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财务系统

2024-06-22

网络财务系统(精选十篇)

网络财务系统 篇1

网络财务软件是站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设计, 实现购销存业务、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一体化, 提供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手段, 提供经营的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手段, 能有效控制成本和经营风险, 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的管理软件。

网络财务系统的主要内容有:

(1) 成本控制的有效化。网络财务软件在成本数据归集方面, 设计全面的数据自动源。成本管理的模块从存货核算, 工资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和总帐中自动提取成本数据。每个成本期间数据都会同步自动产生。在成本计划方面, 可以编制全面的成本计划, 成本核算工作结束后, 针对此计划的成本差异分析结果就自动产生。在成本预测及分析方面, 可以作出部门成本预测和产品成本预测。

(2) 财务运营风险的有效控制。网络财务软件通过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 使得任何一笔业务的发生会立即反映到财务帐上, 从而真实地反映库存数量与库存成本的变动, 并真实地反映分散在经销渠道上的库存信息和销售信息, 从而更有效地控制经营风险。

(3) 提供企业的分析决策信息。网络财务软件是一个跨部门、跨区域应用的软件系统, 系统内贮存了大量财务与业务信息, 可满足用户全面了解企业现状、发展前景和经营风险的需要, 并为管理者提供科学的预测分析和决策分析。

二、网络财务系统的特点

(一) 信息共享化

由于网络财务系统的强大后盾是发达的网络系统, 其各个子系统之间既相互独立, 又协同处理会计事项, 共享信息资源, 实现了网络分布式并发处理, 因此由其形成的企业集团财务信息可以共享。

(二) 信息及时化

在网络财务系统中, 财会人员可在一个开放的财务网络上处理各项财务事项, 而几乎所有的财务处理工作的方式与手段都将发生根本的变化, 如将改变过去财务人员独立和封闭的工作方式, 可进行网上财务审批、在线审计、在线会计教育、在线资金调度、在线系统维护、在线咨询、在线版本升级等。

(三) 信息集成化

网络财务系统在实现网络管理以及财务功能的同时, 集成了许多相关功能, 如:网上结算, 网上催账、网上支付、网上询价、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网上报送、网上银行、网上理财、网上报税缴税、网上保险、网上证券投资、网上外汇买卖、网上财务信息查询等。

(四) 信息多样化

网络财务系统采用在线管理和集中管理模式, 能够实现企业的整体管理, 网络消除了物理距离和时差概念, 高效快速地收集数据, 并对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和分析, 同时能够实现业务协同、动态管理、及时控制、科学预测, 使企业实现决策科学化、业务智能化, 使企业充分利用信息, 提高投资回报率, 保障企业在有序的智能化状态下高速发展。

三、网络财务系统在线处理机制

网络财务软件不仅在内部实现数据一体化管理, 而且营销服务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网络财务软件提供网络交易在线服务机制。

(一) 电子化表单处理的电子票据应用

网络在线交易系统处理需要有一个进行交易的凭证。利用电子票据在网络上进行业务活动, 实现业务活动的网络化、自动化管理。

(二) 财务处理过程异地化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 企业的定货、销售、信息收集与以往处理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各种票单的传递转化为电子票据。网络财务系统不仅能够处理企业内部网络中的数据, 而且能够接收、处理和发送Internet上数据、完成定单处理、货币结算和后序的财务处理工作。同时, 还可以通过远程登录调用、操作财务系统的处理功能, 完成远程执行处理, 并同时得到处理结果。财务处理过程异地化, 使企业财务处理的地域限制不再存在, 传统面对面的管理方式不再是唯一模式, 小企业变为大企业, 桌面化转化为非桌面化的网络方式, 企业处理的一体化、时效性得以实现。

(三) 建立网络化的审计机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利用网络通信系统, 可实现帐务文件的在线式随机审计, 即管理层或审计机构可以通过网上授权, 提取被审单位的会计信息, 审计经营单位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这种机制对各经营单位产生了严格地制约作用, 更加有效地防范经营单位弄虚作假, 推迟做帐等不良行为。实现联机方式下的在线式的随机审计, 加强了监管力度, 减少了人工审计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干扰, 审计的时点可由审计人员随机决定, 而无需事先通知被审单位, 同时大大降低了监管成本。为实现这种机制, 就要求各经营单位使用具备规范标准的财务系统。这种规范标准决非是指哪一种或哪几种具体的财务系统, 而是要求各种财务系统具有规范化标准的内核, 尤其是具有规范化标准的数据。当然, 审计人员应是被审单位财务系统的授权进入者。授权机制应安全、可行。

(四) 建立财务信息的社会均匀共享机制

财务信息的公平、均匀共享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尤其是股份制上市企业的财务报表和信息发布, 是约束披露主体, 严格执行会计准则, 遵守会计法, 体现大小股东权益, 稳定股市, 实现管理层有效监控的保证, 也是对外开放, 吸引投资的先决条件。

网络财务系统应建立网上信息发布功能, 实现网上的在线式披露机制。这一网上实现机制可以有效消除会计时滞造成的负作用, 同时可降低信息披露成本, 提高信息的完善程度, 特别是能有效抑制在会计报表上避重就轻、弄虚作假。网上披露机制无疑给投资者提供了较为公平、准确的信息获取途径, 从而对推动信息披露的制度规范化和法制化起到积极的作用。实现网上的在线式披露机制, 应有规范化的标准。规范化的内容包含会计基本信息源及处理结果的数据字典的标准化描述, 内核处理模块代码的完整性、准确性、安全性标准, 并建立按基本功能规范要求对各种财务系统测试的数据。系统都应完成测试或满足测试要求后运行。

参考文献

[1]、常剑峰.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库控制方法[J].中国会计电算化, 2003第11期.

[2]、张卫.网络会计的信息安全与防范[J].市场周刊.商务, 2004第12期

[3]、张君华.加强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的探讨[J].经济师, 2005第3期.

瑞频人民舆情网络网络信息中心系统 篇2

2012年,“大数据”(big data)成为企业管理界的热门词汇。《纽约时报》称,“大数据”时代已经降临,在商业、经济及其他领域中,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而非基于经验和直觉。很多学者和企业家也似乎达成共识:未来,数据将会像土地、石油和资本一样,成为经济运行中的根本性资源。由此可见,“大数据战略”在未来企业竞争中占据着核心作用,而作为企业“大数据战略”建设中信息采集的主要部分:网络信息数据采集,则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

“大数据”时代特征是三“大”。第一,管理难度大。海量数据的收集、保存、维护、共享及研究等任务,都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第二,研究价值大。海量的精准数据,辅以信息技术,使对忠实记录现实生产生活的数据进行系统研究以探求背后规律成为可能。第三,对社会影响大。对海量数据的研究,能够从纷繁复杂的元数据中提取信息,进而提炼出有规律的知识,将这些知识普遍应用于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将极大地激发社会生产力,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我国企业发展情况符合“大数据”时代的特点。第一,企业数据量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从前。据计世资讯统计,近三四年,中国500强企业的数据总量每半年翻一番,这是以前数十年中国企业信息化发展中绝无仅有的。第二,数据多样化,特别是非结构化数据爆炸式增长。过去三年,非结构化数据复合年增长率超过90%,驱动力主要来自互联网、移动应用、微博、社区网络等新应用,以及平安城市、智慧城市等信息化建设。第三,快速化需求。企业更加需要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而且信息技术已经使得全球市场无边界化、无国界化。企业要想在这样的市场中立足,必须利用信息技术快速从海量信息中获得对自身最有价值的信息。第四,数据价值最大化。如何让这些有用的信息给企业或个人带来价值,为企业发展创造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或者利润增长点,这是“大数据”时代对于数据的核心要求。如互联网行业利用大数据分析网民上网习惯,及时推送各种个性化信息;公共服务行业通过分析视频、音频等信息,进行舆情监测,保障社会安全等。

信息获取与管理成为“大数据战略”建设软肋

“大数据”正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带来新一轮信息化革命。众多专家学者预测,“大数据”时代,即将带来新的思维变革、商业变革和管理变革。在“大数据战略”构建过程中,如何掌握海量有效数据的企业,如何提升强大数据分析能力成为这一战略建构的关键点。

目前涉及掘金大数据的企业,多是在数据利用上单打独斗,而大数据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应该是海量数据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数据资源库的出现,以及围绕数据资源库形成的,贯穿于收集、整理、分析、应用整个流程的产业链条。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掘金大数据的首要一点,还是谁拥有更多、更有价值的数据。当前,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信息化企业都是海量数据的制造者。有数据显示,脸谱公司手中掌握着8.5亿用户,淘宝注册用户超过3.7亿,腾讯的微信用户突破3亿,微博注册用户达5.03亿,这些庞大用户群所提供的数据,正在等待时机释放出巨大商业能量。但是,面对如何更新频繁的海量信息,企业将如何有效、准确和完整的对自身需要的数据进行采集、抓取则是令大多数企业“大数据战略”建设最为头疼的事情。

瑞频人民舆情网络网络信息中心系统打造信息数据集散中心

基于大数据时代,面对海量网络信息数据,企业传统信息采集无法满足“大数据战略”对信息数据需求的背景,公司基于自身强大的信息采集系统研发了网络信息中心系统,帮助企业打造“大数据战略”的信息数据集散中心。

瑞频人民舆情网络网络信息中心系统主要目的是 为大公司大集团的市场部门与公关部门提供一个收集外部信息的平台,包括与本公司相关的信息,与竞争对手相关的信息,行业信息,价格信息,与合作伙伴相关的信息,用户网上反馈的各种信息,科研技术信息等,解决企业信息数据获取面窄、获取量小、获取不准确等问题。同时,该系统 可以做到多人在一个平台上可以快速浏览当日或过去的所有相关信息,实现信息的整合与内部共享,保证决策的协调性。该系统在发挥信息数据集散中心作用的同时,并具有预警功能,可以在某方面的信息一旦出现时迅速通知相关人员。

网络广告生态系统 篇3

美国:上图展示的是美国网络广告生态系统,下文选其中典型简述:(1)“媒介购买平台”大多是代理商自己内部以数据依据进行决策的平台,(2)“需求方平台”目前刚刚兴起,但是未来却发展潜力巨大,因为中小企业普遍没有能力支付代理商费用,需求方平台则能通过自助式服务帮助中小企业进行媒体精准投放和优化组合。美国中小企业的基数庞大,而他们的需求直接促使了需求方平台的兴起,但需求方平台要以媒体开放数据为基础,中国媒体依然很难做到,但却是代表进步的趋势;(3)“数据提供方”将数据提供给“数据交换/整合方”,“数据优化方”再将整合过的数据讲行优化处理同时与“创意优化方”共同为“需求方平台”服务(4)“广告服务商”(靠近广告主)和数据分析方在用户对广告反应、用户在广告主网站上行为进行分析,但是不涉及用户身份定向,而“数据提供方”则针对用户进行人口统计信息(年龄,性比,收入等)和兴趣爱好进行分析。

中国:在当下中国网络广告市场,只包含上图中代理商、媒介购买平台、广告交换,广告联盟、广告服务商和数据分析服务商,(均以蓝框包边)其他部分尚为空白、如广告服务商(靠近广告主)有好耶、腾信FreeAD、科捷,数据分析只有CNZZ、百度统计、99Click,广告交换有alimama,但是却一直没能做大:广告联盟方面。

网络财务系统安全分析与对策 篇4

网络安全是网络财务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网络安全不单是单点的安全, 而是整个企业信息网的安全, 需要从物理、网络、应用和管理方面进行立体的防护。要知道如何防护, 首先需要了解安全风险来自何处, 要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进行网络财务系统安全分析, 并采取应对措施, 以防止安全隐患, 保证安全运行。

二、网络财务系统安全分析

㈠外部网络的安全威胁

网络财务系统与外网有互连。由于具有网络系统范围大、涵盖面广的特点, 内部网络将面临严重的安全威胁, 入侵者每天都在试图闯入网络节点。网络系统中办公系统及员工主机上都有涉密信息, 如果内部网络的一台电脑安全受损, 就会同时影响在同一网络上的许多其他系统。透过网络传播, 还会影响到与本系统网络有连接的外单位网络。

如果系统内部局域网与系统外部网络间没有采取一定的安全防护措施, 内部网络也容易遭到来自外网一些不怀好意的入侵者的攻击。

㈡内部局域网的安全威胁

据调查, 在已有的网络安全攻击事件中约70%是来自内部网络的侵犯。来自机构内部局域网的威胁包括:误用和滥用关键敏感数据;内部人员故意泄露内部网络的网络结构;内部不怀好意的员工通过各种方式盗取他人涉密信息进行传播等。

㈢操作系统的安全风险

所谓系统安全通常是指操作系统的安全。操作系统的安装以正常工作为目标, 一般很少考虑其安全性, 因此安装通常都是以缺省选项进行设置。从安全角度考虑, 其表现为装了很多用不着的服务模块, 开放了很多不必开放的端口, 其中可能隐含安全风险。

目前的操作系统无论是windows还是UNIX操作系统以及其他厂商开发的应用系统, 其开发厂商必然有其BackDoor。而且系统本身必定存在安全漏洞, 从而存在安全隐患。系统的安全程度跟安全配置及系统的应用有很大关系, 操作系统如果没有采取相应的安全配置, 则会是漏洞百出, 掌握一般攻击技术的人都可能入侵得手。如果进行安全配置, 填补安全漏洞, 关闭一些不常用的服务, 禁止开放一些不常用而又比较敏感的端口等, 那么入侵者要成功进入内部网是不容易的, 这需要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及相当长时间。

㈣文件服务器的安全风险

办公网络应用通常是共享网络资源, 可能存在着员工有意或无意把硬盘中重要信息目录共享, 长期暴露在网络邻居上, 可能被外部人员轻易偷取或被内部人员窃取并传播出去造成泄密, 因为缺少必要的访问控制策略。

㈤数据库服务器的安全风险

内网服务区部署着大量的服务器作为数据库服务器, 在其上运行数据库系统软件, 主要提供数据存储服务。数据库的安全风险包括:非授权用户的访问、通过口令猜测获得系统管理员权限、数据库服务器本身存在漏洞容易受到攻击等。数据库中数据由于意外而导致不可恢复, 也是需要考虑的安全问题。

㈥病毒侵害的安全风险

网络是病毒传播的最好、最快途径。病毒程序可以通过网上下载、电子邮件、使用盗版光盘或其他介质、人为投放等传播途径潜入内部网。因此, 病毒侵害不可轻视。网络中一旦有一台主机受病毒感染, 则病毒程序就完全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扩散, 传播到网络上的所有主机, 可能造成信息泄密、文件丢失、机器死机等不安全因素。

㈦数据信息的安全风险

数据安全对企业来说尤其重要, 数据在公网线路上传播, 很难保证在传播过程中不被非法窃取、篡改。现今有很多先进技术, 黑客或一些企业间谍会通过非法手段, 设法在线路上做些手脚, 获得在网上传输的数据信息, 从而造成泄密。

㈧管理的安全风险

管理方面的安全隐患包括:内部管理人员或员工图方便省事, 不设置用户口令, 或者设置的口令过短和过于简单, 导致很容易破解;责任不清, 使用相同的用户名、口令, 导致权限管理混乱, 信息泄密;把内部网络结构、管理员用户名和口令以及系统的一些重要信息传播给外人带来信息泄露风险;内部不满的员工有可能造成的较大安全风险。

管理是网络中安全得到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防止来自内部网络入侵必须的部分。职责不明、管理混乱、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及缺乏可操作性等都可能引起管理安全的风险。

三、网络财务系统安全对策

网络财务系统安全工作的重点是加强组织管理、制度保障和技术防范三大体系的建设。

㈠完善组织体系, 建立安全制约机制

实践证明, 组织落实是计算机安全工作的有力保证。抓网络财务系统安全, 防范计算机犯罪, 必须有一个专职管理和相应专业技术相结合的工作体系才能把工作做好。

安全防范的管理与技术并不完全等同于正常的计算机应用, 它具有独特的工作规律, 甚至与正常的计算机应用还可能存在某种制约关系。我们要不断增强前瞻性防范的技术实力, 要保证走在犯罪分子的前面, 就必须积极吸收和培养德才兼备的计算机安全技术人才, 逐步形成一支专职的管理和技术队伍。通过建立安全事件应急反应中心、病毒防范中心和加强安全管理, 把网络财务系统受到的危害或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㈡建立检查指标系统, 量化计算机安全管理

建立科学的检查指标系统是量化计算机安全管理的基础。要建立人员管理、设备安全、技术保障、网络监控、病毒防范为中心的指标系统, 根据确定的指标, 制定对应的检查工作流程, 对计算机安全实行量化管理。

所谓量化管理就是对网络财务系统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定量化指标, 通过实行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量化考核, 将安全保护的各项内容分解落实, 量化到岗, 责任到人, 从而使系统安全保护工作具体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量化考核内容主要包括系统运行安全、系统数据安全、系统环境安全、系统保密管理和系统要害岗位人员管理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重点考核各单位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和要害岗位人员执行计算机安全制度及操作情况。

㈢建立网络财务系统安全管理制度保障体系

网络财务系统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的重点是规范内部人员行为和健全内部制约机制。重点建立要害岗位人员管理制度、电子化项目管理制度、应用系统“市场准入”制度、计算机安全运行管理制度、计算机安全事件应急制度等。还要根据变化情况, 及时对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 使之形成完整、科学的网络财务系统安全制度保障体系。

㈣建立集中管理的计算机病毒防范体系

要实施完整的网络防病毒解决方案, 建立基于网络的全方位、跨平台、多层次的病毒立体防护和快速反馈系统。要将病毒控制、数据保护和集中式管理集成, 按照风险分散的原则, 采取集中控制、分级管理的模式, 成立分系统或分集团的防病毒系统总中心, 并纳入国家防病毒应急中心应急体系, 形成动态跟踪、快速反应的能力。

㈤建立网络漏洞监测与攻击防范系统

建立网络漏洞监测与攻击防范系统就是要实施适度防护, 加强信息系统安全检测, 有效提高企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自身安全漏洞和内外部攻击行为的检测、管理、监控和实时处理能力, 实现合理评估系统安全事件、有效实施阻断非法和违规网络活动的目标。

㈥建立信息加密系统

加密是保障数据安全的重要措施, 企业要全面建立网络财务信息加密系统, 综合采用链路层加密、软件加密和硬件加密技术。系统采用的商用密码核心设备及应用管理应严格执行国家《商用密码管理条例》。应根据业务性质明确规定系统中各类数据的密级, 凡涉及国家机密的网络财务数据, 都应采取相应强度的加密措施, 防止数据被盗。

㈦建立网络财务系统安全事件应急机制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 篇5

功能和服务

舆情监测系统的数据是经过清洗、过滤、抽取、分析和挖掘的,舆情监测系统的主要功能并不只是提供简单的舆情信息搜索,而是具有全网搜索、定向监测、自动发现,自动预警,趋势分析,自动分类等功能,具有丰富的统计结果。

而互联网搜索引擎只能提供相关的搜索服务,要靠人工主动去搜索,搜索结果出于商业利益的驱动,掺杂很多的不合理的因素,准确性、可用性不强。全面性和及时性方面完全不能满足舆情监控的需要。

采集范围和深度

舆情监测系统所采集的信息范围主要是定向的,是用户关注的特定区域、特定领域的网站,针对这些网站可以做到全面采集和精准采集。虽然baidu/google等互联网搜索虽然采集范围广泛,但是针对具体的舆情载体,采集深度不够,采集不全面。

目前搜索引擎的数据采集采用的是广度优先策略,会根据url地址进行重复采集的控制。对于论坛、贴吧等舆情载体不会按照主贴、跟帖、翻页的方式进行精确采集,采集深度满足不了舆情监控应用的需要。

西盈网络信息雷达系统专门针对西盈网络舆情监测(监控)系统和西盈竞争情报系统开发而成的,深度挖掘技术超越了google等以智能化和广度见长的搜索引擎爬虫系统。

更新速度

舆情监测系统用户可以自己设置采集的更新频率,对于舆情高发的载体网站可以做到分钟级的更新,这一点互联网搜索引擎是无法达到的。互联网搜索引擎的采集周期一般都是数天或者数周,甚至会出现漏采,无法采集的情况。

采集的网站种类

舆情监测系统可以做到对新闻,论坛,博客,贴吧等舆情载体的全面采集,尤其是针对论坛(包括跟帖),贴吧等这些“草根”网站(这些媒体往往是舆情高发区域),实现全面、迅速的舆情采集的同时,可以实时更新信息的点击数,回复数,转载数等等。而互联网搜索引擎大多是采集新闻网站,而对于论坛,贴吧、博客等等往往无能为力,更无法提供舆情分析需要的统计数据。采集数据的有效性

互联网搜索引擎所采集的数据,往往是没有经过过滤的,甚至充斥着大量的广告等垃圾信息。这些信息往往可以作为舆情的并不多。而舆情监测系统所采集的数据全部都是有效的,和用户相关的,真正称之为舆情的数据。

舆情信息储存和利用

舆情监测系统的信息是储存在用户本地的,可以进行归档,分析利用以及作为应用系统的数据来源,但是针对互联网搜索引擎中的数据,用户没有任何干预的手段,只能通过其固定的检索服务进行访问。

相关信息的数量

百度和谷歌等互联网搜索引擎虽然拥有绝对多的数据量,但是对于和用户相关的舆情信息,由于其没有定向采集全面,深度等优势,其收录数量就会大大低于舆情监测系统。另外,舆情监测系统集成了互联网搜索引擎的元搜索功能。可以整合多个搜索引擎的搜索数据。

总结

成功的舆情监测系统是主动告知用户google等搜索引擎中或收录或没有收录的与“我”相关的舆情信息。重大事件及时预警,并提供量化的统计分析数据助力舆情分析,通过自动生成舆情报告等方式辅助舆情工作。

网络舆情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方案背景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调查,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达到3.84亿人,全国互联网普及率28.9%,手机网民规模达到2.33亿。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环境下的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于新闻评论、BBS、博客、聚合新闻(RSS),网络舆情表达快捷、信息多元,方式互动,具备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由于互联网具有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越来越多的网民乐意通过BBS论坛、博客、新闻跟贴/转贴等渠道来表达观点传播思想。如果引导不善,负面网络舆情将对社会公共安全形成威胁。对相关部门来说,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及时监测、有效引导,以及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积极化解,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应有内涵。对企业来说,准确掌握产品和市场情况,监控竞争对手和行业动态,是企业市场、行销决策的重要支撑。方案内容

系统介绍

易观网络舆情监控系统,整合互联网信息采集技术及信息智能处理技术,通过对互联网海量信息自动抓取、自动分类聚类、主题检测聚焦,倾向性研判等,实现用户的网络舆情监测和新闻主题追踪等信息需求,形成简报、报告、图表等分析结果,为客户全面掌握群众思想动态,做出正确舆论引导,提供分析依据。

系统结构图

系统组网图

系统功能

1)深度多渠道网络信息采集,为用户提供监控源配置功能,可以对监控源的优先级进行配置调整。

2)完善的信息预处理机制:超链分析,编码识别,URL去重,锚文本处理,垃圾信息过滤,内容去重,关键字抽取,正文抽取等。

3)强大的索引分词机制,对舆情信息实施双重过滤,具有自动分类、自动聚类、相似性排重功能,系统能够自动完成热点发现。

4)热点舆情:系统自动识别出热点焦点事件,以舆情形式分新闻、论坛和博客三种类别呈现。及时发现网络热点信息。

5)专题追踪:生成专题报道对网络话题进行专题化的侦测和追踪,如两会、奥运会,对专题话题形成系统性的掌握和监控。

6)分站/分类浏览:对系统中舆情可以按网站和不同的分类进行浏览。同时可以对显示的舆情进行操作(设置影响、入简报、专题、收藏、删除)。

7)趋势分析:来源载体/站点分布、单个/多个关键词热度曲线图、主题/关键词热度的整体趋势、文章转载量日均/总体趋势分析、舆情信息的地域分布、网民检索行为分析。

8)突发事件分析:对突发事件进行预警,跨时间、跨空间综合分析,获知事件发生全貌。9)多种舆情检索方式:可按网站、类别、时间段、关键词等条件进行专项化全文检索,并可生成查询时间和次数、关键词查询频率等查询统计数据。另外还将结合检索关键词,随时补充全文检索库中的关键词,有机结合个人操作习惯,可在检索结果中进行二次检索。

10)舆情统计报告:根据舆情分析引擎处理后生成报告,用户可通过浏览器浏览,根据指定条件对热点话题、倾向性进行查询,并浏览信息的具体内容,提供决策支持。

11)统计报表:系统生成各种形式的报表。报表包括图表和数据表格,图表包括饼图、折线图、直方图等,如总量图、趋势图等;数据表格是对舆情信息的数理统计,以数字的形式记录各项舆情数据。另外用户可以自己需求定制报表模版,比如日报、周报、月报等。

12)舆情报警系统:对突发事件、涉及内容安全的敏感话题及时发现并报警,系统提供多种报警方式。

系统特点

1)精准全面的网络舆情采集,能够对论坛、博客、新闻评论等内容进行全面、精确的采集和及时的更新,为舆情分析提供强有力的数据保障。

2)多维度实时监测、过滤网络舆情信息,采集到本地的文章会自动标注并分析,具有趋势图直观展现。

3)专业的舆情办公平台,用户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将需要关注的信息定制到系统,用户可以随时调出自己需要的资料,直接追踪关注事件的传播源头,把握传播动态,系统自动生成舆情报告,节省用户人力。

4)专业的舆情分析顾问服务,基于易观深厚的互联网行业背景以及对网络舆情深刻的认识,协助用户进行舆情监控设计,对用户背景、行业特征及需求做深度调研,给出最适合用户的舆情监控方案。

5)丰富的舆情项目开发实施经验,有专业的舆情实施队伍和资源,提供从舆情监测规划、舆情系统选型、舆情项目实施、舆情工作开展到舆情干预的一体化的舆情系统解决方案。

6)拥有成熟的舆情产品,可以根据用户要求定制,需求牵引及时,在保证效果的同时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商业价值

帮助客户全面、及时、精准、专业、高效获取网络舆情并为己所用;

第一时间获取客户相关的正负面新闻、泄密信息、领导相关报道、近期舆论热点等,健全危机事件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

协助企业客户准确掌握产品和市场情况,监控竞争对手和行业动态,为企业市场、行销决策提供支持支撑服务。

附件1:

“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实施方案

“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是一项在政府部门、人民团体指导下,社会和家长参与,网络游戏经营单位具体实施的社会行动,旨在加强家长对未成年人参与网络游戏的监护,引导未成年人健康、绿色地参与网络游戏,构建和谐家庭关系。该工程自2011年3月1日起全面实施。

一、“家长监护工程”的主要内容

(一)网络游戏经营单位建立专门的服务页面,公布专线咨询电话,开通专门受理渠道,介绍受理方式。

(二)家长需要了解、引导、控制孩子游戏活动的,由家长向网络游戏经营单位提供合法的监护人资质证明、游戏名称账号以及限制措施等信息。限制措施包括:限制每天或每周玩游戏的时间长度,限制玩游戏的时间段,或者完全禁止。

(三)网络游戏经营单位按照家长要求对未成年人的账号采取限制措施,并持续跟踪观察,及时反馈该账号的活动,为家长提供必要协助,制止或限制未成年人的不当游戏行为。

二、实施“家长监护工程”的具体要求

各网络游戏经营单位要做到“四有”,即有专人负责、有专线电话、有专区设置、有季度报告。

(一)专人负责

1.要指定专门的负责人,并将指定负责人及联络方式向所在地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备案;

2.培训专门服务人员对“家长监护工程”提供专业咨询解答和服务支持;帮助家长了解被监护人游戏行为,提供家长与被监护人进行沟通的建议;

3.服务人员要持续跟踪每个申请,及时与家长沟通情况,反馈该账号的活动,了解未成年人参与游戏的状况,为家长提供必要协助。

(二)专线电话

1.开通单独的专线服务电话(区别于普通服务热线),提供咨询解答和受理服务;

2.在原有的客服电话中提供转接到专线服务电话的链接;

3.要提供多种服务渠道,确保家长可选择最便利的方式提出服务申请(传真、网络申请、电子邮件、信函邮寄、上门申请等)。

(三)专区设置

1.在网站设置“家长监护工程”专区,在主要运营产品网站的显著位置设置进入该工程页面的链接方式; 2.专区要有对工程情况、申请条件、处理流程、可采取的监护结果等事项的说明;

3.要在专区显著位置设置监护服务申请入口、受理方式(家长监护专线);

4.专区要预设好问题和答案,或展示虚拟案例操作流程及结果,供家长阅览和参考;

5.专区要设置服务申请进度查询;

6.专区要登载《未成年人健康参与网络游戏提示》(附件2),引导未成年人健康地玩游戏、玩健康的游戏。

(四)季度报告

各网络游戏经营单位要在每季度末向所在地省级文化行政部门提交“家长监护工程”情况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咨询数量、申请数量、受理与完成情况、重点案例分析、疑难问题说明,对于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意见或建议。

三、强化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

网络存储系统综合安全研究 篇6

【关键词】网络;存储系统;安全;研究

目前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在各个行业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极大的提高了信息的传递速度,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网络要想充分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就要不断的扩大网络存储系统的容量,为人们提供海量的存储服务,并且要保证其安全性。事实上,安全一直以来都是网络技术的关键性问题,这是因为计算机网络具有开放性和自由性。而作为主要的数据中心,网络存储系统的安全与每个用户的切身利益都息息相关,更应该不断提高其安全性能,以免网络存储系统中的数据信息被人恶意破坏、更改或泄露,从而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在此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对当前网络存储系统的综合安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一、网络存储系统的安全特点

虽然网络存储系统是以网络技术和存储技术为依托而形成的一种信息产物,但是其对安全性能的要求却与一般的网络安全要求有一定的区别。这是因为网络存储系统中,高速网络只是手段,其重点是利用这一手段来将所有的存储设备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集中、共享、统一的巨大数据库。因此其综合安全性能不单单是要保证网络的安全,更重要的是要保证数据库的安全,从而为用户更安全的使用存储资源提供保障。具体来讲,网络存储系统的综合安全具有以下特点:

1、数据保密性。由于网络存储系统可以将很多存储设备都连接起来,同样的,也有很多用户可以访问该存储系统。但是这仅仅只是针对被授权的用户来讲。若没有经过授权的用户侵入该系统,则会造成数据的泄漏,会给正当用户带来一些危害。因此网络存储系统的安全性能中必须要保证数据的保密性,可以通过加密的方式来是避免黑客对其进行攻击。

2、数据完整性。网络存储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为用户提供海量的数据信息,用户也是希望通过访问该系统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数据。但是若网络存储系统中的数据出现了缺失,则会严重影响到用户的访问质量。因此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也是网络存储系统安全性能的重要体现,其可以通过Hash函数来检查数据是否完整,从而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和完善。

3、不可抵赖性。这里所指的不可抵赖性,主要是指网络存储系统中的数据是由哪个设备发出,由哪个用户接收都是有一定记录的,是不能否认或抵赖的,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纠纷发生,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数据使用的安全性。目前网络存储系统在这方面的安全技术主要是以数字签名技术的应用为主。

4、系统性能可用性。由于网络存储系统是一个海量存储系统,因此其用户也很多,系统的访问量很大,对数据加密保护的要求较多。这样就会给使得系统处于较大的负载运行状态下,若系统性能的可用性较差,就会出现瘫痪现象影响到用户的正常访问。为此,在网络存储系统的安全管理中,一定要保证其具有较强的使用和可用性。

二、网络存储系统的安全要素

在对网络存储系统进行综合安全管理的过程中,确定其安全要素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只有明确了其主要的安全要素,才能更有针对性,更有目标的采取安全技术手段来保证网络存储系统的综合安全。在此笔者认为,网络存储系统的安全要素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四点:

1、实体要素。这里所指的实体要素主要是指一些物理基础设施,如计算机、控制器、网络适配器、各种线路以及运行机房中的其他硬件设施,这是实现网络存储系统运行的保障和基本条件。若这些实体设备的安全都不能得到保障,那么网络存储系统的安全也就无从说起。

2、软件要素。在保证了硬件安全的基础上,要想实现网络存储系统的正常运行,势必离不开各种软件的支持。因此软件也是网络存储系统的主要安全要素。包括操作系统的安全,应用软件和工具软件的安全等。要确保其不会被病毒或黑客攻击侵入,从而避免网络存储系统中的数据被恶意篡改。当然,还要避免一些非法软件安装在网络存储系统中。

3、数据要素。在网络存储系统中,硬件和软件的存在都是为了数据的存储和使用而服务的,若数据的安全无法得到保证,那么网络存储系统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为此,数据安全是整个网络存储系统安全体系的核心,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数据安全的基本要求是所有用户都能根据自己的权限合理的访问和规范的使用数据,数据的存储都能在正常的秩序下进行。并且还要能够为用户提供一定的私有存储空间。

4、管理要素。要实现良好的网络存储系统综合安全,管理自然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在安全管理中,主要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安全管理机制和制度,或者对系统的安全现状进行审核和相应的评估来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

三、网络存储系统综合安全实现的关键技术

以往对网络存储系统的安全技术的研究主要着重于容错技术和备份技术两大层面,并且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网络安全技术、信息加密技术和病毒防治技术等都已经相对较为成熟,为网络存储系统安全体系的实现打下良好基础。但是仅仅依靠这些安全技术是远远不够的。笔者认为,网络存储系统安全的实现,还要注重从以下几个技术层面进行研究:

1、操作系统的网络环境安全

由于网络存储系统主要是以网络技术和存储技术为主要依托,因此保证网络和存储设备的安全就显得很有必要。尤其是网络安全,更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值得一提的是,在当今先进科技的推动下,网络安全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动态安全策略框架已经基本形成,再结合一些其他的安全策略,网络存储系统的网络环境安全基本上可以得到保证。

nlc202309020631

2、系统访问的有效控制

网络存储系统要实现自身的价值,需要由用户的访问来实现。但是并不是指所有的用户都可以随意访问。而是应该有一定的访问控制。这是出于保护数据安全来考虑的。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手段来实现:

2.1登录访问控制。这是访问控制的第一步,通过登录访问控制,可以将一些不具备访问权限的用户筛选掉,从而降低了访问风险。目前登录访问控制多是利用设置用户名和相应口令的方式来实现,或者是利用数字证书进行相关验证来获取登录访问权限。目前AFS、NASD等系统的登录访问控制就是通过使用由第三方认证的认证服务器来实现。

2.2访问权限控制。一些没有访问权限的非法用户会试图侵入网络存储系统中进行非法操作,而访问权限正是要对这些用户进行控制和拦截。一般合法的用户会根据自己的访问权限被分为不同的组别,不同组别所访问的目标、文件和数据都是固定的,对这些文件的操作权限也是被限制的。一旦超出自身允许范围,就会被访问权限限制。比如CFS系统就采用了用户分组的访问权限控制。

2.3目录级安全控制。针对用户设置的访问控制,控制用户对目录、文件、存储设备的访问。用户在目录一级指定的权限对所有文件和子目录有效,系统还可进一步指定对目录下的子目录和文件的权限。

2.4属性安全控制。在权限安全控制的基础上提供更进一步的安全性。当用户访问文件、目录和网络设备时,系统管理员应该给出文件、目录的访问属性,网络存储系统上的资源都应预先标出安全属性,用户对存储资源的访问权限对应一张访问控制表,用以表明用户对网络存储资源的访问能力。

3、身份认证控制

身份认证也是一道权限控制关卡,其是在用户对网络存储系统进行访问时对用户的身份做进一步的核实,这一层访问控制可以拦截已经进入系统的黑客。其主要是对用户的物理和数字双重身份进行认证,核实两者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禁止继续访问系统内容。一般身份认证控制所采用的认证方法多是使用口令或者智能卡,也有些是通过生物识别技术来实现。身份认证的使用保证每个网络存储系统用户的访问合法性,从而确保系统安全。

4、入侵检测控制

入侵检测技术主要利用入侵者留下的痕迹来检测来自外部或是内部的非法入侵技术。入侵检测技术是防火墙技术的补充,能够从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在企业网络存储系统安全中入侵检测技术能够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从而提高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确保存储数据的安全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网络存储系统的运行中,一定要保证其安全性能,包括所有与其相关的方面都要确保安全可靠,尤其是认证、授权、数据完整和信息保密等方面,更要给予高度重视,加强对其安全管理。虽然当前网络存储系统的综合安全技术水平还相对较低,但是随着网络存储系统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其安全性能研究也势必更加深入。整体来讲,未来的网络存储安全系统技术研究方向主要是朝着层次化、专用化和主动化的方向不断发展,这也是信息时代发展对其提出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 高杰. 浅谈网络中身份认证技术的分析[J].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01期

[2] 李文红. 网络存储安全技术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06(08)

[3] 李娜. 网络存储综合安全的安全要素和关键技术[J]. 商业文化(下半月). 2012(04)

[4] 易胜兰. 大学网络环境下的网络存储系统的设计[J]. 工业设计. 2011(05)

作者简介:刘哲豪(1993-),男,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人,周口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1级网络工程专业,研究方向为网络工程

复杂网络与网络化软件系统 篇7

随着Internet的发展以及计算机、Internet网络和自动控制技术在经济、社会和国防等领域的信息化应用,软件系统呈现出两个转变:软件运行平台从集中、封闭单机环境向开放、动态和多变网络环境转变;软件系统的功能向各种应用领域和为大众用户提供综合服务转变。这使得软件系统呈现出网络化的新特征,软件的规模和复杂性剧增。大规模软件系统的复杂性,使得开发者对系统的理解和控制越来越困难,软件质量、费用和生产率难以保证,软件开发就会经常处于失控状态,而传统的软件工程正接近其复杂性和可扩展性的极限。因此,复杂软件系统的软件工程日益成为研究热点,国内外研究者提出了一些新的软件开发理论、方法与技术,如:软件进化技术、软件构件技术、中间件、面向方面程序设计方法、基于角色的程序设计方法以及以软件体系结构为中心的网构软件开发方法等[1,2,3,4]。针对软件系统的复杂性问题,近年来一些研究者提出将复杂网络理论和软件工程相结合,利用网络拓扑特征改善大规模软件系统的质量,为软件工程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7,8,9,10,11,12,13]。

本文主要简述复杂网络化软件系统呈现出的新特点,探讨复杂网络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复杂网络化软件系统的建模、分析、设计和测试和维护中的应用。

1 网络化软件系统

网络化软件系统,是指人工构建的,用于对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系统进行控制和管理,面向应用领域,向大众用户提供各种服务的大规模软件系统。

网络化软件系统是在Internet开放、动态和多变平台中软件系统基本形态的一种抽象。网络化软件作为一种新的软件形态,呈现出如下一些新的特点:

(1) 网络化软件基于Internet,具有自主、协同、反应、演化、安全和多态等特性[1]。

(2) 系统的规模和复杂度剧增,呈现出复杂系统的特性。

(3)网络化信息系统面向国民经济、社会生活和国防等各种应用领域;能够提供各种功能、以24小时365天形式服务于大众,由用户来主导,能适应用户各种动态需求。

为了适应这种网络化软件系统的新挑战,必须寻求建立与Internet开放、动态和多变环境相适应的新的软件工程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以构建面向应用领域、服务大众、高可信、高安全和自适应高柔性的大型网络化信息服务系统。

2 网络化软件系统与复杂网络

2.1 复杂网络[5,6]

网络模型是研究复杂系统的重要工具,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机网络理论一直是研究复杂系统的基本理论,同时大量应用统计物理学、非线性动力系统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对网络的几何性质、形成机制、演化规律、结构稳定性和动力学等方面进行研究。20世纪末,科学家发现大量的、真实复杂系统的网络模型既不是规则网络,也不是随机网络,而是呈现出出乎意料的统计特征,如:具有大的聚集系数和小的平均距离的“小世界SW(Small-World effect)”效应,以及节点连接度分布服从幂律分布的“无标度SF(Scale-Free)”特征等。由于这样的网络是真实复杂系统的拓扑抽象,因此称为复杂网络(Complex networks)。对复杂网络的定量与定性特征的科学理解,已经成为网络时代科学研究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挑战性课题,甚至被称为“网络的新科学”。

目前的研究成果表明,复杂网络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1) 统计特征

它包括:

小世界现象,即网络节点对之间的平均距离较短,同时节点的集聚系数较大。

无标度特征,即网络节点的度服从幂律分布。网络中大多数节点的连接度很小,而少数节点的连接度很高。

(2) 动力学特征

基于对真实复杂网络系统的生成与演化的观察分析,无标度的BA模型设定了复杂系统的最重要且最普遍的两个生成机制:生长和择优连接。

(3) 社区结构特征

社区是网络中节点的集合,社区中的节点之间具有紧密的连接,而社区之间的则为松散的连接。复杂网络是由相对独立又相互交错、协作的社区组成。网络社区对网络健壮性和稳定性、在网络化数据上进行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以及对复杂网络的化简等具有重要意义。

2.2 网络化软件系统具有复杂网络特征

大型复杂网络化软件系统是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多个部分,再由多个开发者共同完成。在开发过程中,根据功能需要将复杂的功能分解为大量可重用的构件。若将这些构件视为节点,构件间的相互关系表示节点之间的边,就可以建立复杂软件系统的网络模型。采用逆向工程对已有的复杂软件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研究[7,8,9,10,11]表明:复杂软件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并不是随机的,而是具有小世界效应和无标度特性。

目前复杂网络化软件系统的开发主要采用基于构件软件技术和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每个构件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设计实现,更接近于客观世界,无标度特性更突出。构件的复用性使得软件系统的小世界效应突出。由于构件的自治性和异构性,构件之间具有层次化特征,构件以服务的形式交互,彼此的耦合更松散。

因此,复杂网络化软件系统不仅运行平台网络化,而且拓扑结构也具有复杂网络特征。

3 基于复杂网络的网络化软件工程

目前,国内外有关复杂网络的应用研究领域主要有:生命科学领域的各种网络、Internet、社会关系网等,但复杂软件系统网络的研究成果还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对已有的复杂软件系统的复杂网络特征进行实证研究和统计分析[8,10,11]、对软件系统的度量[9,11]和测试[8]进行理论研究以及利用复杂网络理论对已有的网络化软件系统进行改进[12,13]。从复杂网络的角度,在更坚实的数学理论基础上,研究软件系统和软件工程,对网络时代复杂信息系统的软件工程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复杂网络理论可应用于复杂软件系统的软件工程的下述几个方面。

3.1 软件建模

复杂网络的结构特征刻画了复杂系统的本质特征和普适共性,反映了经过进化形成的真实网络的优点。这些真实网络是由大量个体经过自发的相互作用,经过生长和择优的演化过程最终形成稳定的网络结构,这种结构经过了长时间的考验,可以认为是一种合理的组织形式。

复杂网络化软件系统作为人工设计和实现的复杂系统,完全可以借鉴和使用这种进化模式和网络结构,建立基于复杂网络拓扑结构的软件系统网络,以解决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随意性而导致的各种不可预测问题。因此复杂网络理论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对于复杂网络化软件系统的建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3.2 软件设计

复杂网络理论也可应用于软件系统的设计过程。例如:

有效地利用复杂网络的信息动力学特性可改善信息传输网络结构设计,对预防控制网络上的信息拥塞、提高信息传输速率等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利用社区理论可优化网络化数据的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算法设计,提高速度和准确率。

3.3 软件测试

统计表明一个软件系统中,80%的软件缺陷常常存在于20%的软件空间里。因此,如何有效地确认和标识出这20%的空间,对软件测试是十分重要的。复杂软件系统中蕴涵着的无标度和小世界特征,可以帮助测试人员了解软件系统的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其特征规律的基础上分离出重要的构件或代码段,以制定测试的步骤和优先级,进而利用其组织关系进行有选择性的重点测试,可以适应复杂软件系统的规模,以较低成本、高效的方式对软件进行测试。

3.4 软件度量

软件度量是使软件设计与开发的科学性的重要保证,复杂软件系统的开发之所以经常处于失控状态的原因正是缺乏合理的度量。

利用网络化软件系统的复杂网络特征定量地刻画和分析软件系统的结构和行为,对于软件系统的复杂性度量具有如下作用:

(1) 节点间的平均距离、集聚系数和节点度的分布可以作为软件系统全局拓扑结构复杂性的度量标准。

(2) 软件构件交互的复杂性可以通过节点度分布度刻画,入度大的节点说明其复用度大,而出度大的节点则比较复杂。

(3) 用户的多样性、需求的持续变化、网络环境的动态演变、资源的自治性与不确定性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软件构件的目的性与自主性及其相互作用,必然导致网络化软件系统结构、行为、性能和质量的动态演变,最终驱动软件系统的发展和进化。利用复杂网络的动力学特征的生长和择优连接机制,可以刻画和度量软件系统的演化复杂性。

4 结 论

“结构决定功能”是系统科学的基本观点。目前,复杂网络是新兴学科交叉研究领域,利用复杂网络理论研究复杂网络化软件系统的工作也刚刚起步,需要从更深层次的理论高度以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向上推进,随着对网络化软件系统的复杂网络特性的认识不断深入,必将建立起一套基于复杂网络的软件工程新理论,以适应网络时代对大型复杂信息系统开发的需求。

摘要:复杂网络理论是对复杂系统的高度抽象,实证研究发现网络化复杂软件系统的拓扑结构具有复杂网络的特征。复杂网络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为网络化复杂软件系统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数学基础。提出一种基于复杂网络的网络化软件工程,探讨了复杂网络理论在网络化复杂软件系统的建模、测试和度量中的应用。

高校网络环境下网络存储系统的设计 篇8

网络存储是将存储设备通过通信网络,借助专门的嵌入式文件管理及分发系统,连接到一群计算机上,从而提高存储的容量、安全性及健壮性。随着网络化校园的推进,数据的网络存储已经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 网络存储系统的设计策略

设计一个好的数据存储系统,应该充分的考虑到以下几点:1)存储平均预算。2)存储的总容量。3)存储IO的高速。4)布局的合理性。5)数据的安全性。

该文将以这几点作为出发点,考虑校园网络的使用环境,按照存储系统设计的顺序从以下方面阐述存储系统中各层面的设计策略:1)SAN的选择。2)存储阵列的选择策略。3)存储系统的布局。4)Raid的设定策略。5)LUN的规划。6)安全性。

2.1 SAN的选择

SAN(存储局域网)是一个由存储设备和系统部件构成的网络,所有的通信都在一个与应用网络隔离的单独的网络上完成,可以被用来集中和共享存储资源。在业界存在着两大主流SAN系统:FCSAN和IP SAN,选择哪种系统是存储设计的关键问题,两者的比较如表1所示。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虽然FC SAN确实具有较高的性能,但却有高昂的造价及要求专有技术的缺点,相较而言,IP SAN具有可以直接利用成熟的校园以太网,系统兼容性好,性价比高,可扩展性强等对于校园网络建设至关重要的优点,而且其传输性能对于一般的校园网络应用也基本满足。所以,选择IP SAN是比较合理的选择。而且,IP SAN所使用的Iscsi和虚拟化技术有很好的协调性,可以利用虚拟化技术将FC SAN虚拟化,以保护投资。

2.2 存储阵列的选择策略

决定了SAN的选择,就要进行网络存储系统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存储阵列的选择,存储阵列是IP SAN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越与适用与否决定了IP SAN的整体效能。存储阵列参数中,有两项指标是最重要的:IOPS和带宽,前者表示单位时间内,系统所能够执行的I/O总数;后者表示单位时间内,系统所能完成的数据读取总量。当然,这两项参数是越大越好,然而,要在真正的系统中使得性能达到这两个设定的理想值,还需要取决于其它参数及实际使用环境。

首先,缓存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一个命中率高的缓存能够真正的提高数据存取的性能,缓存的命中率取决于缓存的大小、系统算法、数据分布还有访问规则。其次,各层次速度的匹配也相当重要,总的硬盘IO要和系统接口带宽匹配,系统接口带宽要和交换端口带宽匹配,只有在整个数据通道中不产生瓶颈,才能充分发挥性能。

应用环境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于IO不多,但单次存取数据大的应用,如流媒体服务、大型文件下载等,应该更多的关注带宽、缓存容量。而对于IO频繁,但单次存取数据量较小的的应用,如信息数据库、普通网页服务等,则应更多的关注IOPS、缓存算法。

总而言之,对于存储阵列系统的选择,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并尽可能的做一些测试,设定合理的参数,才能做出比较正确的选择。

2.3 存储网络的布局

硬件选择之后,就是系统的搭建及布局,在一个IP SAN网络中,服务器应具有两块网卡,一块面向网络应用,另一块则专门用在存储网络上存取数据,典型结构如图1所示。

从该结构图中可看出,存储网络可直接通过以太网交换机连接构建,在校园网络中,也可以直接在原有交换机中划分专有VLAN来构成专有存储网络。在这个基础结构之上,还可以进行如双机热备,虚拟存储,冗余等进一步的设计。

2.4 RAID的设定

要想充分发挥出存储阵列的优势,必须做出合理的RAID设置。RAID(磁盘阵列)的作用是将多块硬盘组成阵列,以提高容量、性价比、IO速度和安全性,而RAID种类繁多,各有优劣,现将常见的RAID通过表2进行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综合考虑利用率、安全、性能等方面的因素,RAID-5是校园网络当中较合理的选择,当然,在某些特殊环境下,其它的RAID也有适用之处。除此之外,还有RAID-30、RAID-50、RAID-6、RAID-7等,这些RAID都各有长处,但也存在着如利用率低、无通用标准等缺点。

2.5 LUN的规划

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就可以进行网络存储的实现,即LUN的划分。LUN(逻辑单元标志)让服务器通过LUN来识别存储阵列上供给的存储空间。所以,在划分LUN之前,首先要确定的是有多少服务器有需求,需求是多少,才能合理划分。在划分LUN的时候要遵循自底向上的原则,即“物理磁盘———RAID组———虚拟磁盘———LUN”的顺序,先划分好底层的结构,才能划分上层的结构,具体层次结构图2。

从图2的结构图可以看出,合理的LUN规划,涉及到了硬盘的选择与设置、RAID的选择、用户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注:DC=磁盘容量N=磁盘总数

2.6 安全性

要完善一个网络存储系统,一定要考虑其安全性,包括数据安全性及管理安全性。

数据安全性是设计存储系统需考虑的主要问题。利用双机热备,保证服务系统的冗余。利用磁盘阵列的容错性,可保证在磁盘损坏的时候恢复磁盘数据。利用快照技术,可恢复某个时间点上的数据。还可以使用远程文件复制、远程磁盘镜像实现异地容灾。

管理安全性是指在使用存储系统的时候,权限管理及防止入侵等方面的设定,由于IP SAN可构建在IP网络上,相对于FC SAN的专用网络,更应注意其安全性,所以,在IP SAN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网络的隔离,至少需要划分VLAN。2)管理接口需要守护。3)启用CHAT机制。4)使用Ipsec或其它加密技术。5)设定确切的用户端和目地端。

3 结论

本文以网络存储系统设计中关键问题的依次解决为线索,从全局到细节,从设计到实现提出了系统综合进行网络存储设计的策略,在使用该策略进行具体设计的时候,还要注意在各个层面仔细规划、深入了解。在设计的时候需要合理的需求分析、性能比较、技术评估,力求使设计出的系统是高效的,安全的,健壮的,并具有一定的扩展性及升级空间。

注:LUN:逻辑单元标志VD:虚拟磁盘RG:RAID组PD:物理磁盘

摘要:网络存储作为一门前沿技术,在当今网络工程设计当中所处地位越来越重要,如何使用优化的策略对整个存储系统进行设计直接关系到校园网络的效率性、安全性及健壮性,该文以网络存储系统设计当中关键问题的解决顺序为线索,遵循全局到局部,设计到实现的思路,结合高校网络环境,提出了一种综合的的网络存储设计策略。

关键词:网络存储,IPSAN,存储阵列,RAID,LUN,存储安全

参考文献

[1]严茂昌,邵芳.高校数字图书馆存储技术的发展趋势——SAN系统的构建[J].现代情报,2007,27(10):98-100.

[2]黄河清,曹元大,宋晓华.虚拟网络存储系统自适应数据分配策略[J].计算机工程,2007,33(19):23-25.

[3]刘军,刘金江.一种新型iSCSI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河南大学学报,2007,37(6):643-645.

[4]余寅辉,余镇威,杨传栋,等.SAN存储系统的性能分析模型[J].计算机工程,2007,33(10):271-273.

[5]韩德志,余顺争.基于IP的高可用海量网络存储系统的研究[J].通信学报,2007,28(1):87-95.

[6]李健,谭爱平.网络存储技术综述[J].电信快报:网络与通信,2009,8(8):35-38.

[7]王博,吴建.一种网络文件安全存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微型电脑应用,2009,8(8):36-38.

[8]张冬.网络存储系统原理精解与最佳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274-292.

控制网络系统设计与网络互连分析 篇9

控制网络系统是由控制网络结合相应控制策略和方法所形成的分布法所形成的分布式网络化控制系统, 也称网络化控制系统。狭义的控制网络系统是指在局部区域内现场的检测、控制、操作设备以及通信线路的集合, 用以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使该区域内不同地点的设备和用户实现资源共享和协调操作。广义控制网络系统既包括狭义的网络控制系统, 同时还包括通过企业内部信息网络甚至Interent实现的对全工厂、车间生产线直至现场设备的监控调度, 管理优化等。其特点基本为分布式的网络体系结构, 全数字化通讯, 模块化的功能设计, 节点间较强的耦合性, 网络通讯的强实时性, 低成本和恶劣环境的适应性, 网络的局域性, 系统的开放性和兼容性, 系统的可扩展性和易重构性。其优点的大概六个方面, 首先控制网络系统提高了控制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其次增强了系统信息集成能力, 有利于不同网络的互连集成;再者便于安装和维护;然后可以有效降低系统成本;再者可以作为实现各种复杂分布式或优化控制算法的应用平台;最后对于系统开发者和用户而言, 它都打破了技术垄断。

二、控制网络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法分析

控制网络系统从整体上体现为一类复杂的分布式实时控制系统。在整体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系统性价比、扩展性以及维护性等因素。这便意味着控制网络系统的整体设计过程必须依据严格的工程化方法进行, 以降低系统实施中的技术风险。针对目前控制网络系统设计与建模中没有一种成熟设计方法和开发过程模式的现实情况, 所以基于QOS性能分析和UML形式化建模的控制网络系统整体设计方法, 该方法是对于控制网络系统整体设计和建模过程的一种有益探索与尝试。首先该方法是有三个子模型构成, 分别是控制子模型、网络子模型和结构实体子模型。控制和网络子模型是较高层次的、抽象化的功能模型, 它们分别描述了控制网络系统在控制与网络上的功能和服务特征。结构实体子模型可以形式化的直接刻画控制网络系统内在结构、连接和具体实现形式。控制功能与网络服务特性通过实体对象的不同属性和方法而体现, 进而由相应软硬件具体实现。其次, 该方法有机的将控制网络系统的性能分析同系统整体设计结合起来, 分阶段完成了控制算法、网络服务品质和系统结构的设计和开发。该设计方法对于进行控制网络系统等大型复杂工程的设计与开发, 具有较高实际应用价值。

三、控制网络系统中的网络互连分析

3.1不同专用协议控制网络系统之间的互连

尽管开放式系统是控制网络系统的发展趋势, 然而很多采用专用协议的控制网络系统仍在现实工程中广泛应用, 如各种传统的DCS系统等。对于受控对象范围有限、系统开放性和扩展性要求不高的应用场合, 这类控制系统仍具有经济上的合理性。对于这类网络互连网关实现了不同协议间数据帧格式的转换和传递;同时还可以按照一定寻址策略完成不同数据帧的路由选择。目前在控制网络系统中, 因为部分协议可能没有网络层结构, 所以在应用层转换更为常见。

3.2统一开放式协议控制网络系统之间的互连

相对而言系统采用相同开放式协议不需通过协议转换, 能够仅通过网桥和路由器就完成彼此网段之间的互联通讯, 实现了在数据链路层将数据帧存储转发;路由器则是在网络层转发数据。遵循同一种开放式总线或工业以太网协议的控制网络系统互连与扩展结构。

3.3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实现不同协议控制网络系统的互连

当网络规模很大、数据通讯量较多时, 信息的完整性和实时性就会受到网关或路由器内存容量、处理器运算能力等因素限制, 这时若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进行不同控制网络系统的互连和集成, 高传输速率和高性能网络设备可以一定程度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实时性, 同时还可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共享。

结束语: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算时间内控制网络系统将面临总线与传统网络系统共存的局面。在控制网络系统设计时, 考虑如何实现系统中异构网段互连和集成是很现实的问题。只有不断的进行控制网络系统设计与网络互连分析, 才能不断创新, 才能走在信息时代的前列, 才能真正意义上取得时代性, 前瞻性的成就。网络创新才是未来网络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参考文献

[1]阳宪惠.工业数据通信与控制网络.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2]顾洪军.工业企业网与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

浅谈网络财务系统的风险管理 篇10

一、网络财务系统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会计工作从以前简单的以核算为目的,变为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经济业务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加工、分析等,以此来提高企业效益。企业能否获得准确的会计信息并及时作出决策,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尤为重要,因此对于提供及处理会计信息的网络财务系统有着巨大的考验。在信息技术为会计业务带来便捷的同时,网络财务系统本身及其外部环境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风险,对企业的利益有着不可忽视的威胁。因此在不可抗力等情况发生的条件下,我们有必要分析会计信息及其系统存在的风险,并对风险进行控制管理。

二、会计网络化的安全风险

(一)内部控制弱化引发的安全风险

会计网络化实施后,业务流程的转变对企业内部控制影响较大,对企业财务方面的监控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过去手工账务处理,进行了信息自动化处理,例如审批自动化处理,大大的增强了业务处理的效率,但在新的业务处理环境下,改变企业原有内部控制的风险特征,引起授权控制下降、职责分离的重要性下降、会计凭证、账簿作用的弱化,造成了相应的不同程度的风险。企业内部控制引发的风险应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 内部控制环境的风险。

从我国内部控制的法规建设上看,内部控制的法规建设较为混乱,而对于企业管理内部,内部控制往往是自成体系,适用性很差,公司治理结构形同虚设,为企业带来风险。

2. 内部人员的道德风险。

企业内部管理者对于权限划分不当、相互牵制的控制失效、内部控制监管不严等,造成机密数据的非法访问、篡改、泄密等造成企业损失而引发的风险。

3. 审计监督存在的风险。

一是在网络环境下,传统的单据、凭证、账簿都变成以电磁信息的形式传递并存储,对于数据被删改、篡改的痕迹无从查询。二是由于电算化会计制度的不完善,审计监管制度的不完善,会计软件可审性较弱等造成的风险。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

会计信息系统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采用数据库等工具,利用计算机设备对会计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和处理,完成会计核算,提供会计决策所需的信息。会计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包括分析、设计、实施、维护等阶段,各个阶段都受技术的局限性、企业管理水平、操作者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会计信息系统面临着多方面潜在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会引起会计信息系统数据的破坏、丢失,系统硬件、软件无法正常运作造成企业财产损失等。

1. 信息系统自身存在的风险。

会计信息系统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由硬件设备、软件、数据、人员等组成的,其本身存在固有的脆弱性,可能会导致风险的发生。一是网络规模越大,通信线路越容易受到损坏。二是由磁介质存储会计信息代替以往纸制介质,使会计信息在传递、存储过程中的不安全性,导致信息数据的不准确及丢失等。三是渗透问题。计算机提供公共的服务和资源共享性,虽然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增加了用户群,但同时也为侵入者提供了渗透的途径。可能会导致数据的丢失,甚至发生系统瘫痪的现象。

2. 信息技术和系统故障引发的风险。

一是在系统开发和设计过程中,由于技术不成熟或开发人员对于会计知识欠缺等可能造成系统风险;二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计算机硬件的毁损等不可抗力的风险发生。

3. 安全风险。

一是计算机病毒的危害,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病毒也在不断“进化”,呈现出多样化、破坏力强、自我复制、速度快等特点,对网络财务系统及其运作带来很大威胁;二是黑客的袭击,企业对于网络的管理和防护缺乏监控,造成商业机密被窃取、系统瘫痪等威胁。

4. 系统关联方的道德风险。

单位与关联方进行业务与数据的交换,使关联方道德风险的发生成为可能。关联方主要包括客户、软件开发商,同时也可能包括银行、审计、税务等部门,关联方通过非法侵入网络财务系统,用以剽窃机密数据、知识产权等会对企业造成不容忽视的危害。

三、网络财务系统风险控制的原则

风险管理控制是一个过程,由组织中的各个层级人员实施,贯穿、流动与整个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发生的潜在事项,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合理的保证。而在实施控制决策时,应根据信息系统的特点及处理风险的成本大小等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其原则有以下几方面:

(一)成本效益原则

风险控制应在降低系统风险的同时考虑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在处理系统风险时选择最优方案,以最小的成本解决风险带来的威胁。

(二)系统性原则

信息系统是一个整体,在处理系统风险时,应协调好各分系统的关系,考虑到系统整体,不能在处理时只考虑部分数据,而忽视其它数据的发生变化,导致系统失效数据紊乱。

(三)可持续性

在进行风险控制时,不能只为了处理故障而进行处理,应注重风险处理方法的持久性,也不能只为了降低成本而忽视系统将来升级及改善的可能性。

四、网络财务系统的风险控制

为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提高企业财务系统的运营效率,需要多方面对风险进行控制。

(一)法律的保障

目前,我国针对网络商业犯罪制定的法律法规还不够成熟,法律在规范网络行为方面还没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国家应加强对信息犯罪的控制,保障信息使用者的权益。

(二)软件的选择

在应用网络财务系统之前,应对软件供应商及其财务软件功能进行全面考查,选择技术、资金实力强、售后服务较好的软件供应商,在选择软件时,应注重数据库的安全性、决策支持性、易用性等。

(三)人员的任用

目前,许多企业中的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对于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新事物接受能力差,不能与时俱进,使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影响企业的利益。因此,企业应着重培养员工技能,使企业中的财务管理人员成为懂财务、会管理、并且掌握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四)组织控制

基于目前的财务系统,应建立起具有控制能力的组织机构,有较为全面的控制措施,例如组织机构设置与人员安排、职责分离等,各部门分工明确,才能使网络财务系统有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在组织上得到保障。

(五)操作控制

操作控制主要是通过建立和实施操作管理制度,使其对系统使用、会计业务处理起到权利的制约作用,从而保障信息处理的高质量,减少差错的发生和未经批准使用文件程序的机会。重视操作日志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操作人员工作态度、能力、责任的可信赖程度。

(六)档案控制

档案控制主要是通过建立档案的管理制度,来保证档案的真实可靠性而实施的保护措施。包括对于存储质的防护管理,介质存储环境的防护,如防磁、防水、防尘、防火等,以及纸、磁档案分离保管实现的双重保管措施。

(七)安全控制

安全控制可以在多个层次上进行控制,包括对于网络端口的保护,进行系统访问控制,并且对于重要性级别不同的数据应赋予不同的访问级别,可用口令、密码、磁卡等标识进行加密,加密是最基本的控制措施,以及在系统和用户之间实施一些相互验证的方法。

(八)维护控制

维护是系统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包括系统软件、硬件维护。系统的重大维护需要软件公司进行,一般的系统维护需要企业的工作人员对计算机设备定期进行检查,来确保系统正常、有效的运行。

(九)内部管理控制

企业进行内部控制时,需要制定内部控制目标,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重新作出评估与完善。一是对于企业的关键业务进行评估,确定其流程达到系统的稳定性。二是对职责分离进行评估,确保责任分明。三是根据最终业务目标的实现进程,来评估风险控制设计是否适合企业本身特点。在制定控制目标后,决定控制方案。基于系统控制和流程控制的原则,优化内部控制,减少系统本身的控制盲区,结合内外监管机制,持续改进和完善管理体系。

(十)审计控制

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审计的理论与审计的实际工作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审计人员的管理变化。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审计理论、审计技能之外还应具备现代信息技术,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机操作,审计人员应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提升其能力。二是注重内部控制审计。审计人员的责任不是审计计算机和财务系统的内部控制措施,而是审计应用公司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的实施。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无需审计人员去审查,基于过去会计核算软件的审计制度,其实质就是对内部控制功能的审计。

在企业进行财务系统风险控制的过程中,需要经过事前、事中、事后处理的过程,即事前预测分析,事中处理,事后反馈的三种控制风险方式,企业决策提出的风险控制策略往往是事后控制,此时出现的偏差或风险可能已经造成了财产损失无法挽回,所以企业应重视防患于未然的事前控制风险方式,不能只追求短期的利益,否则缺乏对风险控制的成本投入,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长远的利益损失。对企业进行系统风险评估、系统控制方案实施,完善信息系统的控制设计,总结处理风险过程的经验,将风险评估与制度管理相结合,保证系统控制方案安全并有效的实施。

摘要:网络财务系统为企业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风险。为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提高企业财务系统的运营效率,企业在遵循成本效益原则、系统性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基础上,需要从法律保障、软件选择、人员任用、组织控制、操作控制、档案控制、安全控制、内部管理控制和审计控制等多方面对风险进行防范。

关键词:网络财务系统,会计信息系统,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刘国常.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及其评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王晓明.会计信息系统风险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

[3]宁红梅.谈网络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与防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

[4]庄明来.会计电算化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12

[5]张国平,程玉民.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J].会计之友,2005

上一篇:适时的礼物下一篇:安全防护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