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详解

2024-07-17

文言文翻译详解(精选四篇)

文言文翻译详解 篇1

本书依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要求编著, 是帮助广大中学生学好文言文、备战高考的得力助手和必备工具性书籍。本书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教科书《语文》 (必修1~5) 编写, 对每篇课文从走近课文、详解点评、知识提要和拓展阅读四个方面加以解读。走近课文, 简介作者与作品写作背景。详解点评, 依据课文自然段落, 对每个句子先翻译后解释, 对重点或疑难词语, 解释力求详细, 以方便读者自学;译释一段或一个层次后, 从思想到艺术作简要评论, 以加深对课文的感知。知识提要, 从古字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和经典识记等6个方面, 对课文涉及的文言基础知识加以梳理解释, 并力求全面详细;它有助于读者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 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提升阅读和理解能力。拓展阅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对作者生平与作品的更全面更深入的介绍与评价, 有对课文从现代观念出发所作的审视, 有学生平时学习文言文的读后感, 也有考生联系文言诗词所写的高考满分佳作。相信读者在品读这一部分文章的过程中, 会进一步领略古典诗文恒久的思想与艺术魅力, 加深对“学古文有助于写作文”的理解, 并提高自己现代文的写作能力。

本书定价:30.00元。

文言文翻译详解 篇2

高考文言文翻译是对考生文言能力的一种综合考查,也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由于这类试题有沟通古今的作用,考生在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中,既要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因此,它又是检查考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一种好方式。

自从2002年文言文翻译这一考点由客观题变成主观题后,已基本稳定,今后应该也不会有大的变化。翻译文言文仅靠做大量的练习并不可取,如果掌握翻译的原则和方法,再辅以适量的强化练习,定会事半功倍。

一、高考文言翻译的两条原则

(一)原则之一:译文的“信”、“达”、“雅”

翻译文言文,首先要理解原文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改用现代汉语表述。翻译的基本原则是“信”、“达”、“雅”。信,即要准确,尽量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达,即要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不生搬硬套,没有语病;雅,即要优美,争取做到遣词用语生动传神,富有韵味。这是文言翻译的最高境界,这需要对古今语言有较深的造诣和对文学有较高的修养,作为考生,我们只要向这个目标努力,在翻译时做到“信”和“达”就行了。

(二)原则之二: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文言文翻译应以直译为主。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译文里。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表达方式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取意译的方式作为辅助手段,因此,高考时尽量用直译去翻译文言文。

二、高考文言文翻译的五种方法

(一)留

即对文言文中的古代专有名词和古今词义相同的普通名词,可以直接抄录,不必翻译。

①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观巴黎油画记》)[译文]光绪十六年闰二月二十四日,我游览了巴黎蜡人馆。②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过秦论》)[译文]深远的谋略,行军用兵的本事,不及过去的那些将领。

(二)调

即把古文中的倒装句式调整语序,如使动式、意动式、为动式、特殊动宾关系、互文见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使之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①吾终当有以活汝。(《中山狼传》)

[译文]我终究应当想办法让你活下去。

②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译文]这些都是忠贞、贤良、能为节操而死的臣子。

③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张衡传》)

[译文]从有文字记载以来,没有过这样的东西。

④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活板》)

[译文]遇到平素没有准备的冷僻字,就随即刻制。

(三)换

1.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或结构换古文中的单音词。

①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屈原列传》)

[译文](怀王)疏远屈原而相信上官大夫。

②然自古图牒,未尝有言者。(《雁荡山》)

[译文]但从古以来的地图、文书,都没有记载。

2.用现代汉语单音词换古文中的单音词。

①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桃花源记》)

[译文]村中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问讯。

②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中山狼传》)

[译文]这时,墨家学派的东郭先生往北到中山国去求官。

3.用现代汉语的词语换与今义不同的词语。

①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黄生借书说》)

[译文]祖父、父亲积累而被子孙抛弃的,就不用说了。

4.用本字换通假字,用今字换古字。

①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译文]要在天下伸大义。

②将军禽操,宜在今日。(《赤壁之战》)

[译文]将军擒曹操,应该在今天。

5.用适当的词语换古文中的虚数。

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谋攻》)

[译文]知道自己和敌军的实际情况,打多少次仗也不会失败。

(四)补

1.名词活用为动词,就应补出相应成分。

①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狱中杂记》)

[译文]如果被投入狱,不问是否有罪,都要用刑具拘系手脚。②道不通,天又大风。(《赤壁之战》)

[译文]道路不通,天又刮起了大风。

2.补出省略的成分。

①岁恶不入,()请卖爵子。(《论积贮疏》)

[译文]因为年成不好而没有收入,官吏和百姓出卖爵位和子女。②今汝背恩如是,则并父子()亦无矣。(《中山狼传》)

[译文]因现在你竟这样地背弃恩德,就连父子的情分也没有了。

3.补出量词。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译文]三次到草庐里来访问我。

4.按照现代分数表示法补出未出现的成分。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

[译文]即使不被斩首,去边地戍守而死的至少有十分之六七。

(五)删

1.删去偏义复词中做为陪衬的词。

①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

[译文]你可以告诉婆婆,尽早地把我休回娘家。

2.删去同义连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词,少量的关联词语、结构助词(包括发语词、“之”、“是”等)。

①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桃花源记》)

[译文]山上有一个小口,里面好像有光亮。

②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输》)

文言客观题详解 篇3

班超字仲升,扶风安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诸校书郎。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乃闭侍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当与从事议之。”超怒目:“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众曰:“善。”

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明日乃还告郭恂,恂大惊,既而色动。超知其意,举手曰:“掾虽不行,班超何心独擅之乎?”恂乃悦。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超晓告抚慰,遂纳子为质。还奏于窦固,固大喜,具上超功效。

超既西,先至于阗。广德礼意甚疏。且其俗信巫。巫言:“神怒何故欲向汉?汉使有騧马,急求取以祠我。”广德乃遣使就超请马。超密知其状,报许之,而令巫自来取马。有顷,巫至,超即斩其首以送广德,因辞让之。广德素闻超在鄯善诛灭虏使,大惶恐,即攻杀匈奴使者而降超。超重赐其王以下,因镇抚焉。

(节选自《后汉书•班超传》)

[注]①伊吾,西域地名。②鄯(shàn)善,西域国名。③于阗,古国名。

【文言实词题】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耻劳辱 耻:以……为耻辱

B.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除:任命

C.以超为假司马 假:代理

D.后忽更疏懈 更:更加

命题剖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命题时一般选取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尤其是选取古今意义悬殊的词来让考生进行分析判断,如此题中的“除”“假”;有时也考查文言实词的活用现象,如此题中的“耻”。此道题设误的方法往往是“以今义释古义”,如此题中的“更”。

解题指导:

此道题误选B或C较多。考生因不能熟练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含义且又常常采用“代入法”而误选答案。文言实词题有时可以用“代入法”来判断,但仅凭“代入法”是不能确保答案万无一失的。最好的办法是:关注所要解释的词的语境,进行意义上的“推敲”;就所在句子而言,应重点进行语法分析,或析“主干”,或寻“对称”。我们称这种方法为“语境推敲+语法分析”法。当然,解答这道题还可以辅之联系成语,联系教材等方法。

答题解析:

“更”,“变”之意。故答案为D。

【文言虚词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欲立大功,以求富贵

作《师说》以贻之

B.独有因夜以火攻虏

因宾客到蔺相如门谢罪

C.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

择其善者而从之

D.广德乃遣使就超请马

赢乃夷门抱关者也

命题剖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命题时一般选取文中重要的文言虚词(限考纲上要求掌握的18个虚词)进行考查,考查既关注虚词的意义,同时也关注虚词在句中的作用。这道题命题时往往不做解释,只要求考生在比较中得出答案。命题者为了让这道题具有区分度,往往会规避凭位置就能简单判断出答案,如本道题ACD三项的设置。

解题指导:

此道题误选C或D都比较多。考生常常因大致辨别虚词所在的位置而误选答案。文言虚词题确实要辨别虚词所在的位置,仅“辨别”是不够的,还需要“分析”,分析虚词的位置,分析虚词在句中与哪些词发生关系,从而确定其“词性”,进而确定其“意义”。故我们把这种解答虚词题的方法称之为“位置分析法”。当然,平时注重积累,即能理解熟记18个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这也是很有必要的。

答题解析:

A项两“以”,皆为连词,表目的,译为“来”。B项“因”,前句为“介词,趁着”;后句为“介词,通过”。C项“而”,前句为连词,表修饰;后句为连词,表承接。D项“乃”,前句为副词,“就”;后句系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成“是”“就是”。故答案为A。

【筛选信息题】

以下各句中,都能直接表现班超“大智大勇”的一组是()

①侍胡惶恐,具服其状。

②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

③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

④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

⑤恂大惊,既而色动。

⑥超即斩其首以送广德。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③④⑥ D.②③⑥

命题剖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综合的能力。近年的高考题大都采用从阅读材料中遴选出六句话,然后把六句话分编成四组,让考生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选择全都说明主人公具有某方面的品质的选项。此道题主要有两大要素,即对象及品质,需要关注。

解题指导:

此道题误选A或B或D都有。考生常常因一一判断(做題缺乏程序不讲技巧)而误选答案。这道题做题的程序应是“先选熟点排除而后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答案”,排除时先考虑陈述对象是否张冠李戴,时空是否错位,而后考虑事实或品质是否相符。我们可以把这种方法为“先验之于对象,后验之于品质”法。

答题解析:

这道题补上主语,先排除①或⑤或②,后比较C和D,或比较B和C。其实,补上各句的主语后,就会发现①⑤②的陈述对象都不是“班超”,故答案为C。

【文意归纳题】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班超年轻有大志,不拘小节,有善辩的口才,又喜欢浏览群书。永平五年,因其兄班固的举荐,班超被显宗授予兰台令史。

B.班超率军攻打伊吾时,斩敌首级许多。永平十六年,班超奉召出使西域,他能见微知著,与郭恂一道妙用奇计。

C.班超率领少量官兵,夜袭匈奴使者的营房,出敌不意,一举获胜。维护了汉朝的国威,获得皇帝嘉奖。

D.班超出使西域,到于窴国,广德王对他很冷淡。班超发现不妙,能防患于未然,果断斩阗巫,迫使广德王依附汉朝。

命题剖析:

这道题主要也是考查考生分析综合能力。这道题一般涉及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及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命题时主要从两方面设误:关键词解释错误;内容上或牵强附会,或鱼目混珠,或因果颠倒,或偷梁换柱等。且在归纳内容要点是一般四项相加即是全文主要内容。错项一般为细枝末节,故不容易发现。

解题指导:

此道题误选A或B或C较普遍。考生常常因一时无法理解全文,读题后觉得草木皆兵而误选答案。依据此道题的命题特点,解答本道题时宜将选项与原文内容一一对应,进行聚焦分析。有必要的话,还应“肢解”各选项,使各选项分解成若干个关注的“焦点”,各个击破,从而解决草木皆兵的问题。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之为“焦点验误”法。

答题解析:

分析发现,四项分别对应原文四段,然后一段与一项进行比照,A项错在班超授予兰台令史的时间,且不是其兄举荐;B项错在“与郭恂一道妙用奇计”,因郭恂事后才知道;C错在“获得皇帝嘉奖”,因原文没有相应的信息。故答案为D。

参考译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安陵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他为人有大志,不拘小节。可是内心孝顺恭谨,在家常勤勉地干些苦活儿,不以劳累下贱为耻辱。有善辩的口才,又喜欢浏览群书及传注,永平五年(公元63年),他的哥哥班固被征召任校书郎。过了很久,显宗问班固:“你的弟弟在哪儿?”班固回答说:“他在为官府抄书,得点钱来供养老母。”显宗就任命班超为兰台令史。

永平十六年(公元74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兵攻打匈奴,以班超作代理司马,让他率领一支军队攻打伊吾,在蒲类海作战,斩了敌人许多首级回来。窦固认为班超很有才能,派他与从事郭恂一道出使西域。班超到了鄯善,鄯善国王广很恭敬而有礼貌地接待了他,后来忽然变得冷淡了。班超对他的部属说:“你们可曾感到广的礼敬之意淡薄了吗?这一定是有匈奴使者到来,他心怀犹豫不知所从的缘故。明智的人能够看出还没有露出苗头的事物,何况是明摆着的事实呢?”于是叫来侍候的胡人,吓诈他说:“匈奴使者来了好几天了,现在在哪儿?”侍者恐惧害怕,就吐露了全部情况。班超便把侍者关起来,把他的部属36人都召集起来一同喝酒。喝得高兴的时候,班超便用语言激怒他们道:“你们和我们都处在极偏远的地方,想立大功,以求富贵。现在匈奴使者来了才几天,而鄯善王广便取消礼敬,如果他把我们抓起来送给匈奴,那我们的骸骨就会永远喂豺狼了。你们看怎么办呢?”部属都说:“现在处在危险存亡的地方,死活都听从司马的吩咐。”班超说:“不到老虎洞里,就抓不到小老虎。目前的办法,只有趁夜晚用火攻击匈奴人,使他们不知道我们有多少人,他们一定大为惊恐,我们就可以全部消灭他们。消灭了匈奴人,鄯善王会因此吓破了胆,大功就可告成,事业就可建立了。”部属们说:“应当跟从事商量一下。”班超怒道:“是吉是凶,决定在于今日。从事是文弱平庸的官吏,听了我们的计划必定会因害怕而泄露机密。死了不为人所称道,不是一个豪壮而勇敢的人。”大家说:“好!”

天刚黑,班超便带领部属奔向匈奴使者的营房。这时正刮着大风,班超叫10个人拿着鼓躲藏在匈奴使者营房后面,约定说:“你们看到火烧起来了,就都击鼓大声呐喊。”其余的人都拿着武器弓箭,埋伏在营门两边。班超顺风放火,前后击鼓大叫,匈奴人吓得乱作一团。班超亲手杀死3个人,部属杀死了匈奴使者和随从士兵30多人,全都砍下了他们的脑袋。其余的100多人全被烧死。第二天,就回去把情况告知郭恂。郭恂开始大吃一惊,随即变了脸色。班超知道他的意思是想要分功,便举着手对郭恂说:“您虽然没有一同去破敌,我哪有心独占这份功劳呢?”郭恂这才高兴起来。班超于是叫来鄯善王广,把匈奴使者的首级给他看,鄯善国举国震惊。班超便把这件事告訴他们,并加以抚慰。于是鄯善国王便把自己的儿子送到汉朝做人质。班超回来向窦固禀报,窦固大喜,详细地把班超的功劳奏明皇帝

班超到西域,先到于窴国,广德王对他很冷淡,礼意极不周到。而且这个国家的风俗信巫。巫师说:“神人发脾气了,为什么要亲近汉朝?汉朝使者有一匹騧马,赶快牵来祭我。”广德王就派人到班超那里来要那匹马。班超暗地里了解到这个情况,便答应了把马给他,并要那个巫师亲自来牵马。一会儿,巫师来了,班超当即砍下他的头来送给广德王,并用言辞责备他。广德王早听说班超在鄯善国消灭匈奴使者的情况,非常害怕,便击杀匈奴使者向班超投降。班超重赏广德王及其下属,就此把于窴震慑安抚下来。

【作者简介】

谢道荣,特级教师,执教于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外国语高级中学,发表文章多篇。

初二文言文考察题型详解 篇4

近几年,中考文言文试题虽然不是很难,但是需要记忆的内容不少,因此同学们在复习中也要格外留心。中考文言文试题一般取材于课内,尤其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基本篇目。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学常识、实词注解、语句翻译、名句默写、划分节奏、概括分析(中心、人物形象、情节、思路等)、写法探究、比较辨析、延伸拓展(开放性试题)等。考查的形式一般分为单项考查和综合考查两种。

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一般考查的是文章出处及作者简介。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书下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完整的梳理,可以按照朝代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身份、文章要点以及相关材料等。如《曹刿论战》,出处为《左传》,作者左丘明是鲁国史官,文章要点为取信于民及把握战机,相关材料有编年体史书、长勺之战、以弱胜强等。如果将这些以列表的方式整理出来,并且随时增减,就会做到心中有数,应付自如了。

实词注解

中考文言文试题中,一般都是选用较为常用且在现代汉语中仍有生命力的实词进行解释,涉及的知识以“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为主。

1、通假字

通假字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两种形式,如“甚矣,汝之不惠!”中的“惠”通“慧”,“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中的.“畔”通“叛”。通假字的考查点就是对它的解释。通假字的解释有一定的格式,即:通什么字,意思是什么。

【复习方法】通假字数量不多,且大部分在课下注释中有解释,复习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分册集中整理,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上一篇:新品快报下一篇:虚拟实训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