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

2024-07-08

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精选十篇)

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 篇1

环境规划与环境保护管理

城市环境破坏问题是城市生态系统诸多方面失调的结果。城市建设不可避免地要彻底改变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大量的人工建筑物、构筑物和废弃物的排放,使得生态环境恢复到原有状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彻底改变对自然界的传统生态,建立起新的道德和价值标准。要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不是靠孤立的几项环境保护措施就可以奏效的,必须从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出发,从宏观发展长期战略和政策方面,对内在的、长期的影响城市生态环境变化的重大因素采取调节措施,使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因此,环境规划要求结合公众当前短期行为和城市长期的规划制定战略性的环境目标框架和指标体系。

环境规划既要立足于保护生态环境,又要着眼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只有改善并保护好环境,才能规划出人们理想的城市模式。

环境规划、管理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近来国内外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之一。人类经过漫长的文明发展,从依赖自然的采猎文明,到改造自然的农业文明,就开始出现了砍伐森林、水土流失、地力下降等环境问题。

人们比较熟悉的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来自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于1987年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然而要准确地为“需求”下定义是困难的,“需求”对于一个无法解决温饱的家庭涵义是很明确的,而对于一个拥有汽车、地产和高档电器的家庭则意味着什么呢?而正是这不到世界人口25%的后一类家庭,消费着超过世界80%的收入。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动态的概念,是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方面的统一。增长不等于发展,发展不等于可持续,可持续发展不等于供求平衡。持久、稳定、协调综合、可行是可持续发展的五大特征。这就从理论上结束了长期以来把发展经济同保护环境和资源相互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

人类进入21世纪,发展水平高低的评价已不单纯取决于发展的速度和力度,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唤醒了人类对自身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关注。在这种趋势下,伴随着城市健康的发展,环境规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大城市都制定了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建设知名生态城市的长远目标。“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成为对城市建设的最高奖赏。评价一个城市的主要标准之一是城市的环境质量。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环境建设是立国之本。今日的城市不同与以往的城市,城市中原有的工厂,现在已开始迁出,城市主要作为市民居住、生活、金融、商贸、科技、教育、文化活动的场所,经管的内涵和功能也应顺应现代潮流适应城市功能的转变和需求。只要人类持续生存下去,人们创造的物质实体就会继续存在,并不断地有机更新。

总之,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政策下,不管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而言,城市将不再成为全球环境保护行为的牺牲品,相反会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除了要求在城市规划中考虑到更广泛的涉及经济、环境、文化和社会的分配的成本效益问题之外,广大市民和商企界的积极参与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必须由人们自己来创造。

环境规划与历史文脉

每个城市都把自己的历史文脉融入城市的景观之中,形成地方特色和风格。环境规划应充分体现城市的历史特征。现代景观反对千篇一律,提倡千姿百态,以突出文化品位、艺术风格,并与城市的道路、广场、河湾、湖泊、水系紧密结合,形成优美的城市风貌,造就城市的特有景观。先进城市的形象标准,不仅仅是大绿地、大广场、大立交、大高楼,城市的发展更应该注重历史、文化和特性。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优秀的人文景观和城市建设的文化不能被朝代的更迭人为地割断。

世界上诸如巴黎、开罗、芝加哥、纽约、维也纳等历史名城在建设新都市的同时,都十分重视保护好祖先留下的城市初始“根”的建筑,每个城市都有使之引以为自豪的独特的历史景观。

“看千年的中国去西安,看五百年的中国去北京,看百年的中国去上海”。我国这些名城之所以博得世界好评,是因为它们具有鲜明的、独特的历史特征。这些是吸引人万里迢迢来领略城市风光的独特魅力,是几代或几十代人辛勤创造的瑰宝。对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是对人类的负责。城市设计要保护城市的历史遗存,使城市的历史文脉得以继承、延续和发展。

旧城市或城区由于长期的历史交替,以及一些复杂的原因,其遗存的物质实体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良者,系历史上的精品或珍稀之物,一幢建筑、一组建筑群、一条老街、一片街坊或地段,有时可能是整座古城。对于这些应该严格保护,保护其历史原貌。莠者,是一些简陋的、粗糙的、不符合现代生活需要的东西,需要加以改造。因此,在城市的环境规划与设计过程中,必须谨慎细致,切不能“大刀阔斧”,简单化地拆旧建新,把城市的历史文脉全然抛弃。如同遵循自然规律一样,城市建设必须遵循一定的秩序,这是人类活动对城市这个系统的必然要求。

保持城市的传统、风格特色是有必要的,保护文物是必须的。然而目前除了保护文物以外,城市应该不断地进行形式更新,不更新就意味着停滞,将面临着衰退。

环境规划与环境景观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它自己的个性和内涵,这些个性通过城市标志性的空间和景观表现出来。

美国建筑师伊利尔-沙里宁曾经说过:“看一下你的城市,我就知道那里的人有什么样的追求。”城市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人们通常把对于一个城市的各种感官印象概括起来,称之为城市形象。一个好的城市形象就是一笔巨大的隐性资产和精神财富。它是发挥城市凝聚力和辐射力的催化剂,也是衡量城市功能和文明水准的外在尺度。而城市景观正是构成城市形象最直观的一个侧面,它为人们提供了城市环境的美,不仅是一种感官享受,而且也是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境界,它反映了人与外在世界关系的和谐性和丰富性。

城市形象概念,宏观上是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观点提示的城市功能环境形象,微观上是从城市设计观点提出的建筑形象。后者要服从于前者,而前者则需要通过后者来实现。

城市印象是由多种元素综合构成的,即路径、边沿、地区、结点和标志。地区之间通过路径来连通,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边沿十分模糊,而每一地区都有其中心点,且设有重要的标志。随着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筑形式多样化,城市空间丰富多彩,这势必出现城市新旧空间的矛盾及新老建筑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需从城市景观的整体性来考虑。

综观古今中外许多名城,无一不是考虑了环境整体美,以及城市各要素的整体谐调关系。北京是著名的古都,而整体性则是北京的最大特点。梁思成先生认为:“北京建筑的整个体系是全世界保存得最完好,而且继续有传统活力,最特殊、最珍贵的艺术杰作。”

文化内蕴是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特色,是该地区或该民族所特有的,是区别于其他地区、民族最本质的东西。城市环境景观建设中应融入这种文化内涵,作为城市景观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

然而,许多新兴城市或文化内涵较少的城市明显出现了赶时髦现象,环境景观缺少特征,没有整体统一协调的特点,只是各种元素的混合。这样的城市建设有悖于整体统一协调发展的理论。

传统的审美观念虽已淡漠,但现代的审美观点却是在传统审美观念的根基上发展起来的。虽说我们较少使用甚至不使用传统审美观念,但我们能否真正忽视它的存在,忽视它可能依旧对现代建筑产生影响。虽然它暂时不活跃,但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十分活跃,这种深藏的文化内涵比建设本身更具有价值。

人类的一切社会实践活动,都是为自身服务的,无论是城市设计,还是建筑设计,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工作、娱乐的需要。因此,城市景观环境要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为根本宗旨,创造有利于休闲、有趣的活动空间,提供一个空气清洁、自然绿色的生活空间,这是景观建设的情趣化的要求。

城市景观设计,应以“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思想为设计依据,尽可能给人们提供适宜居住的情趣化的生活空间。只有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特色,才能为人所享受,才能显现城市的活力,提高市民的素质,使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自荐书 篇2

我叫杨小美,是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所学的专业是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主攻的方向是水污染治理工程。

我来自农村,艰苦的条件磨练出我顽强拼搏、不怕吃苦的坚韧个性。我很平凡,但我不甘平庸。未来的道路上充满了机遇与挑战,我正激越豪情、满怀斗志准备迎接。我坚定地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付出总会有回报!

大学时期,在抓好专业课学习的同时,我更注重的是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校期间,我选修了茶文化、公关礼仪、应用写作等课程;培训学习了计算机AutoCAD、计算机photoshop等,通过了英语A级;并阅读了大量与专业有关的书籍。专业上,我扎扎实实地学好了有关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物处理等相关知识,并多次获得国家助学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深深地懂得实践的重要性。暑假期间,我积极地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深入社区的社会实践,受到当地居民的一致好评。

我深深地懂得:昨天的成绩已成为历史,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今天,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获得明天的辉煌;只有不断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挖掘内在的潜能,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本着检验自我、锻炼自我、展现自我的目的,我来了。也许我并不完美,但我很自信: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尽我最*的努力让你满意。我将以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无悔地奉献给贵单位。“敢于创新,勇于开拓”是我执著的追求。“天道酬勤”是我的人生信念。

大学生活造就了我坚强的性格,自信的人生态度,我相信自己有着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是自己今后成长之路取得进步的必要条件,而我也相信自己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更加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进取,尽我最大的热情和能力做到最好。

给我一次机会......我将以至诚的爱岗、敬业、奋斗、奉献精神投身于贵公司,为公司分一份忧、解一份愁、争一份荣誉、创一份效益!

朴实无华是我的生活作风;勤奋踏实是我的工作作风;诚实守信是我的做人原则;沉着勇敢是我的办事原则;不断进取是我的人生写照。

给我一次机会,还您一片真诚!不只是为了稳定的工作;不只是为了追求幸福的人生;更重要的是实现人生的价值、活着的意义!

基于我所学的专业及意向,我求职的方向为:环保类工作或园林绿化、社区管理、教师及其相关方向。我也志愿到乡镇农村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从事人民教师及其乡镇、农村管理等相关工作,争取能在最贴近老百姓的岗位为人民服务,如西安地铁公司、大型酒店管理、旅游文化宣传等!

我真诚愿向贵公司所有工作人员学习,与你们一道使贵公司事业更上一层楼!祝愿全体员工身体健康、事业进步!此致

英国城市环境建设与管理的启示 篇3

英国中央政府设立环境运输和地区事务部,负责城市的建设和管理。具体主管地方政府的改革;控制环境污染;负责地区开发和地区性规划的审批,协调城市设计;主管住房政策和资金筹集,制定住房政策、财务管理和建筑的规章;负责有关建筑和土木工程等。地方政府也设立了相应的机构进行城市管理。其他管理事项充分发挥区域自治和NGO(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各个行业协会制定标准和计划。总体来看,英国城市环境建设与管理的主要内容有:

(一)城市管理重视规划

在英国城市建设和管理中,规划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按照《乡镇规划法》的要求,进行城市建设和管理必须以规划为依据,要非常注重生态保护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科学合理。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确定总体规划的原则。如,明确要求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相结合、优先使用城市空闲地、不得占用城市绿地等;二是制定区域的规划原则。主要包括住宅建设、土地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垃圾处理等;三是制定地方发展规划。主要是对土地利用的规划,如居民区、工业区、商业区的选址布点。

2.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科学完善。一是规划超前,效率较高。伦敦等老城区在道路规划建设时,大多采用放射状的路网结构,平交路口较少,大的交叉路口使用环岛转盘,提高了道路通行效率。二是道路路网和公共交通设施规划建设完善。在伦敦、牛津等城市,公共汽车(地铁)和轻轨规划建设一体化,城郊重要出口设置若干免费大型停车场,并有公交专线或地铁驳接,极大分流了进城车辆。

3.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科学超前。英国城市历史都很长,但至今基本保持了原有布局。因为在建城伊始就充分考虑了市政基础设施的配套,而且规划建设超前。如,伦敦、曼彻斯特、牛津等城市在200多年前规划建设排水、排污等地下管道时,就设置了很大空间,甚至可通汽车。这为城市发展预留了充足的地下空间。城市地面上基本看不到管线。再如,英国的城市公共绿地相当多,甚至像伦敦这样的世界城市,其核心区也是成片的公共绿地。公共球场、公共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在每个社区也都有配套。

(二)道路交通管理智能高效

英国城市大都道路较窄,在没有改变路面结构的情况下,充分运用科技手段,通过科学管理,提高道路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

1.智能化的道路交通管理系统。一是清晰完备的“道路语言”。英国的路标非常清晰,无论主次干道、乡村公路还是路口,都有明确的交通标识;路面分隔线、斑马线清晰,路面分等级竖立着“减速”、“缓行”、“停车等候”等电子标牌,全部实现自动监控、动态管理;二是高度智能化的交通管理。在英国道路上基本看不到警察(处理交通事故除外),道路都安装了复合型智能交通系统和众多的道路监控设施。每个城市都建有高度智能化的道路监控中心,除对路面交通进行有效管理外,还对城市的停车场实行动态管理,这对疏导和管理交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发达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以伦敦为例,该城已建成了包括地铁、公共汽车和出租车为一体的立体交通,形成了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公共汽车异常发达,主要道路上开辟了公共汽车专用道,在主要出入口和地铁站附近修建了免费或收费低廉的停车场。同时在市中心道路设有自行车专用道。现任伦敦市市长鲍里斯·约翰逊每天就骑自行车上下班。

3.科学有效的交通管理。英国交通的一大特点是没有人车混和交通。伦敦中心城区设置了很多的车辆单向行驶路线,能有效提高车速;对进入伦敦市中心8平方英里范围的车辆,通过电子监控设施自动征收“进城费”;在伦敦打的士基本上都要预约,可有效减少的士空载运营。

(三)城市治安管理高效严密

英国是世界上治安监控最为严密的国家之一,也是治安较好的国家。究其原因,就是充分利用新科技手段加强治安管理。

1.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实行全天候监控。英国主要城市已实现治安监控高度智能化,借助无处不在的视频监控探头,监控指挥中心将整个城市处于实时监控中。在伦敦,每人每天出现在视频监控平均可达400多次。平时路面基本看不到警察,临街门窗基本看不到铁护栏,但人们的安全感很高,治安事件较少。

2.快速反应的治安警察。借助高度智能化的治安监控指挥中心,一旦有治安事件或紧急情况出现,辖区内的警察可第一时间接到通知并赶赴现场。笔者曾亲见一个商场保安发现了两个小偷,在他们刚跑出不到30秒,就见有警察及时赶到并抓获小偷,效率惊人。

(四)城市管理法制完善

1.严格执法的城市管理。英国城市的执法非常严格,车辆行驶闯红灯、超速以及其他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监控系统都会记录在案。如伦敦中心区“进城费”的收取,必须当天缴交,逃交者会被处以每天80英镑的重罚。居住在收费区内的居民应在规定期限内到伦敦交通署登记居住减免税费资格。前英国首相布莱尔曾因为公务繁忙忘记给家人的汽车登记,结果被累计罚款超过1000英镑。

2.遵纪守法的市民。据笔者所见,英国人是遵纪守法的模范。平时,不论在路口还是人行道,驾车人和行人都非常遵守交通规则,驾车者在路口遇到行人时会自动减速停车让行人先过。城市没有车辆乱停放。

(五)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规范

英国政府十分重视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并已经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如,伦敦、爱丁堡等城市的果皮箱、电话亭、消防栓、公交站台、地铁站口等公共设施都统一建设,所有人行道、横过汽车道路口都设置轮椅无障碍通道,公共场所都有轮椅使用道,各体育场馆都设有残疾人专用通道和座椅席。

另外,严格实行垃圾分类管理,餐厨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重污染垃圾分别放置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内,以利于回收和运输。住户的垃圾每周由当地政府派车免费清运,垃圾管理费用全部纳入市政税当中,住户无需缴纳任何费用。如果垃圾桶外放置垃圾,或者桶盖不关闭,该住户将收到罚单。如果垃圾混放,清运工人将不予清运。

二、英国城市环境建设与管理的先进理念

nlc202309011956

(一)以人为本

英国各级政府坚持把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贯穿在政府管理行为之中。政府的职能首先是规划、建设好城市,为民众提供完善的功能设施,创造最佳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其次就是解决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在英国,议会争论最激烈的问题、政府花时间最多的问题,往往都是诸如机场噪音、老年人权益保障、救济金发放标准等老百姓关心的实际问题。人作为唯一的、本原的服务对象,在政府工作中被摆在了很高的位置。

(二)民主法制

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非常注意听取民众的意见,并将其作为出台法律法规、形成决策的依据。政府公职人员最大责任是制定符合法制的规定。政府每次的会议记录和决策,公众都可以获取,大会召开都要向民众公开。

(三)市场运作

英国的市场经济体系十分成熟和规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政府的责任是制定游戏规则、规范市场秩序、实施市场监管。企业经营什么、如何经营、盈亏与否都是由市场做出取舍,政府不承担任何义务和责任。此外,政府公共服务的运作也大多采取市场化形式进行,用管理企业的方式进行公共服务管理。

(四)公开公平

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议会,其工作运行都是公开透明的。公民可以自由进入参众两院旁听。除涉及国家机密的内容外,公民可以在电子政务网上查找政府的各种信息。

三、英国城市环境建设与管理的主要特点

除了重视规划,英国城市管理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中央与地方立法权限和管理权限明确划分

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制定城市管理方面的政策,起草有关法律,并提供城市建设和管理所需要的资金。在立法上,国家主要规定城市管理的原则和要求。城市地方政府则要按照法律规定,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就其所管理的事务,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二)中央政府以资金作为主要调控手段

在英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四个方面:地方税、中央补助金、杂项收入和借款。地方税主要是由地方政府征收财产税,这部分收入的比例为10%—20%,而中央补助金所占的比例则越来越大,1950年为34%,1980年为50%,目前则达到70%以上。

中央对地方政府拨付补助金主要是基于以下因素:一是中央政府希望某些对国家发展有益的事业和法律规定地方政府必须执行的建设项目得到发展,如教育、公共交通、城市环境卫生等公益事业;二是地方政府之间的收入相差很大,中央的补助可以平衡地方政府收入不均现象;三是地方政府既使执行相同的管理职能,各地方的支出也有差别,中央补助金可以帮其解决由于社会服务、交通费用等支出较大的问题;四是地方政府由于税源受到法律限制收入减少时,中央给予补助以弥补其损失。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补贴越多,对地方的控制权就越大,这有利于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三)城市公用事业私营化

英国的城市公用事业原来都由政府统一管理和经营。但是,近几年来,很多以前由地方当局控制的公用事业,如城市自来水、供电、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公共交通等,正逐步私有化。一般通过公开招标,由中标的私人公司和政府签订合同,按照政府规定的标准负责经营。目前,政府加强了对这些公司的控制和管理,对于一些经营管理不善的公司,要求它们限期整改,到期如达不到标准,则由政府收回经营权。

(四)城市管理立法与执法相分离

英国的环境运输和地区事务部负责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立法工作,不直接参与法律的具体执行,而由地方政府和相关法定的专门机构负责,在执行法律中,可结合当地情况将法律规定具体化,以保证法律能够贯彻实施。英国还有很多法定机构负责具体的执法工作,如环境署、自然保护署等,都是依法成立的相对独立的执法机构。

四、英国城市环境建设与管理的借鉴启示

(一)城市建设和管理须依法进行

英国法律明确规定了地方政府的权力,地方政府不得超越其职权范围。在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中央政府制定总的原则、标准,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出具体规定。当前,我国城市化率已超过50%,城市管理应该在国家层面加强立法,明确中央与地方的职权划分,并由中央政府依法对地方政府进行监督;同时,还应明确哪些事项由政府负责,哪些事项由企业或者中介组织负责,实现各负其责、各司其职,避免扯皮现象的发生。

(二)充分发挥规划的作用

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龙头,其作用必须得到强化。制定规划应当科学合理,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如人口、就业、老龄化、环境污染等,对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应当及时进行修订;经批准的规划必须严格执行。在英国,地方政府在审批城市建设项目时,都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如果有违反者,中央政府会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减少下一年度中央补助金的拨付。

(三)以科技创新促进管理的提高

要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集全面感知、智能分析、市民服务、指挥调度、应急处置、跟踪督办“六位一体”的“智慧城市管理”物联网平台,实现对城市管理的全覆盖;建立、整合城市管理信息。通过公共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建立数字化快速反应的城管执法队伍,使之成为一支新型的城市管理力量。

(四)须大力弘扬城市精神

人一生有两样东西不会忘怀,一是母亲容颜,一是城市面貌,而后者是城市精神的集中展现。城市精神是城市的灵魂,它串起了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又主导着城市的发展方向。“坚守传统、稳固有序、以民为本”的伦敦城市精神,对于当前的北京而言,很有启发意义。要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就要将北京精神贯穿城市管理和建设之中,大力弘扬“爱国”精神,强化首都意识、首善观念;永葆“创新”意识,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体现“包容”特质,立足服务群众,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塑造“厚德”品质,塑造首都城市管理人员新形象。争当践行“北京精神”的模范和表率,自觉维护城市整洁、优美、和谐、有序的城市环境,提高首都城市的社会管理水平,努力建设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

(执笔人:刘生富、田甜)

(责任编辑:赵静)

浅议城市水资源与环境管理 篇4

滇池是昆明市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进程, 滇池水污染严重制约了昆明市居民生活的提高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滇池属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 北临昆明市, 呈南北向分布, 湖体略呈弓形, 面积300km2, 有30余条河流呈向心状进入湖区。滇池位于昆明市下游, 昆明城市和沿湖大量污染物和营养物排入滇池, 至使滇池水体严重富营养化。60年代滇池草海和外海为Ⅱ类水质, 7O年代为Ⅲ类水质, 80年代初期逐渐污染, 90年代水质迅速恶化为劣V类。进入21世纪以来, 滇池的污染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加大了污染治理的措施, 水质污染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目前滇池水质为V类水质。主要污染物为表征富营养的TN、TP、叶绿素a和表征有机污染的CODMn和BOD5。

2 水资源管理准则

水资源管理准则是:可持续发展、综合管理和经济评价。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强调应先查明水资源潜力或承受能力, 而不是利用后期规划来降低 (弥补) 不良影响。即将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高到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四者协调发展的高度来认识, 做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综合管理是持续发展的手段, 其内涵十分丰富, 它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和水量的统一管理;环境和水资源的管理要统一于开发规划中;制定水资源的合理价格;研究合理使用水资源的新方法;国际共享水资源, 各经济部门间的协作与统一等, 并最终提出水资源综合管理模式。

3 城市水资源管理研究

城市水资源管理中, 开源、节流和国民经济调整是解决城市水资源供求矛盾的3个主要措施。随着水资源问题的日益突出, 很多缺水城市开展了水资源管理研究, 但研究过程中往往只强调一方面而忽略其它一些因素, 缺乏对水资源管理的系统研究。

水资源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城市水资源管理研究是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运用系统理论, 开展城市水资源管理研究是实现水资源科学管理的基础。

3.1 水资源系统研究

即水资源自然系统的研究, 通过查清与城市有关的水文、水文地质条件, 建立水资源模拟模型, 它给出了系统的输入-输出之间的数量关系。评价不同条件下水资源可利用量, 对水资源系统状态进行预测和控制。模拟模型与管理模型的耦合, 能对水资源状态 (如地下水、地表水库存量等) 进行控制和约束。因而模拟模型在管理模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2 城市供水、用水、节水系统研究

随着城市水资源研究的逐步深入, 已经越来越认识到:通过城市供水能力和用水结构分析, 挖掘城市节水潜力, 根据科技发展水平、节水技术进步研究, 制定切实可行的用水定额, 是科学预测城市需水量的必要保证。而以往的水资源研究中往往忽视这一方面的研究。

3.3 水资源-经济研究

在水资源管理中涉及的经济问题主要有:水源地及水厂基建投资、供水成本、供水的经济效益, 建立污水处理厂、节水技术改造工程投资、运行费用及综合效益分析, 水价、水资源费与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益分析等。水作为一种商品, 有其经济效益;而水又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因而又具有社会效益。对水资源进行必要的国民经济评价, 是水商品性和社会性量化的最好体现。

3.4 水资源-环境研究。

环境质量的控制和改善是水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研究水资源与环境质量的定量关系, 研究水资源环境容量, 达到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

3.5 环境-经济研究。

即水环境的经济评价, 它包括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如水体污染、环境控制与治理、污水处理费用和效益、土壤改良的费用和效益分析等。

3.6 环境-经济-环境管理模型研究。

考虑水资源、经济、环境三者关系, 建立城市水资源一经济一环境管理模型。其目的是利用优化技术, 给出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优化配置方案。

即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国民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水量, 提出合理可行的城市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调整方案和环境控制、治理措施, 使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该模型的主要特点是:大系统、非线性、多目标和多层次。

3.7 水资源对策研究。

运用系统评价方法对一系列备选管理方案进行排序, 从中选出最佳方案作为决策方案。目前最常采用的方法是层次分析法和专家系统法。

4 环境管理

4.1 滇池环境管理的理念

滇池环境管理的理念应遵循以下3个原则: (1) 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探索环境保护与管理的新模式。 (2) 按照资源能源最有效利用、废物排放量最小、生态良性循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要求,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企业技术改造, 实行清洁生产, 用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湖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用以人为本的理念, 努力改善人居环境, 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通过滇池的治理, 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辐射湖泊流域内的环境保护工作, 改善流域内的人居环境。用环境安全的理念, 促进湖区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滇池处于富营养状态, 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对局部地区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 采取有力措施, 防治结合, 确保水质的环境安全。

4.2 滇池环境管理体制

滇池环境管理体制要遵从与昆明市经济发展管理体制相适应, 以国家法律为依据的原则, 从宏观管理出发, 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管理体制, 从微观管理入手, 建立横向有联系、纵向有体系的管理网络, 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形成互相促进的管理网络。

4.3 监测系统与监测规范

为了配合滇池水污染治理项目的实施, 应建立污染源动态数据库和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 加强滇池流域环境监测系统等基础能力建设, 为滇池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4.4 法制建设与环境管理

为了加强滇池水污染防治的管理, 必须建立完善各项有利于滇池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 将滇池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强化环境监测、环境科研、下水道、河道管理机构, 强化滇池管理制度与实施办法, 强化环境宣传与教育。根据滇池不同时期的环境目标和治理效果, 对滇池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项目进行评估和调整, 以实现最佳效益。

5 结语

滇池的水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滇池流域现有的污染防治水平和生态条件不足以支持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 要通过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协调的区域生态系统, 在发展中增强生态保护的能力, 提高流域的投融资能力, 开创流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新的发展模式。

摘要: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科学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和科学性很强的综合工作, 涉及部门多, 涉及专业方面非常广泛。因此, 需要在政府的支持下, 由城市规划、供水、用水、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研究等部门配合来完成。本文针对昆明滇池水污染现状以及环境管理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滇池,水资源管理,环境管理

参考文献

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 篇5

我们专业主要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备必要的地理科学、生态环境科学、区域经济学、城乡区域规划和规划管理学的理论基础,能在地方(区、县)资源、环境管理部门、城乡区域规划部门及工矿企业与事业单位,从事国土资源整冶、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管理、生态环境规划以及城市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科研及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但是它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专业知识繁多而驳杂,就业前景并不理想,据麦克斯-中国2010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显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为主要本科专业中专业对口率最低的十大专业之一,专业对口率倒数第八,对口率为44%。它要学习地质学、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国土规划、地图学、遥感应用、管理科学、环境科学、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水资源计算与管理、生态环境规划、环境化学、地理信息系统、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等。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环境规划管理、环境信息管理)毕业生适宜到中央相关管理部门以及研究机构、各地方省、市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有关部门以及研究机构、各级学校等从事环境管理、城乡环境规划管理、环境教学等工作,到冶金、化工、石油、煤炭等企业和各类环境咨询公司、环境监测公司从事环境影响评价、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等相关工作,学生在积累相关工作经验后可以参加环境规划师的职业资格考试,以增加在该领域内的竞争力。大概的就业方向: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行政与企事业单位;旅游行政管理与企事业单位;相关专业教学与科研单位;毕业生适宜于冶金、化工、石油、煤炭等大型企业,城市环境保护机构,城市规划设计单位从事环境规划、环境咨询、环境管理体系资格认定、审核与综合管理工作,有关学校或科研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或从事IT及通讯行业从事环境信息管理系统的产品开发研制,各级各类环境保护机构从事环境信息管理,环境信息系统建立与维护的工作,有关学校或科研单位的教学、科研工作。看起来可以找到工作的地方很多,而且都是一些很好的工作,但是由于很多东西都仅仅只是涉及而并未深入的学习,所以很多工作都与我们失之交臂。大我们两届的学长们听说出了除了考研的大部分人都找到了工作,但是却与专业并不对口。或许你想说大学毕业后大部分人都是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但是我们的专业真的没有名字上显示出来的那种优秀。最后它要求毕业生应该具有的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2.掌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原理

和基本方法;3.了解相近专业如地理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4.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政策,熟悉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政策和法规;5.了解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我想这不仅仅是对我们专业的要求,也是对其他毕业生的要求。

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 篇6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中确定了到2020年前发展目标定位是“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未来一段时间内,世界城市作为北京建设发展的重要方向,北京水资源管理应围绕建设世界城市这一核心目标,确保水源安全、供水安全、水环境安全、迎汛安全,充分发挥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与支撑作用。目前北京市水资源严重短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人均不足300m3,1999年至2008年北京一直处于枯水年份,2009年北京在持续干旱后再遇枯水年,全年降水448mm,比多年平均减少23%,可利用水资源量大幅度衰减,水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从城市发展来看,水资源严重不足将成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关键制约因素。

为应对水资源紧缺的困难,全市在统筹水资源配置、实施境内外调水、稳定水源地开采、强化用水管理、促进用水结构调整的同时,大力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保障大旱之年的水安全。通过实践经验证明,污水资源化利用是最有效的开源方式,也是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的重要途径,既减轻水资源供应负荷,又削减水污染负荷。城市污水就近可得,便于收集,西方国家的经验证明污水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上可行,经济上适宜。但是同四大世界城市伦敦、纽约、巴黎、东京相比,北京在污水处理、污水资源化方面仍有一定的差距。污水资源化利用作为北京立足本地挖潜的重要途径,在建设世界城市的发展进程中仍应大力推进。

一、世界城市的污水资源化利用管理特点

(一)世界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情况

1.巴黎

21世纪,巴黎水价整体上涨幅度较大,其中排污费约占水费的10.2%,污水处理费约占水费22.3%,污染费一般按工业排水(污染种类和污染量)和生活排水的不同标准收取,征收的污染税金主要用于污水处理工程。与10年前相比,巴黎的水价上涨了56%,通过政府的价格管理有力地推进了污水资源化。

在污水处理回用方面法国实行非常严格的反污染政策,1992年颁布的《水法》明确规定,所有超过2000人口的市镇都必须有一个污水处理厂,以保证用水安全。为保证水源质量,法国从水源取水到使用后排放,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监测,全国共设立2000多个监测站,制定了符合欧盟要求的63项用水指标。对污水处理不能达标的地区,政府通过不断提高污水处理费和排污费标准,以促进这些地区尽快达标。目前,法国城市的污水处理率已经达到95% 以上,作为首都的巴黎污水处理率达到100%。

2.伦敦

伦敦采取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合理调节水资源矛盾,使水资源保持供需平衡。伦敦水资源重复利用率高达6次以上。泰晤士河近郊的上下游地段,均建有地下水水源地,丰水季节以利用地表水为主,富余水资源回灌地下;枯水季节以利用地下水为主,实行每年5个月回灌,7个月开采,进行水资源的年度内调节,保障供水安全。

3.东京

目前日本共建起城市下水道废水处理厂1300处,每年处理废水124亿m3,其中1.3亿m3经过处理的中水作为工业用水或其他回用。在日本村,有半数以上的农村兴建了废水处理设施,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灌溉农田,再生水用于农业灌溉有严格的水质控制标准,防止对农作物和人体产生不利影响。

2006年,日本全国有2200座饭店、政府机关、学校、企业、会馆、公园、运动场等公共设施以及大型住宅区的建筑物建立了中水系统,每天的杂用水供应量相当于全国生活用水量的1%。

东京排水管道的普及率几乎接近100%,日处理污水能力约540万m3,再生水生产规模50万m3/d,大多通过污水分散处理回用于城市生活杂用。东京采用“上、中、下”三水道供水方式,利用中水道提供生活用水以外的城市供水,如制冷、洗车、城市清洁和绿化用水等杂用水,减少水处理费用,达到循环用水的目的。东京都政府自1995年3月开始,将经过微滤、反渗透膜处理法处理后的高品质再生水作为源水供给水流极少的河流,同时计划利用再生水“复活”其他小河与水道。

东京规定小型污水处理厂利用污水处理产出的污泥发电作为自身动力,从而减少运行成本。另外,通过回收焚烧产生的余热,又可以为污水处理场热水系统提供热源。此外,东京都下水道局研究开发了能防止不被污水分解物与悬浮物腐蚀、阻塞的热泵热交换器,这一热能利用系统称作“城市热能”。目前东京的9个污水处理厂、2个抽水泵站都安装了这一系统,将污水和污泥焚烧的余热送至老年人福利、医疗机构。

4.纽约

纽约市采用年度内用水限制来强化市民节水意识。每年的11月1日到次年的3月31日,禁止在人行道上洒水、浇草坪、4月1日到10月31日的上午11点到下午7点的时段内禁止浇草坪,在人行道上洒水。此外,纽约市大力推广节水器具节水。

(二) 世界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特点分析

通过对巴黎、伦敦、东京、纽约的污水资源化利用现状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到,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均达到100%,而北京污水处理率仅为79%。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出世界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污水资源化是一种新的系统观、经济观、价值观、生产观、消费观,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选择。污水资源化利用是符合循环经济、生态文明的一种先进理念,本质上是生态经济的有效形式,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和实现途径。

二是随着全球水危机形势日趋严重,世界各地尤其是缺水型城市为解决水资源供需失衡问题,皆将非常规水源视为新水源,污水资源化利用已成为常规水资源管理的重点。

三是污水资源化利用是当前世界各国的科研热点并且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涉及众多部门、公共设施,因此需要高科技手段支撑和精细化管理才能实现。

四是污水资源化利用需要制定严格的标准、政策、法规来规范。政府建立完善的法规、技术标准、配套政策体系及再生水使用指南保障污水处理和污水资源化规范发展、安全运行。再生水使用在美国、日本的应用范围涉及工业、农业、景观、城市杂用、补充地下水等各个方面,且在政策、标准、技术以及应用方面形成了较为成熟、完整的体系,但因为各国城市污水、植物、土壤等自然环境条件不同,制定的再生水水质标准中各项衡量指标及其限值并不统一。

二、北京污水资源化利用的现状与问题

(一) 历史与发展

北京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已有较长时间,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从污水灌溉、工业废水厂内处理回用、单栋建筑中水道系统到市政中水利用,进行了有益实践。

多年连续干旱、人口数量增多、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水环境恶化,加快了北京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和发展。2008年全市污水排放量13.2亿m3,污水处理量为10.43亿m3,污水处理率为79%,其中城八区污水处理率为93%,郊区污水处理率为48.8%。再生水利用量为6亿m3,污水再生利用率为57.6%,其中中心城污水再生利用率为59%,郊区污水再生利用率为50.8%。

2003年至2008年北京共利用再生水21.25亿m3,再生水应用量占全市用水量从2003年的5.9%提高到2008年的17.1%。再生水不仅在用量上有了较大发展,而且用户数量不断提高,结构不断变化。如表1所示。目前,北京市再生水主要用途按实际使用量大小依次为:农业灌溉、景观环境、工业冷却水,以及绿地灌溉、道路冲洒、洗车、冲厕等市政杂用。

(二)经验与特点

近年来,全市污水资源化利用取得明显成效,在开发利用方面具有以下经验与特点。(1)北京连续多年干旱,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撑了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但采取了过度超采地下水和牺牲环境用水等非常规手段,因此北京再生水替代其他水源的意愿和需求,比其他非缺水型城市更为迫切和强烈。(2)从水资源整体配置和置换效果看,再生水利用置换出部分清水水源,补充环境用水,缓解了北京水资源供需矛盾现状。污水资源化利用适应北京水资源严重紧缺状况,再生水是北京的战略水源,远期可将替代出的清水水源战略储备。(3)对再生水处理水质标准要求不断提高,其处理工艺更注重向深度处理发展,一是有限的管网要求适合多用途的高品质水;二是高品质水更利于满足已有的或潜在的多种需求。(4)根据再生水水质可用性和实际需求情况,农业灌溉、河湖景观、工业循环冷却、公共绿化等是北京污水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领域。

(三)与发展目标相比存在的问题

同世界城市相比较,并结合北京污水再生回用的现状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北京污水资源化利用情况有很大改进,但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

一是再生水厂站(尤其是高品质再生水厂)及配套管网(包括污水集水管网、再生水输配管网和用水设施等)建设相对滞后,不能满足再生水用户发展的需求。

二是再生水资源管理机制尚不完善,再生水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出应有的社会效益。全市统一调配的再生水配置利用体系还没有建立,再生水使用的安全监管体系还很缺乏。

三是“分质供水、分质定价”的价格体系没有形成,价格优势对再生水利用的推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再生水收费方式不明确,收费机制不规范。河道景观环境补水等公益性用再生水的费用负担主体没有根本解决。

四是污水再生利用的宣传力度不够。虽然再生水水质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但因其源水是污水,人们在使用安全上仍存有疑虑。

三、建设与世界城市发展目标相匹配的北京污水资源化利用体系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北京“民生水务、科技水务、生态水务”的工作理念,建设与世界城市发展目标相匹配的北京污水资源化利用体系,为推进北京社会、经济、文化、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对照世界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情况,北京污水资源化利用管理应把握四个重要方面。

一是确保北京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安全。北京污水资源化利用作为北京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渗透到水资源保护、利用、节约、管理等各个领域,因此在确保水源安全、供水安全、水环境安全、迎汛安全的同时,必须要确保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安全,这也是关系民生水务的关键环节。

二是完善北京污水资源化利用体系的系统化建设。污水资源化利用是系统工程,应从水资源配置的高度出发,尽快完善进行再生水厂布局、再生水处理工艺和标准、再生水购买和配置等方面的管理,形成从规划、建设、运营、应用到监管的系统化的污水资源化利用体系。

三是严格北京污水资源化利用的规范化管理。加强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标准化、制度化管理,完善相关管理体制、机制,尤其要通过完善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制度体系,建立污水资源化利用的长效管理机制。

四是提供高标准的公共服务。政府具有国家生态环境管理权,在推进污水资源利用的进程中具有重大责任和义务。政府通过污水资源化利用提高了水的使用效率,减少了污水的排放量,从而减轻了自然水环境的污染负荷,另一方面通过再生水的应用替代了部分自然取水,从而减少了自然水资源供给负荷。政府应通过对污水资源化管理保护生态环境,提供高标准的生态环境公共服务。

四、北京污水资源化利用管理对策

(一)加大污水处理厂全面升级改造力度

北京应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大中小建设规模相结合,加快全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加大污水处理厂全面升级改造的力度,提高出水水质,以满足发展需要和使用需求。

(二)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和加强能力建设

政府作为排水行业的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行业指导的力度,明确职责和权限,提高立法、执法、行政司法能力,推动排水行业的快速发展。

加强污水资源化利用领域的能力建设,通过完善全市排水和再生水管网设施普查、建立排水和再生水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信息报送机制,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加大北京水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投入,补充、调整和完善水环境监测站点,加大城市河湖水质监测,完善实时监测系统。

污泥处理处置是污水处理系统的重要环节,应采取适合北京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出台相关政策,加大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置力度,回收二次能源。

(三)建立有效的收费体系,健全公共生态环境用水的财政支付体系

建立有效的收费体系,将水污染控制与治理费用与直接支付挂钩,对再生水用于生态环境费用给予补偿和奖励,更有效地控制水污染,激发污水资源化利用的积极性,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

污水资源化用于生态环境,应分质定价,并纳入到财政预算体系中,由政府统一购买,科学安全合理配置。这种支付机制有利于激励生产厂商生产高品质再生水用于生态环境。

(四)加大污水资源化利用的科研创新力度,支撑发展需求

开展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的科技研究,做好水资源配置与利用。加大再生水回补地下的科研攻关,借鉴国外成熟回灌技术成果,结合北京市地下结构,将再生水进行地表回灌,补充北京地下水。

(五)合理布局,建设系统的污水资源化利用的生态工程

污水资源化利用不应单纯通过建立污水处理厂去开展,人工处理在某种程度上并不能替代自然净化的过程,应结合城市布局和规划,建立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以自然水处理为主要形式的污水资源化利用的生态工程,如建立以水质净化为主的功能型湿地,在边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土地渗滤回灌系统。对于应用于生态环境领域的再生水,要以水环境容量为依据,制定北京市再生水用于城市河湖补水的水质标准,科学、安全利用再生水,增加河湖环境水量。探索以北京水环境纳污能力作为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依据,实施分区分河段动态分级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君.国外再生水利用.[EB/OL].[2010-03-02].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03/11/27/000675467.shtml.

[2]田静.中水利用看国外.[EB/OL].[2010-03-02].http://www.chinariver.org/gb/articles/nakamizu.html.

[3]石秋池.国外回收水再利用水质标准和处理要求[J].中国水利,2003 (12):26-28.

[4]马东春.北京污水资源化与水生态系统保护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环境,2008,18(106):156-159.

[5]马东春,徐凌崴.北京污水资源化利用现状与公共政策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5,33(6):71-73.

[6]刘培斌.北京市再生水开发利用问题与对策[J].中国水利,2007(6).

[7]王鹤立,陈雷,梁伟刚,等.再生水回用于人工景观水体的水质目标:策略与技术[J]. 资源科学,2002,23(增刊):93-98.

生态环境与城市规划管理 篇7

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 以全球气候变化、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为主的生态与环境问题被公认为是世界性“生态危机”, 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生态危机”已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我国随着近二十多年来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 也产生了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 如:城市人口快速增长、交通拥挤、居住环境恶化、城市超负荷运转、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等。

城市规划管理是政府配置城市资源 (环境、土地资源) 的重要手段, 同时也是指导城市建设活动的主要职能。能否在城市规划管理中运用生态学观点, 充分考虑区域与自然环境条件, 使规划要素与生态条件相协调, 处理好人与环境、自然与社会、生产与生活, 以及现实与将来之间的关系, 是促进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关键。

二、城市规划管理和城市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及两者关系

(一) 城市规划管理

广义地说城市规划管理就是在城市体系中的城市规划管理者通过计划 (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 动用行政、经济和法律的手段, 调动城市的各种资源, 去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狭义地说, 城市规划管理即为组织编制和审批城市规划, 并依法对城市土地的使用和各项建设的安排实施控制, 引导和监督的行政管理活动。

(二) 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生态环境是指影响城市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的总和。广义的城市生态环境除了物理环境外还包括人口分布及动态、服务设施、娱乐设施、社会生活等社会环境;资源、市场条件、就业、收入水平、经济基础、技术条件等经济环境以及风景、风貌、建筑特色、文物古迹等美学环境。城市生态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 按人的意志, 经人类加工改造形成的适于生存和发展人工环境, 它既不是自然环境, 也不是单纯的社会环境。人是城市生态环境的建造者, 也是城市生态环境的一员, 城市生态环境的整体性, 由自然、经济、社会三个部分融合而成, 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具有一定的负荷能力。

(三) 城市规划管理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关系

1、城市生态环境是城市规划管理的基础和对象

城市规划管理的对象是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使用和各项建设活动, 它们都是城市生态环境的组成部分。城市生态环境包括自然、人口、社会环境, 是城市规划管理的物质基础。城市生态环境的特点既决定了规划管理的方向、方式、方法和效果, 又决定了城市规划管理的特点和重点。

2、城市规划管理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城市规划管理的目的就是从城市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 合理有序地配置城市有限的空间、环境资源, 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的协调发展。从古到今, 在城市规划管理实践中出现的各种思潮, 都以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为基本宗旨。

三、城市规划管理运作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 城市规划决策系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城市规划管理决策系统是指城市规划组织编制与审批管理, 主要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组织编制审批管理。科学合理的总体布局不但使城市建设和经营管理更经济, 而且是创造一个优美的生态环境的基础。如:工业用地的合理规划布置, 绿地系统, 城市基础设施等合理布置, 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巨大。

合理的城市总体布局是保护城市环境的重要前提, 它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界的自净能力, 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三废”的集中回收与治理。城市空间布局的模式可分为集中紧凑和分散疏松两大类, 这两种不同的布局模式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不同的空间布局模式对生态环境有着不同的影响。

(二) 城市规划实施系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土地资源是人类进行实物性生产的基础, 也是人类最主要的自然资源, 具有不可移动、不能创造和不可再生的特性。建设用地规划管理是规划部门根据城市规划及其有关法律、法规, 确定建设用地面积和范围, 提出土地使用规划要求, 并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行政管理工作。用地规划管理要在城市规划基础上, 为城市落实安排各类用地。市政管线规划管理是根据城市规划和管线工程的技术要求, 持续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四、注重生态环境的城市规划管理策略

(一) 在城市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城市生态环境规划

为了使城市规划编制能够更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有必要吸收、借鉴生态环境学的理论和原理, 在传统城市规划编制各个环节增加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编制。同时, 也是丰富、完善、发展城市规划学科的需要。城市规划需要实现以下目标:1、致力于城市人口与土地利用类型及利用强度与城市环境相适应;

2、致力于城市与区域环境发展相适应。包括人口适宜容量规划、土地利用适宜度规划、环境污染防治规划、生物保护与绿地规划、资源利用规划。

(二) 对城市的用地进行生态功能分区, 确定不同的开发建设策略

生态功能区划是进行城市生态规划的基础, 根据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特点, 综合考虑生态要素的现状问题、发展潜能及生态敏感性、适宜度等, 对用地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单元, 提出工业、生活居住、对外交通、仓储、公共建筑、园林绿化、游乐功能区的综合划分以及大型生态工程布局的方案, 充分发挥生态环境要素功能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反馈调节作用, 能动地调控生态要素功能朝良性方向发展。

结语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城市居民最关注的话题。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是多方面的, 其中很重要一点便是不当的城市管理与规划所致。为了城市规划管理生态化, 应该对传统的规划管理对象和手段进行拓宽, 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 加强对城市容量管理, 以及城市环境敏感地区、城市非建设用地的管理。

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一旦生态与环境失衡, 最终受到损害的是我们人类本身。研究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研究如何通过规划管理来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是在城市建设规划管理实践中迫切需要探索的课题。

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 篇8

一存在的问题

1. 原有教学模式单一

规划传统的实习模式较为单一, 通常只注重知识的传授, 而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应处的主导地位, 往往收效不高。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很少能自觉主动地融入到实习过程中, 学生实习与教师教学之间不能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该课程实习安排在三年级的第一学期, 此时实习大多数学生还普遍缺乏规划调研思维, 容易产生实习的盲目性。

学生在实习中思考少、欠缺深入分析, 大部分是走马观花式的报告, 主要是资料的拼凑和图片的堆积。随着近几年学生的增加, 带来许多安排和管理方面的压力。教师在实习中越来越感觉到力不从心, 学生的报告内容雷同比例也不断增加, 实习效果不理想。

2. 成绩评定不全面

实习成绩的确定总体缺乏考核的全面性, 目前实习成绩主要针对小组进行评判, 容易影响部分学生的实习积极性, 整体考核方法有待改进。

3. 调研题目缺乏创新

实习题目是由老师决定的, 容易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而且易产生雷同调研报告。

二改革和探索

1. 新的教学模式

基于该专业社会综合实践调研存在的问题, 从2009年开始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改革, 建立了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步骤, 并付诸实习过程中。新的教学模式为前期准备、现状调研、小组汇报和成绩评定四个阶段。其中准备阶段的工作主要为制订计划、实习动员和收集资料;现状调研的主要工作为现场调研、确定题目、访问调查和全面分析;小组汇报的主要工作为小组汇报、集体讨论和提交成果。

2. 实习步骤和方法

首先, 要对认识对象有初步的了解, 即第一阶段的资料收集。在动员阶段,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 依据题目尽量使组员人数达到最优, 避免出现部分组员不积极参与调研的行为。制订各组主要的实习内容, 进行选题。在选题方面, 教师提出概括性的要求, 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自行决定本组调研的内容。教师大致列出参考的选题范围, 学生收集其相关基础资料。第二阶段是实地调研。首先是在第一阶段资料的基础上对应各项内容实地体验加深课堂教学知识;二是分析阶段。这个过程需要通过一些适当的方法来实现。第三阶段的小组汇报就是要求每组学生分别对选定的对象或主题进行讨论和汇报, 说明其调研成果, 通常借助PPT进行汇报, 汇报的同时小组之间也可以进行探讨交流, 大家彼此共同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和认知能力。

3. 调研题目的确定

以往的社会实践调研由实习教师通过教学大纲自行决定。题目单一, 学生在选题方面不能完全调研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易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从2011年开始, 在教师限定大框架的前提下, 开始由学生自行寻找调研题目。2012年调研对象为包头市钢铁大街, 学生调研范围为钢铁大街广告牌调研、钢铁大街的公交路线调研、钢铁大街的餐馆分布、钢铁大街的城市设计等相关题目。开放性的选题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 使其调研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4. 实习成绩的评定

以往实习成绩的评定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每个组的成果作为评定成绩的唯一标准。这种单一的评定方法不能完全公平地体现组的优劣, 同时也不能体现出组与组之间的细微差别。通过对近些年学生调研实习的反映情况, 特提出以下评分体系:选题是否符合要求 (问题的现实性) (10分) ;调研问卷制作 (是否详尽) (15分) ;调查详细程度以及真实性 (10分) ;调研后期统计以及分析是否合理恰当, 提出的办法建议是否能够推行 (45分) ;汇报中的成果展示效果及成果制作的层次性和美观精致程度 (10分) ;组内成员之间的评价 (10分) 。通过该评分体系能够使实习成绩更加全面概括, 并能够保证优秀组员的脱颖而出。

三结束语

城市规划原理的课内实习不仅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 而且也是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对学生后续的专业学习思维有着很大影响。本文提出了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方法、实习成绩的评定、实习题目确定的方法。对于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有着极大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 篇9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作为国家环境保护政策中非常重要的制度,在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等环境保护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从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阶段至竣工整个过程对项目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和防范[1]。环境监测是通过系统调查研究手段,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进行监测,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近年来,已有国内外学者针对相关领域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内容进行了探讨,如彭胜华等以水利水电工程作为研究对象,对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进行了讨论[3],董小林等针对公路建设项目作出了全程环境管理体系的研究[4],周训芳、吴晓芙等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对环境管理实质内涵进行了讨论[5]。

目前,我国水泥行业产能过剩,至2011年水泥产量已达20.8亿t水泥年产能超过29亿t,人均水泥产能高达2.1t/a[6]。水泥行业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粉尘污染,水泥、钢铁、火力发电是目前我国粉尘污染较严重的三大行业,而水泥行业排尘量位居三行业之首,占三行业总排放量的60%[7]。采取合适环境管理措施和环境监控计划,可以有效地减轻水泥行业污染程度。

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宣城市水泥行业发展历程、水泥企业主要环境影响特征等基本情况,结合区域实际,简要探讨了宣城市水泥行业环境管理措施和环境监控计划的应用,力求为宣城市水泥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参考依据。

2 宣城市主要水泥产业

宣城市水泥产业发展较早,目前已形成以海螺水泥、南方水泥等为主的一批水泥企业,通过调查了解,下面对宣城市主要水泥企业做简要的介绍。

(1)宁国水泥厂。我国水泥行业最早采用新型干法生产工艺的水泥企业之一。

(2)安徽宣城海螺水泥有限公司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水东镇南1.5km,交通方便,石灰石、页岩和粘土等资源较丰富。

(3)浙江三狮集团广德建材公司广宜分公司位于新杭镇洪山村。

(4)广德独山南方水泥有限公司于2004年4月成立,地理位置较优越,陆路运输可达江苏宜兴无锡地区,水路覆盖杭嘉湖和上海市场。

(5)广德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是浙江三狮集团以混合经济模式规范运营的第一家跨省实体企业。

(6)安徽广德洪山南方水泥有限公司位于宣城市广德县新杭镇洪山村,是南方水泥的一家子公司。

(7)广德新杭南方水泥有限公司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县新杭镇箭穿村。

(8)郎溪县苏特水泥有限公司是溧阳南方水泥有限公司熟料生产基地,位于安徽省郎溪县凌笪乡伍牙山林场。

(9)广德三星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广德县流洞镇。

(10)黄山精壮水泥有限公司位于绩溪县郎家溪。

(11)泾县石山水泥有限公司位于泾县泾川镇石山村,始建于1987年。

(12)宣城市阳光水泥有限公司位于宣城市周王镇井边村。

(13)安徽众阳水泥有限公司位于宣城市宣州区养贤乡张村,水阳江西、峡石山北。

(14)宣城市红鹰建材有限公司坐落于宣州区狸桥镇半山村。

3 宣城市水泥行业环境影响的特征

宣城市水泥企业建设内容主要涉及石灰石开采、水泥熟料生产、水泥粉磨站。

3.1 矿山石灰石开采影响

石灰石山开采会造成生态影响和污染影响,生态影响为主,主要是破坏地表植被、水土流失。石灰石矿山开采过程主要环境影响因素包括爆破、破碎及矿石运输噪声;设备冷却废水、员工生活污水;钻孔、爆破、矿石破碎、运输、装卸过程粉尘。

3.2 水泥熟料生产影响

3.2.1 废气

水泥熟料生产工艺主要包括物料破碎、粉磨、煅烧、贮存和运输。其中,粉尘产生工序叙述如下:①装卸、破碎、运输、储存过程原料粉尘;②破碎、煤粉制备、储存、转运过程煤粉尘;③粉磨、预热、分解、熟料煅烧过程水泥窑粉尘;④冷却、破碎、输送、储存过程熟料粉尘;⑤破碎、输送、储存过程生石膏粉尘。另外,熟料煅烧会产生SO2和NO2。

3.2.2 废水

宣城市水泥企业水泥熟料工艺基本无生产废水,循环冷却水回用,会产生少量循环水系统置换排水。企业主要废水办公生活污水。

3.2.3 噪声

水泥熟料生产噪声主要源自原料磨、煤磨等机械噪声;空压机、罗茨风机等空气动力性噪声;原辅料、熟料运输过程交通噪声。

3.2.4 固体废物

宣城市水泥企业熟料生产过程收集粉尘再利用,固体废物主要包括生活垃圾。

3.3 水泥粉磨站影响

3.3.1 废气

水泥粉磨站主要工序包括物料破碎、粉磨、储存及运输等环节。其中,粉尘主要产生工序包括:①装卸、运输、储存过程熟料粉尘;②输送、储存过程煤矸石粉尘;③破碎、输送、储存过程石膏粉尘;④粉磨、水泥库、成品库、水泥包装、汽车散装、运输过程水泥粉尘。

3.3.2 废水

宣城市水泥企业粉磨站基本无生产废水,循环冷却水回用,产生少量循环水系统置换排水。主要废水是办公生活污水。

3.3.3 噪声

噪声源主要是破碎机、提升机、粉磨机、除尘风机等;原辅料、水泥产品运输交通噪声。

3.3.4 固废

粉磨站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员工的生活垃圾等。

4 环境管理措施和环境监控计划拟定

4.1 环境管理措施

4.1.1 严格准入制度

根据水泥产业相关要求,严格按照“等量或减量置换”原则核准项目。新改扩水泥建设项目须符合相关规划要求:新建水泥熟料项目应当同步配置高效余热利用设施,新建粉磨站规模须达到100万t/年以上,其中,单线粉磨系统的规模不得少于60万t/年;现有立窑改造成粉磨站,规模不得低于60万t/年,原有球磨机直径应大于3.0m。禁止新、扩建落后工艺水泥项目。

4.1.2 优化厂址选择

符合政策的新建水泥项目,选址阶段应充分考虑交通、资源配置以及周边环境相容性。应具备便捷的运输条件,熟料生产项目需关注石灰石资源匹配问题,减少石灰石矿运输距离;厂址和廊道路线布置等尽可能远离人口聚集区和规划的居住、商业、金融区域;须降低对周边环境敏感点影响,减小社会风险。

4.1.3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水泥企业必须严格执行《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安装水泥生产线烟气连续检测装置,并保证正常运行。避免无组织排放,规范污染治理设施管理。依法关闭城镇规划区内、名胜风景区内、水源保护区内和环保不达标企业。新、改项目依法拆除落后水泥生产线。现有企业卫生防护距离内居民未拆迁完毕的,应确保其如期得到妥善安置。

4.1.4 建立环境管理机构

宣城市水泥产业各企业应设立环境管理机构,由环保技术专职人员组成。全面履行国家及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有效地保护规划区环境质量,从而更好地开发和利用环境资源。

4.1.5 执行环境管理制度

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总量控制制度、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和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4.1.6 履行环境监理要求

宣城市水泥行业现有项目石灰石矿山的服务期限较长,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建议新建项目涉及石灰石矿山应做好施工期环境监理工作。

4.2 环境监控计划

宣城市水泥产业各企业应当根据要求制定环境监控计划,并设置环境监测部门、配备环境监测设备或者委托有相应资质的监测单位承担项目施工期、运行期的例行监测工作。其监测职责如下:①监测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国家环境监测管理要求执行,遵守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②应制订合理常规监测计划,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环境监测数据;③排污的水泥企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测,建立企业污染源完整档案,为环境污染纠纷、排污收费等管理提供准确的监测数据;④完成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符合环境管理需求的各项监测任务;⑤宣传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政策,组织公众参加环境监督活动。

5 结论与建议

(1)水泥行业粉尘排放量较大,环境影响较重,加强宣城市水泥企业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环境管理措施与环境监控计划是减轻不利环境影响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通过环境管理措施与监控计划的拟定,采取严格准入制度、优化厂址选择、加大监督力度、建立环境管理机构、执行环境管理制度、环境监测等措施,可有效减轻宣城市水泥行业带来的不利环境影响。

(2)研究基于宣城市水泥行业发展历程和环境影响特征进行的讨论,研究区域较小,且未进行定量的衡算,因此,还需要针对当地具体情况开展全面地基础调查和研究工作,才能使环境管理措施和监控计划更有效、更科学地得到实施,并应用到减轻水泥行业不利于环境影响当中。

摘要:指出了环境管理措施和环境监控计划是减轻不利环境影响的重要途径。通过调查了解宣城市水泥行业各企业发展历程和主要环境影响特征,提出了宣城市水泥行业应采取严格准入制度、优化厂址选择、加大监督力度、建立环境管理机构、执行环境管理制度、履行环境监理要求、制定环境监测计划等环境管理措施和环境监控计划的建议,以期提高宜城市水泥行业相关管理的质量。

关键词:环境管理措施,环境监控计划,水泥行业,宣城市

参考文献

[1]凌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措施及相关问题阐述[J].低碳世界,2016,8(6):6~7.

[2]马晓晓,方土,王中伟.我国环境监测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环境科技,2010,23(2):132~135.

[3]彭盛华,翁立达.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探讨[J].水利学报,2001,10(13):62~66.

[4]董小林.公路建设项目全程环境管理体系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8,21(1):100~105.

[5]周训芳,吴晓芙.生态文明视野下环境管理的实质内涵[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3):19~23.

[6]高长明.关于我国水泥产能过剩问题之我见[J].水利工程,2012,4(1):1~5.

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 篇10

关键词:城市水资源,困境,解决措施

城市, 作为人类居住生活的空间, 应该是人与自然和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的乐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增强, 对城市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不仅要具备经济方面的功能, 而且应该拥有最佳的人居环境。人居环境不仅要有健康性, 有充足的阳光、自然风、水源和植被, 能避免噪音和大气污染, 有效防止自然灾害和人类废弃排放物的侵害, 而且还要体现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的自然生态原则, 保持城市对大自然的亲和性, 科学合理地利用如地形地貌、树林植被、水系河流资源等自然条件, 充分重视对阳光、空气、水及自然风的综合利用, 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大气净化、水体改造、水源利用和水土保持等工作。

一、水资源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水对于城市来说是最根本的, 与城市环境的其他方面的自然条件相比, 水的利用与处理及其天然作用会影响到更多的人, 并引起更多的城市环境问题。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水。水是人类一切经济活动的命脉, 是城市生活和建设中重要的物质基础, 并且是其他物质所不能替代的。城市生活和建设每时每刻都要用水, 水和油一样是工业的血液, 在工业生产中是用作传递热量的介质或工艺过程中的溶剂、洗涤剂、吸收剂、萃取剂, 也是直接作为生产原料或反应物质的反应介质, 几乎每一个工业生产部门都离不开水。

水是净化城市环境的源泉, 一定面积的水体能够影响小气候, 如湿润空气、调节气温, 而贯穿城区的河道又是一条天然的通风走廊, 能促进空气流通、扩散城市热能、粉尘。水能给人以欢乐, 人们渴望亲近水, 营造水环境景观, 恢复优美的河湖生态环境, 蓄上清水, 形成新水面, 将水体污染治理同沿岸景观设计结合起来, 将水体周边环境改造成可供市民休闲的场所, 这些都是广大市民回归自然, 亲和自然的共同心声。

二、城市水资源管理面临的困境

(1) 城市人口集中, 工业、商业密集, 常常又是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 一旦出现城市用水紧张、水环境遭到破坏、洪水危及生命财产等现象, 这些损失往往很大且影响面广。因此, 城市水资源管理难度大、要求高, 并且在“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洪水灾害”三大水问题上都要兼顾解决。这是城市水资源管理困境之一。

(2) 城市生活、生产用水涉及城市中的每一个人, 任意一个人的用水行为都可能或多或少影响到城市的用水量和用水效率。因此, 推行节约用水需要人人参与, 以城市水务部门为主体的管理部门在推行水资源管理措施时需要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这是城市水资源管理的又一困境。

(3) 城市污水排放集中且量大, 在不经处理或处理率低的情况下, 一般会超出水环境承载能力的极限范围。因此, 一般城市对污水处理率要求较高, 以确保城市水环境免受污染。这是城市水资源管理目标之一, 也是城市水资源管理困境之一。

(4) 一般情况下, 城市用水过程在时间上比较均匀, 且要求的保证率较高, 而实际来水在年内有丰、平、枯周期变化, 在年际也有丰水年和枯水年。这就要求城市供水系统有更大的水库调节库容和较高的保证率, 对水资源统一调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是城市水资源管理又一困境。

三、城市水资源管理困境的解决措施

第一, 对于我国城市来说, 要寻求新的水资源开发途径。污水回用是比较经济的一种手段, 城市生活污水在经过必要的处理后, 工业上可以作为间接冷却用水和工艺低质用水, 城市生活中可用于市政 (绿化、景观、消防等) 和杂用水 (冲洗汽车、建筑施工、冲洗厕所水等) 。此外, 我国在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雨水蓄用、人工降雨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第二, 城市在水资源利用上仍需以节水为重点, 兼顾污染防治。在工业上, 进行工艺改革, 依靠科技进步, 尽可能采用节水型或不用水的生产新工艺;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必要的时候, 由市政府资助企业实施节水工程。在城市生活中, 及时更新漏水的地下管道, 降低管道漏失率;将城市的饮用水标准与国际接轨, 保证自来水水质的安全、稳定和可靠。

第三, 城市要尽快建立起完善的水资源市场机制, 对水资源实行经济补偿与限量使用。目前, 我国城市水资源价格太低, 难以达到调节作用。据推算, 我国水费仅占工业产品成本的0.1%~0.3%, 占消费支出的0.23%, 远远低于国外的同类水平。水资源的过度低价难以有效地约束用水单位和个人, 造成水资源浪费惊人。

建议通过建立取水许可证制度, 限制城市的取水总量低于全市的总有效径流;对污染水质的行为实行以污染损害费用为标准的收费, 刺激排污控制。建立水资源市场机制对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是非常有益的。

第四, 制定和执行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具体措施。制定目标明确的有关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实施计划和投资方案。在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制约条件下, 实行最适度的水资源分配。采取征收水费以及其他经济措施, 以推广合理用水行为。这是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因此, 城市水资源管理工作具有制定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体措施和实施措施的功能和义务。保护和养护潜在的水资源, 开发新的和可替代的供水水源, 推动节约用水, 对水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综合管理。这些是水资源统一管理的要求, 也是实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支撑条件。

四、结语

水资源管理是城市水务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包括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调度等方面。通过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优化调度、科学管理, 以做到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 支持社会经济发展, 改善环境, 并达到水资源开发、社会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赟刚.浅论合理利用城市水资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3 (09) .

[2]姚鹏举, 刘宏伟.水文水资源在城市中受到的影响[J].科技传播, 2013 (09) .

[3]徐奕.基于GPRS技术的城市水资源监测系统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3 (17) .

上一篇:脊柱创伤下一篇:阅读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