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

2024-07-05

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精选十篇)

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 篇1

一、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招贴艺术的概念

(一) 中国传统文化

所谓“传统文化”指的是扎根于中华大地, 中华民族共同拥有的、以儒家思想为文化主线, 基本包括各种不同思想体系的文化组合体。而从传统文化不断汲取出来的文化内容被概括为传统文化元素。比如: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中国结、皮影、京剧、文房四宝等。以京剧为例, 京剧是清乾隆年间进京为皇帝庆生的四大徽班, 以西皮、二黄两种唱腔为主并融合秦腔、昆曲及北京地方话形成的戏剧, 已有二百年的历史。一名优秀的京剧演员, 需掌握唱、念、做、打四种艺术基本功。除了唱腔, 京剧中特有的板式、行当和脸谱, 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京剧是中国的国粹, 在没有电视和广播的年代, 几乎是老百姓唯一的精神娱乐项目, 于20世纪一二十年代达到巅峰, 蜚声海外的“四大名旦”之一梅兰芳, 本身就是耀眼的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符号。

(二) 现代招贴艺术

“招贴”概念十分宽泛, 按照字面意思来解释, “招”是指引注意, “贴”是张贴, 即“为指引注意而进行张贴”。招贴的英文名叫“poster”, 它在户外宣传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所有宣传方式中属于最古老的形式之一, 在平面设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说到招贴, 其中的民俗艺术也是重要的表现内容。民俗艺术, 是指民间大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 例如剪纸、年画、土布蜡染、泥人及面塑等, 并往往和节日联系在一起, 是人们庆祝节日、增强欢乐气氛的重要元素。民俗艺术是根植于老百姓代代相承的生活习惯, 是在衣食住行过程中自然衍生的民间物质和精神的文化现象, 具有极为朴素、生动的原创性和地域性, 并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近年来设计师常采用民俗艺术作为设计符号, 运用于旅游产品的广告、招贴和包装中, 为中外消费者所喜爱。

招贴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其中最常使用的方式是假定手法。这种假定手法的主要功能是能够不同程度地突出传统文化中的重点, 忽略不重要的成分, 并且能够根据各文化元素所占有的比例进行不同程度的融合。它利用象征的方法, 对激发人们的想象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有助于人们冲破思想的牢笼, 为传统文化的枝繁叶茂注入大量的活力。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招贴中的使用

(一) 中国传统水墨画在招贴中的使用

中国传统水墨画经过长时间的发展, 逐渐成熟, 日益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水墨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一般都与作者的内在精神息息相关, 而且水墨画形式简洁, 能够突出表现中国传统艺术绘画特点。中国水墨画起源于秦汉时期, 在唐宋时期发展到巅峰, 水墨画题材种类丰富, 应用于招贴中, 以山水、年兽为主。唐宋人画山水多湿笔, 出现“水晕墨章”之效, 元人始用干笔, 墨色更多变化, 有“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唐代王维对画体提出“水墨为上”, 后人宗之。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水墨画:在中国画中, 以中国画特有的材料之一墨为主要原料, 加以清水的多少引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 画出不同浓淡 (黑、白、灰) 层次, 别有一番韵味称为“墨韵”, 形成水墨为主的一种绘画形式。

(二) 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在招贴中的使用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艺术历经千年, 一直以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屹立于世界东方, 它是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结晶。剪纸艺术具有多种多样的造型, 生物、花草、年兽等成为剪纸艺术形式下最具鲜明特色的文化象征符号, 它们往往诞生于古代人们对美的追求, 对自然万物的思考、想象, 鲜明生动地传达了当时社会和谐、文化艺术繁盛的状态。我们可以从多角度、多方面去品味传统剪纸艺术带给我们视觉上的冲击和思想上的浸润, 有助于我们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深入了解, 准确把握感受剪纸艺术的智慧, 并能够充分应用到招贴设计中。

(三) 中国传统图案在招贴中的使用

中国传统图案同样在中国民间艺术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传统图案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不同样式的图案往往代表着人类某种精神信仰, 充分体现了古代民间艺人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另外, 中国传统文化图案还具备多种特点, 其中“意象”是众多特色中最闪耀的一个。该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图案形象的塑造构想中, 如古代许多寄予人们某种期望的吉祥纹饰, 鲜明的形象特点不仅能够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而且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国传统图案采用的构造形式复杂多变, 往往能够将多种艺术手法结合起来, 将中国传统图案文化的精华特征合理适当地应用到招贴设计中, 能够极大丰富中国传统文化, 更能够将形式美感与招贴特征有机结合起来。

(四) 中国书法在招贴中的应用

招贴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大多由两个部分组成, 分别是文字和图形。文字在招贴艺术有着十分广泛的使用, 文字具备的主要功能是能够对招贴艺术起到最根本的指示说明, 能够对海报设计中的每个符号起到十分关键的说明作用。因此, 海报中多会引入文字形式, 使整体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富有内涵。

书法艺术作为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艺术形式之一, 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中国书法具有多种美的表现形式, 除了有旋律美、形体美、意境美等多种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外, 书法的多样性也衍生出了不同的字体形式, 并已经广泛应用到现代招贴艺术领域内。不同层次赋予了现代招贴别具一格的艺术色彩, 能够凸显出时代的鲜明特色。比如舞蹈的艺术形式, 往往能够将舞蹈的神采展现得淋漓尽致, 书法魅力往往决定了文字的内涵深意, 舞蹈的动感、张弛有度, 充分地将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形式的雄厚笔法以一种更为人所直观了解的形式展现出来, 更大限度突出了书法艺术的装饰美。书法内容的复杂多变, 往往能够恰如其分地将招贴艺术的内在魅力一览无余地表现出来。

三、结语

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不同程度地应用到现代招贴艺术中, 用现代语言艺术特点将中国传统文化深层面的内涵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出来, 可以将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观与现代招贴文化艺术恰当地融合起来, 不仅能够将招贴鲜明的设计思想融会贯通, 而且还可以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走向趋势。招贴的设计思想反过来也深深影响着传统民间艺术的审美观念, 这种方式不断融入新时代的招贴艺术中, 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长期稳固的进步, 对拓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姚伟.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招贴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 2013 (11) :356+343.

[2]李军.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招贴设计中的运用[D].山东轻工业学院, 2012.

[3]朱亦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广告招贴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大众文艺, 2015 (1) :116.

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 篇2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传统文化在中国的历史之上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作为中国的孕育之根,中国文化礼仪孕育了中国一代代炎黄子孙,即使在经济全球化日趋强化的现在,对中国传统的文化礼仪的学习也是无法回避的。

一、目前英语教育对传统文化礼仪的忽视

目前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多出于升学或职业的需求。因此,英语教学中有时会带有功利性。和英语教育如火如荼地开展,所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作为一名中国人,常常引以为傲的中国传统文化礼仪教育的匮乏。学生的四级六级通过率在不断地刷新,但是对中国文化礼仪的认知也在逐渐衰退。很多学生,只过圣诞节情人节,却对中国传统的端午节等节日视而不见,对英语的盲目推崇和崇拜,却消解着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

在当下的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就事论事地进行英语教学,注重对学生的语法、句式的教学,重视对学生英语口语的锻炼,讲求学生英语的实践性,但是往往忽视了对英语文化的教育,更忽视了对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传统文化礼仪的缺失,将会直接导致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仅仅对英语是一种实践而不是真正将其融入中国的国情之下,这一点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不利的,对我国今后的传统文化和英语实践之间的结合,也有着不可避免的危害。

二、传统文化礼仪的重要性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在中国的悠久历史中,传统文化礼仪在其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经济浪潮席卷之下,人的金钱观、世界观等观念在改变,但是传统文化礼仪,一直在国人的意识当中没有消失,可见,这些文化礼仪在中国人的潜意识当中是根深蒂固的。但是在世俗化影响下,难免有人迷失了方向,因此传统文化礼仪正在人们的行为中消逝。

学校作为一个教育机构,教师作为学生学业的领路人,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对学生的基本人格、伦理道德进行正确的培养。英语教学是一门外国语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涉及对外国文化的传授,对外国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正确宣讲,会导致学生的盲目跟风,也会导致自身对传统文化礼仪的误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礼仪中,强调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义为上最终是培养出正直、公义、诚实、善良、勤奋、进取、对社会有用的人。传统文化礼仪的教学,能帮助实现中英双向文化交流的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提升其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在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将中国传统文化礼仪运用到英语教学中,真正发挥传统文化礼仪的作用,也真正让英语教学和中国的本国文化的结合恰到好处。

三、中国传统文化礼仪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正确对待英语教育及传统文化

要解决中国传统文化礼仪英语教学中体现这一问题,首先要在意识上进行纠正,有正确对待英语教育和传统文化的意识。意识是行为的起因,是行为的决定因素,所以在自身意识上对传统文化礼仪引起足够的重视,就能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贯彻正确的教学行为。教师应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礼仪怀有崇敬和敬佩之情,对中国古老文化有着热爱之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礼仪的博大精神,是对教师自身教学素养的提高。教师切不可将英语教学和传统文化割裂开来,要以正确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将其充分融入教学之中。比如讲到圣诞节时,老师可以同时介绍中国人看重的春节,让学生在感受英美文化的同时,也不忘回顾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礼仪。或者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中,可以尝试让学生就自己的理解来谈谈对中国和西方的传统文化礼仪的看法,或让学生以所学的知识在一方面或几个方面对中西文化作出比较等。

(二)坚持提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上述已经提到,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如何让学生更多地、更好地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传统文化礼仪的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要求教师的基本功中要丰富自己的文化礼仪知识,通过大量阅读文献资料、查阅书籍、观看录像影片等,再将这些知识转换为自己的思想,用自己的语言适当地表达给学生。其中包括在教案的编写当中,在教学过程的实践当中,在教学总结的反思当中等,都需要教师不断以将传统文化礼仪运用入英语教学的理念为核心,把握正确的教学方向,坚持去提升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三)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有意将传统文化礼仪融入英语教学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促进的一个过程。尤其是英语这样一门语言教学,就更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在磨合的过程中,将教学的效益最大化。45分钟的课堂教学,显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也无法完全实现传统文化礼仪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故而教师可以向学校提议,在课后让学生多参与教学的实践活动。

中国传统文化在化妆品包装中的运用 篇3

消费者由于在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经济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其购物心理也有所不同,因此,应根据产品的目标消费群来选择不同的包装设计策略。笔者在化妆品包装设计前期,按照化妆品价格、外包装元素及风格等项目在各大品牌化妆品专卖店针对年龄为40~50岁的40名女性消费者进行了一次市场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颜色、装潢和包装结构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化妆品包装元素。由此可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在提高,对化妆品包装也越来越挑剔。在这种情况下,包装设计除了要遵循设计的基本原则之外,还要着重研究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这样才能在同类商品中脱颖而出。

结合上述市场调查结果,笔者设计了一款专门针对40~50岁中年女性消费群体的化妆品包装盒,包括套装礼盒及4种同系列化妆品纸盒。该化妆品为纯天然产品,不含防腐剂,所以保质期较短,开封后须1个月内用完,且一般采用小包装。

结构设计

通常,一些化妆品企业为了追求复古风格,往往会选择木质或丝绒作为化妆品包装材料,这无疑增加了包装成本,而成本又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40~50岁的中年女性消费群体虽然具有一定的购买能力,但其更加注重简约与环保,因此,笔者在化妆品包装盒造型结构设计上加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谈及中国元素,人们脑海中首先闪现的当属对襟、盘扣的唐装。借用这一传统元素,笔者特设计了一款套装礼盒包装,以唐装的对襟作为礼盒的开口,再配以古香古色的盘扣,新颖别致,复古典雅,且方便实用(如图1所示)。

色彩运用

色彩在包装设计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元素,其决定着消费者的第一印象与感觉,并传达出一种和谐而舒适的视觉信息,使消费者产生认同感和购买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视觉器官在观察物体时,最初20秒内,色彩占80%,而形体等其他感觉占20%;2分钟后,色彩占60%,形体等其他感觉占40%;5分钟后,两者各占一半。因此,人们对色彩的特殊敏感性决定了色彩在包装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考虑到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对色彩的认识和感受不同,在化妆品包装设计时,笔者将40~50岁中年女性的端庄华贵而不失淡雅清新的品味和内涵,与中国传统色彩中富有表现力的梅红、翠绿、胭脂、墨色等元素结合,最终将该化妆品套装礼盒以淡金花色为底色,蓝色青花瓷、海浪为装饰元素,复古典雅,相得益彰。

装潢设计

在包装设计中巧妙地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商品包装的设计元素,同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融入现代设计的表现形式,可以使商品包装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民族感,尽显品牌的个性特征,对商品的流通、销售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直以来,中国古今文人都推崇庄子的朴素思想,即“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由此产生了黑、白、灰色调加以淡彩的合理布局,以及追求以墨造型,达到舍形而悦影,舍质而趋灵的艺术境界,使画面的色彩节奏显得非常和谐,达到了素雅宁静的境界。基于这一理念,笔者选择以水墨画作为装潢风格,同时以梅、竹、兰、荷分别作为净颜液、眼部精华、精华液和滋养霜的纸盒包装装潢主角,配以中国传统诗词,古香古色,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商业理念完美融合。

(1)净颜液。梅花纯洁高雅,在净颜液包装上点缀零星的梅花,稀疏冷倚,和墨色的枝干呼应,有洗净铅华之意(如图2所示)。

(2)精华液。竹,四季常青,挺拔俊秀,清秀于外,雅逸于心。精华液是高营养成分的浓缩,用墨笔勾勒的竹作为其装潢,更凸显出其强大的功效(如图3所示)。

(3)眼部精华。兰花以其特有的叶、花、香独具四清(气清、色清、神清、韵清),有“花中君子”的美誉,更以“兰章”、“兰交”、“兰客”比喻诗文之美、友谊之真、良友之深。眼部精华的包装选择兰花作为主题,大有清幽紧致之美(如图4所示)。

(4)滋养霜。与梅、兰、竹的清雅不同,荷花清雅中透着艳丽,用于面部滋养霜的装潢,可以显示出产品使用后可有红润肤色的特质(如图5所示)。

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化妆品包装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一名包装设计师,应尽其所能去合情、合理地进行个性化包装设计,使包装世界呈现出丰富而具有特色的面貌,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与商业包装完美融合,尽显传统文化底蕴。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电影中的运用 篇4

1 中国传统文化定义以及其在当代电影中的应用

1.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

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具有民族人文特色的民族财产资本。文化不仅代表了一个民族的属性及特色,还象征了一个国家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和发展取向。中国传统文化,则是指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中传承下来的各种文化思想、道德传承,以及精神观念等的总和。文化还是一个国家道德的外延,它生命力的旺盛与否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整体素养。目前,文化、政治以及经济相互交融,并且在长时间的发展中,在我国的综合国力中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可以说,文化是具有一定的社会意识的,它所弘扬的民族思想精神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

除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文化还对电影业的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在电影作品的创作中,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所特有的文化资本,在电影作品中有效的融入中国文化,不仅能增加国内观众的认同感,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还能满足国外观众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心,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

1.2 当代电影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体现出中国电影的特色,使其得到更好地发展和进步,在我国当代的电影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应用有了明显的提升。在当代的电影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实物以及色彩的渲染、民族音乐、美学意境的创造,以及民族风俗文化的巧妙运用等多个方面。首先,实物以及色彩的渲染是指以具体的物质或颜色代表一类人或一种精神,如在《黄河绝恋》中红色的五角星代表了中古人民解放军的大无畏精神。这种色彩的渲染,能增强角色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其次是民族音乐的应用,如在《红高粱》中引入民歌很好地体现了中国硬汉以及中国妇女的勇敢、直爽。再次是美学意境的创造,它不仅能体现住中国文化的神秘,引起人们的好奇心,还能有效的使情景交融,充分的表现出电影的主题内涵。最后是电影中民族风俗习惯的巧妙运用,如《天下无贼》中的藏族叩首等都间接的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并且文化是一个民族所特有的,所以含有文化风俗习惯的电影作品也是一个国家所特有且不可模仿的文化资本。

2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电影中的主要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56个民族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沉淀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资本。中国为传统文化中的一点一滴都显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风格。在电影作品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能使中国电影作品拥有浓烈的中国色彩,增强神秘感和文化内涵。因此,在当代电影作品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是十分必要的。经过研究调查,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电影作品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在电影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能调动观众的情绪,推动电影情节的发展

在电影的剧情发展中合理的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及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宣扬,也是对电影作品的升华。中国传统文化在电影作品中不仅能起到穿针引线、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还能使电影作品更加贴近生活,更具有真实性和可看性。例如,在电影《胭脂扣》中,如花女扮男装,她具有民族特色的装扮吸引了十二少的注意,为他们两人的情感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而剧情的后续发展中戏曲又成了两人情感发展的依托。从以上就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能凸显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情感,还能调动观众的情绪情感,推动该故事情节的和谐发展。

2.2 在电影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能形象的创造意境,深化电影的主题

电影作品中的意境主要是指由电影中那些静态的、零碎且不显眼的物品以及电影中的灯光、音乐等一起组成的环境背景。意境虽然并不是电影中的角色,也没有在电影中得到明显的提示和应用,但是还是必不可少。电影意境的创造对深化电影的主题,表达电影的情绪情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如《红高粱》中的高粱,还有《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红灯笼等,不仅表现了电影的主题,还很好的渲染了故事中人物的情绪情感。

2.3 在电影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能凸显电影的特点,显现出独特的风情和韵味

在电影作品中合理有效的融入电影作品还能有效的凸显电影的风格特点,凸显出电影独特的风情和韵味。例如,《胭脂扣》中各种场景、服装、发型、花灯等都能让人感受到浓烈的民族气息,能很好地显现出当时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发展。这些中国传统因素的应用,不仅使电影有了浓烈的民族风情和韵味,还有效地推进了故事的发展。

2.4 在电影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能丰富电影的内容,并体现中国的传统特色

在电影作品中应用中国传统文化还能丰富电影的内容。例如,在电影《功夫》中,中国武术就是电影发展的主线。电影中对中国各类武术的应用不仅推进了故事的情节发展,还有效的充实了电影的内容,电影中的各类武打动作可以输看得人眼花缭乱,欲罢不能。

2.5 在电影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能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升华

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的电影作品是两个相对独立且互利互惠的主体,中国传统文化能促进电影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同样的电影作品也能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对于国内观众来说,观看具有中国文化气息的电影作品能增加观众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内的传播学习。对于国外的观众来说,观看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作品,能满足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奇心,加强国内外的文化交流。

3 如何更好的在当代电影中应用中国传统文化

现代电影行业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行内的竞争已经逐渐热化。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当代的电影行业要想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努力研究探讨,并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作品。在中国当代电影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则能很好的实现这一目标。但是,传统文化的融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经过研究调查,要想更好地在当代电影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应做好以下几点。

3.1 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学习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学习是讲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电影作品的基础。首先,电影作品的创作者必须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才能将中国传统文化应用的淋漓尽致,使中国文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是画蛇添足。其次,我国的广大人民群众也应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只有观众了解传统文化,并对传统文化感兴趣,拥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电影作品才更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要想在当代电影中有效的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就必须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交流。

3.2 了解当代电影的特点及发展方向,并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当今社会,电影行业的发展一日千里,要想在中国当代电影中成功的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就必须了解当代电影行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从我国当代电影行业近几年来的热门作品可以看出,当代电影作品的创作要么是幻想未来或者是回顾历史,要么就是立足于当下的生活。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不管是来源于当下生活的素材,还是幻想未来或回顾历史的素材,中国传统文化均有用武之地。但是,电影作品的应用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必须以当代电影行业的发展及特点为基础,选取合适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应用。

3.3 结合电影的具体情况,合理融入中国传统文化

在当代电影作品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要了解中国当代电影行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还应了解所打造的具体的电影作品的风格、内容等具体情况。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要想选择适合电影作品风格的中国传统文化,就必须对电影作品的风格、内容、历史背景,以及故事发展地域的风格等进行分析,保证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的一气呵成,不显突兀。

4 结语

现代的电影作品不只是一门影视艺术,还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播途径和交流平台。在电影作品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增加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还能有效地促进电影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好的电影作品表现出来的不应该只是现代的媒体技术,还应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生活习惯以及精神面貌等。虽然,目前我国的传统文化在电影中的应用还不足,但只要努力的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与影视审美艺术的融合,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作品指日可待。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电影在人们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电影以其独特的形式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工作以及生活习惯等。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影行业的发展,人们对电影作品的要求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为了更好地发展中国的电影行业,打造出具有我国特色的电影作品,中国传统文化在电影中的应用得到了人们的大力推崇。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以及其在当代电影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探讨如何更好地在当代电影中应用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当代电影,风俗习惯

参考文献

[1]尹正元.电影文本中的民族文化符号解读[D].四川大学,2007.

[2]周斌.关于中国电影史研究的若干问题之思考[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3]岳振国.论当代电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J].衡水学院学报,2010,(3).

[4]赵玉华.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价值观的总体特征解析[J].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 篇5

媒介经营-MEIJIEJINGYING 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广告语运用 ◎赵洪梅周勇广告语中传统文化元素运用的意义 1.传统文化元素是体现产品差异 化竞争的重要手段 中国幅员辽阔,既有共同的华夏文 明,又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按 照有关学者根据地域对广告的分类,其 地方性广告和区域性广告就完全 可以通过对地方传统文化的发掘,凸显 自己的产品特色。比如浙江卫视,它是 通过水墨画的形式向观众展示了“小桥 流水人家、杏花烟雨江南”的水乡形象,引用元?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 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诗句和 徐悲鸿的“剑马求不得,狂歌走天涯。自 马秋风塞上。杏花烟雨江南。”别有一番 风味,不仅激起本省观众的强烈文化认 同,也很能吸引外省观众的好奇心和持 续关注。由此可见,产品品牌个性的打 造。离不开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开掘及 利用。2.传统文化元素是提升广告品位的一大法宝 了吗?泡泡漂漂晾起来”受到批判,很大 原因就是其低俗化的表现,其中“泡”、“漂”利用谐音,暧昧的性暗示,给人一 种歧视女性的意味.当然不能为大众所 接受。宝马汽车2006年11月23日在 《南方周末》上的一幅广告就做得很成 功,不仅大气,而且极具中国文化特色。这一叠广告共8版。纸是整张。不裁开。8一l为森林弯曲公路,文字为:有 容,处变亦坦然。2—3为一西装领带的 男子闭眼作陶醉状,闹市背景。文字为: 有容,闹市亦静室。翻开,4_7为一辆宝 马。文字为:有容,乃悦。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国古语中提炼出的广告 语,在更深的层次上表达了宝马力图适 应中国国情的良苦用心。在这里,广告 传递的潜在文化信息、品位诉求无疑得 到了最好的表现。广告语中传统文化元素运用的形式 传统文化元素是广告语创意的一 大重要来源。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惊人的效果,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形式。1.广告语中诗文的运用 用诗做广告可谓由来已久。唐代大 诗人李白就曾写过一首广告诗《客中 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 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 乡。”这位嗜酒如命的“诗仙”,对“兰陵 美酒”极尽赞美之辞,不管是有意还是 无意,此诗使“兰陵美酒”美名远扬,这 也许可算我们至今能够确认的第一首 广告诗了。古诗词一般都具有整齐对称、合辙 压韵,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而且寥 寥数语就能描写出一种奇妙的境界。在 广告制作中,若能够正确、恰当的选择 古诗作为广告宣传语,使其情景交融、物我交融的境界发挥到产品上,无疑会 引起消费者的喜爱,从而激发购买欲。利用古诗词作为广告语,常见的有 三种形式: 第一,直接引用原诗文。直接引用 耳熟能详的诗句作广告语,在获得受众 认同的同时,既能够把产品的某种特色 展现出来,也能够让人们把对其诗句的 一些美好感受转移到该产品上,有利于 其中有很多古诗文、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成语典故,可以作为广告创意的取 材来源。广告语若能对这些传统文化元 素加以合理利用和编改,就会达到一种 大多数广告的目标受众都是普通 人,因此广告应力求通俗,但通俗决不 是庸俗。像雕牌洗衣粉“你泡了吗?你漂 —■—-+—+一+-+一+-+?+?+-+-+?+-+—+-+?-●叶?+—+——卜—+——卜?+?十-+-+-+-

+-+?。●。?+斗?—卜?—■。??●—?+—+-+一+-+?+-+—+?+?+-+? 一是报纸出版早。闻达报刊发行公 司不当收发员,而是积极参与到报纸的 编辑出版中去。我们和日报、晚报编辑 部协调,要求清样签发时间提前至晚上 12点,特殊情况推迟到12点半,这样就 保证了印刷时间,为早投递争取了时 间,创造了条件。二是发行人员上班早。闻达报刊发行公司规定,员工夏季早晨 5点钟上班。5点半出发投递;冬季5点 半上班,6点钟出发投递,从投递时间上 得到了保证。三是科学规划投递线路。闻达报刊发行公司经过多次实地测算,把城区18条投递线路进行了调整,增 加到42条线路,缩短了投递里程。四是 配备了交通工具。闻达报刊发行公司配 备了3辆专车,各县市区的报纸由专车 直接送达,各偏僻点的报纸投递由10 辆摩托车直接送达,避免了中间环节,缩短了投递时间。提高投递质量。突出“好”宇 报纸投递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 报社形象,影响到报纸的续订。因此,闻 达报刊发行公司十分重视报纸投递质 量,要求员工不仅投递报纸,而且投递 服务理念,投递报社形象。我们要求员工:一是报纸投递上 楼、上门,荆门城区lO公里范围内,要 .求读者8点钟开门见报,10公里之外 的,当天上午11点半投递到位。各县市 区城区要求上午12点之前全部投递到 位,各乡镇代理点要求当天报纸投递到 位。二是要求员工既当投递员,又要当 “雷锋”。投递途中,要帮读者倒垃圾,代 发信件,帮忙代买物品。读者劳动时,要 搭一把手,把温馨送给读者。三是把每 月6 El定为报箱清洁日,清除报箱上的 污垢,更换破损的报箱。四是对于读者 的投诉,及时处理,上午投诉的不过午,下午投诉的不过天,并把处理结果反馈 给读者.给读者~个满意的答复。心主任)o(作者系湖北省荆门日报社发行中 万方数据 32 MEIJIEJINGYING_媒介经营宣传产品的知名度。例如:借问酒家何 霜。”发展而来的。对联文风古朴清雅,表达了旅店对客人的挽留之意。葡萄美酒今何有,请君催马到凉 雅、含蓄、生动、犀利而独放异彩。成语广告“既活泼又深沉,既新鲜又熟悉。既 有时新气息,又有古典情趣,所以往往 能迎合顾客的心理,博得广大消费者的 青睐。同时又透露出一种高层次的追 求”。成语同一般词语相比,具有两个非 常显著的特点:第一,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有某种历史渊源的“古语”,这些 经过大浪淘沙得以存活下来的成语,就 像语言“活化石”,蕴涵着丰富的民 族传统文化信息。第二,成语结构凝炼,较其他词汇表意效能更大更强。中国自 古以来讲究对称美、均衡美,认为成双 成对的东西象征着和谐、吉祥。这种审 美观念在建筑、绘画、民俗上都有体现,反映在语言结构上,就是钟爱四字格。成语广告最常用的手法是直接选 用某个褒扬性的成语来集中凸显该商 品的特殊品质。旧瓶装新酒。由于这些 成语大多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所以它的 效果不但言简意赅,而且事半功倍,深 得众多厂商的宠爱。上海南山箱包有限 公司生产的密码箱广告词是“万无一 失”,一语双关、巧妙突出。由于密码箱 的性能、特点与“万无一失”意义相通。两者搭配在一起,名实相符,恰如其 分。在成语广告中,为了达到宣传商品 的目的,利用一定语境撇开原成语的整 体义(比喻义)而回归于成语的表面义 或把原成语某一字更换,使仿拟后 的成语贴近商品信息,这种现象我们称 之为“成语活用”。例如:四季常饮,口服 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杏花村曲酒”是安徽贵池县杏花村酒厂生产的 传统名酒。隋唐以来,就已经很出名,人 称“杏花自古艳池阳,美酒名花十里 香。”这里就是借用唐代诗人杜牧《清 明》诗中早已脍炙人13、广为流传的名 句作为广告语,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 象,其效果当然很好。州。——这是一则凉

州葡萄酒厂的广告。语言流畅自然,颇有气势,让人联想 到唐代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 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更显酒厂历史 悠久,而且能给消费者以美感,能吸引 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除了利用诗文做广告语的这三种 常见形式外,还有其他许多种形式。例 如:青翠纷披景物芳,岛环万顷海天长。啤花泉水成佳酿,酒自清清味自芳。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是一则纹竹广告,引用了苏东坡《于潜僧 绿筠轩》的诗句渲染商品的文化气质。自古就有梅、竹、菊、兰四君子的说法,这些植物被人格化了,而竹代表着超凡 脱俗,清新高雅。这句诗也表明人与自 然的和谐共存,相辅相成。食无肉,只不 过清苦一点;居无竹,则少了多少情致? 在精神享受和物质享受的大比拼中,精 神显然更胜~筹。第二,化用原诗文。即只引用脍炙 人口的诗文的一部分。另一部分用来阐 述其商品。让读者把诗文和产品联系起 来,突出产品的特点,便于记忆,并借此 提升产品的品位,促进销售。例如:万紫 ——这则广告语是一首藏头诗,即每 句的首字组成商品的名称——青岛啤酒。它既说明了啤酒的产地,又宣传了 其特点。语言形象优美,韵味十足,颇具 特色。诸如此类,不胜枚举。2.广告语中神话传说与典故的运用 广告语中运用神话传说、典故的形 式,通常是引用神话传说、典故的重要 字眼,如姓名、地点以及代表性的事物 等。如:欣当月老牵赤线,乐作红娘搭鹊 桥。——这是某婚姻介绍所的广告。它 用诗一样的语言指出本所愿为男女双 方牵线搭桥,其中引用了“月下老人”、“西厢红娘”的古典神话传说。“月下老 人”最早记载是唐代韦固与其妻的爱情 故事,后人就把媒人叫做“月下老人”,简称为“月老”。后经市井神话反复渲 染,也是神话中掌管世间姻缘的神仙。“红娘”是借《西厢记》中描写张生与崔 莺莺这一对有情人在丫鬟红娘的帮助 下,冲破困阻终成眷属的故事。后人便 把媒人叫做“红娘”。典雅不俗.让人联 想无限,而且很容易唤起人们心中美好 的情感,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胶鬲生涯,桓宽名论;夷吾煮海,傅 说和羹。——这是食盐店的广告。胶 鬲,原为殷纣王的臣子,归隐为商人,后 被周文王在鱼盐贩子中发现,举荐为周 臣。桓宽,西汉时为庐江太守丞,曾著 《盐铁论》,主张盐铁专卖。管仲号夷吾,春秋齐人,佐齐桓公为相,为富国曾煮 海水熬盐。傅说,传说殷高宗武丁根据 梦中见到的宰辅形象,在傅岩找到正在 服劳役的刑徒傅说,在羹中放盐,调和五 味。连用四个与食盐有关的典故,说明食 盐的重要,吸引人们前来购买食用。3.广告语中成语的运用 在汉语浩瀚的词林中.成语以其典 千红谁裁出,飞燕剪得春光来。——这是河北阜城县五金厂的“燕”牌剪刀的 广告。它借用了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 的名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 剪刀”的意境而加以改写,先设问—— 姹紫嫣红的美丽服饰谁剪出呢?接着给 出答案,点出品牌名称,加深消费者的 印象,是燕牌剪刀为装点美丽春色作出 了自己的一份贡献。语言清新隽永,风 格朴实而又不失俏皮,给人以愉悦的心 理享受。心服。——此宝龙可乐广告妙就妙在 “心服口服”上,语义双关,消费者在会 意一笑的同时,必然也记住了这个产品 品牌!一夫当关——这是“锁”或“防盗 门”的广告。这则广告的精妙之处不仅 在于其巧妙的设喻、凝练的语言,更在 于其引用古代熟语却又言之不尽。“一 夫当关”,人们张口便能接出下句“万夫 莫开”,而广告却故意在上半句后嘎然 而止,字面言内之意与字后言外之意相 映衬,才构成了完整的广告信息,而犹 以言外之意为广告表达的重心所在。这 种手法或日欲擒故纵,或日欲扬先抑,定 音重锤让消费者自己道出,从而更易深 深敲进其心底。含蓄的往往是最深刻的,这则广告的无穷韵味便是很好的实证。因此,在选择成语作为广告语时,一定要慎

重选择,要使选用的成语与产 春眠不觉晓,还是“兰萝”好。—— 这是兰萝牌床单的广告。紧扣产品特 点,巧妙引用孟浩然《春晓》中的诗句,顿生意趣。随之又接下旬,嵌人品牌名 称,从而使广告信息的传递准确到位。上下两句的结合浑然天成,毫无斧凿痕 迹,不但字数相等,且“晓”、“好”押韵,读来和谐悦耳,韵味悠长。第三,改用原诗文。就是把作家、诗 人的著名诗句全部加以有目的的改编,让读者在品读时联想到原文,记住产品 的名称或特性,从而使其发挥预设的效 果。这种形式的运用更是多不胜举,例 如:茅店明月鸡唱早,板桥雪滑马行迟。——这是旧时乡村旅店常用的对联,显然从古诗名句“鸡升茅店月,人迹板桥 万方数据 33 媒介批评与审读探索I MEIJIEPIPINGYUSHENDUTANSUO 蔚阆阆濞哟蔚阗释恩寄 ◎包东喜

一、新闻阅评的定义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对新闻阅评 作出过正式的定义,笔者从大量文献研 究发现,2002年最早出现对新闻阅评定 义的表述:“广义地说,新闻阅评有两 种.一种是大众在接触新闻报道时所产 生的共鸣、看法、意见、建议,是分散的、无意识的;另一种是新闻管理部门和新 闻单位自身组织的、有意识的评说。比 较而言,由新闻管理部门组织的阅评,是对新闻传播行为的宏观监控,其意见 更客观、更权威,其反馈更直接、及时。”① 将新闻阅评分为广义、狭义两种,特别 指出新闻阅评是一种有意识的评说,具 有合理性,但它却不是一种规范的、严 谨的、定义式的表述。更多的是对新闻 阅评进行分类。有学者认为,研究新闻阅评的定 义,必须把它置于整个新闻学的体系 中,借助新闻学的理论和概念。新闻阅 评有广义、狭义之分,我们所提的新闻 阅评概念是狭义的,因为从这一概念产 生的时候起它就有特定的含义,是在新 闻宏观管理的实践中产生的。并认为,“新闻阅评作为新闻宏观管理的手段,是对新闻报道的有意识的监督和评 禹在2004年出版的《新闻阅评选》中也 对新闻阅评的地位作用作过一些描述: “新闻阅评是新闻宏观管理的重要组成 部分„„着重放在新闻报道之后。”“新 闻阅评工作是说长论短的工作。要把握 正确的舆论导向,不能离开这项工作; 要减少‘噪音,排除干扰,确保新闻宣传 的正确方向,也离不开这项工作’。”透 出了新闻阅评的一些本质属性。这些为 我们探求什么是新闻阅评奠定了很好 的基础。笔者以为,新闻阅评是新闻宣传和 出版部门立足新闻宏观管理目的,通过 对新闻媒介刊登的信息开展阅评,对新 闻媒介机构的信息导向进行管理和控 制,并表现为“批评”和“表扬”形态的各 种形式的总称。这个定义一是明确了新 闻阅评的对象.即各种新闻媒体刊播的 所有新闻报道、广告信息等。二是表明 了新闻阅评事后阅评的特性,是对已刊 播的信息特别是新闻报道的阅评。三是 表明了新闻阅评是新闻阅评主体(管理 议”。‘鞑种观点,强调了新闻阅评是新闻宏观管理的手段,但在新闻阅评的对 象上限定为新闻报道,并不能科学地概 括新闻阅评的丰富内涵。也有学者认为,“新闻阅评”是指在 我国已经形成制度化的诸如“新闻阅 评”、“新闻审读”等的总称。@也有人将 之称为“报刊审读”。并将其概括理解 为,一切党和政府的宣传、出版主管部 门对新闻媒介机构进行管理、控制,并 表现为“批评”形态的各种形式的总称。“新闻阅评”作为一种批评形式在我国 由来已久,无论是解放前的新闻审查还 是现在的新闻审读,都可视为“新闻阅 评”的表现形式。显然,这种定义将事前 新闻审查与事后的新闻阅评等同,混淆 了二者的本质区别。中宣部新闻阅评小组负责人刘祖 -■—?—卜.-+-—卜-+?——-—卜-—+—?—+一-_.一--+一?—卜—-●—-?■-?■-?—卜—-+呻?-+—?—卜?+?+?—卜-—卜-—卜—-■—-—f—-

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 篇6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育;美术鉴赏;传统文化运用

美术鉴赏课在高中课程安排中的比例不得重视,殊不知美术鉴赏教育环节是让学生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中国学生多对传统作品不大清楚,反而熟知西方现代艺术、后现代文化,对传统的中国美术文化与精神相知甚少。通过美术鉴赏教育能够让高中学生培养个人审美情趣,并能够通过写意书画、服饰图腾、工艺雕塑等方面了解到中国士大夫、文人们的激情思想,了解到我国儒家文化的千年精髓。

一、传统文化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

(一)利于人格塑造

高中学生具备较全面的价值观念,乐于接受事物,更加具备接受、理解、反馈、创造的能力。在该阶段对学生进行有效全面的鉴赏赏析教学,能够让学生有较强的理解意识。而传统文化在鉴赏赏析教学中的运用又能够利于学生了解中国文化,通过绘画、书法、陶器、民族图案等熟悉中国艺术背后的千年文化,通过鉴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健全学生的感受能力,从而利于潜移默化的形成学生个人的特质人格。

(二)培养图形意识

美术鉴赏教学的模式多以赏析图片为主,这样的鉴赏模式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使得学生具备对图案的敏感性。例如陶器上出现的人物场景图案,教师能够从人物的穿着、表情、动作几方面去引导学生处理各种元素,可以通过手中的权杖、服饰花纹给学生解释是否为祭祀画面、人物的权利分布是怎样,从而体现出文物当时所处于的人文环境等等。这样的具体分析能够培养学生对于细节的把控与对整体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具象图形意识。

(三)多元文化观的形成

鉴赏课程表面看似是引导学生赏析,实则是将文化内涵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消化理解再创造的过程。我们不难看出艺术史上的发展都伴随着意识形态,文人学者艺术家们进行自主理解的再创造再加工,结合时代背景,进行艺术的再次传播和兴起,如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而在中国的传统美学中,同样有着这样的深层规律,建立在模仿、戏仿等基础上的学说都在解释这一现象,这意味着美术鉴赏课程是让自主学生发掘规律,探寻历史的过程,并启发学生能够在了解历史,明确文化的基础上,能够有自主开创,形成自己对不同文化的保持态度。

(四)审美能力的提高

不由分说,鉴赏课程的基本要求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最高要求是希望学生具备个人系统的美学体验,对于美的追求是美术教育一贯之本质。通过不同样态的美术形式让学生自主形成审美趣味和审美品位,例如对工艺品图案的独特理解、对民族服饰文化的感受、对写意山水画灵动的感知、对狂草书法的共鸣等。

二、传统文化在美术鉴赏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一)多种艺术形式的交叉教学

多种艺术形式的交叉教学是指,教师能够将同一朝代的相关作品进行交叉教学和引导。例如围绕先秦文化赏析教学时,将春秋时期的文化大繁荣景象、战国时代的兵器及生产工具、文字、图案、诗歌一同纳入教学范畴,感受百家争鸣、战火纷争、多元并存,这样的交叉学习,利于学生从多种方面了解文化内涵。

(二)比较教学法

将东西方文化进行比较教学,从中让学生自主感受文化之差异,更直观的展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例如西方的雕塑以人形为主,而中国的雕塑则以动物、龙腾等为主,即使是人形也都有些不同于真实的人类长相,通过对比教师可以发问学生为何西方人物雕塑多以动态美和爆发为展现,而中国人物雕塑多以静态安详面孔为主,这样的对比赏析和引导能够让学生直观了解到东西方从宗教、人文信仰上的不同,自然也就深刻了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和呈现态势的理解。

(三)体验教学法

鉴赏课程的最大缺点在于艺术形式和学生有实质距离,学生只能鉴赏而不能够取得更进一步的共鸣和体验,所以在鉴赏课程中加入体验方式能够更好的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中国传统文化。例如对于绘画和书法的赏析,教师可以利用前半段上课时间给学生进行赏析分析,后半段课程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书法绘画的模仿和创作,去感受每一笔的灵动与内涵;而涉及到陶器工艺品教学时,可以带实物进行展示,给学生用视频展示如何制陶,带给学生烧制出炉的陶器是什么样子,并展示上釉之后的成品效果;教学到民族服饰内容时,还能够让学生自主设计服装,有条件还能够在学期末制作出来作为成果展示,学生相互进行评分,这些体验式教学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和接触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不仅用眼耳口鼻去感受,还真实的能够动手去创造。

(四)文化引导法

文化引导法的内涵实质是将赏析内容联系到时代的背景文化中去阐释艺术形式的由来、形成原因等,文化也是中国传统人民的智慧结晶,用文化去解释现象,利于学生学习和接受,知晓艺术样态的形成原因。

结束语:

高中美术鉴赏课能够有效的弥补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缺失,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树立起自己的理解和创造,这也利于学生在青年阶段就培养起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感受,从而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文化。

参考文献:

[1]刘瑛,黄意涵.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高校美术鉴赏教学改革刍议[J].湖南包装,2015.

[2]李娜.在美术鉴赏课程中有机渗透中国传统文化[J].美术教育研究,2012.

[3]李沛东.传统美学在“美术鉴赏”课程中的诠释与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5.

中国传统茶文化与体育教育的运用 篇7

1 茶文化的发展

茶是见证中国的历史, 在国人心中占有很重的地位。自古以来, 茶代表了纯真、高尚、俭朴、自然等品质, 受到广大文人墨客以及君子的追捧。相传茶起始于神农时代, 发展于商, 兴盛于唐。伴随着漫长的历史, 逐步形成了如今人人称赞的茶文化。茶文化不是指饮茶的形式, 而是围绕茶衍生出的茶学、茶道、茶艺、茶精神等等, 茶文化融合各家文化思想, 受各个时期的经济政治的影响, 展现了独特迷人的魅力, 成为不可忽视的中华优秀文化的一部分。茶在唐朝进入兴盛繁荣时期, 因为唐朝是我国一个特殊而伟大的时期。在唐朝, 儒释道三家思想交杂在一起, 即使之后实行“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政策, 但其他思想文化并未禁止, 还是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所以, 从茶文化中可以看到宗教文化的影子, 可以看到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现状, 了解当时百姓的生活百态。

研究茶文化, 就不得不提茶文化的五大特征:历史性、时代性、地区性、民族性、国际性。其历史性表现于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成果, 武王伐纣, 茶叶就已经是贡品, 在唐朝更是有完整的茶著作《茶经》, 在以后的时期茶作为商品得到了大力的发展;时代性表现于茶虽然历史悠久但是随着历史的演变, 其文化内涵被注入新时代的内涵和活力, 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地区性表现于茶文化不局限于少数地区而是在很多地区得到了富有各自特色的发展, 才得以形成如今缤彩纷呈的茶文化;民族性则体现在茶与当地风俗习惯交融在一起, 受到很多民族文化的影响, 不断丰富其内涵;国际性则是茶文化在现代社会所具备的重要标志, 茶已经走去国门, 传向日本、英国、美国乃至全世界。

2 茶文化的内涵

对茶文化内涵的探究不只是在物质层面的探究, 还需要在其精神层面思考。人们最初对茶的喜爱当然是从其色、味、气这些直接可以接触的层面产生的, 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 赋予了茶丰富的文化思想, 从而形成具有浓厚思想底蕴的茶文化。所以我们对其内涵的探究需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着手。

2.1 茶文化是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追求

古人在饮品中惟独钟爱茶, 是因为茶叶的美妙形态和复杂的饮茶艺术给人最直观的美感, 满足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爱茶之人中有人喜爱碧螺春的纤细美;有人喜爱西湖龙井的端庄大气美;有人喜爱六安瓜片的舒展片状美。通过繁杂的制茶过程, 充分展示了茶叶的自然美感。单说泡茶这一项工艺就是要求极其严格的, 不是简单的将茶叶放入沸水中泡开, 不同的茶叶种类等因素搭配不同的水质, 包括泉水、井水甚至是雪水。盛茶也不是简单的茶杯, 而是随着不同的环境选择不同的器具。而且茶叶本身很容易吸收异味, 任何一个制茶煮茶环节沾染上异味都会对其口感大大打折, 因此古人在品茶的过程中极其讲究手法。从古人对繁杂的茶工艺研究的认真态度, 不难看出古人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2.2 茶文化是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茶文化中最被人们追崇的就是它深厚的精神世界。茶文化的历史是源远流长的, 经历了数朝的兴败, 融合了儒道佛的思想精神, 成为了独树一帜的文化瑰宝。茶文化中被人们熟知的就是它的天人合一、淡泊明志的道家思想。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崇尚自然简朴。而煮茶的过程就是一个令人放松心情、培养耐心细心、追求艺术上的自我表现的过程, 这个过程讲究与自然和谐相处, 融为一体。茶性温和, 正如君子品性一样, 温文儒雅。人们品茶感悟人生, 反省自己, 平静心态, 追求淡雅生活。僧人大多连夜不眠打禅时需要茶的伴随, 提神醒气。茶是善的化身, 它使人清醒、使人兴奋却不迷乱, 还能治病健身, 有百利而无一弊。所以茶文化流传千年是必然的, 其儒释道思想境界令人向往, 其天人合一, 和谐自然的姿态令人追崇。

3 茶文化和体育教育的结合

品茶是一种看似静态的生活状态, 体育就是一种激烈地不断运动的生活状态。虽然两者间看似像两个世界的存在, 其实并不然, 它们之间有着相似的教育功能。

3.1 能够促进身心健康

当失意者来到茶馆时, 弹奏古风版的《我相信》, 在茶烟袅袅的朦胧中树立自信心, 重新对生活充满希望;当异地外乡人来茶馆喝茶听曲时, 演奏一首家乡曲目, 就会倍感亲切, 驱赶寂寞和孤独。这些优秀的茶曲不仅能愉悦人心, 还能抚慰受伤的心灵, 化解忧愁, 情绪得以调节和发泄, 最后提高和升华思想境界, 在潜移默化中, 做到心平气和、心如止水。由此可以看出, 学习和享受茶文化的同时, 也在调节自己的心态, 以缓解压力, 保持平静的心情, 有助于身体健康的发展。体育更不用说, 其最大的功效在于健身, 现在掀起的全民健身运动更是证明了体育的健身功效。两者结合, 可以将体育健身的功效发挥到一定高度, 有利于人们更加注重体育健身。

3.2 有利于提高协调合作能力, 有利于培养团结合作的意识

茶文化中的茶艺表演无论是乐器演奏还是采茶戏, 都需要表演者之间相互配合, 形成和谐一致的境界。在茶馆演奏时表演最多的是古筝, 但还需笛、琵琶等其他乐器辅助, 就必须分清主乐、次乐的地位, 相互交织在一起, 奏出和谐乐章。所以, 茶文化不仅教会表演者基本的艺术知识和素养, 还在演奏中不断提高他们的合作协调能力, 培养他们合作意识, 这也体现了茶文化中和谐、天人合一的精神。体育比赛更是如此, 体育本身就是在向全世界表达团结合作的意愿,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虽然比赛结果很重要, 但是体育精神表现的合作精神更重要, 没有良好的合作精神, 就不可能呈现精彩的赛事, 赛场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将两者结合, 尽可能地培养运动员们的协调合作意识, 稳定心态, 养成顾全大局的思维习惯。

3.3 弘扬爱好和平的精神以及展现中华人民与世界人民友好相处的愿望

茶艺表演中的托壶、旋转、倒茶等等富有舞蹈艺术性的肢体动作不但展示了茶文化中独树一帜的表现形式, 还向欣赏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礼仪, 表达我国是礼仪之邦, 我国人民爱好和平, 追求和谐社会。古筝、笛等民乐器的演奏使人们充满想象, 想象在此曲调下的古人生活的情境中, 感受那种缓慢而舒心的氛围。体育精神也在弘扬和平的理念, 无论是战争中还是即将战争的国家, 在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必须暂停战争, 若有违反者则受到全世界的谴责。所以体育如同茶文化所表达的一样, 要热爱和平, 与他国人民友好相处, 创造美好的世界。在体育中融合茶文化不仅能够宣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还能强调了体育精神中爱好和平的重要性, 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摘要:茶是一种饮品, 饮茶是一种能够培养淡然、温婉品行的方式, 茶文化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文化历史进程的特殊组成部分。茶文化所蕴含的精神不只是在于顺其自然、崇尚俭朴, 更是讲究天人合一、社会和谐、和为贵、以人为本的思想精神。茶文化和体育教育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 无论是在促进身心健康、培养团结合作的意识上还是在宣扬和平、展现友好精神上, 都有异曲同工之处。在体育教育中, 可结合茶精神, 发挥两者的共同作用, 将体育教育功能发挥到最大功效。因此, 我们从茶文化的发展、内涵以及与体育精神的相似处中分析茶文化在体育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体育教育

参考文献

[1]刘俊利, 漫谈儒家思想与中国茶道精神[J], 茶叶通讯, 2004 (3) :42-44.

[2]蔡荣章, 茶席·茶会[M],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11 (2) .

[3]陈文华, 中国茶文化学[M],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4]张进军, 中英茶文化比较及对中国茶文化传播的启示[J], 世界农业, 2014 (8) :175-176.

[5]毕文静, 浅析中英茶文化内涵的差异[J], 大众文艺, 2012 (4) :128-129.

[6]黎小萍, 简说中国茶文化[J], 茶叶机械杂志, 2001 (4) :34.

[7]黄汝干, 中国茶文化对外交流与翻译人才的培养[J], 农业考古, 2010 (2) :37-39.

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 篇8

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不是一种“复古”的思潮, 不是一个狭隘的、片面化的对传统的膜拜和崇尚, 因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它是整个设计艺术作品的内涵和思想核心。在现代的设计中, 以广告招贴为例, 许多设计师就考虑到了中国人的审美心理, 采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喜鹊”“鲤鱼”等有象征意义的图形运用到设计中, 通过这种形象在大众心理上达成情感诉求。又如, 招贴海报中“水墨元素”、“中国结”等形象的运用让中国人在其民族文化的心理层面上感到亲切与接近, 广泛运用屡见不宣。可见, 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也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元素, 每一种不同的传统文化都是一种特定的符号因素, 既反映了人文意识又体现其人文精神。这种特性使其成为现代设计中一种特定的设计方式。

如果不遵守其传统文化而胡乱设计, 将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例如:如可口可乐在色彩上, 注意到世界范围的红白颜色不是在各个地方都能通用的, 所以到了阿拉伯 (中东) 却要改为绿色, 因为那里绿色代表着生命和吉祥。这都是遵循了各国的传统文化、生活习惯, 通过变通了解当地的典型的文化差异而做出的调整, 并且是有着切实意义的作用, 所以如何运用和深刻了解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二、传统文化在广告招贴中对大众心理诉求的影响

在广告招贴中运用传统文化的是为了准确地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深层次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质。从而迎合中国大众审美心理及情感诉求。

(1) 在观念上中国人以群体为主, 群体中基本的构成单位是家庭, 比较注重讲和谐、讲安定、讲尊老爱幼、讲伦理。

例如:“饺子”作为一种驰名中外、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食品, 有着极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如图 (一) 在这幅招贴中, 以饺子为典型中国元素的代表, 深入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家”的精神:团圆、中庸、和谐、包容, 以及千百年来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家庭观念。大部分中国人的传统是在大年三十除夕夜, 一家老小欢聚一堂, 热热闹闹地包饺子、煮饺子、吃饺子。中国人对家庭的重视程度大概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人民所不能相比的, 中华民族以血缘牵系起数量庞大的家庭体系, 在社会学上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招贴上整体的红色背景和圆形的传统团锦纹样可以使人产生一种温暖喜庆的感觉, 构图也采用完整的圆形, 符合中国人崇尚圆满的心理舒适感。三只饺子, 饺肚相对。巧妙地构成了一个近似的圆形, 也代表着团圆。对于“饺子·团圆·中国”的字样, 采用了富有中国韵味的毛笔楷书。整个画面和谐而统一, 着重表现的是“团圆”这一中国传统精神。

(2) 在思维上中国人讲求顺序、正向与完整, 由表及里, 由大到小, 遵循规矩。

(3) 在感知上中国人偏重具体、直接、感性。如:在音乐、戏剧、歌剧、节日、情感等文化招贴的设计会运用具体的图形、符合主题的色彩, 直接的表现出来。

(4) 在情绪上中国人喜欢稳重、向上、圆满。如:在表现以爱国题材的招贴设计中就会体现出中国人喜欢稳重、向上、圆满的风格特点。

从以上几点中, 我们就可以分析出中国受众对传统文化心理诉求, 将它融入到设计中, 就能更好的被受众所理解并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取得最大的诉求效果。

三、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表现广告招贴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 有着非常丰厚的民族文化和精神, 传统的文化艺术更显示出无限的审美内涵, 传统绘画艺术和民间美术 (如:工笔画、水墨画、壁画、剪纸、年画等) 体现的那种神韵、空灵的艺术精神, 并反映出民俗民风以的艺术魅力, 成为现代设计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观念的思考和个性化表现是招贴设计的追求, 深层次地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与图像元素, 将其巧妙地吸收并运用到现代招贴中去, 以体现有中国文化内涵的个性化设计。

(1) 传统绘画元素的表现

工笔画、水墨画、壁画等在中国都具有几千年的历史, 它们也具备了各自的特点如:工笔画中的行云流水、干净利落的笔法;水墨画中那种豪放自如、破墨渲染的表现技法;敦煌壁画中那造型丰满、姿态优美的人物形象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来源。

例如:运用水墨画元素来表现设计主题较多的设计师靳埭强先生, 的许多作品中无一例外地用到了水墨画。在图 (二) 《爱护自然系列》中, 层层包裹石块的宣纸之中出现红点, 暗示为自然之伤口, 警示人们。

而红点又可看作为人类良知之眼, 正视自身, 以保护环境, 保护自然。在技法上巧妙地运用传统绘画的笔情墨趣、神韵意境来表现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

如图 (三) 、 (四) 汉字书法作为设计创意的作品《更快、更高、更强》, 运用汉字和图片合成进行设计, 设计理念明确表达清楚, 一看就知道是中国设计师设计出来的。在画面的设计元素中就巧妙的运用了中国的汉字, 即有韵味又不乏新颖。如图 (五) 运用敦煌壁画这一传统元素来进行设计, 其无论是在色彩上, 人物造型上都是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这一题材来设计。可见, 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运用之广泛。

(2) 中国民间艺术元素的表现

中国的民间艺术多种多样, 不同民族的刺绣、织染图案都寻求着图与底的结构秩序和形式美;剪纸艺术的“精于概括、美于剪刻”体现了古朴、率直的风格;无论是精美绝伦的蓝印花布, 还是具有乡土气息的本板年画, 以及折射本土性格的各类民宅建筑、雕刻、器物造性艺术都反映出中国人独具特色的审美观念及独特的视觉思维。

例如:在《湖南民间剪纸窗花展招贴》中, 就是以一个“窗”字为设计基础, 把“窗”字体中间的变化成一个剪纸图案。直观地表现了民族文化的内涵, 使“窗”已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窗了。

如图 (六) 《新时尚》中国传统的环形发髻, 在设计者的笔下成为鲜艳夺的五彩奥运环;端庄静穆的旗袍背影, 和红色圆下形耳坠相映成趣, 显露出浓浓的中国风情这幅别出心裁的招贴设是非常具有中国民间元素的代表性的。

通过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可以知道在广告招贴中应用传统文化元素, 主要是引起人民心里的感情诉求, 是一种感情的表达与交流, 是努力寻求最能揭示主题深刻文化内涵的意识元素, 达到以人为本, 将设计升华到感情与艺术审美的层面。

参考文献

①木娄:《传统美学观对现代广告招贴设计的影响》http://www.lunw.com/2003年

[1]、李砚祖:《造物之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2月

[2]、赵希岗:《现代图形设计与传统图案》、《装饰》2003第4期

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 篇9

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包装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形态多样, 内涵深厚, 蕴涵着我们古老民族创造和审美最本原的精神, 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 还包含有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其他文化形态。因此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 是一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 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 在世界艺术之林中, 它那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正熠熠生辉。

传统文化元素包括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瓷器、国画、敦煌壁画、石狮、如意纹、祥云图案、汉代竹简、文房四宝 (砚台、毛笔、宣纸、墨) 、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紫砂壶、彩陶、唐装、筷子、中国织绣 (刺绣等) 、中国结、秦砖汉瓦、京戏脸谱、皮影、中国漆器、汉字、金元宝、如意、八卦等, 以中国传统图形为代表的中华传统元素, 以其独特而浓郁的中华特质, 已成为现代包装装潢设计的一大重要来源。

在现代包装设计中, 传统文化元素尤其是中国传统图形的运用已被提到了一个相当高的高度。以现代的设计手法表现传统文化, 并将各个层面去粗取精地应用到具体的现代包装设计中, 赋予现代包装以从功能到形式的非物质的功能, 是我国向现代化包装迈进的必经途径。有别于西方强调形象性、生动性的审美趣味, 而是在意境上追求“大巧若拙”的浪漫飘逸境界。

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民族文化存在的前提就是其独特的个性。中国包装设计要想健康发展, 必须汲取中国文化的营养, 从民族传统文化出发, 给文字、图形、色彩、材料赋予传统韵律, 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设计风格, 使中国的包装设计富有新的文化意义。

1. 传统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剪纸、陶瓷、国画等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要素, 也是我们设计的源泉, 能够帮助设计者设计出具有传统民族特色的包装。

剪纸源远流长, 历经时代的洗礼和演绎发展, 以其本身特有的图形视觉文化符号, 成为最具东方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将民间剪纸应用于包装设计, 赋予包装设计内在的传统文化特性, 能使包装设计顺应时代发展的“越民族, 越世界”的潮流, 展现出东方特有的魅力。

陶瓷艺术是我国的艺术国粹, 无论是青瓷还是白瓷都体现了中国古老的精湛的制瓷技术。表现在现代包装设计中不但是将泥塑和陶瓷器皿上的花纹巧妙地运用到外包装上, 还运用到容器的包装上, 使这种“回归情结”得以彰显, 得以贯彻。同时, 还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现代人的消费观念已经大大不同于以前, 仅仅满足于获得产品的实用功能还远远不够。日用陶瓷设计的起点应定位于消费者身上, 从消费者审美心理出发, 设计出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情感、风格上都合理、丰富的产品;日用陶瓷设计要不断创新, 体现时代精神, 引导消费者的审美心理, 引领时尚潮流。

国画缘物寄情, 物我两忘, 以超然的意象, 飞凌万象之上, 境界与茶文化所欲传达的超然脱俗的意境正好吻合。古有诗云:“此物清高世莫知”, “清高”非国画莫属, 因此在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 以国画作为主体图形的很多。当现代包装设计与传统的水墨走到一起时, 其深刻的意味所表现出的装饰性, 体现了独特的视觉效果和文化底蕴。

2. 传统图形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古代传统图形的造型方法, 与现代设计有很多不同, 它主要注重的是形的完整性和装饰性, 关注形与形之间的呼应礼让和穿插关系, 也讲究虚实。在运用传统图案进行包装设计时, 要结合它外形欣赏价值和内部蕴藏意义进行灵活运用。如石库门是上海的典型建筑, 浓缩了上海文化的精华, 代表着中西文化的结合。“上海老酒”的创意设计就采用了传统纹样和老上海建筑的特征, 将传统图案和地域特征结合当代人的欣赏习惯, 表现了老上海的文化, 给人以古朴、回归的感觉, 设计出了人们喜闻乐见的现代酒包装。

在包装设计中运用传统图形元素进行表现, 是体现传统文化的关键之所在。例如龙纹图案一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貌和生机盎然的感染力而著称于世, 是民族传统的标志和象征。将龙纹作为一种装饰和主题图案设计于包装之中, 对于创造这种商品的艺术形象, 形成某种意境, 表达某种主题, 能起很大的作用。其中酒包装装潢上龙纹的应用尤为突出。例如, “板城烧锅酒”的包装设计就很好地表达了该商品的理念, 给人们带来追求向上、吉祥的美好愿望, 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在色彩的处理上也十分强烈大胆, 这在其他国家的包装中是少见的, 把红、黄、金、银、黑、白等很难调和的色彩搭配到一起, 产生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 加强了中华民族传统风格的表达。

3. 传统色彩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在中国现代包装中的色彩设计, 要充分考虑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用色习惯和色彩象征。如红、黄、紫色的搭配, 总能有一种出色的视觉效果, 它强烈但不轻浮, 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 渲染出热烈的节日气氛, 形成极强的视觉效果, 同时又能体现一个民族的独特的文化底蕴。

比如“汾酒”的包装色彩就来源于民间青花的色调, 蓝色为主调, 展示了酒的久远, 还突出了传统元素特有的儒雅和广远;“金六福”酒的包装设计, 大面积运用红色, 加上具有浓郁民间意味的剪纸, 使之富有了浓浓的民族情意, 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人们带来了喜气洋洋的感觉;2002年中国之星获奖作品“康雍乾御冕酒”, 其包装色彩采用黄色为主色调, 就突出了宫廷御用的主题。

在现代的包装设计中, 合理地运用传统色彩, 恰当地表现色彩的文化内涵, 可以使作品散发民族的艺术魅力。

三、结语

总之, 作为当代本土的设计从业人员, 让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包装设计达到完美结合, 在传统文化中找到包装设计的新生命, 从而让中国传统元素得到更好的发扬, 这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浩瀚丰富的中国本土文化, 我们应分门别类地进行概括性的梳理, 探讨其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实践应用与现实意义, 以期探寻出新语义, 发展一条适合现代包装设计的民族之路。

参考文献

[1]张来源.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包装工程, 2008, 29 (8) :156-158.

[2]胡飞.中国传统设计思维方式探索[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3]罗晓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J].包装工程, 2008, 29 (8) :217-219.

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 篇10

从传统的首饰中借鉴的主要应是制作工艺、思考方法等, 而非装饰图案, 因为装饰图案毕竟很多都是过去时代或者特定文化地域的纹样, 与现代的社会文化、审美标准不一定符合, 专业的设计工作者的设计作品应该能表现现代人的审美情趣, 设计制作出适合当代的、具有时代特点的金属工艺品。在做设计时, 可以采用传统的技艺、技巧, 但整体设计一定要具有现代感, 在运用传统上应该应用的是传统的制作工艺或者传统纹样的装饰风格和设计理念等, 最终应形成具有现代特色的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必须符合现代的审美因素, 具有时代感, 能跟上时代的潮流。应该是将传统彻底消化吸收, 融入自己的设计之中, 让其自然表露出来, 这才能达到学习传统的目的。在对传统的理解, 一些设计者往往犯了照抄传统的错误, 将传统纹样直接照抄, 设计的东西缺乏现代美感, 完全没有领悟到将传统发扬的实质。对于传统纹样, 我们应该更多的从形式美的角度进行分析, 如饱满的构图, 合理的空间关系等, 从设计语言的角度来进行理解和借鉴, 用传统工艺来实现自己的设计理念。传统并非一成不变的,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 不同时代的风格总和构成传统, 而当代设计师的责任是形成我们的时代风格。因此, 将传统融入现代首饰设计是时代的需求, 也是市场的需求。

一、探究民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而深远, 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 而作为文化载体的首饰真实地记录了中华文明的诞生、发展和延续的整个历史进程。服饰文化, 是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须接触的, 相比绘画, 戏曲, 书法等艺术形态, 服饰文化艺术有着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因此更加能见证历史, 更能反映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底蕴。中国传统文化犹如血液一样渗透在更个艺术领域, 首饰文化的发展也和其息息相关, 不可分割, 中国传统文化滋润着整个首饰发展的过程, 推动这首饰行业不断发展与进步。

纵观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长河, 我们可以看到前辈先人们给我们留下的灿烂的历史遗迹, 我们应该从这些历史文脉中探寻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学习传统的目的并非复制传统, 将传统的东西照搬照抄, 而是要立足于现代, 把自己的传统的元素运用到现代的作品中, 这才是学习传统的目的, 一味脱离时代的“继承”复制传统并不是发扬传统的好办法, 实际上是对传统的生硬模仿, 是对设计的不负责, 这样的作品也不会在市场上得到认可。认真研究、挖掘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 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首饰设计结合起来是对一个首饰设计师来说非常重要, 只有正确认识中华民族悠久、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历史底蕴, 把握中华民族文化精髓, 才能设计出真正的好作品, 才能将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通过首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二、在首饰设计中融入民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我国的首饰设计要走向世界, 必须有自己的特点。有些作品简单的模仿甚至照朝国外的设计, 不具有传统性、民族性元素, 只会掩埋于大量雷同的作品中, 失去个性, 缺乏韵味, 丧失了首饰所应承载的文化底蕴, 因此也就失去了市场。

可见, 寻求首饰设计方面的突破, 是购买者的需要, 是市场的需要, 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首饰设计的创新对现代首饰市场意义非凡, 好的设计才能有好的市场, 好的市场才能推动首饰行业的发展。因此, 设计必须加入更多的属于我们中国文化的传统性元素, 开发制作出更多具有深层次概念与美感相结合首饰作品。设计就是将个性与共性有机的结合起来, 而传统性元素在首饰设计中的运用就使得设计出的首饰更具有现代感, 时尚感和生命力。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首饰发展要想走得更远, 就要立足本国文化, 不断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将传统元素渗透到现代设计中, 这是当今首饰业更好地发挥现代首饰的个性设计, 并使之稳固地占领市场的关键。

三、首饰设计创新的需要

首饰的发展与进步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也反映了社会的整体精神面貌和艺术文化状态, 因此, 首饰设计必须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演变, 首饰设计必须紧跟时尚的潮流。

在创作形式上, 首饰设计要运用符合时尚的潮流的元素, 设计风格要符合时代的审美需求。传统的、民族的风格和形式不是封闭的, 过时的, 而是应该不断的加入新的元素, 将传统于时尚融合起来, 创造出新的风格, 传统的民族性元素来自于民间, 有着崇尚自然、自由活泼、接近生活等特色, 与当今国际首饰的潮流一致, 在东、西文化交融的今天, 各种不同形态的传统元素正是构成艺术多化和创新感的源泉, 这就要求在创作中融入更多的现代审美元素, 将传统的民族的元素与现代的审美情趣想结合, 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创作理念, 创作方法, 开放地借鉴吸收传统文化, 制作出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更加契合、更符合现代人审美及精神需求、更适合现代人审美观念, 也更加容易被现代人接受的蕴含传统文化的创新型首饰作品, 使首饰设计及艺术创作走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 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 也让首饰设计焕发出新的创作活力。

四、首饰设计师发展的需要

上一篇:水电厂辅助设备下一篇:插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