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

2024-08-26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精选四篇)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 篇1

1 合理选用氮肥

不同氮肥品种性质差异很大,必须根据作物种类、土壤条件和作物的营养特性合理选用氮肥[2]。酸性土壤中宜选用石灰氮、硝酸钙等碱性或生理碱性肥料。碱性土壤中宜选用硫酸酸性或生理酸性肥料。

2 氮肥深施

目前,生产上使用的氮肥以尿素和碳酸氢铵为主,这2种肥料都易通过氨的挥发而损失。氮肥深施在10~15 cm的耕作层中,土壤中的铵离子可被土壤胶体所吸附,氮肥由于挥发及反硝化作用造成的损失比不深施方式减少,有利于氮肥被根系吸收,加强土壤微生物活动促进固态氮的转化。同时,氮肥深施还能促进作物根系深扎,增强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能力。研究表明,尿素和碳酸氢铵通过深施方式进行施用,其肥效较地表施用提高2.7%~11.6%,氮肥利用率相应提高7.2%~12.8%[3,4]。

3 适宜的施肥量和施肥时期

土壤肥力水平是决定肥料利用率高低的基本因素。由于施肥不当造成土壤高量硝态氮的残留是当前作物基础产量高、施氮增产效应不明显的主要原因[5]。在一定范围内,氮肥施用量增加,作物产量迅速增加。但当氮肥施用量超过某一值后,增加氮肥量,作物产量增加并不明显。因为随着氮肥施用量的逐渐增加,氮肥损失量逐渐增加,作物对氮肥的利用率不高。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作物的需肥特点、土壤自身养分含量将氮肥施用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此外,还要注意氮肥的合理施用期,基肥与追肥合理施用,才能减少肥料成本,获得较高的肥料利用率。确定适宜的氮肥施用量和合理施肥时期是当前减少氮素损失的重点和核心。

4 肥水调控技术

肥、水对土壤中氮的运动和作物对氮的吸收过程有重要的影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达到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目的,就要根据作物对肥料和水分的需求特点,做到肥、水相互配合。以水调肥主要包括遇旱浇水、防除涝灾、前肥后水等。根据氮肥种类不同,施肥后浇水时间也应该有所不同。确定浇水量的标准主要是耕作层土壤水分短时饱和为度[6,7,8]。

5 平衡施肥

要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就要做到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相互配合施用。单施氮肥由于作物缺少有效的磷钾及微量元素供应,使作物吸氮量和产量降低。腐熟的有机肥中含有腐殖质和腐殖酸,能够改善土壤透气性,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促进氮素利用。氮、磷、钾配合或有机肥与氮、磷、钾肥配合均能提高化学氮肥的利用率,减少氮素损失[9]。

6 选用控释肥料

控释肥料是依据作物营养特性,控制各种养分供应强度和容量,达到供肥缓急与作物需求相一致。控释肥在实际生产中表现出养分齐全、配方合理、无公害、长效化等特点,还可以减少氮素淋溶、固定或分解作用而造成的养分损失,防止作物前期早衰和后期脱肥,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施用时注意作物苗期和需肥高峰期补施速效氮肥,作物生长后期不使用控释肥,以免作物贪青晚熟。

7 使用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

氮肥施入土壤后,经土壤脲酶的作用,水解后形成NH3挥发,不但造成氮肥的损失,而且给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为了抑制土壤脲酶对氮肥的分解作用,降低尿素水解形成NH3挥发的比例,可使用脲酶抑制剂。氮肥在进入土壤后,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会进行硝化反应,NH4+在氨氧化细菌的作用下先氧化为NO2-,进而在亚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氧化为NO3-。硝化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硝化菌使铵态氮向硝态氮转化,从而减少氮素的反硝化损失的硝酸盐的淋溶损失,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常见的硝化抑制剂有双氰胺和2-氯-6(三氯甲基)吡啶。结果表明,施用硝化抑制剂与不施相比,NO3-的淋溶损失由48%降低到35%。

8 筛选和选育氮高效利用作物品种

对氮肥利用率的高低还受到作物基因的影响。一些对氮吸收率较高的品种在氮含量较高的土壤中,能够高效吸收利用土壤中的氮素,提高氮肥利用率,避免造成肥料损失和环境破坏。在较低施氮量下,氮高效品种可以充分利用生长季中的矿化氮,达到相同的高产水平,从而增加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利用氮高效基因型是提高作物氮素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最根本的途径。

9 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生产中,根据作物品种、气候条件、土壤状况,采取适当的措施,能够在保证获得高产、高品质的作物的基础上,减少肥料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青军,张炎,胡伟,等.氮素运筹对玉米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17(3):755-760.

[2]王士红,杨中旭,李秋芝,等.提高作物氮肥利用率的途径[J].棉花科学,2012,5(34):45-47.

[3]高凤菊,吕金岭.尿素深施对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6(6):49.

[4]黄庆裕,蒲才潮.碳酸氢铵全层深施对水稻的增产效果[J].土壤肥料,2006(1):60-61.

[5]张福锁,王激清,张卫峰,等.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途径[J].土壤学报,2008,45(5):915-924.

[6]高月亮,华珞,蔡典雄,等.氮肥利用及其提高利用率的途径与方法[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4):57-61,67.

[7]苏阳,刘德林.提高氮肥利用率方法的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05(6):38-40.

[8]罗志先.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J].现代农业科技,2011(2):306,308.

提高县馆地方文献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篇2

目前,很多县图书馆已经开始重视地方文献的收藏工作,并且经过多年的收集,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为数不少的县馆反映馆藏地方文献利用率不高,从而对收藏地方文献的重要性产生了一定怀疑。

县馆地方文献利用率较低,是客观事实,我们应当在地方文献工作的实践中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加以解决。

我认为,县馆地方文献利用率不高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地方文献收藏不系统、不全面。由于缺藏,用户查询得不到满意结果,削弱了用户利用县馆地方文献的积极性。

2、藏书组织不合理,地方文献与其它馆藏图书混藏,地方文献湮没于图书海洋之中,用户查询时如大海捞针,费时费力,影响了利用。

3、目录组织不合理,由于没有单独设立地方文献目录或目录检索途径较少,用户不方便利用。

4、对地方文献的宣传不力,用户对县馆地方文献收藏情况不了解,不知道县馆有收藏地方文献的职能或不知道县馆具体收藏了哪些地方文献。

5、县馆地方文献收藏工作的历史较短,收藏的地方文献多,搞现代或当代地方文献,当前的利用价值较低,用户在周围容易得到,不必利用县馆。

我们应抱着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加强地方文献工作,提高馆藏地方文献的利用率。

一、加强地方文献的揭示报道工作

1、编制馆藏地方文献目录,即单独设立地方文献目录。首先是设立地方文献总目,揭示馆藏全部地方文献。其次是编制专科或专题地方文献目录。地方文献总目应设两套目录,一套书名(题名)目录,一套分类目录,专科或专题地方文献目录,可采用书本式目录。把目录复印若干份,有针对性地提供给用户,使用户熟悉馆藏。

2、完善馆藏地方文献目录体系。如:地方文献设分析款目和附加款目,在地方文献中析出有关书名、篇名及有关段落,编制相关索引,参照等,使之适应用户多方面的检索要求。

3、编写地方文献内容提要。在著录和编目中,县馆对一般图书大多省略了内容提要项。但是,馆藏地方文献的著录和编目,内容提要项绝对不能省略。内容提要是对文献的深层揭示,是用户选择和利用文献的关键部分。用户通过内容提要可决定取舍,并引发通读原文。

4、举办馆藏地方文献展览,为了让广大群众了解馆藏地方文献的情况,举办馆藏地方文献展览是直观宣传馆藏地方文献的好办法。通过展览,可以宣传馆藏,吸引用户,扩大馆藏地方文献的影响,提高地方文献利用率。

5、举办馆藏地方文献信息发布会,这类信息发布会可选在本馆地方文献收藏具有一定规模时、建立本馆地方文献库(室)时、有一批新的地方文献入藏时、或有某种收藏利用价值较高的特殊地方文献到馆时;信息发布会也可与地方文献展览同时举办。

6、编发馆藏地方文献通报。通过编发通报,报道地方文献入藏信息,通报可采用明见式在画廊张贴,也可采用书目形式散发,还有通过广播、电视进行宣传,以引起特定用户的注意。

二、加强地方文献的管理利用工作。

1、设立地方文献专室或专架,吸取地方文献与普通图书混藏不易检索的教训,根据条件开设地方文献室或地方文献专架。从而使用户缩小检索范围,避免因大海捞针而费时费力。

2、设专人负责地方文献工作。地方文献反映一个馆的藏书特点,县馆的地方文献工作必须安排专职或兼职人员管理,并实行采访、分编、藏书管理一人兼,从而减少因多层次管理,而造成人为的检索障碍,

这样,对县馆地方文献工作人员的要求必须要高一些,不但熟悉地方文献工作业务,而且要熟悉采、编、藏、用四大环节的业务技术;不但能兢兢业业守摊,而且要主动开展地方文献服务工作;不但有一定业务技术能力,而且要有一定宣传组织能力。

3、有针对性地开展送地方文献以上门服务。县馆地方文献工作人员一要熟悉馆藏地方文献情况,二要通过调查研究掌握本县对地方文献的需求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把地方文献及时送到显型或隐型的用户手中;

4、加强用户培训,举办地方文献重点用户培训班,提高用户的地方文献利用意识,辅导地方文献检索方法,通报地方文献收藏动态,征询用户对地方文献工作的建议和要求,与用户建立经常性的联系。

5、组织编写全县地方文献藏书联合目录。为了开发地方文献资源,解决小型分散、你无他有、你有他无的问题,必须从地方文献资源共享需要出发,组织县内各地方文献收藏单位,编写全县地方文献藏书联合目录。并且通过馆际互借、一证通用等方式解决地方文献用户的需求。

6、开展馆藏地方文献借阅服务和复制服务,要建立地方文献三级管理制度,对某些文献只可内阅、对某些文献可以外借,对某些文献可提供复制服务。为了方便利用,对有证用户和无证用户都应同等的提供借阅服务和复制服务,但在收费上要有所区别,对有证用户可提供免费服务,对无证用户可提供有偿服务。

7、建立地方文献利用档案制度,档案制度包括建立地方文献基本用户档案,服务登记档案和用户反馈档案。

8、大力宣传利用馆藏地方文献的效果,在广泛收集利用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广播、电视、板报等形式大力宜传利用地方文献的效果,从而促进地方文献的利用。

9、做好馆藏古籍地方文献的整理及评估工作,对馆藏古籍地方文献要做好修复、翻译、校勘、注释、标点、断句等整理工作,对残缺地方文献要做好补充收藏工作,对重要地方文献要做好评估论证工作,重要地方文献的评估论证工作要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参加,从而提高地方文献的保存利用价值,调动用户利用地方文献的积极性。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 篇3

1 氮肥利用率提高的主要方法

稻田被施入氮肥后, 氮肥并不会被水稻作物完全吸收及利用, 据有关数据显示, 我国的稻田对氮肥的吸收利用比率在30%~35%之间, 剩下的部分会通过氨挥发的损失、硝化和反硝化的损失、淋失、泾流损失等几种主要的途径而流失到自然环境中去。根据这几种氮素损失的途径, 制定出以下几种方法。

1.1 控制好施入稻田的氮肥量

在一定的施氮量范围之内, 产量的确是随着氮肥施入的增加而增加, 但是如果超出一定的范围, 则会适得其反。并且, 值得提出的是, 不同的水稻品种, 其耐肥性也是不同的。所以, 必定要在一个合适的施氮量范围内, 水稻既有较高的产量又会减少对周围的自然环境造成的压力。

1.2 氮肥的深施

水稻氮素流失的最主要的途径是氨的挥发, 所以, 尽量减少氨挥发能极大地减少氮肥的浪费, 从而使氮肥的利用率得到相应的提高。尿素和碳酸氢铵都是主要通过氨的挥发而损失, 但恰恰这两种氮肥又是我国现阶段主要被施用的, 减少氨挥发损失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深施。

1.3 氮肥运筹

在水稻不同的生育期, 水稻的吸收与积累能力差异性较明显。前期根系很不发达, 吸收氮肥的能力较低, 施氮量应尽量减少, 避免过多氨挥发所造成的损失。

1.4 平衡施肥

平衡施肥主要是指农作物平衡的吸收各种不同的肥料。不得不指出, 单一的肥料的施入不但不会提高产量, 还会日渐降低土壤的肥力以及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

2 水稻高产与高效的技术途径

我国人多地少, 资源紧缺, 要想水稻高产高效, 就必须在有限的资源范围内, 尽可能高效的利用资源, 因此可通过优化培育技术以及使产量和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同步达到最终目的。

首先, 增穗增粒, 扩大产量库容。达到水稻高产的前提条件就是扩大产量库容。其次, 培育出健壮根系的水稻。促进水稻的根系的生长并提高水稻生理的活性, 是水稻结实率高的重要方面。最后促进及增加茎鞘中非结构性的碳水化合物的累积与运转。在结实期促进非结构性的碳水化合物向籽粒运转, 就可帮助籽粒灌浆, 提高生产效率。

3 氮肥利用效率地评价指标

氮肥利用率一般的定量评价指标有农学、生理、氮肥吸收利用率以及氮肥偏生产力等等, 这些指标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水稻对氮肥的利用率。在我国通常把氮肥的吸收利用率的指标作为评价氮肥利用的效率。其实, 氮肥的农学利用率也较为直观的反映出了施氮增产的效率, 并且这个指标计算比较方便。因此, 在生产上利用该评价指标评定氮肥的利用效率则更为简单直接。

4 水稻高产与高效的关键栽培技术

水稻的栽培技术针对不同的方面可以产生很多不同的栽培技术, 很多的研究者会从水稻的品种选用、育苗过程、栽种的方式及养分的管理方面入手来研究水稻高产高效的优良的栽培技术。下面列举两种较为关键的栽培技术:

4.1 实地养分的管理技术

实地养分的管理技术主要是依据当季肥料的利用率、所获得的水稻的目标产量以及土壤中养分的有效供给量, 确定好氮、钾、磷施肥总量的范围。进行实地实时的严谨的养分管理, 使肥料的利用效率得到最大化的提高, 得到优质高产协调的发展。

4.2 精确的灌溉技术

精确的灌溉技术的技术要点是在水稻的生育期设置好灌溉的低限土壤水势的指标, 使用土壤张力计以及监测地下水的水位埋深而显示出的土壤所含水分状况, 并且在水稻生育期里进行干湿交替的灌溉方式。

5 总结

水稻的产量明显的提高是实现水稻高产与高效的前提条件。然后通过土壤养分与水分的合理化管理来切实的促进养分的利用效率。并且培育出比较发达的根系水稻, 提高水稻对氮肥的吸收利用率。在高产与高效的栽培下, 通过控制好施入稻田的氮肥量、氮肥的深施、氮肥运筹以及平衡施肥等提高氮肥利用率的主要方法, 同时恰当地利用实地养分的管理技术、精确的灌溉技术这两种水稻高产与高效的关键栽培技术来从氮肥的高效利用方面做到水稻的高产高效。

摘要:在我国, 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就是水稻, 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与稳定粮食的生产, 氮肥的投入是有着重要作用的。然而, 高氮的投入与低氮肥的利用效率是当前在我国的水稻生产方面的一个重点问题。怎样才能让氮肥的利用效率与水稻产量都得到提高是目前研究的一大难题。本文分析了高效栽培与高产的栽培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关键词:水稻高产,氮肥利用效率,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早稻产量及氮肥利用释解论文 篇4

1不同施氮量对超级早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不同施氮量对超级早稻产量的影响较大。由表1可知,当施氮用量低于195kg/hm2时,稻谷产量随施氮的增加而提高,当施氮量为195kg/hm2时,稻谷产量达到一个最高值,再增加施氮量时,稻谷产量降低,2个品种趋势一致‘;新丰优22’的产量与N0相比,N1提高了81.29%,N2提高了86.13%,N3提高了97.03%,N4提高了120.86%,N5提高了116.82%;N4、N5处理的产量间无显着差异,N4、N5的产量与N3和N2、N1达显着水平。‘金优458’的产量与N0相比,N1提高了104.65%,N2提高了120.17%,N3提高了133.10%,N4提高了145.34%,N5提高了139.66%;N3、N4、N5处理的产量间无显着差异,N2、N1差异达显着水平。氮肥对‘金优458’的增产效果大于‘新丰优22’,2个品种在各处理之间均是N1增产幅度最大,‘新丰优22’N1比N0增产81.29%,而最高产量的N4与N1相比增幅仅为21.83%,‘金优458’N1比N0增产104.65%,而最高产量的N4与N1相比增幅仅为19.88%,说明低水平的氮能明显促进超级稻产量的提高,随着氮肥水平的提高增产效果越来越不明显,甚至出现负作用。在产量构成因素中,穗数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每穗粒数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也有增加的趋势,至N4最高然后下降;结实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千粒重变化不大。

2不同施氮量对超级早稻不同器官含氮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施氮水平下,抽穗期的叶片含氮量高于茎鞘的含氮量,成熟期籽粒的含氮量高于植株的,抽穗后叶片中的光合产物和氮大量向生殖器官转移,叶片含氮量下降很快,2个品种趋势一致。在抽穗期‘,新丰优22’的叶片和茎鞘的含氮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含氮量与施氮量呈极显着正相关(叶片r=0.9695**,茎鞘r=0.9421**);‘金优458’叶片和茎鞘的含氮量也与施氮量呈显着正相关(叶片r=0.7793*,茎鞘r=0.7846*)‘,金优458’叶鞘的含氮量6个处理平均1.1162,明显高于‘新丰优22’的0.7997。在成熟期,稻谷和稻草的氮含量也有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稻谷增加的趋势明显,但增加的幅度很小,稻草的规律性不是很明显,说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向稻谷中转移的氮也随之增加。

3不同施氮量对超级早稻氮素吸收的影响

氮肥施用量对双季超级早稻不同生育阶段氮素吸收有明显的影响(表3),抽穗期2个品种茎鞘的氮累积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叶片除‘金优458’的N5处理比N4稍低外,其他处理也是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成熟期稻谷中氮素累积量在195kg/hm2以下的各处理,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量继续增加氮素累积量下降;抽穗前氮素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明显增加‘,新丰优22’略高于‘金优458’,而抽穗后氮素累积量因品种而异,‘金优458’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至N3最高‘,新丰优22’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但抽穗前后氮素累积比例有明显的规律,抽穗前氮素累积比例随施氮量的增加有明显增加的趋势,2个品种氮素累积比例均与施氮量呈极显着正相关(‘新丰优22’r=0.9661**,‘金优458’r=0.9231**),抽穗后氮素累积比例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说明过量施氮,抽穗前群体过大,无效群体过高,后期吸氮不够,而严重缺氮又会导致群体过小,虽然抽穗后吸收和转移的氮明显增加,但总产很低,适量施用氮肥保证抽穗前达到合适的群体,并提高抽穗后的氮素累积量和累积比例。

4不同施氮量对超级早稻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氮素吸收量除‘金优458’N5

N4>N2>N3>N5;氮肥表观利用率‘新丰优22’为N4>N3>N1>N5>N2,‘金优458’为N3>N4>N1>N2>N5,说明氮肥过高或过低氮肥回收率均较低,适量的氮能提高氮肥回收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吸收量增加,但单位施氮量生产的籽粒产量和单位施氮量增加的籽粒产量均降低。如果单从籽粒产量来看,2个品种均是N4最佳,即195kg/hm2,如果兼顾籽粒产量和氮肥回收利用效率全面考虑170kg/hm2,既能达到较高产量水平,又能达到较高的回收效率,降低施用氮肥对环境带来的压力。

5小结与讨论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相关文章:

水稻栽培氮肥要求量及利用率论文05-16

提高靖三联合站热能利用率及节能途径探讨01-06

与氮肥有关的论文题目05-08

氮肥04-14

氮肥水平05-26

氮肥行业08-24

氮肥运筹09-02

氮肥后移09-05

小氮肥行业05-03

氮肥行业问题管理论文04-17

上一篇:防火教育下一篇:孔子的乐教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