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压螺钉钢板

2024-08-21

加压螺钉钢板(精选十篇)

加压螺钉钢板 篇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6例中, 男17例, 女9例;年龄19~64岁, 平均37岁;左11例, 右15例。双侧肱骨骨折1例。横行短斜10例 (38.5%) , 长斜螺旋5例 (19.2%) , 粉碎11例 (4 2.3%) 。中上段骨折3例 (1 1.5%) , 中段骨折9例 (3 4.6%) , 中下段骨折14例 (53.8%) 。开放性骨折8例 (30.8%) , 闭合性骨折18例 (69.2%) 。致伤原因:车祸16例 (61.5%) , 跌伤4例 (15.4%) , 压砸伤4例 (15.4%) , 刀砍伤2例 (7.7%) 。原治疗方式:普通钢板内固定8例 (3 0.8%) , 加压钢板内固定5例 (19.2%) , 单纯螺钉固定2例 (7.7%) , 钢丝环扎4例 (15.4%) , 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5例 (19.2%) , 石膏外固定2例 (7.7%) 。二次手术间隔时间9~32个月。骨折不愈合X线检查示:硬化型9例 (34.6%) , 萎缩型17例 (6 5.4%) ;骨折处间隙2~1 2 m m。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用加压钢板螺钉内固定。取出原内固定物, 切除硬化骨及瘢痕组织, 打通骨髓腔, 骨折远、断端凿2~3个纵行骨槽, 取自体髂骨, 先放置松质骨于髓腔内, 再以骨条填塞骨槽, 两断端骨皮质凿刺, 用以刺激外生骨痂, 再在断端周圈放置骨条, 丝线捆扎, 保证与骨断端保持紧密接触。石膏外固定患肢功能位3周后换小夹板固定2周, 逐步加强患肢功能锻炼。

2 结果

26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 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最短90d, 最长200d, 平均135d。1例 (3.8%) 存在肘关节活动受限, 其余患者各关节功能完好, 亦无其他并发症出现。

3 讨论

适应证选择不当、内固定不符合要求、手术时过多损害了血供都影响骨折愈合[1]。手术时对软组织的破坏程度, 反复多次的手法复位, 术中暴力刺激, 使骨折端软组织内的血管受到严重损伤。本组患者非手术治疗7例, 平均手法复位6次, 无疑使骨折周围软组织的血管受到严重损伤。选择钢板时, 其长度应是固定骨干直径的4~5倍, 青壮年和某些长斜形骨折应适当加长, 骨折线两端必须有3~4枚螺钉固定, 螺钉长度应超出对侧骨皮质1~2个螺纹。钢板螺钉要配套, 遵守一次性使用原则。本组13例第一次使用钢板内固定的患者中, 4例采用4孔钢板, 9例采用6孔钢板, 使用的螺钉规格不一或螺钉未穿过对侧骨皮质, 出现钢板断裂折弯6例, 12例螺钉松脱。

有效彻底的清创和早期内固定, 是开放性骨折初期处理极为关键的两个环节。第一次手术要正确判断受伤皮肤及软组织活力, 彻底清除一切失活组织及濒临坏死的软组织, 为骨折愈合提供较为健康的软组织环境。既有助于防止感染, 促进软组织修复, 又有利于自身愈合。关于肱骨干骨折内固定物选择, 有些学者认为治疗应以生物学固定为原则, 采用无创或微创的外科操作技术, 但笔者一贯坚持认为要以坚强的内固定来稳定骨折端, 这是骨折早期愈合、患肢早期功能锻炼的可靠保证。肱骨干中上段呈圆形, 较粗, 下段为前后扁平状, 普通髓内钉固定骨折时难以进入下端的髓腔, 易导致骨折端分离, 且不能控制骨折端的旋转。再者, 既然前期手术已破坏骨外血运, 那么二次手术就宜再使用髓内钉, 以免加重骨内血运破坏。外固定支架在各种复杂的伤情下, 对各种类型的骨折均可及时进行有效的固定, 取出简单, 避免二次手术的痛苦, 并减少其经济负担;但易发生针道感染、支架关节松动、断钉, 导致骨折断端错位, 使植骨块滑脱, 造成骨折不愈合。且外固定器占有一定体外空间, 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本组26例患者均采用加压钢板螺钉内固定。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可最大限度地减少骨膜及皮质骨的血供影响, 消除“应力遮挡”造成的骨质疏松。均选用8孔以上加压钢板及相同规格的螺钉, 术中操作轻柔, 最大限度地保留骨血供, 螺钉以穿过对侧骨皮质2个螺纹为宜。术中使用的钻头必须正规且与螺钉匹配, 钻孔时不能摇摆, 否则钻孔粗、螺钉细, 松动在所难免, 特别是骨质疏松者尤应注意。术中应注意凿除过度增生的骨痂和变宽的骨端, 断端硬化骨在保证日后肢体短缩不超过2cm的前提下尽量切除, 然后凿通髓腔, 通过牢固的内固定及植骨使不连接的骨折端重新开始新的愈合过程。全部病例取自体髂骨植骨, 保证与骨断端保持紧密接触。移植骨的成骨活动与移植骨跟体液直接接触的面积有密切的关系, 移植骨表面成活的细胞与宿主骨一起直接成骨, 移植骨表面成活的细胞越多, 修复则越快[2]。

参考文献

[1]孙强, 赵德伟.显微外科方法及加压固定治疗四肢长骨骨不愈合[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 (6) :379-381.

加压螺钉钢板 篇2

【关键词】 锁定加压钢板;Herbert螺钉;C3型Pilon骨折;护理方法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44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43-01

C3型Pilon骨折是较为复杂的粉碎性骨折,存在严重粉碎性,患侧明显短缩,血运不良,严重影响了患者生存质量。目前,锁定加压钢板结合Herbert螺钉是治疗C3型Pilon骨折较为理想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良好康复,本文就分析锁定加压钢板结合Herbert螺钉治疗C3型Pilon骨折的护理方法,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50例C3型Pilon骨折患者,经诊断,与C3型Pilon骨折诊断标准相符[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20-68岁;致伤原因:12例交通伤,摔伤8例,其他伤5例;20例闭合性骨折,5例开放性骨折;对照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18-65岁;致伤原因:14例交通伤,摔伤5例,其他伤6例;21例闭合性骨折,4例开放性骨折。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及致伤原因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密切关注患者临床监测和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加强术后护理。

1.2.2 治疗组 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患者在围手术期由于病情及治疗费用,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易产生消极情绪,如恐慌、焦躁等心情。因此,护士要密切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并要与患者积极沟通交流,使患者可了解手术方法及安全性,同时将病情详细情况告知患者,增强患者信心,不至于处于盲目地位。另外,可以将相同病情患者安置在同一个地方,这时患者之间可以更好的坦露心声,抒发心声,此时护士可充分了解患者心情,消除消极心理,采取有效处理方法。②术前护理。患者术前,由于病情还极不稳定,必须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对患者进行消肿和脱水治疗,鼓励患者适宜活动,要密切观察患者患肢情况和体温变化,避免产生感染。③体位护理。患者术后6h内,将枕头去除,采取平卧位;6h后,为了可以减轻患者水肿症状,将患者抬高35°。④饮食护理。患者术后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护士针对患者病情,制定有针对性的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食用易消化食物,平衡饮食,补充营养。⑤疼痛护理。患者术后会受到手术切口及伤处疼痛,剧烈疼痛会让患者心情烦躁,并不断动弹,影响了术后恢复。护士需和患者积极沟通,尽量转移患者注意力,若是疼痛难耐,可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止痛药物。⑥创口护理。患者由于骨折使血液循环差,伤口无法快速愈合,创口在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护理时是极易导致创口感染。因此患者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创口周围组织情况,询问创口疼痛程度,合理使用止痛药物及抗生素[2],避免创口感染,影响创口愈合。⑦功能锻炼。患者术后早期可以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加大活动强度,增加锻炼次数,加长锻炼时间。创口逐渐愈合时,可以让患者进行适宜关节负重活动。患者出院后,加强出院指导,尤其是功能活动。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Mazur评分标准。优:≥90分;良:70-89分;中:60-69分;差:<60分。

1.4 统计学处理 文中所得数据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采用x2检验,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组:优12例,良7例,中5例,差1例,优良率为96%;对照组:优5例,良8例,中6例,差6例,优良率为76%。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通过调查分析,治疗组24例满意,满意率占96.5%,对照组15例满意,满意率为60%;治疗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C3型Pilon骨折是较为复杂的粉碎性骨折,并且骨折处皮肤较薄,伤处会影响局部的血循环;同时,C3型Pilon骨折呈严重性粉碎,软组织会受到严重损伤,一般固定无法起到有效康复治愈作用。采用锁定加压钢板结合Herbert螺钉治疗C3型Pilon骨折时,有着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但患者治疗期间,必须要加强患者围术期护理,才能保证锁定加压钢板结合Herbert螺钉治疗充分发挥固定治愈作用。

本组研究中,治疗组为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治疗组优良率为96%,满意率为96.5%;对照组优良率为76%,满意率为60%。治疗组临床疗效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采取有效护理方法对患者治愈有著直接性影响,也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因此,为了使骨折患者可快速恢复,在锁定加压钢板结合Herbert螺钉治疗C3型Pilon骨折患者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促进患者更好康复,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华,程敏,姜为民.锁定加压钢板结合Herbert螺钉治疗C3型Pilon骨折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5(21):201-204.

加压螺钉钢板 篇3

关键词:关节内骨折,小切口微创解剖钢板,加压螺栓,传统解剖钢板联合螺钉,治疗结果

跟骨关节内骨折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关节骨折疾病, 由于跟骨本身属于跗骨范畴, 与周围组织的连接关系复杂且覆盖有较多的软组织, 因此在手术治疗上难度较高, 手术方法不当很容易引发术后感染、关节炎、足部畸形、跟骨痛等诸多并发症, 对患者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不利影响[1]。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切口微创解剖钢板联合加压螺栓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2013 年1月—2014 年2 月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92 例, 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6 例。观察组中男38 例, 女8例; 年龄18 ~ 65 岁, 平均年龄 ( 33. 8 ± 5. 6) 岁; 左侧骨折25 例, 右侧骨折21 例; 骨折分型: Ⅱ型10 例、Ⅲ型28 例、Ⅳ型8 例。对照组中男39 例, 女7 例; 年龄20 ~ 65 岁, 平均年龄 ( 34. 1 ± 5. 5) 岁; 左侧骨折24 例, 右侧骨折22 例; 骨折分型: Ⅱ型11 例、Ⅲ型27 例、Ⅳ型8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部位、骨折分型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5) ,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术前均给予骨折位置皮肤、软组织状况评估, 确保患者软组织肿胀完全消退后实施手术。

1. 2. 1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实施蛛网膜下腔麻醉或者硬膜外麻醉, 取侧卧位且患侧向上, 气囊止血。在明确患者骨折位置后使用3. 5mm克氏针于患者跟骨结节处由内而外横穿股后端, 同时沿着患者跟骨前半端长轴部分作对抗牵引以恢复患者跟骨长度与高度。同时再取2 枚克氏针于患者跟腱附着区域上端钻入其后关节骨折块下端, 以此撬拨骨折关节复位后关节面, 恢复患者跟骨Cissens角与Bohler角, 挤压跟骨以恢复宽度。而后在透视机辅助下评估患者复位情况。由患者外踝尖端与跟腱连接中线部分、与跟腱平行处纵行切开骨膜, 切口长度3cm, 剥离跟骨外侧的软组织并按压骨折块, 形成骨隧道以后置入事先准备好的钢板, 再于患者跟骨处钻孔并置入加压螺栓固定, 分别置于患者后关节面、跟骨结节以及丘部, 最后于钢板外侧放置引流管并缝合切口, 加压包扎[2]。1. 2. 2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麻醉方式及体位同观察组, 医生于患者骨外侧壁作L切口, 由其外踝上端约4cm延外踝后端、跟腱中心部分并延伸至足背位置处作切口, 切口长度10 ~15cm, 而后由切口深入患者骨膜并掀开皮瓣, 完成患者骨折复位, 使用克氏针做临时固定, 使用传统解剖钢板联合螺钉完成最终固定处理。

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半年。

1. 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跟骨长度、高度、宽度、Cissens角与Bohler角; 使用踝- 足评分系统 ( AOFAS) [3]测定患者术后跟骨功能恢复情况, 评分越高则代表功能恢复越好; 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 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 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 采用 χ2检验。以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术后跟骨结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跟骨长度长于对照组, 高度高于对照组, 宽度短于对照组, Cissens角、Bohler角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1) 。

2. 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跟骨AOFAS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前AOFAS评分为 ( 46. 6 ± 2. 3) 分、术后为 ( 94. 6 ± 1. 8) 分; 对照组术前AOFAS评分为 ( 46. 8 ± 2. 4) 分、术后为 ( 80. 8 ± 2. 5) 分。术前两组患者AOFA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术后观察组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2. 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后观察组出现足部浅层感染1 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 2% ( 1 /46) ; 对照组出现延迟愈合3 例、切口坏死3 例、足部浅层感染2 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7. 4% ( 8 /46)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3 讨论

当前临床针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治疗方式仍存在很多争议, 部分专家认为应以保守治疗为主, 缓慢消除患者炎症并避免跟腱损伤等并发症, 部分专家则认为应以手术治疗为主, 快速恢复患者跟骨关节的正常结构及功能[4,5]。而在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中, 患者术后的跟骨长度、高度、宽度及角度均对其行走功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是考量患者手术效果的重要指标[6]。

以往针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手术主要为L型切口复位固定为主, 该手术能有效降低对患者腓骨肌腱、腓肠神经的刺激, 但手术过程中需剥离患者跟骨外侧的软组织, 因此术后并发症较多[7]。而小切口微创解剖钢板联合加压螺栓手术主要是由患者骨后侧作小切口完成骨折复位、固定等操作, 这一过程中不仅不需要剥离患者足侧软组织, 还能有效避免对患者足部外侧壁供血动脉的损伤, 降低患者术后皮肤坏死的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手术过程中还使用加压螺栓固定, 能有效提升钢板在患者骨折位置的固定程度, 对于缩短手术时间, 降低钢板松动、感染风险均有重要意义[8]。与传统的解剖钢板联合螺钉手术相比, 该种手术方式能更加充分地恢复跟骨解剖形态以及距下关节内面的平整性, 促进更快愈合[9]。但在实施小切口微创解剖钢板联合加压螺栓手术前应先确定患者肿胀、炎症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皮肤皱纹实验阴性, 确保患者手术的安全性[10]。术者也应该不断增加自身的手术操作经验, 保证复位效果优秀, 才能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术后跟骨长度长于对照组, 高度高于对照组, 宽度短于对照组, Cissens角、Bohler角大于对照组, 术后观察组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小切口微创解剖钢板联合加压螺栓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疗效显著, 患者术后跟骨结构、功能均能够显著恢复, 且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唐虎子, 马胜利, 郭鹏, 等.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 2011, 14 (4) :434-435.

[2]邵磊, 周君东, 程明加, 等.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解剖钢板和加压螺栓微创治疗的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 2015, 9 (21) :90-91.

[3]李晓斌.解剖钢板和加压螺栓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7 (21) :74-75.

[4]徐为刚, 丁建中, 罗建.解剖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34) :335-336.

[5]胡通洲, 王旭灿.小切口微创解剖钢板和加压螺栓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比较[J].浙江创伤外科, 2015, 20 (5) :871-873.

[6]龙雄武, 任乐夫, 刘李继.采用解剖钢板和加压螺栓微创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 2014, 12 (10) :170-171.

[7]王海红, 李计东, 刘军, 等.微创钢板螺栓加压内固定系统治疗跟骨骨折[J].河北医药, 2011, 33 (19) :2947-2949.

[8]李竖飞, 艾昌淼, 朱国权, 等.解剖钢板和压力螺栓治疗跟骨骨性毁损伤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的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5, 21 (11) :1494-1497.

[9]苏坤成.对于解剖钢板和加压螺栓微创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相关基础与临床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 2015, 23 (6) :48-49.

加压螺钉钢板 篇4

【关键词】 髌骨横形骨折;可埋头加压螺钉;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4-0119-01

髌骨骨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髌骨局部肿胀和疼痛、膝关节不能够自主伸直,以及皮下瘀斑和皮肤擦伤等[1],多发生于20岁以上的人群。笔者采用可埋头加压螺钉治疗髌骨横行骨折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56例髌骨横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通过CT检查确诊为髌骨横行骨折。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观察组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为28~68岁,平均年龄为(49.6±0.4)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6d,平均时间为(3.5±0.7)d。对照组中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龄为26~70岁,平均年龄为(48.5±0.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6d,平均时间为(4.1±0.8)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通过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进行治疗,确保患者仰卧位,采取常规消毒铺巾,在患者髌前中间实行10cm左右的切口,然后将其髌前筋膜层进行剥离,充分暴露患者的骨折断端部位。实行关节腔的冲洗工作,将血块进行有效的清除,同时结合患者骨折的种类,按照骨折线的垂直方形加以复位,确保软骨面的平整光滑,在实行对其的暂时固定。观察组患者通过可埋头加压螺钉进行治疗,在患者骨折线垂直放线位置,使用2枚空心螺钉导针进行打入工作,并适当的将C型臂X线机进行骨折复位情况的充分观察和调整。保证复位达到理想的效果,顺着导针的方向把空心的螺钉拧入,且螺钉的直径控制为3mm。待骨折稳定,于C型X臂线机下,确定骨折复位和固定的位置,然后对关节囊、股四头肌肌腱扩张位置加以修补,以及关闭缝合工作。对照组患者通过克氏针张力带进行治疗,将克氏针置于患者的骨折部位,然后将其剪断,放于患者的髌骨中,将患者的关节囊和股四头肌肌腱位置进行扩张,并加以修补、缝合。手术后,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和常规镇痛,2d后将患者的引流管拔出,引导其实行股四头肌收缩方面的训练。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出现内固定物松动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57%;对照组出现皮肤刺痛2例、滑囊炎3例和克氏针脱出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1.4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3 讨论

髌骨骨折在骨折类型中约占1.5%左右[2]。治疗不及时对患者膝关节功能影响较大。治疗时要加强患者髌骨关节面的平整度,以及早确保患者能够实施膝关节的恢复训练,防止产生继发性关节炎,或是创伤性关节炎。临床上常用克氏针张力带进行固定,但该方式在手术后很容易产生移位或松动的情况,同时还容易加大患者皮肤的刺痛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可埋头加压螺钉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杜元良.可埋头加压螺钉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临床研究[D].承德:承德医学院,2013.

[2]皮用焱.空心加压螺钉结合钢丝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4,35:358.

加压螺钉钢板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3例严重的踝关节关节炎患者,其中创伤性关节炎3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9例、骨关节炎13例。按照固定物不同分为两组: 实验组( 37例) 采用关节镜下全螺纹加压螺钉固定,对照组( 26例) 采用切开钢板固定。实验组患者中男25例,女12例,平均年龄( 35. 6 ± 11. 4) 岁; 对照组患者中男18例,女8例,平均年龄 ( 36. 9 ± 10. 9) 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1.2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 1) Kellgren-Lawrence骨关节炎的严重程度评级均为Ⅲ级; ( 2) 均有明显的行走疼痛,对正常生活造成影响; ( 3) 患者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 ( 1) 无明显力线改变和踝部畸形; ( 2) 踝部的软组织和皮肤的条件良好; ( 3) 无皮肤缺损和局部感染。

1.3仪器设备

使用Smith + Nephew Dyonics关节镜,包括直径为4. 0 mm的30°广角关节镜、摄像及成像系统、冷光源、 手动器械、监视器、电动刨削和磨削系统以及视频成像机图像采集系统。

1.4手术方法

术前准备: 手术前均摄踝关节的负重正侧位及跟骨轴位及踝穴位的X线片,对踝关节的邻近关节、力线改变、病变程度和距舟关节、距下关节的病变情况进行评估。

实验组手术方法: 麻醉满意之后患者取仰卧位,大腿近端上止血带,加压40 k P。于腓骨尖近侧2. 5 cm处第3腓骨肌腱外侧和内踝尖近侧1. 5 cm处胫前肌腱内侧,各行0. 8 cm纵切口,由外侧入路置入关节镜,对关节内病变评估确诊; 由内侧入路进入电动刨削和磨削系统,进行滑膜清理、磨除骨赘,磨除胫骨穹窿、距骨、 内外踝穴的关节软骨及软骨下2 ~ 3 mm厚的骨质,直至骨面渗血。手法纠正踝关节至中立位( 背伸0°、外翻0°、外旋0 ~ 5°) ,将自体骨或人工骨小碎骨块填塞于胫距关节和内外踝穴内,用导引针经腓骨远端向前内和经内踝向外侧交叉临时固定,C形臂X线进行确认,注意不能进入距下关节,并确定胫距关节面对合良好。测深后,将两枚长度合适、直径6. 5 mm无头全螺纹加压螺钉经导引针植入固定。如果胫腓下关节分离,则在胫腓下关节植入1枚无头加压螺钉固定,术毕。术后使用抗生素、肝素、利伐沙班静预防感染和抗凝; 用石膏固定,拍片确认充分形成骨痂后将石膏拆除,逐步过渡至完全负重。

对照组使用切开钢板固定方法[3],其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等均与实验组相同。

1.5疗效标准[4]

远期疗效的判定: 全部病例随访48 ~ 60个月,应用AOFAS踝关节的评分系统评价患者的远期效果,以末次的随访数据作为标准。从患者踝关节的疼痛、稳定性、功能、韧带和各方面的活动度5个方面评价踝关节的功能,每项为25分,总计125分。其中每项得分 > 22分为优、20 ~ 21分为良、18 ~ 19分为可、< 18分为差。

1.6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 0统计软件分析,组间差异性检验使用t检验,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相关参数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延长, 但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均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见表1。

2.2两组远期疗效

两组患者术前的AOFAS评分比较,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见表2。术后随访48 ~ 60个月,实验组在疼痛、踝关节的活动度、踝关节的功能和稳定性上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3。

2.3术后并发症

实验组患者术后出现感染1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均在1个月内完全恢复; 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感染2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骨不融合1例。实验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例数少于对照组。

3讨论

踝关节融合术是临床治疗严重踝关节病症的一种技术成熟、疗效确切的术式,被称作该类病损治疗的金标准[5],一直是严重踝关节病变的临床治疗最佳选择。由于当前仍无理想假体来进行踝关节置换术,因此,良好对合的踝关节融合一般会使患者步行无痛,其显著的功能通常超出患者的预期[6]。

关节镜下全螺纹加压螺钉的特点是螺纹深且螺距宽,抓持力良好,并且创伤小、恢复快,感染等并发症几率更小。本研究两组手术相关参数比较,实验组虽手术时间延长,但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减少。此外实验组术后踝关节融合综合评价优于对照组,可见关节镜下全螺纹加压螺钉固定的临床效果更优,同时其还具有操作简单、显露组织少、内固定稳定坚固的优点,患者于术后早期即可恢复功能锻炼,所以各方面的功能均能得到满意恢复,此外也可使术后相关合并症的发生率得以减少[7]。钢板内固定的缺点主要为损伤大,术中需进行大面积骨膜剥离及软组织的解剖; 其主要适应证为踝关节平面以上的腓骨病损和累及距下关节病变,使用切开钢板进行内固定可使腓骨下段外踝形状和距下关节得到完全恢复,是防止外踝上移、踝穴增宽的有效临床手段[8]。

总之,关节镜下植骨全螺纹加压螺钉固定与切开钢板固定相比较,在近期疗效和踝关节疼痛、活动度、 功能及稳定性方面均有一定优势,但切开钢板固定也有其适应证,临床上需要妥善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摘要:目的:对关节镜下植骨全螺纹加压螺钉固定与切开钢板固定进行踝关节融合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将63例重度踝关节炎患者按照内固定方式不同分成两组,即关节镜下全螺纹加压螺钉固定组(实验组,n=37)和切开钢板固定组(对照组,n=26)。术后所有病例随访48~60个月,评价两种内固定方式近期及远期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延长,但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疼痛、踝关节的活动度、踝关节的功能和稳定性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例数少于对照组。结论:关节镜下植骨全螺纹加压螺钉固定进行踝关节融合比切开钢板固定有一定优势,但切开钢板固定也有其适应证,临床上需要妥善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篇6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3 例, 其中男性16 例, 女性7 例, 年龄22~50 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9 例, 坠落伤3 例, 重物砸伤1 例。按Schatzker分型, Ⅰ型7 例, Ⅱ型4 例, Ⅲ型3 例, Ⅳ型4 例, Ⅴ型2 例, Ⅵ型3 例。所有病例均使用6.5 mm空心加压螺钉固定。

1.2 适应证及手术时机

1.2.1 适应证

本法适用于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的所有类型。但对V型、Ⅵ型骨折术前均行跟骨牵引, 以恢复肢体力线并尽可能使骨折对位改善后再行手术。

1.2.2 手术时机

该类损伤往往伴有较重的皮肤、软组织损伤, 必须在损伤的软组织得到良好的恢复之后再施行手术。刘一等[1]提出局部软组织条件应作为选择手术时机的标志。我们选择在伤后10~14 d进行手术, 合并小腿骨筋膜室高压及血管损伤、开放性损伤者急诊手术。

1.3 手术方法

1.3.1 切口选择

胫骨外侧平台骨折:切口从髌骨外缘3 cm开始, 经腓骨小头上约1 cm弧形至胫骨结节外缘并向下沿胫骨嵴外侧延伸, 长度视手术需要而定。胫骨内侧平台骨折:切口从髌骨内侧缘3 cm开始, 弧形至胫骨结节内缘并向下沿胫骨嵴内侧延伸, 长度视手术需要而定。双髁骨折:采用膝外侧S形切口, 从外侧副韧带起经腓骨小头至胫骨结节内缘。切开部分关节囊, 从半月板下进入膝关节, 向上拉开半月板, 膝关节屈曲并适当内外翻, 暴露塌陷关节面, 直视下手术。

1.3.2 复位、植骨与固定

骨折复位通过牵引及撬拨实现。显露骨折后, 首先行纵向牵引, 使膝关节囊及侧副韧带处于紧张状态, 从而间接牵引移位的骨折块, 纠正肢体力线, 恢复正常关节间隙。亦可采用与暴力作用相反方向的侧向牵引使骨折块复位。在牵引时于移位骨块的关节面下约1~2 cm处平行于关节面钉入空心钉导针, 在牵引过程中使用导针撬拨骨块使其复位。对无关节面塌陷者, 此时将导针穿过骨折线直至平台对侧皮质, 选择适合长度的空心钉沿导针旋入即完成第1枚空心钉固定。对塌陷严重者, 在塌陷平台下方约3 cm骨皮质处开一骨窗, 宽度与塌陷关节面的宽度相当, 通过该骨窗用骨膜起子将塌陷的平台撬起复位, 取相同大小的带双层皮质骨的髂骨从骨窗植入, 此时再将导针穿过骨折线, 同法完成首枚螺钉固定。再于同平面旋入1~2枚空心钉, 形成“竹排”样固定, 骨折固定即完成。对于部分Ⅵ型骨折, 其干骺端可同时使用支撑钢板固定, 骨缺损者植骨。

1.3.3 膝周韧带的处理

该组病例仅发现1 例前交叉韧带自髁间嵴处撕脱, 术中予以钢丝固定。其他病例膝周韧带均为拉伸或不完全断裂, 未予处理, 仅行术后石膏外固定, 恢复均良好, 与王秋根研究结果相符[2]。

1.4 术后处理

术后关节腔负压引流24~48 h, 患肢长腿石膏固定于屈曲30°位。固定时间Ⅰ型骨折2周, Ⅱ型、Ⅲ型、Ⅳ型、Ⅴ型、Ⅵ型骨折均4周。固定期间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及直腿抬高练习, 去除石膏后患肢即开始无负重功能锻炼。12周后视骨折愈合情况逐步开始负重练习。

2 结 果

本组23 例, 随访6个月~2年, 均未发生软组织并发症。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 无膝关节不稳, 膝关节活动范围0°~120° (屈伸) 。

3 讨 论

随着现代骨科的发展, 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观念不断更新。有限切开、直接或间接复位、生物学固定成为目前治疗的主要方向, 并且, 将软组织损伤和骨损伤的治疗并重[3]。为了恢复胫骨平台的关节面, 使骨折得到有效的复位与固定、重建肢体的功能, 手术治疗是必要的选择, 但伴随高能量损伤而来的还有骨折邻近部位的软组织损伤, 软组织处理的正确与否事关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成败。经典固定方法中多采用钢板甚至双侧钢板固定, 以获得坚强的固定。手术多采用前正中切口, 术中皮瓣剥离范围很大, 而胫前区在解剖上是一个相对缺血区, 这样的剥离加上创伤本身的影响势必会进一步增加切口的并发症。另外, 广泛的剥离也破坏了骨折端的血运, 影响了骨折愈合的生物学环境。空心加压螺钉针对上述问题, 首先在切口上进行了改进, 针对骨折的不同类型选择不同切口, 避开了胫前缺血区, 术中有限剥离, 大大减少了软组织的进一步损伤, 减少了手术并发症, 利于骨折愈合。其次, 空心加压螺钉尚有以下优点:a) 螺纹导针在整个操作过程中维持骨折复位, 提供精确的控制钻孔通道, 螺钉非切割性尖端, 确保由导针所提供的螺钉的准确位置, 反切割凹槽有利于螺钉的取出。b) 空心钉各螺纹间自动加压作用能有效加压于骨折线, 使骨折断面之间紧密结合。c) 空心钉的“竹排”样分布及固定符合局部生物力学原理, 并可减少血供的破坏, 有利于骨折愈合。

4 结 论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具有创伤小、切口并发症少、感染概率低等优点。这种固定方法能有效地维持骨折即时及远期稳定, 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施行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 通过对手术创伤、内固定效果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的观察, 探讨该内固定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23例患者骨折复位良好、内固定牢固, 均未发生软组织并发症, 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创伤小、内固定效果可靠、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 是一种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空心加压螺钉

参考文献

[1]刘一, 徐莘香, 张新, 等.胫骨平台复杂骨折的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 1997, 17 (6) :364-366.

[2]王秋根, 汤旭日, 等.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周围韧带损伤治疗探讨[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4, 6 (3) :264-266.

加压螺钉钢板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1 例, 男14 例, 女7 例;年龄16~51 岁, 平均38 岁。均为新鲜骨折, 其中15 例为交通伤, 6 例为步行或跑步摔伤。2 例为开放骨折, 其余均为闭合骨折。按骨折线分型, 11 例为横形骨折, 2 例为斜形骨折, 8 例为粉碎骨折但骨折块较大。开放性骨折入院后即刻手术, 其余手术时间距伤后2~8 d, 平均3.5 d。

1.2 手术方法

本组均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 典型髌骨横形骨折手术步骤:患膝髌前纵直形切口或横弧形切口, 翻开皮瓣, 清除关节腔积血, 直视下判断骨折类型, 确定固定方案。复位骨折块, 2把带尖复位钳临时固定, 在膝关节过伸位用食指从股四头肌腱扩张部伸入关节腔探明髌骨关节面平整后缓慢屈膝, 用电钻从髌骨上极向下极钻2枚空心钉导针, 导针尽量平行且位于髌骨的前中1/3。换空心钉配套空心钻头沿导针钻孔, 分别拧入2枚长度合适的空心加压螺钉 (本组均采用国产4.5 mm半螺纹不锈钢空心加压螺钉) , 螺钉的头尾两端尽量埋入髌骨骨质内, 且半螺纹必须跨过骨折线。沿2枚空心钉引出钢丝, 在髌前交叉后收紧拧结, 剪断后埋入筋膜内。被动屈伸膝关节确定骨折稳定后冲洗术野, 修复断裂韧带并关闭切口。

1.3 术后处理

本组病例术后均未辅助外固定, 切口均一期愈合。功能锻炼从术后第2天即开始, 先指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 术后第4天开始借助CPM锻炼膝关节屈伸, 1周后端坐床沿练习不负重屈膝, 2周后扶拐下床, 允许患肢部分负重, 循序渐进, 屈伸度数逐渐加大。完全负重时间视骨折类型而定, 一般术后6周以后允许患肢完全负重。

2 结 果

术后随访了其中18 例患者, 随访时间4~18个月, 平均13个月。按照刘志雄等[1]制定的标准判定疗效, 其中优16 例, 患膝关节无或有轻微的活动后不适, 关节屈伸度数正常;良2 例, 活动后有膝关节酸痛, 但膝关节活动度均超过90°。临床愈合时间8~13周, 平均10.5周。12 例于术后10~22个月, 平均13.5个月, 在本院去除内固定, 无一例发现螺钉及钢丝松动或断裂。

3 讨 论

髌骨在下肢活动过程中承受巨大的牵张应力, 骨折后要想早期活动离不开坚强有效的内固定。髌骨骨折的固定方法除了最经典的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外, 还有钢丝环扎、记忆合金髌骨爪、髌骨抱聚器固定以及近年报道的可吸收材料内固定等, 但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无疑是其中最经济、固定最可靠的方法。然而, 在对一些病例的随访中我们也发现了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的一些不足:克氏针的近端需穿过股四头肌肌腱, 远端位于髌腱深层, 膝关节屈伸过程中克氏针头尾端常对病人的皮肤、肌腱造成痛性刺激, 直接影响了患者早期关节康复锻炼的积极性;克氏针两端剪除过短则容易在活动过程中出现钢丝滑脱, 用空心钉钢丝固定极少会出现固定物的松动或断裂。另外, 克氏针本身不具备加压作用, 依靠膝关节屈曲过程中钢丝在髌骨上施加的压应力固定骨折块。空心加压螺钉可以在自身加压的基础上辅以钢丝张力带固定, 强度更可靠, Carpenter等[2]对常见髌骨内固定术式进行的力学试验对比已证实, 空心钉钢丝张力带固定力学强度最高, 完全可以早期进行关节的屈伸锻炼。

术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a) 在适应证的选择上, 应该首选髌骨粉碎不是很严重的横形或斜形骨折。横形骨折也是髌骨骨折的常见类型, 约占髌骨骨折的66%[3]。过于粉碎的骨折块很难把持4.5 mm的空心螺钉。一些髌骨骨折即使不是横形骨折, 只要骨折块允许空心钉拧入依然是本术式的适应证。对于严重粉碎的骨折则尽量选用钢丝环扎、聚髌器等方法固定。b) 空心钉的长度选择也很关键, 尽量使螺钉头尾两端均不穿出髌骨上下极, 也就是把螺钉全长埋入髌骨骨质内, 只有这样才能使钢丝完全和髌骨上下极而不是和螺钉接触, 才能在关节屈伸过程中对骨折块真正起到张力带的加压作用, 否则压应力只能传到螺钉上。林源等[4]认为,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螺钉对钢丝的切割。c) 加压螺钉的螺纹段应完全跨过骨折线, 这样做符合AO加压固定的原理。

空心钉钢丝张力带固定髌骨作为传统术式的一种改良, 延承了其操作简单、治疗费用低廉、固定可靠的优点, 又减少了传统术式中克氏针刺激膝周软组织限制早期活动、内固定容易滑脱、断裂等的不足, 只要病例选择得当, 完全可以广泛开展应用。建议厂家针对此术式设计一种专用的埋头空心加压螺钉, 这样更容易使螺钉完全拧入骨隧道内, 另外, 在保证螺钉强度的基础上, 多生产一些不同直径、半螺纹长度不一的空心加压螺钉, 这样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骨折选择合适的螺钉, 减少对髌骨骨质的切割, 且在部分较粉碎的骨折上也可加以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空心加压螺钉结合钢丝张力带固定在有移位髌骨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21例横形或非严重粉碎性髌骨骨折采用空心加压螺钉结合钢丝张力带固定, 术后不用石膏外固定并早期指导患者康复训练。结果21例髌骨骨折术后均一期愈合, 术后6周即下床负重, 进行适应性训练。对其中的18例进行了418个月有效随访, 无疼痛、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 膝关节屈伸均超过90°。结论用空心加压螺钉代替克氏针进行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 既继承了传统术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的优点, 又克服了克氏针固定在康复训练中的一些不利因素, 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空心加压螺钉,张力带,髌骨骨折

参考文献

[1]刘志雄.骨科常见分类方法和功能结果评定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295.

[2]Carpenter JE, Kasman RA, Patel N, et al.Biomechani-cal evaluation of current patella fracture fixation tech-niques[J].J Orthop Trauma, 1997, 11 (5) :351-356.

[3]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023-1025.

加压螺钉钢板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阳西县织篢镇中心卫生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骨外科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4例作为观察对象, 其中男性34例, 女性30例, 年龄21~67岁, 平均年龄 (47.1±12.2) 岁, 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害31例, 重物砸伤13例, 高空坠落伤2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X线、CT等辅助检查确诊为胫骨平台骨折。临床Schatzker分型:Ⅰ型16例, Ⅱ型18例, Ⅲ型19例, Ⅳ型11例。合并伤情况:合并半月板损伤者15例, 合并侧副韧带损伤者14例, 合并交叉韧带损伤者13例。64例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 参与本次调查, 依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 (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组) 40例和对照组 (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组) 24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分布、年龄构成、受伤原因、Schatzker分型比例、合并伤情况建立数据库, 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比较, 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提示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根据临床特点选择合适的切口进行手术。观察组: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从髌骨内侧缘3cm处做一个切口, 弧形到达胫骨结节内侧缘, 向下延伸到胫骨嵴内侧。双髁骨折:在膝外侧做一个S形切口, 使其从外侧副韧带经腓骨小头到胫骨结节内侧缘。通过牵引和撬拨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复位, 在显露骨折部位后进行纵向的牵引, 保持膝关节囊和内外侧副韧带的紧张状态, 纠正肢体力线, 对关节间隙进行有效的恢复。在移位骨块的关节面下1~2cm的地方平行于关节面钉入空心钉导针, 通过导针撬拨将骨块复位。对于无关节面塌陷的患者, 用导针穿越骨折线, 到达对侧皮质, 选择合适的空心加压螺钉沿着导针的方向旋入。对于塌陷较为严重的患者, 在塌陷平台下方3cm的骨皮质做一个骨窗, 骨窗和塌陷关节面的宽度基本相当, 通过撬起塌陷平台进行复位, 从骨窗植入带有双层皮质骨的髂骨, 将导针穿过骨折线。同时在同一平面旋入1~2个空心加压螺钉, 形成竹排样固定, 完成骨折部位的固定。对照组:手术复位与观察组患者基本相同, 通过解剖钢板进行内固定。两组患者术后关节腔进行负压引流, 患肢长腿石膏固定在屈曲30°位置。固定期间加强对股四头肌收缩练习和直腿抬高训练, 逐步进行无负重主动功能训练, 再开展有负重主动训练。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膝关节不疼痛、行走能力正常、膝伸直膝关节正常、膝关节缺失程度正常、膝关节活动度正常、膝关节稳定性正常;良:膝关节偶尔疼痛、行走能力户外>1h、膝关节缺失程度<10°、膝关节活动度>120°、膝关节稳定性屈曲20°、不稳定;可:膝关节有固定性疼痛, 行走能力户外15min~1h, 膝关节缺失程度10°~20°、膝关节活动度90°~120°、膝关节稳定性伸直不稳定<10°;差:膝关节活动后持续疼痛, 行走能力仅能室内行走, 膝伸直缺失程度>20°, 膝关节活动度60°~90°, 伸直不稳定>10°。优良率=优+良。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2.0建立数据库卡方检验分析,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情况的比较 (表1) 。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多是关节内骨折, 手术治疗目的主要是尽可能达到解剖复位, 关节软骨面、重建关节面保持平整, 恢复下肢力线, 做好牢固的固定, 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3]。目前治疗的方式主要有传统的解剖钢板内固定、空心加压螺钉固定等方式。空心加压螺钉的材质是钛合金, 其螺钉尖端不是切割性的, 在导针穿入定位时, 可以减少螺钉拧入时发生移位, 同时空心螺钉各个螺纹之间可以更加有效的对骨折线进行加压, 充分的加固骨折端的结合。固定前首先通过导针穿过螺钉向骨折端钻入, 减少了进钉次数, 不仅可以一次性钻入, 同时减少了因多次进钉造成的额外的损伤。另外空心加压螺钉在负重时, 螺钉本身的强度和布局使其具有较强的抗弯曲应力, 提供更加牢固的固定。竹排样固定更加符合生物力学原理, 减少了对骨折端血液循环的影响, 利于术后功能更好的恢复。本研究通过空心加压螺钉固定的观察组和解剖钢板固定的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观察组临床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 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效果明显,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剑, 杨惠林, 叶峥.双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内侧平台骨折的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9, 13 (4) :91-92.

[2]沈楚龙, 陈志维, 马洪.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效果评估[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7, 15 (20) :1524-1526.

加压螺钉钢板 篇9

资料与方法

40例患者均为单髋,左髋18例,右髋22例;其中男16例,女22例;<40岁5例,41~60岁8例,61~70岁17例,>71岁10例;Garden’s分型:Ⅱ型8例,Ⅲ型20例,Ⅳ型12例;伴有冠心病2例,高血压为10例,慢性肺气肿8例,糖尿病4例;伤后3天内手术21例,3~7天内手术19例。内固定材料由江苏省创生医疗有限公司提供的直径7.3mm的钛合金空心加压螺丝钉。

手术方法:本组40例均在全麻下手术,先行患肢牵引下外展内旋位随后用下肢复位架外固定,再用C臂机正位或轴位透视确定骨折复位满意后,将臀部垫高10°~20°,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取患肢大转子下3cm处做长3~5cm的切口,切口深度达股骨外侧皮质,将1枚克氏针打入股骨颈中,针尖距股骨头顶端0.5cm,再用两枚克氏针平行的打入股骨颈中,且3枚克氏针的位置成△型,其中1枚克氏针位于股骨距中,用C臂机确定3枚克氏针在股骨头颈中,测量应用空心加压螺钉的长度,依次打入3枚空心加压螺丝钉。

结果

本组40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9年,平均40个月,术后3~6个月复查X线片,39例股骨颈骨折全部愈合,骨折线基本消失,愈合率97.5%,术后1年、3年复查X线片、CT,有3例出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其中1例伴有骨折不愈合,还有1例股骨头坏死出现在空心加压螺钉取出后半年,均发生在Garden’s分型中的Ⅲ型、Ⅳ型,坏死率7.5%,未发现迟发性股骨头塌陷。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骨折愈合无并发症37例(88~100分),平均91.5%,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76~79分),股骨颈骨折不愈合伴坏死1例(20分)。

讨论

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最大问题: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迟发性股骨头塌陷。骨折治疗的结果与损伤程度、复位与否、固定正确与否有显著的关系。早期解剖复位骨折的加压和牢固的固定,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郭荣光认为[1],纯压缩应力可促进骨折愈合,张应力可推迟骨折愈合,剪切应力可阻止骨折愈合。在治疗过程中如何消除剪切应力,扩大压缩应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骨折端能达到解剖复位,微创手术不破坏股骨头的血液供应,坚强的空心钉内固定减少股骨颈中骨质和血液的破坏,降低了骨折的不愈合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空心加压螺丝钉顶端标准的松质骨宽螺纹和尾端圆锥形加压作用,具有加大的静态加压作用,使骨折端压力增加,增加了骨折端的接触面积和摩擦力,有效对抗剪切力。空心钉的中空结构对股骨头具有减压作用,可以增加血管的长入,对减少股骨头坏死有一定的作用。空心加压螺丝钉头部的自旋设计,对松质骨内的血管损伤较小。空心加压螺丝钉是钛合金的材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以行CT、MRI检查,随时观察股骨头缺血或坏死情况。

空心加压螺丝钉经股骨距内固定股骨颈骨折才能有效的抗载负荷能力,增加压缩应力,消除剪切应力,有较强的固定能力,术中要注意股骨颈前倾角,才能不穿破股骨颈的皮质,空心钉必须1次打入成功[2],千万不要行多次的打入翻出,否则会降低螺钉对骨质的把持力和影响股骨颈的血供。

参考文献

1郭荣光,王强,于建民,等.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中国骨伤,2004,17(9):568.

加压螺钉钢板 篇10

关键词:前臂骨干骨折,锁定加压钢板,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近几十年来,长骨骨折治疗越来越强调生物固定。对非锁定钢板骨折固定而言,螺钉通过其轴向力施压于钢板产生钢板-骨界面摩擦力而达到结构体负载时稳定。骨-钢板接触面积的大小影响着骨折端(尤其是骨膜)的血运。LC-DCP减少约50%钢板-骨界面接触面积,从而减轻对骨折血运破坏,促进钢板下骨痂的形成。但钢板-骨界面间融汇、靠摩擦力达到结构体稳定等问题仍未解决,故易出现局部感染播散、内植物松动断裂、内植物移除术后再骨折等风险[1,2]。锁定加压钢板(LCP)有着与传统钢板完全不同的固定原则,其可能的优点包括更好保护骨折血运、提高骨折愈合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感染率及减少内植物移除后再骨折率等[3,4,5,6]。尽管大多动物实验及力学测试支持了上述理论优势,但亦有不同的实验结论[7,8]。有鉴于此,将之与传统加压钢板(LC-DCP)进行一项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实为必要。因钢板固定仍是前臂骨干骨折最佳固定方式,故本课题选前臂骨折为研究对象。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所有年龄大于10岁、排除病理性骨折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无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史、无多发伤的患者,均纳入研究对象。自2000年来,符合上述条件的前臂骨干骨折患者91例(144处骨折),随机分为LCP固定治疗组(简称LCP组,n1=45)和LC-DCP固定治疗组(简称LC-DCP组,n2=46),其中LCP治疗组1例尺骨闭合骨折患者失访,两组在性别构成、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及软组织损伤状况均具有可比性(P>0.05),具体见表1。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伤侧臂丛麻醉,术前30 min静脉滴注头孢唑啉钠1.0 g,上臂止血带下尺、桡骨骨干骨折均采用背侧切口,随机采用4.0 mm钛质LCP(美敦力威高骨科器械有限公司)和3.2 mm钛质LC-DCP(中意合资苏州优贝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行骨折内固定。LCP组锁钉均采用双皮质固定,两组中简单骨折均使用加压技术固定,粉碎骨折使用桥接技术,且尽量少剥离骨膜,术后记录手术时间、骨膜剥离量、诸如螺钉滑丝之类的术中并发症。术者被询问手术的难易程度、更愿选择哪种钢板。所有患者术后每隔3~4周随访1次直至发现骨折愈合证据。术后2、4和12个月分别评估随访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22个月(14~39个月)。长期随访率为99%。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t检验比较两治疗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χ2检验比较LCP组中简单骨折与粉碎骨折术后并发症,比较LCP、LC-DCP两组间骨痂量、运动范围评分及疼痛评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

平均手术时间LC-DCP组96 min(35~280 min)与LCP组91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

2.2 骨折愈合

正侧位X线摄片提示骨折间隙完全消失定义为骨折愈合,若术后6个月(或更久时间)骨折间隙仍存在或无进行性骨痂生长者定义为骨折延迟愈合。LCP组3例患者、LC-DCP组5例患者骨折延迟愈合,两组均无不愈合。LCP组闭合性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8周(9~40周),开放性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9周(10~41周);LC-DCP组闭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8周,开放性骨折18周。

2.3 复位质量和骨痂量

独立的研究人员通过影像资料判断骨折是否解剖复位。若骨折精确恢复对位对线或楔形骨折块通过拉力螺钉复位固定均定义为解剖复位;若骨折仅恢复排列但未精确对位对线则定义为非解剖复位。两治疗组解剖复位百分比均为43%,其余为非解剖复位。

骨折处骨痂量分为无骨痂、少量骨痂、中量骨痂及大量骨痂4类,同样由独立的研究者通过影像评估。LCP组58%骨折愈合时为少量或无骨痂,31%为中量骨痂,11%为大量骨痂;LC-DCP组59%少量骨痂,28%中量骨痂,13%大量骨痂。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解剖复位后,骨折愈合时LCP组骨折端中量或大量骨痂21%,LC-DCP组25%;非解剖复位时,LCP组中量或大量骨痂58%,LC-DCP组中量或大量骨痂54%,两种复位状况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检验P值分别为0.77和0.78)。LCP及LC-DCP组内,骨折解剖与非解剖复位比较,骨痂形成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检验P值分别为0.014和0.049)。

2.4 运动范围及疼痛评估

本研究参照ANDERSON等[9]所述运动范围法评估功能结果,见表2,根据疼痛与运动、药物需求的关系评估疼痛见表3。数据结果表明,就运动范围(P=0.383)及疼痛程度(P=0.228)而言,LCP组与LC-DCP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注:1)腕关节背伸-掌屈丢失<10%,旋前-旋后<25%;2)腕关节背伸-掌屈丢失<25%,旋前-旋后<50%;3)腕关节背伸-掌屈丢失>25%,旋前-旋后>50%

2.5 并发症

LCP组内一闭合性尺骨骨干骨折、LC-DCP组内一开放性桡骨骨干骨折患者术后2周出现深部感染,前者切开引流并抗生素应用后骨折延迟愈合,后者术后3周取出内植物并予石膏外固定、抗感染治疗2周后感染控制,骨折延迟愈合。螺钉拔出见于LC-DCP治疗组内一年龄66岁尺桡骨开放性骨折老年患者,加用石膏外固定后骨折愈合。内植物取出术后LCP组一桡骨骨折患者锁钉钉道处再骨折发生。

3 讨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是前臂骨折最常采用的治疗方法。1975年,ANDERSON等[9]报道桡骨骨折愈合率98%、尺骨骨折96%。CHAPMAN等[10]1989年报道92%患者获得极好或满意的临床结果,感染率为2.3%。本研究所得结果与文献报道相似。

LCP相对LC-DCP有着不同的固定理念,但在前臂骨干骨折的治疗中两内植物均显示出有效的结果。本研究显示骨折愈合的方式受骨折复位的质量而非内植物的类型影响。解剖复位时,任何一组均只有少量骨痂形成。

钢板固定通过应力遮挡阻止骨折移位,这可导致钢板固定节段骨萎缩或骨质疏松。以往文献报告内植物取出后再骨折率为4%~25%[9,10],本研究患病率为2%,可能与本组排除病理性骨折及多发伤患者有关。WADE等[11]认为,简单骨干骨折不适合LCP固定,本研究表明采用联合加压技术可降低简单骨干骨折不愈合风险。

本研究并不支持LCP较LC-DCP降低手术并发症这一假设。两内植物均表现出非常低的并发症率。LCP采用双皮质固定,似乎增加手术时间,增大内植物取出术后再骨折风险,但LEUNG等[12]在比较LC-DCP与Pc-Fixtor对前臂骨折治疗的影响中发现,尽管使用单皮质固定,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样出现术后针道再骨折。

设计研究时,理想状况应为术者术前方知手术器械,避免术者因个人喜好对不同患者内植物选择时发生偏见,但因随机对照研究限制,术者从研究一开始便已知晓。因此,笔者限定本研究中手术均由经验丰富外科医师完成。几乎所有病例中,术者均表示两治疗组手术难易无差异。

本研究中另一问题是影像评估。评价骨折愈合时,部分病例骨折间隙术后立即复查便不可见,在解剖复位病例中尤其如此。而且,有人认为,内植物遮盖一大段骨骼,这使得推断更加困难。然而,笔者复习所有的影像资料,尽量准确评估骨折愈合状态。但在评估骨折复位质量及骨痂量时,即使由独立的观者评估,亦可遭受评估者对内植物的偏见。

笔者相信,两内植物就骨折愈合率、并发症等指标而言,公平的评价有待于多中心对照研究比较。本研究结果并不支持LCP理论上的诸多优势。根据目前研究,本研究的结论是,两内植物在前臂骨干骨折的手术治疗中表现相似的结果。

参考文献

[1]PERREN SM.Evolution of the internal fixation of long bonefractures.The scientific basis of biological internal fixation:choosing a new balance between stability and biology[J].J BoneJoint Surg Br,2002,84:1093-1110.

[2]BROOS PL,SERMON A.From unstable internal fixation to 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A historical overview of operative fracturetreatment[J].Acta Chir Belg,2004,104:396-400.

[3]GREIWE RM,ARCHDEACON MT.Locking plate technology:current concepts[J].J Knee Surg,2007,20:50-55.

[4]CANTU RV,KOVAL KJ.The use of locking plates in fracturecare[J].J Am Acad Orthop Surg,2006,14:183-190.

[5]EGOL KA,KUBIAK EN,FULKERSON E,et al.Biomechanicsof locked plates and screws[J].J Orthop Trauma,2004,18:488-493.

[6]FRIGG R.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An osteosynthesisplate based on the Dynamic Compression Plate and the PointContact Fixator(PC-Fix)[J].Injury,2001,32(Suppl)2:63-66.

[7]LEUNG F,CHOW SP.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in the treat-ment of forearm fractures:a prospective study[J].J Orthop Surg(Hong Kong),2006,14(3):291-294.

[8]STEVENS CT,TEN DUIS HJ.Plate osteosynthesis of simpleforearm fractures:LCP versus DC plates[J].Acta Orthop Belg,2008,74(2):180-183.

[9]ANDERSON LD,SISK D,TOOMS RE,et al.Compression-platefixation in acute diaphyseal fractures of the radius and ulna[J].JBone Joint Surg Am,1975,57(3):287-297.

[10]CHAPMAN MW,GORDON JE,ZISSIMOS AG.Compres-sion-plate fixation of acute fractures of the diaphyses of the ra-dius and ulna[J].J Bone Joint Surg Am,1989,71(2):159-169.

[11]SMITH WR,ZIRAN BH,Anglen JO,et al.Locking Plates:Tips and Tricks[J].J Bone Joint Surg Am,2007,89(10):2298-2307.

上一篇:财务业务数据治理下一篇:术科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