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毛结节性

2024-07-11

绒毛结节性(精选八篇)

绒毛结节性 篇1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解放军总医院(301)2008-11—2009-01行MRI检查并诊断为PVNS,经手术或关节镜后病理证实的11例患者中,男4例,女7例,年龄32~52岁,平均年龄41岁,其中9例为膝关节,1例为髋关节,1例为肩关节。病程为1.5~2 a,平均4 a 2个月,以膝关节反复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就诊。均否认有其他病史。

1.2 检查方法

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使用GE MR70.35T或GE TWINSPEED1.5T磁共振机检查,平扫行SE T1WI、T2*矢状位,FE T2WI矢状位、冠状位、轴位扫描,层厚4 mm,层间距0.5 mm。

2 结果

2.1 滑膜及信号改变特点

本组11例病例为弥漫型滑膜增厚,无局灶型,所有病例表现为滑膜的结节样增厚以及形状不规则的软组织信号影,见图1、2。其中滑膜结节T1WI呈等/稍低/低信号7例,部分结节内夹杂长或稍长T2信号,总体以低信号为主,其余4例均为混杂信号,T2WI以长、稍长、短T2信号。6例穿破关节囊向外生长,呈边缘较清的结节状。

2.2 关节囊积液

9例表现为程度不同的关节腔积液,呈长T2信号,5例关节囊滑膜边缘呈波浪状改变,6例髌下脂肪囊有受压或信号改变。

2.3 对骨质的破坏

对骨质的破坏主要以压迫或炎性侵润为主,可见到局部或多发的骨质压迫性吸收呈沟槽样骨质缺损及邻近骨髓内的小斑片状长T2信号。

2.4 周围软组织改变

由于“模糊效应”的影响,MRI上所示的病变范围比实际病灶要大,尤其是在T2*序列上更为明显,这是含铁血黄素的磁敏感效应所致。6例穿越关节囊向外生长。关节囊周围软组织均表现有弥漫的稍长T2信号。

3 讨论

3.1 PVNS的概述及病因

PVNS病因学研究国外学者进行的较早,但争议较大,Jaffe等1941年最先描述并认为是炎性病变,但Ray等认为是肿瘤,目前尚无定论[1]。有学者认为是慢性炎性反应,有学者认为是滑膜细胞瘤性病变,还有学者认为PVNS具有肿瘤和炎症的双重性,是介于肿瘤和炎症病变之间的病变[2]。亦有学者通过电镜观察分析肯定PVNS是一种炎性反应性增生的病理改变。另有学者认为PVNS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同时认为是脂质代谢紊乱和慢性重复创伤及重复性出血所致,其有力证据是给动物膝关节腔内反复注射血液的实验产生了类似的效果[2]。PVNS发病率极低,仅为1.8/1 000 000。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3]。

3.2 PVNS的病理及分型

依据发生部位分为关节型、腱鞘型、滑囊型。依据滑膜增生范围分为局灶型及弥漫型2种。关节型以弥漫型多见,通常发生在大关节。

3.3 PVNS病理基础

滑膜肥厚,表面绒毛增生,聚集成海绵垫状,有的绒毛融合成结节状,使滑膜表面呈波浪状改变,可见不规则结节状软组织影,增殖的绒毛可破坏关节囊侵犯周围软组织并通过关节软骨、骨与关节交界部或沿韧带附着处侵犯骨组织,形成关节周围异常软组织影及局部骨质缺损。增生肥厚的滑膜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从而引起反复的纤维出血,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增多,增生引起血供和出血增加,而出血又维持和加剧了增生,形成恶性循环的过程。

3.4 PVNS的组织学特点

PVNS的滑膜组织呈肿瘤样增生,并见到密集的单核细胞浸润,伴有浆细胞、淋巴细胞和数量不等的吸收巨细胞。绒毛亦被增生和有反应性表现的滑膜细胞所覆盖,滑膜细胞可含有大量的含铁血黄素[4]。

3.5 MRI对PVNS诊断

PVNS由于X线及CT的软组织分辨率较低,不能直接显示滑膜的病理状态,故诊断缺乏特异性征象。MRI具有很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可任意方向成像,能很好地显示关节内组织结构,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PVNS的病理组织学特性,因而具有较高的影像诊断价值。PVNS在MRI上其特征性表现为病变部位T1WI、T2WI均呈低信号或部分低信号或高信号内夹杂有不规则低信号;并可见到滑膜呈弥漫性局限性不规则结节样增厚,此特征有别于其他炎性病变。所以,多数情况下平扫就可诊断,无需增强扫描。但关节腔积液及滑膜水肿仍表现为长T2、稍长T2信号,总体为混杂信号为主,缺乏特异性。由于“模糊效应”的影响,尤其是在T2*序列上更为明显,应注意不要诊断过度。鉴别诊断须与滑膜肉瘤、结核性关节炎、血友病性关节病、滑膜软骨瘤病、软骨肉瘤相鉴别。总之,MRI对PVNS的诊断较具特异性,是PVNS术前检查的首选,最终诊断须靠病理。

参考文献

[1]杜湘河,朱绍同.骨与软组织肿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

[2]任富继,赵力.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研究[J].医学综述,2008,14(4):570.

结节性红斑怎么护理 篇2

1、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向结节性红斑患者普及红斑知识,要体贴病人疾苦,做好思想开导工作,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解除患者恐惧心理和思想压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在患者发热时,按发热病人常规护理,避免受凉,积极预防并治疗感冒。

2、结节性红斑患者平时的生活要有规律性,要尽量让自己保持乐观情绪以及正常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也是结节性红斑患者心理护理重点之一,重症患者应卧床休息,不宜晒太阳,室内阳光过强时,应挂窗帘。还要给予优质蛋白、低脂肪、低盐、低糖、富含维生素和钙的饮食。而长期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者,应注意副作用的出现,积极预防并及时治疗各种病毒、细菌感染。

由于结节性红斑症状最直接的损害就是外在皮肤的损伤,除去结节性红斑引起的瘙痒、疼痛,更让患者望而却步的是路人惊异的眼光,由于大面积的皮肤异常,结节性红斑病人经常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无论日常生活,还是工作学习,都难以为继,在难以治愈的情况下,如何最大限度保护饱受伤害的皮肤,哪些小细节可供参考?

绒毛结节性 篇3

【关键词】 弥漫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仙方活命饮;金黄散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20-0080-02

弥漫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为骨科领域较难治的疾病,病程长,易反复,手术治疗有创且效果较差,术后对膝关节活动有一定影响。中医药治疗具有无创、使用方便,对膝关节活动影响较小的特点。江蓉星教授在骨科病症诊治方面颇有心得,现将其运用中医治疗该病的一则验案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病例简介

肖某,女,38岁,四川省金堂县人,右膝关节肿胀发热12年,加重9月余。患者12年前不明原因右膝关节肿胀,活动受限,无疼痛及压痛,先后到本市两家大型三甲医院行手术治疗(具体手术方式不详)和保守治疗,效果均不甚理想。遂于2014年10月14日来我院江蓉星教授门诊就诊。查体见右膝关节前正中有一纵行切口,长约15cm,愈合良好,右膝关节屈曲活动受限,髌骨推移活动度受限,浮髌试验(-),右膝关节后侧、外侧分别可见6cm×11cm、4cm×12cm的包块,皮温较周围及对侧高,质偏硬,包块无活动性,右下肢感觉未见异常,足背动脉搏动良好。DX(成都军区某医院 2014-9-18 11135205)示右侧胫骨上端外侧及腓骨头密度不均,内见片状低密度区,周围软组织肿胀,腘窝区见稍高密度片团影。MRI(成都军区某医院2014-9-1811135775)示右膝关节考虑肿瘤性变,滑膜源性待查。血常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11807532014-10-14)示:白细胞:66×109,CRP:3mg/L,红细胞:469×1012,血红蛋白:128g/L,淋巴细胞:23×109/L,江蓉星教授经详细询问病情及体格检查后,结合病人临床表现诊断为右膝关节弥漫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中医诊断:右膝关节肿疡—血瘀痰凝,湿热阻络证。

2 治疗

江蓉星教授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辨证,确定治疗原则。在治疗中前期宜清热利湿,行气活血,化痰通络,后期行气活血,化痰通络为主,辅以补益气血、滋补肝肾。初诊给予骨痈片内服,香木活血散、香连金黄散各半外敷。二诊时诉一诊效果不佳,后改用遂改用处方仙方活命饮去穿山甲,加夏枯草、蒲公英、紫花地丁、白芥子、山药等中药水煎服,一天3次温服,同时给予院内制剂金黄散外敷患处,仍其每月复诊。二诊后见患处包块略缩小,皮温仍较对侧及周围高,遂改用根据病人舌脉及患处病情变化及中医辨证分别加生黄芪、薏苡仁、水蛭、土鳖虫、瓦楞子、鸡血藤。为降低治疗成本及服用方便,改为丸药服用,仍每月复诊1次。二诊后病人病情逐渐好转,症状逐渐减轻。2015年7月16日复诊,见右膝关节肿胀基本消退,发热程度明显减轻,病人对治疗效果满意。择期行MRI检查或关节镜检查,观察治疗前后病变部位的内在变化。

3 体会

根据病理结果及临床结果分析显示,本病为膝关节弥漫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该病起病隐袭,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关节内D-PVNS 患者一般可表现为疼痛 ( 79%~90%) 、肿胀 ( 72%~79%) 和局部皮温略高 ( 52%~65%),部分患者出现关节功能减退 (26%

~28%)[1-2]。目前治疗方式多样,但均未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手术是目前唯一能得到确切效果的治疗方式,但仍然有不同程度的复发率[3]。

中医认为本病属外科疮疡范畴,本案患者证属血瘀痰凝,湿热阻络。仙方活命饮出自明代陈实功《校注妇人良方》卷24,书中论述道:“治一切疮疡,未成者即散,已成者即溃,又止痛消毒之良剂也”,前人称本方为“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4]。江蓉星教授认为,肿疡的的主要机理为气血凝滞,痰湿经络受阻,聚而成形,故见红肿隆起,邪正交争剧烈则见发热,治宜行气活血、消肿溃坚。疾病后期多耗气伤津,宜加用补益气血、滋补肝肾类药物。在本方中当归、乳香、赤芍、没药、陈皮行气活血,通络消肿;金银花、白芷、防风通滞散结,使热从外解;贝母、天花粉、皂角刺、白芥子、瓦楞子清热散结,通络化痰;夏枯草、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清热解毒,消散疔疮;薏苡仁利湿化浊;水蛭、土鳖虫、瓦楞子化瘀散结;黄芪大补元气,以助血行,加快瘀血消散;甘草清热解毒,并调和诸药。以上诸药合和为丸,药效缓慢释放,以达解毒散结、化瘀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且作用持久。

香木活血散主要成分为木瓜、香附、独活、白芷、自然铜、羌活、川芎、木香、白及、续断等活血化瘀、祛湿药物,用于气血瘀滞,筋骨损伤、扭挫伤,红肿疼痛等症。香连金黄散主要成分为白芷、生天南星、黄柏、木香、天花粉、生半夏、黄芩,用于热毒引起的红肿疼痛及未溃烂的溃疡。二者配合应用,对气滞血瘀、湿热阻络型骨关节疾病疗效明显。

综上所述,仙方活命饮内服配合香木活血散、香连金黄散外敷治疗发热性疮疡疾病效果良好,可为该类骨伤科及外科疮疡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Edwards MR,Tibrewal S. Patello-femoral joint pain due to unusual location of localised 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a case report [J]. Knee,2004,11( 4) : 327-329.

[2]Sharma H,Rana B,Mahendra A,et al. Outcome of 17 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 ( PVNS) of the knee at 6 years mean follow-up [J]. Knee,2007,14( 5) : 390-394.

[3]Botez P,Sirbu PD,Grierosu C,et al. Adult multifocal 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clinical review [J]. Int Orthop,2013,37( 4) : 729-733.

[4]邓中甲,李冀,连建伟,等.方剂学[ 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04-106.

绒毛结节性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例PVNS患者,男5例,女6例;年龄18~65岁,平均41岁。其中膝关节7例,踝关节2例,髋关节1例、腕关节1例。3例其他疾病影像误诊为PVNS的病例均为膝关节。病理确诊病例及影像误诊病例临床表现均以为关节肿痛伴活动障碍,皆为单关节发病,其中4例患者可在皮表扪及肿块。

1.2 检查方法

14例中DR检查9例、CT检查5例、MRI检查7例,其中1例行CT增强扫描,2例行MRI增强扫描。检查仪器为:柯达双板DR机、PICK5000单层螺旋CT机、飞利浦1.5T-MRI机及ESAOTE四肢MRI机。CT检查采用无间距连续轴位扫描,层厚3 mm;MRI采用T1W/TSE(TR500 ms、TE 20 ms)、T2W/TSE(TR3600 ms、TE 100 ms)、STIR/LongTE(TR2000 ms、TE 60 ms)序列行矢状面、冠状面成像,层厚为3 mm,层间距为0.3 mm。

1.3 病理检查

全部病例有病理结果,其中3例误诊病例2例为慢性滑膜炎,1例为绒毛性滑膜炎。

2 结果

2.1 确诊病例

(1) DR检查:共确诊7例,其中局限型3例,弥漫型4例。表现为:关节骨质侵蚀破坏5例,见图1;关节间隙增宽4例;关节退行性变4例。(2)CT检查:确诊4例,其中1例有增强。局限型1例,弥漫型3例。表现为关节内或边缘软组织影、关节腔积液,2例关节骨质虫蚀样破坏、破坏边缘有硬化,增强扫描见软组织不规则明显强化。(3)MRI检查确诊8例,其中2例有增强、1例为复发病例。局限型3例,弥漫型5例,表现为滑膜不规则增厚、关节内多发结节或团块样软组织肿块,内见多发迂曲血管留空影,关节腔积液,见图2。6例关节软骨及骨质破坏、破坏边缘呈硬化骨低信号,5例可在增厚软组织内见斑点或斑片状短T1信号,见图3。

2.2 误诊病例

DR上均有关节间隙增宽,关节面骨质无异。CT提示关节腔内少量积液。2例慢性滑膜炎病例在MRI上见滑膜增厚均匀,1例绒毛性滑膜炎在MRI上提示增厚滑膜表面毛躁不平,但无含铁血黄素沉积,3个误诊病例关节软骨均完整见图4。

3 讨论

3.1 色素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是一种少见的滑膜增生性疾病,以病变关节的滑膜增生并伴有含铁血黄素沉着为特征。

PVNS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发病年龄较广,以青壮年最为常见,男女发病无特异性。通常为单关节发病,其中3/4的病例发生于膝关节,其余为:髋、踝、肩、肘、腕关节。临床上病程较长,病变呈缓慢持续性发展,表现为关节进行性胀痛、关节活动受限,部分病患在关节周围触及肿块。PVNS可分为局限型及弥漫型,以弥漫型多见。其病因还不明确,目前有说法将单纯滑膜增厚归为炎性病变,而有明显结节或肿块形成者归为良性滑膜瘤。

3.2 DR、CT、MRI检查分析

DR检查可以显示关节间隙的改变及关节骨质的侵犯,肿块生长较大时可以显示髌后的软组织影,特异性不佳,鉴别疾病有很大难度。

CT检查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力,能清楚显示关节内软组织增生,对骨质侵蚀破坏表现好,并可清楚显示骨缺损周围的硬化缘,但CT对显示关节软骨及周围软组织的侵犯表现则缺乏特征性,无法观察含铁血黄素沉积,只有病变发生明确出血时才能显示。

与DR及CT对比,无疑MRI是最佳的无创性检查,优势明显,准确率高。MRI检查软组织分辨率高,并能多参数多方向成像,可以很好的显示出病变的形态、组织成分及周边组织的侵犯情况。MRI检查对PVNS诊断有一定特异性:(1)弥漫型PVNS的MRI图像表现为增厚滑膜呈绒毛或结节状,局限型PVNS则以局部软组织肿块表现为主;(2) MRI检查对含铁血黄素沉着引起的信号改变具有特异性,可见长T1短T2的低信号。此外MRI还可以较好的观察到软骨、骨质及周围韧带受侵蚀的情况,对继发的关节囊积液也非常敏感,在抑脂相上可以很好观察到周边组织受侵水肿的情况。现在MRI检查的费用较前有了大幅度降低,而且对病患不存在射线伤害,是四肢关节病变很好的检查手段。

3.3 鉴别诊断

PVNS常较弥漫,MRI信号具有一定特征性,典型的病变影像诊断一般不难,但含铁血黄素含量较少的病变或是局限型病变的鉴别则具有一定难度。本病主要与下列疾病鉴别:(1)滑膜肉瘤:可表现为关节内软组织肿块,常发生于大关节附近,肿瘤生长迅速,恶性度高,侵袭性强,可表现为明显的不规则溶骨性骨破坏,可发生远处转移,无弥漫性滑膜增厚,也无含铁血黄素沉着;(2)滑膜血管瘤:也好发于膝关节等大关节,少部分可反复出血形成含铁血黄素沉着,但该病变占位效应明显,侵袭性不强,可导致关节间隙增宽,而关节软骨破坏不明显,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均匀的强化。(3)类风湿性关节炎:好发生于四肢大关节,常对称性发病,滑膜及周围软组织弥漫性肿胀,多伴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变窄,无含铁血黄素沉积;(4)关节结核:关节面明显变窄,关节腔有蛋白性积液,骨质破坏多位于承重面骨质,而非边缘部位。

参考文献

[1]张延伟,刘晓辉.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影像学分析.中华实用医学,2004,6:14—15.

[2]贾成,罗彩华.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影像学诊断.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20:203—205.

绒毛结节性 篇5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晚期,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PVNS) 是发生于关节、腱鞘或滑囊的一种临床少见的慢性滑膜增殖性、破坏性肿瘤样疾病[1]以滑膜增生、绒毛及结节形成和含铁血黄素沉着为特点, 具有侵袭性, 可破坏骨质并扩散至周围组织, 甚至全身转移。PVNS高发于大关节, 其中膝关节占80%左右[2]。根据病变滑膜受累范围可分局限型 (LPVNS) 和弥漫型 (DPVNS) 2种, 后者常见。该病隐匿, 进展缓慢, 早期无典型临床表现, X线未发现异常而被漏诊;常于中晚期关节腔抽出异常积液、MR或关节镜检查才被确诊。早中期行滑膜病灶彻底切除即可, DPVNS术后结合放疗疗效更好, 晚期DPVNS治疗存在困难[3]。对于年龄较大、软骨严重破坏的晚期DPVNS的病人采取膝关节置换术 (TKA) , 可能有效解除疼痛、矫正关节畸形、改善关节功能及降低复发率。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采用膝关节置换治疗的9例晚期PVNS的临床资料, 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在晚期PVNS治疗中的有效性,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期间骨科晚期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患者9例, 其中初次治疗5例, 4例为外院关节镜治疗后复发者, 男6例, 女3例, 年龄39~65 (平均55.4) 岁, 左膝5例, 右膝4例, 病程20~61 (平均40.2) 个月。全部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膝关节肿胀、关节运动受限和关节疼痛, MR提示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伴大面积软骨及软骨下骨破坏伴关节积液, X线片证实骨质破坏及/或关节间隙狭窄, 其中2例合并膝关节内翻畸形。术前胸片未见转移灶, 完善C ̄反应蛋白 (CRP) 、血沉 (ESR) 和类风湿因子 (RF) 等实验室检查, 排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和脑梗死等内科合并症。

1.2 手术方法

同一主刀医师对所有患者进行手术, 手术过程及术后处理均无明显差异。行膝关节全滑膜病灶切术及TKA:麻醉实施成功后取仰卧位, 常规消毒、铺巾。患侧大腿根部置气囊止血带并充至60k Pa, 取膝前正中髌旁内侧约20cm纵行切口, 依次切开皮肤, 皮下, 内侧支持带、关节囊, 此时可有黄褐铁锈色关节液流出, 吸引器吸干净, 翻转髌骨于外侧, 显露膝关节。见滑膜极度增生呈结节绒毛状, 铁锈色, 上至大腿中下段, 两侧至后内及后外, 后方至腘窝内并上下蔓延, 病灶侵犯股骨髁及胫骨平台, 部分可有软骨剥脱, 彻底清除滑膜病灶 (送病检) 、包块及游离体, 刮除病变骨质;切除骨赘和两侧半月板以及前、后交叉韧带, 显露股骨髁和胫骨平台。胫骨平台、股骨前后髁截骨后, 清除膝关节后方病变滑膜病灶。适当松解内外侧副韧带, 予全膝关节置换。关闭伤口, 置引流管一根, 以“棉花腿”技术加压包扎, 局部冷敷48h。术后24h每日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深静脉血栓, 连续5~7d;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48~72h;术后24~48h拔除引流管, 72h后若仍有关节积液则注射器抽吸后加压包扎;术后第2、4、8 d复查患者相关实验室指标, 术后第3d复查膝关节平片, 并指导患者卧床适度功能锻炼, 逐渐增加活动范围, 要求术后第3d即可被动屈曲至90°。

1.3 观察指标

全部患者术前术后均采用Lysholm评分和IKDC2000评分[4]评估膝关节功能状况。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两组间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采用±s表示, 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9例患者均见关节腔内滑膜弥漫性铁黄色色素沉积, 长短、形态及大小不一的绒毛结节, 病灶对骨质较大范围不同深度的侵犯, 结合术后病理检查符合晚期DPVNS。1例患者术后血沉及超敏CRP一直高于正常值, 血中性粒细胞比例偏高, 无下降趋势, 术后两周仍有轻度肿胀, 属可疑感染。术后2w再送手术室行关节镜检, 分区域取组织培养 (1w后未培养出细菌) , 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关节腔, 术后继续使用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及石膏制动2w, 血沉及超敏CRP逐渐下降, 膝关节逐渐消肿, 由于制动时间较长, 功能恢复慢。余患者均获得较好预后。

全部患者采用电话、门诊病历资料查看等方式实施5~30个月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22.34±5.14个月, 末次随访时, 与手术前比较, 手术后患者Lysholm评分和IKDC2000评分均明显增高, 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附表。随访期间无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3讨论

PVNS病因未明。朱敬先、熬英芳等[5]指出已基本排除创伤出血因素与起因有关的可能, 一度认为它为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和良性肿瘤性疾病, 近年深入的研究提示PVNS可能是一种由基因变异引起的滑膜组织异常增生性疾病, 可被认为是一种交界性肿瘤样疾病, 潜在的复发及恶变、转移倾向是其支持依据。从发生到出现症状而求诊并被诊断PVNS其平均时间约4年, 即便如此仍有部分患者被误诊误治或治疗后反复复发, 症状明显时已发生较严重的软骨及骨质破坏, 这时关节镜或开放性滑膜切除术均存在盲区, 极易复发, 预后不佳, 对此类晚期弥漫型PVNS患者TKA是较合理的选择。

全部患者经术后随访发现, Lysholm评分、IKDC2000评分、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和伸直活动度均较手术前明显改善, 且无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和感染等手术相关性并发症发生。手术成功关键在于彻底清除病变滑膜组织, 术中谨慎操作。对于骨质侵犯部位应用严格清除骨质直至恢复至正常骨, 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PVNS复发。对于需软组织矫正患者应注意保护神经, 避免术后神经麻痹。本组病例未做局部放疗, 我们倾向于认为只要滑膜病灶被彻底清除即可避免复发, 皮肤烧伤、骨破坏、关节外组织坏死、放射性肉瘤等放疗可能的并发症均影响预后。9例患者术后随访平均2年, 均未发现病变复发。

综上所述, PVNS早中期容易漏诊误诊, TKA是治疗晚期弥漫型PVNS有效方法, 近期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Semenova LA, R adenska, Lopovok SG.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J].Arkh Patol, 2010, 72 (5) :52-56.

[2]王叶红, 郭丽苹, 张耀, 等.超声检查在膝关节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诊断中的价值[J].医学信息, 2013, (16) :304-304, 305.

[3]邹国耀, 邹志远, 黄平, 等.关节镜清理联合开窗植骨治疗伴骨缺损的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早中期疗效[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0, 10 (9) :774-776.

[4]张勇, 曾凡营, 韩伟祚, 等.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18例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 2007, 15 (12) :868-869.

绒毛结节性 篇6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5例膝关节PVNS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男3例, 女2例, 年龄38岁~60岁, 平均年龄50岁, 这与文献不甚一致。5例PVNS均为弥散型, 主要症状为膝关节疼痛、肿胀伴功能障碍, 病程1个月~1年。5例膝关节病变均行MRI检查, 其中2例增强扫描。X线平片检查5例, 5例均摄膝关节正、侧位片。MRI扫描:使用安科OPEN-MARK2000型0.2 T永磁型MRI扫描仪, 使用颈线圈, 常规使用SE脉冲序列, 行矢状位、冠状位T1WI (TR 300 ms, TE 16 ms) 及T2WI (TR 2 900 ms, TE 78 ms) 。矢状位梯度回波 (TR 400 ms, TE 16 ms) 。矩阵256×192, 层厚5 mm, 间隔2 mm, 激励2~4次。静脉注射钆双胺 (Gd-DTPA) (0.2 mmol/kg) 后行矢状位、冠状位及轴位T1WI增强扫描。

2 结果

2.1 X线平片

5例膝关节X线平片显示关节间隙增宽

2例, 3例正常。3例见关节边缘增生变尖, 5例关节滑膜结构未见异常。5例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弥散性肿胀, 境界欠清。5例关节骨质未见明显异常。

2.2 MRI表现

5例膝关节病变均为弥散型, 4例弥散型表现为滑膜不规则增厚伴结节, 1例无明显滑膜结节。增厚的滑膜和结节在T1WI上为稍低信号, T2WI均为低信号, 1例在髌下囊后方见一直径约2.5 cm结节, T1WI为等信号, T2WI为高信号, 增强扫描四周强化, 中心无强化, 病理证实为一机化血肿。5例均见关节腔积液, 积液在T2WI上呈明显高信号, 以髌上囊尤为明显, 其中5例髌上囊见增厚滑膜及滑膜结节。4例前交叉韧带表面有不规则增厚的低信号滑膜覆盖, 3例显示胫骨平台不规则片状或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 增强扫描可见强化。2例骨质未见异常信号。

3 讨论

PVNS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单关节疾病, 最常发生于膝关节, 占80%, 髋关节、踝关节、肩关节、肘关节的发病率依次减少, 常见于中青年, 男女间无明显差异[2]。病变局限者称为局限性结节状滑膜炎, 弥散型称为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以关节滑膜表面有棕黄色素沉着, 并有绒毛和结节样突出为特征。病因不明, 被认为是一种肿瘤样病变[3]。

PVNS在X线平片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及关节内外出现结节状、分叶状软组织肿块, 关节骨质出现片状或类圆形侵蚀性缺损, 无骨质疏松和骨膜反应, 软组织内钙化少见;CT对于显示软组织结节及骨质侵蚀细节较X线敏感准确, 增强扫描可显示滑膜结节, 但二者的影像本身缺乏特异性[2]。这是应用MRI以前术前难以定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MRI是诊断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最佳无创手段[4]。MRI可以直接显示不规则增厚的滑膜、增生的滑膜和结节内沉积有含铁血黄素, 而含铁血黄素在MRI具有非常特征性的长T1短T2信号改变。典型的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不难诊断, 对于没有表现为明显多发较大结节的病例, 更要注意观察髌上囊、髌下脂肪垫和交叉韧带周围及半月板的改变。增生的滑膜可破坏关节软骨及半月板, 侵及交叉韧带, 使韧带边缘失去正常时的光滑, 而表现为边缘不清呈波浪状。增强时正常韧带不强化, 当韧带受侵时, 可出现强化。受侵的关节骨质增强时也可出现强化。5例中有1例关节间隙见一大机化血肿, 与绒毛结节表现不一样, 增强呈环形强化, 中心不强化。

由于许多疾病均可发生关节积液和关节骨质破坏, PVNS需要与关节结核、滑膜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滑膜骨软骨瘤病及滑膜肉瘤等鉴别。关节间隙正常, 无骨质疏松, 骨质缺损边缘有硬化环及病变内无钙化等特点, 有助于与结核、滑膜软骨瘤病进行鉴别。滑膜炎的滑膜增厚较均匀, 仅局限在关节腔内, 与PVNS的特点不同;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明确的病史和生化检查的异常, 关节内无软组织肿块;滑膜骨软骨瘤病的骨关节面及关节软骨的改变轻微, 关节积液量少, 病变内有钙化, X线平片及CT可协助诊断;滑膜肉瘤的软组织肿块和骨破坏呈长T1、长T2信号, 肿块内可见散在钙化。

参考文献

[1]张志, 杨泽晋, 任文杰.骨科腱囊病[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 240~243

[2]李敏, 吴献华, 胡振民, 等.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影像学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3, 37 (6) :499~502

[3]中山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 同济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编著.外科学病理[M].第2版.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972

绒毛结节性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 例, 男11 例, 女7 例;年龄16~55 岁, 平均34.5 岁。病程6个月~8年, 平均2.8年。均为单侧发病, 左侧膝关节8 例, 右侧膝关节10 例。弥漫性13 例, 局限性5 例。既往1 例在外院先后两次行膝后方切开病灶切除术 (未进关节) , 2次间隔时间为2年, 第3次来我院间隔时间为3个月。

1.2 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18 例患者均有膝关节反复肿胀、疼痛、酸困不适、活动受限病史。查体髌上囊有海绵样感觉13 例, 浮髌试验阳性17 例, 关节穿刺液淡红色9 例, 暗红色5 例, 黄褐色4 例;18 例患者抗链“O”抗体、血沉、类风湿因子均为阴性, 凝血功能正常, 排除类风湿、血友病性关节炎等疾病。X线检查:16 例有关节软组织肿胀影, 1 例有软组织结节影, 1 例伴有骨性关节炎;MRI检查显示滑膜的增厚和积液的程度, 并显示了滑膜的绒毛状或结节状隆起及关节周围软组织情况, T1和T2加权像均表现为低信号或混杂低信号。

1.3 手术方法

采用硬腰联合麻醉或全麻, 患者平卧位, 置止血带, 常规选用膝前内、外侧入路, 必要时辅助后内、后外侧入路。镜下探查应从一个室到另一个室, 全面系统地对膝关节进行检查, 依次观察各个室结构、滑膜病变程度, 了解关节软骨、半月板及交叉韧带的受累情况。镜下可见关节滑膜明显增生肥厚, 呈暗红色或黄褐色, 触之易出血, 绒毛状者质软, 结节状者质较韧。有的患者关节软骨边缘、半月板及交叉韧带表面覆盖黄褐色滑膜血管翳。镜下切除滑膜要彻底, 不能遗漏, 清除病变滑膜至滑膜外脂肪组织均匀显露。前方病变彻底清理后, 需增加后内、后外入路, 切除后侧间室增生的滑膜。后期用汽化电烧头烧灼残面, 对于关节软骨边缘、半月板及交叉韧带表面的滑膜血管翳可直接烧灼汽化。如果病变侵及关节外组织, 则不能勉强在镜下操作, 以免损伤神经、血管, 需配合开放手术, 以达到彻底清除病变的目的, 防止复发。

1.4 病变的镜下形态

PVNS关节镜下表现为滑膜局限或弥漫性增生, 滑膜增生、肥厚, 病史长者有质韧的条索形成。滑膜呈暗红色或黄褐色, 触之易出血。根据镜下所见可分绒毛型和结节型。绒毛型者绒毛细长, 最长可达1.5~2.0 cm, 绒毛短者相互融合成结节状。结节型者结节直径一般1~3 cm, 较小的结节呈黄褐色, 较大的结节呈黄白色, 质韧。大部分PVNS患者两种类型的病变同时存在。病变可侵袭半月板、关节软骨以及交叉韧带, 表面覆盖有黄褐色血管翳。本组1 例患者病史长, 病变向上突破髌上囊, 沿股四头肌深面外侧向上蔓延生长, 后方穿透关节囊, 侵及后方软组织。

1.5 术后处理

术后无菌脱脂棉垫加压包扎, 关节腔内常规置引流管48 h, 外敷冰袋。手术当天即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直腿抬高锻炼;如果手术仅行关节内操作, 48 h后开始用CPM机辅助持续被动活动, 并主动屈伸膝关节, 1周后逐渐下地活动;术后2周膝关节屈曲达90°, 4周关节屈曲达120°。如果病变侵犯后方关节外组织, 切除后进行关节囊修复, 则术后功能锻炼延至2周。

2 结 果

本组资料关节镜下诊断为PVNS患者18 例, 术后病理证实均为PVNS患者, 关节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100%。

本组18 例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6个月~5年, 平均2年5个月。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系统, 术前评分为 (55.6±4.1) 分, 术后3个月随访时评分为 (87.2±5.7) 分。16 例患者平均18~30 d关节活动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1 例累及窝组织及股四头肌肌腱, 术后2个月关节活动恢复正常;1 例弥漫性患者术后1年复发, 行二次关节镜手术并结合放疗后治愈。18 例患者关节肿胀、积液消失, 疼痛消失16 例, 隐痛不适1 例, 关节活动功能良好。根据徐锦森提出的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 优13 例, 良4 例, 差1 例, 优良率94.4%。

3 讨 论

3.1 PVNS的特点

PVNS是一种发于关节、腱鞘和滑囊的滑膜增殖性疾病, 发病年龄多为20~40 岁的青壮年, 男女无明显差别。它也可以发生于儿童, 是一种少见的病变。PVNS的发生与炎症、肿瘤、创伤及出血、脂质代谢紊乱等多因素有关。目前认为其病因主要有两种:一是慢性炎症反应;二是纤维细胞瘤性病变。有作者将其病变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两种, 这两种病变在临床治疗、病理及预后上差别很大。病变多累及下肢大关节的滑膜下组织, 多为单关节发病, 膝关节是最常受累的部位。75%以上PVNS表现为弥漫性病变。PVNS起病隐匿, 病程较长, 症状呈进行性发展。最常见的膝关节症状是单关节的肿胀和逐渐加重的疼痛不适、僵硬, 患者可伴或不伴有创伤史。当病变累及到软骨和骨时, 会发生上下楼疼痛、关节肿胀, 以髌上囊处为著, 有局部压痛, 有时可摸到滑膜团块或结节, 关节活动范围减小。症状及体征无特异性,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胆固醇测定均无异常改变。这也是该病误诊率高的原因, 李卫平等[1]报道术前误诊率达81%。关节穿刺抽出暗红色或棕色的血性关节液可提示本病, 但并非专一性。膝关节PVNS在X线片的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 无钙化, 关节骨质破坏严重时可见类圆形侵蚀性缺损。MRI特征性表现为T1、T2加权像时低信号区或混杂低信号, 它能准确显示病变的范围、关节软骨及骨质破坏的程度, 故对膝关节PVNS具有定性诊断意义, 目前MRI已成为PVNS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术前MRI检查不仅有助于明确关节内、外病变程度和范围, 同时术后MRI检查也是检查病变复发与否的最敏感手段。

3.2 关节镜下彻底切除病变滑膜组织是治疗PVNS根本方法

治疗PVNS的目的是彻底切除病变, 最大限度地恢复膝关节功能, 尽可能地防止病变复发。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开放性滑膜切除, 由于创伤大, 术后易发生关节黏连, 影响关节功能, 而且难以将关节囊后方的病变彻底切除, 容易复发。我们采用关节镜微创技术, 从一个间室到另一个间室, 通过增加后内、后外侧入路, 依次处理各个间室、包括关节囊后方的病变。关节镜治疗PVNS具有以下优点:a) 手术创伤小, 术后痛苦少, 可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 避免关节僵直。b) 对病变清理彻底, 不遗漏, 最大限度的避免复发。c) 术中切除半月板周围滑膜病变时, 容易造成半月板与滑膜缘分离, 可镜下原位缝合。d) 术中滑膜刨削切除后, 用射频技术对滑膜残面进一步烧灼汽化, 即可使滑膜切除更彻底, 又可止血, 避免了术后关节内血肿形成。e) 有关节黏连的患者同时行镜下松解, 可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

本病容易复发。对于局限型病变, 关节镜下单纯切除局部病变结节及滑膜即可获得良好效果;而对于弥漫型PVNS病变, 关节镜下全滑膜切除比部分切除效果好。Ogilvie-Harris等[2]在关节镜下进行滑膜全切, 4.5年复发率为9%;在关节镜下进行滑膜部分切除, 复发率为55.5%。所以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的要点是全面彻底的切除病变滑膜, 关键是对关节做全面、细致的检查, 包括髌上囊、内外侧间沟、内外侧室、交叉韧带表面及后方、半月板胫骨面和股骨面、后内室、后外室及后纵隔区域, 不能遗漏任何部位的病变, 否则术后容易复发。本组1 例弥漫性患者术后1年复发, 究其原因是当时术者关节镜技术不熟练, 未进入后室, 故病变清理不够彻底。二次关节镜下彻底切除滑膜并结合放疗后痊愈, 随访4年未复发。

3.3 关节内、外病变一期同时处理可减少复发

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常累及关节外组织, 正确处理关节外病变将直接影响疗效。我们主张同期联合开放手术, 彻底切除关节外病变。如关节外病变周围无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 (如股四头肌肌腱周围) , 可在镜下刨削切除病灶;如果病变位于重要的神经血管区域 (如窝) , 则应在关节镜手术结束后, 联合后方开放手术彻底切除病灶。赵金忠[3]报道的一组32 例PVNS中, 有5 例合并有关节外病变, 采用开放切除病灶, 无复发。Chin等[4]经随访发现, 关节镜下行滑膜切除后, 不切除关节外病变, 89.5%的患者术后短期症状有缓解, 但所有患者术后平均3.6年内症状复发。卢启贵等[5]报道对于关节外病变也要联合开放手术, 但主张分期手术。本组1 例患者曾因窝包块反复两次在外院行窝区病变切除, 而未清理关节, 第3次在我院联合手术效果良好。关节内病变是基础, 是疾病的源头, 而病变一旦发展至关节外组织, 则关节内外病变会互相影响。所以术前要通过MRI检查确定疾病的程度和范围, 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既要在关节镜下切除全部滑膜, 同时结合必要的开放手术, 清理关节外病变, 确保手术疗效。早期治疗关节内疾患就有可能避免关节外病变的发生, 减少手术难度和复发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 通过关节镜技术, 可以准确诊断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并彻底切除关节内病变, 必要时配合开放手术, 可有效减少术后复发, 最大程度地恢复膝关节功能。

摘要: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p igm en ted v illonodu lar synov i-tis, PVN S) 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8例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患者在关节镜下进行滑膜切除, 汽化烧灼创面, 1例配合开放手术, 术后追踪观察, 评定疗效。结果 本组18例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6个月~5年, 平均2年5个月。根据Lysho lm膝关节评分系统, 术前评分为 (55.6±4.1) 分, 术后3个月随访时评分为 (87.2±5.7) 分。根据徐锦森提出的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 优13例, 良4例, 差1例, 优良率94.4%。结论 关节镜下可以准确诊断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彻底切除关节内病变, 必要时配合开放手术, 可有效减少术后复发, 最大程度地恢复膝关节功能。

关键词:膝关节,关节镜,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参考文献

[1]李卫平, 林道贤, 刘尚礼, 等.关节镜治疗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12例[J].广东医学, 1999, 20 (5) :345.

[2]Oqilvie-Harris DJ, Mclean J, Zarnett ME.Pigmentedvillondular synovitis of the knee.The results of totalarthroscopic synovectomy, partial, arthroscopic syn-ovectomy, and arthroscopic local excision[J].J BontJoint Surg (Am) , 1992, 74 (1) :119-123.

[3]赵金忠.膝关节弥漫性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关节镜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 2004, 24 (3) :162.

[4]Chin KR, Brick GW.Extraarticular 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a cause for failed knee arthroscopy[J].Clin Orthop, 2002 (404) :330-338.

绒毛结节性 篇8

关键词:膝关节,滑膜炎,色素绒毛结节性,磁共振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 PVNS) 是发生于关节、腱鞘或滑囊的一种慢性滑膜增殖性疾病。病因不明,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治疗以手术彻底切除滑膜组织为主, 而早期术前诊断符合率低[1]。本文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PVNS的MRI表现特点, 以便准确诊断及评价PVNS, 提高手术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03年2月~2011年6月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PVNS患者11例, 男4例、女7例, 年龄16~65岁, 平均35.4岁;全部病例均为单侧弥漫型膝关节PVNS, 左膝5例、右膝6例, 病程1~6年, 平均3年, 临床表现均表现为进行性关节肿胀, 反复发作, 活动后加重, 8例关节疼痛, 7例活动受限, 5例浮髌试验 (+) , 6例可扪及大小不等的结节状肿块。5例行关节穿刺抽出大量血性浆液或黄棕色液体。11例均行膝关节切开或关节镜治疗, 病理诊断均为PVNS。

1.2 MRI检查

采用意大利ARTOSCAN–C或G低场强永磁专用关节磁共振扫描仪, 使用膝关节表面线圈, 扫描方位为矢状面、冠状面及横断面。自旋回波序列 (SE) T1WI:TE 8ms, TR400ms;T2WI:TE100ms, TR3500ms, 视野18cm×18cm, 矩阵256×256, 层厚4mm, 间距1.0mm, 2次激励, 抑脂像采用反转恢复序列 (STIR) 获得矢状面、冠状面图像。本组均未行增强扫描。

2 结果

2.1 MRI表现

11例均为弥漫型, 滑膜不同程度增厚, 在T1WI上呈等或低信号, 在T2WI上呈等或高信号, 9例伴有多发的绒毛结节状突起, T1WI和T2WI上均呈低信号, 并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着的低信号影增厚的滑膜组织信号明显不均匀。髌下脂肪垫信号不均匀。9例见中等或大量关节积液信号, 以髌上囊为著。其中累及髌上囊8例, 髌下囊5例, 关节软骨受侵蚀变性4例, 韧带受累2例, 半月板受侵蚀2例, 软骨下骨质受侵蚀5例。

2.2 手术病理

7例行开放式滑膜切除术, 4例行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术中均可见不同程度红褐色滑膜充血增生, 呈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或绒毛状突起。关节腔内积液呈淡黄色或棕红色血性。绒毛结节呈黄褐色或紫色。部分病例周围软组织受累增厚, 滑膜结节与周围软组织分界不清。镜下主要表现为滑膜广泛绒毛状增生或融合结节状, 其内可见丰富的毛细血管, 结节内可见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积。间质可见大量泡沫细胞和吞噬含铁血红素的巨噬细胞, 增生的结节内还可见淋巴细胞及纤维母细胞。

3讨论

PVNS是一种发生于关节、腱鞘、滑囊滑膜的良性类瘤样病变, 单关节发病, 常发生于膝关节, 占80%[2], 髋关节、踝关节、肩关节、肘关节的发病率依次降低。本病病因及发病学尚不完全清楚, 现多认为与关节损伤性出血及其脂质 (血细胞破坏所致) 侵入而引起的一种反应性增生性炎症[3]。近年来有学者通过基因研究认为线粒体异常可能是弥漫型PVNS形成的最重要因素[4]。

根据发病部位和病变范围的差别, 将PVNS分为弥漫型和局限型, 通常将前者称为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后者称为鞘巨细胞瘤或结节性腱鞘炎。本组病例均为弥漫型。对于PVNS, X线平片及CT早期可无异常或只显示局部软组织肿胀, 只有随着病变侵犯程度加深, 骨破坏较明显时, 病变显示才较明确, 而且尚缺乏特异性。MRI具有优良的软组织分辨率, 可多参数、多方位成像, 能很好显示关节内组织结构, 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PVNS的病理组织学特性, 因而在早期诊断PVNS具有很高的影像价值。

PVNS病理基础为滑膜肥厚, 表面局限性或弥漫性绒毛结节样增生, 聚集成海绵垫状, 有的绒毛融合成结节样, 增生肥厚的滑膜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从而引起反复的纤维出血, 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增多, 增生引起血供和出血的增加, 而出血又维持和加剧了增生, 形成恶性循环。

PVNS的MRI主要表现为关节滑膜广泛弥漫性不规则增厚并有结节状、绒毛状增生, 在T1WI上呈等/低信号, T2WI上呈等/稍高信号;增生的滑膜内含铁血黄素沉积, 在T1及T2WI上均呈低信号。在增生的滑膜组织内由于存在含铁血黄素和类脂质而表现为色素沉着, 含铁血黄素为长T1、短T2物质, 其内铁离子含5个不成对电子, 导致局部磁场明显不均匀, 因此在T1WI及T2WI上均表现为低信号[5], 此为诊断PVNS的可靠依据[6], 本组病例均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着的低信号结节。PNVS可向周围组织侵蚀性生长, 主要为膝关节脂肪垫, 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质, 亦可侵犯韧带。关节软骨的破坏为增生的绒毛结节形成血管翳样团块侵蚀的结果[7], 但这种破坏较轻, 且多见于疾病后期或病史较长者。多认为骨侵蚀是滑膜结节在关节腔内生长, 导致其压力增高, 在膝关节屈伸过程中, 滑膜结节通过血管间隙孔道进入骨内。骨侵蚀约为50%[8]。

本病的MRI诊断需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1) 早滑膜软骨瘤病, 滑膜肉瘤:多无含铁血黄素沉积。 (2) 血友病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明确的病史和生化检查异常, 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 无结节性改变。 (3) 膝关节结核:多有骨质疏松, 以关节边缘破坏为主。

增生滑膜和结节在T1WI、T2WI均为低信号强度影, 这是诊断PVNS的特征性MRI表现。故MRI对早期诊断PVNS具有很高的影像价值, 是理想的无创检查方法。对术前评价及彻底切除病灶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Ofluoglu O.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 (Review) [J].Orthop Clin North Am, 2006, 37 (1) :23-33.

[2]马效德, 高波.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MRI与病理对照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2, 21 (9) :718

[3]武忠弼, 杨光华.中华外科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340-2342.

[4]IjiriK, TsurugaH, SakakimaH, et al.Increased Expression Ofhu-manin Peptide in Diffuse-type 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Im-plication of Its Mitochondrial Abnormality[J].Ann Rheum Dis, 2005, 64 (6) :816-823.

[5]Bhimani MA, Wenz JF, Frassica FJ.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Keys to Early Diagnosis[J].Clin Orthop Related Res, 2001 (386) :197-202.

[6]李敏, 吴献华, 胡振民, 等.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影像学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3, 37 (6) :499-502.

[7]曹来宾.实用骨关节影像诊断学[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 1998:431.

上一篇:货币下一篇:土壤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