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土地复垦

2024-07-10

煤矿土地复垦(精选十篇)

煤矿土地复垦 篇1

关键词:露天矿复垦,土地整治措施,植物选配,复垦效益

一、土地复垦地类、面积

根据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结果, 治理区复垦土地面积417.88hm2, 其中需复垦耕地178.8hm2、人工牧草地159.8hm2、有林地80.28hm2, 各复垦地类及复垦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见表1。

二、工程复垦的主要技术措施

1) 有计划排弃和覆土。如果排弃过程中合理地分配不同质地与大小的物料, 排土场底部堆放较大且较坚硬的岩石, 这样能保持基底原有地表排水系统的通畅, 保证排土场的稳定性和防止排土场底层表土形成滑动面而引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等。排弃过程合理分配不同质地与大小的剥离物, 排土场底部排弃较大且较坚硬的物料, 保持基底原有地表排水系统的通畅。

2) 平台。平台形成是逐层堆垫、逐步压实的过程, 排土过程中注意对土壤粗细粒径的合理搭配, 减少后期非均匀沉降, 增强平台稳定性。具体做法是采取土石混排—黏土—砂壤—表土层从下至上土分层排弃, 既保证了土壤水分的入渗, 防止地表径流的形成, 又保证了土壤的通透性, 易于植物生长。

3) 加强边坡的稳定性。排土场为台阶式塔状松散堆积物, 故土壤侵蚀有其特殊性, 除了普通发生的面蚀、沟蚀外, 还可能出现沙砾化面蚀、沉陷、崩塌、坡面泥石流等新的侵蚀类型。边坡的整地方式采取开阶削坡方式整地, 防止坡面沟蚀和重力侵蚀, 防护后的边坡赶在雨季到来之前, 播种植物种子, 尽快重建植被。

三、土壤整治技术

植被生长赖以维持的土壤生态系统被彻底迁移, 所以土壤生态系统的重新建立是矿区复垦的基础。利用生物措施恢复土壤有机肥力的技术措施, 包括利用微生物活化剂或微生物与有机物的混合剂, 对复垦后的贫瘠土地进行熟化, 可以恢复和增加土地的活性和肥力。另外可以采取施肥改良技术。通过施加有机肥、氮磷钾肥改善土壤质地。该方法结合客土改良技术同时进行, 能够取得很好的效益。排土场平台虽然覆盖有良好的原表层腐殖土层, 但由于腐殖土在存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土壤养分流失故必须进行施肥。根据矿区的实际情况, 以化学肥料为启动, 使植物生长良好, 提高了土壤有机质, 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

四、外排土场周边防护林设计

为防止排土场剥离物对周边环境的危害, 在外排土场四周设计紧密型结构的杨树防尘隔离带, 林带周长10129m, 林带宽10m, 株行距2×2m。

树种选择:树种为小叶杨。

苗木规格:二年生Ⅰ级苗。

混交方式:纯林, 株行距2.0m×2.0m。

整地方式:采用穴状整地, 规格50cm×50cm×50cm, 穴保证根系充分伸展不窝根, 苗木栽植深度超过苗木根颈处原土痕2~3cm即可。

造林方法:雨季植苗, 保持苗根湿润, 随起苗, 随造林, 当日栽完。植苗时将苗木扶正, 使苗根舒展, 然后分层填土、踏实。

抚育管护:造林3年内, 每年松土除草3次, 以促进生长, 第一次在4月中旬, 第二次在6月下旬, 第三次在9月下旬, 死苗及时清除, 并补植。

五、监测与管护措施

由于塌陷土地的不稳定性以及复垦土地生态系统达到动态平衡前的非稳定性, 需要对治理区拟损毁土地以及已复垦土地进行动态监测, 同时对已复垦土地进行管护。治理区监测对象包括外排土场和内排土场、采掘场挖损占地, 监测采取定点监测与巡查监测相结合。管护包括施肥和修枝和除草, 首先施肥, 复垦地面积较大, 林草用地主要靠种植绿肥作物和固氮植物以及植物的枯枝落叶, 动物的粪便与尸体等来增加土壤营养物质, 少量的无机肥也可适当使用。

然后修枝是调节林木内部营养的重要手段, 通过修剪促进主干生长, 减少枝叶水分与养分的消耗。最后除草, 复垦种植植物后, 随着时间的推进, 各类杂草会在复垦地上出现, 杂草与种植植物争夺水分和养分现象日趋突出, 因此, 应进行及时除草。

六、复垦经济效益分析

煤矿土地复垦 篇2

【提示】本文仅提供摘要、关键词、篇名、目录等题录内容。为中国学术资源库知识代理,不涉版权。作者如有疑义,请联系版权单位或学校。

【摘要】随着采煤技术的发展,内蒙古乌尼特煤矿将不可避免的损毁土地,扰动地表植被,减少矿区内可利用土地资源或降低土地可用程度。所以提出对乌尼特煤矿复垦规划和生态恢复方案的研究。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是在阅读国内外的文献的基础上,对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理论,方法和生态重建的效益演变过程深入说明。通过收集数据,分析乌尼特煤矿土地损毁现状和损毁土地预测。研究土地破坏对乌尼特煤矿的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壤质量的影响。并对各个单元场所进行土地复垦适应性评价,确立土地复垦方向。针对乌尼特煤矿地区的特征进行土地复垦方案选择。预估土地复垦投资和效益分析。论文的成果是,通过对乌尼特煤矿土地复垦的可行性分析,研究得到最适合乌尼特煤矿坡面设计工程、土地平整工程、水土资源建设工程、土壤改建工程的复垦技术选择方案。设计出了各个单元地区复垦模式并对复垦规划投资作出了预估和效益分析。

【关键词】土地复垦;生态重建;土壤质量;平整工程;煤矿; 【篇名】乌尼特矿区土地复垦规划与生态恢复方案研究 【目录】乌尼特矿区土地复垦规划与生态恢复方案研究5-614-24摘要6-7

Abstract7-8

14-20绪论

1.1.1 矿山复垦

致谢1.1 矿山复垦研究进展的意义14-1616-18

1.1.2 矿山复垦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1.3 矿山复垦植物种选择与配置技术实例18-2020-2121-2422-241.2 论文研究目的201.3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1.4 论文的技术路线和技术资料来源1.4.1 技术路线21-2

21.4.2 技术资料

2.1 2 土地复垦理论及方法与效益概述24-32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理论24-26的基本概念24-2525-26

2.1.1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

2.1.2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基本理论

2.2.1 2.2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方法概述26-30

2.2.2 土壤重构27-29地貌重塑26-27被29-30

2.2.3 恢复植乌尼2.3 生态重建的效益演变过程30-32

3.1 乌尼特煤矿自然状况特煤矿概况32-4232-3533-353.1.1 地理位置32-333.1.2 地质地理特征

3.2.1 3.3 3.2 煤层赋存情况与露天开采方案35-39

3.2.2 露天矿开采方案36-39

3.3.1 矿区范围煤层赋存情况35-36采矿用地范围及用地规模39-403940-423.3.2 采矿用地范围39-403.4 矿区土地利用现状

4.1 土地损4 土地复垦方向可行性分析42-62

4.1.1 已损毁土地现状毁分析与预测42-5242-46分析52-544.1.2 损毁土地预测46-524.2 生态环境影响

4.2.2 水

4.3

4.2.1 生物资源影响分析52-

534.2.3 土壤质量影响分析5454-62

4.3.1 评价原则、依据资源影响分析53-54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54-564.3.2 评价单元的划分56-584.3.3 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58-594.3.4 适宜性等级评定59-604.3.5 最终复垦方向及复垦单元的确定60-62程设计方案62-856262乌尼特煤矿复垦工

5.1 乌尼特煤矿土地复垦质量标准

5.1.2 生态恢复标准

5.2.1 工5.3 5.1.1 复垦工程标准625.2 乌尼特煤矿复垦技术措施设计62-65

5.2.2 生物和化学措施63-65

5.3.1 土地平整工程程技术措施62-63土地复垦技术方法选择65-74655.3.2 水土资源建设工程65-665.3.4 土壤改良工程70-74

5.3.3 坡面固定工5.4 乌尼特煤矿程66-70各个单元复垦模式设计74-85坡复垦工程设计74-76工程设计7676-77

5.4.1 露天采场(遗留矿坑)边

5.4.2 露天采场(遗留矿坑)底部复垦

5.4.3 露天采场(内排土场)复垦工程设计

5.4.5 5.4.4 表土存储场复垦工程设计77-79

79-80采空区复垦工程设计计80-8282-8383-84

5.4.6 外排土场平台复垦工程设5.4.7 外排土场边坡复垦工程设计5.4.8 储煤工业场地区复垦工程设计5.4.9 废弃斜井工业场地复垦工程设计84-85

6.1 土地复垦投资

6.1.2 7 结论土地复垦规划投资预估与效益分析85-91预估85-89估算成果88-89和展望91-93参考文献93-98

6.1.1 土地复垦投资估算方法85-88

6.2 土地复垦效益分析89-917.1 结论91-92作者简历98-99

临湘的土地复垦经验 篇3

近年来,湖南省临湘市高度重视土地复垦工作,把土地复垦作为一项民生工作来抓,严格落实土地复垦条例,扎实推进土地复垦项目工作的进行。

用地需求快速增长推动土地复垦

临湘市人多地少,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各项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大,但用地计划指标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土地复垦工作刻不容缓。

为此,临湘市成立了由国土资源局耕保股牵头,规划、地环股配合组成的土地复垦管理机构,具体项目由土地整理复垦中心承建,建立健全了土地复垦管理、监理、实施体系。为把各项工作落实,该市建立了土地复垦巡查制度及时掌握土地复垦的动态,同时制订完善了土地复垦规划和土地复垦项目管理制度。在土地复垦项目管理上,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要求,组织实施土地复垦项目,加强项目监管,项目实施严格执行“五制”,并积极组织项目实施协调工作,使项目能顺利实施,项目完成后及时组织项目初验,做好工程移交及管护工作,落实耕种措施,使复垦的耕地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近几年,该市土地复垦项目成效较为突出的主要有桃矿尾砂库复垦项目、武广铁路临时用地复垦项目、灾毁耕地复垦项目等。

临湘市桃矿尾砂库是因选矿后的尾砂贮存在尾砂坝内而形成,总积存量为4450多万立方,占用面积2000多亩。尾砂库内扬尘严重,危及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为此,市国土资源局把土地垦项目与矿山地质环境项目、尾砂库安全项目结合,整合资金近亿元,自2004年开始,国家已分三次对尾砂库上的扬尘进行了履绿避尘治理,减少了砂尘污染,净化了周边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同时美化了江南大漠旅游风景,带动了旅游产业发展。

土地复垦制约重重

近年来,通过对临湘市土地复垦工作的观察及反思,影响和制约土地复垦工作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众多。

目前,全市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较多,需要复垦的土地面积相对较大,同时,历史上遗留的土地复垦面积大,如桃林铅锌矿遗留的土地复垦面积大,由于该项目区是废弃的工矿尾砂层,蓄水功能欠缺,给农作物的生产造成一定影响,复垦难度大。

资金短缺也是土地复垦项目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难题。一方面,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些项目规划设计难以满足当地群众的要求,而要增加资金,地方财政又有困难,所以协调工作难做,因此,造成项目实施存在一定的资金缺口。另一方面,土地复垦项目立项门槛较高,规模面积要求较大,而临湘市属于丘陵地区,要求在200公顷以上项目难度大;再次申报一个项目,不仅在编报项目文本、工程概预算、录制影像资料等方面需要资金投入,在项目争取工作中,省、市相关单位来现场踏勘、评估、审议项目的可行性等程序上,也需要一定的资金。目前在实际运作中,争取项目的前期费用主要是由项目牵头单位国土资源局承担,在其业务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垫支这些费用有一定的困难,而相关部门和乡镇也无力支付,项目前期费用不能得到相关部门和乡镇的配合解决。

土地复垦项目工程面广、量大,涉及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属于综合性项目工程,同时专业性强,需要专门的工程设计预算人员和电子图件制作人员,但目前国土资源系统缺乏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有时编报项目都是聘请专业人员完成。这样增大了项目争取的成本,影响了工作进度和工作效率。

另外,土地复垦项目属于综合性工程,前期准备工作需要农、林、水等部门相互协调和配合,项目争取须在前一年申报下一年的指标,而一个项目从争取到立项审批约需2—3年时间,往往是这一届领导跑的项目,到下一届甚至再下一届才能收到成效,造成申报项目积极性不高,对长期效益和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缺乏深刻和足够的认识,从而影响项目争取工作力度。

土地复垦项目作为一项长远工作,又需要有计划性和科学性,不但要注重数量,而且要注重土地复垦的质量,在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的同时,还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一,特别是做到注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质量和产出。但目前项目的编制和土地复垦,主要是由国土资源局组织实施,在项目的编制和规划实施工作中涉及环境保护、治理水土流失、项目区域内的村庄建设规划和绿化、基础设施建设、土地综合利用等,均需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远景规划,要长远的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项目的编制规划和实施工作中,需要多个部门和乡镇的配合,形成整体方案,这样才具有科学性。但其他部门因工作业务要求和时间要求不一样,在规划和设计上很难协调一致,形成不了合力,导致项目的规划和调研论证操作难度加大,影响工作成效。

强化职责、上下联动推进土地复垦

土地复垦工作面广、量大,是一项长期性且综合性强的工作。因此,需要以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与措施,以解决土地复垦工作涉及的诸多问题,保证土地复垦工作的顺利开展。如解决土地转换、居民点归并、拆迁户安置、补偿、权属调查、耕地保护等,特别是涉及土地分配与补偿,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要以法律、法规和现行的配套政策,稳妥的进行处理,从而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工作顺利进行。

同时,土地复垦涉及到财政、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环保、建设、电力、电信以及乡镇等各个部门和行业。进行组织协调和开展工作,关系着整个项目工作的争取。国土资源部门作为土地复垦的行政主管部门,在政府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下,做好了一系列工作,而其间从选择确定土地复垦区域、组织编制土地复垦项目的申报和争取,到土地复垦的实施和检查指导,都离不开政府的组织职能和协调保障。因此,需要加大政府责任,强化部门职责,指导和协调部门之间开展工作,加大土地复垦工作力度。要理顺管理体制,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及奖惩机制,明确市、乡、村三级职责,充分调动市、乡、村三级组织的积极性,使土地复垦工作形成责、权、利明确,上下联动的良性循环。

此外,在土地复垦过程中,还要解决好资金的使用与管理问题。要稳妥解决前期费用问题,可以在政府领导的严格把关下,由财政给予前期费用支持,国土统筹解决,待项目争取到后,再由项目资金归还资金渠道。要严把资金使用管理的制度关,制定规范有序的资金运作管理机制,使有限的项目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对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实行专户建帐、专款专用,由政府领导亲自抓,组成由国土资源、财政、审计等部门共同把关、职责分明的资金管理机构。国土资源部门会同有关技术人员和纪检、审计及执法监察人员,对工程进度、质量等因素实行综合考核,提出方案,按工程进度和质量下拨款项,财政部门掌握资金的收支并监控资金下拨。审计部门实施全过程跟踪监督,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严禁改变资金用途,避免影响项目的争取和土地复垦质量,形成良好的资金运作方式和风险防范体系。

(作者单位:临湘市国土局)

煤矿土地复垦 篇4

关键词:土地复垦,塌陷治理,复垦技术,煤矿

一、国家政策未得到全国贯彻落实

目前, 在土地复垦问题上存在政出多门, 相互矛盾, 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的现象。例如, 许多矿区的地方政府及其制定的政策要求煤矿对开采破坏绝产土地先进行证明, 而后进行复垦, 这与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是不一致的。按照有关规定, 耕地征用价格, 除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费、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外, 还包括耕地占用税、复垦税、造地费等。国家征收这些税费的目的, 就是要开展土地复垦和耕地开发。因此, 土地征用后不应要求煤炭企业承担复垦责任, 同时煤矿企业在当前的经营状态下, 也没有能力再承担另外的土地复垦费。

二、土地复垦的配套法规、规章不健全

制定具体条例。提供制度保障加强采煤塌陷地治理, 不仅是个经济问题, 而且是个政治问题, 也是一项民心工程, 必须坚持依法治理的原则, 严格按法律、按政策办事。要根据国家《土地法》、《煤炭法》以及《土地复垦规定》等法律法规, 结合各地实际, 制定相应的《地方煤矿采煤塌陷地治理办法》。

三、企业复垦积极性未得到应有的保护

许多煤矿企业都有复垦的实施, 对土地复垦热情很高, 但复垦利益得不到保障, 阻力和干扰很大, 直接影响了企业开展复垦工作的积极性。如煤矿对开采沉陷造成作物减产或绝产地土地, 一般都按较高标准补偿, 这些补偿费用往往高于土地破坏前的实际收益。另外, 由于沉陷破坏土地大多还能不同程度地耕种与利用, 由于有这种“双收益”方式的存在, 当地政府和农民大都不愿意煤矿进行复垦。

四、煤矿土地复垦政策和措施建议

为实施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 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 改善矿区生态环境, 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规范政府、企业、个人从事土地复垦活动中的行为, 明确管理制度, 激励各方面开展土地复垦的积极性, 提高土地复垦技术水平, 建议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对策和措施。

(1) 制定有关优惠政策鼓励土地复垦。如:由政府拨款开展土地复垦, 向投资复垦者发放贴息贷款, 减免有关税种等等。对土地复垦规定颁布实施前破坏的土地和新征用的采矿破坏土地, 复垦费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多资金渠道解决, 并应充分体现“谁投资、谁受益”原则。

(2) 建立土地复垦基金。根据资金来源, 进行分级管理, 专款专用, 建议按以下渠道筹集和分级管理使用基金。主要资金渠道为: (1) 生产建设征地的耕种占用税; (2) 从企业上交的矿产资源税和资源赔偿费中提取一定比例; (3) 从矿山交纳的城市维护费中提取一定比例; (4) 部分农业综合开发基金; (5) 从中小企业和个人企业中征收的土地复垦保证金; (6) 无能力自行复垦企业交纳的土地复垦费; (7) 使用该基金复垦土地的经济收益。如:复垦后作为建设用地的“出让费”, 作为农业用地的“出租费”等。企业复垦基金。该基金由企业负责管理使用。设立这项基金的目的, 是解决采矿破坏与复垦周期较长, 复垦集中一次投入资金量大的问题。另外, 建立企业复垦基金还可避免企业的短期行为。

五、组织开展土地复垦规划计划

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复垦规划, 落实政策措施, 充分发挥土地复垦投资效益。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为依据, 做到四个协调:一是与国家生态整治总体规划相协调;二是与国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三是与煤炭资源开发、生产规划相协调;四是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协调。具体到矿区土地复垦规划应根据当地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状况,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采用符合自然规律、生态学的原理、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先进的技术手段, 按照复垦土地宜耕则耕, 宜林则林, 宜牧则牧, 宜渔则渔, 宜建则建的原理进行。建议有关部门将环境保护全面纳入煤炭开发和生产规划中, 并将矿区生态整治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开展工作。

六、加强煤矿土地复垦技术攻关工作

根据我国煤炭土地复垦技术研究、开发现状、协议将其作为发展煤炭行业环保产业的重要内容, 并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的技术攻关工作。

(1) 生态农业复垦技术。生态农业复垦技术是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 应用土地复垦工程技术和生态工程技术, 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 开展农业、林业立体种植、畜牧养殖和加工, 重建良性循环、协调发展的矿区生态系统的综合整治技术。采用这项技术不仅能够整治、利用被破坏的土地, 并改善矿区生态环境, 而且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永续利用。

(2) 固体废物充填复垦技术。利用固体废物 (煤矸石、锅炉炉渣、粉煤灰、生活垃圾等) 进行充填复垦, 不仅可整治因采煤沉陷破坏的土地, 而且可处理、处置固体废物, 避免废弃物占地和污染环境, 同时也可为村庄搬迁提供场地, 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显著。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充填地基的工程性质及其加固处理方法;提高建筑层次和充填建设场地的利用效益;固体废物充填复垦二次污染防治等。

煤矿土地复垦 篇5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文件

中国国土培字[2010]26号

关于举办《土地复垦条例》宣贯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审查培训班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了加强土地复垦工作,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促进节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改善生态环境,国务院近日发布了《土地复垦条例》,为帮助各单位有关人员深入学习了解《土地复恳条例》的立法精神和主要内容,加强土地复垦前期管理,做好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评审和报送审查及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验收和质量管理工作,掌握土地复垦最新技术,切实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我会决定举办“《土地复垦条例》宣贯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审查培训班”。请各单位积极组织或选派有关人员参加。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加对象

各国土资源(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领导和业务骨干;各土地整理中心(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土地统征整理事务中心、土地开发复垦整理中心、土地整理服务中心)主

土地资源网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

管领导和有关人员;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单位和交通、水利、能源、冶金、石油化工等建设单位土地复垦方案编制人员等。

二、培训内容

1.《土地复垦条例》解读: ——土地复垦的定义和复垦责任人 ——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与审批程序 ——土地复垦方案实施环节的管理 ——土地复垦费用的管理 ——复垦后的土地利用

2.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编制方法、技术内容及深度要求: ——土地破坏预测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复垦标准和措施 ——工程设计、工程量与投资估(概)算测算 ——建设类项目土地复垦方案案例剖析 3.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大纲解读和评审要求; 4.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专项规划修编及实施;

5.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统一备案制度与信息化网络监管; 6.土地复垦专项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和职责责任; 7.土地复垦方案的报送及审查和疑难问题处理;

8.土地复垦技术标准、工程设计、工程量测算和新技术应用; 9.土地整理项目工程监理;

10.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程质量评定与验收标准。

三、培训方式与主讲专家

1.届时拟邀请长期从事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及审查方面的资深专家授课、研讨、交流答疑,并发放最新资料。

2.培训结束,经考核合格者颁发培训《合格证书》。

四、时间及地点

第一期2010年11月19日——11月23日广西北海市 第二期2010年12月3日——12月7日云南昆明市

土地资源网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

五、有关费用与报名办法

1.培训费980元,会务资料费实收,食宿考察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2.请各单位提前将填写好的报名回执表传真至: 报名电话:(010)***8、62716420 传真:(010)***8、62716420 联 系手附件:报名回执表

人:宋 辉刘海英机:***二○一○年九月十日

土地资源网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

附件:

《土地复垦条例》宣贯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审查培训班

报名回执表

单位名称: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 系 人:联系电话:传真:

参 加 人 员 名 单

注:此表不够,可自行复制。如时间紧迫,可电话传真报名。

电话(传真):(010)***0联系人:刘海英手机:***

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字

二○一○年月日

煤矿土地复垦 篇6

关键词:煤矿土地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评价单元

0 引言

随着荣昌县煤矿产业的不断发展, 在矿井建设以及生产过程中因挖损、压占和塌陷等原因将对矿区土地不可避免的造成损毁, 严重影响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且随着开采的持续, 损毁土地的数量将持续增加。为了尽快恢复煤矿开采破坏的土地, 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就要对土地进行复垦、规划。

本文以荣昌县曾家山煤矿为例, 通过对矿区的评价单元进行划分, 确定相关影响因素, 最终得出各地类的复垦方向, 提高矿区土地的生产力, 改善脆弱的矿区生态环境, 缓解土地资源紧缺的现实矛盾。

1 矿区概况

曾家山煤矿位于重庆市荣昌县县城以西, 出煤平硐口至成渝公路仅1km, 东行218km至重庆市。属于已投产井工煤矿, 设计生产能力为21万吨/年, 采用斜井加平硐的开拓方式。截止2013年10月, 剩余可采资源储量约16762kt, 预计矿井剩余服务年限为20年。本矿矿区划定范围面积3077.4991hm2, 复垦区面积3103.6286hm2, 复垦责任范围面积3098.3307hm2, 已损毁土地面积337.4537hm2, 工业场压占面积16.8941hm2。

2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2.1 评价对象及评价单元

本研究以曾家山煤矿为例对矿区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 评价对象即矿区划定范围面积内因采矿破坏部分的土地, 在曾家山煤矿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过程中对评价单元的划分应根据矿区实际情况, 科学合理地分析各地类的相关影响因素、破坏方式、待复垦的土地类型以及具体的复垦措施, 并尽量不改变矿区原有土地的界限和相关权属等。

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可知矿区内没有因煤矿开采而造成的重度破坏的土地, 因此, 在对矿区范围内各地类的破坏程度进行科学划分的时候, 可将5类土地分别划分为轻度破坏和中度破坏两种等级类型, 共计10个评价单元。

曾加山煤矿待复垦的土地为采煤工业场作业区域压占的土地和煤矸石堆积压占的土地, 本文的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即对以上土地状况的评价研究。长期的煤矿开采会造成矿区形成已破坏区, 对已破坏区内各土地类型和各类土地的破坏程度, 综合考虑各类影响因素和矿区的实际情况, 并参照和借鉴矿区土地复垦的长期经验, 尽量保持权属界和境界的完整。 (表1)

2.2 煤矿破坏区评价因子的选取

2.2.1 评价因子的选取

根据破坏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因子的选取。 (1) 对土地质量影响较大的自然因素为土壤条件和气候, 但对于微尺度区域而言, 气候条件基本相同, 鲜有差异, 降水量、年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和无霜期等影响因素在微尺度下的矿区范围内的影响十分微小, 而同一范围内土壤条件对土地质量却能产生重要的影响, 是影响土地质量的重要因素。 (2) 对于已破坏的土地, 其土地利用质量的差异性可以从细微的地形变化上反映出来。煤矿的开采会使地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产生许多裂纹和缝隙, 因此在评价因子的选取时, 开采造成的破坏程度也可以选取成为其中一个评价因子。

综上所述, 依据矿区实际情况选取土壤条件 (包括土壤类型、土壤有机质和土壤侵蚀度) 、已破坏土地的地形坡度以及开采造成的破坏程度作为土地适宜性的评价因子。

2.2.2 评价因子权重与等级指标

不同的影响因子对不同地类的影响不同, 而同一影响因子对不同地类的适宜性影响程度也不相同。各类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将采用专家打分法, 对不少于10位专家的打分进行平均分计算, 从而得出各类评价因子的基本权重 (表2) 。

依据不同评价因子对不同地类的适宜程度计算出临界指标。收集和整理荣昌县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的区划以及土壤普查等相关资料, 并进行实地调查总结, 通过对以上资料的分析处理, 确定煤矿破坏区适宜性评价因子的等级指标 (表3) 。

2.3 评价方法及分类系统

在土地适宜性的评价中常用到的方法主要是模糊数学法、指数法和极限条件法。本文的适宜性评价将采用对评价因子进行赋分, 结合各地类影响因素, 通过对各评价单元进行加权计算, 得出各评价单元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数值。按每个影响因子的影响程度不同进行赋分, 确定各影响因子的分值。将矿区内已破坏区域的耕地、草地、林地、园地、其他土地按评价因子分为Ⅳ, Ⅲ, Ⅱ, Ⅰ4个等级, 每个等级相对应的等级分分别为4, 3, 2, 1。[1]通过对以上等级和分值进行加权计算, 得出各评价单元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数值, 依照曾家山煤矿土地等级指数范围, 最终确定各评价单元的土地复垦适宜类型。评价单元的各评价因子指数相加的指数和, 称为土地综合质量指数, 其计算模型为:

式中, Gi为i块土地综合质量指数;Pij为i块j块评价因子权重;Xij为i块j块评价因子的等级分;j为评价因子序号;i为评价单元号。[2]土地综合质量指数计算方法为: (1) 当所有评价因子指标值均为Ⅰ级即等级分为4时, 指数和最高分400分;当所有评价因子指标值均为Ⅳ级即等级分为1时, 指数和最低分为100分。 (2) 最高指数和减去最低指数和, 除以等级个数, 所得平均差为划分等级的梯度分段值。 (3) 根据梯度分段值划分土地等级的指数和范围。

2.4 其他因素分析

2.4.1 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矿区位于螺观山背斜北西翼的北东段, 属浅切割丘陵地形, 受构造的影响, 山脉走向与构造线基本一致, 南东高, 北西低, 区内串珠状小丘成带分布, 地形简单, 且植被覆盖率较高。[3]煤矿的开采破坏了原有的土地资源和植被, 改变了矿区的地貌, 且已硬化的工业场面积较大, 已改变了原有的土地类型。复垦过程中要以提高矿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为主要出发点, 科学合理地布局和实施复垦措施, 尽量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

曾家山煤矿所属企业为国有独资企业, 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同时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这将为保障土地复垦方案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2.4.2 政策因素分析

以《荣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和《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 (2011-2015年) 规划纲要》为依据, 项目区内的土地复垦工作应当以因地制宜、科学复垦为原则, 使矿区的发展和土地保护兼顾, 同时与社会、经济、环境相互协调, 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由于工业场地的主要生产区压占土地类型主要为采矿用地, 综合项目区的土地利用现状、自然条件, 工业场土地复垦方向主要以生态保护为目的。

2.4.3 公众参与分析

土地复垦工作是一项涉及到区域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发展的重要工程, 因此应遵循公众广泛参与的原则, 征求矿区范围附近的农民态度以及相关部门的意见, 以保证研究的合理性以及适用性。[5]

2.5 评价结果

通过分析各评价单元的实际土地状况, 参照已经确定的评价因子和权重指标, 对各评价单元进行加权计算, 得出各评价单元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数值, 依照曾家山煤矿土地等级指数范围, 最终确定各评价单元的土地复垦适宜类型, 评价结果见表5。

以上分析研究得出, 矿区内已破坏土地宜林、宜草的面积较大, 主要复垦为林地, 但是根据土地复垦农用地优先的原则, 能复垦为耕地或原本为耕地的部分土地一律复垦为耕地。部分园地虽适宜复垦为林地和草地, 但是根据当地村民的意见, 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仍将其复垦为园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并结合荣昌县2000-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若将原有的草地复垦为耕地, 耕地质量则较低, 因此这一部分土地保持不变。而在对土地类型为其他土地的土地进行复垦时, 既要考虑其复垦的可行性, 又要结合实际, 保持与周边相关地类相协调。根据以上原则, 最终得出曾家山煤矿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结果。

3 结论

通过适宜性评价结果可以得出, 在所有参与评价的土地类型中, 宜林地面积为1201.27hm2, 约占38.77%;宜草地面积为66.37hm2, 约占2.14%;宜耕地面积为1496.98hm2, 所占比例最大, 为48.32%;另外, 根据恢复原有土地类型的原则, 并征求矿区所在地农民的意见, 园地的适宜程度也很高, 复垦为园地的面积为328.06hm2, 占总面积的10.59%。加上矿区内没有纳入评价范围的农村道路用地5.65hm2, 总评价面积共计为3098.33hm2。

本研究的结论为:

(1) 曾家山煤矿区位于重庆西部丘陵地区, 区域内地形起伏较大, 且由于煤矿开采, 造成水土流失严重, 采取相关复垦措施后, 矿区林地面积明显增加, 主要为其他土地实施复垦得到。 (2) 园地、耕地和草地面积基本没有变化。 (3) 矿区下方由于煤矿的长期开采已出现部分沉陷区域, 但是未造成大面积沉陷范围和积水区。 (4) 该矿复垦土地经过改良可以适宜于农、林、牧业用地需求。

参考文献

[1]侯晓丽.废弃煤矿土地复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21 (3) :52-54.

[2]胡振琪, 肖武, 赵艳玲.试论井工煤矿边开采边复垦技术[J].煤炭学报, 2011, 16 (3) :29-31.

[3]卞正富.煤矿区土地复垦条件分区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1999 (3) :10-12.

[4]张婷婷, 吴祥云, 孙允聪.矿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以阜新市彰武县冯家砖厂黏土矿为例[J].防护林科技, 2012 (1) :45-47.

[5]郭利刚, 王金满.煤矿区破坏土地复垦模式研究[J].资源与环境, 2011, 27 (01) :60-62.

煤矿土地复垦 篇7

关键词:废弃煤矿,土地复垦,生态文明,保障机制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 研究背景

山西省是一个矿产资源大省, 尤其是煤炭资源含量丰富, 居全国前列。山西省的采煤及相关产业数量众多、分布广泛, 目前仍然处在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的发展阶段。虽然采矿业的发展推动了山西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其中生态和环境问题尤其严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采矿业占用了大面积的耕地, 当地原有地形、地貌被严重破坏, 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滑坡、泥石流、地表和地下水紊乱、环境污染等问题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屡见不鲜。二是采矿业导致土地塌陷。据统计, 全省矿山占用的土地面积为442.09 km2, 因采煤造成的土地沉陷面积达6.7 km2, 占总破坏面积的40%, 其中耕地面积≥40%, 且正以每年1.24 km2的速度递增, 而土地复垦率却只有2%[1]。因此, 在当前胡锦涛同志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的时代主题下, 要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就必须实现清洁生产, 对煤炭开采破坏的土地进行复垦, 这是时代赋予的主题, 也是未来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研究意义

对煤炭开采后的土地进行复垦, 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对废弃的煤矿土地进行复垦, 能够增加耕地面积, 缓解农业生产中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整治被破坏的土地, 恢复到可利用状态, 根据不同情况, 开发其土地资源的价值, 对缓解土地供需矛盾、有效保护耕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生产是非常有必要的。二是土地复垦有利于降低水、土地消耗强度, 保持水土平衡度, 进一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三是复垦废弃煤矿土地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复垦废弃煤矿土地是在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做出的重大决策。加快推进复垦废弃煤矿土地既是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也是落实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体现。复垦废弃煤矿土地能够更好地协调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发展, 从而促使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2 山西省废弃煤矿土地复垦现状

2.1 严峻的耕地形势

山西省耕地形势现状与发展趋势极其严峻。据统计, 全省现有耕地面积4.56万km2, 由于人口众多, 人均耕地面积

*通讯作者

仅为800.04 m2, 是土地资源严重贫乏的省份。加之建设的迅猛发展, 各行业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 而这种增加一方面压占大量土地资源, 另一方面也造成大量的土地被废弃现象, 同时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 山西省人口急剧膨胀, 人均耕地日益下降, 土地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面对耕地减少、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 土地复垦继而受到了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重视废弃煤矿土地的复垦, 已成为山西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刻不容缓的任务。

2.2 废弃煤矿土地复垦技术支撑不到位

目前,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境问题, 矿区生态环境治理逐渐兴起, 较大规模的矿区土地复垦已经开始。在总结了一些复垦技术的同时, 也暴露出了废弃煤矿土地复垦技术支撑不到位的问题。在实际复垦过程中, 基本沿用已有的复垦技术, 没有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而是盲目复垦, 没有起到实效。废弃地复垦现状具有复杂性, 但现有的复垦技术方式却比较单一, 山西省大部分地区都是将煤矸石填埋在塌陷土地上, 对挖损、污染破坏的土地尚未提出先进的技术。

2.3 理论研究跟不上实践的步伐

2.3.1 山西省对废弃矿区土地破坏的类型以及形成机制

研究、复垦对象的规律性研究、环境破坏与生态修复的相关关系研究等方面不够深入, 未及时对土地复垦实际过程中的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随着复垦工作在多地大面积的开展, 逐渐表现出土地复垦理论不能够指导复垦实践, 严重制约了当前土地复垦的进行[2]。

2.3.2 复垦模式相对滞后。

从实际情况看, 矿区农民对复垦的积极性不高。这主要是由于复垦投入较高, 但收益较少, 且短期内生态效果不明显造成的[3]。因此, 要顺利开展复垦工作, 必须要经过相关研究, 提出能够解决农业复垦后土地生产力问题的方法。

2.4 废弃煤矿土地复垦资金不足

资金渠道不畅通, 难于落实。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认为既然是政府倡导废弃煤矿土地复垦, 那么政府就应加大投资, 企业没有义务去复垦。同时, 企业投资废弃煤矿土地复垦成本较高, 导致企业资金不足, 鉴于当前经济效益差, 得不偿失, 投资后企业生存困难, 致使企业对废弃煤矿土地复垦的积极性不高。同时, 在没有强硬外因条件下, 企业仍以眼前利益为上。

3 山西省煤矿废弃地土地复垦的优化模式

3.1 基于不同区域优化的土地复垦模式

土地复垦方法的选择受当地采矿模式、开采程度等的影响, 必须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合理科学的复垦模式, 才能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 实现矿区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现就山西省各地不同情况, 将复垦模式分析如下。

3.1.1 农林牧综合的复垦模式。

山西省北部多是高山丘陵, 自然环境较为恶劣, 夏季干旱少雨, 冬季干燥、多风、寒冷, 裂缝比较严重, 适合采用农林牧综合的复垦模式。该模式是先对裂缝进行修复, 然后采用生物措施, 修复植被、恢复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

3.1.2 生态农业复垦模式。

山西省东南部地处低山丘陵, 自然资源条件好, 农业产出率相对高, 适合采用高效生态农业复垦模式, 将恢复耕地作为复垦的首要目标, 改良和熟化土壤, 优化耕作条件, 合理配置农作物, 逐步融入畜牧业, 增加农副产品的产量, 建成工矿区的农副产品加工区, 实现更高的经济目标[4]。

3.1.3 植被重建的生态林模式。

山西省西部地处山地丘陵开采区, 因煤矿开采引发的土地裂缝多, 宜采用植被重建的生态林模式, 采用工程措施用煤矸石、采矿废弃物将裂缝填充, 在此基础上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实现生态林复垦。综合利用当前有效资源, 结合矿区所处位置、自然环境条件建立防护林带, 或发展生态农业、休闲产业、生态旅游业。

3.1.4 综合治理复垦模式。

山西省中部地处黄土丘陵的开采区, 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 当地农民对第一产业的依赖程度低, 农村剩余劳动力比较少, 经济实力相对雄厚, 宜采用一步到位的综合治理复垦模式, 即采用全方位的复垦规划将复垦后的所有土地进行统一的综合治理, 有效配置土地资源, 合理安排土地利用方式, 将农业、畜牧业、林业相结合, 建立大型生态农业区, 在此基础上, 兼顾社会环境, 建立森林公园、生态农业观光区、农家乐等来发展旅游业, 开发旅游价值, 改善矿区生态环境。通过综合治理, 以达到增地、增效、保水、保土、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矿区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目的[1]。

3.2 基于不同地块优化的土地复垦模式

3.2.1 种植模式。

在对塌陷区实施工程复垦措施后, 依据生态位原理, 将营养结构中的各营养单元, 即生物成员配置在一定的平面位置上。如农林间作、农果间作、农药间作以及不同农作物间的间作套种, 充分利用太阳能、水分和矿物质等营养元素, 建立一个垂直空间上多层次、时间上多序列的产业结构, 从而提高土地的使用率及产出效益, 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2.2 种养结合模式。

在对矸石山实施工程复垦后, 依据生态位原理, 在垂直面内具有不同的生态条件, 适合于不同的生物物种生存, 兼顾种植、养殖方面, 将生物成员配置在适当的垂直位置上[5]。如在复垦的煤矿废弃地上种果树, 在果树林内养鸡, 鸡以果树上的虫类为食, 鸡粪则为树下的土壤增加肥力和有机质, 形成鸡灭虫、粪肥泥的良性生态循环。种养共存, 相得益彰, 增加效益。这2种模式是生态农业的体现, 生态农业最大限度地循环利用大自然的资源, 创建了节约型发展生产的模式, 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减少了生存空间的污染, 开辟了一条循环经济发展的道路。因此, 应该加快生态农业的复垦研究, 促进各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实现物质、能量的多级分层利用, 不断提高其循环转化效率和系统的生产力。煤矿废弃地农业复垦必须坚持走生态农业复垦的道路, 最终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

4 废弃煤矿土地复垦保障机制

4.1 政府补偿机制

煤矿废弃地复垦坚持“谁破坏, 谁复垦”的原则, 并没有强调“谁复垦, 谁受益”的原则, 复垦者的合法权利不能得到肯定和保护, 致使复垦者丧失主动复垦煤矿废弃地的积极性。同时, 对于计划经济时期早已形成的土地破坏问题, 难以找到复垦责任人。因此, 建议按照“谁破坏, 谁复垦”、“谁复垦, 谁受益”的原则, 建立鼓励煤炭企业主动复垦煤矿废弃地的生态补偿机制。对煤矿企业治理的塌陷土地, 除了允许其优先开发并明确其产权以外, 还要在土地开发税费、土地出让金等方面予以政策优惠。

4.2 公众参与机制

可以利用市场机制, 采用公开招标、大力宣传等方式, 将煤矿废弃地复垦项目通过竞标方式交给优秀个人投资商、企业等社会力量, 充分调动公众的积极性, 广泛参与复垦项目, 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理论, 科学规划, 合理复垦。这样有利于复垦资金的筹集, 推进复垦进度、增加复垦收益。

4.3 监督机制

任何一项资金的拨付在执行过程中, 如果没有监督机制, 就无法落实。煤矿废弃地复垦的各项资金的使用, 也必须在严格的监督下, 才能认真落实到位。要把煤矿废弃地复垦的各项资金使用情况纳入国家督查范围之中, 有关部门应定期派出工作人员对各项资金使用情况予以审查, 对审查出的资金使用不当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其责任。

5 结语

由于废弃煤矿土地复垦的研究在国内尚处于初级阶段, 目前仍存在规模较小、普及率不高、理论研究薄弱等问题。今后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一是在生态农业复垦中提出更为完善具体的生态循环模式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去;二是在生物复垦工程中立地条件类型的研究甚少, 影响生物复垦植被栽植品种的选择, 继而影响废弃地复垦效果;三是在对整体矿区废弃地综合治理的研究方面, 提高区域复垦效益。

参考文献

[1]侯晓丽.废弃煤矿土地复垦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10.

[2]高志远, 王绮, 王铎霖, 等.适宜性评价视角下的煤矿土地复垦技术措施研究——以白山市道清沟煤矿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2 (11) :968-971.

[3]张晋, 孙鹏举, 刘学录.刘家沟铜矿生态农业复垦模式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 2009 (3) :143-145.

[4]郭义强.煤矿区土地复垦规划模式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 2005.

煤矿土地复垦 篇8

关键词:大冶矿区,土地复垦,生态重建,复垦模式

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根据来自于中国农业科技中的资料显示, 在我国, 有95%的一次性能源、80%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以及城市化建设中的基础建设的建筑材料都取自于矿产资源。“由于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矿区地表结构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由于矿产资源的冶炼, 这也对矿区的空气、水以及整个生态体系都造成了破坏。在矿产资源开发完后, 很多矿区都会因为矿渣废石和尾矿的堆积而导致土地资源被荒废。”对矿区进行治理, 加强矿区的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工作已经势在必行。本文就以大冶矿区为例, 通过对大冶矿区土地复垦模式的考察, 以及对不同类型矿区特点的研究, 进而对矿区的土地复垦及生态重建模式进行探究。

1 矿区土地复垦的一般模式

矿区土地复垦一般来说包括三个方面, 即矿区土地再利用、整体景观规划以及矿区的绿化和整复。一般来说, 在对矿区进行复垦之前, 我们必须先进行土地复垦规划, 进而确定土地复垦的一般模式, 从而达到更好的进行土地复垦的目的,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达到土地复垦的效果最优化的目标。

矿区在进行土地复垦的规划过程中, 根据矿区土地最终利用的目的不同, 我们通常把矿区土地复垦分为“柔性最终利用”与“刚性最终利用”两种类型。

1.1 柔性最终利用模式

这种模式是一种需要不同程度的生态工法与生态系统重建的方法, 它包括以生产性和以游憩为主的两种类型。

生产性:耕种农业、牧草地农业、林业、栽培业、温室作物与园艺。这种类型的土地复垦是从恢复生产的角度出发的, 主要针对那些破坏不是特别严重的矿区或者在进行恢复后即可进行农业生产的矿区而言的, 通过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 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土地资源。

游憩为主:自然 (文化) 遗产、矿山公园、地质公园、乡村公园、高尔夫球场, 以及属于硬性最终利用发展的景观地区。这种类型的土地复垦从经济的角度出发, 主要针对那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或者生态价值的矿区, 通过进行整治或者改建, 建成公园以及其他休息游乐场所, 从而实现经济和环境双重效应的最大化。

1.2 刚性最终利用模式

这种土地复垦类型是以通过对矿区进行平整改建, 在矿区建设大量的工程建筑的模式。

刚性最终利用是除了人类、与人类共生的生物以及寄生物之外, 缺乏其他种类的生物的土地复垦模式。这种模式是把矿区土地通过改造, 建设成为工程用地。包括有:工业设施、蓄水池、房屋、游乐场、商业发展和公共建设的大厦等。

2 大冶矿区概况

大冶市矿产资源总量丰富, 种类齐全。全市已发现矿产65种, 其中探明资源储量的有42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 金属矿产12种, 非金属矿产29种。能源矿产主要是煤, 保有矿石储量2317万吨, 占黄石市的39.6%;金属矿产以铜、铁、金、银为主, 金属铜保有储量110.92万吨, 铁矿石保有储量26637万吨, 金的保有储量为69581千克, 银的保有储量595吨, 分别占黄石市的63%、79%、67.5%和30.6%;非金属矿产点多面广, 储量丰富, 主要有石灰石、硅灰石、方解石、白云石、石膏、陶瓷土等。

大冶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然而, 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 布局却不尽合理, 矿业结构尚需调整。大冶是一个矿业大市, 但是矿产资源分布分散, 近98%为小型矿山, 占大冶地区矿产资源的绝大部分, 小矿过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同时, 还存在着“大矿小开”、“大矿小企业”、“小矿大企业”等现象, 这也与国家产业政策相悖。

由于以上情况的存在, 导致了大冶地区在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采剥作业方式的粗放导致植被和自然景观遭到破坏, 采选冶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石、废水、废气也对大气、土壤、水体造成了较大程度的污染, 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时常发生, 矿山生态环境的监测不完善、不系统, 对环境恢复治理的意识和投入都有欠缺。

大冶矿区是我国重要的铁矿产区之一, 但是由于矿产资源的开采, 当地的土地资源和环境却遭到了巨大的破坏, 对矿区开展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势在必行。

3 大冶地区不同类型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模式探究

大冶地区矿产资源分布具有显著性的特点, 矿产资源开发模式和开采的程度也各不相同, 因此在该地区, 针对不同矿区所进行的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模式也具有各自的特点, 充分体现因地制宜地原则。

3.1 大冶铁矿———国家矿山公园模式

大冶铁矿是我国十大铁矿生产基地之一, 从1958年重建至今已累计采矿1亿多吨。在大量开采原矿的同时, 大冶铁矿也排放出3.5亿多吨废石, 占地面积达300万平方米以上。由于大冶铁矿所排的废石为大理石、闪长岩, 因此植物难以生长。

然而,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大冶铁矿对矿山环境进行了积极的恢复治理, 以科技为先导, 进行矿山的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 探索出了在硬岩废石场不覆土的条件下种植刺槐树方法。经过10多年的努力, 大冶铁矿最终形成了面积达247万平方米的硬岩复垦林, 并且在矿区天坑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国家矿山公园。同时, 在公园里通过进行生态重建, 形成了报春、石林绿州、层林听涛、林海原等四季美景。除此之外, 该公园还在完成土地复垦的地区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景点, 有各种样式的矿车点缀在公园中央, 从而帮助旅客了解矿区开采一些情况。同时, 还有地底探险活动, 通过带领游客进入已经开采完的矿洞参观, 以及隧道内部壁画的介绍, 使游客们从中领略大冶铁矿的开采情况和历史。

现在, 大冶铁矿以全面修复矿山环境为其绿化工作的中心, 全力建设国家矿山公园, 朝着美化、香化、彩化、公园化的方向发展, 成为了当地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不仅如此, 大冶矿山公园更成为当地学生春游和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的重要地点, 完成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工作后的矿山公园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应的统一, 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来源。

3.2 大志山铜矿———尾矿上填土造田模式

大志山铜矿是位于大冶大箕铺镇, 以铜矿开采为主, 然而, 伴随着矿产资源的开采也带来了一下环境问题, 土地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尾矿的堆积使得大片的土地荒废。

针对这一情况, 在大冶市政府的扶持下, 由政府投资, 对该矿区进行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工作。通过在尾矿进行平整, 同时, 在平整后的尾矿上面覆盖一层40厘米左右的厚土层, 这样, 原本废弃的土地又从新变成了可以耕种的良田。经过实践, 我们知道了在这些治理后的土地上可以种植油菜等农作物, 而且, 油菜的产量也很高。政府在完成土地复垦后, 将这些复垦后的土地分发给当地的农民耕种, 这一方面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帮助农民增加了收入来源, 同时, 另一方面也起到了保持水土, 改善自然环境的作用。

在完成矿区土地复垦后的大志山矿区实现了经济利益与环境的有机统一, 通过对当地农民的采访, 我们也了解到了, 在完成复垦后的大志山矿区, 当地人民对其所取得的成效表示了肯定。不仅帮助当地农民增加了农业用地, 扩大了收入来源, 同时, 极大的改善了当地的环境状况。

3.3 大红山铜矿———废石尾矿充填营建建设用地

大红山铜矿矿区位于大冶市郊区的石头咀刘家村, 属于大冶市近郊农村, 交通便利, 经济相对富庶。大红山铜矿是一座正在开采和生产的矿区, 经过多年的采挖, 当地地貌遭到严重的破坏, 形成了一个比较大的矿坑, 同时, 环境也因为长期的矿产开发而遭受破坏, 当地的居民绝大多数已经搬迁到了大冶市区。

针对大红山铜矿, 经过实地的调查和对当地的情况进行分析, 综合所学的知识, 我对大红山矿区的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的模式进行了如下的思考。

首先, 因为当地矿产资源的冶炼过程中, 尾矿和废石的处理一直是当地矿业企业的难题。因此, 与其用矿产将废弃尾矿和废石运出, 还不如就地倒如矿坑中, 将矿坑填平, 这样不仅节约了成本, 同时也为后期的土地复垦工作做好了铺垫。

其次, 在矿坑填平以后, 由于该矿区面积比较大, 而且处于大冶市近郊, 因此, 政府可以通过招商引资的手段, 以一定的优惠政策和复垦条件, 来实现对该矿区的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 将原本破败不堪的大红山矿区建设成为一个近郊工业园或者商品楼小区, 缓解大冶市住房条件紧张的情况。这样不仅能够解决矿区生态重建的问题, 同时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局面。

3.4 摇篮山金矿———基塘农田模式

摇篮山金矿位于大冶市金湖乡栖儒桥地区, 是一座小型的金矿矿区, 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开采, 至2005已经基本开采完, 现在成为了一座废弃的矿山。

摇篮山金矿在开采后, 留下了诸多的环境问题, 山体遭到破坏, 在山中间形成了一个矿坑。

针对摇篮山矿区的情况, 通过我们的实地调研和对当地自然地貌的分析, 我们认为摇篮山金矿应该在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的过程中, 走基塘农田的模式, 通过复垦, 将荒山转变为最好的农业用地。

根据摇篮山金矿的特点, 具体的我认为可以采用挖深垫浅法, 将矿坑挖匀, 使其形成适合放养鱼虾的水产养殖基地, 对矿坑周边进行修整, 再在修整后的地方修建禽畜饲养基地, 同时, 在矿坑边缘坡度较大的上体上通过修整, 进行果树种植防止上体滑坡的发生, 形成一个以食物链为纽带的小型生态系统。

这样一种模式不仅实现对矿区的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 同时, 通过这种循环的生态系统实现了经济利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4 结论性评述

矿区的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模式在国外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 并且充分的应用于实际案例当中, 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然而, 在我国, 由于相关政策法规的不健全, 理论体系不够成熟, 地方政府以及矿主不重视, 我们矿区的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模式仍然有待研究和完备, 模式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存在较大的偏差。因此, 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模式的研究需要各方专家学者以及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对这一问题的探索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刘德儿, 陶知翔.加强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 2004.

[2]王海春.矿区土地复垦的理论及实践研究综述[J].经济论坛, 2009, (13) .

土地复垦如何实现土地的综合利用 篇9

1 土地复垦开发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1.1 土地复垦开发存在问题

我国土地复垦开发中, 存在的问题较为明显, 主要体现在项目申报的质量不高, 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不严谨, 项目实施和管理缺乏监督机制, 项目的资金使用单一, 缺乏灵活性。土地复垦要在规划之前, 进行必要的预算编制, 在规划方案设计上依托现实条件, 在管理验收过程中, 严格执行国家标准, 在资金使用上保持资金落实到位, 不能出现资金的挪用现象和核算不规范现象。土地复垦开发存在的问题是土地复垦综合利用的主要障碍。

1.2 对土地复垦开发存在问题的分析

我国土地复垦开发中, 资金不足是一个核心问题, 资金没有保障就会影响工程的进度。土地复垦投资环境和投资体制不健全, 促使项目申报、评审程序缓慢, 在实施过程中, 管理和监督出现松懈环节, 基层部门无法意识到项目管理的作用。土地复垦工作与地方政府工作是紧密相连的。但是, 个别地方政府只考虑到自身的利益, 不能从全局上考虑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 阻碍了土地复垦的细节实施。

2 积极进行土地复垦实现土地综合利用的对策

2.1 以法律、法规、政策保障土地复垦工作的顺利开展

土地复垦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 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协调建设。土地是国有资源, 因此在复垦开发过程中, 必须要有法律法规作为保障, 必须要坚持政策的指导。这样就会避免人为对土地复垦工作的干扰, 免除了土地复垦中安置、补偿、权属等不良问题的产生。建立一系列土地复垦的配套措施, 从而实现土地复垦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将土地复垦与农村建设相结合

土地是农民的根本, 农民是我国社会结构的根本。土地复垦必须要与农村建设相结合, 要以提升农村的整体效益为基础。在土地使用、分配方法、建设项目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国土资源各个部门的专业人员, 要在土地复垦和农村建设方面, 给予积极的科学的指导, 让农民了解土地再利用时, 需要注意的问题和项目, 提高利用效率。

2.3 实现土地复垦过程中的综合治理

土地复垦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需要在思想上、计划上、政策上、机制上有明确的责任划分。土地复垦综合治理包括农村的环境治理、农民思想提升、农民利益保障等内容。土地复垦必须要与农民的利益挂钩, 在补偿和安置工作中, 改善和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4 投入专项资金, 平衡项目调整

土地复垦工作中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保障。在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中, 要严格遵循土地复垦资金使用的原则。要拓宽筹资渠道, 鼓励外资参与到土地复垦开发中, 在农田整理过程中, 建立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利益的兼顾措施。突出土地复垦资金的使用效率。土地复垦开发和整理的目标就是增加耕地面积, 因此, 在土地整理的项目中, 要注意平衡耕地的占有和补充, 保证在复垦开发过程中, 原有土地和新增土地的具体分配。

结束语

土地复垦工作关系到人民与土地的密切关联, 关系到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发展。土地复垦工作在我国必须要建立起一整套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方案。土地复垦对于增加土地面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土地复垦工作开展的成效对于农业、工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我们研究土地复垦工作, 就是以土地为基础, 将土地资源利用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实践。土地复垦工作需要不断研究探索, 不断积累经验, 最终实现土地与环境、土地与经济、土地与人民的和谐共存, 实现经济与社会的有效管理。

摘要:土地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性资源。对土地的保护和利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土地是经济基础中最为重要的物质基础。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离不开土地的综合利用。合理利用土地和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对土地的利用过程中, 因生产建设和自然灾害, 一些土地遭到了破坏, 我国政府积极采取必要的整治措施, 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将因挖掘、塌陷、压占等问题造成的土地损害, 慢慢恢复到可利用的状态, 实现资源和生态的平衡。土地复垦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 需要国家的各个部门进行综合的整治。本文从土地复垦存在的问题入手, 分析了土地复垦工作中实现土地综合利用的方法, 为保护土地资源提供必要的依据。

关键词:土地复垦,综合利用,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淑芬, 魏英林, 张才厚.关于土地复垦工作的思考[J].河北农业科学, 2008 (06)

浅谈矿区土地工程复垦技术 篇10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国外土地复垦发展与现状

国外开展土地复垦工作较早, 工业发达的国家加速土地复垦法规制定和实践活动。20世纪70年代后, 土地复垦发展成为集采矿、地质、农学等多学科和多部门协调的系统工程。20世纪80年代后, 生态环境理念逐步融入土地复垦, 促进了土地复垦工作的蓬勃发展。

美国最早主要是研究露天煤矿的土地复垦, 对复垦土壤的重构与改良、植被恢复等进行深入研究, 同时加强了矿山固体废弃物复垦、复垦中有毒元素污染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德国关于土地复垦的最早记录出现在1766年, 20世纪20年代开始系统研究和实践土地复垦。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波兰、南非等国家在土地复垦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研究, 开发了大量先进技术。

1.2 我国土地复垦的发展与现状

相比西方国家, 我国的土地复垦工作起步较晚, 由于技术和政策的因素, 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率仅为10%左右, 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复垦研究的深入, 土地复垦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在1989年, 我国颁布执行了《土地复垦规定》以后, 土地复垦开始走法制化路线, 翻开了土地复垦的新篇章。

经过20多年的发展, 我国在土地复垦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 形成了充填和非充填复垦两大技术体系。但是, 我国土地复垦起步晚、发展缓慢、旧账多、法制不健全、技术存在缺陷, 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

2 我国矿区土地复垦技术

2.1 土地平整技术

主要用于消除附加坡度、地表裂缝以及波浪式下沉等影响特征。适用于中低潜水位塌陷地的非充填复垦、高潜水位塌陷地的充填复垦等。在进行工程时, 要满足以下条件:土地平整要统一规划;土地平整既要有长远目标, 又要立足当前;土地平整要有适当的单元;土地平整度要符合规定要求。

土地平整后, 高程要满足作物的生长要求。农田高程H应该满足:

农田应该达到的最低高程;潜水位高程;h地下水临界深度。

2.2 疏排法复垦技术

疏排法复垦属于非充填复垦, 是解决高潜水位矿区塌陷地大面积积水问题的有效办法。疏排法复垦的关键是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设计的关键是选择适当的承泄区和设计标准, 标准过高造成浪费, 标准太低达不到治理目的, 而没有适当的承泄区就谈不上用疏排法复垦。塌陷区疏排法复垦重点是防洪、除涝和降渍。防洪就是防止外围未塌陷地汇入低洼地;除涝就是要排除塌陷洼地的水;降渍就是排除水后, 挖沟使地下水位降到临界值以下。疏排法复垦的排水系统包括防洪系统、除涝系统和降渍系统。当复垦区为农用地时, 要求防止外围地表径流或洪水侵入, 排除塌陷区内积水和降低地下潜水位。

2.3 梯田式复垦技术

2.3.1 适用条件

梯田式复垦适用于地处丘陵山区的塌陷盆地, 或中低潜水位矿区开采沉陷后地表坡度较大的情况下。我国山西大部分矿区, 河南、山东等地的一些矿区, 不少塌陷地可采用此法复垦。

2.3.2 田断面三要素

田面宽、田坎高和田块侧坡是梯田断面的三要素。梯田设计就是要根据塌陷后地形及土质条件与耕作要求等确定断面要素。断面要素设计合理, 既可保证边坡稳定、耕作灌溉方便, 同时又节省用地、用工, 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2.3.3 施工顺序

清除地面障碍物, 表土处理, 平整底土, 田坎修筑, 表土回铺。其中表土处理和底土平整常用的方法有:中间堆土法、逐级下翻法和条带法。

2.4 基塘复垦模式

采煤塌陷地基塘复垦模式是指对采煤塌陷地采取挖深垫浅措施获得一定比例的旱田与水面, 并按生态学原理对旱田和水面进行合理利用的复垦模式。

2.4.1 基塘复垦模式土地利用的特征

1) 旱田与鱼塘按一定的比例配置。

2) 配置生物种群, 充分利用的生态位。

3) 合理选择基塘系统中生物种群的组成。

4) 考虑生物种群搭配的时间序列, 实现最大限度利用自然资源的目的。

2.4.2 基塘复垦工程场地选择的基本原则

1) 基塘系统与井下采空区域无水力联系。

2) 基塘系统应有充足的水源保证。

2.5 充填复垦技术

近年来, 充填复垦技术主要有矸石充填复垦、粉煤灰充填复垦、生活垃圾充填复垦等。利用露天矿山剥离物充填地下开采塌陷坑以及露天矿倒堆法开采充填采空区的复垦也属于充填复垦。

3 结语

我国是个严重依赖矿产资源的的国家,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工业技术的提高, 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加大。这造成了大量土地的破坏, 使生态环境急剧下降。所以对矿区土地进行工程复垦, 是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问题, 从而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三者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卢明银, 张振芳.矿业经济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9.

[2]曾旗, 袁雯.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及对策[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08.

[3]凌婉婷等.我国矿区土地复垦概况[J].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0.

上一篇:锅炉水位实验系统下一篇:班主任高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