候选项目进行评估筛选,不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的不予立项,无须立项就可实施的改善以自主管理活动或合理化建议的方式进行。

(3)过程监控机制

精益化管理根据层级分别实施,并聘请咨询公司对项目的开展进行定期辅导。项目实施严格按照D(定义)、M(测量)、A(分析)、I(改善)、C(控制)路径进行,侧重以数据说话,有效结合C&E Matrix(因果矩阵)、FMEA(失效模式分析)、SPC(统计流程控制)、ANOVA(方差分析)以及目视化管理、价值链管理、TPM(全面生产维护)、错误防范、工作场所组织等方法工具。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公司精益化管理推进办公室定期对项目进行专业检查,并根据项目进度安排中期评审。

(4)成果推广机制

项目完成后,项目组提交结项申请书、工作报告、技术报告等文档,公司科技信息部组织专家对项目实施成效进行结项评审。结项半年后,公司精益化管理推进办公室组织对项目进行后评估,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项目成果和举措在全公司范围内宣传并应用。

4.精益化管理的人才建设

为了鼓励广大员工参与六西格玛精益运营的积极性,电力企业可以设立独立的人力资源培养体系:一级员工、一二级员工、三级员工、四级员工,各层级构成金字塔形分布。

(1)一级员工

一级员工是精益化管理中的关键角色,主要工作是全面部署实施战略、确定目标、协调资源及监控项目实施过程,并负责本单位精益化管理活动的整体推进。其核心任务包括:①充分认识变革,确定精益化管理推进方向;②支持精益化管理全面推行,制定战略性的项目规划;③根据项目的重要性、实施的难易程度,确定项目实施的优先顺序;④合理分配资源,检查进度,确保按时、按质完成既定目标;⑤了解精益六西格玛工具和方法的运用;⑥管理、领导二级员工和三级员工。

(2)二级员工

二级员工的职责具有较多的管理性质,负责在特定的领域或部门开展精益化管理工作,是精益化管理的高级专家。其主要职责为:①作为指导者,推动三级员工及其团队正常开展项目;②协助三级员工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完成关键任务;③为团队在收集数据、诊断、改善、控制等阶段及与管理层沟通等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④任培训师,为一级员工、三级员工等提供精益六西格玛知识和工具培训;⑤协助管理者和一级员工选择合适人员参与项目。

(3)三级员工

三级员工是精益六西格玛实施的中坚力量,主要任务是:①在一级员工及二级员工的指导下,带领团队运用精益六西格玛工具和方法完成项目;②确定项目每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组织跨职能的工作;③为项目团队成员提供工具及技术应用的专门培训;④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组织技巧,令团队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与稳定的情绪;⑤项目完成后的报告和总结。

(4)四级员工

四级员工是非全职参加精益化管理的基层管理者或优秀员工,他们的作用是参与精益化管理的管理和实施,并把精益化管理的理念和工具带到企业的日常活动中去。在精益人力资源体系中,四级员工的人数最多,也是最基本的力量。他们的职责是:①提供相关流程的专业知识;②参与项目团队,并与非团队的同事进行沟通;③促进团队观念转变;④参与项目的实施。

5.人才培训与评估体系

级别评定采用培训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各级人员首先必须参加指定机构相应级别的课程培训,考核通过后颁发培训证书。培训后回单位参与项目实施,四级员工至少必须完成一个跨部门的项目,三级员工必须负责1—2 两个大型项目的实施。项目完成并通过公司评审后,由个人向各单位精益办提交级别资质评定申请,单位审核通过后,上报公司人才评价中心,公司人才评价中心定期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三、电力企业班组精益化管理的实施

班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石。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力企业内部的作业单元日趋增多,班组设置的数量和类别也比过去复杂。电力企业班组精益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坚持”。即以员工培训(T)为中心,坚持提高效率(P)、保证质量(Q)、降低成本(C)、5S管理(S)等管理项目(PQCS),坚持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等管理循环(PDCA)。

1.员工培训

班组主要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生产经营活动所赋予的指令或任务,是班组的基本职责。班组员工培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围绕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因此,员工培训是班组精益管理的中心环节。

培训的内容主要有三点:

(1)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

(2)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

(3)端正员工的工作态度。

其中,员工的工作绩效包括生产效率、质量保证能力和定置管理(5S)活动成果;员工的工作技能包括岗位应知能力、岗位应会能力和多功能作业能力;工作态度包括责任心、上进心、协作服从性和出勤情况。

培训的方法主要采用在职培训,由班组长具体负责开展。

2.质量保证

精益生产要求每个班组实现“零不良品”,保证产品是百分之百的合格品。电力企业的产品即向客户提供电能和服务,其质量特性与质量体系主要有三类。

(1)电能质量:电压合格率、频率、谐波。

(2)服务质量:供电可靠性、客户满意率、劳动生产率。

(3)供电设施质量:设备可用率、事故率、线损率。

电力供应与服务的过程控制就是对电网的输、变、配用电的过程控制。那么,班组在精益管理中若能紧紧把握“两票”、“三制”,则能有效地保证质量并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

“两票”、“三制”的具体内容是:工作票、操作票,交接班制度、巡回检查制度、设备定期试验轮换制度。“两票”、“三制”是班组保证工作质量,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

3.成本降低

为了保证在竞争中获取最佳的利润,企业必须在整体上展开降低成本的各种活动。班组作为企业控制成本的最基本单元,更要不断地进行改善优化。降低成本的外延很广,包括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改善生产管理技术和设备工器具等带来的效果,甚至还包括提升班组员工士气和推动“5S”活动带来的效果。

4.5S管理

5S 管理是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实践证明。5S 活动是班组精益管理的基础,是降低成本的活动源头,是安全生产的软件,是标准化的推进者。5S 活动更能营造轻松愉快的作业现场和工作环境。

在推行 5S 活动过程中,各类班组可根据自身特点,制作《5S 考核表》,定期查核5S 活动成果。有条件的班组可通过MIS 系统的运用,实现网上查询,保证班组规章制度、设备台帐等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和信息共享。

5.管理循环

管理循环是指按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四个阶段的顺序不断循环对上述4个管理项目进行管理。

第一阶段拟定计划,就是确定管理目标、活动计划和管理措施方案。第二阶段实施,就是贯彻执行计划、实实在在地去干。第三阶段检查,就是每项工作完工之后要检查效果,哪些做对了,哪些做错了,原因是什么?第四阶段处理,就是肯定成功的经验,使之标准化,总结失败的教训,以利再战;没有解决的问题,找出原因,为修订或重订计划提供资料。

6.评量

班组实施精益管理的效果可以通过评量的方法来测定,由相关管理人员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让班组成员实事求是地回答,从而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查明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行之有效的改善方案,从而实现精益管理。

四、电力企业精益化管理应用效果

电力企业通过精益化管理的实践,可以起到明显的效果:

1.企业素质提升

精益化管理支持企业不断提升内在素质,为企业带来无形价值,如:培养精益六西格玛人才以及大量的多技能操作人员,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打下人才基础。通过精益化管理的实施,使生产计划集成、检修等流程标准化不断提升,检修运行操作步数不断减少,降低发生事故的几率。

2. 企业形象提升

通过精益生产的实施,优化抢修流程,缩短对客户停电报修的响应时间,减少客户对停电的投诉和抱怨,有效地提升电力公司的客户服务形象。

四、结语

电力企业通过精益化管理,主营收入增长、成本不断下降,企业获得可观的有形价值。同时,精益化管理锻炼员工队伍,提高供电可靠性,提升客户满意度,创造巨大的无形价值。精益化管理在电力企业还只是刚刚起步,随着精益化管理的深入开展和研究,电力企业一定会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肖智军 党新民:精益生产方式JIT,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2]刘胜军:精益生产现代IE,海天出版社,2004.

[3]吕建中 于庆东:精益管理,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

[4](美)詹姆斯.P.沃麦克,(英)丹尼尔.T.琼斯,精益思想,商务印书馆,2002.

[5](美)布鲁斯.A.汉德生,乔格.L.拉科,精益企业,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6]《精益之道》(美国)约翰.德鲁;布莱尔.麦卡勒姆;斯蒂芬.罗根霍夫.

电力企业劳动用工管理研究 篇7

随着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发电侧电力市场的竞争程度逐步加大, 全面加强劳动用工管理, 是打破传统思维模式, 转变陈旧观念, 逐步建立“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管理机制, 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能动性的客观要求。同时, 按照价值思维和效益导向原则, 加强电力企业劳动用工管理, 提高用工效率和质量, 减少无效和低效的人工成本支出, 改善劳动生产率等人工成本对标指标, 是帮助企业有效应对外部压力、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2 劳动用工管理方面存在的挑战

H公司作为隶属于国家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省公司, 根据集团公司三级管理体系, 承担着基层发电单位劳动定员、用工数量、岗位设置等管理职责。通过多次的内部改革和持续改进, 基本建立了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劳动用工管理机制, 但随着国家电力体制等改革工作的深入, 仍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1) 劳动合同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缺少解除劳动合同、合同期满是否续签等制度规定, 人员能进不能出、岗位能升不能降问题相对突出, 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员工队伍的积极性。

(2) 管理人员超员情况普遍存在, 而且不同程度地存在管理部门借用生产部门员工的现象, 影响了生产一线职工尤其是缺员单位一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影响了企业整体效率。

(3) 运行岗位人员力量有待加强, 由于人员老龄化等原因, 执行定员标准最严格的运行岗位人员数量相对不足, 同时由于工作强度大、工资水平竞争力不够明显等原因, 员工从相对富余的维护岗位转岗的意愿不强, 加大了及时补充运行岗位人员的难度。

(4) 部分老单位设备维护人员整体超员, 但由于职工年龄老化、女职工比例较大、部分员工患有职业病等原因, 真正从事现场一线工作的员工数量相对不足, 工作量基本饱和, 需要逐步补充新鲜血液。

(5) 绩效考核的奖惩力度有待提高, 各单位基本上都建立实施了绩效管理制度, 但一般同岗位的考核奖金差距均不足100元/月, 未能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约束作用。

(6) 后勤保障管理有待加强, 设有后勤保障部的几家老单位, 由于后勤保障岗位工作饱和度相对不高等原因, 存在人数增加的趋势, 且增加人员多为生产一线员工, 一定程度地影响了生产一线员工的数量和工作热情。

(7) 多数单位实行了病休或长休制度, 但办理流程不够严格规范。

(8) 人员借用不规范, 存在借用期限达到5年甚至长期借用的人员, 其中一部分还存在从缺员单位借用到超员单位, 甚至是外部单位的现象。

3 加强劳动用工管理的对策

(1) 加强劳动合同契约化管理。①健全完善劳动合同标准文本和管理制度。修订完善劳动合同标准文本, 细化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纪律、绩效要求、考核标准以及续签、终止、解除劳动合同条件等条款, 提升操作性, 强化劳动合同对实现员工能进能出的重要作用。健全劳动合同管理规章制度, 明确劳动合同签订、履行、变更、续订、解除和终止等各环节的管理, 为规范劳动合同管理提供制度保障。②严格规范劳动合同管理。推进落实全员劳动合同制度, 实现劳动用工契约化管理, 依法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 加强监督检查, 做到应签尽签。规范开展劳动合同管理, 依据劳动合同、管理制度、考核结果, 依法开展劳动合同的签订、变更、续签、终止、解除等相关工作, 做到及时规范。③完善全员绩效管理并为劳动合同管理提供依据。立足岗位、细化职责, 建立完善核心指标突出、简便管用的绩效考核体系, 把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工作任务分解、转化为员工的绩效目标和行为要求, 并实施分层分类、逐级考核评价, 提升组织绩效, 引导员工持续改善行为, 并为规范员工管理提供依据。探索建立绩效考核结果与岗位升降挂钩的岗位动态管理长效机制, 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员工岗位“能升能降”的依据。

(2) 构建员工正常流动机制。建立内部人力资源市场, 发挥控制总量、调剂余缺、调整结构的重要作用, 盘活人力资源存量。以劳动定员编制为标准, 从严落实关于员工调动应从超员单位向缺员单位流动的原则, 通过工资总额调控等方式, 加大电站服务业考核奖惩力度, 引导发电单位超员维护人员向检修公司等缺员单位流动。严格按照定员标准控制管理人员数量、比例和工资增长幅度, 除因上级单位挂职、借用或休假超过3个月的, 管理部门原则上不得借用一线生产部门人员。

(3) 加强运行岗位人员力量。优化集控运行岗位定员设置, 将现行的每个班组2名主值、4名副值、6名巡检, 调整为2名主值、6名副值、6名巡检;整体超员的单位可再增加1~2名巡检岗位备员。提高燃料运行岗位薪级设置, 综合考虑工作强度、重要程度等因素, 将燃料运行各岗位整体上调1个薪级, 提高吸引力, 根据各单位人员情况, 逐步实行燃料运行业务整体外包。建立运行人员专项奖励机制, 通过设置奖金系数、提高小指标考核力度等方式, 适当提高运行岗位的奖金分配额度。

(4) 加强发电单位后勤保障管理。按照后勤保障逐步过渡到社会化的目标, 严格控制后勤保障部人员数量和工资增长, 确保后勤保障部人员只减不增, 引导员工向一线生产等缺员岗位流动。建立后勤业务外包审批制度, 根据人员数量变化逐步外包相关业务, 直至全部社会化。

(5) 严格员工退出岗位管理。根据各单位均存在的整体缺员或局部缺员现象, 停止执行内部退养、长病休养等退出岗位政策, 不再新增内退、病休、长假等不在岗人员。现有的病休、长假等不在岗人员协议到期后不再续签, 根据岗位管理有关要求组织上岗工作, 确因身体原因不能工作的按医疗期管理有关规定, 履行请假手续。无故不回单位上岗工作的, 按照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处理, 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4 结语

要积极应对深化电力企业改革的发展发现, 就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坚持市场导向和问题导向,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以岗位动态管理为基础、劳动合同契约化管理和全员绩效考核为抓手的劳动用工管理机制, 通过稳妥推进、持续优化, 逐步实现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 形成企业有活力、员工有动力的局面, 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欧阳玉成.电力企业劳动用工管理[J].中外企业家, 2014 (33) :157-158.

[2]李路.浅谈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劳动用工管理的几点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 2014 (4) :197.

电力管理研究 篇8

关键词:电力销售,市场营销,管理

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大潮流下, 能源市场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 在这样的竞争机制的形势下, 所有电力企业的销售理念要适应市场, 结合实际的电力市场情况, 准确稳定切合实际的制定市场营销, 服务管理变得非常有必要。在具体的工作中, 要不断总结国内先进的营销管理经验, 结合电力销售的实际应用, 制备详细的市场营销管理计划, 完善售后和保障工作, 为客户做好优质的服务。把电力销售的工作具体化, 完善化, 人性化, 让企业良好的发展, 广大群众能切实感受到我们的服务, 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竞争激烈的现状, 群众服务意识的提高, 电力企业要良好的发展, 必须从长远着想, 走可持续发展至路, 做到与时俱进, 不断引进新的管理理念, 不断促进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工作的创新之路, 以客户的合理要求为目标, 不断完善营销的客户体验度, 对未来的发展进行精确的定位, 确保企业的销售战略与未来发展趋势相融合。为企业的运作, 市场的繁荣, 未来的发展, 高瞻远瞩。

一、概述

1企业营销的管理

电力企业的市场营销情况数据显示, 由于管理方式的老旧, 已经很难适应现代的管理需求, 科学的营销计划的制定往往需要分析市场, 大体上需要整体规划, 具体工作需要细分规则, 要有管理体系, 要有组织构架, 要有规章制度, 要有具体的实施手段。管理到位才能促使各个部门之间持续, 协同, 高效, 准确的共同完成工作。要对员工进行集中管理和培训, 要充分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 指导性, 时效性, 前瞻性。既要注重培训组织实施, 又能对服务和客户进行及时的跟踪, 考察。使客户乐于与我们合作, 使员工全力的投入到工作中, 企业发展制度化, 员工工作流程化。由此实现企业和客户的共赢, 由此来拉动企业高效的发展, 保持高效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2企业营销的精细化管理发展历程

企业营销的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把整个电力营销的每个步骤, 进行分步操作, 层层优化, 最终完成整个工作。随着我国市场制度的不断发展, 市场竞争不断加剧, 只有不断跟进国际行业潮流才能更好的把握市场, 目前国内电力市场一直处于经验管理的层次上, 没有对工作进行量化考核, 定量化管理是将来的发展方向, 对电力市场的前景预测和分析是供电企业计划, 成本控制, 考核的重要依据, 要采取相应的新技术, 比如软件模拟, 等手段去预测售电量, 以此为大体依据下达售电指标。

3电力市场营销中精细化管理的必然性

中国用电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 用电设备数量和用电量激增, 电力市场一直很繁荣, 人们生活水平, 越来越高, 工业自动化产品, 设备越来越多, 所以电力消耗越来越大, 将来的更大的发展是必然的。目前我国的电力企业正在进行整体的优化重组, 优化整合有利于电力资源的更优化利用, 也促进了我国电力集团, 企业的发展, 在整个市场不断扩张的大环境下, 市场扩展必定带来业务的增加, 以前老旧的粗放式营销模式肯定适应不了市场发展的需求, 因此必须要引进精细化管理理念, 来适应当前企业发展的潮流。

二、电力企业营销的精细化管理定位

(1) 面对当前的电力市场, 电力企业的营销必须要不断跟进市场, 市场的规划和分析, 营销的策略的制定, 具体工作的细化, 都很重要, 要不断深化改革才能适应市场, 开拓奋进。

(2) 电力企业要遵循“电网是基础, 技术是支撑, 服务和管理是保障”的原则。在国家进行企业整合的大潮下, 不断突破技术壁垒, 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目前供电服务面临用电形势发展, 电网建设推进, 供电服务要求高等问题, 要深化改革, 引进最新技术, 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为客户提供全方位, 优质高效的服务, 对内规范, 严格, 对外开拓, 通达, 优化服务, 这样才能使电力企业良好的发展。

(3) 细化管理系统的建立, 营销管理平台的规划和建设, 能很好的使企业内部员工共同参与到企业具体的工作中。要建立相应的客户和企业信息交互的信息平台, 帮助客户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长期对客户管理和客户数据库的投资, 积累相应的电力客户的档案和明细供电用电数据, 对这些数据的整理, 能了解现有客户, 有利于服务的提高。要对服务业务流程化, 管理实施同步协同化, 整合类似的业务, 节约人力资源, 也帮助潜力企业降低自身成本, 提高企业运作的效率, 提高市场竞争力。 (4) 实行商业化运营, 推动法制化管理。尽管电力企业已经走向市场了, 但是仍然需要政府的支持与监督, 积极配合国家的调控, 遵循上级部门规定的详细章程, 为客户负责, 为社会效劳。

三、电力企业营销的精细化管理策略

电力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是电力企业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关系到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企业的发展。在企业内部推行推行精细化管理, 是以后市场需求的表现所需。通过内部精细化管理, 增加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可以使企业保持稳步的增长和发展。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 要加以提炼, 消化, 最终转化为一种深层次的企业文化, 深入到企业的营销规划, 核算, 分析等部分, 通过精细化管理, 为企业带来利润的最大化, 纵然在商品经济时代, 使企业在未来是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不断扩大业务范围和市场份额, 引进和投入新技术, 提升电能质量, 高效的建立服务体系, 优化服务。对市场进行细分, 逐个击破, 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和方向, 为企业未来的发展, 未来的市场占有率, 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奠定基础。

结语

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正在不断完善, 电力企业面临企业整合, 需要电力企业不断发展, 明确市场定位, 进行市场规划, 积极的应对市场的变化, 客户的新需求, 创新营销管理方法, 细化工作, 以优质的电力供应, 完善的技术解决方案, 优化的工作效率, 积极热情的售后服务, 去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 更好的为客户服务。

参考文献

新时期电力企业管理研究 篇9

一、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管理

1. 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时间经营管理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能够为企业员工所肯定与认同的一种文化总和。它是企业价值观的总称, 能够以团队意识、企业规范、制度规章、员工素养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2. 完善企业文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发展日益成熟的新时期,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与发展, 就要不断构建并完善企业文化, 以企业文化引领员工行为, 以员工行为反哺企业文化。具体到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来说, 整个企业由上至下要重视员工安全生产知识和工作技能的培训工作, 在不断增强基层操作员工安全生产和管理意识的同时, 进一步提升员工参与电力企业运营管理工作系统的责任心与积极性。

3. 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培训。

相关的职业院校和教育培训机构要适时发挥其宣传和教育职能, 定期开展各种讲座、培训班、研讨座谈会等, 为电力企业安全文化的构建创造有利的环境。尤其是在安全文化管理中, 应创新于网络文化, 借助网络这一新概念媒体的各种应用优势, 制定相应的企业安全文化宣传刊物, 组织员工进行学习。将“安全第一”的生产意识融入到员工的基本行为活动当中, 构建起新时期电力企业更稳固、牢靠的安全文化。

二、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1. 构建浓厚的人文氛围。

电力企业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以多元化、多样化的宣传媒体为载体, 把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意识、方法及理念融入到电力企业全体员工的思维意识当中, 使员工能够明确自己在整个企业建设发展中的地位和应当承担的职责, 认识到电力企业所需要的员工和人才是具有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的新型人才。

2. 完善人才队伍结构。

电力企业要根据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和整个电力行业的发展需求, 针对所需人才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 提高企业自身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既要做到能招来人才, 又要做到能留得住人才, 为电力企业的全方位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3. 创新员工职业生涯管理。

新时期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 不仅要注重企业员工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育, 还应将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命脉。换言之, 电力企业应聘请专人有针对的为企业各岗位员工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 关注员工职业生涯的管理与规划, 为员工岗位能力的构建创造必要条件。

三、电力企业的业绩管理

1. 构建电力企业的价值链。

电力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驱动目标和总体业绩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

.明确在所有业绩指标中对企业整体业绩影响最为深入的指标, 构建相应的价值杠杆, 要明确企业各岗位、各员工在企业价值杠杆中的贡献程度与影响程度。

3. 建立价值杠杆和关键业绩管理的指标。

相关工作人员要制定一套合理的考核与奖惩管理制度, 将责任落实到人, 以良好的业绩指标体系和规范的机制达到电力企业业绩管理工作的完善。

四、结论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篇10

一、电力企业的特有属性

1. 垄断性

由于国家经济发展的规划和相关政策的影响, 电力企业具有不容置疑的垄断性;另外, 因为由发电至电力传输再到电力分配, 整个流程的基础设施投资相当巨大, 也不是一般规模的民间企业能够负担的。

2. 公益性

电力企业生产出的重要商品正是当今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辅助品——电力。电力企业提供电力的数量和稳定性都对国家经济建设和民众日常生活至关重要, 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讲, 电力企业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已经超过了其所能创造的经济利益, 公益性是其重要属性之一。

3. 综合性

经过不断的改革发展, 当前电力企业早已不再是过去那种只是单纯的发电、传输电力、分配电力的经营模式, 而是同时整体规划电力网络的建设、管理电力网络的运行等综合性的经营模式。综合性也对电力企业的自身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改变了企业的收入分配原则, 当然也不可避免的加大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复杂性。

二、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

因为企业属性以及行业政策的限制, 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 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过去的经济体制下, 企业缺少开放公平的竞争环境, 没有及时更新管理理念,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受到很多人为原因的干扰, 影响了企业正常的运营和发展。

1. 冗员所占比例过大

人力资源安排上企业一直都采取定员模式, 基本上是沿用计划经济体制时的方式。可是由于经济和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化, 毫无计划的增加员工数量已经造成个别机构超编, 这样不仅会造成一部分人浑水摸鱼, 也大大打击了员工的工作主动性。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主要还是由于电力企业的工资待遇高、稳定性好、裙带关系严重等。

2. 管理人员所占比例太高

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外资企业与民营企业。虽然最近一段时间, 电力企业也在执行“减员增效”的人力体系改革, 可是受限于行业政策、企业运营机制、人为影响等原因, 改革进行的并不顺利, 虚设的管理岗还是一样保留着。

3. 低素质工作人员过多

电力企业很少公开对外招聘, 进入企业工作的员工大多是因为裙带关系, 可是这部分人素质相对较低, 不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 导致了企业员工的学历、技能水平与企业发展程度不相符的情况。

4. 未做足够的人才储备

为了顺应行业改革的要求, 提升自身的经济收益, 电力企业必须大量吸收高层次的管理以及技术人才。可是受限于企业的管理体系以及招聘制度, 经常出现一些高层次人才流失、高精技术人员储备不足的情况。人才储备的严重不足、人才年龄层次的断裂造成了企业后续发展动力不足, 进而影响整个行业的正常发展。

三、改善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 以及对相关研究资料的学习, 作者觉得想要改善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可以将以下几方面作为切入点。

1. 设计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

人力资源负责部门需要按照企业自身的未来发展策略、员工现有结构、员工流动变化等预测近期的人力资源需求, 从而科学调整员工队伍的数量以及构成。针对那些影响重大、作用关键的工作岗位, 必须进行绝对公正、公开、平等的选人过程, 告别企业过去多年来的任命制度, 选出最适合、最胜任的人才。同时, 进行人员选拔的时候, 不但应该关注人员过去的工作业绩, 还应关注人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此外, 企业可以适当淘汰部分相对素质较低的员工, 减少企业的冗员, 提升高素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

2. 增加人员招聘途径

当前电力企业的人员招聘途径非常有限, 招聘面向的对象也基本上是职工的子女或者行业职业学校的学生。企业应该增加招聘途径, 具体可以采取:面向社会进行招聘, 公开招聘企业的空缺职位, 尽可能多的吸纳本行业的杰出人才, 适当吸收其他行业的专业人才借鉴其经验;走进校园进行招聘, 到高校召开专场招聘会, 吸纳优秀的高校学生, 做好企业的人才储备。

3. 安排科学高效的培训

人力资源负责部门需要由培训的需求开始进行深入研究, 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 安排科学高效的培训, 之后再锻炼员工将培训收效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针对技术员工而言, 着力安排相关理论以及技术的培训;针对维护员工而言, 着力提升其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针对管理人员而言, 着力培训其掌握先进的企业管理技能。

4. 改进绩效考核机制

上一篇:论全面深化改革下一篇:人才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