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步骤教学

2024-07-20

作文的步骤教学(精选十篇)

作文的步骤教学 篇1

一、做好写作准备

要写出一篇好文章是多种能力和因素的共同结果, 并不仅仅是从文章中学来的。这就需要学生从多个方面去做准备。

首先, 学生要有生活阅历。曾经有专家指出, 阅读需要有阅历, 有丰富的阅历能够帮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但是, 阅历并不简单等同于经历。有许多人有丰富的生活经历, 走过很多地方, 也见过很多人, 但是他对生活仍然缺少感悟。这主要是因为他并没有在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有意识的总结和提炼, 没有将理智和情感统一起来。对于初中生而言, 其本身的生活经历较少, 如果没有有意识的观察和积累, 就更难以形成生活阅历, 没有阅历, 没有对生活的感悟和体察, 就难以写出丰富细腻的文章来。所以, 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 我们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生活, 体会生活中的种种情感, 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生活阅历。

其次, 要指导学生阅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阅读积累到一定量之后的自然结果。在传统的教育中, 开始是并不教授写作, 但开笔之后, 却能发现有许多写得相当不错的学生, 其原因就在于那时候的阅读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时间,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 不知不觉地在头脑中形成了问句的形式, 具有了良好的语感, 所以一旦拿起笔来, 就能把脑海中记忆相当深刻的字句表现出来。可见, 只有在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之后, 人们的语言表达才会成为理性思维的结果。

多年来, 我逐渐积累了一些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经验。如利用早课朗读文言文和诗词。在急功近利者眼里, 总觉得这样的方式收效甚微, 看不到效果。然而, 这却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功, 是学习语文的正途。尤其是对古诗文的阅读能帮助学生形成准确、简洁的语感, 并积累许多美丽的诗词, 而这些都可以运用在作文中为文章增色。

此外, 我还安排学生利用课前的三分钟朗读优美的散文。这主要是因为许多学生没有形成如书面语般严谨的思维方式, 而帮助其拥有这种思维的方式就是出声朗读。对于中学生来说, 语文学习不是读得太多, 相反是读得太少。所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适当的朗读必不可少。

二、做好写作指导

作文教学不容易出效果, 抓来抓去难见成效, 这就使许多教师放弃了语文教学, 一学期也不上一次作文课, 或者仍旧延续小学作文教学的方法, 让学生背诵作文以应付考试。如此一来, 学生缺少适当的引导, 自然写不出优秀的文章。那么, 如何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写作呢?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 教师要加强自己的写作训练。如果语文教师缺少写作经验, 或者自己就不会写作文, 是无法对学生的协作进行指导的。因为一个没有写作经验的人, 就不能体会其中的滋味, 不能体会到写作时遣词造句的分寸, 不能体会到文句之间的情感流露。因此, 语文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写作训练, 只有自己多写、多体会, 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写作。

其次, 要给学生宽松的写作环境。有的教师太喜爱写作技巧, 或者只会讲技巧, 因此常常在教学时用许多条条框框限制学生, 自以为给学生指出了一条道路, 殊不知, 写作是个人的事, 需要学生根据自身条件, 依据自己的情感表达习惯来进行, 加之在初学写作的阶段, 学生的思维可谓天马行空, 了无痕迹, 如果一开始就给他们许多拘束, 他们就会因为过于拘谨而心生畏惧, 进而丧失写作兴趣。所以, 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应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再次,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作的过程就是运用想象把头脑中的素材重新整理加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如果学生的积极性不能被调动起来, 不能唤起活跃的想象力的话, 学生就很难投入其中, 也就不能写出生动的文章来。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 让学生在头脑中把将要写的故事做一个大概的勾勒, 想象出人物的音容笑貌和举止言谈。只有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才能写出生动形象的作文来。

三、采取多种评价方式

作文批改的形式应该灵活多样, 充满生气。传统的作文批改, 教师往往喜欢用红笔在作文本上批注诸如“语言通顺”“结构清晰”“书写认真”等评语。这种批语往往千篇一律, 缺乏针对性、指导性, 等同虚设。为提升作文批改的效果, 我尝试了一下几种评改作文的方法, 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首先, 先冷冻一下, 再评。学生在课上经过深思熟虑写出来的作文, 往往是感觉很好的, 如果此时, 教师指出弊病会打击他们, 所以不妨先冷冻几天, 也就是先放起来, 不改, 不评, 等过了一周或者两周, 再拿出来读, 就会发现有不足之处, 此时再进行评改, 学生定会有所收获。

其次, 同桌之间互评。同桌之间在教师的引领下, 对彼此的作文进行评改。一要看书写是否端正认真, 二要看用字是否规范正确, 三要看是否有佳句, 四要看文章是否中心突出。如此一来, 学生热情高涨, 对作文的评改往往比教师要细得多, 在不知不觉中便提升了自己的写作水平。

再次, 典型作文评讲。教师应该鼓励一些写作较好的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自己的作文, 然后和全体学生一起分析其中值得学习的地方。这样做, 既是对作者的肯定和鼓励, 是对其他学生的鼓励。

总之, 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入手, 不断地钻研、尝试各种方法, 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写出文质兼美的作文。

参考文献

[1]文胡新.作文教学贵在求真.中国民族教育[J].2009 (1) .

小学作文教学步骤 篇2

提前一周指导学生阅读作文提示,为了不限制学生的思维,教师不必做太多的指导。然后给学生布置和习作有关的活动。根据习作的具体内容,可以是观察、或者是体验,也可以是搜集相关资料,这样学生在习作前就储备了一定的材料。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尝试写日记。

2、习作指导。

教师提前阅读学生的日记,了解这次习作的难点,对学生此次尝试日记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指导课上,教师围绕此次作文的要求和学生日记中反映出来的难点进行指导。(本人认为每次习作只解决一两方面的问题,不要面面俱到。)我一般是用教师的下水文或者日记中选出的优秀典型作文为范例,让学生从具体的习作中体会习作要求,突破难点。例如,我教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说说心里话》,作文要求学生必须说真话,我又从学生的尝试日记中了解到,学生的心里话容易讲空,因此,围绕一个话题,通过具体事例把自己的心里话讲出来是个难点。所以在作文指导课上,我以曲晟萱同学的习作为范例,重点指导这两点。

3、第一次作文。

习作指导后,学生依据作文要求,在尝试日记的基础上第一次习作。草稿完成,先自己修改,然后和同学互换修改,还可以让家长修改。

4、习作讲评。

教师阅读学生第一次作文,针对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作文讲评。比如我在教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校园的一处景物》时,通过阅读学生第一次作文,我了解到把景物写具体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我就把一个典型作文的片段拿出来,让学生集体修改,通过大家七嘴八舌的补充,这个片段具体了,内容也丰满了。学生在亲自参与修改的过程中明白了要想把景物写具体,需要把颜色、样子介绍清楚,还要调动各种感官,看、听、闻、摸、尝……为了把景物写的更美,适当运用恰当修辞手法。习作讲评后,学生再次修改。

5、第二次习作。

学生把修改后的作文重新誊写在作文本上,教师根据作文内容和要求制定批改规则,一般从书写、用词、句子、标点等方面制定,学生根据规则互相批改。在互相批改时,我的原则是作文能力差的同学和作文能力优秀的学生互换批改。学生互批后,教师进行复批。

6、定稿。

学生把教师复批后的作文经过修改,誊写在教师提前打印好的作文纸上。一学期下来,八份作文装订成个人作文集。鼓励条件好的学生把自己的作文打在电脑里存起来。

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审题意识与步骤 篇3

【关键词】初中 语文教学 审题意识 步骤

在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帮助学生打开写作的思路,让学生更加顺畅的写出需要的文章。作文成败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成败,这是写作之前必须要准备的部分。

一、利用口头作文,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

作文最重要的就是看清文章的题目,作文的第一步就是审题,决定着文章的成败,审题是否准确,也直接关系到文章的质量。审题的主要任务就是思考作文题目,明确命题者的意思,从而弄清写作对象和范围以及重点,将作文的题材进行确定。在平时训练的过程中,就要注重审题。在平时训练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口头写作,所谓口头写作,就是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思考过后,将自己的思路和想法说出来,教师可以采取学生和学生之间互相倾听的方式,也可以选择几名学生当着全体学生的面,将自己的作文头口表达出来,教师和学生在听过之后,要给予评价,如果出现审题不准确的情况,需要及时指出来,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改正,这样让每一个学生在表述与评价中意识到审题的重要,并且学会正确的审题,写出正确的文章。

二、利用一体化四部构思法,使学生审题更简洁明确。

㈠打造一条线索

作文题目主要是由几个词语连接起来的,将关键词找出来,就明确了题目的主要骨架,领会了关键词的主要内涵,就可以将题目的灵魂牢牢掌握,命题者的意图也就可以弄明白了,也就不会出现跑题的现象。扣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深入挖掘题目中的含义。如作文题“难忘的老师”,题目中的关键词是“难忘”,也就是要写出内心感触最深的。另外从非关键词可知,这是要求我们写记叙文,并以写人为主。那么写什么人呢?题目要求是“老师”,如果写同学朋友或父母就偏题了。再如,“家庭琐事”中的“琐”字告诉我们,重点要写家庭中发生的细琐杂事。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善于从生活中进行提炼,进行真正的观察和感悟。

对有些题目,我们要善于联想和想象,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将题目意思引申。如“路”、“脚印”、“春风”等题目都隐含着另一层意思:“路”不仅仅指脚下的道路,更应该指“成长的历程”;“脚印”不仅仅指地上的脚印,更应该指“人生的足迹”;“春风”不仅仅指吹面不寒的杨柳风,更应该指“轻言细语的教诲”。可见,找到“虚题”的另一半就找到了思维的天空。这种引申法最适于单独词(如“花”)、象征词(如“风波”)、比喻词(如“心窗”)和有双关意义(如“黑色的日子”)的作文题目。

㈡提炼一个主题

在写作文的时候,通常会出现各种提示语,或者直接提供一个材料,在提示语或者材料当中,就会暗示给学生写作的具体对象和范围以及重点。因此需要学生认真的阅读提示语和材料,弄清楚其中的意思,自己提炼一个主题,从而确定写作的对象和范围以及重点,正确的构思立意,正确的选择材料。

学生可以通过小题大做法就是依据提示语或者是提供的材料进行联想或挖掘,写出深刻的文章。这种方法适用于开口小、范围有限的小题目,如“教室一角”、“我的家”等。同学们经常会被这样的小题目困住手脚。对这样的“小”题必须打开思维,管中窥豹,写出大气超凡的文章,要挖掘“小题”中的“大”思想、“深”内涵。如“一份答卷”这样的小题,我们不能只想到考试时的答卷,还要想到生活中的“答卷”:对某次艰苦经历所完成的答卷,在严峻考验面前所做出的表现,在诱惑面前所提交的答卷等。

话题作文开放性和自由度高,我们有些同学很难驾驭,采用“大题小做”,有意识地缩小范围,选择某个小的角度来反映比较深刻的主题,以小见大,达到“一滴水可以见太阳”的效果。如湖南某市一个考题就是让同学围绕“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来写作,有的同学大谈特谈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来表现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其结果空洞无物,得分较低;但有一同学用4篇日记连缀起学习生活中的4个片段:睡觉遭受蚊虫、放学下楼拥挤、买饭犹如冲锋、考场胜利而归。文尾又紧扣话题道:“通过初中三年的磨砺,我已经练就了取胜的绝招——吃苦耐劳!我没想到自己与吃苦接触的那些日子,竟然会成为最美好的回忆。”作者大题小做,把“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大主题化成了小主题“先苦后甜,苦尽甘来”。

学生需要围绕自己提炼的主题,选择好角度,将自己的积累和感悟表达出来,写出自己的拿手文章。

㈢找到一种素材组合

学生读懂题目之后,并且明确了提示语和材料,那么就要选择已汇总素材的组合,经自己的相关积累全部调遣出来,给自己的作文构造一个框架,利用自己所选择的素材组合,将自己的相关素材填充进去,这样一来,就会写出一篇充满逻辑性的文章。

㈣确定一个重点

作文普遍都是存在一个重点,并且具备明确的要求,学生在写的时候,要明确自己的重点,要特别注意一点,如果命题当中对于文体具有明确的要求,需要按照要求完成作文。例如在写《怀念……的日子》这篇作文的时候,其重点内容就是学生填进去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学生写出的词语进行描述。

结束语:

通过以上综合的论述,审题是写作关键性的内容,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并且掌握审题的步骤,要特别注重平时的训练,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就要严格按照步骤进行认真的审题,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根据需要的内容,写出符合规定的好文章。

【参考文献】

词汇教学的步骤与策略 篇4

那么作为初中英语教师, 怎样才能搞好英语词汇教学呢?笔者就自己几年来的教学经历谈一下词汇教学的步骤与策略:

一、词汇的呈现

词汇呈现是词汇教学的重要步骤, 是认知单词的开始。它的目的在于:一方面, 介绍目标单词给学习者;另一方面, 加深学习者对该单词的认知印象, 从而产生较好的长期记忆效果。以下四种词汇呈现方式, 对词汇的记忆有明显的帮助。

1. 直观呈现

在词汇教学中, 教师利用实物、图片、幻灯片等一系列辅助教具及手势、动作表情引入新单词, 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还能使学生把实物、动作直接和英语联系起来, 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2. 情景呈现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头才有生命, 才容易记住, 才知道用法。”因此, 在引入单词时, 教师可把新单词放入所设的语境中, 让学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猜测所学的新单词的意思。如在教授expensive这个单词时, 可以给出这样一个情景:先呈现一张奥迪汽车的图片, 然后说:This car is so expensive, I don’t have enough money to buy it.这样学生不仅能很容易地理解expensive这个词的意思, 而且能够了解如何正确运用这个词, 从而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

3. 英英解释

教师用学生们已学过的、熟悉的词汇来解释新的单词, 不但训练了学生的听力, 而且也使学生了解了更多的词汇知识。英语解释法的方法包括: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描述词义等。如:easy-difficult, affect-influence, arriveget to, reach等。

4. 猜谜

有些单词用猜谜法引入, 更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和思维能力。如parrot:It is a bird and it can speak.

二、词汇的输入

输入是对呈现内容的接受、保持、记忆、初步运用, 教师应采取一些新颖有趣的活动, 让学生进一步去感知新词汇的意义和用法。而不同的输入方式提供不同的词汇信息量, 从而影响学生的信息加工水平。我一般采用直接方式和间接方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词汇的操练。下面就以上两种方式作具体的介绍:

1. 直接方式

词汇的直接学习指学习者做一些能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词汇上的活动和练习, 如实物、幻灯片、口形、声音辨别等。

2. 间接方式

词汇的间接学习指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些其他的方面, 尤其是集中在言语所传递的信息上, 我们也可以把它称作“有意义的情景性操练”, 它是一个在人为设计的语境中运用词汇的过程。Krashen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教师应尽可能地向学生提供熟悉、有趣而且相关的话题, 引导他们利用语境和自己原有的知识来理解输入。如在学生大致学习了7B第四单元reading中的生词后, 我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情景, 让学生用所学生词填空以达到操练单词的目的:One evening, I went out for a walk with my son.When we sat under the tree and had a rest, Suddenly we heard a whisper from the bushes.It sounded like a ghost.My son was frightened, but we could not see anything unusual.I know there is no ghost in the world.So I searched in the bushes carefully.To my surprise, I saw a little weak bird there.I took it home and take care of it.

间接学习可以帮助学习者将所遇到的生词和大脑里已经掌握的词整合起来, 提供词汇的深层次处理, 有助于词汇的形象化和具体化。直接学习则是抽查学习者短期内接触某一词汇的有效方法, 是间接学习的有效补充。只有采用这两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才能使学习者熟练地掌握词汇。

三、词汇的输出

在此阶段, 语言情景片段应逐步与真实生活相结合, 学生逐步运用发散性思维来体现自己单词运用的灵活性和能动性。从使用词汇的角度看, 词语只有连成句子, 才能实现其表达思想的交流功能。Jespersen指出:“孤立的单词只是‘单词的幽灵和僵尸’。”所以教师要以“词不离句, 句不离文”为原则, 设计出有效的活动帮助学生准确运用词汇。教师可采用如下几种活动:

1. 造句

教师可预先设计一个贴近学生生活或学生感兴趣的主题, 让学生用所学词汇造句回答。如:在学习used to do时, 教师可以问: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your middle school life and your primary school life?要求学生用used to造句回答, 学生可以说:I used to ride a bike to school/get to school at 7:30am.Iused to…

2. 联想

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通过挖掘词汇相关信息背景而促进对词汇的理解, 远比只记单词本身要积极得多。通过这种学习方法得到的词汇能让学生把在课堂以外有联系的情境都调动出来, 积极产出于口头交际中。如学习giant panda时, 教师就鼓励学生说出:A giant panda have a big body/can walk/have sharp teeth/is heavy/There are not many giant pandas.

3. 编对话

教师在对话操练中应围绕新词汇, 操练过程要体现整体性、真实性、实用性, 培养学生灵活掌握知识, 自然真实进行交际的能力。

4. 写小作文

用本单元所学生词自由命题写一篇小作文, 看谁准确运用的新单词多, 文章内容合理、丰富。

四、词汇的复习

德国哲学家狄兹根说过:“重复和复习是记忆之母。”这说明掌握词汇不能靠冲刺式的突击, 必须有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的耐心和毅力, 要特别注意经常复习, 反复巩固。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 复习时间上

对当天所学的词汇, 我指导学生按照如下方法复习:当堂归纳, 做巩固练习;晚自习做作业, 应用式复习;次日早晨复习或新课前复习。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开始复习间隔时间要短一点, 次数多一点, 以后复习次数逐步减少, 间隔时间逐渐增长, 这种复习方法, 对学生巩固所学新单词很有帮助。

2. 复习内容上

如果把单词仅看成一个个彼此孤立的语言单位来学习, 那就会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 记忆难度大。教学实践证明:把单词进行科学分类, 不仅可以帮助记忆, 还可以引发联想, 激发学生兴趣。我们可利用派生词、兼类词、合成词、同类词等把词汇进行分类, 还可按单词的种类如动物、颜色、学科等分类,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一个词时复习到一串词。比如我们在学习meaningful这个单词时, 教师应帮助学生复习到已学单词mean, meaning, meaningless, 并及时运用, 这样定期地归纳和总结可使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词汇体系。

五、词汇的拓展

适度地扩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重要的词汇, 适当扩大一点相关内容, 适当地引申, 可以不断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同时也体现因材施教的精神。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拓展:

1. 词汇的含义

很多词汇的含义不是唯一的, 比如present这个单词, 它的解释有:礼物;现在;在场的;授予。在学生能熟练运用该单词的基本意思后, 教师可以补充其他的意思, 并举例帮助学生理解。

2. 词汇的词性

有些词汇具有不同的词性, 比如book这个词, 既是名词, 又是动词, 作为不同的词性, 有不同的用法。在教授此类词汇时可将词汇放在具体的句子中, 让学生在语句中理解记忆, 再去辨别就会有所收获。

3. 词汇的词形

教学过程中对某些词汇可以联想出一些词形相近的词, 对于学生正确使用单词很有好处。如close, closely, closed: (1) close意为“靠近, 挨近, 接近”。He sits close to me.他坐得离我很近。 (2) closely意为“紧密地, 严密地, 仔细地”。She is following the matter closely.她正密切注视这一事件。 (3) closed意为“关着的”。The door is closed.这扇门是关着的。

大多数的英语单词有许多开发的潜力, 如果教师能正确利用所学单词, 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来拓展, 不仅能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而且能提高学生自学词汇的能力, 使今后的英语学习更容易。

《化石吟》的教学步骤 篇5

【本教案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所以我在教读本文时,一方面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通过反复朗读逐步理解诗歌内容,并细心体会诗歌的鲜明节奏,和谐声调,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另一方面又将学生的目光从诗歌本身引向古生物学和古生物考古学,以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使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也能积极感悟自然感悟自然科学。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地问题和探索问题,这就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难点】

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象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化石吟》是一首现代抒情诗,诗歌节奏鲜明,同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抒发赞 叹之情。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思想感情和音乐美。

2,联想想象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象化石所展现出的一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3,讨论点拨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诗歌的内容要点和首尾呼应的结构美。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古诗教学的六个步骤 篇6

一.激趣导课,揭课题

古诗导课的方式与阅读教学的导课方式类似,即:间接导课与直接导课。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如:故事导入法、疑问导入法,预习导入法等等,不管哪种导入法都与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

二.介绍背景,知诗人

古诗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诗人创作此诗的境遇与心态等。古诗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好素材,是语文人文性的典型体现。教师在课前让学生通过查询资料了解诗人及其创作背景,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新课程标准还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因此处理好这部分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增长历史知识,也可以使教学增添生趣。

三.自主学习,明诗意

《语文课程标准》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四大理念之一。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做到“放”和“扶”有机地结合,引导学生学习古诗。

首先要大胆地“放”。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去探索新知,弄懂诗意。对于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和帮助使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得到解决。

其次是巧妙地“扶”。当学生对古诗有了整体上的感知后,通过集体交流了解到学情,根据学情,来决定是否“扶”,哪些地方该“扶”,又该怎么“扶”。通过“扶”,让学生初步体会在感知时可能出现的偏差,进一步深化对全诗的理解,为体会诗情,进入诗境做好了准备。老师句句概括提升的言语更是对学生的感受和理解的升华,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

四.想象诵读,悟诗情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博大精深,凝炼含蓄。有着音乐、建筑、绘画、意境等在内的巨大美学价值。诗的情感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欣赏来体会。因此,在学生理解了全诗的意思,有了初步的情感体验后,教师要趁热打铁,通过现代教学媒体的辅助,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点读、评读、范读、诵读,演读使学生能读出诗的重音和节奏,知道应该如何把握诗的轻重缓急,加深对诗人情感的体验,体味出诗人赋于诗的思想感情。在学习古诗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依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加强有感情地朗读。在初读过程中,仅以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为基本要求;第二次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就要有感情表现的要求。在理解诗歌意境后的朗读就要求能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地朗诵。今天这两节课在朗读环节两位教师就是这样层层深入地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

五.创设情境,入诗境

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进入诗歌意境。进入诗境就是引导学生真切地体验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景象和情感,为之动情。怎样让学生进入到这种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呢?在上一环节,学生已经在老师的指导朗读中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教师不要孤立地指导朗读或单纯地创设情境,而是将创设情境与感情朗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创设情境作为学生感情朗读的基础和铺垫。同时又通过读来引导学生领悟诗情,进入诗境。马老师采取演一演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此情此景;孙老师通过看录像将学生带入到诗的意境中,情感的表现一次比一次丰富,学生的朗读一次比一次到位。最终,让学生通过读与诗人的情感达到共思、共忧、共吟的境界。实际上这一环节就是前一环节的升华和展示。

六.迁移运用,创诗文

结束了一首诗的教学后,并不结束这堂课的教学,而以诗带诗,以点带面,将课堂延伸到同一类型的古诗教学上,有意识地加大古诗的学习量。使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到大量的古诗,了解到诗人更多的优秀的诗作。这样,同学们的眼界开阔了,诵读古诗的兴趣也增加了。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咏。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指导学生运用古诗的能力,比如低段可以让学生表演,再现诗的意境;中高段可通过课件的出示和音乐的渲染,创设适宜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课堂环境。通过这个语言实践过程,指导学生运用古诗的能力,激发他们创作的欲望及兴趣,让他们能学以致用,真正起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教育有模,但无定模;无模之模,乃为至模。”古诗的教学结构可以多样,教学方法千变万化。

作文的步骤教学 篇7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科书》把每个教学单元根据学习内容分成了不同的课型。其中包括:1.热身 (Warming up) 部分:主要根据本单元的内容为学生提供相关背景知识。常用的教学手段是口语操练。2.读前 (Prereading) 部分:一般与接下来要学习的文章紧密联系, 通过小组讨论, 预测课文等做好阅读前的热身。3.阅读 (Reading) 部分:学生会阅读一篇500-600字的文章, 老师通过各种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并分析讲解里面的一些语法现象和常用短语搭配。4.语言学习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部分:集中讲解本单元的主要语法点, 如某一种从句或时态, 并进行操练。5.语言运用 (Using Language) 部分:进行包括听 (Listening) 、说 (Speaking) 、写 (Writing) 的综合操练。从课程安排和内容可以看出, 语法和语言现象的学习讲解占了比较大的比例。

而“生本”理念下的单元教学却偏向把整个单元的所有学习内容统筹计划, 提出老师应该在整体把握单元学习内容的前提下, 把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处理。而课型也不再象传统的教学模式那样分为阅读课、听说课、复习课等。“生本”教学的课时分为:1.感受课 (Feeling) :教学在根据本单元的教学主要内容课前给学生布置一个与单元主题有关的任务, 学生在课上交流。2.尝试课 (Trying) :教师课前让学生阅读单元里的文章, 并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和看完文章后的一些收获, 包括好词好句和读后感等, 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形式分享自己的困难和收获, 并相互帮助。3.讨论课 (Discuss) :继续讨论分享上节课遗留下来的问题, 老师通过组织学生完成课本练习来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在必要的情况下给学生讲解他们不明白的语法点, 帮助学生清理课文理解的障碍。4.阅读拓展课 (Expanding) :学生课前搜集与阅读有关的其它相关资料, 在课上分享。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有关的学习资料, 通过小组活动, 在学生接触和学习更多有关这个主题的知识和内容。5.展示课 (Presentation) :通过各种课堂展示进一步活动拓宽学生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理解的知识面。6.写作课:老师根据单元主题拟定一个写作题目和写作内容。从“生本”教学对整个单元的教学安排可以看出, 这种教学模式更注重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和对言语的感受理解以及拓宽学生知识面,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反而在语法上不再过多的处理。

二、课堂的教学步骤

时下, 大多数高中英语教师对每篇课文的教授一般会采取“五步”教学法, 即导入 (Leading-in) —呈现 (Presentation) —练习 (Practice) —交流 (Communication) —巩固 (Consolidation) —作业 (Assignment) , 再结合多种“任务“型的课堂活动, 让学生对所学的语言现象或知识进行理解和操练。老师是教学的主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与传统的教学“五步教学”法不同, “生本”形成了自己的课堂教学三部曲:前置性作业——课上交流 (小组讨论) ——班级交流。在进行第二天的教学内容前, 老师都会提前布置与之相关的作业, 学生先自己完成, 不懂的可以在所在的小组内寻求帮助, 做到“先学后教”。第二天的课堂无论是对前置性作业, 还是新授的内容, 老师也是采取先小组呈现的方式。各小组向全班汇报自己对老师布置的任务的具体完成情况, 然后班上的其它小组进行提问或评价。这时老师的身份是一位调控者, 指导者, 在适当的、必要的情况下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指导和总结评价。老师把课堂让给了学生, 把讲台让给了学生, 学生真正地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因为学生有了更多的表现机会, 更开放的话题和更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 因此他们大多都热情高涨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也因为有了小组的合作, 学生们少了点畏惧, 多了点自信;少了点疑问, 多了些理解。学生们通过相互合作解决了很多原来需要老师来解决的问题, 课堂的效率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然而, 与初中和小学不同, 高中年级所学的知识也比其它年级在广度, 深度上都要大。在高考指挥棒的导向下, 单纯依靠学生自学为主的“生本”教学模式是否适用于所有教学内容?而被称作偏“师本”的教学模式, 是否就一无是处呢?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在两种教学模式中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选择两种教学模式中最有效的步骤予以整合利用, 力求达到科学高效的课堂效果, 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运用所学的知识, 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摘要:随着近年我国与国际交流越来越密切,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交际功能愈发显得重要。针对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 广州华南师范大学的博士导师, 郭思乐教授提出了“生本教育”这一种几乎颠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生本”教学提倡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非“二手”学习者, 被动地接受一些经过老师处理的知识;提出要学生“先做后学, 先会后学, 先学后教”。这种教学模式与数十年来主流的英语教学有着很多根本的区别。

确定语文教学内容的三个步骤 篇8

一、对课文内容进行分类

王荣生曾对课文内容作了三个分类:定篇、知识、活动。他说:“定篇即构成文学和文化素养现实所指的经典作品;知识即当做听说读写的知识、技能、方法、策略、态度学习的例文或样本;活动即可利用其所涉及的事物引导学生从事与之相关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的选文”。上述案例中,教师所定位的教学内容里的“理解复杂情感”“解答学案中提出的问题”“诗中文化传统”就属于定篇范畴;“归纳诗歌意象”“以‘三美’说新诗”“以朗读带解析”“比较古今送别诗”就属于知识范畴。简而言之,定篇侧重于教师教教材,知识侧重于教师用教材教,活动则侧重于学生习得后的生成,从这三个角度对课文内容进行分类,可以为之后确定教学内容奠定基础。

二、确定教学内容的侧重点

对课文内容进行分类后需要确定教学内容的侧重点。

1. 从体式出发确定侧重点

李海林认为:“学生用一篇课文来学习时,目的应该是掌握阅读这一类文本的基本方法,而教学意义上的‘类’,只能是‘体式’的,而非‘主题’的”。这与叶圣陶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能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说法是一致的。所以,教师确定教学内容要从体式入手,研究各类体式文章的“阅读特点”。

2. 根据课文的核心价值确定教学内容的侧重点

什么是课文的核心价值?王荣生曾举过一个例子:教授小说《七根火柴》时,许多教师“想当然”地认为要教的是小说的三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王荣生却认为这是一篇“革命现实主义”小说,核心价值是主题,教学重心要放在引导学生深刻地感知和理解小说的主题上。可见,课文的核心价值有时要跳出该体式文章常规的“阅读特点”,强调该文特有的“个性”。因此,确定教学内容要注重两个侧重:如果课文能典型地具有该体式文章的“阅读特点”,那么就该归入“知识”范畴,教学内容要侧重于文体特点;如果课文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那么就该归入“定篇”范畴,教学内容要侧重于文本特点。

三、根据学情确定教学内容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强调学情。

1. 分析各年段学生学情

高一学生对“知识”的要求尚能应付,对“能力”的要求却难以招架;高二学生对各体式课文能作出初步的、片面的判断,但提供不出判断依据;高三学生面对旧识和新知,无法类化信息。因此,根据对学情的分析,我们必须注意不同年级学生的变化,教学时不能“温故照旧”。

2. 针对学情宏观建构各学段课程目标

优化高中英语教学的“四步骤” 篇9

关键词:高中英语,英语教学,教学策略

一、挖掘教学趣味性

“No interest, no strength.”兴趣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最强大动力之一, 只有在兴趣的引导下, 学生才能主动积极地去学习, 并且不觉得疲倦乏味, 学习的效果也更为显著。因而英语教师要重视教学内容的趣味化和授课方式的灵活化, 有意识地挖掘教材内容中的趣味点, 并利用多媒体效果、游戏、情景创设等手段进行强调突出, 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来。例如, 在教学“倒装结构”这一语法点时, 教师就可以组织一场别开生面的课堂活动, 让学生结合图片情景来用倒装句进行描述: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一幅图画, 画上是一个男人在骑马, 正从马上跌落下来。

A:Down fell the man.

B:Never had I ridden a horse before.Hardly could I ride the energetic horse.

C:am I good at ridding a horse?

学生们兴致盎然, 纷纷开动脑筋从各个角度描述了这幅图片。教师借机又提出问题:“What do you think the man’s job?Why was he ridding the horse?”于是引发了又一轮的发言潮:

A:I think he is a visitor who just have a try.

B:He is learning how to ridding a horse for interest.

C:He is a Equestrian athlete and this is his big muff during the competition.

由此, 教师让想法相近的学生组成小组, 整合全组人的想法和智慧编一个具体的故事, 写在纸上, 并尽量多地使用倒装句式。最后每个小组指定一个发言人将他们的故事读出来, 以组为单位进行竞赛, 故事描述最完整、最精彩, 且语法错误最少的一个小组获胜, 可以得到下一次课堂活动优先发言的机会, 以此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这样的课堂活动不仅有效强化了教学知识的趣味性, 而且使学生都参与到了课堂活动中来, 也有机会与其他的同学交流想法和经验, 在互动中进行创造和学习、现学现卖, 缩短了学习的应用过程和反馈时间, 使得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自己的教学做一个评估, 想办法优化改进。尤其, 高中学生正处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阶段, 其学业紧张, 容易产生厌倦和懈怠的心理, 因此,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可多设计一些有趣的环节, 将枯燥的知识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活化课堂气氛。

二、渗透英语文化教学

“语言背后的东西是文化”, 文化是凝聚在语言之中的, 是使用这种语言的人的历史、风俗、文明等的展现。学习一门语言如果只学习它的语音、词汇、语法而不去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 这样的语言学习是不完整的, 也是不科学的。只有具有一定的外国文化知识, 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一些知识点, 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理解记忆更深刻也更持久;只有具有一定的外国文化知识, 学生才能在和外国人交流时做到适当发问、应答得体, 避开别人的忌讳点, 完成愉快的交谈。所以, 在英语教学中适当渗入一些外国文化的教学必不可少。因为文化差异的冲击对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 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水平, 而且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会有所增加。如《Cultural Relics》这一课的内容就是渗透文化教学的好机会, 在授课前教师可让学生先进行预习, 并在网上搜集资料, 介绍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中国文物。教师也趁机介绍一些欧美国家的文化遗产、民间技艺、文化保护措施等等, 如the statue of liberty、The Stonehenge等, 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 拓展其知识面, 不会在提到一些特有名词时一无所知, 这样在阅读和交流时才能更加顺利。另外, 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说明:“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 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 有利于形成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因此, 教师要经常结合课文内容抛出一些文化差异问题, 让学生进行演讲、讨论、辩论, 并自行设计情境和对话进行角色扮演, 在实际的交流中运用所学到的词汇、句式和文化背景更加顺畅地进行交流。如:《Music》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就可以以各类音乐的发展史为主线, 为学生介绍Blues、Rock、Country Music、Hip-Pop等音乐类型的演变, 以及各领域有影响力的歌手 (Michael Jackson、The Beatles等) 并让学生学唱其中的代表歌曲, 更多地融入到不同的文化氛围中去。根据这些资源科设计如下对话:

A:Hi!what are you doing these days?

B:I’m learning a song!It’s so popular during1960s.

A:Oh!Which song?

B:Hey Jude, and it sings by the Beatles which is the Rock Music’s Representative.I guess I was falling into Rock, what about your favorite music?

A:em~I like Blues best.Jazz, rock and gospel were developed from blues.This kind of music was created by black people who lived in the poor area.

B:Really?so Amazing about it.Could you please sing a Blues song for me?

A:...

像这样在真实的情景中去交流对话, 学生更能体会到学习外国文化知识对于展开英语交际活动的重要性, 从而重视对文化背景的了解, 更多地为了“用”而去“学”, 提高自身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升作业实用性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需要大量的课外练习与实践来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巩固, 让学生的英语学习发生从量变到质变的进步。传统的英语作业多是机械地做题、抄写词句、写作等, 实用性和创造性很低, 新课改下的英语作业应是实践性较强、使用价值较高的, 教师要积极研究创新。在日常教学中, 根据教材内容, 设计相关作业, 如学前作业、学后作业、书面和口头作业等。例如, 在学习《Computers》一单元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现在网络时代的特点写一些小作文、演讲稿, 或是制作PPT, 阐述自己对于网络时代的一些见解和看法。有的学生以“Online shopping”为话题, 介绍了网上交易的流程、Online shopping的好处, 还有介绍E-trade、The social sites的等等, 百花齐放。这种自主性比较高的作业深受学生的欢迎, 其做作业的动力更足, 作业的质量也显著提高。而且很多学生的作业也会给教师带来新的观点, 促进教师的反思, 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去改进教学。又如, 在学习《Earthquakes》时, 教师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作业:“Do you know what would happen before an earthquake?”“What can we do to keep ourselves safe from an earthquake?”等等, 让学生自己去网上搜集资料, 并整理成英文版, 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教师用英文提问, 学生脱稿回答, 以此来检查学生的作业情况, 锻炼他们使用英文答疑解惑的能力, 而这个答疑的准备过程对学生的信息翻译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也是不小的考验。这样的作业实用性强, 富有挑战性, 百做不厌, 而且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 突出实用性,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四、促使学习成常态

高中是学生的语感培养、知识技能打基础的阶段, 同时也是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 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习惯一旦养成, 对其终身的英语学习以及其他领域的学习都有不可估量的益处。所以, 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 教师应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将教学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营造英语学习氛围, 使学习成为常态。

最近The social sites在中学生中的普及率越来越高, 英语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 利用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教学娱乐两不误。教师可要求学生每天用英文发一些自己的心情、记录每天发生的事, 或是贴一句自己喜欢的英文名言, 而教师在后面留言与之互动, 或抒发感想、或纠正语法错误, 以此来提高学生在生活中使用英语的频率。教师在互动中还可以适当地使用一些英文的网络用语, 让学生适应英文网络交流。这样新颖的课外互动方式不仅有利于良好英语学习氛围的形成, 也很好地建立了师生间轻松和谐的友好关系。另外, 课内外的拓展阅读也十分重要。教师可为学生们订一些英文的杂志、报纸, 放在教室一角供学生在下课时间翻阅, 并适当传授一些类似于“skimming, perusal, reading”等阅读方法, 促进教室阅读氛围的营造。还可以定期向学生们推荐一些好看的英文电影、好听的英文歌曲, 在休闲娱乐活动中也能学到知识。这样日积月累, 学生的词汇量多起来了, 学习英语的习惯也养成了, 这对他们终身的英语学习是非常有利的。

五、结语

“用”才是语言学习的根本目的, 这也正是当下的素质教育所提倡的。高中英语教师应认识到这一点, 积极提高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渗透英语文化教学, 并在平时的作业和互动交流中进行巩固练习, 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员文婷.对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方式的探索[J].新课程学习 (下) , 2011, (01) .

作文的步骤教学 篇10

一、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看起来很简单, 其实不尽然。导入新课可以说是一门艺术, 良好地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 如何把学生带入课堂角色呢?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 问候寒暄, 表示关心; (2) 听写生词, 检查复习; (3) 制造悬念, 引起兴趣; (4) 时政新闻, 联系实际; (5) 解词释义, 审题入手; (6) 直观手段, 创造情景。

比如, 本课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引入, “昨天是周日, 你们都出去玩儿了吗?外面的树都已经绿了, 你们喜欢吗?”也可以用其他方式, 比如把同学们分成两个小组, 每个小组中有一名同学作为代表在黑板上写生词, 其他同学在老师发的纸上写。当听写完毕的时候, 可以让各个小组的成员给自己小组的代表改正, 每个小组有三次机会, 然后再看哪个小组获胜,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会很积极, 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小组获胜。上课的兴致也会很高, 这样会让他们很好地投入到课文学习中。

二、讲练生词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的徐威说:“中级阶段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关键阶段。”的确, 中级阶段是一个关键阶段, 也是一个过渡阶段, 它是学生由初级到高级的衔接阶段。初级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量的词语, 但数目是有限的, 尚未形成一种用汉语进行思维的语言习惯。因此, 中级阶段需要扩大词汇量, 又要学会用汉语准确表达和进行思维的习惯。这对留学生来说, 是比较困难的, 尤其是学生已经没有了初级阶段那么浓厚的兴趣。所以讲练词语要尽量生动, 避免单调, 举例子最好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要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法。如, 讲解“客观”一词:

老师一米六, 你们认为老师高吗?娜塔莎认为我高, 叶甫根尼亚认为我不高, 这些都是你们的想法, 客观上老师就是一米六, 不会变成一米七也不会变成一米五。

我们期中考试的选择题一般有四个选项, 如果答案是A, 那么娜塔莎选择了B、C、D中的哪一个都是错误的, 娜塔莎希望自己选的是对的, 老师也希望娜塔莎选的是对的, 可是娜塔莎还是选错了, 我和娜塔莎的希望是主观的, 娜塔莎选择的答案是错的这是客观的。

又如讲解“量”一词:

班级中有爱喝酒的同学, 可以问他说:“你能喝多少酒?”他会回答说一瓶或者两瓶, 那么就告诉同学们这就是他的“酒量”。还可以问其他的同学, 如问卡佳说:“卡佳, 你每顿吃多少饭?”当她回答每次吃二两的时候, 可以告诉大家这就是卡佳的“饭量”。

我们也可以问同学们如下问题:

你会多少单词?———词汇量

感冒了, 每次吃多少药?———药量

你们还知道量?

三、讲练语法

正如周小兵、李海鸥在《对外汉语教学入门》一书中所说:“中级阶段精读课 (即我们这里所说的综合课) 的语法教学, 主要是根据每篇课文中出现的较多或较典型的语法项目来进行讲练, 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用词造句以及连句成篇的技能, 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交际。”所以, 教师要对较多或较典型的语法项目进行讲练, 并且注意培养学生的交际技能。在《热爱绿色》这一课中, 出现了很多语法点。比如语法点“别说……, 即使……也……”的讲解, 我们可以通过设置很多情景来进行。

姚明在中国很有名, 在其他国家也很有名。那么可以说:姚明, 别说在国内, 即使在国际上也很有名。

王老师说的是广东话, 很多人都听不懂。那么可以说:别说外国人, 即使是中国人, 很多人也听不懂。

一加一等于二, 大人知道, 小孩也知道。那么可以说:别说是大人, 即使是小孩, 也知道一加一等于二。

教师在举出两三个例子后, 可以再设定一些情景, 让学生根据所讲的内容和所举的例子做句子, 这样学生就会渐渐掌握用词造句的技能, 也会提高交际能力。

四、讲解课文

中级阶段综合课的课文讲解, 一般不应采用朗读的方式, 因为课文一般都很长, 课上朗读会浪费很多的时间, 可以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课外朗读。最常用的讲解方式应该是提问, 学生预习后大体会对课文有所了解, 可以采取合上书提问的方式, 让学生重新想起课文内容, 必要的时候可以看书。但是, 这些问题的提出必须围绕课文, 紧扣重点词语、句式等, 引导学生在句子、语段中理解词义、句义, 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可以采取表演的方式, 这种方式生动活泼, 学生一般都愿意参与, 课堂氛围会很活跃。

我们拿“当前”这一段为例, 可以通过问问题的方式, 来让学生回答, 可以是全班同学一起回答, 也可以是先问完问题后让一个同学来回答。

如:当前的蔬菜市场有哪些喜?有哪些忧?

这个问题紧扣该段内容, 学生们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对整段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 不但学习了课文还练习了归纳总结能力。

五、归纳总结

整个课学下来, 进行归纳总结是相当必要的, 这个步骤不但会使学生对该课内容有一个十分清晰的框架, 便于记忆及掌握重点, 而且还有利于以后的学习和复习。归纳总结可以采取较为简略的归纳和较为详细的归纳, 简略的就是简单地告知学生哪些是重要的, 详细的就是把讲过的内容大体再讲一下。

本课我们可以作如下总结:

我们主要讲了生词“难以、客观、量、据”, 语法点为“别说……, 即使……也……”和“即使……也……”。

六、课后作业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 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知识的传授都留在课堂上, 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课后作业就可以作为一种课堂活动的延伸。它可以对当堂课的内容进行消化和吸收, 也可以对下一课的内容进行预习和了解。不仅如此, 我们可以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 让学生更多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们还是以《热爱绿色》这一课为例, 可以留一个这样的作业:

题目:我们学习了有关绿色的一课, 在哈尔滨, 你喜欢哪里的绿色?请准备一些照片, 并对照片中的内容进行描述。

综上所述, 我们主要从导入新课、讲练生词、讲练语法、讲解课文、归纳总结、课后作业六个方面论述了中级汉语综合课的教学环节与教学步骤, 希望对大家的对外汉语教学能有一定的帮助, 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摘要:从导入新课、讲练生词、讲练语法、讲解课文、归纳总结、课后作业六个方面来论述中级汉语综合课的教学环节与教学步骤, 以期对对外汉语教学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中级,汉语综合课,教学环节,教学步骤

参考文献

[1]陈灼.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 (上) [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0.[1]陈灼.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 (上) [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0.

[2]蒋可心.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01.[2]蒋可心.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3]徐威.对外汉语中级综合课教材选词填空练习的考察与分析[G]∥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 2012.[3]徐威.对外汉语中级综合课教材选词填空练习的考察与分析[G]∥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 2012.

上一篇:博弈方案下一篇:儿童的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