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技术问题

2024-07-25

环境监测技术问题(精选十篇)

环境监测技术问题 篇1

很多人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 其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与增长速度, 对于环境监测来说, 应当实现全面的检测。因此, 在工作中要认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 坚持从实际出发, 改善现有的监测体系, 做好工作的规划与研究, 提高监测技术的质量, 增强环境防治的效果。

1 当前环境监测技术工作中的问题

从目前的工作情况来看, 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中仍然存在一些缺陷, 限制了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 为了改善环境监测的工作效果, 就必须对存在的问题有清楚的认识, 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1.1 资源配置与监测任务不相符

随着社会的进步, 经济的发展, 环境问题逐渐显现, 这就加大了环境监测技术的工作量, 从实际调查情况来看, 现阶段我国环境监测资源存在严重问题, 很多计划都无法在预期之内完成, 监测效果无法达到预期要求。而且从技术手段来说, 由于自身的效果无法发挥, 导致环境问题恶化循环。

第一, 资源配置中的缺陷

从资源配置情况来说, 除了监测资源配置结构的不合理外, 我国的监测设备与技术上也较为落后, 这严重制约着监测工作的发展, 同时监测的机制不够完善, 导致整个监测工作都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尤其是在设备的采购上, 问题十分严重, 科学性较差, 这使得故障问题日益严重, 严重制约着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进步。

第二, 监测人才资源的缺陷

从目前我国环境监测部门的人才储备区情况来看, 问题较为严重, 除了人才配置的不合理外, 专业人才十分匮乏, 这必然会制约工作水平的提高, 对与环境监测技术工作来说, 专业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是提高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 唯有人才充足, 专业人才过硬, 才能达到预期的工作要求。从当前的情况来看,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中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 这是导致环境监测技术发展最为主要的因素之一。大部分监测部门都采购了现代化的监测设备, 但由于专业人才匮乏, 没有人会操作设备, 导致设备成为了摆设, 完全成为应付检查的工具。在这样的环境中, 要想实现预期的监测效果根本不可能, 同时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从这个角度来说, 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过关, 现代素质强的专业监测人才队伍迫在眉睫, 唯有如此才能达到预期的监测目标, 才能达到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目的, 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1.2 硬件设施不到位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问题外, 硬件设备也存在问题。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 任何工作都需要有现代化的硬件设备, 环境监测工作亦不例外, 硬件是保证环境监测技术实现的基础, 也是环境监测工作创新的前提。但从目前我国环境监测工作情况来看, 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在硬件上仍然存在诸多的不足, 无法满足环境监测工作的需求。具体来说, 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 实验室的大环境不过关

我国多数的环境监测部门都不受到重视, 经费也较为紧张, 因此实验室的环境条件相对不过关, 试验的设备与试验的工具都不足, 根本无法满足日常工作的需求, 找出环境中的问题难度也就更高。从相关部门的数据统计情况来看, 我国部分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资质根本没有满足评审准则要求, 自然就无法实现预期的工作目标, 达到环境监测技术的要求。

第二, 技术设备配置更新较慢

不可否认, 科技的进步, 推动了现代化设备的发展, 在技术设备的配置上同样存在诸多的问题, 对于一些已经使用很久的设备来说, 由于维护与管理上的不够及时, 导致对故障发生概率的分析就不够准确。对于监测设备来说, 零部件的更新速度无法满足需求的速度, 技术效果无法达到预期, 影响整体的工作质量, 增加经济的损失。

2 提高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有效措施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 目前为止, 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中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亟待完善, 尤其是人才储备与硬件设备不过关, 严重制约环境监测质量的提高, 对此, 相关部门及专业人员必须要对其高度重视, 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分析, 考虑长远的发展目标, 分析问题, 采取有效对策, 推进环境监测技术水平的提高。

2.1 创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监测技术管理体系

针对上文的问题, 我国的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必须要立足实际, 从实际情况出发, 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 确保技术使用与配置的规范性。因此除了要加强环境监测技术上的管理工作外, 还必须要对监测技术设备的性能进行校对, 保证其每次工作都是最好的工作状态, 进而提高监测数据的精确性, 避免错误的数据出现, 提高监测的效果。同时, 要对换将监测工作的技术实力进行分析, 从实际出发, 根据问题的情况制定出相对应的方案, 提高技术分析的准确性。另外, 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来制定管理体系, 在注重监测效果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国家的整体发展, 这也是确保结果科学性的条件之一。

2.2 加强对环境监测技术设备的高效管理

环境监测设备的重要性已经不需要赘言, 工作人员对其必须要有清楚的认知, 坚持从自身的工作实际出发, 明确设备管理的方向, 提高监测设备管理的人性化与科学化。同时, 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合理的配备技术资源, 做到配置的最优化, 减少闲置, 避免资源浪费。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就是加强设备采购工作的管理, 增强审核的严格性, 配备专业的检测与维护人员, 增强设备的使用性能与使用效果, 延长其使用寿命, 以此来推进环境监测技术工作的发展。

2.3 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

人才是根本, 环境监测部门的领导人员也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 认识到人才培养与环境监测之间的关系, 增强人才的专业水平与实际工作能力, 同时监测部门的负责人要结合本单位的具体工作情况, 加强培训, 注重教育, 进而使得工作人员可以更快地进入到工作状态, 提高工作效果, 改善监测质量, 改善环境质量。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社会的进步, 经济的腾飞, 使得人们对环境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也有了提高, 这就要求所有环境监测人员必须要立足实际, 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回避, 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 提高工作的准确性, 为相关部门提供准确的数据, 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 也更好地推进我国环境工作的发展, 促进经济水平的提高。

摘要:随着经济的进步, 社会的发展, 环境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 环境监测工作不容忽视, 唯有加强环境污染监测效果才能改善环境质量。但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 我国环境监测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监测的效果, 对此, 必须要提高监测技术, 改善监测工作质量, 下文就对此进行阐述, 并提出改善意见。

关键词:环境监测,技术,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樵地英.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3 (02) .

[2]祁春满.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广东科技, 2013 (Z1) .

环境监测技术问题 篇2

浅谈我国当代环境监测技术中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本文从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和发展出发,分析了环境监测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及对策.作 者:项红    谢飞  作者单位:项红(佛山市三水区环境保护监测站,广东,佛山,528100)

谢飞(佛山市禅城区环境保护监测站,广东,佛山,528000)

期 刊:中国科技纵横   Journal: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PANORAMA MAGAZINE 年,卷(期):, “”(15) 分类号:X8 关键词:环境监测技术    问题    对策   

环境监测技术问题 篇3

关键词:室内;环境污染;监测技术;研究

前言:文章对室内环境监测进行分析,针对其进行概述并探讨了其现状。针对室内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探讨了室内环境监测在室内环境中的防治作用。经监测,我国大多数室内环境均不达标。久而久之人们会产生不适感,造成中毒现象。室内环境影响着和人们的生活及健康,但是,很多室内装修材料、质量等多数会造成有害气体的排放,造成人类健康受到威胁;因此,必须对室内环境污染情况进行改善。室内环境监测的应用,能够有效的监督室内环境变化。能够及时反映问题的所在并及时反映。不仅能够避免室内环境的污染给人类健康生活造成的危害,还有力与人类舒适环境的创造,为人类安全作出了基础性保障。使国家室内污染问题的解决得到良好的控制与改善。

1室内环境污染和监测概述

所谓室内环境,是指相对封闭的为人们提供社交、生活、工作及其他活动场所的空间,一般包括办公室、住宅、交通工具以及其他娱乐场所等。而室内环境污染概括来讲就是由于室内引入了能释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事物或者通风不足而造成室内空气含有有害物质超过人体所能承受的标准,并引起人体的不适症状。严重的室内环境污染能够造成人重病甚至死亡。高浓度的这类物质甚至可以损害神经,而且这种物质对儿童的损害更为明显。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室内装修材料不合格而导致的人员中毒伤亡事件屡见不鲜,在不断提醒着我们要时刻提高警惕,防止室内污染中毒。在室内污染防治中,对室内环境进行全面有效地监测是必不可少的。室内环境监测是指利用一些专业的监测工具,及时检测室内有害物质的浓度,检查其是否超出了人体可以承受的浓度。若是发现有害物质超标,及时采取措施,降低对人体的损害。

2室内环境监测在室内环境污染防治中的作用

现在人们更加注重生活质量,房屋装修也越来越普遍,城区房屋大部分都精装修过。而精装修的材料成为导致室内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浓度提升的重要来源:室内装饰材料比如刨花板、胶合板、三合板等,地面装饰材料如瓷砖、大理石、木质地板等,此外还有墙壁涂料、木制家具等等。这些材料已经经过证实,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通过专家大量的数据监测、统计整理和分析发现,我国城市大部分居民的室内生活环境质量不达标。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尤其是甲醛,已经严重对人的健康甚至生命造成了威胁。但是,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认识还是相当薄弱,绿色健康的室内环境理念还没有在人们心中形成。有些人人在室内装饰时,一味追求审美效果,而忽视了自己的健康生活环境。有些人已经收到了室内环境污染侵害,出现了不适症状,但是并未认识到这是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更有些人在选择装修材料时,一味贪图便宜,选择廉价劣质的材料,加剧了环境污染的危害。此外,有些房屋在设计时就存在问题,光照不足,空气流通不足;装修队伍专业水平低,缺少必要的装修技巧,这些都是造成室内生活环境污染因素。针对以上因素,很多专家呼吁,必须加强室内环境监测,谨防环境污染超标。室内环境监测对环境污染危害的预防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最佳的检测时期指装修结束后的一月内和装修后入住的前一个月。另外,平时对室内环境的检测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这样的监测,(1)对室内空气进行检测,判断空气质量及污染情况。根据污染程度分析对人类的伤害程度。反馈给人们会并及时进行医治及对污染问题的解决。解决手段有很多方式:改善室内空气、增加室内空气流动、更换家庭用具、经常进行消毒清洁等。既能够保证室内环境的清洁,又能够保障人们的生活健康。(2)能够对室内装修商家进行监督,将其生产的材料、各类家具用品的质量进行检测。能够使生产商作假、生产劣质商品的行为得到控制。使室内装修材料质量得到提升并且高效发展,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3)室内监测的应用,能够使人们充分意识到室内环境污染的重要性,加深人们对于室内环境污染情况的了解,从而提高防范意识,采取解决措施。使人们生活环境整洁、健康。我们还应清楚的看到,我国目前室内装修权利维护方面的制度不够健全,措施不够完善。这样就要求广大人们更要擦亮双眼,选取绿色建材的同时,加大对室内环境进行监测的力度,将环境监测定位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

3室内环境监测需要提升的方面

室内环境监测必须顺应时代进步的潮流,增加一些新的领域和方法,为环境污染防治提供新的保障。(1)加强对室内装修材料模拟使用后的监测工作。我国目前虽设有专门的建筑材料审查检验单位,但有些建筑装修商却将合格的材料送去检验,在实际市场销售中却向大众销售劣质材料。加强对室内装修材料模拟使用后的监测工作,并对建筑材料市场进行不定期检查,可以及时掌握市场真实情况,熟知室内环境质量的发展趋势。(2)有效提高室内环境生物监测。我国现在的室内环境生物监测还很薄弱,检测技术不发达,而生物监测已经成为室内环境检监测的必不可少的方面。不少微生物甚至一些病菌在室内活动,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很大威胁。我们应该加强针对室内环境污染生物的研究,在研究基础上,需找突破口,对生物监测投入必要的精力和资金。(3)重视汽车车内空间的质量检测。随着汽车的日益增多,人们的很多时间在车上度过,汽车内的环境质量也应受到足够的重视。车内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处理,汽车空间内污染的防治需要人们的重视。这也成为室内环境监测研究开发的新领域。(4)室内烟雾也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许多烟民在室内吸烟,严重影响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虽然我国已经开始在公共场合禁烟,但是禁烟力度仍有待加强。而且我们也要认识到,在一些私人场合空气中含有的尼古丁一氧化碳含量也严重超标,需要有效合理的监测。这种监测对减少烟民,提高我国公民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帮助。(5)重视对餐饮行业油烟的监测。现在,餐饮服务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也带来了室内油烟污染问题,需要解决。在这一方面,我国现阶段的措施还不够完善,有关部门应加强对餐饮部门室内油烟监测的监督,督促餐饮部门改善室内环境。

4结束语

室内环境检测,需要国家、政府、企业、单位及个人全员配合并参与,使环境监测工作得到全面的提升。室内环境监测的应用,不仅能够促进室内装修质量的进步,材料的改善,同时也能够保证人们生活的安全与健康。由于室内环境监测在發展实践上比较短,所以目前,其发展还不够完善。为了保证室内环境监测作用的最优化发挥,就必须重视室内环境监测,加大管理力度,将监测设备进行创新。引进新技术,实现互联网的应用,使室内监测逐渐走向智能化、科技化、全自动化的发展趋势,控制室内环境污染,保证人们健康的生活。室内监测的应用不仅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有利于我国室内环境的保护工作的高速发展,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秦建华.浅析室内环境污染物的控制[J].河南化工.2010(02)

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问题探讨 篇4

关键词:环境监测技术,问题,探究

随着我国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 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的加速前进, 工业发展速度也在不断提升。但是, 除了过度的追求经济增长, 企业忽略了周围环境为此付出的成本代价, 导致因为经济增长给环境带来损害。环境问题不光是我国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也是全球需要注意的问题。当人们逐渐了解、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时, 就开始有意识的减少对环境的损害。对于过去一段时间对环境的破坏, 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手段和颁布一些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遏制了环境的恶化。环境监测工作是环境保护中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 而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就是依托于环境监测技术, 同时也给环境保护的有效发展提供了真实的科学理论依据。所以, 环境监测技术在整个环保工作的有效开展中不容忽视[1]。

1 环境监测技术的实际情况

现阶段, 我国的经济发展得到了质的变化, 但是却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因为很多时候经济的发展会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目前阶段, 我国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多数城市经常会出现雾霾天气,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企业以及人类过度的向环境索取造成的。虽然经济发展会给环境带来不小的影响, 但是如果因为保护环境就停止发展经济, 那么也不利于国家的建设, 所以只能通过有效的措施来对环境问题进行控制。

由于我国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相对较晚, 环境监测技术比起西方发达国家还是相对落后的, 并且保护环境的意识较薄弱, 部门企业还只是注重自身企业的经济收益, 没有切实的考虑到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和破坏。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监测技术比我们发达, 是因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较早, 才使得环境和经济能够共同发展。所以我们国家眼下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就是环境问题, 但是实际上环境保护工作发展的速度缓慢, 在监测技术和学术方面也没有很多的成就, 所以致使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落后得不到提高。例如, 对大气的监测、水的监测做的还远远不够。多数企业会购买一些环境监测设备, 但是多数设备只是用来应付上级或者是国家相关部门的检查, 实际上并没有很好的应用。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问题就是, 其一,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相对落后。其二, 就是专业监测人员的缺失[2]。这两个实际的问题相结合就导致我国环境问题不仅得不改善, 还呈现出逐渐恶化的现象, 所以想要彻底改变环境问题就要掌握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 还要大量培养环境监测技术的专业人才, 只有二者同时具备, 才能更加有效的解决实际环境问题。

2 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

2.1 采样分析技术

采样分析技术是环境监测保护中最常被用到的技术之一, 同样也是监测技术的重要组成环节。采样技术的出现, 有效的适应了实验室数据分析的实际需求。这种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相对时间较长的发展过程, 从一开始的人工监测, 渐渐的发展到目前阶段的自动监测。进行监测的人员使用红外线或者是光谱等一起对样本数据进行收集, 然后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最后由专业技术人员对采样的样本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现阶段, 这种采样技术被大范围的使用在对农产品、食品的农药残留物监测上, 还有水源的污染情况以及大气网污染等级监测等。只有对采样进行细致、精确的分析才能尽可能的达到环境监测的标准[3]。

2.2 自动监测技术

自动监测技术可以有效的满足现代环保监测工作的实际需要。目前, 世界上多数发达国家都把这种技术实际应用到对大气污染监测、水源的污染、废气排放量等诸多环境问题的监测上, 同时也将这种技术实际应用到监测工业企业排放污水上。我国也自主研发了一些相应的自动监测设备, 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 不能进行全自动监测、故障发生的几率高。导致故障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是由于管理上不去, 维护费用不足等, 再有就是水体污染严重, 所以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对数据进行分析, 避免因为过度的跟随先进技术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所以为了更好的完善这种技术, 一定要借鉴国外相关的先进技术应用经验, 以及结合自身的需要, 这样就可以使研发的成本降低, 增加设备的使用年限、提供机械性能、同时减少故障发生的频率。

2.3 环境保护区域现场监测技术

现场技术就是以环境保护现场分析为主的监测技术, 而这种技术主要是应用在一些突发状况下。监测设备可以直接到达污染事故的发生地进行迅速勘察, 最大限度的收集相应的数据, 给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的数据基础。尤其是对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来说, 相应的环保监测部门不具备足够的监测能力时, 就可以使用这种技术对原始数据进行采集。因为这种设备具有体积小、易携带等优点。而在现场监测过程中, 不需要使用较为复杂的监测程序,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就可以进行操作, 进而快速的达到监测目的。因为这种技术实际的适应能力强, 在整个环境监测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目前阶段, 科研人员正在尽可能的提升这种设备的监测精度, 可以使其更好的适应对于环境污染突发状况的使用, 给环境检查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4]。

3 环境监测人员技术水平有待加强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得不到有效的遏制, 相应的环境监测技术的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 专业性和技术性必须得到加强, 但是相对的监测技术人员技术水平相对不高, 只会简单的处理一些专业性不强的文件或者是相关理论知识。所以就需对监测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 提高整体的技术水平, 给予人才的保证, 确保环境监测可以有效顺利的开展[5]。

4 环境监测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虽然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已经具备了相应的水平, 但是这其中还是存在一定的延伸空间。从现阶段的监测技术发展上来看, 环境监测技术应该朝向三个方向发展, 其一, 精度高;其二, 自动化程度高;其三, 现场数据收集能力高。以这三个发展走向作为前提基础, 有效的促使环境监测技术与其相关领域技术逐渐融合。例如, 广泛使用的环监体系技术、大气的预测技术、部分区域的环境监测技术, 还有遥感技术等[6]。未来环境监测技术与遥感技术相结合是监测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遥感技术可以有效的扩大实际的监测范围, 进而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的环境监测体系, 更好的应对环境污染事件, 可以提前有效的预防大面积污染情况的发生。

5 总结

总而言之, 我国环境的污染情况不容乐观, 只有建立起全面的环境监测系统, 运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 对环境污染做出预警, 才能保证环境监测工作顺利进行, 同时也给我国环保事业提供完善的技术支撑。不管是哪一种技术都是在实践中逐步完成的, 环境监测技术也是如此, 所以我们就应该吸收其他国家先进的技术, 提升自身监测技术的含量, 研发更加适合、更高水平的监测设备, 给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许志娟, 张建.分析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J].科学之友, 2012 (11) :36-37.

[2]吴娟.浅议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J].中国化工贸易, 2013 (4) :317.

[3]段欣荣.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及质量控制方法[J].绿色科技, 2013 (4) :179-180.

[4]田晓艳.许志娟.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及质量控制方法[J].北方环境, 201325 (10) :123-124.

[5]李春波.浅谈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J].科学与财富, 2013 (6) :326.

环境监测技术问题 篇5

河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体系的若干问题分析

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征和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实际,论述了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体系的方案和对策.

作 者:刘怀章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商学院,河北,武汉,430072 刊 名: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YANG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6) 分类号:N031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   环境体系  

环境监测技术问题 篇6

关键词:噪声污染;监测技术;控制

1.噪声的定义以及危害

1.1 狭义和广义的噪声定义

噪声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是指发声体在做无规则的振动时所发出的声音;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噪声则是指所有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这类声音因为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干扰作用,所以定成为噪声。

1.2噪声的危害

由于噪声会对人的休息、学习、工作产生严重的干扰作用,噪声如果高过50分贝,还可引起多种疾病。 如造成无法恢复的听力损伤、引起心绪不宁、心情紧张、心跳加快和血压增高。噪音会减少人们的唾液、胃液分泌,胃酸降低,从而容易导致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现代社会由于汽车增多、工厂生产、工程建设等原因,噪声源越来越多,噪声的等级也越来越大。

2、噪声的监测

2.1 环境噪声监测仪器的选用及校准

要根据不同的监测对象和目的,做好进行环境噪声监测工作前的准备工作,选取不同的噪声测量仪器,针对监测对象和目的作合适的选择,以确保监测数据标准符合要求。同时,把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在测量前要对仪器进行校准,保证测量噪声数据的准确性。

常用的校准器有声级校准器、活塞发生器、静电激励器、高声强传声校准器等。

2.2 环境噪声监测的方法

合理选择测量位置是环境噪声监测的一个先决条件,以确保科学监测结果和代表。自1980年代以来,环境噪声监控多采用等间隔布点方法,具体操作为,在道路两侧一定距离或在区域按一定面积布点。这种方法,是最新的国际通用规定的测量方法,我国也采用这种方法。另一种方法是按道路的自然路段布点,在每一自然路段中选择一个测点。目前,绝大多数国家均采用按自然路段布点法。

2.3环境噪声监测的采样技术

在早期,我国环境噪声采样技术性能较低,主要取决于使用指针类型声级计监测,噪声监测仪器的机器性能较差。随着我国在噪声监测中使用技术的不断改进,噪声测量仪器性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正在逐渐应用各种数据进行存储和数理统计。

2.4 环境噪声评价的方法

我国环境噪声评价量与国际通用标准一样,采用计权等效连续噪声级>=4 为基本评价量,按照能量叠加原理,将起伏不定的环境噪声进行时间序列的平均,同时模拟人耳的听觉特性加以频率计权,在道路交通噪声评价中辅以交通噪声指数等参量进行评价。[2]

3、噪声监测技术

噪声的监测技术也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噪声在线自动监测系统是现在普遍使用的噪声监测系统,主要作用是针对全国大中型城市环境噪声监测,以及大规模的分布式计算机网络监控系统的普及和应用。 监测系统是由四部分组成:前端智能仪器、数据管理中心、噪声数据处理中心、噪声分析处理软件。

3.1 前端智能仪器是由噪声数据采样装置、数据预处理计算机、无线通讯传输模块构成。前端智能仪器在嵌入式单片機计算机系统自动程序的控制下工作,环境噪声状态传输数据预处理计算机通过数据采样装置,通过数据分析、统计分析、光谱分析、音频处理、气象参数,并自动传输到数据管理中心。前智能仪器不仅有数据采集的功能,也有一个超标数字录音、采样气象参数和噪声频谱分析三大功能;

3.2 数据管理中心。

数据管理中心由数据通讯计算机、数据管理计算机和网络设备构成。它是前面智能仪器和后端的数据处理中心的连接通道。前端通信和数据管理中心使用无线网络通信,智能仪器和数据处理中心使用互联网通信;

3.3噪声数据处理中心。

数据处理中心是专为环境监督管理部门开发。数据处理中心主要由数据处理计算机、监视器及打印机等构成。数据处理中心采用 B/S ( 浏览器 / 服务器) 模式, 用户可以远程确认服务器调用,并键入所需的数据。数据处理可以自动生成数据处理中心监测数据动态显示波形图、噪声统计分布、相关测试、期望和标准偏差等的核心功能,和用户需要的各种时间单位的统计图表等,还具有噪声超标报警、现场录音回放和地理信息演示等功能。

3.4 监测软件系统

监测软件系统需要软件和硬件协同配合,方能展现该系统的全部功能。整套系统由数据的采集系统、管理系统、处理系统三部分组成。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通过广域网通信完成,监测软件系统是一个软件可以独立运行的大型分布式系统,所有部件可以根据前端智能电表的数量,决定采用多少数量的计算机,进行各子系统的数据通信,尤其是数据管理平台,在空间上可以对工作的计算机集中或分散管理。

4、结语

噪声监测作为环境监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球环境监测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自动连续监测,我国的环境噪声监测当然也要顺应趋势。我国当前的监控水平较低,已很难满足对环境噪声管理的需要,尤其是我国的噪声监测,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步进步,开展在线自动监测噪声,已成为我国噪声监测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林辉越. 我国环境噪声监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系统改进[J]. 科技风, 2014, (14):33-33.

[2 ] 施思,杜潮炯,黄美玲. 浅析环境噪声监测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科技资讯. 2015(01)

[3] 袁维明.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监测实际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12)

[4] 屈红艳. 我国的环境噪声监测技术现状及发展[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08)

[5] 王琳. 噪声监测中的布点问题与对策[J].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01)

[6] 李华(导师:李玉文) - 环境信息化及其在环境噪声监测管理上的应用 ,《东北林业大学硕士论文》- 2015-02-01

环境监测技术问题 篇7

关键词:环境监测技术,问题,发展趋势

1 环境监测技术及其现状

环境监测指的是通过布点采样, 测试分析等方法调查环境污染状况, 并对环境污染状况做出综合评价的过程。环境监测能够为广大的群众提供真实全面的环境污染数据, 也可以为环保部门的决策者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我国环境监测起步时间较晚, 与发达国家相比, 还有一定的差距, 但是这些年来, 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不论是环境监测能力, 监测设备革新还是监测管理, 都有了质的飞越。在环境监测技术发面, 发展成果也是显著的:首先, 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在不断完善中, 生物监测、生态监测、遥感监测、物力监测、卫星监测都开始应用于当前的环境监测工作中;其次, 环境监测仪器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数量都在近年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许多监测仪器精确度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许多精密仪器都可以与国际生产水平相媲美。此外, 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虽然目前仍然处于操作间接性阶段, 但是越来越多的学者都认识到自动连续性监测的重要性, 为发展自动连续性监测奠定了基础。

2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水平有了大幅提高, 环境监测手段也在日趋个性发展, 逐渐与国际接轨, 环境监测的设备也多次革新。然而, 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 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 在环境监测技术领域, 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环境监测结果缺乏代表性

(1) 环境监测项目缺乏针对性。目前的环境监测范围有待扩展, 许多污染物都不在目前的检测范围内, 监测项目针对性不强, 许多污染程度较轻的项目监测较多, 监测主要是针对非特异性指标, 这些指标的说服力和代表性都不足。

(2) 监测频率不足。在有限的资金, 人力、物力的条件下, 针对污染源的监测频次很难提高。监测频率不足, 会导致监测结果的不准确, 从而无法真实反映环境污染的实际状况, 对环保决策者的参考价值就会有所降低。

(3) 环境评价方法不够客观。目前在环境质量评价时, 采用的主要方法就是将实验监测值与标准值简单对比, 用超标或者不超标来简单评定环境污染情况, 这样一来, 就无法全面反映环境状况。

2.2 环境监测手段缺乏科学性

(1) 单一的实验室手动分析仍然是目前主要的环境监测手段, 缺少和现场分析、连续自动分析相结合。单一的实验室手动分析, 在处理那些较易遭到破坏的样品时有所欠缺, 分析效率往往不高。而且这种分析方法对监测人员的数量要求较高, 大量的检测人员水平不一致也容易导致监测结果发生偏差。

(2) 目前的环境监测技术主要采用点式采样, 线式和面式采样相对较少, 但是在监测流动性较强的污染物时, 线式和面式的采用更为妥帖, 更能真实反映环境污染状况。

(3) 目前环境样品主要采用pap级的常量监测, 微量或者痕量样品监测采用的比较少, 但是实际环境中, 微量和痕量物质经常存在。

(4) 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有待进一步发展。环境一旦发生突发状况, 就很可能危害到周边人们的生命健康, 这时就需要启动环境应急监测手段。但是, 目前在这方面, 我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技术监测系统, 不能在面对突发环境状况时快速、动态测定, 从而无法为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决策者提供最及时最有效的信息反馈。

3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及发展

3.1 提高环境检测质量应采取的对策

(1) 要进行科学监测, 从而真实反映实际的环境质量状况, 具体包括:根据不同地区的污染特征差异选择不同的环境监测项目, 特别是要加强有毒有害的、难以降解的污染因子监测;提高自动化连续监测水平, 真实反映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加强物理性监测、生物性监测与化学性监测手段相结合, 通过环境中生物体的实际状况来真实反映污染物的危害程度, 特别是微量或痕量的污染物;加强对环境监测数据的处理和评价能力, 充分挖掘数据背后的内涵, 为环境管理、环境评价和环境决策提供最可靠的信息。

(2) 加强快速监测水平, 特别是在环境应急监测方面, 具体包括:加强应急监测重点工作的筛选水平, 首先应确定首要污染物, 然后确定污染源并快速测定, 最后决策处理;强化环境应急监测水平, 要事先准备好应急监测标准、方法、设备和应急交通工具;加强自动化、快速环境应急监测设备的研发, 应着眼于自动化、便携式、高效率的设备研发, 以便满足环境应急监测要求。

3.2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从国内外环境监测工作发展的历史、规律和特点来看,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未来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环境监测技术趋向多元化

正如前文所说, 近年来, 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 多种环境监测技术在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中得到了应用, 展望未来, 环境监测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将继续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除了传统的的物理、化学分析监测技术方法外, 像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等现代可续技术在我国的环境监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但是从整体上来讲, 在对环境进行监测分析时, 对这些现代最新技术的运用水平还非常有限, 与发达国家变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是, 从国际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规律来看, 当前我国环境监测技术正在从被动监测阶段发展为自动监测阶段, 环境监测手段将更加趋于多元化, 同时对这些先进监测技术的运用也更加成熟和全面。

(2) 环境监测设备更趋现代化

目前来看,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水平发展在各地存在发展水平不一致的现象, 许多落后地区的环境监测技术水平都有待进一步的提高。由于有限的资金、人力、物力, 只有一些大的环境研究机构可以使用现代化的环境监测仪器, 导致先进的环境监测设备分布较不均匀, 最终形成了目前的环境监测技术水平不均衡的现状。未来, 随着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 并且对环保问题更加重视, 将会加大对环境监测设备的资金投入, 从而有望推动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向精密化、微型化发展, 而且实验室管理系统也将得到推广和应用, 从而将使得我国环境监测技术更加先进和有效, 对环境质量的监测数据也更加精确, 更有助于各级环保部门对环境的管理。

(3) 环境监测系统更趋网络化

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为环境监测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环境监测系统网络化也被提上日程, 将可能实现对全国范围内环境质量状况的实时监测。并且, 我国将加快环境质量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构建各级环保机构相互连通的环境监测网络, 真正做到对所有区域环境质量和变化趋势的动态监测, 能够及时对环境质量数据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和信息公开。此外, 微型尖端环境监测仪器的发展, 将加速我国环境分析技术朝着现场快速分析方向发展, 使得我国环境监测应急系统更加健全, 这样可以帮助我国环境监测部门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监测, 从而能够快速、准确地提供事故性质、有毒有害物质类别等监测数据, 进而制定针对性的有效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但德忠.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测试技术, 2005 (05) .

[2]谭培功, 金丽莎, 于彦彬.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对策[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5 (05) .

[3]肖勇泉, 齐燕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中的监测支持[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5 (02) .

环境监测技术问题 篇8

目前在技术仲裁环境监测实际工作中, 由于没有适用于技术仲裁环境监测的相关技术规范和导则, 在现实的工作中出现种种的问题, 甚至有的经过几次监测都不能满足裁决的需求, 即浪费人力和物力, 又影响了仲裁者的及时裁决。所以, 急需制定一部能满足实际仲裁工作需要的技术仲裁监测技术规范, 以指导日益增多的环境污染纠纷仲裁工作。在实际技术仲裁环境监测工作中总结几点应注意的问题, 供环境监测工作参考。

2 技术仲裁环境监测的种类

技术仲裁环境监测按照污染损害的相关因子可分为四类:噪声技术仲裁监测、有害气体技术仲裁监测、废水技术仲裁监测、复合型技术仲裁监测 (指废气、废水中多种污染物造成的污染纠纷案件) 和其他污染因子造成引起的污染技术仲裁监测。

2.1 噪声技术仲裁监测

这一类纠纷案件多发于城市居民区, 由于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 例如饭店、练歌房、铝合金加工点等多数建在居民区附近或居民楼的底层, 造成噪声污染, 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居民环境意识增强, 信访纠纷案件增多, 需要监测数据作为裁决依据。

2.2 有害气体污染纠纷技术仲裁监测

有害气体造成的污染纠纷案件, 主要有一次性急性污染损害纠纷和长时间慢性污染损害。

一次性急性污染案件。由于这类污染事故出现较为急促, 瞬间浓度较大, 造成的污染损害症状较明显, 所以大多数案件都在污染事故的处理过程一次结案。

长时间慢性污染案件的技术仲裁较为复杂, 而且这一类纠纷案件较多, 大多数发生在农村。由于受害体长时间处于低浓度、低强度污染物的侵害, 其损害症状要在一定时间以后才能出现。所以这一类污染纠纷的取证工作难度较大, 调查与监测分析工作比较复杂。需要严谨科学的进行调查取证。

2.3 废水污染纠纷技术仲裁监测

这一类纠纷案件多发于养殖业 (主要是水产养殖业) 、种植业及农村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这类污染纠纷案件往往涉及赔偿数额较大污染损害成因复杂, 检验中牵涉相关学科较多, 尤其是有关动植物和人体污染病理学等专门知识不是环境监测部门所长, 所以在制定这一类污染纠纷技术仲裁监测方案时, 首先要考虑本监测部门的业务承担能力, 对承担检验分析有困难的专门项目, 可在仲裁者同意的情况下委托给有资质的专业单位进行检验。

2.4 复合型污染纠纷技术仲裁监测

这一类污染纠纷案件的污染损害成因更加复杂, 有的是废水中的两种以上污染物造成的, 有的是废气中多种污染物造成的, 还有废水、废气两方面污染造成的污染损害。在制定这一类污染纠纷技术仲裁监测方案时必须以排查主要污染物和次要污染物为重点, 只有抓住了这一主要矛盾, 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污染纠纷仲裁工作。

2.5 其他类型污染纠纷技术仲裁监测

其他类型污染纠纷技术仲裁监测主要指振动、电磁波、放射性等污染纠纷案件, 这一类污染纠纷案件也呈上升趋势。

3 技术仲裁环境监测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技术仲裁环境监测不同于监视性监测和研究性监测, 它除了必须执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外, 还必须严格的遵守适合司法裁决过程的严谨程序。没有一套严谨的技术仲裁环境监测程序, 就无法适应于目前日益争多的环境污染纠纷仲裁工作的需要。在具体的技术仲裁环境监测工作需要注意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科学的制定监测方案

在接受监测的委托后, 必须对纠纷案件的现场进行详细周密的调查。主要调查的内容有:造成污染纠纷的污染物类型;污染物排放的工艺过程;污染物损害争议的焦点;现场的自然环境条件等。在现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确立可疑污染物及污染损害可疑过程, 并针对这些可疑问题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案。监测方案实施前应经过仲裁者、原告方、被告方的同意后, 方可实施。

3.2 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在监测采样过程中, 要严格执行采集样品的技术规定, 同时采样时有仲裁者 (或委托的公证人) 、原告方、被告方在现场进行监督, 采样点位应按监测方案执行。如果临时需要变更监测点位或增减监测点位, 必须得到上述三方的认证, 并在监测点位示意图上签字存证。

3.3 加强质量控制措施

要采取一切预防措施, 保证从样品采集到测定过程中, 样品待测组分不产生任何变异或者使发生的变化控制在最小程度。

加强仪器设备的检定和使用前的校准工作, 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

加强样品分析过程质量控制, 以达到数据准确可靠的目的。

采集平行样用于监测分析的样品, 必须采集双份。一份用于分析监测, 另一份封存备查。采样原始记录应由双方签字。

3.4 分析方法标准化

在分析检验过程中, 优先使用国家、行业、国际、区域标准发布的方法和其它被证明为可靠的分析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要排除干扰, 不受任何的行政、商务、和其他的影响, 保持判断的独立性和诚实性。

近年来, 各类环境污染纠纷案件逐渐增多, 由于没有统一的技术仲裁监测规范, 已经影响了各类环境监测部门技术仲裁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面对逐渐争多的环境污染纠纷案件, 面对如此复杂的技术仲裁监测, 没有统一的技术规范的指导是很难完成这项重要的监测工作。必须尽快的建立健全技术仲裁监测规范, 促进技术仲裁监测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环境监测技术问题 篇9

1 我国环境应急监测技术和装备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由于我国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不是特别规范,也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环境应急监测工作人员工作进行约束,从而导致我国环境应急监测工作难以进行,虽然利用实验室可以监测出环境的质量,但这种方法无法起到对环境的应急监测工作,因实验室对环境的监测更注重于结果,对具体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并没有明确规定,与我国现阶段的环境应急监测理念所不符。在某种程度上,实验室可以准确的检测出引起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以及各种因素的特点,但对于环境污染具体改善方法这是试验室无法做到的。目前,由于我国对于环境应急监测相关标准及要求还处于萌芽时期,环境应急监测技术还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且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没有明确的数据与实验室对环境监测数据结果进行对比,这种原因也是导致我国环境应急监测工作难以开展的原因。对于上述问题,可见我国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还有很大发展空间,环境保护者应加大对环境应急监测技术的研发工作,改善我国现阶段环境污染问题。

同时,环境应急监测设备的不完善也是我国环境应急监测的短板。现阶段,我国对环境的应急监测所采用的设备属于便携式,由于监测人员的不同,所依据的标准也不同,导致我国环境监测质量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然而,在某些先进国家,环境应急监测设备都有相应的规范,而我国在环境应急监测工作上设备的使用是由其生产国家决定,自产的设备采用国内标准,由于设备的参考标准不同,导致对环境应急监测结果存在很大差异。我国对于监测设备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导致在设备工作期间经常出现质量问题,造成环境应急监测结果不准确,对于监测设备存在的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对设备的管理力度,并提出相应的设备监测参考标准。

2 对我国环境应急监测技术和装备提出的改进建议

对于环境应急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应先制定完善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管理办法,并将其办法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只有监理完善的环境应急监测管理体系,监测人员的每项环境应急监测工作才有标准可寻,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还应加强对环境污染现场的勘察工作,对存在污染的土质、水质、空气气体进行详细监测,并针对监测的结果进行系统化的说明,保障环境应急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政府有关部门还应引进国外先进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寻找存在的优点,针对自身监测技术中的不足,加以完善,更好的提高我国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质量。

在改进环境应急监测技术的同时,还应改善我国环境应急监测设备的质量以及相应的参考标准,通过完善的监测标准与实际环境应急监测数据结果进行对比,找寻不同监测设备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以及适用范围,并和我国便携式的环境应急监测设备进行对比,选取最合适的环境应急监测设备,及时的反映出环境质量数据,确保环境保护人员可及时的开展环境保护工作。与此同时,我国还应建立完善的环境应急监测数据库,将正在使用的设备的性能、标准、型号、生产商等信息详细的记录在数据库内,便于以后的查找及维修,依据数据库资料,建立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措施,通过人力、机器的相互协调工作完成环境应急检测设备的筛选工作,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及时的开展环境污染事故的管理工作。

对于上述所提到的两种提高我国环境应急检测结果准确性的方法,我们虽然可以改善监测结果的质量,更好的开展环境保护工作,但这两种并非是绝对的,想要更好的减少环境污染事故的出现,提高环境质量,需要政府和社会群众的共同努力,以国家的政策开展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约束作用,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积极地应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设,出行尽量采用节能环保工具,从小事做起,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改善环境质量。

3 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已经成为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断的改善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设,从而提高环境质量,还给人们空气清新的大自然。本文主要是对环境应急监测技术和设备在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不足给予相应的建议,希望可以为从事环境保护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建议,更好的改善我国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刀谞,滕恩江,吕怡兵,等.我国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方法和装备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环境监测,2013,29(4):169-175.

[2]吴文满.浅谈生态环境监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6):18-20.

环境监测技术问题 篇10

关键词:环境问题,应急监测,技术方法,装备设施

所谓环境监测, 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范围中, 间断或不间断地测定环境中相关污染物的浓度含量, 通过观察、分析并且评价其变化规律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它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准确、全面的环境监测数据, 客观反映环境质量的状况跟变化趋势, 关注污染源的变化情况, 及时了解环境污染的突发事件, 科学地对各类环境问题作出预警。而在环境的应急监测中, 最重要的莫过于监测技术方法和装备设施。下面我们对环境应急监测相关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1 环境应急监测重要性

环境应急监测是环境应急处置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置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可以削弱事故的危害性, 为制定生态环境回复方案提供重要的基础依据。环境应急监测, 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它可以帮助我们查明污染物的具体性质、所属种类、影响范围和程度等相关信息。在收到环境污染应急信息后, 监测人员应在第一时间到达污染现场, 通过多种监测方法, 进行综合分析并作出初期结论, 记录污染物的相关信息, 例如其种类、浓度、影响范围及程度, 污染区域等。最好是能够对污染情况做一个预期性的评估, 为后续污染事故的处理提供有效的、具体的方案措施。

2 环境应急监测存在问题

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方法不统一。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技术含量很高, 专业性也比较强。而当前的情况是现有的监测技术规范远远不能满足应急监测的具体需要。目前的各类应急监测机构尚未建立相关部门和相关行业所组成的监测资源、监测设备和检测人员等完整数据库, 也没有一套非常规范、完整的监测操作规程。而在实际的环境突发事故中, 具体的应急监测人员总是很无助, 不知道污染源是什么, 没有大致的监测方向。还有的因为所需监测时间过长而不能及时、准确地提供相关数据而非常苦恼。监测人员也只能按照当前的监测技术方法与规范, 或者是凭借自己在长期的基层工作中所积累的诸多经验进行具体地采样布点、数据采集、监测分析等措施。而在这些工作中, 由于规范性监测技术方法的不完善, 监测人员各自所总结的经验方法会有所不同, 所以导致所得数据会有差异, 影响应急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环境应急监测装备仪器等严重不足且陈旧落后。环境应急监测的仪器、装备等, 是环境应急监测人员的重要武器, 是开展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基础条件。而环境监测的装备设施等大部分都是有高精度要求的专业化仪器, 不同于常规监测仪器设备, 它更加注重于仪器测量的便携性、快速性、现场定性、半定量的特点。由于环境监测本身就是一项需要高资金与专业人员投入的工作。而受制于财政或技术人员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基层应急监测装备和仪器仅仅有便携式PH测量计、溶解氧仪等小型仪器。而其他常规性的监测因子类的便携式仪器装备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 对于现场污染因子所需要进行定量化分析的仪器设备过于缺乏, 但是污染现场却是会有多种情况出现, 各种专业仪器设备的短缺, 使得对现场情况的应对十分困难。所以说目前的仪器装备条件下, 根本无法完全满足环境应急监测的条件。而对于环境应急监测人员的安全防护装备, 更是少之又少, 基层环境监测人员的安全与健康缺少重要保障。另外一个方面, 我国对于环境监测装备仪器等的研制和开发严重不足, 在环境日益恶劣的当下, 我们需要相关研发企业有针对性的制造一些新型专业化仪器装备, 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

高素质专业化环境应急监测人员缺乏。根据相关统计, 我国目前的基层环境监测人员数量相对偏少, 且监测人员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的, 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更是非常短缺。再者环境监测人员往往面临的工作较多, 责任重大, 不能擅自脱离岗位。这就导致他们很少有机会参与环境应急监测的新型技能学习与培训。所以在应对突发性环境问题的时候, 基层人员会出现应变能力不足, 应急监测经验有限等情况, 从而影响到对于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及时响应与现场处理, 最终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没有及时解决。

3 环境应急监测相关建议

环境应急监测技术规范的完善与学习培训。各级环境监测单位在碰到环境污染突发事件时, 因为之前没有相关法律法规或者操作规范进行遵循, 导致基层环境监测人员借助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应急监测的布点、采样、数据处理及分析等任务, 这就使得在环境应急监测过程中出现纰漏, 监测人员会带有自己的主观意愿, 从而影响到最终的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所以, 为了使环境监测人员的工作更加迅速、规范、有效。我们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结合实际情况, 制定出一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HJ 589-2010) 的政策性指导标准。在该技术规范出台后, 各级环境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基层监测人员对其进行学习, 亦要聘请相关专家进行指导培训, 努力使所有的环境监测人员都能做到技术规范、业务精湛。对于不同地区, 我们当地的环境管理部门也应当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HJ 589-2010) 基础上, 结合当地实际环境条件, 可以适当制定自己本地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要求”, 这样对基层的监测工作更具针对性地指导。使环境应急监测技术的相关规范更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及全面性。

环境应急监测的情况是复杂多变的, 监测工作的技术含量也是非常的高, 所以就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技术水平等都有很严格的要求。建议各级行政管理部门, 重视对于环境监测队伍的建设。不仅要对环境应急监测技术进行培训, 还要对相关环境化学、环境安全、危险品管理等知识进行培训。在技术上培养他们, 在工作中锻炼他们, 努力打造一支高效务实、技术过硬、经验丰富、专业结构合理、能创新敢开拓、适应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环境应急监测队伍。具体可以加强对相关监测人员工作技能的培训与考核, 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人员考核制度”, 并且要增添奖惩机制, 增加基层环境监测人员的学习、工作热情。

建议各级政府加强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资金投入。环境监测工作看似是一件投入巨大而又见效甚微的工作, 但其实它对我们的生命安危起着重要作用。首先应该购置相关的装备仪器, 没有适合的装备设施, 监测人员就没有了工具, 监测工作就没办法进行。其次现在环境监测人员缺乏的一大原因是相关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太低, 导致很多优秀人才离开这类岗位, 所以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 政府应当加大对该类工作人员的财政拨款, 吸引人才加入环境监测队伍。并且通过优胜劣汰不断优化环境监测人员队伍。

4 结语

环境应急监测, 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 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它需要我们各级环境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更需要各监测单位的不懈努力。应当加大对该工作的各项投入, 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监测人才队伍, 并且配备完善的相关装备仪器, 努力使我们的环境应急监测工作迅捷而有效, 从而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陈英.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案的研究[D].江苏大学, 2012 (05) .

[2]李晶明, 夏冬前.论县级市环境应急监测的管理[J].污染防治技术, 2010 (05) .

上一篇:影像数据管理下一篇:安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