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设想

2024-05-28

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设想(精选九篇)

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设想 篇1

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不仅仅局限于语文知识教学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就决定了语文学科注定应该以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能力为目标。我们只有把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联系起来, 建立起一个多维的立体化的课堂, 才能更有效的实践我们语文教学的目标。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 所以语文无处不在。建立大语文课堂, 也必须有大语文观念才可以实施。在以往的教学理念更新过程中已经逐步建立起了大语文观, 这是立体化课堂实施的思想基础。生活是最好的大课堂, 只有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让学生去听说读写看, 去感知、领悟、积累有关语文的以及社会的、人生的真谛, 学生才能将书本上的知识内化成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必备素质。

语文教学内容是板块化的体系, 这是建立立体化课堂的物质基础。语文教学内容是多元化的内容, 语文教学目标是一个三维化的立体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 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 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 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知识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过程是体验, 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重要阵地;方法是生活技能教育的体现;积极的情感态度和高尚的道德、正确的价值观是学生修养培养的内容。内容的多元化和目标的立体化决定着教学体系整体布局的立体化。而提升的高层次目标的实现以及思想情感态度物化于学生本身, 成为学生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 这要靠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去实践。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真知。语文教学目标的最终达成还要靠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 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 根据课程目标, 精选学习内容, 变革学习方式, 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 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 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 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这些理论都强调在过程中获取、在情境中感受、在探究中学习。学习方法变革的前提应该是教师教学方法的变革, 教学方法的变革关键在教师观念的变革。唐代韩愈说:“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功能是传道授业解惑, 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向, 指点学生学习中的迷津, 做好向导和舵手。教师把学生放入生活的海洋中进行语文学习, 并做好保驾护航工作。

语文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要求建立立体化的教学体系。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 评价要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是当前评价改革的重要理念和方向。

那么, 语文课程体系的立体化建构是怎样的一种结构形式呢?

我们的课堂是由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构成。第一课堂是我们语文基础知识学习、基本技能训练的主阵地, 这一课堂就是我们学校为语文教师提供的教学课堂。第二课堂是指语文教学课堂以外的语文课外活动。在这一体系中, 课外语文活动占相当比例。这是将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内化成自我语文修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语文课堂以外有组织地开展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 在语文活动中实践语文学习的方法, 提高语文能力, 培养语文能力。各种各样的阅读交流会、文学社团、语文学习讲座、写作指导讲座、朗诵会、日记互评, 校园报刊等形式内容多样的语文活动既能调动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 还能在实践中获得语文学习的经验、语文知识, 提高语文能力、健全人格修养。学生最大的也是最多样的课堂就是第三课堂———家庭社会生活。在这一课堂中, 学生要用第一第二课堂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语文技能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记得曾有一位语文教师就已经尝试生活写作的教学实践。写作内容完全和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在新课程标准全面实施的当前, 建立这样以课堂教学为教学体系核心, 以第二课堂的语文活动为能力提升的过渡层, 以形成语文实践能力的家庭和社会生活课堂为外层空间的立体化教学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探索与实践中也已经表明了建构多维式立体化高中语文教学体系有利于我们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观念, 在已有的教学体系中构建完整的立体化教学体系, 使语文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 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实践中获得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烟台市高中语文创造学习指导纲要》.2002年

[2].[美国]小威廉姆·多尔著, 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年9月第1版, 第222页

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设想 篇2

作者(来源):灞桥进校 发布时间:2009-09-18

摘要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职业教育在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几年的教学实践入手,对初中与职高数学的衔接;制定必要的专业大纲和校本教材;力求针对职高中学生的专业特点,因材施教,以达到职高数学教学真正之目。国家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职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尤其是 “基础性”、“趣味性”和“应用性”这三个教育理念应作为职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点。

关键词 新课标 课程改革 数学教学 职业教育

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方法向一切领域渗透,数学的基础性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已提出,在职业教育阶段更应作为一个最基本的教育理念。如果承认个体发展的差异性,那么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能力发展上也是具有差异性。这一基本理念切实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

一、“基础性数学”应着重体现

初中三年,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已在初步分化,进入职校的学生中,大部分是中考分流而来,数学基础参差不齐,总体较差,学习的习惯、信心、能力等都不太相同。因此,对于不同的学生要区别要求、对待,只要他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就行。新课程必修课内容的确定性原则就提出: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数学需求,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

1、注重初中与职高数学教学的衔接

数学知识是前后连贯性很强的知识系统,任何一个知识的漏缺,都会给后继课的学习带来影响,在教学中要善于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以缩短初中与职高数学知识跨度的距离,顺利进入职高数学园地。

初中与职高数学教材内容有许多知识需要做好衔接,如:函数的概念;映射;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与锐角的三角函数等,有新内容,又有旧知识。在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初中有关知识的复习,更应注意讲

清新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如:“函数”教学,初中重在“变量的依赖关系”,高中则重在集合的观点,教学中使学生明确它们在形式上的不同与本质上的联系,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愉快地接受了新知识。

2、处理好传统数学与现代数学的衔接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再到大学,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方法都有很大的区别,因为这种不同,淘汰了一大批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生,如果把这些现代的数学内容、术语及群、向量空间、矩阵等数学名词在初中和高中阶段渗透一些,学生就能很快适应现代数学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二、加强趣味性在课程中的重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产生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动机,科学选取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数学课一味的讲授,容易养成学生的惰性和滋生抽象乏味的感觉,部分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很无聊、枯燥无味,学习没劲头,而逐步丧失学习的原动力。

1、适时开展活动 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积极、主动的意向活动。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坚定性和求知欲。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发明家,无一不是对所探讨的问题有浓厚兴趣才获得最后成功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利用教学软件或教学游戏,使枯燥乏味的数学公式推导、计算活泼生动。可以使数学的理论知识易学、易懂、易记,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对进步快的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和评价,使学生产生成就感。

2、体现数学史的教学

新课程的文化目的:传递人类文化的主要因素。在数学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多少曲折离奇、可歌可泣的故事,让人深思和回味,给人启迪和教诲。数学教学完全忽略了数学被发现、被创造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看到的永远是那么完美、精确的数学,而把数学当中人文的东西省略了。目前各方面已认识到了这一点,在教学中将这门学科体系建立过程中有趣的史实、故事渗透在教学中,有助于学生领会到数学的美、数学思想的深遂,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三、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发展学生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是每个国家课程改革的核心和最终目标。对职业高中的数学教学来讲,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更应该加强数学应用性的教学。

1、针对不同专业制定教学大纲

随着职教的发展,职教教材率先进行改革,采用新体系,引进新符号、新内容。它对传统内容进行了精选,在知识的应用与实践方面作了一定的增补,尽可能地考虑了各专业各大类的通用性和特殊性的要求。然而由于职中专业门类的多样化,现行教材的文化课与专业课在知识的衔接上存在两个方面的矛盾:(1)数学内容的安排顺序与专业课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在时间上脱节;(2)有些专业必须用的数学知识恰好是职高数学教材的删减内容。针对这些特点,对数学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在主体内容保持不变,不影响数学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根据不同专业作必要的顺序调整或作内容增补,制定了不同专业的数学大纲,使调整后数学内容能与专业课很好地衔接。如:

(1)对机械类专业、广告设计专业,学习了“集合”后,就可以上“立体几何”。“立体几何”是这两个专业最基本的知识,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识图制图能力。

(2)电子类专业,应把“三角函数”等内容适当提前。特别是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要作为重点讲解。这种函数在物理学和工程技术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物体简谐振动,交流电中电流强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等,都可以用这种形式的函数表示。

(3)对计算机专业,可以补充“逻辑代数”有关知识,如二进制等,为学生学习计算机打下必要的基础。

(4)对幼教专业,可以以培养幼儿有益的兴趣,发展幼儿智力,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为目标制定数学大纲。如:有关数量,图形,珠心算等的课程就比较适合。

(5)对有些商业性的专业,应增加“折扣率”,“利润率”,“标高率”,“盈亏率”等的计算方法。

通过对数学教材的灵活处理,制定不同专业的大纲,基本上适应了专业课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学生在学习中,由于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

2、数学课程应具有地区性

职业高中一个特点就是地区性强,同一个专业由于所在地区不同,专业活动的方式会有所区别。比如结算方式,有的地区用现金,有的地区刷卡;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而西部地区较落后,决定了经济方式上就有所差别。职业高中既然要为社会培养高技术的劳动者,就必须考虑到这种差别,要让职高的数学课程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要切实地把课程与生活联系起来,具有自己的特色

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设想 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经济建设;运用;设想

作为一名高三学生,我深刻体会到高中数学的重要性。首先,高中数学知识是在小学和初中的数学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和拔高,难度也有所提升。其涵盖知识相对广泛,通过高中三年的学习,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方法和理论知识。其次,有些人认为高中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只是为了应对考试,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现如今的高中数学更加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与社会发展以及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且,数学对于经济建设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高中数学知识正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可观的效益。在现代的经济活动当中,无论是与我们相关的日常购物、理财,还是整个国家的生产工作、国际贸易等都离不开数学的参与。另外,作为高中生学习数学,我们掌握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学会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锻炼了分析事物的能力,有利于成为对国家建设有帮助的优秀人才。

一、高中数学建模思想在经济建设中的运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中数学的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其中之一就是逐渐侧重于培养和锻炼我们的数学建模能力。通过学习和掌握数学建模,不仅可以让我们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和应用,而且能够真正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其主要是运用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特殊与一般等数学思想,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其可以解决生活和生产当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将抽象的理论和大量的数据等转化成为具体的模型。数学建模和一些计算机软件相结合,可以代替大量的实验,避免的许多时间和资金的消耗,并且准确性也更加高。例如,近些年,我国十分重视高新科技的发展,而数学建模是发展其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在发展航天、微电子、自动化等高新技术的过程中,都需要数学建模和其他工具的帮助。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数学建模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工程建设工作当中,通过数学方法可以促进其革新和发展,节约工程的成本,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高中数学知识主要包括集合与函数、指数与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平面几何体、空间关系、直线方程、圆方程、算法、统计、概率、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以及解析几何等。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数学建模,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例如一次函数可以解决与成本、销售、利润等相关的问题;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可以解决细胞分裂、生物繁殖等;三角函数可以解决测量、力学问题等。我们通过对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建模能力,能够有效的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工作当中。

二、高中数学应用题与经济建设结合紧密

传统的数学试题往往是将问题进行简化和理想化,其结果与实际有一定的差距。而应用题则来源于客观世界的事实,更加具有实际意义。近些年来,我们会发现高中课本以及老师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在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后,都会有一定量的与实际相关的应用题。高中数学所涉及的应用题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实际背景,题目当中的数据并不会为了方便计算而进行编造,而是尊重事实。绝大多数应用题往往会结合生产生活、社会经济现象、现代科技、时事政治等,所以我们在学习和研究相关应用题的同时,也相当于在一定程度上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了经济建设当中。另外,由于应用题具有现实意义,也可以让我们结合生活实际,对数学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

三、小结

综上所述,在课改的不断深入过程中,高中数学的知识和教学内容都与现实社会紧密结合。同时,对于学生的要求也不再只是学会做题,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及应用能力。高中数学知识相对广泛,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数学建模能力,认真分析所涉及的应用题,可以有效的将高中数学知识运用到经济建设当中。我作为一名高三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该创新思维,理解、掌握、运用数学的思想,培养理性思考很分析的能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成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郑君影,数学建模在高中教学的应用[J].才智,2009(35).

[2]张思明,中学数学建模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8.9.

对于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的认识与设想 篇4

一、高职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现状

1. 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较差,学习消极被动。

高职院校的招生对象主要是职高毕业生和高考低分的学生,他们的数学基础相对较差,接受知识慢,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且普遍对高等数学课存在恐惧心理,认为高等数学难学、难理解,更有个别学生“谈高数色变”,避之不及,表现为一上课就想睡觉或是无精打采,这些给教学增加了很大的难度。由于高职学生没有升学压力,教学的重点一般放在专业教学上,学校教学管理的焦点也是专业教学。因此,学校对于数学教学通常的办法就是消极处理: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教学难度,学生只要了解概念、会套公式就可以了。与此相应的是考试难度降低到不能再降的程度:步骤要少,计算要简,甚至没有应用类题目。考试的目的退化为尽最大可能地保证绝大数学生都能通过,即及格率要达95%以上。

2. 教学方式单一乏味。

不少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强调“循序渐进”,过于强调反复讲解与训练。这种方法虽然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但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惰性”,不利于独立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高等数学的应用性教学环节比较薄弱,特别是高等数学教学和知识应用脱节,表现在高等数学教学滞后于专业应用,学生在专业学习、实际工作中遇到数学运算时理解不到位。

3. 现行教材满足不了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高职学生的入学成绩差别较大,而所用教材都是统一的,忽视了学生的差异,造成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现状。

二、对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设想

1. 努力为专业打基础。

在职业教育中,专业培养是龙头,岗位需要是重点。学校与教师要对各专业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以了解各专业课程对数学知识、方法的应用情况和要求,了解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对数学知识的应用需求。对与后继课、专业课相关的内容予以保留乃至加强;对后继课、专业课用不上或使用较少的内容则降低要求或进行删减;对于专业课中有特殊要求的数学知识,可以在数学课中学习,也可以在专业课中穿插或以讲座处理。

例如,机械类专业对数学的应用:一是初等数学的计算,如计算工件长度、角度、计算工艺误差等;二是需要应用微积分的思想,这就是“无限细分、以直代曲”。相应的,教师在教学中就应突出微积分的基本思想,并联系工程实际和实例,转化为工程原理。

2. 降低理论深度,精简理论推导。

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学有着根本的区别:本科教育重科学性、理论性,职业教育较重实践性、操作性。因此,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不必对理论推导、证明要求过高,而应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降低理论深度,对过于繁琐、抽象的理论和推导证明要进行精简。精简的方法可以采用重视理论本质的通俗表述,强调定理的条件、结论,借助几何图形或数量关系加以说明等手段进行,通过精简理论,达到削枝强干,保障基本知识落实的目的。比如微积分中的微分中值定理,教师只需借助几何图形和具体函数说明即可;极限概念以描述性定义为主,降低严密定义的要求;换元积分法以凑微分法为主,对第二类换元法只通过例题介绍等。

3.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单纯理解为下工厂学习,学车工,学钳工,学测绘等,这只是感性认识和单纯的操作技能,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应该更深更广。经调查,在工矿企业中表现出色的工程技术人员,主要体现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强,其原因是此类人才的综合素质很高。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怎样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呢?(1)要掌握科学的思考方法,让学生懂得遇到实际问题应如何思考才能准确、彻底、迅速地把问题解决,能够由表及里、去伪存真,辨析出原因的主次。(2)引导学生善于从复杂的实际问题中提炼和归纳出数学模型,再进行数学处理。比如,在实际中要确定河断面所受压力,首先要确定河断面的几何形状,可把一般河断面的几何形状抽象为梯形模型,这样才能测量尺寸,运用定积分进行计算。(3)让学生知道,遇到实际问题,先从基础理论上去思考去认识,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且行之有效。(4)非智力因素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也很重要。世界观、责任心、事业心、语言能力及公关能力等有时甚至会成为问题能否解决的第一要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上述方面进行训练,比如,组织学生讲课、讨论等,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在公众面前讲话的能力;列出一些实际现象,提出问题(如商品陈列、建筑材料的库存堆放等问题),让学生将这类问题抽象成等差数列问题,用数学方法解决。教师还应要求学生认真做好生活或学习中的每一件小事,培养学生的严谨作风、责任心和荣誉感等。

4. 针对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因材施教。

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师要设定不同的目标和要求,选择不同深度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保证学生在原有知识水平上,为学习专业知识准备好必要的数学基础。在操作上,实行“分层教学”,在现有条件下,一次课分两阶段,分别对“两极”学生教学,在内容上、要求上有改变、有区别;实行“循环教学”,一项教学内容至少涉及两次课,即新课在复习旧课的基础上展开、循环重复;实行“讲练结合”,每次课精讲多练、多次讲练结合;实行“多种讲法”,按具体———一般———具体的讲解(学习)路线进行,且不仅仅是就数学讲数学,而是辅之以哲学讲数学、语文(如成语、典故等)讲数学、实际生活讲数学,以体现数学的广泛联系、广泛意义。

5. 引进现代教育技术。

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积极制作数学教学课件,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要引进计算机数学应用软件,开展计算机数学实验课活动,在数学实验中,除了常见的用数学软件求极限、导数、极值、积分、解微分方程等外,教师还要重视“数学认识实验”,即基于计算机绘图、数值计算的强大功能,将常见函数的图形及其相应数量变化关系、导数可导与连续性、函数及其一阶二阶导数的图象与性质关系、导数与微分积分关系等在计算机上让学生实验、直观认识。

总之,教师只要把看似枯燥无味的高等数学课程变得生动、有趣,就能使学生的工作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从而使学生在应用高等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素质方面有一定的提高。

摘要: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现状不是很理想, 本文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提出了几点认识与设想。

关键词:高职高等数学,现状,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冯天祥.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过程、困惑与探索.教育与职业, 2007年, 第35期, 总第567期.

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设想 篇5

毛显勇

结合我校实际,谈谈我校对2008学年高三数学教学的安排与设想:

一、我校实际情况

高三有8个班:3个美术班、理本1班、理专1班、文本1班、文专2班。有5个数学教师,其中高级1名、一级2名。教辅书为《全品》(理、文本3个班采用),其余为《艺体生简编教材》。

二、教学设想

两个本科班按照全品这本书来复习,其他班级采用教科书结合教辅书来复习,以教科书为本,教辅书为辅。以第一轮复习为重点,以会考为主要目标,争取会考不上黑名单。为此,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以本为本。用好、用活例题与习题,以题组、或一题多变的形式出现,从而理解基本知识、技能,掌握基本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梳理,使之达到系统化、结构化、完整化;在老师的组织下通过对基础题的系统训练和规范训练,使学生准确理解每一个概念,能从不同角度把握所学的每一个知识点所有可能考查到的题型,熟练掌握各种典型问题的通性、通法。

2、以课堂为主战场。特别是美术班,教学内容多,时间少,想占用课余时间几乎是不可能,所以要提高课堂的效率,尽量能使学生当堂掌握,我们要少讲要让学生多练,对专科班,由于教学时间多,在老师少讲学生多练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多说,说出疑点或心得等。

3、低起点、多重复。我校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是没有学数学,不想学数学,另会考以基础题为主,再说高考中也有很多基础题,因此多讲基础题,多重复,希望能拿到基本分。加大分层教学和个别指导的力度,狠抓复习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复习效果。

4、多讲主干知识。高考题中主干知识有函数与导数、三角、立几、解析几何、数列、不等式、概率等。

5、重视新增知识。多关注新增内容如算法、统计、三视图、几何概型等知识。

6、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复习。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再次提醒我们要在将基础问题学实学活的同时,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复习:数形结合、函数方程、等价化归、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依然是高考的重点、热点、难点,因此复习内容中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体现在第一轮复习的全过程中,使学生真正领悟到如何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题。让学生明白复习的最终目标是新题会解,而不是单单立足于陈题。

7、出好单元测试卷。以讲过的题或姊妹题为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逐步加深。

8、重视平时答题的规范。注重学生的书写,强调答题的规范,使能做的不扣分,不会做的能得分,提高考试成绩。

9、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多问,在班级里营造同学之间多讨论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对作业中及考试中出错的重视,强化学生及时纠错的习惯。

普通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环节设想 篇6

关键词:普通高中;物理课堂;环节设定

G633.7

我校是有着煤都绿肺之称的辽宁省清原县的一所普通高中,随着本地学生数量的减少,以及重点高中的扩招,我校的生源质量逐年下降,为了在这样的大形势之下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及升学率,我校全体教师对课堂环节及教学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在这里,我将针对物理课堂环节设定进行讨论和研究。

一、课堂总体环节设定

为了做到纲举目张,要对课堂的总体环节进行设定。

在学校全体教师的共同探索之下,根据我校学生具体能力水平和物理学科的特点,我将物理课堂环节设定为“导、思、议、评、练”五个环节。“导”,对于内容的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环节;“思”,让学生参与课堂,成为课堂主体的主要环节;“议”,对内容进行小组讨论,提升学生表达能力及合作精神的环节;“评”,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评定,最能体现教师作用及考验教师能力的一个环节;“练”,巩固学习内容,进行强化训练提高成绩的重要一环。

这里的环节设定是根据课程标准、针对大部分课程所设定,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每节课的特点,有些课程内容需要突出某些环节;有些课程需要忽略甚至删除某一环节。

二、各环节简析

(一)导

“导”即为引课环节,这一环节主要目的是将新课内容导入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疑问进行课堂学习,这个环节的设定决定了一节课的成败。

对于十六、七岁的高中生而言,他们的好奇心比较重,只有充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才能将他们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课堂之上,因此,这一环节的设定过程重点就要放在激发学生好奇心上。在这里,我来讨论几种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的手段:

1、趣味实验引入法

通过设计一些与课程内容紧密趣味实验,使得学生想要解答趣味实验的原理,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自由落体运动》这节课,可以先通过改进教课书上的测量反映时间的实验,将刻度尺的刻度改变成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刻度(即反映时间),在引课环节找同学做这个实验,学生对于为什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测量反映时间引起兴趣,达到了“导”的目的。

2、情境引入法

通过生活中的小现象或者小笑话进行引课,在轻松、欢快的环境中进行新一课的学习。

案例:《运动快慢的秒速——速度》这节课,可以通过教材上的小笑话进行引课,让学生感觉到违章的夫人逻辑的不合理地方,却解释不清不合理之处,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达到了“导”的目的。

3、故事引入法

通过一些名人轶事、或者历史事件进行引课,使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不易,从而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之上。

案例:《行星的运动》这节课,可以通过布鲁诺为了科学在鲜花广场葬身火海的故事,时学生带着敬畏的精神进行知识的学习,达到“导”的目的。

(二)思

“思”既是思考,让学生在课堂上勤于思考,使学生在整堂课中始终保证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内容上,由于我校学生知识储备不足,技能与方法欠缺,因此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的监督与启发,并且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将一个问题肢解成若干个小问题进行思考,切记问题的梯度性。根据我们学校学生的程度,在“思”这一环节不要奢望所有同学都能得到最终的结论,只要使每个同学都可以在思考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既是成功的!

(三)议

“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一环节有三个注意事项:

1、这一个环节需要将学生进行分组,分组的原则是将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分到各个小组之中,切勿将成绩好的同学都分在一个小组,否则在“议”这一环节会造成一个小组在讨论,其他小组在观望的状态;

2、议论要做到“两不议”原则,即通过阅读教材能得到的结论不要议和以学生的能力即便议论也不会得出任何结果和收获的不要议。前者可称之为“伪议论”,后者可以称之为“无效议论”;

3、由于学生的自制能力比较差,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议论状态,避免出现混乱的课堂局面

(四)评

“评”是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的过程,这一个过程要对学生讨论的正确结果加以肯定;对不正确的结果加以指正;对各小组的讨论状态加以评价的过程。在这一个过程中最能体现教师的作用,也是最难把握的一个环节。我认为对于这一环节要把握住以下四个问题:

1、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状态,在评价的过程中对其比较亮点的观点进行点评;

2、对于讨论出正确观点的小组给予肯定,使其更加地投入到以后的讨论之中;

3、对于没有讨论出正确观点的小组应当对其的观点进行指正,并且鼓励他们课后继续进行分析讨论,并表示期待他们在以后讨论环节中能够讨论出正确的结论;

4、对于浑水摸鱼,没有进行讨论而进行聊天的小组进行规劝,语言方面要有所保留,不要一棒子打死,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五)練

“练”这一环节的目的主要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个环节针对四个方面:

1、针对学生的基本状态,出题的难度不要超过绝大部分学生的能力范围;

2、针对课堂中“思”这一环节的问题进行训练,巩固学生们在“思”这一过程中的收获;

3、针对课堂中“议”这一环节进行训练,使学生将“议”的结果加以应用,达到学为所用的目的;

4、针对学生之前学习过程中的盲点进行训练,避免学生出现知识的“空洞”。

三、该课堂模式的适用范围

我们学校的学生,按照入学成绩,每年的本科升学率应该是0%,专科以上升学率大约在50%-70%左右,通过三年的努力,可以达到本科15%左右的升学率,接近100%的专科以上升学率。对于生源情况与我们学校类似的普通高中的物理课堂都应该可以使用这种模式进行授课。

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设想 篇7

微课程就是个体通过移动的终端设备记录、上传、互联共享,长度一般在5 ~ 20分钟的视频短片。它是以微视频作为课程内容的主要呈现媒体, 就一个短小精悍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细致设计开发的一种适合学习者学习的“可移动”数字化学习资源包,具有以下特征。

1.内容精彩形象

拥有生动形象的画面是微课程教学的最大优势。相关研究表明,视频类资源更有利于学习者接收和记忆,所以微课程视频更能让学生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

2.目标明确、主题突出

微课程主要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是反映课堂某个教学主题的学与教活动,学习目标更加明确,主题更加突出。

3.短小精悍

微课程的主要资源是视频教学片断。根据视觉驻留规律和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视频片段一般控制在8 ~ 10分钟为宜,因为学习者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的保持时间是不同的,时间越久,注意力越难保持,学习效果也就越差。而微视频时间紧凑、短小精悍,更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4.依托网络、使用方便

微课程的视频格式一般为支持网络传输的流媒体格式,学习资源一般以文本、图片为主,便于网络呈现。学生可以利用电脑和各类手持设备在线观看微视频片段、查阅学习课件,实现个性化移动学习。

二、微课在初中数学中的具体应用

1.利用微课的动画性促进课堂的有趣性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在初中课堂教学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情境设计,我们知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成功的情境设计就奠定成功课堂的一半,课堂导入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否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是评价情境设计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教学中引入微课的动画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引发学生思考。

2.利用微课的重复性掌握知识,帮助学困生解决问题

微课最大的优势在于内容可以重复播放,学生在刚接触几何证明题时,由于学生存在差异性课堂上不能保证人人都能完全掌握,对于一些经典例题部分学生不能完全听懂或者证明过程不会书写,而作为教者由于时间局限不能全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我们可以使用微课讲解一些重点体型反复播放给他们看、听让老师就在他们身边不受时间限制,学生完全自主自由学习,他们愿意播放几遍就学几次,直到他们弄懂为止。

3.利用微课的暂停性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完全掌握一类题

我们在初三二轮复习中学生要面对大量难题,其实许多难题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可以对他们进行分类,就是让学生做一题会做一类题。我们可以使用微课讲具有代表的一题,然后呈现一系列类似的题目,在微课中我们要尽量呈现题目的内在联系性,让学生形成对比,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让学生能完全掌握一类题。如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相交这个基本体型中出题者可以研究一次函数图像上一个动点和二次函数图形上一个动点,这两个动点的横坐标相等在上述两个交点之间两动点形成的线段长度,在微课中我们对这类题目讲解之后要对比这一类题同样的题目可以多问如求三角形面积最大值、形成平行四边等等。还有些难题思维跳跃性很大,学生面临难理解,我们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上要让很多学生能听懂的确很难其实也不可能实现,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课后要让学生去“悟”使用微课中的暂停,留给学生时间去思考! 我们可以多次使用暂停,让学生多次思考, 多次去悟,最后我们再完整播放给学生看,使用微课的目的是多次使用暂停性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一类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4.利于微课的记忆性帮助学生记忆数学概念,形成知识体系

初中数学有很多章节概念很多,记忆量很大,课时比较长,学生通常都是老师讲到后面他们忘到前面比如中心对称图形( 1) ———平行四边形,从平行四边形定义、性质、识别方法到矩形、菱形、正方形定义、性质、识别方法学生要能够熟悉掌握这些图形的概念的确很难,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也发现这是学生的难点,概念的混淆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可以使用微课解决这个问题,把这一章的概念按接受知识的过程步步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形成体系。我们使用微课记忆概念要注意两点: 1每节课上之前我们利用微课把前面讲的概念一起复习让学生做到对概念的温故而知新吧,让他们知识形成正确积累性2播放概念微视频的时间可以随意性,要充分利用时间让学生去记忆如下课时间把微课让学生看,就是不看了学生总可以听听吧,就把它作为课间音乐了。总之,我们不断反复利用微课的记忆能力帮助学生理清楚概念,形成正确的知识体系。

三、微课在初中教学中的一些设想

1. 微课的趣味性与传统教学比主要体现在声音和动画,它是一种播放形式,学生是主动的,知识传授是被动的。微课的趣味性中的声音还可以进一步的挖掘,大胆设想一下如果让微课录入的声音可以转换成学生感兴趣的声音,如一些明星等。把一些知识点以这些人的声音播放出来,让课堂就像这些人来授课。可以肯定学生非常感兴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 现在的教学理念我们看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就是学生有没有调动起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只有一个就是学生,微课的制作有非常简单的一部手机、一只笔、一张纸也可以制作一断微课,我们也可以大胆设想一下,布置作业对一个知识点或对一些概念让学生去制作微课。

总之,微课是教师和学生重要的教学数字化资源,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它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实践以及专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在接下来的时间会进行教育实践,进一步完善微课程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摘要:微课程是伴随教育信息化发展到Web2.0时代而出现的一种全新的资源类型和课程表现形式,具有时间短、内容选择灵活、课程之间相对独立及主题性强等特征,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和多元智力发展的需要,提高了学习者的兴趣及主动性。微课程不仅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延伸。

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设想 篇8

一、关于编写历史教科书的建议

接触教科书、思考教科书、理解教科书是我们每个教师工作的一部分, 而编写教科书我想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 教科书编写应方便学生自学和教师教学。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都是以教科书为主, 所以教科书编写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现状, 课文语言应通俗易懂, 生动活泼, 寓论断于叙事之中, 内容上应增添更多的图画, 以形象的图画再现被尘封的历史, 提升其学习历史的兴趣, 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同时, 编排中要方便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活动安排, 每课安排一个课时, 正如现行人教版教科书实行的课题, 每课内容不宜过多。此外, 历史教科书的史实内容描述尽量科学严谨、客观公正。真实地反映客观历史, 是一切历史教科书的第一要务, 真实性和客观性是判断历史教科书质量和价值的首要标准。其次, 对农村中学的学生有所兼顾。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经济、教育文化发展不均衡, 作为农村中学的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薄弱, 课外阅读、实地参观、上网查找资料等方面的学习条件都十分有限, 而学校的相应设施也非常落伍。所以教科书成了他们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因此, 可在教科书每课的辅助课文中适当补充和增加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历史史实材料, 至于活动课, 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而言几乎是形同虚设, 不妨将其改成“资料补充”, 多介绍与各单元相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而历史人物们所演绎的历史事件恰恰是历史内容的大填充, 这更符合学生对历史学习的需求与渴望。再次, 与时俱进, 不断更新, 体现最新的史学观念和史学研究成果。历史是不断向前推进和发展的, 历史教科书也应随着时代的演进、时间的推移而不停更新, 将每一个过去的一年中国内外所发生的大事精选记录史册, 引领学生关注国家大事, 了解世界形势, 拓宽视野, 有助于学生全球史观的形成和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

二、有关未来教科书改革的构想

笔者对未来教科书改革有着一套不成熟的设想, 提出来仅供专家、学者参考, 现概述如下。首先, 将历史学科分中国史和世界史两部分介绍, 我们希望中学历史教科书能适当增加世界史所占的比例, 当今世界有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学生对世界历史的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美、英、法、日、苏等国的局部历史, 还需要更多地了解其他一些主要国家的相关历史。而通过世界史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和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促进其民族责任感的增强。其次, 将初、高中的历史教科书合编, 实行通史教学。所谓“合编”是指将初、高中历史教科书作为一个整体去编写, 既要考虑到阶段性, 更要考虑到统一性。人类社会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历史发展具有一定时序性, 将初、高中历史教科书合编一方面可以解决初、高中历史知识的衔接问题, 按年代顺序, 循序渐进, 探寻人类历史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规律, 让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整个历史发展的脉络, 连贯地了解人类社会的不断演进和文明的发展进步。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初、高中教科书历史知识编写时不必要的重复, 可增添一些学生想了解而原教科书却没有的历史内容。再次, 内容安排上初中历史教科书以古代史内容为主, 高中以近现代史内容为主。由古而今, 是历史向前推进的表现, 也是学生易于接受的一种表述形式, 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古代史年代久远, 充满着神秘和幻想, 有助于引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经过初中历史对古代史知识的了解和积累后, 初步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不断探究、敢于创新的能力, 从而激发其进一步了解高中近现代历史知识的好奇心理, 有利于推动高中历史教学的顺利进行。最后, 随着教科书的改写, 中考、高考也都应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现行初中中考采用开卷考试的办法, 虽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却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 而以上所述的历史教科书的编写, 在初高中学习的不同时期缩小了历史教材编写的时间范围, 细化了历史学习的内容, 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完全可以实行闭卷考试的方式, 唯有如此, 方能与合编之后的教科书同步而行。

三、未来教科书改革方案的可行性

以上所述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方案并非空穴来风, 其在实践中有一定的可行性。首先, 安徽省普通高中自实行新课改已整整五年, 一直使用人教版历史教科书, 虽其有独到与创新之处, 然存在单元跨度过大、历史知识具有跳跃性、理论性强、各模块割裂分散、内容多而重复等缺憾与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 教师们的抱怨与不满也是普遍存在, 修编《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可谓人心所向。而新课标现行的初中历史教科书采用主题式编排模式, 降低了难度, 到高中专题模式已是加大了难度, 出于高考选拔性考试的需要, 又加大了课本内容的深度, 让一个起点低的孩子去学好高中历史, 未免强人所难, 修编《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也是大势所趋。其次, 关于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 目前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已开始试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 时代对国民素质会有着新的更高的要求, 将高中阶段纳入十二年义务教育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当然, 也有可能有少部分学生因特殊原因不能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习, 这并不意味着历史学习的任务就无法完成。历史学科教育有两大主要功能, 一是为现实服务的功能, 二是育人功能。“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在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 一部科学合理的优秀历史教科书如同利剑在握, 在课改之路上斩断荆棘、扫除障碍, 有力地推动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相反, 新课改则会困难重重, 举步维艰。以上所述, 均为笔者有感而发, 愿为新课改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抛砖引玉, 尽一家之言。

摘要:历史教科书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 既是学生学习和认识历史的主要工具, 也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 历史教科书编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历史教育与教学以及未来优秀人才的培养, 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阐述了教科书编写的几点建议特别是未来有关初高中教科书合编的设想和可行性。

基于数学新课标、新理念的教学设想 篇9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新理念

数学课程要重视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是数学课程的基本要求和规范,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为培养学生的新思维,拓宽数学的新理念指明了方向。

一、数学新课标、新理念的主要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越来越重视数学的文化价值,《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文化的作用,要与数学课程相结合,使学生体会数学的思想和文明。

1.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程要围绕学生来展开,主要目标是强调学生的个体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使每个学生更好地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新理念为指导,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注重生成知识的过程,增强学习的实用性,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思维

数学教学过程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单向过程,要形成和学生的互动,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使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得以建立,必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学习要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善于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还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积极鼓励并引导学生去亲身感受世界,获得知识经验,投入实践活动中,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新课程改革是教育理念的革命,要求教师要“为素质而教”。摆正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关系,牢固树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传统的知识传播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的角色。

3.引入“教学评价”的理念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对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发挥着规范和导向作用。新课标在传统评价模式的基础上对评价内容、评价过程、评价方法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和说明。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评价目标全面化。评价的目的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程度。不仅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内在感受和学习动机。使评价从学生成绩发展到学生的情绪、主观感受等内在层面,使得教学评价是由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全方面评价,这有利于发挥评价的作用。另一方面是评价内容多维化。要将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结合起来,发展评价和目标评价结合起来,质量评价和量化评价结合起来。这样会使对学生的认识有了全方位提升,形成有利于改进教学质量的新的反馈形式。

二、新课标新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想

在当今社会,数学教学理应体现时代特征,改变传统固有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培养新思维,探索新途径,挖掘新方法,以丰富数学教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新的理念,对数学课程以明确的认识和定位,设计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和过程,将数学教学视为艺术创作,描绘数学课程未来发展美好的蓝图。

1.开发多样化课程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

为满足不同学生在数学上的不同需求,新一轮课程改革以选择性为创新点,数学课程是多样的并且是可供选择的,尊重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目前,我国中小学生自我选择的机会并不多,能力还有待加强。学生的素养和视野要得以开拓,才是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要求。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和需要,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2.提倡积极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要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这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再创造”的过程。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改变以往的教学教育方式,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取以及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倡导数学应用和实践是我国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数学教学要反映数学事实,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观察、发现、分析、推理等活动中互相交流合作,对客观存在的数学模式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发现数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加强数学和其他学科,数学和日常生活实践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使数学在实践应用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总之,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使数学教学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树立新理念,开发新思维,争取新突破,为了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做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杨兴良.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教学新理念[J].现代企业教育,2012(7).

[2]解志胜.用新课标新理念引领高中数学教学[J].青年文学家,2010(1)92.

[3]牛秀芝.数学新课标下的新理念[J].课改前沿,2012(04):205.

(作者单位 青海省大通县第二完全中学)

上一篇:处理弹簧土下一篇:学习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