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

2024-07-12

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精选十篇)

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 篇1

关键词:循环经济,煤炭资源型城市,探索

“循环经济”是建立在对物质不断进行循环利用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其基本特点是主导产业链条前后拉伸, 实现闭合循环发展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三个原则。作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发展循环经济问题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成为新的历史时期经济研究的重点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中, 资源型地区是重点, 煤炭资源型城市更是有其特殊性和紧迫性。

1 加快发展煤炭循环经济在当前具有特殊意义

从维护能源安全的角度思考, 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有其特殊意义。当前, 能源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竞争和斗争的焦点, 也成为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最大症结和隐患。解决瓶颈制约、确保能源安全已成为党和政府极为关注和投入巨大精力破解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作为一次性能源主体的煤炭, 怎样对其实现科学利用、合理利用、高效利用, 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难题。而发展煤炭循环经济, 恰恰是科学、合理、高效利用煤炭的一把“金钥匙”, 对于缓解我国的能源压力意义深远。

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角度思考, 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有其特殊意义。中央做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部署, 是新形势下的一个重大决策, 其工作的重点是抓好能源、资源的节约。当前我国煤炭资源开采中的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存在采厚弃薄、采易弃难等问题, 工艺粗放、加工层次浅一些原本可以再深加工利用的煤产品废弃严重主要耗能设备设计效率平均低于国外先进水平80%左右, 系统运行效率低于国外先进水平25%左右, 单位建筑工程采暖能耗比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高1.5倍, 远远不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思考, 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有其特殊意义。建国初, 受“有水快流”思想的影响, 煤炭资源型城市先生产建设、后污染治理带来的后遗症较为严重。目前全国每年洗煤排出洗矸4500万吨, 洗煤废水4000万吨, 煤泥200万立方米等, 大都没有综合利用。粗放、不能循环利用的生产方式造成大量废弃物, 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占用, 对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 对大气环境的污染等日益严重, 这既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 也不利于政治的安定、人心的稳定、社会的和谐, 需靠循环经济来充分挖掘资源的利用潜能。

从煤炭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 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有其特殊意义。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 所有煤炭资源型城市都面临煤竭城衰的潜在威胁。因此,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 煤炭资源型城市必须高度重视两个问题:一是不失时机地发展非煤替代产业, 解决经济发展单纯依赖煤炭的问题;二是延伸产业链条, 使单位产量煤炭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变扩大开采的外延式扩张为多方挖潜的内涵式扩张。从现实条件和各地的实践经验看, 第一点是长远战略, 但不可能在短期内迅速见效;第二点则潜力巨大, 有条件较快见效。发展循环经济, 恰恰是以此为重要内涵的, 抓好它是煤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之举。

2 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正当其时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配套的内外部条件的支撑和保障。通过对背景条件、政策导向、物质基础、技术能力的综合审视,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当前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条件已经具备, 时机已经成熟。

国内外示范和样板渐获成功。国际上, 美国杜邦公司在化工生产中提出的“3R制造法”, 开启了企业循环生产的先河;世界著名的循环工业生态园区丹麦的卡伦堡工业科技园区, 通过工业共生和代谢生态群落关系, 使循环经济获得了成功。在国内, 从2001年开始, 以高新技术为主体的广东南海高科技生态工业园区, 以煤铝电联产为核心的包头生态产业园区等相继规划建设, 2002年3月贵阳市开始了全国首个循环经济生态城市试点建设, 部分试点已取得阶段成果, 为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有利的经验。

政策扶持、理论指导和社会共识渐趋有利。近一个时期以来, 我国先后颁布了《清洁生产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 正在研究制定《国务院资源利用条例》, 这些法律法规都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依据。近期中央多次重要会议的领导讲话及下发的文件都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明确要求, 可以说是把循环经济发展问题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理论界对循环经济的探索更加深入, 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对发展循环经济问题前所未有地关注, 也为循环经济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充足的物质基础创造了发展空间。当前, 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已不再单单停留在原煤开采销售层面, 随着产业链条不断拉伸, 洗选、焦化等日渐成为重要的产业支柱。在这一转变过程中, 下游产品应运而生, 如原煤洗选过程中产生了矸石和煤泥, 焦炭生产形成了副产品煤气和焦油等等, 再生利用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空间。

煤炭综合开发能力显著增强。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一些大型高效选煤、煤炭直接和间接液化、地下煤层气开发以及高流煤地面汽化等洁净煤技术和煤炭深加工技术有了新突破, 煤矸石、粉煤灰、煤气、煤焦油等综合利用技术日趋成熟, 全国已建成煤矸石、煤泥等低热值燃料电厂120多座, 煤矸石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线近百条。利用煤矸石和粉煤灰生产水泥、生物肥料、复合肥料的技术, 也都有了新提高。

3 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任何新经济模式的推行, 都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 循环经济也不例外。更主要的是, 煤炭资源型城市因为历史和现实的多方面原因, 也存在一些自身条件的制约, 压力更大, 对外部条件的支持保障相应地有更多要求。

3.1 存在问题

思想认识不到位。尽管中央和省反复强调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 但一些煤炭资源城市对我国资源和环境的形势理解不深刻, 缺乏对循环经济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 重资源开发、轻环境保护的现象依然存在;对煤炭循环经济还存在概念上的不理解, 对其内涵、作用知之甚少等等问题。

科学研究不到位。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需要理论和科研上的支持。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没有达到很深层次, 不利于煤炭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这方面仅靠一个或几个煤炭资源型城市去攻关、去探索, 恐怕效果不会好。

产业支持不到位。煤炭循环经济本身是一个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 发展水平关系到国家的能源安全、生态环境的保护、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煤炭循环经济项目早开工一天, 就会减少一天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目前国家对煤炭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项目的发展, 在政策上还没有体现出明显的优先扶持。

投入保证不到位。循环经济项目往往需要较大的投入, 为给国家提供较多的煤炭, 煤炭资源型城市往往是“先开发后建设、先生产后生活”, 有限的资金都用在了煤炭的建设和开采上, 导致自身的投入能力很弱。

3.2 对策建议

加强宣传, 提高认识。形成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的强大宣传攻势, 分层次广泛开展研讨活动, 在煤炭资源型城市还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专项培训。

统一规划, 以点代面。尽快组织专家进行专题研究, 对煤炭循环经济进行统一规划。同时, 应该把一些发展基本成熟、条件基本具备、具有代表性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纳入典型培养范围, 重点扶持, 以点带面, 推动循环经济“遍地开花”。

创造环境, 政策激励。国家对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项目, 应在项目审批、规划用地、基本建设、铁路运力和上网电力等方面给予特殊支持, 也可以研究形成专项的政策规定, 以促进该产业健康发展。

煤炭循环经济发展论文 篇2

在人们还未对环境资源有充分认识之前,过度的浪费各种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造成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失衡加剧,人们随意的抛弃所谓的废物,根本没有循环再利用的意识。

直到20世纪80年代,人们才开始逐步意识到“废物其实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贵资源”,到了90年代,环境污染程度的再度加深,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循环经济也随之被人们广泛的认识到。

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为最终目标,以循环利用与节约为发展核心,达到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提高利用率的目的,是一种新兴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也是我国当前情形下的必然选择。

在实施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三个R”原则:首先是资源利用的减量化,称为Reduce原则,是指在生产投入的时候尽量避免输入有限的自然资源;其次是产品的再使用,称为Reuse原则,是指尽可能多的利用产品,延长产品的使用期;最后是废物的再循环,称为Recycle原则,是指最大限度的循环利用废弃物,减少废弃物的乱丢乱扔,实现资源的再循环利用。

从目前我国的形态来看,推行循环经济这一经济发展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1.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再提出循环经济这一概念之后,相继出台了众多的法律法规,比如《环境保护法》、《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但是由于国家政府没有重视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法律制度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漏洞,没有很好的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导致企业常常钻法律的空子,破坏环境、浪费资源。

同时我国的循环发展思路不明确,虽然近几年在示范试点的循环经济实践过程中有了一定的经验,但是都很笼统原则,并没有做进一步的归结和提升到政治制度层面,引起配套措施不到位、相关法律间不协调、没有建立后效评估体制,所以对于循环经济发展,我国的法律规定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2.没有充分认识到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的概念刚刚才在我国提出,发展还不够全面完善,因此对循环经济的核心认识也还存在着一定的误解。

首先是有些人认为循环经济这一概念只适用于某些领域,而并不涉及到全部方面;其次是有些人认为这一概念不符合我国的现状,是一种超前的思想;还有就是有些人认为循环经济是对产生污染之后再进行治理。

所有这些误解都是因为对循环经济的内涵没有全面的认识而导致的。

因此,对于循环经济的核心内涵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3.缺乏相应的关键技术作为支撑。

循环经济是一种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它的实施需要相应的先进技术作为支撑。

而目前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之所以效益不高,科技落后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

要发展循环经济,对开采技术、节能技术、环保技术、综合利用技术等的装备水平都要求较高,而在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并不能给循环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由此阻碍了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

所以我国相应的关键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4.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一直都比较注重对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甚至是更加倾向于重工业的发展,这就导致产业结构比例的严重失调,高投入、高污染的重化工行业的发展比例不断上升,这无疑给实施循环经济提出了一个重大的难题。

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引起了资源浪费现象的进一步加剧,环境负担更加的沉重,从而影响了循环经济的开展和实施。

另一方面来说,我国也并没有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只是在全国建立了一些示范区、示范点,这也导致了人们对循环经济的热情不高,阻碍了它的进一步推广和实施。

三、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

1.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根据国外的先进经验,我国必须加强国家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充分利用法律的强制性和权威性来规范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因此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就显得十分必然。

通过立法这一措施,可以将循环经济的“三个R”原则纳入到法律程序中,从而实现“少浪费、无污染”的发展目标。

另一方面,要加强建立循环经济的后效评估体制,提高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积极性,把先前得来的宝贵经验加以总结提升,促进循环经济理念在我国企业中的普及化,真正做到循环发展。

2.加大循环经济内涵的宣传。

想要真正做到循环发展,首要工作就是要循环经济的理念深入人心,因此就必须先加大循环经济内涵的宣传力度。

要改变人们的旧思想旧观念,让人们站在长远利益的角度上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循环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有充分的认识。

只有人们对循环经济有了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切身感受到循环经济带来的绿色化效益之后,人们才会以身作则,减少对资源的浪费,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保护环境和生态,营造出绿色化环境的良好氛围。

3.提升先进技术的支撑力度。

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先进技术作为基础支撑,因此就必须要提升我国的先进技术含量。

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开采技术、节能技术、环保技术、综合利用技术等这些环境无害化技术,对于发展循环经济是十分关键的。

所以我国就必须突破技术发展的瓶颈,加强和科研机构以及高等院校的合作,以创新为理念,市场为导向,鼓励支持企业吸收国内外的先进技术,不断提高先进技术的占有率和使用率,从相关的循环经济发展技术入手,从而增强我国的先进技术含量,为循环经济做好技术支撑。

4.优化产业结构布局。

对于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状况,对其进行优化是十分有必要的。

我国在注重重工业发展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对环境生态的保护。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观,统筹各领域各行业的同步发展,引导发展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欠发达地区,合理安排产业结构比例,加快促成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使循环经济发展观深入到各行各业,全面做到各行业的绿色化统筹发展。

四、结语

实现煤炭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对策 篇3

【关键词】:煤炭工业;循环经济;对策

煤炭工业的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对于煤炭资源的利用,相关行业水平的提升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煤炭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根据我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目的,加大煤炭行业管理力度,实现煤炭工业循环型经济发展。

1加大政府对循环经济的财税政策支持

相关财政部门应提高对于煤炭工业的重视度,加大对循环经济的投资力度,相关的政府官员或者主管部门在拟定相关规划投资方案项目时,加大对煤炭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对于以后的技术开发类项目和研发,相关专业培训,标准化标杆项目,提供适当的资金补助等支持,使政府起到标杆性作用,相关金融机构也应大力支持;其次,政府调整资源税收政策,传统的税收政策为按煤炭企业所获得的产量进行税率征收,可以适当的进行合理化变更,便于煤炭企业资金流动和准确安排内部活动,提高煤炭行业的灵活性,产生积极性影响;另外政府给予企业资源补偿费,我国尚未明确规定开采回头率的具体施行标准和细则,使得该条政策未起到预期的作用,应结合现实状况,明确规定细则标准,加大政府掌控力度,对于回收残余煤柱,外表储量的相关企业可以降低税费。国家调整相关资源利用方面税收政策,修改相关土地,矿产资源的税收,完善对废水煤渣工业化废气的处理政策。如此情况下从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会使得原本的部分企业费用降低。

2加强煤炭工业的资源管理,提高煤炭利用水平

循环经济是高效的资源利用率和循环利用为目的,以减量化,再次利用,再次循环为手段,特点是物质闭路循环及能量梯次使用,总体生态系统循环,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结合我国实际的煤炭分布情况,制定合理的开采计划,加大对储煤量较多的省区开采力度,首先保证原有的大型煤炭企业的资源供给量,使得原有优秀企业持续稳步发展,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做好生产能力的交接。对于不同水平的生产企业严格规定界限(国有煤矿,乡镇小型煤矿,地方性煤矿企业),严禁造成资源的破坏。国家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相关的政策,对于部分小煤矿进行改革整顿,加大资源勘查力度,保证充足的资源供给。可以建立一批具有长远发展目标的矿产企业,保证煤炭工业的后续发展力量。现有企业根据规定合理的适时地进行资源开采,国家可以对于使用制度进行调整,保证资源的有序管理,规定煤炭企业的权价款评估政策,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完善;政府出台相关的制度和法律细则,详细规定资源回收标准,对于部分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的煤炭企业严格管理,采取相关法律手段进行制止,结合经济手段,行政调控,对于煤炭企业较多的城市进行调整,合理控制资源利用率,对于企业采用管理责任制度,进行详细的考核制度和奖励办法。对于相对储量较少的煤总类,采用保护性政策手段进行资源的分配。改变传统的煤炭企业单一的销售渠道,进行适当的销路开发,加大对于煤炭洗选的力度,大力推广实施煤炭的精加工技术,对于煤炭进行深入加工,降低煤炭企业原煤的直接售卖在企业营业额的比重,企业发展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煤矿工作区域的安全性,建立完整的质量标准,提高企业效益,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加大产业化的前进脚步;

3优化现有煤炭行业产业结构,建设新型产业体系

现在我国的国有煤矿,国有地方煤矿,乡镇煤矿三大类的产量比例大概为55:20:25,从中明显看出国有煤矿的比重较大,其生产技术水准专业化,总体产量规模大,在煤炭行业中地位举足轻重,可是总体的比例结构显示出我国水平高,优秀煤炭企业不多,总体发展状况达不到国际先进化水平,对于如此的总体情况,我国应加大技术发展脚步,建设高效率高安全的煤矿企业,加强原有重点企业的综合实力水平,推进产业优化发展,改变现有的矿业结构比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让资源利用率提高的同时增加企业竞争实力。对于小型煤炭企业采用合并经营,进行小型企业的资产重组,改变原有结构比例;煤炭产品的运输和销售环节要高度统一。如今对于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对于煤炭需求份额量降低的情况下,对于燃煤的标准却逐步上升,煤炭企业必须改变以往的生产方法,不断对于产品进行改革创新,使煤炭产品越来越环保洁净,才能在竞争中寻求长久发展。纵观目前的发展形势,煤炭的消费主体将集中在各种大型行业,生活用煤需求量逐步减少,煤炭企业必须顺应大环境下的发展结构,进行适时的内部调整,搞好产业链条连接,保证总体发展方向。

4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煤炭工业循环发展

以往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很多煤炭资源无法开发利用,而今高科技手段盛行,改变了以往的局面,许多资源开发率提高,同时,提高企业对于突发事故的应对能力,采用先进的灾害治理技术,减低瓦斯爆炸和火灾事故发生的风险,同时加大相关资源的开采量,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开发新的方式,提高煤炭行业的经济收益,提高煤炭企业的总体发展热情,推动相关城市的发展;煤炭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劣质煤和洗中煤,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率,企业可以进行锅炉燃烧技术改革,建设对于产物进行利用的电厂,加大煤矸石在建筑生产和修路方面的利用率,降低煤矸石山的形成,同时兼顾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使煤炭工业在生产影响幅度降低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企业内部改变传统观念,突破技术瓶颈,引进废弃物利用等相关设备,如矿井瓦斯抽放与利用技术,煤层开发和利用技术,将引进技术与科研开发相结合,形成技术支持体系。

综上所述,对于我国日后煤炭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实现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加大政府的财税政策支持;加强煤炭工业的资源管理,转变观念提高煤炭利用水平,优化现有煤炭行业产业结构,建设新型产业体系,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煤炭工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伟丽.煤炭产业循环经济科学发展的对策[J].中国煤炭.2013

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篇4

1.1 我国现今煤炭资源特点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储量多、分布广、煤质较好、种类齐全的特点。而且煤炭资源生产企业数量众多;据调查, 我国距地表2 000m深以内的地表范围存在煤炭资源, 有研究人员估测煤炭资源远景总量可达50 592亿t, 且现今我国已查明的可采储量达1 892.68亿t, 煤炭基础储量10 210.56亿t。

我国煤炭资源有着人均占有量低的特点, 原因在于现今我国勘探水平还不是先进, 导致我国煤炭勘探程度较低, 且可用于经济的采储量较少。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也极其不平衡, 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且大多在人口数量较少地区;在各个行政区内部煤炭资源分布也是不平衡的, 如华北地区的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安徽及山东, 87%的地区煤炭资源却很少分布在最需要的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南地区和东北地区亦是如此, 东北地区的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黑龙江, 而主要需要得钢铁炼造城市-沈阳则分布较少。除此之外, 我国各地区的煤炭开采的制约因素较多, 给我国煤炭资源的开采造成了很多不便。

1.2 我国煤炭发展在经济发展中所占地位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大国, 所以我国现今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 且消费潜力依然巨大。煤炭在各种能源中占有储量优势, 且需求量日益增加;除此之外,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 我国民用煤炭需求潜力巨大, 农村从使用生物能源转向矿物能源是时代的必然, 所以我国现今应进一步扩大煤炭的采集, 同时注重煤炭的循环利用, 尽可能的满足国民需求。但是, 煤炭作为一种矿物资源, 它对环境的危害远超过其他资源, 所以现今我国的煤炭企业急需采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实现与环境协调发展。

2 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运行方法

2.1 煤炭企业也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煤炭产业现今生产的煤炭产品附加值很低, 煤炭生产效率不高, 而且因为是矿物资源, 对环境的污染也相对严重, 这样不仅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对我们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有制约作用。现今十八届二中全会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 也为现今煤炭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因此, 企业的煤炭发展应以循环利用为核心, 从理论出发, 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煤炭企业之路;实现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适应、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也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2.2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

煤炭企业的循环经济的关键有以下三个:

⑴建设循环经济的必须发展思路⑵建设循环经济必须发挥的人力资源的潜能和优势⑶建设循环经济必须建立的科学运营机制。其中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多角度发展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特点, 延伸企业的产业链条, 着重发展环保项目;增强循环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 将矿产资源循环利用;在非煤炭项目上企业也应做较好的准备, 可将其他方面的优秀方法加以合理运用, 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少污染、效率高、能耗低及与自然结合统一。在发挥人力资源的潜能、优势上应运用现今高新技术实现对现有经济的更深加工和实施运用, 以人力资源为支撑点, 对员工进行阶梯型的培训, 重在依据为员工量身定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同时也应注重每位员工的个人引导, 注重实践与理论结合, 让年轻员工竟可能的快速投入工作, 在工作中继续学习、补充理论知识;全面发挥员工的潜在能力, 实现循环经济发展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人员工作更准确、高效的完成, 从而让企业的效率提高。最后, 建立循环体制必须的科学运营体制应遵从市场经济发展趋势, 在广泛吸纳社会基金的同时, 主动面对市场寻求自己的发展之路, 实现走循环经济之路的新局面, 夯实企业发展基础。

结束语

煤炭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 实现企业煤炭经济循环发展是时代的必然, 企业应采取创新的方式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发展方向, 同时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合适培训;除此之外, 煤炭资源应与环境相协调, 走出一条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王林珠, 杨昌明.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矿业, 2013, (6) :29-32, 55.

煤炭循环经济论文 篇5

关键词:煤炭;传统经济;循环经济;产业链。

Abstract: The resource-based cities and businesses will face serious problems of resource depletion. Vigorously develop the circular economy is the focus of recent economic research, the coal industry to develop recycling economy.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coal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 direction from the extension of the coal industry chain, recycling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oal resources.Key words: coal; traditional economy; circular economy; industrial chain

循环经济是建立在对物质不断进行循环利用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其基本特点是主导产业链条前后拉伸,实现闭合循环发展,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三个原则。作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发展循环经济问题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新的历史时期经济研究的重点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中,资源型地区是重点,煤炭资源型城市更是有其特殊性和紧迫性。

循环经济的内涵:是指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能量流转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其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而循环利用的总过程,形成以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废弃物高效回收 为特征的新增长方式。它要求将经济活动有机地组成一个资源利用--绿色工业资源再生的封闭型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的反馈式流程,实现经济运行的低消耗、高利用、低废弃。

循环经济要求经济过程遵循3R原则:以资源投入最小化为目标的减量化(Reduce)原则;以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为目的的再利用(Reuse)原则;以实行清洁生产、谋求废弃物高回收率为目的的再循环(Recycle)原则。形成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 的反馈式流程,使产品的开发到产业的延伸构成一个循环链,实现经济、生态、社会3种效益有机统一。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根本的区别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一产品一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运行的轨迹是资源--生产--消费--废物排放--生态环境破坏+资源短缺(至枯竭);循环经济则倡导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一、发展煤化工、拉长煤炭产业链

煤炭是主要能源和原料,又是主要污染源,要解决这个矛盾,主要途径就是发展循环经济理念,采用以煤炭洗选加工、液化、气化等洁净煤技术,拉长煤炭产品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努力把煤炭变成可以清洁利用的能源。

(1)要继续大力调整煤炭产品结构,搞好煤炭深加工。加快选煤厂配套建设,提高原煤洗选能力;积极发展型煤、动力配煤等洁净煤产品;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推动产品结构升级。

(2)基于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在35% 左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0% ~20% ,矿山企业采富弃贫的现实,一方面国家以行政、经济、法律手段,提高矿产资源开采的准人条件,采用先进的开采设备和开采技术,提高资源的回采率;另一方面对矿产资源统筹规划,严格制定包括税赋在内的矿产资源综合开采优惠政策,加强共生矿、伴生矿和尾矿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3)要大力推广应用洁净煤技术,加快发展煤的气化、液化,走煤炭多联产、深加工之路。煤炭转化不但可以实现洁净生产、提高利用率,而且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据测算,煤炭发电,附加值增加2倍;煤炭转化为甲醇类,附加值增加4倍;煤炭转化为甲醚类,附加值增加1O~12倍。一些规模大、实力强的煤炭企业集团,应在基地内组建以煤炭转化为基础的产业链,即:横向上形成煤、路、港、航发展的产业链,纵向上形成煤、电、化和煤、焦、化等发展的产业链。形成以煤为主,煤、电、冶金、建材、化工等多元化产业格局,提高煤炭产品附加值。

二、利用法律法规加强现有煤矿资源的循环利用

①规划先行、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强化矿产资源规划的龙头作用。把节约矿产资源纳入资源规划的重要内容,合理规划设置探矿权、采矿权,合理配置资源,使矿山开采规模与占用的资源储量规模相适应。应根据区域矿产资源开发规划,突出矿区一体化整体高效开发,积极推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倡低污染、高附加值产业链的延伸建设。

②加强基层矿管人员配备、财政投人,形成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制定矿产资源回采率保证金制度,逐步完善《矿产资源法》中的有关法条。实施矿产储量动态管理。上一级矿管机构应加大对基层执法监督人员的纠查力度。

③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力度。进一步严格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准人条件,严格审查和监督矿产资源的开采方案。在节约型社会建设过程中,标准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关部门应尽}夹制订详细的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体系。制定保护稀缺矿产资源、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等地方性法规;建立和完善资源高消耗行业市场准入标准、节能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强制性产品能效标识和再利用产品标识制度等。总之,大型煤炭企业应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通过千方百计地改善利用矿产资源的技术水平,使有限的矿产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充分合理的利用,最终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三、综合利用废弃资源,横向拓展产业

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煤矿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有煤矸石、煤泥、粉煤灰等。许多煤炭企业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通过建立坑口电厂,将煤矸石、煤泥等劣质煤作为发电机组的燃料,就地转化和利用,节约燃料运输费用,解决选煤厂洗矸、煤泥的出路,减少了占地,解决了环境的问题。另外还可利用煤矸石、煤泥、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重点发展新型建材业。其中煤矸石利用的重点是生产煤矸石烧结建材制品;粉煤灰利用的重点是水泥、烧结砖与新型墙体材料以及道路工程与回填工程,而且从实际效果来说,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依托区域产业集聚,发展以煤为核心的多种经营产品链

产业集聚是现代区域经济增长的一种特有现象,在产业集聚区内,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企业集聚在一起,下游企业使用上游企业排放的废弃物作为原料,使得进入系统的物质被最大限度地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的发展。煤炭企业应推动以煤炭洗选加工为源头、以煤炭高效洁净燃烧与发电为核心、以加大煤炭转化、优化终端能源结构为主要内容的煤产品链的发展。

多种经营围绕煤炭资源,煤炭企业应发展机电业、商贸、饮食服务、金融服务、社会服务和农业养殖与深加工业等配套产业以及适合矿区的高科技产业,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形成资源高效利用的产业链,实现多种经营。

总之,发展循环经济任重而道远,煤炭企业应在保证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前提下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机遇,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社会造成的负效应,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面对循环经济发展中传统产业新型化 的机遇和挑战,企业应坚持成本 收益原则,严格依照自身经济实力、技术水平等条件选择合适的决策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企业持久的生命力,实现行业与社会双赢。

参考文献

[1]郭培章.陈德敏 可再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北京.中国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

[2] 袁锋.李仲学.李翠平我国煤炭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J] 中国矿业.(7)

[3] 马明媛 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选择 [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1)

[4] 高飞.陈文章 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举措探究 [J] 商场现代化 (5)

煤炭循环经济论文范文二:我国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一、引 言

当前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气候问题,坚持可持续性发展已经成为所有煤炭企业的共识。循环经济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旨在对有限的资源进行高效的重复循环利用。是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维护自然生态系统良性运行的基础上,注重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弃物排放和提高资源使用率,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我国早在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已经提出发展循环经济这一概念,并一直以来都在大力提倡和推行。而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就是通过对煤炭资源的循环利用来推动煤炭产业的优化配置,加快煤炭工业迅速发展的新型经济形态。

二、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也是消耗量以及污染量最大的资源之一。近年来,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我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据统计我国煤炭产量高达32.4亿吨,但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较低,现正处于整合阶段。

我国煤炭业发展至今基本呈现出六个方面的现状特征,分别是:煤炭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由于资源赋存依赖性强,在我国的分布不均衡;总体上煤炭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煤炭业属于一个高危行业;煤炭业的进入壁垒较为复杂;开采技术决定煤炭产品生产效率与效益而非煤炭产品质量。

三、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

据了解,虽然经过多年的治理整顿,目前全国煤炭企业数量仍在2万个左右,小煤矿数量和产量规模仍占相当大的比重。而与此同时,一些非法开采和技术落后,缺乏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大量无序开采,造成煤炭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和过度竞争,给煤炭市场带来更多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制约了煤炭行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进而延缓了煤炭行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进程。

2、体制和机制存在障碍

目前,煤炭行业管理分散到多个部门,缺乏综合管理与统一协调机制,政出多门,企业难以适从,这些状况不利于煤炭行业的整体发展。当前煤炭价格市场化改革还面临着许多机制和体制的障碍。煤炭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多、负担重、发展后劲不足。历史上形成的企业办社会负担沉重,分离难度大。煤炭税费负担重的状况也没有改变。

3、新旧问题交织

煤炭行业在经过了前些年特殊困难后,又经历了近几年的超常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新旧矛盾交织在一起,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突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无序生产问题更加严重;二是盲目投资问题严重;三是煤炭开发布局继续向生态环境脆弱的晋、陕、内蒙古地区集中,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和煤炭运输瓶颈制约矛盾越发突出。

4、产能过剩越来越明显

煤炭固定投资经历五年多的快速增长,煤矿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产能迅速增加。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在建煤矿项目为1563个,总规模6.53亿吨,加上改扩建和资源整合,总产能合计约8.3亿吨,这已经超过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确定的5.8亿吨的建设规模,现有煤矿生产能力和在建规模合计已达30亿吨,远远超过到20煤炭需求约25亿吨的规划目标,煤炭产能过剩压力越来越明显。

四、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循环经济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宗旨, 其实质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 其基本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循环经济能够使物质和能量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得到合理和持续的利用, 使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物, 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和环境的配置效率, 根本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 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基础的煤矿资源不仅是不可再生的, 而且矿山开发引起的环境污染、固体废弃物等问题突出。作为传统的工业, 煤矿资源开发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五、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1、中央财政应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和重大科研项目的技术攻关

对一些重大项目可以考虑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的支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对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贷款支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促进我国煤炭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发展;要研究开发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所必需的技术,建立起技术支撑体系。

2、调整和完善税收政策,支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近年来,国家推出许多资源利用的优惠政策,包括使用新型绿色材料有税收优惠等,对煤炭行业实行循环经济提供了一定政策保障。在现有的政策执行的基础上,在法律法规的范围之内,应加大对煤炭行业实行循环经济的政策优惠便利措施。

3、尽快出台符合我国国情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

要通过法律法规形式,明确划定矿区环境治理恢复的时间界限,应分计划经济期与市场经济期;法律出台前期与法律出台后期,明确采矿权人责任;通过提取煤炭资源补偿基金等形式,为煤炭企业实行循环经济提供经济保障。

4、实行严格的管理体系,促进煤炭行业清洁生产

通过实施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为实现煤炭行业循环经济提供保障。通过严格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程序,可以控制煤炭行业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提高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并能够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作为煤炭生产企业,要减少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就必须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如提高煤炭回采率;井下产生的矸石尽量不出井,回填采空区;矿井水的井下循环利用等一系列措施,这样既可以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也减少了对外界环境的二次污染。

六、结论

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 篇6

关键词: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节能减排

1 概况

1.1 大柳塔矿区简介 大柳塔矿区位于神府东胜矿区中部,主要开发有大柳塔矿井、活鸡兔矿井和地方煤矿。大柳塔选煤厂扩建后原煤处理能力为34.00Mt/a,每年产生煤矸石约300万t、煤泥约260万t。煤矸石堆放占地越来越大,煤矸石对环境的污染也逐年加重,花在煤矸石上的处理费用逐年增多,煤泥的处理也非常困难。

1.2 矿区废水

1.2.1 矿井水。活鸡兔矿井生产规模1100万t/a, 2009年矿井水处理站处理水量为226.82万m3,回用水量139.36万m3,回用率61.4%。目前矿井水处理后大部分回用于该矿井井下生产用水和工业场地绿化用水,多余部分排至乌兰木伦河。

大柳塔矿井生产规模1100万t/a, 2009年矿井水处理站处理水量为347.39万m3,回用水量120.28万m3,回用率34.6%。目前处理后的矿井水中,有部分回用于大柳塔热电厂作为循环水补水和矿井工业场地、大柳塔生活区绿化用水,多余部分排至乌兰木伦河。大柳塔、活鸡兔的井下排水经处理后水质较好,除个别指标高于标准值外,绝大多数指标满足工业用水水质要求。

1.2.2 生活污水。大柳塔生活污水处理厂负责收集处理大柳塔井、活鸡兔矿井两个工业场地的生活生产废水和大柳塔生活小区的全部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该污水处理厂总规模8500m3/d,处理后的中水目前除部分用于生活区道路撒水和绿化外,其余均排至乌兰木伦河。外排水水质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一级标准。2009年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污水量为249.89万m3/a,回用于小区绿化撒水17.3万m3/a,回用率6.9%。

2 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可行性

2.1 煤矸石、煤泥综合利用发电供热 我国目前300MW等级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燃料采用煤矸石、煤泥等劣质燃料,都运行稳定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在技术上也是比较可靠的。

2.2 矿井水 矿井疏干水可采用多种工艺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井下复用,或用于喷雾灭尘及发电厂辅机的循环冷却,技术成熟可行。

2.3 灰渣、矸石 灰渣的主要成分由硅、铝、钙、镁、铁等氧化物组成,灰渣包括粉煤灰和清渣,广泛应用于建材行业。粉煤灰陶粒是一种性能良好的人造轻集料,用于配置轻质混凝土可减轻建筑工程和公路桥梁等土木工程的自重,提高使用功能,使建筑和土木工程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粉煤灰砖可以和普通粘土砖一样,作为承重墙体应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

矸石利用途径包括用作煤矸石电厂劣质燃料,制砖、生产硫酸铝、制造建筑材料、生产高标号水泥、生产无机复合肥和微生物肥料等。

3 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方案

3.1 废水综合利用规划

3.1.1 综合利用电厂用水。规划综合利用电厂将替代现有大柳塔热电厂,预计新建电厂每天生产用水量约8320m3/d,规划分别取自大柳塔井和活鸡兔井矿井水处理站的矿井水,活鸡兔矿井可以提供2300m3/d,大柳塔矿井可以提供6200m3/d,可以满足电厂用水水量和水质要求。

3.1.2 大柳塔矿区生活杂用水。规划将大柳塔井的矿井排水进行深度处理,使其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作为矿区除饮用水外的生活用水水源,以减少地表水取水量,设计处理规模为10000m3/d。

3.1.3 选煤厂补水。大柳塔选煤厂入洗能力为3400万t/a,扩建后的补水量将增至10000m3/d,由于洗煤补充水对水质要求较低,因此选煤厂扩建后优先采用大柳塔矿生活污水处理站中水8500m3/d作为补充水水源,不足部分采用矿井水,约需1500m3/d。

3.1.4 绿化用水。矿区的全部绿化用水采用矿井水,用水量为1520m3/d。

按上述规划实施后,大柳塔矿井水回用率82%,活鸡兔井矿井水回用率达到100%,生活污水回用率达到100%。

3.2 煤泥、煤矸石综合利用规划 依据大柳塔矿区煤泥、煤矸石、矿井疏干水资源量规划建设4×350MW循环流化床发电供热综合利用电站,近期工程建设2×350MW机组,装机方案拟采用直接或间接空冷汽轮发电机组,年耗煤量约为230万吨,燃煤为大柳塔矿矸石、煤泥。

电厂用水取自矿井水处理站的矿井水,用水量约8200m3/d,活鸡兔矿井可以提供2300m3/d,大柳塔矿井可以提供6200m3/d,可以满足电厂用水水量和水质要求。

根据《西北“十二五”电网规划》报告中的陕西省负荷预测,陕西电网2011年以后各年出现电力缺额,2012-2015年电力缺额达到1330-6570MW,规划电源建设有需求。

根据矿区热力发展规划,规划近期(2014年)热负荷达到500t/h,矿区有供热需求。

3.3 灰渣、煤矸石综合利用规划 大柳塔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发电工程预计产生粉煤灰约36.88-64.82万t/a,工业炉渣32.70-57.48万t/a。在大柳塔矿区规划建设一座煤矸石、灰渣新型建材厂,建材厂工艺方案选用先进的砖机及窑炉。

建材厂位置毗邻电厂布置,新型建材厂的主要原料煤矸石、粉煤灰及炉渣。粉煤灰及炉渣由拟建电站供给,生产用水利用电厂废水,新型建材厂供电、供水及供汽均由电厂统一考虑。

根据电厂灰渣排放量,设计新型建材车间的生产规模如下:年产蒸压砖3.6亿块(折标砖),年产烧结砖1.2亿块(折标砖),合计生产规模为生产新型建材折标准砖4.8亿块。

4 结论

大柳塔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方案相当于每年节约优质原煤约450万吨(考虑到煤矸石自燃浪费等);替代原有发电小机组及周边采暖小锅炉,煤矸石的自燃排放得到控制,该地区实际每年减排SO2排放量525t/a,减排烟尘排放量239t/a;矿井、电厂产生的废水处理后可全部利用。

大柳塔矿区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打造了一个完整的循环经济鏈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方案合理可行,是一个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均非常好的循环经济项目。

作者简介:

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 篇7

煤炭产业链是以原煤开采为基础, 围绕煤炭生产过程所涉及的一系列相关联的生产单元的不同组合。从煤炭产业延伸的角度, 及其前向、后向关联来看, 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煤炭产业链。同时由于许多非煤产业都或多或少的与煤炭主业存在相关性, 又能够再造新的产业链或者进一步延伸煤炭产业链, 进而形成多条、多向和构成循环的煤炭产业链。现分别从纵向延伸和横向耦合两个方面构建煤炭产业的生态产业链网。

煤炭和煤系共伴生资源开采加工属于纵向产业链。以煤炭资源为基础的产业链纵向延伸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煤炭一电力”模式, 建设大型燃煤坑口电站和低热值燃料综合利用电站, 变运煤为输电及供热;“煤炭-电力-焦化-化工”模式, 发展炼焦和焦油化工产业, 煤炭经洗选加工后炼焦, 焦油深加工形成煤化工产品链, 选煤副产品用于综合利用发电、供热制冷;“煤炭-电力-高能耗产业”模式, 发展火力发电并结合当地资源情况生产高能耗产品, 如电解铝、硅铁、碳化硅、石墨电极、金属镁等产品;“煤炭-气化 (液化) -煤化工-下游化工产品”模式, 煤炭通过气化或液化, 用于工业和民用, 同时生成煤基化工产品。以煤炭和煤系共伴生资源的开采加工作为主导产业链, 可横向耦合多条共生产业链。根据煤炭开采生产所排放的废物特征、资源条件和外部环境, 延伸出“煤炭-洗选-煤矸石、煤泥-电厂-电力和蒸汽-煤化工”、“电厂-灰渣、矸石-建材厂-建材产品”、“煤矸石-充填复垦-土地资源-农业或旅游”、“矿井水-水处理站-供水”等多条横向生态产业链。

循环经济型煤炭企业

建设循环经济型煤炭企业, 通过推行清洁开采、清洁生产、清洁利用, 以及煤炭企业各环节之间产品或废物的相互交换, 形成煤炭企业生产链, 可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减少污染物产生量与排放量, 改善利用煤炭资源的技术水平, 使有限的煤炭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充分合理的利用。循环经济型煤炭企业, 是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循环经济型煤炭企业的具体内容包括:

改进煤炭开采技术, 减少开采过程中的物料使用量和有害物质的排放, 综合开发伴生资源。从开采技术而言, 要改革矿井开拓布置和采煤工艺, 尽可能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和工艺, 对煤炭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伴生矿资源等进行综合开发。

发展煤炭洗选加工转化技术, 提高煤炭工业的产品层次, 减少浪费和污染。对原煤产品进行精加工和深加工, 加快发展煤炭洗选、动力配煤、民用型煤以及水煤浆技术;研究先进的煤炭燃烧技术, 使煤炭高效、洁净燃烧。

建设综合利用电厂, 节约运力, 减少污染。长距离、大批量的煤炭运输, 一方面占用了铁路、公路等很大的运力, 另一方面煤炭在运输和转载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产生粉尘污染。发展坑口火电, 变运煤为输电, 既可以节约大量运力, 又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还可以减少煤炭终端消费, 减少分散污染源。煤炭采掘和洗选产生的煤矸石、煤泥以及大量的矿井水, 都可以作为电厂的燃料和冷却用水, 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相关污染控制措施的实施。对矿井水、煤矸石、洗煤泥、煤层气、粉煤灰、塌陷地等作为资源或生产资料进行加工利用, 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

循环经济型煤炭生态工业园

按照工业生态学原理, 以煤炭企业为核心, 联合周边的第一、二、三产业, 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 设计一个产业关联度高、协调发展的产业链。采用废物交换、清洁生产等手段把一个企业产生的副产品或废物作为另一个企业的投入或原料, 形成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 建成零排放、高就业、高效益的生态产业园区, 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

整个循环从采煤开始, 把原煤运到地面的洗煤厂入洗, 洗选出的精煤直接对外输送。对洗选中产生的中煤、尾煤等低热质煤和排放出的煤矸石、煤泥等废弃物, 输送到资源综合利用电厂和坑口电站进行发电, 发出的电力除供整个企业使用外还可对外输送。同时建设热电联供系统, 利用发电产生的余热, 取代锅炉对居民进行供暖, 工程完成后可以保证对煤炭集团整个生活区的供热问题。电厂排放出来的粉煤灰作为水泥厂的生产原料。水泥厂排放出的废渣作为砌体材料厂的原料。将矿井排放出的工业废水、生活排放水, 全部集中回收进入污水处理厂, 净化处理后再进入电厂使用。整个工业园区组成生态工业链, 做到多业并举, 实现煤炭资源利用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 从而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循环经济型煤炭城市

循环经济型煤炭城市是以煤炭资源为核心, 联合区域内相关企业及行业, 形成一个自然、工业和社会的复合体。复合体通过成员间的副产品和废物的交换、能量和水的逐级利用、基础设施和其他设施的共享来实现整体在经济和环境上的良好表现。煤炭城市由于开采时间长、废物资源极为丰富, 煤炭企业靠自身难以发展规模化的循环经济。这种情况下, 可以由政府出面组织实施建立煤炭企业与社会其他行业之间的产业链结, 如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集中建设低热值燃料热电厂和矸石建材生产厂以及化工厂、化肥厂等, 将各种矿井废弃物集中作为综合利用的原料, 并对煤炭进行精加工、深加工。煤炭城市还可以依托当前的资源和人才优势, 开展煤炭机械、煤炭燃烧和转化装置以及替代能源方面的高新技术研发, 完成从单纯的资源开采到专业技术研发的转变。循环经济型煤炭城市可以解决在煤炭企业和煤炭生态工业园层次可能存在的资金不足、场地受限、人员短缺以及供求市场过窄等问题, 形成规模化和集约化的, 融合资源、环境和社会各方面的循环经济型煤炭城市体系。

社会层次的煤炭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型煤炭城市继续往大的范围扩展, 就是全社会层次的煤炭循环经济发展。社会层次的煤炭循环经济发展,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转变煤炭消费方式。尽快从原煤消费转入洗精煤消费和煤炭二次转化消费, 减少消费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发展和使用二次能源和可再生产能源, 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

清洁贮运。建立封闭贮煤仓, 减少露天煤炭堆放量, 减少贮煤区的环境污染。建立封闭运煤系统, 减少煤炭运输沿线的环境污染。

清洁燃煤。推广先进的洁净燃煤技术是提高燃煤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的重要手段。综合考虑技术成熟度和发电效率、环保性能和成本等因素, 应在全国电力行业大力推广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 用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改造热电联产和小机组。推广烟气脱硫、脱硝、除尘技术和二氧化碳减排回收技术, 减少电厂烟气污染。

浅谈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篇8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 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污染越来越突出, 经济增长的背后是资源枯竭、生态破坏。作为产品是不可再生能源的煤炭企业来说, 大力发展煤炭企业循环经济,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搞好煤炭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延伸煤炭企业产业链, 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一、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加强认识

循环经济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其核心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 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目标, 构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路循环, 有效利用资源和减少废弃物排放, 实现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目前有些人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上, 对当前资源和环境的形势认识不足, 没有真正认识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此必须大力宣传《能源法》《循环经济法》, 着力培养人们节约能源、循环利用资源的意识。告诉人们发展循环经济是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缓解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保持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发展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发展循环经济也是目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之一———人与自然和谐的迫切要求。作为一次性能源主体的煤炭, 发展循环经济恰恰是科学合理高效利用煤炭资源的一把金钥匙。为此煤炭企业应转变观念, 实现从单程线性生产模式向闭合循环模式转变, 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促进企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改进技术

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哪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而新型工业化道路靠的是技术创新。由于循环经济的发展不仅是废旧资源的回收和利用, 更重要的是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的提高。近年来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技术方面虽然取得了突破,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总体上看工艺装备水平、关键技术还比较落后。要解决制约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难题, 就必须改进技术大力推广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零排放技术等, 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先进的循环技术和设备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条件。煤炭作为一次性能源, 具有不可再生性, 更应依靠科技创新, 合理开采煤炭资源。因此从技术角度讲, 循环经济要求我们在加强煤炭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 提高资源回收率及煤炭的综合利用效率, 减少煤层气、矿井水、废弃物排放方面必须加大科技投入, 改进技术, 加强国际间技术合作, 积极发展煤炭资源深加工, 延伸煤化工产业链, 发展坑口电厂。还要利用生态环境技术, 如煤矸石发电、粉煤灰制砖、电厂余热供暖、瓦斯做饭、矸石回填等, 提高煤泥、煤矸石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及矿井水的有效利用水平, 加快洁净煤技术和煤炭液化、气化的研究, 促进煤炭工业的生产、消费与环境相容, 降低整个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形成资源开发、加工和废弃物利用的良性循环, 以保证国民经济及煤炭行业的持续发展。

三、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创新管理

合理的管理创新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实践证明管理创新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循环经济发展需要有相应的制度规范, 没有制度保障的技术是不能创造出循环经济的。如果只有技术创新而没有良好的管理约束, 再先进的技术也只能束之高阁, 无法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因此, 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只有制度创新才能为技术创新和循环经济提供约束和标准, 从而减少技术创新和循环经济实现的不确定性。也只有管理创新才能为技术创新和循环经济提供激励机制, 良好的激励机制可以吸引人才、减少人才流失, 通过实施人才工程加强循环经济科研队伍建设, 促进技术创新, 从根本上改变技术创新投入不足的问题。同时, 通过科技制度创新鼓励科研部门和高校与企业实现多种形式的合作, 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实现循环经济产业化。对于煤炭行业来说, 只有通过管理创新, 应用信息化管理, 在煤炭开采、深加工方面增加投入, 开发应用新技术, 将煤炭作为原料在集团公司内部进行消化和深加工, 以提高产品附加值, 减少能源消耗, 从而提高煤炭企业综合效益, 促进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和谐发展。

四、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增加投入

我国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问题研究 篇9

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 我国煤炭企业在传统的高度开采、高度排放、低度利用的“两高一低”生产模式下, 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第一, 开采强度大, 后备储量十分紧张;第二, 回收率低, 煤炭资源损失巨大;第三, 在开采过程中, 土地、水源、植被以及地表景观均发生巨大变化, 生物链破坏, 生态失衡;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 排放的大量煤矸石和煤泥、井下污水等造成了水、大气和土壤的严重污染和破坏。第四, 综合利用率低, 资源浪费情况触目惊心。

在国家大力倡导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实现废弃物减量化和资源综合利用,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应对当前资源环境压力,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 对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煤炭企业需要在综合考虑资源、环境及技术含量等因素的基础上, 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为目标,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形成低投入、高产出、少污染、零排放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不再以不断加重生态环境的负荷来实现经济的增长。

一、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

所谓循环经济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遵循生态学规律, 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和为一体, 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使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 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与传统经济相比, 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 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 以低消耗、低排放、高利用为基本特征, 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它的思路是变传统经济中“资源—产品—消费—污染排放”的单向流动线性经济模式为“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自然生态模式, 其理想境界是追求污染的“零排放”, 最基本的精神是清洁生产。

多数煤炭企业都打着发展循环经济的旗号, 但是实际情况却表明循环经济的适用效果并没有达到期望的高度,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企业内部原因

1、对循环经济缺乏根本的理解力。

煤炭企业对循环经济的理念、内涵认识不足, 而单纯为了加快循环经济上马速度, 响应上级号召, 盲目效仿跟从其他企业的做法, 却极少考虑到企业自身实际状况, 其结果只能是循环经济“表现平平”。

2、对循环经济实践重视程度不够。

煤炭企业缺乏对能源稀缺性形势的认识, 而仅仅满足于现状, 未能考虑到煤炭企业的长远发展, 致使循环经济的“口号响亮”, 而真正贯彻、付诸实施的少之又少。

3、企业资金、技术能力有限。

由于循环经济项目初期投资大、市场开拓周期长, 企业投资建设的资金压力很大, 资金、技术投入不够影响了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和环保产业技术水平。同时, 环保工作依然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不能用循环经济的观点来解决环保问题。

4、煤矿企业办电的审批难与煤矿清洁生产机制的实施推广形成矛盾。

煤矿综合利用电厂项目核准困难, 致使大量煤矸石、煤泥污染矿区, 不利于煤炭企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条的发展。

另外, 企业市场定位失误, 缺少经济效益驱动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选择方向适用性差等问题也会显著地影响到循环经济的实施效果。

(二) 企业外部原因

1、煤炭企业未能有效协调、沟通企业外部环境的各种关系组成, 使之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开展。

友好的外部环境, 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 是相当重要的。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 必然会牵涉到很多外部企业或个人的利益, 甚至是当地政府的威信, 如果企业处理不好这些关系, 不能有效协调企地关系、企业之间的关系, 就不能营造出一个友好的外部环境, 为企业实施发展、变革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

2、地区产业构成有缺失环节, 不能有效促成循环经济链条的衔接。

煤炭企业在实施循环经济过程中, 就不可或缺地会面对产业链延伸等问题, 而这一切都需要考虑顾及到周边地区企业构成及产业结构状况。如果存在着产业环节缺失, 未能与企业所设计的产业链构成有效吻合, 那么, 也就会出现能量梯级应用能力下降, 从而影响到循环经济的实施效果。

二、加快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措施

(一) 完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

为保障我国循环经济的顺利进行, 在现有《清洁生产促进法》基础上, 必须构建包括宪法、循环经济基本法 (促进法) 、废物回收、循环利用、地方法规和行业法规在内的多级法律法规体系。将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 基本原则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下来, 规范政府、企业及个人的权利和义务, 避免发展过程中人为的阻力和破坏, 使得循环经济的发展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引导循环经济健康发展。煤炭作为我国能源的支柱, 针对煤炭行业的现状与特征, 制定适合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意义重大, 刻不容缓。煤炭行业循环经济法律法规的制定既要与国家基本法律法规相呼应, 又要充分考虑煤炭行业的具体实际, 对煤炭行业特有问题 (如矿区土地破坏问题) 加以明确, 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二) 制定推动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鼓励和支持性政策

发展循环经济, 转变传统的物质能量单向线性流动为闭路循环使用, 不仅需要进行技术研发, 而且需要大量的设备投入, 必然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对资金的需求;另一方面, 企业按照循环经济理念构建生态工业链网, 必然打破原有企业体制, 造成利益重新分配, 阻力不可避免。因此国家必须出台相关鼓励和支持性政策, 引导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工作。

国家在价格政策制定过程中可向煤炭企业倾斜, 调整资源性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 运用价格杠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要协调各方利益关系, 使得企业能够顺利开展循环经济的企业重组改建工作:实施绿色GDP核算, 对煤炭企业所在地的政府部门形成压力, 促使其关注本地区生态坏境和资源问题, 加大对本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要完善煤炭企业办电审核制度, 尤其是对于煤炭企业申报的燃用低热值煤炭资源的坑口电厂项目, 要加快审批, 确保尽快建设、投运。对于在国家调控政策出台前批准立项实施, 现已建成投产的坑口电厂项目, 建议尽快办理核准手续, 促进这些项目的健康运行。

(三) 构建实施循环经济的制度、指标和规范

目前在全国全面推进循环经济的主要障碍是缺乏系统的和规范的管理办法、技术性指南和规范。各地方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因缺乏管理依据和明确的努力方向、企业缺乏技术依据和指南, 均在摸索中前进。必须构建实施循环经济的制度、指标和规范, 以实现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指导。循环经济制度、指标和规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体现了行业主管部门的价值取向。对煤炭企业而言, 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 行业主管部门通过制定适用的制度、指标和规范, 引导企业向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方向发展。例如, 通过制定土地复垦管理办法, 可以明确煤炭企业对破坏占用土地的权利和义务, 协调煤炭企业与附近村庄的利益关系, 增强煤炭企业土地复垦治理的热情和力度, 使原先荒芜废弃的土地被真正重新利用起来。又如通过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机制, 加强对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控制, 引导企业按照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不同阶段的具体要求健康发展。

(四) 完善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所需的技术不仅要依靠自身的科研队伍, 更需要社会力量。国家必须完善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 使环保真正发展成为一个产业, 发挥产业规模效应, 降低技术研发成本, 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发展。除了发展节能减排、污染治理、废物利用、清洁生产等技术外, 国家还应注重增强系统优化和生态工业链网构建技术。一般来讲, 企业更为注重应用技术的研究, 对于系统优化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但是, 如果不能将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加以研究, 就不能更好的发挥工业生态群落的协同效应, 使得资源得到最为充分的利用。

三、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

煤炭业发展循环经济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大层面上要提高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 让循环经济工作不再浮于表层, 而是真正贯彻实施下去。小处则要突出抓好煤炭开采、洗选加工、综合利用四个环节, 合理延伸产业链, 积极推行土地资源复垦等工作。

(一) 开采环节

煤炭企业要推行清洁开采, 开发新型高效、安全的整层开采技术, 提高开采集约化程度、回采率及安全可靠性。改造现有煤炭生产技术, 提升装备水平, 优化回采工艺设计, 提高采煤机械化装备水平, 合理调整布局, 有效解决回收率低等突出问题, 减少瓦斯和煤矸石排放, 降低材料的消耗, 减轻对水资源、土地资源的破坏, 最大限度的改善传统开采工艺造成的生态与环境破坏问题。

(二) 洗选加工环节

我国煤炭入洗率不到35%, 商品煤质量较差。生产和销售初级产品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同时也给使用者和生态环境带来污染。煤炭企业要大规模普及先进的洗选工艺和技术, 提高原煤入洗率, 采用煤泥水闭路循环工艺, 在己有或在建的大型矿井附近建设与矿井规模相匹配的洗 (选) 煤厂。另外煤炭企业要发展煤质活性炭、甲醇和二甲醚等深加工产品, 提高煤炭加工程度, 增加产品品种, 提高科技含量, 为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基础条件;积极推进洁净煤技术, 大力发展型煤、喷吹煤、水煤浆、煤炭液化等煤炭高新技术产业, 逐步实施煤炭液化、气化工程。通过洗选加工, 有效控制煤炭在利用之前可能排放的污染物、提高煤质, 减少煤炭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达到提高煤质, 减少污染的目的。

(三) 综合利用环节

为减少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使煤炭企业外部不经济性最小, 使环境成本最低, 可能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 (1) 以煤矿瓦斯和高岭岩利用为重点, 推进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2) 积极推进工业三废综合利用以高炉煤气、焦炉煤气等可燃气体的利用, 推广可燃排空气体回收发电技术; (3) 鼓励企业把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矿井水集中处理后作为公共用水, 通往矸石热电厂、洗煤厂, 并在洗煤中通过不断挤压和沉淀循环利用; (4) 推进煤矸石、煤泥等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大力发展低热值电厂等综合利用产业; (5) 用电厂灰渣和烟囱灰为原料制成新型建材砖, 实现矿区资源优化配置, 形成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多元化经营体系, 促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 培植煤矿的接续产业。

(四) 合理延伸产业链

产业链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撑, 煤炭企业要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 纵向拉长产业链, 向煤炭的下游产品延伸, 横向拓宽产业面, 发展煤的衍生产品。

煤炭企业纵向主导产业链是以煤炭及煤系共伴生资源的开采加工为主。基于矿区煤炭资源生产加工、转换利用现实状况, 对以煤炭资源为基础纵向产业链的分析可以有选择地从以下方面展开:煤炭-电力-市场、煤炭-电力-电解铝-市场、煤炭-气化-市场、煤炭-气化-化工-市场、煤炭-焦化-市场、煤炭-建材-市场、煤炭-液化 (煤变油) -化工-市场等。

煤炭企业横向藕合产业链分析即是在纵向主导产业链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种副产品、次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的分析。根据煤炭开采生产所排放的废物特征、矿区的资源条件和外部环境, 矿区横向藕合产业链分析可在煤矸石 (煤泥) -热电厂-热电、矸石 (灰渣、粉煤灰) -建材厂-建材产品、煤矸石-充填 (复垦) -土地资源、矿井水-水处理站-供水等产业链上分别展开。

(五) 积极推行土地资源复垦

地下资源的开采, 带来了土地塌陷等问题, 严重的地表塌陷造成农田、建筑物等大面积破坏。煤炭企业要按照国家政策将矿区矿产资源开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理规划 (空心村整理等) 和土地复垦规划、村庄搬迁与中心村 (小城镇) 建设、土地恢复与农业结构调整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有机结合, 因地制宜地全面、系统地规划和综合整治, 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同参与, 保护生态平衡, 实现矿区土地可持续利用。

四、结论

煤炭企业必须树立发展循环经济的科学发展观, 提高对循环经济的认识, 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 以优化煤炭资源利用为核心, 以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和废物回收利用等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 以社会、经济和生态和谐发展为目标,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法律规范、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科技支撑”的运行机制, 逐步形成煤炭行业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摘要:煤炭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措施和途径方法。

关键词:煤炭企业,循环经济,措施和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延江.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6.

[2]范宝营.循环经济与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文集[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6.

[3]林伟丽.煤炭产业循环经济科学发展的对策[J].商业经济, 2008, (04) .

[4]冯瑞林.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与政策建议[J].中国煤炭, 2008, 12 (34) :21-22

[5]李平原, 代鸿顺.实施环境会计发展煤炭企业循环经济[J].铜陵学院学报, 2008, (06) :41-42.

[6]中国煤炭工业协会.2007年上半年煤炭经济运行调研报告[R].2007, 8.

[7]宣卫东.对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认识[J].煤炭经济研究, 2005, 10:10-11.

[8]贺改梅.山西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05) .

[9]智通.煤炭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讨[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06, (03) .

煤炭企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构建研究 篇10

近年来, 一些地区粗放式开采日益严重, 直接导致了煤炭资源的高损耗以及综合利用率的低下,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不断加剧。与此同时, 为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煤炭开采力度加大, 伴随着不合理的开采与利用, 煤炭资源日趋枯竭, 进而使得煤炭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问题[1]。煤炭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走出单纯以煤炭资源消耗为基础的小圈子, 逐渐向高附加值和高加工度的煤基产品方面发展, 依靠其它资源、资本来实现其资源、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 煤炭企业在研究和制定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 要遵循“立足于将企业做强做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致力于煤炭的节约、环保和综合利用, 正确处理企业和社会、自然的协调发展关系”的基本思路, 在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布局上, 要突出实施以煤炭为基础的延伸和拓展产业链条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可以带动产品的深加工及处理, 提高产业链的整体价值, 增加产品附加值;产业链横向扩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 在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 其关键环节就在于产业链的构建。

1 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概念

北京工业大学博士柴金艳[2]通过比较循环经济产业链与生态产业链的差异, 给出了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定义:循环经济产业链是指以恢复和扩大自然资源存量、扩充自然资源的增量为宗旨, 以节约为原则, 以技术创新为手段, 以经济合理性为准则, 为提高资源生产率和再生利用率, 兼顾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依据生态学和工业控制系统原理对两种以上产业的链接所进行的设计 (或改造) , 并开创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系统的创新活动。

循环经济产业链是一个循环系统, 通过3R (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 原则, 促进企业间或产业间及自然界物质、能量 (包括原材料、产品、副产物及废弃物) 和信息的交换。有计划的设计循环经济产业链, 可以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约束矛盾, 减轻环境压力, 增强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体现, 是实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场重大变革。

2 煤炭企业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必要性

2.1 产业链的内涵

产业链是用于描述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 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 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中大量存在着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 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 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3]。具体到煤炭企业的产业链, 则是指围绕煤炭企业生产而与其他企业结成的联盟关系链。

2.2 煤炭企业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必要性

煤炭企业是以煤炭资源开发和初级加工为主业, 煤炭企业站在资源开发生产的源头, 具有完全自主的资源优势;从资源开发与利用角度来看, 煤炭开采和洗选加工仅仅是煤炭资源产品链的起点[4]。煤炭开采的伴生物煤矸石、高岭土、铝土矿和煤层气, 以及煤炭的生产加工中排放的洗煤矸、煤泥、中煤、废水, 乃至因开采受损害的土地都是资源, 存在着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 由于资源的过渡开采和严重的环境污染, 煤炭企业正面临着沉重的生存压力, 同时, 煤炭行业也要寻找新的发展思路, 实现新发展, 扩大产业的外延, 调整产业与产品结构, 突破产业结构单一的瓶颈, 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通过合理设计产业链, 走循环经济之路已是新时期煤炭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3 煤炭企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构建

煤炭企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的基本思路是:以煤炭及其相关产品为起点,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 以主导产业链为核心, 根据矿区资源情况和配套产业情况, 建立各产业间的共生耦合关系, 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化、立体式循环经济框架, 采用“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物质反馈式循环模式, 将煤炭作为一种再生资源, 通过综合加工、综合利用, 延长煤炭产业链条, 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以大同煤矿集团为例, 其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 以煤炭产业为中心, 大力发展非煤产业,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 形成煤炭—化工、煤炭—电力—建材和煤炭—钢铁—机械三条核心产业链, 同时还形成了固体废弃物和废水循环利用链条, 在煤炭、电力、化工、钢铁、机械和建材6个产业内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

3.1 煤炭—化工产业链

从资源背景看, 我国煤炭储量远大于石油、天然气储量,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煤炭将是我国化工生产最重要的原料。目前, 煤化工已成为诸多煤炭企业的重要产业之一, 首先从发展煤气化入手, 深度发展煤基产品加工业, 即能充分利用煤炭资源优势, 又能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 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同煤矿集团可以发展的以煤炭为基础的化工产业链条如图1所示。

3.2 煤炭—电力—建材产业链

随着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 电力资源逐渐出现短缺现象, 许多煤炭企业都以自建电厂或参股电厂的方式发展电力产业, 获取煤及其副产品变电的高附加值, 同时采取热电联供方式, 减少燃煤对大气的污染。同时,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强以及建筑和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 建材市场日益火爆。因此, 煤炭企业可以依靠其丰富的煤炭资源, 利用煤矸石、中煤、煤泥等资源, 发展电力和建材等综合利用产业, 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大同煤矿集团的煤电建产业链条如图2所示。

3.3 煤炭—钢铁—机械产业链

钢铁和机械是煤炭企业的基础产业, 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 原煤洗选后的精煤一部分用于生产钢铁, 进而生产煤机产品, 在煤炭转换成二次能源过程中, 钢铁生产排出的废气、余热通过热能回收装置转换成蒸汽或电能;钢铁生产中产生的炉渣、钢渣、粉煤灰等, 进行资源化利用, 生产建材产品;产生的废水经处理后可循环利用。这样基本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 同时还可推进铁元素的循环利用、能源的循环利用、水的循环利用和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大同煤矿集团具有图3所示的煤炭—钢铁—机械产业链条。

4 煤炭企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拓展与延伸

目前, 很多煤炭企业迫于资源和环境的压力都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链, 这在某种程度上延长了煤炭产品链条, 增加了企业效益, 但是, 一方面由于生产规模、技术和设施等问题, 使得这些产业链条给企业带来的利润没有充分利用;另一方面, 这些产业链只循环利用了一部分资源, 还有很多具有较高价值的废弃物处于堆积状态, 要么作为垃圾被处理, 要么作为资源参与循环利用, 充分榨取其潜在价值。因此, 煤炭企业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进行产业结构多元化的调整, 同时要充分考虑并发挥技术创新的作用。煤炭企业技术创新作用集中体现在产业链的拓展和延伸过程中, 其实质是成功进行产业链的优化和价值链的升级[5]。

4.1 横向拓展产业链, 实现煤伴生资源转化利用

以煤伴生资源为切入点, 不断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档次, 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有效统一 (以下仍以大同煤矿集团为研究载体) 。

⑴ 利用高岭岩, 生产高岭土产品。煤炭开采过程中会伴随产生大量高岭岩, 高岭岩被分离后经过磨细、干燥、煅烧、改性, 制成高岭土系列产品, 可广泛用于造纸、化妆品、陶瓷、医药和军事等行业。

⑵ 利用煤层气, 生产化工产品。煤层气是在煤矿层及其邻近岩层中与煤伴生的以分子吸附状态赋存于煤基质表面上的一种可燃气体, 其主要成分 (常占90%以上) 是甲烷 (CH4) , 俗称“瓦斯”[6]。开发利用煤层气可以从根本上防止煤矿瓦斯事故, 改善安全生产状况, 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煤层气可合成新型化工原料, 用于生产甲醇等产品。

⑶ 发展煤—电—铝产业链。从有色金属行业看, 我国电解铝企业规模小, 技术装备落后, 电耗高, 电费成本占到吨铝成本的40%左右, 如果没有充足、低廉的电力作保证, 很难发展下去。煤炭企业可以以此为契机, 利用煤炭开采伴生的铝土矿资源为原料, 来发展电解铝及铝产品深加工产业, 煤电铝联产后, 依靠企业自有电厂可获得稳定廉价的电力保证, 生产成本可大大降低, 电解铝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同时, 铝业又能拉动煤电业的快速发展, 以煤电促铝, 以铝带动煤电, 煤电铝联合协作发展, 优势互补, 合理配置了资源, 拉长了产业链, 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4.2 纵向延伸产业链, 实现产品结构化调整

以煤炭产品为中心, 着眼于产品结构的调整, 在原有产业链的基础上进行纵向延伸, 可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

⑴ 延长和拓展煤化工产业链条。着眼于市场需求, 进行产业结构优化, 在原有煤化工产业链 (图1) 的基础上, 将其延长和拓展, 生产具有更广阔市场前景和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原有煤化工产业链产品单一, 甲醇可进一步合成附加值较高的醋酸和甲醛等产品, 同时煤炭焦化也是煤化工产业链的主要拓展方向, 生产焦炭、二甲醚和电石等化工产品。

⑵ 发展新型建材产业。在建材产业方面, 原材料利用电厂排出的粉煤灰、化工厂和和钢铁公司排出的废渣和炉渣, 以及煤炭开采产生的煤矸石, 生产粉煤灰砖、多孔烧结砖、水泥和石膏板等建材产品。这些产品不仅使企业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而且还可实现废弃物“零排放”, 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根据以上分析, 构建大同煤矿集团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如图4所示。

从图4中我们可以看出, 以煤炭产业为中心, 电力、化工、钢铁、机械和建材各大产业的生产流程由于物质流和能流的相互联系而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 一个生产流程产生的废弃物恰恰是另一个生产流程所需的原料, 这样改变了煤炭企业原来只依靠煤炭产品经营的孤立和低效状态, 转而以煤炭产业为核心, 使煤炭产业与下游产业融为一体, 通过各企业之间的供需关系, 将各产业链有序的联系在一起, 物质和能源在各产业链间循环运作, 不但充分利用了废弃物, 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减轻了环境承载力, 而且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 提高了经济效益, 实现了资源在各大产业间的有效配置。

5 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线性规划模型

以构建后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为基础, 以同煤集团2007年的统计数据为参考, 建立同煤集团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线性规划决策模型, 对构建的方案进行模型优化。

选取7个对同煤集团循环经济产业链产值影响较大的因素作为决策变量, 分别为:煤发电系数、化工用煤系数、生产甲醇系数、生产焦炭系数、煤矸石处理系数、新型原料合成甲醇系数、铝土矿加工系数, 通过求解目标最优值, 得到决策变量的相应值, 这七个决策变量分别设为:

Y1 煤发电系数;Y2 化工用煤系数;X1 生产甲醇系数;X2 生产焦炭系数;X3 煤矸石处理系数;X4 新型原料合成甲醇系数;X5 铝土矿加工系数。

(1) 目标函数。循环经济产业链总产值最大化目标:

maxF=i=16vi

其中vi (i=1, 2, ...5) 表示循环经济产业链中各子产业链的产值, 这里v1, v2, v3, v4, v5分别表示煤化工产业链产值、煤钢机产业链产值、煤电建产业链产值、电解铝产业链产值和伴生物产业链产值。

各参数均取同煤集团2007年的统计值, 其中:

煤化工产业链产值v1=原煤产量×Y2×X1×甲醇价格+原煤产量×Y2×X2×焦炭价格+原煤产量×Y2× (1-X1-X2) ×粗笨价格, 在此式子中取原煤产量为5668万吨 (以下单位均为万元或万吨) , 由此可得:

v1=1020.24Y2X1+1076.92Y2X2+736.84Y2 (1-X1-X2)

以此类推:

v2=原煤产量× (1-Y1-Y2) ×煤炼钢比例×煤机产品产量×煤机产品价格

=2834× (1-Y1-Y2)

v3=原煤产量×Y1×0.005×750×粉煤灰转价格+原煤产量×煤矸石含量×X3×750×多孔烧结砖价格=106.275X1 +127.53X3

v4=原煤产量×铝土矿含量×X5×电解铝价格=5101.2X5

v5=原煤产量×煤层气含量×X4×甲醇价格=9068.8X4

Max F=1020.24Y2X1+1076.92Y2X2+736.84Y2 (1-X1-X2) +2834× (1-Y1-Y2) +106.28X1+127.53X3+9068.8X4+5101.2X5

(2) 约束条件。

①煤矸石利用量约束:

原煤产量×煤矸石含量×X3>400

② 粉煤灰利用量约束:

原煤产量×Y1×0.005>100

③ 模型变量约束:

0≤Yi≤1, 0≤Xj≤1, (i=1, 2;j=1, 2, 3, 4, 5)

0<Y1+Y2<1;0<X1+X2<1

根据对统计数据的分析, 得到同煤集团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线性规划模型如下:

{ΜaxF=1020.24Y2X1+1076.92Y2X2+736.84Y2 (1-X1-X2) +2834 (1-Y1-Y2) +106.28X1+127.53X3+9068.8X4+5101.2X5283.4X340028.34Y11000Yi1, 0Xj1 (i=12j=12345) 0<Y1+Y2<10<X1+X2<1

根据同煤集团煤炭产业基础以及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规划, 利用Matlab进行运算, 结果如表1所示。

从模型的结果可以看出, 2007年同煤集团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总产值为392537.53万元, 其实际总投资为313656.90万元, 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因此, 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是同煤集团转变传统的依靠煤炭生产的单一经营方式的有效途径, 随着非煤产业的发展和投资额力度的加大, 该产业链将会实现巨大的经济价值。所以说, 煤炭企业合理设计循环经济产业链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

6 结束语

研究表明, 在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 不仅能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节约生产成本, 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而且在企业内部使污染物尽可能消化, 减少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产生良好的环境效益。因此, 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 合理构建产业链, 可以提高煤炭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 降低能耗,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在获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可实现企业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统一。

摘要:发展循环经济是煤炭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 而在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 其关键环节在于产业链的规划与设计。从分析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必要性入手, 以大同煤矿集团为例, 构建了循环经济产业链, 并利用线性规划模型对其进行优化。

关键词:煤炭企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参考文献

[1]李巍, 罗能生, 基于循环经济的煤炭产业链构建[J], 煤炭经济研究, 2006 (11) .

[2]柴金艳,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优化[J], 中原工学院学报.2006, 17 (6) .

[3]刘富贵.产业链基本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6.

[4]姚平, 梁静国, 陈培友.煤炭城市产业共生网络系统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07 (9) :129-131.

[5]王志宏, 何志强.矿区可持续发展中的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延伸[J].煤炭学报.2003, 28 (4) :348—352.

上一篇:海洋渔业发展下一篇:心理语言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