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行业发展趋势

2024-07-21

IT行业发展趋势(精选十篇)

IT行业发展趋势 篇1

经济大萧条使制造商第四季度的收入大大缩水,为了提高收益,世界领先制造商们采取了各种措施应对新一年的挑战。他们采取了愈加精益的生产方式,更加重视产品质量和兼容性,并且根据当今的经济环境寻找新的获利方式。

除了执行成本削减计划,有些公司还将加大对会影响公司业务和制造过程的各个领域的IT投资。据《麦肯锡季刊》报道,这种“两手抓”的做法比单纯的依赖成本削减计划能获得更大的回报。

公司高层在选择软件时,有以下几点原则:

一、能马上解决公司的瓶颈;二、能马上投入使用;三、具有巨大的短期投资回报率;四、既能应用到公司的不同业务部门的各个环节,又符合公司长期的IT和经营战略。

这些原则同时普遍应用到以下三类软件的要求,公司希望这些软件既能帮助制造商平安度过经济危难时期,又能在经济复苏时期实现快速增长。以下三种软件各自对应一个端到端商务流程。

一、性能管理软件。使操作过程明朗化,能根据生产或供应波动的实际情况快速采取措施,从而帮助制造商减少成本。具体措施包括生产透明化、智能化,并结合灵活的生产规划、采购、调度和执行能力实现优化生产的目的。通过各个过程的集成,制造商也能快速应对供求波动。

假设根据成本削减计划需要关闭一条生产线,并将其生产快速转移到其他工厂以期将其对现有订单的交货和生产的冲击降低到最低。这种情况就需要有一个透明的生产系统帮助进行生产规划、生产调度和生产执行。

二、质量评估软件。能帮助制造商减少由于生产和流程缺陷引起的潜在收益漏损。包括改进整个供应网络核心生产过程的跟踪和追踪能力以及产品召回处理能力。

假设某一供应商推出的畅销产品的某一关键部件突然出现了质量缺陷,碰到这种质量和一致性的问题,需要马上进行事故根源分析并对生产网络采取正确的做法,这时候就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系统能快速追踪从供应商的工厂到商店所有的部件和成品情况。

三、收益捕捉软件。能帮助制造商识别新的商业机会并及时进行投资。这种解决方案需要深入研究顾客的购买偏好并结合贸易促进管理、需求管理和订单履行计划管理解决方案。

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同时也会滋生出新的商业机会。今天并不畅销的产品明天有可能就成为了抢手货。因此,在如今的全球商业环境下,制造商仅依靠软件来了解行业趋势、分析顾客购买行为、产品和盈利和生产流程是远远不够的。软件必须与贸易促进管理、协同需求和订单履行计划解决方案结合在一起,才能为制造商更灵敏地抓住市场机遇、做出反应做贡献。

聪明的制造商会尽早实行IT投资计划。通过选择能马上投入使用的软件,并应用在不同的商业过程中,效果很快就会显现出来,CEO和CFO们也能实现他们的短期盈利目标。但是,要获得长久的利益还是需要紧跟CIO进度计划。

IT培训行业趋势 篇2

根据行业结构统计,当前我国IT产业从业人员在400万到500万人左右,并且有92%的从业人员表示需要提升IT技能,有42%的参与者表示非常想参加IT培训。尽管IT培训行业成长空间巨大,但竞争也相当激烈,由于当前IT教育界的同质化现象十分普遍,服务、产品、招生等方面的创新性举措,将成为企业获得市场的最有力武器。

这主要是因为,IT职业教育机构如今已经不再能只单纯地站在培训一个角度来审视市场,而必须随着客户需求的不断深化,将后续服务和引导性教育纳入自己的体系中,为学员和IT企业更好地搭建桥梁,推动行业人才结构优化。围绕这个思路,许多IT教育培训结构已经开始了不同方位的尝试,如:东方标准转型为IT人才服务公司,走出了单纯的教育培训领域,力图在提供人力资源服务上有更深的进展;新华电脑教育与国内近5000家著名IT企业签约,作为其人才需求输送渠道,同时聘请国内外专家团做精专课程设计。

纵观中国IT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当前的IT职业教育尚处在一个由发展起步阶段向爆发性成长期转型的过渡阶段。一方面,消费者由最初的盲目消费,日益趋向理性选择,变得越来越关注教育机构的可信度、教学质量和就业保障等多方面因素。另一方面,整个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各类花样百出的招生广告、鱼龙混杂的IT培训机构充斥着市场。在行业自由竞争愈演愈烈,IT培训行业市场的“马太效应”将日益明显,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而有专家预测,这一趋势在未来的3年内将更加清晰。

华育国际:订单+实训

华育国际成立于2000年,主要进行IT职业教育培训、认证、技术研发、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印度IT职业培训项目在国内最早的实施单位之一,创立了国内“T”型人才培训模式,是“国家高端IT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唯一指定的实训基地。

针对大学毕业生学历高、动手能力比较差,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现状,华育国际特别开设了Eduask-SECSE课程,在教学中增加大量的实践环节,花巨资建设软件工厂和网络实验室,给学员提供实际操作的环境,并让他们参与到企业项目之中。这种培训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其内容完全根据企业需求来设计,课程设置实践性强,强调学员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以需订产”,将招生和人才输送完全市场化。

其中,“订单”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点对点,即华育国际和各个IT企业签订定向委培协议,企业向华育国际下用人订单,华育国际根据企业需求,提供定制化方案,对学生进行定制培养,学生一毕业就直接送到企业里特定的工作岗位上,完全实现学习、就业一条龙的“会员制”个性化服务。另一种方式是点对面,华育国际根据一类企业的需求来设计培训内容,安排课程设置,把教学和就业紧密的衔接起来,社会中这一类企业热需什么样的人才,华育国际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确保学生就业面宽广。

“实训”则是按照“双元制”教学,不仅教给学生计算机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践环节中掌握IT技能。在培训方式上,以项目实战带动教学,上课打破传统课堂模式,以案例贯穿教学,带领学生一起参与企业项目,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相对于学历教育的校园式模式,实训则是工厂式的、学徒式的,老师带领学生直接参加IT名企的实际研发项目,能

全面掌握规范的开发流程和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能够满足大量中小型企业对IT人才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也深受大量需要就业、转行的中等和低学历人群的喜爱。2007年,随着资本的进入,华育国际擎起了拓展全国市场的大旗。先后在辽宁、黑龙江、内蒙等多个省份、自治区建立直营分校和就业中心。独立营运并开发的项目横跨IT教育的等多个方面。但过快的扩张也同时埋下了隐患,人才储备不足和管理失控导致的教学质量下降,最终酿成了多个分校的倒闭。如何在快速发展中,兼顾规模化和个性化、确保教学品质,成为华育国际最为紧迫的问题。

安博教育:打通产业链

当前教育领域最大的整合者安博教育集团成立于1999年,在中小学网络教育市场攫取第一桶金后,其业务触角迅速延伸至大学生就业培训市场,并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将业务链拓展至中小学教育与就业培训的中间环节—高等教育领域,打造了一条涵盖中小学-高等教育-就业培训的IT教育产业链。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不能很好地实现就业的职业教育就失去了其根本意义。安博通过搭建桥梁,解决大学生和企业之间需求的错位,开辟了一片全新的领域,即IT实训。所谓实训,是协助毕业生在就业之前,参与到企业的项目开发过程中,从而为高校和企业搭建了桥梁,加快从学生到合格员工之间的角色转变。2006年4月,安博教育联合教育部推出“IT实训推广工程”,覆盖了全国上百所高校,以就业为导向完善IT人才教育体系。

安博的高校合作对象主要有四类:一是新建学院,即双方共同成立新的二级学院,安博引入企业、技术、设备、教学等多方面资源,校方负责申办资质及生源,双方共同承担教学的实施与管理;二是共建学院,即双方结合实际情况,发挥各自优势,合作部分专业,以学院形式独立运作,共同承担教学的实施与管理;三是学院外包,即根据校方实际情况,学院委托安博负责全面运营,校方负责监督管理;四是共建实训基地,即与生源规模大的院校合作建立实训基地。

IT实训中,参与实训的人员绝大多数为即将毕业的在校学生。学习者进入实训基地后,其角色由学生转变为员工,接受“公司”分配的职务,佩戴员工胸卡,每天打卡上班,并在主管的指导下完成各种业务项目。而且,产业园的每个项目都是真实的,由安博负责对外承接项目,与用人实行定制培养(IBT),选定和企业业务相关的课程和任务,并配合企业的实际操作练习。

目前,安博教育已与4000多家软件公司达成协议,采用IBT(企业定制)模式为其培养人才,准学员一旦培训合格就可以进入公司工作。至今,安博教育在杭州、苏州、上海(昆山)、大连建立基地,结合当地人才战略,在软件企业集中区域,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以大连为例,安博与大连高新区合作,未来8年每年向大连高新区输送1万名IT人才。

目前,安博教育与全国近40所高校签署了院校合作协议。同时,随着国内多个城市提出转型,打造服务外包产业的思路,比如大连计划成为国内最大的软件服务外包城市,南京正着力打造服务外包产业,苏州昆山正从制造中心转向金融服务外包城市等,对人才储备提出了新要求,安博的IT实训与地方政府转型的诉求不谋而合。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同

建立IT实训基地,为城市转型提供了智力支持。

然而,作为中国教育产业的巨型航母,如何整合资源,发挥产业链的协同效应,形成核心竞争力,成为安博持续发展的关键。另外,师资力量也将是制约安博高速成长的主要因素。随着IT 实训和院校合作的持续推进,安博将对高素质的师资团队产生巨大的需求,能否满足这一需求,直接关乎业务复制的进度。

北大青鸟:特许经营模式

北大青鸟IT教育成立于1999年,是我国最大的IT职业加盟式教育机构。依托杭州大学雄厚的教育资源,北大青鸟通过院校合作和特许加盟两大经营模式打开了市场。

2000年,北大青鸟IT教育创造性地将特许经营模式引入到IT职业教育领域,在全国建立“北大青鸟APTECH计算机授权培训中心”。所有中心实行统一经营管理。发展速度之快、经营规模之大、学员人数之多,在全国众多IT职业培训机构中一枝独秀。

北大青鸟首次提出“软件蓝领”的概念。强调不一定必须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人才能成为IT精英;不一定必有具备一定计算机基础的人才能成为IT工作人员;不一定高学历的人才能成为IT精英,第一次将高中毕业生、大专生作为IT培训的主力。

北大青鸟任何一种IT教育产品的研发起点,都始于围绕用人企业实际的深入调研,调研内容来自于不同类型企业的领导人、部门经理、员工代表等不同层次,更有对大量招聘信息的全面分析,坚持按企业需求培养专业人才,“把需要工作的人变成工作需要的人”。

北大青鸟IT教育将职业课程体系与校方现有的教学优势相结合,开发出针对于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育产品,并通过课程置换的方式,向合作院校输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产品,并将职业课程体系与校方现有的教学优势结合。如今其成功开发出的课程包括,ACCP(软件工程师培训)、BENET(网络工程师培训)、BTEST(软件测试工程师培训)、学士后(针对大学生的JAVA、.NET和Android的软件工程师培训)以及针对院校合作的课程置换产品:ACCP启蒙星、JB北极星等六款IT职业教育产品。其课程研发团队由来自学术界、IBM公司、微软公司等IT领域的权威学者和技术专家担任技术顾问,结合IT领域技术发展趋势和企业人才实际需求,开发出的产品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作为首个把特许经营模式引入教育培训领域的机构,北大青鸟IT教育在业界率先推行标准化,撰写出教育培训行业第一套标准化手册。每年更新修订,公开出版发行。2008年最新出版的《北大青鸟IT教育标准化手册》,内容涉及107个工作岗位,共有2714个业务事件,394个工作流程,1400余项质量标准,总计五百余万字。

目前北大青鸟IT教育全体系员工10000余名、授权培训中心240余家、合作院校500余所,覆盖全国90余座城市,帮助40余万人逐步提升就业技能。

特许经营模式尽管有诸多优势,但其中也存在一系列复杂的利益关系。除涉及合同关系外,加盟企业与特许经营方之间还有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上的种种潜在问题。这些问题在IT培训业中尤为明显。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困扰特许经营模式的另一个大问题。对人才的复

合性要求往往使得特许经营企业很难找到数量与其扩张速度相应的合适员工,重点需要的中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严重短缺。如何寻求和培养技能与品德都良好的新员工,是摆在北大青鸟面前的一大难题。

达内科技:远程教育规模化

达内IT培训集团2001年成立于加拿大多伦多,由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投资,直接引进北美IT技术,以具备国际化大公司工作经验的技术专家和资深工程师作为师资来源,结合中国IT企业的现状,定制化培养高端IT人才。

教师资源属于“稀缺资源”,早已成为各个培训机构争夺的重点,而且付给老师的薪酬是IT 培训机构最主要的成本。目前达内的教师队伍由来自Sun、惠普、IBM、摩托罗拉、亚信等公司的大约50 名工程师组成,平均拥有6 年以上软件开发经验。既保证了各加盟点的师资质量,又促进了招生,可以有效降低成本。

达内从2006年起开始推广“远程教育”。通过网络将达内的课堂引进各个地方,将已有的教师资源通过远程在线的方式共享。通过网络平台,达内迈出了规模经营的步伐。目前达内在上海、广州这些重点城市,利用网络平台建立了自己的直营培训中心,此外他们还在各个高校推广这种远程教育模式。高校提供课堂和学生,达内提供内容,这种合作方式被称作“课程置换”。2006年以后,通过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差不多有三四万的规模。

创新的教育模式,为达内IT培训集团赢得了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VC与集富亚洲JAFCO ASIA风险投资的青睐,并于2008年10月成功完成了第二轮融资。随后,达内斥资1亿元,推出大学生IT就业援助方案“暖冬工程”,计划未来3年内,通过IT实训,帮助10000名大学生实现就职,接受援助的大学生将享受“零首付,低押金或免押金,就业后分期付款”的优惠学习条件。将IT培训与就业挂钩,真正实现学有所用。

达内还与国内近千家知名IT企业签署了战略人才培养战略协议、同时也与SUN 微软 亚信 SINA SOHU 中国电信等知名厂商、运营商、技术服务商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还与百余所高校实行院校合作。定期为学员开设学员就业指导方面的讲座、参观软件企业、企业学员见面会等等,通过实训体系对学员进行“虚拟企业管理”,除此之外,达内每年一月份召开企业用人订单的洽谈会。通过洽谈会,一方面更准确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另一方面达内会针对性的培训学生,比有针对性的培训,让学生有好的就业出路,让企业找到可用之人。从2002年至今,9年的时间,达内科技在全国开办了30家培训中心,同时在读的学生5000—7000人,一年培训的学生达到2万人的规模。

IT产业发展趋势及十大预测 篇3

1. 形成合理的行业结构,重点提升软件与信息服务业、集成电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比重,软硬件比由目前的13∶87 提升到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2. 有效提升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的比重,减小高端产品和关键产品对进口的依赖,从根本上缓解IC 、新型元器件、软件等高技术、基础产品对产业自主发展的瓶颈制约。

3. 要有一批国际竞争力强的本国跨国企业,电子跨国公司的规模和数量与发达国家的水平接近。

4. 有效启动国内投资和消费市场的需求,力争把产业的外贸依存度下降到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有效增强国内市场对产业增长的贡献率。

5. 主要依靠本国企业的发展来实现产业的增长,不断提升其在产业中的比重。

6. 进一步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努力发挥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增长潜力和这些地区的资源、区位优势对产业的贡献水平。

(一)电子商务

根据CNNIC① 的统计,截至2009 年6月,我国网购用户为8788 万,年增幅达

38.9% 。另据阿里巴巴的统计,2009 年,已有43% 网民在网上购物(CNNIC 对2009 年上半年的统计是26%) 。阿里巴巴打出新商业文明旗帜,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其矛头直指以暴利、复杂为特点的传统商业体制。其实力背景是网商、网货、网规。

2009 年,中国网商规模已突破6000 万人,占网民数量的18.8%;2009 年中国零售类网货交易规模达到约2350 亿元;到2010 年,增长至4640 亿元。网货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2009 年在2% 左右,2010 年达到3% 以上。2010 年,是传统商业体制受到网商、网货、网规空前冲击的一年。将有上亿的网民,在“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和物理商场为基础的传统商业渠道之外,涌向网购。而6000 万网商,已达到2003 年网民总数规模,已形成大势。2010 年,中国制造的主力军全

注① CNNIC:即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CNNIC), 是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于1997 年6月3日组建的管理和服务机构,行使国家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职责。它以“为我国互联网络用户提供服务,促进我国互联网络健康、有序发展”为宗旨,负责管理维护中国互联网地址系统,引领中国互联网地址行业发展,权威发布中国互联网统计信息,代表中国参与国际互联网社群活动。

面转入内销,以互联网方式建立出口时期忽视的内销渠道,冲击着传统商业体制多层批发的商业渠道;消除了传统商业体制下的暴利,形成了各行各业“打土豪分田地”(降低不合理交易费用)的突破口;网货将向产品品牌化、服务差异化、品种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如果说过去的十年是中国电子商务服务商逐步探索、启蒙市场的十年,那么2010 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已经来到了历史的三岔口,是直面问题,切实找准突破口, 健康发展电子商务;还是维持原状,放任电子商务的自由发展将成为我们这一代人不可回避的责任。电子商务的星星之火已经遍布祖国各地区、各行业之中。“十二五”中的电子商务何去何从就成为电子商务市场推动者与应用者必须考虑的问题,能否准确抓住电子商务发展规律,能否准确切入电子商务发展要害,将决定着未来5年甚至10 年的市场走向,将决定着电子商务能否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将是中国迈向现代化,与国际接轨,甚至引领世界经济的千年大计。

(二)移动互联网

2009 年,3G 在中国全面启动并带来了新鲜力量和巨大机遇,2010 年无疑更加值得期待——快马加鞭的3G 用户迁移和技术演进、生机勃发的中国市场、异彩纷呈的智能手机和融合终端,着眼未来的智能本和云计算,以及风起云涌的应用商店,无不酝酿着在这个漫长冬季过后恣意展现3G 春天所带来的活力与希望。

2009 年和2010 年是3G 布局年和定向年。布局是指圈地。三大运营商开始圈地

运动,暂时将利润指标放下,以争夺相对份额为目标,不计代价地争夺用户,是2009 年的特点。TD 暂时处于领先地位。2009 年我国3G 用户总数超过1000 万,其中中国移动TD 用户占40% 。中国移动Mobile Market 正式发布,正如中国移动原总裁王建宙指出的那样:“与以往的网络运用不同,移动应用商场一个最大特点是开放性。”UCWEB① 异军突起,过去3年,其用户增长近50 倍,目前已达8000 多万。这说

注① UCWEB :即UC 浏览器(原名UCWEB,已于2009 年5月正式更名为UC 浏览器), 是一款把“互联网装入口袋”的主流手机浏览器。

明开放路线深得人心。中国移动在世界上第一个作为运营商提供在线软件开发平台,目前上架软件5000 多款,在测软件5000 多款, 其优势将由于开放而进一步加大。联通与代表封闭路线的苹果合作, 虽然现在3G 市场份额比中电信略强,但其前景从战略上看淡。其成败与否,关键也在于看是否走开放路线。

3G 终端与数据应用的不断涌现推动着用户对高速移动宽带的需求日益增长,使本已紧锣密鼓的3G 技术演进在2010 年得以进一步温家宝:提速。EV-DO① 版本B和HSPA+② 推进三网融合 加快物联网研发应用等提供更高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快反应时间的多载波技术已成为无线产业瞩目的焦点。由于多载波升级成本较低,运营商不需替换现有网络设备或购买额外频谱,即可达到接近LTE 的数据传输速度。因此,这一优势在目前全球经济放缓、运营商投资日趋谨慎的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

nlc202309010840

总之,2010 年,3G 全球扩展势如燎原,技术演进紧锣密鼓,中国等新兴市场更成为推动3G 加速发展的中坚力量;而伴随着3G 的迅猛增长,创新的融合终端和服务已成为新一年里全球无线产业发展的绝对亮点。

(三)物联网

2009 年,物联网成为最火爆的新概念之一。2010 年,开启了物联网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新三网融合的进程,国家将规划引导下一代网络发展。加快培育物联网产业, 制定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和应用推进计划,发展关键传感器件、装备、系统及服务。推进国家传感信息中心建设,促进物联网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融合发展。

物联网市场潜力巨大,物联网产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将带动微电子技术、传

注① EV-DO: Evolution-Data Optimized 或Evolution-Data only 的缩写。有时也写作EVDO 或者EV 。

② HSPA+:是HSPA(3GPPR6)的向下演进版本,是上下行能力增强的一项技术。在FDD 系统中,上下行资源是分开处理的,因此HSPA+ 的终端类别要分别从上下两个角度进行。

感元器件、自动控制、机器智能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带来庞大的产业集群效应。据赛迪顾问研究显示,中国物联网产业在公众业务领域以及平安家居、电力安全、公共安全、健康监测、智能交通、重要区域防范入侵、环保等诸多行业的市场规模均超过百亿甚至千亿,2010 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2000 亿元,至2015 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 市场前景将远远超过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市场。

物联网具有广阔的行业应用需求,但各行业发展并不均衡。整体来看,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技术、标准、产品以及市场并不成熟。以细分市场来看, 交通、安防、物流、零售、电力、金融、环保、医疗等将成为物联网行业应用的重点领域,但由于不同行业在物联网政策倾向、技术与市场成熟度、市场需求等方面差别较大,因此物联网的细分市场发展差距也很大。

物联网产业将成为我国重点培植的高新技术产业。在智能交通、城市安防、智能电网等行业的市场成熟度较高,这些行业传感技术成熟,政府扶持力度大,在许多城市已经开始规模化应用,市场前景广阔,投资机会巨大,将成为未来几年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IT产业十大预测 拓墣产业研究所公布的《2010 年全球ICT 产业十大预测》指出, 2010 年全球ICT 重点产品产值全面翻红,年成长率近10%, 半导体资本支出成长43.6% 。另外,DRAM①与面板价格双双回稳,NB②、LCD TV③、手机和DSC④ ,出货量年成长率也都有5%~20% 的水准;网通设备和LED⑤产值则分别成长8. 9% 和14% 。拓墣产业研究所副所长杨胜帆表示,2010 年全球总体经济景气的成长劲道不强,但ICT 产业遍地开花的盛况,预告着金融风暴的威力已接近强弩之末。

注① 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即动态随机存储器最为常见的系统内存。② NB:NoteBook 即笔记本电脑。

③ LCD TV:Liquid Crystal Displsy,即液晶电视。

④ DSC:Digitsl Still Camera,即数码照相机。

⑤ LED:Light Emitting Diode,即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可以见光的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它可以直接把电转化为光

IT服务业发展趋势思考例 篇4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 以及全球产业升级的内在要求, 以服务外包、高端制造和技术研发环节转移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转移正在全球展开, 以IT服务为代表的服务业正加速实现跨国界转移。IDC研究数据显示 (图1) , 随着市场潜力的不断释放, 市场规模正在呈膨胀式增长, 从2012年到2020年全球离岸服务外包市场规模的增长速度大幅增加。全球软件与信息外包将对中国现代服务业, 特别是与国际接轨的服务外包产业, 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 在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 中国软件产业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 (据IDC预测图2) , 年均增速高达38%,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2008年软件产业收入为7573亿元, 是2000年的12.7倍, 2010年突破万亿大关, 成为拉动信息产业发展的引擎。

现在“智慧地球”又为未来中国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广阔空间。“智慧地球”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 将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各行各业的物体, 形成“物联网”, 通过超级计算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 实现人类社会和物力系统的整合。“感知中国”以中国主导的“物联网”技术和其他先进IT技术为基础, 围绕两化融合战略, 结合中国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需求, 成为引导中国IT产业发展的技术方向和趋势。

IT行业发展趋势 篇5

数据中心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令人望而生畏:无限规模基础设施、严苛的业务需求以及对控制的重大转变—一旦IT专家们总有办法提前做好准备。

根据本周Gartner Infrastructure Operaations&Management Summit2014的会议内容,业务专家预测,公司内部数据中心架构将会按Amazon Web Services的云计算一样,拥有可扩展性和计费功能。

Gartner公司的管理副总裁Govekar表示,结合IT前沿的十字路口与企业预期,未来将有十个影响数据中心的趋势。①开放哲学。开放框架可以将数据中心拆分成多个低级别组件,这些组件都将遵循开放标准。而且只有少于2%的企业应用程序被设计支持横向扩展架构,企业IT需要避免把历史遗留程序带入开放架构里。

相反,要把新业务负载放到模块化设施中,并且和硬件供应商协商,引入更多开放标准的硬件和软件。

②自动化。这并不是新趋势,但IT自动化会在未来五年内发生变革,从投机到真实的实施。

问题在于IT管理员喜欢脚本。他们喜欢编写脚本,摆弄来自同事的脚本,并且在跳槽或离开后留不下一点文档。IT自动化必须从脚本演变为明确内容(定义任务的工作负载),接着进行启发式设计(基于运营数据的自动化设计)。银行现今已经使用启动式自动化,因为他们已经拥有了所有想要的硬件,Govekar说。但目前来说他们还缺乏在任何时候自动化工作负载的能力

从任命一名IT领导者开始,推行自动化,发现并奖励能够编写具有弹性、结构化脚本的管理员,并开始进行启发式自动化脚本的编写。

③软件定义一切。软件定义意味着控制层将从硬件剥离出来,数据中心的任何设备都将参与到此架构中。软件定义服务器已经被接受,软件定义网络与软件定义存储预计要到2017年才会产生较大影响,Govekar说。

不要认为软件定义一切的目的是节约成本,真真的问题是灵活性。在这个动荡的市场避免厂家锁定,并寻找可互操作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抽象整个数据中心。同样还要记住,传统数据中心不会因此就立刻消灭。

④大数据。大数据被以各种方式分析,解决问题。例如,警察无须在全城都布满警车才能降低犯罪率,通过分析可能发生的状况的热点、发生时间与历史数据就可以进行推断。

建立新数据架构来存储非结构化数据和实时输入,是现今的一大变革。抑制企业IT使用大数据分析的最大问题不是数据架构,而是大数据相关的技能。

⑤互联网就是一切。IT需要管理咖啡壶吗?如果咖啡壶有IP地址,并连着互联网,那么IT就能管。

连接互联网的设备结合大数据分析,意味着企业能够自动化和优化其业务。也意味着每个终端节点都面临着安全风险。在数据中心可用性管理中,互联网就是一切意味着整形与客户优先级分层,而不是简单的采购更多硬件。

Govekar说,要建立可变更,而不是无法改变的数据中心。

⑥全网规模IT。不论好坏,领导希望了解为什么你无法做到像Google、Facebook与Amazon那样。

传统硬件与软件都不是为全网规模IT设计的,这意味着该趋势依赖于软件定义一切和开放架构,如Open Compute Project。其同样还依赖于IT的整体心态,能够接受试验和失败。

⑦移动。员工是移动的。用户是移动的,带上自己的设备已经演变成带上自己的玩具那样简单。IT服务台自然不能落后这一趋势,以免对声誉造成影响。

将数据隔离—个人、企业与应用程序数据在一台设备上进行隔离,这是技术部门需要考虑的。

⑧IT两手抓。无论多难,没有人会因为IT确保服务器与应用稳定运作而喝彩。IT两手抓意味着在维护传统IT实践的同时,安全地介绍与引入新流程。

采取策略,从应用开发与分层开始,将其应用到IT路线图,并想办法接近客户。同时关注两方面会让团队更加多样化。⑨商业价值报表。到2017年,大部分基础设施与运营团队都会使用报表与外界沟通。Govekar认为商业价值报表和IT报表对比,就如同拿游轮评价与游轮锅炉校准数据比较一样。它们服务于不同目的。

评估商业报表与听取IT员工的发言,因为他们也是业务的利益相关者。

⑩可控的尝试。以上趋势都可能造成影子IT,业务部门可能绕开IT而不受约束。

IT成本趋势/如何避免数据丑闻 篇6

Unix服务器的成本,按每个处理器的总成本计量,每年下降18%;而按逻辑服务器计量,每年下降15%。若进一步细分,基于服务效率的提高,人员的成本下降20%,可以看出,设备成本下降的速度低于人员成本的下降。而Wintel服务器,按每个处理器计,每年的成本下降10%;按每台服务器计,则下降6%。造成下降缓慢的原因主要是服务器变得越来越大,而且更多的关键应用移植到此类服务器。如果能应用VMWare一类的软件实现逻辑分区的话,则能提升硬件的使用率,促使成本能有进一步的下降。存储方面,成本的下降最迅速,每GB每年下降40%。这主要得益于采用分级存储的概念。

如何避免数据丑闻

IT行业发展趋势 篇7

电子商务扩展分销渠道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而:

首先是提供了新的消费模式。由生产商、批发商、代理商、零售商共同组成的传统渠道是实体的。这种单向、静止的流通渠道是以实物转移为纽带将分销渠道的各个主体链接起来的。随着电子商务的出现,一切都已虚拟化,分销渠道也小例外,于是就出现了E-distribution,即虚拟的分销渠道。网上零售、网上批发、网上拍卖、网上采购、网上配送、网上支付等新的销售形式的出现使分销渠道呈多元化,分销渠道山宽变窄、由实变虚、由单向静止变双相互动。

虚拟渠道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网上商店。网上零售、网上批发、网上拍卖、网上采购、网上配送、网上支付等新分销形式都是网上商店的经营方式。网上商店是电子买卖发生的场所,是传统商店的在线版,代表了网络与商业的融合。与传统商业类似,网上商店为顾客提供新的消费模式,顾客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

其次是扩展了分销渠道的范围。电子商务扩展了分销渠道的一个方而体现在已拓展了分销渠道的范围,使之加大加宽。由于互联网打破了地域和国界的限制,因此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使全球范围内的沟通变得容易简单,这样产品的销售渠道通过互联网就拓展到了更广阔的全球市场,而非局限于国内市场。

二、畅通的分销渠道信息流管理

传统的分销渠道不畅通主要由两个原因:一是渠道各个主体的利益分配不均;二是信息沟通不畅。但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能解决这两个问题。一是解决渠道主体的利益分配。传统的分销渠道从生产商、分销商到零售商,中间环节特别多,且各环节都各自为政,都想把自己的利润最大化。但是最大化的前提是从上游或从下游挤利润,或使利润以有利于自己的方式进行再分配,即各渠道环节使自己利润最大化的隐含前提是使对方利益最小化。这样渠道的各个环节主体因为互不信任就会互相设关卡,使其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各方在市场供求关系一有波动或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时就要进行重新谈判,从而导致分销渠道不能畅通运行,渠道合作效率极其低下。

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于虚拟渠道的介入,使分销渠道间的竟争竟争加剧。传统的分销渠道主体渐渐意识到原来的做法的危险性,从而迫使他们放弃原来的各自为政的想法和行为,从单独活动逐步走向合作双赢,最终使渠道越来越畅通。当然,这一过程不是一下子就能转变过来的,它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转变的关键在于:传统渠道主体观念的变化程度和外来压力的大小。

第二是集成一体的分销信息流。传统的分销渠道之间的信息沟通很小畅通,上下游之间鲜有信息沟通,很难及时得到自己应得到的信息,从而导致信息严重不对称,这是造成分销渠道阻塞的一个重要原因。总的来说,传统的分销渠道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零和博弈关系,信息不对称是导致这种局而的主要原因。

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渠道成员重新建立相互之间的关系,局域网和供应链管理把渠道成员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在此环境下,每个成员的任何一个生产或销售信息可以通过网络迅速地传递到所有成员那里,其他成员可以据此调整自己的经营或库存,由于信息沟通成本低、效率高,分销渠道各环节的信息能充分沟通。信息的畅通也使各环节的主体意识到,只有互相合作,才能使各方而的利益共同达到最大化。因此各分销渠道主体之间的关系逐渐由零和博弈转变成非零和博弈,最终形成了双赢的合作竟争。同时,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给传统分销渠道带来冲击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对自身进行改造的机会和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传统分销渠道提供了丰富、先进和全而的改造技术。传统渠道商通过应用电子商务对传统的流程和管理加以改造,消除了商务伙伴之间的时差和距离,使分销渠道的上下游之间更加畅通、更加有效。

三、分销渠道的扁平化

电子商务对分销渠道的压扁作用表现在它使分销渠道从间接逐渐走向直接, 减少了流通环节, 缩短了流通渠道。传统的分销渠道是粗线条的, 生产商、中间商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是间接的。但是在网络经济时代, 由于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沟通平台, 生产商与中间商可以通过互联网与最终消费者进行直接的沟通。这种新的扁平化的分销渠道模式实际上是以网络服务商为中枢的扁平化组织结构, 传统的分销模式是建立在众多中间商组成的垂直渠道上, 新的分销模式是建立在互联网平台上, 生产商、中间商、物流企业和消费者围绕网络服务务商开展商品的流通活动。

由于电子商务的兴起,导致分销渠道扁平化的原因有三个:

首先是个性化需求的发展。渠道扁平化的根木原因是个性化需求的兴起,需求的个性化使得配送必须而对单个的消费主体。技术进步是个性化需求兴起的前提,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制造商可以实现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这与传统的大规模标准化生产有着本质的区别。

其次是一对一营销的兴起。通过互联网、生产商和中间商可以直接了解消费者的真实消费需求,可以直接向消费者提供产品,可以低成本地向消费者提供定制化服务,与消费者实现互动,即一对一营销。一对一营销的兴起和实现,使分销渠道由粗放型变成集约型,分销渠道的扁平化是电子商务时代一个显著的渠道特征。

最后是竟争促动作用。在电子商务环境下, 由于虚拟渠道的介入, 使分销渠道间的竟争加剧。随着商务的发展, 顾客的个性化需求逐渐得以满足。但是其前提是配送必须低成本、高效率, 只有配送跟上来了, 一对一营销才能真正实现。电子商务对配送的高要求引起了第三方物流的兴起。

参考文献

[1]、钱旭潮:《网络营销与管理》, 北京出版社, 2002年版。

畅谈企业IT的未来趋势 篇8

这些基础设施的支柱主要在Linux上运行。那么,企业Linux在今年的下一个主要趋势是什么?我们看到了对IT融合、云(有多种形式)和大数据的需求,这些都促进了Linux和开源的应用。

今年的主题将是把OpenStack部署变为现实,该项目强劲的势头将推动真实世界的成功。对很多组织来说,试验验证和概念验证的阶段将会结束。首席信息官们将启动全面的实施计划,目标是开发下一代基础设施和数据管理能力,从而打造IT灵活性,以应对竞争激烈的市场需求。满负荷生产私有云将部署完成,功能包括自动管理规划和效用遥测技术。OpenStack社区和经销商将通过成熟的培训、最佳实践和基于标准的认证计划为下一阶段提供支持。

大数据

早在2011年,IDC公司的一份研究显示,数字化数据量的年增长率为40-50%。照此计算,该研究预测,当前40万亿GB的数据总量到2020年将激增到现在的50倍。企业数据中心管理之下的信息也有同样的增幅。“大数据”虽然是一个广义概念,但却不只是一种宣传,对很多企业组织而言,它正在很快地变为日常现实。像多种形式的云、大数据解决方案(Hadoop集群、内存数据库等),它们建立在Linux之上,并且利用开源的巨大力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进行着创新。

IT融合

根据Gartner公司在2012年的研究,很多企业开始采用一些社交、移动和云系统融合相关的全新技术。两年之后的今天,早期的试用阶段已经结束,对很多企业而言,现实业务确实需要一种基于融合、以客户为中心的方法。在这一方面,Linux和开源依然是领军者,它所提供的快速创新和灵活性,有助于把融合从一种宣传转化为符合开源行业标准的企业解决方案。

总结

2014年的主题是打破传统IT的藩篱和惯例,实现真实的业务增长和客户价值;借助的工具是过去几年来由宣传变为现实、由Linux和开源驱动的创新和技术。

IT行业发展趋势 篇9

作为一个早就学会在削减报销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产业, 医疗影像和IT产业甚至能顺利度过2005年赤字削减法案 (Deficit Reduction Act, DRA) 这样的事件, 但也未能幸免于经济衰退, 不过它已经为复苏做好了准备。

来自美国各地的经济指标显示, 美国经济正处于复苏阶段。2009年9月第六届热门趋势调查结果表明, 各大医院和成像中心通过积极控制成本、削减预算、裁员、建立更有效的业务流程、改进工作流程和生产力等各种手段相结合, 经受住了这场经济风暴的考验, 并通过方便医生、提供在线评估图像和报告, 以及强力推动市场、患者和供应商的关系, 力求寻找并保持更广泛的治疗基础。

本次调查对象多就职于美国较有代表性的医疗机构, 他们认为技术是分水岭, 因此对IT基础设施的投资占绝对优势, 即使在机构不景气、收入减少的情况下, 临床信息系统和成像系统也仍能保持强劲态势。调查结果预示, 随着迈入2010年, 花费在成像系统、IT基础设施和临床IT系统的资金还会增加。

全部调查对象为410名临床、管理和IT专业人士, 商业重心正如所预期的那样, 分别是:削减报销, 提高患者满意度, 改进生产率和工作流程, 创造新的收入来源, 遵从政府法规 (如表1) 。表2~表4则分别显示出各分类中的前五名供应商。

1 是谁在赚钱

财政收入或收益不足一直是本年度的重大事件。

报告财政收入降低最多的是多医院集团 (multihospital organizations) /一体化服务网络 (integrated delivery network, IDNs) (35%) , 紧随其后的是社区医院 (27%) 和影像中心 (14%) 。但影像设备购买仍保持强劲势头。在整体调查基础上, 有36%的受访者所在机构2009年比2008年的收入有所增加——不过其收入增长非常保守, 其中95%的机构增长率低于15%。为什么这些机构的收入仍在增长?因为他们重视运营效率, 采用更有效的收费和计费, 引进能够增加收入的技术, 并因此看到与之有关的飞跃。

报告收入下降的机构和收入持平的机构相同, 各占32%。在32%收入下降的机构中, 有34%下降比例低于5%, 有87%收入下降比例低于20%。无疑, 收入下降是由于削减报销、无偿护理增加、坏账增多, 以及股票和投资值降低造成的。

萦绕在每个人心间的另一大问题是, 与2008年相比, 2009年情况会怎么样?去年的调查显示, 46%的受访机构财政收入增加, 31%为持平, 另有23%报告收入下降。今年, 据各机构报告, 收入增加比例大多在5%~10%之间 (占全部调查成员的44%) , 或少于5% (占全部调查成员的29%) , 收入下降比例也保持在个位数, 大部分低于10% (占全部调查成员的64%) 。

2 助一臂之力

目前, 竞争多来自多医院集团和影像中心, 以及医生诊所和社区医院。调查对象中有41%未改变其运营时间, 大约有四分之一延长了每周工作日的时间, 另有20%认为有必要延长周末工作时间以适应患者需要。通过提高报告周转时间 (42%) , 提供临床影像和信息的远程访问 (40%) , 有力地推动了治疗计划的增长和持续。2009年, 临床服务机构为影像设施使用增加最多的服务是女性保健, 其次是心脏病和门诊病人成像。同时, 营销也为宣传业务分忧, 使用的方法有:派出销售人员与医生会面 (30%) , 与医生团体建立伙伴关系 (28%) , 营销计划的重点是通过网站、杂志以及报纸广告来增加曝光率。

3 员工

由于全美经济衰退而导致的裁员风潮也给医疗业带来很大冲击。调查中, 略多于一半的机构在2009年其全职员工、外包工作人员和临时工没有变化, 约有三分之一的机构从去年起缩减了雇员。不过, 调查中有19%还增加了雇员, 17%增加了临时工。一年前, 2008年的调查中, 有41%的受访者希望在下一年雇佣全职员工, 还有一半不希望员工发生变化。只有9%期望减少全职员工。事实证明, 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

受访者对2010年持乐观态度, 认为将恢复招聘, 甚至可能增加全职员工 (27%的受访者) 。有望增加的岗位有:医生、护士、技术人员、接待人员和技术/IT人才。

4 影像系统

当涉及购买影像系统和IT产品时, 经济的低迷使得许多医疗机构不得不谨慎行事, 在一切可能领域进行评估, 并削减成本。不过, 影像机构仍然留有新设备的开支。尽管经济非常困难, 调查中仍有近一半的机构不改变其花在影像系统的支出 (2008年为39%) , 35%的机构比2008年的购置有所增加 (一年前, 52%的受访者报告增加预算) 。

为什么今年的支出增加了?受访者认为需要更新或翻新现有设备, 其次原因是机构整体预算增加, 或医疗系统的预算增加, 此外, 他们还认为有必要通过新型影像系统提升自身竞争优势。

有19%的机构和部门影像系统预算减少, 其中大部分表示他们是不得已而为之, 因为其所在机构或医疗系统的所有预算都遭到削减。而去年只有8%的机构表示会削减影像系统支出。

超声已经连续两年成为最需要购买的影像系统, 其次分别为MRI、心导管实验室、CT和CR。今年, 我们看到了从CT (2007年和2008年均排名第二, 2006年排名第一) 、乳腺X线系统, 特别是全视野数字乳腺机 (FFDM) (2007年排名第一, 2008年排名第四) 到低价格、多用途的超声系统的转变。超声系统的应用需求多种多样, 血管应用是主流, 其次是超声心动图、3D和4D, 以及妇产科和妇产科医师的应用。便携是其一大优势。

在MRI领域, 1.5T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约一半的受访机构选择了它, 不过3T正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 (37%) 。大部分MRI最新的临床方向是乳腺成像 (24%) , 以及神经病学和矫形外科学。

CT市场中, 64排系统仍然最受欢迎 (37%) , 其次是双源CT (20%) 和16排CT (17%) 。放射科仍是购买CT设备最多的部门 (42%) , 急诊和门诊位列第二。

5 IT基础设施的支出

与影像系统类似, 消费模式表明, 购买和升级IT基础设施是首选。虽然很多其他领域的财政预算都有所削减, 但仍有42%的受访者表示IT基础设施的预算维持不变 (2008年调查数据为31%) , 同时还有27%的受访者报告增加了IT领域的支出。由于存在升级IT基础设施、希望跨越式引进下一代技术、增加数据存储等需求, 因而导致预算增加。大约有20%的受访者声称削减了IT基础设施的预算, 2008年这一比例为9%。今年, 随着增加用于现场护理中的电脑和EMR (电子病历) 安装的小幅上升, PC机/台式机/笔记本成为最受欢迎的产品。EMR排名第二, 其后是两种相关产品——数据存储/数据处理中心, 以及灾难恢复/业务持续, 再次是电子处方。约43%受访者已经在适当的地方建立起了EMR。与2008年相比, 2009年出现了预料之中的开支下滑。去年, 60%的受访者报告增加支出 (在5%~15%的范围内) , 而2009年仅为27%。

展望下一年, 乐观者占多数。2010年, 46%的受访者期望在IT基础设施上增加开销, 其中27%预期增加5%~15%。40%的受访者期望其IT基础设施的预算与2009年持平。只有13%的受访者预计IT支出将下滑, 下滑范围最多在5%~15%之内。

6 临床IT的支出

临床IT系统预算在多数受访者所在机构中都维持稳定 (2009年为53%, 2008年的调查为41%) , 同时有37%的机构临床IT支出增加 (大约22%报告增加比例少于15%) 。

预算增加是由于需要升级IT基础设施、提高生产效率, 以及渴望跨越式引进下一代技术。大约10%的机构今年削减了临床IT支出, 其中8%表示削减比例低于10%。2008年, 有3%的机构削减了临床IT预算。今年临床IT预算削减的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整体预算的削减。

今年临床IT产品购买的领头羊是语音识别软件、放射信息系统 (RIS) 、医院信息系统 (HIS) 、心脏PACS和临床决策支持。

展望下一年, 48%受访者希望其临床IT预算维持不变, 同时44%预计将有所增加。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 支出将不会激增, 但会推升5%~10%。约9%预计临床IT支出下降, 其中5%预计下降将维持在5%~10%的范围内。

7 数据综合分析

为尽可能得到准确结果, 我们从不同角度解读数据。

无论其预算增加、减少或持平, 这些机构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呈现类似趋势, 即都把削减报销、提升患者满意度、提高效率和工作流程放在最优先考虑的事项。

根据调查数据得出的结论表明, 正是裁员这一做法缓冲了经济的冲击。在那些削减预算的机构中, 主要不同来自于裁员, 65%的受访者声称他们裁掉了全职员工。约有52%的机构裁掉了外包工作人员和合同工, 47%减少了临时工。但是, 即使是那些声称提高预算或预算维持不变的医疗团体也不得不削减全职员工 (17%~18%的受访者) , 其中大约19%~27%也涉及削减外包工作人员和临时工。

当谈及IT基础设施、临床IT系统和图像系统的预算时, 调查中发现了一些令人吃惊之处, 也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一种乐观趋势, 即技术预算似乎与许多机构的脆弱经济绝缘。比如, 那些报告整体负收益的机构, 我们发现有34%仍然增加了他们在IT基础设施上的预算——许多机构的增加范围在10%~25%之内。三分之一报告负收益的受访者没有改变其IT基础设施的预算。在三分之一预算确实减少的机构中, 大多数削减比例低于15%。

对于临床IT系统, 53%的机构预算没有变化, 同时有28%预算增加 (大部分增加比例低于15%) 。只有19%在临床IT的开销上有所减少。

当涉及影像系统时, 虽然预算削减, 仍有32%报告增加了这方面的开支 (增加的上限比例为10%~20%) 。只有24%降低了开支, 同时有44%未改变预算。

同样, 那些中等收入的机构中, 28%报告增加IT基础设施预算 (大约增加了15%) 。但其中大部分 (占55%) 认为, 预算与2008年保持一样。约17%的受访者有所下降, 范围在5%~25%之间。对于临床IT系统, 中等收入的机构中有67%在预算上没有变化;约有25%增加预算——增加比例高达20%;只有8%的机构减少了临床IT系统支出。82%的机构在临床影像系统方面的支出不变或增加;约有28%的增加比例高达20%~25%;同时, 有56%维持不变;只有16%减少了预算, 大部分减少比例低于10%。

在那些报告明确增加预算的机构中, 有52%增加了在IT基础设施的预算, 增加比例高达30%以上;约39%在IT基础设施的预算不变, 只有9%减少了IT基础设施的预算 (减少比例约为10%) 。对于临床信息系统, 50%的机构增加了预算, 比例在20%~30%范围之内。大约41%受访者的预算没有改变, 只有9%的机构预算有所降低。在84%支出没有变化或有所增加的机构中, 影像系统的开支与其他两项 (IT基础设施和临床IT系统) 相同, 只有15%减少了影像系统的预算。

席卷全美的医疗改革已经初现端倪, 无论供应商还是接受护理的当事人, 都不能置之度外。改变是无疑的, 问题只是在于什么时间改革, 以及改革到什么程度。眼下我们正在走出经济困境, 为适应新的市场和经济需求, 在目前这个时期, 医疗机构采取停顿措施, 检查自己的内部不足、需求和进程。总有一天, 医疗机构将会需要在EMR之内遍及整个单位来共享图像和报告, 对外则需要交流医疗信息。最终, 临床医生、供应商和患者需要在患者的个人健康记录中共同协作。技术将成为推进器, 使信息访问处于同一个水平, 进一步分化利用这些信息。

调查背景

IT行业发展趋势 篇10

近日, 安永发布《IT与公平竞争法规——趋势与案例更新》报告指出, 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其他IT法规将直接影响制造业和其他行业。面临执法行动与/或无法向美国市场 (可能还有其他国家) 销售产品等风险, 企业应采取一些措施, 防止违法事件的发生。本报告更新了安永较早前就该主题发表过的调研报告内容, 介绍了近来与反不正当竞争法案相关的法律诉讼和争议, 全球范围内的新趋势和企业在实施IT合规计划方面的案例。此外, 本报告也就企业可以采取的相关措施提出建议。市场上关于公平竞争的IT法规趋势正在对企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尽管目前判断这将对宏观经济层面产生多大的影响为时尚早, 但近来发生的一些案例已经对企业、行业和整个IT生态系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报告概要介绍了这一领域的立法趋势、不遵守这些法规可能产生的后果以及企业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 其中包括:教育和沟通计划、软件资产管理、供应链评估、企业风险管理。

安永大中华区科技、媒体与通信 (TMT) 主管合伙人罗奕智表示, 企业应积极应对全球范围内反不正当竞争法规执法方面的新趋势。他们应对反不正当竞争法和IT法规的方式将对其业务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确保遵守IT法规的企业可以采取教育与沟通、软件资产管理、企业风险管理和供应链评估等措施, 获得多方面的益处, 包括:良好的公司治理、提升灵活性、降低无形责任、获得卓越的全球声誉等。

安永大中华区咨询服务合伙人张德华说:“遵守合法IT与公平竞争法规的企业可以将这种合规性作为一项竞争优势。例如, 一家合规制造商可以在市场上树立可信贸易合作伙伴的良好形象, 这又将提升其与全球贸易伙伴之间的关系。聘请外部机构实施IT审计、获得使用合法IT的相关证明, 这些措施都将为制造商与全球合作伙伴进行谈判时增加可信任性的凭证。”

上一篇:IP远程监控下一篇:临床检验的血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