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形势

2024-08-09

当前新形势(精选十篇)

当前新形势 篇1

从国际环境看, 当前受欧美债务危机冲击, 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 市场信心普遍动摇, 大宗原材料价格起伏跌宕、世界经济增速下降;欧元区以及欧盟的主要大国, 救危机无良方, 前景叵测;尽管最近美国、日本经济出现复苏迹象, 但基础尚不稳固, 缺乏近期复苏的可持续性。综上所述,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3个显著特点:一是政治周期、商业周期与地区动荡三者叠加, 多种矛盾及利益冲突不断升级, 日趋白热化。二是国际协调与合作更加困难, 在世界经济形势可能趋于恶化的背景下, 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面临的经济问题不同, 各国之间的政策协调与国际合作难度加大。三是经济结构调整与短期政策目标存在明显冲突。发达国家政府受债务规模高企、削减财政赤字压力增大等因素影响, 难以有效实施重大结构性调整。与此同时, 受信心缺失和去杠杆化的影响, 发达国家继续推行的宽松货币政策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因此, 发达国家实质性的结构调整尚未真正启动, 新能源和低碳、生物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进展缓慢, 制约着经济复苏的步伐。

从国内环境看, 2012年受国际市场低迷、能源资源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愈加突出等诸多因素影响, 出口增速将明显降低, 不排除发生较大波动的可能;内需增长虽然由政策扩张刺激开始向市场主导转变, 但基础还很不稳固, 内需弥补外需任务仍然艰巨;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困境短期难以根本转变, 制造业投资增速可能明显降低。与此同时, 货币供给总量仍然偏大, 加之成本推动、输入性等因素影响, 通货膨胀压力仍然不可忽视。因此, 实现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针对2012年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 我们应加强防控风险的准备, 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增强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及时应对和化解各种冲击, 防止经济增长出现大的波动, 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宏观调控的关键就是要统筹处理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的关系。

“稳增长”, 一方面要防止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滑坡, 另一方面要特别防止追求过高的经济增速。要把经济增速稳定在合理区间, 既不能在内外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盲目追求高速度, 又要避免经济增速出现持续回落;同时努力化解国内外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影响,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这是增加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改善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基础。

“调结构”是转方式的主攻方向和关键所在, 是培养竞争新优势, 形成增长的新动力, 实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途径。经济增速放缓和产能过剩矛盾凸显, 增大了结构调整压力, 也为结构调整提供了时间窗口, 要紧紧抓住当前有利时机, 下大决心推进结构调整, 力求取得实质性进展, 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这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要通过稳增长、控物价为调结构创造必要的、宽松的条件, 通过有效的调结构、促转变、提效率、增效益, 真正从根本上营造能够较长时期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景。

“控物价”首先关系到保障和改善民生。物价稳定, 居民的生活稳定就有了基本保障。“控物价”与“稳增长”有密切联系。经济增长比较平稳, 总供给与总需求大体平衡, 物价总水平就不可能大幅提升。最近一段时期, 物价涨幅已有回落, 但推动价格上涨的压力仍然存在。2011年11月末, M2余额超过82万亿元人民币, 相当于名义GDP的2倍左右, 明显高于2008年的1.5倍。表明相对于社会生产流通的总规模, 货币供给仍然明显偏多。同时中国已进入资源要素价格普遍推高阶段, 成本推动的价格上涨压力将持续加大。随着美欧经济困难增加, 美元、欧元要寻求宽松环境, 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输入性涨价的压力有增无减。此外, 理顺国内比价关系, 完善资源、能源等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也会影响物价上涨。因此, “控物价”一方面要继续巩固已有成果, 防止物价涨幅过高;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国内、国际经济的现实环境及条件, 把握好“控物价”的目标与经济发展规律对物价必然作用的统一, 适当提高对物价上涨的容忍度, 为价格机制改革预留空间。这是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营造良好宏观环境的重要前提。

综上所述, 只有统筹处理好速度、结构、物价三者关系, 才能在避免经济增长出现大的波动的同时, 增强自主增长内生动力, 为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条件。

当前, 国际国内经济态势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但从中长期看, 我国经济发展有两个趋势可以基本确定:一是经济增长速度已开始小幅下降;二是物价上涨的内外压力交织并将较长时期存在。应对经济增长速度低一点、物价高一点可能带来的诸多矛盾和问题, 从长期看, 根本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变幻莫测, 关键在于准确、辩证理解和把握好“稳中求进”这一经济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 稳是基础, 进是争取;一味求进, 大局难稳;只稳不进, 机遇错失。稳是为更好地进, 进是为长远的稳;两者互为条件, 相辅相成。稳, 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 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 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 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把握好稳中求进, 才能有效防止经济增速大幅下滑, 同时力避物价涨幅反弹, 有利于疏解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等各方面压力,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 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 牢牢把握机遇, 深化改革,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调整经济结构, 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夯实经济社会得以健康、持续、较快发展的基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加快调整需求结构, 着力提高社会最终消费要着力增强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要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的创新驱动作用, 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功能, 要充分激发和尊重企业家的创新精神, 大力推进体制改革, 优化创新环境。在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历程中, 中国能与世界主要国家同步迎接新的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当前尚属首次, 这是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我们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加快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 走出一条具有鲜明时代在内需中的比例。要尽快把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解决居民住行困难和消费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要注重在经济发展基础上较大幅度增加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 要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覆盖范围, 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要加快解决制约城镇化的瓶颈问题,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程, 开拓国内消费投资增长的广阔空间;要全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充分发挥市场竞争和产业政策引导作用,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大力降低资源消耗, 减少环境污染;要根据长远发展规划促进区域、城乡经济在调整、转型中科学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作用, 特色和中国特色的科技振兴之路。

为应对当前社会的新形势 篇2

一是利用各村的文化广场,开展与文化建设有关的党建活动。通过设置在文化广场院内的“党员文体活动室”,邀请农技、畜牧专家以及村里的土专家,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养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型农民。同时,定期组织党员开展学习讨论活动,着力提升党员党性修养。目前,全乡共开展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班达18余次,培训1452人。党员党性教育培训班10余期次。培训200余人次。

二是深入持久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纳吾肉孜节期间,邀请全乡四老人员,驻乡各站所、村队等200余人,在乡政府大院内举办了盛大的纳吾肉孜盛会;围绕尊师重教,在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期间,组织乡中学、小学、假期回乡的大学生等单位、团体开展群众性文艺晚会;围绕庆祝建党91周年,积极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多彩的系列文体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

当前浙江外贸企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篇3

基于近两年浙江主要经济指标尤其是外贸出口指标的增速明显下降,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浙江外贸企业本身存在的问题两个方面进行的探讨,分析浙江经济发展放缓的原因。本文认为浙企更应通过“修炼内功”以求突破;并针对此提出几点个人认为应重点实施的对策。

关键词:浙江模式;外贸经济;人民币升值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实现了经济的快速腾飞,现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目前,浙江正处于工业化转型期、城市化加速期、市场化完善期和国际化提升期,经济总量持续扩张,环境、资源与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特别是受国际经济形势动荡和国内政策调整的不利影响以及省内土地、电力、淡水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瓶颈制约日益明显,这些都使“浙江模式”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浙江模式

浙江经济是以中小企业为绝对主体的“块状经济”模式。据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浙江全省各行业共有企业单位数30.53万家,其中各类中小企业数量30.41万家,占绝对多数,从业人员1130.71万人,2004年实现营业收入27703.85亿元。中小企业单位数占总企业单位数的99.6%,资产总量占82.6%,从业人员占82.7%,营业收入占71.7%。仅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例,2004年全省中小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4376.92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的92.8%。浙江的这些中小企业按行业又呈块状分布,所以有学者称“块状经济”是浙江的一大特色。“块状经济”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形成的某一行业相对集聚,并以其中一两个产品为龙头,在该区域经济总量中占较大比重的区域性行业群,因此也可成为区域特色经济。纵观浙江全省,88个县市区有85个县市区形成了块状经济。其中绍兴轻纺化工、海宁皮革服装、永康五金、嵊州领带、大唐袜业、永嘉纽扣等已成为大规模的专业化块状经济产销基地。

这些“块状经济”的内部,企业的规模通常都比较小,很多甚至是家庭作坊式的。他们一般指从事某一个产品的某个生产环节,生产某一零部件,或专门从事某一工序的加工。这样大家因为某个产品的分工合作而组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生产网络和产业集群。这样形成的产业集群也有学者称其为空间积聚型发展模式。这种模式表现为单个小企业组织和大量销企业集中的企业布局形式,即生产在一家一户,规模却是在千家万户,形成微观小规模生产、宏观大规模经营的格局,便于取得专业化分工和外部规模经济效益。浙江的特色经济再加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区位优势和开放的政策导向,浙江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都是走在全国经济的前列。

二、浙江模式受到挑战

随着加入WTO后过渡期结束,越来越多国家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非常有利于浙江中小企业产品的出口,而外贸出口一直是拉动浙江中小企业发展的三大主要动力之一。然而,入世有机遇也有挑战,尤其近两年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浙江模式受到的挑战愈加明显。有数据显示,2007年起,浙江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明显低于江苏、山东等发达省份,有些甚至低于全国,发展步伐已经明显放缓。今年1-2月浙江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政府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8个百分点,排在25位,利润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8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持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规模以上企业的亏损面达26.1%,亏损总额64.8亿元,同比增加71.3%。据悉,浙江省石化、纺织、通讯、电子设备制造等已出现全行业亏损趋势,部分行业龙头企业,今年1-2月份高亏达10亿元。

注:1、产销率增幅为百分点;2、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增幅为百分点

数据来源:浙江经济贸易委员会网站

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1681.2亿元,增长13.5%;1-2月份利润总额为190.83,增长6.71%,于去年同期相比,工业增加值和利润总额增幅分别回落4.1和30.1个百分点。工业产销率去年上半年总的来说是持平,从8月份增幅变为负之后,到现在一直没有扭转。

与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相比,1-2月份浙江进出口增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出口更甚,出口增幅分别下降43.2和13.5个百分点,进口同期下降8.3个百分点,和去年全年相比仅上升了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出口交货值1279.26亿元,增长11.6%,同比下降18.6个百分点,创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低纪录(近年均在30%左右)。出口交货值对工业销售产值的增长贡献率,由去年同期的26.7%降至16%。可见今年工业产销增幅明显回落,主要是出口不振所致。

三、原因分析

笔者分析造成浙江工业和贸易增幅下降如此快速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双顺差继续扩大、外汇储备不断膨胀,和国际上对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压力之下,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到2007年底,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已达16%(这个月刚刚突破6)。有学者预测升值还会继续。这已经削弱了浙江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再者从去年开始美国经济明显疲软,次贷危机导致美国市场需求萎缩,更不利于浙江产品出口的增长。

二是随着入世过渡期结束,我国一方面为履行承诺,另一方面为扭转大量贸易顺差局面,快速促进出口产业结构升级,控制“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出口退税大范围取消,此次出口退税调整涉及2830多项出口商品,对浙江省的冶金工业企业中小企业影响最为严重,使许多本以出口退税为利润主要构成的中小企业利润骤减。

三是能源价格居高不下和从去年开始的基本生活物资价格膨胀。今年一季度,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都比去年同期上照11%,与1995年来同期最高点的2004年的13.4%相近。致使企业成本大幅增加,一季度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2%,通货膨胀进一步蔓延。原材料价格的全面上涨,因生产能力过剩导致“高进低出”格局的长期维持,这对依赖外部原材料的浙江工业企业的影响大于全国,相当部分生产加工企业面临亏损。最突出的是石油加工业,化纤制造业今年1-2月利润从去年同期猛增157%落至净减8.5%。

四是银行准备金率和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一再上调。为贯彻从紧的货币政策,央行从2007年12月21日起第6次调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3.87%提高到4.14%,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7.29%提高到7.47%,上调0.18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此次调整有利于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同时,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保障我国经济顺利实现软着陆,央行2007年共10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到年底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4%。今年至本月准备金率又上调了4次,现在已达16%。现在银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形势,对那些由于利润缩水想通过银行贷款扩大规模、更新技术的中小企业无疑是雪上加霜,更是许多靠贷款创办的企业是资不抵债,即将面临倒闭。

以上对浙江企业发展更多的是外部原因,而决定企业发展的根本原因还应是在浙江模式内部:

首先,浙江工业产业整体层次偏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子不大,基础原材料和高技术产业发展不足,缺乏新兴产业的强力支撑。浙江中小企业大多数从事的仍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占主导的产业,而技术密集型和高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比重很小。七八十年代,浙江省的主要工业部门是纺织、机械、食品、化工和建材工业。这种状况延续至今,纺织、机械(包括电机)和化工这三大工业部门的地位基本没有变化。目前浙江工业产业逐步实现多元化和国际化,向IT产业、电子设备、高端服装、医药以及电机产业方向发展,但是升级缓慢。

其次,是长期沿袭粗放的、要素驱动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经济发展付出的代价过大,在新的发展条件下受到制约。以环境、资源为代价和以廉价劳动力为优势的薄利多销的外贸拉动经济增长模式已不再适合当前经济趋势和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浙江经济要想保持现有的经济地位就必须加大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扩大利润空间。

再者,浙江的企业组织结构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角,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这样的经济结构将导致投资决策的分散化,这对企业适应需求多样化的下游产品的市场竞争是有利的,但是对取得规模效益优势是不利的。再加上中小企业的创业者或管理者整体素质不高;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绝大多数企业根本没有明确自己的经营战略,等等这些都是众多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普遍不高,不易形成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和扩大企业规模。

四、对策分析

改革开放30年,浙江外贸出口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出口货源调拨省发展成为全国外贸出口大省,成就巨大,外贸出口的增长也最快的。针对目前国内外形势变化对浙江外贸增长的不利影响,使本来处于工业化转型期和国际化提升期的浙江众多中小企业趁机沉静下来,进行反思以“修炼内功”。

首先,企业要有长远宏大的发展战略和目标。这个目标不仅体现企业本身的诉求,更应该符合社会各界对企业的诉求,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进化;它不仅仅是目标,更是企业领导人的理想,同时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拥有这样的战略才会使企业长盛不衰,具有凝聚力。西方许多有几百年历史的大型跨国企业发展的历程已经很好地证明了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才能长久。

第二,企业要积极响应政府宏观政策引导,想方设法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培育企业独特的竞争力,才能保证实现扩大企业的利润空间,保持在国际同行业的领先地位。这就要求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行领导督导制,重视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开发。

第三,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人才机制的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各高校的教育资源,结合本行业的实际需要加大对人才定向培养的投入。这需要企业和学校甚至政府的相互协调和扶持。

第四,针对中小企业普遍素质不高的现象,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行会的作用,定期组织给企业做培训,不仅是专业的技术培训,质量管理培训等,还要包括对企业领导人的战略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企业制度管理培训等,帮助企业真正成为学习型企业,以利于提高整个中小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认识。同时,通过组织学习更易于各个行业的中小企业联合起来,共同促进行业生产和经营效率的同时,增强共同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这需要当地政府出面主导或者行业龙头企业负起行业发展风向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张海伟. 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商场现代化. 2006(6).

[2]徐亚明. 产业集群-浙江民营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J]. 商业研究. 2005(16).

[3]徐丹平. 新形势下浙江中小企业机群发展的思考[J]. 时代经贸. 2007(1).

在当前形势下企业管理新方法探讨 篇4

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以及低碳经济理念的出现, 对于当前形势下企业管理新方法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当前形势下企业管理新方法进行了探讨。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 能够抛砖引玉, 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当前形势下企业管理新方法领域的进一步的重视。

二、在当前形势下企业管理新方法

在当前形势下, 发展低碳经济 (Low Carbon Economy) 是国际社会寻求资源节约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选择, 也是国内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提出的企业管理新方法就是企业低碳管理, 也就是说, 在低碳文化的指引下, 强调以低碳经济和低碳文化为核心的理念导向, 对企业管理体系的各个子体系和流程进行再造, 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的低碳增长。

(一) 树立低碳经营理念, 形成一个完善的企业低碳经营体系

企业实施低碳管理战略的首要观念和基本思想就是在企业长远发展战略和重大决策中, 重点考虑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谋求可持续发展等等一系列的条件, 重视研究并采取环境资源保护措施。现代企业应该根据低碳经济的指导思想, 对其长远的经营策略进行迅速的调整, 形成一个完善的企业低碳经营体系, 应用低碳科技, 定位低碳市场, 进行低碳产品的开发, 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把握好。企业必须重视对于各种低碳信息的收集工作, 对于低碳需求进行及时的调研和预测, 对于低碳细分市场进行分析, 从而进一步得到定位低碳市场的经营和发展战略。

(二) 建立低碳机构, 弘扬企业低碳文化

作为一项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的工作, 低碳管理与企业内部的各个机构和各个部门都是息息相关的, 为了推进低碳管理, 企业必须建立专门的低碳机构, 实现低碳管理的系统化和标准化。为了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同最优化, 低碳管理机构应该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 根据环保认证标准, 对于影响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认真的分析, 培养员工的环保意识, 在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 形成一个规范标准的低碳管理体系。

此外, 需要全体员工参与和支持低碳管理战略的具体实施, 因此, 必须通过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低碳文化, 来指导员工的行为。在当前的低碳经济形势下,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不只是简单的局限在技术水平的高低、资本实力的强弱、业务规模的大小等等方面, 市场竞争的利器也涵盖了节能减排能力、单位产值碳排放、产品低碳标准等等方面。只有通过低碳文化理念的逐渐深入, 才能够实现这些目标, 从而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 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三) 研发低碳技术, 实施低碳供应链管理

笔者认为, 低碳供应链管理就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中对于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等等因素都进行综合全面的考虑的现代管理模式。低碳供应链管理的基础就是低碳制造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技术, 在管理的过程中, 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和用户都共同参与。

实施低碳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使产品从物料获取、加工、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能够最小限度的影响环境, 并且得到最高的资源效率。

低碳供应链管理的内容是和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都息息相关的, 这些环节涵盖了下面几个部分:

第一, 低碳设计。环境污染必须从源头上防止, 对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进行认真的审视, 在设计阶段就必须对产品在制造、销售、使用及报废后回收、重用以及处理对环境的各种影响进行充分的考虑, 实现循环经济。

第二, 低碳采购。采购的低碳标准一方面要求终端产品必须和环保技术标准相符合, 另一方面, 也规定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都必须和环保要求相符合。在对产品原有功能进行保证的基础上, 利用麦尔斯“价值工程”原理和产品全生命周期分析法, 对于可再生、可降解、可替代、可重复使用、易处理的各种低碳材料进行充分的利用。

第三, 低碳物流。从保护环境的这一方面, 来进一步完善企业的物流配送体系, 从而建立一个环境共生型的企业物流配送系统, 一方面应该防止物流危害环境, 另一方面, 必须建立一种对于经济和消费生活健康发展能够起到推动作用的物流系统。

此外, 应该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和创新。优化低碳技术创新与转化的政策环境, 加强低碳高技术领域创新团队和研发基地建设, 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低碳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同时, 广泛开展低碳国际科技合作, 与相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建立低碳合作机制, 积极引进国外先进企业管理技术和经验, 不断拓宽低碳经济国际合作的领域和范围。

三、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在当前形势下企业管理新方法。笔者相信,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好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历史进程中, 随着企业管理新方法的不断完善, 企业管理会变得更加职能化、制度化, 企业领导与企业的职工会越来越近, 干群关系会越来越好, 企业也会获得越来越高的经济效益, 我们的社会也会越来越和谐。

摘要:在当前形势下, 低碳经济理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 探讨在当前形势下企业管理新方法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能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本文探讨了在当前形势下企业管理新方法。主要包括:树立低碳经营理念, 形成一个完善的企业低碳经营体系;建立低碳机构, 弘扬企业低碳文化;研发低碳技术, 实施低碳供应链管理。

关键词:在当前形势下,企业管理,新方法,探讨

参考文献

[1]、刘永.低碳经济时代企业绿色管理变革路径[J].价值工程, 2010, (34) .

[2]、余蓉, 陈昌权, 吴健.绿色管理: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4, (05)

[3]、武春友, 吴荻.市场导向下企业绿色管理行为的形成路径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 2009, (06) .

[4]、李维安.治理与管理:如何实现和谐运转?[J].南开管理评论, 2009, (03)

[5]、屠凤娜.企业绿色营销管理战略的必要性及其实现途径[J].前沿, 2010, (07) .

当前新形势 篇5

进入大学以来从身边的人和事得到了不少关于传销的信息,也听闻周边大学有学生被传销所毒害。传销这一概念由来已久,从它刚从社会萌生之今不论在形式手段还是组织管理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也加大了相关部门的工作任务和加强了对社会的威胁。

而当今社会形势在不断变化,传销的形势也在随之而变,关于传销很多人还了解不够,尤其是一些青少年。我们来看看传销的官方定义:

在没有提供实质性业务或服务情况下,以发展人员数量为主要经济来源;

或者以宣传或承诺高额回报为诱饵,采取非法集会,巧立名目或以产品变相收取不等价、不客观的费用进行非法集资;

另外如果以出售产品或提供服务为幌子,从事集资诈骗等违法犯罪的商业欺诈,用欺骗手段甚至强制进行交易的敛财行为;

以类似以上行为来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目的,严重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和管理秩序。具备任何一种要件就可以定性为传销。

今年年初,总局党组分析研究认为,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社会就业形势严峻,传销活动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反弹。

这几年来持续不断的打击,全国打击传销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传销活动反复的势头得到了一定遏制,传销活动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所收敛,传销活动屡禁不止、屡打不绝的局面,逐步得到了扭转。但是,打击传销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工作任务依然十分繁重。

于此同时,当前传销活动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

一是传销对象更加复杂更加年轻化。当前,传销的违法主体从以前的下岗人员、农民工,在校职高生和中专生甚至是大学生。参与传销人员年轻化趋势明显,有的“80后”甚至“90后”参与传销并成为传销组织头目。

二是传销手段多样化和行为方式更加隐蔽。传销的手法、形式、内容不断变化。从传销形式上看,网络传销活动日益严重;而从传销内容上看,有的传销组织打着“直销”、“连锁经营”等幌子,由以往的传商品、传实物,逐渐演变为传概念、传理念等,直至发展到所谓的“资本运作”。而在行为方式方面也显得更隐蔽,因为目前的传销活动多存在于城乡结合部、居民小区甚至家属院内。在隐瞒身份的同时,除指定专人外出采购必要生活用品外,其余传销人员白天很少活动,行为谨慎,往往在一个地点呆待不长时间便转移到另一地点,行踪不易确定。

三是传销组织更加严密。传销组织层级分工更加明确,呈现出专业化、高智化特点。有的传销组织向黑社会性质演变,组织内部分工明确,实行所谓“家长制”集中居住和管理,对参与者进行监视、控制,隔绝其与外界的交往联系。组织人员严密控制他们的人身自由,强迫其交出身份证、暂住证等证件。对不听话者轻则开“批斗会”,重则拳脚相加,除了上课培训反复经行“洗脑”外,还相互交流发展下线的“经验”和手段,在上线的诱导和鼓励下打电话去拉更多的“下线”。

四是传销地域更加广阔。近年来,传销犯罪活动逐渐由东部向西部、由沿海向内地蔓延,特别是由发达地区向一些经济欠发达的二三线城市、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蔓延。

五是传销危害更加严重。一些传销组织在“洗脑”课程中,宣称不能相信政府,不能相信媒体宣传,甚至进行反动宣传。有的传销组织培训新加入人员的第一课就是如何应对公安、工商机关的检查。不少人对传销执迷不悟,教育转化难度很大。一些地区传销人员与执法人员对抗加剧,传销人员冲击派出所、工商所,伤害公安、工商执法人员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

五欺骗手段狡诈。一些传销组织者在宣传材料中,通过伪造的营业执照、新闻报到和领导合影等虚假信息,混淆传销和直销的概念,采取偷梁换柱的手段来证明其活动的合法性;通过大肆渲染当前社会的贫富差距,安排“成功人士”现身说法等方式,不断刺激参加者的发财欲望;对参加者经行“洗脑”,专门指派“老师”向新参加者传授“经验”,告诉哪些人好骗,骗人电话怎么打、信怎么写、第一次遭到拒绝后怎么继续施骗等,从而使得传销网络屡禁不止。

而针对目前的形势和传销呈现出来的新的特点,相关部门应做到以下几点有力措施,来遏制传销势力的发展,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

一是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大打击传销工作力度。二是突出开展打击传销综合治理,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三是进一步促进区域合作执法机制的建设。

四是进一步加强直销监管工作,维护直销市场秩序。对合法经营,就支持、就保护,对非法经营,就坚决查处。

五是推动打击传销规范直销信息系统的全面应用,建立健全现代信息技术监控机制。

六是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七是严格依法行政,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坚持处罚与教育并重的原则。八是切实加强执法队伍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监管执法能力和水平。

当前新形势 篇6

【关键词】妇幼保健;管理;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R1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648-01

妇幼保健指的是妇女和儿童的保健管理,其是一种集医疗、保健、预防、康复为一体的专业医疗机构。妇女保健主要包含婚检、叶酸发放、孕妇产前检查、高危孕产妇监控、孕妇分娩、生殖健康宣传、产后访视等内容[1]。儿童保健主要包含新生儿产后访视、新生儿疾病筛查、0-6岁儿童体检、疫苗接种等。妇幼保健作为卫生事业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模式直接影响到妇女及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需保证保健工作的质量。

一新形势下妇幼保健管理现状分析

在我国,妇幼保健在经费管理上均以全额管理的模式来进行管理。在目前的新形势下,妇幼保健管理模式逐步转变为收、支双线进行管理的管理模式。同时,在新形势下,国家政府不断出台对妇幼保健机构的补贴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有力促进了妇幼保健的生存和发展,并且对妇幼保健机构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使妇幼保健机构在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社会效益。《母婴保健法》颁布及真正实施后,妇幼保健机构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管理理念及管理模式不断得到完善和规范。现如今,我国妇幼保健工作大部分实现了以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实施单位,以居民户口作为基础进行各项管理工作[2]。妇幼保健已经基本实现了婚、孕、产、育一体化系统管理的管理模式。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婚、孕、产、育“一条龙”服务的管理模式。随着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妇幼保健得到婚检率、系统管理率等均可维持在90%左右的良好状态。

当前新形势下,我国妇幼保健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健康教育、卫生咨询、卫生指导、新婚建册、婚前检查、预防神经管畸形投药等。这些工作内容主要是为新婚夫妇婚姻、生育提供医学保障,使新婚夫妇拥有正常、健康的婚姻和生育,主要起到了良好的优化婚育组合的作用。同時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促进我国人口质量得到提高。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建设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居民流行性愈演愈烈,这些因素的存在大大影响了妇幼保健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如妇幼保健婚检、产检人数不断增加,产后访视工作的范围不断扩大,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不断增加。同时就诊人员地不断增加也给患者就诊造成了一定困扰。

二新形势下妇幼保健管理模式分析

在目前的新形势下,妇幼保健管理模式主要可分为两类型,即信息化管理和网络化管理两种模式。

(一)信息化管理模式

在新形势下妇幼保健实施信息化管理模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化管理具体指的是过数据的形式,规范地将妇幼保健开展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各部门信息输入计算机。该种管理模式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便捷性,可使医院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大大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应用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妇幼保健工作更加规范化、有效提高妇幼保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便于形成数据报表、提高保健工作者的个人和整体素质、方便患者咨询和就医、便于医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和经验总结。

(二)网络化管理模式

在妇幼保健管理中应用网络化管理模式可有效实现多个妇幼保健院间进行资源共享,进而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有效实现多个妇幼保健院间进行双向转诊,方便患者就医。同时,该种方式还可有效保证居民的医疗保健需求,还可有效地推动城市卫生服务三级结构网络的运行步入良性轨道。通过网络化管理模式还可建立起上下级医疗机构互相转诊系统,确保高危孕产妇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该种系统的应用可有效降低患者负担,对妇女、儿童的生命安全具有更高的保障。网络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可更快速、有效的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及时满足广大妇女和儿童的健康保健需求,推动医院保健能力不断提高。

信息化管理模式、网络化管理模式均是极具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管理模式。该两种管理模式均具有较强的规范化,可使保健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有效保障保健工作的质量得到不断提高。在新形势下,妇幼保健管理应充分将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模式进行结合应用,促进妇幼保健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三目前新形势下妇幼保健管理的发展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妇幼保健要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科学合理地应用新理念建设具有行业特色的妇幼保健管理工作。对于妇幼保健机构而言,行业特色的工作可包含建设现代医学康复、建设传统医学康复、建设现代与传统相互结合的医学康复、家庭康复等特色治疗机康复保健工作。(2)保持保健机构的原有优势,积极引进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推动业务向前发展。妇幼保健的原有优势主要表现在优质的服务、保障妇女及儿童的健康等。在管理工作中坚持这些优势便可有效地促进妇幼保健得到不断地进步和发展。(3)把握时机,重点加强对发展势头好、具有特色的业务和专科进行建设。这些建设是推动妇幼保健管理得到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妇幼保健管理中,可先对优质的妇幼保健管理工作进行培养,然后在实施下一步的妇幼保健工作。最后再将工作和业务发展成为优质、高效、健康、服务于人民的妇幼保健工作。(4)加强对服务工作流程进行管理,严把工作、服务质量关,确保每项工作的完成质量。医院的生命及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医疗质量上,医疗质量的好坏可直接体现医疗机构的整体素质、管理水平、发展前景。因此,在新形势下,妇幼保健机构在管理和发展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严格进行质量控制,将工作质量的提高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妇幼保健工作具有优质的管理和工作流程,进而促进医院得到持续快速发展。(5)依靠专家对工作质量进行把关。医学专家具有精神的医学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因此依靠他们来进行工作质量监督可有效保障工作质量保持在良好状态。专家多工作质量的把关主要体现在病历地书写、病程地记录、医技地检查、手术地操作等各个工作环节。这些工作环节在专家地严格把关下才能确保其具有良好的医疗质量。同时,通过这样的模式可有效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避免医疗纠纷地发生,提高医院社会声誉,促进妇幼保健机构得到健康发展。(6)坚持实施人性化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已经向心理医学、社会医学模式转化[3]。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均强烈期望得到医生或护理人员的尊重与关爱,这就要求医院工作必须向人性化服务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满足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才能促进医院发展。

总之,在新形势下,妇幼保健管理工作应紧跟时代步伐,从患者的需求出发,不断向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发展。具有创新性和规范性的管理才可有效促进妇幼保健工作得以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波瑛.社区妇幼保健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12(7):485-486.

[2]薛明君.妇幼保健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和探索[J].中国妇幼保健,2013,9(1):624-625.

当前新形势 篇7

1 地质勘查技术原则

地质勘查是技术性的工作, 在开展时必须遵照一定的原则, 同时还可以对地质勘查工作的开展进行科学, 合理的指导。它对于勘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过程和完成有着重要作用。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前部署, 统筹规划。从目前的地质勘察来看主要分为公益性和商业性两种地质勘察。以中央负责和地方组织为勘查主体, 勘查地方分为国内勘查和国外勘查两个重要部分。所以说, 在勘查技术选择时要针对勘查对象进行实质的了解, 比如具体条件, 地质环境等先进行了解, 再制定相应的策略选择合适的勘查技术才能开展工作。为了保证可需资源的供应, 一般情况要对勘查工作提前部署, 以10-15年为提前期限。 (2) 遵循规律, 合理布局。地质勘查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土地, 主要目的是寻找矿产和资源。由于地址条件的原因, 资源分布各不相同, 因此我们必须按照地质条件、人口分布、国土利用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来合理规划地质勘查工作区域布局, 通过分析工作开展的利弊得失, 来保证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3) 突出重点, 扩展领域。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的需要, 地质勘查工作要不断的扩展领域, 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同时要以地质条件, 资源, 工程, 环境等为基础, 突出重点, 开展勘查工作, 同时要合理投资获得最大效益, 突出国家意志, 扩大影响力。另外还要利用当前的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 提高勘查工作的精度, 深度和广度, 不断扩展领域, 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4) 不断创新, 加强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只有不断的创新, 才能有大的突破。地质勘查工作也不例外, 尤其在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目前的矿产资源地质条件更加复杂, 而环境保护理念又深入人心, 同时21世纪是节约的时代, 因此要不断的研发勘查技术, 创新节约性、环保性勘查技术, 是地质勘查工作进步的重要因素。同时还要不断的完善找矿理论和技术的发展, 加快信息化建设, 加强人才的培养, 队伍的建设, 为地质勘查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5) 立足国内, 扩大合作。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挖掘国内资源潜力。加强与国外企业的合作, 开展境内资源的开发, 并为有能力走出国门的企业提供有力的条件。扩展我国资源对外开放, 适应经济全球化和资源全球化需要。

2 找矿技术创新的方法

首先,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 并相互结合。目前我国应用的找矿技术有很多, 但要根据矿藏区域的具体条件和地质环境选用合适的勘查技术。同时随着我国矿产资源的复杂性, 找矿思路已经从开始表浅处深入到地面, 这一过渡对找矿技术的要求更高, 也决定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是必然的, 也需要得到新理论, 新技术, 新方法的支持。目前我国经常用的找矿技术有: (1) 从岩石物理性质上进行分析, 然后结合成矿的规律, 得出结论是否存在矿产资源。 (2) 投入现代化机械设备, 提高找矿的准确率, 得出结论。 (3) 利用现代化信息系统, 加强矿产资源信息的收集, 处理, 分析, 为找矿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同时在找矿过程中各相关人员必须相互合作, 相互配合, 这对找矿工作的开展有重要的意义。其次, “地、物、化三场异常相互约束”技术方法。“地、物、化三场异常相互约束”技术方法的创新, 就需要我们对其实施的特点以及根本的原理进行详细的研究, 然后对这项技术进行有区别性的选择或者是相互补充使用, 以起到更加适用的目的。这种技术方法更加适合在老矿山的深部和覆盖区的定位预测中使用。虽然这种技术的实施有使地质勘查工作创新的趋向, 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我们加强。首先, 磁、重、电法在圈定异常的情况下仍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对隐伏异常体的边界和深度圈定的准确率仍然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其次, 各种非常规的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在隐伏元素异常应用中的效果比较好, 但是在勘查埋藏深度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最后, 利用当前比较先进的地震预测技术可以准确地圈定地质结构中的各种结构面, 但是却无法准确发现矿产的位置。虽然这些与地质相关的技术在运用到找矿工作中都存在一定的缺陷, 但是我们应该坚信技术的融合发展以及技术的不断创新会使地质找矿技术更加成熟。此外,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生活理念的不断上升, 也使野外勘察工作以及矿产资源相关工作受到了一些不良影响。这也是促使新技术发展的一种动力, 下面我们就来简要介绍一下这两种新技术。

3 找矿的最新技术

首先, X荧光分析技术:X荧光分析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快速、灵巧、轻便的获得矿产元素的成分和品位。在未来的地质找矿中X荧光分析技术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收到意想不到效果, 为地质找矿做出贡献。其原理是部分矿物质在受到光纤激发后, 短时间内发出比所激发的光线更长的荧光, 被称为X特征射线, 我们利用各种物质在这种射线上的差异性来勘查找矿就叫做荧光技术。

其次, 甚低频电磁法:甚低频电磁法是面对当前矿产深、勘查难、地质条件复杂而被开发出来的一种技术。其实施的原理主要是对测量电磁频率的数据进行Fraser滤波处理, 然后再根据找矿规律、控矿规律以及勘查矿体的赋存规律, 准确地圈定测定区内异常地质和矿区的分布, 以便获得矿区的准确部位, 从而为深部找矿提供依据。

总之,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 而为了适应当前矿业的复杂性和困难性。矿产资源的勘查技术和找矿技术必须要不断的创新, 不断的研究新的技术、新的方法、新的理论, 同时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推进矿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瑞江.于中国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若干问题的再思考[J].地质通报, 2009, 7.

当前新形势 篇8

关键词:新形势,地质矿产,勘查技术,找矿技术

0 引言

我国矿产资源的储备量有限, 但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却不断增长, 导致我国矿产储备量和需求之间存在着矛盾。为了解决这方面的矛盾, 我们就要遵循科学发展观发展我国的地质行业。目前, 我国地质行业的发展水平还不够高, 经过多年的开采, 我国裸露在地表的矿产不断减少, 这就给我国的地质矿产勘查和找矿带来了新的难度。在新形势下, 为了促进地质行业的发展, 我们就要不断对地质矿产勘查和找矿技术进行优化。

1 地质矿产勘查的原则

1.1 统筹规划

根据我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 (2011-2020年) 》理念, 我们在进行地质勘查找矿工作的时候, 要按照统筹规划的原则。具体来说, 在勘查找矿的时候我们应该对公益和商业、地质勘查和环境等方面的关系进行科学处理。同时在地质勘查找矿的过程中还应该使地质勘查在对外开放中的先导作用发挥出来, 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国内和国外的关系。

1.2 拓宽领域

拓宽领域主要是指扩展地质勘查的对外开放程度。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 我国的地质勘查应该把国内的矿产资源开发作为立足点, 同时还要做好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工作, 这样就能够使我国的矿产资源供给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此外, 在拓宽地质勘查领域的时候, 我们还要注意最新的科学技术和找矿技术的应用, 使我国地质勘查的精度、广度等方面得到提高。

1.3 合理布局

地质矿产勘查主要是针对土地开展工作。我国幅员辽阔, 矿产资源的分布不平衡。为了使地质矿产的勘查能够适应我国的土地国情, 我们就要根据我国资源分布的特点、地质条件等方面的情况对我国的地质矿产勘查工作进行科学布局。

1.4 完善体制

在新形势下,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 加快我国地质矿产勘查工作体制现代化的建设。在建设现代化的地质矿产勘查工作体制的时候, 应该结合我国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实际和相关的科学研究对体制进行完善建设。同时, 为了推动我国的矿产优势向着科技创新优势转型, 我们还应该推动找矿理论、勘查技术等方面的发展。

2 新形势下地质勘查技术

2.1 水文地质工作

为了保证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应该保证矿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方面的工作要符合相关的水文工作的要求。为了做到这点, 就要在地质矿产勘查的过程中按照有关的规范对岩石的物理学性质进行测定。

2.2 地质填图

在进行地质填图的时候要把地质观察当作参考, 同时还要根据地质测量的相关要求对比例尺的精度进行控制。这样才能使地质填图更加科学, 才能使地质填图为地质矿产勘查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此外, 在地质填图的时候, 如果有特殊的地质现象, 就要在填图的时候进行扩大的表示。

2.3 地形和工程测量

地形对地质矿产勘查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不同的地形上, 甚至在同一地形上不同时期上的高层基准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了使工程测量不受地形的影响, 或者是把影响降到最低, 在工程测量的过程中, 对高层基准点和坐标点的选择应该选用最新的国家标准。如果地质矿产勘查的地点比较偏远, 没有国家系统的基准点可以参考, 还可以在工程测量中通过GPS获取当地的数据, 然后建立独立的坐标系统测图。

2.4 探矿工程

在探矿工程中, 应该根据钻探规程的相关要求对钻探工程的质量进行控制, 在坑探工程中, 其工作的开展也要按照坑探工程的相关要求。比如, 在坑探工程中, 如果矿体比较浅, 就应该使用浅坑和探槽, 如果矿体比较深, 就应该采取浅井。

2.5 采样

在采样的时候, 要根据设计的规定对采样的地点进行选择, 同时还要根据相关的要求进行采样, 采样的要求主要是采样能够对具体范围内的实际情况进行反应。同时, 在采样的时候切忌进行选择性采样、混样、错号。在采样中需要注意的是, 采样工作不能破坏地质结构。对于难以通过采样识别的矿石应该交给国家进行验证。

3 新形势下地质矿产勘查找矿技术

3.1 物化探测

物化探测技术在找矿中具有很大的优势, 它能够帮助有关人员对成矿地区的环境、成矿的系统、成矿的演化过程等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 工作人员能够对矿产演化形成深入的认识, 从而能够找到深层次的矿产资源形成的原因, 并且能够找到制约矿产资源形成的因素。此外, 物化探测技术能够寻找深层的矿产, 对于生产矿产资源的开发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对区域矿产系统进行探索的时候要先用物化探测技术对深层的矿产进行探索。物化探测技术对矿产资源的定位主要是通过重力、磁性、电、放射性、地热等角度进行的。使用这种计划对矿产资源进行探索能够更好地寻找出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床资源。在使用物化探测技术进行找矿的时候, 工作人员要对地层、岩体、矿石等方面有深刻的了解, 否则就不能在探测的时候对矿产的参数特征和性能进行科学地掌握。

3.2 化探技术

化探技术主要用于深度矿产资源寻找, 其工作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化学知识进行矿产资源进行寻找, 其在寻找金属矿产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在用化探技术进行矿产资源寻找的时候, 应该先通过水系沉淀物、土壤、矿床原生物等确定矿产资源的测量参数, 之后在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运用化探技术进行矿产资源寻找。通过化探技术我们能够快速地发现深层的矿产资源。在新形势下, 化探技术已经被科学界认可, 对化探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目前, 一些高精度的机械被逐渐应用到化探技术当中, 使化探技术的工作效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3.3 时空定位

在寻找矿产资源的时候时空定位的方法主要是利用与矿产资源有关的地质信息, 对地质运动和矿产资源的整体情况进行了解, 然后再通过科学的方式预测矿产资源的位置, 最后结合相关的地质理论, 能够把矿体的位置推测出来。此外, 通过时空定位, 我们还能够对矿区的矿产储存量进行把握, 并且还能够对矿区的资源分布情况进行分析。

4 结语

在新形势下, 传统的地质矿产勘查和找矿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 我们必须加强对地质矿产勘查和找矿技术的研究, 才能够促进我国地质行业的发展, 为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矿产资源支持。

参考文献

[1]张鑫利, 陈秉芳, 余福承, 等.新形势下当前地质矿产勘查及找矿技术的分析[J].硅谷, 2013 (13) :107-107.

[2]任培林, 刘永强.新形势下当前地质矿产勘查及找矿技术的分析[C]//软科学论坛——工程管理与技术应用研讨会, 2015.

[3]邓利生.新形势下当前地质矿产勘查及找矿技术的分析[J].科技传播, 2016, 8 (12) :164-165.

[4]朱瑞玲, 李耀辉.试论新形势下地质矿产勘查及找矿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 2014, 31 (14) :152-152.

[5]莫金明, 韦湘海, 覃科峰.新形势下浅析当前地质矿产勘查及找矿技术[J].山东工业技术, 2016 (5) :101-101.

当前新形势 篇9

首先, 显而易见的是, 连年扩招导致的直接大学毕业生供应量迅速增加, 而对于中国宏观经济看好的国际投资及内部投资增长并没有产生与之相等的就业岗位, 而新兴投资者的求才意向更偏向于两个极端的部分, 一是有经验的从业人员, 这能对新兴业务提供支柱力量;另外的就是执行阶层, 而对于这些人员的聘用, 在一开始用工单位就以一种机械性的薪水, 按照国家政府的要求的工资参考行业标准。

第二, 就业服务亟待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不单单是高等学校一方面的问题, 它还涉及社会、毕业生本人等多方面的因素。

第三是我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还很不完善。目前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就业服务体系, 是指由政府与社会、学校等参与相互补充而构成, 针对解决大学生就业而形成的一个体系, 其基本要素是政府、学校、企业、职业介绍机构和学生。目前我国就业体系已经建立, 但是还不完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体系的运作目前还很不完善, 还处于摸索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 大学生就业完全由国家来统分, 大学生根本不存在自主择业、就业等问题, 也就没有建立相应的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服务体系。90年代后期, 随着并轨制的实施和大规模扩招, 大学生的人数大幅度增加, 再加上国家机构改革和国企改制, 大学生就业渠道开始出现不畅通的情况, 随之建立了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但该体系运行缓慢, 很不完善。

2、服务体系各因素协调不够, 影响整体效应的发挥。由于服务体系起步较晚, 各要素之间协调不够, 从而影响其整体效应的发挥。各个要素如国家和社会、学校和个人均各自承担各自的责任,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缺乏对社会应该建立怎样的一套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服务体系的研究和分析, 从而难于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3、全国范围内的统一人才市场的建立尚需时日。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人才市场, 人才市场被区域和各部门分割, 人才需求和人才供应的信息不畅, 造成了人才的盲目流动, 也使得本来就严重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由于我国现在还处在转型时期, 人才的培养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还不协调, 从而出现了人才流动上的阻隔。

4、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不合拍。有这样一个比喻:在就业市场上, 高校是厂家, 大学生是产品。在市场经济的今天, 从某种意义上说, 大学生的确是一种特殊的产品, 与其他产品一样, 高校培养学生也存在着一个“产销”是否对路、供求平衡与否的问题。

由此看出, 要进一步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

1、找出有效的毕业生就业渠道, 促进服务体系各要素的互相协调, 从国家、社会、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和创业的渠道, 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 要优化政府职能。要加强法规建设, 把大学生就业服务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减少随机性。要把法制的约束与国家政策指导的有效性相结合, 以形成有自己特色与优势的大学生就业服务模式。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在宏观上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切实可行的预测, 并根据市场经济的需要和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 防止人才供给上出现过剩和短缺。建立一个全国性的人才网络库, 为全国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其次, 要优化教育、人事、劳动部门之间的联系。要转变大学生就业方面的传统人事观念, 完善社会服务系统, 使大学生就业服务有坚实的依托。建立教育部门毕业生登记制度和劳动部门用人登记制度, 人事部门切实发挥中介的桥梁作用, 从而寻求毕业生就业最便捷的途径。教育部门要为人事和劳动部门提供从招生到就业的信息, 劳动部门应将用人单位的需要及时反馈给人事部门, 人事部门要起到桥梁作用, 拓宽人才培养到人才使用的渠道。

2、科学规划专业设置, 完善就业指导体系。高校要树立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办学理念, 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人才。要重视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 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科学规划专业设置, 使学生素质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 从而促进高等教育改革与经济、技术发展密切结合。高校专业设置要注意“产销对路”, 在设置专业时要认真研究, 善于把握就业市场波动的规律, 学会比市场变化快一拍, 增加一些新兴的、前瞻性的专业, 这样才能充分掌握就业市场的主动权。高校内部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以市场需求为指向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指导服务、培训服务, 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 为其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有利条件。基于市场机制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包含的内容应当是多方面的。包括为毕业生提供多种就业信息、就业渠道, 通过直接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渠道的方式, 以求得毕业生就业压力的缓解, 这是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任务。应当建立就业单位与毕业生信息交互机制, 建立虚拟、实体信息网络。通过各种方式拓展毕业生就业面, 减少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就业环节。建立相应的监督、仲裁机构, 以便及时处理、仲裁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各种纠纷, 以保证毕业生就业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3、加快就业信息网建设, 拓展就业平台。从实际情况看, 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发展极不平衡, 一些就业优势明显的重点大学, 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网络的发展, 在改变大学生就业的交互方式上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而一些普通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 在建立和使用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上却明显滞后, 这就使得这些院校处于就业弱势地位的大学毕业生在利用就业信息网络上又处于劣势。高校在用人单位与大学毕业生之间发挥着核心枢纽作用。通过建立多极网络实现就业工作网络化是实现大学生就业工作创新的重要途径, 要真正实现大学生就业的“信息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目前各高校大学生就业招聘会如火如荼这一现象就可以说明, 大学生通过网络实现就业的比例还很小。要真正实现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信息化, 就必须打破各高校信息网站各自为政的局面, 走开放与联合之路。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实现大学生就业的信息化。就业关乎民生, 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大学生就业工作, 进一步落实“三到位”, 将大学生就业的“四化”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不仅关系高等教育是否能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系到人才强国战略是否能够顺利实施, 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同时也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就业体系的关键与基础。

4、完善社会中介机构, 有效拓宽人才流动的渠道。社会中介机构主要面向企业, 同时为求职者个人搭起与企业联系的桥梁。今后应该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管理, 在应聘登记、招聘登记环节及服务收费方面都应由国家做出统一规定, 使其真正为就业者和招聘单位服务, 拓宽人才流动的渠道。同时中介机构也要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中介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规范工作程序, 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今后一个时期, 政府应该加大对人才市场的投入, 使其真正发挥在人才流动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叶文忠:《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建立与思考》.煤炭高等教育.2002年05期[1]叶文忠:《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建立与思考》.煤炭高等教育.2002年05期

[2]张文强:《关于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探讨》.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04期[2]张文强:《关于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探讨》.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当前新形势 篇10

一、资金成本的压降

面对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存贷款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基层行在拓展主体业务方面各显神通,但无形中抬高成本,故要在业务拓展的基础上,兼顾结构优化与成本管控,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

(一)优化负债结构。要摒弃组织资金就需“高息负债”的陈旧思维,努力将有限的成本资源节约起来,花在有价值的客户身上。一方面要合理控制高成本存款,对定期存款,实施差异化的存款利率授权,适当抬高利率上浮的起存金额。控制协议存款、结构性存款等利率较高的存款。同时要大力吸收结算性、沉淀性、循环性的低成本资金,通过产品交叉销售,提高源头资金存款;畅通支付渠道,吸引流量资金,全力提高低成本资金占比。

(二)实施分层定价管理。存贷款款利率上浮要摒弃简单的“一浮到顶”或上下浮5%、10%,20%、30%点差的惯性思维,努力分毫推进;有效借助渠道、产品、结算三大工具的增存功能,通过精细化定价,最大限度的节约资金成本。

(三)优化定价考核机制。商业银行是经营资金的企业,那么价格的优劣,直接影响经营目标的实现,要将定价管理纳入综合绩效考核,制定直观科学的考评指标,使基层行“看得见”、“够得着”。如将新放贷款加权利率浮动幅度、存贷利差等纳入标准值评价;存量贷款加权浮动幅度增长按照计划完成率考核,引导经营行扩大利差优势,缩小差距,推动利差管理目标实现。并且还要坚持存贷款后评价机制,对评价不达标的,暂停利率授权审批等相关惩处,直至整改。

(四)加强定价培训和指导。定价管理要全员参与方能达到效果,故定价理念的传导对经营行尤为重要。一是加强定价管理培训。内容包括利差原理、定价模型运用、定价测算以及利差提升路径等,引导全员知道为什么要定价、怎样议价?二是制定产品差异化定价指导手册,进一步细化存贷款利率指导价格,发布基层行方便使用。

二、财务成本的压降

(一)严格预算约束与全程控制。一是突出价值创造在费用配置中的核心定位,严格执行成本收入比的费用配置原则,量入为出;二是提高费用开支效率,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节约节俭入手,防人为浪费、盲目投入、严控无效低效支出,重点压降招待费等消费性开支,各项营销活动要以拓展新客户,增强客户粘性与贡献度为目标。

(二)持续财务支出后评价。对大额费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实施、投入和经营进行持续跟踪评价。建立完善投入产出效益的结果应用机制,对实际业绩严重偏离预期的要纳入整改,督促改进。

(三)合规压降税务成本。今年5月1日,金融行业全面实行了营改增税制改革,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取得对商业银行的成本贡献不可小视。假设一个综合支行,一年发生的手续费及业务费用支出1500万元,按照增值税专用发票应取尽取的原则,这些支出成本能够合理取得抵扣票据,那么取得票后对费用的影响,见下表:

上述表中,增值税前,列支各项成本支出1500万元,营改增后,如果那么只需列支1325万元,将减少175万元的成本列支,相当于投放近1亿元贷款产生的收益,也可将节约费用额度用在业务拓展的刀刃上。

故在全面落实税收减免优惠政策的前提下,要做好纳税筹划。一是加强供应商类别管理,尽量选择一般纳税人,满足采购成本最优的需要。二是确保应抵尽抵。及时获取扣税凭证并足额抵扣,实现抵扣凭证“应取尽取,应抵尽抵”,还要及时进行税务认证,最大程度的创造节税效益。

三、拨备成本压降

银行是资金掮客,而风险与资金如影随形,故银行也是经营风险的企业,特别是当前经济新形势下,各类信贷风险逐渐暴露,业务经营更是如履薄冰,故减值准备必须充足。以某二级分行为例,2015年,全行拨备支出跳跃式突破40亿,是上年的四倍,拨备覆盖率同比下降45个百分点,创2010来的新低,形势异常严峻,风险对绩效的“颠覆”日益明显,拨备成本的管控举足轻重。

(一)加快信贷结构调整。通过强化信贷准入与退出管理,确保资产质量整体稳定向好,进而稳定当期拨备支出和未来组合拨备率。对纳入拨备优惠范围的法人优质客户和农户贷款、组合拨备率相对较低的信贷品种,争取多投多放,确保实际落账拨备率低于上级行确定的组合拨备率。

(二)提前管控防逾期及下迁。近年来,贷款形态下迁、逾期贷款惩罚性支出激增,分别占拨备支出的45%、15%,故要着力加大逾期贷款防化力度,同时严控形态下迁。确保逾期贷款余额、逾期增提拨备“双降”。做实贷后管理,对于逾期时间较长的法人关注贷款,用足、用好总行风险化解政策,积极化解客户风险,减少逾期及下迁加计拨备。

(三)不良贷款“控新降旧”。从2014年至2015年,不良贷款逐渐成为拨备支出增长的重要原因,以某二级分行为例,2015年新生不良贷款20亿,增加拨备支出7亿,占全年拨备支出的30%。故要重点加强风险监测,不断创新风险管控和化解手段,提升风险即时监控和预警能力,做到早预警、早报告、早处置,全力防范新增不良;重点清收有现金流、有变现能力强资产、有代偿能力股东的不良贷款,实现“能收尽收”,全力压降存量不良,确保不良贷款余额控制在计划以内,不良拨备支出控制合理范围之内。

(四)严格拨备减值计提。坚持“审慎客观”原则,做实、做好减值测试工作。不能迫于经营利润压力,少提单项贷款减值准备,拨备率不得低于监管要求;按月审批法人不良贷款拨备率,按季开展测试后评价,确保拨备率不低于政策规定,守住拨备覆盖率不低于100%的底线。

四、资本成本的压降

信用类资本成本和操作风险资本成本是商业银行资本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该类成本的高低也直接影响EVA的表现。故目前要以优化业务结构、防案控险为抓手,全面落实经济资本的精细化管理,重点调控客户结构、产品结构和担保结构,加强操作风险管控,增强资本成本管理主动性。

(一)加大资本限额考核力度。一是优化资本配置办法,逐级传导限额压力。从年初制定调整为每季按效分配,将限额压力传导到各基层行,督促各行从压降资本系数和优化资本结构来控制资本增速。二是落实超计划扣分机制,用活限额考核政策。按照实际资本占用超计划的比例来进行绩效考核扣分,督促资本限额压力大的行尽可能压降资本,实现少超少扣分。

(二)严防各类案件和重大风险事件。要全面树立居安思危的意识,建立常态化、长效性的操作风险和案件防控机制,筑牢管理防线,突出对重点人、重点业务、重要物证、重点环节、重点机构的监控,从层级管控、条线尽责、行为规范入手,严防各类事件和案件,确保不发生重大操作风险事件、重大案件和安全责任事故,避免被加计拨备和经济资本。

(三)做好计量政策研究和优惠申报。一是研究透资本计量政策变化,重点做好业务评估和申报,降低资本占用。二是积极做好核心客户和国家项目贷款的资本计量优惠和战略性资本配置申报工作,实现“可报全报”和资本优惠“应享全享”。三是解决承诺占比过高、信货投放不均衡和优质法人客户占比偏低导致的资本评价失分问题。

(四)大力压缩低效资本占用。一是定期清理无效贷款合同和放款承诺,调低未使用信用卡授信等措施有效压降承诺总量和资本占用。二是做好用信客户再评级工作,杜绝再评级不及时造成的额外占用。通过规范信贷流程和加强责任追究,减少额外资本占用。

上一篇:广东省海洋政策下一篇:“保障—市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