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意象鉴赏古诗

2024-07-26

借助意象鉴赏古诗(精选三篇)

借助意象鉴赏古诗 篇1

一、激发想象力,感受诗歌意象

李白曾诗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李清照作诗:“人比黄花瘦”,王维也曾作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诗歌中的想象丰富而大胆,让人神思飞扬,浮想联翩,这就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透过其外表感受作品中注入的意象和感情,通过丰富的联想产生奇妙的心理感受,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使诗情画意达到统一。

以柳永的《雨霖铃》一文为例,这是一首别离词,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离情别绪,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这首词具有较高的鉴赏价值,有助于提高学生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这虽是柳永的一首经典的词,但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可能一无所知。需要读者充分激发想象力,才能体会柳词之美,美在有景、有物、有人、有情。例如文中上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短短的12个字就交待了时间、地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想象一对恋人到长亭告别时的那种浓重的凄凉气氛。“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同样也需要学生去想象文本中所描绘的因为“舟无情”的催人出发,而俩人手拉着手,泪眼朦胧,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原本该有千言万语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的场景,从而去体会笔者所描绘的无言胜过有言,正因为气结声阻,就更能见出内心的悲伤。对于上片中所描写的离别情景,都需要读者跟随着文本中所描述的时间发展过程,去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的想象,从而为体会下片离别之后的孤寂伤感埋下进一步鉴赏的伏笔。

二、捕捉关键字词,体会诗歌的作品内涵

古诗词可谓字字珠玑,篇幅不大,却包罗万象,其高度的凝练和表现能力需要读者去细细品味,才能让学生真正把握诗意。在习诵古诗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字词,仔细斟酌、细读慢品,在鉴赏中加以体会,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文诗词的理解能力,也能更进一步的体会语言文字的深厚内涵。

例如杜牧的《过华清宫》,文中“长安回望绣成堆”的描写,以“长安回望”道出本应在京城日理万机的皇帝为了讨好贵妃却在骊山游乐,而“绣成堆”这三个字描写的尤为传神,概括了骊山的风景全貌。而“红尘”两字描写了“一骑”长途跋涉、夜以继日、汗如雨下送荔枝的艰辛,在对这些关键字词进行剖析时,教师也可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边体会,从而更好的去理解文本最后“无人知”的点石成金之处,披露了统治者的穷奢极欲、昏庸无道,使全诗的思想情感达到极致。

可见,古诗词虽然字数不多,却需要我们抓住诗中的关键字词加以赏析、体会,在细细品读中感受作品中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这无疑是促进学生理解文本、感受诗歌内涵的有效举措。

三、整体感知,把握诗歌的文章主旨

古诗词博大精深,入选教材的更是经典之作,耐人寻味,绝非只是诗人的无病呻吟。在阅读和鉴赏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古诗词的整体出发,鉴赏诗歌的文体、内容、意象及语言特点等,体悟诗情,感悟诗句中蕴涵的文化精髓,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实现知识内化。

例如《长恨歌》一文,白居易名篇可谓是脍炙人口,很明显,诗歌的主题是“长恨”二字,但在文中我们发现,诗人并没有直接铺叙、抒写出“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让读者自己去一层一层地揣摸和感受。比如诗歌以“汉皇重色思倾国”开篇,似乎看起来很寻常,但如果能联系上下文细细品味就会发现这七个字含量却极大,唤起和统领着全诗,既暗示了故事的悲剧色彩,又是全篇的纲领所在。在文章最后,诗人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一则点出“长恨”主旨,回应开头,二则进一步深化、渲染主题,做到“清音有余”。在首尾呼应、整体感知中体会诗人笔下所描绘的爱,正可谓是将爱写到了极致。

鉴赏诗歌作品中的形象,理解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都离不开整体感知。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掌握全文的情感基调,把握文章主旨,在鉴赏中实现知识内化。

高中古诗词典型意象鉴赏技巧 篇2

诗歌的意象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东西,诗人要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等意象中,感悟到诗人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友情。

这里,笔者把古代诗歌中典型的意象例举一下:

古诗中的月是一个最典型的意象。望月怀远是古诗中的永恒主题。用月烘托青丝是常用的手法。月这个意象表现的情感,常有下面一些。第一是思乡。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月,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第二是月的阴晴圆缺与人的悲欢离合的情感联系,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第三是情爱或相思。比如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第四感伤岁月的流逝。比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古诗中的水这个意象,常用来喻时光飞逝。比如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水还可以用来喻愁情。比如还是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古诗中的菊这个意象,常用来喻高尚品格。如堕地良不忍,抱枝宁自枯。菊还象征伤感。如李清照的《醉花阴》中的菊。

古诗中的梅这个意象,常用来喻高尚情操。如陆游的《咏梅》。梅还可喻纯洁。如王安石的《梅花》。

古诗中还经常用到鸿雁这种鸟作意象。来象征孤独、思乡、念亲;还可喻书信和消息。比如隋代薛道衡的《人日死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又如杜甫《天末怀李白》中的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在古诗中的.燕,也是一个常见的意象。常象征离愁、相思、感伤等。比如刘禹锡的《朱衣巷》中的燕,晏殊的《浣溪沙》中的燕。燕还可表现美好的意象。如《诗经.谷风》中的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就象征爱情的美好。

借助意象鉴赏古诗 篇3

古典诗词教学是一个难点,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笔者在教古典诗词时发现“抓意象,领会意境、意旨”是解读诗歌的一个重要方法。

一、意象、意境、意旨的内涵

意象,就是诗歌中描写的一组物象,如大漠孤烟、田园桑麻、西风落叶、飞花柳絮、小桥流水、菊梅松竹等,这里的景物渗透着诗人的情感,故称意象。意境,就是诗人借助意象所描写的艺术境界,可以是辽远开阔、苍凉冷寂,或是恬静淡远、明丽疏朗等。意旨,就是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思想。

二、各类诗歌意象、意境、意旨归类与例说

(一)边塞诗

其意象大都是:烽烟、大漠、雪山、关塞、秋月、长城、羌笛、杨柳等,意境苍凉、旷远、凄清,这主要是由诗的意旨决定的。边塞诗的内容大多描写的是军旅征战生活和绮丽的边塞风光,表达征人报国思乡的复杂情感等。如李益的《听晓角》:“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这首诗的意象有:边霜、关榆、角、汉月、孤城、塞鸿、秋风,这些意象烘托出了边塞的悲凉气氛:角声回荡,塞鸿盘旋,浓霜满地,榆叶凋零,晨星寥落,秋风中传来《小单于》幽怨的曲调,仿佛在诉说着戍边将士的悲凉、哀怨与孤寂。

(二)怀古诗、闺怨诗、送别诗、羁旅思乡诗

这几类诗歌中有同边塞诗相同的意象,如秋风、黄河、明月、春风、杨柳、秋雁等,也有边塞诗中所没有的意象,如春草、飞燕、秋雨、落叶、残阳、黄叶、行舟、飘絮、流水等,但这些意象都透出一种深沉凄凉的意境,体现出诗人的忧愁伤感之情。

1. 送别诗。

送别诗大都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渲染凄凉孤寂的意境,表达思慕、惜别、悲凉、伤感之情。如卢纶的《送李端》:“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这首诗以“悲”字贯穿全篇,主要意象有:故关、衰草、寒云、暮雪、泪、路,通过这些意象渲染出送别时一片凄凉的意境,饱含着离愁别绪。

2. 羁旅思乡诗。

主要表现羁旅他乡之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意象常有山川、明月、长亭、鸿雁、寒烟等。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颔联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6个意象,构成了早行清冷的意境,突出了游子仕途失意的悲苦心境。

3. 闺怨诗。

写妇女对征人、游子的思念,表达女子的离情别绪和忧愁感伤。此类诗的意象大都是秋天的景色:落叶、归雁、秋霜等,给人一种悲凉冷寂的感觉,烘托离别相思的怨情。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这是一首宫怨诗,写一个宫女在深宫中寂寞悲苦的心境。诗中的意象有金井、梧桐、秋叶、珠帘、夜霜、熏笼、玉枕、清漏等,使人感受到深宫寒夜的冷寂气氛,突出宫女的悲苦命运。

(三)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是描写山水及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诗歌,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都有优秀的山水田园诗作。山水田园诗的意象有:山水、桑麻、菽豆、春燕、杨柳、芳草、云雾、牛羊、松竹、林木、桃花、炊烟、鸡鸣、狗吠、沙鸥、渔舟、秋月、春草、湖光、山色、白鹭、山涧、蓬门、飞鸟、野渡、澄江、桂花、黄莺、野凫、春雨等。山水田园诗的意境通常是清新、明丽、宁静、优美、闲适、恬淡、静谧、澄澈的。

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鉴赏诗歌时,除了多读、多品味之外,就要抓住诗的意象,然后就可以体会到诗的意境,进而准确地把握诗的意旨,这是解读诗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上一篇:数学成绩不好的原因下一篇:当代农民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