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模式化护理

2024-08-24

标准模式化护理(精选十篇)

标准模式化护理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孕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50例。对照组年龄23~34岁, 平均年龄 (26±1.2) 岁;实验组年龄22~33岁, 平均年龄 (26±1.5) 岁。两组孕妇的教育程度均为初中, 对比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实验方法

宣教方法:对照组采用口头宣教的模式, 护士对孕妇进行口头宣教, 耐心讲述相关的产科护理知识。实验组采用标准化视频宣教模式, 每天同一时间, 在病房里集中对孕妇播放产科护理相关的视频, 视频中有相关模型的展示以及详细具体的护理操作步骤。

宣教内容:孕妇身体状况的了解、对于产房的了解、孕妇焦虑心理的缓解、产前的注意事项等[2]。

1.3 评价标准

(1) 孕妇掌握知识的程度:分为掌握、基本掌握、没有掌握三个等级。掌握:对于宣教的内容完全理解, 能够复述80%以上的教育内容;基本掌握:对部分宣教的内容不清楚, 能够复述教育内容的41%~79%;没有掌握:对大部分宣教的内容不清楚。

(2) 孕妇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四个等级。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比较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掌握知识的程度

两组孕妇在接受宣教之后掌握知识程度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孕妇掌握宣教内容所需时间 (见表2)

2.3 两组孕妇对宣教工作的满意度

两组孕妇宣教工作的满意度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3 讨论

由于越来越多的孕妇提早选择在医院进行待产, 医院的产科护理更加重要。产科护理有利于孕妇了解自身身体状况以及相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产科护理更是孕妇身体健康和新生儿健康的重要保障[3]。因此, 医院对即将分娩的孕妇进行一定的产科护理宣教工作, 一方面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另一方面缓解孕妇焦虑的心理状态。

近些年来, 大多数医院对孕妇的宣教采用的是护士口头宣教模式, 通过有经验的护士与孕妇交流, 达到宣教产科知识的目的。但是由于是口头表述, 以及孕妇受教育程度的限制, 口头宣教并没有获得理想的效果[4]。标准化视频宣教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口头宣教的不足之处, 这是一种通过播放视频资料、详细展示产科护理细节以及具体操作对孕妇进行宣教的模式。我院将100例孕妇随机分成两组进行观察和研究, 进一步分析标准视频化宣教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本次实验中, 对照组和实验组孕妇各50例。对照组孕妇的知识掌握程度为36%, 实验组为94%, 说明实验组孕妇宣教知识掌握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孕妇了解宣教知识所需的时间, 可以明显发现, 实验组孕妇所需的时间要短于对照组。对宣教工作的满意度, 对照组孕妇的满意度为62%, 实验组孕妇的满意度为94%, 说明实验组的大多数孕妇对于视频宣教模式满意[5]。

综上所述, 标准化视频宣教模式在产科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明显, 孕妇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 了解宣教知识的时间明显缩短, 并且对于视频宣教模式非常满意。因此, 标准化视频宣教模式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朱倩.人性化产科护理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 (22) :66-67.

[2]农桂玉.产科护理模式研究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1, 4:535-536.

[3]张远, 彭群英, 唐慧, 等.标准化视频宣传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9 (14) :1296-1297.

[4]王小亚, 鱼秀丽.人性化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探究[J].吉林医学, 2014, 35 (26) :5917-5918.

标准模式化护理 篇2

4.能掌握老年人心理评估的内容,评估方5.能掌握老年人社会、生活质量评估的内容和方法老年

常见心理问题护理

1.能系统阐述老年人的心理特点、理解老年期心理发展矛盾 2.能了解老年人的常见心理问题、准确判断相关的影响因素 3.能积极维护并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老年

日常生活护理

life 生活质量life satisfaction index生活well-being SWB主观幸福感examination体格检查physical health躯体健emotion 情绪anxiety焦虑depression抑郁loneliness孤独inferiority自卑mental health心理健康depression in the elderly老年期抑郁症

individually个Environmental环境clothing衣着Cleanliness清洁circadian rhythm生活节律nutrition 营养excretion 排泄 incontinence失禁 activity 活动rest 休息 sexuality 性 fall跌倒Pain疼continence大便尿失禁Xero-stomia口腔干燥Constipation 便秘

活动方式: 角色扮演

2.个案分析讨论(学生分成四个组进行讨论)。3.见习(详见见习大纲)任务1.个案分析(老年焦虑症)任务2.活动方式:

1.多媒体展示、情境模拟 2.个案分析互动:(学生分成四个组进行讨论)。任务1.适的家具及设施 任务2.为老年人配餐、选择进餐方式并提供相应的进餐护理 任务3.个案分析(便秘、尿失禁)任务4.执行老年日常晨间护理和晚间护理(包括清洁皮肤、口腔、头发)任务5.情境模拟(运用节力原则安全移动和搬运老人)

1.情境模拟、多媒体展示、组进行讨论)。3.技能示教、训练 4.见习(详见见习大纲)5.详见顶岗实习大纲

任务1.生活评估

1.情境模拟、多媒体展示、能力

法和评估工具的使用 满意度指数subjective

康health history 健康史 4.详见顶岗实习大纲

老年人特有心题及护理

情境模拟:老年抑郁症的护理 理问

1.能了解并去除妨碍老年生活行为的因素、营造可补偿机体缺损功能的老年生活环境

2.能理解老年人的营养需求和影响老年进餐的因素、掌握老年人进食的护理方法

3.能理解老年人排泄的常见问题和影响因素、掌握相关排泄问题的护理方法 4.能掌握老年日常梳洗的内容及护理方法 5.能判断适合老年人的活动项目、活动量,掌握协助老年人变换体位的技巧和老年人自主活动的护理 6.能熟悉老年人睡眠规律、掌握解决老年睡眠问题的护理方法

1.老年人营养需求 2.老年人排泄护理 3.老年人睡眠护理

4+

4别性safety安全 评估老年人的生活环境、选择合痛Fecalin-活动方式:

失禁Uroclepsia 2.个案分析讨论(学生分成四个老年

人合理用药护理

1.能说出老化对药物使用的影响、老年人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原因。

2.说出对老年人来说危险性高的药物。

3.说出老年人用药的原则。4.说出老年人安全用药的护理措施。

5.说出老年人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

Meidication 药物pharmacokinetics in the elderly老年人药物代谢 absorptiono 吸收distri-bution 分布 metabolism代谢excretion 排泄Pharmacodynamics in the elderly老年人药效学Adverse drug reaction 不良反应

老年人用药原则及护理

个案分析(老年安全用药的护理评估)任务2.任务3.老年合理用药的健康宣教

指导老年人日常服药 用药老年

常见疾病护理

1.能识别并解释老年感觉系统生理变化,提供常见视力及听力障碍疾病的护理,预防并护理褥疮 2.能识别并解释老年呼吸系统生理变化,掌握老年COPD的特点并对COPD老年患者实 施护理及健康宣教

3.能识别并解释老年循环系统生理变化,掌握老年冠心病和高血压的特点

4.能识别并解释老年消化系统生理变化,掌握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因及护理

5.能识别并解释老年神经系统生理变化,掌握老年痴呆的特点及护理,掌握中风的特点及护理 6.能识别并解释老年代谢、内分泌系统生理变化,掌握老年糖尿病的特点及护理

7.能识别并解释老年运动系统生理变化,掌握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特点及护理,掌握老年骨关节炎的护理

8.能识别并解释老年生殖、泌尿系统生理变化,掌握老年前列腺肥大的特点及护理,掌握老年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护理,掌握老年阴道炎的特点及护理

Presbycusis 听任务1.1.老年人常见疾病特点 2.老年人常见疾病护理特点 3.老年人常见疾病健康教育

10+

2力障碍 Disease个案分析(老年常见致盲of the elderly疾病的护理评估)老年病、痴呆任务2.阿尔茨海默病

指导老年人助听器的佩

vascular demen-戴 tia血管性痴呆任务3.gastroesphagea

老年COPD的健康宣教

l reflux disea-任务4.se胃食管反流病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康复osteoporosis骨

护理

质疏松症degen-任务5.erative ostero-老年高血压的健康宣教 arthritis退行性骨关节病

任务6.情景模拟(老年突发中风

Chronic obstru-的急救护理)ctive pulmonary 任务7.disease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Hypertention heart disease thrombosis 脑梗死Diabetes mellitus糖尿病

任务1.评估濒死病人的疼痛程度 任务2.个案分析(濒死病人的希望)任务3.情景模拟(濒死病人家属的照顾)任务4.濒死病人的常见伦理问题的个案讨论(病情告知、自我决定权及安乐死)活动方式:

1.情景模拟、多媒体展示、2.个案分析互动:(学生分成四个组进行讨论)

3.见习(详见见习大纲)4.详见顶岗实习大纲

老年糖尿病的健康宣教 任务8.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活动方式: 示、2.课堂演讲 3.情境模拟

4.见习(详见见习大纲)5.详见顶岗实习大纲

高血压Coronary宣教

冠心病Cerebral 1.理论讲授、多媒体展临终

关怀

1.理解死亡和濒死的概念,叙述死亡的过程。2.评估濒死病人的生理问题、能采取有效护理措施。

3.了解濒死病人的心理,掌握灵性护理的原则 4.了解濒死病人家属及照料者的心理及护理原则 5.理解常见的濒死病人伦理问题

mind心理spiritual 精神holistic care整体护理Hospice care/meidicin 收容所关怀

terminal care临终关怀

palliative care姑息关怀

Pain/symgtom management 疼痛管理 Caregive support 照顾着支持

临终老人生理及心理特点及护理

课程实施建议

1教学方法

护理专业课程标准解读 篇3

【关键词】课程标准;中职护理专业;课标解读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4-0106-03

【作者简介】季诚,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南通,226007)护理系主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护理教育教学和人文护理教育。

我国护理专业人才在中职、专科、本科、研究生等教育层次均有培养,但中职仍是我国护理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社会需求日趋减少,高职及其以上学历毕业生的社会需求日趋增加,但由于护理专业中职毕业生的升学渠道拓宽,学生可以通过成人继续教育、全日制高等教育满足升学的愿望。因此,中职学校宜构建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立交桥”,护理专业应启动“3+3”中高职衔接的教育模式,即完成三年中职学习的毕业生,通过对口高职院的招生考试,可入读3年全日制大专,毕业获大专文凭,以此扭转中职护理专业教育“入口大,出口小”的局面,为中职护理专业拓展发展空间。

那么,如何为中职学校护理专业的中高职衔接工作指明方向?如何指导学校和教师合理开发课程资源?中职护理专业课程标准应运而生。课标与江苏省职业教育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致,对中职护理专业的教材编写、课程资源开发及教学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职业能力为依据,对中职护理专业课程标准解读如下:

一、课程标准的方向与内涵

课程标准是对某一专业的某门课程所期望达到的学习效果所做的描述,涵盖课程定位、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情境设计、教学方法、考核与评价、教学条件等各方面的内容。国际上对课程标准通俗的解释是: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what students should know and be able to do)的界定和表述。[1]它对学生在校期间应掌握的特定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进行了非常清晰、明确的阐述,既是课程资源良好运转的前提,又是课程改革的平台。[2]中职护理专业课程标准遵循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理念,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培养学生从事护理工作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同时促进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护理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所以说,教学质量的终结性评价根植于学生发展和就业两方面。课标明确了教学的方向,专业课教师应在教学全过程中有意识地执行课标内容,落实课标要求。

课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学习行为的描述,应该尽可能是易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可望而不可即的。它隐含着这样的意思:教师不是教材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它的范围应该涉及一个完整个体发展的三个领域:认知、技能与情感态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进行分解,将之细化于教案和备课笔记中,并时刻谨记主体是学生。对学生如何学习以及学习成果的具体要求,要经常使用“复述”“解释”“独立完成”等词汇,突出能力培养。

此外,教师还应认识到,课标是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规定该课程要达到的能力标准,只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与教材没有必然联系,教师选用的教材,只是教学文本资源之一。为了适应职业岗位的需求,课程标准重点强调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方式、方法以及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活动形式,合理选择活动的场所,设计教学过程,确定考核方式,只要达到这个标准,就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二、课标开发的原则

江苏省中职护理专业课程标准建设包括“基础护理技术”“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和“儿科护理”五门课程,编制过程中主要遵循五大原则。

(一)能力本位原则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力求实现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培养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护理工作岗位一线高素质初、中级护理人才。

(二)普遍适用原则

课程标准是对学生在学校期间应掌握的特定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非常清晰、明确的阐述,为所有学生设立了符合其自身条件的基本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而非个别或少数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课程标准是基本要求及合格标准,而不是最高要求或选拔标准,是课程实施后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知识、技能、态度方面的衡量标准。

(三)终身发展原则

课程标准是对教学工作提出的动态要求,它既考虑到毕业生在当下胜任岗位工作的需要,又兼顾到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需要。此次课程标准建设所选课程均为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关注专业能力的同时,更关注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迁移和可持续发展等关键能力。如“外科护理”,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和护理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结合国家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要求,外科护理基础、手术室护理及外科典型疾病护理的工作任务、完成工作任务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来确定课程内容。

(四)整体系统原则

五门核心课程遵循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护理职业岗位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及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能够在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场所从事临床护理、口腔护理、老年护理、社区护理等岗位工作,具备职业生涯发展的知识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胜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五门课程标准的构建者从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角度出发,处理好各课程标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结构关系,体现其整体性和系统性。五门课程标准的编制工作则根据中职护理专业人才规格的不同定位进行整体设计,注重前后课程合理、有效的衔接。

(五)全人教育原则

五门核心课程不仅仅是培养掌握护理实践技能的护理岗位人才,更是培养既拥有护理专业知识,具有较强动手实践能力,又具备一定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的护理人才。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但又不能片面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树立“全人教育”的理念,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素养的协调发展。

三、课标的建设路径与内容

(一)建设路径

在江苏省教育厅的直接领导下,课标建设团队首先在全省二十多家二级医院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采用调查法调查,确定基层护理岗位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实际需求情况,同时查阅护理职业能力和课程标准方面的文献资料,分析护理工作岗位对内、外、妇、儿和基础护理能力的需求,并邀请专家及一线护理专业的教师进行论证,形成完整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包括课程性质、学时与学分、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实施建议和编制说明七部分。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包括目标要求以及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教学要求,两者之间保持一致,是上下位概念的关系,即目标要求的实现依赖于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要求的分解,实现教学目标以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授课者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意识到,课程目标是包含认知、技能和情感态度的三维目标,三者并非独立存在的个体,而是相互依存、渗透,尤其情感态度目标是在认知、技能目标的实践教学行为中体现出来的。在教学单元中,要注意细化分解教学目标,并考虑教学单元之间体现出的目标连续性,以确保学生知识学习的融会贯通。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中职护理专业五门核心课程的课标在制订时,首先针对每门课程所对应的岗位实际需求,组织临床护理专家进行调研,并参考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展开分析,把护理专业职业能力的需求作为课程标准建设的基点和依据。

首先,根据护理职业能力最基本的需要和目前的工作方式,依课程要求进行单元及模块设计,如“内科护理”以内科护理工作过程为主线,遵循初中起点的中职学生认知规律和护理执业要求设置教学模块,将“内科护理”分为11个模块,模块一到模块三为健康评估内容,为学生在后续模块的学习做铺垫;模块四到模块十一为内科各系统疾病的护理。“基础护理技术”根据护理岗位要求确定教学模块,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认识医院—懂得生活护理—实施各项治疗—观察抢救记录”的基础护理技能形成过程为路径,从简单到复杂进行教学设计,用明确、具体、可操作的行为动词对每一模块中知识、技能和态度情感目标进行描述,如对认知的教学目标描述为“陈述、解释、归纳”等,对技能教学目标描述为“模拟、能进行、解决、独立解决”等,对态度情感教学目标描述为“形成、具备”等。认知、技能和情感目标层层递进,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浅入深,尝到学习的甜头,获得成功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点对初中起点的中职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中体现生本理念

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思考,如何引导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精准发力,而不是单纯依赖教学的客体——老师来发力。只有学生努力学习了,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有了充足的学习动力,教师的努力才会更好地发挥作用,这就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过程,是值得每一位教师研究的课题。

(二)成为学生心中的好老师

教师是学生的镜子,而学生又是教师的影子,可以说,怎样的教师造就怎样的学生。作为教师,有责任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从培养“全能的人”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尽量创设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情境,力争实现“做中学、做中教”。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参与教学过程,不仅学习了知识和技能,还收获了体验和感悟。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结合实物、图片、视频、动画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内科护理技能方面的知识,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临床护理工作任务为主线,运用案例教学法,开展仿真教学和病案讨论,创设贴近内科护理岗位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在感知教师关爱的行为中不知不觉地建立起“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树立关心、爱护、尊重患者的行为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三)建立多元评价,体现正确的教学质量观

教学评价将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行为与学习成绩评定联系起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时,不能仅仅选择单一的传统评价方式,而是要勇敢尝试新方法,突出评价的教育功能和导向功能,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考核评价,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式,根据教学目标,合理选择口试、笔试、在线答题和综合实训等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考核主要通过笔试、在线答题等方式进行评价。在综合实训中可以设置典型的内科护理案例,利用仿真模拟人进行模拟演练与考核,既注重评价学生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又关注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慎独精神的养成以及关爱患者等职业素养的形成。同时还应注意,评价结果要及时、客观地向学生反馈,并指出其需要改进的方面,共同讨论改进的方法和途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姚琪.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开发的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

标准模式化护理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自愿报名的方法,从我院6个骨科病区选取专科工作3年~8年护士48名,均为女性,年龄25岁~32岁(28.5岁±2.2岁);学历:本科32名,大专16名;骨科专科工作年限3年~8年(5.75年±1.7年);护师22名,主管护师26名。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名,培训前两组护士的临床实践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带教及授课的医疗护理导师相同;两组年龄、学历、专科工作年限、职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培训方法成立培训小组和师资队伍。科主任任培训小组组长,科护士长任副组长,及3名骨科护士长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师资队伍:医疗导师选取在脊柱、关节及创伤骨科等学科方面有专长的医师6人,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4名;护理导师6人,省骨科专科护士3名,副主任护士3名,本科学历,均有从事专科护士带教工作经验。专科基础知识采用集中授课方式进行;临床实践围绕骨科的脊柱、关节、创伤骨科3个亚专科进行,每个亚专科临床实践2周,实施分组带教,中间穿插相应的专科知识讲座。

1.2.2 培训实施

培训采用分阶段进行,2015年4月—2015年6月进行对照组的培训,2015年7月—2015年9月进行观察组的培训。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分成2个小组交叉进行。两组护士共同进行2周专科基础理论学习。对照组根据专科培训计划进行相应的脊柱、关节及创伤骨科的专科知识学习,每周1次,2周进行1次专科护理查房,跟随导师进行各专科病人的围术期的护理,每个亚专科时间2周。观察组进行为期6周的脊柱、关节和创伤骨科3个骨科亚专科专题培训,每个亚专科时间2周,完成相应的专科知识理论学习1次,医护一体化的查房1次,专科门诊1次,参与术前讨论、典型手术观摩及术前术后的护理。两组培训前后进行实践能力考核。

1.2.3 评价方法

培训结束集体进行相应亚专科的标准化病人临床实践能力考核,重点考核护士的病情评估能力、思维判断能力、临床处置能力及专科知识。①实景案例考核时间30min(80分):专科培训小组设计专科实景病例,针对病人不同的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估,分析判断并提出干预措施。病史采集、专科体格检查(5分),专科辅助检查结果的解读(5分);临床问题分析、判断能力(20分);制定护理方案能力(20分);专科操作能力(20分);应急事件处理(10分)。②骨科专病专题报告时间20min(20分),专题报告内容(15分),考点专题内容的新颖性、广度、深度及是否有个人的思考及想法;专题报告形式(5分):包括演示文稿(PPT)制作,语言表达,现场效果。重点考核护士的知识拓展及自主学习能力。培训后对所有参加培训的护士发放培训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包括处理临床问题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学习积极性4个方面。与培训前相比是否有改善,改善程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等级。

1.2.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对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的数据采用t检验,对不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的数据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描述,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人(%)

3 讨论

护士作为临床治疗护理的直接执行者在实际工作中对治疗方案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是机械执行医嘱,危及护理安全。提高护士的专科实践能力是专科培训的首要任务。目前专科培训多采用理论授课的培训方式很少开展临床实践培训。流于形式,缺少直观深入的实践练习。而传统的师带徒单纯护理带教模式,无对应医疗层面的指导,护士在专科核心技能上很难有质的突破,往往表现对一些临床处理知其然不知所以然[2]。独立决策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是专科护士应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3,4]。医疗护理双路径培训模式打破了传统单纯护理培训模式,将医疗和护理实践培训有机结合,使护士对临床处理方案的实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提高护士的临床护理核心能力。标准化病人在实景培训中能准确模拟病人出现的症状体征[5],并在实践中不断抛出新问题,不仅能够很好帮助护士强化专科知识技能,同时训练护士的临床病情评估判断处理能力。同时培训结束通过设计标准化病人能够客观、全面地评价培训效果。

从本研究可以看出,与传统的师带徒单纯护理带教和常规理论学习对护士的临床思维的培养作用有限。医疗护理双路径培训将医疗和护理知识、技能有机结合,提高临床辅助检查解读能力,为综合判断病情进展打下基础,从而提高了护士的病情综合分析判断和处理能力。专科标准化病人培训将专科知识技能融合在一起形象化展示出来,加深护士的专科知识技能的掌握及运用能力。专题报告内容深度及知识前沿性观察组优于对照组验证了双路径联合SP培训可以短时高效提高护士专科能力。对两组受训护士的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护士自我认为该培训对自己临床实践能力有很多帮助比率为100%,通过培训提高医护沟通协作能力,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双路径联合标准化病人专科培训是一种简单易行,短时间提高护士专科实践能力的有效的培训模式。由于护理人力资源紧张及培训师资储备不足,仅在骨科小范围内进行尝试,有待下一步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医疗护理双路径一体化培训模式联合标准化病人(SP)培训在骨科专科护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8名骨科年轻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名,提供同等的培训内容,对照组实行师带徒模式辅以专科理论授课模式,观察组实行医疗护理一体化带教SP情景再现专科培训。培训开始前后进行专科实践能力考核。[结果]两组专科辅助检查的解读能力、临床问题的分析、病情预判能力、应急事件处理能力及专题报告内容的深度及广度等方面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护士对培训效果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疗护理双路径一体化培训模式联合SP实景培训可提高年轻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效果优于师带徒模式辅以专科理论授课模式。

关键词:培训模式,医疗护理双路径,标准化病人,骨科,临床实践能力,护士

参考文献

[1]房彤.培养专科领域护理骨干人才加速我国护理专业化发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42(8):684-686.

[2]韩影,李秋洁,范宇莹,等.护士临床实践能力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5):512-515.

[3]唐小细,宋小花,杨满元,等.护士核心能力与其职业价值观关系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1,26(15):22-24.

[4]王静,田玉凤,李茶香,等.综合性教学医院护师临床护理能力培训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10A):2612-2613.

引领飞行员培训模式新标准 篇5

高性能训练是介于执照训练和进入航空公司训练之间的一种训练方式。运输航空副驾驶初始训练首先需要在通用航空训练环境下取得商用驾驶员执照,但由于通用航空和运输航空运行环境差异较大,传统的培养模式逐渐暴露出短板,即在复杂的训练过程中,有的科目并不适合航线运输的需要且传统模式培养周期相对较长,难以缓解公司对飞行员的需求压力。这种差异仅仅通过一个初始机型的改装无法得到有效的弥补,这就需要在副驾驶资格训练前进行一个补充训练。

按照中国民航相关法规要求,飞行员在进入运输航空公司担任涡轮喷气为动力的飞机副驾驶前,需要完成高性能多发飞机训练、多机组成员协作训练等过渡性训练。据民航局飞标司通用处处长陈广承介绍,中国民航在23年前对学员就已经开始了高性能飞机训练,但目前高性能飞机训练在训练内容、训练成本和训练质量等方面还存在着种种问题。

近年来在如何提高运输航空副驾驶初始训练的质量方面中国民航局也出台了很多政策,同时也鼓励航空公司和培训机构跟踪国际培训领域的新方法,进行探索和研究,通过不断的创新提高训练的效率。2007~2011年,在民航局的指导下,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曾先后独立和合作完成了空客、波音两种机型的MPL(多机组人员飞行执照)课程培训,但毕业的学员很少,并没有得到航空公司的普遍认可。在2014年召开的“航空公司飞行学生训练研讨会”上,民航局飞标司通航处副处长韩光祖曾明确表示:“将来除了目前的高性能多发飞机训练外,航空公司和训练机构也可以研究其他解决方案。”

2013年,春秋航空公司为满足在副驾驶初始培训上对训练质量提出的更高要求,向中国民航局提出了副驾驶高性能训练替代课程的设想,得到了民航局的大力支持。春秋飞培总经理施永宏透露:“经过近一年的课程开发,民航局于2014年已批准我们进行30个学生的课程试点工作。”与此同时,空客公司在培训课程研发上也具有丰富经验,一直在关注和参与着这些培训课程的研发。施永宏表示:“此次与空客公司的合作,将可以提供一个更好的符合国际标准的副驾驶高性能训练替代课程解决方案。”

该高性能训练替代课程将为航空公司提供运用现代模拟技术,并结合最新教学方法的培训,以确保在飞行学员进入大型客机(如空客A320飞机)改装课程时已做好充分准备。通过采用现代模拟技术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直接在驾驶舱培训所带来的种种限制。据空客中国公司客户服务副总裁博思凯介绍:“该替代课程的具体执行工作将由空客在中国的培训机构——华欧航空培训有限公司(原华欧航空培训中心)负责,不久即将开课。”培训中的飞行学员将接触运输航空飞行运行,了解大型涡轮动力多发飞机飞行方法,以及多人制机组运行等相关内容。

据了解,此次空客和春秋飞培合作开发的课程在经过民航局批准后,将作为课程模板向全民航公布,为国内训练机构实施副驾驶过渡训练提供参考。民航局在即将出台的文件中将规范副驾驶过渡训练的方法、训练标准、教员训练、教员标准以及配套评估方法。陈广承表示,民航局将在课程开发完成后根据试点的结果,尽快出台相关政策。

我国护理专业与护理专业标准的差距 篇6

1 缺乏具有中国特色的完整系统专业标准体系

护理专业发展到现在,已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理论知识体系,不再沿用其他专业的知识体系。但迄今为止,我国不少护理理论与概念模式的形成,绝大部分从西方引入,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这些理论与模式在我国临床运用过程中,不能很好地为护理人员所掌握,出现护理程序、护理诊断与临床实际脱节的现象。因此,需要护理界的专家、学者根据我国国情来不断地进行研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能为广大护理工作者所接受的护理专业标准体系,以适应护理工作的各个方面。

2 护理专业学历结构不合理

护理专业的发展,一方面取决于护理实践,另一方面取决于护理领域中的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来自于受教育的程度,故教育是专业发展的基石。目前我国的护理教育已改变了以往单一的中专教育模式,形成了多元化的高层次护理教育体系。我国正规的高等护理教育开始于1983年。现在我国不仅有600多所从事大中专护理教育的院校,还有130多所能够进行本科护理教育的院校,30多所高校招收护理硕士研究生,我国还培养出了一批自己的护理学博士[3]。虽然护理教育迅猛发展,但截至2004年底,护理队伍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仅占25.6%,中专学历仍占主体,并且正规高等护理教育基础还比较薄弱,师资缺乏,临床缺少高层次的专家型人才。

3 护理人员的专业意识亟待加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的范围由个人扩大到群体,由病房延伸到社区,这既对护士的独立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护理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者有强烈的专业意识,以批判性思维及创造性思维为基础,提供护理服务,科学运用护理程序,明确职责范围,承担专业责任。但目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护理人员始终处于附属地位,大多数医疗机构实行科主任负责制,科室护士的流动要经科主任同意,护士长在科主任的影子下工作,护士在医生的影子下工作,护士缺少自我决定权。另一方面许多护士没有意识到自我的能力和专业上的自主权,在某些可以独立做出专业决定行为的情况下,放弃自己的专业权利。由此可见,护理人员的专业意识亟待加强。如何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意识和独立意识,应引起护理教育者和护理管理者的深思。

4 需要进一步完善护理法制

职业道德是指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一定职业范围内的特殊道德要求。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护理职业道德是在一般社会道德基础上,根据护理专业的性质、任务以及护理岗位对人类健康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对护理工作者提出的护理职业道德标准和护士行为规范。是护士用于指导自己言行,调整护士与患者、护士与集体、护士与社会之间关系,判断自己和他人在医疗、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等实践过程中行为是非、善恶、荣辱和褒贬的标准。我国于2008年5月12日颁布了《护士条例》,明确规定了护士的权利和义务,医疗机构的职责以及护士执业管理。维护了护士的合法权益,规范了护士行为。但应该看到,我国在护理法规的建设方面还有缺陷,护理法制还不够健全。许多涉及伦理方面的争议无法可依,如安乐死,艾滋病的保护等。护理科研中面临的伦理问题没有专门的政策或部门审议。

5 我国护理学术团体还有待发展

护理专业组织的作用是通过设立实践标准、促进教育、提供福利等促进专业的发展。中华护理学会1909年成立于江西牯岭,在促进国内外护理学术交流,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争取护士的合法权益,完善以及健全护理教育体制,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4]。随着其发展,各地市又先后成立了各省、市护理分会组织,但大多数护士没有充分参与到学术活动中来,制约了学会的发展与建设。另外,一些特殊专科领域的护理学术团体还很少,需要各专科护理人员的不断努力。

中国护理专业在上述几个方面的差距,迫切需要社会、卫生保健系统,尤其是全体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以专业标准要求自己,尽快减少差距,完善不足,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提供专业服务,树立专业形象,使护理能成为受到各界重视、真正独立、自主发展的一门专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参考文献

[1]薛国仁,赵文华.专业: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的中介概念[J].上海高教研究,1997,17(4):1-6.

[2]陈淑英.现代实用护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1.

[3]何国平,郭佳.中国医疗体制改革与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策略的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2007,4(2):51-54.

标准模式化护理 篇7

1 宣传动员全院护士转变理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现代护理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加之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迫使我们的护理模式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那就是功能制护理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为了使全院护理人员对整体护理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掌握并实施,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1 邀请著名护理学专家到我院对全院护士进行2次,每次为期3 d的关于整体护理内容的讲座,使大家逐步建立起“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并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疾病护理、健康教育为目的的全方位服务。

1.2 护理部利用业务学习、护理人员培训等时间,组织全院护士进行岗位职责、规章制度、护理文件书写的专题讲座与培训。科室利用这些时间组织本科护士对专科疾病护理常规、50项护理技术操作常规进行培训与考核,并要求大家在工作中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做到忙而不乱,有条不紊,有据可循,管理制度化,差错零缺陷。另外,利用护士节等文艺演出,对护士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仪表仪容、服饰、表情、姿态等进行表演,并要求护士在工作中穿戴整齐干净,语言亲切温柔,姿态优雅大方,充分展示白衣天使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 护理部统一制定管理方案

根据质量管理要求,成立院部科三级质控组织。院级质控组织以质控办主任为组长,干事数名为组员。部级质控组织以护理部主任为组长,各科护士长为组员。科室质控组织以护士长为组长,科内高年资、高职称护士为组员。护理部根据护理工作的内容,制定考评细则,量化考评指标,检查时均按照统一标准来执行。统一制定的考核标准有:病区管理和护士长管理。这两项为科护士长在制订计划和病区管理时提供指南,属于护士长自查。以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件书写、特一级护理、急救物品管理、仪表仪容与劳动纪律、满意度调查为主线进行检查、考评,其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

2.1 基础护理

病室、床单位要保持清洁整齐,空气清新,患者要达到“三短”、“六洁”,患者卧位舒适,各种管道通畅,卫生良好。床头牌符合分级护理要求,护士要做到“七知道”,并按护理级别要求巡视病房,发现问题“三及时”并有安全防范设施。

2.2 消毒隔离

治疗室、换药室、清洁区、污染区明显区分,无菌物品、清洁物品、外用消毒剂存放符合要求,输入液体现配现用,无菌液体开启不超24 h,一次性物品(一人一针一管一洗手,一桌一巾一床一套)用后符合处理要求,无菌干缸不超4 h,消毒液容器每周更换2次,敷料盒每日消毒,各种导管用后及时清洁消毒,消毒液检测、空气细菌检测、各种检测登记齐全,工作人员一切操作符合要求,垃圾分类包装,拖把不混淆使用。

2.3 特一级护理

覆盖了基础护理与急救的所有内容,重点以病情观察符合分级护理的要求。护士要熟练掌握抢救仪器的操作与保养。

2.4 急救物品与药品

急救设备表面清洁无灰尘,性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仪器有使用说明,注意事项、急救物品标示明显,无过期,数量充足。急救药品药卡相符,存放有序,标示明显无过期,“五定”制度落实到位。

2.5 护理文件书写与健康教育

护理文件书写项目有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入院评估单、健康教育单、治疗单,根据其内容的要求制定考评标准,共性要求字迹清晰整齐,不涂改无错别字,语言通顺,简明扼要,格式要正确,颜色要一致,要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

2.6 仪表仪容与劳动纪律

衣帽整洁,发不过肩,佩戴胸卡,不戴首饰,淡妆上班,衣裙不过工作服,穿统一鞋,站立、走、行按护士行为规范执行,按时上下班,中途不脱岗,有事请假,有秩序,工作做到“四轻”,对患者做到“四心”。

2.7 满意度调查

患者满意度是医院服务的评价指标,也是我们医院质量管理的最终目的。所以我们在以提高患者满意为导向[3]的前提下制定其调查表,主要内容: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整个住院期间对医院的环境,秩序卫生,管理,护士的接待,服务态度,工作责任心,宣教解释的耐心程度以及诊疗护理操作的技术水平,生活上、心理护理上给予帮助的程度,护士长的管理水平。

3 组织实施过程与效果

3.1 实施过程

根据以上每项内容制成考评细则,考核标准下发各科室,要求护士长成立科室考评小组,一方面护士对照标准来工作,另一方面质控组对照标准来检查督促护士执行情况,并且每月召开座谈会寻找不足,制定整改措施。

护理部一方面随时深入病房逐项检查工作质量,另一方面每季度组织全院护士长分组逐项检查,寻找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易引起重视的共性问题。然后召开护士长例会逐项进行反馈,对明确的错误进行批评,对共性问题进行讨论,寻找原因,制定整改方案,护士长组织落实。对于平时检查中发现需要医院解决人力、物力问题时及时向有关领导反映。对检查中发现急需解决的问题应立即制定整改措施并实施。考评后根据得分进行排列。

3.2 效果

通过各级质控组的不断检查,通过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我们统一了全院的护理车、急救车、治疗车、治疗柜、一次性物品的放置以及各种物品的消毒方法、储存方法和消毒液的配制与使用方法以及各种登记方法。通过医院的人力支持,我们招聘了大量的护理员,成立了导医组,在每个楼梯的分口处设有导医台,方便患者就诊并且开展“四有服务”(入院有人接,手续有人办,检查有人陪,出院有人送),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患者总数逐步上升,医院收入逐年上升。通过护理部不断地检查、督促、指导,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使科室的管理逐步制度化,操作逐步规范化,差错零缺陷。

4 体会

4.1 护理工作琐碎,涉及面广,但制定了考评细则、考核标准,一方面指导了护士应当怎样去做好工作,科护士长怎样去检查督促护士的工作,护理部不定期的检查评价,能及时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指导护士提高基本素质,克服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考评标准内容可以约束护士规范护理行为,并且贯穿于日常工作实践的全过程中,使护理质量达到持续改进。

4.2 单纯的组织护士长季查有一个缺陷,就是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个病区实际上的护理质量,往往工作量越大越忙,出入周转越快的科室缺陷越多,这样不但不能全面了解科室的真正水准,反而很容易挫伤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所以我们采用随机检查与常规检查(护理部负责)、护患沟通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打分评比,以此全面客观地评价各病区和全院的护理质量,并为不断改进服务质量提供准确信息,从而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玉华, 等.护理质量管理实践与探讨[J].当代护士, 2007, 4 (8) :96~98

[2]李长琼.规范院级质量组在护理质量中的作用[J].当代护士, 2007, 4 (9) :121~124

标准模式化护理 篇8

1 建构《护理技能实践指导及考核标准》的必要性

经过几十年的中专护理教育及十几年的大学护理教育研究, 国内已经形成了一套“以技术操作为中心”的护理技能操作规范和评价标准, 使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准确性得到有效的保证。但随着现代护理理念的转变, “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不断深入, 护理人文关怀越来越被重视, “护理程序”作为现代护理科学的工作方法已被临床护理广泛应用。传统的护理技能操作实践指导和评价标准过分强调实施流程及规范, 过于注重操作时的动作细节, 忽视了护理程序的完整性, 如操作前的评估及操作后评价环节, 忽视了对操作的实施对象“人”的关注, 导致学生“心中只有操作, 而没有病人”、“哑巴操作”、对“示教人”动作粗鲁、过度暴露等与现代护理理念及临床护理工作要求严重不符的现象普遍存在[4,5,6]。国内护理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 现有的“以技术操作为中心”的护理操作规范及考核标准已无法适应现代护理人才培养的要求。

近年来, 国内护理教育工作者从专业教育、课程教学、考核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 庞晓丽等[7]参与的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 将人性化服务内容如沟通、解释、健康教育等纳入考核标准中, 提高了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同时将护理技能考核标准分值细化, 提高了考核的可操作性及公平性、公正性。李菊萍等[8]强调操作技能的个体化, 考核护生实施护理程序、灵活应变的能力, 解决了以往只重视操作步骤, 不注重质量效果的弊端。但迄今为止国内尚无公开发表完整的护理技能操作规范及考核标准。江苏省护理学会于2004年发行的《实用临床护理三基》 (操作篇) [9]是目前我省用于指导及考核护理人员技能操作的权威标准, 此标准虽然遵循护理程序, 但没有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及人文关怀精神。2011年6月卫生部颁布了《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10], 按照护理程序对临床护理技能操作各个环节的要点提出了指导, 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护患沟通等“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是当前护理实践教育及临床护理实践的指南, 但未涉及各护理技能考核标准。因此, 制定“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符合卫生部颁布的最新实践指南的新的《护理技能实践指导及考核标准》迫在眉睫。

2 《护理技能实践指导及考核标准》的内容

《护理技能实践指导及考核标准》依据护理程序六大步骤编制, 即评估-护理诊断-计划-实施-评价, 融入人文关怀精神, 涉及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操作技能、沟通技能的指导与考核。每项护理技能包括操作目的、操作要求、所需用物、操作程序、考核标准5大部分, 其中前4项为实践指导, 操作程序部分又细化为评估、计划、实施步骤、实施细则、评价5部分。实践指导以整体护理理念为宗旨, 强化学生对“人”的整体关注, 将沟通、爱伤等人文理念融入其中。

考核标准采用标准量化评分法, 每项操作技能的考核标准均包括评估、计划、实施、评价4部分, 其中评估10分, 计划5分, 实施75分, 评价10分, 特别是在评估、实施与评价3部分增加了对学生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爱伤观的考核。考核标准具有以下特点。

2.1 细化分值

根据临床护理步骤设计出合理的考核标准程序, 细化分值, 关键点与分值一一对应, 对护生操作过程中的失误只需在对应分值处标记即可, 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对客观评价教学水平, 减少考核主观误差, 提高公正性、实用性有很大意义。

2.2 标注常见错误类型

在相应步骤标注学生常见的错误, 教师在考核时及时作出标记, 方便了教师的考核及对护生操作的反馈。

2.3 适用于不同阶段的考核

不同阶段的操作考核均应用统一考核标准并对护理程序各有侧重。阶段考核侧重于操作步骤, 期末考核侧重于护理程序, 临床实践考核侧重于应变与沟通能力。

2.4 建立连续性评价-反馈体系

在考核标准后附有教师对本次考核的反馈及学生的反思。通过教师评价及学生自我反思, 使学生能够及时总结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和教师对同一操作的不同阶段考核结果的反思、反馈形成了连续性评价-反馈体系, 弥补了既往操作考核时考核结果不及时评价与反馈和考核结果记录不具有连续性的缺陷, 有助于减少再次进行该操作考核出现重复失误, 强化护生的整体护理观。

参考文献

[1]彭幼清.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79.

[2]廖春玲, 徐袁明.开放性评价在护理学基础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06, 21 (10) :907-909.

[3]袁义厘, 孙建玲, 高井全, 等.《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5) :361-362.

[4]朱玲, 马翠萍, 姚英.护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思考[J].护理研究, 2004, 18 (10A) :1779-1780.

[5]金莉.《护理学基础》技能教学和考核改革[J].齐鲁护理杂志, 2006, 12 (7) :1391-1392.

[6]朱海利, 任小红.我国《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现状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 2005, 13 (6) :593-594.

[7]庞晓丽, 王英.本科生护理技能考核标准的构建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4 (9) :773-774.

[8]李菊萍, 徐淑秀, 吴雪红, 等.改革技能考核评价标准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J].实用全科医学, 2008, 6 (5) :497-498.

[9]唐维新.实用临床护理三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1.

标准途径的技术积累模式 篇9

在经过长期的资本、产品、市场占有的博弈平衡后,企业间的竞争主要转向企业技术底蕴和企业文化方面的软实力竞争。企业技术底蕴的厚重,来自企业长期技术积累的结果,它决定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越来越受到企业经营者的高度重视。

技术积累作为一个名词也许不会太陌生,但作为一项有学术概念和有学术方法的工作来论,也许普遍会感到陌生。学术性方面,将涉及技术积累的概念如何界定?技术积累的范围是哪些?技术积累的对象是什么?技术积累采用何种途径?技术积累按什么方法开展?等等,这些问题是使技术积累由无意到有意开展、由个别到群体开展、由自发到组织开展、由无目标到有目标开展所必须解决的问题,是技术积累快速和高质量增长所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技术积累有效发挥作用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技术积累是企业从事技术活动过程中获得的一种寓于企业系统之中的知识积累和技术能力的递进过程。企业技术积累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个人层次的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它以企业职工个人为载体,是企业技术积累的基础;二是组织层次的知识与能力的积累,它是对个人技术积累的结构化、系统化整合和升华,而非个人技术积累的简单求和。组织层面的技术积累是技术积累的高级形式。它具有技术积累增长快、技术积累质量高、技术积累作用效果好等特点。技术积累和技术底蕴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在于它们的对象是相同的,不同在于一个是过程或活动,一个是阶段结果。技术积累是知识积累和技术能力递进的过程或活动,技术底蕴是知识积累和技术能力递进的阶段结果。技术底蕴是技术研究和技术实践成就掌握的广度和深度。技术积累对企业的发展有以下重要的价值作用。

1.1 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通过开展技术积累,可巩固和增强企业技术优势,有利于增强用户对企业技术能力的信任度,有利于巩固和发展优势产品市场,有利于开拓新产品市场,有利于在同业企业的竞争中增强市场的防御和进攻能力。企业一旦形成丰厚的技术底蕴,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技术积累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根本源泉。

北大方正数码印刷系统,经过20多年的技术研究开发和积累,历经8代版本的技术更新,使得技术性能居世界先进行列,开辟了前景广阔的国际市场业务。北大方正的例子说明,长期的技术发展和积累,可使企业站到国际市场的显要位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技术积累的结果。

1.2 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创新就其本质而言取决于企业技术的内在条件,是一个利用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并充分运用企业的生产制造技术能力,将技术知识物化为新产品的过程。因此,企业技术积累水平与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成正比,是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技术积累是技术创新的营养供给,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持要素。创新过程每一环节的实现都必须建立在相应技术积累基础之上,技术积累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根本性的内在基础。技术创新和技术积累是互相支持和互相推动的。技术积累支持了技术创新的产生,技术创新反过来又增加和丰富了技术积累。企业注重并积极开展高效的技术积累,就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能显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1.3 增长企业的技术财富

企业技术积累的对象包括:设计技术、制造技术、试验技术、材料技术、通用件、标准件、设计数据、试验数据、专利技术等,这些对象是企业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资金、智力、时间、人力投入的成果,因此,是企业宝贵的技术财富。这些技术财富,通常是以技术文档和技术骨干为载体保存的。储存于技术骨干身上的技术是无形的和不稳定的。因此,企业并未完全获得和真正拥有。但企业可造就留住老人才和培养新人才的环境,使无形技术和能力得到保留和增长。同时,还应尽量使人为载体的技术转化为文档化载体的技术。企业还要同时对文档化的技术进行长期、不断的积累,获得有形技术的增长。有形和无形技术的同时积累,可使企业技术财富的增长最大化。

1.4 提升人员的技术素质

组织开展技术积累时,企业技术人员需对企业现有的技术进行广泛筛选和分析提炼,必要时还要对技术性能指标、精度等进行试验验证,并按编写规定书写出来。在这个积累提炼的过程中,企业技术人员往往可以发现一些平常未完全吃透的技术关系,需要通过查阅资料、咨询、讨论、验证等方式,把这些技术概念和内涵进一步搞清楚。通过这样的技术积累工作过程,无论对新员工还是老员工技术人员,都是一次技术的再学习、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技术积累是普遍提高企业技术人员技术素质的良好机会。

2 技术积累的问题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技术积累对企业有重要的价值: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增长企业的技术财富、提升人员的技术素质等。可以说,技术积累对企业发展意义重大,但企业技术积累的状况并不太乐观。企业技术积累薄弱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重硬轻软问题

企业通常对可见、外在、有形、价值关系明确的设备、设施、厂房等硬件的投入是比较重视的,定期自觉地进行硬件的维护、补充和完善。而对于无形、内在、不可见、价值关系不明确的软件性技术的积累缺乏自觉动力,基本上是随其自发进行。企业管理者普遍存在重硬轻软的观念,形成了重视硬件轻视软件的习惯,主要原因是对技术积累的价值和作用缺乏基本认识,使技术积累这项重要的企业能力被弱化,使企业的发展无形中被减速。

2.2 重近轻远问题

由于企业要面对产品生产及销售资金回笼的压力,产品的研制和生产被放到了企业重中之重的位置。产品作为企业当期的和应急的重点工作,处于企业高度重视的地位,得到企业人员、经费、保障条件等方面的落实和支持。而对于支持产品研制和生产的设计技术、工艺技术、试验技术的积累,尽管它们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长远性、战略性的作用,由于不是当期能见效的,往往不被放在重要的位置来组织开展。由于现行领导任期体制关系,对潜在性、长期性的技术积累事业缺乏投入的远见和热情,形成了重视近期效果、轻视远期作用的现象。

2.3 重外轻内问题

企业技术积累工作除了受到“重硬轻软”和“重近轻远”的挤压外,还受到“重外轻内”的挤压。同样有“软的”和“远的”性质的市场与广告,它们在企业中的待遇和技术积累是不一样的。市场和广告是外在业务,容易感受到外面环境影响的压力,因此,在企业的重视度也是比较高的。而技术积累问题的影响是内部的,带来的紧迫感没有外部的急。因此,企业会觉得“耽误得起”,自然地形成了重视外部、轻视内部的习惯。

2.4 缺乏方法指导问题

即使有的企业领导具有慧眼,对技术积累工作高度重视,但是,技术积累以何途径进行?应用什么方法?积累对象是谁?等等问题也是阻碍技术积累开展的重要原因。技术积累工作的开展,当前还缺乏明确的理论和方法的指导。领导重视只能解决技术积累的意识和支持问题。如果技术积累没有明确的途径、对象和方法,技术积累这盘“菜”就等于没有“菜谱”,是无法做出来的。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使企业技术积累形成了无意识、无组织、无计划、无投入、低层次和低效率的状态。企业的技术积累主要靠个人自发的技术积累,这一层次的效果离组织层次的技术积累效果还是有很大距离的。因此,企业技术积累的总体水平不高。技术积累工作的薄弱,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创新发展,反过来,企业创新不力和发展缓慢又有碍于为技术积累提供良好的素材。因此,探索技术积累的有效途径,快速提高我国企业技术积累的水平,变不利状态为有利状态,已成为企业当前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3 技术积累的途径分析

技术积累中的技术知识有:信息性知识、经验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信息性知识主要指技术数据、分析方法、设计计算方法、工艺方法、试验方法等知识。信息性知识具有易记载和较强的流动性,可进行传播扩散。经验性知识是对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适应性完成的认识。过程性知识是操作局部环节的适应性完成的认识,如操作诀窍认识等。经验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很难用语言文字进行结构化表述,其流动性差,复制困难,只能由企业员工亲自投身技术实践进行逐步积累。

技术积累的技术能力有:开发能力、制造能力、试验能力、设备操作与维修能力、生产组织能力、质量管理能力、安全保障能力、节能减排能力等。技术能力是企业的人员、技术、设备、管理等要素结合形成的,只要其中的一个要素变化,技术能力就会变化。技术能力是企业长期参与生产技术实践的积累性产物,一旦形成,便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它难以通过市场进行简单的买卖交易而发生流动。企业技术能力具有一定的文化性,不像实物有形资源那样对任何企业一律同质和简便易得,其专一性和企业个性特色十分明显。

技术积累的技术有:技术标准、技术专利、设计文件、工艺文件、试验文件、试验数据资源、技术研究分析报告、计量技术、质量体系、安全体系、环境体系、生产能力、维护能力、开发能力、员工操作技能等。技术标准、技术专利、设计文件、工艺文件、检测与试验数据资源、技术研究分析报告、计量技术、质量体系、安全体系、环境体系等技术属于显性技术,它们通常以纸张和电子介质为载体,是可以记录、看到和公开学习的,是技术积累操作性比较好的类别。生产能力、维护能力、开发能力、员工操作技能等属隐性技术,它们通常被包含在员工的个人素质中,由传承和个人的学习和做事态度体现,保存在个人的意识中,在做事的硬件状态、组织状态和人与人的配合状态中动态发挥,难以用准确的静态关系显现出来。

企业技术积累要由非组织性的随意积累上升至组织性的有序积累,应对需积累的技术进行梳理,找准有效途径和重点对象,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在技术积累的类别上,隐性技术是以个人为载体,难以记录和表达,不适合作为技术积累的主体。在显性技术积累的技术中,技术标准、技术专利、设计文件、工艺文件、试验文件、试验数据资源、技术研究分析报告、计量技术、质量体系、安全体系、环境体系等技术是可记录的。但对这么大范围的技术开展技术积累工作,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都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在人、财、物、时间等有限条件下,要有效进行技术积累,需要确定技术积累有效的工作途径,才能长期地坚持开展下去,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确定技术积累的最佳途径,首先是剔除优势明显低于显性技术类的隐性技术类,然后,对显性技术间的各技术途径进行重要特点比较,选择对研制、生产的使用关系、成熟度、适用性、知识系统性、经济性、时效性和市场公认度等因素综合最突出的技术途径。具体的对比,见表1技术积累途径特点比较表。

从表1的比较可看出,技术积累途径中得分最高的是技术标准,也就是说以技术标准形式进行技术积累比其他技术形式进行技术积累的作用和效果要显著得多。

注:特点按三分进行量化,最好的为3分,中为2分,最差的为1分,不确定按中计分,即2分

4 标准技术积累的优势和特点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以技术标准途径进行技术积累,是企业技术积累的理想选择。标准可使技术积累结构化、系统化、长期化、可学习化、稳定化,可将个人技术积累转换为组织技术积累,因为标准的制定本身就是组织方式进行的。以标准方式进行技术积累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这些价值除了表1所列的之外,还有市场话语权地位的作用,这些价值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使用关系密切

技术标准是企业产品设计、制造、试验等技术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产品开发鉴定、出厂验收的重要依据,直接地用于企业科研、生产的各项技术活动中,与企业产品开发和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另一方面,设计、制造、试验等技术工作是否贯彻标准,关系到技术的协调性和有效性,技术工作贯彻标准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技术标准与企业产品的研制和生产工作有密切的使用关系。

4.2 成熟度高

标准的制定通常需要考核和确认技术和产品的成熟度。技术和产品的成熟度达不到一定程度,一般不宜制定为标准。标准对技术和产品进行了成熟度筛选。用标准固化的技术对产品具有很好的可用性。标准技术的成熟度还表现在工程化程度上。在产品标准中,专门列出了产品的可靠性要求和环境适应性的高温、低温、淋雨、振动、冲击、盐雾、低气压、沙尘等要求,同时还规定了相应的试验验证考核。因此,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和技术,一定是有很高的工程化程度,工程化程度高,技术成熟度就高。

4.3 适用性广

标准的技术积累不是一对一将具体技术进行复制,而是要提炼、优化、提升诸多具体技术的共性内容,形成在一定范围内普遍适用性的技术,以发挥标准广泛指导技术发展的作用。

4.4 知识系统性好

标准具有两个系统性关系,一个是标准间的外系统性关系,另一个是标准内容的内系统性关系。标准通常是按标准体系设计的关系来确定标准间的外部关系的,以保证标准制定的全面性、标准间的协调配套性,同时避免标准间的重复交叉问题。标准的内容是由标准编写格式规定的,以保证对不同的标准编写人,拥有同等系统性的标准结构设置,以此保证标准编写内容的系统完善性。因此,由标准积累的技术,其知识具有很好的内、外系统性。

4.5 经济性合理

标准具有明确的经济性要求,不是把产品和技术指标最先进的定为标准,而是选择性价综合好的产品和技术定为标准。如果产品选择最高指标定入标准,就等于把产品的高额成本转嫁给用户。如果产品选择低指标定入标准,就等于让用户消费劣质产品。因此,标准是站在用户的角度上作经济性的合理选择。

4.6 时效性长

标准在选择制定对象时,一般都要考虑长期使用,并且是周期式稳定的。标准到一定的时间周期后,需进行有效性复审,并根据标准复审的意见进行相关修订。标准中的技术是一种长期保留的周期性动态维护的有效技术。

4.7 市场公认度高

标准的内容是业内利益各方争取和妥协的平衡接受结果,既有技术和产品提供方的认同,又有消费方的认同,即有市场的认同性。标准是发布后各利益方能知道的,所以,各方有同等的准备机会。标准还是可公开获得,在市场上可购买,不会受到获取限制,标准显示出了其公正性。因此,标准具有很高的公认度。

4.8 拥有市场话语权地位

市场是按标准说话的,企业技术不符合标准就相当于没有市场的技术话语权。企业的产品和技术一旦定为地方级以上的标准,就成为了其约束范围的市场和相关管理部门认可的准则。哪些技术和产品能拥有技术话语权,取决于它们是否能进入相应级别的标准。承担相关国家级标准、行业级标准、地方级标准的制定,企业等于获得了这些技术和产品的市场技术话语权。

5 标准技术积累的方法

技术积累通常有三种力度的积累:一是个体自发积累;二是制度化的规则推动积累;三是组织专项活动积累。在三种力度的技术积累中个体自发积累的成效是比较弱的,制度化技术积累的成效一般。主要原因是好的技术积累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提炼和升华技术,有时还需要做必要的试验验证,如果没有安排充足的时间和提供必需的保障条件,技术积累的行为可能就是一种应付程序的结果;组织专项活动开展的技术积累成效比较好,专项活动有组织、时间、人力、经费、条件等保障,同时,还有目标、职责、进度、过程管理、验收审查等控制,技术积累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能得到保证。因此,企业应周期性地开展专项标准技术积累,使企业的技术知识和能力能及时积累,尽早发挥作用。做好技术积累就应有一套科学的方法,开展标准技术积累可按以下方法进行。

(1)成立标准技术积累的专项组织机构,并组成由设计、工艺、试验等方面的技术骨干组成的工作队伍。

(2)组织机构要制定工作职责、预定目标、进度安排、经费需求、保障措施等工作方案,提交企业主管领导审批。

(3)组织编制需积累技术的技术体系方案,方案中应包括设计、工艺、试验、操作技能、材辅料、工装、设备、计量、标准件等方面的技术因素。然后,将技术体系中的技术对象按相应的设计标准、工艺标准、试验标准等标准类别关系转换成标准对象,使技术积累体系转换为标准制定的规划体系。

(4)根据标准规划体系制定标准编写计划。标准编写计划要将标准项目落实到编写人或编写小组,并明确标准初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完成的时间节点及阶段评审的组织形式。

(5)专项组织机构应组织编写“技术积累标准编写指南”,下发到每个标准项目编写组。同时,开展管理人员和标准编写技术人员的标准编写培训,培训的重点内容为:各类型标准编写的格式;各类型标准内容的组成;标准文字、公式、量和单位等元素的表述;标准涉及的抽样、不确定度、可靠性、电磁兼容性等技术知识;标准编写的工作程序等。

(6)每个项目组应按标准编写指南和培训知识,开始标准编写工作。标准编写的技术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提炼和升华,必要时要进行试验验证,技术尽量提炼共性和通用的内容。

(7)标准编写达到初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阶段时,应组织专家进行讨论和审查。标准审查主要审查技术内容的正确性、适用性、先进性、经济性、可操作性等是否具备。

(8)标准送审稿完成审查后,应根据审查意见进行修改,形成标准报批稿,并按企业管理程序进行报批。

(9)标准批准后,应公布和印刷,并开展必要的标准宣传和贯彻工作。

(10)标准一旦公布实施,就应在实际的技术工作中进行使用,并应对标准的使用实施监督。

(11)标准在使用过程中,要对标准实施的问题进行搜集,包括低级错误,并将搜集汇总的标准使用信息反馈给企业技术归口机构,以对标准进行勘误或修订。

以上方面构建了标准技术积累的方法。标准技术积累有两方面的效果:一是制定包含企业技术诀窍的企业技术标准,积累宝贵的企业技术财富;二是以企业领先的技术优势制定地方级、行业级、国家级的标准,获得市场的技术话语权地位。前者发挥的是内部效果,后者发挥的是外部效果。开展技术积累工作,既要注重技术积累的内部效果,也要注重技术积累的外部效果。内部效果主要是通过技术积累增强企业技术知识和技术能力,增强企业产品研发能力、生产能力、质量保障能力等。外部效果主要是通过技术积累,提炼一些行业优势的技术,制定为行业级标准和国家级标准,提高企业的技术知名度,获得产品技术的话语权,占据市场的主动地位。为了发挥专利和标准双重技术作用,在制定标准时,企业可将一些高价值专利纳入标准中,制定有专利内涵的标准,取得产品发展的优势地位。对于一些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技术,企业应积极争取制定为国际标准,支持产品国际化发展,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 施培公.我国企业技术积累若干问题探讨[J].科研管理,1995,16(6) :33.

蔬菜绿色防控标准化模式示范技术 篇10

1.示范区基本情况

地点:阿城区北的阿什河街城郊村境内,距离主城区5公里,园区面积400亩,其中蔬菜种植面积53亩。共展示蔬菜品种38个,主要有茄子(黑长茄)、辣椒(景尖椒3号)、绿秀菜花、紫甘蓝(荷兰农场主)、胡萝卜(红笋)、早甘蓝(日本亿方加康)、白菜(北京新3号)番茄(欧宝)、马铃薯、豇豆(特长紫豇豆)、豆角、黄瓜等。

2.露地蔬菜绿色防控标准化模式示范技术

2.1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技术

频振式杀虫灯主要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诱杀害虫,每台灯控制面积30亩。频振式杀虫灯对多种害虫有诱杀作用,主要有地老虎、金龟子、夜蛾科、螟虫(二化螟、玉米螟、菜螟)、小菜蛾等21种。

2.2性诱剂诱杀技术

性诱剂主要是利用昆虫的性信息素诱杀害虫。常用性诱剂主要诱杀小菜蛾、甜菜夜蛾等害虫,一般每亩设10个诱盆。诱盆悬挂高度为高于作物30~50厘米,各诱盆之间距离20米。

2.3生物防治技术

2.3.1保护利用天敌

设施蔬菜为以虫治虫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瓢虫、草蛉、丽蚜小蜂、赤眼蜂等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防治蚜虫、白粉虱等害虫;用赤眼蜂防治棉铃虫、菜青虫。

2.3.2推广应用生物农药

应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拟青霉素、昆虫病毒制剂及农用抗生素、座壳孢菌剂等可防治温室白粉虱等多种害虫。

3.保护地蔬菜绿色防控标准化模式示范技术

3.1紫外线杀菌灯应用技术

紫外线杀菌灯能辐射出强烈的短波紫外线,对核酸蛋白质作用特别强,能使细菌发生变异或死亡,每天开启1~2小时,有利于作物产生光合作用,可以预防和减少作物病害的发生。

3.2诱虫板诱杀技术

蓝色诱虫板可诱杀各种蓟马。黄色诱虫板主要诱杀白粉虱、美洲斑潜蝇、蚜虫、叶蝉等。从苗期和定植期起使用,保持不间断使用可有效控制害虫发展。对低矮生蔬菜,应将粘虫板悬挂于距离作物上部15-20厘米即可,并随作物生长高度不断调整粘虫板的高度,但其悬挂高度应距离作物上部15-20厘米为宜。对搭架蔬菜应顺行,使诱虫板垂直挂在两行中间植株中上部或上部。开始可以悬挂3-5片/亩诱虫板,以监测虫口密度;当诱虫板上虫量增加时,每亩地悬挂规格为25厘米*30厘米的黄色诱虫板25-30片,25*20厘米 黄色诱虫板30-40片即可,或视情况增加诱虫板数量。

3.3生物防治技术

3.3.1保护利用天敌

设施蔬菜为以虫治虫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瓢虫、草蛉、丽蚜小蜂、赤眼蜂等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防治蚜虫、白粉虱等害虫;用赤眼蜂防治棉铃虫、菜青虫。

3.3.2推广应用生物农药

应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拟青霉素、昆虫病毒制剂及农用抗生素、座壳孢菌剂等可防治温室白粉虱等多种害虫。

4.示范技术调查情况

4.1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情况

频振式杀虫灯在7月5日到8月5日开灯诱虫,累计诱到害虫1452头,其中:小菜蛾229头,菜螟55头,夜蛾453头,螟虫421头,地老虎79头,金龟子215头;诱到益虫9头,其中:瓢虫7头,蜻蜓2头。益虫害虫比为1:163。

4.2性诱剂诱杀技术情况

在7月5日到8月4日开始在田间应用性诱剂诱虫,累计诱虫518头,其中:小菜蛾438头,甜菜夜蛾37头,金龟子43头。性诱剂处理区与对照区比较,小菜蛾田间落卵量降低23.5%,被害株率降低20.1%;甜菜夜蛾田间落卵量降低19.6%,被害株率降低16.7%。

4.3诱虫板诱杀情况

黄板诱杀种类主要有粉虱、蚜虫。悬挂期间平均一片黄板可诱杀害虫3249头,其中粉虱772头,蚜虫2479头。与对照区对比,蚜虫田间落卵量降低44.3%,有蚜株率降低46.1%;粉虱田间落卵量降低19.6%,有虫株率降低19.3%。采取黄板诱虫,可明显降低田间落卵量,降低虫株率。

5.结论

上一篇:油茶丰产栽培下一篇:腹腔镜结合胆道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