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采购

2024-08-22

原材料采购(精选十篇)

原材料采购 篇1

目前钢铁企业通过生产技术改造获得更高利润已经比较困难, 只有开源节流, 不断降低钢铁生产成本, 才能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 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学者们所重视。钢铁行业物资的采购资金占钢铁企业总成本绝大部分, 采购及库存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钢铁产品的成本, 并以杆杠效应影响着企业的整体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因此本文以钢铁企业原材料采购库存优化为研究对象, 通过Arena仿真技术, 对钢铁企业原材料采购库存进行仿真模拟, 实现钢铁企业库存成本的降低。

1 钢铁企业原材料采购库存特征分析

一般来说, 钢铁企业是根据年度和月度生产计划, 并结合技术中心提供的生产配比, 从而得到各种原材料的具体采购计划。我国钢铁企业主要采用长流程生产方式, 需要采购物资达到几千种, 主要采购物资有铁矿石类、煤炭、焦炭、各种铁合金、耐火材料等。其中许多物资还涉及境外采购, 如铁矿石进口依存度较高, 采购环境较为复杂。钢铁企业原材料物资采购量较大, 每生产1吨钢材大约需要采购3t主要物资, 采购资金额巨大。

由于钢铁企业的生产为连续性生产, 生产中断后再恢复生产有着巨额成本, 因此不允许原材料供应中断。为了保障生产的连续性, 对于重要物资, 如铁矿石、煤炭等, 很多钢铁企业采用了维持较高库存的做法。据调查, 某千万吨级的钢铁企业铁矿石库存量一般维持为45天消耗量, 但最大库存量能达到100天消耗量, 导致了大量资金占用, 库存成本上升。究其原因, 主要是钢铁企业采购者一般是根据经验进行采购, 铁矿石等物资采购周期长, 需要维持较高库存以应对供应商、采购运输以及生产中的各种不确定。若是在保障生产安全的前提下, 能够对主要原材料库存进行优化, 降低平均库存水平, 将对降低采购库存成本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基于Arena的钢铁原材料采购库存优化

2.1 Arena软件仿真研究适用性

Arena是美国罗克韦尔软件公司于1993年推出的一种可视化交互仿真软件, 其基于面向对象的思想和结构化的建模概念[2], 具有丰富的模板和库资源体系, 通过对现实业务的仿真, 实现对系统的模拟再现和优化, 广泛应用于金融、电信、物流等行业。

目前, 国内外已经有较多的学者应用Arena软件进行仿真模拟, 研究了各类系统的特征。朱顺应等应用Arena软件对三峡枢纽运输系统进行仿真, 提出降低过闸等待的方案措施[3]。潘燕春等以车间作业排序问题为研究对象, 应用Arena软件设计了一个通用车间系统仿真框架[4]。方邵强、尹靓、苗明等分别对场站飞行[5]、机场旅客流[6]、客运站系统[7]和集装箱港口作业[8]等进行仿真优化。本文拟研究钢铁企业采购库存系统, 适合应用Arena软件进行仿真。

2.2 基于Arena的钢铁企业原材料库存仿真模型

2.2.1 仿真流程

由于钢铁企业全采购和生产过程较为复杂, 本文仅针对原材料采购库存进行仿真, 即包括接受钢铁材料订单, 安排生产计划, 提出原材料物资采购需求计划, 发出采购指令, 进行采购作业以及原材料入库这一过程, 仿真流程图如图1所示。

其中, 客户发出订单:若钢铁企业钢材库存能够满足客户需要, 那即刻可以安排发货;若钢材库存不满足需求, 则需要安排生产。

钢材生产:在进行钢材生产前, 需要检查原材料库存是否满足生产需求, 若满足需求, 则可以直接安排生产;若不满足需求, 则需要进行原材料采购。

物资定期盘点:为了保障生产的持续进行, 需要对原材料库存进行定期盘点, 若库存已经低于安排库存水平, 则需要安排原材料物资采购。

2.2.2 仿真模型

建立仿真模型过程中, 该模型主要分成2个模块, 包括客户订单模块, 原材料物资采购库存模块。其中客户订单模块如图2所示, 实体对象为客户订单, 具有订单量等属性, 决策块用于判断当前钢材库存是否满足客户订单需要, 如果满足需要, 则可以直接发货, 钢材库存量需要减去客户订单量以做更新。若是不满足需求, 则记录未满足的客户订单数量, 通过生产满足客户需求。原材料物资采购库存模块如图3所示, 创建原材料库存检查实体, 判定原材料库存是否满足生产的需要, 若是满足, 则可以安排生产, 原材料库存减去消耗的量以做更新。当不满足时, 需要进行原材料物资采购, 待原材料入库后更新库存量, 满足生产需求后安排生产。同时还要进行原材料安全库存检查, 当库存量低于安全库存时, 需要补充库存。生产完成后更新钢铁库存数据, 最终满足客户需要。

3 案例分析

钢铁企业L为年产钢材800万t, 为适应市场需求, 改变以往生产再销售的模式, 以客户订单为生产的依据, 进行按需生产的改革。根据历史数据, 从接到钢铁订单开始到钢材轧制完成, 大约需要5天时间。在原材料采购中, 以铁矿石采购为例, 采购提前期l均值µl=15天, 均方差σl=4, 铁矿石需求率为1.5θ吨/天 (θ为每天钢材产量) , 厂区内自有堆场成本为c=0.1美元/吨天, 平均库存维持为25天左右。

假设客户的订单是随机到达的, 每次到达订单量为1个, 满足正态分布;钢铁企业铁矿石最大库存量为180万t, 经测算, 安全库存量为55万t。通过仿真计算其未来90天的原材料库存情况及相应成本情况, 结果比对如表1所示。

由于客户的订单是随机的, 90天中一共收到满足了94个客户订单, 共生产227万t钢材, 在充分保障了客户需求及生产持续性的前提下, 相比经验值做法, 铁矿石平均库存水平降低了32%左右, 90天内库存成本降低了198万美元, 对于正处于亏损状态的钢铁企业来说, 也是获得更多的利润空间的重要举措。

4 结论

钢铁企业原材料库存决策是降低企业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目前企业普遍采用经验管理手段, 缺乏科学的决策手段。本文以钢铁企业原材料的库存决策为研究对象, 应用Arena软件, 建立了钢铁企业原材料库存仿真模型。通过案例分析,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生产模式, 合理组织采购库存业务, 可以实现在保障客户需求和生产持续进行的前提下, 降低库存成本, 为钢铁企业开源节流, 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摘要:原材料采购库存优化对钢铁企业成本的降低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钢铁企业原材料采购及库存特征的基础上, 应用Arena仿真软件, 建立了钢铁企业原材料库存仿真模型, 模拟钢铁企业接收客户订单和原材料物资采购库存流程。通过实例分析, 验证了模型在钢铁企业生产决策中的有效性。

关键词:钢铁企业,原材料库存优化,仿真,Arena软件

参考文献

[1]赵毅波.2015年钢铁行业亏损645亿[ED]财经网, http://politics.caijing.com.cn/20160131/4064034.shtml.

[2]赵璐, 金淳, 于越.可视化交互仿真软件Arena的最新进展[J].系统仿真技术, 2006, 2 (3) :176-181.

[3]朱顺应, 朱凯, 王丽铮.基于Arena的三峡枢纽运输系统仿真模型[J].水运工程, 2011 (2) :40-44.

[4]潘燕春, 周泓, 冯允成.基于Arena的车间作业排序问题建模方法及其仿真优化系统设计[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6, 12 (3) :389-394.

[5]方绍强, 卫克, 陈伟鹏, 等.基于ARENA的场站飞行保障过程建模与仿真[J].系统仿真学报, 2008, 20 (3) :746-750.

[6]Soemon Takakuwa T O.SIMULATION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DEPARTURE PASSENGER FLOWS IN AN AIRPORT TERMINAL[Z].20031627-1634.

[7]尹靓, 朱凯, 林俊, 等.基于Arena的客运站系统仿真建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9, 33 (6) :1199-1202.

原材料采购 篇2

1.采购部门应根据需要,制定采购计划,报分管领导批准,方可进行采购,在采购过程中,要货比三家,择优选购;

2.采购部门在制定采购计划单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核定进货数量以及品种,避免出现长期库存积压情况;

3.所有采购的物质原则上应当日内必须办理入库手续,如车辆在工地或行进途中发生故障,而就近购买材料维修(急需、急用),采购人员必须凭使用人员,维修人员,相关领导的签字证明,方可办理出、入库手续;

4.材料入库,仓管人员必须依照相关单据、订单、随货同引联,对进货商品品名、等级、数量、规格、金额、单价、效期进行核实,核实准确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若单据与商品实物不相符,应及时上报采购部门,若进货商品未经核对入库,造成货单不符,由该收货人承担因此造成的损失;

5.领用人员应由所属部门开具出库单(配件流向表),并由所属部门及维修人员签字确认后,经部门领导签字,方可办理出库手续,单据上应注明产地、规格、数量等;

6.所有领料单必须有相对应的《配件流向一览表》,两张单据所等级的配件必须一致,且一车一用,不得出现任何一单多车现象;

7.仓管人员应账目清楚,财物相符,对短缺或滞用物品及时上报,避免供不应求或积压浪费,做到合理库存和采购;

8.对于原材料的采购,应先通过检测,实验,方可使用。对质量不合格,达不到要求,应拒收、停收。同时还要根据生产消耗报表、生产情况,合理收购储备,确保生产正常运转。

以上规定从公布之日起执行,未尽事宜,在日后工作中逐步完善。

安徽安瑞建材有限公司

原材料采购 篇3

【关键词】价格波动;钢铁企业;原材料;采购决策

随着我国钢铁原材料市场的发展以及市场因素的变化,钢铁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问题的出现,对于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造成了较大影响。为了应对这一问题,钢铁企业在原材料采购过程中,利用各种新型管理工作开展了采购改革工作。在这一改革过程中,企业针对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问题,开展决策工作对于采购管理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实践性管理作用。正因如此,企业管理者结合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原因,以及采购决策实践内容开展了决策实践研究,为企业原材料采购质量提升提供支持。

一、采购决策在原材料采购过程中的作用

在钢铁企业原材料采购管理研究中,采购决策的开展发挥着重要的管理作用。在实际工作中,采购决策的开展可以发挥出以下作用:

1.优化企业原材料采购活动

在市场价格波动过程中,企业采购决策的开展可以很好地实现采购活动的优化。在市场价格波动中,决策管理的开展有力与实现采购方式、渠道以及过程的最优化,提高采购资源的最佳配置,全面的降低价格波动对原材料采购造成影响。

2.实现原材料准时化采购目标

在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以生产需要为目标的准时化采购目标的实现,企业采购管理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市场价格波动过程中,如何降低波动对准时化采购的影响,对于采购管理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合理开展采购决策工作一方面提高了采购方案制定效率;另一方面保证采购方案与执行的最优化。这就为原材料准时化采购目标的达成,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3.提高了采购中的经济效益

在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情况下,如何准确的开展采购管理,降低采购价格、减少原材料物流与库存中的成本以及减少费用的支出,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是采购管理的重要内容。而采购决策中的最优化原则,可以保证采购活动在应多价格波动问题中,针对各种问题进行合理应对,实现企业采购中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原材料采购决策内容研究

钢铁企业采购决策是一项复杂的管理过程,在实际工作中企业采购管理者需要按照以下程序开展采购决策工作:

1.以企业生产需求为基础确定采购目标

在钢铁企业采购决策过程中,管理者首先需要根据企业生产情况以及经营目标,确定企业原材料采购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钢铁企业需要完成两个阶段工作:一是总体目标的确定。即根据生产需求设置采购总体目标,继而保证企业及时准确的开展采购工作。在这一目标确定过程中,即需要满足企业生产需求,同时还应考虑采购费用的降低以及经济效益的提升。二是根据采购总目标,制定出分类目标指导采购工作的开展。如在总目标制定后,管理中者可以分别制定出订购批量目标、订购时间目标、供应商目标、价格目标、交货期目标等各项采购目标,保证原材料采购管理目标指导下达到最优化目标。

2.收集采购决策中的参考信息

为了保证采购决策过程中参考信息的充足与准确,管理者需要开展采购参考信息的收集工作。这一工作主要包括了企业外部与内部信息收集两项内容。在企业外部信息的收集过程中,其收集的信息内容应包括了法律、经济政策、原材料生产、运输以及同行企业的采购情况等。特别是在原材料价格波动情况下,企业需要全面采集造成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各项原因,同时进行合理分析。而在企业内部信息的收集过程中,其信息内容包括了企业对原材料实际需求、当前原材料的库存、企业当前的财务与资金情况以及企业采购部门的主要情况等各项内容。

3.采购方案的制定与确定

在采购目标与采购信息收集完成后,采购管理者就可以根据采购目标制定与确定采购方案。在采购决策管理模式中,这一工作有以下两个阶段构成:一是采购方案的制定。在采购决策模式中,采购部门需要根据采购目标制定出多个采购方案,用于决策管理的备选。在实际工作中,其方案制定的原则为优化原则,既充分考虑采购中的各项参考因素,实现采购计划中成本、需求等各项因素的优化。二是采购方案的确定。在多个采购方案制定完成后,管理者需要充分参考收集到的企业外部与内部信息,对方案进行充分分析,利用方案的最优化原则确定最终的采购方案。在采购方案确定过程中,其采用方法包括了专业采购人员意见征求与估计法、利用历史资料开展期望值决策法、企业经理人员意见收集与统计法、最优数学模型计算法以及实地直接观察法等多种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将这些方法单独或联合使用,进行采购方案的确定决策,是实现采购方案最优化的重要保障。

4.采购方案的实施与反馈工作

在完成了采购方案的确定后,将采购方案落实到采购工作中,完成方案的实施是采购决策工作的重要内容。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了以下三个过程:一是根据方案制定出具体的采购工作实施细则,指导采购工作的实施。二是利用合同的签订、采购等实际工作,实施采购过程。三是在计划实施过程中,管理者需要根据供货商、物流以及市场中原材料价格波动变化等情况的出现,及时调整采购计划,用以实现采购计划中成本控制与采购最优化原则。但是我们必须注意的是,这种调整必须在计划与合同控制范围内,不得违反合同管理原则。在实施了采购方案后,管理者需要对方案的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管与分析。将实施过程中所反映出问题与数据信息,向企业采购、质检等管理部门进行反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为以后的采购决策开展提供参考信息。

三、结束语

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钢铁企业原材料采购工作受到市场价格波动变化,对企业正常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采购管理者利用采购方案最优化原则,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采用了采购决策模式,保证企业在市场价格波动情况下采购质量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向阳.钢铁企业原材料采购决策探讨[J].价值工程.2014(30).

材料设备采购的招标与评标 篇4

一、材料、设备采购的招标方式

材料、设备采购的招标方式,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

1.1公开招标。由招标单位通过新闻媒介公开发布招标广告。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进行采购,适用于大宗材料和定型批量生产的中小型设备。其招标程序如下:(1)招标单位主持编制招标文件,招标文件应包括招标公告、投标者须知、投标格式、合同格式、货物清单、质量标准及必要的的附件。(2)刊登招标广告。(3)对投标单位进行资格预审(需要时)。(4)投标单位购买标书。(5)投标报价。(6)开标、评标、确定中标单位。(7)签订合同。

1.2邀请招标。招标单位向预先选择的若干家具备承担招标项目能力、资信良好的材料、设备生产厂家或者其他组织发出投标邀请函,将采购货物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交货时间、供货方式等情况作简要说明,请他们参加投标竞争。邀请对象的数目一般不少于三家。被邀请的单位同意参加投标后,从招标单位获取招标文件,按规定要求进行投标报价。邀请招标一般适用于采购非批量生产的大型复杂机组设备、特殊用途的材料及非标准部件。

二、货物采购合同包的划分

工程项目建设所需的各种物资按实际需求时间分阶段进行招标。每次招标依据物资的性质可以只发一个合同包或分成几个合同包同时招标。划分合同包的原则是,有力于吸引较多的投标单位参加竞争以达到降低货物价格,保证供货时间和质量的目的。具体应考虑以下因素:(1)有利于投标竞争。按照采购货物金额的大小恰当地分标和分包。若一个合同包划分过大,中小供货商无力问津;反之,划分过小对有实力的供货商又缺少吸引力。(2)协调工程进度与供货时间的关系。分阶段招标的计划应以到货时间满足施工进度计划为条件,综合考虑制造周期、运输、仓储能力等因素。既不能延误施工,也不应过早到货,以免支出过多保管费用及占用建设资金。(3)考虑市场供应情况。应合理预计市场价格的浮动影响合理分阶段、分批采购。(4)考虑资金计划。依据建设资金的到位计划和周转计划,合理地进行分次采购招标。

三、资格预审

大型设备的采购,为保证投标人具备履行合同的能力,一般应对投标人进行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人应满足以下条件:(1)具有独立订立合同的权利和能力。(2)在专业技术、设备设施、人员组织、业绩经验等方面具有设计、制造、质量控制、经营管理的相应资格和能力。(3)具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4)业绩良好。(5)有良好的银行资信和商业信誉等。

四、评标

评标应结合招标的具体情况,首先合理划分评价指标,以保证评标的科学性;其次采用定量化的评标方法,减少评委的主观因素,使评标结果客观、公正;最后应开发相应的计算机软件以提高评标的效率。材料设备采购的评标方法有最低投标价法、综合评标价法、以寿命周期成本为基础的评标价法、综合评分法、模糊数学评价法等。

4.1最低投标价法。这种方法是以价格(包含运费)作为评标时考虑的唯一因素,并以此决定中标单位。该方法一般适用于采购简单的设备或质量、性能相同而容易比较的物品。

4.2综合评标价法。综合评标价法是以报价为基础,将其他评标时所考虑的因素也折算为一定的价格而加到投标价上,计算评标价,然后再以各评标价的高低决定中标人。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型设备的采购,要求其评标指标的折算方法必须科学合理,这些需折算的指标主要包括:(1)运输、保险及其他费用。按照铁路(公路、水运)运输、保险公司及其他部门发布的费用标准,计算货物运抵最终目的地将要发生的运费、保险费及其他费用。(2)交货期。以招标文件规定的交货时间为标准,若投标书中的交货时间早于标准时间,评标时可考虑适当给予优惠;若迟于标准时间,每迟交一个月,可按报价的一定百分比(货物一般为2%)计算折算价,将其加到投标报价上。(3)设备性能、质量、生产能力。投标人应在其标书内说明所投设备的保证运营能力和生产效率,评标时以投标设备实际生产效率单位成本为基础,若设备的性能、质量、生产能力没有达到技术规范要求的基准参数,凡每种参数比基准参数降低1%时,将在其报价上增加若干金额。(4)付款条件。投标人必须按照招标文件中规定的付款条件来报价。如果投标人在其投标书中提出采用不同的付款条件可使其报价降低而供招标人选择时,这一付款要求在评标过程中应予以考虑。当投标人提出的付款条件要求偏离招标文件的规定不是很大、尚属可接受范围的情况下,应根据偏离条件给招标人增加的费用,按招标文件规定的贴现率换算成评标时的净现值,加到其投标报价上。(5)零配件和售后服务。零配件的供应和售后服务费用要视招标文件的规定而异。当这笔费用已要求投标人包括在报价之内时,则评标时不再考虑这一因素;若要求投标人单报这笔费用时,则应将其加到投标报价上;若需招标人自行安排的话,这笔费用也应加到报价上去。

计算出各标书的评标价后进行比较,选出最低评标价者作为中标候选人。

4.3以寿命周期成本为基础的评标价法。所谓设备的寿命周期成本,是指设备在整个寿命周期内所发生的费用。它不仅包括设备购置费、运输费等直接费用,而且包括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维修、零配件、燃料油料等使用费用。在采购生产线、成套设备、车辆等运行期内各种后续费用(零配件、燃料油料、维修等)很高的货物时,可采用以设备的寿命周期成本为基础的评标价法。评标时先确定一个统一的设备运行期,然后在投标报价上加上一定年限运行期间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再减去一定年限运行期后的设备残值。在计算各项费用或残值时,均应按招标文件中规定的贴现率折算成现值。

这种方法是在综合评标价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上运行期内的费用,所以更加合理。

4.4、综合评分法。采用综合评分法,评标前先划分评价指标,并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及评分标准,然后由评委依据评分标准对各投标人标书的各项指标打分,每项指标的得分乘以相应的权重后累加,累计最高分者为中标候选人。设备采购招标的评价指标包括:

(1)投标价格。

(2)运输费、保险费和其他费用。

(3)投标所报交货期。

(4)偏离招标文件规定的付款条件。

(5)备件价格和售后服务。

(6)设备的性能、质量和生产能力。

(7)技术服务和培训。

世界银行贷款项目通常采用的评分比率为:

(1)投标价65~70分

(2)备件价格0~10分

(3)技术性能、维修、运行费0~10分

(4)售后服务0~5分

(5)标准备件等0~5分

总计100分

综合评分法简便易行,定量化程度高,但各指标权重的确定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而如果权重不合理的话,则会影响评标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4.5模糊数学评标法。

模糊综合评判法是目前广为应用的综合评价方法,它可以将评价的思维过程数字化和系统化,将一个复杂的综合评价问题划分为多层次结构,并且能够有效地吸收有关专家的思想观点和经验,把定性分析转化为定量分析,减少了主观因素,使评价更加科学,可以较好地解决多目标、多准则的综合评价问题。但这种方法计算量大,手工计算难以胜任,必须借助计算机予以实现。模糊评价应用的例子很多,这里仅将其步骤简述如下:

(1)确定评价指标因素集。

(2)确定指标权重,可采用德尔菲法或层次分析法,以使权重的确定更加合理。

(3)确定评语集。

(4)构造模糊评价矩阵。

(5)确定综合评价模型。

(6)确定分数集。

(7)计算各投标人的最终得分,按分值高低排序,则评标结果一目了然。

摘要:对材料、设备的采购实行招标投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明确规定, 本文介绍了材料、设备采购招标的招标方式、合同包的划分, 资格预审的重点, 重点论述了材料、设备采购的评标方法。

关键词:材料,设备,招标,评标

参考文献

[1]、张月娴田以堂.《建设项目业主管理手册》.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8

食品原材料采购合同(范文) 篇5

食品原材料采购合同

合同编号:

甲方(采购方):

电话: 传真:

乙方(供货方): 地址: 联系人:

电话: 传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条款,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就甲方采购乙方生产或经营的食品、食品原材料一事签订本合同,具体条款如下:

食品原材料采购/配送合同

5)、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 6)、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及其制品; 7)、容器包装污秽不洁,严重破损或运输工具不洁造成污染的; 8)、掺假、掺杂、伪造,影响营养、卫生的;

9)、用非食品原料加工的,加入非食品用化学物质的或者将非食品当作食品的;

10)、超过保质期限的;

11)、为防病等特殊需要,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专门规定禁止出售的;

12)、含有未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使用的添加剂的或者农药残留超过国家规定容许量的;

13)、擅自加入药物的食品及食品原料; 14)、未经卫生部批准的新资源食品;

15)、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出厂的食品及食品原辅材料; 16)、未按规定索证的食品及食品原辅材料;

17)、无卫生许可证者生产的食品及食品原辅材料(初级农产品除外); 18)、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或者卫生管理办法的进口食品及食品原辅材料; 19)、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的食品及食品原辅材料。

食品原材料采购/配送合同

食品原材料采购/配送合同

6)、乙方不得向甲方任何采购、验收人员送礼、送物,不得造假采购单据、提供虚假购物凭证等。

食品原材料采购/配送合同

同、被勒令停业整顿等情形的,甲方有权拒绝支付乙方货款,乙方无任何异议。

材料分类采购模式的应用与实践 篇6

关键词:材料,采购,备料,库存

一、A公司现状描述

A公司的采购业务从材料用途上来分,有生产类材料采购、固定资产采购和低值易耗品采购。生产类材料采购分为A、B、G、V类四类材料,其中A、B类按照下达采购订单和合同模式操作,A类和B类材料没有严格的区分标准,现实中只要是按照合同模式操作的物料,可以在A类或者B类中任选一个维护物料属性;G、V类材料按照JMI和VMI模式运作,其中JMI和VMI物料统称为G类,V类物料采购模式主要有V0、V2、V3和V4等。

A公司目前材料采购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五个方面:一,对人的主观依赖性过强,材料供货风险的识别主要靠经验判断;二,系统中缺乏原始数据的积累;三,对未来材料供应情况的基础数据没有进行及时更新,无法了解到供方后续的供货情况,对未来材料状况的分析缺乏数据支持;四,采购策略不明确,缺乏整体的采购策略指导;五,备料严肃性不够,关键材料和瓶颈材料的备货机制不健全,仅是人为提出的清单,数据梳理严肃性不够。

通过以上问题可以看出,对于材料的管理,过去的模式相对比较简单粗放,没有结合各种因素对材料进行细分研究,制定不同的策略。因此,必须对材料进行细化管理,建立全面的供货风险的模型,识别每类材料的供货风险,根据每类材料的特点建立分类采购的策略,以柔性管理应对市场的波动。

二、材料分类采购管理模型

按照目前业界通用的分类方式,从保证供应的角度来进行分类,从采购金额与IOR供货风险影响力统一划分为:瓶颈材料、关键材料、杠杆材料与常规材料。

现代的供应链包含五个环节:“销售、市场、研发来的需求传递给计划”(环节1)->“计划转化为材料需求下达给采购”(环节2)->“采购向供方下达采购需求”(环节3)->“供应商根据需求安排生产”(环节4)->“供方发货,完成供货”(环节5)。每一个环节都会对最后的材料供货产生供货风险。

环节1、2销售、市场、研发、计划实际上是描述产品自身特点对材料供货风险的影响。如产品的生命周期/新旧产品切换规划带来的影响;市场信息不明确,计划周期不足;预测不准确;前后环节缺乏有效沟通机制等诸多因素都会给材料的供货带来巨大供货隐患。同时,材料在公司产品中的通用性、专用性、定制性、对未来重点产品的重要性等因素也会是供货的风险所在。将“销售、市场、研发来的需求传递给计划”和“计划转化为材料需求下达给采购”这两个环节归纳为A公司市场产品需求对材料供货的影响。

环节3采购向供方下达采购需求:这个环节包含供应商的认证、拆分品牌的认证、商务招标供方的确定和业务实际采购行为的完成。这个环节实际描述的是认证招标确定的材料资源情况对供货风险的影响,如供应商资源不足;中标供应商频繁变更;价格洽谈影响下单;招标策略更改招标项目延迟截标,影响订单下达等。将本环节归纳为A公司材料供应资源对材料供货影响。

环节4供应商根据需求安排生产:这个环节实际上描述的是制造商、代理商在基于A公司预测情况下,结合自身状况和行业状况,对A公司提供的实际采购周期。如:供应商财务状况、发展前景;原厂和代理的备货策略;材料实际生命周期;材料本身通用性、专用性;材料制造工艺的复杂性、技术独家性;A公司在供方的排名、影响力;是否做VMI等方面都会对供货带来巨大影响。将本环节归纳为材料实际采购周期对材料的供货影响。

环节5供方发货给A公司,完成供货:实际描述的是供方提供给A公司的物流运输时间,也就是货物从供方工厂或库房发出到达A公司的时间,将其归纳为物流周期。

将市场产品需求对材料供货影响、材料供应资源对材料供货影响、材料实际采购周期、物流周期作为对供货风险影响力的四个影响因素,确定每个因素的权重指标和值,建立材料供货风险模型算法表,对每类材料进行风险打分,与采购金额建立四象限图,从而得到材料分类采购管理模型。

三、材料分类采购管理策略

根据不同材料需求制定材料采购计划方法:

决策备料计划方法:主要针对材料供货模型中的关键材料设置,是材料采购计划替代套料采购计划释放需求的计划方法。

风险备料计划方法:针对材料供货模型中的瓶颈材料设置,是材料采购计划与套料采购计划之和为实际需求的计划方法。

延迟备料计划方法:针对材料供货模型中的杠杆材料设置,主要有延迟采购计划达到延迟进料的一种计划方法。

安全库存计划方法:针对材料供货模型中的低值常用材料设置,通过设置安全库存周期,提前进料的一种计划方法。

库存上下限计划方法:针对材料供货模型中的常规非低值材料设置。

原始需求计划方法:就是不对套料分解的材料需求做处理,直接释放需求的一种计划方法。

四、材料分类采购管理模型在A公司的运作

(一)关键材料运作模式

关键材料是供货风险高,采购金额高的一类材料,其代码数量占系统单板代码总数量的1.2%,资金占22.6%。关键材料对A公司的供货和库存影响都非常大,需要密切关注计划和库存,既要保证长期供货的顺畅,又要控制实物库存不能过高。目前采用决策备料计划方法,支持套料采购计划与材料采购计划分离,材料计划完全替代套料分解需求。每一颗材料根据市场需求以及供货风险单独决策每一周的备料,每周更新备料决策。因关键材料对计划准确性要求非常高,采购计划需要尽量贴近实际需求。

首次试行选择了88个代码进行实验,目标:提高需求满足率,加快周转。经过六个月的运行,周转天数从最初开始实施的201.2天提高到26.11天,缩短了175.09天。需求满足率基本一直保持在90%,保证合同顺利发货。

(二)瓶颈材料运作模式

瓶颈材料是采购资金低、采购周期长,供货风险高的一类材料,占全部分析材料资金的1.6%,代码总数占3.3%。因此此类材料重点是保证供货的顺畅,提前应对采购风险,思路就是提前备料。目前公司采用风险备料计划方法,支持套料采购计划与材料采购计划半分离,套料需求与材料需求之和为需求总量。

具体方案是不改变套料计划,在8周外补充对应的决策备料,套料分解需求加上决策备备料需求为实际需求,原则上备料周期覆盖采购周期。

首次选择了420个代码试行,目标:提高需求满足率,提高预测准确率,加快周转。经过8个月的运行,材料需求满足达成率为95.0%,预测准确率为17.7%,整体周转是30.91天。

(三)杠杆材料运作模式

杠杆材料是采购资金高、供货风险低、采购周期短的一类材料,占全部分析材料资金的57.5%,代码总数占6%。因此此类材料重点是保证齐套的基础上控制库存。推动杠杆材料做VMI,和延迟材料采购计划同时进行。

以代码0000000001为例,2010年1-7月该料库存一直居高不下,每周需求出库量只有七八万,库存一直是出库量的至少10倍,并持续进料。8月开始实施杠杆材料延迟备料计划方法,将材料从套料中剥离,单独管理,根据每周出库量设定进料量。

从实施延迟备料计划方法开始,可以明显的发现,库存一直呈大幅度下降趋势,满足需求的同时,降低库存,加快了资金周转。

(四)常规材料运作模式

常规材料是采购资金低、供货风险低、采购周期短的一类材料,占全部分析材料资金的18%,代码总数占89%。此类材料属于低值,代码多。

运作思路为划分2类:一类是低值常用材料,设置安全库存;一类是常规非低值常用物料,具体方案有两种:一是释放原始需求,二是设置库存上限,具体实施方案还待实践后确定。

首次选择了20个代码试行,通过设置库存上下限进行控制,经过6个月的运行,试点物料库存金额从106.34万下降到57.04万。库存周转天数从50.34天提升到34.25天,有了大幅度的改善。

五、结束语

A公司是一家大型高科技综合性企业,在整个国际大环境需求下滑,国际投资商放缓了投资步伐,而国内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公司的物料供应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通过材料分类采购管理模式的运作,库存金额得以大幅度下降,周转明显加快,提升了客户满意度,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蒋丽华.项目联合采购的模式分析及策略选择[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09).

[2]黎娟.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J].中国商贸,2010,(04).

原材料采购 篇7

1 光缆通信模式分析

在光缆通信模式应用过程中,需将OPGW光缆作为介质,而后传送数据、视频、音频、控制信号等,组建多路宽带通信网。例如,在500k VOPGW光缆线路架设过程中,为了保障线路运行安全性,要求相关作业人员在实践作业过程中将光纤芯数控制在>24芯状态下,同时在自动化、通信、保护等通道布设过程中,需将OPGW光缆线路与光纤接头盒杆塔进行连接,就此通过杆塔,将数据、音频、视频等通过RF传送至接入点,并由电光转换装置将数据转换为光纤信号,输送至内网,达到速率为50Mb/s及以上的信号传输速率。但在光缆通信模式OPGW光缆与RF结合方式应用过程中,逐渐凸显出由原材料所引发的断线事故问题,为此,在光缆通信模式架设过程中,为了满足信号传输可靠性、安全性需求,应注重做好原材料采购管理工作,即通过对原材料质量标准的控制,最大限度降低安全隐患,满足视频、音频传输条件。

2 光缆通信视角下原材料采购管理困境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光缆通信视角下原材料采购管理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通信业、互联网快速发展背景下,光缆市场需求逐渐扩展至1亿多芯公里,而在光缆通信模式下涉及到的原材料包括阻水纤膏、阻水缆膏、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乙烯(PE)等,同时原材料总产量达到了400t芯公里/年,因而对原材料采购管理流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就当前的现状来看,部分公司在原材料采购管理过程中始终秉承着面对面的采购方法,就此呈现出人力、物力耗费大的现象,为此,应针对原材料采购方法进行创新处理。

第二,部分企业在原材料采购过程中未针对供应商信誉、供货能力、回复效率等进行考核,继而在光缆设计过程中逐渐呈现出耐紫外线、耐扭转、弯曲性能、抗拉性能等无法达标的现象,就此缩短了光缆材料使用寿命,并威胁到了光缆通信效率、质量、安全性、稳定性等[1]。

第三,合同管理流程模糊也是原材料采购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凸显出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此,应注重针对问题展开有效处理。

3 原材料采购管理流程优化策略

3.1 优化采购方式

在光缆通信模式中为了实现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乙烯(PE)等原材料的优化采购管理,要求当代企业在原材料采购管理流程优化过程中应注重创新采购方式。

首先,在寻源采购优化过程中为了达到最佳的原材料管理状态,需从采购需求、采购方案、采购谈判、采购结果、合同签署等角度出发,对各阶段采购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处理,同时由项目经理依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制定采购方案,且将采购管理信息发布在采购系统,而后进行线下招标活动,继而经招标信息审批后,公布采购结果。

其次,在协议采购流程优化过程中,应注重依据采购物资签订年度框架协议,并与供应商进行沟通,继而将协议录入到协议物资明细中,并明确单价、规格、物资类型等原材料采购参数,且由采购部门总经理对采购订单进行审批,就此达到高效率原材料采购形式。

再次,基于光缆通信模式采购方法优化的基础上,在原材料采购方式优化过程中应注重明确采购范围,如,将交接箱、美化天线、铁件、木杆、DSLAM设备、波分传输设备、用户端设备等均纳入到原材料采购内容中,同时注重针对项目经理进行培训,就此引导项目经理在原材料采购审核过程中,严格把控原材料采购管理系统流程,规避光缆通信搭架返工现象的凸显。

3.2 优化供应商管理模式

在光缆通信行业原材料采购管理过程中,供应商企业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因而在采购管理流程优化过程中应注重完善供应商管理模式,即在供应商选择过程中,应将企业资质、企业财务状况、服务能力、售后支撑等作为刚性指标,对供应商综合能力进行审核,同时基于刚性指标达标的基础上,需抽检供应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乙烯(PE)等原材料,测试原材料各项参数,继而待供应商审核完毕后,将其资料与信息进行编目、登记、保管。此外,在供应商管理过程中,亦需展开评价行为,同时在对供应商进行动态评价过程中,应列举1、2、3、4……具体评价事项,如,价格因素、到货周期因素、质量因素、服务、公开招标等,就此通过对供应商工艺、运输、价格等综合评价,选择最优质的供应商,满足原材料采购需求。另外,在供应商管理过程中,为了达到最佳的管理状态,需借助信息化技术建构供应商管理平台,如:在供应商信息数据库中存储企业概况、财务资信、组织结构、管理水平、产品体系等信息,就此通过对数据库内供应商生产设备、人员、结构等对比分析,计算不同供应商评估分值,继而通过评估分值优先选择等级较高的供应商,展开采购行为。

3.3 优化合同管理流程

在光缆通信行业原材料采购管理过程中强调合同管理流程的优化亦是非常必要的,为此,应注重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

第一,在原材料采购管理合同管理流程优化过程中需建构合同管理系统,同时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增设合同起草、审批、履行等功能,并提供合同模板,继而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形成对采购中各种财务操作的监管,就此达到最佳的原材料采购管理状态。同时,在合同管理流程优化过程中,需将管理阶段划分为起草、审签、合同定稿、打印签字四个环节,而在合同审签环节中,若审批合同达到了4000份以上,应将采购审批金额低于50万元的交由采购部门负责人审批,采购金额高于50万元的由公司总经理进行审批,就此达到高效性合同管理效果。

第二,在光缆通信行业合同管理过程中,需在合同签订阶段,针对采购双方物资名称、规则型号、售后服务、违约、物资单价、赔偿条款、订单总额等所需承担责任进行明晰,就此提升双方采购结算效率,满足光缆通信架设条件,提供高质量信号传输空间。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在原材料采购管理作业环节开展过程中,强调对合同管理流程的优化处理是非常必要的,为此,应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规范原材料采购流程,满足材料使用需求。

4 结论

综上可知,在光缆线路架设过程中,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乙烯(PE)等原材料的应用关系着光信号传输质量。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打造良好的视频、音频、数据等光缆通信空间,需在原材料采购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从优化合同管理流程、优化供应商管理模式、优化采购方式等层面入手改革原材料采购管理流程,达到最佳的原材料采购状态,且在光缆通信布设过程中,提供安全、可靠、稳定的信号传输空间。

摘要:为了提高我国光缆通信行业原材料采购管理水平,要求当代光缆通信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收集、预测原材料采购情况、流程需求、流程优化目的等信息,而后结合光缆通信模式,制定原材料采购优化方案,且严格遵从方案实施要求,打造良好的原材料采购管理空间,满足OPGW光缆等光信号传输需求,达到视频、音频等传递目的。本文从光缆通信模式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光缆通信模式下原材料采购管理具体优化路径。

关键词:光缆通信,原材料,采购管理

参考文献

原材料采购 篇8

我国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海阳核电站坐落于山东省海阳市, 首期规划两台AP1000核电机组, 单台额定出力1 250 MW, 由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全面负责AP1000三代核电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其全资子公司———国核工程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国核工程”) 作为核岛工程EPC总承包商, 全面承担着核岛工程建设任务, 包括对西屋联队的核岛工程设计及服务、A1类设备供应的管理工作, 并牵头组建项目管理机构。同时, 按照EPC总承包合同模式承担了核岛工程的设计管理、非A1类设备供应与管理、建安施工和调试支持等工作。

AP1000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核岛工程由西屋联队设计, 其设计体系基于美国核安全法规和标准, 在设计理念、材料选用、检验验收等方面与国内核电行业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在AP1000核电依托项目中, 核岛施工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按照美国材料标准采购工程材料, 如果美标材料不能在国内供应, 在符合材料代换准则的情况下, 可以在工程中使用与美标材料等效的国内标准材料替换。核岛工程材料种类多、型号多, 很多材料在国内无法采购到, 从而带来了材料代换标准选用、标准替代等一系列问题。基于设计方对核电安全性和一些其他方面的考虑, 如果承包商材料代换申请得不到设计方的批准, 承包商将不得不按照原设计进行国外材料采购, 由此产生了国外采购材料补差的商务管理工作。

1 材料代换

材料代换就是用一种材料取代另一种材料。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工程师L.D.麦尔斯在工作中发现人们使用某种材料的目的并不在于材料本身, 而在于它所具有的功能, 因此可用具有相同功能而价格低廉的代用品取代原有价格昂贵的材料。材料代换的目的是要从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角度去改进和创新产品, 材料代换能够提供降低成本或者改进设计的机会, 但是代换的前提必须是替代材料可以满足相应的经济、物理和化学要求。尤其是核电工程对安全性的要求极高, 使得材料代换工作必须特别谨慎, 代换被拒绝的情况常常发生。

材料代换的原因大致包括:利用新材料或新工艺的优点;改善使用性能, 包括更长的寿命和更高的可靠性;考虑工作条件的改变;降低成本或使产品更具竞争力;采购渠道的限制;相关方的其他要求。在AP1000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核岛工程中材料代换的主要原因是采购渠道的限制, 国内承包商按照美标设计在国内采购符合标准的材料存在困难时, 便会尝试在国内市场寻找与设计性能相符的材料, 按照相应的程序发起代换申请。如果代换申请被设计方拒绝, 则承包商必须国外采购材料。

材料代换工作成本主要来自两方面, 一是中国企业材料与美标材料的性能对比试验需要委托第三方研究机构进行检验, 二是代换申请需要西屋联队审核、产生额外评估费用。代换不成功风险就是以上费用实现不了经济效益。当然我们可以通过决策树的方法, 根据材料代换的成功概率和成功后的收益测算此项工作是否会趋向于产生效益, 根据机会和成本决定是否实施此项工作。

国内核电各参建方在材料代换工作中所做的努力将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使用等效的中国标准材料替换美标材料, 首先将代换成功的材料供货商引入AP1000建设项目, 增加了中国企业的经济效益;其次当CAP1400出口时, AP1000的材料代换经验将会增加中国企业出口机会, 为国创汇并提升中国企业的国外知名度;再次材料代换本身工作要求严密的流程来证明材料的物理化学功能必须与被替代美标材料同效, 在此过程中许多企业和研究机构都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培养了一批求真务实的专业人员, 提升了中国企业的研究水平, 带动整个核电材料相关企业的发展和实力;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材料代换的经济性特点使得整个AP1000的建造成本降低。

根据AP1000核电依托项目材料代换目前运转的情况看, 材料代换无法强制实施, 无法实现美标材料的全面代换。是否代换、哪种材料还可以被代换, 是需要承包商和设计管理人员深耕的问题。在材料代换工作中, 应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 通过经济利益驱动, 促进参与各方材料代换的积极性, 降低AP1000国内建造成本, 拉动内需、促进出口。

2 国外采购材料补差的商务流程

在AP1000核电依托项目中, 如果美标材料找不到代换材料或者材料代换被拒, 承包商将不得不实施国外采购, 由此产生了承包商国外采购材料补差的商务事宜。

2.1 材料国外采购的补差程序

为按照上下游合同约定来解决国外采购材料的商务问题, 国核工程合同管理人员规范了承包商国外采购材料补差申请商务事宜的处理流程, 包括承包商国外采购材料补差申请材料递交, 申请材料的规格、型号、数量审核, 申请材料报价信息审核, 承包商国外采购材料补差申请的答复等工作。在此, 国外采购是指向国外供货商采购商品, 包含直接与国外供货商联系或通过国内的代理商来采购商品, 不包含采用国外技术或国外原材料在国内生产的产品。

具体的国外采购补差程序首先是承包商递交国外采购材料补差申请, 申请内容包括被拒的材料代换申请或采购技术规格书、AP1000核电工程国外采购材料报价表、国外采购价格与国内采购材料价格对比表、询价资料及三家以上供货商的报价资料。其次是国核工程审核递交材料的重点, 主要包括是否符合国外采购的范围、递交材料的完整性与合理性、报送的材料补差暂定数量、采购进度是否满足施工工期、国外采购暂定价格与国内采购暂定价格 (一般为合同分解单价或双方达成的计价原则) 及价格形成文件。第三, 当双方对承包商递交的国外采购材料补差申请中量、期和价达成初步一致意见后, 承包商实施国外材料, 并保存采购执行过程中相关记录。第四, 承包商准备齐备的支付支持资料包括采购合同、国内增值税发票、海关进口货物报关单 (或海关进口关税及增值税专用缴款书, 二者至少提供一种) 、运输保险、物项到场接收记录等报送国核工程, 国核工程审核承包商的支付支持资料与补差申请的符合性, 按实补差。

2.2 材料补差工作存在的问题

合同签订时, 海阳AP1000项目尚处于可研阶段, 设计方尚未完成初步设计, 仅能提供一份非常粗糙的工程量清单, 清单中所列材料规格型号多采用美国标准, 在国内没有同类的材料可以参照, 报价阶段的信息极其匮乏, 各方造价人员采用了多种方法, 与其他项目类比, 按工程量套定额再调价等估算, 最终确定了项目概算, 并以此概算作为EPC合同签订的基础。核岛工程施工合同延续了上游核岛工程EPC合同中所载明的建安工程承包价格, 采取了“概算切分”模式确定了合同价格。造成补差工作中对于材料的国内基准价格确定困难, 需要双方另行协商国内基准价格的确定方式。

3 结语

在AP1000核电工程施工过程中, 还需要加大对材料代换的鼓励、规范材料代换及材料国外采购的程序, 各项目之间做好经验反馈, 扩大AP1000项目材料使用范围, 实现降低AP1000项目建造成本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林诚格.非能动安全先进核电厂AP1000[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2008:16-20.

[2]陈宏玉.论EPC模式下的核岛工程施工合同管理[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5 (5) :151-153.

原材料采购 篇9

期货市场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价格发现和规避现货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因此, 线缆企业可以利用期货市场这一重要功能来对持有的或者即将持有的铜、铝等原材料进行保值, 以稳定生产成本, 获得相对稳定的盈利水平。

套期保值就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原材料采购风险控制工具, 通过套期保值操作,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规避铜、铝等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而在线缆企业进行日常套期保值的工作中, 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方便、快捷地计算出套期保值比率。

但是, 由于套期保值比率的计算需要较为扎实的金融学以及计量经济学理论基础, 还需要大量繁琐复杂的计算工作, 所以在不配备相关专业人员的企业中开展这项工作较为困难。因此, 下文将介绍如何利用在企业日常工作中应用较为普及的Excel软件编写出套期保值比率的自动计算程序, 以方便企业日常套期保值工作的开展。

1 套期保值的概念

套期保值是指把期货市场当作转移价格风险的场所, 利用期货合约作为将来在现货市场上买卖商品的临时替代物, 对其现在买进准备以后售出商品或对将来需要买进商品的价格进行保险的交易活动。

套期保值的基本特征是: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对同一种类的商品同时进行数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买卖活动, 即在买进或卖出实货的同时, 在期货市场上卖出或买进同等数量的期货, 经过一段时间, 当价格变动使现货买卖上出现的盈亏时, 可由期货交易上的亏盈得到抵消或弥补。从而在“现”与“期”之间、近期和远期之间建立一种对冲机制, 以使价格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事实上, 期货套期保值并不一定能改进公司的财务绩效。期货套期保值是通过减少风险以使最终结果更加确定的一种经济活动[1]。

2 套期保值比率的计算方法

所谓套期保值比率, 指的是为达到理想的保值效果, 套期保值者在建立交易头寸时所确定的期货合约的总值与所保值的现货合同总价值之同的比率关系。

目前对于套期保值比率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传统的回归模型、双变量向量自回归模型、双变量向量误差修正模型、BEKK-GARCH模型等。由于背景企业套期保值操作的对象为期铜, 根据张晓亮[2]对沪铜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的实证研究, 其结论指出, 在估计区间, OLS模型的估计结果是上述四种方法中最优的。而且OLS模型相比其他几种模型来讲, 还有着计算相对简单、便于非专业人员使用等特点。

OLS线性回归模型是通过回归模型构建现货与期货价格间的线性关系, 并以此估计最小方差套期保值比率。将期货与现货的一阶差分形式做OLS回归, 其估计方程如下:

公式 (1) 中, Δln St, Δln Ft分别为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对数化后的一阶差分形式, 以下符号均使用相同含义。根据OLS法则, 回归的斜率β的估计量:

公式 (2) 中h就是方差最小化的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的估计值。

3 套期保值比率计算的EXCEL VBA实现

3.1 数据录入与处理

第一步, 需要输入原始数据的个数, 在EXCEL VBA代码中将其命名为n, 并根据n创建出原始数据的输入区域。

第二步, 原始数据的输入。

第三步, 需要对所输入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根据OLS模型, 求出所输入的一定期限内的期货价格Ft和现货价格St的自然对数的差值, 也就是Δln St, Δln Ft。

其EXCEL VBA代码如下:

数据录入部分

数据处理部分

3.2 方差协方差的计算

在EXCEL VBA代码中, 通过对var () 函数、cov () 函数调用, 实现现货收益率Δln St、期货收益率Δln Ft的计算[3]。

其EXCEL VBA代码如下:

3.3 最优套保比率的计算

最优套保比率的确定, 是基于组合的观点来研究套期保值方案, 即套期保值应使现货头寸和期货头寸组成的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变动的方差最小, 也就是风险最小的套保比率。

买期保值的期望收益计算公式如下:

卖期保值的期望收益计算公式如下:

其组合收益方差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S0、F0为期初现货价格、期货价格, St、Ft为即期现货价格、期货价格, h为最优套保比率, σs2、σF2为现货、期货价格变动方差, σSF为现货价格变动与期货价格变动之间的协方差。

在EXCEL VBA代码中, 通过调用EXCEL可加载的规划求解工具Solver, 在确定组合收益方差最小即风险最小时的套保比率为最优套保比率。

其EXCEL VBA代码如下:

4 应用实例

本文以W线缆公司为实例, 通过Excel VBA技术实现套保比率的自动计算。W线缆公司主要的生产原材料为铜, 实例采用2014年6月长江现货电解铜价格和上海期货交易所cu1409的期货价格作为原始数据。

第一, 收集2014年6月长江现货电解铜价格和上海期货交易所cu1409的期货价格作为原始数据, 数据样本共22个, 单位为万元, 使用EXCEL VBA程序进行录入和处理结果如图1:

第二, 根据已处理的数据进行的方差、协方差的计算结果如图2:

第三, 根据方差、协方差的计算结果, 并调用调用EXCEL可加载的规划求解工具Solver后, 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组合收益方差、期望收益的计算结果如图3。

5 结论

依据上述可以发现, 根据企业所需原材料在现货市场及期货市场的实际情况, 通过EXCEL VBA技术编写的套保比率自动计算相关程序, 可以为线缆企业通过套期保值操作控制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采购风险, 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文为以铜为原材料的套保比率的自动计算提供了简单实用的操作思路, 而采用具有普及范围比较广、易学易用、功能强大等特点的EXCEL作为编程工具, 更使得该方法可以为部分未曾配备专业金融人才的企业开展套期保值工作以控制采购风险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

摘要:为了进一步便于线缆企业原材料采购风险控制工作的开展, 在介绍套期保值相关概念和套期保值比率的相关计算方法的基础上, 从技术层面, 利用Excel VBA技术实现了套保比率的自动计算, 给出了相关编程代码及数据应用实例, 为线缆企业开展套期保值工作以控制原材料采购风险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原材料采购风险控制,套期保值,套期保值比率,EXCEL VBA

参考文献

[1]谢作渺, 林嵩, 雷静.零起点期货投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3, 100-110.

[2]王晓宝.期货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的估计[Z].永安期货研究所, 2010, 11.

材料采购长期估价入账可能暗藏玄机 篇10

在日常会计核算中,该科目可能与税收有关联的事项一般仅是上述涉及增值税的处理。但是,如果企业故意利用未收到材料发票“必须进行”估价来延迟材料入账以调节对耗用材料的税前扣除时间,这就影响到计税所得额,本案例就源于这方面的问题。

案例

某审计组审计设在老革命根据地的A公司,被审计年度是A公司享受免征企业所得税三年的最后一年。审计组在进行审计前分析时发现,A公司被审计年度的利润额比上年度大幅增加,利润率奇高。审计人员认为,A公司很可能为了充分享受免征企业所得税的优惠而在免税期的最后一年推迟成本结转和费用摊销,或提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由此决定将这方面的问题作为对企业所得税项目审计的重点。

审计组进点后发现,A公司被审计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与上年度相比不仅增幅不大,而且各项主要费用也未下降,但销售成本率却大幅下降,说明A公司利润额的增加主要来自产品销售成本的降低,由此推断A公司很可能存在少结转产品销售成本的问题。仔细审计后发现,少结转成本的问题主要发生在被审计年度的12月份,尽管A公司当月的产品销售数量与结转产品销售成本的数量一致,但结转销售成本的产品平均单价明显偏低,从而使得12月份的产品销售成本与按平时结转销售成本的单价结转相比少结转了约300万元。

审计组与A公司沟通此问题后,A公司做了如下解释。在被审计年度的11月,A公司购进一批原协议价300万元的甲原材料,已验收入库并在当月全部耗用,生产的相关产品也于次月实现销售。但是,由于在甲原材料的价格问题上与供货方发生纠纷,直至次年6月初双方才达成一致意见并结清了320万元货款,A公司也于6月中旬才收到了320万元原材料的发票。但是,在没有收到该发票以前,A公司每月均按计划成本暂估入账,作借“材料采购”300万元,贷记“应付账款—一暂估应付账款”300万元,下期期初做相反分录予以冲回。直至次年6月收到发票后正式作借记“材料采购”320万元,贷记“银行存款”320万元后才处理完毕(假设先不考虑增值税)。但是,审计人员马上指出,按照正常会计核算程序不会造成少结转产品销售成本的情况,但A公司又解释说,他们公司在进行非涉税会计事项处理时执行的是企业会计准则(如上述对材料的估计入账),但在进行涉税会计事项处理时实际上执行的是“税务会计”,即直接按税法的标准或规定执行,如上述甲原材料的发票在当年度的12月份仍未收到,在结转当月相关产品销售成本时,就在结转产品销售成本的产品单价中直接扣除了其中耗用的甲原材料部分的单价成本,从表面上看造成了全月结转的产品销售成本降低了300万元,但实际上是对无发票购进的甲原材料按照税法规定进行了纳税调整,直到次年6月收到发票时再在当月结转的产品销售成本中增加了该320万元的原材料金额,并列入税前扣除。至此,A公司对该笔320万元的原材料仅是因发票问题而延迟了入账时间,并未重复列支。

至此,尽管造成A公司被审计年度免征企业所得税计税所得额奇高的原因已经查明,但审计组内对此问题的处理却出现了两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A公司这样处理是正确的,没有购进发票就不好税前扣除,这是符合税法以票管税基本原则的,再说是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以后收到发票,所以没有允许在被审计年度扣除是正确的,推迟到次年度扣除也是合理的。而第二种意见认为,根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原则中的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相关性原则和财税字[1996]079号关于企业纳税年度内应计未计扣除项目,不得转移以后年度补扣的规定,上述320万元原材料的耗费应在耗用当年扣除,次年6月收到发票后应该作追溯调整,不可转移到以后年度补扣。两种意见一时谁也说服不了谁,审计组长决定先核实A公司解释的正确性。

核实的结果还是印证了那句老话: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最终查明,上述所谓的原材料价格纠纷纯粹是一场骗局,是A公司为了所谓的“合理避税”而精心谋划,为了达到充分享受减免企业所得税的目的,A公司与其有多年购销关系的甲原材料供应商商定,以价格纠纷为由,将被审计年度11月份的一笔300万元的购销业务推迟到次年6月开票并付款,以为这样可以通过税前扣除问题将次年度的征税利润变成前一年度(即被审计年度)的免税利润,达到少缴企业所得税的目的,结果不仅是“竹篮打水”,而且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另外,A公司多付给对方的20万元,从表面上看是双方对纠纷协商后A公司妥协而多付了20万元,实际上是A公司为了感谢供应商对其所谓“避税”的配合及延迟付款的利息。因此,所谓因价格纠纷而估价入账纯粹是弄虚作假的偷税行为。最终,A公司不得不接受了补交滞纳金、税款及罚款的处罚。

分析

为了充分享受对企业所得税的优惠,A公司精心导演了所谓的“合理避税”,请其供货商配合上演了一场虚假的价格纠纷,造成没有发票入账而不得不将原材料估价入账同时又不可以税前扣除的假象,A公司以为可以钻税法的空子,结果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事实上,由于上述案例中审计人员经验丰富,对A公司的审计前分析比较充分,使得整个审计很顺利地找到了A公司问题的症结所在。另外,对A公司早已导演好的骗局,由于审计人员精湛的业务素质和高度的职业敏感而没有上当。实际上,从A公司账面核算的情况来看,由于材料采购科目在长达六个月的时间里出现了连续估价入账的异常现象,所以,审计人员只要审计了材料采购科目也会发现此问题,从而查明情况。

另外,此案例提示审计人员需注意两大问题:

一是在审计中一定要重视对材料采购此类不经常涉及税收问题的会计科目进行必要的审计,不能认为这些科目很少涉及税收就不重视甚至放弃审计,那就大错特错。要知道,如果企业在账面上利用会计核算进行逃税,一般都会出现违反会计核算规程或在正常会计核算情形下不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形,而且根据笔者的经验,这些违规行为或异常情形往往会涉及到一些平时很少与税收事项有关联的会计科目,所以,审计人员一定要分析出这些会计科目的异常变化最终是否可能对税收产生重大影响。正如上述案例中A公司试图通过材料采购科目对原材料的估价入账,来影响企业的应税所得,最终达到多享受免征企业所得税的照顾。因此,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利用会计核算方法精心策划的舞弊情形要保持应有的分析和专业判断能力,对违反会计核算规程或在正常会计核算不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形予以高度的重视,特别是对出现的所有不经常涉及税收问题的会计科目的异常变化务必予以高度重视。

二是一些被审计单位精心筹划的偷税行为往往以进行纳税筹划的面貌出现,从表面上看都披着合情、合理或不违法的外衣,因此,作为审计人员一方面要保持应有的职业敏感和职业怀疑,充分运用各种查账技巧,不为假象所蒙蔽,要从多方面对其表面现象进行审验,并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以判定其真伪(如上述案例中A公司编造的“价格纠纷”);另一方面,对被审计单位编造的各种理由、解释等精心设计好的“台词”要仔细分析,冷静思考,不要偏听偏信,防止被审计单位蒙混过关(如上述案例中的“以票管税”)。

审计的重点

一是要重视对不经常涉及税收问题的会计科目进行必要的审计。

上一篇:土地调绘下一篇:问题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