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语言的风格

2024-08-22

教学语言的风格(精选十篇)

教学语言的风格 篇1

放眼当今政治课教学, 形成有吸引力的教学语言风格, 应当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雨果在谈到艺术家的创造性时说:没有风格的作家, 尽管有可能获得一时的成功, 但却达不到真正的胜利。同样道理, 政治课教师若不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 也就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也就不可能走出一条留下美的轨迹的教学之路。因此, 要使教学具有美的魅力, 形成生机勃勃、洋溢着美的气息的过程, 就必须精心追求教学语言的风格美。

一、豪放的美

豪放就是气势浩瀚、激越高昂、豪壮刚健英武奔放的语言格调, 即人们常说的阳刚之美。形成豪放的语言风格的要素, 主要表现在对词语声音色彩的大量选用上, “音节高则神气必高, 音节下则神气必下” (刘大槐:《论文偶记》) 。博大高远、气势恢宏、色彩鲜明、胸襟开朗是豪放的主要特征。豪放的语言风格能对学生的情绪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给学生一种豪壮英发的动感美。

在讲“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目标”这一问题时, 我是这样说的:“我国的宏伟目标, 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就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宏伟目标, 集中代表了全国人民振兴中华、强国富民的愿望, 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同学们想一想:虎门销烟,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同学们听一听:‘五四’怒吼, ‘八一’枪声, 芦沟惊雷!一百多年来, 中华民族都在做着同一个强国梦, 一代又一代, 不懈努力, 奋发追求, 寻找强国路。这个梦, 好久好久!这条路, 好长好长!今天, 我们终于找到了强国之路, 正在向这个宏伟目标挺进。我们伟大的祖国必将以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民康乐的崭新形象, 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一段简短的开场白, 以一个中心主旨贯通, 承上启下, 从时间到空间, 从静态到动态, 从对比到印证, 层次清晰, 描绘出一幅悲壮感人、恢宏奇伟的历史巨卷。加之句群以对称的词组沟通句子脉络, 犹如连绵不断、响遏行云的战歌, 传达出一种强劲的节奏, 造就出一种雄健高昂的豪壮气势, 启人心扉, 长人精神, 促人猛醒, 催人奋进。

二、柔婉的美

柔婉是与豪放相对应的语言风格。柔婉的特点是语句优美, 情意缠绵, 韵味深长。柔婉风格的语言, 大多来自于使用语句的变幻多姿, 短句急而促, 长句舒而缓, 偶句匀称凝重, 奇句绮丽洒脱。这些句式错落而谐调地结合起来, 造成一种情调婉转的艺术效果, 使学生久久难忘。

三、灵秀的美

灵秀就是绮美绚丽的语言格调。它能给学生以错落有致、轻松谐趣、色彩斑斓的优美感受。灵秀风格的形成, 主要取决于如何使用形容词和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它的节奏既充满着强烈、深厚的情感, 又回荡着起伏不停的音律, 能增强对教学内容的形象描述和抒情感。

在讲授高二《思想政治》 (下册) “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这一问题时, 我引导学生说:“同学们还记得陶铸写的《松树的风格》一文吗?” (学生答, 略) 然后, 我满怀激情地朗诵道:“我赞美你, 松树, 你不择地势, 不畏严寒酷热;你既不需要谁来施肥, 也不需要谁来灌溉;你照亮了人们前进的道路, 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接着, 我进一步引申道:“我赞美你, 英雄模范人物, 你们所追求的是无怨无悔的人生。从董存瑞、黄继光英勇献身到焦裕禄、孔繁森甘做人民的好公仆, 从徐洪刚、白雪洁见义勇为到徐虎、李素丽无私奉献、真情为人民……索取不属于我们, 我们只有付出, 绝不期待回报,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

在这一语段中, 我用松树的顽强生命力和自我牺牲精神来比喻那些在革命战争年代不顾个人安危,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顾个人得失, 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开拓进取的人们的崇高品质。这绮美娟秀的语言、深厚的情感, 形成跌宕起伏的音律和景外有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画面, 恰如其分地把各个段落要表达的意思衔接起来, 一气呵成, 使教学情景交融、丝丝入扣、灿烂可观。正所谓“巧者则有情中景, 景中情” (王夫之:《姜斋诗话》, 卷下) 。

四、回环的美

回环就是用前一句的结尾做后一句的开头, 又回过头来用前一句的开头做后一句的结尾的语言格调。教学中一句优美的话语就是一颗璀璨的珍珠, 把这些彩色的珍珠两端串结成圆圆的项链, 就是回环。这种修辞手法通过语序回环往复的巧妙配合, 表现两种事物或现象相互排斥或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 它结构严密、上递下接、语势连绵、音律流畅, 用之则可加深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五、含蓄的美

语贵含蓄。含蓄就是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正如苏东坡所云:“言有尽而意无穷者, 天下之至言也。”其特点表现在把烈火般的感情蕴蓄在冰冷的语言里, 必须在细细体会之后才感到炽热逼人;它不是直截了当地叙述, 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 言在此而意在彼, 或引而不发, 或欲说还休, 让人自去体味。

在讲授高二《思想政治》 (下册) “生活理想”时, 涉及到了爱情、婚姻、家庭等问题。于是, 我针对这个班学生中出现的“早恋”现象, 讲起了这样一件事:“今年秋末冬初, 我家阳台的花盆中, 不知谁无意丢下一粒西瓜子。不几天, 我惊奇地发现, 花盆里竟然长出了嫩芽, 而且一天一天地长高, 变成了藤并开出了一簇簇小小的果花。过了不久, 花谢了, 居然也结出了苹果般大小的西瓜。可惜没过几天, 霜冻就来了, 叶落尽了, 小西瓜也长不大了。我这才明白:不该开花的时候开花, 不该结果的时候结果, 是要受到自然生长规律的惩罚的。今天, 发生在同学们中的一些事情又引起了我的思索, 你们是否也从中得到了一些启迪呢?”同学们听后, 颇有感触, 早恋现象在这个班竟慢慢地消失了。

上面这件事, 既含蓄又不虚假。我只是在结尾时看似轻描淡写地点了一句, 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比喻生动形象, 深入浅出, 耐人咀嚼, 发人深省。如果我正面直言说教, 只会引起学生的对抗心理, 结果会事与愿违。

上面所列的五种不同类型的语言风格, 仅仅是个人经常运用的主要的风格样式。就这五种风格来说, 不同教师的教学语言的独特性是很明显的。有些教师, 特别是一些优秀教师, 他们的教学都能够体现出这五种风格类型美的魅力来。我们应根据自己的气质类型和个性特征, 扬长避短, 不断地发展和丰富自己独特的教学语言风格。

摘要:教学语言的风格美, 既是教师艺术性、创造性劳动的表现, 又是教师艺术性、创造性劳动的结晶, 能够营造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气氛, 诱发学生的美感共鸣。

关于军队院校教学语言风格的探讨 篇2

[关键词]教学语言风格;界定;要素;价值

中国分类号:E251.3

一、教学语言风格的性质

教学语言风格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语言所表现出来的运用语言的特点和整体风貌。每一个教师都是一个世界,每一个世界里,都有着与众不同的文化。教学风格可划分为独特性、多样性、稳定性这三个方面。教员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本质特色,为其创造的教学艺术打上深深烙印,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语言风格。曾有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教师的教学语言风格也是丰富多彩,异彩纷呈的,可谓是“百花齐放”。教学语言风格的形成是一位优秀教师成熟的标志,独特的教学语言风格是经历了一段相当长时间内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1]。

二、军队院校教学语言风格的界定

教学语言风格类型很多,每个老师都会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教学语言风格,教学语言风格的形成是因人而异的,本文主要从以下面四个方面来区分教学语言风格。

(一)教学语言要准确

课堂教学是语言形式和知识内容统一的表现。语言本身不等于知识,但知识必须靠语言来表达。作为一名教师,决不能把错误的东西教给学生。教师在教给学生一词一句和每个理论、观点、定理、定义时,都应该斟酌这种认识和说法是否正确,是否合乎事理,一旦把错误的东西灌输给学员们,那就是误人子弟,这是作为一位老师的悲哀!所以要求教师在叙述、讲解、提问、释疑中,其语言一定要准确。

(二)教学语言要有启发性

教员巧妙地运用启发性语言,能够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主动去汲取知识信息。这种传输学习信息的方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学员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转化过程。学员是学习的主体,掌握知识,发展认识能力,归根到底要靠学员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教员虽然可以起主导作用,但不可能包办代替。如果学员对学习知识自己不动脑筋思考,下一番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功夫,他们是不可能认识和掌握知识的。所以,教员必须运用启发性语言引导学员主动学习,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促使他们主动地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

(三)教学语言要有针对性

针对性指的是教员的教学语言要针对学员的学习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教学语言发挥到最大的作用,具有切實的意义。在教学活动中,学科、教材内容、学员的年龄特征和学员的听课情绪制约着教员的教学语言,教员不能照本宣科,那是本本主义。任何不着边际的话、空话、套话,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话,都于教学无益,却有损于学员听课的积极性。因为教材内容不同,教学语言的内涵就各不相同;教学对象不同,他们的年龄、个性、心理、知识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学科不同,教学语言的特点就不相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针对不同的对象调整自己的语言表述内容和表达方式,才能够有放有失,收放自如,使学员收到良好的听课效果。

三、教学语言风格的影响

成熟的教员语言风格是教员内在的、相对稳定的、个性化的语言氛围。教学语言风格对学员的影响是直接的、全面的。教员的教学语言风格在学员学习生涯当中,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员未来的发展思想认识的高度,更关系到军队院校的未来。

(一)正确引导学员思维方式,充分发挥学员主观能动性

教员的教学语言风格是教员内在思维方式的外在表达形式,其独特的思维方式会深刻地影响着学员的思维方式,教员说话留有余地,通过运用启发性的语言来引导学员,能够很好的激发学员学习的兴趣,挖掘学员的智力因素和认识潜能,从而使学员保持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发挥学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发挥,而且还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员学习质量提高。

(二)赏识激励,增强信心

教学语言风格影响着学员心理的变化,进而也会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和行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贝蒙竭力倡导用“肯定的评价”策略来改变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他在大量的实验与研究之后指出,如果经常使用“否定的评价”,就会逐渐使学生用一种否定的方式来否定自己,如“我品质不好”“我不聪明,搞不好学习”,随之他们的态度、行为就可能向这种否定自我知觉支配下的行为方式趋近。由此可见,教员在向学员传达知识的同时,也要经常使用“肯定的评价”,在学员回答完问题,要能够及时对学员做出及时的评价,适当增加肯定鼓励的话语,通过赏识激励的方法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自己价值所在,树立对自身的肯定,增强学员的自信。促使周围的同学积极踊跃地参加到课堂活动中来,激发整体学习的主动性。

(三)言传身教,培育合格警官

作为特殊的院校,军校的特殊在于培养的学员每个人肩上都担负着保卫祖国的责任和使命。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员,教书和育人自古以来就统一在优秀教师的身上。教员不仅要向学员传授知识,讲解学员在学习当中所遇到的问题,而且还要做好学员的人生导师。军人的生命是奉献,教员在学员心里是智者,无所不知,是他们最尊敬的人。所以教员的一言一行,对于他们的影响都是很深刻的。教员要做好学员的好榜样,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遇到事情怎么处理,教会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交会他们如何适应以后的工作,教会他们如何成为合格的边防警官。用教员的“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为他们上好人生重要的一课。有助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更好地为国家繁荣富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突出的贡献。

结论

中国语言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古至今能言善辩者层出不穷,数不胜数。他们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都很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但是在学习前人语言艺术的时候,还必须根据自己的特点,有所发展和创新。军校教学虽然也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但因为特定的团体和职业要求有了特殊性。这就要求教员既要善于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又要根据自己的特点,独树一帜,学习、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创新。一个教员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语言风格,必须不断超越别人,不断超越自我。

有声教学语言个性风格研究(一) 篇3

关键词:有声教学语言,个性风格,塑造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性、艺术性很强的活动,有其特殊的物质传达手段,语言是其赖以进行的基本联结方式。美国学者史蒂文森曾用多年时间研究课堂教学,发现教学谈话平均占用64%的课堂时间。福兰德的研究获得同样的结果: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上课时间的2/3用于谈话,若考虑课堂上读和写这两种书面语言的活动时间,那么可以说,教学就是、至少几乎是语言性的,教学充斥着语言。

教学的语言活动可分为两类,一是书面语言的教学,二是口头言语的教学,笔者称之为有声教学语言(后同)。在课堂教学中,有声教学语言占据着主要地位,内在地成为师生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和课堂中人际交流的主要手段。本文仅就有声教学语言进行研究。

有声教学语言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陈述自己的思想观点和学术见解,从而达到影响、说服、感染学生之目的的最主要的物质表达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尤其是有声语言的艺术。有声教学语言决定着整个教学活动的成败,同时又是有规律可循的。

目前关于教师有声教学语言的研究较少且均停留在技术操作层面,往往就事论事,缺乏对有声语言艺术的系统分析,更忽视了有声语言个性风格的研究。本课题采用观察研究、理论研究、行动研究等科学研究方法,通过长期深入课堂教学,获得了丰富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分析研究有声教学语言个性风格的类型、特征及塑造途径,目的是使更多的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成为受学生欢迎、能说会道、能言善辩的语言大师,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课题研究的理性思考

1.有声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语言是人类智慧的花朵。它“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信息系统,是人们用来进行交际和思维活动的有效工具”,“是一切事实和思想的外衣”。雨果说:“语言就是力量。”

根据现代语言学观点,人类的语言可分为包括有声语言、书面语言、肢体语言等在内的“自然语言”和计算机语言、机器语言构成的“人工语言”两大类别。有声语言是社交活动最主要的物质表达手段,是信息传达的主要载体,而教师课堂有声教学语言是人类“语言”百花园中一朵绽放的“奇葩”。作为人类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声教学语言同所有“人类语言”有其共性的一面,同时,作为其中的一个特殊类别,它又有其独特性一面。作为专业语言,它是“教师在教学的具体条件下——有明确的教学任务,针对特定的教学对象,使用规定的教材,采用一定的方法,在有效的时间内,达到某种预想结果的活动中使用的语言。是教师在领导学生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中使用的语言”,是教师从事艺术性、创造性劳动的须臾不能离开的最主要的工作手段和工具。从向学生传输知识、智能信息,到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反馈,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理解、归纳、思维、记忆,到对学生个性化熏陶感化等等,都离不开教师的有声语言。即使到今天,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全方位进入教学领域,也丝毫不曾削弱它的作用,反而对其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为,有声教学语言就是教育的存在,是师生灵魂碰撞的媒介。只有通过这种教学语言,引起学生多种感官、神经系统和大脑的积极活动,并产生相应的审美体验,才能使“机器语言”鲜活起来,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有声教学语言个性化风格的必要性

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是指教师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艺术实践活动,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水平,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效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研究表明,学生的知识学习同教师表述的清晰度有着显著的相关,而教师讲解得含糊不清则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呈负相关;教学语言艺术的内在逻辑性,可使所表达的内容系统、条理,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论证性;教学语言艺术的动听程度,决定着教师语言感染力的大小和学生的语言接受程度。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指出:“话说得好就会如实地达意,使听者感到舒适,发生美感,这样的说话,就成了艺术。”教学语言艺术是教师最主要的教学手段,它综合地反映着教师的全部教学素养,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歌德曾说:“在艺术中,有风格的作品才是最美的。”语言是一门艺术,语言有许多共性,唯有形成个性化风格的语言,才是“艺术所能企及的最高境界”,才是语言“艺术发挥其影响的因素”,最终使语言成为审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媒介。

所谓风格,简言之就是一种稳定的、成熟的与众不同的面貌特征。有声教学语言风格就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重复中表现的有声语言的特质特色风貌,展示的一种富有鲜明个性的语言表现形态,以及胶着于其中的审美含义。它完美地反映了讲课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实质以及心理变化。有声教学语言因为“特”而与众不同,因“与众不同”而成风格,因风格而饱含和彰显艺术个性。当这种个性特点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使一系列教学活动都呈现出带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独特性、独到性、独立性和独创性的时候,风格便个性化了。

(1)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需要。教师的个性化语言,“一是叫人听得懂,一是叫人愿意听”。“听得懂”是最基本的要求,学生“愿意听”是教学过程有效推进的首要条件,而能使学生“愿意听”却深深打上了教师的个性色彩印痕,具有浓烈的艺术性特征。有声教学语言风格,实际就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手段。“假如在语言的旁边没有艺术的话,无论什么样的道德训诫也不能在年轻人的心灵中培育出良好的高尚的情感来。”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正所谓“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藏,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然而长期以来,教师课堂有声教学语言单调划一之共性甚为显著,个性缺失。十班一面,百师一腔,千课一貌的现象随时随处可见。那种语言干涩、词不达意、结结巴巴、单调乏味、机械断裂的讲授,只能使学生听之如味同嚼蜡,兴趣荡然无存,课堂生机了无。

美国教育家洛克指出:“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夸美纽斯曾说:“语言艺术的光亮是注意,学习的人才能保持他的心理不跑野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教育心理学认为,教育必须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只有在受教育者有了强烈学习愿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最佳效果。语言艺术的最大功能以及它作为艺术的要旨是能促使教师的讲——有声语言,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就是教师用个性化有声教学语言去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首先,心理研究表明,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选择性的。个性化有声教学语言的个别性、变化性、独创性的特点所传输的语义情感信息,对学生来说能成为强化的刺激信息,容易形成审美注意,进而形成一定的知觉视野和定向联想,使学生对信息保持强烈而持久的印象。其次,人们总是希望事物处于活动状态,时时有新鲜的音、色、形涌现,这是人的一种本能的好奇心,它在审美实践中表现为一种要在审美对象上见出独创特征的心理倾向。而个性化的有声教学语言恰好符合学生这种心理倾向,它总能根据主题和情感的需要而变化着,他们那相声般的幽默、小说般的人物形象、戏剧般的矛盾冲突、蒙太奇的手法、诗朗诵般的激情,始终给学生一种新颖感,并扣动其心弦,因而产生主客体(学生与教材、与教师及教师个性化有声教学语言所传输的信息)协调的惬意。正如爱迪生所说:“凡是新的不平常的东西都能在想象中引起一种乐趣,因为这种东西使心灵感到一种愉快的惊奇,满足它的好奇心,使它得到它原来不曾有过的一种观念。”因此,爱因斯坦指出:“只有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目的。

总之,课堂应是快乐的场所,而教师个性化有声教学语言“不是蜜,却能粘住一切。”

(2)教师事业成功和自我发展的需要。尽管教育技术手段促进了教育教学活动的现代化开展,有声语言却始终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师职业的存在形式。自教师职业产生之初,它就和课堂有声语言结下了不解之缘,有声语言忠实地伴随着教师的职业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有声教学语言已不再是似工具那般可用之弃之的东西。有声教学语言就是教师职业的生命存在,教师就聚集于对有声教学语言的拥有之中,教师职业与有声教学语言一刻也不能分离;教师就处在有声教学语言的包围之中,生活在有声教学语言的“能指”(声音)和“所指”(概念)当中,教师就是有声教学语言的使用者、创造者,更是受益者。

生态学家格乌司经过多年的实验研究,发现了被称作格乌司原理的“生态位现象”,那就是在大自然中,亲缘关系接近的,具有同样生活习性或生活方式的物种,不会在同一地方出现。如果它们在同一区域出现,大自然会用空间把它们海、陆、空各自隔开;如果它们在同一地方出现,它们必定利用不同的食物生存;如果它们需要的是同一种食物,它们寻食的时间必须要错开,否则就会出现残酷的竞争。因此,强者只能在自己的生态位置上是强,弱者也只能在自己的生态位置上才能生存。“生态位现象”对所有生命现象而言是具有普遍性的原理,学校教育同样存在着“生态位现象”。作为一个教师,要在智者云集的强竞争态势中脱颖而出,赢得竞争的主动权,其主要途径就是错开生态位重叠,认识自我,选准自己的“生态位”,利用自身的优势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特征,这是实现自我的第一条件。为此,成功的教师必须修炼自己更强的能力,更高的本领,独具的特长和发展的潜能等“比较优势”。

毋庸置疑,教师有声教学语言个性化风格的形成,便是错开了“生态位”重叠,塑造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特”的别具一格、独具风貌的“比较优势”。正是这个“比较优势”带给了学生不同凡响的审美价值,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形成了鲜明、独特的形象识别特征,其个性化语言风格必将产生“定型效应”和“晕轮效应”,根植、定格于学生心灵,极大地促进教学活动深入而持久地开展,也必将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可以说,学的成功成就着教的成果,学生的成功实现着教师的价值。语言学研究表明,教师有声语言授课成功之85%来自于对语言的艺术化处理,15%来自能力。举凡成功的优秀教师无不得力于有声教学语言的独特功力,成功于他们对有声教学语言的高度锤炼和艺术创造。也正是这种个性化风格的形成,才使优秀教师功成名就,脱颖而出,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凡是优秀教师,必是语言大师”。吕叔湘说:“真正成功的教师,确实是一个伟大艺术家。”其标志是高品位高层次艺术风格的形成。没有语言个性化风格的教师,尽管有可能获得一时的成功,但都达不到真正的胜利。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形成有声教学语言个性化风格,既是教师执意追求的目标,又是事业成功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更是教师岗位成才、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陈明远.语言学和现代科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2]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

[3]赵敏诚.试论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J].教育研究,1985(03)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5]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古代诗人的风格及诗歌语言风格特点 篇4

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 张九龄诗风的委婉蕴藉;

孟浩然诗风的语淡味重、恬静浑健; 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 王昌龄诗风的幽寂静穆; 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

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 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

韩愈诗风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 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 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 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 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 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 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 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 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 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 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 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 苏轼的旷达豪迈; 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 黄庭坚词风的自然流畅; 秦观词风的情真意切; 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 杨万里词风的新鲜活泼;

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 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

姜夔词风的精心刻意、清妙秀远等等。

常见诗歌语言特色与风格

1.平易:其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但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人评其诗“平淡而思致”。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平易近人,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不加修饰,是一种质朴的美。

2.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理解时可以借助对仗。如杜甫《观山水图》中的“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3.直率:语言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原样子直接写出。如《诗经&S226;硕鼠》。

4.委婉(含蓄):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通过写与本意看似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自己去体味。

5.自然:指诗词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李白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明自然风格。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写出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

6.清幽: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意味深远。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前两句用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的情景,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两句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特点,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

7.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如李贺《梦天》中的“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得像九个烟点,大海小得像杯中之水。

8.奔放:指直率而有气势。如苏轼《念奴娇&S226;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于一体,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9.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歌以苍茫原野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苍凉悲壮,慷慨激昂。

10.洗练:语言表达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省净、流畅、圆润洒脱、意韵无极的境界。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连”与“入”相携,织出一幅烟雨迷蒙的愁网,并以 “孤”为动力,把人进一步推进萦怀的离情之中,加之冰心玉壶的绝妙比喻,作者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脱然而出。语近俗白却字字枝根相连,不可分割,匠意极深而不见斧凿。

11.沉郁:用一种苍老道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如杜甫《登高》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

教学语言的风格 篇5

【关键词】多彩;职高语文;教学活动;语言风格;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职高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丰富的语文风格的支持。教师的教学语文对于教学活动的魅力有着直接的影响,多彩与和谐的教学语言风格,会使学生意识到职高语文学习的乐趣,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职高语文课堂学习中。教师的语言风格多种多样,情感性的教学语言风格、启发式的教学语言风格、商量式的教学语言风格等都会对职高语文课堂的效率产生影响。笔者选择教学语言风格在职高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法进行分析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

一、加强情感式的教学语言风格应用,打造高效职高语文课堂

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教师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到职高教学当中,对于教学活动情感性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情感式的教学语言风格开展教学,有利于学生情感因素的调动,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在职高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饱含作者的真实个人情感,受到情感式教学语言风格的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会被激发起来。职高语文教学活动是一种在文字中获得情感的活动,教师利用饱含情感的语言进行教学,会使教学文章的情感得到重现,引起教师、学生、文本与作者之间的共鸣[1]。

比如在讲解《阿Q正传》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利用富有情感的语言对作者的写作背景进行讲解,让学生对阿Q产生的社会背景进行了解,让学生具有文章深入学习的基础。在讲解文章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独立朗读,将学生带入阿Q时代当中,让学生在头脑中对阿Q的生活情境进行再现,使学生在其情感式教学语言的引导下得到语文学习境界的提高,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

二、加强启发式的教学语言风格应用,打造高效职高语文课堂

启发式的教学语言风格,对于职高学生语文学习思维的开发与扩展有着较大的积极作用。在职高语文学习中,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对于职高语文课堂效率的提高十分重要。启发式的教学语言风格,会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变得更加积极与主动,使学生的脑筋得到及时的开动,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职高语文课堂上,启发式的语文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课堂提问。作为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学习,促进学生思考。

比如在学习《蝉》的时候,题目的趣味性使得启发式教学语言风格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基础。在课文讲解之前,教师可以利用“蝉是一种什么动物?”这样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联想。在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之后,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利用“蝉是如何生长的?”或者“作者为什么要从蝉的地穴写起?”等话题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在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时,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观点对学生的错误观点进行规范,更要肯定学生的个性化想法,让学生在更加开放的职高语文课堂中得到个人提高。只有这样,职高语文课堂的效率才能得到快速提高。

三、加强商量式的教学语言风格应用,打造高效职高语文课堂

商量式的教学语言风格,与当代教学思想相符合。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其主体地位需要得到教育工作人员的肯定。在职高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在传统的职高语文教学中,教师会利用命令式的语言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使得许多职高学生认识不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在当前的职高语文课堂中,教师加强商量式教学语言风格的应用,有利于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更有利于平等的学习氛围的建立。在教学方法以及具体的课堂活动方面,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利用商量的方法来解决教学中的选择性问题[2]。

比如在讲解《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在阅读方法方面,教师要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与学生商量是进行独立默读、集体朗读还是个人有声阅读。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问题的商量时,学生会认识到教师对于自己的尊重,在职高学习活动中找到乐趣。因此,职高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进行语文学习,提高职高语文课堂活动的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职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会受到教师教学语言风格的影响。加强多彩与和谐的教学语言风格的锤炼,是当代教育事业发展对于职高语文教师的最新要求。教学语言风格多种多样,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教学的语言风格应用方法进行分析,希望当代职高语文教师可以认识到教学语言风格对于教学效率提高的重要作用,利用多元化的教学语文风格来加强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单青松. 以情动人,以情塑人—职高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刍议[J]. 文理导航, 2014(1).

[2]黄银杏. 诗文已言志 传道应无痕——感恩类课文在职高语文情感体验式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软件:教育现代

(电子版), 2014(1).

教学语言的风格 篇6

一、豪放型

豪放, 顾名思义即气势磅礴、情绪高昂, 在语言中充满着豪迈、奔放的思想情感。这与大家常说的阳刚之美有异曲同工之妙。豪放型的教学用语风格的主要表现形式为运用大量的词语从声音色彩等方面来渲染主题。这种类型的主要特征为教学用语气势如虹、胸襟开阔、博大高远、色彩明亮。在思想品德课堂上运用豪放型的教学语言, 会迅速地感染学生的情绪, 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冲击力, 会给学生留下英姿奋发的美感。

例如,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这一课题的讲述, 我就运用了豪放型的教学语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因为这个目标代表了我们全中国劳动人民强国富民、振兴中华的强烈愿望, 同时也集中反映了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历史的进程。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历史, 林则徐虎门销烟, 康有为、梁启超推进戊戌变法,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五四’学生的怒吼, ‘八一’南昌起义的第一枪, 卢沟桥的惊雷……几千年以来, 不屈的中华儿女用他们的行动不断践行着同一个爱国梦、强国梦, 一代接着一代的中国人, 在救国的道路上勇于追求, 奋发前进, 追寻着强国的道路。在今天, 我们踏着前人的肩膀终于摸索出了富国强民的道路, 并且正在为实现这一宏伟的目标而奋斗。我们坚信在吾辈及后人不停地努力下, 我们中国一定会出现经济繁荣昌盛、思想品德稳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一定会让西方列强对我们刮目相看的!”

这一段慷慨激昂的开场白, 以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为主旨贯通全文, 衔接上下, 经过时间到空间的转换, 静态向动态的演变, 先比较后证明, 条理清楚, 逐步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强烈悲壮、感人至深、气势宏伟的历史巨画。另外语段以对称的词组构成句子, 句子脉络清晰、顺畅, 说起来朗朗上口, 就像一首响彻云霄、气势如虹的战歌, 向学生传达出干练、强劲的节奏, 创造出一种雄赳赳、气昂昂、豪迈奔放的语言气势, 撞击着学生的心胸、促人警醒, 长人志气, 催人奋进。

二、秀美型

秀美就是一种秀气优美的语言风格, 这种类型的语言风格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犹如小桥流水般的优雅、亭台楼榭般的错落有致, 但其中又不乏轻松幽默, 色彩清纯亮丽, 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要形成这种教学语言风格, 主要依赖于恰当运用修饰词, 如形容词和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秀美型的语言风格的节奏可以是深厚的、明快的, 也可以是高低起伏的, 就像一首美妙动听的歌曲一样, 沁人心脾。它能够形象地描述学生所学的学习内容, 同时还能强烈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进行“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这一课题的时候, 我就灵活地运用了这种语言的风格。首先, 我用深厚的情感引用了陶铸先生的文章《松树的风格》里边的片段来为学生朗诵:“我赞美你, 松树, 你不择地势, 不畏严寒酷热;你既不需要谁来施肥, 也不需要谁来灌溉;你照亮了人们前进的道路, 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然后朗诵:“我敬重你, 所有的模范英雄, 你不怕吃苦, 不怕脏累, 你指引着人们前进的方向。从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黄继光冰窟救儿童, 到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美丽的售票员李素丽, 他们不怕牺牲, 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品质, 他们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相比索取, 我们更应该主动奉献,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在上述的语段中, 我用松树不屈的生命力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来象征那些在战争时期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在和平时期不计较个人得失, 一直在奋发进取、默默无闻地奉献、为人民服务的人们的高贵品质。这种秀美型的语言充满着教师深厚情感, 在起伏连绵的节奏中形成一幅人景合一的画面。丝丝衔接, 环环紧扣, 表达情感恰如其分, 强烈感染学生, 适宜地使教学情景融合在一起, 实现教学相长。

三、环环相扣型

环环相扣就是句子首尾衔接在一起的一种教学语言风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语言如果优美、动听, 就像一颗颗珍珠用金色的丝线串联起来, 连成珍珠项链一般给学生产生不同的反响, 这就是环环相扣的精妙之处。这种语言经过语序环环反复的巧妙配合, 从而体现两种事物之间或者两种现象之间互相依赖或互相排斥的辩证统一关系。它的特点是结构严谨, 上下衔接紧凑, 语势连绵不断, 行文流畅, 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刻知识、理解客观事物。

例如, “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一课题的讲述, 在复习提问阶段, 我这样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目标是什么?”在学生回答之后, 我接着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就一定要遵循正确的路线, 这条正确路线就是我们党在初级阶段制定的基本路线。提出宏伟目标的根据是我国现有的基本国情, 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现阶段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又是制定基本路线的根据, 坚持基本路线就保证了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的实现。”

这段话的句子结构衔接紧密, 表明了“目标与基本路线”之间的既互相依赖又互相制约的关系, 句句警醒, 意义深远。由于句子结构相互对称, 环环相扣, 节奏上和谐统一, 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

教学语言的风格 篇7

一、 教育是心灵的碰撞, 语言是打动学生心灵的钥匙

(一) 鼓励性的语言 (调整心态)

一次, 班干部改选, 一位成绩拔尖的同学被选为班长。 可这位同学因为羞涩胆小, 就是不敢任职。 针对这一情况, 班主任找这位同学谈了以下一段话———“ 在这次改选之前, 老师就知道你肯定会被选上, 因为我看到好多同学都在私下里夸奖你聪明勤奋, 甚至有好几个同学跑到我这里来推荐你, 说你成绩好, 表现也很不错, 你当班长, 同学们都服你。 这班长, 当还是不当?”这位同学激动不已, 当即点头:“ 老师, 我当, 我一定干好, 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

感悟在语言运用中, 善于借别人之语来表达自己之意, 尤其是鼓励、赞美别人的时候, 若能借他人之褒言, 扬自己之美意, 语言的可信度就会成倍增加。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 我们是否也可以这样说:“众人之言力量大”。

(二) 真情的语言 (引起共鸣)

“ 三·八” 节这天, 一位女教师走进教室, 学生们把一盆盛开的鲜花棒到她的面前, 向她祝贺节日。 这位女教师激动地说了一句:“ 这花真美, 可在我心中, 最美的是我的学生。 ”同学们用经久不息的掌声回答她那充满真情、 激动人心的话语。

感悟语言是情感的载体, 情感是语言的灵魂。 充满爱的、真情的语言, 则如春风化雨, 能引起共鸣, 会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三) 诙谐风趣的语言 (化解尴尬)

有位班主任对早晨迟到的同学说:“ 你家的表是不是该擦油了? ”学生说:“ 我们家的表是新买的。 ”教师说:“ 那就是你的大脑该擦油了。 ”全班同学都笑了。 气氛活跃了, 班主任抓住教育时机说:“ 上课晚两分钟不要紧, 我们应该养成守时的好习惯, 抓紧了时间就是抓紧了金钱啊! ”同学们再一次笑了, 这笑声中有理解, 有进步。

感悟一位诗人说:“教育家最主要的, 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这位班主任机智灵巧地运用了诙谐、风趣的语言化解尴尬, 摆脱不期而遇的窘境,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 讽刺的语言 (刺伤灵性)

有一次, 数学老师将“ 我”与同班的一个同学比, 说:“ 一个人的天资好坏是生来就注定的, 像你这样的学生, 比起同班的天资好的那个同学, 即使你再奋斗50 年也是赶不上的。 ”这句话像烙铁一样永远深深地印在了“ 我”的脑海里, 以致于以后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并深深地陷入自卑与痛苦之中, 为不能超越他人而烦恼。

感悟自尊自爱是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潜藏着的人性的光明面。 自尊心可以升华为上进的动力, 自爱能够激活为奋斗精神。 “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 不应挫伤他们的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 不聪明、不得法的语言玷辱人格, 挫伤儿童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

二、 学校是成才的摇篮, 文字是传承精神文化的基石

(一) 教材中的优美诗句 (陶冶情操)

一天吃午饭, 儿子把碗里的饭吃得干干净净, 同时把撒在桌子上的饭粒拾起来喂到嘴里。 我疑惑地问了一句:“ 你今天这是怎么了? ”儿子神气十足地回答说:“ 今天, 老师教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说完后, 还有意识地舔了一下碗。

感悟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几千年来, 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 这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沃土。 学习古诗词犹如在花的世界中徜徉, 染其色、闻其香、尝其味, 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净化自己的灵魂、开阔自己的视野, 求得身体和精神上的健康。

(二) 校园内的国学经典 (传承文明)

三十多年前, 我被分配到一所农村学校任教, 看到一句经典名句“ 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 ”当时, 对这句名言的价值、意义、作用理解得并不透, 后来我才对经典名句的育人作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感悟诵读经典是培养孩子高尚道德品质的一条最好的捷径。 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文化绵延五千年的国家, 就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论语》 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 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 这些优秀篇章传承传统文明, 让孩子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

(三) 社会名校校训 (激励劝勉)

从现代教育文化学意义上讲, 校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个性, 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了“ 座右铭”的作用, 对于造就和培养学生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清华大学的校训“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短短八个字, 激励、感染了一代代清华人, 成为清华的标志和骄傲。

其它校训如“ 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 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 悬之校中公见之地, 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 既学会用脑, 也学会用手。 ”;美国陆军军管学院 ( 西点军校) :“ 职责、荣誉、国家”;中山大学:“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我们从中外著名大学的校训中可以看出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气质, 可以看出办好大学造福人类的勇气与决心。

三、教师为学生终身发展着想———用语言文字感染学生品行

(一) 立身行事 (摒弃瑕疵)

一天放学后, 我无意间瞥了一眼教室, 发现有一位女生正站在讲台上认真地模仿着我残留的板书写粉笔字。 那是一篇课文的题目, 那个女生已仿照着我的笔迹写了5 遍了, 有的字已写到了“ 莫辨真伪”的程度。

“ 真正优秀的人生, 不是从课堂里教出来的, 而是由优秀的教师熏陶出来的, 只有一流的教师才能熏陶出一流的学生! ” ( 季羡林语) 学生模仿老师的又何止是字迹! 言行举止, 待人接物, 立身行事, 这一切一切无不在模仿之列啊!

(二) 现身说法 (规范指导)

在本人的教学生涯之中, 经历过与语言文字有关的趣事。 刚到教育局上班, 办公室安排我送文件到市统办大楼, 信封上写的是给“ 张文武”, 到了地方, 楼上楼下跑了好几遍, 到处问不出个张文武, 最后经过打听才知本来就没有张文武, 倒是有个张斌, 原来是条子上把“ 斌”字左右两部分写得确实有些开。

教学语言的风格 篇8

一、后勤士官任职教育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后勤士官生源质量较低,理解能力有限

后勤士官学员是由各级部队选拔出来的优秀苗子送入院校培养的,尽管大多具有良好的军事素质,但是学历层次在高中以下的占了绝大多数,文化基础不够扎实。从以往学员反馈给教员的听课信息和课程结束考试成绩来看,一些基本的知识他们并未完全理解,或者在知识运用上不能做到融会贯通。生源质量的现状,客观上要求后勤士官任职教育课堂教学要探索适合教学对象的教学语言风格。

(二)后勤士官任职教育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论基础非常关键

人才培养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是后勤士官任职教育转型的核心,任职教育课堂教学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途径。在任职教育中确立实践性教学中心地位的同时,并不是说课堂教学内容中的基础理论可以忽视。基础理论是指导司务长学员进行岗位实践的准则和指南,是他们能否胜任进而创造性地开展实际工作的关键。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讲清、讲活、讲透基本理论,是探索后勤士官任职教育课堂教学语言风格必须考虑的问题。

(三)后勤士官任职教育课堂教学内容的实践性特点突出

任职教育要实现从知识本位教育向能力本位教育的转变,实现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服务,知识传授为能力培养服务的教学目的,需要根据培养对象和学科专业的特点,按照贴近部队、贴近装备、贴近岗位和贴近实战的原则合理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加大技能培养力度,增强士官学员动手能力,适度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给课堂教学增添浓厚的模拟色彩。实践性教学要求教员示范讲解,用语言虚拟工作情境。探索实践性教学环节上的教学语言风格是实现任职教育转型的重要方面。

二、后勤士官任职教育课堂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后勤士官任职教育课堂教学语言作为教学活动的特殊工具,应以任职教育课堂教学的特点为出发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把这件特殊的教学工具设计好、使用好,才能将课堂教学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实现任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一)课堂教学语言应贴近学员,提高亲和力

任职教育课堂教学语言不仅是教员教授学员知识的工具,同时也是教员树立师者形象、体现温情关怀的桥梁。后勤士官学员是来自全军各基层单位的优秀苗子,具有很大的培养潜力。同时,由于他们的学历层次普遍较低,从离开学历教育课堂到参军入伍到再次走进任职教育课堂,无论是从知识准备还是从思想准备上都不够充分,即使在入学教育和文化课复试后,他们对课堂教学依然有一定的疏远感,对能否跟上课堂教学的节奏缺乏信心。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教员在课堂教学时应首先在教学语言上采用一定的技巧,让学员在课堂上受到听觉冲击,从课堂教学语言中感受到教员对学员的真诚关怀和充分肯定。这样就可以拉近学员和教员之间的距离,消除学员对课堂教学的排斥心理,增强他们对任职教育的兴趣,提高在课堂上求知的积极性。任职教育课堂教学语言贴近后勤士官学员的学习实际,实事求是地按照学员的成才规律组织和运用,就能够提高教员在教学时的亲和力,营造出一种关怀型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伊始就可以引导学员踏上求知、探索、成才的正轨。

(二)课堂教学语言应贴近生活,提高表现力

理论基础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后勤士官任职教育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由于理论来源于实践却又是对实践的高度概括,往往比较抽象,学员对高出生活、工作实践的抽象概括感觉到陌生,存在畏惧和排斥心理,缺乏理解理论的信心和耐心。课堂教学语言恰恰是逆转这种困境的有利工具,教员在充分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准确把握学员接受新知识思维规律的基础上,把课堂教学中的理论内容以贴近学员现实生活习惯和思维习惯的教学语言表述出来,让学员通过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就可以轻松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课堂教学语言贴近生活,就是要在基础理论与学员实际生活环境之间架起一个通道,使学员在理解时可以结合实际融会贯通,以一种熟悉、愉悦的心态来接受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语言表现力提高的目标就是教学语言达到学员的生活环境,将抽象的概念还原、回归到实际生活中去,课堂教学语言坚定地朝此方向发展是毋庸置疑的。

(三)课堂教学语言应贴近实践,提高吸引力

后勤士官学员的课堂教学内容是本着贴近部队、贴近装备、贴近岗位和贴近实战的原则设置的,贴近部队要求教学内容应以基层部队的训练、工作、生活秩序为大背景;贴近装备要求教学内容要跟上我军后勤装备的发展,要为最新的装备当好“说明书”;贴近实战要求教学内容应以实战的标准和要求作为培养人才的起点。要实现这样几个培养目标,必须紧紧围绕“实践”这一核心特征。任职教育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为司务长学员实践能力的提高做好了铺垫,课堂教学语言还应该成为将理论向实践转化的“催化剂”。在课堂教学语言中恰当添加来源于实践的“顺口溜”、口诀、典故、案例等,渲染上一层实践色彩,这样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会在无形中陡增,学员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主动性也会更强,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后勤士官任职教育课堂教学语言风格的初步探索

所谓教学语言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和独特的言语气氛和言语格调,是教学语言个性化的稳定状态之标志。结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后勤士官任职教育课堂教学应该大力提倡以下几种语言风格。

(一)通俗易懂的课堂教学语言风格

课堂教学语言通俗化并不是简单地将书本内容的文字表达转化为课堂上的口语表达,而是这种口语要来源于后勤士官学员的实际生活。任职教育的课堂已经不能局限于教员向学员灌输知识的场所,而应该成为双方互相交流的平台。为了达到与学员之间更好沟通的目的,教员必须努力雕琢自己的口语表达,使之能够在课堂上引起学员的共鸣,这样才算做到了实实在在的通俗,学员借助于通俗的教学语言在理解教学内容时自然非常轻松。形成通俗易懂的课堂教学语言风格,首先应建立在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其次要认真调查、分析学员对通俗化的课堂教学语言的需求情况,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够起到促进任职教育课堂教学发展的作用。

(二)逻辑严密的课堂教学语言风格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人的思想都有一定的语言形式,也要遵循一定的逻辑形式。逻辑严密的课堂教学语言风格体现的正是教员的思维风格,在课堂上讲解时能够做到概念明确清晰,判断准确恰当,推理有理有据,给学员的思维以深刻的影响,逐渐培养学员的逻辑思维习惯,提高他们的元学习能力(即学员自我学习的能力)。当他们在课堂教学的影响下形成了逻辑严密的思维习惯,即使离开了课堂和教员,只要有基础理论的指导,学员一样可以凭借自己的思维展开学习。因此,逻辑严密的课堂教学语言风格不仅有利于在课堂上促进学员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而且更有利于他们在课外自主获取更多的相关知识。

(三)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语言风格

例谈语言风格与文学风格的关系 篇9

一.语言符号、语言风格与文学风格

语言符号本来只是一种听觉符号, 它是用语音来表示意义的, 音义之间的关联既具有任意性又具有约定性。从系统角度而言, 语言符号非常复杂, 其内部的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构成三个子系统, 各子系统内部又有各种大大小小的语言单位, 各系统和各单位之间有着种种联系。每个语言符号的作用都是以整个语言系统作为存在前提, 作为一种开放的系统, 语言本身在发展和使用的过程中始终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制约和内部因素的影响, 必然会为了适应交际的需要而不断进行调整。那么, 能否从字面上将“语言风格”简单地理解为语言符号的特征呢?答案是否定的。

语言符号有两种存在的形态:一种是处于“备用”状态, 等待使用者采纳的;另一种是处于“使用”状态, 正被用于交际活动中。“语言风格”是“适应特定的交际目的、对象、内容和场景的需要, 通过特定的言语表达形式所形成的特定的言语气势和言语格调。”[1]之所以强调“语言风格”是言语的而不单纯是语言的, 是因为“语言风格”是在语言运用中形成的, 并不是以语言对比方法所获得静态的、规范提炼的结果。再者, “语言风格”的言语性也决定了它不能脱离特定的题旨情境, 必然受到非语言的外部因素的制约进而影响到言语形式、言语行为和言语作品的形成。因此, 对于具体文本“语言风格”的分析必然是动态的分析, 言语形式即语言符号的显性特征只是其组成部分之一, 并不能代表和反映“语言风格”的全貌。当然, 需要说明的是, “语言风格”并非是一个空灵的概念, 必须以语言手段作为基础。构成语言风格的话语体系是语言表达形式的各种特质的综合体, 它调动了语言中包括文字、音韵、词汇以至句法篇章组织等各种积极要素, 有时还要利用体态语、副语言以及图表符号等, 但起关键作用的是句法和篇章组织, 这是形成风格体系的支架和关节。每个人都有组织语言的一套习惯和方式, 遣词造句、行文表达中总会有意或无意地表现出自己的个人风格。现代意义上语言风格学的兴趣正是基于此点, 语言学者试图利用自身丰富的语言分析经验, 以及精确、客观的分析手段, 探索文学语言的组织结构规律, 具体去评判某个作家某部作品的语言是怎样的, 如何组织起来的, 结构规律如何以及具有何种特点等等。至于作品价值的高低美丑, 语言学者不置可否, 纵使文学价值不高的作品, 本身也可以进行语言分析, 也具备“语言风格”。依从这一角度, 语言风格学与通常意义上所说修辞学也存在区别, 因为修辞学的目的是求“美”, 讨论的是如何使文辞流利生动, 富有文采, 以利于文义的传达。

迄今为止, 有关“风格”最有名的定义, 是法国文学家布封的“风格即人”。大意是思想的表达属于个人, 风格是个人加于自己思想的“顺序和波动”。这一定义简练但却显模糊, 既可指某个人的个体语言风格, 也可指某个人言语作品在内容思想上所呈现的风格。后者即是现在所说的“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特性, 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景造成的相对稳定的话语特色。能否形成独特成熟的文学风格, 往往是评价作家或作品成就的主要标志。文学风格重视对作品整体印象的概括和综合性评价, 涉及内容、思想、情感、艺术特色等, 当然也包括由语言形式隐含的个人风貌。

二.“汉味小说”的风格层次

严格说来, “汉味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才产生的“新”概念。之前学界已有“京味小说”和“海派小说”的提法, 如老舍的《骆驼祥子》讲述的是老北京的事, 文中又选用地道的北京方言;又如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和茅盾的《子夜》等, 其故事情节均以上海为背景铺陈, 其间也夹杂了部分上海话。如此, 对“汉味小说”的理解也存在两种可能:一是因其大量使用“汉腔”即武汉方言而得名, 二是因其描摹武汉人的世俗风情而得名。前者是语言风格学的分析路径, 后者则参照的是整体性的“文学风格”。

纵观小说, 方言词语主要出现在人物独白或对白中, 即表现人物的言语活动及由其建构的话语中。如:

(1) 柳:“去你妈的, 邪贷萎子, 一肚子坏水。”陆:“多少讲点精神文明嘛。再就是要注意选择器物。坏水装在萎子里, 百分之百漏得精光。” (《黑洞》)

(2) 猫子说:“个巴吗苕货, 你儿子是婊子养的, 你是么事?” (《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

(3) 他们假装威胁说:“瞎点菜了啊。”我就给他们两个字:“敞———的!” (《她的城》)

上述语句中的“邪贷萎子”、“个巴吗苕货”和“敞 (音似‘岔’) 的”都是典型的武汉方言, 其中蕴含着某一区域人群特有的心理和性格特征, 而小说又是以刻画人物性格为中心任务的, 因此, 方言俚语的使用生动地描摹了武汉人泼辣粗鄙的世俗个性, 具备文化经验的读者对此会有更深的感知。使用方言创作, 能保持所描述生活的本真性, 减少语言符号由方言向共同语转过过程中所损耗的原生态生活因子。但方言词语的使用并非就是造就某种文学风格的主要因素。以池莉的小说《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为例, 全篇不过九千字, 其中武汉方言特有的词语数量极少, 但由于作品以人物对话为主轴, 方言词语的出现使得人物性格跃然纸上。但这种“汉味”的文学语言, 既有原汁原味的“汉腔”, 又能具有文学的品格, 使非本地的读者也能明晓。换言之, 文学语言虽经作者的刻意经营, 是对自然语言的变形、扩张和扭曲, 但不是无限度的, 语言传播与接受的基本规律仍需遵循。

拉康认为, 符号的能指和能指之间彼此串联, 构成一个能指的网络。

语言的意义 (也包括文本的意义) 正是产自网络化的能指的共同作用。同时, 能指与能指彼此之间也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二者层层相套、互相呼应, 构成“能指连环”。语言意义的表述也因此而复杂化, 对语言意义的理解也成为一个追踪寻迹捕捉意义的过程。因此, 简单地从语言的某种特点出发, 找一些方言语词、方言音韵将其看成是地域文化风格的标志, 只是简单的贴标签的做法, 并没有真正把握问题的实质。作家运用特定地域的方言进行创作, 其主观意识里只是想让让小说的描写更生动, 更贴近现实生活, 却在无意识中传达了许多原本未曾预见但在符号“能指”背后存在的东西, 包括题材的聚焦、形象的塑造和意境的构建等等, 这正是文学风格显现的主要介质。因此, 我们可以借助语言分析的方法 (如“隐喻”和“转喻”) 循着能指网络追寻其后隐藏的“无意识”信息并从中感知文学风格的存在, 但语言风格与文学风格之间不存在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汉味”是语言符号背后所潜藏的“无意识”, 它以语言形式存在, 但意蕴悠长。

三.结语

综上所述, 语言符号是语言风格和文学风格显现所必须依赖的媒介, 脱离语言符号, 两者都将不复存在;而语言风格和文学风格又是两个互相独立、彼此部分重叠的概念, 追求的目的以及适用的分析方法存在差异。语言风格是作品文学艺术风格最鲜明的标志, 但不是唯一的标志。

参考文献

[1]袁晖.试论汉语的民族风格[C].语言风格论集[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93-203.

老舍作品的幽默语言风格 篇10

关键词:老舍;语言幽默;技巧;思想内涵;喜剧意味

每位作家都具有自己的语言风格特点,在老舍先生的文章中,最为突出的是语言的幽默感。在其他作家作品中也有不少的语言幽默的作品,但老舍先生的作品幽默感有着他独立的写作特点,和他独立的语言风格,在老舍先生的作品中没有什么上层社会和大人物的描写,更多的是描写的是在社会底层,为生活奔波,挣扎在生活边缘的小人物形象的描写,老舍先生的文章更贴近当时的现实生活,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特点突出,写作手法生动,朴素,和读者具有很强的亲和力,让普通老百姓都能看得懂。在一个社会生活中,普通人是占绝大多数的,他们是社会的主体 ,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社会发展的现状。

一、采用比喻的描写手法

在老舍先生的文章中,巧用比喻的描写手法,把在表面上看来丝毫没有联系的人物,事件,通过比喻的描写,把他们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使读者更快的进入故事中,一起分享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老舍先生笔下的比喻描写手法,让读者印象深刻,过目难忘,老舍先生文中的比喻显浅易懂,很容易让人理解,更贴近人们的生活。老舍先生的比喻描写手法在每一个地方都用的很恰当,很有新意 。比喻的描写使文章读起来,更生动更形象。平民的生活本就简单,单调,一日重复一日,但经老舍先生笔下写出来的人物,场景,虽然也是一样的平凡,但是通过老舍先生的比喻,使人物形象顿时鲜明起来,场景更加细致,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深一步的了解文中人物所处的社会背景,人物特点表现更深刻,是读者读起来更自然。老舍先生运用比喻使文章更精彩,艺术效果更好,使人物形象更传神,更立体化。在每一片文章中,都要用到各种描写手法,这样使文章读起来更有艺术性,使读者能尽快的进入到人物故事当中去,随着人物的故事发展,一步一步深入故事内部。

二、书面语和大白话相结合

在老舍先生的文章中,更多的是小人物的描写,很多描写的是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所以在描写手法上,语言都比较朴素,显浅易懂,书面化的描写往往达不到所要描写的人物的形象效果。老舍先生曾经说过,不论写什么,都要信赖大白话,即使要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也不接二连三的用术语和名词,老舍先生文中所引用的白话描写,使人物更接近现实生活,每个人物都能找到在实际生活中的影子。在文章中运用白话的描写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朴素的描写一样能达到好的传达思想的效果,每一个阶层的人都能看得懂,这也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欢的主要原因。

三、对人物外表,个性特点的详细描写

老舍先生对人物的外表描写上,往往都很细致入微,通过对人物日常生活的朴素描写,通过人物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了生活改变人们的伟大力量,老舍先生笔下的人物形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都有其人物影子的存在,通过老舍先生的描写,平凡的人变得不再平凡,小人物的形象也变得高大起来。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描写过各式各样的人物,他们渗透在社会的各行各业当中,通过对人物外表和对人物性格方面的描写,反映出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状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现实的无奈,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了事物的本质态度,透过小人物反映了整个社会现状。

四、引用各种语言的落差,增强文章的幽默感

老舍先生的文章,涉及到了各行各业人物的描写,这样在语言方面就有很突出的表现,运用语言夸张的描写,把人物推上了故事的高潮,达到了幽默效果;在老舍先生的作品中,还有很多比喻的描写,把表面看起来似乎毫无联系的两件事情,结合在一起。老舍先生的作品由着他本身独特的特点,在语言上,敢于运用各种形态的语言方式,使读者在阅读时,随着故事的跌宕起伏,语言的前后落差描写,增加了故事人物的形象,增强了作品的幽默感。

五、与人物身份地位相符的语言艺术描写

前面说过,老舍先生笔下的人物形象几乎覆盖了整个社会当中,涉及到了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人物。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物都具有自身的人物特点,老舍先生深入生活,结合不同人物形象,安排了与其相符的语言风格,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人物个性更加鲜明,体现出了幽默感。世界上的人物形形色色,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人物外表,语言表达方式,心理变化等方面。

幽默是老舍先生文学语言的一大特色,被人们称为“幽默小说家”。在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上描写细致入微,人物语言上独具特色,虽然都是一样的小人物,但又有很大的不同之处;虽然讲述的是平凡人的生活,但又透出了人物形象的不平凡。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都变得活泼起来,富有生命力,人物各有各的特点,每个人物都有自己不同的一面。老舍先生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热爱文学,热爱生活。

参考文献:

[1]朱卫国.试论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J].作家,2014.

[2]李春林.《活着》对中国式生存文化的解读[J].电影文学,2013.

上一篇:柔性输电设备下一篇:俄罗斯东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