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2024-07-06

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精选十篇)

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篇1

关键词:外固定支架,LCP,骨干部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胫/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属于长管状骨折比较多发的类型[1]。一旦发生这种骨折, 给患者生理和心理带来极大伤害。本次研究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52例胫/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 观察其通过外固定支架联合LCP治疗与单纯通过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2例胫/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6例。观察组患者中, 男18例, 女8例;年龄20~74岁, 平均 (47.6±4.3) 岁。交通伤、砸伤、扭伤、坠落伤各12例、8例、4例、2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20例, 女6例;年龄24~80岁, 平均 (50.2±4.5) 岁。交通伤、砸伤、扭伤、坠落伤各11例、7例、5例、3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

通过外固定支架的方式治疗, 对胫骨端关节骨折, 解剖于复位关节面, 并通过螺丝钉笃定。待解剖、固定后, 通过骨折间接复位技术, 对胫骨骨干骨折实行复位。然后, 通过外固定支架的方式固定骨折近端和远端、根骨。

1.2.2观察组患者治疗方法。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联合LCP治疗。针对胫骨远端关节骨折, 经解剖技术进行复位, 经螺丝钉实行临时固定。然后, 通过骨折间接复位技术, 实行胫骨骨干骨折复位工作。将内踝作一小切口, 合理使用MIPPO技术, 以便充分发挥这项技术的最大作用。将接骨骨板采取皮肤下骨膜外插入, 并直接横跨于骨折端部, 实行骨板的桥接工作。主要目的为对骨折局部软组织实行充分保护, 经螺丝钉固定, 确保骨折近端、远端的固定效果。

1.3 疗效评判

结合Boume对患者临床疗效实行评判, 分为优、良、差。优:踝关节运动恢复75%左右, X线片结果表明患者骨折踝穴达到标准; (2) 良:踝关节存在一定疼痛感, 能够恢复50%左右的踝关节运动;X线片结果表明患者大折块后一位在3 mm左右; (3) 差:患肢存在严重的疼痛感, 且对行走构成直接的影响, 踝关节运动在50%以下, X线片结果表明外踝后移高于5 mm。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数据用±s表示, 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n/%表示, 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2.31%,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0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胫/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大多是由直接暴力损伤所致, 极易造成延迟性愈合甚至不愈合, 直接给患者带来严重伤害[2]。外固定架固定技术, 为半侵入固定方式, 在手术、非手术治疗间, 具有可调节性强和手术操作便捷、良好力学性能等优势。所以该技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并能满足骨折治疗中的微创原则[3]。然而, 该技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如延迟愈合, 针道感染和成角畸形等并发症。LCP为微创固定技术, 为微创外科、骨折内固定相互联合性研发的新型生物学固定技术。这项技术能够有效地规避骨折端暴露的现象, 尽可能对骨块的活力实行充分保护, 在生物环境下促使患者骨折及早愈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 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可见, 胫/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通过LCP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 疗效较佳, 且明显优于单纯通过外固定支架治疗。

综上所述, 胫/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经外固定支架联合LCP治疗, 效果较好, 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果.延伸到骨干部的胫骨/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临床对比研究[J].吉林医学, 2015, 36 (7) :1395-1396.

[2]曹俊培, 沈谷丰, 陆佳龙, 等.掌侧锁定加压接骨板术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观察[J].疑难病杂志, 2015, 14 (6) :635-637.

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篇2

作者简介:罗岳(1964-),男,青海乐都人,毕业于青海大学医学院,现任职于乐都平安县中医院骨科临床医师。

【摘要】急性开放性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是骨科临床上经常遇到的一个比较棘手的难题之一。由于诊断处理不当,给患者于医务工作者带来了诸多麻烦,针对此,本文就以实际经验,探讨了急性开放性胫腓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措施。

【关键词】粉碎性骨折;创伤

我科自2004年4月至自1995年以来,我院共收治开放性胫腓骨粉碎性骨折(AO分类:2B、2C型)21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1例中男17例,女4例;年龄7~56岁,平均31.5岁。软组织损伤类型:按Gustiilo分型[1]:Ⅰ型5例,Ⅱ型13例,ⅢA型2例,ⅢB型1例。合并伤:Colles骨折2例,Smith骨折1例,肋骨骨折2例,创伤性休克1例。

2 治疗方法

首先应及时处理有威胁生命的合并伤,待病情平稳后尽早清创。清创时应根据软组织损伤程度及骨折类型决定不同处理方式,有效固定骨折,尽可能Ⅰ期闭合伤口。本组Ⅰ期闭合伤口18例,其中12例直接闭合,3例减张缝合,3例行小腿筋膜皮瓣闭合伤口。延期闭合伤口3例,分别在伤后10~12天左右。骨折固定方式:①Ⅰ期内固定9例,其中自动加压钢板7例,髓内针2例。②应用外固定支架12例。

3 治疗结果

本组21例中伤口Ⅰ期愈合12例,5例出现皮肤边缘坏死及浅表感染。1例术后出现骨筋膜综合症而扩创减压,发生胫前肌坏死,后期行筋膜皮瓣治疗愈合。浅表感染者中部分钢板或骨质外露,经治疗后闭合,无骨髓炎发生。随访

5~24个月,16例良好愈合,5例愈合迟缓。本组除1例出现轻度垂足及踝关节活动较差外余患肢功能均恢复良好。

4 讨论

4.1 软组织损伤的判断及清创:充分清创是治疗开放性骨折的关键和根本手段[1]。而要做到充分清创又必须首先对局部皮肤的损伤有正确判断⑵。我们常常在急诊清创中对局部皮肤及软组织认识不足,片面强调Ⅰ期闭合,而姑息无活力组织的清除,以致术后发生坏死感染现象。本组18例Ⅰ期闭合伤口,4例发生感染坏死,1例发生骨筋膜综合症。

4.2 伤口处理:充分清创是开放性骨折的基础,而有效的固定和伤口闭合是治疗的关键步骤[3]。闭合伤口需根据损伤时间、程度及伤口污染等情况综合分析,可采用直接、减张缝合或筋膜皮瓣Ⅰ期闭合。但不可勉强,要求在创面清洁,无张力,选用良好骨折固定情况下方可Ⅰ期闭合。如有困难可选延期闭合。本组3例延期闭合伤口随由1例浅表感染与均良好愈合。

4.3 骨折固定方式:开放性胫腓骨B、C型骨折属粉碎性不稳定骨折,骨折多有移位,对局部软组织多产生影响,需良好复位及固定。而近年来,固定对预防感染的作用已十分明确。王亦璁[2]认为使用可靠的内固定不仅不会增加皮肤感染机会,反而能更有效的控制感染。选择何种固定方式,应依据骨折类型、软组织情况决定。我们对软组织条件较好的Ⅰ、Ⅱ型损伤多以内固定为主,通过内固定便于充分清创,其稳定的解剖复位,为恢复其它组织解剖结构提供基础。而软组织损伤及骨折粉碎严重的则多用外固定支架固定。使用外固定支架,无需经过创面及剥离骨膜,即可完成骨折固定,并可提供稳定的固定,保护血供,便于处理伤口并可早期负重并活动骨折上下关[4]。而且外固定支架通过调节其加压装置以及病人的早期活动实现了弹性固定,为骨折愈合提供可靠保证[5]。

总之,我们认为,在处理开放性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时,应早期充分清创,有效可靠固定骨折,并依据清创术后局部皮肤条件,适宜选用Ⅰ期或延期、直接缝合或筋膜皮瓣等方式闭合创面,术后有效抗菌素治疗以及适度有效的患肢功能锻炼。

参考文献

[1] 王亦璁,王承武等.骨与关节损伤(第三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24-251

[2] 彭俊良.开放性胫腓骨骨折114例急诊治疗分析[J].中国骨伤.2000(14):221

[3] 杨铁军等.开放性胫腓骨粉碎性骨折合并胫骨缺损的治疗[J].中外健康文摘.2008(3)

[4] 候树勋.充分利用骨外固定器在创伤救治中的作用[J].创伤外科杂志,2005 (6):401

严重胫腓骨开放粉碎性骨折的治疗 篇3

关键词:外固定架,有限内固定,高压脉冲,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胫腓骨开放粉碎性骨折在临床较为常见,大多数是由高能量损伤所致,且常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及缺损,伤情复杂,临床处理起来较为困难,早期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并发症的发生可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否则极易发生皮肤及软组织坏死、感染,骨髓炎,骨和内固定物外露以及骨不连、骨缺损等并发症。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和高压脉冲治疗严重胫腓骨开放粉碎性骨折患者5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2例患者,男34例,女18例:年龄16~63岁,平均33.4岁,均为胫腓骨开放粉碎性骨折。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42例,重物砸伤8例,坠落伤2例。按照Gustilo分型均为Ⅲ型,其中ⅢA型17例,ⅢB型24例,ⅢC型11例;入院伴有其他部位骨折者1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 5 h,平均6.2 h。其中3~6 h 2 5例,6~8 h 1 7例,8~12 h 8例,12~15h 2例。

1.2 治疗方法

本组52例患者全部急诊手术,术前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处理危及患者生命的合并伤,麻醉后肥皂水刷洗术野皮肤,双氧水浸泡冲洗后高压脉冲灌洗装置用生理盐水(大于3 000mL)冲洗伤口内瘀血、污物及部分残留的坏死碎沫组织。常规皮肤消毒后铺无菌单,扩大开放创口,彻底清创,切除伤口皮缘、污染及坏死组织,污染的肌膜、筋膜酌情分层切除。骨组织表面及断端用刮除、刷洗方法清除。碾挫的肌肉断面薄层切除,仔细清除深埋于肌肉及软组织间隙中的异物。清创完毕后再次用高压脉冲灌洗器装置大量(大于3 000 mL)稀释高效碘混合液(生理盐水3 000 mL和0.5%的安尔碘约30 mL的混合液)冲洗伤口。手术人员更换手套,并更换手术器械、重新铺单。局部软组织条件较好者采用直接缝合、游离植皮或局部皮瓣、肌皮瓣转位后一期闭合创面,有骨缺损者一期植骨;对软组织损伤严重无法一期闭合创面、可能感染者采用全身抗感染、局部换药后二期闭合创面,行二期植皮或皮瓣转移术,有骨缺损者二期植骨;合并有神经血管损伤者,行神经血管探查吻合术或修复术。腓骨骨折不稳定者行钢板、克氏针或钢丝固定。开放复位胫骨骨折端,根据术中具体情况,将胫骨骨折复位后先用克氏针、钢丝、螺丝钉暂时固定骨碎片及骨折端,选用AO外固定支架固定胫骨,术中C型臂透视下观察骨折对位对线情况良好即可。术后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术后早期即可开始膝、踝关节的功能锻炼。

1.3 功能评定

患肢术后综合疗效评定标准参照JohnerWruhs疗效分析法[1],优:患肢无短缩,骨折无畸形愈合,皮肤愈合良好,膝关节活动度大于100°,步态自如;良:患肢短缩小于1.5 cm,骨端功能对位,无成角、旋转畸形,皮肤愈合好,膝关节活动度为60°~100°;差:患肢短缩大于1.5 cm,骨折畸形愈合、骨延迟愈合或骨不愈合,膝关节活动度小于60°,不能行走或步态摇摆。

2 结果

本组52例患者随访10~36个月,平均17.5个月。其中创面浅表感染10例,经抗感染、换药、皮瓣转位及植皮后治愈,无一例发生深部感染和骨髓炎。骨折愈合时间3~14个月,平均6.5个月,其中3例骨不连和2例骨缺损患者经再次手术加压固定植骨后骨愈合。患肢功能采用Johner-Wruhs疗效评定,优35例,良11例,差6例,优良率88.5%。

3 讨论

严重开放粉碎性胫腓骨骨折多由于交通事故的高能量损伤所致,这种高能量损伤所致的骨折具有创伤严重、骨折粉碎,同时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或伤口严重污染。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而要使这些骨折获得良好的愈合效果,手术治疗成为必要的选择,手术治疗的目的是:a)纠正骨折的旋转移位和成角畸形,维持骨折端的稳定,恢复小腿的长度及负重功能,恢复骨的管状外形和连续性,降低骨不连或骨延迟愈合的发生率,减轻对膝、踝关节面的影响。b)清创彻底,减少污染扩散机会,利于重要组织的修复。

对于此类严重开放粉碎性骨折,术后感染成为临床较为棘手的问题,而是否感染及感染程度与致病菌入侵的种类、数量、清创时间、软组织挫伤情况及有无合并全身其他部位严重创伤有关[2]。相关报道称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率为23%%[3],而清创的时间及程度是预防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的重要环节。Zalavras等[4]报道高压脉冲冲洗器在开放性伤口的冲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脉冲冲洗器可以较好的去除创面一些细小的颗粒物、细菌、坏死组织。章莹等[5]研究表明一次性脉冲冲洗吸引器进行创面冲洗清创,与单纯用生理盐水冲洗相比术后细菌菌落计数较术前明显减少,且术后创面的渗液亦较生理盐水冲洗组减少。因脉冲冲洗吸引器可以通过产生稳定的水压和水流,使细菌、污物与正常组织彻底分离,效果优于传统冲洗方法,近年在临床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本组所有患者在彻底清创的同时结合脉冲冲洗器冲洗伤口,所有随访患者在伤后8 h内清创者,无一例发生感染,其中10例患者因清创时间长(超过8 h)及软组织缺损较大等原因术后出现浅表创面感染,无一例发生深部感染及骨髓炎。因此,我们认为早期彻底清创及术中对软组织伤情的判断和正确处理,是避免感染、修复损伤组织以及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局部条件所必须的环节,对于局部软组织条件好,采用直接缝合、游离植皮或局部皮瓣、肌皮瓣转位等方法,一期闭合创面,尽可能减少肌肉及骨外露。而软组织损伤严重、大面积缺损、可能感染者不可强求一期闭合创面,要在彻底清创后开放换药,待感染控制、局部软组织条件许可后二期闭合创面,这样大大减少了深部感染及骨髓炎的机会。

对于GustiloⅢ型严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石膏夹板不可能达到良好复位及牢固固定,而且也不便于术后伤口换药,而内固定手术则有极大的感染风险,因此,外固定支架固定就成为比较好的治疗方法[6]。外固定架因在远离骨折端处穿针,无需广泛切开软组织和剥离骨膜,对骨折周围已经受损的软组织及局部血运干扰小,可以在治疗早期通过对骨断端均匀加压,使其紧密接触,提高固定的稳定性,有利于新生血管的长入及新骨形成并跨越骨折断端间隙,有利于骨折愈合。而对于分离移位明显的骨折碎片或大块分离的蝶形骨块,术中不易进行骨折块的复位,而且单纯外固定支架固定后不能够很好地维持骨折块的复位和稳定,术后易出现骨折块的移位和分离,易造成骨折愈合延迟或不愈合。术中将骨折块复位后采用有限螺丝钉或是克氏针固定小骨折块,可以较好的维持复位后骨折端的外形及稳定性,维持了骨折的功能复位和小腿力线,有利于外固定架对骨折端进行加压固定,并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观察创面及处理伤口也较为方便,提高了创面的局部抗感染能力,促进了骨折的愈合。本组所有患者采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固定,术后复查X线片骨折端位置维持较好,术后未见骨折块明显再次分离及移位,术后2~4周即可扶拐下地不负重行走,4~6周可部分负重行走,使骨折端早期得到应力刺激,加速骨折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3~14个月,平均6.5个月,其中3例骨不连和2例骨缺损患者经再次手术加压固定植骨后骨愈合。术后患肢功能采用Johner-Wruhs疗效评定,优35例,良11例,差6例,优良率88.5%。而对于一期皮瓣转移覆盖创面者,以及软组织条件较差、局部伤口感染,常要开放换药或多次清创、二期闭合创面者,采用骨外固定架固定后还具有便于观察皮瓣循环、局部换药及处理伤口等优点[7]。

总之,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和脉冲冲洗器在治疗严重胫腓骨开放粉碎性骨折方面,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牢靠、清创彻底等优点,降低了胫腓骨开放粉碎性骨折感染的发生率,促进了骨折愈合,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Johner R,Wruhs O.Classification of tibial shaft fractures and correlation with results after rigid internal fixation[J].Clin Orthop Relat Res,1 983(178):7-25.

[2]马树枝,许建中,李起鸿,等.骨外固定加压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附1 07例报道)[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 4,6(6):615-617.

[3]Ochsner PE.Prognosis and complications of open fractures[J].Heir Chir Aeta,1992,59(1):129-141.

[4]zalavras CG,Marcus ER,Levin LC,et al.Management of open fractures and subsequent complications [J].J Bone Joint Surg(Am),2007,89(4):884-895.

[5]章莹,夏远军,吴文,等.一次性脉冲冲洗吸引器应用于创面清创的前瞻陛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1,13(7):631-634.

[6]王亦璁.如何掌握开放骨折治疗原则[J].中华骨科杂志,1997,1 7(7):467-469.

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篇4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494-02

1 临床资料

本组28例患者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17~69(平均46.3)岁。摔伤9例,车祸伤13例,直接打击伤6例。Gustilo开放骨折分型: Ⅰ型为4例, Ⅱ型8例, Ⅲ型16例。胫腓骨远端骨折的AO分类: A: 7例,B: 12例, C: 9例。骨折距踝关节面2~5cm ,基本不涉及关节面。28例得到随访。受伤距手术时间4~15h ,平均8.3h ,手术时间60~130min ,平均91 min (含清创和术中透视时间)。

2 治疗方法

2.1 麻醉方法

合并下肢以外部位骨折的给予全麻;合并下肢其他部位骨折或单纯胫骨远端骨折的给予硬膜外或联合麻醉。

2.2 手术方法

a.常规清创开放创口,一般用原开放伤口即可,不必再延长切口;

b.切开复位固定腓骨,恢复腓骨长度:以骨折端为中心沿腓骨切口,逐层暴露至腓骨骨折端,复位骨折,恢复腓骨的长度和力线,根据损伤程度采用1/3管钢板、3.5 mm重建钢板或克氏针固定,稳定者不予固定;

c.双边外固定支架固定胫骨:骨折复位后,于踝关节上1~2cm处交叉打入2枚4# Schanz钉(第一枚4# Schanz钉自胫骨前内侧面向后外侧打入,注意不要伤及大隐静脉和胫前肌;第二枚4# Schanz钉子自前丘(chaput结节)向后内侧打入,注意不要勿伤及踝管内的神经、血管、肌腱),被动活动踝关节,若肌腱(胫前肌、腓骨长短肌以及踝管内的各个肌腱)滑动连续,说明没有穿住肌腱。在骨折近端前内侧打入2枚5# Schanz钉,骨折近端前外侧(髂胫束止点)打入1枚5# Schanz钉,胫骨骨折复位满意后,维持位置,将双边外固定架直杆与Schanz固定。

2.3 术后处理

由于没有外固定限制踝关节活动的患者,术后3d开始主动加强踝关节的活动. 术后3个月开始部分负重下地活动,逐渐增加负重. 注意针道护理.

3 结果

骨折愈合时间6~14个月,平均9.8个月。根据美国骨科协会足踝外科分会(AO-FAS)提出的踝关节主观评分标准[2],对28例患者进行了评分,其中优15例(53.6%) ,良7例(25%) ,差6例(21.4%)

4 讨论

临床工作中常常遇到胫腓骨远端未累及踝关节的开放性骨折,因为小腿远端在解剖上为肌腱的通过区,缺少肌组织的覆盖,缺乏软组织保护的胫骨远端在受到外力作用后容易发生严重骨折,一旦处理不当,可能造成较多并发症[1]。我们近年来应用双边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远端开放骨折,取得了一定效果。

双边外固定支架在处理胫腓骨远端开放性骨折中有很多优点,比如①自重轻,操作简便,无需特殊器械; ②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可避免因长期卧床及石膏外固定等引起的关节僵硬、肌肉萎缩、骨折畸形愈合等诸多并发症的发生; ③固定牢固,不易松动,可塑性强; ④减轻皮肤、软组织、骨的损伤,无需过多剥离骨膜而影响骨愈合; ⑤在骨折固定早期采用静力加压固定,可提高稳定性。中后期骨折线模糊或有骨痂时,通过松开加压杆的锁纽,去除加压杆,变静力型固定为动力型固定,通过肌肉的收缩或部分负重产生轴向压力,使得骨折端产生生理性应力刺激,降低或避免应力遮挡效应,为骨折愈合提供最佳的生物学和生物力学环境,促进骨折愈合。

对于胫腓骨远端未累及踝关节的开放性骨折来说,由于骨折远端可用来固定的空间较小,传统上常常采取跨踝关节的外固定支架来治疗该疾病。而我们应用双边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远端开放骨折,这样就可以既能提供稳定的固定,又可以在疼痛消失后进行踝关节功能锻炼,所以本组病例踝关节活动基本都在正常范围。

手术注意事项和技巧: ①清创一定要彻底,清创术毕应常规行一般細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局部组织创伤程度是造成伤口感染的主要因素,胫腓骨远端开放性骨折端血运差,外伤暴力往往较大,污染较严重,一般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可指导术后抗生素的调整。本组9例患者伤口感染:Ⅰ型0例,Ⅱ型4例,Ⅲ型5例,经调整抗生素种类和理疗,6例感染控制,3例行皮瓣转移覆盖伤口。②应先复位和固定腓骨,以恢复肢体的长度,尤其是外踝的长度,因为外踝的长度对关节的稳定非常重要。③骨折远端两枚4# Schanz钉应交叉60°~90°,这样可以增大支撑面积,注意不要伤及踝管内的神经、血管,大隐静脉,不要穿住肌腱。④如果骨折严重粉碎,则先复位骨片并用克氏针或螺钉固定,因为骨折端稳定,有利于愈合,即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3]。

当然外固定支架也有一些并发症,比如:①针孔感染:为最常见而特有的并发症,本组钉道感染12例,外用MgSO2及75%酒精后感染控制,感染未涉及踝关节;②关节功能受限: 该并发症多发生在应用胯关节外固定支架的病例中,而我们应用双边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远端开放骨折,早期就能进行踝关节功能锻炼,所以本组病例踝关节活动基本都在正常范围[4]; ③损伤血管和神经:经仔细认真操作,熟悉解剖后,多能避免,本组无一例发生。

总之, 胫骨远端骨折治疗方案多样, 双边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远端开放骨折提供了一个简单、实用的方法,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俞光荣,汪文. Pilon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疗效分析[J]. 中华骨科杂志, 2007, 27: 149 - 155.

[2] Kitaoka HB ,Alexander IJ, Adelaar RS, et al. Clinical rating systems for the ankle-hind foot, mid foot, hallux, and lesser toes[ J ]. Foot Ankle Int, 1994, 15: 349 - 353.

[3] 魏万福,辛景义,张铁良. 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 22: 829 - 831.

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临床研究以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之间在我院就诊的50例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 男性32例, 女性18例, 患者年龄范围在20~60岁, 平均年龄为 (39.4±11.3) 岁, 患者发生骨折至接受手术的时间间隔在3h~10d之间, 平均时间为 (6.2±2.3) d。患者的骨折类型包括:30例闭合骨折, 其AO分型结果为:6例42-C3.3型, 12例42-C3.1型, 6例42-C2.2型, 6例42-C2.1型;20例开放性骨折, 其Gustilo分类结果为:5例III型, 5例II型, 10例I型。患者受伤原因包括:10例摔伤, 10例高处坠落伤, 30例车祸伤。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连续硬膜外麻醉, 使用止血带止血。腓骨骨折治疗方法为:按照患者的骨折位置具体确定, 腓骨中下1/3骨折患者接受内固定联合1/3管型锁定板切开复位治疗, 而中下1/3以上骨折则无需特殊处理。治疗目的在于:提高小腿稳定型、胫骨间接复位、避免发生外踝上移, 所以, 具有较高的复位精度要求。胫骨骨折治疗方法为:27例患者选择胫骨外侧切口, 23例选择胫骨内侧切口。具体措施为:依据X线片检查结果, 首先在患肢上选择放置锁定钢板, C臂机监视下选择锁定钉的位置和锁定板的长度, 并进行标记, 根据设计对大骨折块处小切口及远近切口进行标记, 行近侧切口, 手术切口延至骨膜部位, 使用小剥离器在骨膜上和肌肉下行小隧道, 将锁定板以钻套拧入, 使用钻套固定钢板, 从近切口插到远切口, 在C臂机监视下观察钢板位置, 远骨折块使用2枚锁定钉进行固定, 通过前后移位和推拉技术为点状复位钳提供配合实施骨折复位治疗, 同时临时固定。在C臂机检查复位效果良好后, 置入近端锁定钉, 通常分别在远近端置入3枚锁定钉[2]。

1.3 疗效评定标准

本次临床研究以Johner-Wruhs评分结果作为临床疗效评定依据:优, 指患者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感染等并发症, 关节旋转程度在5°以下, 短缩程度在5mm以内, 无成角畸形, 无疼痛感, 术后步态正常, 关节能够进行正常的力量对抗, 且骨折愈合效果良好;良, 指患者发生轻微的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关节旋转程度在5°~10°之间, 短缩5~10mm, 成角畸形<5°, 术后偶有疼痛, 步态正常, 力量对抗受限, 关节活动度为正常水平的75%, 骨折良好愈合;中, 指患者发生中度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无感染, 关节旋转程度在10°~20°之间, 短缩10~20mm, 成角畸形在10°~20°之间, 中度疼痛, 跛行步态, 力量对抗受限, 关节活动度为正常水平的50%, 骨折良好愈合;差, 指患者发生重度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并发感染, 关节旋转程度>20°, 短缩>20mm, 骨成角畸形>20°, 疼痛严重, 严重跛行, 无法进行力量对抗, 关节活动程度不足正常水平的50%, 骨不连或骨延迟愈合,

2 结果

所有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平均手术治疗时间为 (70±12.3) min, 平均术中出血量为 (30±6.5) mL,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 (19±3.5) d。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12至18个月不等的随访, 随着结果显示, 患者的Johner-Wruhs评分结果为:49例患者伤口甲级愈合, III型开放性骨折1例患者乙级愈合, 术后平均伤口愈合时间为12周。无1例患者发生内固定失败、畸形愈合、骨不愈合或骨延迟愈合等问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40例优, 5例良, 4例中, 1例差, 治疗的总优良率为90%。

3 讨论

本次临床研究结果表明, 小切口锁定板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 具有下述显著的优势:第一, 锁定板固定骨折部位, 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锁定钉拧入后不会对骨块产生拉伸作用, 因而不会对骨折复位效果造成影响。第二, 小切口锁定板手术中, 钢板和锁定钉之间的位置设定能够保证较好的固定效果, 使骨、螺钉和钢板牢固连接在一起, 从而形成一种稳定的内支架固定结构。第三, 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 锁定螺钉固定后抗拉力和锚合效果较好[3]。

摘要:目的 探讨小切口锁定板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临床研究以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之间在我院就诊的50例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 所有患者均接受小切口锁定板治疗, 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手术治疗, 所有患者骨折部位均良好愈合, 且术后无1例患者发生内固定失败和畸形愈合等并发症, 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结论 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 小切口锁定板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 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且治疗的安全性较高, 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小切口,锁定板,胫腓骨,粉碎性骨折

参考文献

[1]陆栋, 顾家烨.小切口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J].海南医学, 2008, 19 (12) :53-54.

[2]陈新疆, 陈永春, 苏志岩.小切口置入解剖钢板微创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25例[J].福建医药杂志, 2012, 34 (3) :42-43.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将55例样本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男12例、女16例, 共28例。年龄从20~72岁不等。其中右侧骨折19例, 左侧骨折9例。开放性骨折3例, 闭合性骨折25例。根据AO分类还可以分为C1型7例, C2型9例, C3型12例。4例合并正中神经损伤, 9例桡骨干骺端骨质缺损, 7例合并其他骨折;B组男18例、女9例, 共27例。年龄分布于18~75岁之间。右侧损伤24例, 左侧损伤3例。闭合性骨折22例, 开放性5例。根据AO分为11例C1型, 10例C2型, 6例C1型。5例合并正中神经损伤, 1例桡神经损伤, 21例合并其他骨折。两组资料口径统一, 可以比较。

1.2 影像学检查

55例患者均通过腕关节正侧位X线摄片检查, 被确诊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并且骨折线都累及到关节面。还对其中的7例患者进行了CT检查。

1.3 手术方法

对于采用有限切开内固定配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的A组患者, 将2枚固定钢针穿入桡骨“裸区”的对侧皮质, 并在第2掌骨上穿两枚钢针, 而且要尽可能穿透三层皮质。采用C型臂X线机对手法复位效果进行透视, 使桡骨长度尽量恢复, 通过外固定支架对骨折周围的肌腱、韧带进行支持外扩, 使其保持一定的张力[1]。将桡骨远端背侧切开约3厘米, 对复位情况进行检查, 若复位不是很满意, 可以用克氏针进行撬拨, 使关节面及掌倾角、尺偏角得以尽可能恢复, 用自体骨骼或人工骨骼支撑对关节面骨折粉碎部分进行植骨, 还可以用1.5 mm克氏针贯穿对不稳定骨块进行固定。在手术过程中根据X线情况在屈曲位的不同角度对腕关节进行固定, 待固定3~4周后调整到功能位。术后手指要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在6~8周左右将外固定架去除对腕关节功能进行锻炼, 并于8~12周将克氏针拔出。

对于采用掌侧入路T型解剖钢板治疗的B组。在确保桡骨动静脉和正中神经不受损伤的前提下, 自桡骨茎突近侧约5~7厘米处沿着肱桡肌内侧缘作切口。将旋前方肌部分切断, 保留部分肌纤维, 剥离骨膜, 进行骨骼复位, 在复位过程中要注意骨皮质完整性及对尺偏角和掌倾角的纠正。选用斜T型钢板对远端骨折较粉碎部分进行固定, 若骨折块较大, 则选用直T型钢板代替, 确保骨折远端有三枚螺钉。取自体补充缺损的骨松质, 确保术后关节面及角度的恢复。若掌侧入路无法进行复位, 则需要在背侧作切口通过撬拨协助复位。克氏针用于临时固定较为严重的粉碎性骨折[2]。骨折固定后要对正中神经进行探查。腕关节骨折采用常规石膏进行固定, 术后要注意将患肢抬高, 并于次日开始对手指指关节和掌指关节进行功能锻炼, 待2~4周后去除外固定对腕关节进行锻炼。

2结果

经过5个月到3年的随访, A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约为3到5个半月, 且恢复评定为10例优, 13例良, 3例可和2例差, 达到82.1%的优良率;而B组患者的平均愈合时间为4~6个月, 且疗效评定为8例优, 11例良, 优良率为70.4%。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

3讨论

桡骨远端有其特有的解剖结构, 在正常状态下, 桡骨远端关节面的尺偏角为20°~25°, 掌倾角为10°~15°, 桡骨茎较尺骨茎长约12mm[3]。由于这些关节与腕关节功能紧密相关, 在进行关节复位时要特别关注, 使其尽可能恢复。高能量暴力容易引起关节面桡骨远端骨折, 造成严重的骨折粉碎, 关节面塌陷、骨折块小、压缩明显等症状, 使得骨折区的正常结构丧失, 进而难以对桡骨长度进行恢复, 造成关节面不整、尺偏角和掌倾角减小, 引起关节功能障碍和继发性疼痛等症状。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更容易发生粉碎性骨折。据统计, 发生桡骨远端骨折没有造成关节移位进而引发创伤性关节炎的概率仅为11%, 涉及关节面骨折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概率高达40%。因此, 在对桡骨远端骨折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要尽可能恢复解剖及力学结构。若复位难度过大或无法保持稳定, 则需要进行切开复位。

对于C型骨折, 受肌腱牵拉效应的影响, 夹板、石膏难以有效预防轴向回缩, 常常引发愈后桡骨萎缩、掌倾角无法恢复、下尺桡关节的正常结构被改变, 导致关节面负荷量增大, 进而引发创伤性关节炎。桡骨远端骨骼的粉碎常导致切开复位解剖钢板的螺钉无法固定, 过多的组织剥离导致骨块剥离, 延缓骨骼愈合速度。在腕关节的掌侧及背侧存在较多的肌腱走行, 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法将导致其容量的增加, 同时受术后瘢痕粘连等问题的影响, 治疗效果不容乐观[4]。在本次观察中, 采用掌侧入路T行解剖钢板治疗的B组, 治疗优良率仅为70.4%。当然, T型钢板有其独特的优势, 其末端呈横形或斜形, 且在近端有1个滑动孔和3个以上的螺钉孔, 可以对骨折的两段进行牢固的固定, 从而保持骨折端的稳定性和关节面的完整性, 使尺偏角和掌倾角恢复正常。T型钢板可以借助螺钉与桡骨进行很好地匹配, 进而实现对远端粉碎骨折的加压固定。

选择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法主要参照是否发生粉碎性骨折及是否伤及关节面两个方面进行。在本次研究中, A组患者采用有限切开、外固定支架及手法复位的治疗方法, 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摘要:选取55例样本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 将样本随机分为A、B两组。对A组患者采取有限切开内固定配合外固定支架治疗, 对B组患者采取掌侧入路T形解剖钢板治疗。经过5个月到3年的跟踪随访, A组中, 10例愈合效果为优, 13例为良, 3例为可, 2例为差, 优良率可达82.1%;而B组8例为优, 11例为良, 5例为可, 3例为差, 优良率为70.4%。明显看出A组的治疗结果优于B组 (P<0.05) 。采用有效切开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法配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 值得临床性推广。

关键词: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影像学检查,支架治疗

参考文献

[1]李文壮, 蔡湘波, 白卫东.两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比较.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8, 3:23-24.

[2]孙海浪, 刘影, 朱国太.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30例临床分析.实用医学杂志, 2008, 2:93-94.

[3]王平, 王伟, 李峻.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实用骨科杂志, 2009, 6:33-34.

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篇7

关键词:桡骨粉碎性骨折,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效果评价

在临床上, 桡骨远端骨折为常见的和多发的骨折类型之一, 在全身骨折中, 该种类型的骨折约占1/6, 同时其也是上肢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当前, 在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上, 传统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仍是主要的治疗方式, 这种治疗方式, 能够在极大多数桡骨远端骨折关节外简单骨折治疗中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1]。但是, 采用此方法对特殊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如稳定性较差) 治疗效果却不理想, 特别是对于关节内骨折, 给予患者单纯的石膏外固定, 无法稳固关节面, 且可能引发桡骨尺关节骨性关节炎、顽固性腕关节疼痛及正中神经等多种严重的并发症[2]。该研究随机纳入该院收治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患者120例, 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对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该院收治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患者120例, 男性55例, 女性65例, 年龄在22~70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36.5±4.5) 岁, 左侧桡骨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54例, 右侧桡骨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66例。根据AO桡尺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类型进行分类, 包括背侧Barton骨折 (B2型) 28例、桡骨矢状面关节内骨折 (B1型) 12例、掌侧Barton骨折14例, 以及桡骨关节面及干骺端骨折简单完全关节内骨折 (C1型) 33例、桡骨关节面简单骨折干骺端粉碎的完全关节内骨折 (C2型) 28例、桡骨远端粉碎的完全关节内骨折 (C3型) 5例。

1.2 术式的选择

根据AO桡尺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分类标准, 该研究纳入的患者分为六种类型, 其中, 如果患者对闭合复位不满意, 对于C1、B1、B2和B3型骨折患者, 选择切开复位“T”形纯钛金属板螺钉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 对于C2、C3型患者, 选择切开复位外固定架固定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3]。同时, 按照手术中患者对复位治疗的反馈情况, 对治疗方案进行合理选择, 必要时采用加克氏针给予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术中, 对患者手术耐受力进行评估, 并根据肢体的肿胀程度进行合适的手术治疗。该研究中所有患者, 45例采用“T”形纯钛金属板螺钉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 32例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后加外固定架方式进行治疗, 43例采用单纯切开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方式进行治疗。

1.3 方法

1.3.1 手术治疗方法

该研究中所有患者手术前均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所有患者取仰卧位, 将患肢外展于侧台上, 并对腕部桡背进行侧切口, 使切口近端靠近桡骨茎突上端约6~8 cm, 远端呈“L”形在桡腕关节后向背作切口[4]。术中, 需切开伸肌支持带, 此带位于拇长伸肌腱及桡侧腕长短伸肌腱两种肌腱之间, 并向拇长伸肌腱进行来开, 充分暴露桡骨背侧关节面以及患者的骨折断端 (断端近端3~5 cm) , 沿该切口充分暴露桡骨背侧全部关节面, 并充分探查掌侧碎骨块, 在直视视野下对患者骨折进行复位[5]。在复位时要注意控制掌倾角、桡骨远端长度、尺偏角等在规定的范围内。入股桡骨远端的长度满足需要时, 在该情况下, 发生骨缺损等情况, 可自体骨块移植, 并在适当调整后, 将桡骨远端关节面确定下来, 确保可满足螺钉固定解剖复位的钛金属板的要求。

依据患者骨折线部位, 对手术使用的“T”形板进行合理选择, 将其置于患者桡骨远端背侧, 并按照可打入3枚螺钉的长度进行“T”形板的选取。放置金属板时需注意是远端需在桡骨关节缘约2~3 mm处, 倘若金属板置入时桡骨远端受Lister结节影响程度较大, 可采取将部分结节切除的方式减小影响。掌侧Barton骨折于患者桡骨远端的外侧作切口, 掌侧弧形水平切开桡腕关节面, 并在患者桡骨远端一侧掌侧将板钉置入。骨折部位稳定复位, 采用外固定架在掌屈45°位条件下固定腕关节;如骨折的稳定性差, 可用2~3枚克氏针行内固定, 并加外固定架固定, 患者术后10 d调到功能位。手术操作完成后, 在伤口内放置引流条, 并对伤口进行缝合[6]。

1.3.2 术后治疗方法

进行“T”形春钛金属板螺钉内固定方式治疗的患者, 术后第1天, 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指间关节、掌指关节活动, 比如拇指的屈伸, 注意事项为, 配合肢体静脉泵, 将前臂及手部的水肿消除掉[7]。术后第2天, 可拔除引流条, 用以减少伤口敷料的使用, 并行腕关节功能的锻炼。对于进行外固定架固定方式治疗的患者, 手术10 d后可将外固定架松开, 将患者的腕关节调整到适当的功能位后, 再将患者的外固定架锁紧, 一月后逐步松解外固定架, 并进行腕关节的功能性锻炼[8]。术后第6周, 按照患者桡骨骨折的实际情况, 决定是否完全拆除外固定架以及开展腕关节功能锻炼。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的数据均采用SPSS 13.0软件包处理, 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 (±s) 形式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 P值为当原假设为真时所得到的样本观察结果或更极端结果出现的概率。

2 结果

2.1 随访结果情况

治疗前, 平均掌倾角为 (15.3±3.4) °, 治疗后患者平均掌倾角为 (8.3±2.1) °,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t=1.817) 。对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18个月, 平均随访时间为 (6.4±2.3) 个月, 患者均得到随访, X线片检查显示骨折均愈合良好, 且39例患者关节面平整;桡骨尺偏角18~34°, 平均尺偏角为 (28.4±3.2) °;治疗后, 尺偏角9°~26°, 平均尺偏角为 (20.3±2.3) °, 治疗前后掌倾角、平均尺偏角等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无1例患者发生桡骨轴向缩短。

2.2 患者治疗情况

根据Aro等对于Collse骨折复位后的功能评价, 120例患者中, 优65例、良41例、可12例及差2例, 优良率达到了88.3%。

2.3 患者桡骨功能的恢复状况

患侧腕关节伸屈活动为健侧活动度的者14例、背伸接近于健侧活动度者21例, 掌屈仅为健侧的60%~80%;活动度不及健侧60%者15例;有45例掌屈、背伸达到健侧活动度60%~80%;进行屈伸活动训练时, 无疼痛感113例, 有轻度疼痛感3例, 且均未发生内旋障碍, 4例患者进行外旋时, 活动受制, 外旋角为45~72°;功能恢复满意者为113例、认为功能恢复可以者5例及功能恢复不满意者2例。其中, 1例由于术后关节面不平整, 伴有轻微疼痛, 活动功能不佳等不满意治疗效果。

3 讨论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为常见的骨折类型, 由于桡骨远端的生理解剖结构特殊, 正常情况下, 桡骨远端关节面掌倾角为10~15°, 而尺偏角为20~25°, 尺骨茎比桡骨茎大约短12 mm, 且桡骨的上述结构与腕关节的功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在骨折复位过程中, 应尽量将这些结构的解剖位置进行复位[9]。在部位方面, 桡骨远端骨折大都发生于腕关节背伸40~90°, 如果腕关节背伸为90°, 则可能出现腕骨损伤。其中, 导致男性骨折的外力平均为283 kg, 而导致女性骨折的外力稍小, 为195 kg[10]。而老年人由于大都伴有不同程度的骨折疏松, 在同等外力条件下, 可能发生粉碎性骨折。在目前的临床治疗上, 骨折后采用石膏外固定, 治疗的效果理想, 但对于骨折涉及关节面, 且为不稳定的粉碎性骨折类型, 石膏外固定的效果并不理想, 主要是可导致尺偏角、掌倾角减小、桡骨远端缩短及关节面平整度低等, 可引发关节功能障碍及继发疼痛。相关的数据表明, 未出现移位的桡骨远端骨折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病率为11%, 而骨折一旦涉及关节面, 其发生率上升至40%。因此, 在进行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时, 应使其解剖结构和力学性质尽可能完全恢复。

倘若患者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后的稳定性差或复位的难度大, 则需要切开复位。研究认为, 关节面移位超过2 mm时, 即存在切开复位的指征。在直视条件下进行切开复位, 可收到理想的复位效果, 且完成复位后, 可按照骨折端的稳定性来选择手术治疗方法, 采用动力外固定及钉板内固定均可[11]。在复位完成后, 可通过在桡骨远端骨块中置入松质螺钉的方式来提高复位后的稳定性, 治疗时选择“T”形钛金属板进行固定, 而采用该固定方式的意义, 是在内固定的基础上可尽早进行功能恢复锻炼。而如果桡骨远端关节面的平整度不够, 并且碎裂程度较为严重, “T”形板螺钉的固定稳定性会较差, 为提高稳定性, 可在复位后用较为稳定的克氏针或者外固定方式进行固定, 并对患者采取外固定架固定的方式提高稳定性。与其他固定方法相比, “T形板螺钉内固定具有更强的可靠性, 并且外固定架固定方式能够将患者腕关节功能锻炼时间延后二到四周。以上两种固定治疗方法, 在功能恢复和结构复位上, 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单纯采用石膏及夹板外固定难以治疗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不过该研究未对患者的远期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做长期随访, 远期疗效尚未证实。

该研究纳入的40例患者, 治疗的结果显示:120例患者中, 118例患者的关节面恢复平整;桡骨尺偏角18~27°, 平均尺偏角为 (20.3±2.3) °;掌倾角3~16°, 平均掌倾角为 (8.3±2.1) °;患侧腕关节伸屈活动为健侧活动度的者14例、背伸接近于健侧活动度者21例, 掌屈仅为健侧的60%~80%;活动度不及健侧60%者15例;有45例掌屈、背伸达到健侧活动度60%~80%;进行屈伸活动训练时, 无疼痛感113例, 有轻度疼痛感3例, 且均未发生内旋障碍, 4例患者进行外旋时, 活动受制, 外旋角为45~72°;功能恢复满意者为113例、认为功能恢复可以者5例及功能恢复不满意者2例。按照患者桡骨远端骨折的严重程度, 制定复位的先后顺序, 首先恢复桡骨及尺骨相对长度, 其次平整关节面, 最后控制尺偏角、掌倾角。患者腕关节的活动度情况以及活动时的疼痛程度, 均与桡骨缩短密切相关, 同时也是影响腕关节功能的最重要因素。而在关节活动时, 发生疼痛的主要原因为关节面平整性差, 其可导致关节活动度的下降及诱发创伤性关节炎。在复位过程中, 尺偏角的复位相对容易, 出现角度减小的状况十分少见[12]。而掌倾角减小, 主要是影响腕关节的掌屈, 而不会对腕关节功能造成很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 桡骨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骨折是常见的上肢骨折类型之一, 该研究的结果显示, 对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方式, 效果理想, 且安全性较高, 患者对功能恢复的满意度较高, 因此手术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姜保国, 张殿英, 傅忠国, 等.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 2012, 21 (2) :19-22.

[2]唐华军, 熊英辉, 刘建平.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的内固定治疗[J].黑龙江医学, 2012, 11 (6) :454-457.

[3]王一.不同固定法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效果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20 (6) :1129-1130.

[4]杨志勇, 黄明, 廖亮.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J].淮海医药, 2012, 24 (6) :502-503.

[5]张峰.手术结合中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 2013, 34 (5) :4027-4028.

[6]韩松.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23 (1) :155-156.

[7]何启新.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的外科治疗[J].吉林医学, 2011, 32 (7) :5096-5097.

[8]陈伟兵.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与早期康复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21 (6) :38, 79.

[9]万曲桥, 徐刚, 金建华, 等.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07, 11 (2) :154-155.

[10]张茗慧, 李岳伟, 李小荣.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累及关节面手术治疗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 (5) :163-165.

[11]刘献国, 刘军萍.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J].内蒙古中医药, 2009, 22 (5) :158-159.

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篇8

关键词:骨折,胫腓骨,Hybird外固定支架

胫腓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是骨科临床较多见的骨折类型, 靠近踝关节, 是一种不稳定型骨折。临床医治的办法也比较多, 诸如正骨手法复位、石膏、小夹板固定、跟骨牵引、经皮内固定及切开复位固定内固定等方法, 但由于胫腓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的部位血供差以及软组织覆盖有限等特点, 容易造成骨不连、骨折移位以及软组织感染损伤等问题。笔者自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采用Hybird外固定支架治疗12例胫腓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 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 男8例, 女4例;年龄25-58岁, 平均 (37.5±4.3) 岁。开放性损伤8例, 闭合性4例。组织损伤程度按Gustilo分类:Ⅱ型5例;ⅢA型3例, III B型4例。骨折累及踝关节面者 (Pilon) 3例。受伤距手术时间为3~18h, 平均6.7h。

1.2方法

开放性骨折均予伤后6~8h内常规彻底清创。患者取平卧位, 骨折远端选择合适大小的环形环, 骨折近段如皮肤条件及骨折情况许可, 可以选择普通单侧固定架。骨折远端处避开重要血管神经, 用2~3枚橄榄钢针交叉穿过骨骼, 之后拉伸固定在金属环处。闭合复位时也使用橄榄钢针进行骨折的复位, 也可有限切开复位有限固定。当骨折复位效果满意之后垂直骨折线穿过2~3枚橄榄钢针, 然后拉紧使得骨折端严密接触。安装连接杆, 并锁紧固定。全程使用“C”臂X光机。

1.3 术后治疗

术后常规治疗, 支架处正常消毒换药, 定期复查X片, 并指导各个关节的功能锻炼。

1.4 评定标准[1]

优:骨折愈合正常, 没有局部畸形。X片显示对位对线好。良:骨折愈合正常, 手术后有细微移位, 活动功能恢复正常。差:骨折愈合显著畸形, 骨不连或者再次骨折。

2 结果

如X片骨折线模糊, 且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 可去除支架, 改支具或夹板固定。12例胫腓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带环形外固定架时间为个4~10月, 平均时间为 (7.1±2.2) 个月, 治愈效果为优8例, 良3例, 差1例, 优良率达91.7%。

3 讨论

胫腓骨骨折是长管状骨中最常发生骨折的部位, 其中又以中下段骨折较多见, 骨折靠近踝关节, 且处于圆形转为四方形的交界, 胫前又缺乏皮肤软组织覆盖[2]。尽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相当必要。以往常用钢板内固定治疗, 需要广泛剥离, 影响血供, 易造成骨折不愈合及感染[3]。髓内钉固定又因为胫骨远端髓腔比较大, 容易形成远端成角畸形, 而骨折端不稳定是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的常见原因[4]。单纯的外固定支架又无法固定骨折远端的碎骨块, 超关节支架又会极大的影响到踝关节的功能。而Hybird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既稳定而且可以调整, 基本不影响到血供, 有持续的牵引张力, 又有加压作用, 刺激骨折生长。同时橄榄钢针既有克氏针的作用, 又有阻挡作用可以很好的固定螺旋和斜型骨折的复位, 且极大地降低对软组织的损伤, 减少感染。由此可见, 使用Hybird外固定架来治疗胫腓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 可获得良好疗效, 有效地减少并发症发生, 是种理想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Tscherne H, Ouster HJ.A new classification of soft-tissue damage in open and closed fractures (author’transl) [J].Unfallheilkunde, 1982, 85:111-115.

[2]胥少汀, 葛宝丰, 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731.

[3]陈能, 何其泉.两种固定法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的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08, 4 (12) :116-117.

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篇9

【关键词】外固定架;克氏针;桡骨;粉碎性骨折

【中图分类号】R726.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640-01

桡骨干在皮质骨向松质骨移行部为解剖薄弱区,一旦遭受外伤极易发生骨折。且骨折70%以上为粉碎性,常合并有桡骨短缩、桡腕关节及下尺桡关节的损伤[1]。其治疗方法较多,我院采取外固定架加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0年3月—2011年6月为197例患者施行外固定架加克氏针固定,本组患者均为粉碎性骨折且骨折端和碎骨块移位较多,其中男92例,女105例;年龄25岁—76岁,平均49岁;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148例,向掌侧移位49例;开放性骨折16例,闭合性骨折181例;受伤原因:车祸伤35例,摔伤124例,重物击伤及其他原因致伤38例;受伤后手术时间:1小时—8天,平均1.2天。合并伤:下尺桡关节脱位10例,尺骨茎突骨折23例,尺骨远端骨折3例。

1.2手术方法 臂丛阻滞麻醉,患者取仰卧位,气压止血带止血,常规消毒铺巾。如为开放性骨折先行创口清创缝合。C臂机透视下手法牵引复位骨折端,沿桡骨干纵轴,于骨折端近段背侧切二个长约0.5cm--1cm的小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筋膜,钝性分开肌肉,分别钻入2枚固定针。再于左手第2掌骨背侧切二个长约0.5cm--1cm的小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拨开伸指肌腱,分别钻入2枚固定针。 连接固定架,C臂透视下再次牵引复位,维持复位后桡骨长度和骨折端位置,旋紧螺母锁死固定架。如碎骨片复位不良或关节面不平整, 需在C臂透视下,用2.5mm或3.0mm克氏针撬拨复位碎骨片,使关节面和骨折端达解剖对位,如复位后的骨折片不稳定,用1.5mm-2.0mm克氏针经皮打入固定不稳定的碎骨片。如透视后发现下尺桡关节仍分离或脱位,再次复位下尺桡关节并经皮打入克氏针以维持复位后的位置。克氏针针尾剪短折弯留于皮下或皮外。如合并尺骨远端骨折再根据情况另行固定。术后2-3天即进行手指屈伸功能练习,术后6—8周根据骨折愈合情况,一次去除克氏针和外固定架,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

2结果 本组197例均获得随访3个月—2年,平均6个月。桡骨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1周。腕关节功能按Dient评定标准评定,优168例,良22例,可7例。

3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多见于中老年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其他年龄的人也可以发生,青壮年因骨骺未闭合也易发生骨骺分离骨折。桡骨远端骨折约占急诊骨折的17%,其中关节内骨折占远端骨折的25%。其治疗方法较多,如治疗不当易致腕部畸形、腕关节疼痛、腕关节活动受限,给患者工作、生活带来不便和痛苦[2]。

传统方法一般采取手法整复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但因固定不牢靠,无法维持复位后骨折断端的稳定、桡骨的长度和腕关节面的平整,易造成骨折患者出现伤腕畸形、疼痛、活动受限等后遗症。手法整复单纯外固定架固定在临床应用也较多,虽然其对维持复位后骨折断端的稳定、桡骨的长度优于小夹板和石膏外固定,但对移位较多且波及关节面的粉碎性骨折并不能达到满意效果。主要是因为手法整复无法使关节面和碎骨块达解剖复位。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虽然能解剖復位关节面和碎骨块,但手术创伤较大,术中需剥离骨膜和碎骨块的附丽组织,影响骨折的愈合。严重骨质疏松和严重的粉碎性骨折,钢板固定后难以达到坚强固定,术后需辅以石膏外固定,无法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且如骨折远端较小、粉碎严重无法把持螺丝钉,患者高龄、全身情况差、合并严重内科疾患者均不宜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3]。

外固定架加经皮穿针克氏针固定骨折较其他治疗方法有以下优点:①.手术方法简单,手术时间短平均35分钟,术中出血很少约2—5ml,高龄和合并严重内科疾病的患者均可耐受。②.可在C臂透视下撬拨复位碎骨片和未完全复位的关节面,使骨折端达到解剖或接近解剖复位。③复位标准为:桡骨短缩小于2mm,桡骨远端关节面掌倾角12°,尺偏角20°左右,关节面平整或台阶样移位小于1mm。.利用外固定架可维持复位后的桡骨长度和整体位置,利用克氏针穿针可维持复位后的碎骨片和下尺桡关节。④.经皮穿针不剥离骨膜和碎骨片,不破坏骨折端血运,相应缩短了骨折愈合时间,早期可进行功能锻炼。⑤. 适用范围广,包括骨折远折端较小、粉碎严重、骨质疏松无法把持螺丝钉者均适用。⑥.不需二次手术,门诊即可去除外固定架和克氏针,减少了再次手术风险。⑦如为骨骺骨折,外固定架的固定钉和克氏针可远离骨骺线而不会对骨骺发育造成影响。

参考文献

[1]陆裕朴,胥少汀等,桡骨下端骨折,实用骨科学 1991:12(1):622-623[2]Hanel DP,Jones MD,Tremble TE.Treatment of complex fractures wrist fractures. .[J].Orthop Clin of North Am,2002,33(1):35-38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治疗探讨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53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 男31例, 女22例, 年龄24岁~68岁, 平均年龄 (43.06±4.11) 岁;左侧28例, 右侧25例;手术至受伤时间为2 h~1周, 平均 (2.01±1.06) d;开放性骨折26例, 闭合性骨折27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8例, 摔伤21例, 机器伤4例。患者均经X线片诊断确诊, 均符合WHO中关于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

患者均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常规铺巾, 取仰卧体位。开放性骨折患者清理创面, 之后关闭伤口, 在第2掌骨背的外侧做2个长度6 cm的纵向切口, 将伸指肌腱分离并切开, 保证与掌骨的额状面形成一定角度 (30°) , 之后将2枚外固定架螺钉依照垂直于骨纵轴的方向旋入;将远侧钉置入在第2掌骨中部, 将近侧钉置入在第2掌骨基底, 有效穿透该掌骨尺侧皮质;在折近端上缘3 cm左右部位做长度6 cm切口, 与患者桡骨额状面之间保持30°角;将2枚外固定架螺钉以平行方式置入, 保证其能够无障碍地穿过肌间隙, 垂直于桡骨纵轴, 保证其能够彻底穿透桡骨对侧皮质, 手术完成后常规牵引。手法复位骨折端, 尽量恢复尺偏角与掌倾角, C形臂X线机透视下手法复位, 手法复位效果满意后, 持续牵引, 妥善安置外固定支架主体钉栓、连接杆, 在尺偏轻度屈腕位固定患者腕关节, 之后拧紧锁紧装置及螺钉。手术完成后适当给予患者抗生素, 适当抬高患肢, 在患者机体能承受的基础上进行功能训练;手术完成后8周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取出外固定。

1.3 疗效判定

优:骨折愈合良好, 无畸形、肿痛等临床症状, 腕关节能够自由活动, 握力恢复正常;良:骨折良好愈合, 未出现畸形, 无肿痛等症状, 腕关节活动出现轻微受限, 握力恢复正常;可:偶尔出现肿痛症状, 骨折愈合然而出现轻微畸形, 患者腕关节活动受限, 能够满足基本日常生活;差:关节肿痛未消失, 骨折未愈合, 或愈合但是存在畸形, 关节活动范围相对较小, 日常生活受到影响[1]。

1.4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 患者骨折均良好愈合, 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 (5.32±1.22) 个月, 患者均未出现骨髓炎、钉道感染、交感神经反射性、骨营养不良等严重术后并发症, 患者腕关节功能效果评定显示:优21例, 良26例, 可5例, 差1例, 治疗优良率为88.7%。

2.2 术后6个月, 患者桡骨高度、桡偏角度、掌倾角度等各项指标与正常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 同时骨折端病理特征亦出现明显变化[2]。以往使用的石膏外固定、夹板外固定在临床治疗时已经不能适应需要, 同时可引起功能障碍、腕关节损伤、关节面不平整等严重并发症, 不利于患者康复, 因此探讨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有着重要作用。外固定支架技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能够充分保障解剖结构及桡骨长度, 有效避免了手术后骨折移位的发生[3]。在严重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中, 通过一次性手术复位实现关节面平整难度较大, 因此在手术操作中, 可引导腕关节重复性进行屈曲背伸, 经过有效的磨合, 促进桡骨远端关节面向正常生理结构接近, 从而有效固定外固定支架锁扣。临床实践显示, 外固定支架治疗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便等优势, 同时手术后给予早期功能训练, 能够维持腕关节稳定, 预防腕关节僵硬的发生, 减少手术后并发症[4]。通过外固定能够有效保护局部组织血液供应, 同时保证了软组织与骨折复位固定的平衡, 效果显著。本组患者经积极治疗后, 骨折愈合良好, 同时术后无明显并发症, 手术后患者桡骨高度、桡偏角度、掌倾角度等基本恢复正常水平, 由此可见, 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效果显著, 安全性高。

摘要:目的 对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53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经过积极治疗, 53例患者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症状出现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 患者桡骨高度及桡偏角度各项指标与正常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患者腕关节及掌倾角度与正常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效果显著, 早期功能锻炼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力学性能稳定, 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粉碎性,外固定支架,疗效

参考文献

[1]徐丽辉.动力性外固定支架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 2013, 42 (28) :3368.

[2]王虹.带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29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 2011, 40 (26) :2652.

[3]刘梅.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治疗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 2013, 17 (19) :2577-2578.

上一篇:简支T形梁下一篇:内容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