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与应用

2024-07-24

微机原理与应用(精选十篇)

微机原理与应用 篇1

1 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

目前,国内高校大多使用以Intel80x86系列16位微机为主的教材,主要介绍8086C P U的内部结构、存储器的组织方式、汇编指令系统及与之相配套的各种接口芯片。事实上,该芯片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诞生了,众所周知,现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新技术、新名词、新器件不断涌现,如果只是教授70年代的知识,陈旧的教学内容必然僵化学生的思维,抑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运行原理,又必须从早期比较简单的C P U讲起,为避免上述状况的产生,教师必须紧跟时代,在课堂上注入高新技术介绍并讲解,如PentiumPC机常用的并行接口标准IEEE1394协议、流水线操作技术、新型存储技术、PCI总线技术、通用串行接口USB、图形显示总线标准A G P以及它们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并让学生在自己PC机上找到这些接口,这无疑会激起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同时也拓宽教学内容,使学生自然地向高档PC机过渡,将学习内容的基础性和先进性和谐统一起来,养成关注最新技术发展的习惯。

2 教学方式的改进

微机原理与应用的教学内容抽象、信息量大、图表丰富,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板书加挂图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方式,很不利于学生系统性地理解相关内容,甚至连基本概念的理解都会有偏差。为此,教师应注意结合具体实物去讲解,同时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抽象概念具体化。笔者上课时经常会带些C P U芯片,从实验室找些P C/X T机的主板和PentiumPC机主板,告诉学生主板上各接口的位置和功能以及各种主板的不同之处,让学生对计算机整个硬件系统有比较直观的认识,讲解概念时就容易接受,同时让学生感到这门课与自己是密切相关的,自然愿意努力学习了。课余时间笔者会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自做P P T幻灯片,从互联网上下载一些精美的图片和简短的动画,借助多媒体用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形式有效地加大课程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方位对学生实施情景教学,增加直观性,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直观印象,排除学生对这门课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这门课系统性比较强,但很多教材花较大篇幅讲局部的芯片的功能和使用,对微型计算机整体系统电路原理涉及较少。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局部的知识点时,掌握得还是很不错的,确实是花了功夫,但在学完各个功能芯片,却搞不清楚各芯片间是如何联系,如何协调工作的,缺乏系统性。针对这种情况,建议教师在讲授局部电路接线时,首先对P C/X T主板电路作个大略分析,再引导学生找到本节课要讲的局部电路在主板的位置和功能,比如在讲授可编程计数器/定时器8253时,一方面详细介绍其内部结构、功能、使用方法,另一方面不断强化该芯片引脚如何和其他器件相连接,最后导出该芯片的3个定时器在PC/XT机种分别承担着实时时钟、动态RAM定时刷新、扬声器音调控制的任务,并在主板电路图上指出其接线方式。如果每讲一个接口电路都采用上述方法,那么学生就很容易建立起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概念,将学习内容融为一个系统,增加工程意识,为以后用单片机开发智能产品打下基础。

在讲课时善用比喻,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将存储器单元的地址形象地比喻为门牌号码,存储器中的数据比喻为住户,像要找到某个人须知道他家的门牌号码一样要访问某个存储器单元,必须要给出该存储单元的地址。指令队列与堆栈的区别,就像排队打饭和叠放光盘,前者先进先出,后者先进后出,让学生觉得计算机的某些工作过程其实和我们日常生活很相似,并不那么神秘不测。

重视辅导答疑。辅导答疑是教师和学生课后交流的重要环节,通过答疑,教师可以发现班级学生存在的问题,自检授课的漏洞,不断地修正授课内容。辅导答疑往往是在宽松自然的环境下进行,容易启发学生创造性地思维。

3 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

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的实践性很强,抽象的理论需要有实践环节帮助消化,所以必须根据理论课程的进度合理安排实验环节,并在实验中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我系安排了12个实验学时,其中2学时基础操作实验,主要使学生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和调试的基本过程,知道汇编语言源程序的结构,源程序是如何经过编译、连接而成为计算机可运行的目标程序,初步掌握采用单步执行、设置断点等方式调试程序的方法,为后续的高层次实验铺垫;设计性实验共6学时,包括定时中断实验、并行接口实验、A/D转换实验,学生第一次接触软硬件相结合的实验时,教师须耐心细致地向学生传授硬件设计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程序调试方法和故障分析及排除技能,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实验作风,为后续综合性实验奠定基础。在设计性实验时,教师只提前给出实验的对象、目标、要求,验收方式,最多给出一个相似课题的实施方案供学生参考,让学生有时间去考虑实验的实现方案,线路图的设计和调试方式,这种设计性实验模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极为有效;最后是4学时的综合实验,学生可以在几个课题里选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如交通信号灯的控制、直流电动机转速的检测与显示、全自动洗衣机洗涤控制、家用微波炉的控制等。实验任务提前2周下达,学生可以有充分的时间相互交流、查询资料、思考如何实施?在前面设计性实验的基础上,每组学生都能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做一些指导性提示,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4 完善考核制度

在考核方式上,坚决摒弃单一的闭卷考试形式,实行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各一次的理论考核,闭卷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开卷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应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侧重对学生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充分考虑实践环节的考核,包括设计思路、动手能力,调试过程、实验报告等几方面。此外对学生平时的出勤和作业情况给出平时成绩。这样形成了多元化的考核制度,开卷:闭卷:实践:平时=35:35:20:10,这样全方位的考核对所有学生都较为公平合理。

5 结束语

本文根据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特点和多年从事该课程的教学体会,提出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几种实施措施,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些教学方式确实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学生的畏难情绪明显减少了,兴趣提高了,经常参与各种类型的科技创新活动,与教师的联系也更为密切,经常出现师生共同探讨的喜人情景。

参考文献

[1]蒲攀,张建锋.微机原理与应用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育管理,2009,3:96~97

[2]赵健衡,孟飞.微机原理与接口教学方法探讨[J].计算机教学与教育信息化,2008,18:1158~1159

微机原理与应用试卷-有答案 篇2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十进制33.25转换成十六进制数为

()A.B1.4H

B.1B.19H

C.21.4H D.33.4H

2.若有16条地址线,那么可访问的内存地址范围为。

()A.0001H~FFFFH B.0000H~FFFFH C.00000H~FFFFFH D.00001H~FFFFFH 3.8086 CPU内有指示下条指令有效地址的指示器是

()A.IP B.SP

C.BP D.SI 4.下列指令中语法有错误的是

()A.IN AX,20H B.LEA SI,[2000H]C.OUT DX,AL D.SHL AX,2

5.8088CPU内部的数据总线有多少条

()A.8条 B.16条

C.20条

D.32条

6.若(AL)=0FH,(BL)=04H,则执行CMP AL,BL后,AL和BL的内容为()A.0FH和04H B.0BH和04H

C.0FH和0BH D.04H和0FH

7.指令MOV AX,[BX][SI]中源操作数的寻址方式是。

()A.寄存器间接寻址

B.变址寻址

C.基址变址寻址

D.相对寻址

8.与MOV BX,OFFSET X等价的指令是

()A.MOV BX,X B.LDS BX,X C.LES BX,X D.LEA BX,X 9.不能实现将AX清零和CF清零的指令是

()A.SUB AX,AX B.MOV AX,0 C.XOR AX,AX D.AND AX,0 10.可编程计数/定时器8253的工作方式有几种

()A.3

B.4

C.5

D.6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计算机通常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核心部件,合称为中央处理单元CPU。

2.8086CPU通过数据总线对__________进行一次访问所需要的时间为一个总线周期,一个总线周期至少包括__________时钟周期。

3.组成16M*8位的存储器,需要1M*4位的存储芯片___________片。 4.微机中一般采用__________芯片作为串行通信接口。

5.在8086CPU系统中,设某中断源的中断类型码为08H,中断矢量为0100H:1000H,则相应的中断矢量存储地址为__________;从该地址开始,连续的4个存储单元存放的内容依次为__________。

6.堆栈是内存中一个专用区域,其存取规则是__________;在8086系统中,当

CPU响应外部中断请求转向中断处理程序前,应将__________的内容依次压入堆栈。

三、判断改错题(每题1分,共10 分)

1.8086向存储器的奇地址写一个字节的数据时,需要一个总线周期,在该总线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钟周期中,A0为1。

2.8088的()()信号可用作中断矢量的读选通信号。

3.已知AL的内容为01011101B,执行NEG AL后再执行CBW,AX中的内容为7FA3H。()4.8088 中,取指令和执行指令必须是串行操作。5.MOV [BX],0 指令是正确的。

()()()()()6.8259A的8个中断源的中断矢量在中断向量表中是连续存放的。

7.多个外设可以通过一条中断请求线,向CPU发中断请求。

8.EPROM 虽然是只读存储器,所以在编程时不可以向内部写入数据。

9.在CMP AX,DX指令执行之后,当标志位SF,OF,ZF满足下列逻辑关系(SF⊕OF)+ZF=0时,表明(AX)<(DX)。

()()10.CPU与外部接口数据传输方式有程序控制、中断、DMA三种方式。

四、汇编程序(共20分)1.设某数据区定义如下:

ORG 0100H NAMES: DB ‘TOM’,20

DB ‘ROSE’,25

DB ‘KATE’,22 下列各组指令,若为合法指令,请写出执行结果,若为非法指令,则写出错误原因。(本题5分)

(1)MOV SI,5

LEA DI,NAMES[SI+6]

MOV AL,[DI](AL)= MOV LEA CMP SI,4 BX,NAMES [BL][SI],BYTE PTR NAMES+10(2)

(SF)=

2.设初值(AX)=4321H,(DX)=8765H,则

MOV CL,04H

SHL DX,CL

MOV BL,AH

SHL AX,CL

SHR BL,CL

OR DL,BL 上述程序执行后(DX)= ;(AX)=。(本题5分)

3.编写一个程序,接收从键盘输入的10个十进制数字,输入回车符则停止输入,然后将这些数字加密后(用XLAT指令变换)存入内存缓冲区BUFFER。加密表为:

输入数字:

0,1,2,3,4,5,6,7,8,9 密码数字: 7,5,9,1,3,6,8,0,2,4(本题10分)

五、简答题(共20分)

1.简述在最小工作模式下,8086如何响应一个总线请求?(本题

2.伪指令的功能是什么?(本题5分)

3.简述宏指令与子程序的区别(本题5分)

5分)3

4.8259A中断控制器的功能是什么?(本题5分)

六、综合应用题(共20 分)

已知某8088微机系统包括8255,8253两个可编程接口电路。其中8253三个计数器分别工作在不同的方式下,可以为A/D转换器提供可编程的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8255A的PB0可用于检测按键开关的位置,PB7可根据PB0的状态决定是否点亮LED指示灯。设系统所要求有关硬件连线已经全部接好,如图1所示。试完成下列各项要求。

(1)分别列出8255A,8253各个端口的地址编码,其中片选信号PS2,PS3采用图2中的译码地址。(5分)

(2)根据图2所示8255A的A口和B口的连接方式,写出接口初始化程序片段。(5分)(3)图1给出了8253各个计数器要求的工作方式。设已知外部时钟频率为F,计数器0的计数初值为L(字节型),工作在方式2;计数器1的计数初值为M(字型),工作在方式1;计数器2的计数初值为N(字型),工作在方式3,L,M,N是在程序的其它地方已经定义的变量,L,M为二进制数,N为BCD码。试按上述要求完成8253的初始化程序片段。(5分)

(4)设计一个程序片段,使8255A监测PB0的输入状态,当PB0=1时使LED灯亮。(5分)

图1

图2 4

微机原理与应用试题2标准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C.2.B.3.A.4.D.5.A.6.A.7.C.8.D.9.B.10.D.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运算器、控制器

2.存储器或I/O接口,4 3.32 4.8250(或8251A)

5.020H,00H,10H,00H,01H 6.后进先出,断点处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2.√ 3.X 4.X

四、汇编程序(共20分)

5.X

6.√

7.√

8.X

9.X

10.√

1.(1)非法指令LEA DI,NAMES[SI+6],不可直接传送(3分)

(2)(SF)=0(2分)2.(DX)=7654H,(AX)=3210H 3.答案: data scode buffer data code

start:

segment db 7,5,9,1,3,6,8,0,2,4 db 10 dup(?)ends

(3分)(5分)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 mov ax,data mov mov mov lea mov int cmp jz and xlat mov inc loop ret ends ds,ax si,0 cx,10 bx,scode ah,01 21h al,0ah exit al,0fh buffer[si],al si input

(5分)

(2分)

input:

exit: code

end start

五、简答题(共20分)

1.答:外部总线主控模块经HOLD引线向8086发出总线请求信号;8086在每个时钟周期的上升沿采样HOLD引线;若发现HOLD=1则在当前总线周期结束时(T4结束)发出总线请求的响应信号HLDA;8086使地址、数据及控制总线进入高阻状态,让出总线控制权,完成响应

过程。(5分)

2.答:伪指令是在汇编程序对源程序汇编期间由汇编程序处理的操作,它们可以完成如处理器选择、定义程序模式、定义数据、分配存储区、指示程序结束等功能。总之,伪指令主要是指导汇编过程。(5分)

3. 答:宏指令插入执行,目标代码重复出现,费单元,省时间

(2分)

子程序转去执行,目标代码仅出现一次,省单元,费时间(3分)

4.答:8259A中断控制器可以接受8个中断请求输入并将它们寄存。对8个请求输入进行优先级判断,裁决出最高优先级进行处理,它可以支持多种优先级处理方式。8259A可以对中断请求输入进行屏蔽,阻止对其进行处理。8259A支持多种中断结束方式。8259A与微处理器连接方便,可提供中断请求信号及发送中断类型码。8259A可以进行级连以便形成多于8级输入的中断控制系统。(5分)

六、综合应用题(共20分)

(1)8255的口地址码为08H,09H,0AH,0BH,8253的口地址码为0CH,0DH,0EH,0FH(2)8255的初始化程序

MOV AL,10000010B OUT 0BH,AL(3)8253各通道的初始化程序片段

MOV AL,14H

;8253 0#设置为方式2 OUT 0FH,AL MOV AL,L

;对0#设置计数处值L OUT 0CH,AL MOV AL,72H

;1#设置为方式1 MOV OFH,AL MOV AX,M

;1#设置计数初值为M OUT ODH,AL MOV AL,AH OUT ODH,AL MOV AL,B7H

;2#设置为方式3,BCD码 OUT OFH,AL MOV AX,N OUT OEH,AL

;2#计数初值为N MOV AL,AH OUT 0EH,AL(4)8255检测到当PB0=1时点亮灯的程序片段

IN AL,09H

;读B口状态

K1: TEST 01H

;测试PB0=1否

JZ K1

;不为1,踏步

MOV AL,00H

微机原理与应用 篇3

一、《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生源基础不同。高职院校不同于其他类型的高校,它的生源由两部分组成,即普通高中学生和职业高中学生,由于课程安排,教学重点的差异,计算机课的基础相差比较大,特别是普高学生在高中阶段没有接受过《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育,而职业高中阶段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微机原理的基础课程。在教学中,有同学反映,有些内容没有听懂就讲过去了,而有的同学却说这部分在职高学过,可以一带而过。可见两种生源在同一班级学习,给《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加大了难度。

2.大班授课。由于班级容量较大,如有些班级接近200人,许多学生反映听课效果不好,积极性不高,可见,大班授课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3.重理论,轻实践。《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现有《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的实验学时往往比较有限,但实验内容却涉及汇编语言的编程、计算机接口技术等众多内容,所以实验内容只能是按部就班的固定题目和模式,达不到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有限的时间还使得实验中普遍存在抄袭现象,很难保证课程实验的质量。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多次听到学生有这样的疑问,“学《微机原理与应用》有什么用”、“什么是《微机原理与应用》”等。计算机技术发展快,实践性强,应用面广,我们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坚实的计算机软硬件基础,而更重要的是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在实际工作中找到《微机原理与应用》的有用之处。因此在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应该是我们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

4.硬件投入缺乏。《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包括显示程序实验、中断特性及8259单一中断应用实验、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8253实验、中断应用实验等诸多的实验。这些实验需要用到一些实验装置,可是由于相应的实验环境较差、实验设备缺乏,只能在机房让学生做一些汇编程序,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实验学习效果。

5.师资不足。高职计算机教师队伍里从事计算机软件教学的较多,而由于《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知识点众多、内容庞杂、课程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往往教师出力不讨好,学生出不了好成绩,造成计算机教师普遍对计算机硬件,如微机原理与应用、接口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等课程缺少热情。所以,如何提高计算机教师硬件教学的热情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1.分小班授課,因材施教。所谓分小班授课,即将原来的一百多人一班分成30~40人一班上课,把同一层次的分在一班,如:将普高学生和职高学生分别编班,以利于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分类指导,分级教学,因材施教,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2.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针对课程的硬件、软件和接口三部分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硬件部分和指令部分由于知识点众多,采用授课的教学模式;软件部分采用讲授和实践相结合的模式,通过编程实践使学生掌握汇编语言的指令和编程特点,而不是一味的死记指令格式;接口部分可采取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辅助以相关接口实验,提高学生在微机系统及综合应用方面的能力。这样通过转变教学模式,逐渐变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了现有的教学方式。

3.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大屏幕投影、电子教室、电子教案、CAI课件和机房授课的方法,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大课程的信息量,同时辅以黑板教学,实物展示(如:讲到接口处可以拿一芯片),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直观映像,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4.鼓励学生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对计算机专业而言,实验教学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可以加上提前预习实验的环节,每次实验均应有相应的预习报告,以使学生不盲目地仅为完成实验内容而做实验,而是要求他们做完一个实验后便有一定的收获,得到一定的能力训练。每次实验,老师提出要求,而选题、设计、拟定实施方案、验证实验结果,最后给出具有一定见解的实验报告,这些都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为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端正学生对实验课程的态度,调动学生对实验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应该加大实验考试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侧重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样可极大地提高学生对实验与实习的重视程度。

5.改善实验环境,配置实验设备。在实验教学实施中,只有拥有了良好的实验环境和齐全的实验设备才可以实践,才谈得上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一流的实验环境是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其中包括设备的到位和设备的良好运转。

6.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对计算机硬件技术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进行规划,并列入日程。加大财力物力投入,放宽教师进修学习的政策,全面提高学历层次,加强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还要采取积极措施,多组织教师进行科研。

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篇4

一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现有大多数学校的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模式不能很好的适应学生学习计算机基本知识、锻炼动手能力的教学目的,主要表现在:

1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包括硬件、软件和接口三大部分,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然而课程的学时数却非常有限。以武汉科技大学信息学院为例,该课程的学时只有70个,并且实验还占去了16个学时,实际只有54个授课学时,为确保基本知识的灌输,大多数任课教师不得不加快教学进度,无法进一步讲深讲透有关知识点。

2计算机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和变革,16位的8086微机知识早已无法满足学生们对现在计算机知识的渴求。然而,从前期我们试点讲授基于80X86系统教材的实践看,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在32位CPU的存储器管理和模式汇编语言编程方面,大多是学生都掌握得不够理想。究其主要原因,可总结为两点:一是课时数太少,教师无法展开讲解;二是缺乏足够形象和生动的教学课件,如32位CPU的课件只讲32位,并不和以前的16位CPU进行对比分析,导致了16位和32位CPU知识的割裂,学生只是在机械的记忆这些知识点,很难深刻理解和掌握。

3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中包括大量的指令系统和寻址格式,它们是掌握汇编语言的基础。然而,这些指令系统和寻址的格式不仅难以理解和记忆,在不同的80X86CPU系列中,同样功能的指令和寻址方式,语法也不尽相同,仅仅通过教材知识的讲解和考试前的记忆,并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4微机原理与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现有微机原理课程的实验学时往往比较有限,但实验内容却涉及汇编语言的编程、计算机接口技术等众多内容,所以实验的内容只能是按部就班的固定题目和模式,达不到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目的,有限的时间还使得实验中普遍存在模拟和抄袭现象,很难保证课程实验的质量。

5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知识点众多、内容复杂,然而现有的教学模式和实验模式很难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有抵触和恐惧心理,从而也容易间接导致该课程考试情况不理想。

二对教学改革的几点探讨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我们对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

1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内容

为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技术,并且知晓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使学生能在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面向实际,进行微机软、硬件开发。就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组织教学,使师生间关系由你教我学,变为平等和谐地交流和沟通,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课程学习的全过程中来。从而树立自信心,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主动接受知识,主动思考与动手创造。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课堂教学学时越来越少,而需反映的新技术发展的教学内容越来越多。为此,我们在教材选择方面,在分析比较的前提下,注意选用适宜的新版教材,使得教学有一个好的起点和基础,并且注意补充微机发展和最新应用的内容,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力求做到纵观全书,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把主要时间花在讲解重要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上,注重讲清难点,分析并引导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内在关联性。在减少教学学时的情况下,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提高了教学效果。

考虑到教学学时的限制,我们选择8086/8088系列为教学机型,以优选的主流机型开展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的教学,教学目的明确,能保证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得到较好的结合,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考虑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向学生讲解、介绍目前功能更强,应用更广的80x86及奔腾系列,使学生能及时跟踪了解现代微机的发展趋势和应用潮流,从而开阔学生的技术视野,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较好基础。

2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要适应形势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则必须对传统的注入式、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加以改进,并且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材体系结构、实验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方法、考试与考查方法等进行了改革。

(1)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教师本身要敬岗爱业,不断学习,提高专业素质与教学水平,认真备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特别要注重教学语言的应用。力争把教学搞得生动活泼,情趣横生。

在教学时,采用启发式,不搞满堂灌,鼓励学生多提问,表扬学生的进步,特别要注重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每次均讲解习题存在问题及学生作业完成好的“闪光之处”,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2)优化教学计划。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发展迅速的课程,为适应形势的发展,我们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调整教学计划,增加了实验学时,增加了课程设计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

(3)优化理论教学内容与教材体系结构。在理论教学中,不断跟踪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采用适宜的新版教材,依学生水平的不同,在教学计划范围内,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深度。向一些学习基础较好的同学推荐一些参考资料和技术书刊,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思考能力。

(4)搞好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检验师生教与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检验手段,课题应为“软”、“硬”结合,且是源于实际,要求课题有一定难度和综合性,设计内容要能覆盖其它相关课程的基础。着重培养学生掌握本课程学习知识的能力,达到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力争独挡一面的能力,为走向社会,具有良好的工程意识,打下良好基础。

课程设计要使学生知道做什么。一般情况下,我们建议学生自己设计一个课题,然后用课程所学知识来解决。对于一部分不知道该做什么课题的同学,我们则根据学生的能力和专业方向,分别设计了一些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和接口电路应用方面的题目,学生可从中选取感兴趣的来做,课程设计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一人一组。要求最终提交完整的设计文档和运行文件。整个过程中,从资料查找、实验设计、程序设计、电路连接、系统调试直到最后的文档编写,我们都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只进行必要的指导。

(5)改革实验教学,注重能力培养。实验环节在技术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我们遵照循序渐进、逐步深化、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安排学生实验时,坚持一人一机,以设计型实验为主,以验证型实验为辅,训练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我们实行实验室开放教学,建立开放式实验室,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给学生提供更多更方便的实验机会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使学生对微机内部原理和芯片的工作流程产生更直接的感性认识,也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自由思考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6)改革考试与考查方法。考查、考试是引导学生学习,了解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步骤。而微机原理与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仅凭书面笔试来确定学生成绩是不全面的。为此,我们将学生平时成绩和实验动手动力也在总评成绩中占有一定比例。平时成绩主要为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成绩为参与态度与动手能力的体现。笔试亦注重与实践关联的题型考查。

(7)建立课程教学网站。在网络已经相对发达和普及的今天,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建立了课程教学网站,把电子教案和实验录像等与学习相关的资料上传到网站并开设师生交流论坛,把抽象深奥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掌握和促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学习,尤其是可以着重学习课堂上未能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总之,对于微机原理与应用这样实践性很强又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只有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才能使师生水平均得到提高,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获取知识,达到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之目的。

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软件知识教学采用讲授围绕实践、讲授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等同于无形间延长了课时数,学生可以投入更多的课余时间学习本门课程,可大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接口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软件部分的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而软件部分采用的“讲授围绕实践、讲授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已使学生的软件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均得到了锻炼。

《微机原理及应用》试卷及其答案 篇5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在计算机中,对带符号数的运算均采用补码。带符号负数1100 0011的补码为__________。

2、单片机通常采用“三总线”的应用模式,芯片内部设有单独的、_____ 和控制总线。

3、当使用80C51单片机时,需要扩展外部程序存储器,此时EA应为__________。

4、若(A)=B3H,(R0)=A8H,执行指令XRL A,R0之后,(A)=_______。

5、在80C51单片机中,带借位减法SUBB指令中,差的D7需借位时,______=1,差的D3需借位时,______=1。6、80C51单片机中,在调用子程序前,用_________指令将子程序中所需数据压入堆栈,进入执行子程序时,再用___________指令从堆栈中弹出数据。

7、在十六进制数与ASCII码值的转换过程中,当十六进制数在0~9之间时,其对应的ASCII码值为该十六进制数加_________。

8、外部中断和有两种触发方式: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9、在单片机串行通信中,依发送与接收设备时钟的配置情况,串行通信可以分为 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10、若累加器A中的数据为0111 0010B,则PSW中的P=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单片机是在一片集成电路芯片上集成了以下部分,除了()A、微处理器

B、存储器

C、I/O接口电路

D、串口通信接口

2、一个机器周期包含多少个晶振周期()

A、2

B、6

C、8

D、12 3、80C51单片机有21个特殊功能寄存器,其中与串行口相关的有以下几个,除了()A、SBUF

B、TCON

C、SCON

D、PCON 4、80C51系列单片机具有4个8位的并行I/O口,其中哪个口工作时需要外接上拉电阻()A、P0

B、P1

C、P2

D、P3

5、寄存器中的内容为地址,从该地址去取操作数的寻址方式称为()

A、寄存器寻址

B、直接寻址

C、寄存器间接寻址

D、变址寻址

6、源地址为1005H。目的地址为0F87H。当执行指令“JC rel”时,rel为()。A、7EH

B、80H

C、82H

D、84H

7、若(R0)=30H,(30H)=75H,(75H)=90H,执行指令MOV A,@R0后,(A)=______。A、30H

B、75H

C、90H

D、00H

8、下列哪个语句是起始地址设置伪指令()。

A、ORG

B、END

C、DW

D、EQU

9、在80C51单片机中,各中断优先级最低的是()。

A、外部中断0

B、外部中断1

C、定时器0

D、计数器1 10、80C51单片机的中断响应时间至少需要()个完整的机器周期。A、1

B、2

C、3

D、5

11、在80C51单片机中,在不带进位加法ADD指令中,当_________时,溢出标志位OV=1。A、D7、D6都向前进位

B、只有D7向前进位 C、D7、D6都没有向前进位

D、只有D3向前进位

12、当累加器A中的低4位(高4位),出现了非BCD码时,需要用十进制调整指令DA A,即在相应的低4位(高4位)加______,以产生正确的BCD结果。A、2

B、4

C、6

D、8

13、若(P0)=1011 1100B。执行指令SETB P0.1后,(P0)=_______。

A、1011 1101

B、1011 1110

C、1111 1100

D、0011 1100 14、80C51复位后,PC与SP的值分别为()。

A、0000H,00H

B、0000H,07H C、0030H,07H

D、0030H,00H

15、下列哪条指令是正确的()。

A、PUSH R2

B、ADD R0,A C、MOVX A,@DPTR

D、MOV @R0,A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什么是堆栈?堆栈中入栈、出栈的过程?(10分)

2、列举出80C51单片机的5种寻址方式,写出每一种方式相应的一条指令?(10分)

四、程序阅读题(15分)

设(A)=38H,R0=28H,(28H)=18H,执行下列程序后,((A))=________。(5分)ORL

A,#27H ANL

A,28H XCHD A,@R0 CPL

A

2、阅读下列程序段,写出每条指令执行后的结果,并说明此程序段完成什么功能?(10分)

MOV R1,#30H;(R1)=________,MOV A,#64H;((A))=_______,ADD A,#47H;((A))=_______,(CY)=________,(AC)=________,DA

A;((A))=_______,(CY)=________,(AC)=________,MOV @R1,A;(R1)=_______,(30H)=________。

五、计算题(10分)

若要求定时器T0工作方式1,定时时间为1ms,当晶振为6MHz时,求送入TH0和TL0的计数器初值各为多少?

六、编程题(25分)

1、若单片机的晶振频率为12MHz,试用循环转移指令编写延时100ms的延时子程序。(10分)

有一变量存放在片内RAM的30H单元,其取值范围为00H~04H。要求编制一段程序,根据变量值求其平方值,并存入片内RAM的31H单元。(15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试卷A 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1011 1101

2、地址总线数据总线

3、低电平(或者0)4、1BH

5、CY AC

6、PUSH

POP 7、30H

8、电平触发方式边沿触发方式

9、异步通信同步通信10、0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5题

D D B A C

6-10题

B B A

D

C 11-15题 B C B B

D

三、问答题(20分)

1、简述什么是堆栈?堆栈中入栈、出栈的过程?(10分)

堆栈是在内部RAM中按“后进先出”的规则组织的一片存储区。入栈操作时,先将SP的内容加1,然后将指令指定的直接地址单元的内容存入SP指向的单元;出栈操作时,先将SP指向的单元内容传送到指令指定的直接地址单元,然后SP的内容减1

2、列举出80C51单片机的5种寻址方式,写出每一种方式相应的一条指令?(10分)第一、寄存器寻址,MOV A,R0 第二、直接寻址,MOV

A,50H 第三、寄存器间接寻址,MOV A,@R0 第四、立即寻址,MOV A,#50H 第五、变址寻址,MOV A,@A+DPTR 第六、相对寻址,JC 50H 第七、位寻址,CLR ACC.0

四、程序阅读题(15分)

设(A)=38H,R0=28H,(28H)=18H,执行下列程序后,((A))=__E7H______。(5分)ORL

A,#27H ANL

A,28H XCHD A,@R0 CPL

A

2、阅读下列程序段,写出每条指令执行后的结果,并说明此程序段完成什么功能?(10分)

MOV R1,#30H;(R1)=___30H_____,MOV A,#64H;((A))=___64H____,ADD A,#47H;((A))=___ABH____,(CY)=____0____,(AC)=____0____,DA

A;((A))=___11H____,(CY)=_____1___,(AC)=___1_____,MOV @R1,A;(R1)=____30H___,(30H)=___11H_____。

五、计算题(10分)

若要求定时器T0工作方式1,定时时间为1ms,当晶振为6MHz时,求送入TH0和TL0的计数器初值各为多少?

解:由于晶振为6MHz,所以机器周期Tcy==2。N=t/Tcy=110-3/210-6=500 X=216-N=65536-500=65036=FE0CH 即应将FEH送入TH0中,0CH送入TL0中。

所以,TH0和TL0的计数器初值各为FEH和0CH。

六、编程题(25分)

1、若单片机的晶振频率为12MHz,试用循环转移指令编写延时100ms的延时子程序。(10分)

答:分析:一个机器周期=12个晶振周期=1,执行一条DJNZ指令需要2个机器周期,即2。采用循环计数法实现延时,循环次数可以通过计算获得,并选择先执行后判断的循环程序。汇编程序如下:

DEL:

MOV R7,#400

;1

DEL1: MOV R6,#123

;1

NOP

;1

DEL2: DJNZ R6,DEL2

;2,共(2*123)

DJNZ R7,DEL1

;2,共((2*123+2+2)*400+1),即100.01ms

2、有一变量存放在片内RAM的30H单元,其取值范围为00H~04H。要求编制一段程序,根据变量值求其平方值,并存入片内RAM的31H单元。(15分)程序如下: ORG

1000H START: MOV

DPTR,#2000H

MOV

A,30H

MOVC A,@A+DPTR

MOV

31H,A

SJMP

$

ORG

2000H TABLE: DB

00,01,04,09,16

微机原理与应用 篇6

【关键词】仿真软件 虚拟实验 实验平台

一、引言

“微机原理及应用”是电气类、电子信息类、机电类等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涵盖了微型计算机原理、汇编语言、接口技术三个方面的内容,课程本身具有内容繁杂、概念抽象、汇编指令系统多且难记忆、软件和硬件混杂在一起的特点,在传统的理论教学中,教师注重讲解微机系统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学生普遍感到内容抽象难懂、学习枯燥,失去学习兴趣,在实验教学中,大多数学校选用实验箱为实验平台,由于受到硬件资源的限制,开设的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实验效果不好[1],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目前,教师已逐渐将仿真软件引入到微机原理的课程教学中,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二、仿真软件简介

在微机原理课程教学中常用的仿真软件有以下两种:

1. Proteus 软件

Proteus 软件是英国 Labcenter Electronics 公司开发的EDA工具软件,是目前唯一能够对各种处理器及接口电路进行实时仿真、调试的仿真软件。Proteus软件中有30多个元器件库,可提供超过27000个仿真元器件,元件库中的元器件可直接用于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及微处理器控制电路的搭建,Proteus还提供了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逻辑分析仪、电压表等仿真仪器仪表,并且这些虚拟仪器仪表接近实际仪表的效果。Proteus仿真结果用色点显示芯片引脚的数字电平,导线亦用不同颜色表示其对地电压大小,使仿真更加直观生动。

2009年Labcenter公司推出了Poteus7.5 SP3软件,支持8086微处理器与8255A、8253、8259、8251等接口芯片的系统仿真,从而使得Poteus软件在微机原理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2. EMU8086软件

EMU8086 是一种集编辑器、组译器、反组译器、除错功能的软件模拟工具。该软件包含了汇编语言的全部内容,能够编译源代码,并在模拟器上一步一步的执行,在执行程序的同时还可观察CPU寄存器,标志位、内存单元及算术和逻辑运算单元(ALU)的工作状况。EMU8086软件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对于刚开始学习汇编语言的学生非常有帮助。

三、仿真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1. 在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在微机原理的理论教学过程当中,应用仿真软件在课堂上边讲解理论知识,边进行实例演示,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为直观,应用仿真软件展示各芯片的硬件连线和软件控制方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给学生感性的认知,激发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时,利用EMU8086软件在课堂上讲解程序编制调试的过程,通过观察程序执行结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汇编指令;又如在学习接口技术时,利用Proteus仿真软件在课堂上搭建接口芯片的应用电路,动态仿真芯片的工作过程,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讲课的生动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2. 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微机原理实践教学是微机原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应用仿真软件建立微机原理的仿真实验平台,方便学生进行微机原理的虚拟实验,仿真实验平台具有操作简单、功能强和开放性较好的特点,在安装了仿真软件的电脑上,学生可以随时地在仿真实验平台上搭建实验电路,编制程序、仿真运行和观察实验结果。在仿真实验平台上可以进行的实验有以下三类:

1)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

利用EMU8086软件进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使学生掌握8086汇编指令、8086汇编语言中的伪指令、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方法和程序调试的方法。

2)接口芯片实验

微机接口技术部分涉及的可编程接口芯片有很多,如定时计数芯片8253、并行接口芯片8255A、串行接口芯片8251等,在接口芯片的实验中既要进行接口芯片的硬件电路设计,也要通过汇编语言编写相应的控制程序,因此,利用Proteus仿真软件进行接口应用的电路设计,完成芯片元器件间的连接,利用EMU8086软件编写对应的控制程序,将编译调试好的控制程序装载到微处理器中,最后在Proteus中进行仿真运行,观察运行结果。

3)创新性实验

在完成基本软件设计实验和基本的接口芯片实验后,学生已具备了基本的微机系统的软硬件开发能力,可以选择一些综合性、趣味性及实用性的设计课题,如交通灯控制器设计、电子时钟设计、步进电机的控制等,让学生根据要求,利用仿真软件自行完成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论

微机原理与应用双语教学改革的探索 篇7

目前,在我国的本科教育中,“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主要是以中文教学为主,而且充斥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学的目的也主要是以考试为主,学生缺乏实践与创新的动力和机会;课本中很难及时体现最新的知识。

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新的语言教学方式,通过以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进行全部或部分课程的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学习外语的良好氛围,能够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很好地掌握第二语言,起到既传授专业知识,又能够提高专业外语能力的目的[1]。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根据“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的特点,进行双语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的模式,培养适应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双语教学的资源,及时融入微型计算机系统结构相关的前沿知识和技术,与国际接轨,具有重要意义。

1 双语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改变理念

无论从教师还是学生,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有深厚的基础,比较适应,教学改革必定存在一些要克服的困难。因此,要充分认识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旧的方式由于不具备国际化大环境,学生缺乏相应的锻炼和实践,培养的学生参与各种国际竞争的能力相对不足,在国际性的事务中缺乏适应能力和挑战意识;

2)我国学生对世界交流语言应用能力不足,外语学习在实际中的运用较少,缺乏交流,致使他们在国际性的经济、科技和学习中存在种种障碍;

3)教材更新较慢,国际先进知识、技术不能及时在教材中体现,导致学生毕业后与社会需要出现断层;

4)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知识点众多,内容复杂,教学模式和试验模式陈旧,很难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有抵触心理[2]。

引导和促进师生提高进行双语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通过教学实践和不断摸索,才能探究出一条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卓有成效的双语教学之路。

2 对“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双语教学改革的探讨

我校于2007年批准实施微机原理与应用的双语教学与改革。经过近几年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

2.1 外语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关系

目前双语教学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双语教学不是专业外语课,应把本课程中应该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作为重点,而不是将大量的课时耗费在对专业词汇、专业术语的解释上,将其变成简单的语言教学。我们要达到的基本目的仍是专业课的教学,不能以牺牲学生的专业知识为代价换来一门外语课或片面的“双语课”。

计算机科学起源于美国,计算机语言、微机技术均是以英语为基础,所以选用微机原理进行双语教学不但拥有更好的语言基础和背景,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门学科。汉译过来的各种版本在语意上难免有出入,而以英语为工具来学习这门学科,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计算机及相关的原理和应用,从而更好的做到和国际接轨。

2.2 教师与学生的位置关系

教学改革首先要改变师生在教学中的位置,明确教学目的。要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再以考试为目的,变师生间由你教我学为平等地交流沟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语言是用来交流的,生硬的讲解并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

我校在教改初期,首先对教师队伍进行培训和思想转变,要求教师们根据学生情况及微机原理课程中的术语大多来自外文翻译的特点,调整教学进度与节奏,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同时要明确学生英语能力的不同,使学生顺利通过语言关,必要时可适当引入中文进行对照,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建立学生在专业方面的双语优势。

2.3 实验教学环节及教学环境的设计

要改革实验教学,应建立符合国际化的开放式实验室,给学生提供更多更方便的应用外语实验机会,使学生从固定的题目和模式中、单一的母语学习中解脱出来。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增加学生的实践环节,如硬件接口环节的实验等,对实验结果的讲解和对比。在双语教学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应用外语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使学生对微机原理及双语教学产生直接的体会。

应当通过网络建立良好的课程外语学习环境,制定先进合理的课程考核方式促进双语教学的成功。

无疑,基础英语教学是双语教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特别是英语的应用水平,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是十分重要的。自2009年以来我们每年选取2至3个教学班约150人进行教学改革的课堂实践,其中再选取已过大学英语四级的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学生约50人作为强化班,并将教学结果进行比较,取得了不同的效果。通过多年的实践得出结论,大学英语四、六级是否通过对双语教学的课堂效果具有明显的促进效果。

2.4 教材的选用

由于计算机科学是以英语为背景,国内教材多为国外技术已经成型的基础下直接汉译过来的,语意方面难免有出入,而直接用外文教材又难于理解。实施双语教学,应根据情况部分引进发达国家的优秀原文教材的内容,吸取其最新优秀教学模式、教学思想、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体系中的精华,编写适合的教案,确定基本内容和扩展知识,为学生提供国际化教育大环境,使学生有机会接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教育影响。

我们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先进的研究成果和科技发展前沿课题的认识和了解,帮助学生吸收世界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提高竞争力,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以外文教材为参考,编写出了适合自身的立体化教材资源库。包括中英文教学大纲、中英文电子教案、中英文PPT课件、教学资源库、网络课堂资源等。并以此为基础着手编写符合我校教学情况的双语教材及参考书。

2.5 教师的素质

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是,专业要精深,外语水平高,能用外语表述专业知识、解析专业词汇,充分理解和运用所选教材,同时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教师在双语教学中的教学法、教材组织等各方面能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实现个性化教学、互动性教学。

目前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有三种:本土教师,他们专业好;外籍教师,他们不了解我国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课程体系,教学上存在一定问题,成了单语教师;“海归”教师,他们有国外工作学习经历,了解中国国情和学生,但数量少[3]。我校目前主要由本校的专业教师进行教学,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仍有不足。近几年,我校加大了国际间的交流,组织专业教师到国外进修,对校内师资队伍不断进行培训强化,提高口语能力和教学能力,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国际双语教师资格证书”项目的推进,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使更多教师适合双语教学的要求。

3 结束语

双语教学的成功是由一点一滴的创新积累出来的,不断的创新是双语教学改革生命力所在,同时必须以保证最基本的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为前提,不能以降低教学和学科质量为代价,来换取一门孤立的全英文教学或“双语教学”。我校的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双语教学已迈出了坚定步伐,但仍处于探索阶段。教师应进行多种形式的探索,使教学组织结构逐渐形成自己的特点;而且通过不断总结经验,使教学质量在稳步提升。

开展双语教学的几年来,在学生中取得了不错的反响,通过对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的双语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了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水平,完善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科建设的建设与发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同时很大程度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英语运用能力,为学生学好后续课程,日后从事工程研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双语教学已成为高校教学的发展趋势,也是当今社会评价专业水平的重要标准。该文针对这门课的教学特点,对原有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校双语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双语教学应解决的问题和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微机原理与应用,双语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黄文.双语教学,承载重任的探索[N].中国教育报,2006.5.26.

[2]吴智政.微机原理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6).

微机原理与应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 篇8

关键词:项目驱动教学,微机原理与应用,存储器

1概述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是计算机、电子、通信等专业硬件体系课程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主要向学生讲授微机原理、汇编语言以及微机接口技术, 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 主要培养学生对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认知和软硬件协同设计的能力。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微处理器、汇编语言、存储器系统、接口电路、中断系统及可编程芯片, 课程内容丰富, 知识点多, 理论性强, 概念抽象, 动手及实践能力要求高[1]。为了能够完成教学任务, 面对如此课程特点, 传统教学模式普遍采用“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 极大地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近年来, 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已经逐渐在高校授课中采用。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 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具备3个优势:一是学为主、教为辅, 强调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 教师只起到引导、指导的作用;二是以项目为牵引, 强调学生自主学习, 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 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三是集实验、作业、考核于项目一身, 减轻学生负担, 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针对传统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本文探讨了如何将项目驱动式教学运用于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当中, 不再拘泥于理论知识的学习, 而是通过“课前布置项目、课堂重点引导、课下指导完成、课终综合考评”的教学过程,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挖掘学生思维潜力, 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项目驱动式实践教学

根据我校应用型高职院校培养方案, 在《微机原理与应用》实验教学中开展项目驱动式实践创新教学。以下是笔者及项目驱动式教学组的实践案例, 主要包括:项目的选取、开发小组的组建、项目实施、项目监督及项目评价等环节。

2.1项目的选题。项目的完成主要包括硬件总体电路设计、仿真调试和实物制作等环节。硬件电路设计包括相关元器件的选取和各模块电路的设计;电路仿真需根据硬件电路画出原理图, 并通过keil软件进行编程, 利用Proteus软件进行仿真, 不断修正和完善电路;实物制作过程需要学生掌握印制电路板的焊接工艺。根据我校自动化专业《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大纲, 结合我校实验室的条件, 制定和选取项目。“智能交通灯设计”在硬件电路上主要包括8086CPU模块、8255接口芯片模块、译码电路模块、开关及发光二极管输入输出模块等, 在教学内容上涉及8086CPU和8255接口芯片的引脚结构及功能、8255的方式选择控制字的确定、CPU与外设之间的数据输入输出操作、接口的译码和汇编语言程序的设计等知识点, 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 使学生通过项目深刻学习和理解教学大纲上所安排的知识点, 并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协作沟通能力。根据校应用型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 我们设计了“8255并行I/O口实验”、“智能交通灯设计”、“LED显示实验”、“数字时钟设计”、“8259中断实验”及“智能抢答器系统设计”等项目选题, 涵盖《微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所涉及的重要知识点。在项目的设计和选取中, 注意从简单到复杂, 单一性到综合性项目的逐步递进, 既符合学生探求知识的认识规律, 又提高学习兴趣。

2.2项目组的组成。一个项目的完成, 需要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主动性、实践性和协同工作能力。小组成员通常在五人左右, 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协调和动手能力设立“项目负责人”制, 将班级成员分成若干个项目组, 通过“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成员的分工与协调。

项目组是实施项目驱动式教学的基本单元, 构建优化的项目组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组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项目执行过程中, 通过项目组成员之间的协作与沟通, 互补项目组成员之间的差异。做好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的搭配, 有助于项目的顺利开展。

2.3项目实施与监督。项目实施过程中, 以项目组为单位, 从文献查阅、设计方案制定、可行性分析、仿真调试、实物制作、项目总结等方面, 通过“项目负责人”组织项目成员协同开展工作, 充分发挥项目组成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协作和组织实施等能力。

“智能交通灯设计”项目选题的完成主要涉及总体架构设计、各电路模块设计、算法设计、PCB板设计、焊接工艺等多个子项。项目负责人通过对项目的各个子项进行分工, 每个成员在独自推进自己项目任务的同时, 要与项目组其他成员相互协作, 及时调整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最终实现项目的完美整合。项目负责人要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质量监控, 使项目的各个指标能够顺利达到, 并在项目完成后, 对项目进行总结, 撰写项目实施报告。

2.4项目评价。在教学中, 老师按照项目时间节点验收各项目组的作品, 在验收过程中, 各项目组展示各自作品的功能和性能, 并描述自己的作品所采用的制作方案和工艺。老师根据各项目组作品的性能指标及项目实施报告对各项目组的作品进行打分和评定, 实现该项目的实践教学。

3项目驱动式实践教学效果

采用项目驱动式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构建“项目负责人制”的微机原理项目组, 在基础层通过理论和实验环节完成子项目硬件电路设计, 实践层基于单片机原理结合keil和Proteus软件完成子项目的电路图设计、制板、焊接、安装调试等, 创新层综合嵌入式微处理器原理及应用参与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和电子设计大赛。通过三层阶梯式的训练, 最终学生根据不同的控制对象选择适合的微处理器及控制方案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 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开发能力有大幅度提升。我校在近几年省内和国家举办的电子设计大赛中屡获嘉奖取得优异的成绩。

4结论

微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3], 该课程的教学涉及面广, 需要应用多种教学方法[4]。项目驱动式教学是根据学生认知过程而设计的一种引导式教学方法。本文对项目驱动式教学在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并以存储器接口设计为例, 给出项目驱动式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 探讨了项目驱动式教学对教师的能力需求。项目驱动式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有利于学生主动思考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尹建华, 张慧群.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第2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汤晓安, 王文惠, 郝建新, 邹江威.“精讲多练”打造《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精品课程[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7, 30 (2) :58-59.

[3]李霞.以项目教学法构建公共C程序设计课程[J].运城学院学报, 2011 (2) :72-74.

[4]田雪.“微机原理”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 20l0 (33) :160-161.

[5]宋跃, 余炽业, 胡胜, 谭爱群.《微机原理与单片机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3, 20 (3) :106-111.

[6]何苏勤, 王建林.信息类教学实验平台建设与实验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 (26) :14-16.

[7]尹勇, 刘岚.面向“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的《微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14) :11-12.

微机原理与应用 篇9

《微机原理及应用》是自动化专业大三学生的基础课, 为单片机或其它嵌入式系统学习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它以8088/8086芯片为主, 涉及微机的工作原理、内部结构、存储器组织、汇编语言及接口技术等的知识。培养的目标是使学生学完本课后具备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整体认识及软硬件的分析设计的初步能力。

目前的教学方式, 采用主要是理论授课与实验相结合, 理论课强调8088/8086芯片的内部组成、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存储器原理、接口技术及中断技术等, 学生在接受这部分知识时, 众多的指令及复杂的寻址方式, 没有直观的认识, 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而实验相对占的课时较少, 而且资源有限, 几个同学共用一个实验箱, 不利于对微机的软硬件有全面的了解。因此, 本文探讨基于软件仿真的方式与理论课相结合, 并辅以实验箱, 对微机原理及应用进行讲授, 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微机的工作原理, 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1 理论结合仿真教学模式

1.1 Emu8086软件仿真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微机原理及应用教学中, 将理论教学与仿真实例相结合, 让学生在学习指令的同时, 就能看到指令执行完的效果, 加强理解与记忆。Emu8086软件集编辑、编译、仿真于一体, 界面友好, 使用简单。程序执行后, 可以看到各寄存器的变化、内存单元的内容、标志位的状态等信息, 如图1所示。在课堂上, 就直观的看到, 程序的变化及数据的存储, 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

同时, Emu8086软件也有许多开发的接口应用, 如LED、交通灯等。也可以更动态的显现出程序设计的结果, 如图2所示。图2是LED显示的实例, 学生可以清楚的看到LED的变化是如何通过程序的执行实现的。通过课堂的现场演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会到编写程序、调试程序等最终实现想要的结果的过程。增加了课堂授课的效果。

1.2 Proteus仿真软件在教学和实验中的应用

Proteus7.5具有8086/8088微处理芯片的仿真能力, 软件提供30多个元件库, Proteus具有用色点显示芯片管脚状态的功能, 教师可通过单步调试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引脚的高低电平变化, 同时通过自己绘制芯片间的走线, 也能掌握电子设计的能力。另外, 还可以通过示波器、逻辑分析仪和发光二极、LED、LCD等输出设备进行观察。如图3为基于8253芯片实现计时的功能。

8253的实验也可以通过实验箱来完成, 但是, 传统的实验箱往往更新不及时, 而且易出现损坏, 不好修理且修理的周期长等问题, 而仿真软件完成克服这类问题, 而且使用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学生可以回去自行操作, 且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设计想法, 而不是局限于实验箱上的固定连线。并且, 实验的灵活性很大, 可根据教学的内容和难易的程序自行修改, 这些都是实验箱上无法完成的。学生设计的8255芯片扩展LED灯的实验, 可设计不同颜色的灯, 可编程实现显示变换的方式, 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 让学生自己动手编程或绘制电路图, 更增加他们的动手能力, 提高了软硬件设计的实际操作水平, 使授课的效果大大提高。

2 教学改革的成效

将Emu8086和Proteus7.5软件仿真与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 应用到课堂授课和实验中去, 增加了学习乐趣, 对于理论知识可以从直观的角度去理解, 更感性更易于接受。而且使用软件教学更为灵活, 能针对学生的难点进行全面的示例讲解, 可操作的空间加大, 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果, 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另外, 让学生通过实际学习掌握微机硬件设计与软件开发过程, 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为将来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 结束语

通过将理论与仿真软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调动了学习枯燥知识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提高了授课的效果, 同时也可弥补硬件实验箱的不足, 节约成本, 又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设计水平, 是提升微机原理及应用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摘要:《微机原理及应用》是自动化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它是学习其它微处理器芯片的基础。对微机原理的讲解以8088/8086芯片为基础, 辅以它对存储器、接口芯片的管理及中断技术等。采用汇编语言相对抽象, 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目前的实验采用是实验箱的方式, 容易出现硬件故障, 程序下载不正常的情况经常出现, 影响了实验效果。本文尝试讨论将仿真软件应用到教学与实验中去, 可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授课及实验效果。

关键词:微机原理,Proteus软件,仿真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月明.Proteus仿真实验在8086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1 (7) :215-216.

[2]熊旺平.《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新型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时空, 2009 (6) :516.

[3]袁保社.《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堂实验教学方案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8 (3) :1361-1363.

[4]侯玉宝.基于Protues的51系列单片机设计与仿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5]朱清慧.Proteus教程——电子线路设计、制版与仿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微机原理与应用 篇10

关键词: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四元渐进融合法

1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属于计算机科学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自动化等专业的核心课程, 它是教育部规定的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中12门核心课程之一, 为叙述方便将该课程简称“接口”。其内容涉及与硬件电路有关的微型计算机原理、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等知识, 是构建在硬件和软件双重基础上的一门学科。课程特点是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看重工程背景的培养, 实践性较强。

2 “四元渐进融合”教学法建设的理念和目的

2.1 “四元渐进融合”教学法建设的理念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的建设始终坚持“学以致用, 基础知识教学与实践指导相统筹”的基本理念, 体现了本教学法立足于基础和应用并重的这一特色教育思想。始终坚持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建立课内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相协调、实验与设计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2 “四元渐进融合”教学法建设的目的

接口课程内容以介绍各类接口芯片为主, 比较枯燥, 各部分知识既相对独立又前后交叉联系, 致使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学习兴趣也不是很高, 教师授课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将独创的“四元渐进融合法”引入到该课程的教学中来, 激发学生对接口技术课程的兴趣,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创新型人才为目的, 并经过近4年的实践, 形成了一个完善而成熟的教学体系。

3 “四元渐进融合”教学法的内容

如何构建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教学模式, 既能体现教学中“教”与“学”的互动, 又能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一直是众多高校老师探索和实践的研究方向。

“四元渐进融合”教学法的体制模型如图1所示。在本教学法中, 采用了独创的“四元渐进融合”的模式来构建接口技术课程的教学体系。其中, “四元”是指教师理论教学环节、学生课后自主巩固学习环节、实验课指导环节和课程设计应用与创新环节这四个方面;“渐进”是指上述四个环节按照先后顺序, 从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到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融合”是指通过上述四个环节的循序渐进, 最终融为一体, 实现教学目标。

3.1 教师理论教学环节

在整个“四元渐进融合”教学法中, 教师教学理论建设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它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决定整个教学法的成功与否。因此在教师理论体系建设中采用“2+2”模式, 即教师不再以单纯的理论作为对学生教育的基础, 而要根据学生培养的客观规律、当今社会客观发展规律为前提, 即采用“教学规律, 教学内容+社会人才需求, 接口发展趋势”来构建教师的理论体系。

3.1.1 确定培养模式, 明确培养任务

教师在授课前, 要对当前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微机接口发展的现状作一定了解, 使教师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当今社会发展的规律, 同时能够更好的将所要传授的知识溶入到实际的教学需求中, 使学生摆脱了过去那种“填鸭”式的教学, 使学生明白学了什么, 以及今后怎么用, 使教学法建设的目的和理念有更好的体现。

3.1.2 改变教学方式, 促进课堂互动

在接口课程的实际教学中, 要坚持常规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用案例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比纯理论的“天马行空”更能实实在在地将理论知识落到实处, 使学生更加明确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及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情况。在课堂上根据各个芯片的实际应用, 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 活跃了课堂气氛,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3.1.3 结合课件演示, 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接口技术的特点, 设计教学课件时, 重点考虑各种信号的走向及其时序关系的展示。因此, 教学课件不仅是幻灯片, 还通过flash等技术设计了动画以帮助学生理解。课前做好了电子课件, 不必再浪费时间写板书, 这样必然会节省课时, 节省的这些课时可以用来给学生补充一些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相结合、较深入的知识, 如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大型例子, 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使学生对整个课程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以对所学知识能够融会贯通, 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学生课后自主巩固学习环节

为了方便学生课后巩固理论知识, 我们进一步完善了接口多媒体课件, 研制了接口网上辅导答疑系统, 接口课程在线自测系统雏形初步形成, 组建了接口课程专用网站, 还将在网上建立一个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学习俱乐部。其目的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这些现代化手段, 构建一个多维的、开放的以学生为中心, 以探索知识发现知识为主要目标的学习与评价环境。学生可通过课堂、网络等多种途径进行接口课程的教学,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进行预习、学习、复习与检测;学生与教师之间能通过网络进行交流, 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

3.3 实验课指导环节

学生的认识只有通过实践, 经过自己的体验、领悟才能转化自身的能力, 接口技术“四元渐进融合”教学法建立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以往的教学中, 许多教师只注重理论, 忽略了实验, 或者虽然注重实验, 但大多是验证性实验, 内容陈旧, 实验方法落后, 不利于学生创新思想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们课题组在实验课中坚持以学生动手为主, 教师辅导为辅, 将实验分为验证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来进行。对于验证性实验, 设置实验思考题。思考题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1) 把程序以填空的形式给学生, 把一些需要理解的关键部分让学生自己思考补充完整然后进行测试, 比如初始化时的控制字让学生自己写。 (2) 让学生修改部分程序的功能, 使实验结果产生相应的变化。比如中断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写中断服务程序的具体内容。 (3) 修改硬件连线, 然后根据硬件修改对应的程序, 比如在并行口的实验部分, 可以改为A口连接LED, B口连接开关。这些实验思考题需要仔细思考对实验程序和连接线做出修改后才能得到实验结果, 从而引导学生去思考完成。通过这样的做法, 在以后的实验和实训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对于开放性实验, 则根据现有的实验平台, 在结合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基础上,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出发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给学有余力的学生一个自主发展和时间锻炼的空间, 体现先进性、综合性和普遍性。

3.4 课程设计应用与创新环节

课程设计的宗旨是:跟踪学科前沿发展动态, 结合教师的科研成果或在研项目, 使学生逐步掌握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 学会撰写科研报告和有关论证报告,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逐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找出新方法、得出新结论, 从而在学生高素质的养成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形成一个共识:“学习是基础, 思考是关键, 实践是根本”。

4 “四元渐进融合”教学法的应用状况

夸美纽斯曾说过:教材讲解要注意一贯性和连续性。并提出“使先学的东西为后学的东西开辟道路”。 教学不按部就班地系统地进行, 就会“杂施而不孙, 则坏乱而不修”, 陷入混乱的境地。教学的系统性, 是科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任何科学知识, 都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 教材是有一定的连贯顺序的, 学生的学习是新知继旧知, 以旧引新, 循序渐进。任何打乱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 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的做法, 都是违反教学规律的。在接口“四元渐进融合”教学法的实践过程中, 我们“遵循科学发展观”的思想, 就是将教学中的“四元”环节紧紧相扣, 遵循“学习基础知识, 了解接口理论——巩固学习内容, 掌握基本技能——理论实验验证, 提高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创新能力”的“渐进”过程, 具体实践过程如下。

随着该教学法的实践, 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下, 教师可以把所讲的内容条理清晰的一气呵成, 不受中途绘图、板书的影响。课件中的图表实现了动态演示, 使学生形成了一个完整、清晰、明了的概念, 更好地理解了以往只能借助于抽象讲解为主, 静态图为辅的理论教学方法。集中学生的精力,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多样化、形象化、简洁化于一体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教学资料库的建设, 对教师的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同时建立的模拟题库非常方便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已经建立的基于网络的师生交流平台, 真正方便了师生的交流。学生的问题及时得到解答,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 实时改进调整教学方法。

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进入实验室。已经形成了基础性、设计性和应用系统设计性的三层次实验教学体系, 学生动手实验, 巩固了理论知识, 加深了理解, 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课程设计的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有很大帮助, 能引导学生理解软硬件结合的思维方式, 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

总之, “四元渐进融合”法通过“四元”的一个循序“渐进”, 最终“融合”为一个核心:以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为主导, 培养应用型、设计型人才为目的 。

5 “四元渐进融合”教学法的成果总结

接口课程的“四元渐进融合”法通过前3年的构思与准备以及近3年的实践与更新, 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师资队伍, 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 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 一个成熟的教育体制。

5.1 完善了教学资料库的建设

编写了《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习题与解答》、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学生模拟题汇总 (十一套)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实施计划、微机接口芯片资料汇总、《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设计大纲、《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设计报告》电子文档模版、《常用硬件术语手册》和课外学习拓展资料汇总等八项教学资料。

5.2 加强了先修课程的教学建设

《接口》课程的先修课是数字电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等,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该课程, 我们参与编写了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等教材与教学辅导材料。

5.3 进一步深化教学研究工作

2007年发表了教改论文《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有关问题的探讨》。课外学习资料丰富, 开阔学生视野, 提高教学质量。

5.4 增加实践性教学时数

在原来教学的基础上增开了课程设计这一综合性的实践环节, 使得实践性教学时数达到了总课时的40%;并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 实现课内、外一体的人才培养。

5.5 提高了学生的考试成绩

学生欢迎这种教学模式, 普遍反映兴趣高、收获大, 投入到接口技术课程的时间和精力更多了。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2005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班45名学生期末, 平均成绩为83.84分, 最高分95, 最低分66。90分之上, 占总人数的24.44%, 80~89分占51.11%, 70~79分占20%, 60~69分占4.44%。

5.6 得到学生及同行们的认可

通过教研组及组织学生座谈, 普遍认为“四元渐进融合”教学方法新颖, 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案例与实际结合紧密, 步骤详细, 易学易理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都有了明显的加强, 实践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史永丽, 任一峰.单片机及接口教学方法探讨[J].华北工学院学报, 2001 (1) :35-37.

[2]马旭东, 顾群.32位环境下微机原理与接口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6, 28 (4) .

上一篇:中职数学翻转课堂下一篇:行政程序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