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心理

2024-07-14

人工心理(精选十篇)

人工心理 篇1

1 人工流产术者的心理问题

1.1 焦虑、抑郁

黎利明等[1]研究指出, 人工流产病人的焦虑和抑郁总分均值均高于常模, 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

1.2 紧张、恐惧

常见于对流产术一无所知而害怕出现意外的病人, 表现为胆怯、紧张、注意力高度集中, 对器械和吸引器的响声以及医护人员的一言一行十分注意, 高度敏感, 对疼痛的耐受性降低。

1.3 羞怯、悔恨

常见于未婚先孕病人, 除了焦虑、恐惧之外, 还有羞怯、悔恨, 心理负担较重, 身心更加痛苦。

2 心理护理

2.1 术前心理护理

2.1.1 减轻受术者恐惧、紧张、焦虑心理

向病人说明手术的性质、步骤以及实施手术医师的技术水平、麻醉方式、术中的配合事项, 减轻其紧张、焦虑心理, 让病人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让顺利完成手术的病人现身说法, 介绍术中、术后感受, 使其做好充分的心理学准备, 消除恐惧, 树立信心, 以提高对手术的耐受性。纠正其对手术的不正确看法。初次行人工流产孕妇对手术过程缺乏全面了解, 有相当一部分孕妇担心术后丧失生育能力, 影响身体健康, 对手术给自己带来的痛苦感到十分害怕。对于多次行人工流产术孕妇, 更是顾虑重重, 精神特别恐惧。针对以上心理状态, 应该正确疏导, 关心体贴她们, 设法解除她们的害怕、恐惧心理。在配合医生同时耐心主动和她们交谈, 告诉她们人工流产是一个小手术, 减轻病人的紧张、焦虑心理。

2.1.2 减轻病人羞涩、悔恨心理

羞涩、悔恨心理在未婚先孕的孕妇中占比例是很大的。她们想终止妊娠的心理特别迫切, 悔恨和羞涩心理非常严重, 未婚先孕怕别人歧视, 怕别人笑话。为了消除病人的心理障碍, 应该热情照顾她们, 不歧视病人, 尊重病人的隐私, 同情病人, 教育病人要自尊、自重、自爱, 劝导并安慰病人不要害羞, 解除思想负担, 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手术。

2.2 术中心理护理

2.2.1 教会病人放松技术

在手术过程中护士在配合医生的同时可耐心主动和病人交谈一些与手术无关的话题, 使病人心理上感到亲切, 以调整她们的情绪;指导病人做深呼吸, 尽量放松腹肌, 配合医生手术;有条件的手术室可放一些轻音乐以降低病人的紧张情绪, 以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提高疼痛阈值、减少痛苦。

2.2.2 减轻疼痛

帮助受术者擦汗、按压腹部或按压合谷穴位等, 以减轻疼痛。对疼痛特别敏感者让其尽量宣泄, 以减轻其痛苦;对自感羞耻而暗自忍受者, 注意观察其表情, 鼓励受术者说出自己的感受, 根据情况及时进行心理调整, 减轻病人疼痛感。

2.2.3 加强病人家庭支持系统的作用

争取家庭的支持, 要求家属在手术过程中给予陪伴。在陪伴的过程中嘱病人家属积极地鼓励、安慰病人, 减轻病人的心理障碍, 使病人积极配合手术。

2.3 术后心理护理

2.3.1 观察病情, 健康教育

术毕协助病人至观察室休息, 10 min~30 min完全恢复意识, 能够准确回答问题, 生命体征完全稳定, 肢体活动自如, 嘱咐病人观察阴道出血量, 注意卫生, 预防感染。有些病人在术后会出现抑郁、后悔、自责、负罪感、抵触、冲动等消极心理。尤其是未婚妇女, 她们害怕社会和公众的歧视, 又担心家人和医生的冷眼, 受家庭、社会、传统习俗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做好心理护理十分重要。

2.3.2 疼痛护理

疼痛还可能持续至术后一段时间, 或不适感加强, 因此需要继续给予心理护理, 让其卧床休息, 多给予关心、安抚, 说明疼痛不久会缓解, 鼓励病人战胜痛苦, 尽快恢复正常。

2.3.3 争取家庭的支持

指导家属给术后的病人饮用姜糖水, 烹调合理的膳食, 使病人从中感受温暖, 减轻焦虑、抑郁心理, 促进身心早日康复。

3 体会

对人工流产术者应用心理护理, 可使受术者减轻心理障碍、树立信心, 以良好的心态接受并积极配合手术, 减轻了手术痛苦, 同时护士与病人也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浅谈人工流产心理疏导 篇2

【关键词】人工流产;心理分析;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11-01

人工流产术是妇产科门诊的常见手术之一,人工流产作为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也用于各种原因不宜继续妊娠而终止者。常用的方法有负压吸引人工流产、钳刮人工流产。近年来,由于年轻人性成熟早而结婚晚,未婚先孕者较多,另外胚胎停育人群逐年增多,致使人工流产居高不下。百分之九十人工流产者有恐惧心理,有的还伴有羞耻感 ,特别是未婚先孕者心理复杂多样,医务人员在与患者诊疗交往过程中需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对患者阻塞的病理心理状态进行疏通引导,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于人工流产手术属于门诊类手术,在术前没有充足的时间,允许医患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同时人工流产较之于其他门诊类手术,在生理创伤、心理负担等方面,患者的感受程度更加强烈。因此,在人工流产手术中,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对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生理心理的健康维护愈显重要。

1 人工流产患者心理状态分析

1.1害羞,不愿交流

人工流产患者到妇科门诊多为第一次,亦有未婚先孕,具有强烈的害羞心理,怕碰到熟人,就诊时往往躲躲闪闪不愿意过多暴露自身的情况,常用假的姓名,虚高年龄,对于医生的询问不愿做回答,检查时十分害羞怕痛,担心造成不孕,渴望手術的安全,多数人工流产者为初次怀孕,有一半以上未婚先孕的女性,她们到妇科门诊可能是第一次,对医院的环境,手术过程处于陌生状态,注意力高度紧张 ,担心得不到医护人员的理解和同情,怕受到歧视,在做手术前,患者往往会向经历过该手术的人进行咨询,由于以前人工流产手术疼痛感较强烈,患者对手术已有了先入为主的恐惧感,在加上担心术后影响以后生活和前途而消极悲观

1.2孤独,不安全感

人工流产手术需要签署手术协议及麻醉协议,协议中的风险方方面面,患者往往只看到风险而忽略了安全性,感到非常紧张。手术过程没有家人陪同,患者独自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周围是嗡嗡响的仪器和陌生的医生护士,感到孤独和无助,加重了人工流产患者的恐惧感,进而提升了患者的敏感度,对医疗质量的担心使患者有不安全感,容易产生过激反应。

1.3悲观,情绪低落

人工流产手术虽小,但创伤也不容忽视,手术当中会出现穿孔、出血、漏吸、人流综合症等并发症。术后会有继发不孕、感染等症。对患者来说无凝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刺激,行人工流产术的妇女 ,有时还会伴随情感方面的伤害,由于其原因复杂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加剧心理刺激。绝大多数患者都表现出痛苦或精神低靡,悲观情绪较重,对于外界的刺激容易做出强烈的抵触情绪。

2 人工流产心理疏导的要点

人工流产中出现的心理状态根源就在于怕,怕痛 怕羞、怕后遗症、怕被遗弃。心理疏导也就要针对怕来做文章.[1]

2.1提示手术的安全性

在与病人签订协议时,医生应逐条的耐心解释,说明手术的安全性,细致讲解手术的过程,告知患者尽管手术有风险,但发生的概率非常之低,不应该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极少出现的意外上。告知患者如何配合治疗,突出门诊手术的概念,引导患者建立门诊手术安全性较高的认识,医护人员还可以透露出曾成功完成过大量的人工流产手术,没有发生医疗事故等信息。通过这些细节信息的提示有利于患者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害怕的情绪。强调手术医生技术的高超,拥有多年的临床经验,处理过多起复杂的手术及特殊情况。同时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采用了先进的超导可视技术,非常直观的看到孕囊被轻轻吸出,不会对子宫进行过度的骚刮和伤害。并且手术过程中全程无痛,熟睡后方可手术,让患者不要紧张,较好地配合手术。利用和蔼的微笑,恰当的言行、优雅环境来舒缓患者的情绪。医护人员主动和她们交流,鼓励患者尽管提出疑问,提示手术中轻微的疼痛和不舒服是正常现象,运用暗示转移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减轻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保持手术室环境舒适安静,维持24-26度的室温等,舒缓患者的紧张心理。

2.2针对不同人群提供个性化护理

人工流产手术者的心理护理,一定要根据她们的感受和心理需要给予特别护理。如未婚少女要尊重她们的意愿和要求, 为她们保守秘密; 要向她们解释怀孕是一种自然现象, 消除她们的犯罪感,以便让她们在以后的岁月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有一些女性做过人工流产后,认为因为她们的过错而终止了一个生命的存在,在心灵深处会充满内疚和自责甚至有严重的犯罪感, 医护人员应该向她们解释她们拥有终止妊娠的权利。根据我们的观察,怀孕后要做人工流产手术的女性一般都感到非常委屈, 她们的这一心理感受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医务人员和家人的关爱, 会使她们的心理得到巨大的安慰。为此, 我认为手术前要让她们了解手术的过程,正确面对, 让她们积极配合;手术中医护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感染。

2.3术后加强询问和指导

术后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经常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了解患者感受,瞩其适当休息1??—2周,加强营养,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严密观察受术者生命体征变化和情况,遵医嘱给抗生素等阴道流血腹痛等主动感受,倾听患者主诉,了解患者的需要 ,按时服用药物,对受术者讲解康复知识及术后注意事项,讲解有关计划生育知识,指导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的避孕方式 ,对每一位受术者离院时发放一张人工流产健康教育处方,同时预约术后一月复诊。

3 讨论

人工流产对妇女的身心都有严重的影响,做好心理疏导对手术有很重要的意义。心理疏导的关键,在于帮助患者克服恐惧的心理状态,通过强调手术的安全性、 技术的先进性以及医护人员丰富的经验使患者产生信任和安全感,可以较好地疏导患者的心理,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康复。应用首因效应,让患者获得良好的感知,由此夯实信任的基础。另外,保持手术室整洁安静、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医护人员着装整洁、用语文明、态度和蔼,创造良好的手术环境。舒缓患者的紧张心理,让病人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参考文献:

人工心理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09年6月在我院门诊手术室符合人工流产指证的受术者, 年龄18岁~45岁, 平均28.7岁;孕周6周~10周;B超提示宫内早孕, 合并子宫肌瘤6例, 3例合并附件包块, 1例尖锐湿疣;小学3例, 初高中112例, 大专以上65例。

1.2 方法

1.2.1 实施方法

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4], 由通过培训的专业人员与受术者交流说明后, 在术前2 h自评, 根据指导语独立完成。将调查出焦虑 (A) 、抑郁 (D) 分值高的人群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由专业人员进行认知疗法、暗示、呼吸放松法的心理疏导, 术后宣教, 实施个体全程的生理、心理方面的支持。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 只给予一般性解答。

1.2.2 评定标准和观察项目

1.2.2.1 《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判断标准

A<9分为阴性, A≥9分为阳性;D<9分为阴性, D≥9分为阳性。

1.2.2.2 疼痛评定指标

Ⅰ级:受术者自述在术中完全无痛, 表情安静;Ⅱ级:受术者感轻度下腹痛, 牵拉感, 可以忍受, 基本平安;Ⅲ级:受术者感明显下腹痛, 表情痛苦, 不安静, 有呻吟[5]。Ⅰ级、Ⅱ级为有效, Ⅲ级为无效。

1.2.2.3 人工流产综合征诊断标准

术中心率60/min以下, 或心率下降超过20/min以上, 具有呕吐、心慌、胸闷、面色苍白、出冷汗中的3项症状者。术中血压<10.7/8.0 kPa以下并伴有以上3项症状者[6]。

2 结果

《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筛查结果:180例人工流产者中, 焦虑117例, 其中观察组60例, 对照组57例;抑郁93例, 其中观察组50例, 对照组43例。实施认知疗法、暗示、呼吸放松法等心理疏导后, 两组镇痛效果和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的比较见表1、表2。

3 讨论

人工流产术前的焦虑、恐惧主要是由于受术者对人工流产术知识的缺乏, 担心术中疼痛和术后的近期、远期并发症对身体的危害。适度的焦虑情绪对受术者顺利配合手术很有必要, 强烈的心理应激 (恐惧和焦虑反应) 能导致各种炎性成分和致痛物质增加, 能降低痛阈和耐痛阈, 结果在术中、术后产生一系列生理、心理反应。焦虑情绪越严重, 机体的痛阈越低, 心理高度恐惧的病人对疼痛的敏感性增高[6]。本组实验焦虑、抑郁分值高的受术者中的疼痛和人工流产综合征明显升高。因此加强对受术者的心理疏导非常必要。

认知疗法就是通过改变人们的认知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认识观念来改变不良的情绪和行为[1]。大多数受术者对人工流产手术缺乏正确的认识, 接受了手术不顺利者的错误信息, 信息网络对人工流产手术副反应的一些夸大宣传, 未婚先孕者认为自己违背了传统的婚姻道德观而产生的自责、自闭等。医务人员应对受术者热情接待, 耐心倾听他们对手术的看法、担心, 详细介绍手术方式和过程, 教会她们一些在术中与医生配合的技巧, 纠正对人工流产手术的错误认识, 让她们感受到被尊重, 增强安全感。

心理暗示是人的心理活动中的意识思想的发生部位与潜意识的行动部分之间的沟通媒介, 积极的心态就是自信主动意识。医务人员应利用镇定、亲切、肯定的语言引导受术者进行自我暗示, 如“这种小手术没有什么了不起, 我会平安度过的”“我太惊慌失措了, 我不必为这种小手术大惊小怪, 我会自己克服的”。同时还应配合视觉、听觉和皮肤的触觉刺激进行有效的暗示, 缓解受术者的焦虑、恐惧情绪。术前向受术者介绍手术医师, 参观人工流产的设备、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完善的应急抢救设施。在术中出现器材声音时应及时向受术者介绍手术进展情况, 如放置器械时、吸出宫内物时, 避免受术者的猜疑, 医务人员还应给予受术者肢体的抚摸, 让其感受到温暖。

在进行人工流产术前对情绪反应比较激烈的病人, 指导深呼吸练习, 以缓解紧张情绪。具体做法:用鼻子呼吸, 腹部吸气, 双肩自然下垂, 慢慢闭上双眼, 然后慢慢深深吸气, 吸到足够多时, 憋气2 s左右, 再缓缓呼出。

综上所述, 对人工流产病人术中出现的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反应, 医务人员采用一些适当的心理疏导能起到明显的缓解作用。因此在人工流产术中医务人员不仅应为受术者提供技术保障, 更应关注受术者的心理需求, 给予全方位的关爱, 减少人工流产的副反应。

摘要:[目的]了解人工流产者术前的心理状态。[方法]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我院180例人工流产受术者进行调查。将焦虑 (A) ≥9分、抑郁 (D) ≥9分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认知疗法、暗示、呼吸放松训练、术后宣教等心理疏导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 只给予一般性解答。[结果]人工流产术前焦虑117例, 抑郁93例。观察组术中疼痛与人流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人工流产是负性生活事件, 医务人员应针对受术者的心理状况给予相应的处理, 并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人工流产,人工流产综合征,疼痛,心理疏导

参考文献

[1]马存根.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66;122.

[2]程金莲, 梁执群.心理干预在人工流产术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5, 19 (3A) :385-387.

[3]侯建华, 武金石.人工流产综合征的预防及护理[J].护理研究, 2006, 20 (11C) :3060-3061.

[4]吴向东, 王希林, 马弘, 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9, 13 (增订版) :224.

[5]曾静影.利多卡因对人工流产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J].实用妇产科杂志, 1991, 7 (4) :210.

人工心理 篇4

【关键词】未婚女青年;人工流产;心理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122-02

因为西方文化思潮的流入,我国国内很多人的性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未婚女青年早孕早育以及人工流产发生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这样严重危害了未婚女性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殖健康,也很容易对女性日后的生育能力以及婚姻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1]。目前,未婚女青年人工流产已经成为危害女性生殖健康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很多未婚女青年人工流产患者极易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这样不利于未婚女青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此非常有必要加强未婚女青年人工流产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2]。为了探讨未婚女青年人工流产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措施,本文对我院88例未婚女青年人工流产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8例未婚女青年人工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年龄均在18岁以下,属于初次妊娠,经过临床确诊属于宫内妊娠,孕周最长15周,最短5周,并没有重度宫颈糜烂、阴道炎、急性传染病、盆腔炎以及贫血等疾病。现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4例,两组患者的学历文化水平均在初中、高中以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经过统计学处理并没有很大差异(P>0.05),可比性较高。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2.1术前心理护理

虽然人工流产手术算是一个小手术,手术时间也比较短,但是仍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患者,使患者产生一系列心理活动,如果患者过度焦虑的话,会对手术麻醉、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康复等造成很大影响,大大增加手术风险。很多未婚先孕的青少年患者并不是非常了解人工流产过程,加上自身比较痛苦,也不能和别人说,因此大多数患者都是处于一种应激状态下,常常会表现为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为此,术前护理人员应该一对一的向患者详细讲解人工流产的基本过程,并且告知患者该手术的安全性,尽可能打消患者的不良情绪。如果患者焦虑情绪较为严重的话,应该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鼓励她们说出自己内心焦虑的主要原因,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请求患者家属或者好友的协助。在和患者交流的过程中,一定要多给予一些关心、理解和体谅,不能歧视、辱骂她们,耐心的帮助疏导她们的情绪,尽可能消除她们的不良情绪,使患者能够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接受手术。

术前,有必要组织一次宣教小讲座,责任护士成员讲解人工流产的相关知识、术前须知以及科学避孕的一些知识,使每一位参与者能够人手一本术后注意事项卡。

1.2.2术后心理护理

术后一定要向患者及时报告手术的相关情况,告知患者手术很顺利,第一时间稳定患者的情绪,并且协助患者穿戴好衣裤后送往观察室继续留观1-2h左右。而且应该仔细观察患者阴道流血、腹痛等临床症状,向患者详细讲解术后可能会出现的一些不适反应,并且指导患者术后饮食、休息、药物治疗以及其他的一些注意事项。向患者强调术后一定要注意多休息,多补充营养,保持心情的舒畅,做好外阴的清洁、消毒工作,多换几次巾垫,禁止盆浴,术后1个月才可以同房。其次,术后应该指导患者如何正确应用避孕药具,以防再次流产。

1.3 观察指标

通过焦虑心理量表(SAS)评价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心理状态,其中共包括20个项目,50分为标准分,50-59分:轻度焦虑;60-69分:中度焦虑;超过69分:重度焦虑。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选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16.0,通过(X±S)表示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通过X2检验计数资料,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 果

实验组患者术前有2例患者表现出中度焦虑,对照组患者术前10例中度焦虑,术后实验组患者中度焦虑发生率(2.3%)明显低于对照组(11.4%),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 论

青少年主要是指10-24岁年龄段群体,这个年龄段的男性、女性正处于性活跃期,并不了解正确的避孕措施,因为开展无痛人工流产手术后,人们越来越不注重避孕,甚至不愿意采用避孕措施,常常会导致意外怀孕。但是对于未婚女青年人工流产患者而言,常常会出现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心理情绪,大大增加了人工流产风险[3]。因此很多学者提出,应该高度重视对未婚女青年人工流产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专业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术前、术后中度焦虑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和黄兰英等[4]研究報道基本相符。因此笔者认为,对于未婚女青年人工流产患者应该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的心态。术后应该加强宣传关于避孕以及生殖健康等方面的知识,使未婚女青年能够科学、有效避孕,尽可能减少重复流产或流产,确保未婚女青年的生殖健康。

参考文献:

[1]张小红,单媛,王艳娜,等.临床护理心理护理干预对重复人工流产妇女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2,33(5):717-719.

[2]沈敏娟,童晓娣.舒适护理在未婚先孕女性人工流产围手术期的应用[J].中国卫生初级保健,2011,25(3):91-92.

[3]任玉秀.人工流产治疗观察及计划生育服务300例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3):109-110.

试析心理护理应用于人工流产术 篇5

1 临床资料

以我站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行人流术的312例受术者为研究对象。受术者年龄17~43岁, 平均 (28.1±5.0) 岁;妊娠6~11周, 平均 (7.2±0.8) 周;其中已婚270例, 未婚42例。

2 心理特征

2.1 担心、害怕

调查发现受术者多数 (76.9%) 属于意外怀孕, 主动进行人流手术, 对人流术存在担心和害怕的心理, 尤其害怕手术疼痛, 特别担心手术发生意外或留下后遗症。

2.2 失落、自责

有少部分 (13.8%) 受术者做人流手术, 主要与其缺乏孕期保健知识、误服致畸药物有关, 这部分受术者对终止妊娠多数表现出自责、失落, 。

2.3 埋怨、抵抗

有极少部分受术者 (6.09%) 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而被动员来做手术的, 对进行人流手术主要存在埋怨、抵抗情绪。

2.4 羞愧、悔恨

这种心理主要体现在部分未婚先孕的受术者身上, 这部分患者多数为未成年或者是刚上大学的学生, 这类患者精神相对紧张, 对医护人员的细微表情、肢体语言等特别敏感, 尤其唯恐被家人知道和遇见熟人而遭到社会的指责、鄙视。

3 心理护理措施

3.1 术前护理

(1) 对来我站施行人工流产的受术者, 依据以上心理顾虑进行相应心理护理, 以理解、关爱、同情的态度与其沟通, 并取得受术者的信任与合作, 选择个性化心理护理方式, 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指导。使她们担忧、害怕等情绪缓解, 并提高其术前配合度。 (2) 同时对受术者讲解人流手术的方法、目的、安全性等, 使其明白人工流产术是一种安全、简便的小手术, 并向她们介绍医护人员, 强调医护人员的工作经验丰富, 操作娴熟, 手术时间短, 疼痛轻, 以鼓励她们尽量放松心情并树立信心。 (3) 对初次做人流术的受术者进行重点护理, 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 用肯定而又温和的语言坦率地告诉她们:术时虽疼痛, 但时间短, 让其稳定情绪, 减轻恐惧感, 使之消除一切顾虑, 以坦然的心理接受手术。 (4) 对年龄较大的受术者, 一般间隔多年未生育, 又再次怀孕, 精神比较紧张而尴尬, 我们要用亲切的语言、关爱的态度宣传计划生育政策、优生优育等, 使之轻松、愉快的接受手术。

3.2 术中护理

术中为受术者擦汗、说一些轻松话题, 询问一些家庭生活问题, 让受术者回答, 以分散其注意力[2]。对未婚先孕的受术者, 因其对疼痛的耐受性往往较差, 术中要密切监测受术者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 并观察其有无特殊表情、面色改变。对术中大声喊叫和哭泣者, 应予以理解, 切不可指责, 应尊重她们的人格, 态度上要热情, 给予更多的尊重和关心体贴, 使之消除一切顾虑。使她们感到医护人员的亲切, 对于特别紧张者, 尽可能允许家人陪护, 使其消除不良心理反应, 顺利完成手术。

3.3 术后护理

术毕立即告知受术者手术已顺利完成, 并叮嘱其至少静卧20min, 同时协助其将衣物穿好并送至观察室。术后护理人员要及时评估受术者各项生理指标, 并注意受术者心理转变, 对术后出现不适者要及时解释并给予安慰。受术者离开医院前要向其详细交代各种注意事项, 如休息2周, 注意保暖;禁止盆浴及性生活1个月;每日清洁会阴部, 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多摄入富含营养的饮食;合理有效避孕等。对担心手术后遗症影响以后生育的未婚先孕受术者, 离院前要向其强调一次人工流产一般不会对以后生育造成影响, 以解除她们的顾虑, 但同时要叮嘱其一定要防止再次发生非意愿怀孕。而对有多次人流经历的受术者, 尤其要强调多次人流对身体的危害及正确有效避孕的重要性, 以提高其避孕意识。

4 讨论

人工流产术是目前最常见的终止妊娠的方法。人工流产属于妇科小手术, 但其对受术者而言, 不仅存在身体上的伤害, 而且也会造成一定心理冲击。在医院开展人性化管理的倡导下, 减少人流手术对受术者的心理冲击是目前妇科护理研究的重点。心理护理以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 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 旨在通过良好护患沟通来达到改变受术者的心理状态。本研究主要通过了解受术者的心理特征, 根据其不同心理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 以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质量。开展心理护理对受术者和医务人员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应当成为我们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 在临床推广普及。

摘要:人工流产术对受术者身心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本文主要对受术者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并根据患者心理开展了相应心理护理, 以期在保障手术的顺利实施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获得更好疗效。开展心理护理使受术者和医务人员取得了双赢的效果应当成为我们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 在临床推广普及。

关键词:心理护理,人工流产,终止妊娠

参考文献

[1]范玲, 黄醒华.对孕产妇的心理评估与干预[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1, 4 (3) :185-186.

人工心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2012-01~2012-12期间收治的未婚先孕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终止妊娠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5~30岁, 既往身体健康, 无心脑血管疾病史, 无精神疾病史, 无听力及表达障碍。

1.2 研究方法

在人流术前、术中和术后通过与患者本人或陪同人员进行沟通、交流, 不定期随访、观察, 继而了解掌握患者的心理问题, 并根据具体情况于不同时期给予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心理护理疏导。

2 常见心理问题分析

2.1 敏感多疑

未婚先孕年轻女性的本次怀孕通常是意外或非自愿的, 所以她们对本次怀孕的心理也与其他孕妇不同, 绝大多数患者都非常在意别人对她的看法, 也不愿意被熟人知晓, 同时也忌讳旁人谈论此事。所以, 医务工作者一句无心的话或与其完全无关的话都有可能引起她们的注意、误会, 而认为是在议论她、笑话她等, 产生敏感多疑情绪。

2.2 紧张、焦虑和孤独无助

未婚先孕女性通常年龄都比较小, 而且大多数都是首次怀孕, 医院对她们来讲是一个陌生的环境, 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群, 加之对手术潜在风险和疼痛的担心, 对未来、学习、工作及生活的担心, 很容易紧张和焦虑。而且很多患者害怕家人和熟人知晓, 没有家人在身边陪伴, 甚至有的是一个人来的, 面对这一难以启齿的意外, 通常会感到孤独无助。

2.3 害羞、自卑自责

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没有结婚就怀孕, 对于很多人来讲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面对别人的不理解和指责, 面对别人的说三道四、品头论足, 难免会产生害羞、自卑的不良情绪, 而对自己的过错感到后悔和自责。

2.4 抑郁

未婚先孕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不被支持的, 所以, 大多数未婚先孕女性都有悲观情绪, 选择人工流产终止妊娠也是她们的无奈之举。这种不良氛围及不良心态, 致使她们不愿意主动与外界交流, 不愿意与旁人沟通、发泄情绪, 久而久之就会抑郁。

2.5 茫然无知、悲观失望

在接受人工流产的年轻女性患者当中, 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对未婚先孕的风险和人工流产手术的了解知之甚少, 甚至有一部分人根本就不清楚, 呈现出一种茫然无知的状态。还有一部分患者, 对自己的行为过度自责, 觉得自己的过错是不可原谅的, 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继而产生悲观失望情绪。

2.6 期待与获救心理

面对各种压力, 通常患者都想尽快手术, 都想早日摆脱妊娠、解决问题, 继而产生期待心理。而手术一旦顺利完成, 患者就会有如释重负, 心情愉快的感觉, 不注意休息, 不遵从医嘱, 形成获救心理。

3 心理护理方法

3.1 术前心理护理

不同患者的心理问题可能相同, 也可能不同, 所以医务工作者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例如, 对于敏感多疑的患者, 一定要谨小慎微, 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 尽可能不要刺激她们的敏感神经, 而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敌对情绪。对于紧张、焦虑和孤独无助的患者, 应该尽可能给予帮助和疏导, 要主动、热情、耐心, 言语要随和、亲切, 要进行必要的医疗常识和我院医疗水平的介绍, 尽可能的消除或减轻他们的不适感和顾虑。对于害羞、自卑自责的患者, 应正确引导她们, 应该让她们感受尊重与理解, 从而减轻自卑、自责感。对于抑郁的患者, 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例如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工作性质、家庭、性格等因素) , 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氛围, 用患者容易接受的语言给予恰当的疏导, 主动与之沟通、交流, 避免抑郁的产生或加重。同时, 这样的患者感情也很脆弱, 医务工作者也应该和家属或陪同人员做好沟通和宣教工作, 共同努力, 防患于未然。对于茫然无知、悲观失望、有期待和获救心理的患者, 应给予正确的性知识教育, 恰当的医疗常识介绍, 以消除她们错误的性观念, 帮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总之, 无论患者有哪种不良心理情绪, 医务工作者面对未婚先孕的人群都要遵守保密原则, 保护其隐私, 消除心理顾虑。

3.2 术中心理护理

术中除了常规的护理之外, 舒适的环境可以增强患者的舒适度, 平缓患者的紧张情绪, 减轻对手术的恐惧。热情、温馨、平和的语言, 细心的解释, 适当的身体接触 (例如握手、抚摸等) 也可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如果条件允许, 在手术期间, 放点舒缓的音乐, 也可以起到积极的效果。

3.3 术后心理护理

术后心理护理主要体现在人文关怀和宣传教育上, 很多未婚先孕行人工流产的患者由于年龄相对都比较低, 加之未婚, 对学习、工作、生活和未来婚姻的担心都较重。所以, 对术后的一些反应都比较敏感或过度担心, 应做好解释工作, 消除其顾虑。还有一部分患者, 做过手术后, 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 对意外妊娠的危害及人工流产的风险缺乏了解, 对相关的性知识和性生理也缺乏客观的认识, 对本次妊娠也没有悔改之意和长远打算。所以医务工作者应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帮其普及相关专业知识,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避免此类事件再次或重复发生。

4 讨论

据卫生部提供的相关统计信息显示, 近年来我国人工流产总数大约600~900万之间[2], 其中未婚青少年人工流产所占比例已接近半数[3]。未婚人流不仅对术后月经、排卵恢复、婚后妊娠等有较大影响, 而且人流综合征、子宫穿孔、宫腔内黏连等发生率也明显增加[4], 严重影响着未婚女青年的身心健康, 甚至影响到她们未来的家庭生活和生育。然而, 未婚先孕行人工流产的患者通常对这些相关专业知识缺乏了解, 或是对其过度担心, 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或留下安全隐患。所以, 对未婚先孕人工流产患者给予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心理护理是非常必要的, 不但可以减轻或缓解本次意外妊娠的相关不良反应, 减少术后并发症, 提高手术效果。也可以加强对意外妊娠危害和人工流产手术的了解, 从而降低未婚先孕的概率, 这无论对于本人还是社会来讲都具有长足和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人工心理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某医院妇科门诊学生进行人工流产者109例, 资料完整者93例。其中高职 (专科) 生44例, 中专 (中技) 生47例, 初中生2例。年龄16~22岁, 平均 (18.3±1.4) 岁;初次人工流产61例, ≥2次人工流产32例。

采用同一周期同一医院已婚人工流产资料完整者131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4~32岁, 平均 (28.6±2.1) 岁;初次人工流产75例, ≥2次人工流产56例。

1.2 方法

1.2.1 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

使用龚耀光修订的艾森克88项个性问卷进行测试[1]。EPQ是信度、效度较高的国际通用的人格特征问卷, 分别以E (内外倾向) 、N (情结稳定、神经质) 、P (精神质) 、L (掩饰度) 4个量表计分, 结果反映个体对外界刺激较为恒定的反应方式与行为模式, 与心理状态、某些心身疾病有密切关系。

1.2.2 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2]

以被测者的因子得分大于或等于中国正常人18~19岁年龄组SCL-90相应因子均值±标准差作为判别心理反应异常的界限。凡SCL-90总均分≥3, 即为心理反应异常中等以上严重程度者, 应进行心理辅导。

全部数据录入Foxpro数据库,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人工流产学生EPQ评定结果

人工流产学生、已婚人工流产者EPQ中P分和E分分别与同年龄组全国常模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N分均高于全国常模,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L分低于全国常模, 有显著性差异 (P<0.01) 。结果见表1。

2.2 心理反应异常项目检出情况

SCL-90诸项目中人工流产学生以恐怖、焦虑、抑郁、精神病性、敌对检出率高, 均显著高于已婚人工流产者 (P<0.01) ;≥2次人工流产学生以偏执、躯体化、强迫、焦虑、人际敏感检出率高, 均显著高于已婚人工流产者 (P<0.05) 。结果见表2。

3 讨论

结果显示, 被测组与全国常模组EPQ量表各值比较, 学生与已婚人工流产者N分量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人工流产学生具有神经质, 情绪不稳定性可能性更高, 外倾不稳定者表现为敏感、好怒、易冲动;内倾不稳定者则表现为多疑、忧虑、心烦意乱。这可能是人工流产学生本身特定的个性倾向影响了身心健康, 或因为对怀孕的担心而导致烦恼、焦虑, 以及体形变化影响个性表现, 也可能是相互作用的结果。被测学生L值低于全国常模, 且有显著性差异, 提示学生与有较丰富社会阅历的人相比, 少了些掩饰或隐蔽。

调查表明, 人工流产学生心身障碍明显, 心理负担较重。人工流产是性行为后的意外, 是一次痛苦的洗礼, 学生都没有准备, 没有经验, 其价值观、爱情观都不成熟。并且学生怀孕后会受到学校、家庭、社会舆论的极大压力, 心理冲突严重, 对学业、前途、生活影响巨大, 导致恐惧、焦虑、抑郁、偏执、精神病性、敌对等心身反应症状较突出[3]。学生与≥2次人工流产者一样, 偏执、躯体化、强迫症状等因子分较高, 这与她们担心多次人流会影响将来的婚姻和生育有关。另外, 医护人员对人工流产学生斥责, 也使其心理负担加重。在调查中也发现个别人工流产学生, 对人工流产满不在乎, 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 值得反思。

青年学生由于性生理已发育成熟, 产生相应的性心理反应, 有强烈的与异性交往的愿望, 是正常现象。以往学校制定的一些校规, 如禁止在校期间谈恋爱、禁止男生进入女生宿舍等, 试图阻断男女生之间正常交往, 事实证明效果并不显著。因此, 应通过一些积极、有意义的活动, 如组织各种学生社团、体育节、艺术节、社区志愿者活动、假期旅游和社会实践等, 在培养、锻炼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同时, 为男女生提供正常的交往途径, 使青年学生的性心理能够正常发展, 使其能够妥当地与异性交往, 从而降低对异性心理体验的发生率,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性教育使学生树立科学、健康的性观念, 不再受某些不合理观念的困扰, 恢复心理上的平衡、自信和自尊。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恋爱期间性行为的危害性, 特别是对女生的危害, 使其提高自控能力。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避孕措施, 特别是安全套的使用。目前, 尽管安全套自动发放机进入校园仍然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 但是既然学生中发生性行为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也不是极个别现象, 那么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自我保护知识, 在校内设置安全套自动发放机, 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社会应该用客观的态度看待它, 而不是一味地反对和禁止。

对人工流产学生恰当地采用心理疏导和性道德教育, 可不同程度减轻学生不良的心身症状, 有利于其身心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龚耀先.修订艾森克个性问卷手册[M].长沙:湖南医学院, 1988.

[2]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J].上海精神医学, 1984, 2 (2) :68~70.

浅谈人工流产术的心理护理 篇8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5月我站人工流产妇女96例中作抽查对象, 随机抽查40例, 年龄最大43岁, 最小17岁, 未婚7例, 2次以上人工流产28例, 瘢痕子宫人工流产17例。

2 数据统计 (表1、2)

3 方法

把40例手术者分为2组。对照组15例, 按平时手术操作规范操进行手术, 研究组25例, 术前进行心理疏导, 让其了解手术过程及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以及我们采取的应急措施 (表3) 。

4 观察指标

心理依从性: (1) 完全依从:患者经心理疏导后, 自己选择手术方式, 在手术时能够积极配合手术; (2) 部分依从:患者经心理疏导后, 手术时较安静, 但不能积极配合; (3) 不依从:患者经心理疏导后, 任非常惧怕手术, 手术时躁动, 不配合。

5 讨论

上表显示人们对人工流产术的惧怕, 不安心理。由于各种社会因素的存在, 目前人工流产手术是最常见的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 人工流产采用的手术方式有:微管人流术、无痛人流术和常规人流术, 此等手术对妇女造成的心理负担表现为:恐惧、焦虑、怕疼痛、怕难为情、怕穿孔、怕不孕不育等, 为了让她们平稳的度过手术期, 我们要提高手术操作水平, 尽可能的减少手术并发症, 同时, 做好她们的心理疏导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具体措施如下: (1) 环境改善、消除紧张:要求我们保持手术室环境安静、舒适、卫生、色彩温馨, 空气清新如家的感觉, 从而消除陌生感。使病人了解手术的整个过程及手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告知病人手术的注意事项, 使病人有心理准备。同时我们说话要温和、诚恳, 站在病人的立场, 让病人感觉到我们在真心实意关心她, 从而减轻心理负担, 消除紧张及陌生感。 (2) 情感精神支持:加强宣教, 给她们讲常用的避孕方法, 避免意外发生, 以及发生意外后的紧急补救措施, 使她们了解避孕的重要性及人工流产手术对她们生理和心理的伤害。同时我们要以稳重端庄的仪表、热情的态度, 轻柔的动作、亲切的笑容给病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建立信任和亲切感, 手术时讲她们干兴趣的事, 操作时动作轻柔, 尽量快速完成手术, 以免增加病人痛苦。 (3) 手术护理:术前要解决好患者对陌生环境, 惧怕疼痛、不了解手术过程、手术持续时间、术后康复、恢复等问题而出现的紧张、恐惧、焦虑等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选择个体进行心理护理, 充分保护病人的尊严和隐私权, 以理解、关爱、同情的态度与其沟通, 使她们感到被关心、被重视, 以提高患者的合作程度, 融洽医患关系, 稳定情绪, 卸下思想包袱, 积极配合手术。术中告知其深呼吸放松心情, 并采用谈话的方式分散注意力以减轻痛苦, 告知要与医生配合, 否则越紧张越疼痛的道理, 使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告诉患者手术结束, 协助整理衣服, 送入休息室休息, 对术后不适及时解释, 详细告知术后注意事项:告诉患者常规休息2周, 禁性生活1个月, 保持心情舒畅, 加强营养, 保持外阴清洁, 避免盆浴, 流产后机体抵抗力下降, 易造成女性生殖道感染, 流产后1周内, 阴道流血量少于或等于月经量, 若阴道流血量大于月经量或持续不尽应及时复诊, 流产后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采取相应避孕措施, 以免再次受孕。

6 结语

人工流产术是目前终止妊娠最常见的方法, 虽然是妇科中的小手术, 但对意外妊娠者来说还是有很大的心理负担, 大多数患者手术前会有焦虑、恐惧、不安等不良心理, 还有些患者因精神过于紧张, 术中操作刺激引起疼痛、不适而出现恶心、呕吐、脉搏细弱, 大汗淋漓, 甚至血压下降等人流综合征症状。因此,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对减少患者术中痛苦及术后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经济的快速增长,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生育观的改变, 生育期妇女非意愿妊娠逐年上升, 非婚妊娠己在逐年增加, 受孕年龄越来越小, 在这群人中, 特别是未婚妇女随着流产次数的增加其心理负担似有减轻趋势, 但并不意味可以通过流产减少非意愿妊娠逐对妇女造成的危害。

人工心理 篇9

关键词 心理护理人工流产重复流产

资料与方法

2010年8月~2011年10月收治妊娠6~10周要求終止妊娠而无禁忌证的重复人工流产患者70例,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1],本组只选择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等4个项目进行分析。按来诊顺序编号,并按随机原则分为干预组35例,对照组35例。

心理护理方法: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术前禁食6小时,进水4小时,入室前排空膀胱。入室后建立静脉通路并静脉注射阿托品0.5mg,取膀胱截石位后固定体位,接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术后患者休息2小时,无异常方可离开。心理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除按常规进行术前准备和手术外,还根据患者所反映的不同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①术前护理:对重复人工流产的未婚先孕,手术时的心情更加复杂,而且不同孕次妇女心情不相同,随着孕次增加,对害怕、痛苦、埋怨的心情有增无减。她们常常担心手术对今后生育的影响,无假期可休息,对身体恢复的影响及不愿被人知道的蒙羞心理,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护士要运用恰当的语言根据患者的文化背景简单介绍手术过程和所要进行的各项治疗措施,向患者讲解护理步骤和机制,消除其顾虑,增强患者的安全感,使患者乐意配合,同时告知患者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避孕工具和措施会不断进步,将会给她们带来较大的帮助。②术中护理:术中对宫颈的牵拉、扩张及宫壁的负压吸引等刺激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护士应嘱其深呼吸,同时运用暗示、转移、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减轻受术者的心理负担。如陪伴在患者身边,拉住患者的手,为患者擦汗、按摩腹部,配合按压内关、合谷穴等,并告知患者积极配合医生,否则越紧张越痛疼的道理[2]。③术后护理:告知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扶送患者移至休息室,留院观察2小时,及时评估生理及心理的需要,观察出血量,交待术后注意事项、饮食、个人卫生,禁性生活1个月,针对不同的情况,帮助选择适当的避孕方法及采取紧急避孕的措施,防止再次发生意外妊娠[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软件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SCL—90心理测验与国内常模比较,可知,重复人工流产与常模SGL90在忧郁、焦虑、敌对、恐怖等因子上的均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

讨论

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导致妊娠而采取的一种补救措施。而重复人工流产是指≥2次的人工流产,患者由于种种原因需要终止妊娠,人工流产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无可奈何而又迫不及待的事情。虽然她们要求终止妊娠的心愿迫切,但对手术有相当大的顾虑[4]。多次流产对生殖健康危害较大,特别是对青少年更是如此。可见降低重复流产率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生殖健康问题。由于重复人工流产更易发生短期和长期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因此受术者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直接影响着今后的生活,本研究调查重复人工流产的心理状态及避孕行为,为适时开展心理干预、给予医院内避孕咨询从而降低重复流产率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杨莹,张月红.未婚先孕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6,20:136.

2戴晓阳.护理心理学[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13.

3戴振威,祖光怀,仲学锋,等.农村年轻主妇健康相关行为干预模式研究评价报告[J].中国健康教育杂志,1999,15(11):29.

人工心理 篇10

1 临床资料

我科门诊自2009年1月--2月, 人工流产452例, 其中未婚人工流产138例。年龄最小15岁, 最大32岁, 未婚人流数占总数四分之一, 未婚人流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2 心理状况分析

多数未婚先孕年龄小, 对人工流产过程一知半解, 她们对手术本身的安全, 痛苦有无限的忧虑和惊恐, 却不能向人倾诉以求得帮助。相反, 要千方百计进行隐瞒, 这样的内心冲突使其身心障碍更为强烈, 本文调查结果显示, 未婚妊娠不论采用传统人流还是无痛人流均存在较多的心理负担, 她们处于多重心理应激中, 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等。尽管择无痛人流术的心理状况明显好于采用传统人流术, 且未婚女性随着人流次数的增加, 其心理负担似有减轻趋势,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通过无痛人流术或多次流产来减少非意愿妊娠对未婚女性所造成的伤害。

3 护理对策

加强对青少年性知识普及教育及采取必要避孕措施提高青年的性道德水平。认识到未婚先孕终止妊娠的严重后果及并发症, 预防和减少未婚同居和未婚先孕, 充分保护妇女身心健康。

3.1 心理疏导

对焦虑者主要采用真诚的语言与之交谈, 通过询问病史, 启发病人从内心深处讲述自己的顾虑和心里需要及期望;通过交代手术过程和手术中可能出现的不舒服以及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通过说明手术时间短, 创伤小, 只要身心放松, 积极配合就可能避免一切不适或意外, 使病人从心理和精神上得到彻底放松, 从而缓解术前焦虑:对抑郁者应以科学的态度, 真诚的爱心, 用真挚友好的言语给予一定的心理开导, 使他们正确对待恋爱、婚姻、家庭和社会的关爱, 稳定羞愧不安的情绪, 克服自卑的心理, 以平静的心态面对现实, 主动接受手术。

3.2 行为干预

主要采取放松方法, 包括腹式呼吸和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 通过锻炼使病人进入完全松弛状态, 全身骨骼肌张力下降, 呼吸频率和心率降低, 从而缓解术前的焦虑、恐惧心理。

3.3 音乐辅助治疗

术前根据病人喜好, 选择旋律优美, 悦耳动听的音乐或歌曲, 整个流产过程中通过耳机欣赏音乐投资少, 实施方便, 无不良反应,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辅助治疗方法。

3.4 扶触治疗

护理人员对人工流产者全身各部位肌肤进行科学的、有规则、有次序的温和抚摸, 有益于人工流产的身心健康, 缓解其紧张、焦虑及术中疼痛有很好的效果, 同时扶触增强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4 结论

138例未婚人工流产患者通过术前的心理护理, 都能以平静的心态面对现实, 主动接受手术。取得满意的效果。妊娠及其导致的人工流产给未婚女青年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危害 (其程度超过人工流产) , 未婚人工流产者的这些心理反应直接影响人工流产病人对手术的体验和人流综合症的发生率, 间接影响术后躯体的恢复过程。故许多国际组织认为人工流产是青少年生殖健康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已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卫生问题。为了维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我们护理人员应该把未婚妊娠女青年的心理护理问题也作为护理工作的重点来做, 针对未婚妊娠人工流产女性的心理特点, 来减轻未婚妊娠女性的心理负担, 提高护理质量, 降低未婚意外妊娠的发生率。

摘要:为了减轻或消除未婚女性人工流产术前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 要及时采取心理疏导、行为干预 (腹式呼吸和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 、音乐辅助治疗、抚触治疗等方法, 通过138例人工流产患者心理护理后, 均能以平静心态, 面对现实, 接受手术, 取得满意结果。

上一篇:中考英语写作训练下一篇:BT建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