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与企业管理

2024-07-06

工商与企业管理(精选十篇)

工商与企业管理 篇1

一、工商行政管理要做好对企业各项经济行为的科学监督

企业在开展生产经营的过程中, 企业的注册资本是企业法人独立承担各项法律责任最为重要的保障。同时也是衡量一个企业自身实力的重要要素。但是在实践中一些企业法人向他人借款, 或者是使用银行贷款来进行验资的情况时有发生, 而且在一些地区还较为普遍, 这在给企业的发展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使得该企业的合作者无法获得准确的信息。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 这种为了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很有可能会造成社会发展的混乱, 这是形成目前企业信用地下十分重要的原因。工商行政部门作为市场的准入部门, 企业信息的登记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最为重要的一项基础工作, 登记部门在和转企业的设立登记、变更以及歇业的过程中, 要对企业所提供的各种资料进行科学严格的审查, 确保其真实、合法准确, 促使企业在市场活动中能够具备可信的资质, 以此来为维护市场经济发展的秩序, 促进企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工商行政管理要严全方位的对企业的各项经济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必须要先从企业的注册资本抓起, 对企业所提供的资料开展认真的核查, 减少可能存在的一些造假行为, 这样才能够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工商行政管理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对企业信用进行评估

工商行政管理可以借鉴国外对于企业发展的评估经验, 建立统一和开放的信用资料库, 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对于资源的共享。提升对于企业的监管能力, 减少可能存在的一些不守信的行为发生。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是通过专业的社会击鼓开展评估, 对企业的各项基本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在实践中最为常用的评价方法是5C分析法, 通过专业的社会评估机构, 对企业的资料进行分析, 比较常用的信用评估方法有5C分析法, 5C主要是指影响企业信用的5个重要的因素, 以下对这五个因素进行分析。

1. 首先是企业的品德 (character) :

这主要是指企业履行自身偿债义务的能力, 这是评价企业信用品质十分重要的因素。企业在市场交易的过程中, 是否愿意尽最大努力来偿还自身的债务, 是评价企业自身信用十分重要的因素, 直接决定着企业在市场上的信誉。

2. 经营能力 (capacity) :

企业自身的经营能力主要是指企业自身偿还贷款的能力, 这主要是依据企业自身的静音规模和财务状况来进行判断的。企业自身的经营能力强, 自然会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各种变化, 使得自身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这可以为企业自身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奠定很好的基础。

3. 资本 (capital) :

这主要是指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和财务实力,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资金实力比较强的花, 其经营过程中的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也会比较强。

4. 抵押品 (collateral) :

这主要是指企业为了获得信用支持所担保的遗产。在市场经济活动中, 抵押品对于不明底细和信誉相对来讲比较差的企业来讲特别重要。实践中, 如果企业有资产作为抵押, 则收回贷款相对来讲究会比较容易, 相反如果没有抵押品, 则收回贷款的难度则会加大。

5. 社会经济状况 (condition) :

比如国外的经济危机、国家的货币银行政策、股市的涨跌等等因素, 这些都很有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经营状况, 也会给企业自身的偿债能力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实践过程中对以上五个因素进行综合的分析, 就能够基本上判断企业自身的信用情况, 对企业的信用做出必要的评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则应该对企业通过登记、年检等工作获取的情况和企业的信用评分登记及时的输入到电脑中, 并通过电脑网络来建立一个开放和统一的企业经营的信息数据库, 这有利于其他企业更加方便会计的查阅相关的信息, 避免可能出现的各种损失, 提升工商行政管理对于企业信用管理的监督力度, 督促企业更加自觉的遵守社会竞争法则, 使得企业的发展更加的科学, 效率更高。

三、提升企业的失信成本, 建立企业的监控体系, 培养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目前市场上所出现的鱼目混杂、以次充好以及以假乱真的情况, 严重的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 也给消费者的选择造成比较大的困难。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企业自身的失信成本比较低, 这会导致守信的企业利益受损, 进而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也会动摇一些守信企业经营的信心, 不利于社会信用环境的建设。企业要想能够在市场上获得长足的发展, 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就必须要树立诚实守信、遵守诺言的良好意识,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一定要着力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 促进企业在新时期的健康发展。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在本地区建立信用举报站, 对一些严重失信的企业要进行查处, 还要通过网络来进行公开的曝光。对于蓄意出具虚假的验资报告和资产评估报告的中介机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直至取消其营业的资格, 严密防治企业和中介机构合谋进行欺诈情况的出现, 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失信成本, 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 对于失信企业要进行严厉打击, 使得每一个企业都能够认识到诚实守信经营的重要性, 以此来营造良好的企业参与社会经济竞争的良好环境。

惩罚不良企业固然重要, 但是扬善也势在必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建立良好企业的管理系统, 将一些经营信誉比较高的企业, 输入到良好行为记录库之中, 向全社会宣扬其诚实守信的行为, 这对于促进全社会良好信用观念的形成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使得遵守法律规范, 诚实守信经营的企业可以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这可以很好的提升企业诚信经营的积极性。

四、积极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 树立企业的品牌意识

行业组织对于企业信用思想的形成有着自我更新和自我教育的积极作用。在实践中通过举办“重合同守信用”、“百城万店无假货”等活动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 提升企业自身的品牌意识, 激发企业开展诚信经营的积极性。同时作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还可以组织企业进行市场经济信用教育的培训和讲座, 这能够很好的提升企业的守信意识, 进而形成比较文明的风尚, 使得企业能够更加自觉的维护企业的形象, 进而营造比较好的诚信经营氛围。品牌效应, 实际上信誉效益, 树立品牌的过程, 也就是不断的积累信誉的过程, 信誉是企业成功的基础, 是一种无形的财富, 信誉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将会使得企业受用不尽, 有利于企业未来长足的发展。诚信经营的企业更加容易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这对于积累企业信誉, 扩大企业生产规模都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五、建立信用归集制度, 实施分类监管

在实践中要加强信用信息的收集和公式, 以减少市场主体之间所存在的各种信息不对称, 这有利于授信企业的理性选择并有效的遏制守信企业失信行为。本文所研究的信息归集制度, 主要是由工商机关将分散在社会各个方面的企业信用信息, 通过分类和整理, 最后整合成企业的数据库, 为企业的经营和消费者的决策以及政府部门的有效监督提供必要的服务。由此可见, 企业的信用信息归集制度主要是由信息的构成、信息的归集以及信息数据三个方面来构成的。

1. 企业信息的归集范围分析

首先是是企业的身份信息, 这主要包含了企业设立时所登记的一些基本信息, 比如企业的名称, 字号、法定代表人、经营范围和注册资本等等, 同时也要注意收集企业所获得的专项行政许可, 全国组织机构的代码, 企业法定代表以及高级管理人员的工作经历和学习经历等等。

其次是企业的各种经营信息, 这主要包含了银行的账号、银行的信贷情况, 资质等级以及财务情况, 企业的商标注册和认定情况等等, 同时也包含了企业产品以及管理体系的认证情况, 用工的情况, 纳税的情况和社会保险缴纳的情况等等, 另外还有评估机构对于企业信用状况的评价。

最后是政府部门的监管信息, 这主要包含了工商年检的情况, 企业以及法定代表人, 主要负责人受到行政机关的表彰和授予的荣誉称号, 消费者的举报和投诉的情况等等, 同时还要记录企业因为违法行为所受到的行政处罚的记录。除了这些信息之外,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还要收集企业的各种社会捐赠信息, 赞助情况, 企业文化信息和自我规范制度, 交易伙伴的评价等等信息。

2. 推行企业信息的分类监督

不同的信用风险等级的企业, 其失信的临界概率是完全不同的, 工商机关应该在监督力量的部署上进行区别的对待, 具体可以参照以下内容开进行分类的操作。

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中有不良行为警示信息的企业, 对于这一类的企业除了要进行专项的整治之外, 还要及时的巡查, 了解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给与一定的监督和指导。

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有不良行为警示信息并且在限制和记录的期限内, 并且注册时间不满2年, 对于该类企业除要进行专项的整治之外, 还要开展必要的巡查和重点的审查。

对于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中没有不良行为的信息, 或者是具有不良行为信息, 但是已经超过了期限和记录的期限, 对于该类企业除了要进行专项的整治之外, 可以免于进行日常的巡查。

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中有良好行为, 比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消费者信得过企业, 驰名商标企业, 无不良行为信息, 对于这一类型的企业可以免除进行专项整治, 免于进行日常的巡检。

六、小结

总的来讲, 信用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没有信誉的企业很难在现代社会中获得长足的发展。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 建立和完善良好的信用体系, 是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为了能够更好的应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式, 强化全社会的信用意识, 是工商行政管理的重要职责, 更是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战略问题。本文主要结合实践, 分析探讨了工商行政管理全方位的对企业的各项经济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策略, 接着探讨了工商行政管理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对企业信用进行评估的方法, 重点就建立信用归集制度, 实施分类监管开展了研究, 以期能够更好的促进新时期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田英.不负信任和重托, 真抓实干——全国工商所长 (党支部书记)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示范培训班侧记[J].工商行政管理.2013 (02) .

[2]以法管网、以网管网、开创网监工作新局面——《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执行情况总结评估报告[J].工商行政管理.2013 (02) .

工商与企业管理 篇2

你正在浏览的实习报告是工商管理 实习报告

今年3月7日上午开始,我在中港 实习中,我采用了看、问等方式,对科利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分析了公司业务开展的特点、方式、运作规律。同时,对公司的浇注明天的服务品牌,构筑精品,造福社会的企业使命,务实求新、敢争一流的企业精神有了初步了解。

一、坚持以经营为龙头,不断开拓山东地区传统施工领域 抢抓水工市场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进一步加大了对青岛港、烟台港、日照港等大型水工工程的跟踪公关力度,认真作好了北船重工搬迁、奥运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营工作,承揽到北船重工大坞、烟台港三期二阶段、奥运会青岛国际帆船中心标段、日照港中港区东部岸线等工程,确保了传统市场战略项目不丢失。同时,发挥地域优势广揽信息,积极跟踪,承揽到东营港扩建和蓬莱国电等工程,在开拓传统工程领域发面取得了新进展。

二、强化三标一体管理体系运行,有效的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切实加大三标一体管理体系运行力度,进一步强化了体系检查、文体整改和业务指导,对内审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追踪检验,建立了基层单位与机关部室双向评价体系,不合格报告同比降低了50%,符合率和得分率较前年有了增长,三标一体管理体系得到有效的运行。

三、坚持以经营为龙头,积极实施“1433”经营举措,促进经营持续发展。XX年公司经营工作思路确定为“1433”,即要成立一体化经营领导小组,建立四个经营分公司运行体制,坚持三位一体的经营原则,充分发挥经营工作的三个积极性,不断开拓山东地区、南方、桩基和陆域市场。“1433”经营思路具体内容是:公司成立一个精干

高效、信息反馈迅速的公司经营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经营工作的领导;建立经营分公司、厦门分公司、上海分公司和陆域经营分公司四个经营分公司的经营运行体制,增强开拓市场的能力;坚持以市场价中标,不投亏损标,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三项经营原则;充分调动公司经营部、经营分公司和经营人员三方面经营积极性。

在新的经营思路指引下,公司将继续加大对山东地区传统市场的开拓力度,全力以赴地做好前湾港、日照港、烟台港新建码头、黄岛招商国际码头、青黄复线、青黄隧道、东营港后续工程等工程项目的跟踪公关工作,紧盯不放,志在必得,巩固传统市场,力争在承揽特大型工程项目上有所突破。继续坚定不移地开拓南方市场,干好厦门、温州、海南等在建项目,赢得业主满意,树立企业形象。发挥经营分公司的作用,加大对重点工程的经营公关力度,做好投标工作,确保目标工程不丢失。以项目为依托,在开拓新的市场上有所作为,保持南方地区经营产值持续增长。坚定不移地开拓桩基市场,切实加大桩基设备投入,锻炼桩基施工队伍,进一步增强桩基施工能力。坚持水陆并进,提高规模效益。利用房建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认真总结路桥施工经验、教训,加大陆域市场开拓力度,实现陆域市场的稳步发展。

司,该公司坐落于黄河三角洲南端的广北农场三分场驻地,东邻东王公路600米,西邻东青高速公路200米,南距东青高速公路广北出口500米,交通方便,地理位臵优越。

东营市腾跃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系广北农场所属股份制企业,占地30余亩,目前在岗职工47余人,专业技术人员13余人,公司拥有10000吨/年产氯丙烯设备一套,本装臵无废水,无废气排出,对环境无污染,主要产品有氯丙烯、盐酸、d-d混剂、低沸物、环氧氯丙烷、杀虫霜等,该产品是合成甘油的中间体,也是环氧树脂橡胶的原料,并可做溶剂、增塑剂、稳定剂、表面活性剂、医用药品等。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氯丙烯下游产品的不断开发,氯丙烯在精细化工方面的用途越来越广,产品的缺口也在不断增大,该产品已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要,特别是逐年出口量的增加和国内化工行业经济复苏,市场前景广阔,它将大大推动公司向综合型、精细化发展的步伐。

实习目的:

熟悉现实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的运作体系和管理流程,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并在工作中学习新知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提升,以指导未来的学习重点和发展方向。

二、工作内容

(一)日常人事变动的手续办理

日常人事变动主要有员工新进入职、离职、岗位调动和适用转正,这些工作都是人力资源部最基础的人事管理,这也是在腾跃化工公司实习期间每天必做的工作。

(二)招聘

在这几天中,让我感受最大的就是招聘工作,在公司实习的一个半月,公司开展两次招聘,一次社会招聘、一次校园招聘,虽然说每次招聘我只是打杂的助手,但是

(三)绩效评估

虽然说在刚开始进到公司,对于绩效评估并没有让我全权负责,但是在这一个半月的实习期内,对于绩效评估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绩效评估是一项系统工程,绩效考核也称成绩或成果测评,绩效考核是企业为了实现生产经营目的,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采取科学的方法,对承担生产经营过程及结果的各级管理人员完成指定任务的工作实绩和由此带来的诸多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三、实习收获

为期一个半月的寒假实习,我非常重视,也很认真。因为我们平时只能从课本上学习理论知识,能有这样的实践机会,当然就格外珍惜,希望能够通过实践学习一些书本学习不到是知识,积累实践经验,为日后参加工作打下基础。

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我对民营企业性质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了解不多,认识不深。为了能更快适应环境,更好的开展工作,我特别注重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坚持“向同事学、向书本学”的思路,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以弥补自身专业知识结构的欠缺和阅历短浅的受限。由于刚刚进入企业进行实习,企业中的每一位和同事都是我的老师,他们的丰富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我不断学习的源泉。为此,我积极向身边的、同事和前辈们请教,虚心吸取他们的宝贵经验,以他们的工作思路、言行举止、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为榜样,规范和纠正

自己方法、思路上的缺陷。另一方面,通过系统的学习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民营企业党务管理实务等业务知识,熟悉人事的工作流程。

这次实践经历让我发现,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刚踏上社会的我跃跃欲试,大有气吞山河之势,因为我平时学的知识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但后来实践发现实际上我看的只是基本理论学,尚未具有发展潜力,没有融入企业。学校主要是通过学习,掌握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走进企业才发现作为人力资源工作者一要熟悉国家人事劳动及其他法律法规政策,二要掌握最新的人力资源理论和技术,三要具备战略家的某些素质,最重要的是能够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实际把学到的知识具体化。因为知识老化速度以加快企

业外部环境变化更快更复杂,到社会上继续学习才是理论与实际的最佳结合办法,大学课堂上学的都是理论知识,很多案例的分析其实也都不够真实,而且还会失去现实意义。工作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很多方案如果用大学的理论知识来做,最后都实行不通的,甚至会被全盘否定掉。

要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在工作上争创佳绩。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企业管理层员工,首要条件就是成为业务上的骨干。对于我来说,首要任务就是要学习、熟练掌握业务知识,始终一积极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要在加强业务知识学习的同时,踏踏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戒骄戒躁,争取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优异的成绩在。

要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要正确的认识自己,在工作中不但

要发扬自己的优点,还要客观地面对自己的不足之处,更进一步注重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不断在工作中学进取。

四、实习心得

人力资源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宝贵财富,但是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尤其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何改善人力资源管理,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益,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已成为每一个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因此我在针尖公司学到的不仅仅是职业技能,更可贵的是学到如何先去做个正直、无私、博学的人。也为我今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以下是我对人力资源管理:

1、在激烈竞争的现代企业中,企业如果没有创新,就很难发展,即使生存也会面临危机在管理上也是如此,企业通过不断地自我否定、自我超越,来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2、首先我们企业应该要树立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将人力资源管理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之中。

3、人力资源管理要与企业的经济挂钩,建立多种形式的系统化的激励机制,重视精神激励。

1)目标设定方面不仅要体现企业目标的要求,还必须要满足职工个人发展的需求

2)物质激励是基础,但不是万能的,精神激励是根本,二者的完美结合才能使企业真正留住人才

4、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为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服务。

不知不觉一个半月的实习期结束了,在这段时间真的很高兴,身上学了还多有关人力资源的知识,课外的知识。这一个过程是值得我回忆的。这几天专业实践,所学到的和接触到的给人以启发,对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对以后要从事的职业岗位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不仅是接触了解社会,更是提高自身的好机会,对适应社会是很有裨益的。

三 实习经历

在实习期间,我先接触了销售这一块,学到了单位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业务知识,丰富了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实习期间,我不仅接触了销售这一块,还有幸去了人事部门锻炼,主要就是学习管理的技能。在刚去的时候,老师给我讲了这一职位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的工作内容,为了能让我达到日常工作的实践目的,老师还给我制定了一套相应的实习计划,有了计划,我的实习工作就更加的得心应手了。另外库存管理也很有学问,我需要结合销售

状况做出补货续货的建议,并且保证库存的正确性.vip生日时候进行通知各个会员,检查以及建立会员档案,保持卖场卫生,监督其他员工,鼓舞其他员工的士气,帮助他们完成目标.四实习体会

1.任何工作都应该认真细致,同样物业也需要严谨的工作态度。尤其是工作单位的会计处,这个岗位需要与数字打交道,经常要处理大量数据,要求精确,任何一点细小的错误都会影响到整体的结果。在费用收取的核算和记账时,数字必须完整准确,各项要素必须准确无误。其实不光是在会计处,在单位的任何部门都应该保持着严谨的工作作风。如果将这一工作作风联系到企业当中,这就应该是企业文化的体现。

2.讲究分工合作,工作程序详细具体,每一步骤都有一定的操作规范。举例说明吧:进行代理水电费用征收时,必须按照计算核对总金额、记账、复核、打印、用户核对这些步骤进行。每一张票据的信息都要准确地输入电脑,还要经过复核。各道工序都互相关联,每

一步都关系到整体结果,必须大家一起分工合作,才能最后完成工作任务。

3.与同事的相处与交流很重要。由于一个完整的任务需要大家分工合作来完成,所以同事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很重要。在工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给下一道工序的同事造成不便;或者由于某些客观原因,虽然不应由某个人完全负责,但确实影响到其他同事的工作。这时一定要用正确的方法与同事交流,尽快地解决问题,大家才能齐心协力地搞好工作。另外在办公室的人际关系也很难把握,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实习生,尤其是有些同事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亲近或疏远任何一方都会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我在这方面的经验是少说话,多做事,这方面的技巧,书本上是学不到的,要在工作中慢慢地学习积累。实习之前,总以为我们的生活按照书本来做就没错了,可是实习之后我才发现好多东西是书本上学习不到的。有人说社会是一个大学校,而我现在才真正体会到自己只是一个幼稚班的小朋友而已。当然我并不害怕和气馁。也许我有时候会为我曾经做过的一些事情而感到后悔,但是没关系,我也清醒的知道这些都是我为社会交的学费。有了经验就有了生活的知识。同事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当然这个“东西”并非骂人之

词,我只是把这个角色当作一个社会的事物组成来分析。我之前也天真的以为搞好和同事的关系和搞好和同学的关系没有什么差别。但后来的实践证明当时的我完全是想当然之见。事实上同事之间的关系要比同学之情复杂的多。至少在大多数场合里同学之间不会有利益冲突,而同事之间的关系会在与领导的关系,权位竞争,工资业绩竞

争中寻求平衡。实习期间,我得到了各位领导、老师和前辈们的关心与帮助,各位老师都非常耐心地教导我,让我不但学会业务,也学到很多待人处事的道理。特别是办公室里的老师们,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不仅在工作上给我指导,向我解说业务知识,还在生活上给与很多关怀。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再向各位老师学习请教。

五公司存在的问题:

1、市场观念和经营体制不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要求,市场开拓的步伐与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有差距;经营体制还不完善,经营队伍、经营人员的责权利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对分包队伍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化还不完善,在分包合同管理发面存在程序不衔接、管理不闭合的现象;项目部对分包队伍达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在管理手段和制度落实上存在薄弱环节。

3、成本意识不强,成本控制水平不高,个别项目不存在管理粗放、施工大手大脚的现象,向管理要效益、向科技创新要效益的意识还没有牢固树立起来,以至于我们的成本控制与先进的施工企业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市场竞争力不强。

4、施工组织管理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在施工过程中按照施工合同要求进行施工组织管理的意识不强,施工管理现状与施工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存在较大差距,只是我们有的项目在开工初级阶段和施工过程中难以进入状态,不能满足业主要求。

5、依法治企、依法维权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不能够充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企业利益,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律知识和依法治企的意识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短暂的实习转眼而过,回顾实习生活,我在实习的过程中,既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一些遗憾。那就是对企业管理有些工作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只是在看人做,听人讲如何

做,未能够亲身感受、具体处理一些工作,所以未能领会其精髓。但时通过实习,加深了我对工商管理基本知识的理解,丰富了我的实际管理知识,使我对日常管理工作有了深层次的感性和理性认识。认识到要做好日常企业管理工作,既要注重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把实践与理论两者紧密相结合。让我们一起为未来的人生加油!

的质量验证、保管、养护及出库复核制度》;为保证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以确保人民的医疗安全所制定的《产品售后服务制度》和为确保产品的质量有效、保证人民生命安全、减少企业损失,根据国家药监局颁布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对有效期内的产品进行合理有效地监管所必需的《效期产品管理制度》、《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产品质量跟踪和不良反应的报告制度》、《有关记录和票据的管理制度》等等。

现专门以《各级质量责任制度》为例。该制度按不同的岗位职责以总经理、经理、商品购销员、质量验收员、商品保管员、养护员、出库复核员(验发员)、财务负责人、财会有关人员9大项细分,以保证落实责任到人。再以我在认知实践期间所接触的岗位、人员职责为例。经理:

1、负责本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对经营商品质量负全责。

2、教育本部门人员,树立质量 费用水平。开展质

量成本管理,负责对财务预算中的质量措施专款费用的审查和控制。质量验收员:

1、质量验收员为质管处派出人员,负责按照入库验收规定和合同规定的质量条款,对入库商品进行逐批验收,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对入库商品质量和有关指标负直接验收责任。对外观质量、包装质量有疑问的,对销货退回的及贵重、特殊、效期、进口等商品应加强验收。

2、经验收合格的商品,必须在有关单据上签名,凡未验收的商品不得签字,应阻止未验收的商品入库。

3、凡发现不合格的商品,应及时通知业务部门做出处理,并以季报形式报告质管处。

4、配合质管处做好售后的质量查询,退货处理,质量档案工作。

从以上责任制度的制定中我们不难看出,温州xxxx有限公司拥有精明干练的领导团队,准确合理的管理思路,还有着温州商人所特有的经营理念。照理说,在这样明确的制度的要求下,公司的日常运行状况应该是井然有序、有条不紊的。可在这一个月里,给我的感受是,该公司虽然仍在正常地运行着,其业绩也在不断攀升,但这些却都是在一种比较混乱的前提下完成的。我这里所讲的混乱是指岗位责任的不明确和工作量分配的不均衡。

据我了解,温州xxxx的张经理以前曾在一家外企做过一段时间,并慢慢地由一名销售人员升至华东地区的总负责人,可以肯定的是他有着很强的工作能力,很强的工作责任感以及积极的工作态度。而正是这些自身条件上的优势,却恰恰成了他现在在日常工作的中的障碍。在对很多问题的处理上,他都喜欢亲力亲为,也常因此耽搁了其他更重要的事情,以至于彻底打乱了原定的有序的工作计划,造成不

必要的工作混乱。

就这个问题,如果单从亨利〃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论看,张经理在日常工作中的繁忙也算可以理解。因为他扮演了明茨伯格所提出的全部3大类10小项中几乎所有的管理角色。在人际关系方面:毋庸臵疑他是领导者,因为他需要负责激励下属,负责人员配备、培训及有关的职责;而且他需要维护自行发展起来的外部关系和消息来源,并从中得到帮助和信息,所以他是联络者。在信息的传递上:他需要寻求和获取各种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以便透彻地理解组织与环境,并要将从外部人员和下级那里获取的信息传递给组织的其他成员,所以是个名副其实的监听者兼传播者;况且他还有义务向外界发布组织的计划、政策、行动、结果等,故他是一个发言人。在决策制定上:他是个寻求组织和环境中的机会,制定“改进方案”以发起变革的企业家;更是当组织面临重大的、意外的混乱时负责采取纠正行动的混乱驾御者;他还需要扮演资源分配者的角色,负责分配组织的各种资源——制定和批准所有有关的组织决策;他也会扮演谈判者,在主要的谈判中作为组织的代表。由此看来,重压下的张经理要想不忙也难。

而现在的问题就出在于,其混乱驾御者这个角色在他日常工作中所占的“戏份”太重。他所做的仅仅是亡羊后的补牢,而且当前补牢的动机也仅仅是为了弥补之前的亡羊所造成的损失,而不是为了预防下一次亡羊事件的发生。这迫使他疲于补漏,使他看起来更像是名救火队员,而非一位训练有素的高层管理者。由此也只能说明他的反馈控制已做得相当到位,与之相比较,前馈控制和同期控制就差了很多,特别是前馈控制。与此同时,公司之前所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也沦于

形式,形同虚设。而很好地落实公司的各项制度,将使前馈控制得到很好地保障,其必将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从而减少“火灾”的发生,减轻“救火队员”的压力。

另外正像很多从基层做起的领导者一样,温州xxxx的张经理因为自身拥有着过硬的业务能力,所以对下属所做的事多多少少有点看不上眼,在很多事上都不放心让底下的员工去做,因此对很多小事都会再三过问,这就占用了他不少的时间。而且还使得他的下级在处理一般性事务时缩手缩脚,不敢放开手脚去做,凡事都须当面请示,这不但耽误了事件处理的进度,也进一步占用了张经理处理其他事情的时间,使得他的可支配时间少之又少。众所周知的是作为一名高层管理者,其主要职责应该在于建立雄才伟略,达成群众共识;制定战略计划,调整组织分工;汇集各项资源,进行合理配臵;提出核心理念,塑造企业文化。管理者的职责可能是变化的和复杂的,因此作为管理者就更应该按情况调整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3项管理技能在日常工作中的分配。与之相适应的应该是身处高层的管理者们应当重视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念的能力,即所说的概念技能,而对于人际技能和技术技能的要求则可以看情况适当底有所降低,特别是技术技能完全可以放手让经办人去处理。

如果从集权和分权的角度来考虑,张经理的行为又表现为过分地集权,其弊端在于:1.不利于合理决策,2.不利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3.阻碍信息交流,4.助长组织中的官僚主义。而此时则恰恰能体现出适当分权的意义,首先一点是有利于组织决策的合理性,其次则是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组织管理专家。另外一个适当分权

的好处是在将权利下放至各级下属时,同时也可以将各级的义务、责任明确下来。便于在出现问题时可以迅速、正确地找到责任人进行补救,以及处理事后的责任承担问题,从而可以尽量避免各部门间相互推脱责任之类事情的发生。由此,我们又要回到前面所提到的《各级质量责任制度》上来。既然已经有了这么一套现成的切实可行的责任制度,将之搁臵起来不用是相当不明智的,那么就应该严格按照制度办事。怎么样的岗位做怎么样的事情,怎么样的职务负怎么样的责任。只有做到这样——将日常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才能做到正确地做正确的事,在讲求效果的同时追求效率。

综上所述,公司企业管理的各项工作不容忽视,且必须抓紧抓好,因此各项制度必须健全,与此同时对现有的规章制度必须严格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公司的各项管理工作才能走向规范化的轨道,公司才有希望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二)实习意义.........................1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1

(一)实习时间.........................1

(二)实习地点.........................1

三、※※※公司实习情况.......................1

(一)公司基本情况........................1

(二)实习的具体内容....................1

(三)实习中资料的收集与总结..................1

四、※※※公司实习情况.......................1

(一)公司基本情况........................1

(二)实习的具体内容....................1

(三)实习中资料的收集与总结..................1

五、※※※公司实习情况.......................1

(一)公司基本情况........................1

(二)实习的具体内容....................1

(三)实习中资料的收集与总结..................1

六、实习感想......................2

一、实习目的与意义(四黑,行距1.5倍,段前段后1行)

(一)实习目的(小四黑,行距1.5倍,段前段后0.5倍)

(二)实习意义

正文(小四宋,行距1.5倍,首行缩进两个汉字,正文中序号按照

1、(1)、①进行排序)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

(一)实习时间

(二)实习地点

三、※※※公司实习情况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实习的具体内容

(三)实习中资料的收集与总结

四、※※※公司实习情况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实习的具体内容

(三)实习中资料的收集与总结

五、※※※公司实习情况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实习的具体内容

(三)实习中资料的收集与总结

六、实习感想 工商管理专业实习鉴定报告

今年开始,我在某工程公司附属单位ab公司进行了工商管理实习工作。在实习中,我在公司指导老师的热心指导下,积极参与公司日常管理相关工作,注意把书本上学到的工商管理理论知识对照实际工作,用理论知识加深对实际工作的认识,用实践验证所学的工商管理理论,探求日常管理工作的本质与规律。简短的实习生活,既紧张,又新奇,收获也很多。通过实习,使我对日常管理工作有了深层次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我是秘书免费公文网做你最贴心的伙伴

我所实习的ab公司,隶属于某工程公司。该工程公司是以水工、市政、工民建、路桥、安装工程等为主要经营项目的国有大型骨干建筑施工企业,具有航务工程总承包一级、房建二级、市政、水利水电三级、地基与基础一级、钢结构一级、机电设备安装一级、商砼与预制构件二级、勘察设计甲级、计量二级、建筑材料试验甲级等资质。公司现有正式职工3000余名,先进的工程技术装备千余台;拥有2。6万平方米的高层办公楼和30多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近700米的工作船码头和4万余平方米的海域,固定资产达3亿多元。公司于1998年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1999年通过了iso10012国际标准认证,取得了“计量保证确认合格证书”;xx年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回顾我的实习生活,感触是很深的,收获是丰硕的。实习中,我采用了看、问等方式,对ab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分析了公司业务开展的特点、方式、运作规律。同时,对公司的服务品牌、企业使命以及企业精神都有了初步了解。

我实习所在的学校是京郊的一所乡村学校。实习的基本内容包括三部分: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和教育调查。基本情况如下: 我是秘书免费公文网做你最贴心的伙伴

1、课堂教学:完成教案数为五份,试讲次数为五次,上课节数为五节。

2、班主任工作:组织一次《迎奥运主题班会》观摩课。

3、教育报告;完成一份教育调查报告。

这次实习令我感受颇多。一方面,我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使得我不得不昼夜苦读;另一方面我也深深地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深刻内涵。比如在我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在我第一次深入课堂时,我就遇到了许多师范学校里没学过、没想过的难题。即当自任口才出众的我绘声绘色地讲完一节课后,我问学生:“你们听完课,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面面相觑,茫然无语。学生何以如此呢?在我看来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对于一个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兴趣是学习入门的阶梯兴趣孕育着愿望,兴趣溢生动力。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企业工商管理的优化与改进路径论述 篇3

【关键词】企业;工商管理;优化;改进路径;现状

我国企业的工商管理,是企业能够在经济市场发展的重要手段,工商管理发挥出的职能作用,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竞争能力,让企业提高经济收益,并且能够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让企业继续发展。而目前我国企业的工商管理制度不完善,在管理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所以导致在企业的发展中没有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只有了解企业的工商管理的现状,才能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从而让企业的工商管理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让企业在经济社会中生存。

一、企业工商管理的概述

我国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企业的经济实力,还要重视企业的人才资源,更重要的就是要重视对企业所有资源的统筹和管理。而企业的工商管理,就是把企业的所有涉及到项目,以及技术质量,和企业的财务等进行合理的调配,让企业在有限的资源和管理中,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让企业的实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工商管理还会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这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以及生存时间。

二、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

1.企业工商管理中企业经营模式的适应性不强

目前我国企业的工商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首要的问题就是管理模式的适应性不强。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企业现有的工商管理模式,不能很快的适应经济市场的变化。所以,当企业在进行投资和管理的时候,就会导致投资和收益不成正比,企业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工商管理的适应性不强,也会导致企业的产品不符合市场的要求。

2.企业工商管理目标不明确

企业进行工商管理,是需要有工商管理对企业去诶来的发展,一个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进行统筹管理,这样可以整合企业的资源,提高企业的实力。但是由于目前企业的工商管理目标并不明确,所以导致企业的发展目标也不明确,最终导致企业的实力不断的下降,从而导致企业在缺乏明确目标管理的基础上,经济收益不断的下降。

3.企业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每一个企业都是独立的,都具有自己的特性和发展方向,盲足的学习某些成功企业的管理模式,会导致企业市区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从而导致企业的管理出现混乱,进一步导致企业发展出现问题。所以,目前我国的企业的工商管理模式是存在问题的。不能按照自己企业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发展模式,阻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

4.品牌化意识在企业没有得到重视

企业想要在经济市场中生存和发展,就要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要创造属于企业独有的品牌。但是现在很多企业的品牌意识并不强烈,所以生产或是创造出的产品在设计上,没有独特明显的标志,与其它产品相似度寄到,品牌被模糊化了。所以企业没有主打的,能够在市场占据地位的产品,就会影响企业的经济发展。

三、企业工商管理优化和改进路径

1.企业工商管理向国际化趋势发展

我国企业的工商管理制度和方式,是自从我国加入WTO之后看来只重视的,但是由于缺乏经验,所以在管理上仍然有欠缺。而为了能够与世界接轨,一定要把企业的工商管理向国家化发展,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创造属于自己企业的独有的文化和管理模式,并且是最先进的管理模式,一定可以提高企业的实力。

2.加强我国工商管理的监管制度

我国工商管理监管制度不够完善,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现在经济社会会快速的发展,工商管理监管制度也要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加强工商管理的监管制度,是为企业实行有效的惩罚和奖励制度提供证据。这样可以让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可以有理有据的进行管理,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加的顺利。

3.企业工商管理应注重培养专业的管理人才

企业的制度完善,也需要工作人员来执行。因此,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而人才的管理和培养,也是工商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环节。企业对人才的培养,应该落实到实处,对每一个层次的工作人员,进行不同曾读的培训,并且有些优秀的管理人员,需要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只有掌握了优秀的人才,才能让人才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这样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四、结束语

我国加入WTO以后,经济市场快速发展,但同时也为我国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力。需要不断的提高我国的企业的实力,才能在经济市场中生存和发展。而工商管理正是提高我国企业实力的管理策略。所以,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就要加强企业的工商管理,所以要改变现有的工商管理的现状,完善工商管理的职能和管理的制度。所以,企业的工商管理需要进行优化,是我国企业在经济实市场生存和发展必然改变的环节。

参考文献:

[1]张晓敏,程 楊,张 渝.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06):139-147.

[2]袁 媛.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23):213-214.

[3]马莉红.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其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5(13):156-159.

作者简介:

工商与企业管理 篇4

一、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就业环境及人才需求分析

温州有近10万家中小民营企业, 根据我们的调查, 在未来5年, 需要补充的基层管理人员在10万以上, 同时温州周边地区如丽水、台州等地的企业也需要该类人才。定位于企业基层管理岗位需求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懂管理、善沟通协调的高职院校毕业生, 将会有很好的人才市场需求前景。中小企业一般规模小, 人数少, 基层管理人员职责划分并不十分明晰, 基层管理人员经常充当多面手的角色。因此, 中小企业要求基层管理人员具有通用管理能力:不仅需要全面了解财务会计、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生产运作、物流管理等专业知识, 同时也要具有沟通能力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温州地区的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对历届毕业生的调查数据看,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70%都在温州的中小企业任职。

本专业定位于主要面向浙江特别是温州企业的基层管理人员、执行人员等职业, 具体工作岗位可以划分为:

1、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 如品牌主管、库存管理人员、采购主管、营销人员、质量管理人员及创业人员等;

2、大企业的执行人员, 如行政办公室与人力资源部文员、助理等。毕业生在企业的基层岗位做三、五年后, 经过自身努力及提高, 可向企业的更高的管理职务发展。

二、专业建设的建设目标

探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主要结合点的通专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培养企业基层新型 (复合型) 管理人才的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与“双语型”教学团队;建立一个初具特色、网上共享、动态完善、高职层次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及社会服务资源库。本专业所有核心课程教学资源上网 (教学大纲、课件、讲义、习题、案例等) ;改建“企业环境模拟实训室”、“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对抗实训室”、“商务模拟实训室, 充实“ERP软件模拟实训室”的教学软件, 成为中小企业ERP实施、维护与应用开发人才的培训基地。

三、建设内容

(一) 人才培养目标及建设内容

1、构建以区域产业为基础, 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主要结合点的管理类专业的通专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重点进行以下三方面的构建:突破传统专业界限, 进行专业渗透, 构建管理类专业具有行业背景的企业基层管理人才的培养方案;探索以课堂案例教学、校内计算机模拟实训、校内模拟真实环境的管理实训、校外参观、顶岗实习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引进国际先进教学理念及教学资源, 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根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温州地区的产业特色, 我们定位于培养中小企业的基层管理人才和大企业的执行人员, 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通用管理能力和行业管理能力, 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因此, 我们按“五个平台, 四个模块”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五个平台”是通识教育平台、通用管理平台、专业技能管理能力平台、多维复合管理能力平台、实践教学平台。“四个模块”是专业证书模块、行业方向模块、企业订单模块、职业道德模块。

通识教育平台由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熏陶、生活体验组成。这些课程包括:《经济学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大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 建设好这些课程对于促进整个学院的通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通用管理平台包括自我管理能力、团队管理能力、沟通 (书面、口头、会议沟通) 能力、资源与运营管理能力, 其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由相关的课程保证实现, 这些课程包括:《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会计基础》、《经济法》、《统计学原理》等专业基础课, 建设好这些课程对于促进整个专业的专业基础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专业技能管理能力平台主要培养学生的管理技术技能, 主要课程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物流管理基础》、《生产运作管理》、《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商务谈判》等课程。

多维复合管理能力平台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 主要课程包括《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测试与检测技术》、《智能仪器仪表原理及应用》、《电子器件与电子线路》、《证券投资学》、《物流软件操作》、《企业文化》、《商务统计与数据处理》、《应用文写作》等课程。

实践教学平台由教学案例库、计算机模拟、经营模拟、企业仿真环境模拟、校外顶岗实训五个层次的子平台组成, 这些平台共同组织成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证书模块, 本专业提供中级推销员、中级公关员、高级营销员、人力资源管理员、ERP应用能手、质量内审员等证书给学生选择, 这些职业证书都有相应的课程在教学计划中落实, 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时, 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选考其中的1-2个职业资格证书, 要求每位学生在毕业时至少获得1个职业资格证书, 保证本专业的“双证”率达100%。

行业方向模块, 根据温州产业特色, 近三年本专业将联合院内其他专业, 突破专业界限, 进行专业渗透, 重点建设制造行业课程包、商务管理课程包、生产和物流行业课程包。每个课程包由行业发展概况、行业技术与工艺等模块构成。该类课程的开发将整合校内外资源, 依托校内相关专业、校外行业协会、实训基地完成, 建设成工学结合的优质课程。

企业订单模块, 根据企业的同类人才的批量需求, 与企业共同开发与企业相关的课程。该类课程可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在校外兼职教师的配合指导下完成。

职业道德模块, 将结合学生选择的行业方向, 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可通过邀请企业界、行业协会人士、优秀毕业生代表现为学生现身说法, 对自身正确定位, 调整就业心态, 培养形成良好的敬业精神及职业道德。

(二) 课程与教材建设目标及建设内容

1、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与区域产业方向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该专业将突破传统专业界限, 进行专业渗透, 努力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与区域产业方向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进行课程整合。

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 主要根据服装制鞋行业的管理业务流程进行设计, 并从制造业的延伸到服务业。

该专业将以基层管理岗位的职业岗位能力对课程进行分类和整合, 根据该专业的专业定位要求,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三大素质与能力:一是核心能力、二是通用管理能力、三是特定职业能力。

2、建设立体化教材、精品课程

建设《生产与运作管理》、《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为立体化、精品教材。开发行业方向课程包《制造行业管理课程包》、《商场零售行业管理课程包》、《物流行业管理课程包》。

《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建设成优质专业核心课程;所有专业核心课、行业方向课的教学资源 (课件、讲义、授课计划、案例、习题) 上网, 建立资源共享的专业教学资源。建立互动式的网上教学平台。

3、专业开放资源库建设

建立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中心, 内容丰富, 资源结构合理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专业及专业群资源库, 使其初具特色、网上共享、动态完善, 适合高职层次, 使本专业优秀资源实现国内高职业界最大范围的共享, 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示范性和可扩充性及符合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规范》, 要保证资源库系统的开放性、前瞻性、标准化, 能提供在线视频点播功能 (支持VOD) 、对使用资源的评价意见的功能等。

推行工学结合, 引进国外先进办学资源, 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积极推行工学结合, 充分利用企业与行业协会的教育资源, 加强与行业协会与企业的合作, 通用管理能力课程 (如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 的案例讨论可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兼职教师参与;行业方向课可聘请行业人士开设讲座, 介绍行业发展状况;仿真性的校内模拟任务, 使校内实习、实训与实际工作一致, 在校内完成工学结合;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模式, 依托这一模式推动“工学结合”, 逐步改变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在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上, 工学结合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如生产与运作管理、ERP实训, 要建立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 知识技能考核与学生做人做事态度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形成以学校为主体, 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培养学生的教学模式, 同时也形成既考知识与技能, 又考核态度的考核方式;理论课程的考核, 改革以闭卷考试为主的形式, 在更多课程引入“课业”的形式, 构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考核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丁金昌.关于高职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再认识[J].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第6期

工商企业管理与企业信用管理论文 篇5

一、我国工商企业信用管理现状分析

就实际情况而言,以下是调查人员对我国工商行业信用管理现状进行的具体分析:第一,在国内工商企业内部,通常会设置众多的财务部门、销售部门来对企业信用销售进行系统管理,这一方式的运营往往会给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带来很大的制约。因为不同企业部门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运作方式,销售与财务部门在合作交流中往往会产生分歧,从而使得企业的信用管理模式呈现出缓慢的发展趋势。第二,由于企业内部销售的目标管理与信用风险的管理有实质上的区别,因此两者在职能上呈现出了极大的差异性。与此同时,因为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如果让销售部门履行信用风险的职能,则会使企业销售人员在销售利益的驱使下对企业造成更大的风险。第三,因为财务人员没有深入研究客户的背景资料以及客户与公司的交易情况,如果让财务部门来掌控信用管理,则会导致两大部门间产生严重的分歧。所以,怎样能在企业内部配置中完善企业管理机制,促进各部门间良性职能沟通,是构建企业风险机制管理的关键要素。

二、完善工商企业信用管理的有效途径

工商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对企业信用引起足够重视。就工商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来说,它通常会融入到企业各个生产以及业务部门中,如果要构建完善的企业风险管理机制,仅凭一个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工商管理人员对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投入一定的精力,全方位地加强工商管理部门人员间的协调沟通,加大企业财政资金在这一部门中人力、物力的投资。与此同时,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在增进管理人员风险意识的基础上,优化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模式。

1.构建系统的信用管理部门。在工商企业运营中,企业信息风险的管理对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管理水平都具有着相当严格的要求。对此,只有在企业内部开设纯粹的信用管理部门,方能完善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机制。构建科学的信用管理职能,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进行系统控制,实现对信用管理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全方位掌控,这一系列工作的进行都需要相关人员做出大量的调查、研究。所以,企业应该建立单独的信用管理部门,在调节销售部门与财务部门管理职能的同时,在企业内部构建科学的运营体系。

2.加强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培养。工商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是一项具有相当高专业性能以及技术性能的长期性工作任务。使其在一定条件下,需要协调领导人员、销售人员、财务人员以及业务人员的合作,树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在不断发展中共同努力。同时,它切实要求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当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对此,在信用管理工作中,企业内部应切实加强对信用管理人员的培训,在提升企业信用管理能力的基础上,提升企业人员信用管理技能。

3.推行资信管理体制。推行资信管理是实行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关键内容,其大体上要求企业信用管理人员应积极收集全方位的客户资料,构建完善的客户资料管理库,同时定期加入新的客户资料,开展资信核查,整理出具有良好信誉的客户资料。就建立客户资信管理的核心体系而言,是对客户的信用管理做综合的评估。对此,企业可以通过合法手段,如对工商管理部门、媒体企业等进行调查来了解客户的信用。

4.构建工商企业内部授信制度。工商企业内部的授信制度即系统地对客户的赊销条件进行考察,全面地掌握客户的信用额度。授信管理是工商企业信用管理的重点内容。具体而言,就是企业依据之前对客户做出的信用评估,通过前期与客户的交易信息,切实按照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机制,经由专门的信用审查人员来判定该客户的信用额度。同时,企业应构建一体化的客户信用审查流程。对此,应具体实施一套专门针对信用体制而制定的交易审批模式,切实承担企业风险管理责任,从而有效地规避其它部门利用信用管理中的漏洞来获取私利的情况发生。

5.实现与客户间的信用等级评价。针对于工商企业的信用管理来说,实现与客户间的信用等级评估,能便捷地建立客户档案,对信用客户进行分类管理。客户的信用等级评估,即将客户的合约履行能力以及还款能力作为中心内容,对客户信用进行量化分析。对此,企业应分季度地对客户信用进行分析,在年终的时候对客户上一年的信用进行财务评估。

6.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意义。在工商企业管理中,完善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机制,是构建和谐经济市场的前提条件。第一,坚持诚实守信的.经营观念,建立中国传统的经商美德。对此企业可以将信用管理机制有效地融入到市场经济理论中,进一步推进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第二,是维系市场经济秩序的关键内容。在日益激烈化的市场竞争中,应切实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发挥经济市场参与者巨大的工作效能。与此同时在完善好企业信用制度的基础上,规范企业管理模式,及时缓解市场经济中不稳定因素,根除不讲信用的交易行为。第三,提高企业竞争资本,树立企业自身诚信机制,创建公平、公开的市场交易环境。就某种意义上来说,毫无诚信可言的企业是没有发展前景的。在竞争日益激烈化的市场贸易中,企业是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参与者,如果要维护好企业自身的经济地位,需要制作高质量的产品、合理的售价、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能全面提高企业核心竞争机制。与此同时,切实根据企业实际运作情况,拟定出一套完整的符合现代气息的企业信用管理模式,这不论是对企业经营还是市场经济环境的构建都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它可以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帮助企业开通客户渠道,和谐企业与客户间的交流合作,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推进企业经济发展。

三、结束语

论公共管理和工商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篇6

关键词:公共管理;工商管理

一、浅谈公共管理

(一)公共管理理念。在20世纪70年代,公共管理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是由公共政策学派首先提出。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促使公共管理产生是因为传统公共行政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公共管理是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公共事务是公共管理的起点,是公共行政走向公共管理的必然态势。“新”的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等公共部门应该关注公共服务的结果和产出,而不是提供服务的过程和规则,进而认为采用私人部门的管理技巧,对提高服务的效率和效能由一定好处。

(二)公共管理学科的建设。在建设公共管理学科方面,虽然完成了将行政学或者行政管理作为政治学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但是由政法专业转型而来的研究者群体,导致在独立性和成熟度上整个学科的研究队伍还有欠缺。重新梳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是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内容。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方面,新公共管理更多倾向于公共服务供给的市场化取向,在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方面,新公共管理强调第三部门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作用。

(三)公共管理与大学生就业问题。对于市场化的就业需求,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模式还不能很好地适应,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的素养、知识和技能结构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大学生在工作中的思考能力、操作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运用知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协作能力等都还比较缺乏。新公共管理的一些理念和方法为大学的运行提供了部分的程序自主和多样化的经费来源,对学者工作的积极性也具有有效刺激。在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过程应结合我国的文化制度背景以及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最新反思,真正实现教授参与大学管理,权力和主责主体多样化,建设性地探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新路径。

二、也谈工商管理

(一)工商管理概念。工商管理类是管理学大类下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盈利性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学科,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为管理两个方面。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很强,把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通过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当做目标。

(二)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高等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大致可归纳为:具有良好的政治修养和道德素质,掌握一两门外语,具备一定计算机能力,扎实掌握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知识,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学生进人大学后,从一年级开始设计实践活动,并全方位地展开,以思想品德课的道德实践为起点,外语、计算机、数学、体育等公共课。大二开始接触初步专业知识,经管类专业基础课里所涉及到的一些专业术语、基本原理和方法等内容,进入大三后将陆续开起系列专业课,学生的专业知识日渐丰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原理,更快地掌握专业基本方法和技能。

(三)工商管理未来就业问题。新的时代挑战与历史背景下,高校的管理中构建创新型人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伴随着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和人才需求的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也都随之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每一个方面,都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首先,要以帮助工商管理类本科生积累人力资本、提高市场价值为导向,要提高学生在新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下管理工作的就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开放性和实践性为主要特征作为基本教育原则。其次,要培养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职业素养兼具的专业人才,以适应未来工商管理工作的需要;要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专业人才。

三、工商管理与公共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一)工商管理与公共管理的区别。高校管理类本科专业包括工商管理与公共管理两大门类,各大门类内容又包括若干细分专业,如市场营销、会计学、国际商务、行政管理等。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虽然同属于管理学科,但又有着根本的不同。其中最主要的是目标函数的差异、产权约束的差异、组织性质的差异、信息偏载程度差异等。公共管理的主要领域是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尽管营利性组织中也有行政管理问题,不属于公共管理的本质。公共管理与政治直接相关,这完全不同于工商管理。当代新公共管理学派较多地借鉴了工商管理的理论、观念与研究方法。

(二)工商管理与公共管理的联系。工商管理与公共管理二者都是管理学的范畴,都要遵循管理的基本规律,基本方法。政府部门的组织问题、领导问题、决策问题、执行问题、监督问题及其管理过程中的规律性问题,既是工商管理学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公共管理学关注的重要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探究,构成了工商管理学与公共管理学的共性问题,也就是二者之间的相同点。

四、浅谈解决措施

管理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不但要求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要掌握管理科学相关的基础理论与知识,还要求其具有足够的管理工作相关的实践能力,否则,其毕业后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容易纸上谈兵,所制定的管理方案或措施缺乏实践可操作性,导致管理工作的低效或失败。此外,管理工作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求高校在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上,不但要让大学生系统学习诸如组织行为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课程,掌握管理工作的基本规律,以及从事管理工作所需的基本方法与技能,还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具有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结合实际工作情景,创造性地开展管理工作的能力。

结语: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针对工商管理类本科生就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高校定位上的盲从性,在培养目标上有所偏离,在课程体系上权重失衡,在培养方式上缺乏实践,在师资队伍上结构单一,在评价系统上不够完善。以期能有效改善或解决我国高校在培养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存在的挑战和问题,有效提升工商管理类毕业生的素质和技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改善就业窘境和职业生涯发展瓶颈。

参考文献:

[1] 岑洁玲,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J].财会研究,2010,(3):151,

工商与企业管理 篇7

关键词:工商企业管理,市场经济,信用管理体系,构建

工商企业管理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构建合理的信用管理体系使其在企业风险控制中起到积极作用是文章探讨的重点。

一、影响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的主要因素

(一) 管理法律不健全, 约束能力较低

鉴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复杂性, 其在构建工程中必须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也就是就是说, 工商管理法律法规是其信用体系构建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缺乏这一有力后盾作保障, 企业管理体系构建将受到制约, 管理效率降低甚至导致企业管理出现混乱, 影响企业最终发展。同时, 由于我国企业管理体系概念的提出和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 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存在着许多漏洞需要解决。目前, 关于工商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法律规定尚不健全, 一旦出现管理问题, 无法追究责任。针对这一先祖昂, 如何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中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关键, 管理人员应认真对待这一影响因素, 降低其对管理体系构建的影响, 提高企业信誉, 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稳定的发展。

(二) 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复杂性决定了其需要建立不同的部门, 并且要求不同部门之间要进行必要的协作。另外, 现代社会下, 相互协作, 由各部门之间完成自己的任务符合时代的要求, 有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 也为企业节省了资源。企业部门之间的职责不同, 能力范围不同, 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够使管理者在第一时间获取企业所需的信息, 从而对企业中出现的管理问题或者隐患及时进行调整。实践证明, 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严重影响着企业管理体系的建立, 缺乏协作将导致管理信息的缺失, 从而工商制约企业发展。

(三) 管理体系构建和评价模式

目前, 在企业管理中, 管理体系问题得到重视。但受到管理准则不一, 企业对管理体系重视程度低等影响, 在企业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 缺少信用评价机制, 管理模式不一。实际上, 管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 正确的评价模式是影响其管理的重要因素。一旦这种评价模式缺失, 评价标准不一, 管理将失去科学性。另外, 管理体系评价模式将影响管理过程中信息或数据的获得, 从而使管理信息不完全, 影响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

(四) 信息化的发展程度

现代社会, 企业要提高信誉, 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 必须依赖信息化技术。而对于我国大部分企业, 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来说, 信息化发展水平滞后, 企业无法获得最新的管理信息, 致使企业在构建信用管理体系过程中缺乏对国家政策和相关管理经验、管理方法的认识, 体系构建缺乏实际作用。另外, 企业信用体系的构建十分复杂, 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因此要构建完善的经济体系, 涉及大量的其他学科知识, 信息含量较大。

二、构建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意义

企业信誉是企业立足之根本, 因此加强企业信誉, 构建企业管理体系就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使企业行为更加规范, 企业欺诈减少, 企业销售等更加正规, 从而获得更多客户的认可, 提高了企业的销售业绩, 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使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中立足。

其次, 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商业道德和市场经济理论的必然要求, 是企业必须遵循的轨迹。也是促进市场经济稳定, 维持社会和谐的关键因素。市场经济环境复杂, 只有在稳定的环境下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 然而现代市场经济混乱已经成为现实, 市场经济犯罪行为较多, 因此企业急需从自身出发, 构建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 维持市场经济稳定。具体要求企业应做到规范化管理, 彻底消除市场经济中的不稳定因素, 提高企业的诚信度, 减少企业经济犯罪行为。

第三, 只有加强企业信用管理,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使企业自身竞争力得到提高。诚信、公平始终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 也是其生存的根本保障。因此只有在构建诚信体系的前提下, 企业才能逐步提高自身的产品生产技术水平, 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获得价格优势, 并且通过与客户的接触获得客户满意度,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构建工商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途径

(一) 加强管理人员对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

工商企业管理人员作为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者和企业的主要管理者, 其必须加强对企业信用度的重视程度, 从而提高企业信誉, 使企业能够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中稳定发展。对于企业管理来说, 风险管理是其核心, 但对于复杂的风险管理来说, 由于涉及专业和众多因素, 因此仅靠一个部门无法实现完善管理。并需将企业业务和管理融入到各个部门之中, 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 建立更加完善的企业风险管理机制。在合作过程中, 企业应明确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责, 并出台相关准则和奖惩制度约束部门行为, 提高各个部门的管理效率, 从而最终实现企业整体管理效率的提高。同时, 工商管理人员应加大风险管理的投入, 建立全方位的工商部门职员之间的协作模式, 并且增加企业信誉构建方面的资金以及人力物力投入, 不断加大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使其能够服从管理, 提升其思想高度, 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模式, 这是构建工商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途径之一, 需要企业管理者与企业职员之间共同努力。

(二) 构建系统的信用管理部门

工商企业信息的更新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其效益。风险管理要求管理者具有高超的技能和管理能力, 因此, 企业信用管理部门应在企业内部独立存在, 而不是依附或从属于其他部门, 并且部门及部门人员的职的调查、分析以及执行。确保管理体系的合理性, 并对其进行系统的掌控, 对待企业容易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预防政策, 如针对企业销售业绩低下问题应全面排查企业人员的诚信问题, 针对现状对其进行专业培训, 从而使销售人员与财务人员及其他人员之间建立和谐互助的关系, 提高工商管理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由于工商企业自身的专业性和复杂性, 构建系统的信用管理部门有助于企业人员建立共同的目标。当然也要求管理人员不断的通过学习或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并重视个人信誉的重要性。

(三) 推行资信管理制度

推行资信管理有助于降低企业运营风险, 是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立中的关键一步。在这个过程中, 客户资料的收集是重点, 只有企业了解客户具体信息, 才能以客户为基础推行自信管理制度, 构建完整的客户资料管理库, 并不断开发新的客户, 对客户信用进行调查。也就是说, 自信管理制度的推行其主要目的就是获得即时的客户信息, 企业可利用合法手段, 通过多种方式对企业客户进行调查, 了解客户的真实信息。通过建立工商企业的内部授信制度, 考察合作客户的赊销条件。正确了解客户的信用额度, 并以此作为向客户发放贷款的依据, 降低工商企业运营风险。企业可对客户近期及以往的交易记录进行调查, 建立专门的审查部门对客户进行追踪调查, 确保调查的准确性。

(四) 建立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用等级评价

客户是企业服务的目标, 也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因此对于工商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立来说, 其首要目标就是获得客户满意度。要实现这一点, 企业应建立客户档案, 并对其档案进行分类管理。认真分析客户的品质, 信用度以及还款能力等方面内容, 对其进行综合性评价。一般, 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用等级评价应建立在分析客户需求和整理客户基本信息基础上。客户信用分析可按月或按季度进行, 对客户的信用等级做出合理的评价。

总结

上世纪末, 我国开始逐渐转向国际市场, 社会主义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但在这个过程中, 一些企业管理者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取了经济利益, 但巨大的金钱诱惑导致其迷失了方向, 企业信誉度急速下滑, 企业经济犯罪现象频繁, 进入21世纪, 市场竞争激烈, 企业单纯靠技术发展已经无法稳定发展, 树立企业信誉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实际上, 这与企业管理者对工商企业管理的认识不深有关, 并且企业缺乏对自身的认识, 过分追逐经济利益有关。企业自身应重视信誉度的建立, 并且了解自身运状况, 对企业员工进行经济管理相关培训, 提高企业员工对信用管理体系的认识, 从而构建符合企业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降低企业经济犯罪, 使企业能够将信用度放在首位, 促进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宝庆.构建信用管理体系推动中小企业发展[J].西安金融, 2011 (11) .

[2]李敏.试析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过程的工商管理运用[J].现代商业, 2013 (6)

[3]朱晓兰.浅析运用企业信用管理系统引导企业质量诚信行为[J].商场现代化, 2012 (31) .

[4]任瑞全, 张合振.工商企业管理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浅析[J].前沿, 2012 (24)

工商与企业管理 篇8

建立校企合作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也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以企业第一线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一定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实用型和技能型基层管理人员为目标。该专业的实践技能课程环节多, 内容广泛, 既要求了解“工”的运作, 又要求了解“商”的运营;在技能要求上强调分析与实践相结合。满足以上要求, 必须有合作企业的参与才能较好地达到效果。

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与制造型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困境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与制造型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涉及到多个主体———制造型企业、学生、指导教师以及学校。此处从主体的角度, 列出当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与制造型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困境。

(一) 学生走进企业难。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与理工类专业实习的方式差异很大。理工类的许多专业, 适于在实验室和工厂实习, 如金工实习、化学实验等, 很多高校的理工类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 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实习基地体系;但很多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改革开放以后设立的, 有些专业甚至是最近几年才把实习提上议事日程, 实习基础薄弱, 而且需要分散实习, 校企合作岗位不足。制造型企业往往认为, 学生的实践可能会增加企业的负担, 占用企业的资源, 所以制造型企业对校企合作往往不会有太多的热心。如果学生实践人数较多, 制造型企业非常担心校企合作中学生实践期间的安全问题 (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

(二) 教师走进企业难。

一般中小民营企业缺乏现代企业的管理意识, 不重视进行管理和经营方面深入的研究以及发展方面的规划, 而有研发需求和研发实力的大中型制造型企业则往往会认为高职院校层次太低, 对教师的科研能力抱有怀疑;另一方面, 就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而言, 校企合作实习活动一般要求校方人员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决策中去, 往往会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 为担心商业秘密泄露, 企业往往不会安排校方师生专职岗位, 更不让触及企业的核心业务。

(三) 企业走进学校难。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开展校企合作, 学校通常要求系科和教研室聘请部分企业经历的人员来上课, 学生也有这样强烈的愿望, 以拓宽知识面和增加对未来工作的了解, 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这种外聘往往难以成行。学校希望聘请的一般是对企业运作了解较为全面的资深、高学历管理人员, 而这些管理人员在制造型企业都具有较高职位和较高薪酬, 一般会因为学校课时费太低、课程安排计划性太强以及相关教学材料准备太过繁琐等原因而不愿意到学校兼职。

三、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与制造型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对策

(一) 以市场为导向, 挖掘企业适宜的校企合作岗位。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市场导向”是校企合作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 经验表明, 凡是与当地市场结合紧密的专业, 其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标准基本上“零距离”, 办学方向就明确, 人才特色就突出, 企业包括制造型企业与之的合作就紧密, 校企合作呈现良性互动。要缓解工商管理专业什么都学, 什么都不精而导致不很受制造型企业欢迎的尴尬局面, 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关系, 联系学生实习实训, 对实践中的职业岗位进行深入挖掘, 按市场需求倒推法进行, 进行校企合作适宜岗位挖掘。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目标岗位就制造型企业而言, 主要集中在基层管理人员, 典型岗位有:生产督导员、采购员/采购计划员、库存分析师、生产控制员、生产分析师、质量管理员。与制造型企业的校企合作, 可以重点在以上岗位中开展。企业每学期可以对表中的岗位预留一定的顶岗实习人数, 以便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能进入企业实训。

(二) 搭建枢纽, 通过枢纽的作用构建校企合作平台。

从本意上,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愿意同包括各类大、中、小型的制造型企业开展以上岗位的合作, 然而由于单一企业同一岗位需要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人数非常有限, 企业无法为学校提供适量的岗位供学生实习。要解决这个问题, 需要学校要寻求一个合作的枢纽, 搭建一个平台, 将零散的制造型企业管理岗位需求进行集中管理, 扩大校企合作的宽度。枢纽的作用在于通过对企业的影响, 为校企合作搭建不同平台。平台作用从宏观上体现为:第一, 通过多个平台, 将企业分散的管理岗位需求集中化, 为高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进行订单培养等培养模式改革创造条件;第二, 通过平台, 企业将参与学校的学生培养, 使培养的学生规格能够满足企业要求。

寻求枢纽、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促进校企合作的宽度, 最终目的是为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培养模式改革服务。适宜作为枢纽的机构可以是一些行业协会组织或者是人才招聘网站, 尤其是行业协会组织。行业协会已经或正在逐步成为我国社会组织的四大组成部分 (即行政、企业、事业、民间组织) 之一。

(三) 三导师协调, 对学生进行协调管理。

由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在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顶岗实习中, 经常出现恰当的合作企业难寻、实习地点相对分散、较长时间的基层实习岗位过程、需要通过多个岗位的实践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等特点, 校企合作中学生实践期间的安全问题经常会出现。这可以通过实施三导师协调制来解决。三导师协调制是指给参加校企合作的学生配备职业导师和专业导师、企业导师, 由这三类老师对学生进行协调管理。从学生的角度看, 校外实习过程中会出现思想问题、工作问题、生活问题等问题, 能找到负责管理的人, 有人去关心、管理学生;从学校的角度看, 则是通过“三导师”协调管理制度把学校的管理延伸到校外, 使顶岗实习的组织、实施及监控都有效开展起来。从制造型企业的角度看, 学生实践期间的安全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四) 引企入校、引企入教, 把企业要素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引企入校”共建校内企业级全真实训基地, 是由职业学校提供场地与管理, 与行业及企业进行联合, 在校内能够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在企业级全真实训基地可以学习职业知识、职业技能, 掌握生存的真本领, 实现教学与企业对接, 让学生零距离接触社会, 真正实现学生顶岗实习、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引企人校”能够解决基地硬件设施与企业真实生产的“形象”问题, 即生产设备、工艺、产品以及上墙的生产管理流程和制度, 与企业生产环境相似, 要实现基地建设与企业真实生产的“神似”, 就必须在重视硬件投入的同时, 加强基地的软件建设。转变基地管理理念, 统筹基地功能发挥, 在“引资”的基础上“引智”, 实现由“引企入校”向“引企入教”的深化。引导教师围绕基地的实践教学功能, 在深入思考实训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实训、由谁来指导实训、为什么要这样组织实训、还有没有更有效的内容方法来替代等问题的过程中, 熟知地方的产业发展、工艺水平、产品质量, 领会基地建设的本质要求, 把企业的众多要素渗透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把产业发展对员工职业能力、核心技能的要求渗透到专业建设的方方面面。

(五)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教育运行机制。

教育行为的动机和目标同企业行为的动机和目标不完全相同, 在市场体制环境中, 建立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关系的关键, 就是保证校企合作双方较高的积极性。

高职高专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与制造型企业的合作, 关键在于寻找双方的利益平衡点, 使校企合作产生最大效益, 各种制度的建设至关重要。一是建立相关基础文件。这些相关基础文件可以包括:联合办学协议、联合办学规划、共建实践基地计划、“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企业技术骨干教师聘任管理办法、企业教学各环节基本要求, 等等;二是制定新的考核评价标准。让制造型企业参与到课程标准的制定和质量监控中来。课程评价标准将教育标准、制造型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统一起来, 形成一个新的标准体系。

参考文献

[1]吴鸭珠.“引企入校”共建企业级全真实训基地的探索[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0.5.

[2]申屠江平.高职院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考[J].职教论坛, 2010.9.

工商与企业管理 篇9

毕业论文是大学教育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大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实践知识获取、科研思维训练等全面衡量的环节。俗话说:“编织筐篓,全在收口”。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四年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运用的总结,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数据收集与资料整理、学术思考与创新、逻辑推理与辨析等方面的能力。但是,近年来由于高校不断扩招,许多学校由精英式教育转向大众式教育,师生比越来越失衡,加上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学校与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视程度不断减弱,老师指导论文也采取“放羊式”管理,论文质量逐年下降。因此,国内不少专家建议取消毕业论文或者用其他形式代替毕业论文。那么,作为大学生毕业综合考察环节的本科毕业论文是否有必要撰写、怎样写,或者以其他形式来考核,又如何去考量,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问题分析

(一)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高校教师普遍认为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视程度不够。这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就业、考研、考公务员的压力比较大;二是教师科研教学任务重,在论文指导中投入精力偏少;三是学校采取严进宽出的教学模式,不为难学生。学生四处打听历届毕业论文通过率等相关信息,心里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底线,相信校方会“放自己一马”。本文通过对绍兴文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12级毕业论文的完成时间调查得到,毕业论文在2周之内完成的有21.4%,2-4周内完成的有42.7%,4-8周内完成的有26.8%。超过8周的只有9.1%,大多数学生投入论文的时间只有一个月左右。这说明学生花在论文上的时间较少,论文质量也就不言而喻了。再从论文的类型来看,今年工商管理专业的110篇毕业论文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实证研究型论文、案例研究型论文、方案设计型论文,分别占23.4%、69.7%,6.9%。要写好这三种类型的论文都需要搜索大量的资料,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实证研究型论文需要建立模型、提出假设、验证分析,工作量相当大。方案设计型论文需要去企业实施调研,为他们设计出更有成效的实践操作方案,投入的精力也不少。因此大多数学生(69.7%)就直接从网上搜索一个企业作为论文素材进行案例撰写而草草了事。可见,在毕业论文撰写的环节上,大多数学生还未从思想上、行动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教师指导投入不够

由于师生比达不到国家要求的1:14,目前高校教师任务普遍较重。以我院工商管理专业为例,每位教师需要平均每年承担4-6门课程的教学,申报课题数项,撰写科研论文多篇。学院一般根据职称的不同每年安排一定量的本科论文指导数:教授指导7-15人,副教授指导5-10人,讲师指导4-8人;还有部分老师需要指导成教学生的论文。总体来说,任务量还是比较大的。另外一个方面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目前工商管理教师指导一篇论文只算6个课时的工作量,指导时间一般是从9月份申报选题开始,到下一年的6月份答辩结束,其中需要完成任务书、文献翻译、文献综述、开题报告、论文撰写等一系列的指导工作。指导的时间跨度有9个月,其他没有任何补贴与激励,就连“优秀指导教师”也很多年没有评了,况且这些荣誉已经没有任何实际价值。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去指导论文也是不太现实的。

(三)毕业论文监管不严

在毕业论文监管方面,我院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安排比较长,但是论文与毕业实习交织在一起,很难做好监督工作。有些论文的素材与毕业实习完全脱节,学生只是应付了事。毕业实习期间大多数学生处于离校状态,校方和指导教师很难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督。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方便教师及时指导,提高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我校启用了“绍兴文理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网络平台”(见图1)。

虽然通过毕业论文流程来进行管理,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保证学生能按时完成毕业论文的各个步骤,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很难如质如量地完成毕业论文。比如论文抄袭率检测系统与毕业论文网络平台是两个独立的系统,就有可能存在检测论文与平台提交的论文不一致。据反映,某些学生为了降低论文抄袭率(我校规定低于30%),故意删除抄袭内容或者替换部分内容,达到蒙混过关的目的。而作为教师或教学管理方,一般是难以察觉的。这样的论文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毕业论文改革探索与路径思考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对毕业论文的看法大多数是走过程,并没有扎扎实实地去做,论文质量大打折扣。若要改变这种现状,除了说教式的动员学生要高度重视毕业论文、口头督促指导教师加强论文的指导工作、完善论文监管机制等程序性工作,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学习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另外不同的院校,定位不一样,因此培养目标也不一样。有些院校定位于国内一流大学,培养的是学术研究型人才,那么毕业论文环节就需要加强学术思维的训练,力求写出高质量的论文。还有一些院校培养就业型人才,毕业论文就更需要注重实践性。因此,我们不妨可以对毕业论文撰写进行适当改革,而不是一刀切。

(一)建立导师制论文管理机制

建立导师制论文管理机制,目的是长期培养学生研究的兴趣。下面我们以绍兴文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为例来进行说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从大二第一学期开始就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选择导师,大二第二学期开始写学年论文,大三写文献综述,大四正式撰写毕业论文。不过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许多学生不知道怎么做研究。因而在此训练过程中需要增设一些课程或讲座,比如“文献检索法”、“文献综述撰写方法”、“统计方法的应用”、“论文写作方法与技巧”等。在学习过程的同时可以申报校内学生科研课题以及省内学生课题,加强学生学术思维的系统训练,从而为大四撰写毕业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实践作品代替论文

另外针对那些不太热衷做学术性研究,而喜欢从事实践应用方面的学生,可以用实践应用成果来代替毕业论文。从2016年开始,我院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了改革试点,部分学生可以把省级大赛获二等奖或以上的作品代替毕业论文。省级大赛包括电子商务竞赛、案例分析大赛、ERP沙盘大赛、财会电算化大赛等十大竞赛。这是一个不错的尝试,能够获得省级二等奖或以上的作品,需要学生在平时大量阅读资料,分析整理数据,并且要有一定的独创思想。这比学生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东拼西凑形成的论文要有价值得多。不过在实施过程中为防止学生搭便车,我院只对团队负责人免于毕业论文的写作。但是这种做法也有弊端,建议可以实施积分制。学生参加大赛获奖、大型社会实践活动、申报课题并结题、发表核心论文等,可根据贡献的大小分别给予学生不同的分数,当学生累计一定分数之后就可免写毕业论文。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不失为一种好的举措。

摘要:本文通过对绍兴文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目前毕业论文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专业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改革探索思路,建立导师管理机制和丰富毕业论文考核形式,以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最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改革探索

参考文献

[1]颜姜慧.关于如何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深入思考[J].市场周刊(理论版),2015(09).

[2]张瑜,郭伟.公共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思考——以北方民族大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6(03).

[3]程芳.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研究——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商业经济,2010(07).

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篇10

一、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现状

(一) 案例教学方法多样化

1. 引导式案例教学法。

在新章节的开始教学前, 首先引入相关案例, 提出引导性问题, 以吸引学生注意, 提高对所学内容的关注度。案例的选择一般具有时事性、趣味性和说服力, 再配有色彩鲜明的相关图片, 在课程开始的最短时间内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以使学生紧跟老师的教学节奏顺利进入正题教学。

2. 讨论式案例教学法。

教师在正常的理论知识讲授结束之后, 结合所学知识点抛出一个综合性案例, 案例的内容与本章知识点具有很大的相关性, 案例后面附带几个问题。在教师简要介绍案例背景和讨论要求之后, 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 总结出小组观点。讨论结束后, 各组代表进行总结性发言, 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及总结性分析。这种方法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大大增加, 但要求老师严格界定涉及知识范围和讨论时间, 保质保量地完成案例分析讨论, 以此增加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3. 作业式案例教学法。

整个章节的课程结束之后, 教师以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 督促学生完成案例的分析工作。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重对写作逻辑性和概括性的锻炼, 辅助理论性知识的教学, 加强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

(二) 案例教学在各类课程中的运用程度不同

国内各大高校在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上, 虽然具体科目和开课数量不尽相同, 但课程体系的基本模式基本都是“必修课+选修课+实践性教学”。通过调查、对比分析发现, 不同性质的课程在案例教学的具体应用程度上是有所差别的。案例教学应用较多的课程为管理学、市场营销、广告学、会计学等基础课程, 而对于运筹学、经济学、统计学等学科基础平台课, 案例教学的应用较少。

二、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案例资源时效性差, 质量不高

课堂上引入的案例80%都是三年前的, 时效性、针对性、代表性较差, 不适用创新型教学的需求。老师们选择案例的来源大都是书籍、报刊、网略等, 案例陈旧并且大多源自国外MBA教学的相关案例, 不符合我国国情更不适用于本科学生的教学。

通过调查发现, 工商管理专业的案例教学中, 国外企业的案例运用较多, 本土案例的运用不足30%, 国外案例虽然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国外先进的理念、经验, 拓宽知识面等, 但是由于文化差异、地理阻隔等原因, 致使学生对案例的理解浮于表面, 无法深入理解案例的实质。本土案例的相关教材汇编, 多半是成功经验的展示, 表面化的叙述等, 企业实质性问题涉及不够, 背景材料也不充分。网略来源的案例多半是故事性的叙述为主, 并且带有很主观的感情色彩, 缺乏结构性和严谨性。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案例的质量参差不齐, 案例的选择困难。

(二) 教师实践经验与教学精力不足, 难以适应案例教学要求

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大都直接来自于高校毕业生, 来自于企事业单位的“双师型”教师很少, 教师在授课中常常偏重于理论教学, 一方面缺乏授课经验, 另一方面缺乏实践经验。在案例讲解上以举例为主, 无法实现对案例研讨的有效组织与控制, 摆正组织者与协调者的位置。

另外, 普遍教师反应自身的工作量大, 教学精力不足。案例教学的事先准备工作, 现场组织、协调与控制工作及课后的汇总成绩等工作都将占据老师们大量的工作时间。相比较单纯的理论教学, 案例教学的工作量增加的幅度较大, 再加上科研工作的压力, 使教师感到教学精力不足。

(三) 学生自身的适应能力差, 自主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高校扩招, 录取的标准放宽, 一些地方高校的学生基础普遍偏差, 多数学生惰性严重, 长期以来养成了被动的学习习惯。多数学生都抱着考取大学后就完全松懈下来, 面对整个大学学习生活就好比混日子, 无法用积极努力的态度面对。在案例教学过程中, 学生们常无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下机械式抄写笔记的惯性, 面对案例教学觉得无从下手, 常常将自己置身于案例讨论之外, 个人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大大降低, 从而导致案例教学现场“冷场”的现象。同学们不参与、不配合、不发言, 授课老师自己唱独角戏, 案例教学热热闹闹开始, 却草草结束, 对于案例的分析不透彻, 大大影响了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案例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 更新案例教学观念,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通过正确疏导与特色性教育, 帮助学生认识到当今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和企业管理者们所必备的能力和素质。使学生们充分认识到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积极转变旧观念, 重新认识案例教学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把案例教学从“一种教学方法”提升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这样才能使教师与学生同时对案例教学引起重视, 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为企业输送优秀的管理人才。

(二) 构建案例资源库及共享平台

在案例选择方面要注意案例的时效性, 重点捕捉企业的最新案例, 关注时事政策和时局动态, 及时把握企业在现实管理中的焦点问题, 激发学生的关注度和兴趣感。另外, 要充分考虑案例与所讲授理论知识的相关性, 避免造成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的不搭调。在案例的选择上也要注重对本土案例的引用和开发, 培养学生在现实国情下思考和分析企业发展问题的能力。

案例资源库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要构建包含企业管理人员、一线教师、学生、社会多方人士的沟通交流平台, 真正实现案例资源的交流与共享, 实现及时分享及时沟通及时构建, 这样才能使案例资源保鲜保质保量。

(三)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规范案例教学制度

师资力量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质量的好坏, 所以授课教师是组织和管理案例教学环节的关键性因素, 所以解决案例教学问题要从源头入手。首先, 要有计划地对授课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专业指导和相关能力的针对性培训。授课教师要明确案例教学的基本环节, 学会营造开发学生能力的案例教学气氛, 充分利用好教学空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自主参与其中。其次, 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实地考察调研, 在实践中完善理论知识, 搜集典型案例, 提升个人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第三, 聘请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为院校的客座教授, 定期为学生讲授成功案例的专题讲座。

规范案例教学制度重点是要把教师实施案例教学纳入到教学考核中来, 单独核算案例教学的工作量。同时, 要求学生定期对老师的案例教学质量打分, 以保证授课教师愿意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具体实施案例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淑娟, 胡芬.案例开发:教学案例的规范性及现状评估[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2011 (2) .

上一篇:城市美容师下一篇:课堂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