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导视系统设计

2024-07-22

校园导视系统设计(精选十篇)

校园导视系统设计 篇1

关键词:导视系统,校园文化,校园形象

导视系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常常出现不统一、不规范的情况,这会严重影响其整体形象的塑造。学校通常院系众多,导视系统的设计不仅要考虑二级学院的特点,还要考虑到学校品牌形象塑造的整体性。由此可见导视系统设计是校园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什么是校园导视系统

校园导视系统应以整体的校园视觉形象为基础,由一系列功能各异、外观悦目的导视物组成,将其按照特定的位置与关系进行整合,并运用艺术的语言向师生及到访者准确的传达空间信息。随着校园文化的发展,能够及时地提供易读、便捷、新颖的导视系统,已经成为校园品牌建设和美化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的导视系统大致可分为室外导视和室内导视两个部分。室外导视系统包括:校园整体分布与规划指示、交通道路引导标识、建筑物标识牌等;室内导视系统包括:楼层分布索引、分层平面区域标识、各科室名称门牌及其他公共标识。

二、校园导视系统现状分析

1、识别性不足

在校园环境的建设中,导视系统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引人们能够在任何位置清晰的识别方向,指明不同功能的建筑或区域。所以导视信息要做到完整易懂,方位表示准确且一目了然。但在很多情况下校园导视系统的位置设置不合理,或数量设置过少,或导视信息不连续,没有综合考虑到所处环境的影响,不符合人的行为要求,以至于不能使人快速、准确的找到目标地点。

2、系统性不足

校园导视系统设计的视觉表达与信息要相协调,并形成视觉系统规范、内容丰富的形象体系。而在实际应用中常常出现不统一、不规范的情况。有的学校即使在同一个校园中,导视牌从材料、字体设计到色彩搭配都不能做到统一,这既不美观也不利于传达信息,严重影响其整体形象的塑造。

3、文化性不足

设计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其导视之外的深层功能作用,这同时也有违学校品牌形象塑造中注重营造文化氛围的基本理念。不同的学校有自己独有的历史文化背景,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学科特点,也有自己的教学个性,但从很多学校的导视牌和导引项目的分类上看,并不能体现出应有的品牌形象与文化特点,很少能够通过导视系统设计实现对校园文化的体现与传播。

4、艺术性不足

导视系统不应该仅仅是简单的传达空间信息,而是要在确保空间导视本质不变的前提下,提升其艺术品质。我国的导视系统设计起步较晚,校园导视系统设计更是近些年才得到重视,所以目前的学校导视物设计普遍存在设计语言单一,设计形式平淡乏味的问题。很多校园导视物往往设计的很“正规”并配以严肃的字体,如果这样的导视太多,容易引起观者的视觉疲劳,从而失去导视系统的导向作用。

三、校园导视系统设计的意义

1、有助于树立鲜明的校园形象

学校的建筑空间环境是由多种物质要素共同组成的,如各类建筑、自然景观及人造景观等,而各类导视系统是整个公共空间环境中的必要组成部分。导视系统设计作为一种学校与师生及到访者交流的媒介,不仅具有导向功能,还具有校园景观环境的观赏功能。根据学校特色和文化背景设计的一系列校园导视物,有助于提升校园品牌形象。

2、有助于展示学校的文脉历史,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

校园导视系统设计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文脉历史与校园景观有着紧密的联系,而校园导视作为校园景观的一部分,无论在设计的风格上,展示的方式上还是材料的选择上都应契合学校的历史文化背景,导视系统的具体形式也应很好地呼应校园文脉的历史传承,也正是因为这种契合才能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通过对导视系统的具体应用,加强了现在与历史的关联性,体现了校园文化的底蕴。

四、结语

校园导视系统设计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应具有系统性和规范性,这有利于树立鲜明的校园形象;其次,应体现艺术性,避免因设计单一而造成观者的视觉疲劳,从而忽视导视系统的导向作用;最后,校园导视系统的设计应重视人们对环境舒适度的要求,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将功能与形式完美结合起来,将能够反映学校办学理念以及文化精神的要素融入其中,使之成为校园形象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提升校园形象、展现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11

[2]原研哉.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

[3]刘宗红.基于服务与文化的高校校园导视系统设计_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装饰.2011.8

景区导视系统设计合同范本 篇2

兹经甲乙双方同意并订立条款如下:

一、乙方按照下列要求设计提供给甲方:

名称:

规格:

数量:

金额: (大写:)

二、设计条款:

1、乙方提供设计稿(或样本)给甲方审核,甲方认可签字后,乙方方可最终设计终止完成。

2、导视系统的设计定义以行业的国家质量标准为准。

3、如乙方中标此工程制作,该设计费用可抵用工程款。

三、交付

1、交付方式:。

2、交付时间:甲方确认无需修改后,于月底前交付。

3、乙方延误交付日期将被视为违约,甲方有权向乙方提出索赔,乙方不承担因延误交付所引发的连带责任。

4、以下情况将不视为乙方延误交付日期,乙方不承担违约金:

A、因甲方定稿时间推迟,造成延迟交付的。

B、因不可抗力因素,如地震、台风等自然因素延迟交付的。

四、结算方式:

1、合同签订后,甲方向乙方支付50%预付款,交付时甲方验收合格后付清50%余款。

2、甲方在提货时支付余款;如余款未能及时付清的,乙方有权拒绝交付。

五、违约责任:

本合同任何一方发生违约行为,可按《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由违约一方向另一方赔偿因违约而造成的相关损失,如经协商无效,可向双方所在地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六、本合同一式肆份,双方各执两份;本合同自双方代表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至履行完毕本合同各自的责任与义务后失效。

七、乙方账号:41001506610050210428,开户行:建行永城支行;户名:郑州同城向导广告有限公司永城分公司。

甲方: 乙方:

导视系统设计物化 篇3

关键词:风景区导视;设计创意;设计物化;设计实施

侯冲风景区,位于南京市浦口区永宁镇侯冲村,地处苏皖交界之处,毗邻老山国家森林公园脚下、美丽的滁河从风景区边蜿蜒的流淌,作为一个新建的风景区,区内风景秀丽,散发着迷人的乡土气息。侯冲风景区依托自身特有的文化底蕴、地域优势,以滁河风光带古河新治为契机,沿滁河风光带利用原生态湖泊、沼泽,集中力量打造姚徐老街景区、生态湿地公园。姚徐老街建筑群作为景区打造之重点,赋予了浓厚乡土气息以及具有文化特色的博物馆群、乡村美食街、大食堂,同时打造了包括古床馆、魔术馆、算盘馆、地契馆、婚庆馆、老匾联馆、老电影海报馆、木艺花雕馆、小人书馆、老将军书画馆等独具特色的展览馆,吸引了包括手工油坊、豆腐坊、酒坊等传统农特产品商铺,在这里,可观,可赏,可游,可食。

侯冲风景区按照景点的布局及结构分为知青故里景区、姚徐老街景区、湿地公园、那在此次的导视系统设计中,并无采取统一的风格进行设计打造,而是根据各景区特色分别打造各自风格,其主因是每个景区景点的环境设计上相对独立,从空间上看,是面到线,线到面的格局。所以在导视设计过程中,致力于按照片区进行设计,保持各景区的相互独立且通过景区标识来达到整体的统一。

姚徐老街作为侯冲风景区导视系统设计的二期工程,也是作为全景区的重点,在导视系统创意设计上采用了典型的建筑景点造型的意象化设计来赋予导视的风格,重点体现姚徐老街的建筑特色,姚徐老街在名字上是“老”街,实际上整个老街景区是一个全新的景区,基本无文化历史可以追寻。所以导视系统的设计创意源泉为“以景立意”、“以意设型”、“以型施色”。

1 侯冲风景区标志设计立意

景区导视,作为一个系统设计工程,其类型基本可分为导览牌、方向牌、解说牌、名字牌、警示牌、厕卫牌等。那作为任何一个类型的导视牌,其基本的导视元素又包括景区标志,景区平面图、文字解说、方向箭头、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等。标志作为整个景区的视觉识别系统,同时作为导视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向游客傳达景区特色及其提升导视系统的统一性具有视觉的感知性。标志,作为旅游风景区的“窗口”,就像人们形容的那样:“标志就像是世人面前打开的一扇小窗,它悄悄地让里面的精彩溢出来,又静静地让外面的世界融进去”。[1]侯冲风景区标志设计的创意元素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如图1)手狮、花瓣、屋舍、溪流。侯冲具有“手狮舞之乡”称号,通过艺术的手法进行图形化处理,赋予元素缤纷的色彩,花瓣粉、手狮黄、房舍灰、碧蓝水来表达美丽乡村风景如画。从而突出侯冲风景区的形象定位。

2 侯冲风景区姚徐老街导视系统设计创意分析

姚徐老街,主要是由石牌坊、博物馆群、乡村美食街、大食堂所构建的建筑群,建筑式样以硬山式屋顶造型为特色,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此建筑屋顶造型的最大特点是简单、朴素,且前后有两面坡,屋面都是使用青瓦,并且是板瓦,俗称“人字顶”。明、清以后,硬山式屋顶广泛地应用于我国南北方的住宅建筑中。作为等级比较低的屋顶形式,我们在皇家建筑中,几乎没有硬山式屋顶。姚徐老街入口石牌坊采用的是“四柱三开间”,“五山屏风”牌楼样式,石牌坊建筑大多呈现于重要建筑入口及其村口的醒目的位置。红色灯笼作为老街所布置的一道风景,可以看作为非常具有乡土风情的装置艺术。此为老街建筑特色基本的分析,“以景立意”也是此次导视系统创意的源泉。从这个角度分析景点的特色,更加有利于导视系统与整体景观有机的统一在一起,创意“点”与景观“点”也正契合老街的整体风貌。从而达到其指示等功能的视觉传达外,同时也作为个性的景点立于老街景观空间的各点之上。从而创造出景中有景的老街景观效果。

2.1 姚徐老街导视系统设计造型元素提炼

姚徐老街导视系统设计元素也正是基于老街的建筑特色而进行元素的提炼,“以景立意”、“以意设型”、“以型施色”。(如图2)在造型元素提炼过程中,重点是把石牌坊,老街建筑,灯笼通过抽象概括出造型元素,从而创造出与老街建筑特色相统一的“典型形象”,也就是艺术提炼的再现性写实形象,通过此法,不仅概况抽象的对老街建筑的表象进行概括,同时在元素形象的描绘上也具有抽象的意味。正如恩格斯谈到数的抽象时说:“和数的概念一样,形的概念也完全是从外部世界得来的,而不是在头脑中由纯粹的思维产生出来。必须先存在具有一定形状的物体,把这些形状加以比较,然后才能构成形的念”。[2]老街石牌坊的“五山”,建筑群的“硬山”,灯笼的“椭圆”,这些具体存在的形状也正是通过艺术的手法再造,提炼出具有概括抽象元素的导视牌造型。

从游客的角度讲,导视牌不仅为游客提供导视信息,同时也是作为景区一个景点而存在,独显其个性,又统一于整体景区环境中。如此设计的导视牌形象既是具象的,使人能够看到建筑文化的缩影,同时又是抽象的,给人一种抽象知觉形式感。正如黑格尔在谈艺术抽象时指出:“雕刻所塑造的形象事实上是具体的人体的一个抽象方面”。所以姚徐老街导视牌造型不是舍弃具象的抽象,而是一种具象性抽象,即对老街建筑具象的一种提炼,概括和简化。(如图3)是为老街导视系统的设计方案,从图上可以看出,导视系统的造型设计来源于老街建筑的印迹,将建筑造型里的“五山”,“硬山”等特色形式美有机的运用于导视设计中,体现老街的特点,同时又保持了导视系统独特的个性,以此来塑造出“个别与一般”相统一的“典型形象”。曾经在一个国际建筑会议的宣言中指出“城市是一个巨大的艺术品”,那换个角度讲,风景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整个景区规划、建筑、雕塑、绘画、园林、设计艺术于一体的巨大艺术品。那导视系统就可以看作是一个个的雕塑,为整个景区的环境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典型形象”的作用。从而美化环境,美化景区。

2.2 姚徐老街导视系统设计色彩元素提炼

导视系统的色彩设计对导视自身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以型施色”,不仅是对导视自身创意造型的一种色彩诠释,同时也是风景区环境色调对导视整体色调的一种色彩空间的限定。这就要求我们在导视色彩设计提炼过程中,要把导视的色彩与姚徐老街整体建筑及其周边环境有机吻合起来,倘若在色彩设计时,我们所提炼的色调与导视自身及其环境色彩空间限定背道而驰时,必会使导视色调脱离环境色彩空间而显得格不相入。

在《考工记》里记载了这样一句话:“凡铸金之状,金与锡,黑浊之气竭,黄白次之;黄白之气竭,青白次之;青白之气竭,青气次之,然后可铸也”。[3]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所记录为冶炼青铜的技艺,实则是操作者观察冶炼冒出的气体色彩变化,由黑浊到黄白再到青白,而后看到青色气体,合金就练成了,并可铸器。这种通过色彩来反映鉴别,检验的手法,从侧面反映了抓住色彩的规律,以此作为工艺的准则。换句话说也就是通过千百次的对气体色彩变化的提炼,从而得出色彩变化对铸器工艺的规律。那从《考工记》的这段文字里色彩提炼的方法经验,对于姚徐老街导视系统的色彩提炼亦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对老街色彩元素的提炼过程中,面对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赋予的老街色彩的千变万化,我们如何提炼出最符合老街特点的色彩装饰于导视系统,就显得尤其重要。作为导视,在风景区里要独显其色彩个性,同时,此个性必须是在整体景区色彩限定的条件下而安稳于老街色彩,这就要求在导视色彩提炼中需要拿捏得当。所以我们就从老街的建筑色彩、环境色彩、户牗色彩提炼导视系统的主色调,使其符合自身造型的色调外,又融于整体环境之中,即作为导视的主色而存在,又作为老街整体色彩的点缀而有意识的丰富和加强不同空间主体的色彩气氛。(如图4)是为老街导视系统用色提炼的过程,从图上可以看出,共提炼了四种主色调。即灰、青、赭、白四色。从这四色主调来看,其整体色调偏冷,具有优雅、明快之感,(K30)的亮灰色作为第一主色给人清新愉快的心情,(C30,K80)的青色调则更加沉稳宁静。作为老街景区导览牌的字体用色,与灰色同处一个色系,在统一中赋予了导览牌古朴之气息。其中(一方山木纹样品色中等半哑)赭石色提炼来源于老街的户牗之色,此色即作为导视系统的主色,又作为辅色来诠释老街的典雅,古色古香之感。(K0)白色作为整体导视的字体用色,在视觉传达上给予游客清晰,一目了然的视觉作用。所以,通过以上色彩提炼分析的方法,其目的就是要使导视系统的色彩符合自身造型特点用色外,又能使导视色彩更加与风景区的色调保持一致性。

3 侯冲风景区姚徐老街导视系统设计物化

所谓设计物化,就风景区导视系统而言,它不仅仅是停留在图纸上或者电脑里的方案,要实现其物化落地,达到其真正地服务于风景区功能,就必然要牵涉到导视系统的设计物化,只有将设计创意方案物化,实施于风景区环境整体中,才能发挥其服务风景区及为人提供视觉传达的作用。作为一个设计师,若在导视系统的整体设计中,仅仅完成设计创意方案,那只能说只完成导视设计的三分之一,只有将其导视物化,安装到位,才能说明一套完整的导视系统基本完工。

3.1 姚徐老街导视系统设计材料工艺物化

要实现其导视系统方案物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导视材料的问题,当然,此过程大多也在制作工厂来完成,所以作为设计师,跟单显得就尤为重要,这关乎到最终成品是否能到达设计方案的效果,方案是在甲方认可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方案物化,若成品与方案出入较大,不能准确表达设计创意等,对于设计师来说,那能就意味着失败,对甲方来说,其成品是不能通过的。所以材料的选择对导视物化至关重要。

就风景区导视物化材料而言,现常用材料通常分为两类:一为自然材料类,即大理石,防腐木。二为人工材料类,即镀锌板、不锈钢、亚克力。那在众多的材料中,设计师如何选择,这就要和导视系统的整体预算经费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也知道,从生态的角度上来讲,自然类材料在风景区的运用更加符合老街的创意特点,融入景区也更加自然。若从经济的角度来说,自然类的材料比人工材料在价格上要贵许多。从后期维护的角度看,人工材料在自然的风化过程中比自然材料更加坚实,耐用。而且在后期出现错误等问题上更加易于修改。所以我们就老街的导览牌为例为大家提供选择材料的参考,做一番“探赜索隐”的工作,对较多设计师不了解导视材料给予一点帮助。(如图5)所示,为导览牌工艺生产用图,那在老街的导览牌上,我们采用了不锈钢与亚克力结合的工艺手法来进行打造,从工艺用图面上看“五山”的墙体采用的是不锈钢材料,而导览牌上的围边字,风景区平面图,复古隔窗采用的是亚克力材料。这种材料选择打造的方式,从价格上来说,处于适中的位置。若在预算经费适中的情况下,可以舍弃自然材质。镀锌板也虽为人工材料,价格也便宜,但它的材料比较软,对于大型导览牌来说,容易变形,后期会出现导览牌走形等不良的工艺反映。正如左丘明编撰的《国语》里记载:“美金以铸剑戟……恶金以铸锄、夷、斤、斸”。[4]从这可以看出,材料的优劣对于导视系统的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在导视系统的选材上,可以从好,中、劣三个方面去决定,经费充足,可自然材料,经费适中,可不锈钢等,经费不足,可镀锌板等。不管我们采用何种材料,要保持在設计造型上不可过于复杂的原则,因为过于复杂的造型,在工艺实施上会出现无法实施,或者工艺实施非常困难的窘境。如何实现其在材料限定的条件下设计导视系统,作为设计师不仅要知其设计论,同时也要掌握材料论。

3.2 姚徐老街导视系统设计色彩工艺物化

在上文中,我们对于导视的材料给予了一些具体选材的方法,但只有这些,显然不能完成导视所具有的视觉传达的作用,要实现其服务风景区功能化,就必须对导视进行施色,我们知道,对于游客来说,材料的好坏并不是他们所关心的问题,他们关心的问题是导视对他们进入景区所起到的传达的作用。所以,色彩物化就显得极其重要。自然材料所特有的色彩纹样无须过多修饰就可以直接用在导视系统上。但是,就老街的人工材料而言,就必须施色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就施色而言,我们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在于,我们所设计的方案,也就是电脑的屏色与现实材料施色是有差距的,在现实中,施色主要的色彩原料为油漆,如何实现其与方案色彩的一致性,在导视系统的色彩物化过程中就要与方案色相比有机的吻合起来。在现实制作物化中,通常的手法可以采用制作小样的手法来进行色彩的调制及其校色。正如墨子译注里所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这变,其色亦变。五人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5]从这句古语中,可以看出施色对物体的重要性。他不仅关乎施色的成功已否,同时也影响其整体色调准确性。

老街的导视系统在此次的色彩工艺物化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烤漆工艺、UV工艺、丝印工艺三种手法,(如图5)所示,老街导览牌的主色(K30),(一方山木纹样品色中等半哑)赭石色所采用的施色为烤漆工艺的手法,作为单色,在烤漆过程中工艺相对简单,不过,若有底纹色的在烤漆时,我们就要注意其工艺上有两种方法:其一为通过在材料上绘制的技法控制纹样后烤漆。其二为通过底纹纸转印烤漆方式来进行,特别要注意的是第二种技法,因为,这需要设计师在设计之前要对制作公司现有的底纹纸的纹样是否了解来决定的,若设计师设计的底纹在现实中无法找到,那在色彩物化工艺实施中就无法实现,所以在此要慎重考虑所用的工艺手法。一般情况下,风景区的入口大型导览牌上都会有景区的全景平面彩图,通常在自然材料上是通过雕刻的方式将平面图刻于石材或者木头之上,后用油漆施色,而在人工材料上,通常平面彩图是通过在透明亚克力材质背面UV打印的方法,此法的好处在于所施之色的彩图更加清晰。因其在透明亚克力材质背面,所以一般不会出现掉色的现象。丝印工艺主要是针对导视系统上文字而采用的通常做法,在景区里,方向牌、解说牌、名字牌等都会有较多的文字来为游客传达意思,方向等。

4 侯冲风景区姚徐老街导视系统设计实施

导视系统的设计,除了在设计过程中对尺寸阈值的把控外,那其在风景区设计安装实施的位置则要更加符合人机工程。通常可以通过景区平面图纸结合目测的方法来实施安装,那其在安装过程中的方法,就要根据各导视牌所处的环境给予不同的安装实施工艺。就老街导视牌看,采用了立式,壁挂式,壁卧式等安装方法。首先,从立式安装工艺来看,其安装主要为两种方法:(如图6)一为直埋式,直埋式安装主要是针对软质土地上而言,大多情况下,景区导视牌多安装在景区入口的软土上,那在安装时,首先,就要根据导览牌尺寸来进行掘土挖洞,正常洞深60CM,后将导览牌底部构建置于洞内,调节导览牌垂直地面,再将水泥砂浆注入洞内摊平。在这里要注意,水泥砂浆的注入一般要低于洞沿20CM,其目的是在这20CM的距离上要培土植草,若洞砂浆被注满,植草就无法实施。二为膨胀螺钉式,针对的是硬质地块。例如,水泥地,铺砖地等,安装这类导视牌时,通常是在导视牌的底部焊接1CM钢板,四周开4洞,直接立于地面,通过电锤打膨胀洞眼,置入膨胀螺钉旋紧即可。此法操作简单,设计实施更加方便,所以设计师在设计时要考虑导视安装的工艺手法。其次,壁挂式与壁卧式在老街上主要是名字牌和解说牌,壁挂的安装工艺是其在侧面打葫芦眼,在墙体打入膨胀螺钉,将导视牌挂上即可。而解说牌则采用壁卧式安装,在其背面贴上高黏性泡沫胶,四周注入玻璃胶,直接贴在墙体,压紧即可,方法简单,耐用,不过此法要注意的问题在于,阴雨天切勿安装,以免受潮。风景区的导视安装工艺主要也就是以上几种,作为设计师,不仅要掌握设计创意,色彩物化,同时还要了解安装工艺。

5 结语

导视系统,作为服务于风景区彰显其个性化的设计创意,同时又融于风景区而成为景点,其设计创意、设计物化、设计实施是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而存在的。只有将其物化,才能真正掌握导视设计的真谛,才能在工艺实施过程中了解造型,色彩等所存在問题。物化实施于风景区环境整体中,才能发挥其服务风景区及其游客起到视觉传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晓晴.现代奥运会标志设计本土文化意蕴解读[J].体育与科学,2002(3):22.

[2] 陈池瑜.现代艺术学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203-204.

[3] 郭廉夫.中国设计理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2012:474.

[4] 左丘明.国语[M].济南:齐鲁书社,2005:603.

[5] 蒋玉斌.墨子译注[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609.

导视系统的设计与思考 篇4

关键词:导视系统,实用性,艺术性,视觉设计

世界上有很多问题, 冲突。但与此同时, 这个世界依然发生着很多奇妙的事情, 还有很多技术上的奇迹。小到办公室、办公室与单位之间, 大到城市、城市与城市之间, 导视系统以各种形式为人们服务。然而随着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大众的审美意识不断提升, 作为一种文化或文化的一部分的导视系统, 它不但具有引导、说明、指示等功能, 也是环境布局的重要环节, 是营造风格、塑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导视系统的应用随处可见, 可真正达到艺术性与功能性相统一的设计还是不多。公共场所的导视虽具有导向功能, 但形式单一, 缺乏美感, 易造成审美疲劳。即便我国在公共标志、图形、符号、艺术设计实施国家标准化, 但是相比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 晚了几十年, 欧洲比我们早一个世纪就开始实行第一套国际通用公共标志。我国自加入“世贸”以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立体化的延伸, 公共标志设计领域在我国急速发展, 公共标识的标准化应用成为了一个极具潜力的领域。公共导视设计对人们生活质量, 构建和谐社会都非常重要, 对于城市的交通、人流量的分布、区域的划分以及环保节能等都有很大影响。如何使导视系统设计更标准、规范、有效、准确, 让人们能够瞬间识别而无需语言牵绊, 这是公共导视设计的力量和价值所在, 也是需要设计师们共同去克服的难题。

一、导视系统概述

(一) 导视系统的重新定义。导视系统是指导人们在一个空间内有效行动的综合空间信息系统, 是门实用艺术, 它的使用范围十分广泛, 涵盖交通、医疗、教育、购物等诸多领域。早在1981年英国伦敦世界工业博览会上, 标牌作为导视系统的前身, 其作用就已经得到肯定;而从20世纪40、50年代起, 导视系统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设施。但是, 当时的导视系统隶属于工业设计领域, 更加重视其功能性, 其美观性得不到体现。在生活水平快速发展的今天, 出现了多种建筑空间布局, 导视系统如果要融入大环境并满足人们的审美, 就要注重视觉多样性。所以, 如今的导视系统变成一门涵盖视觉传达艺术、建筑学、人体工程学等多种领域的实用艺术。

(二) 导视系统的起源。如果从工业设计的历史看, 自1891年英国伦敦世界工业博览会算起, 各国产品争奇斗艳, 就肯定了标牌对工业产品的作用。这算是导视最早的前身了。而在每个历史阶段, 它都与当时的工业发展息息相关, 比如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 我国基础工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当时只有铜牌和少量的铝牌, 通过腐蚀、喷漆、平面染色等传统工艺, 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20世纪40~50年代左右, 欧洲起源, 美国蓬勃兴旺, 大城市化、集约式工业化的需求快速发展, 再后来又兴起高速公路、大型公共建筑之后, 形成常规性的需求。其间, 魏玛包豪斯设计学院兴起的现代主义设计, 主张科学与进步, 主张设计为生产与生活服务, 对导视系统的起源有深远影响。

(三) 导视系统的发展。导视系统是环境布局的重要环节之一, 是营造风格、塑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要让它充分发挥作用, 就要全面理解和正确认识它。20世纪40~50年代左右, 在整个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同时, 各国战后经济复苏, 导视系统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最早在各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体现了它的功能性, 它作为一种文化或文化的一部分, 起着引领、说明、指示等功能。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发展, 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 涌现出许多新的建筑风格, 所以在不断强调它的功能性的同时, 异视设计开始注意与建筑及当地文化的融合。

(四) 导视系统的要素。导视系统设计是一门交叉领域, 在进行图形、文字、色彩等视觉传达设计的同时, 还要考虑到视点、空间尺度、光线等因素。早前西方绘画里有一个视点的概念, 指在画家站立的一点为准, 在导视系统中则是体验者所处的一点, 这样, 视点就关系着导向牌的位置和高度。而在各种大小、作用不同的空间中, 也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调整导向牌的大小、方向以及字体的大小和颜色。而且任何空间中都有光线, 光线的运用能影响到体验者的心情及设计的艺术性, 如耶鲁大学美术馆的导视系统设计则是光线运用中很好的典范。由于字体、图形、色彩、箭头、排版等都是导视系统设计的关键, 比如向体验者传递信息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字体, 所以字体设计既要能融入大环境也要有辨识度;而图形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相比字体更加有趣, 而这种有趣的方式能否正确地被人们理解, 是导视系统设计的难题之一。过分强调图形的艺术性只会降低识别性, 从而降低导视系统的实用性;色彩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 比如人们经常将绿色代表健康, 蓝色代表大海, 橙色代表活力, 又如同蓝色、绿色让人感到平静, 红色、黄色让人热血沸腾。所以对于颜色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说到方向, 必不可少的就是箭头。如今, 不少优秀的导视系统把箭头的设计作为最重要的部分, 使得导向牌既有强烈的导向性, 又富有创意性质。

(五) 导视系统的重要性。大到机场, 小到洗手间, 导视系统都是城市文明的象征之一。德国著名设计师Michael Hardt说:“一个城市导向设计的美观程度和实用性是衡量与体现这个城市的文明程度的象征”。如阿根廷的首都, 布宜诺斯艾利斯, 是其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 其导视系统融入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标志性建筑形象的简化图形, 不仅在运用上更加多元化, 也体现了城市风貌。

二、视觉是最为直观的信息传递渠道

导视系统, 关键也在于“视”。眼睛是人最直接的信息传递渠道。研究证明, 眼睛输入的感觉信息占90%。当人身处陌生环境, 周围令他产生不安, 首先会用眼睛四处寻求有用的信息。而导视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眼睛的引导, 使人们快速得到信息, 从而找到自己要去的地方。

如今, 导视系统已经演变出多种多样的形式, 不限于指示牌设计, 有的通过现代化新兴途径如光覆盖等来实现。无论形式怎样多变, “视”始终为导视系统的落脚点。试想如果身处一个如迷宫般的环境, 只能通过嗅觉或触觉来寻找信息, 该是件多麻烦的事。由此可见, 导视系统在传递着视觉信息, 给予人们最直观的信息传达。

三、结语

导视系统注重艺术性与功能性高度统一的设计理念, 将逐渐成为每个导视系统设计的目标。当身处一个陌生环境, 导视系统是人们掌握信息最直接的媒介, 一个图形, 一个箭头, 也是比询问他人获取信息更直接的方式。并且随着国际化趋势的推动, 国际间的交流日趋频繁, 而导视系统作为精神文化代表之一, 也时刻为国际化服务着。

参考文献

[1]肖勇, 崔方健.导视设计[M].武汉:武汉美术出版社2009, 11

[2]戴小乐, 柳建华, 任晓军, 张例.导向设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3

[3]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0

工业园区环境导视系统更新设计研究 篇5

关键词:工业区;环境设计;导视设计

随着产业转移进程加快,上海宝山工业园区与张江高科集团合作,进行新一轮产业升级,作为工业区形象的原有环境导视系统已满足不了需求,急需随着产业升级而更新,本文将详细探讨宝山工业区导视系统更新设计提案的内容。本次工业园区环境导视系统更新设计内容共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主精神堡垒设计,二是导视牌系统设计,三是沿街景观小品设计。设计要求需紧跟园区发展步伐,具有前瞻性。设计理念,根据宝山工业区现有的产业布局,此次设计以生态为设计出发源点,造型上通过有纵深感、结构美的设计体现科学,技术和速度;色彩上,通过多彩的配色,丰富工业园区气质,凸显生态的和谐;材料上,以不锈钢金属为主,体现原有材料的质感,彰显工业区的工艺的精湛。

1 主精神堡垒设计

主精神堡垒是地区文化传达给人们的独特艺术载体,具有地区的精神象征。通过高大独特的外观造型,使人们可以远距离识别,传统的精神堡垒造型通常为直筒形,缺少变化,本次主精神堡垒的造型设计前通过对周边植物生长情况,电线杆的位置走向,及车辆行走路线的分析,确定了在工业区立交桥主入口设立,这里植物生长相对稀疏,电线杆不会影响塔形的精神堡垒放置,同时车辆经过此处,可以最简洁直观地看到精神堡垒所传达出的信息,本次精神堡垒设计以现代科技为主要设计语言,主造型采用未来科技流线与工业区产业更新相结合,整体向上的造型寓意宝山工业园区的发展上升力和蓬勃生机,作为园区的一级导视,整体简洁的单色造型凸显园区的彩色立体logo,使人可以远距离识别园区范围。主外观造型结构为金属焊接骨架,饰面为不锈钢面板,打磨剖光后,烤银色漆;字头为亚克力内发光造型字。基座由混凝土浇筑而成。

2 导视牌系统设计

导视牌系统的更新设计要求现代简洁,体现宝山工业园区科技与生态相结合的特点。通过对园区的车流,人流分析,得出工业园区的通行车辆多为大货车和集装箱卡车,司机的视线较高,为了方便快捷的发现路牌及标识,本次二级导视的造型高挑,主视觉信息设计在与车辆视线平行的位置,高耸的造型与一级导视相呼应,草绿色与周围深绿色树木搭配,色彩和谐,同时在阳光的照射下,导视牌的信息更易识别,体现了工业园区生态与科技的结合。三级导视的设计内容包含园区具体的地图坐标及具体功能区位置,行人通过它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目的地。造型上三级导视造型增加了弧度更大的圆角,使人视觉感觉更加缓和,白色与草绿色的色彩,与整体导视色彩匹配,园区地图以可视角度最大面积的呈现给行人,使信息传达更易接受。

3 沿街景观小品设计

工业园区环境导视系统更新设计的重要一环即是沿街景观小品设计。沿街景观小品设计对环境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首先景观小品不同的造型组合打破了工业园区厂房围栏单调的造型形式,其次沿街景观小品的设计会给来访工业区的人们提供视觉上的享受,最重要的一点是把工业区的形象得到艺术化的提升,使艺术与工业区的科技与生态相结合提升工业区的气质,改善工业园区街道环境,更加以人为本。本次沿街景观小品共分为两个部分,路边景观小品设计和路口景观小品设计。路边景观小品设计了两种形式,一种为拓宽绿化带设计,一种为保持原有绿化带设计。前者基地在保持车道不变的情况下,把原有直线形的绿化带向厂房围栏区域进行拓宽,形成凹进的靠边停车位造型,增加了绿化面积,在这一区域设计了陨石造型组合,中心大陨石造型内含园区主LOGO,主LOGO如同宝石一般,象征着工业园区的新生,未来更加光亮。陨石造型群的主视角均为LED屏幕,可以动态循环播放园区形象宣传,科技感十足。后者不改变原有的绿化带形式,景观造型为金属叶形式,通过对金属叶做旧镂空,象征着原有工业产业的转移,金属叶造型大小错落,巧妙地融入整体的景观环境中,为街道景观小品提供新的设计形式。路口景观小品设计,不仅要具有景观观赏功能,同时需要具有信息传达的功能,设计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为静态展示,另一种为动态展示。静态展示的设计为路口中心的绿化带装饰。金属镂空的设计配以防腐木质框架组合,代表了宝山工业园区制造水平的精湛计。动态设计的形式是在主交叉路口设置LED显示屏造型组合,显示屏以极简设计的组合构成,在路口处形成标志性景观墙,不同于传统的单一显示屏模式,多处屏幕的组合形式可以在内容上进行创新设计,动态组合图形,可视化信息设计,提升周围景观更具观赏性的同时,更好地把信息传达给人们。

总结,通过对宝山工业园区环境导视设计提案的设计探讨,笔者将工业园区环境导视系统更新设计的要点分为三部分,一是主精神堡垒的设计,需根据园区实际产业,设计出新颖合理的外观造型,可以传达出园区的精神形象。二是导视牌系统的设计,在保证信息的正确传达的同时需要与主精神堡垒有呼应,保持导视系统的整体性,满足工业区的功能要求。三是沿街景观小品设计,沿街的景观小品是环境更新设计的点睛之笔,其最能改善工业区整体形象环境,适当的造型可以凸显工业区的产业功能布局,同时艺术化的造型可以更好地提升工业区的形象气质。

参考文献:

[1]冯乙.城市导视系统色彩设计[M].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

风景区导视系统设计探讨 篇6

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如日出霞光般照亮了世界的每个角落,而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最佳模式也由概念走向市场,并逐渐成为旅游消费的主流。改革开放30年来,回归自然、休闲、娱乐、健身的生活方式逐步成为当今的时尚潮流,并迅速席卷大江南北。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0年国内AAAA级风景区185家,AAA级风景区150家,AA级风景区213家,但景区导视设计却存在形式雷同、内容相互克隆、自然景观脱离人文历史等问题。怎样设计出具有景区自身特色的高标准的导视作品,提升旅游服务与功能,增加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依附感、亲切感是我们应认真思考的。

2 风景区导视系统设计分析

2.1 风景区地域元素决定导视系统的设计风格

景区导视系统包括导游交通、典故说明、安全警示、观光导示、地理环境介绍、动植物情况等内容。风景区入口、道路、山川、湖泊、河流、林地、花草、建筑及服务小品等都是导视系统的行旨范围。

由于不同地理气候所反映的客观形态不尽相同,南国沙滩礁石、海浪椰林;北国的冰峰雪原、松涛雾柳、天地一色;鱼米之乡的清秀文雅;黄土高原的粗犷豪放,身临其境的人们无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拜感大自然赏赐给人类的世界奇观。地域民俗、自然生态、本土乡情是景区规划中最根本的基石,因此在景区规划设计启动之初就应充分研究、认证考察,重点强调总体规划特征,并准确定位CI导视系统设计风格。

2.2 风景区历史人文元素决定导视系统设计理念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名,人文典故是区域历史发展过程中固化的基础,是人们长期繁衍生息的见证,是创造传奇、续写文明的神来之笔,景区人文因素主要体现在地理原名由来、有关景观、景点、动植物、建筑的传说故事等方面。

在导视系统设计时必然要立足于地域文化,尊重历史,传承弘扬民族精神,深入了解本土乡情,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生动地规划设计出符合乡土人脉的优秀作品。地处西南边陲玉龙雪山脚下的丽江古镇,可谓是景区导视系统方面的典范,设计运用精致之极,从立面导游图到平面路引,从商铺到民居,从地面到墙面,导视每线、每点、每块始终融汇在大的原始生态环境之中,突出体现出区域特有的人文景观;再如日本岩手县远野市民俗景观标识设计,从景区入口的简约木坊牌楼到特色石雕景观说明,沙土路面与周围自然环境结合,无不透漏出浓郁乡土特征。

2.3 景区自然环境与人文历史融合

目前国内现有AAAA级以下景区大多以自然风光为主,人文建设为辅。而景区导视设计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旅游导视服务职能,与自然相辅相成溶汇在生态的环境之中,成为人文与自然的纽带。一旦脱离了这一观念,导视系统在景区之中的如无根枯草,如空中浮云,失去其自身应有的价值,只有熟练掌握自然与生态、立体与平面、色彩与造型、服务与功能之间的关系,领悟牧与林、天与云、鱼与水、花与叶的关系,形成一种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才能创造出古韵清雅、今风幽静、不张不艳的景区导视作品。

2.4 现代耗材饰品在景区导视系统的应用随想

传统和现代的材料在设计运用上永远是最亲近的母子关系,由于生产力的束缚古代导视仅限于石、木、竹、纸等材质,字体以篆、隶、行、楷为主,彩色有黑墨、石青、牙白、本色等,制作手法上有书写、凸凹、双勾线雕刻等,稳重耐用、生态高雅。

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有力地推动新型装饰材料在景区导视方面的广泛应用。白钢、铁艺、PC塑板、有机板等种类繁多,喷绘、灯箱膜、相纸内喷技术印拓出成百上千、多姿多彩的图字样本。电子屏、电脑雕刻等更加显示了现代科技的魅力。可见现代科技产品繁华多样、规范和高效,与传统工艺古朴、低碳、生态、坚固、持久是今天导视设计中的两大特色品质,日本、美国在这两大特色的融合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值得研究学习。

3 结语

风景区的导视系统作为旅游观光引导、指示的重要载体,是景区自然与人文两大元素的节点,是古今多种学科凝聚的结晶,设计是否和谐、自然、规范、准确,是否具有国际视觉通用性,是否具有景区的特征,不仅仅反映导视设计的优劣,也不同程度的反映出一个景区的文化素养、服务理念、艺术造诣、经营管理水平。

因此在景区导游、警示、路牌、路引设计形式、制作时要贴近自然,强调民俗风格,突出地域特征,强调低碳、绿色生态,体现和表现出简洁亲切之感,这样的导视系统无疑是景区人文与自然融合最佳成果,泰山、黄山文人墨宝,与自然的融合以成为世人鼎拜效仿楷模之作。静观古今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胜景精彩高明之处就在于适合、融合四字之间。

参考文献

[1]王彬汕.少数民族地区新乡土设计:塑造一种融合与发展的地域景观[J].中国园林,2009(12):84~85.

[2]武涛.从加拿大卡普兰诺索桥公园看生态旅游规划[J].中国园林,2009(6):34~38.

地铁地下空间导视系统设计研究 篇7

1 天津站地铁导视系统现状

天津站汇集了2号线、3号线和9号线, 是目前唯一汇集了三条地铁线路的换乘站, 乘客可以在这里实现高铁、地铁、轻轨、公交、出租车及长途客运众多交通工具的换乘。天津站地下交通枢纽总共分为四层, 地下一层为天津站的公共交通层, 该层为乘客提供各种交通方式的换乘, 并连通天津站前后广场;地下二层为三条地铁线的站厅层, 本层进行安检、购票、检票、咨询等乘客服务;地下三层为2号线和9号线的站台层;地下四层为3号线的站台层, 并有换乘2、9号线的换乘通道。

1.1 导视系统的内容

天津站地铁导视内容有线网图、位置标识图、出入口方向、换乘导向、安全提醒标识及其它信息指引标识。

线网图标识了天津地铁四条建成的线路及所有开通的站点。图中绘有指北针, 用以大致识别各条线路的走向, 用红、黄、蓝、紫四种颜色分别表示1、2、3、9号线, 换乘站及终点站用特殊符号与普通站进行区分。地下各层及列车车厢内, 均设置了线网图。

位置标识图是乘客用来识别自身所处位置, 确定目的地所在方向的标识。天津站地铁内的位置标识图中信息较少, 图例不清晰, 通过指北针表示方向, 但乘客位于地下站台, 不能清晰的辨别方位, 较难根据标识确定目的地和行进的方向。

天津站地下一层公共交通层共有五个地铁出入口, 屋顶导向牌除标识了地铁出入口外, 还标识了火车站进站、前后广场通道、公交出租车换乘路线等众多信息。但导视内容并未分类, 标识牌形式没有区分, 方向指向模糊不连续。

天津站地铁换乘方式较为简单, 地下四层的3号线可通过楼梯和电梯到达地下三层, 直接换乘2、9号线, 2、9号线可在地下三层实现同层换乘。换乘导向均采用蓝底白字的标识牌贴附在各层结构柱上 (图4) 。

安全提醒标识设置在地下空间的屋顶、墙面及地面上, 均采用绿色照明标识。

1.2 导视系统的形式

1.2.1 贴附式

贴附式标识主要设置在列车内、墙面、柱子及地面上, 是地铁系统张最为常见的标识方式。天津地铁在站台层、站厅层以及车厢内均设置了贴附式的标识牌。

1.2.2 悬吊式

天津站地铁站内各层均有悬吊式标识, 悬吊牌高度文字的形式均比较统一, 但信息量较少, 颜色较为单一, 比如用来表示不同出入口的数字与地铁线路的数字没有区别, 易造成混淆。

1.2.3 站立式

站立式标识牌均设立在站台层中央。该标识牌为综合资讯牌, 有标识内容有线网图、位置图及乘客须知3个部分 (图1) 。

2 香港及日本地铁导视系统

2.1 香港地铁

香港地铁被公认为世界级的公共交通运输机构, 无论在可靠性、安全性及效率方面, 均保持在国际最高水平。香港地铁导视系统明确而统一, 以乘客进站乘车、下车出站、换乘这3种基本行为模式为依据设置导视系统。进出站标识及换乘指示采用悬挂式, 出口导视牌采用贴附式, 用中英文简明标着站点周边的道路名或是地标性的建筑物, 并附有建筑物照片。色彩艺术的运用是港铁导视系统的一项重要元素, 站名墙面用不同颜色的马赛克作贴面, 既醒目又有特色。

2.2 日本地铁

日本是亚洲最早建设地铁的国家。日本地铁导视系统有规范化的设计要求, 这些要求是建立在乘客行为路线的基础上的。采用不同的色彩表示进站乘车与下车出站两种行为模式, 站台上出站标识采用黄底黑字, 进站标识多采用白底黑字 (图2) 。线网图用多种图例标识线路及站名, 换乘站表示的清晰并突出。除了常见的吊挂式标识牌, 在地面上也设置了较多的导视信息, 厕所等公共设施的标识非常明显。日本地铁的导视系统处处体现着设计的人性化原则。

3 天津站地铁导视系统设计优化建议

3.1 增加导视系统的连续性

天津站地铁导视系统目前最为严重的问题为导视系统信息不够连续, 站内3种形式的导视标识没能形成系统, 可识别性较差。因此站内的导视系统需要整体规划, 以乘客的流向为依据, 从乘客购票、安检、入站、上车、下车、换乘、出站等各个环节可能的行进路线出发, 在合理的位置连续设置导视信息, 增加路线连续的方向指引标识。

3.2 注重导视系统表达的细节

天津站地铁的导视系统大多通过标识牌表示, 现有的标识牌表达形式较为单调, 功能不易区分。导视系统的表达需要通过颜色、字体及大小、图示、排版形式等每一个细节来提高标识牌的可读性和利用率。这方面可借鉴香港和日本地铁的出入口标识牌, 通过图片、颜色的增加, 使出入口方向一目了然, 提高辨识度。对于细节设计应多借鉴成熟的导视系统设计案例, 设计明确有效、通俗易懂的导视系统。

3.3 完善人性化设计

地铁导视系统设计要以人为本, 完善交通弱者的方向指示标识, 并满足特殊人群的使用需求。天津站地铁站台层及站厅层的面积都较大, 标识牌设置在墙面, 距离入站口较远, 造成乘客为查询标识牌行走距离增加, 乘坐地铁的效率降低。应临近购票和入站区域, 设置站立式综合信息牌, 并增加无障碍设施的导向指引信息, 方便乘客查询。

3.4 展现城市特色及文化

天津站地铁站是展示天津特色的重要窗口, 导视系统设计应该打破千城一面的设计风格, 打造属于自己地铁文化。可在各层的综合信息牌上增加杨柳青特色年画或泥塑人物图;二号线和九号线站台层的墙面面积较大, 可在墙面上设置标志性建筑物的浮雕或城市文化展示灯箱。

4 结论

导视系统设计是地铁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其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直接影响轨道交通运营效率的提高。天津地铁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当中, 从目前已建成的地铁车站来看, 导视系统设计还不够完善。在今后车站导视系统的设计中, 应借鉴各个城市成熟的地铁导视系统设计案例, 从乘客的角度出发, 结合天津的城市文化及特色, 努力打造以人为本的可识别性高的地铁导视系统。

参考文献

[1]鲍宁, 董玉香, 苏涛.北京地铁车站导向标识系统调查分析[J].都市快轨交通, 2009.

[2]李东屹, 陈学武, 王庆等.城市中心区地铁车站导向设施设置的探讨——以南京市新街口地铁站为例[J].道路交通与安全, 2007.

浅谈文化旅游景区导视系统设计 篇8

关键词:文化,旅游景区,导视系统

一、旅游景区导视符号设计概念

(一) 文化旅游概念

“旅游”从字面意义上很好解释。“旅”是旅行、外出, 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 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来即旅游。所以, 旅游的重点不在“旅”字上, 而在“游”字上。文化旅游是指通过在旅游的过程中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 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

(二) 旅游景区分类及导视特点

旅游景区按旅游资源的构成分为自然景区、人文景区及社会资源景区三大类型。不同类型景区的服务功能及项目, 有着不同的需求及差异。比如导视设计的种类、数量、摆放位置等都可能会有所区别。通过对景区类别的划分能够对景区的性质有一个全面完整的了解, 从而制定、规划、设计出相对应、相协调的导视系统设计。

1. 自然类景区:

指的是以展现地理要素为主的观光景区。其导视系统的设计, 应该根据景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来进行设计, 使之与环境相协调, 保持原有的风貌特征, 并且还要考虑到景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植被、水资源、动物等因素。

2. 人文类景区:

指的是展现人们创造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景区。其导视系统的设计, 应该突出体现景区的文化特征, 在造型形式、装饰纹样、色彩上符合景区的文化特征, 让风格保持统一。

3. 社会资源景区:

是指展现各地的民俗风情、建设风貌及发展成就等的景区。其导视系统设计就要更加注重规划设计, 在规划设计中要考虑到与景区的规划相一致, 突出景区的自然风光与人文特征。

二、文化旅游景区导视系统的设计主旨

导视系统的设计要考虑很多因素, 要体现文化内涵, 对人文文化的特征进行总结、概括、提炼与转化, 提升景区的文化形象, 烘托整个景区的文化氛围。要考虑到其最初也是最为重要的功能——实用功能。形式虽好但如缺乏实用性的话, 也起不到作用。要体现人文关怀。导视设计在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 更要让人们在环境中体会到人性的关怀, 方便不同文化、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的使用者。在材质选择上保持其与景区文化特征相协调的同时, 更要考虑其经久耐用性、环保性及今后的维护工作。总而言之, 导视设计不仅仅要实现其实用功能, 还要体现出地域文化特色及其个性。

(一) 凸显地域文化特色

导视设计的表现形式与环境空间共同构建起来的信息, 引导着信息的接受者对整个环境构成的整体认知, 在传达环境空间文化属性的同时, 更要凸显场所的文化内涵特征。导视系统设计要立足于当地的文化特征, 当地的典型材料、历史典故、文化遗迹、传统民间工艺、地理气候特点等, 都是设计的灵感来源。

例如沙坡头景区的导视系统设计 (如图1) 。沙坡头的导视系统设计中景区项目乘坐羊皮筏子就是提取了羊皮筏子的造型元素进行设计的。由于景区地处沙漠地区, 把有地域特征的骆驼造型予以简化提炼, 配以沙漠的颜色, 运用黄河的波涛纹路为背景图, 并附加上驼铃, 使得设计有效地传达了景区的地域特色。

(二) 凸显景区文化特色

景区的文化特色对旅游景区形象的提升、特征的凸显、地域精神的强化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了文化特色, 人们在认知和应用导视系统设计的时候会感受到这个景区所具有的特有的文化气息。在当今这个时代, 国际主义风格设计风靡世界, 大部分景区的导视系统设计不仅缺乏自身的特点, 而且借用外来文化资源, 造成了设计不仅没有当地的历史文脉, 并且忽略了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弱化了景区本身文化特色的诠释与传承。

例如包公园导视系统设计 (如图2-2) 。景区中包公园的标识以戏曲脸谱中包公形象为基础, 进行了抽象变形, 景区的导视设计, 也是以戏曲包公造型为原型, 设计元素选用了包公官帽形象特征, 色彩上以戏曲中包公脸谱的代表色黑、白、灰为主色, 并采用了简练、抽象的手法, 导视牌的造型, 具有很强的景区文化特色。

(三) 符合空间环境和行为科学

导视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是让使用人群更为方便、快捷地辨识环境。各种导向标识会在游客游览的过程当中, 无声地、默默地出现在旅客最需要它的地方。游客会通过导视系统来了解、感受景区的一些信息。文化旅游景区由于环境的特殊性, 良好景区导向系统设计可以映射出景区的形象, 是景区文化传播的良好载体。目前我国大多数景区的导视系统设置不尽合理, 其设置位置、出现的形式等, 不但与周围的环境不和谐, 也会给身处其中的游客带来不便。

(四) 符合多元化人群的认知习惯

交通导向标识已经有了了国际标准, 而其他导向标识设计还没有国际标准可言, 但是一个大的国家级景区的导视系统, 必须要兼顾到不同文化、地区的认知习惯。个性化、特色化的景区导视系统设计, 有助于给身处其中的游客留下深刻印象。导视系统作为一种视觉语言, 其本质和作用是加强信息沟通, 提高识别和传播效率, 引导游客快速准确地前往目的地。因此, 必须要能够被人的视觉所触及和观察到才能发挥其功能, 实现人与导视系统间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在导视系统设计中, 必须坚持形式服从于功能的基本原则。

三、旅游景区导视系统设计载体形式与材质把握

国内许多大城市特别是一些发达城市, 例如上海、广州、深圳等的导向设计, 已经代表了我国在此领域的最高水平。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为导视设计提供了良好的物质环境, 为导视设计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新型材料的使用与新技术的推广使得导视系统设计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促使导视系统的载体形式逐步趋向于多元化, 多元化、多维化的设计已经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

(一) 形式的数字化

科技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 虚拟空间正以一种新的姿态融入我们的现实生活。导视设计这一领域有着巨大的后续研究可能性和发展空间。数字化导视系统多运用于博览会、科技展馆等特殊环境空间中, 网络导视、虚拟现实空间导视, 以及与此相关的互动导视都将成为未来导视设计的新课题。

在现代导视系统的设计图中3, 传统的、单一的、固定的标识将与新媒体相融合, 把以往单一的、平面的、静态化的传达形式转化为数字化的、动态化的传达形式 (如图3) 。

(二) 形式的互动性

互动, 即“共同参与, 相互推动”。导视系统作为传达信息的一种媒介, 让使用者与信息建立一种新形式的联系, 不再是以往单一的传递形式, 而是让使用者参与到获取信息的这个过程与方式中来, 体验感知到信息传达的整个过程。导向设计所创造的视觉符号语言和受众都处于导向系统的整体之中, 从符号的设计到信息的传递再到信息被接收解读, 这个过程即是互动的过程 (如图4) 。

当今的时代是人性化的时代, 当下人们需求已经不仅仅是充裕的物质享受而已, 更多的是对自我展示、自身价值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 单纯的单方面告知的信息导向传达方式已经显得过于呆板陈旧, 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而导向系统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则显得越来越重要。

(三) 材料的多样化

新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带来新的材料, 层出不穷的新材料大体可分为自然材料、高科技材料和其他材料三种。新材料的产生, 新工艺技术的利用, 新媒体的介入, 使得大量的新材料和新技术被应用于标识导向系统设计之中, 它们不仅丰富了导向设计的表现形式, 也为导向设计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可能。新技术与新材料相结合必将开创设计的新历史。

在文化旅游景区中, 统一材料的使用可使导视系统设计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与协调性, 可以通过线条分割等形式体现出变化性, 造出特殊的肌理效果。多种材料的组合运用, 不同材料的混合运用, 要求导视系统设计者充分考虑到各种材料的形状、颜色、纹理、结构等因素, 配置要有主次之分, 要达到一种完美的材料结合形式, 以营造新的感观体验。

参考文献

[1][日]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纪江红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韩]韩国建筑世界出版社编辑部.导识系统设计 (中英文本) [M].语译.杨小英韩文翻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7

[3][日]画报社编辑部.日本景观设计系列·标识[M].苏晓静, 唐建译.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延安新城区视觉导视系统的设计研究 篇9

1 延安新城区发展规划背景及现状

延安现城区由延河和南川河分割, 被宝塔山、清凉山和凤凰山所包围, 地处三山两河之间, 密集地分布在一个以“Y”字形的三条主川道中, 属于典型的线形城市, 城市的发展空间受到挤压, 只能在山与河的夹缝中进行发展和建设。随着延安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上山建城技术的日趋成熟, 科学地提出了“中疏外扩, 上山建城”的城市发展新战略。“中疏”就是把现在旧城区的密度减下来, 保护革命旧址, 发展旅游产业。“外扩”就是将旧城区部分功能扩建到外面, 在山上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延安新城区。延安新城区规划了北区、东区、西区三大板块, 各自承载不同的城市功能, 试图在延安三座标志性的山体———清凉山、宝塔山、凤凰山附近, 形成新的现代化城市格局。按照新城整体规划, 北区主要是以市行政中心、现代商业贸易、金融服务和教育培训功能为主;东区主要是区级行政中心;西区则以红色文化为核心, 主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延安新区北区一期工程于2012年4月17日正式开工建设, 计划用十年时间, 通过“削山、填沟、造地、建城”的方式, 在规划面积78.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建设成可以容纳40万人口以上的延安新城区。

2 延安新城区视觉导视系统的重要性

城市视觉形象导视系统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 在设计时还要特别关注生活便利以及精神满足等人性化需求, 除其自身具备的功能外, 更应该是城市文化的集中体现。

2.1 新城区视觉导视系统设计原则

城市视觉导视系统设计既是延安新城区统筹规划的一部分, 又是现代化延安必须具备的元素之一, 既要服务于不同的系统功能需求, 又要服务于城市形象整体战略的需求。延安新城区应充分调动区域导视系统的作用, 在遵循实用功能的同时也应适当的体现城市地方文化特色, 深度挖掘城市空间的文化价值, 体现延安地域特色, 凸显红色文化内涵。城市形象和指示系统是基于城市文脉形成的一个特有的城市表情, 在相应的地理特征, 文化背景、宗教信仰、政治因素等一系列相关因素基础上, 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视觉导视系统设计, 一方面尽量的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另一方面要让城市的公共空间更具有地域文化特征。因此, 延安新城区将从视觉感、文化性等方面分析其视觉导视系统设计的方向, 在具体设计时应遵循功能性、整体性、识别性、独特性和美学性等设计原则。

2.2 新城区视觉导视系统设计要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视觉导视系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行业所认可, 并在实际生活中所广泛应用, 之所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众的认可, 主要是因为视觉导视系统是通过结合人和环境之间的信息界面传达信息, 它是通过标识的个体造型来表现事物。现在城市的发展到在很多的方面都体现着系统化的设计:如城市交通, 各种商场, 城市公共设施、生活社区等, 视觉导视系统将过去单一标牌设计和单独的设计进行了合理的布局, 系统的设计, 并融入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将过去简单的设计融入了现代化的理念, 将单一的品牌设计融入了更多的企业文化理念, 在设计的同时融合了新的文化、新的功能、新的信息从而在设计方面表现出更加系统化、专业化、简单化、实用化、新颖化。因此延安新城区在设计方面也应该采用视觉导视系统设计, 融入更多的风俗习惯和地域特色, 从而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3 延安新城区视觉导视系统设计的构架

城市视觉导视系统是一个综合性学科, 它注重人的心理感受和生理反应以及设计对象的整体宏观性营造, 会形成设计对象的整体性可识别意向。各导视系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构建与设计应该既要符合城市环境行为科学, 又要符合人与环境的视觉和谐, 准确体现城市地方文化特色, 达到规范城市导视系统视觉形象体系。延安新城区视觉导视系统的研究建构在人的行为需求、目标动机和文化底蕴之上, 将这种文化进行品牌式整合, 有助于延安红色文化传播的国际化, 提升现代延安品牌的国际竞争力。

3.1 交通视觉导视系统

交通视觉导视系统是城市视觉导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城市交通组织与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延安新城区交通视觉导视系统直面交通参与者, 应该从性质、类型、目的及范畴等层面上进行准确定位, 并对其功能背景进行系统分析, 能够为人们快速、准确地指引方向, 提供完整的城市导向信息。通过交通符号来规范、约束和引导交通行为, 在建立良好的交通秩序、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避免交通冲突、减少交通事故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延安新城的规模、地域、文化, 决定了其视觉导视系统的侧重有所不同, 应该注入人性化设计和区域特色, 设置一些具有人性化的导向符号、温馨提示符号和区域特色系列符号等, 以缓解人们的视觉压力、提高延安新城的亲和力。

3.2 商业视觉导视系统

目前, 国内对于商业视觉导视系统的设计仍处于初级阶段, 虽然步行街和商业区域内以点为基础的视觉导视系统设计相对完善, 除了其功能性要求之外, 还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成熟的商业视觉导视系统可以给促进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 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消费, 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因此, 在延安新城商业视觉导视系统设计中, 可以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方法达到一定的视觉亲和力, 在商业区域内以及区域之间进行指示性连接, 并在明显的位置设置一定数量的指示符号, 在交通视觉导视系统和商业视觉导视系统区分不明显的位置一定要更加仔细, 清楚的标注出不同的指示符号, 既要做到多种视觉导视系统完美的结合的同时还要有明显的区分。让消费者很简单的就分辨出每个标示的具体作用和自己所处的具体位置。

3.3 文化视觉导视系统

一个城市的发展必然离不开文化的发展, 同时每个城市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 文化旅游视觉导视系统的建设可以将一个城市的文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可以让人们更加直观得感受到城市的文化气息和历史发展轨迹。延安新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视觉导视系统的建设, 文化视觉系统的建设不仅可以延续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还可以将原有的文化集合并加以发扬光大。文化底蕴承载着视觉导视系统研究的历史积淀文化, 是最富竞争力的武器, 延安新城文化旅游视觉导视系统构建设计时要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 充分体现出当地的名族文化和地域文化, 只有这样才可以把延安新城建设成文化魅力的城市, 让它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4 行业视觉导视系统

在延安新城区视觉导视系统设计过程中, 通过合理的设计与规划企事业单位内部各建筑物、公用设施、交通运输之间视觉导向的联系, 结合视觉导视系统的方法与原理与行业特点及工艺流程, 使之形成协调统一的企业内部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导向流程, 给人以视觉上、心理上、时间和空间上的审美愉悦感。将延安新城区行业的规章制度、礼仪制度、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进行系统的视觉化转换设计, 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工作流程、传达企业文化的功效。

结束语

随着延安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上山建城技术的日趋成熟, 延安新城区的开发建设加快了延安经济的腾飞, 作为重要的红色文化革命圣地、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新兴现代化旅游城市, 延安新城的整体形象显得尤为重要。此外, 新区建设并非一蹴而就, 可能需要长时间的努力, 导视系统设计的功能和运用范畴不应只停留在导向与识别的内涵上。城市视觉导视系统设计不仅是和谐城市发展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同时也是人本主义社会的需求, 应成为红色延安和现代化延安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摘要:延安“削山造城”工程是目前世界上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规模最大的岩土工程, 按照“中疏外扩、上山建城”的发展战略, 延安新城区若规划建设好或将成为山地城市建设的典范。在整体规划建设过程中, 城市视觉导视系统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延安新城区发展规划的背景, 按照视觉导视系统设计的理念和原则, 构建出具有延安地域文化特色的视觉导视系统, 突出红色延安和现代化延安两个特色, 并为今后的新城区视觉导视系统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延安,新城区,视觉,导视系统

参考文献

[1]章莉莉.城市向导设计[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15.1.

[2]安德烈亚斯·于贝勒[德].导向系统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8.12.

校园导视系统设计 篇10

关键词:公共交通;导视设计;人性化

1 城市公共交通导视系统设计内涵

城市公共交通导视系统是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行动指南,它出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其中包括:城市道路、城市出入口(飞机场、火车站)、城市公交、城市地铁等形成的有机统一的引导人们识别方向的指示系统。城市公共交通导视系统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体现着一个城市的精神文明,是提高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的重要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新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设计理念也从原来的围绕“物”的设计思维,逐步转化为以用户为中心、满足用户需求、增强用户体验的设计思路。城市公共交通导视系统需要适应时代步伐,改变设计思维,优化设计方法,创造以人为本,满足市民需要,体现城市精神文明的城市交通导视系统。

2 郑州市公共交通导视系统现存问题分析

郑州市位于中部地区,是全国重要的枢纽城市,同时又是中国人口大省的省会城市。如何提高人员流动效率,加快城市运转速度,是每一位城市规划师及设计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城市公共交通导视设计,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而且还能够体现郑州的城市内涵,彰显郑州市独特的中原历史文化。但由于种种原因,郑州市的公共交通导视系统仍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够给出行者带来愉快的出行体验。笔者经过调研分析,总结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道路导视缺乏统一性

目前,郑州市的指示标牌在空间摆放上过于凌乱,形式上不够统一,存在凌乱和不协调因素。公共交通导视不仅要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其导视自身也要具有统一性。目前,郑州采用“蓝色为路,绿色为街”的道路指示牌,其目的是让出行者分清南北东西走向。但在实际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在路况復杂的地区并未严格按照道路方向设置不同颜色的导视牌。

2.2 交通导视缺乏人性化

第一,郑州作为中国南北铁路枢纽,郑州火车站是全市人口密度最大,人流量最多的地方。郑州站设有东、西两个站台,由于外地乘客不熟悉站内环境,分不清导视标识,通常会出现东、西站台走错的情况。

第二,郑州市BRT公交采用的是专用站台,但与周边的普通公交车站台相距甚远,而BRT公交站台周边并没有相关指引换乘的导视信息,致使乘客不能及时换乘。

第三,郑州市目前正在修地铁与高架桥,使部分公交站受到影响,由于没有及时更新导视信息,致使不常乘坐此趟车的乘客很难找到乘车位置。

第四,地铁外部导视仅设置在地铁站旁,设置距离不够,对于路况不熟的乘客来说不能有效地将其指引到达地铁站。

2.3 导视标识数量及分布不到位

以郑州二七广场为例,二七广场作为郑州市的休闲娱乐文化中心,广场四周并无郑州市相关导视,缺乏城市交通地图。完善广场导视设计,不仅能使游客清楚自身所在的位置,明确出行方向,还能够带动周边商业的发展。

2.4 缺乏针对特殊人群的导视设计

城市公共交通导视系统是面向“全民”的,这其中包括老年人、残障人士、孕妇、儿童等弱势群体。目前,郑州市公共交通系统在这方面仅仅停留在视觉的无障碍设施设计,并未从听觉、触觉方面考虑,缺乏感官导视。而日本和首尔的地铁,采用音乐广播形式,利用听觉来实现对出行者的引导,在提高了信息认知度的同时,不仅能给出行者带来美好的体验,还能宣传当地文化。

2.5 缺乏交互性设计

现在人们的出行往往依赖于互联网,使用智能地图引导方向。在郑州市城市导视设计当中很少能看到交互性的设备,倘若在城市道路周边和公交站点周围设置电子地图,想必可以大大提高城市的导视系统的功能性与体验性。

3 城市公共交通导视系统优化设计策略

3.1 提高导视系统的功能性

城市公共交通导视系统首先要满足乘客基本的出行需要,充分考虑老人、孩子、妇女、残疾人、盲人、聋哑人的特性。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说,保障弱势群体出行更能够体现一个城市的人文关怀及和谐程度。其次,在人流量较大的车站、广场应当配备完善的导视系统,并及时更新,保障市民出行。第三,夜间照明是必不可少的,要保证导视系统夜间的可视性。城市公共交通导视系统设计要考虑人的因素、使用者的舒适度以及信息传达的有效性,同时要满足通用性准则,符合人体工程学。

3.2 满足乘客的情感诉求

城市交通导视系统不仅仅为乘客提供出行导向,更是一座城市精神文化的体现,它能够充分地传达地域文化气息,展现城市魅力与活力。地域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精神沉淀,能够反映出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只有把城市自身的文化特色和地域特点融入整体导视设计当中,使出行者从中感受城市文化,才能给其以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例如,伦敦交通系统中的伦敦地铁和伦敦红色巴士都已经成为伦敦历史的印记,在满足乘客出行需求的同时,更是一种历史的回望,一种情感的归属。郑州BRT公交和地铁都有自身独具中原特色的导视系统,要将其二者有机统一,创造城市交通生态系统,打造城市交通形象名片,宣传城市文化,提高城市品质。

3.3 创造多元化导视系统

城市交通导视系统可以通过多元化方式呈现。传统的导视牌固然是导视系统必要的展示方式,但除了利用传统的悬挂、落地灯等方式外,还可以采用粘贴、彩绘等新型的设计方式。在墙面、玻璃、地面等地方用粘贴或彩绘的方式呈现导视,想必能更加吸引乘客的注意力。例如,香港的路面都是用黄色地面导视,清晰标注道路方向、行车道、左右标识等,这样的地面方位导视能引起行人注意,又不会破坏环境空间的整体性,节约成本、易于维护。除了要在形式上注重多元化以外,也要创造体验方式的多元化,开发触觉、听觉导视系统。例如,在公交车站牌处,增加语音播报功能,提前告知乘客即将到来的车次和路线;在公交车站牌处增添盲文,方便眼疾人士出行等。

3.4 提升交互体验

在现代化城市交通导视系统设计中,已不仅仅停留在解决基本导向问题的层面了,而是需要在形式上更加丰富新颖、设计上更具趣味性和互动性,使人们能够通过“体验”的方式来识别方向。在城市重要的商业区、换乘站、交通节点处增加交互导视设备,人们可以通过触摸屏,展开平面地图上的立体空间,了解距离、交通路径,查询机构、景点等综合信息。这样基于交互媒体支撑下的城市交通导视系统,消除了受众的心理障碍,实现了体验化设计,使人与设计之间不再有隔阂感,使导视系统更能体现出人文关怀和时代气息。

4 结语

城市交通导视系统作为城市设计的一部分,不仅是促进城市对外形象的一个窗口,也是体现城市宜居性的重要方式。解决我们城市中交通导视系统存在的问题不能一蹴而就,无论是设计者还是管理者都要从文化的高度来看待它,并根据实际情况保证设计与规划同时进行,真正做出以人为先,技术保障的城市公共交通导视系统。

参考文献:

[1]戴力农.设计心理学[M].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13-14.

[2]鲍诗度.环境标识导向系统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上一篇:税收民生下一篇:山水城市建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