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英语教学改革

2024-07-03

自考英语教学改革(精选十篇)

自考英语教学改革 篇1

一、师范类专科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

1.学生的主要现状。

(1) 学生在学习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在进入师专之前, 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受过系统的英语教育, 英语素养并未养成。但也存在一部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接受过长时间的英语教育, 因而英语学习能力较强, 水平较高, 这种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情况给英语教学的开展带来一定难度。

(2) 综合学习能力上比较缺乏。与其他学科相比, 英语这一学科有自己的特点, 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在词汇的掌握、口语表达、写作等方面均需达到一定要求, 并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大量记忆, 这就造成传统教学模式中最常出现的问题——死记硬背, 但对于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所忽视, 容易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一旦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就会对形成完善的英语思维造成影响, 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己独立的思考。

(3) 缺少扎实的基本学习能力。无论是词汇、语法、句法, 还是听力、口语、写作、阅读, 都需要建立在学生扎实的基本学习能力上。目前来说, 大部分专科类院校的学生在这一能力上都有所欠缺, 并且眼高手低, 遇到不明白的词汇不愿意动手去查, 知晓意思后不愿意去记, 导致下次再出现同一词汇还是不明白词义和用法。在听力方面也无法跟上教师和音频的速度, 在口语训练中表达不够流畅, 这些都是师专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教师教学的主要现状。

(1) 教学模式过于传统。目前就国内教育来说, 无论什么年级、什么专业, 都在进行积极的改革,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过去的教育模式过于传统, 师专院校的英语教学也不可免俗的存在这一问题, 教师并没有根据教学环境的发展和变化进行相应的创新。通常情况下, 在师专英语课堂上, 教师仅采用“讲授——接受”的教学形式, 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英语知识的灌输, 使英语课堂缺少互动性和趣味性。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并不符合现在的教学要求, 不仅无法使学生对英语知识深入了解, 还容易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

(2) 教师忽略英语教学的真正意义。在我国英语教学中, 一切教学手段所追求的目标都是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能力与英语思维, 让学生能真正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但在考试的压力下, 许多师专教师忽略了这一点, 反而将英语当成学生升学的工具, 仅注重成绩, 让学生的英语能力一直处于缺乏培养的状态。

3.对学习工具 (词典) 的应用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学的进步, 现在电子移动设备 (如手机、平板电脑等) 的功能越来越多, 学生使用移动设备的时间也越来越多, 这就导致了学生对传统英语学习工具——词典的重视性不够。

(1) 学生不够重视英语词典的作用。由于兴趣、专业等因素, 非英语专业的师专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忽略自身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因此学生们忽略了英语词典之于词汇学习的重要性, 导致英语词典被束之高阁, 甚至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购买一本英语词典。对他们来说, 英语词典并不是学习的必需品, 只是偶尔使用罢了, 是可有可无的。究其原因, 除了学生自身对应于学习的求知欲和积极性不高以外, 教师也有着主要责任, 许多英语教师对英语词典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我们也就不意外他们的学生为什么对英语词典不重视了。

事实上, 英语词典的作用已经远不止为使用者提供语义、语音和用法了。好的英语词典所展现的词汇网络功能十分强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文的进步, 许多英语词典的功能也在逐步发展与完善, 可以无形中提高学习的词汇量不说, 更重要的是可以开拓学生眼界, 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可以这样说, 再优秀的英语教师的知识面也不会比英语词典的更广。至于学生更喜欢使用的电子设备或网络工具, 其优点是便携、查询方便, 但其提供的信息纷繁芜杂, 规范用语与不规范用语并存, 干扰信息较多, 学生的识别和判断能力不够, 无法去伪存真, 有可能会有错误识记或受到其他干扰。

(2) 学生缺乏学习词汇的主动性。词汇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就好比地基对于建楼的重要性, 它是学好英语的关键之一。作为传达思想的载体, 词汇量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着英语学习的各个部分。目前对于词汇的学习, 大部分师专的方法是教师讲授, 学生接受。这导致学生缺乏自主思考, 缺乏学习词汇的主动性。

二、英语词典教学与师专英语教学

1.语音教学与英语教学词典。检验一门语言学科的学习是否到位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口语表达。作为语言存在的物质基础, 语音是师专英语教学的第一关, 任何一名学生在进入师专院校后都必须进行语音考核, 开始上课后还需要在开设的语音课上接受系统的语音训练。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和考核, 这些学生一般都会掌握语音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则, 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的发音就十分标准, 因为虽然这些原理和规则可以在很多语音中得以体现, 但是英语单词的发音还是存在很多特殊性, 像地名、人名等等。例如gourmet学生在读它时根据一般规则会读成['gʊəmit], 这是错误的读法, 正确的发音应该是['gʊəmeit]。还有像Roosevelt之类的人名, 按照一般英文单词的字母组合规律, oo的发音是[u:], 学生一般会按照这种方式去读, 但实际上这个人名的正确发音中oo是读作[əu]的。因此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在遇到人名或地名时就要勤查字典, 这是一条用于正音十分有效的途径。另外, 根据词典的国际音标注音来掌握单词的正确发音还有一个好处, 就是减少口语表达上给对方造成的误解。例1:A:What have you been doing?You are so hot.B:Oh, I have come a wrong (此处应为long) way.例2:A:I’ve bought a big watermelon.B:How nice!A:Can you give me your knife?B:Shocked.

2.语法教学与词典。毫无疑问, 英语教师在语法的应用和掌握上都是驾轻就熟的, 但教师对语法的熟练掌握并不能保证学生不出现语法错误。例如, 经常有学生造出以下句子: (1) I bought one kilo of apple and three watermelon; (2) I think she is not right; (3) Yesterday we have seen a film.想要从根本上杜绝这一现象单纯只靠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语法知识是绝对不够的, 还需要学生独自去查字典, 找出自己造的句子中存在的问题, 只有这样双管齐下, 学生印象才能深刻, 确保对语法的正确运用。

3.词汇教学与词典。作为英语学习的基础, 词汇的重要地位不可忽视。只有词汇作为保障, 语音才能发挥交际作用, 语法才不是抽象的规则。对于词汇的学习, 依靠词典来掌握词汇的语义和用法是十分有效的途径。目前, 在学生们倾向购买比较多的《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在这里, 笔者认为《柯林斯英语词典》也是很值得推荐的教学词典, 里面的词汇解释均采用完整的句子, 并且基本使用口语化和简单的词语, 易读易懂。例如capsule这个单词, 该词典是这样解释的:A capsule is a very small, rounded container with medicine in the form of a powder inside, which you swallow.这个的的英语解释用的单词都比原单词浅显易懂, 不仅让学生完整而准确的掌握词义, 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会造句。

综上所述, 词典教学在师专英语教学中是比较有效的教学手段, 学生查字典查的多了、勤了, 英语思维会在无形中得到培养, 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游甦萍.英语教学词典与师专英语教学[J].龙岩师专学报, 2001, 01:82-83+103.

[2]张慧.英语词典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的使用情况及其对词汇教学的作用研究[J].英语教师, 2015, 06:151-153.

[3]陈霞.关于师范专科院校英语教学现状的思考[J].赤子 (上中旬) , 2015, 21:311.

英语课程标准与小学英语教学改革 篇2

英语课程标准与小学英语教学改革

英语课程标准作为学校英语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现在或未来一段时期内的英语教育发展水平和面貌.英语课程标准执行的规范性、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是以素质教育和学生能力发展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为目的,根据英语学习的规律和我国目前英语教学发展的`现状与需求,并在继承我国以往英语课程改革成绩的基础上,吸收了世界外语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体现了世界外语教育发展的新特征.全面贯彻《标准》要求,从英语教学的目的、内容、策略、手段、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切实提高我国英语教育教学水平,是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作 者:傅小平作者单位: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外语系,湖南,长沙,410002刊 名:湖南科技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年,卷(期):28(9)分类号:H319.1关键词:英语课程标准 小学英语 教学改革

英语语音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篇3

【关键词】英语语音 大学英语 教学方法

前言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语音教学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项目,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并且对整个大学英语教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只有做好语音教学工作,才能够确保听力教学、阅读教学的质量,也才能使学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对英语语音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当前大学英语语音教学现状分析

1.缺乏良好的英语语音学习环境。随着英语教学的普及,在大学对英语语音教学也越来越重视,语音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然而,就当前大学英语语音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的语音学习缺乏一个良好的语音学习环境,教师过多的重视理论性的教学,缺乏实践的语言交流环境,从而造成学生语音学习效率不高。另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学生也缺乏英语交流意识,除了在一些英语课堂上进行英语语言交流之外,很少在课余时间进行英语交流,久而久之对学生的学习心态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2.教学方法有待改进。教学方法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尤其是对于大学英语语音教学来说,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交际语言的教学,对教学方法的运用也更为严格,教师需要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切实有效的提升大学英语语音教学效率。而作者在对当前大学英语语音教学调查中发现,受到传统观念、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单一,使得英语语音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的长远学习非常不利。

3.教学内容陈旧。大学英语语音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这样才更易于学生接受,对提高大学英语语音教学效率也有着一定的作用。而就当前大学英语语音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单一,尤其是对学生发音的纠正内容的缺乏,使得学生存在错误的发音却无法意识到,再加上教学内容主要以课本教材为主,缺乏课外资料的引入,从而使英语语音课堂显得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

二、对大学英语语音教学的改革

1.营造良好的语音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当前在大学英语语音教学中,由于语言环境较差,影响到学生语音的学习质量,从而影响到整体的教学效率,对此,作者建议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音教学环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英语语音水平,英语作为一门交际语言,教师不仅要懂得如何对学生进行语音教学,更要了解英语的文化,并且在语音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将英语文化渗透给学生,增强学生对英语文化的认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教师应利用现有的资源为学生建立良好的语音学习环境,根据语音教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分组练习,让学生用英语去交流,虽然开始阶段学生的语音能力比较差,可能效果较低,而在经过长期的语音交流之下,学生的英语语音能力势必得到提升,并且,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也能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学习,有助于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再次,在大学英语语音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出引导者、策划者的作用,英语语音作为一门交际语言,不能仅将语音局限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积极融入到课外活动情境中,当然,活动的主题要以英语语音为主,这样在学生英语交流的过程中,一些不愿意说英语的学生也会被周围的气氛所感染,从而有效的提升大学英语语音的教学效果。

2.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在语音学习中,要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的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英语语音的魅力,才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结合以上的分析发现,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单一是当前大学英语语音教学主要面临的问题,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应注意对英语语音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作者认为,在新时期发展下,对大学英语语音的教学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主要结合大学英语语音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展开相应的教学工作,例如,多媒体教学法,主要是运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通过多媒体声像合一、图文并茂优势,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英语语音资源,让学生接触到真实地道的英语语言以及语言环境等,而且,多媒体能够将画面和声音进行有效的结合,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都有着较强的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英语语音的学习不能止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参加一些英语活动,同时多听一些英文歌曲,这对提升学生的英语语音能力都有着极大的作用。

3.引入课外资料,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大学英语语音教学在受到教学内容不足的影响下,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受到极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学习,因此应对其进行改革,不断的引入课外资料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首先,在英语语音课堂上,教师应结合课外资料做好英语语音发音的讲解,主要以讲解语音理论知识为主,并对学生的错误发音进行纠正。教师可以讲授元音和辅音、音标的正确发音方式和要领,注意纠正学生在长短音、强读和弱渎、失去爆破和不完全爆破,以及单词与语句的重音、节奏、语调和句群的划分方面出现的错误。其次,英语语音课堂应根据课外资料开展多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如绕口令、英语诗歌、英语歌曲和英语故事等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的互动性;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声音、图片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接触并模仿地道的英语发音,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兴趣。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英语发音,同时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的提高也有所帮助,并将传统的英语语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要我学”思想转变成“我要学”的思想,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从而有效的提升大学英语语音教学效率,实现最佳的英语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英语学习上不断的进步。

三、总结

综上所述,英语语音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大学英语语音教学中却存在很多的不足,究其原因是受到传统教学观念、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因此,在课程改革不断的深入情况下,应对大学英语语音教学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通过本文对英语语音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分析,作者主要对当前大学英语语音教学的不足之处进行剖析,同时,也提出了几方面大学英语语音教学改革的建议,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语音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榕琳.加强英语语音教学 培养应用能力[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S1).

[2]方瑞.发音好才是真的好——关于英语语音教学实效性问题的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03).

[3]李润圃.大学英语语音教学对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作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02).

[4]赵庆红,徐锦芬.新世纪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证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J].外语界.2011(01).

中国英语与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篇4

自1982年以来,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所进行了三次大规模改革, 目标都是围绕在打语言基础上。也就是说, 学生还是在学习语言知识本身。然而, 语言知识的传授不再能适应新时代的社会需求和学生水平。在此形势下, 蔡基刚认为大学英语改革已进入后大学英语时代, 并提出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总目标是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具体来说就是学术英语而不是基础英语。学术英语是与某种特定职业和学科相关的英语, 是以教授学术英语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的语言教学模式, 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求而开设的英语课程。也即通过学习与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某一学科相关的知识来学习英语的课程。然而, 学术英语也只是在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生源层次较高的重点大学实行。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 截至2012年4月24日, 全国普通高校共2138所, 其中本科以上大学841所。国家重点大学有121所, 仅占普通高校的5.7%, 占本科院校的14.4%。一本院校200多所, 占本科院校的23.8%。也就是说, 生源较好的院校仅占本科院校的30%左右。70%的本科院校都属于二本三本院校, 这些院校的学生层次较低一些。那么, 对于一般大学的英语教学应该如何改革无疑成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二、后大学英语时代英语教学现状

毫无疑问, 任何课程的设置和改革都应从需求出发。当今社会正处在多元经济文化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的经济和文化全球化进程中。在此背景下, 国家教育部对人才提出了国际化的要求, 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 》, 其中要求本科层次的卓越人才应“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 具有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的学习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和“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从卓越人才的本科人才标准来看, 学生应通过大学英语课程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及使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 一般大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主要有基于分级教学的基础英语课程、选修课和通识课程三个思路, 而这三种课程的教学内容多以英美社会文化为背景选取的。文化全球化是多国文化在交流与融合中共存, 并不是被某一国文化所同化。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与世界多国在政治、科技和文化等领域进行对话与交流。在此过程中, 中国在吸取他国经验的同时, 更希望传播自己的思想和文化, 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 从而使自己变得更强大。这种以英美文化为主的教学内容, 已经不能适应文化全球化下的中国外语教学了。

三、中国英语在大学英语中的意义

基于对文化全球化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笔者认为中国英语的学习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有效途径。英语作为世界的通用语, 在跨文化交际中起主导作用, 但英语因与世界各地的语言与文化长期接触从而产生了英语本土以外的各种变体。作为一种外语变体和使用型变体, 中国英语主要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领域用于国际交流和沟通的一种工具。葛传槼提出中国英语的概念后, 相关学者不断完善着中国英语的定义。汪榕培首先将中国英语定义为“在中国本土使用的, 以标准英语为核心, 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 李文中认为中国英语应以规范英语为核心, 它的词汇、句式和语篇具有中国特点, 谢之君发现中国英语的使用频度和交际效果与使用者的英语水平有关。贾冠杰将定义中的中国特点归于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及思维方式在英语使用中的反映。这些学者对中国英语的研究虽然不能完全概括现阶段英语在中国存在的各种现象, 但是却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指引了方向。首先, 应转变英语教学的观念。中国英语是世界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种客观存在。标准英语不在是大学英语评判的唯一标准, 英美文化也不应英语文化的唯一内容。中国英语应该纳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 帮助学生树立多元文化观。其次, 应规范中国英语加强母语的正迁移, 避免或减少中式英语带来的母语负迁移。建立中国英语语料库是一个很好的规范中国英语的途径。这样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中国英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最后, 在中国文化的传播中适当考虑中国人的语言风格、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以及审美情趣, 真实有效地让世界领略中国文化独特的魅力。

四、中国英语的教学内容

教学材料的选取和运用会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材料的选取不仅应满足学生的需求而且与真实的语境相结合选取语料。例如, 一篇介绍感恩节的语篇应附以中秋节的相关内容加以比较, 借用原语篇用英语介绍中秋节。又如, 也可多让学生阅读和收听中国官方媒体介绍中国文化的语篇。总之, 中国文化方面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改革要增加学生对不同文化的敏感度从而指导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一定程度地避免“中国文化失语症”, 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效地表达个人观点, 传播中国文化, 从而提高个人与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1. 中国典籍译本中的中国英语

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盛行于晚清时期, 主要体现在西方传教士编写的汉英词典、汉英对照书籍、介绍中国文化的报刊、中国文化典籍的英译本等。中国典籍的英译是晚清时期中国文化传入西方的重要活动之一, 是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然而, 20世纪中国典籍的英译作品数量远远少于西方典籍的汉译, 形成了中西文化交流逆差。因此, 在文化全球化的21世纪, 我们应该更主动地传播中国文化。高校师生是国际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成员。应在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中加入中国优秀经典的文史哲作品, 既选取中国译界大师翻译的作品, 有选择来华人士和华裔人士翻译的作品, 学习和比较中国英语的表达方式, 思维方式, 从而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够用中国英语介绍中国的文化和思维方式, 从而让西方了解和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2. 大众传媒下的中国英语

大众传媒主要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 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文化传播最有效的载体。在当今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 大众媒体已成为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和文化对外传播进而树立国家在世界的形象和增强其国际地位的重要手段。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 学习大众传媒的中国英语有助于工作和深造过程中的国际跨文化交流, 让更多的外国人喜欢中国文化。国内媒体和具有较强舆论影响的国际媒体在报道中国事物时倾向于中国英语, 如CCTV9, BBC, CNN, China Daily等。电影是除了报纸、电视以外非常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体。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并受到国外观众的喜爱, 这与电影的翻译是分不开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入大众媒体的中国英语素材将有效地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 增强中国英语表达的意识和能力。

3. 中国英语语料库的中国英语

语料库的发展为英语语言和教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国际学术界已建立了很多英语语料库。随着中国英语在世界英语中的地位有所提高, 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和表达方式需要规范化, 因此, 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建立中国英语语料库, 采用严谨的统计方法分析中国英语各个层面的特点。大学英语教学可以选取中国语料库的语料以及分析结果作为教学内容, 从而使学生的中国英语更加规范化。我们应根据不同的场景建立语料库, 如电影对白、新闻报道、中国典籍等。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 从不同的中国英语语料库中选取语料作为教学内容。

五、结语

随着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中国本土文化也逐步得到许多国家的认可。基于对自身文化的认可和信心, 中国大学生学习英语也应该包括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语, 即中国英语。通过学习英文版本的中国文学, 来自各种媒体和中国语料库的中国英语, 逐渐规范中国英语, 提升审美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最终达到使其不仅能理解英语文化, 更能通过英语来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和思想。

摘要:以打好语言基础为目的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形势。当今大学英语已进入后大学英语时代, 其教学改革应从需求出发, 根据学生的层次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中国经济文化的国际化进程中, 中国英语作为英语的一种变体, 帮助中国与世界在多领域进行对话与交流, 同时传播自己的思想与文化。从后大学英语时代英语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入手, 分析了中国英语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作用, 并提出应从中国典籍、大众传媒和中国英语语料库三个方面入手, 建设和调整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后大学英语时代,中国英语,中国典籍,大众传媒,语料库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后大学英语教改依据与对策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 2010, (5) .

[3]林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 (4) :21-29.

[4]汪榕培.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 1991, (1) .

[5]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3, (4) .

[6]谢之君.中国英语:跨文化语言交际中的干扰性变体[J].现代外语, 1995, (4) .

[7]贾冠杰, 向明友.为中国英语一辩[J].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7, (5) .

[8]Brian Tomlinson, Dr Hitomi Masuhara.Applied Linguistics and Materials Development[M].London:Continuum Intl Pub Group, 2012.

[9]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 2000-10-19 (12) .

英语夏令营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篇5

【摘 要】 本文对华中科技大学英语夏令营教学情况的调查问卷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从克拉申(Krashen)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克拉尔和斯万(Canale &Swain)的交际能力的模式理论出发,以英语夏令营为实例,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关键词】 英语夏令营 第二语言习得 交际能力

随着中国入世,社会对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特别是口语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为此,我校各有关部门领导与专家学者努力探索,找到了一种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新方法,即大量聘请外教来开办英语夏令营,在暑假对我校一年级本科生进行英语听说强化训练。我校英语夏令营在2000年和2001年暑期已连续举办了两届(每届为期3周),参加学生1万余人(2000年为3100人,2001年为7700人)。2000年聘请外教20人,2001年已达64人,每名外教还配有一名外语系研究生或本科生作助教。学生被分为若干个大班(2000年有20个,2001年有45个),利用全校的20个多媒体教室,大多由外教来开展关于英语文化知识方面的讲座、真实材料的情景对话和歌曲教唱等。学生每35人又被分成一个小班,由中外教师分别授课,主要开展一些英语口语活动(如游戏、唱歌、小组讨论等),每晚还为学生放3小时的原版电影。

为检验办学效果、总结经验、提高质量,笔者于2001年9月对这两次英语夏令营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从中总结出了一些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新途径。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本次研究对象为主校区99级(185人)和2000级(125人)本科生。涵盖了电子、机械、计算机、光电、材料、建筑、行政、经济、会计、财管、信息管理、工商管理、中文、科英等14个专业。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330份,收回有效问卷310份,有效率达94%。本次抽样注重年级与专业的均衡性,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全面。问卷共设计了15道题(含封闭型题12道,开放型题3道)。调查结果皆使用SPSS软件包进行了处理。

1.学生英语基础。

我校学生专业基础普遍较好。不过,就英语而言,虽然平均分数较高,但英语基础,尤其是交际能力方面存在较大个体差异。调查结果表明,在高中阶段,教师更注重语法知识,注重对学生书面能力的培养,以保证学生在高考中得高分,而对于作为日常交际重要组成部分的·78·听说则重视极少。除课堂教学外,大部分学生很少有机会用英语开展课外活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分低能,也给他们大学阶段的http:///英语学习带来负面影响。如,大部分学生只会哑巴英语;有些学生虽发音正确,词汇量也不小,但缺乏相关文化知识和交际策略,在交际中要么结结巴巴,要么表达不得体。

2.学生英语学习态度。

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基本语法,在阅读方面已不存在大的障碍。不再满足于读懂课本中提供的几篇阅读文章以应付考试,更侧重于培养自己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调查结果显示,85%左右的学生渴望提高自身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35.2%的学生认识到了英语在择业中的优势,28.7%的学生练习英语口语是出于兴趣爱好。

3.学生对英语夏令营的态度与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英语夏令营,13.2%的学生非常喜欢,53.9%比较喜欢。无论是在大班还是小班学习,学生都更喜欢外籍教师上课,喜欢他们灵活多样的语言输入形式,如英美概况的讲座、真实材料的情景对话、歌曲教唱等。多媒体授课则不太受欢迎,许多人认为它不能提供更多机会让同学相互交流和师生互动。

70%的学生乐于接受夏令营这种英语教学形式,这说明夏令营的学习使他们受益匪浅。笔者认为,夏令营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很好地借鉴了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的很多有用成分。

该理论由习得、监检假设、输入假设、情感过滤假设和自然顺序假设这五个假设构成,其中输入假设是其核心部分。该假设认为“可理解的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关键。当学习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有意义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如果习得者现有水平为“i”,能促进他习得就是“i+1”输入。理想的输入应具备以下特点:①可理解性。②既有趣又相关。③非语法程序安排。按语法程序安排的教学不仅不必要且不可取。④要有足够的输入量。要习得新的语言结构,单靠几道练习、几篇短文远远不够,需要连续多小时有内容有乐趣的广泛阅读和会话才能解决问题。情感过滤假设认为,有了大量合适的输入环境并不等于学生就可学好目的语。语言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可能变成语言“吸入”。学生习得二语的速度和质量受下述因素制约:①动力。动力常与收效成正比。②性格。自信乐观的学生,乐于置身于不熟悉的学习环境,往往进步较快。③情感状态。焦虑较少、心情放松的学生容易得到更多语言输入,能在较短时间学得更好。

自考英语教学改革 篇6

关键词:高考英语改革;大学英语教育;影响

【中图分类号】H319

一、高考英语改革的举措

早在2013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启动的关于《2014-2016年高考改革框架方案》中就指出,北京市将在2016年的高考中将英语学科的总分从150分调整到100分,英语考试文理同卷,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以多次参加,最后按照最好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3年有效。英语的命题原则为:英语学科要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回归到英语学科应有的位置上,降低英语学科分数在高考招生中的权重。英语学科的考查限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1]

对于这一方案的提出,立即引起了各界学者及社会人士的强烈反响,不同学者和学术人士对该方案有着不同的见解,有些极端的学者认为这一举措意味着对英语的放弃,甚至是出局,有的学者对这一举措则持赞同态度,认为这是对前面几年英语热的一种有力回击,总之,社会上充斥着两类完全不同的观点。

二、高考英语改革对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影响

大学英语是在大学期间非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这一门课程的开设历经几十年的历史,目前各个高校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教育、教学、学习体系。大学英语课程的之所以成为每个大学生必修的课程是符合通识教育理念的,面对我国逐步走向世界并拥有着大国、强国地位,作为一名大学生,英语的学习有助于大学生开拓知识面、有助于国际化思维的熏陶,也满足目前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面对高考英语改革的举措,对大学英语的教学而言,需要重新反思自身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课程,以适应学生和社会的需要。高考英语的改革对大学英语教学而言,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减少权重或者直接取消大学英语教学,相反,更应该注重调节大学英语课程与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们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社会的需要。 在我国,各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在认真调查了学生的水平基础上,结合自己高校的办学特点,适时的进行调节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和课程设置。

首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通常我国的大学英语课程分为三类: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通识教育类英语。[2]其中,通用英语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提高其英语词汇的掌握,提高其阅读水平,提高其写作能力的发展,进而提高英语语言知识水平。专门用途英语主要是跟各个学科专业相关联的,这种英语教学是个性化英语学习的过程,但是专业英语课程必须是以普通英语为基础的,倘若学生普通英语水平不够的话,进行专业英语教学是很困难的,学生接受起来也是吃力的。同时教育类英语旨在实现“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这一英语教学目标。它主要是为了让大学生们进一步了解英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风俗及人情等,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作为一个大学生应有的综合素养。鉴于此,各个高校应该在结合学生英语水平的基础上,再根据自身学校的情况,对学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进行适时调整,或者分为不同类别的大学英语教学班,以满足不同类比的学生实现其学习英语的目标。

其次,每一类别的英语课程的改革都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分级教学。对于大学生而言,大学英语课程的意义会根据学生各自学习英语的目的不同而异。有些学生在中学期间已经有了很高的英语水准,到了大学期间更多的是进一步对这一语言的巩固、对英语国家的实时关注、以及发挥自身英语优势去阅读本学科领域国外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以有助于自身科研成果的提高,这时学生需要的就是高水准的专业英语教学。而对于那些在中学期间英语学习水平不太好的学生,大学期间仍要以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基点,在掌握了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再进行专业英语的学习,这就需要学生首先选择普通英语课程进行学习。因此,为了保证不同程度的学生能够接受不同程度的课程,高校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分级教学。[3]除此之外,在网络如此发达的社会,大学生要自觉有效利用今天的网络体系,积极主动的去进行英语学习。此外,要形成合作式学习,在与不同的学生、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不同的英语表达,进而有利于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其次,高校要不断提高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师资筛选水平。目前我国高校的专业英语课程大多是由本学科内的老师来讲授,在其教学中更多的是侧重于专业而非英语能力的提高。而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必须要求专业英语教授既要具备本科学的专业知识,又要求有很高的专业英语水平,这样才有能力驾驭专业英语教学这一个性化英语教学课程,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旨在提高学生阅读本专业领域的外文文献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本学科领域国外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有助于学生科研水平的提高和研究。因此,高校要注重大学英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积极鼓励高校英语教师进行深造以培养更高水准的大学英语教师。

三、总结

面對当前社会发展的国际化,高考英语虽然进行了改革,但是高校作为社会输出人才的基地,其大学英语教学并不能将高考改革作为大学进行课程建设的唯一风向标,更不能一味的跟风或者取消大学英语教育以“减轻”学生的负担,这样不仅不能够满足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更不利于大学毕业生走出大学去应对国际化的社会。因此,高校要在进行理智分析本校的实际情况基础上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适时调整,以满足为社会培养全面综合性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玉青.高考英语改革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更加重要[J].赤子(中旬),2013,10:145.

[2]王守仁,王海啸.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11,05:4-11+17.

自考英语教学改革 篇7

近期, 教育部已制定完成的高考改革的总体方案备受瞩目, 尤其是有关外语考试的改革.全国多省市也推出了高考英语改革的多项措施, 高考英语将实行社会化考试, 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 实行一年多考。英语分值也由150分降为120或100分。

高考是最强有力的指挥棒, 英语分值的减少, 意味着在中小学, 英语教学所占的份额就有可能减少。部分学生也会因为英语考试地位的下降而放松学习要求, 学生的英语水平将会大大降低, 这会严重影响他们在大学里的后续英语学习。

二、高考英语改革语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高考英语改革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毋庸置疑, 如何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 笔者认为应该从教育理念、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师队伍、测评手段几个方面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一) 更新教育理念。

高考降低英语分值, 很多人误认为英语不再重要, 甚至有人提出”英语滚出高考”。其实,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深入, 对于高端人才来说, 英语的重要性将更加突出。目前英语仍然是世界公认的学术、商务等领域的通用语言;在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中, 英语也成为高端人才进行深造、科研、能力评估的重要指标。国家确实是想降低英语“过热”的现象, 增强中国元素的影响力。英语高考改革的目的是希望全社会能够淡薄应试英语教育的重要性, 让全民学习英语热趋向理性。高考英语改革, 不是说英语无用了, 而是让英语变得更有用.我们应该还原英语作为语言工具的本真, 使英语学习多些实用性而非功利性。

(二) 重新制定教学培养目标。

大学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尽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行了很多年, 但英语应试教育仍占主要地位。众多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 把四六级考试当指挥棒。如果不想出国不想考研, 多数学生也只是为通过四六级考试而钻研习题和考试技巧。一旦通过考试, 他们就不再有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学习英语的目的似乎只为了获得合格证书。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不但要使学生掌握一定量的语言形式, 而且要具备在一定的环境中运用这些语言形式进行交际的能力。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是为了应付过级考试, 而是为了应用, 只有能满足实践需要, 才具有竞争力。因此, 大学英语教学应从应试教学转向应用型教学。上海部分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个很好的范例。为适应上海高等教育国际化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上海高校的大学英语教育改革, 最核心的变化就是重新定位了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 即“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学术英语交流技能, 使他们能用英语直接从事自己的专业学习和今后的工作, 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具有较强的国际交往能力;在提高学术交流能力和学术素质修养的同时, 培养他们的人文素质修养, 提升他们跨文化交流、沟通和合作, 以及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以适应国家, 特别是上海市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

(三) 完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明确提出“各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 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 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大学毕业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一直被人诟病, 很多学生虽然通过了四六级考试, 却不能用英语流利地进行交流, 看不懂专业英语文献资料, 完全不能适应社会的实际需要。大学英语教学中, 基础性课程重复设置而应用性课程设置缺乏, 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 是导致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差的重要原因。当前, 在高考英语改革的背景下, 大学英语教学也进入一个转型期。我们应该秉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课程。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还应遵循英语综合技能、文化素养和专业英语的有效结合。课程设置上分为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两个部分。基础课程包括视听说和读写译课程;拓展课程可包括跨文化交际、科技英语和专业英语等课程。在加强学生语言基本功的同时, 将语言的实际价值体现在对专业的促进作用上。英语课不再是枯燥的语言培训课, 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 学习动机也会随之改变,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语言观, 提高英语学习的质量。

(四) 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高考改革后, 英语分值下降, 部分为应试学习的学生更加缺乏学习英语的动力。笔者所在的普通二本院校, 生源大部分来自于农村或小城镇, 很多学生英语学习意识不强, 重视不够, 学习能力较差, 他们进入大学后, 英语学习出现断层, 大学英语教学面临诸多困难。还有部分来自于城市的学生基础较好, 考研或出国的愿望强烈, 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高, 对老师的教学要求较高。在新形势下, 笔者认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分级教学, 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实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 即在新生入学后组织分级测试, 然后按学生的水平分层次编班, 有针对性的备课, 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内容。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应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基于多媒体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老师布置了网络学习任务后不能不闻不问, 要对学生的网络自学进行辅导和检测, 及时表扬和鼓励,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五)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随着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完善和教学模式的改进, 教师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拓展课程的开设要求教师改善专业知识结构, 大学英语教师长期传授语言知识, 对语言文化课的教学得心应手, 但在教授语言应用类课程时, 因为缺乏专业知识和实践, 很多教师难以适应教学要求。因此, 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更新观念, 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以前教学任务繁重, 没有时间进修、深造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现在, 对学生有更高的自主学习的要求, 老师们也有了更多的时间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便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六) 建立多样化评价体系。

高考英语改革将打破一张试卷定终身的测试机制。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现有的大学英语评价体系不能有效考察学生的英语实际能力, 对英语教学质量的反馈也不够准确, 改革势在必行。一是对平时成绩进行改革。增加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的比重, 平时成绩应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课下学习、网上自学记录和课外语言实践活动的表现。二是对期末考试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口语是学生英语能力最直接的体现, 增加口语考试是必然的, 学生的总评成绩由口试成绩、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三部分组成。期末考试应实行教考分离, 试题内容丰富, 题型多样。无纸化考试、人机对话是考试改革的趋势。

三、结语

新形势下, 大学英语教学要进行配套改革, 继续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 实现学生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方式。同时, 要完善大学英语评价机制。通过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够使用英语进行有效交流, 能够应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职业交流和学术研究。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自考英语教学改革 篇8

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 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 大学英语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提升和拓展, 主要目的是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大学英语的工具性体现在专门用途英语上,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与专业或未来工作有关的学术英语或职业英语, 获得在学术或职业领域进行交流的相关能力。就人文性而言, 大学英语课程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跨文化教育。因此, 英语教学要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 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可分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三个部分, 由此形成相应的三大类课程。

1 本校英语教学现状

本人所在院校是一所中医药本科院校。全校五个不同专业学院的学生一直以来修读的都是大学英语教程。如《指南》中所述, 大学英语课程是学生接受小学、中学英语教育之后的一门对学生的英语知识、英语能力进行拓展、深入的课程。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一直以来也都秉承着这种理念, 英语教师尽自己所能, 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各种教学形式、各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们在原有的英语基础之上提高他们英语语言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的能力。但多年的教学经历让老师们深深感到, 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不同英语学习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 以及不同专业对学生不同英语应用能力的需要。

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个省市地区, 不同地域的学生虽然都已经接受了近10年的英语教育, 但由于地域差异、环境差异、生活差异、学习能力差异等, 同一专业、同一班级的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水平上也产生了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有英语语言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就能顺利通过四级考试, 通过比例大约在50%~70%。专业不同, 录取分数不同, 表现在英语四级的通过率上也有所不同。

大学英语学习进行一年之后, 各教学班级内, 半数或半数以上的学生通过了四级考试;更有一些学生经过进一步努力甚至顺利通过了六级考试;另有一些学生接近四级考试合格的水平, 迫切希望能够尽快通过四级考试;还有一些学生, 大学入学前英语学习中漏洞过多, 困难重重, 希望能够放慢速度, 夯实基础。大学英语教学众口难调, 难以满足各类各层次学生的需求。

大学英语教学再不能像从前一样, 对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只使用一种教材, 教授一种内容, 沿用一种教学方法, 我们需要进行教学改革, 需要了解各种层次各种水平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不同需求, 了解各不同专业对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的不同需求, 开设各种满足不同学生不同需求的英语课程。

2014年《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通用英语, 即我们现在所讲授的传统的大学英语。除此之外, 我们还应该讲授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英语。

研读《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深刻领悟指南精神, 感觉我们的改革方向恰好与《指南》不谋而合。

2减少大学英语教学量, 增开英语选修课程

2.1 问卷显示, 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对英语教学内容期待不同

大学英语教师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 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不同需求。问卷对全校五个学院的学生进行调查, 学生中有通过四级考试的, 通过六级考试的, 还有未通过任何等级考试的;有四六级分数在600 分以上的, 也有刚刚通过合格线425分的。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良莠不一。问卷结果显示, 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对英语教学内容的期待大不相同。

2.2学生良莠不齐, 进行分层次、不同内容的英语教学

笔者所在学校, 新生入学后的12月份就可以参加四级考试。通常新生参加四级考试的第一次通过率在50%~70%。 到来年的6 月份, 又会有一批学生顺利通过四级考试。所以, 到大学二年级的时候, 每个班级中未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已经不多了。

英语教师继续讲授英语四级考试相关的大学英语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要, 然而, 毅然放弃大学英语课程, 完全不讲涉及四级考试的内容, 对那些尚未通过四级考试的同学也有失公平。所以, 每到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师们都会陷于两难的教学境地, 难以满足各类学生的需求。

一些英语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 不愿继续围绕考试学习, 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听说能力, 或学习一些和自己专业相关的专门用途英语, 提升自己在所学专业方面的英语应用能力;抑或学习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 拓展自己的文化领域, 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而一些四级考试成绩不理想, 尚未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 心急如焚, 一门心思希望老师能讲授一些考试技巧、考试策略, 大量做题应试, 以便尽早通过四级考试;还有一些学生学习懈怠, 他们英语基础较差, 四级考试的标准他们望尘莫及, 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需要老师进行帮助, 夯实基础, 在他们原有的英语学习基础上尽可能有所改善, 逐步提高, 最终通过四级考试。这种状况, 学生间的这些差距, 这些不同的需求, 直接影响了老师的教学, 同时也影响了学生们自己的学习。不同英语学习水平的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都不同程度地失去了兴趣以及学习的动力。

这种不均衡的英语教学现状在学校每个学院、每个班级都是普遍存在的。鉴于这种情况, 英语教学必须改革: 将学生进行分层, 教授不同内容、不同方向的英语, 以满足不同水平、不同层次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只有学生自觉自愿地去学习自己期待的教学内容, 学习效果才能有所改善。

2.3减少大学英语教学, 增开英语选修课程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精神, 结合本校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 本校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

之前, 本校针对各专业学生开设大学英语课程两个学年。但由于在第一学年内, 很多学生已经顺利通过四级, 甚至六级考试, 大学英语课程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就显得无足轻重了。所以, 我们将大学英语课时由之前的两个学年288 学时, 缩减为一个学年144学时。大学的第一学年, 144学时之内, 全体学生学习大学英语, 努力备考四、六级考试。第二学年开始, 开设不同类型的英语选修课程。选修课程的内容是根据学生问卷中调查到的学生需求, 结合各专业学院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要求, 以及英语教师们对学生的了解而进行设置的。

对于那些英语学习成绩优秀, 高分通过四六级考试的学生, 依照《指南》上所谈及的专门用途英语, 英语教师开设了一些与学生专业相关的选修课程, 如中医英语翻译课程、医学英语文章阅读与翻译课程、医学论文摘要写作课程等。对于那些四级考试没能如愿一次通过, 想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之下, 尽快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 老师们开设了比较应试的四级考试强化课程。对于那些已经通过四级考试, 但还不满足于此, 还想继续挑战六级考试的学生, 老师们也为他们准备了六级考试强化课程。而对于那些英语学习基础较差, 自己觉得无望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 老师们更是鼓励, 不放弃, 为他们开设了一些英语基础课程、如英语语法课程, 英语语音课程, 帮助他们重温一些重要的语法知识、语音知识, 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水平。鼓励他们, 督促他们, 帮助他们在四级考试中能取得合格的成绩。还有一些学生, 感觉自己多年的英语学习一直都在应试, 希望在大学的英语学习中多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更多地利用时间去提高自己英语听力、英语口语的水平, 强化自己英语应用的能力。为这些同学, 老师们开设了英美文化课程、英语听说课程等, 这种课程也恰好是《指南》中提到的跨文化类课程。当然, 还有一些学生想继续修读大学英语教程, 我们仍然有一些教师继续讲授大学英语教程, 来满足这一部分学生的需要。

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指导下, 结合学生需求, 学院需求, 结合我校教学实际, 我们自2013年起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迄今两年的时间, 改革初见成效。

3 改革的效果

开设英语选修课程, 学生们自觉自愿地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自身对英语学习的期待, 选择了适合自己学习水平、有意愿学习的英语课程。学习过程中, 学生们更加主动, 更加积极。适合自身英语水平的, 迎合自身学习需求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们更加自信, 更加从容, 更加投入地进行学习。

学生们自由选择英语选修课程的同时, 完成了不同英语学习水平学生的自然分层。每一个班级, 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基本一致, 学习兴趣基本相同, 学习的氛围更加良好, 学生与教师能够更加主动地配合、互动, 教学效果较之大学英语课程更加良好。

英语教师开设了各种选修课程, 对自己的教学工作也是一种挑战。很多教师开设的选修课程的内容之前从未涉及, 所以教学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地学习。教学相长, 英语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摸索, 逐渐提高, 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渐成长, 走向成熟。

与专业相关的选修课程, 培养了学生们在专业领域的英语应用能力, 协助各专业学院完成对高水准、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4结束语

2013 年至今, 两年的时间, 大学英语教学与英语选修课程结合, 教学内容不断调整、充实, 教学方法不断改进, 教学策略不断更新, 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相互配合, 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们和各专业学院的肯定。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都较改革之前有了明显的改善。我们会继续努力, 不断总结完善, 不断开拓创新。依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贯彻《指南》精神, 不断深化, 完善改革内容, 优化改革效果。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大学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包含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以及跨文化交际英语三大部分。笔者所在大学应学生之需和专业学院之需, 改革大学英语教学, 改革方向与《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不谋而合。英语教师研读《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结合本校情况、学生情况, 在大学英语通用课程之余, 开设大量专业用途类英语选修课程以及跨文化交际类选修课程。课程类型满足了各类各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教学效果良好, 得到学生们的认可, 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得以保护, 学习热情得以持续。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英语选修课程,分层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守仁.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J].外语界, 2013 (6) .

自考英语教学改革 篇9

我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1. 我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在学校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 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尤其是听说课程和读写课程的分课型授课, 大学英语四、六级全国统一考试考点的成功设立, 以及多媒体网络语言实验室的建立等, 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有利于教学效果的评估。众所周知, 艺术院校学生的文化课水平普遍较低, 新生入学成绩与普通高校的学生成绩无法相提并论, 而英语入学成绩则更加令人担忧。因此有相当一部分新生入学后较长一段时间都很难适应大学英语教学, 学习成绩不容乐观。

2.我校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部分学生入学时英语基础薄弱, 语法知识模糊不清, 词汇量小。据估计, 高中阶段应掌握的2000个单词, 许多学生掌握不到一半。此外, 学生入学前复杂的学习背景造成目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极大, 这就给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2) 扩招在给各高校带来无限机遇的同时, 也给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如班级过大, 难以管理。英语教学特别强调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学生的参与极其重要, 人数过多则很难保证课堂实践的秩序, 学生的自我展示受到限制。教师在教学中也很难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以便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 学生学习外语畏难者多, 刻苦者少, 放弃不学者也占不小的比例, 而且课后学习缺乏必要而及时的检查与监督。许多学生只在上课时间学习英语, 而课后很少会主动朗读背诵、记忆词汇、阅读文章、练习听说、写作和翻译等技能。据调查, 还有相当多的学生虽然有强烈的学习愿望, 却不知如何去学, 在学习方法上没有任何策略。

大学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要求

2004年国家新制订的《大学英语课程基本要求》对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为此, 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切实开展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工作。

遵照教育部的教改精神, 各高校均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 制订了符合本校层次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大学英语课程基本要求》把大学英语的课程要求具体划分为三个层次, 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作为艺术院校, 我校大学英语课程目前应定位在一般要求上, 突出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并以此为基础制订教学大纲。

加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可行性措施

1.采取大班课分级教学手段, 优化教学资源,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自全国高校扩招以来, 到目前为止我校学生人数已达到3000多人。在教师人数基本不变的情况下, 我们推行大班课教学。每班学生人数增长到80人左右, 个别班级甚至超过100人。面对大班授课出现的学生人数多, 语言能力参差不齐等困难, 最好的办法是采取因材施教、分级教学的原则。针对学院的教学资源及学生特点, 我们可以灵活地制定分级标准, 将学生按照入学分级考试成绩分为三个等级, 即快班、普通班和慢班。根据班级具体情况, 制订不同的教学要求, 并配备相应的教师与教材资源。并且以学期为一个调整阶段, 根据每个学期期末的考试成绩, 重新组合班级。此举在学生中可以形成竞争机制, 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 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

2007年7月修订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 采用新的教学模式, 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

目前我院已经建起多媒体网络教室和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并投入使用, 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已成为教师迫在眉睫的使命。针对大班教学提出的问题和挑战, 我们应积极摸索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1) 以主题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加强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

英语不同于其他学科, 它是一门实践课, 学习者需要通过个人的实践才能获得和提高语言技能。因此, 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监控学习过程

网络技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也使教师和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自我监控更有必要。教师须负责设计有效的在线教学系统, 实施对学习全过程的监控, 并提供有效、及时的调整和帮助。系统中应包括课程信息、单元测试、家庭作业、师生讨论等模块。

3. 增加选修课, 切实提高学生英语素养

对英语能力较强或提前通过四级的学生, 为切实提高其英语素养, 我们可以增开选修课程。选修课程主要包括高级听说、高级写作、实用翻译、高级阅读、西方文化、影视欣赏、跨文化交际、音乐英语等。这些课程以素质教育为主, 侧重学生的文化知识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 该课程体系兼顾对具有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水平的提高, 确保了基础阶段和提高阶段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科学构建。

4. 加强学生学习环境的建设

我校是一个艺术院校, 历来强调学生音乐理论与专业技能的培养, 而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我校琴房的利用率极高, 除此之外, 整个校园则缺乏浓厚的学习气氛, 校园学习环境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结语

进入21世纪, 世界各国对外语教学日益重视, 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我们应对英语教学进行合理定位, 把握“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内涵, 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发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教学的正面导向作用, 切实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总之, 网络时代的教师需要比在传统教学中更加积极地发挥引导学习的作用, 为整体和个体性的学习营造一个更好的环境。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现状的调查分析与思考, 提出了调整英语教学目标、完善英语课程体系、改变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现行测评体系的举措, 旨在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自考英语教学改革 篇10

21世纪初期, 中国教育部着手改革高校大学英语教学, 新的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重点是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自此以后, 许多高校都把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设定为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其次是保持或提高学生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 但“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并没有实际使用目的, 学生还是因为被要求而学习英语。而另一方面, 许多高校学生在学习大学英语的过程中或完成大学英语的课程后为顺应社会潮流或为未来找工作需要而主动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自然锁定在考四级、考研或考托福等, 应试成了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动力。因为没有明确具体使用英语的目标, 大学英语向应试教学倾斜。如果把学习大学英语比喻为建筑楼房的话, 学习大学英语就是只打基础, 不盖楼房, 毫无建树可言。

《大学英语课程要求》 (以下简称《要求》) 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等方面都非常接近已执行了十年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 (以下简称《课标》) , 其中的高中英语课程目标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当中强调用英语获取、处理和传达信息的能力。按《课标》要求, 参加高考的高中毕业生的词汇量约为3300, 优秀高中毕业生的词汇量为4500;而《要求》规定大学毕业生的词汇量也同样是4500。大学生在达到《要求》中的基本要求后通常失去学习英语的动力, 其英语水平停滞甚至下降。笔者从事大学英语教学三年多, 通过与大二学生的访谈发现, 约半数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缺乏动力, 认为大学英语课堂与高中英语课堂相比实质差异并不大, 相当一部分认为学习大学英语的目标不明确, 不少学生认为其目标就是通过参加各类英语考试取得各种证书, 以备考研或找工作。中国学生从小学到大学, 所学的英语都是基础类, 目的都是为了应试。这种目的相同、内容相似、看不到实际使用前景的英语学习把高校生学习英语的新鲜感消耗殆尽, 令其失去学习兴趣与动力。应试是现今大多数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动力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国力渐强, 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也日益密切, 社会各行各业越来越需要既拥有专业能力又有良好英语沟通能力的人才, 尤其是经贸、法律、新闻、生物、医学等涉外企业, 不仅要求毕业生具备良好的英语基础, 还要具有运用专门用途英语的能力。据2010年7月8日《中国青年报》的“人才短板阻碍中国企业走出去”一文, 在中国, 能熟练运用外语和法律知识与国外企业洽谈业务、签订合同的人才仅有2000个左右, 熟知国际法、国际贸易法和WTO规则的律师更是稀缺。大多数企业都要求大学毕业生一上任就能立即用英语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2009年大连国际IT人才招聘大会吸引了戴尔、惠普、华为等200多家知名企业参加, 提供5000多个需求职位, 应聘者近2万人。但令人扼腕叹息的是, 60%的应聘者因尚未具备专业英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而落选, 其英语水平与应聘职位所要求的英语能力之间不小的差距令其被拒门外 (林小翠2009) 。可见, 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始终是一个制约大学毕业生事业顺利发展的瓶颈;也由此得知, 现今的大学英语产出效果与社会各行业对人才所需求的专业英语水平已有一定差距。因此, 顺应社会需求、改革大学英语课程势在必行。可以预言今后将有更多的专业和高校对大学基础英语说不。Graddol (2006:15) 曾于2006年预言英语教学的未来, “英语仅仅作为一门外语来学习的时代即将结束。学习者需求的变化和市场经济的变化导致英语教学正在同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决裂。”

2 通用英语教学升级转型为学术英语教学是大趋势

高校入学新生的英语水平越来越高, 大学英语教学必须在学习内容、方法与评价系统方面做好与高中英语的衔接 (戴炜栋, 2001) ;另外, 英语由于承载着传播各科专业知识的重任而突显其重要的地位。高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 在英语教育方面承担的责任重大。依据2001年教育部公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双语教学被视为评估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早于2002年张尧学就呼吁, 外语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国家重点大学的学生应逐渐在入学后直接接受双语教学。教育部2005年1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与扩大其数量。因此, 各高校应依据上述几点重新设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 把目标定位于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专业知识扎实、能用英语流利地表达观点与作专业陈述、在未来工作中能有效地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近年改革高校公共外语教学的呼声日渐高涨,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将成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据笔者的观察, 高校学生在第一学年对大学英语的学习还是有一定的兴趣与动力的, 但在到了第二学年, 通常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已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甚至是六级考试, 如果这时的大学英语还是选用公共英语教材, 学生们就会觉得没有新意, 他们这时希望所学到的是与他们专业或个人发展兴趣相关的专门用途英语。如果在第二学年增加学术英语的选修课, 特别是加强听说能力训练的课程, 相信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致会被再次提高。东莞理工大学的大学英语近年来已行改革, 只保留了一年的公共外语教学时间, 第三学期学生学习职场英语, 第四学期为方向性的选修英语, 据学生反馈来看, 教学效果相当不错。

学术交流能力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早已于1999年由国外学者Flowerdew指出, 学术英语教学在世界各国的许多高校的英语教学中早已是必需。在英美等英语为母语的国家, 国际学生留学生在正式学习课程前都必须学习学术英语, 该课程训练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研究的交际技能, 如听学术讲座和记笔记的能力、搜索和引用资料的能力、开展学术小组讨论的能力、做演示和陈述的能力以及规范学术写作的能力等等。其目的是为以后上全英语专业课程作好语言、内容和方法上的准备。2004年至2011年香港主要六所大学的大学英语的课程一直都是学术英语, 日本高校如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等的大学英语也是学术英语。可以预见, 学术英语教学最终将成为各国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流。

学术英语与通用英语既紧密相联, 又各有特点。学术英语学习包括“技能层面”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EAP) 和“语言层面” (Academic English-AE) 。EAP培养阅读和听讲座时的作笔记能力、写作或陈述时的概括技能等;AE培养用学术语言写报告或论文的能力等。这两个层面的内容不为高中英语教学所要求, 却为大学生专业学习所必需。学术英语学习运用着通用英语的学习技能, 同时又是通用英语学习的延伸与提高。学生学习学术英语既可以提升其通用英语能力, 又可以学习未来专业发展所需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笔者曾与本院新闻专业与会计专业的大二学生进行访谈, 大多数学生感觉大学英语教学与其专业并没有多少联系, 认为自己所学的两年通识英语并没有帮助他们培养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 对以后在工作中实践专业英语的信心不足。学术英语是衔接公共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的桥梁 (韩金龙2007;蔡基刚, 廖雷朝2010) , 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崭新领域, 其地位在快速发展的经济中日益重要, 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从掌握基础英语到在实际学术交流中准确流畅地使用英语, 必须要掌握transferrable skill-灵活转移运用知识的技巧。不少英语基础很好的科技人员用英语写的论文或论文摘要, 没有什么基础语法错误, 但其句式、篇章结构、修辞等离正式英语论文的规格还存在着差距。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在中学全面实施后, 高中毕业生的英语水平有了明显进步, 部分高中生所修读的英语课程难度已经与大学英语一、二级, 甚至三、四级持平。在高校开设EAP学术英语课程, 是大学生英语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 也为社会需要所决定。可预见在不远的将来, 在高校开设EAP选修课程的呼声会越来越高, EAP最终将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

3 通用英语教学如何顺利转型为学术英语教学

大学英语的最终教学目标是为高校开展专业双语教学打下牢固的英语基础, 2007年教育部于《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提出推动双语教学课程建设, 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 以此鼓励高校全面开展双语教学。大部分高校自此已开始尝试推行双语教学, 但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与教师的教学能力参差不齐, 总体未能达到实施双语教学的要求, 究其主因是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在目标定位、教学内容与方法、学习策略等方面衔接不良, 如果短时期内要求大学英语教学转变成以英语为媒介学习专业内容的双语教学, 学生与教师都将会难以适应。

《课程要求》里提出了“分类指导”和“个性化教学”, 各高校在设置大学英语课程时, 应努力满足各自院系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 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大学英语课程, 但目前我国高校大学英语课程基本上都采用全校统一的形式。另一方面, 不少学生也提议改良大学英语课程, 在大学英语中融入简单的专业知识, 做到既学了英语, 也对专业知识有所裨益。另一种建议是在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课之间开一门过渡性课程, 讲授科技英语的文体特点及其惯用表达法 (何宇茵、曹臻珍2007) 。蔡基刚教授曾在2010年对复旦大学上全英语课的专业课程教师进行访谈, 结果发现老师们也同样希望改革目前的英语教学。

各高校在把通用英语教学要转型为学术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各式各样的挑战。首先迎来的挑战是重新构建师资队伍。通常, 富有大学英语教学经验的老师们已经习惯了通用英语教学, 对学术英语很少接触, 很多人都从未涉足过。全面改革的速度如果太快, 缺乏过渡期, 老师们可能一下子很难适应。各高校管理层如能给予老师们有效的培训与全面的指导, 让老师们学习学术英语的特点及其教学方式, 帮助他们顺利过渡, 老师们自然会提升信心。另一方面, 学科教师和语言教师的紧密配合能有力保证双语教学的成功 (俞理明, 袁笃平2005) 。学科教师与英语教师互相联系, 英语教师了解学生们在专业方面具体的语言需求, 在教学内容中有的放矢地增加一些专业术语、句法结构、专业文章解读等, 为未来的双语教学作好铺垫。同时, 学科教师通过与大学英语教师的沟通, 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及其学习需求, 学科教师为英语教师提供实用的专业学科知识, 二者同时为未来的双语教学作转型的准备。二者良好的沟通既能使英语教师从中获取专业英语术语等知识, 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科教师的英语水平, 相辅相成, 共同提高, 该双赢的产出效果能切实为双语教学打下厚实的根基。大学英语教师应该顺应专业英语教学的需求, 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令自己拥有的纯语言知识逐渐上升为语言与相关专业知识的结合体, 从而自然转型升级为现代高校所需要的人才-复合型英语教师。

转型时期, 各高校在大学英语课程与内容的设定和教材的选定方面必须要勇于尝试与创新。目前, 大部分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及其教材都是最适合或针对各种英语水平考试的。随着改革呼声渐高, 各高校应依据各自专业设置的特点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时加大专业英语课程比例, 如在教学中增加专业文献阅读培训, 讲授专业英语词汇与句法知识、帮助学生熟悉其专业领域的语言特点及提高其专业英语听说能力、通过组织课堂活动有目地地培养学生在其专业领域的英语沟通能力。教学内容方面可考虑减少基础阶段的教学课时, 转为开设不同专题的应用类英语选修课程, 如为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开设新闻英语, 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开设会展英语等, 做到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相关, 语言来源于专业而不失实用, 让学生提前对相关学科内容进行学习, 这样一定会重新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 优秀的教材是成功教学的根本, 学术英语教学在我国尚处于起始阶段, 至今仍未有一套较为系统完善的教材。英语教师与学科教师在投身于教学工作之余应该主动为专业教材编写出谋献策甚至积极参与其中, 根据各高校设置专业的特色为学生量身定制出适合他们的学术英语教材。

学术英语教学只要专业定位明晰, 教学需求分析到位, 课程设计合理, 教材实用, 任职教师专业、敬业, 必定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综上所述, 各高校如能勇于创新, 大胆尝试, 采取合理的改革措施, 通用英语教学将能顺利过渡到学术英语教学。尽管转型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疑惑与难题, 只要各部门齐心协力, 目标一致, 各高校一定能在学术英语教学中逐渐探索出一套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满足学生需求, 并且符合本校专业特色的英语教学模式。

4 结束语

我国高校以应试教学为导向的基础英语教学已经实行了近半个世纪, 转型呼声日渐高涨。学术英语为高校学生和社会发展所需要, 其地位日显重要, 大学英语教学重心从基础英语教学向学术英语教学转移势在必然, 原有的基础英语教学可逐步过渡到选修课, 这是改变我国当前英语教学的应试教学实质的根本出路 (俞理明、袁笃平2005) , 也是中国大学英语崭新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守仁, 王海啸.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 2011, 8 (5) .

[2]蔡基刚.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的思考.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0, 42 (4) .

[3]张为民, 张文霞, 刘梅华.通用英语教学转向学术英语教学的探索——清华大学公外本科生英语教学改革设想[J].外语研究, 2011 (5) .

[4]蔡基刚.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定位研究[J].外国语, 2012, 35 (1) .

[5]文秋芳.大学英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课程论视角[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2, 44 (2) .

[6]蔡基刚.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 39 (1) .

上一篇:鲜花盛开的地方下一篇:常见消防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