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配送中心

2024-07-15

医药配送中心(精选九篇)

医药配送中心 篇1

一、我国医药配送的现况分析

近年来,随着药品零售业务的迅速发展以及我国医药流通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消费者对于产品精细化、个性化的需求,在医药配送业务方面已从大宗批发向多品种、小批量、高频率的模式转变,其业务流量随市场波动明显。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医药流通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现代的医药物流理念引入中国的时间不长,加之医药物流生产与流通体制还没能完全理顺,中国的医药物流业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医药流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市场集中度低。据统计,目前全国药品批发法人企业有6000余家,零售企业近14万家。前十大批发商的年销售额之和也仅占市场份额的20%左右。同时医药流通领域费用率居高不下,利润水平低。随着我国医药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医药流通企业利润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加上流通企业在管理、仓储及配送等环节的费用控制不当,使得药品流通费用率居高不下,盈利能力不断降低。但是制药企业、医药批发企业以及医药流通企业却各自为政,造成医药物流资源浪费严重。各物流中心分别由厂商、批发商或零售商管理,物流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物流各环节割裂,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建设及经营成本较高。而且我国医药物流标准化程度低,技术落后,医药产品的包装、运输、仓储标准不统一,大大增加了医药配送的难度。

二、医药配送中心业务特点分析

由于药品的特殊性,其流通环节比较复杂,本文重点介绍其配送业务,以北京某大型企业的医药配送中心为例,配送中心在对北京市市内各药店进行配送的过程中,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 日配送总量差别大

由于买方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对药品需求的不稳定性与无规律性,导致配送中心药品日配送量差别较大,每日药品出货量从5000至18000箱不等。该配送中心2007年5月连续10天的药品出货情况如图1所示。

2. 每日配送门店数量的波动强

配送需求变化具有极强的复杂性,药店位置、服务人群等都造成了每日配送门店数量的波动强度与变化的复杂性难以预测,造成了配送计划的不确定性。

3. 不同时期药品需求种类差异明显

由于人们在不同季节对药品的需求有所不同,配送中心对药品的配送种类在不同季节也存在较大差异,致使在不同时期配送中心对药品的配送种类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以上三个影响因素对配送中心的运作影响非常大,特别是配送中心针对销售终端的配送业务,本文将对此进行重点分析。

三、配送效率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结合医药行业配送作业的业务特点,建立了如下的指标体系对该企业的医药配送效率进行评估:

(1)人员负担评估要素,包括平均每人的配送重量、平均每人的配送距离、平均每人的配送车次。

(2)车辆负担评估要素,包括平均每车的配送重量、平均每车的配送距离、平均每车配送吨-公里数、空车率。

(3)配载规划评估要素,包括配送车移动率、平均每车次配送重量、平均每车次配送距离、平均每车次吨-公里数、积载率、外车比率、配送平均速度。

(4)时间评估要素,包括行车时间、等待卸货时间、卸货时间、交货时间、退货时间、返回时间。

(5)配送品质评估要素,包括配送延迟率、客户抱怨率。

四、现有问题分析

目前医药配送中心整体上的物流运作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以调研企业为例,其主要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车辆的积载率不高

由于每次车辆的空间使用、实际载重量等都不足,这就使成本随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同时长路线的运输没有做好规划,路线离散,只是徒增了距离、成本和车辆的磨损,而对利润丝毫没有贡献,该公司对于配送路线的安排主要是根据过去的运输经验,由主管人员决定,并未经过科学的规划和测算,因而有许多不合理之处。比如配送中存在重复配送的问题;配送车辆的空驶率较高等,这些是导致配送成本上升不可忽视的原因。加之业务范围的局限性,很难达到配送的规模效益。据统计,很多医药配送中心每周每次配送药品数量不到半箱,发车的概率可占到21%,大大降低了车辆的使用效率。

2. 配送车辆使用率偏低

由于订单、配送地点等决定性因素的不确定性,企业为了保证服务质量基本上都是按照较大的配送额度进行车辆配置,这就造成了配送车辆的使用率偏低。通过对该企业配送中心配送车辆出车情况的调查统计,发现平均每台车每月出车47趟左右,配送车辆的使用率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3. 无贡献时间耗费过长

无贡献时间包括各种等待时间,如等待卸货时间、等待交货时间、等待退货时间。由于无贡献时间耗费过长致使配送的时间较长。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各连锁门店都是采取零库存的策略,订货时统一向各配送中心下订单,而该配送中心处理订单的速度与同行水平相当,于是送货时常常赶在高峰期。不同配送人员每完成一次交货的时间为5至20分钟不等,如此大的差异反映出在药品交接中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首先,缺乏货品在交接过程中的规范程序和审核制度。其次,配送人员对业务的生疏。

4. 规模效益不明显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在医药流通领域强调的是药品的特殊性、专营性以及国有主渠道作用,导致这一领域一直由国有企业垄断。虽然近年来国家逐步开放了药品流通市场,医药物流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企业资金的有限性以及对医药物流认识的局限性,加之整个行业内部各企业合作的缺乏,致使我国的医药企业很难达到规模效益。比如,在发达国家,一个配送中心大概可以支持57亿~60亿美元的销售额,而我国相比较之下则微乎其微,由于规模太小,因而不能形成规模经营,难以取得规模效益。

五、提高医药配送中心物流服务水平的建议

1. 提高配送效率

对于车辆积载率的提高,要增加单位车辆的配送效率;制定有效的运输计划,合理设计配载单元,充分考虑一次装车时容积与重量对于配送贡献的互补性。要拓展医药配送服务的业务量,发挥规模优势;同时提高订单处理的质量,在较多的订单中安排出合理的配送路线,充分发挥配送车辆的整体优势,从而改变配送车辆使用率偏低的情况。面对高频率的订货需求企业应进一步提高外车租用的比率,以达到“降费增效”的目标。无贡献时间的过大耗费主要是由于该企业进行医药配送时常常赶在配送的高峰期所导致的。由此,该配送中心可以通过提高订单处理时间或是发车时间提前等方式来避开配送的高峰,这样就会使在配送点卸货、排队交货、排队退货的情况大大减少,提高医药配送的效率。

2. 降低配送成本

医药配送是医药的流通加工、整理、拣选、分类、配货、运送等一系列活动的集合,是在满足一定的各连锁药店服务水平与配送成本之间的平衡,即在一定的配送成本下尽量提高服务水平。可以采取混合策略、差异化策略或者合并策略和方法进行医药配送的成本控制。

混合策略是指配送业务一部分由企业自身完成。这种策略的基本思想是,尽管采用纯策略(即配送活动要么全部由企业自身完成,要么完全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完成),易形成一定的规模经济,并使管理简化,但由于药品品种多变、规格不一、销量不等等情况,采用纯策略的配送方式超出一定程度不仅不能取得规模效益,反而还会造成规模不经济。

差异化策略是指根据顾客订货量的不同,提供不同的顾客服务水平,可以用订货总量的大小来衡量。订货总量大可以分为两种典型情况:一是订货频率低但单次订货量大,一是订货频率高但单次订货量较小。当然,订货总量小也可以相应分为订货频率低且订货量小和订货频率高但订货量很小两种情况。对于不同订货量的客户,企业所得到的利润也不尽相同,自然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也有所区别,采取差异化的服务策略,有助于企业降低配送成本。

药店的规模和药品的销售量上都有较大的差别,而配送中心对这些药店所提供的服务水平极为相似,有些小型连锁药店虽然订货量很小,但订货率极为平凡,由于车辆积载率、配送效率低下,使配送成本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针对这种情况,可以根据连锁药店订货总量的不同来对客户提供不同的配送水平:订货总量大的药店保证接到订单后第二天准时送到;订货总量小的客户保证接到订单后二天之内送到。利用配送中心的强势位置,采取差异化的配送策略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合并策略主要是开展共同配送,以降低配送成本,使物流合理化。当前,医药配送已发展成为多频次、多品种、小批量的配送业务,这必将导致配送成本的提高。这些成本要么通过降低配送中心利润率来承担,要么通过提高药品价格转移给客户。总之,两者对于医药配送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开展共同配送,可以显著降低配送成本,减少对配送车辆的需求,提高配送服务质量。

然而,共同配送的有效实现是以健全的社会整体物流系统为支撑的,由于我国对医药物流的实践刚刚起步,存在着社会整体物流体系不够健全,整个流通领域缺乏整体规划和布局,地方保护严重,物资流通条块分割的现状。在这种情况下实施共同配送,并不能很好地实现共同配送的优势,反而可能出现实施共同配送的关联企业之间难以协调,造成配送活动的整体不经济。因此,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如要实施共同配送,须慎重考虑这些外在因素的影响。

在提出的三种策略中,每种策略对成本控制都有显著作用,但还需要考虑策略对于服务质量、风险性、可行性等方面的影响。可以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三种策略进行比较。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是对各层次隶属于上一层某指标的相关指标进行两两价值判断,建立判断矩阵,并对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从而得出不同层次各项指标的权重值。在此基础上,应用综合比选模型计算出参选方。案的综合比选指数。建立的层次分析模型如图2所示。

建立判断矩阵对各因素进行分析,以风险性分析为例,其判断矩阵参数如下表所示。

经过计算可得:

方案1 P1=0.3149

方案2 P2=0.3947

方案3 P3=0.2838

综合调研对象现阶段自身条件与所处环境,应优先选择第二种方案。但随着医药流通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我国物流基础设施的提高,合并策略的可行性将大大提高,必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对其配送成本的控制职能是通过一些经营方式的调整,以求得配送成本的最小化。例如可以优化配送路线。优化配送路线时要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是从减少路程的角度,一是从节约时间的角度。由于减少重复路程,必然会减少燃料消耗等费用,所以第一个方面较为直观的表现出成本的减少而被人们所注意。而第二个方面,从节约时间的角度出发,通常人们会把这一因素归为服务水平的提高。的确,它从某种程度可以反映出配送的服务水平,但单位配送时间的减少可以提高车辆的使用频率,进而达到降低配送费用的目的。所以在设计配送路线时,应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考虑,探寻配送路线的优化问题。同时要注意改进企业管理方式针对目前业务情况,具体分析,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配送章程,以达到降低配送成本,提高运输效率的目的。

摘要: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的平均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达10%以上,物流费用居高不下已成为我国医药商业的一大桎梏。本文在调研医药配送中心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医药配送中心的配送业务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调研企业的实际情况,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建议,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所提策略进行定量分析。

关键词: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层次分析法

参考文献

[1]詹学锋,龚时薇.对我国医药物流管理发展的几点思考[J].医药导报,2007,1:97-98.

[2]胡静,孟华.药品代理配送的管理探讨J].医药导报,2003,6:425-426.

医药公司配送中心实习周记 篇2

山西省来医药连锁公司,我实习的单位,是一家以药品配送,批发零售为主要业务的医药公司。自1989年创建至今已经发展了23家门店和几家规模中等的商品超市。由于没有药学背景,我只能去本公司的物流配送中心去坐一名提货员。

去物流中心报到,已经是当天的正午,柔和的阳光洒在交易大厅的前台,购药的人们进进出出,操作员熟练地敲击着键盘;打印机不是吐出一长串提货单……我置身其中,心中莫名的忐忑不安: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这里了,我能很好地适应这份工作吗?它和我的专业有何联系?

上班时间到了,经理领着我进了仓库,让我先熟悉工作环境,望着一排排看不到边际的货架,货架上陈列的上万种叫不上名字的药品,我的脑中一片空白,在货架间漫无目的的游走。看到同事们拿着长长的提货单,熟练地取下货架上的药品,心中真是羡慕万分,我何时才会像他们一样,对货架上的商品了如指掌,进而熟悉的工作呢?这时有个提货员走了过来,我们彼此有好地打过招呼,他劝我不要着急,先熟悉药品和它们在货架上的位置,并简单向我介绍了整个仓库的基本情况,至此,我对交易大厅的后台有了大致的了解。

(周记二)

忙碌的一天:天蒙蒙亮,我就起了床,简单的洗漱一番,和同事们一起赶往公司。冬天的早晨,天气格外冷,刚洗的头发在户外瞬间结冰,一根根精神抖擞的直刺天空,我们一路小跑,搓着手哈着热气,在街边的小摊上夹了刚出锅的油饼,边吃边走,不一会就到了公司的门口。

这时距离上班时间还有几分钟,同事们陆陆续续的都到了,我们跺着脚,捂着冻得通红的耳朵,在大厅里等着上班。不一会儿,部长到了,他拿起花名册开始点名,点一个,传来懒洋洋的一声“到”,我想笑,但不敢出声,终于轮到我了,向事们做了一番简洁的自我介绍,这样就算认识了,之后散会,各自回到岗位上,忙碌的一天就开始了。

我们的组长是一个和蔼可亲的女孩,我最初来的几天就是跟着这位师傅上上货,打打下手,我有什么问题都向她请教,不论有多忙,总是耐心的给我解释,她干起活来利索快捷,简直抵得过一个强壮的男孩,我在心里暗暗地佩服她了。我们从二楼的整库提了货,补完架

板上的缺货,大半早上已经过去了,之后是短暂的休息,前边提货单像雪片似地飞来,大家都忙碌起来,不知不觉,中午吃饭时间到了。在忙碌中,下午下班时间到了。我们忙完手头的活,已是华灯初上。我们伸着劳碌的腰肢,迈出了公司的大门。

之后就是夜生活,运城虽是个小地方,但夜市还是灯火辉煌,寒冷的街旁到处是亮灯摆摊的人们,摊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生活用品,还有临街炒菜的厨师,通红的火苗蹿上半尺来高,师傅们边做饭边吆喝,热情的招呼着前来的顾客。我们在这简易的桌椅旁吃过晚饭,带着满腹的快乐,打着饱嗝,此时还有意犹未尽的兄弟们,嫌时间还早,夜游神一般溜出去上网打游戏,吞云吐雾。我回了家,我唯一的爱好就是看书,在昏黄的灯光下打开自带的《福尔摩斯》,看了几页眼皮就打起架来,这时才八点多,我困了,洗漱一番,向家里报了平安,倒头就呼呼大睡。到了夜里一两点钟,迷糊中听见敲门声,知道兄弟们回来了,继而是脸盆声叮当作响,还有呜哩哇啦的讨论游戏战况,无奈我的眼睛睁不开,无法招呼他们,也就作罢,直到第二天滴滴的闹铃把我从甜蜜的睡梦中唤醒。又开始了新的一天。

(周记三)

如此日复一日,过了大半月,我每天的基本工作就是陈列商品,到了二楼照着缺货计划提了药品,往货架上补货,有时候师傅也让我拿着简易的提货单去货架上提取药品。在此期间,我记住了不少商品的通用名称和简单的药理药效。此外就是药品的陈列位置,对仓库慢慢熟悉起来:这个仓库按药剂类型分为四区域:针剂区,片剂区,保健品器械区,和中药材区。每个区都有上千种商品。每个大区又分好多货架,每个货架上陈列着功效相近的药品,便于提货,诸如治疗感冒类,神经类,妇科等药品;还有某一厂家的药品,也是分区陈列,像天津力生制药,大同星火制药,山西华康药业等等,不过以前者居多。

后来我对仓库流程熟悉起来,和他们一样拿着大的提货单,穿梭在一排排货架之间,不过比起同事们,我的速度慢了许多,很多时候我提了一张单,师傅们已经提好三四份了,提好单之后,推着箱中的药品,去找检验员复核,检验员身后排着一长串箱子,他仿佛被埋在货堆中一般,检验完药品,就分装好,贴上标签,等待出库;在此期间,检验员要做极其复杂的工作,对着密密麻麻的提货单检验提取的药品,很多时候,提货员不是把药品规格提错,就是把厂家提错,还有其他种种错误,诸如药品数量等等。我刚来时就经常提错药品,检验员在堆积如山的药品后,粗声大气的喊叫我的名字,那声音真是太刺耳了,像魔鬼的声音,整个大厅都可以听见,弄得我面红耳赤,战战兢兢的到他旁边,挨了一通训斥,拿着提货单重新返工,谁让我出错呢?几周之后,这样的错误越来越少,不过偶尔也会听到检验员喊我的名字,我赶紧跑过去,拿了单,钻到货架后提药去了。

(周记四)

代理配送制将成为医药流通主要方式 篇3

面对中国庞大的药品分销市场,许多药品批发商陷于亏损境地。今年我国将淘汰10%左右的落后医药企业,并将组建10余个特大型医药企业集团,以应对药物分销市场2003年对外放开后必然会出现的激烈竞争。对县级药品批发企业,国家药监部门的对策是逐步将其改组为配送中心。目前,已有山西、湖南、湖北、河南等省的近2000家县级药品批发企业,被改组为基层药品配送中心。国家药监部门对药品批发企业淘汰率,去年已达到26.8%(据统计,2001年底完成换发《药品经营许可证》的27个省份的药品批发企业,已由9302家减少到6819家)。未来的一二年内,将会有相当一部分无法通过GSP认证的药品批发企业被淘汰出局。这个淘汰率比例,绝对超过2001年。

目前,由于中国的医药未分家,药品分销市场也极不规范。但随着药品流通体制的逐步健全,专家预测,中国医药流通业不久将出现10大趋势:

一、流通环节将越来越重要。医药流通商不会因为网络及电子通讯技术的发展而被取消,相反会越来越重要。二、药品流通企业的利润来源将发生根本性变化。目前,医药流通商利润主要是在进货价格的基础上,按比例提高价格,将其中的差价部分作为利润的主要来源,今后,医药流通商利润将逐步转变为从医药生产企业得到的折扣和佣金。三、药品批发商将逐渐转变为代理商,代理配送制将成为医药流通的主要方式。四、医药流通毛利率不断下降。我国药品已经经过多次大降价,130亿元左右的利润在无形中蒸发,综合利润率已经下降到8%左右,以后有可能继续下降,甚至到零利润。五、医药流通企业的规模将越来越大,小型药品批发企业将通过破产、并购、重组等方式逐步消失。六、服务水平将成为竞争胜败的重要决定因素。目前,医药流通企业竞争的主要手段仍然是价格,今后竞争将在服务方面展开。七、药品配送手段将越来越现代化,并实现电子化、信息化。八、药品流通企业数量将大为减少,单个企业的配送能力将变得十分强大、品种十分齐全。九、药品产、供、用三方将结成越来越紧密的联盟。十、药品流通企业人才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专家的预测不无道理。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秘书长王锦霞为中国药品批发商开出一剂药方:“习惯扮演批发商角色的医药商业企业应当努力成为药品生产企业的代理商,通过代理产品配送业务赚取佣金,这是医药流通领域的发展趋势,也是应对海外跨国零售集团的出路”。

医药配送中心 篇4

据行业统计,2006-2007年中国药品生产企业有6300多家,批发企业0.8万家,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有10家,超过50亿元的有3~6家;零售企业近14万家,最大连锁店年营业额也有5亿元。但是在销售总额增长的同时,我国医药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却持续下划,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物流成本过高。与其他物流相比,医药物流最大的特点就是品种繁多、分类复杂、紧急配送请求多,其难度仅次于汽车等行业物流。现代医药物流的核心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有效整合上、下游资源,要求药品信息流与物流方案必须实现良好的结合。在医药配送方面,业务模式从原来的分级多层批发逐步向医院和连锁店直配转换,从大宗批发向多品种、小批量的模式转变,其业务流量随市场波动明显,调查发现,药厂和其他医药企业都希望得到药品去向、到货情况、费用及其他服务内容等信息,但往往无法实现。虽然一些物流企业提供了货物跟踪系统,但功能仍很不完善,实际使用中存在不少缺点,例如信息实时性不高、信息定位不精确、信息获取不方便、信息管理不规范、由于货物经过不同部门而导致信息中断等。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的库存管理复杂性高,库存品种极多,虽然现在加大了门店和批发管理力度,但客户数量依然居高不下,且客户的要求也因为GSP规范以及本身药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变得越来越高,订单处理的方式多样,订单拣选虽然量少但品种多,拣选过程复杂。目前我国分散独立的医药物流配送信息系统无法满足现代医药物流信息化的需要,这必将制约医药制造业、分销业、零售业大跨步的经营发展。因此,我国医药行业的当务之急是设计一个能适应医药市场环境变化的医药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系统。

本文在基于.NET架构上,实现我国现代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以促进医药行业的发展。

2. NET架构

Microsoft.NET是微软公司推出的新一代互联网系统全面解决方案,它是一个全新的开发框架,具有与Windows系统服务和应用程序接口合作的全新编程接口。软件工程师利用.NET平台、产品和服务,可方便实现分布式和协作的新一代的Web服务,使用户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可轻松及时获取各种信息。.NET基本思想是将互联网本身作为构建新一代操作系统的基础,对互联网和操作系统的设计思想进行合理的延伸,实质上也是一个以Web服务为核心,基于TCP/IP的分布式计算的协议堆栈和计算模型,而这非常适合医药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中涉及大量分布式运算的配送跟踪子系统和决策支持子系统。在.NET中的ADO.NET提供对SQL Server等数据源以及通过XML公开的数据源的一致访问;数据共享使用者可以使用ADO.NET来连接数据源,并检索、操作和更新数据;ADO.NET

使用对数据的不连接访问,因此它不会在较长时间内连续保留数据库锁或活动数据库连接,减少了多个用户争用数据库服务器上的有限资源的可能性,从而实现了最大程度的数据共享,将大大降低需耗资巨大的医药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系统投入运行后的资源成本。

3 系统分析及设计

3.1 系统分析

配送中心管理系统必须符合GSP质量管理体系,如引入批号管理系统、采用监控子系统;能帮助节约成本,排除业务上的无效操作,避免分拣、补货等流程的不连续带来的成本增长;能帮助缩短各环节处理时间,提高作业的灵活性和操作效率,如能够实现区分整箱与拆零作业的分离;适合3PL,系统包含劳动力管理和计时制;具有集货验收子系统,监控子系统能及时处理残余药品。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核心是实施进货、上架、出货、补货、拣选和逆向物流,还能实现与其他子系统的无缝连接,这对提高配送效率、处理能力和正确度,以及保证实时控制都起着重要的作用[2]。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能为配送中心本身和各代理处、供应商、客户(包括批发商、医院、药房和零售药店)所共享。配送中心基本业务可细分为药品仓储、药品采购、药品销售和药品配送四大类。药品仓储包括入库、分拣出库、分拣补货、盘点、退货等功能。药品采购包括招标信息布、供应商管理、药品价格维护发、招标合同管理、供应商往来账、退货处理等功能。药品销售包括订单处理、开票、收款、客户管理、售后服务等功能。药品配送包括药品装车、配送路线规划、配送信息反馈、车辆维护与保养、配送费用统计等功能。要实现医药物流配送中心高度的信息化,围绕四项基本业务本系统还要做好信息集成,如采购信息、药品信息、财务信息、客户信息、配送信息、设备信息、仓库温湿度信息、员工信息等,并明确信息流向。通过本系统,供应商可随时通过互联网检索其产品的库存量,及时获取配送中心的采购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做到合理生产,尽量避免出现生产过剩,对紧缺产品能及时供货,达到供求最大平衡;客户们利用EDI和网络方便快速下达订单并能随时查询订单处理状况。

系统软件体系结构可采用B/S模式,兼顾配送中心本地数据访问和异地访问中心服务器数据库需求,能有效地保护数据平台和管理访问权限,并保证中心服务器数据库安全。

3.2 系统设计

3.2.1 系统配置

为了便于系统今后功能扩展和升级,如加入GPS接口和决策支持子系统,本系统使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采用ASP.NET作为开发平台,中心服务器操作系统选用Windows 2003 Server,后台数据库为SQL Server 2005。

3.2.2 系统结构

根据系统分析,构架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如图2所示。

根据系统分析,并在信息系统架构基础上,完成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功能模块设计,如图3所示。

3.2.3 基于Web Services的数据库访问设计

Microsoft公司的.NET架构提出具有四层结构的数据访问解决方案,即应用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库访问层以及数据层,所有业务操作请求只在数据库访问层变为数据库操作指令,其他逻辑抽象层中都不与具体数据库发生关系,而在数据库访问层中,通过配置文件,可以自动将数据库映射和访问请求转化为具体的数据库指令。用户在选定了数据层后无需改变业务逻辑层以及表现层的设计,只要修改数据访问层中的数据提供者即可,同时用户业务扩展后也只需要修改表示层和业务逻辑层即可,大大提高了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3]。本系统采用ADO.NET技术实现数据库访问设计,如图4所示。

4 结束语

本文针对我国医药业虽快速发展但由于医药物流信息化程度不高带来的药业利润反而降低这一特殊现象,充分考虑医药物流关键环节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的实际需求,设计实现基于.NET框架的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的功能基本完善,能够作为第三方医药物流公司建立现代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参考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周跃进,程书萍.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设计[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7(10):100-103.

[2]刘志强.物流配送系统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医药公司物流配送协议 篇5

托运方(甲方):

承认方(乙方):

为了维护双方利益,实现互惠互利,甲方双方为诚信为本,经友好协商达成以下协议:

一、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根据客户送货的需要及时将送货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等转告乙方,让乙方准时派车到达指定地点装货。

(二)将客户货物的送货单交给乙方,配合乙方根据送货单的货物名称、规格、数量以及附件等进行点收装车。

二、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乙方保证安全、平稳、完整、准时地承运甲方客户的所有货物。

(二)乙方承诺接到甲方的通知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所需车辆开抵装货地点。

(三)乙方得到甲方的通知到指定地点装车时,乙方必须在现场根据甲方客户的送货单逐一点收货物,同时办好货物交接表,对货物做好适当的固定、防碰撞、防雨淋等保护措施。如果是运送的是液体货物,乙方更加需要小心操作,做好保护措施,保证货物及外包装在运输过程不会损坏。

(四)乙方自愿承担整个运输过程的货物保险。货物在装车后至收货单位收货前的损坏、丢失、被盗、被扣等一切责任均由乙方负责赔偿。

(五)乙方必须按照甲方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货物运抵目的地(以收货方签收为准),还要做好货物的交接签收工作。乙方将甲方客户的送货单交收货方签收确认,对有破损或少货的,在签收时注明并双方签字确认。

(六)如乙方不及等待甲方客户当场点验,拒绝甲方客户开箱验收的,甲方客户可以五日内告知乙方破损与少货情况。如确因乙方原因造成的破损和少货,乙方应承担相应责任。

(七)乙方应有专人负责甲方货物的跟踪登记,应及时了解甲方客户货物签收状况,有无破损、丢失,或其他原因的拒收。

(八)双方除不可抗拒因素外,不可随意终止合作,如一方需终止合作,应提前

30天告知对方,以便对方做出妥善安排。

三、货物发错、破损或丢失赔偿

(一)货物破损:

货物破损无法二次销售的,乙方按甲方公司进价的25%赔偿,如甲方可退回上游供应商的商品,甲方可免除乙方赔偿。

(二)少货:

运输途中货物丢失的,乙方按甲方进价全额赔偿。

四、运费与结算:

(一)甲乙双方约定,甲方指定乙方承运的货物,不论大小,不论重量,不论剂

型,江浙沪每件按7.5元结算,文件每件按5 元结算;其他区域另外协商。

(二)结算方式:每月结算一次,中间压一个月费用。结算时一并扣除结算月破损和丢失应赔偿的金额。

(四)乙方在结算运费时必须提供与总结算金额相同额度的正规有效合法的货物运输业发票给甲方。乙方必须保证所提供发票的真实有效合法性,否则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由乙方负责,与甲方无关。

五、货物送达时间:

江浙沪一、二线城市确保第二天送达;其他城市、乡镇确保第三天送达,最迟不能超过第四天,否则乙方应承担相应的损失。

六、合同有效期:

自2009年12月1日至2010年12月 30日止。经双方代表签字生效。

七、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在执行中如有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双方同意在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诉讼解决。

甲 方:乙 方:

经办人:经办人:

联系电话:联系电话:

我国医药物流配送的发展及对策建议 篇6

物流配送是医药企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发展物流配送,就跟不上医药行业快速发展的步伐。物流配送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和决定着整个医药企业的经营水平。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医药流通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批有实力的国有或民营医药企业大力发展医药物流和电子商务,并在实际运作中取得了较好效果。各地还出现了建设医药物流中心的热潮。

但由于现代医药物流理念引入中国的时间不长,加之医药生产与流通体制还没能完全理顺,中国的医药物流业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医药流通体系复杂,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市场集中度低。配送行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直接制约了医药物流配送的发展。

随着我国医药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医药流通企业利润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加上流通企业在管理、仓储及配送等环节的费用控制不当,使得药品流通费用率居高不下,盈利能力不断降低。但是制药企业、医药批发企业以及医药流通企业却各自为政,造成医药物流资源浪费严重,物流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物流各环节割裂,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建设及经营成本较高。而且我国医药物流标准化程度低,技术落后,医药产品的包装、运输、仓储标准不统一,大大增加了医药配送的难度。

2 我国医药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

2.1 国家政策不配套,医药配送环境差

医药配送企业选拔的主体和标准模糊不清。根据相关规定,医药生产企业选拔标准具体、可操作性强,但对医药配送企业只简单规定由各省依据医药经营资格和现代物流能力自行确定。医药配送企业由省招标确定,原有的医药流通体制被打破,利益格局出现变革。个别地市卫生行政部门为了本地医药企业生存,对要进入本区医药配送的企业提出一些附加条件,设置了许多壁垒,阻碍了医药配送的顺利进行,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个别地方存在有转配送现象,个体药商也乘虚而入。有的中标医药配送企业因配送半径和成本问题无法实施有效配送,一些地方医药企业和个体药商要求挂靠中标企业进行转配送。而地方个体药商已经与地方医疗机构建立了长期关系,违规行为时有发生,比如挂靠走票、不按税票贴点等等,扰乱了正常市场秩序。

2.2 缺乏科学先进的技术支持作为后盾

医药配送的难度较大,其对现代化技术的要求程度,远远超过了其他行业。我国医药配送中心现代化程度低,物流设施落后,科技含量较低。配送中心计算机的应用程度较低,仅限于日常事务和业务运作流程的管理,而对于物流中的许多重要决策问题,如配送中心的选址、药品组配方案、运输的最佳路径、最优库存控制等方面,仍处于半人工决策状态,适应具体操作的物流信息系统开发滞后。机械化程度较低,几乎所有的物流环节都是人工处理,基本上是原来传统的仓库,功能上也仅局限于传统仓库的储存、保管上,搬运环节较多,药品损耗率高,存在重复劳动,装卸时间长。此外,整体物流技术水平比较落后,包括运输技术、储存保管技术、装卸搬运技术、物资检验技术、包装技术、流通加工技术等,与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先进技术相比,差距较大。

2.3 信息水平落后

从整体上看,我国医药物流信息化仍处于初级阶段,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化建设缓慢,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共享性低。我国的医药流通企业无论是理念还是信息化水平与市场需求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无法满足上下游企业更细致、专业的物流服务需求。大多数医药流通企业都缺乏完善的物流配送信息系统,信息无法相互连接和共享,在供应链中对上游缺少反馈,对下游支持力度不够。同时数据采集分析能力弱,导致业务数据采集不及时、不准确,更缺少信息的挖掘分析功能。

2.4 医药物流配送方面的人才比较欠缺

现代医药物流配送涵盖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多个方面,医药物流配送的健康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技术、服务方面的支持,还需要具有丰富的医药专业知识储备,经济头脑以及受过专业培训的专门人员,但目前我国医药物流配送方面的教育还非常落后,从事物流研究的大学和专业研究机构还很少,企业层面的研究和投入更是微乎其微。缺乏专业的医药物流配送人员,企业的短期培训仍然是目前物流培训的主要方式,最终影响医药物流配送的效率。

3 医药物流配送的对策建议

在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背景下,我国医药物流配送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结合医药物流配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医药物流配送进行合理优化,提出改进医药物流配送的建议,以提升医药物流配送的竞争力,使其能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具体建议如下:

3.1 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对医药配送的监管

建立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管相结合的、立体的监督制约机制。医药配送招标等相关部门,要对配送企业的配送能力及合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药品管理部门要通过电子监管和抽检对配送企业配送的药品质量进行监督;基层医疗机构作为配送的客体可以对配送企业的服务质量进行满意度评价;鼓励媒体和公众对配送环节中的违规行为进行监督。

为了保证医药制度的全面实施及医药配送的顺利开展,要统一招标主体与标准,使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医药流通企业在平等参与、公平竞争中取得配送权后,要在政府主导下通过市场机制优胜劣汰。一方面对于不能及时完成配送任务的企业,供货主体会主动将其淘汰;另一方面通过政府建立配送企业信用档案,对于违规配送企业进行淘汰。对医药企业为了中标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招标过程中蓄意抬高或压低价格,中标后拒不签订合同,供应质量不达标的药品等记录在案,并按规定进行处罚,违反法律的要依法惩处。对于配送及时、质量保障、供货主体认可的配送企业可以鼓励企业承接更多区域基层医疗机构、公立医院的药品配送任务。

3.2 采用先进的医药物流配送技术

科学规划医药物流配送基础设施建设,把国外的先进技术与中国医药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转变传统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把已被证明了的一切先进技术引入到生产流通企业中来,再通过实践来完善并发展有自己特色的物流体系。在配送的各环节如存储、输送、拣选、加工等,重视新技术、新设备的跟踪、评价与选择,通过提高配送的机械化、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药品配送的准确率与速度,保证药品配送全过程的质量。及时准确地掌握物流动态信息,协调各物流网点,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节省时间和费用,以赢得竞争优势,从而为下游的零售商及医疗机构提供优质的服务。

3.3 提高医药物流配送信息化水平

作为联系产业上下游的纽带,医药流通企业比其他企业更需要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现代医药配送的发展必须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引导企业发展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强条形码、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和供应链管理等先进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与供应商、代理商、医院、零售网点等上下游节点进行信息共享,及时准确地把握市场销售、价格、需求等信息,有效整合上下游资源,进一步降低库存和配送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

3.4 加强医药物流配送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目标体系。尤其是医药企业物流专业人才匮乏。应充分认识和重视中国物流人才不足的问题,采取正规教育和在职培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从多层次、多方面培养物流人才,在相关专业或行业的在职人员中选拔业务熟练、有培养价值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物流职业教育和培训;还可以通过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方式,加强对外合作,以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物流的经验,吸取国外先进的物流理念和物流技术,吸纳国外物流管理人才和技术。

参考文献

[1]黎慧贞.物流在我国医药流通领域发展现状的分析[J].药学进展,2003,(4):59-60.

[2]尤海燕.中国医药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及其对策研究[J].物流技术,2005,(10):126-128.

[3]赵兴艳,师东菊,宁伟东等.论物流配送在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中的运作过程[J].物流科技,2009,(8):102-103.

医药配送中心 篇7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预防与保健的基层医疗服务站点, 其辐射面广、作用大, 关系到国计民生, 可有效缓解现有医疗资源稀缺以及“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属于国家重点发展对象。然而, 社区医药流通费用高昂造成社区基本药物价格居高不下, 而且医药流通企业利润水平低下, 这有悖于国家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初衷。

我国目前实施的基本药物制度是以省为单位, 各省采取自主招标方式进行药品配送。基本药物制度中虽对药品配送企业的配送资格与配送环节 (最多允许经过两个环节) 有明确要求, 但对社区医药配送体系却没有明确规定, 也没有对其进行统一规划与布局, 因此造成当前社区医药配送市场的混乱以及效率低下。而合理设计配送模式及其网络拓扑结构是社区医药物流配送过程中关键问题, 因此, 为实现社区医药规模化配送, 提高物流效率以及降低配送成本, 本文构建了适合我国当前发展水平的城市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及其拓扑结构。本文研究有助于优化社区医疗资源配置, 并且提高我国社区医药物流发展水平与社区卫生服务质量。

二、设计原则与思路

设计与选择合理的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必须以科学系统原则为指导。一个合适的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既要体现现代社区医药物流的基本特征, 又要结合医药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构建城市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将遵循如下设计原则与思路。

(一) 设计原则

1.以客户为中心原则

客户满意是一切营利性企业的利润保障, 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的设计要以客户为中心。理想的医药物流配送模式的设计应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以如何更好地为客户服务为目标。对于医药流通企业而言, 有效的物流配送网络的设计应该是以市场为导向的, 即充分了解市场客户对服务水平的要求, 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出高效率、低成本的医药物流配送网络。

2.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原则

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的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否则最优秀、最合理的配送模式也不能获得政府批准与认可而无法在实践中实施。例如, 国务院在2009年出台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其中明确规定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采购的基本药物在配送过程中最多仅允许通过两个环节。因此, 在设计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及其拓扑结构时, 需要充分考虑到类似的政策要求, 不要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也正是基于这一点考虑, 下文所设计的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中间环节最多不超过两级。

3.整体配送成本最低原则

据相关资料统计表明, 我国医药物流成本占到医药总成本的50%, 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很有必要, 物流领域通常被人们誉为“第三利润源泉”。医药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主要体现在医药仓储成本、运输成本以及配送成本。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地域分布范围宽广, 且各需求点单批次配送量小, 配送车辆利用率不高, 造成社区医药整体配送成本偏高。因此, 设计与构建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必须遵循整体配送成本最低的原则, 从整个系统角度来降低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成本, 从而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收益。

4.配送结构最优原则

合理的物流配送结构有利于提高物流效率以及降低物流成本, 设计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需要以配送结构最优化为目标。而设计优化与合理的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及其网络拓扑结构, 需要打破现有地区、行政管辖范围、部门等限制, 以全局观统筹优化医药物流配送, 提高现代化物流设备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高效率的物流配送结构与组织方式, 对于提升传统医药物流企业的竞争优势具有明显作用, 也是我国医药行业实行物流现代化的重要原因。

(二) 设计思路

设计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从整条医药产业供应链来考虑。本文构建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的思路为:以完善医药产业供应链、优化医药企业产业结构为目的, 以规范医药物流配送市场为导向, 通过合理设计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及其网络拓扑结构, 优化医药物流配送路径, 建设社区医药物流电子化信息共享平台, 从而构建中间环节少、配送效率高、物流成本低的社区医药物流配送网络体系。

三、城市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的设计

在上述设计原则与思路指导下, 本文提出了城市社区医药一级配送模式。社区医药一级配送模式是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重心, 由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自建或者与医药生产商合建区域医药配送中心, 负责满足某一地区内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药配送需求, 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社区医药一级配送模式的特征是, 以区域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 即在某一区域内建立一个医药配送中心, 该配送中心负责这一片区域内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药配送, 并将配送需求集中起来传达给医药生产商。

由于药品每经过一级, 其成本与价格就会被增加一次, 因此不仅在中国,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药品流通与配送都是复杂与昂贵的。从图1中可以看出, 该配送模式在一定区域内仅有一个医药配送中心, 医药生产商 (供应方) 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需求方) 之间仅通过一级配送层次, 因此, 通过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网络直接导入市场消费终端, 既可以实现医药流通渠道的扁平化, 提高配送效率与降低配送成本, 又在充分利用区域配送规模优势的同时, 加强医药生产商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 提高客户满意度。

该配送模式能充分结合社区医药物流配送的特点, 因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药需求差异化程度不高, 其所需的医药种类基本都包含在当地政府所颁布的基本药物目录中, 所以可将区域社区医药配送中心、中标的各家制药企业与区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供应链的形式紧密整合在一起, 实现医药供需信息充分共享, 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三流合一。因此, 社区医药一级配送模式比较适合我国当前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药配送。

当前, 该种模式的应用还不够广泛。这主要是因为该模式涉及到地区政府、医药生产企业、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区域各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四方之间的相互协调, 且对信息化和物流现代化水平要求较高, 然而该模式极具应用前景。

四、城市社区医药物流配送网络拓扑结构的构建

社区医药物流配送系统优化的目标就是寻求医药物流成本与物流服务水平之间的科学平衡, 鉴于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及其网络拓扑结构在整个社区医药物流系统中的关键作用, 对其进行研究十分有必要。一方面, 科学合理的社区医药物流配送网络结构, 不仅有利于提高社区医药物流服务水平以及整个医药供应链物流系统的效率, 而且有利于降低医药整体配送成本, 提高社区医药物流配送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 高效率的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及其网络结构是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的基础, 也是优化医药物流配送以及解决路径优化问题的前提条件。

所谓物流配送网络拓扑结构, 描述的是物流系统中配送节点与线路之间所构成的物流配送网络方式, 包含物流配送网络的层次结构、节点类型、数量与布局等内容。每种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都与其相匹配的网络拓扑结构相对应。社区医药物流网络拓扑结构是指从药材供应企业开始, 到把产品或服务送达用户的各项活动 (包括物流、信息流、资金流) 形成的网链结构。根据供应链的相关思想以及物流配送网络拓扑结构构建原则, 并结合社区医药物流配送的特点, 构建了社区医药物流配送网络拓扑结构, 具体如图2所示。从该图中可以看到, 从医药供应链的最低端 (药材供应商) 到医药供应链的最上端 (社区医病患者) 之间, 仅经过三个环节, 并且所有的信息均由社区医药电子化信息管理平台进行统一管理与共享, 实现实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三流合一。

从图2中可以看出, 该模式主要有两大特征:一是以政府为主导的社区医药电子化信息管理平台, 二是以社区需求为导向一级配送方式, 两者之间相互补充。社区医药电子化信息管理平台的主要作用与功能有两个:第一, 为一定区域内所有医药生产企业、药材供应企业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互联网医药数据交换服务。社区医药电子化信息管理平台根据区域内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药需求信息与区域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的医药库存信息, 产生医药订货信息, 然后将医药订货需求信息以订单的形式发送给医药供应链上游的医药生产商与药材供应商, 使医药原材料供应、生产、物流和社区消费等环节的医药库存量大大降低, 甚至可达到“零库存”, 从而加快资金流通速度并降低医药流通费用。第二, 严格遵循我国《医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Good Supply Practice, 简称GSP) 中的相关规范, 对医药流通过程进行严格质量管控, 以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社区医药统一管理信息平台主要保障医药在流通过程中的安全性。如果某一医药生产商没有按照GSP中的规定来进行标准化生产或包装, 便不能通过该信息管理平台进入该医药物流配送体系, 从而不能进入该区域内的各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这使得药品流通的安全性得到有力保障。

五、结语

如何简化医药流通环节、提高医药配送效率以及实现信息透明可视, 是我国当前城市社区医药物流行业面临的普遍问题。迫切需要政府加大投资力度, 并制定相关政策引进企业投资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管理信息系统, 从而形成供求信息共享、信息及时交换的供应链。在社区医药流通管理过程中, 应该由政府医药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社区医院进行集中采购。对社区医药供应链的集成与管理就是要平衡各方利益, 从而使人人都能享受到价格低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峥, 姚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配送探讨[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9 (13) .

[2]李永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现状与成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11.

[3]赵艳.社区医药供应链构建与管理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 2009 (06) .

[4]雷芳.我国医药物流发展的对策思考[J].管理学家, 2010 (06) .

[5]宋远方.中国医药行业物流运营模式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2005 (12) .

医药配送中心 篇8

1 电子商务对医药物流的影响

在信息技术不断提高, 网络不断优化, 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促发下, 物流作为一个朝阳产业正在不断崛起中。在现代电子商务技术发展的引领下, 现代物流业作为支撑其运作的一个重要子产业, 已不断被社会所关注。然而, 抛却抽象的知识概念, 审视中国区域物流现状, 却让人不得不深思, 从理论到现实之间, 还存在着一个怎样没有跨越的鸿沟。发展现代物流技术, 建设符合中国市场经济规律, 物畅其流, 快捷准时, 经济合理, 用户满意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依然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2]。电子商务在发展的过程中, 物流配送作为其一个供应链分支, 对整个核心产业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作用。电子商务演绎着现代商务的一种新型模式, 也对物流产业的更新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医药电子商务是医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需要, 医药电子商务将改善医疗机构的药品采购效率和“透明度”, 也将有利于医药商业企业做大做强。而电子商务下企业成本优势的建立和保持必须以可靠和高效的物流运作为保证。现代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 不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采取正确的营销策略、以及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医药企业更需要加强“品质经营”, 即强调“时效性”, 其核心在于服务的及时性、产品的及时性、信息的及时性和决策反馈的及时性[3]。这些都必须以强有力的物流配送能力作为保证。然而, 当前存在的状态是物流已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 中国的物流发展现状远远无法满足现代商务的要求, 因此, 需要建立具有响应性、灵活性和可视化的现代物流配送模式。电子数据交换 (EDI) 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 正在改变人们过去的生产、交易以及生活方式, 因此, 将传统的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重新整合, 使物流与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紧密联系在一起, 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及需要, 也是医药行业发展的要求。

2 医药物流配送模式

电子商务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医药系统作为商务的一个重要子领域, 其商务电子化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内医药企业实现电子商务化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基础环境薄弱和经营观念、经营意识落后。“BtoB”是医药企业实现电子商务化的可能模式。

“BtoB”电子交易的好处是能够快速优化供应渠道, 且在不提高价格、不降低质量的情况下, 实现运营成本下降, 利润增加;另一个好处是有助于提高效率。在电子商务市场上, 医院和门诊部可以通过电子方式搜索供货目录, 并且下订单, 还可以跟踪发货情况、支付货款和查阅以往的交易情况。结果是:产品选择范围增大、客户服务质量提高、价格更具竞争力、送货更为及时, 更为重要的是交易成本大大下降。

基于“BtoB”电子商务模式, 主要利用自动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库和INTERNET技术, 完成订单管理、仓库管理、配送管理、财务管理、采购管理、资源管理和系统维护等功能。提供三种数据平台:物流配送中心系统、客户服务平台和供应商平台。具体流程如下。

(1) 通过生产企业在接到订货后制定货物运输计划, 并把运送货物的清单及运送时间进行合理, 以便零售商预先制定车辆调配计划和接受货物计划。

(2) 根据生产企业依据顾客订货的要求和货物运送计划下达发货指令, 分捡配货, 打印出物流条形码的货物标签并贴在货物包装箱上。同时把运送货物品种, 数量, 包装等信息通过物流配送中心平台发送到仓库, 物流运输调度依据订单下达车辆调配指令。

(3) 物流配送中心在提取运货物时, 利用车辆扫描仪读取货物标签的物流条形码, 并与先前收到的货物运输数据进行核对, 确认运送货物。

(4) 物流运输对货物进行整理、集装, 做成送货清单并通过客户服务向零售商发送发货信息, 在货物运送同时进行货物跟踪管理, 并在货物交给零售商之后, 通过供应商平台对企业主发送完成运送业务信息和运费请求信息。

(5) 零售商在货物到达后, 利用扫描仪读取货物标签的物流条形码, 并与先前收到的货物运输数据进行核对确认, 开出收货发票, 货物入库。同时通过供应商平台向物流运输业主和生产厂家送收货确认信息。

3 平台实现技术

本系统围绕电子商务交易的信息处理平台, 有三个子系统:客户服务子系统、物流配送中心子系统和供应商子系统。客户服务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网上采购医药物品, 订单提交, 查询订单的执行状况, 汇总每天的采购物品清单。供应商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随时检索其医药用物资的库存量, 了解物流配送中心的需求信息, 及时发货供给。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子系统涉及到物流配送的多方面。主要功能模块包括:仓库管理、订单管理、财务管理、配送管理、采购管理、系统维护等。其中订单管理包括查询并处理客户的订货清单, 根据仓库的存货情况反馈到客户端, 经客户确认后, 组织发货。仓库管理是信息系统中最为主要的部分, 也是功能最强大的部分, 对物流系统正常准确的运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仓库管理主要功能是确保物流配送中心合理的库存量, 实现物资库存查询、准确高效盘点、统计与分析、医用物资的有效期预警功能和一些较为特殊业务处理如退货处理等。配送管理包括根据定单及时打包、车辆管理、装车、设定优化的行走路线等。财务管理包括自动完成财务有关的结算、成本核算等, 自动统计和打印与财务相关的报表。采购管理是根据仓库的存货和各医疗单位的定货情况采购医用物品。资源管理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和客户资源的管理。系统维护包括维护使用人员的相关信息及权限等。

平台部分代码如下所示:

4 结语

随着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 区域界限将被打破, 医药商业企业将以现有区域市场为基础, 追求跨区域市场经营。建立一个高效率、能够提供24小时即时反应、由各区域市场配送 (分销) 中心互联、覆盖区域足够大的物流配送网络, 将不仅仅是电子商务的基础, 同时, 也是医药商业企业规模化发展的战略选择。

摘要:电子商务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医药系统的电子商务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发展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基于这样的事实, 针对医药电子商务是新的时代, 面临新的挑战, 从现存的电子商务模式来看, 基于“BtoB”是医药企业实现电子商务化的可能模式。

关键词:医药物流,BtoB,区域

参考文献

[1]谷东峰.基于XML电子商务的研究[J].现代情报, 2009 (2) .

[2]王道平, 何海燕.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对策研究[J].工业工程, 2003 (2) .

T配送中心降低配送缺货率的研究 篇9

连锁经营已经是零售业中一个主要的经营模式, 像可的、好得便利、7-11等便利店, 星巴克、COCO奶茶等餐饮门店已经遍布上海的大街小巷, 覆盖范围非常广, 而且随着这种经营模式的不断完善, 这些企业的展店速度非常快, 发展势头迅猛。不管是便利店还是餐饮店, 他们的目标就是提供给消费者最便利的服务。门店受限于经营面积小, 无法保有过多的商品库存, 经常会出现货架缺货的情况。一旦出现缺货, 最直接结果就是影响销售, 同时还会影响消费者的忠诚度, 造成消费者资源流失。于建红[1]从门店货架缺货入手, 分析了集中采购集中配送模式的重要性。不经可以发挥规模采购优势, 还可以提高配送效率, 降低配送成本。

1 T配送中心业务简介

T配送中心是台湾某集团旗下的物流企业, 负责集团下属华东地区商业连锁等多家流通企业的物流配送业务。T配送中心集存储、分拣、运输、集散、衔接、信息交换和处理等功能与一身。仓储配送的产品性质不同, 储藏温度也不同, 因此T配送中心基于客户不同的需求, 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常低温整合的物流服务。另外, T配送中心也针对每位客户不同商品特性及物流规模, 规划专属的作业流程与设备, 提供多物流条件、全温层的个性化物流服务。

配送中心以货品的保存温度来建立仓储配送体系, 通常分为四个温层, 冷冻型;微冷型;恒温型;常温型。针对不同类型的货品, 提供相对应的存储环境。根据需求量的大小及出货单位的不同, 又设置存储区域的大小及存储设施设备。对于保质期长的货品, 配送中心根据以往的出货数据, 通常保有4天的安全库存, 以防止库存不足造成缺货。对于鲜度要求较高的货品, 比如蛋糕、便当等流通型货品, 通常不设库存, 供应商到货后随机分拣出货, 第一时间送达门店。T配送中心作业流程如图1所示。

配送中心基本作业可分为下列几个步骤:

步骤一:采购入库。配送商品按照鲜度的要求分为存储型和通过型。存储型商品的采购前置期为三周, 每周集中采购一次。现行WMS系统根据预设安全库存数据给出采购建议, 采购部门再根据前一周客户门店的销售数据及配送中心的出货数据调整采购订单, 并向各厂商采购。待商品到货后入库储存。便当、新鲜面包等通过型商品当天下订单, 第二天上午10点前需到货, 并不经过上架存储的过程, 而是直接分拣配送。

步骤二:接收订单。每天各家门店的订单会汇总至配送中心, 如果库存充足WMS系统会自动生成拣选单;如果库存不足, 有缺货现象, WMS系统会按照订单顺序自动分配存货, 并要求人工复核。订单处理人员可以进行人工干预, 重新分配存货, 调节各门店实际出货。

步骤三:分拣作业。配送中心货架共四层, 最底层为拣选货位, 上面三层为存储货位。拣选作业人员从拣选货位按单拣货, 如果拣选货位存货不足, 需要从存储货位向拣选货位补货, 待货量充足后实施拣选。如某商品出货量大, 可直接从存储区整托出货。

步骤四:配载送货。出货人员根据出货单复核出库理货区待出库商品无误后装车出货, 如有异常, 紧急处理。

2 T配送中心缺货现状及原因分析

2.1 T配送中心缺货问题现状

客户对T配送中心绩效考核指标主要有三个:准时率、缺货率、短溢率, 其中缺货率指标非常重要, 但现实情况是缺货率居高不下, 表1为T配送中心2012年6至12月缺货率统计。

其中客户相对其他月份缺货率较高的有:11月份客户2低温订货数量2007258件, 缺货数量为3275件;12月份客户2常温订货数量681611件, 缺货数量为688件;7月份客户1订货数量为1214160件, 缺货数量为746件;6月份客户3订货数量为9669件, 缺货率为82件;7月份客户4订货数量为113237件, 缺货率为126件;6月份客户5订货数量为9083件, 缺货率为15件;

2.2 T配送中心缺货原因分析

根据T配送中心当前的业务流程及作业结果分析出, 缺货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2.2.1 部分货品采购不足

WMS系统中每一品项都设置了安全库存量和订购点, 因此系统会给出建议采购量。采购员会从系统生产采购订单, 并根据前一周期门店销售数据变化对某些商品采购量进行人工干预, 调整采购数量。

但有几个问题时常发生, 第一, 由于季节变化、厂商市场行为的变化或者产品生命周期的原因, 某些商品在门店的销售量会出现增长或萎缩, 这对采购量多会带来影响。除非采购人员的市场敏感度非常高, 否则都需要经历几个采购周期, 采购人员才能确认市场需求变化的真实性。第二, 采购量可以每周都人工调整, 但工作量相对较大, 最佳方式是修改系统中的安全库存量和订购点。但此数据的修改需要经过较长数据的验证或者丰富的行业经验。通常采购人员考虑到库存压力, 不会轻易调高订购点和建议采购量, 所以当门店需求量短期快速上升时, 短期缺货就会发生。第三, 目前订货周期为一周, 有些商品在下订单之前还满足安全库存的要求, 订单刚下完, 库存就降到安全线下, 这就要求紧急采购, 除非紧急采购量很大, 否则供应商考虑的送货成本, 是不会对紧急采购进行单独送货。因此短期缺货不可避免。

2.2.2 供应商未按订单或按时出货

按照鲜度的要求, 货品分为通过型商品和存储型商品。通过型商品每天10点前会送货至配送中心仓库, 并随即被分拣至各线路理货区;存储型商品则在订货后规定天数内送至配送中心仓库, 并入库上架。

配送准时率也是T配送中心绩效考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门店对于通过型商品的接收有严格的时间窗, 通常是规定时间的正负半小时, 所以配送车辆必须严格遵守时间从配送中心出发, 否则整条配送线路上的各家门店的配送准时率都会受到影响。如果供应商送货车辆由于各种原因, 并没有在10点前将货送至配送中心, 这批货可能被拒收。被拒收的这批商品就会体现在缺货清单上, 门店的当日需求将得不到满足。

经T配送中心配送的货品有上万种, 供应商的规模也千差万别。在各种交易条件的博弈中, 双方地位并不对等。一些知名品牌的商品在门店的销售量并不是很大, 每次的订购量也相对较小, 这些大品牌供应商对T配送中心的订单响应级别自然不高, 经常会出现下了订单却不发货的情况。或者因为供应商缺货, 得到的存货分配较少, 到货量较订单量短缺很多, 这种情况也会导致配送缺货。

2.2.3 拣选储位补货不及时

T配送中心通常是按门店为单位实施摘取式拣选作业的, 拣选目标储位是位于每排货架的最底层的拣选储位。为数不多的几种品项由于出库量较大, 采用播种式拣选, 由存储储位直接整托下架至出库理货区播种。

当实施摘取式拣选时, 如果拣选储位无货, 拣货人员暂时拍灭电子标签上的缺货按钮, 继续进行下一个货品的拣选。等有货商品拣选完成后, 拣选人员可通过随车电脑查询缺货商品的库存状况, 如果存储区尚有库存, 则需要从存储区向拣选区实施补货后继续完成订单分拣。拣选储位一旦发生缺货, 拣选人员的行走路径就会加长, 此单的拣选时间也会增加, 拣选效率降低, 因此从个人绩效考核的层面看, 拣选人员是不愿意进行补货再拣货的。所以一旦出现拣选人员遗忘, 或者不愿意花跟多的时间补货后拣选, 最终就会出现缺货的假象, 门店会被告知缺货, 但实际配送中心是有库存的。

3 降低缺货率的解决方案

3.1 优化安全库存、订购点及订货周期

连锁便利店销售的产品大部分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 从新品上架至热销, 从销量递减至下架退市, 门店的采购量在不断变化, 配送中心的采购量也会随之变化, 而且会有需求放大的牛鞭效应。有些商品, 如饮料、关东煮原料等, 会随着季节和气温的变化呈现较强的波动。这时, 安全库存量及订购点的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且这两个量是变化的。蔡维晔[2]研究了在满足既定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优化安全的方法。林勇[3]、胡玉凤[4]等人研究了随机需求条件下的安全库存设置问题。殷延海[5]研究了针对季节性商品安全库存优化模型。卢建华[6]研究了EOQ下再订货时间的决策。这些方法或模型T配送中心都可以借鉴, 方便采购人员不断更新安全库存值及订购点。

目前采购周期为一周, 一般不紧急采购, 如果想保证不缺货就需要有充足的库存, 仓储成本比较高。配送中心可考虑结合出库量和货品自有特性, 将货品分为ABC三类, 对不同类别的商品设置不同的订货周期, 这样既能节省存储空间、缓解资金占用, 还能有效保证货物供应。

3.2 建立科学的供应商管理机制

当前配送中心面对的供应商众多, 采购人员每天都忙碌于日常工作, 对供应商并没有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首先, 根据商品的配送性质、采购量、品质、价格、交货期等因素将供应商区分不同等级或类别。其次, 对每一类供应商应该有明确的管理策略和方法。最后, 从赢利能力、销售能力、配送能力、服务能力、发展能力等方面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 考量绩效, 优选供应商, 改善服务品质。

3.3 WMS拣选储位增加补货建议模块

为了避免拣货人员因拣选储位缺货导致的工作量的增加, 应在缺货之前对拣选储位进行补货。为了让补货人员能随时掌握缺货状态, 可以在WMS系统中增加补货建议模块, 并配置到堆高车上。补货人员在作业之前不仅要知道哪些货品缺货, 而且要知道这些货品缺货的程度, 建立补货优先级, 引导补货人员按紧急程度实施补货作业。

如图2所示, 补货级别图会显示在堆高车的随车显示屏上, 让补货人员很直观的知道补货的紧急程度。其中每一格都代表一个拣选储位, 白色 (1) 表示储位空置;绿色 (2) 表示可拣量充足;黄色 (3) 表示低于安全库存, 需要补货, 但目前无对此货物的拣选订单;红色 (4) 表示非常接近或已经缺货。不同的颜色表示了储位利用状态, 也体现了补货人员的相应级别。当然, 需要对每种货品界定拣选位各状态临界值, 最终用颜色直观体现。

4 结论

本文针对的是小型连锁门店配送缺货问题的研究, 研究对象仅考虑T配送中心, 如果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 研究各角色的合作机制, 还可以找到其他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解决配送缺货问题。

参考文献

[1]于建红.基于降低商品缺货的连锁超市物流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 2007, 26 (7) :54-85.

[2]蔡维晔.既定客户服务水平下的安全库存优化[J].江苏科技信息, 2012 (10) :31-35.

[3]林勇.面向随机需求的安全库存管理研究[J].物流技术, 2006 (10) :20-39.

[4]胡玉凤.需求不确定性下的安全库存模型的构建[J].物流技术, 2013 (1) :80-81.

[5]殷延海.物流中心季节性商品安全库存优化模型探析[J].中国市场, 2010 (36) :16-18.

上一篇:GMP管理下一篇:综合性开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