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工具

2024-06-26

分类工具(精选七篇)

分类工具 篇1

手持电动工具的分类方法很多, 按电击防护条件, 可把手持电动工具分为Ⅰ类、Ⅱ类和Ⅲ类三种。

Ⅰ类工具外壳上没有接地端子, 但内部有接地端子, 自设备内引出带有保护插头的电源线, 即用单相电源的工具, 电源插头有三个脚, 较长的一个脚要根据低压电网的要求接地或接保护中性线。按照我国《农村低压电气安全工作规程》的规定, 农村低压电网的用电设备应该采取保护接地, 城镇低压电网一般采用接保护中性线。

Ⅱ类是采用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工具, 采用双重绝缘的电器上标有一个特殊的符号, 像一个黑体的“回”字。

Ⅲ类是使用安全特低电压供电的工具。

Ⅱ类和Ⅲ类工具一般不需采取接地或接保护中性线措施。目前市售的手持电动工具绝大多数都是Ⅱ类电动工具。由于Ⅰ类工具的绝缘性能差, 我国的用电环境又无法达到Ⅰ类工具在使用时可靠接地或接保护中性线的要求, 因此, Ⅰ类工具已经停止生产。但目前仍有前几年生产的Ⅰ类手持电动工具在使用。

2 怎样选择手持电动工具

选用手持电动工具时, 应根据作业环境选择合适的工具类型。

在一般场所, 为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应选用Ⅱ类工具。Ⅱ类工具本体良好的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 可有效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如果选用Ⅰ类工具, 必须采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或经安全隔离变压器供电, 外壳的接地或接保护中性线一定要可靠。具体要求是, 保护导体与工作中性线分开, 保护中性线或地线应采用截面积0.75mm2以上的多股软铜线, 且保护中性线最好与相线、工作中性线在同护套内;否则, 使用者必须戴绝缘手套或站在绝缘台、垫上。

在潮湿场所或金属构架上作业, 应选用Ⅱ类或Ⅲ类工具。如果使用Ⅰ类工具, 必须装设额定动作电流不大于30 mA、动作时间不大于0.1 s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在狭窄场所内 (如锅炉内、金属容器内) 应使用Ⅲ类工具。如果使用Ⅱ类工具, 必须装设额定剩余动作电流不大于15 mA、动作时间不大于0.1 s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而且, Ⅲ类工具的安全隔离变压器、控制箱、电源连接器等和Ⅱ类工具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必须放在外面, 并设专人监护。此类场所严禁使用Ⅰ类工具。

分类工具 篇2

工具柜的分类:

第一,工具柜按使用场所分类可分为工厂车间工具柜、学校专用工具柜和家用工具柜。

第二,工具柜按按抽屉结构分可分为单导轨抽屉,抽屉不能全部拉出来。(跟家里更衣柜的类似,只是承重量大些);双导轨抽屉,即里面有定轨和动轨相互配合,抽屉能全部拉出来;三级轨抽屉,(就是滚珠导轨);工字导轨(这是简易导轨,承重能力较小,便宜)。

第三,工具柜按承重能力分类可分为轻型工具柜、中型工具柜和重型工具柜。

第四,工具柜按工作台的级别划分

工作台是作为精密测量或划线用的基准平面,因此工作台工作面的平面度就表征了平板质量的主要精度指标。

工作台工作面的平面度是指包容实际表面且距离为最小的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将工作台工作面平面度公差允许值,按其数值大小分成几个级别,称为工作台平面度准确度。至于应分成几个级别,按什么规律分布公差数值,各国平板标准都不一样。配有抽屉安全钩,保证抽屉关闭后不会意外滑出,抽屉100%打开后不会掉落。

我国工作台标准将工作台分为6级,即000、00、1、2、3级,这个精度分别大致对应于GB1184―80规定的平面度公差的1、2、3、5、7、9共6个等级。

鉴于000级平板尚无商品出售,规程将平板准确度级别分为5级,即00、0、1、2、3级。

高性能系列工具柜的特点:

1、抽屉采用特制导轨,承载重量大。单导轨承载100KG,打开率为92%,双导轨抽屉承载200KG,打开率为100%。在抽屉和导轨之间使用轴承,推拉灵活流畅。

2、柜体采用三片式搭接设计,采用优质冷轧钢板经过先进数控设备剪,冲,折、焊等工序制作成型,并通过先进的自动化静电喷涂工艺进行表面处理,美观、坚固、耐用。

3、抽屉内横竖板可自由调节,随意分隔用以存放不同大小的物品,也可选配单元式零件盒加以分隔。

4、抽屉装有限位装置,完全拉出也不会脱落;还可配置安全扣,使抽屉不会自行滑出,使用安全可靠。

5、产品采用科学的调节算法,和独立的温湿度越限控制线路,可实施越限报警,自动设置,自动断电等项控制并具有手自一体化的功能。

6、能以较低能耗,经济适用的方式及时的对绝缘工具进行除湿干燥处理,适应快速重复使用的需要。

7、具有对绝缘工具进行标识和分类管理的功能:通过标识和分类避免拿错不同型号的绝缘工具造成安全事故,能对不同电压绝缘工具进行有效的管理;

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量问题研究 篇3

金融工具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而发展, 金融工具的品种越来越多, 风险也越来越大, 对现行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及传统的会计观念是很大的挑战, 真正要将金融工具纳入会计核算, 并真实反映会计信息, 必须要认真看待其分类和计量问题。

金融工具的分类与计量是2006年新颁布的会计准则的一个重点与难点。在新准则体系中, CAS22《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CAS23《金融资产转移》、CAS24《套期保值和企业会计准则》和CAS37《金融工具列报》, 这四项准则各有侧重、相互关联, 构成了中国的金融准则体系。如何理解金融工具分类, 基于不同的分类如何计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 许多金融工具的市场流动性突然枯竭, 持有这些金融工具的企业不得不计提大额的减值损失。准则的这种要求, 被有些人指责为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波动性并损害了投资人信心, 即所谓的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性效应。尽管会计准则是否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扮演了负面角色仍值得探讨, 但2009年1ASB发表意见征求稿对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量做出变动, 这种更加务实的做法无疑有助于减少有关政府机构和国际组织对金融工具准则的质疑。

二、金融工具的四分类及计量

(一) 金融资产的分类和计量

金融工具是用来证明贷者与借者之间融通货币余缺的书面证明, 其最基本的要素为支付的金额与支付条件。根据新准则的规定, 金融工具可分为基本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 包括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

金融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股权投资、债权投资、衍生金融工具形成的资产等。其中, 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属于旧制度所指的货币资金, 新准则对此的规定变化不大。股权投资中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投资以及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的长期股权投资, 这部分业务在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中有详细规定。所以, 上述的这两种金融资产不在本文中加以讨论。根据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准则的规定, 企业应当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要求, 将取得的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按照IAS39规定划分为四类: (1)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2) 持有至到期投资; (3) 贷款和应收款项; (4) 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1.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可以进一步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某项金融资产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后, 不能再重分类为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也不能再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这一类金融资产完全依靠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对市场要求较高, 对损益的波动影响较大, 而且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 由于顺周期效应, 对投资者产生较大的影响。

2. 贷款及应收款项。

贷款和应收款项主要是指金融企业发放的贷款和一般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形成的应收款项等债权。这一类金融产品被认为是最难确定其公允价值的产品, 因为它们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 只有企业自己更了解它们的真实价值。由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如果使用公允价值只能用评估模型而且必须用到企业自身的参数, 这样大大降低了公允价值的可靠性, 所以不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而选用摊余成本计量。

3. 持有至到期投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风险相对较小的金融工具, 如国库券投资, 企业打算长期持有, 持有期间该项资产虽然会随利率波动, 但幅度一般不会太大。管理者具有明确的长期投资意图, 不打算在到期前出售。因此对其采用摊余成本计量, 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各期利息收入已成为国际惯例。与此同时, 运用会计稳健性计提减值准备。这一类金融工具的划分主要是为了平滑收益, 减少损益表的波动性, 这体现了会计稳健性原则的运用。

4.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为了减小公允价值对损益的波动影响, 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实际上是利用资产负债表进行缓冲, 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的公允价值变动通过“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计入所有者权益, 等到处置时再计入损益。这样做在计量日会改变资产负债结构, 但不影响损益表。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一般都被放在最后一类, 因为对它的确认主要采用“排除法”。可供出售资产的确认体现了企业的自主选择权, 当前三种分类已经确定以后, 对剩余资产直接归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两大原则。与此同时, 除了第一类, 其它三类都要在计量日根据资产的当前价值与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比较来确定资产减值, 体现了会计稳健性原则的运用。

(二) 金融资产的重分类

一般来说, 企业在将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为四类中的一种之后不应随意变更。不同类别的金融资产, 其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采用的基础也不完全相同。企业可以通过将公允价值上升的资产由摊余成本计量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这样损益表里就可以直接体现资本利得。与此同时, 企业也可以将公允价值下降的资产由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重分类为摊余成本, 并继续持有该资产, 从而隐藏损失。因此, 上述分类一经确定, 不应随意变更。但是在特殊的情况下, 企业需要根据新准则的规定对金融资产进行重分类调整。

IASB和FASB早期都禁止将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负债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同时也不允许将其他三类重分类为此类金融资产或负债。而贷款和应收款项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 也不存在和可供出售及持有至到期投资之间重分类。因此, 重分类只有在可供出售及持有至到期投资之间进行, 这涉及到管理层投资意图的改变, 但也会造成一定的盈余管理问题, 金融资产的重分类见图1。新准则规定, 企业应当于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意图和能力进行评价, 发生变化的, 应当将其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处理。其中, 有明确意图持有至到期是指投资者在取得投资时意图就是明确的, 除非遇到一些企业所不能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项, 否则将持有至到期。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 表明企业没有明确意图将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 (1) 持有该金融资产的期限不确定; (2) 发生市场利率变化、流动性需要变化、替代投资机会及其投资收益率变化、融资来源和条件变化、外汇风险变化等情况时, 将出售该金融资产, 但是, 无法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项引起的金融资产出售除外; (3) 该金融资产的发行方可以按照明显低于其摊余成本的金额清偿; (4) 其他表明企业没有明确意图将该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的情况。有能力持有至到期是指企业有足够的财务资源、并不受外部因素影响将投资持有至到期。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 表明企业没有能力将具有固定期限的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 (1) 没有可利用的财务资源持续地为该金融资产提供资金支持, 以使该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 (2) 受法律、行政法规的限制, 使企业难以将该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 (3) 其他表明企业没有能力将具有固定期限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的情况。

企业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从理论上来说, 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因为同一事项在重分类前后的确认基础发生了变更。对该项会计政策变更, 按照新准则的规定, 重分类后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当前对金融资产重分类的规定虽然做了严格的限定, 但是在具体的业务处理时的复杂性和盈余操作等问题的存在, 迫切要求对这一规定进行改进。

(三) 金融负债的分类和计量

金融负债, 指基于下列合同义务的负债:向另一个企业交付现金或另一金融资产合同义务;在潜在不利的条件下, 与另一企业交换金融工具的合同义务。

《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在涉及金融负债的确认与计量时指出“初始确认”当且仅当成为金融工具合同条款的一方时, 企业应在其资产负债表上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终止确认”当且仅当金融负债消除时, 企业才能从资产负债表上将其剔除。“初始计量”当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初始确认时, 企业应以其成本进行计量。就金融负债而言, 成本指收到的对价的公允价值。交易费用应计入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成本。“后续计量”初始确认后, 企业应以摊余成本计量各种金融负债。金融负债分为两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金融负债和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现行准则中, 大部分金融资产已实现公允价值计量, 但大部分金融负债仍保留以成本 (摊余成本) 计量, 这就出现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而金融负债以成本计量的不一致情况, 即公允价值计量的不对称应用。这种情况导致有关金融工具的信息不可靠, 相关性受到影响。

三、金融工具的两分类

2008年的金融危机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使得美国等发达国家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急剧缩水, 由此进一步降低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 从而导致了金融业全面萧条的恶性循环。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关于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的诸多问题, 为了解决存在的矛盾和冲突, 也为了解决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计量的不一致性, 2008年10月10日, FASB (SFAS) 第157-3号出台, 主要明确了金融资产市场不活跃的时候, 该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 而且举例说明了应该考虑的因素。同年10月13日, IASB迫于欧盟压力修订了IAS39, 允许对某些原归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类别或可供出售类别的金融工具重分类为贷款和应收款项。这样一来势必增加了重分类的复杂性, 同时这一做法也仅是基于全球金融危机状态下的权宜之计。

2009年4月召开的G20伦敦峰会倡议, 将金融资产的四分类改为两分类, 一类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一类是以摊余成本或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2009年7月14日,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 Board, 以下简称IASB) 发布征求意见稿《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 作为IASB修订金融工具会计准则项目的一个阶段性成果, 该征求意见稿对金融工具分类原则和计量模式作了重要修正。此征求意见稿关于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的主要规定如下:

(一) 金融工具在初始确认时区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或以公允价值计量两类

该分类取消了现行准则下“持有至到期”和“可供出售”的分类。根据征求意见稿的内容, 同时具有基本贷款特征和以合同收益为基础进行管理的金融工具划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 其余的金融工具则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

1.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债务工具。

当同时满足如下两个条件时, 一项债务工具可以摊余成本计量: (1) 该债务工具仅具有基本贷款特征; (2) 该债务工具以合同收益为基础进行管理。征求意见稿对这两个条件做了较为详细的技术性探讨和规定。这种规定使债务工具的核算与IAS39产生了较大差异。在IAS39下, 公司持有的一项债务工具性金融资产, 是否以摊余成本计价, 取决于该债务工具是否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和公司持有该债务工具的目的;而在新的征求意见稿中, 债务工具以何种属性计量完全取决于上文提到的两个条件。征求意见稿不仅简化了金融工具的类别,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判断一项金融工具属于哪一类别的条件和程序, 将持有目的、是否存在活跃市场公开报价等有时十分主观和取决于管理层判断的条件进行了简化。

2.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

除在符合一定条件下能够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债务性工具外, 征求意见稿要求其他所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均应以公允价值计量。企业在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或负债时, 可以一次性地选择该金融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损益或者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在作出选择之后, 持有期间不得变更。如果选择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则金融工具的所有利得或损失以及有关交易费用均直接计入权益项目;如果该项金融工具是金融资产, 在持有期间不再需要按照IAS39的要求进行减值测试, 在处置金融工具时, 已确认在权益项目中的公允价值变动不需要转出到损益表中。

根据上述原则, 公司持有的权益性金融资产 (如股票等) 均以公允价值计量, 但是公司可以选择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损益或其他综合收益。而在IAS39中, 如果一项权益性投资没有公开市场报价、且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可以历史成本计价并在持有期间做减值测试。因此, 征求意见稿的处理方法, 进一步统一了权益性工具的计量属性, 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一致性。新的分类认为除了主体自有的债务外不再使用摊余成本计量方法, 因为对于一些金融工具保留摊余成本计量, 不仅不会导致金融工具项目的改进, 也不会简化金融工具会计, 当前存在的多重方法将继续存在, 而且应当把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净利润作为金融工具分类的基础属性, 新的分类没有把市场活跃性作为确认分类的标准。关于商业模式 (管理意图) 标准的特征描述, 有关人员建议把“主体确定持有金融工具是为了收取或者支付合同现金流, 且很可能不是管理要求在合同到期或者终止之前出售或回购金融工具”作为描述商业模式 (管理意图) 标准的特征。关于现金流量可变性标准的特征描述, 有关人员建议把“金融工具不是衍生工具, 或者不是有规定到期日且按照合同不能提前支付、或除非处置后持有者不能重新获得所有期初投资的工具”作为描述金融工具现金流可变性标准的特征。

在上述标准之下, 金融工具具体的分类如图2所示。

此外, 相关人员建议取消金融工具重分类的规定, 因为金融工具的重分类将在会计处理及其解释方面造成非常大的复杂性, 认为如果管理意图变化, 使得一项金融资产或者负债被处置所产生的利得或者损失应当单独在利润表中反映。新的分类没有按照原有的持有意图和能力对金融工具进行分类, 而都从计量属性入手进行分类。

(二) 公允价值的选择权

保留了IAS39中的“公允价值选择权”, 允许主体在初始确认时将金融工具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 但这种选择权仅限于为了消除或显著减少计量和确认的不一致。

对于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并非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权益工具投资, 主体可以在初始确认时选择将其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主体一经作出这种选择, 就不可撤销, 此类投资产生的投资收益也应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而且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也不可再转入损益, 也无须对此类权益工具计提减值。

(三) 混合合同的相关规定

对于混合合同, 如果主合同属于金融主合同, 则无需对嵌入衍生工具进行分拆, 而直接将整个合同按照征求意见稿的方法进行分类, 而不是像现行准则一样将嵌入衍生工具和主合同分开核算。如果混合合同的主合同不属于金融主合同, 则需要按照IAS39的现行规定进行处理。IAS39要求将复合金融工具 (包含嵌入式衍生工具的金融工具) 划分为基本合同和嵌入合同, 分别进行核算。在很多情况下, 基本合同和嵌入合同因具有不同的属性而采用不同的计量属性。例如, 公司购入的可转换债券, 兼有债权性投资性质和期权投资性质 (属衍生金融工具) , 如持有可转债的目的是“可供出售”或者“持有至到期”, 应将该复合金融资产拆分进行确认和计量。根据征求意见稿, 由于可转换债券不具有基本贷款特征, 因此应作为一个整体以公允价值计量, 不再需要进行拆分核算。

四、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变动影响分析

2009年《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征求意见稿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IASB为了回应有关政府机构和国际组织关于减少金融会计准则复杂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增强投资者对金融市场信心、减少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加剧市场波动等要求, 修订IAS39准则的重要努力和阶段性成果。

1.坚持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征求意见稿对金融工具两分类的提出, 体现了坚持IASB关于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最相关计量属性的理念, 扩大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范围;同时, 又允许企业选择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损益或直接计入权益, 因此减少了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企业盈利波动, 必然减轻了准则通过和执行的阻力。

2.分类方法简化, 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利润操纵。与IAS39相比, 征求意见稿中金融工具的分类原则和方法得到了较大简化, 同时也排除了许多需要管理层判断的主观因素, 而且对重分类有了新的规定, 体现了准则的可比性和一致性, 提高了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根据征求意见稿, 金融工具或者以摊余成本计价, 或者以公允价值计价, 需要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况大大减少。上述规定都大大减少了对利润的主观操纵。

但由于日程紧迫, 征求意见稿的诸多方面显得过于仓促, 有些建议不够成熟, 值得IASB进一步思考, 例如禁止在初始确认之后的期间对金融工具重分类的规定可能会与金融工具的经济实质不一致;根据基本贷款特征和基于合同收益进行管理的条件划分金融工具不一定足够和明晰 (例如既为获取本金和利息, 同时也为获得公允价值变动而持有的双重目的的债务该如何分类) ;关于以成本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如何处理, 有关的长期股权投资准则是否应相应作出变动等等。

五、我国金融工具发展对策

在会计高度国际化的今天, IASB关于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修订, 应当引起国内实务界和理论研究的高度重视。从该征求意见稿的总体思路看, IASB减少金融工具的分类和保留计量的混合模型的做法是值得提倡的。如果该计划得以实施, 将能极大地减少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复杂性, 易于投资者理解财务报表。从IASB和FASB有关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的进展情况来看, 改进我国金融工具相关准则也迫在眉睫, 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 改进我国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立足国情, 不盲目跟风

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成熟, 而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量必须结合具体的资本市场发展情况。我国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能够顶住大环境的压力和影响, 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而且也认识到金融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并非是公允价值导致, 所以, 我国应立足国内金融工具会计实务, 认真分析差异, 继续坚持当前的分类和计量方法的前提下, 积极寻找并走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二) 紧跟国际、实时反馈最新动态

我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基本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有关内容, 一旦国际会计准则在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量方面做出修订, 我国会计准则相关条款是否应跟随作出变动, 还是IASB在2010年按计划颁布新的、完整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之后再做变动, 由于征求意见稿对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作出了较大修订, 持有较多金融工具的企业应当评估有关变化可能引起的报表盈利、资产负债状况的影响。

我国已经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 我们应与ISAB和FASB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和往来, 实时反馈相关改进动态,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 尽量使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量与国际趋同。新规定中涉及的很多内容也是我国会计实务中面临的疑点难点, 目前IASB和FASB已经或将要发布一系列针对改进项目的征求意见稿或讨论稿, 我们应当组织国内理论界、实务界, 特别是金融企业有关人士认真研究分析、据实提供案例、及时反馈评论意见, 积极影响IASB和FASB在相关问题上的决议, 这是十分必要的。

(三) 做好金融工具会计相关问题研究工作

有关金融工具会计是当前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根据IASB的征求意见稿, 权益性工具不论是否有活跃市场报价, 都应以公允价值计量, 其变动或者计入损益或者直接计入权益, 且不再需要进行减值测试。由于目前国内会计准则体系中没有专门的准则规范公允价值计算方法, 如何保证无市价的权益性工具公允价值计算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 我国当前的会计准则体系中, 权益性投资如形成对被投资企业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 应按照长期股权投资处理, 一般是以历史成本计价, 定期进行减值测试, 如有减值进行相应的减值处理。对于长期股权投资准则是否进行修订并与国际准则进行协调, 同样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是一项综合性、影响面比较大的准则, 正确对待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量, 对于正确处理相关业务, 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目前, 与该金融工具有关的公允价值计量问题、金融资产减值问题、套期会计问题、金融工具终止确认问题、金融工具列示和披露等问题尚未达成一致意见, 迫切需要各国深入研究。我们应当加大研究力度, 在这些方面向IASB和FASB提出成熟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期待更为有效的准则和处理方法的出台。

摘要:文章通过对IASB、FASB以及我国2006年颁布的会计准则中金融工具的分类与计量问题的回顾, 论述了金融资产及负债分类、重分类, 以及当前有关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的国际动态, 最后对我国的金融工具发展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 有利于实务工作者更好地把握和理解金融工具的分类与计量。

关键词:金融工具,公允价值,摊余成本

参考文献

[1].李亚如.金融工具分类应把握的要点分析[J].中国财经信息资料, 2008 (4)

[2].张芹.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实务探讨[J].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8 (9)

[3].杨海峰.IASB与FASB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联合改进项目的背景、进展及评价[J]., 会计研究, 2009 (8)

关于IFRS9金融工具分类的思考 篇4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为了更好规范金融工具会计,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颁布了IFRS 9《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本文在介绍FRS9的背景、实施进程与内容的基础上,对金融工具的分类做了阐述。并比较了IFRS 9相对于IAS 39的进步之处同时,也探讨了IFRS 9在分类方面的不足之处。最后,对我国企业因IFRS 9的实施可能受到的影响作出分析。

全球金融危机让我们意识到财务系统的稳固性是多么重要。次级贷款的证券化大大增加了金融工具的风险,当风险潜藏到一定程度后,坍塌的不仅仅是企业的金融资产,而且是全球范围内的财务金融系统。如今,金融危机正在逐渐好转,如何管理好金融工具,如何合理运用金融工具在为企业带来增值的同时规避风险,是值得深思并改进的课题。而对金融工具的科学分类正是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基础。只有合理的分类,我们才能对金融工具进行合理的计量与确认,才能有效地进行资产管理。2009年11月12日,IASB颁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9《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对金融工具做了全新的分类。

一、背景与实施进程

IASB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改进和简化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更促使IASB将大幅修改金融工具准则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替代现有的《IAS 39——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IASB将改进项目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为分类和计量;(2)第二阶段为减值方法;(3)第三阶段为套期会计。

2009年7月14日,IASB发布了征求意见稿——《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征求意见截止期为2009年9月14日。2009年11月12日,在总结反馈意见的基础上,IASB发布了IFRS 9,完成了第一阶段计划中金融资产的分类和计量。

IFRS 9征求意见稿的范围包括金融资产以及金融负债,但是由于对金融负债的有关建议存有疑虑,IFRS 9的范围仅限于金融资产。预计IFRS 9将于2010年增加有关金融负债分类和计量、金融工具终止确认、减值和套期会计的新要求。因此,IFRS 9最终将完全取代《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IAS 39)。

对于IFRS 9未涵盖的属于IAS 39范围的金融工具,提前采用IFRS 9的主体将继续采用I AS 39的其他会计要求(如金融负债的分类和计量、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和终止确认、金融资产的减值、套期会计等)。

二、IFRS 9关于金融工具分类的概述

分类的关键在于分类标准的选取,而分类标准的选取又必须服从分类的目的,对金融工具分类的目的在于根据一定的标准区分不同性质的金融工具,根据不同的性质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以便准确地对其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而准确的计量和披露与投资者的潜在利益最相关。

IFRS 9将金融工具按计量属性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和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工具。其中,只有在具备贷款的基本特征和基于合同收益率管理的情况下,才以摊余成本计量,其余的均要以公允价值计量。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权益性投资,可以选择以公允价值计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当期损益;以及以公允价值——其他综合收益(FV-OCI)模式列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得计入当期损益。一经选择,后续不得改变。

对于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工具,保留了公允价值选择权,即允许主体在初始确认时将任一金融资产或者金融负债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前提是这项指定可以消除或者显著降低确认或者计量的不一致性(有时也称“会计不匹配”)。

一般情况下不允许重分类(除非商业模式变化)。同时,简化了嵌入衍生工具的会计处理。征求意见稿指出,所有的金融工具,包括那些包含嵌入衍生工具特征的混合工具,都将适用同一种分类方法,即混合工具要么以公允价值计量,要么以摊余成本计量,不再进行分拆处理。

下面用图1说明金融工具是如何分为这两大类别的。

三、IFRS 9相比IAS 39的进步之处

1. 分类层次简化了。

IAS 39将金融资产分为四类: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分为两类:交易性金融负债和其他金融负债。相比过去复杂的分类,IFRS 9仅将金融工具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和以摊余成本计量,这就提高了准则的可比性和一致性。对财务工作者来说,更加便于实际工作中的会计处理;对财务信息使用者来说,更加容易理解金融工具。

2. 分类标准客观化了。

IAS 39在判断一项债务性金融工具是否应该以摊余成本计价时,要考量该金融工具的持有目的和在活跃市场中是否有公开报价等因素。这需要管理层的主观判断,从而导致了管理层人为操纵损益的情况屡有发生。然而在IFRS 9中,是否具备贷款的基本特征和基于合同收益率管理的分类标准则客观不少。贷款的基本特征即是该金融工具要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基于合同收益率管理则是主体的商业模式在持有或发行金融工具时产生合同现金流,因此,合同收益率依赖于管理层在实际中如何管理金融工具而不是管理层的持有目的。

3. 强调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重要性。

虽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带来的风险累积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金融危机的爆发,取消公允价值、回归历史成本的呼声此起彼伏,但金融工具活跃在瞬息万变的资本市场中,衡量的是预期未来的现金流入与流出,历史成本并没有计量基础。

公允价值始终是金融工具最相关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反映了金融工具真实、可靠的内在价值,尽管公允价值计量导致盈余和资本的波动且存在精确性问题,但随着金融市场的日渐成熟和公允价值估值技术的不断完善,公允价值的精确性问题将逐步得以解决。

4. 新增了FV-OCI模式。

IFRS 9允许不是为交易而持有的权益投资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即FV-OCI)。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得计入当期损益,降低了利润因公允价值变动风险带来的波动性,使财务报表数据更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实际经营业绩。

5. 嵌入衍生工具的统一分类计量。

主合同的非衍生工具和嵌入的衍生工具采用同一种计量方式,避免了混合计量,降低了确认的复杂性。例如,可转换公司债券作为典型的嵌入衍生工具同时具有债券型投资性质和期权投资性质(一定期限内依照约定的条件可以转换为股票),IAS 39的做法是将其拆分进行确认和计量,现在根据IFRS 9,由于可转债不具有贷款的基本特征,所以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以公允价值计量,不需拆分处理。

四、IFRS 9不足之处(可改进之处)

1. 金融工具是在复杂的融资活动中产生的,过于简化的分类应用到实际会计活动中,不一定能提供决策者所需要的精确的、有用的会计信息。

2. IFRS 9扩大了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并且又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不用计提减值准备。如此一来,若资本市场大幅度波动或遇到金融危机,那么大部分金融工具的市场流动性会突然枯竭,公允价值急剧缩水,持有这些金融工具的企业将不得不一次性计提大额的减值损失,从而进一步助长了市场的波动性,损害了投资者的信心,不利于金融稳定的目标。

五、新分类标准对我国企业的影响与挑战

截止2008年12月31日,27家上市金融企业持有贷款和应收款项类金融资产金额合计为192 614.15亿元,占金融资产总额的比例为70.97%;持有至到期投资金额合计为39 924.29亿元,占金融资产总额的比例为14.7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金额合计为33 896.12亿元,占金融资产总额的比例为12.49%;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金额合计为4 966.47亿元,占金融资产总额的比例为1.83%。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将绝大部分金融资产划分为贷款和应收账款、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三个类别,贷款和应收账款在金融资产中占有绝对优势,少部分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这与我国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手段有关,利润的相关指标是衡量公司绩效的主要标准。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目的是为了近期出售或回购,且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当期损益。因此,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会使利润产生较大的波动性。为了降低利润的波动性,上市公司多将金融资产计入其他三个类别。

目前我国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投资,在不具有重大影响的情况下,除少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或交易性金融资产,大部分由于市价不能确定,使用成本法。而IFRS 9施行后,规定金融资产只能以公允价值计价。因此,如何取得公允价值,如何以公允价值合理计量将面临着巨大挑战。目前对公允价值的估值主要采用市值计价和模型计价的方法。在我国资本市场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市值计价所选取的市场数据信息不能公允地反映金融工具的真实价值和风险导向,而使用内部信息进行模型计价又会给会计主体生成巨大的利润制造空间。因此,我国需要不断完善公允价值估值技术,笔者认为,一方面可以在以市值计价的规则基础上,区分金融资产所在的市场是否活跃。如果是活跃的,资产仍将以资产变现价值(即资产在财务报表日出售的价格)计量;如果不存在活跃的市场环境,金融资产的价值可以用以反映固有风险(即市场风险)的比率贴现后的同类现金流的现值计量;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使它涵盖一个更广泛的财务报告体系框架。这个框架整合市值计价与模型计价的优点,使金融资产的估值在保证相关性的同时提高可靠性,让公允价值更加合理地计量金融工具。最后,改进政府部门的监管机制,设定公司业绩评价指标时要更加多元化,如此才能促使上市公司的报表更加真实可靠,金融工具的计量价值在一个信息更加真实的环境下才会更加公允。

六、结语

金融工具分类虽然只是金融工具会计的一角,但科学的分类是金融工具合理确认和计量的前提。IASB一直致力于简化和完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使之能够被广大会计工作者所理解,规范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IFRS 9的颁布是对金融工具准则的改进,是对会计准则在一致性、可比性方面的提升,是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进一步稳固与完善。IFRS 9在分类上比IAS 39更加简化,分类的标准更加客观。以计量属性入手,强调了公允价值的重要地位,FV-OCI的引入使得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当期利润的影响更加符合实际经营情况。然而,IFRS 9仍需不断改进,分类标准的过于简化对决策有用性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减值准备计提的大大减少增加了企业在资本市场波动时的不稳定性。

分类工具 篇5

《编译原理 》 课在计算 机科学与 技术专业中是重要的 专业基础课程, 也是比较难学的一门课程, 其理论是本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知识基础, 其应用也不仅体现在编译器 的设计 , 在很多计算机领域都直接或间接利用其方法和技术; 学这门课对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学会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 深入系统地掌握计算机语言、 提高软件设计开发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目前, 作为专业核心课程的 《编译原理》 相对成熟, 形成了固定的教学和实验内容, 如多数教材中的实验都是编制一个类Pascal的Sample语言或PL0语言的编译器。 目前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发展, 专业教学内容不断丰富, 学校为了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开设了一些新课程, 使得 《编译原理》 的学时有所缩减, 传统的实验内容不太适应目前应用型本科的教学。 从学生情况来看, 他们虽具备了一定的编程能力, 但在较少的学时内编写相对复杂的编译程序还是无从下手, 将来也很少有人去设计一种语言编译器, 这显得实验项目难度大、 实用性差, 学生一时看不到成果, 以至学习热情不高, 教学效果不佳。 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兴趣, 让他们在课程学习的各阶段都够得着、 看得到成果、 体会得到有用, 是选取实验项目的重要目标。

2 实验项目

结合作者处理过的一个英语单词提取及分类问题, 设计了一个词法分析阶段的实验, 用相对简单的方法处理了实际问题,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锻炼学生利用编译原理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大学英语四、 六级考试的教学中常有这样的需求, 即需把英语短文中的四、 六级词汇摘取出来, 生成生词表或注释表, 以便于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或进行词汇教学。 如果短文很多, 人工处理工作量相当大, 一般的程序处理方法也较难实现, 但这问题正好类似编译原理的词法分析阶段的工作, 即实现扫描源文、 识别出单词、 查填符号表等功能。

程序的输入是英语短文, 另有教学大纲给定的四级、 六级单词表, 要求识别出短文中出现的四、 六级单词, 标注出所属级别, 并输出单词所在短文中的行号。

3 词法分析及 Lex

词法分析是编译的基础, 主要任务是对源程序进行扫描, 识别出单词及各种符号, 再查找填写表格, 以便于下个编译阶段利用。 广义的单词形式化表示是正则表达式, 识别正则式表示的单词用有穷自动机。

随着信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很早就出现了一些很实用的编译器自动生成工具, 包括词法分析、 语法分析器自动生成工具等。 利用现有的工具软件便于学生跳出调试程序时烦琐的细节, 从整体把握编译原理关键阶段的核心算法, 也有利于学生验证和对照一些题目的结果。 如很多软件系统中有正则表达式分析功能, 可利用其进行词法分析中正规文法的学习; Unix或Linux系统下一般都有词法分析程序Lex (或Flex) , 可利用Lex语言按文法 的正规产生 式写源程 序 , 再转换成标准C语言程序, 编译后完成词法分析阶段的任务。

Lex源程序包括3个部分 : 声明 、 翻译规则和 辅助程序 , 中间由%%分隔; 声明部分包括变量声明和正则式定义等, 也含由分隔符% {和%} 括起来的需直接输出的C语言代码。 在翻译规则部分列出正则式, 以及匹配时所采取的动作, 这些动作由C语言表达。 辅助程序部分也由C语言编写, 可定义主函数及yylex要调用的yywrap() 等函数。

Lex源文件中的正 则式有一 些约定 , 和多数语言中 正则式的表达相似, 编写时可参看相关帮助文档。 编译方式为: 先由Lex或Flex对扩展名为.l的lex源文件进行编译, 生成C语言写的词法分析器, 再由C语言编译器gcc编译生成可执行的文件。

4 处理步骤及程序

一般单词表由Excel文件给出, 首先要分析给定的单词表文件, 对其进行预处理, 另存为文本文件。 为了适应lex中正则式的表达, 需把每行一个单词的格式转换为以” |” 分隔的单词表, 要生成这样的正则表达式, 因单词量大, 也可先利用Lex进行格式转换, 程序如下:

程序中由 正则式 [a-z A-Z] +识别单词 , 对匹配的 单词加” |” 后输出, 对回车符等其他符号不做处理。 输出的结果再作为下一段程序中相应的识别四、 六级词汇的正则式。 设程序名 为e46_text.l, 六级单词 表为e6.txt, 编译和执 行语句如下:

单词提取及分类程序如下, 其中正则式” n” 对应换行, 由linecount记录行数, wordcount记四、 六级单词数。 对于匹配到六 级词汇正 则式的单 词用 " %5d,%5d, %s,6 n" ,word count++,linecount,yytext格式输出 , 四级单词 同样处理 , 对其他单词匹配不做任何处理。

5 结语

水平井常用工具分类与结构特征研究 篇6

1 水平井的专用工具

水平井指的是井的最大的斜角保持在90度左右, 并且在目的层维持着一定长度水平的井段的特殊的定向井。水平钻井是比较常见的钻井技术的延伸和发展。水平井要求在产层或者目的层钻成一个具有一定长度的水平段, 这就决定了这个工艺上特有的特殊性。然而工具的选择和使用聚必须要能够保证钻头或者钻件按照方案的设定轨道准确无误的运行。

水平井尤其是中半径的水平井的井身规矩的特殊性, 要求造斜工具要具有比较高的造斜能力, 这是能否钻成水平井的最基本保证;其次, 在满足了能够达到要求的造斜能力的同时还必须要使工具要有较好的稳定性。要想使钻出的井眼有一定的倾斜度并没有困难, 我国现有的技术早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但是当倾斜角大到一定的角度后, 想要继续增加斜度使斜角大到90度甚至超过90度, 这就存在特别大的问题, 这就是常规的钻井方法无法完成的。另外, 水平井段的钻进也是无法解决的问题, 钻柱要在这种特殊的情况呀必须要有比较特殊的工具来进行辅助。

为了要满足水平钻井的这些特殊的要求, 设计制造出钻各种大、中曲率半径水平井的特殊的工具, 要在现场通过一定的实验来完善, 通过这些实验总结出了适合水平钻井的工具的模式。一般情况下, 水平钻井的钻井生产环节, 可以概括为造斜、增斜、稳斜等等, 有时候要根据实际的地址要求需要另外附加水平取芯段。水平井的井深的轨迹要求控制严格, 各阶段的使用的工具是不相同的, 各种工具的技术难点也不尽相同。

2 水平井的基本分类以及主要的优缺点

水平井分为三种类型:长半径水平井又叫做小区率水平井;中半径水平井又叫做中曲率水平井;短半径的水平井同时也叫做大曲率水平井。

(1) 长半径井的优缺点

长半径井的优点:它的穿透油层的能力比较强, 所以穿透的油层的的段长, 一般就是大于1000米;它能使用标准的钻井工具以及套管, 能够不必费力定做工具;他可以使用常规的钻井的设备;“狗腿严重度”比较小;完井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选择性的完井方法;可以使用多种多样的人工的举升的采油工艺;在测试矿井的时候取芯的难度较小, 取芯十分方便;井眼的大小以及使用的工具不受限制, 可以使用常规的工具。

长半径井的缺点:矿井的的井眼的轨道的控制段是最长的;这个井的斜身增加了;因为井眼的深度比较长所以钻井的费用比较高;这种长半径的矿井因为半径太长了不适用于薄油层以及浅油层;它钻井需要的钻杆的扭矩比较大;需要的套管的数量比较大。

(2) 中半径井的优缺点

中半径的有点:这种矿井在进入油层的时的无效井段比较的小;它使用的井下的各种工具比较接近我们常规使用的工具;造斜段基本上用井下动力钻具以及导向系统, 它的可控制性比较好;理构造太比较近, 方便控制;可以用常规的套管以及完井方法;井下的扭矩和阻力比较小;有比较高以及你叫稳定的造斜率;井眼的控制井段是比较短的;穿透的油层段较长一般都可以达到1000米;井眼的尺寸一般都不受限制;可以测井以及取芯;可以实现选择性的完井。中半径井的缺点比较少只有两个缺点一个是要求使用MWD, 另一个是要求使用加重过得钻杆。

(3) 短半径井的优缺点

短半径井的优点:井眼的曲线一般都要比较短;十分容易发生倒钻等事故;它的中靶率的准确率一般是比较高的;这种矿井可以从一个直径当中钻出多个的水平井分支井;造斜点的位置与油层的的距离比较小;它可以用于浅油层;全井斜深最小;它不受其它地面的因素的影响。它的缺点:不能使用的常规的井下工具, 必须要用特定的井下工具;不能用非常规的完井方法, 要使用非常规的方法;因为半径比较小所以穿透的油层是比较短的;井眼的尺寸受到一定的限制;起下钻的次数一般都比较多;它的要求比较的高, 要求使用顶驱的系统或者动力水龙头;井眼的方位很容易受到限制。

3 常用的动力钻具的分类

根据平常使用的场合以及主要的作业功能, 可以分为造斜动力钻具组合以及稳斜动力钻的组合, 分别作用在造斜井段钻进以及水平段的钻进。对于长半径的水平井, 因为他的造斜率是比较低的, 所以可以使用相同的结构形式的钻具, 又或者一套钻具的组合有两种功能:当定向的钻井工具钻进时, 可以钻出小的曲率井段;当开动的转盘导向钻进时, 又可以钻出稳斜段以及水平井段。按照主机种类分类主机的不同类型是螺杆钻具以及涡轮钻具这两种类型, 但是常用的还是螺杆钻具。

结语

水平井的应用在提高了采油率同时还大大增加了经济的收入。但是水平的钻井是十分困难的, 所以水平井的钻井的工具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我们要大力的研究和发展钻井所需要的各种工具, 这样可以提高钻井的成功率, 还能降低钻井所需要的成本。

参考文献

[1]程汝才, 李剑波.中原断块油田定向井方位漂移规律分析[J].断块油气田.1994 (02) .

[2]李剑波.典型断块地层各向异性指数的计算与分析[J].断块油气田.1994 (05) .

[3]张东海.井眼方位控制技术与实践[J].断块油气田.1995 (03) .

[4]姜伟.大位移井钻井技术在渤海油田中的应用[D].成都:西南石油学院, 2002.

[5]杜青才.准噶尔南缘复杂构造地质力学分析与井下复杂机理研究[D].成都:西南石油学院, 2004.

分类工具 篇7

一欧洲高等学校分类工具 (U-map)

欧洲高等学校分类工具 (U-map) 主要从6个维度共23个指标对欧洲的高等学校进行了详细的分类。

维度一:教学情况

教学与学位授予作为欧洲高等学校最核心的职能其包括以下4个指标。

1学位层次集中度

学位层次集中度主要依照各学位授予数占该学校学位授予总数的百分比来进行指标定义, 可以分为4类学校:博士集中型、硕士集中型、学士集中型、副学士集中型。院校可以同时具有多个特征。

2学科覆盖面积

这个指标主要按照“国际教育标准分类 (ISCED97) ”的学科标准来统计该校授予学位的学科数量来进行分类, 表现了院校活动领域的宽广程度。其主要涉及了9大学科领域:教育、工程、社会科学、商学和法律、个人服务、自然科学和数学、 人文和艺术、健康和社会服务、农学等。根据学校覆盖的学科领域数量可将学校分为3种类型:专业型院校 (3个以下) 、广博型院校 (3~6个) 、综合型院校 (5个以上) 。

3教学支出

该指标主要根据相关年度院校用于教学活动的支出占该院校总支出的百分比对院校进行分类。

4学位导向

该指标分为两个部分:传统型及通识性课程导向以及专业性及职业性课程导向。主要依据学校中某类专业的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多少来进行分类, 被同时归为两类或以上的院校则属于混合型院校。

维度二:学生情况

该维度主要依据院校内学生的情况分为以下四个指标:

1成年学生比例

以在校生中30岁或30岁以上学生的数量所占全校学生总数的百分比为分类依据, 这个指标可以很好地测量院校对学生终身学习的参与情况。

2非全日制学生比例

以在校生中非全日制学生数量所占全校学生总数的百分比为指标。

3远程教育学生比例

以在校生中远程教育学生数量所占全校学生总数的百分比来表示。

4在校生规模

以在该院校注册的所有在校生总数为依据对院校进行划分, 以0.5万人、1.5万人、3万人为界限。

维度三:研究活动

该维度主要以运用科学方法产生新知识以及其他发展、 发现和解释科学研究结果的活动为分类标准, 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指标。

1同行评议出版物

用同行评议的出版物和其他同行评议的研究产出总数与专职学术人员总数的比值来表示。

2研究支出

以相关年度院校用于研究活动的支出占该院校总支出的百分比对院校进行分类。

3博士教育产出

以该院校相关年度授予的博士学位总分数与该院校专职学术人员总数的比值为分类指标。

维度四:地区参与

根据院校的地区属性以三个指标对院校进行分类。

1在本地区工作的毕业生比例

根据前两年中留在本地工作的毕业生数量占全部毕业生总数的百分比对院校进行分类。其比值越高则证明院校与地区的关系越密切。

2本地籍新生比例

根据本地生源新生数量占全部新生总数的百分比对院校进行划分, 生源的确定以学生的家庭住址为判断依据。

3本地/ 区域性来源收入比例

以本地/ 区域性来源收入占该院校总收入的比例划分院校, 比例越高的院校与所在区域的关系越紧密。

维度五:知识交换活动

知识交换活动致力于组织、创造、获得或传播知识, 并保证这些知识活动能为使用者所使用[4]。这个维度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指标。

1高校衍生公司情况

该指标是指每千名专职学术人员创建的新兴公司的数量, 其中新兴公司是指近3年来院校因技术批准和转换的需要而创建的公司, 衍生公司也包含其中。该指标数值越大则表示该院校在知识转换方面做得越好。

2专利申请情况

这一指标是指每千名专职学术人员所拥有的专利申请受理数量, 专利是指科研成果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由所在国的州政府或专利申请机构受理。

3文化活动

这一指标用院校每千名专职学术人员拥有的文化活动数量来表示, 文化活动主要指由院校独立或与其他机构合作组织的、面向普通民众开放的正式展览会、音乐会和演出活动[5]。

4知识转化所得收入

该指标是指私人研究合同、继续专业教育培训及版权产品方面的收入占院校总收入的百分比, 其比值越高则表示该院校在知识交换活动上表现得越好。

维度六:国际化导向

在U-map中主要以教学与科研活动的相关方面来表现这个维度, 主要可以分为五个指标。

1接收国际交换生的比例

指该院校接收的国际交换生数量占全校学生总数的百分比, 其比值越高则证明该学校国际化程度越高。

2派出国际交换生的比例

指该院校派出国际交换生数量占全校学生总数的百分比, 其值越高则表示该校国际化导向程度越强。

3攻读学位的外国学生比例

指标表示该院校中攻读学位的国际学生数量占全校学生总数的百分比, 其比值越大则表示该院校对国外学生吸引力越大。

4非本国学术人员比例

指非本国学术人员占全校学术人员总数的百分比, 其比值越高则院校国际化导向越强。

5国际性来源收入比例

主要指国际性来源收入占该院校总收入的比例, 比值越高则国际化导向越强。

二欧洲高等学校分类体系的发展

1欧洲高等学校的产生

欧洲大陆在经历了中世纪大学的辉煌之后连续遭到了两次世界大战的重创。二战后, 由于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多方面原因, 加之欧洲国家语言等方面的影响, 高等教育重心开始向美国转移。尽管欧洲高等教育在经过大力恢复与发展后, 仍以高质量著称于世, 但其国际声誉与吸引力, 已被美国、加拿大、 澳大利亚等国家所超越[6]。

中世纪的欧洲是一个同化与压抑共存的时代, 蛮族入侵罗马帝国之后, 希腊、罗马、基督教和日耳曼文化相互碰撞并且逐渐开始融合。中世纪以封建制度发展、兴盛以及衰落解体为主线, 格言法语作为无上权利的象征, 所以个人必须服从群组, 理想观念也是融合于制度中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由于文化的碰撞才酝酿出了近代文明的种子。

中世纪大学的兴起与帝国、教会、教皇制、教会学校以及许多其他中世纪时代制度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在中世纪初期, 欧洲的教育史为教会所垄断的, 教会为了培育神职人员而在各区设立主教学校。11世纪西欧城市逐渐兴起, 教会的僧院学校所提供的人才远远满足不了各行各业的发展需要, 于是城市学校逐渐兴起, 中世纪大学也在此基础上开始萌芽。

最早的大学产生于意大利, 其中萨勒诺大学作为当时医学研究的中心点, 是诸多大学中相对古老的一所, 主要在于编译医学著作与教学。而在这之后博洛尼亚大学则注重于法律的研究, 后也增设了医学与神学的课程, 逐渐与随后诞生的巴黎大学成为各大学的鼻祖。博洛尼亚大学的学生大多是成年人, 起初是一种学生团体的联合, 后来逐渐发展为师生合一的大学形式。在南方, 新兴的学校大多数以博洛尼亚大学为模板, 被称为“学生大学”。

法国巴黎大学是由诺丹大礼拜堂学校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学校) 发展出来的, 其分为神、医、法、文4个系。由于学生年龄普遍偏小, 所以巴黎大学的行政权是掌握在教师手中的。这就导致了北方的新兴学校大多数以巴黎大学为模板, 被称为 “先生大学”, 这与博洛尼亚大学不尽相同。

欧洲中世纪大学是在当初西欧新兴城市的基础上产生的, 具有较强的地域特点, 所以学校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类:一类为按照教授的科目进行分类;一类为根据学校的组织形式进行分类。中世纪大学经历了整整5个世纪 (12~17世纪) , 它的结构变化幅度较小, 类型也相对稳定, 是西方现代大学的雏形。

2欧洲高等学校分类研究进程

二战结束后, 面对高等教育发展所遇到的问题, 欧盟国家日益认识到提高欧洲高等教育整体竞争力的必要性, 并在一些《宣言》和《公报》中表达了再度寻觅中世纪大学辉煌的理想追求, 这一号召得到了欧洲国家的积极响应[7]。

1998年由德国、英国、法国以及意大利的教育部长签署了 《索邦宣言》 (全称为 《建设和谐欧洲高等教育体系的联合宣言》) , 这在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发展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索邦宣言》为欧洲高等教育的合作与交流规划了长远且明确的目标, 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1999年在意大利正式签订了《博洛尼亚宣言》 (全称为《欧洲高等教育区:欧洲教育部长在博洛尼亚会议上的联合宣言》) , 明确的提出了“要在2010年前建成欧洲高等教育区”的目标, 是对《索邦宣言》的进一步阐释和发展, 由此“博洛尼亚进程”正式启动。

2005年, 欧盟资助启动了欧洲高等教育机构分类项目 (U-map) 。在博洛尼亚进程的推动下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欧洲高等教育逐渐形成了一个包含4000余所高校、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高等教育体系[8], U-map应运而生。

罗伯特·伯恩鲍姆和杰克滨·哈斯曼将高等教育系统划分为7种:系统多样性、结构多样性、专业多样性、方式多样性、 声誉多样性、构成多样性以及价值与氛围多样性。根据这个分类理论, 欧洲高等学校分类指标体系则体现了除声誉多样性之外的其他6种多样性[9]。多样化作为欧洲高等学校分类的灵魂, 在这个理论基础之上, 根据实际情况及利益相关者的意见, 项目组提出了欧洲高等学校分类工具 (U-map) 的总体原则, 也为这一分类框架阐述了初衷、视角、性质、方法及特点[10]。

二对我国高等学校分类的启示

高等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人才培养, 随着世界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 高等学校的多元化特征越来越显著, 所以就需要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体系对各类高等学校进行分类整理, 这样不仅可以使高等教育系统和高等学校状况系统地展示在我们面前, 还可以迅速地找出教育体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修正与完善, 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

由于各个国家与地区高等教育历史文化、发展状况不尽相同, 其对于高等学校分类的目的、方法、标准和结果也不相同, 所以分类维度是对各类高等学校进行分组的决定性因素。

欧洲高等学校的分类体系在世界高等学校的分类体系中来说是比较完善的, 在进行描述性分组之后比较了各高校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充分体现了欧洲高等教育的多元性。欧洲高等学校分类框架 (U-map) 对高等学校进行多维度多指标的描述性分类对我国的高等学校分类提供了另一个视角。

1多角度论述

欧洲高等学校分类工具 (U-map) 从6个维度23个指标对欧洲的高等学校进行了系统的多角度的分类, 多重形式的分类维度不仅考虑到了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的职能, 还考虑到了社会服务的职能, 国际化导向也响应了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政策号召。其整个建构过程涉及了高校投入、过程、产出和影响的各个环节, 对我国的高校建设提供了思路。

2高等学校分类的透明化

欧洲高等学校分类工具 (U-map) 的推广使欧洲错综复杂的高等学校分类更加透明化。U-map向大众展示了各大欧洲院校的详细信息, 这不仅为学生选择高校时提供了详尽的参考, 还为各大高校找准自己的定位提供了比对资料, 更为工商界寻找自己心仪的投资大学提供了帮助。对于我国来说, 高等学校分类的透明化显得格外重要, 这不仅为广大的使用者提供参考比对的平台, 更使政府参与对高校的建设变得更有目的性。透明化可以更好地吸取多方意见, 为整体的完善创造有利条件。

3多元的民主参与与分类的动态性

欧洲高等学校分类工具 (U-map) 中并没有在每个指标后都给出明确的分类名称, 所以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行给高校定义, 这一点充分体现了U-map多元民主参与的特征。根据用户对U-map的反馈, 项目组对框架进行了多次的修订和改正, 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对分类再进行细化。而我国大多数分类方式都是从研究者的角度来论述这个问题的, 分类的标准略显死板, 在分类的科学性上略有不足。

总之, 欧洲高等学校分类工具 (U-map) 在建构方式、分类角度、民众参与性等特征上都为我国的高等学校分类体系建构提供了一定参考, 对我国建构属于自己的分类体系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谢亚兰, 刘莉, 刘念才.多样性:欧洲高校分类的灵魂[J].比较教育研究, 2010 (4) .

[2]Frans A van Vught (Ed) .Mapping the Higher Education Landscape:Towards a European Classific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M].Dordrecht:Springer, 2009.

[3]吴岩, 王楠, 国兆亮.欧洲高等学校分类的维度与指标体系构建及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3 (4) .

[4][5]雷家彬, 沈红.欧洲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框架解读[J].比较教育研究, 2011 (7) .

[6]俞可.欧洲高等教育:蹒跚走向一体化[J].上海教育, 2003 (9) .

[7]旭辉“.博洛尼亚进程”的背景、历程及发展趋势[J].高等教育研究, 2009 (7) .

[8]曹燕南, 张男星.欧美高等教育的分类体系变迁及启示[J].大学 (学术版) , 2013 (11) .

[9]谢亚兰, 刘莉, 刘念才.多样性:欧洲高校分类的灵魂[J].比较教育研究, 2010 (4) .

上一篇:全固态中波广播下一篇:黑龙江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