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决策方法的比较

2024-07-16

投资决策方法的比较(精选十篇)

投资决策方法的比较 篇1

随着社会形态和市场经济形势的不断转变和飞速发展, 国民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也不断得到提高, 时代面临着更替和进步, 企业和个人都在复杂多变而具有新生活力的环境中不断寻求着发展及稳定。投资者观察着市场动向和形势变化来决定如何投资, 从而下达决策。换句话说, 投资决策就是指的投资者为了有更大的发展, 达到自己所确定的预期目标, 实现预期目的, 从而采用一系列方式方法, 收集数据并应用科学理论, 对投资的目标、数目、规模及是否进行投资、有无必要与意义等进行分析和总结, 最终进行判断并得出结论, 确定出最适合的方案。投资决策的确定一般有着一些作为参考的指标, 用来对相关的投资项目进行比对和衡量, 以便做出最后的投资决策。相应的投资决策评价方法的确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好的便捷的方法更容易帮助决策者更快速、更准确的做出决策, 得到结论。而一些操作复杂又不便捷的方法, 则会浪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并且时间跨度过大也可能会因为市场形势和投资项目情况的变化影响最终的判断, 使决策的精准度下降。因此, 一个好的投资决策评价方法对投资者而言是具有非凡意义和重大价值的, 必须要经过不断的比较并进行慎重选择。而目前的情况大多倾向于不怎么看重投资决策评价方法的选择, 或者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从而随便选了一个, 最终严重影响到投资结果, 甚至有可能做出错误判断。

二、目前常用的投资决策评价方法的分类以及各自所具有的特征

(一) 非贴现现金评价法的特点及主要方法

投资者经过分析, 对有关项目进行判断, 最终做出决策的这个过程, 即投资决策本身就是具有一定的风险的, 它有着各种不确定因素, 受到市场环境和各种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因此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来降低这种风险。而一般来说, 投资决策评价方法是可以分为贴现现金评价法和非贴现现金评价法两种方法的。非贴现现金评价法指的是不考虑时间价值因素, 即不在意随时间的流逝所发生的价值变化, 从而做出判断和决策的一种方法。用这种方法进行判断和决策, 它所确定的方案在不同时间点的资金是没有办法进行很好的比较的, 它是相对处于静态的一种方法。它所包含的主要方法是投资回收期法, 这种方法是在一个拟定的相对静止的环境中, 对一个项目进行投资后, 假设其能进行正常的经济活动和资金流动, 然后推测所能得到的利润和效益, 再跟目前形势下一般所获得的效益进行一个对比, 从而确定这个方案是否需要实行的一种方法。

(二) 贴现现金评价法的特点和所含方法相互之间的比较

贴现现金评价法就是以贴现为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判断, 从而做出决策。这是一种考虑了一种时间价值因素的方法, 有着时间的线性变化, 考虑的是货币在不同时期具有的价值。贴现现金评价法又包括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等多种方法和方式, 他们彼此之前有着联系, 也有着区别, 在选择上必须要清楚各自的特点。

净现值法就是以净现值作为唯一标准和确定指标来进行投资决策的一种方法。而净现值指的是在既定的一个方案中对于未来的资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的一个差额。这个差额的数值将决定着这个投资项目是否可以实行。当资金的流入大于流出时, 说明进行这个项目可以得到的报酬的数目在一般情况下是多于投资的现金投入的, 那么这个项目的可行度和意义就有了, 就可以列入考虑的范围之内了。相反的, 若是资金的流出大于流入, 就说明这个项目是很难正常实行并获得既定利润的。就可以考虑放弃这个项目投资了。而现值指数法是利用现值指数作为指标进行评判的, 现值指数是未来资金现值流入与流出的一个比例关系, 实际上也就是资金流入与流出的一个对比, 比例大于一或者小于一也决定着这个项目是否可行。

内含报酬率法则是直接根据拟定的方案中的所能获得的报酬和利润进行判断项目是否能够实行的一种方法, 即利用报酬率来进行判断并确定方案能否实施和通过。而内含报酬率是指能够使未来资金流入跟流出相等, 即能够使贴现率为零。当内含报酬率是大于所要求的报酬率的话, 方案就是有着实行的价值的, 若是没有超过, 则需要酌情考虑并对方案进行调整和修改。

(三) 贴现现金评价法和非贴现现金评价法的比较

投资决策评价方法中, 贴现现金评价法和非贴现现金评价法在一定层面上来说都有着其存在的意义, 但经过两者的比较, 相对于考虑了时间价值的贴现现金评价法来说, 非贴现现金评价法的收益情况的预测会显得不大精准, 往往会有夸大的情况出现而使决策者下达错误决策, 而且对于时间段不同, 投资的时间与回收时间相差太大的一些方案也没有太大的可比性, 不能有精确的衡量标准, 会大大影响投资决策。因此, 虽然非贴现现金评价法有着它自身存在的价值, 也可以弥补财务会计方面的不足, 但对于能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而言, 贴现现金法是更为合适的。

三、未来发展中可以采用并进行推广的投资决策评价方法的特征和比较

(一) 市场调查评价法的特征及优势

随着社会的快速变化和进步以及先进技术和方法的不断引进, 投资决策评价方法也在不断的进行创新和改进, 以便寻求更好更适合的投资决策评价方法。其中, 市场调查评价法就是其中的一种比较好的方式。投资决策本来就是有着一定的风险的, 想要降低其风险必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正确的评估, 而实际情况不仅包括投资项目本身的情况, 也必然离不开市场的变化。市场的变化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导致一个项目的失败, 也可能会严重影响其正常的运作。而市场调查评价法就是针对市场形势的变化以及项目的实际情况, 对方案是否实行进行一定程度的判断, 并借助相关专家的经验和判断力对所投资的项目所要承担的风险进行一个大致的评估, 然后依照调查的相关数据和信息给出一个评分, 评分越低则说明风险越低, 那么方案实行的可能性就越大。这种方法需要收集很多的信息和数据, 将可能出现的风险都最大限度的列出来, 再由专家进行分析计算, 从而做出判断。这种方法相对来说是比较贴合实际的, 也是建立在数据支撑和信息提供上的, 而且有专家的分析, 是可以作为参考的。并且, 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节约了不少时间。

(二) 概率分析评价法的特征及优势

在预估项目风险时, 可以利用概率分析评价法来进行分析, 从而帮助决策者能更好更准确的做出决策。概率分析法是把所能遇到的风险变量列出来, 并将这些变量设置为互不干扰的状态, 保持其相对独立性。然后再进行相应的组合, 计算出不同的状态和因素下投资项目的风险概率, 绘制成一张具体的风险概率示意图, 最后根据事先的预计值, 对照概率图来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比对, 最终确定方案是否实行。这种方法利用了概率学, 将不能控制、难以预估的风险用一张概率图形象化的表现出来, 使人一目了然, 并能根据这张概率图更迅速的做出判断, 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时间, 也使得投资决策的风险有所降低。对于决策者而言, 概率分析评价法更是为其提供了一个好的途径, 避免了因不知选择哪种投资决策评价方法而盲目进行选择或胡乱使用的现象。并且, 概率分析评价法包含了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变量, 是可以随时进行调整和重新组合的, 不仅提高了精确度, 还节省了许多时间和精力。

(三) 层次分析法的特征及优势

在今后的发展中, 投资决策会越来越重要并有着难以估量的价值。因此, 要更多的对可以采用并进行推广的投资决策评价方式加以更多的关注。而层次分析法作为一种新采用的方法, 也具有它独特的特征及优势。层次分明法指的是将一些复杂的一时之间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适当的分解, 然后变成一个个组成部分, 再将这些组成部分按照包含关系进行一定的排列, 将其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的结构图, 再根据平常的市场经验以及收集的信息对每一层的因素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确定其重要性, 最后再根据其重要性的大小进行排列, 并以此为依据来进行方案的原则。这种方法可以把不好进行预估和判断的风险变得容易掌控, 把投资决策的风险因素化整为零, 变成容易进行判断的因素, 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投资决策风险大、决策者判断失误的问题。同时将笼统的风险概念细致化, 并且以重要程度进行区分, 更能够使决策者进行更好的判断, 有助于确定最后的方案。并且, 层次分明法操作相对简单便捷, 并且运用起来也不算复杂, 同时经过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判断加大了精确度, 降低了投资决策风险。

四、总结

在社会经济形势不断变化和金融风险难以掌控的大环境下, 投资决策评价方法的选择对于决策者和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进将会变得越来越具有价值。但面对众多的投资决策评价方法, 决策者往往会显得无所适从。因此, 必须要对现如今常使用的一些投资决策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 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出最适合的投资决策评价方法。同时, 要不断发现并引进更多更加方便快捷的投资决策评价方法, 并进行一定程度的比较和分析, 明确每种方法的不同特征及优势, 从而可以更快的选择合适的投资决策评价方法, 以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王东明.如何对企业投资项目评价[J].中国经贸, 2015 (20) .

投资决策方法 篇2

投资决策具有现实性。

投资决策是投资行动的基础,投资决策是现代化投资经营管理的核心。投资经营管理过程就是“决策一执行一再决策一再执行”反复循环的过程。因此可以说企业的投资经营活动是在投资决策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正确的投资决策,也就没有合理的投资行动。

投资决策具有择优性。

投资决策与优选概念是并存的,投资决策中必须提供实现投资目标的几个可行方案,因为投资决策过程就是对诸投资方案进行评判选择的过程。合理的选择就是优眩优选方案不—定是最优方案,但它应是诸多可行投资方案中最满意的投资方案。

投资决策具有风险性。

投资决策方法的比较 篇3

一、标准金融学的投资决策理论

标准金融学的投资决策理论主要包括: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PT)、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套利定价模型(APT)和期权定价模型(OPM)等。马柯维茨资产组合理论是经典投资决策理论的基础。

马柯维茨最早同时采用资产的期望收益率和以方差代表的风险来研究资产的选择和组合问题,建立了资产组合模型。与其它经济模型一样,资产组合模型建立在一系列假定之上,这些假定主要有:(1)证券市场是完全有效的;(2)证券投资者都是理性的;(3)证券的收益率为随机变量,其性质由均值和方差来描述;(4)证券的收益率服从正态分布;(5)每种资产可以无限划分;(6)无税收及交易成本等。

马柯维茨资产组合模型以方差作为风险度量的方法。方差具有良好的数学特性,在用方差度量金融和资产组合的总风险时,组合的方差可以分解为组合中单个资产收益的方差和各个资产收益之间的协方差,这是马柯维茨资产组合模型在技术上可行的基础。但当资产数目n较大时,模型的计算十分困难,不仅需要计算n个方差和n(n+1)/2个协方差,而且当协方差计算完后,还要解决由方差矩阵产生的二次规划问题。此外,该模型是建立在一系列严格假设基础之上的,这些假设与现实相差很大。

在马柯维茨之后,托宾、夏普、林特纳、莫辛、罗斯等人对资产组合理论进行了拓展,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理论。

资本资产定价问题由美国三位经济学家威廉·夏普、约翰·林特纳和简·莫辛在各自对资本市场研究的基础上共同提出,并发展成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简称CAPM),它与马柯维茨的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有着极其紧密的关系。马柯维茨的证券组合理论表明: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应该从自身的偏好出发,结合衡量收益和风险的期望收益率和标准差所组成的有效集,对证券组合的最优资产结构进行选择。CAPM正是在马柯维茨的证券组合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如果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人人都根据马柯维茨的证券组合理论进行投资决策。那么资本这种资产的价格将由什么决定以及如何决定。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最终用资本市场线(CML)和证券市场线(SML)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套利定价理论(简称Am3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罗斯于1976年首先提出,它从一个更广泛的角度来研究和说明风险资产的均衡定价问题。与CAPM一样,套利定价理论是以完全竞争和有效资本市场为前提。分析和探讨风险资产的收益发生过程。但APT假定收益是由一个因素模型所产生,因而,不用对投资者偏好做出较强的假定,仅仅要求投资者是一个偏好拥有财富多多益善者即可。比较而言,APT较之CAPM在内涵和实用性上更具广泛意义。但在理论的严密性上却相对不足。

总之,标准金融学的投资决策理论通过以马柯维茨、夏普等为首的众多经济学家的努力,在基本概念的创新、理论体系的完善、重要结论的实证和理论应用的拓展上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二、行为金融学的投资决策理论

行为金融学的投资决策理论主要有期望理论、行为组合理论、BSV模型、DHS模型、HS模型等。

期望理论是Kahnenman和Tversky于1979年提出的,他们通过实验对比发现,大多数投资者并非标准金融投资者,而是行为投资者:他们的行为并不总是理性的,他们也不总是风险规避的。投资者对不同选择可能产生的结果的计算和比较,是通过对价值乘以决策权值(由价值函数给出)而非概率来进行的。也就是说,行为投资者并非根据绝对收入规模,而是根据初始参考点的收入或财富的比较来判断投资的收益与风险并进行投资决策的。在损失时投资者是风险偏好的,而在盈利时则是风险规避的。

行为组合理论是Meir Statman和Hersh Shetim于2000年提出的。它针对均值——方差方法以及以其为基础的投资决策行为分析理论的缺陷,从投资人的最优投资决策,实际上是不确定条件下的心理选择的事实出发,确立了以预期财富和安全质量来进行组合投资选择的方法根基,以此来研究投资者的最优投资决策行为。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IM)进行了扩展,提出了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APM)。在BAPM中,投资者被分为两类:信息交易者和噪声交易者。信息交易者严格按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行事,他们不受认知偏差的影响,只关注组合的均值和方差;噪声交易者则会犯各种认知偏差的错误,并没有严格的对均值方差的偏好。两类交易者相互影响,共同决定资产价格。证券的预期收益是由其“行为β”决定的,B是均值方差有效组合的切线的斜率。这里的均值方差有效组合并不等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的市场组合,因为现在的证券价格受到噪声交易者的影响。另外,BAPM还对在噪声交易者存在条件下的市场组合回报的分布、风险溢价、期限结构、期权定价等进行了全面研究。

BSV模型(Barberis,Shleiferand Vishny,1996)认为,人们进行投资决策时存在两种偏差:一种是相似性偏差,即投资者过分重视近期数据的变化模式。而对产生这些数据的总体特征重视不够。这会造成投资者对新信息反应过度,认为近期股价的变化反映了其未来变化的趋势,从而错误地对价格变化进行外推。另一种是保守性偏差,投资者不能及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修正自己的预期模型。这会造成投资者对新信息反应不足,认为股价收益的变化只是一种暂时现象,投资者未能根据收益的变化调整对未来收益的预期,而是当后来的实际收益与先前的预期收益不符时才进行调整。投资者在相似性偏差和保守性偏差之间的状态转移遵循贝叶斯法则。

DHS模型fDaniel,Hirsheifer and Subramanyam,1998)将投资者分为有信息和无信息两类。该模型中投资者被认为存在私人信息偏差,即投资者会对自己的研究结果过度自信,若私人信息是积极的,过度自信的投资者会将股价推高到一个远离其基本面的价格,而未来的公开信息将逐步使股价回归。假定公开信息以一种非线形的自我归因偏差方式影响投资者的私人信心,则投资者会变得更加自信。

HS模型(Hongand Steinl999)又称统一理论模型funified theorymodel)。HS将投资者分为“观察消息者”和“动量交易者”,在此假设下,HS将反映不足和过度反应统一归结为关于基本价值信息的逐渐

扩散,最初由于“观察信息者”对私人信息反映不足的倾向,使得“动量交易者”力图通过套利策略来利用这一点,而这样做的结果恰好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过度反应。因为动量交易者认为近期股价的上涨暗含着利好的私人信息在市场中传播,但他们无法估计传播的程度,从而导致过度反映。

三、两种投资决策理论的比较

通过对上面两种投资决策理论比较发现,两种理论最基本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假设条件的不同,由不同的假设条件推导出不同投资决策方法。

标准金融学投资决策理论的基本假设是“理性人”假设,基于“理性人”假设又提出了有效市场假设。标准金融理论将人的理性完全抽象化,把行为人设定为完全意义上的“理性人”,即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运用理性进行成本和收益比较而做出对自己效用最大化的决策。这一前提抽象掉了行为主体对事件的认知局限以及信息、环境等不确定性因素对行为主体的影响,所以,以完全理性假设构建的标准金融理论不能全面而有效的解释人类的选择行为。20世纪80年代,金融市场上存在大量与“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设相悖的异象:股票长期投资的收益溢价;股票价格的异常波动与股价泡沫;股价对于市场信息反应过度或反应不足等。这些现象都证明了经典投资决策理论存在缺陷。

行为金融学投资决策理论包含两个基本假设:一是至少一部分投资人的行为是非理性的(经常犯认知错误);二是标准金融学中的理性投资人不能满足非理性的资产需求,这意味着资产的价格由理性的投资需求和非理性的投资需求共同决定。行为金融学的投资决策理论以有限理性为分析前提,突出人的认知局限性以及信息、环境的不确定性对行为选择的作用。克尼曼等人通过认知心理学实验,认为人的行为选择并不像传统经济学所分析的那样存在着“偏好一致性”的经验规则,“行为最大化”也不是在任何场合都起作用,而是存在着一系列与传统经济分析不符但却影响人们选择的事实,如相似性偏差、可利用性偏差、依附性偏差、锚定效应、从众行为等。人们通常对不遵循数理金融学意义上的最优模型进行决策,即相对于标准金融学而言的有限理性。构成了行为金融学投资决策理论的基础。

行为金融学投资决策理论对原有的理性框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从人的角度来解释市场行为,充分考虑了市场参与者心理因素的作用。为人们理解金融市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它是第一个较为系统地对效率市场假说和标准金融理论提出挑战并能够有效地解释市场异常行为的理论。行为金融理论以心理学对人类的研究成果为依据,以人们的实际决策心理为出发点,讨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它注重投资者决策心理的多样性,突破了传统金融理论只注重最优决策模型,简单地认为理性投资决策模型就是决定证券市场价格变化的实际投资决策模型的假设,使人们对金融市场投资者行为的研究由“应该怎么做决策”转变到“实际是怎样做决策”,研究更接近实际。然而,行为金融学的投资决策理论目前还处在发展的初步阶段,还没有经过全面系统的检验。当前理论只局限在用投资者固定的行为偏差去解释各种异常现象,缺少能直接应用于实际投资的模型。

参考文献:

[1]Avinash k,Dixit,Robet S,Pindyck,不确定条件下的投资【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02年。

[2]唐波、张宇莹、陈德棉,投资决策理论新发展——实物期权理论研究综述,财贸研究,2006年第6期。

[3]张元萍,现代投资理论与实务[M],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北京:2004年。

[4]毕艳杰,行为金融理论述评,首都经贸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5]余学斌,新古典主义金融与行为金融的比较[J],当代经理人,2005年第17期。

[6]王佳声,行为金融理论:观点、发展与应用,理论学刊,2006年第4期。

[7]姚娜,行为金融理论的评述及其发展方向,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投资决策方法的比较 篇4

投资对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投资则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因为长期投资往往具有投资金额大、影响时间长、变现能力差、投资风险大和不经常发生等特点。对企业而言, 长期投资的科学决策是充分利用投资机会同时又避免严重的投资决策失误的重要保障, 是企业牢牢抓住投资机会, 求得长期稳健发展的基础。如何科学地进行长期投资决策, 是人们一直以来力图弄清的问题。因此, 本文对长期投资决策分析方法进行系统的梳理与总结, 并比较其各自的优劣长短。

长期投资决策的评价指标主要有投资利润率 (ROI) 、投资回收期 (PP) 、净现值 (NPV) 、现值指数 (PI) 、内含报酬率 (IRR) 等。一般情况下, 当NPV≥0, NPVR≥0, PI≥1, IRR≥i (i为资金成本或项目的期望收益率) , 项目投资才具备可行性, 可以考虑接受该项投资。但是, 这些方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1.投资利润率和投资回收期法则, 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对于长期投资而言, 更是如此。2.净现值法则和现值指数以及内含报酬率方法, 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但是没考虑项目的风险性。长期投资的风险性是进行投资决策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是否充分考虑了项目的风险性, 也是投资决策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考量。3.对于长期投资而言, 管理者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可能具有的管理灵活性, 对于项目投资而言, 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 关于投资决策的新发展是将期权概念引入投资决策中以考察管理者在投资建设过程中的灵活性。这就是实物期权方法。本文对实物期权方法进行了介绍, 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到的结论是, 要根据项目的特点, 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对于现金流比较稳定的项目, 采用净现值法则并参考现值指数与内含报酬率等指标, 可以给投资者一个较为简单符合直觉的判断依据。对于较为复杂的项目, 管理者在建设过程中的管理灵活性是至关重要的, 采用实物期权方法, 可以为我们决策提供更为深入的考察思路, 提供有益的参考。但实物期权自身也有其局限性, 主要是项目隐含期权的价值如何的确定, 是一个较为困难的事情, 隐含期权的价值是传统净现值法则与实物期权法则之间的根本区别所在。实物期权在大型项目、跨国投资、高风险行业的决策中, 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先介绍长期投资决策的主要方法, 然后对各个方法进行比较, 指出其优点与不足。最后得到结论。

二、长期投资决策方法的文献回顾

长期投资是指为维持生产能力而进行的期限超过一年的投资, 包括构建厂房, 购置机器设备, 或者进行期限超过一年的股票或债券投资。我们这里主要探讨实物投资方面。包括更新改造投资和扩大再生产投资。长期投资由于期限长, 资金占用量较大, 长期中不可控因素多, 一些长期投资往往具有不可逆性, 使得投资决定一旦做出, 其对企业的影响将难以消除, 如果造成损失, 将对企业带来巨大的影响。这样一来, 长期投资的成功与否, 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对长期投资决策分析方法的探究, 是业界与学术界一直努力探索的问题。人们在进行长期投资决策分析时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净现值法、回收期法、年平均投资报酬率法、现值指数法与内含报酬率法等等 (董维庄、薛运蓉, 1998) 。下面我们逐一进行简要介绍, 为了后面进行比较分析, 我们尽可能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进行。

2.1净现值法则 (NPV)

净现值表示投资的未来净现金流的贴现值之和。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 NCFi为第i期的净现金流, 项目投资初期, 净现金流为负, 表示项目的投资, 后期中净现金流为负则表示追加的净投资。净现金流为正, 则表示项目的产出带来的正的收益。ri表示第i期的利率, 则表示贴现率。

决策规则:项目的净现值大于0, 则投资, 否则, 就放弃。如果存在多个备选项目进行比较, 则选择净现值最大的项目。

2.2投资回收期法则 (PP)

投资回收期是将项目的全部投资收回时所需要的期限。也就是使下式成立的最小的n。

项目的回收期越短, 则说明可以越早收回投资, 项目就越好因为回收期之后的收入在投资者看来则是净利润。

决策规则:与期望的回收期比较, 如果较短, 则可行, 否则, 放弃。

回收期法则考虑的是多久可以收回投资, 方法简单, 具有一定直觉上的吸引力。其局限在于:1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2对各期现金流的分布情况考虑不足。尤其是对回收期以后收到的现金流, 不予仔细考虑, 无法区分相同回收期的项目之间的差异。

改进的方法, 将现金流贴现, 计算现值回收期, 这样, 可以解决资金的时间价值问题。方法为, 求最小的期数使得贴现的净现金流之和为0.其表达式如下:

在实际应用中, 往往和净现值相结合, 可以对长期投资项目的收益情况进行比较, 从而选择最优的投资项目。

2.3年平均投资报酬率法 (ROI)

年平均报酬率:各年平均利润与初始投资额之比得到各年投资报酬率, 得到年平均投资报酬率。计算公式为:

其中, PR为各年的利润额, TC为初始投资总额,

年平均投资报酬率越高的项目越有吸引力。当投资的报酬率大于期望的报酬率时, 则认为投资是可行, 否则, 就放弃该投资。但是, 该指标也没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将资金的时间价值考虑进来, 可以改进为现值平均报酬率, 方法是将各年利润额贴现, 然后计算现值的平均报酬率。

2.4现值指数法 (PI)

现值指数:投资未来报酬的总现值与投资额的现值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 表示投资额的现值。这考虑了多期 (J期) 投资的情况。现值指数法反映了投资的回收能力。该指数越大, 反映其盈利能力越强, 越有吸引力。

决策规则:当PI大于1时, 表示投资能收回成本, 项目可行。否则, 应放弃。

2.5内含报酬率法 (IRR)

内含报酬率:是指使得项目的净现值为0的贴现率, 记为IRR。其计算公式为:

内含报酬率IRR越高, 项目越有吸引力。如果内含报酬率低于无风险利率Rf, 则项目不可行。因为该项目还不如直接将资金用于无风险投资 (如存银行, 购买国债) 的收益高。

决策规则:将内含报酬率与预先设定的期望报酬率进行比较, 大于期望报酬率则进行投资, 否则应放弃。

以上五种方法是传统的投资决策方法, 其主要的优点是简单, 符合人们的直觉。对于小型投资, 便于快捷的得出一个直观的结论。其主要的问题是:1投资回收期法和年平均利润率法, 都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给投资决策带来较大的偏误。尤其是在项目建设期限较长, 投资须陆续进行, 而融资成本在不断变化的情况下, 这两种方法的参考价值将大大降低。当然, 可以将现金流按照资金时间价值贴现, 但这样一来, 就丧失了某种直观性, 不如净现值法则等。2净现值法则、现值指数法和内含报酬率法则都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提高了指标的决策参考性。但是, 这些指标在处理长期投资项目的风险性方面, 存在较大的争议。对风险溢价的问题处理是否得当, 将影响其在投资决策中的作用。不仅如此, 它们都没有考虑项目投资建设这一长期过程中管理者所具有的灵活应变能力, 实际上隐含在项目建设中的管理者灵活选择的可能性是具有价值的。考虑这种管理灵活性的方法, 称为实物期权法。

2.6实物期权法 (RealOptions)

自从Mayer (1977) 对传统的净现值法则提出质疑并首次提出实物期权 (Real Options) 的概念以来, “衍生思想者”们将金融期权的理念运用到实际投资决策领域, 找到了实物期权方法, 以刻画精明的投资家们在纷繁复杂、风云变换的投资环境中具有的管理灵活性所带来的潜在价值。实物期权法则认为:投资项目的价值不仅来自单个投资项目所直接带来的现金流量, 还来自成长的机会。

长期投资项目的价值应该将其隐含的选择权价值考虑其中, 得到经期权调整的项目价值, 该价值等于传统的NPV+OV (期权价值) 。

这些期权价值 (OV) 隐含在长期投资项目中, 具体如下:

(1) 延迟期权 (Optiontodefer) 。管理者可以根据市场条件的好坏而决定是立即投资还是等待更有利的时机再投资。延迟期权类似金融中的看涨期权, 一旦投资, 这种延迟投资期权的价值应作为投资的机会成本纳入其考虑的范围。典型的例子是当管理者拥有一份租约、许可证或者专利权, 在规定的一段时间内, 他有权力推迟投资以等待更为有利的信息, 而不必立即做出投资决定。对房地产开发商而言, 在获得土地两年内拥有延迟期权。

(2) 改变经营规模的期权 (Optiontoalteroperatingscale)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 可以根据经济形势是否有利而改变规模, 这相当于金融中的障碍期权 (BarrierOptions) 。当经济形势好于预期企业可以扩大经营规模, 即拥有扩张期权 (Expand) ;反之, 若发现经济不如预期时, 企业可以削减生产规模, 必要时可以处理掉一部分固定资产以减少损失, 即企业拥有收缩期权 (Contract) 。在极端情况下, 企业可以暂时停产, 待经济好转时再重开 (Shutdownand Restart) 。

(3) 放弃期权 (Optiontoabandon) 。当市场变得极其糟糕管理者认为不可能好转时, 可以将固定资产或其他有价资产卖掉以收回残值。在资本密集型行业, 固定资产的残值可能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 相当于企业拥有一份看跌期权。

(4) 转换期权 (Optiontoswitch) 。当企业可以采用多种具有替代性的投入要素生产同一种产品, 或者同一投入要素可以生产不同的产品 (不一定是同时生产) , 企业就拥有了转换期权。对具有替代性的要素而言, 企业可以根据各自的成本相对优势或者工艺的改进, 选择相对低廉的投入品, 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对能生产多种产品的情形, 企业可以产品的相对价格优势或产品的需求变化, 采取最佳生产方式。

(5) 阶段投资期权 (Time-tobuildoption) 。适宜阶段投资的情形。当一项投资是分阶段进行, 其支出也是分阶段逐步发生时, 各阶段可以看作是一系列子项目, 每一阶段的支出都使企业获得进行下一阶段投资的期权, 当投资过程出现不利的信息时, 企业可以停止投资以避免进一步的损失。这是一种复合期权。这是来自项目具有不同阶段的复合期权, 可用于新品研发的投资决策。

(6) 增长期权 (Growthoptions) 。对一系列连续投资而言, 若前期的投资是后续投资的必要前提, 只有当前期投资完成后, 后续投资才有可能, 这时, 前期投资实际上获得了后续投资的期权。这对跨国经营、某些战略收购, 可能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前期的投资使后续投资成为可能, 所以阶段投资期权和增长期权应该看作前期投资所获得的收益。那么, 由传统的净现值法则认为得不偿失的项目, 出于战略上的考虑, 也许是可行的。

1990年代后期, 实物期权的价值概念和定价技术引起了学术界、管理顾问和投资分析师们的广泛关注。实物期权方法先后在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行业、制造业、电信等行业得到应用并取得了成功。并在国外逐渐成为风险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三、长期投资决策分析方法的比较

这里, 我们主要分析净现值法则、内含报酬率法和实物期权方法。对于投资回收期法则和年平均投资报酬率法则, 其主要问题是没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前已述及, 在此不再赘述。

3.1净现值法则 (NPV)

传统的净现值法则认为:投资项目的未来预期收益按一定的贴现率贴现后的价值大于投资额, 企业就应该进行投资。净现值法则看似直观易懂, 但这种贴现现金流方法 (DCF) 在实际中面临四大问题: (1) 贴现率的确定;选用无风险利率则忽略了项目的风险性, 考虑风险的大小而将无风险利率进行调整似乎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但如何调整在实践中并非易事。更重要的是项目风险会由于未来不可预料的事件而改变。而灵活的管理策略和高超的管理技巧又会减少项目的风险。 (2) 项目的预期现金流如何准确估计这在长期投资中尤其困难。 (3) 未考虑项目对其他资产的现金流的影响; (4) 未考虑项目对未来投资机会的影响。

这些问题, 现值指数法同样存在 (这里不再赘述) 。

关于贴现率的选择问题, 有人提出在无风险利率的基础上, 根据项目的风险大小选择相应的风险溢价, 作为贴现率。而风险溢价的大小, 则根据与项目风险相似的既有项目的风险溢价来确定或者, 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APM) 来确定风险的市场价格, 进而确定项目所应具有的风险溢价。对于无风险利率, 净现值法则假定为常数, 实际上, 无风险利率与项目现金流的期限有着密切关系。大量文献研究了无风险利率与对应期限之间的关系, 探讨利率期限结构。一些文献试图利用利率期限结构的结果来对不同时期收到的现金流采用不同的无风险利率来贴现, 如周荣喜和车君 (2010) 的尝试。

3.2内涵报酬率 (IRR)

内含报酬率IRR方法似乎可以避折现率的选取问题, 内含报酬率IRR可理解为项目实际得到的报酬, 看来也很符合人们直觉, 较之净现值法则, 不需要估计折现率。

但内含报酬率存在以下问题:第一, 当预计现金流量各年不等时, 内含报酬率指标的计算繁杂。第二,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 会出现多个内含报酬率现象。第三, 在评价两个不同方案时, 有时会出现内含报酬率指标与净现值指标相互矛盾的情形。第四, 内含报酬率指标不遵从价值追加法则 (张信东, 2000) 。而且, 在进行长期投资决策时, 单纯看内含报酬率可能使决策有失偏颇, 因为内含报酬率规则还存在以下问题: (1) 未考虑投资规模。 (2) 不能比较具有不同回收期的项目间的优劣。

关于多个内含报酬率的问题。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在项目存续期间, 净现金流的符号会改变两次以上。因此, 张信东 (2000) 提出将项目的净现金流进行区分, 净现金流为负的表示项目的投资, 而净现金流为正的则表示项目产出的资金, 这部分资金用内含报酬率来贴现是不合适的, 因为这部分现金流不大可能再投资于项目本身, 而是投资于别的项目。因此, 其贴现率应该改为再投资所获得的合意收益率来作为贴现率。这样, 项目评价中就不可能存在多个内含报酬率的情形, 而且也更切合实际。

不过, 在实际中, 这往往涉及什么才是再投资合意的收益率的问题, 这可能使得内含报酬率的确定具有主观性。而且, 将一个项目的评价与未来的再投资所获得的合意收益率联系起来, 可能使问题变得更复杂。

在实践中, 决策者往往需要将内含报酬率和净现值法则以及投资回收期等指标综合考虑。

3.3实物期权法 (RealOptions)

实物期权方法与传统投资决策方法相比, 其根本之处在于考虑了管理灵活性所带来的期权价值。然而, 在实践中, 期权的价值却是难以精准确定。首先, 对于相当一部分长期投资而言, 投资者一旦投资, 成本可能就无法收回, 具有沉没成本的性质, 使得投资具有不可逆性。管理者的灵活性可能价值并不大。其次, 这些期权是隐含在项目长期投资决策中, 并不能单独分割出来, 不能进行交易。因此, 不可交易的期权, 其真正的市场价值如何, 并非毫无争议。而要以此来进行投资决策, 可能也是困难的。第三, 期权的价值难于确定还不仅仅在于其不可交易性, 还在于它本身的计算是复杂的, 尤其是当多个期权相互作用, 形成复合期权, 其价值的确定就变得更复杂了。实际投资项目往往涉及不止一种期权, 这多重相互作用的期权 (Multipleinteractingoptions) 提升了企业向上增殖的潜力, 规避了企业价值下跌的风险, 后续的各种期权的存在会影响一种期权的价值, 改变其执行与否的决策, 相应地, 前面的期权的执行会从根本上改变基础资产的性质、状况, 从而改变投资的风险结构与风险暴露的程度。各种期权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 会产生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 故多重相互作用的期权的存在其总体效应并不能将各期权价值简单相加。多种期权存在时对投资决策的最终影响, 不仅取决于各期权的价值的大小, 还取决于它们之间的可加性和各期权会执行的联合概率分布。第四, 实物期权的观念对中国的决策者, 可能还有一个接受过程, 这也是它在中国的长期投资决策中应用不广泛的一个重要原因 (潘庆华、王冬冬, 2003) 。

然而, 实物期权的方法, 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如何考虑战略投资决策, 投资管理的灵活性如何变为现实的价值的一个思路。对于高风险行业, 多阶段投资的项目, 对于跨国投资等, 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是对大型项目实施更精细化管理的一个未来研究方向。

四、结论

本文分析比较了各种长期投资决策方法的优势与局限。主要是, 较早使用的投资回收期法和年平均利润率方法, 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不过其优点在于比较直观、符合直觉。在人们意识到资金时间价值的重要性以后, 对项目评价的方法转化为以净现值法则为主的贴现法则。包括净现值法、现值系数法和内含报酬率法则。其主要的优势是易于理解, 符合直觉, 主要问题在于对风险现金流的确定与贴现率的选择上, 可能造成投资决策的主观性。还存在一个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间所共有的局限。不过这个在实践中, 可以相互参考, 得到更全面综合的评价。关于这一点, 潘庆华和王冬冬 (2003) 提出用层次分析法 (AHP) 来进行多目标评价与选择。实物期权方法则在贴现法则的基础上, 考虑了长期投资决策中的管理灵活性, 并借助金融学的期权思想, 为管理灵活性确定出一个相对合理的价值, 为战略投资决策、复杂投资和高风险行业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更符合当今日益复杂的投资环境中更为精巧的决策管理实际, 是未来投资决策分析方法向前推进的一个方向。

在实际应用中, 应该根据项目自身的特点, 选择合适的投资决策分析方法, 并非越复杂越好。各个方法各有利弊, 有待改进, 应该根据长期投资的备选项目的特点和企业长期发展战略, 灵活选择。多方论证, 仔细分析, 全面考察, 多指标结合, 对于正确的投资决策无疑是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宋小敏, 杨青, 万君康:项目投资经济效益评价原理与方法研究.中国管理科学.2002 (1)

[2].张信东:论内含报酬率的缺陷与修正.商业研究.2000 (2)

[3].潘庆华, 王冬冬:风险投资决策分析方法述评.经济问题探索.2003 (10)

[4].周荣喜, 车君:基于利率期限结构模型的净现值公式.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0 (1)

[5].董维庄, 薛运蓉:关于长期投资决策方法的比较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98 (1)

[6].焦媛媛, 韩文秀, 杜军:投资项目中的实物期权及其相互作用.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3 (4)

[7].于洋, 王发辉, 杜永怡:我国实物期权研究的回顾与思考.科研管理.2003 (7)

[8].赵昌文, 杨记军, 杜江.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的风险投资项目评估模型.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 (12)

投资决策方法的比较 篇5

关键词:项目投资;投资决策;折现现金流量方法;决策方法分析

项目投资决策是企业在日常运营中经常需要面对的问题。投入要大于产出,这是权衡所有投资项目是否可行的最基本标准。项目的回报在很大程度上会表现为未来项目运营时可能回收到的净现金流量。而在项目还未运营之前,如何采用合理的方法来对未来可能的收益和回报进行科学的评估,是本文拟探讨的重点。

一、项目投资过程中现金流量的构成

企业投资过程中的现金流按项目运营阶段的不同一般可分为初始期现金流、运营期现金流和项目终结时的现金流。在运用项目投资的主要折现现金流量方法对项目各个时期的现金流量进行测算时,可能会涉及到的现金流量大致如下:

1.初始期现金流,包括:①投资前费用:主要有项目的可行性论证费、勘察设计评估费、技术资料费、土地购置费及其他相关的可按受益原则归集进项目的费用等;②设备购置安装费用:主要包括为购买、运输和安装项目运营所需的设备而发生的各项费用;③建筑工程费用:主要指进行项目土建工程所发生的费用;④营运资金垫支:往往会需要在运营初期垫支一定数额的营运资金,这部分营运资金的垫支一般要到项目寿命终结时才能收回;⑤原有固定资产的变价净收入:即将原有固定资产进行变卖时所得的收入扣除相关税金后的净收益;⑥不可预见费用:初期可能发生的一系列在投资项目正常运作前不能完全估计到的各项费用。

2.项目运营期现金流:项目运营期的现金流一般以年为单位进行测算。项目的年营业收入,减去该项目年营业现金支出和应缴纳的税金,就构成了项目的年营业现金净流量NCF(Net Cash Flow)。

3.项目终结时的主要现金流,包括:①设备、流水线等的残值收入或变价净收入:即扣除了应缴纳的税金、清理费用等支出后的净收益;②原有垫支在各种流动资产上的垫支资金的收回;③停止使用的土地的变价收入。

二、投资决策中折现现金流量的主要计算方法一:净现值法

净现值法测算时的主要思路是:将项目运营期内各年现金流入流出量计算出年现金净流量,然后将各年现金净流量计算复利现值并加总,再减去初始投资额,得出在初始投资时点上项目的净现值。

运用净现值法对项目投资进行决策时以项目的净现值(绝对数)作为取舍依据, 只有一个备选方案时,净现值为正者即认为其具有投资的可行性;有多个互斥的备选方案时,则选用净现值正值较大的项目。这样的做法是直观简单,同时也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和方案的净收益。缺点是,若多个互斥的备选方案间项目投资规模相差较大,比如说当需要在未来年现金流量50万和5个亿的两个项目间进行投资决策时,净现值法由于只采用绝对数指标,就不能科学地基于投资和回报的对应比例关系对投资作出判断。同时,净现值法只能揭示项目运营期内各年现金的净流量,其据以计算复利现值的折现率一般采用的是社会平均资金回报率,并不能揭示各个项目方案本身可能达到的实际报酬率。

三、投资决策中折现现金流量的主要计算方法二:现值指数法

现值指数法是将项目现金流转换为指数这种相对数指标,来以此为据进行项目的取舍。计算时先测算出项目未来各年现金净流量的总现值,再除以初始投资额,就得到该项目在投资起始时点上的获利指数,也即该项目的现值指数。

现值指数法的决策规则是: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时,若该方案的现值指数大于1或等于1(即项目未来各年现金净流量的总现值超过或等于初始投资额),则认为该项目具有投资的可行性;在有多个方案的互斥选择决策中,宜选取获利指数超过1最多的项目进行投资。

采用现值指数法最大的优点在于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对投资规模相差较大的互斥项目进行科学决策。净现值法采用的是绝对数指标,反映的是投资的效益;而现值指数是相对数指标,是项目未来现金净流量的总现值与初始投资额的比值,反映的是投资的效率。现值指数法下计算出的现值指数比值愈高,则该项目相对于其自身的初始投资规模而言,以未来现金净流量的现值衡量的投资回报率也愈高(不管各互斥项目间初始投资规模的绝对数差距有多大)。本质上来讲,这种方法与净现值法是类似的,都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和方案的净收益,只不过运用了不同的统计方式来展现指标,因而更科学,可以应用于独立投资机会获利能力的比较。缺点与净现值法类似,据以计算复利现值的折现率是社会平均资金回报率,不揭示项目本身的投资回报率。但若现值指数法计算出的比值正好为1,则此时所运用的折现率就为该项目内含的投资回报率。

四、投资决策中折现现金流量的主要计算方法三:内含报酬率法

所谓内含报酬率,是指能够使项目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等于未来现金流出量现值的折现率,或者说是使投资方案净现值为零的折现率。内含报酬率法根据项目本身内含的报酬率来评价方案的优劣。

使用内含报酬率法并手工计算时需要预估一个折现率来对方案的净现值进行逐步测试,如果净现值为正数,说明方案本身的报酬率超过估计的折现率,应提高折现率后进一步测试;若净现值为负数,说明方案本身的报酬率低于估计的折现率,应降低折现率后进一步测试。最后再基于已有的测试数据,用插值法求解出精确的内含报酬率(即能使项目未来现金净流入等于未来现金净流出的投资回报率)。在投资回报率等于项目内含报酬率的情况下,项目的总净现值为零。

不管是使用净现值法还是使用现值指数法,都没有反映出项目真实的报酬率。而内含报酬率法则弥补了这一缺陷。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投资决策中,若计算出的内含报酬率大于或等于公司的资金成本或公司的必要报酬率,则就认为项目具有投资的可行性;反之,则拒绝。在有多个备选方案的互斥投资决策中,宜选用内含报酬率超过公司资金成本或必要报酬率最多的项目进行投资。

五、投资决策中使用现金流量和折现指标的优点

投资决策方法的比较 篇6

一、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分析

1. 静态评价指标存在的弊端

(1) 静态投资回收期指标只说明投资回收的时间, 但不能说明投资回收后的收益情况。一般说来, 在投资额相等的情况下静态投资回收期越短的方案越好, 但是投资回收后有无收益及收益多少却无法揭示, 从而造成决策失败。如a、b项目均投资50万元, a项目在未来两年内每年净现金流量为25万元, 然后项目终结报废;b项目在未来五年内每年净现金流量为25万元, 然后项目终结报废。如果仅从静态投资回收期看, 似乎a、b两个项目都可取, 但实际只有b项目可取。另外, 静态投资回收期没有考虑时间价值, 也可能造成决策失败。但a、b项目均投资50万元, a项目在未来五年内第一年净现金流量为30万元, 第二年净现金流量为20万元, 以后三年每年净现金流量为25万元, 然后项目终结报废;b项目在未来五年内第一年净现金流量为20万元, 第二年净现金流量为30万元, 以后三年每年净现金流量为25万元, 然后项目终结报废。如果仅从静态投资回收期及投资回收后的收益看, 似乎a、b两个项目都可取, 但如果考虑时间价值则实际只有a项目可取。

(2) 投资利润率指标虽然以相对数弥补了静态投资回收期指标的第一个缺点, 但却无法弥补由于没有考虑时间价值而产生的第二个缺点, 因而仍然可能造成决策失败。

(3) 当非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和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发生矛盾时, 应以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为准。

2. 简述静态和动态评价指标的决策原则

由于折现的评价指标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 因而弥补了非折现评价指标的缺点。本文着重针对折现评价指标在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企业投资的最主要动机是取得投资收益, 投资决策就是要在若干待选方案中, 选择投资小、收益大的方案。如何进行投资决策, 前面已经提到考虑时间价值和不考虑时间价值两种方法进行决策。

(1) 回收期法和投资收益率法属于非折现法。回收期法是根据重新收回某项投资所需时间来判断投资是否可行的方法。它将计算出的回收期与预定回收期比较, 如果前者大于后者, 则方案可行, 否则不可行, 回收期越短越好。投资收益率法是将投资项目的投资收益率与该项投资的资本成本加以比较, 进而判断投资是否可行的方法, 如果投资收益率大于资本成本, 方案可行, 否则不可行, 投资收益率越大越好。

(2) 贴现法包括现值法、净现值法、获利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四种方法。现值法是将项目投产到报废的各年净现金流量折算成的总现值与投资总额进行比较, 若大于, 可行, 否则不可行, 而且差额越大越好。净现值法是现值法的变化形式, 它直接根据净现值的正、负来判断 (净现值=总现值-投资总额) , 净现值为正, 方案可行, 越大越好, 否则不可行。净现值率法是用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占原始投资现值综合的百分率, 净现值率指标大于或等于零, 方案可行。获利指数法则是根据获利指数大小来进行判断, 大于1可行, 越大越好, 否则不可行。内含报酬率法将内含报酬率与资本成本比较, 前者大于后者, 方案可行, 否则不可行, 内含报酬率越大越好。企业在进行投资时, 可采取上述方法的任何一种方法进行决策。

3. 比较贴现法和非贴现法下评价指标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回收期法通俗易懂, 大致能反映投资回收速度, 而且计算简便, 但是, 它夸大了投资的回收速度, 忽略了回收期后的收益, 容易造成严重的退缩不前。因为许多对企业的长期生存至关重要的较大型投资项目, 并非在开始几年内就能带来投资收益, 其次, 决策者以回收期作参数, 往往会导致企业优先考虑急功近利的项目, 导致放弃长期成功的方案。最重要的一个缺陷是它忽视了时间价值, 认为不同时点的资金价值相同, 将不同时点的资金直接代入进行有关计算, 这是不符合金融原理的。投资收益率法也比较通俗易懂, 计算也不复杂, 但它没有采用现金流量观, 并与回收期法一样, 未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把第一年的现金流量与最后一年的现金流量看作具有相同的价值, 其决策可能不正确。而贴现法下的各种方法则考虑了时间价值, 将投资项目每年净现金流量按资本成本 (折现率) 进行折现, 使不同时点的资金具有可比性, 较真实地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现金流入对投资盈利的不同作用。财务管理最基本的观念就是货币时间价值, 运用货币时间价值观念要把项目未来的成本和收益都以现值表示, 如果收益现值大于成本现值则项目应予接受, 反之则应拒绝。因此, 我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多采用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的贴现法, 以贴现法为主, 以非贴现法为辅。

二、决策方案比较分析

1. 采纳与否的决策

当某一方案面临采用或不采用的选择时, 这种决策称为采纳与否的决策。很明显, 只有当该方案符合某一标准时, 它才会被采用, 否则将被拒绝。

这时, 方案优劣取舍的基本标准是:净现值NPV≥0, 净现值率NPVR≥0, 获利指数PI≥1, 内部收益率IRR≥I, 投资利润率≥基准 (设定) 投资利润率, 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PP≤N/2 (即项目计算期的一半) , 不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PP’≤P/2 (即项目经营期的一半) 。

只有当某方案的某项指标符合上述该项指标的标准要求时, 该方案才会被采用, 因为它的采用将会增加企业的利润, 否则将被拒绝。

值得强调的是:当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的评价结论与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内部收益率等主要指标的评价结论发生矛盾时, 应当以主要指标的评价结论为准。

2. 选择互斥的决策

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方案可供选择时, 如果选择其中某一方案而舍弃其他方案, 这种决策称为选择互斥的决策。很明显, 当该方案仅符合某项指标 (如净现值) 的基本标准时, 并不意味着它会被采用;只有当该方案符合基本标准并且符合设定标准时, 它才会被采用, 否则将被拒绝。

这时, 如果各项指标均符合设定标准的要求, 则说明该方案为最优方案;但当有关指标相互矛盾时 (即有的指标认为甲方案好, 而有的指标则认为丙方案或其他方案好) , 则不能简单地说应根据净现值判断优劣或根据内部收益率判断优劣。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投资额不等或项目计算期不同的多个方案的选择互斥决策中, 这时应考虑采取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和年等额净回收额法进行正确的选择。

所谓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 是指在原始投资额不同的两个方案的差量净现金流量△NCF的基础上, 计算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IRR, 并据以判断方案优劣的方法。在此法下, 当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指标大于或等于基准收益率或设定折现率时, 原始投资额大的方案较优;反之, 则投资少方案为优。

年等额净回收额法是指在投资额不等且项目计算期不同的情况下, 根据各个投资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指标的大小来选择最优方案的决策方法。计算时, 某一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等于该方案的净现值与相关的资本回收系数 (即指年金现值系数的倒数) 的乘积。在该方法下, 所有方案中年等额净回收额最大的方案即为最优方案。

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和年等额净回收额法适用于原始投资不相同的多方案比较, 后者尤其适用于项目计算期不同的多方案比较决策。

3. 相容选择的决策

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方案可供选择时, 如果选择其一而无需舍弃其他方案 (即可以同时选择多个方案) , 这种决策称为相容选择的决策 (又称投资组合的决策) 。

决策时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1) 如果企业可用资本无数量限制, 可按净现值率的大小排序, 顺序选择有利可图的方案进行组合决策。

(2) 如果企业可用资本有数量限制, 即不能投资于所有可接受的项目时, 可按下列原则处理:

(1) 按净现值率的大小排序, 在可用资金范围内优先选择净现值率大的方案进行组合;

(2) 某一组合使用资金总额不得超过可用资金的数额, 否则即为无效组合;

(3) 每一组合应为有效组合, 如果某一组合含于另一组合内 (如a、b项目组合含于a、b、c项目组合内) , 该组合 (如a、b项目组合) 即为无效组合;

(4) 各组合的最优选择标准是:组合的净现值总额最大 (往往是既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资金又使综合净现值率最大的组合) 。

投资决策方法的比较 篇7

NP V法的应用逻辑和适用范围

NPV法是传统投资决策中一种主要评价方法, 是指项目按部门或行业的基准收益率或设定的折现率, 将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折现到计算初期的现值总和, 并利用净现值的大小评价投资方案的一种投资决策方法。其决策的基本原则为:若一个投资项目的净现值NPV>O, 可考虑接受此投资项目, 反之应予以拒绝。当有多个投资方案可进行比较时, 应选择净现值最大的方案。净现值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的CI为现金流入量, CO为现金流出量, ic为设定的折现率或基准收益率, t为项目计算期。

NPV法依据的原理是:假设预计的现金流入在年末肯定可以实现, 并把原始投资看成按预定贴现率借入的, 当净现值为正时偿还本息后该项目仍有剩余的收益, 当净现值为零时偿还本息后一无所获, 当净现值为负时该项目收益不足以偿还本息[1]。

NPV法的优势在于可使投资项目决策评价定量化且计算方便, 但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决策时暗含的前提是:要求项目未来的现金流量分布如预测的那样准确, 项目在预测的生命期中一直延续到期末, 管理人员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环境的变化只能被动地接受。因此NPV法的适用范围是:现金流相对稳定或已确定的项目, 并且项目在投资后没有任何后续机会, 不会存在中途改变或取消的情况。所以对于确定性或不确定性较小的投资来说, 运用NPV法是可行的, 但在不确定性较高的情况下, 就需要对其进行修正。

实物期权法的内涵

实物期权脱胎于金融期权, 是指以期权概念定义的实物资产的选择权, 企业在进行决策时能根据尚不确定的因素改变投资行为的权利, 而不是义务。

期权具有价值, 随着标的资产价格的波动而波动。期权交易使期权持有者在避免项目产生不利后果的同时, 又可把握有利的变动趋势。这种收益与损失的不对等性, 形成了期权的价值内涵, 既保证了高风险所带来的高收益, 又能将损失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内 (期权费) 。对实物期权法来说, 企业在实物资产上所作的投资决策都可被简单地看做一个期权, 即一个企业对一个项目的投资可看做购买一个权利, 赋予企业在一定时间内有权按执行价格取得或投资该项目。该约定资产 (项目) 的市场价值随市场变化而波动, 当市场价格大于执行价格时有利可图, 企业便执行该期权 (即选择投资) [2]。因此, 实物资产投资的价值可采取类似评估一般期权的方式进行评估。在面临不确定性市场条件的实物投资中, 何时投资?怎样投资?投资多少?这些不仅都是可选择的, 而且这些选择权都是有价值的。不确定性越大, 期权的价值越大, 而一旦作出相应的投资决策, 就意味着执行 (消灭) 了相应的期权。

从实物期权的角度看, 一项投资项目的价值应是:ENPV (投资项目的全部价值) =静态的NPV+ROV (投资项目期权的价值) 。在实务中, ROV主要通过两种期权定价模型来计量:一种是针对具有单一不确定性来源和单一决策时间的Black-Scholes定价模型, 适用于评价连续条件下的风险投资决策;另一种是二叉树模型, 适用于评价离散条件下的风险投资决策。但有许多实际的投资项目是较复杂的, 不确定性来源较多、决策时间不定, 这时就需要采用

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3]:

式中的代表含实物期权的投资项目价值, C+、C-分别代表市场好和不好时的实物期权价值, r为无风险利率。

代表风险中性概率的公式为:

式中的为项目现金流现值, V+、V-分别代表市场好和不好时第一年末的现值

不确定条件下实物期权法与NPV法的比较

实物期权法与NPV法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NPV法认为投资是可逆的, 若市场条件低于预期, 可放弃投资并收回成本, 并且认为投资不能延缓, 投资机会只存在于现时中。而实物期权在投资中则着眼于实际情况, 认为投资是不可逆的, 即项目一旦投资, 资本转化为沉没成本而不容易收回, 并且认为投资是可延缓的。在实务中, 大多数投资是不可逆且可延缓的。在延缓问题上, NPV法未考虑因项目投资所形成的项目价值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延, 许多不确定性的环境因素会最终得以消除。选择投资的时机不同, 项目的风险就会发生改变, 从而有利于决策者有效利用获利机会, 实现投资项目价值的最大化[4], 这正是实物期权所关注的。

2.在不稳定性的价值反映上, 由于高不确定性在NPV法中不仅意味着高折现率, 而且选取折现率具有很大的主观色彩, 所以项目的评估价值就越小, 在决策中单纯以净现值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容易导致失误。在实物期权中, 较高的不稳定性造成了较高的期权价格, 其投资机会的价值就越高, 因此不确定性在实物期权看来是有价值的。

3.NPV法忽视了投资项目中的管理柔性, 在净现值中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是:要么现在就投资, 要么永远不投资的一次性决策, 而管理者只是被动地拒绝或接受某项目, 即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管理者也不能根据未来的变化作出适时的调整。NPV法难以对这种能改变项目的实施时间和进程的柔性价值进行评价。而实物期权法则考虑了管理柔性,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者处于主动地位, 可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投资, 并且还可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条件对项目运营计划进行相应调整[5], 以规避在市场条件不利时继续实施项目而造成的更大损失, 如暂停或终止项目。

4.NPV法灵活性不强, 它假设未来的变化总是按一条清晰可见的轨迹运行, 无论是对现金流还是所需采用的风险折现率, 未考虑对未来变化进行适时调整。而实物期权法的灵活性强, 面对不确定性较大的市场环境, 管理者可根据现在或未来市场条件的变化, 对运营的投资项目进行调整, 为规避风险提供了可能。如项目投资建成并运营后, 可根据市场条件的优劣, 决定是否追加投资、扩大规模或缩减生产、转产。

5.在企业成长机会和发展战略上, 实物期权法对着眼于未来的投资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弥补了NPV法的这一缺陷。NPV法通常是把净现值为正的项目作为投资决策的准则, 但在实务中, 企业的投资活动并不是都能立即获益, 有些投资的目的在短期内也不一定单纯是为了获得财务上的利益。从长远看, 企业现在投入的资本是为了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为企业未来获益创造机会。

实物期权法与NPV法的实证比较

某公司计划投资一种IT新产品, 所需投资额为1200万元。该公司对生产拥有一年的选择权, 即生产可马上开始或一年以后开始。一年后该项目产生的现金流有两种可能性:如果新产品的市场前景良好, 项目寿命期内所产生的各期现金流贴现到第一年末的价值为2050万元;如果新产品的市场前景不好, 各期现金流贴现到第一年末的价值为800万元;新产品市场前景的好与坏的概率均为50%。假定该项目适用的风险调整贴现率为20%, 无风险收益率为8%, 按传统NPV法评价该项目, 项目现金流现值 (V) = (2050×0.5+800×0.5) ÷1+20%=1187.5万元;净现值 (NPV) =1187.5-1200=-12.5万元。按照NPV法决策标准, 项目的净现值为-12.5万元, 即NPV<0, 此项目不应实施。但是, 如果市场行情在未来会转好, 那么推迟期权的价值可能为正。进一步用实物期权法进行分析, 即一年后该公司根据市场情况选择或放弃该项目, 一年后投资的价值为:I*= (1+r) I= (1+0.08) ×1200=1296万元。若一年后市场情况良好, 则该投资方案的期权价值为:C+=max (V+-I*, 0) = (2050-1296, 0) =754万元。若一年后市场情况不好, 则该投资方案的期权价值为:C-=max (V--I*, 0) = (800-1296, 0) =0万元。

根据风险中性假设分析方法, 风险中性概率为:

该项目推迟期权的价值为:

该投资项目的真实价值为ENPV=NPV十=-12.5+279.26=266.76万元>0。

上述结果表明, 在不确定性较大的环境下, 通过运用实物期权法, 可真实地反映项目价值的内在特性, 避免单一运用NPV法来确定项目价值作为依据的不合理性, 因此该项目可以实施。

实物期权法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思路和方法, 它对不确定性的合理评价, 在实践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应用价值, 但这并不是说NPV法可以摒弃。实物期权法是在保留NPV法合理内核的基础上, 弥补了它在不确定性投资决策中的缺陷, 把不确定性看做项目价值中的一部分, 完整地体现了项目可利用的价值。在项目净现值接近0时, 采用实物期权法更有现实意义。

摘要:NPV (净现值) 法作为传统投资决策方法, 虽然有其固有优势, 但是在不确定性环境中, 实物期权法显得更为合理。本文通过对NPV法与实物期权法在投资决策中的比较分析, 说明实物期权法对于有效解决目前日益增加的环境不确定性问题, 以及改变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思维方式, 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投资决策,净现值法,实物期权法,比较分析

参考文献

[1]马林.实物期权与净现值法在创新项目投资中的比较研究.商业经济, 2010 (12) .

[2]杨海军.投资决策中实物期权与NPV法的比较分析.兰州学刊, 2006 (9) .

[3]杨春鹏.实物期权及其应用.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4]丁延岩.企业投资决策中的实物期权法和净现值法比较分析.社会科学家, 2005 (5) .

投资决策方法的比较 篇8

安全投资是指安全活动投入的一切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从企业生产的角度, 安全保护了生产人员, 维护和保障了生产资料和生产的环境, 是技术的生产功能能够得以充分发挥, 安全就成为追求生产效果, 经济利益的基础。安全对企业取得的生产和经济效益将产生有创造价值的作用, 也就具有了投资的意义。而决策是人们在求生存与发展中, 基于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及主观条件的认识和把握, 寻求并选择某种最佳 (满意) 准则和行动方案而进行的活动。从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和避免危害、减轻损失的综合效益看, 要使企业能够进行合理的安全投入, 就必须改变安全投资的可行性评价模式, 使企业看到安全投资的全面效益, 做出最佳 (满意) 决策。

安全投资决策主要用于解决以下两个问题:第一, 看投资方案的经济效果是否可以满足某一绝对检验标准的要求, 即解决方案的“筛选”问题;第二, 对于多种备选方案, 看哪个方案的经济效果更好, 即解决方案的“排队”和“择优”问题。

2 安全投资决策的基本要求

(1) 扩大企业的成本范围, 使其全面包括直接和间接安全成本, 并利用安全成本的分类和安全成本会计来确认和计量企业的安全成本。

(2) 正确进行成本分配。要求正确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 以使原来归属到费用项目的安全成本, 能够采用适当的成本动因分配到特定的过程和产品上。

(3) 要延长项目评价的时间范围, 以便更好地反映项目的全部成本和效益。安全项目带来的, 如产品质量、生产效益的提高, 公司和产品形象的改进, 减少的健康、医疗费用等只有通过考虑时间因素的财务指标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来。

(4) 采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项目评价指标, 以使结果更符合现时并反映投资的实际成本和效益。

3 安全投资决策的步骤

安全投资项目具有一般投资项目的共同属性, 因此有关财务评价中的常用指标也适用于对安全投资项目的评价。

3.1 安全成本的确认

安全成本可以看成是安全投资的支出 (即以安全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 , 可以分为安全工程费用和安全预防费用。安全工程费用A1, 其经济目的是为实现一定的安全生产水平而提供基础条件, 主要项目包括:①设备购入;②安全监测费;③安全工程的设计、评审费。安全预防费用A2, 其作用是防止不安全因素的产生, 主要项目包括:①安全工程和设施的运营费;②安全奖;③安全培训教育费用;④安全情报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馈费用;⑤安全工程设施的维护维修费。其中安全工程费用A1可以看成是项目开始时一次性投入, 安全预防费用A2, 可以看成是每年的固定投入。

3.2 安全收益的确认

安全收益可以看成是安全投资的收入, 安全收益=减损产出+增值产出。

(1) 安全减损产出B1=Σ损失减少量=前期 (安全措施前) 损失-后期 (安全措施后) 损失

而损失项目包括:

①伤亡损失减少量;②职业病损失减少量;③事故的财产损失减少量;④危害事件的经济消耗损失减少量。

安全减损产出B1=k1j1+k2j2+k3j3+k4j4=Σkiji

式中j1——计算期内伤亡直接损失减少量 (价值量) , j1=死亡减少量+受伤减少量;

j2——计算期内职业病直接损失减少量 (价值量) ;

j3——计算期内事故财产直接损失减少量 (价值量) ;

j4——计算期内危害事件直接损失减少量 (价值量) ;

ki——第i种损失的间接损失与直接损失比例倍数。

(2) 安全增值产出。

安全增值产出B2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提高劳动者的安全素质, 提升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 从而提升劳动力的工效作用;②安全条例或环境对生产技术或生产资料的保护作用;③安全绩效作为企业商誉体现, 对市场、信贷和用户的资信都发挥良好作用。

3.3 选择合理的安全投资决策的分析、评价方法

(1) 净现值法评价安全投资项目。

净现值是指整个方案计算期内累计的净现金流现值, 换句话说, 就是安全投资项目总收入现值与总支出现值之差。计算公式为

undefined

式中NCFt——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 即第t年的现金流入减去现金流出。

如果方案的净现值大于0, 则说明该方案投资能够取得满意的经济效果。在若干备选方案中, 净现值最大的经济效果最佳。

但是净现值指标的缺点在用于多方案的比选时, 一般要求各方案的计算期一致。

(2) 年值法评价安全投资项目。

年值法是指将各方案在其寿命期内的现金流按某一定的标准折现率折算成等额年值进行比较。对于寿命不等的备选方案, 使用年值法比较, 可以使方案之间具有可比性。

将净现值折算成等额年金就是净年值, 净年值的计算公式为

NAV= NPV (A/P, i, n)

对特定项目而言, 净年值与净现值的评价效果是等价的, 适用净现值的一切分析, 对净年值都适用;NAV>0, 即认为方案具有满意的经济效果, 可以通过绝对标准的检验;进行多方案比选时, NAV大的方案为优。

(3) 投资收益率法评价安全投资项目。

使用现值法和年值法评价安全投资方案的经济效果, 需要事先给定一个标准折现率, 该折现率反映了投资者所希望达到的单位投资年收益水平。净现值与净年值大于零, 表明单位投资的平均收益水平高于标准折现率。但现值法与年值法没有直接给出单位投资的实际年均收益水平。如果希望了解投资方案单位投资的实际年均收益水平, 则需要使用投资收益率法进行方案的经济效果评价。因为要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 所以在这里要用到动态投资收益率法。

投资收益率的计算, 通常需要“逐步测试法”。首先估计一个贴现率, 用它来计算方案的净现值;如果净现值为正数, 说明方案本身的报酬率超过估计的贴现率, 应提高贴现率后进一步测试;如果净现值为负数, 说明方案本身的报酬率低于估计的贴现率, 应降低贴现率后进一步测试。经过多次测试, 寻找出使净现值接近于零的贴现率, 即为方案本身的投资收益率。

计算出的内部收益率应与给定的标准收益率 (即年值法和现值法中的标准折现率) 相比较, 若内部收益率大于标准收益率, 说明方案在经济上是可行的。若进行多方案比较, 以内部收益率大的方案为优。

4 结论

安全投资决策是安全生产决策的重要内容之一, 定量分析是决策科学的基本方法, 利用“收益——成本”法进行安全投资决策, 具有下列优点:

(1) “收益——成本”决策方法将安全投资项目与企业的财务状况相挂钩, 方法简洁明了, 便于企业结合自身的财务情况做出安全投资决策。

(2) 在考虑安全投资能力的动态指标中, 净现值、净年值、投资收益率是三个重要的评价指标, 在投资期内选取适当的评价指标, 可以确定安全投资项目的可行性。

(3) 从理论上说, 这种“收益——成本”方法做出的投资决策是一种满意解, 即在可供选择的方案中, 使有限的安全投资取得最佳的经济效果, 更符合实际情况, 可作为企业确定安全投资项目的决策依据。

摘要:根据安全投资决策的基本要求, 结合安全会计和安全经济学中有关安全成本与收益的确认方法, 利用财务投资评价中的三个评价指标, 就如何进行安全投资决策做出了适当探讨。

关键词:安全投资决策,安全成本,安全收益

参考文献

[1]罗云.安全经济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3) .

[2]田水承.现代安全经济理论与实物[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4, (3) .

[3]曹瑞钰.环境经济学与循环经济[M].杭州: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6) .

安全投资决策的可变模糊优选方法 篇9

关键词:安全投资,决策,灰色关联分析,可变模糊集,重要性,相对优属度

1 引言

安全投资[1,2,3]是指为了提高企业的系统安全性、预防各种事故的发生、防止因工伤亡、消除事故隐患、治理尘毒等的全部费用。安全投资主要可分为五个投资方向[4]:安全技术投资、工业卫生投资、安全教育投资、劳动用品投资和日常安全管理投资。一般地,企业安全生产状况不仅与安全投资额大小有关,而且还与安全投资的配比有关。因此,在进行安全投资时,无论安全投资额能否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研究各安全分项投资的分配比例对于企业科学合理地做出正确决策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对企业以往安全投资数据进行评价,可以客观、清晰地反映该企业历年安全投资状况和其中隐含的相对合理的安全投资结构分配比例。为此,本文利用可变模糊优选模型及方法对企业安全投资状况进行分析评价,以期为企业管理者在进行安全投资决策时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2 可变模糊优选模型与方法

2.1 模糊可变集合定义[5]

定义:设论域U上的对立模糊概念(事物、现象),以undefined与undefined表示吸引与排斥性质,对U中的任意元素u(u∈U),在参考连续统区间[1](对undefined与[0,1](对undefined的任一点上,吸引与排斥的相对隶属度分别为undefined和undefined。

undefined

式中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称为U的模糊可变集合。令

undefined

A+、A-、A0分别称为模糊可变集合undefined的吸引(为主)域、排斥(为主)域和渐变式质变界。

设C是undefined的可变因子集

undefined

式中:CA为可变模型集;CB为可变模型参数集;CC为除模型及其参数之外的可变其他因子集。

undefined

统一称为模糊可变集合undefined关于可变因子集C的可变域。

undefined

统一称为模糊可变集合V关于可变因子集C的量变域。

2.2 可变模糊优选模型与方法

可变模糊优选模型即可变模糊模式识别两级模型,是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的简化,它不需知道指标的标准特征值,求解比较简单,且该模型方法能得到与可变模糊模式识别模型一致的结果[5]。因此,可变模糊优选法可用于工程技术领域的各种优选、识别与决策问题的求解[6,7,8,9]。

2.2.1 重要性排序方法改进

可变模糊优选法的关键是解决在一系列样本(或方案)下各指标间的二元比较问题,即重要性的二元比较和优越性的二元比较。其中,重要性的二元比较目的是确定各指标的相对隶属度,进而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向量。重要性二元比较的基本思路:据各指标重要性排序,并结合描述重要性概念的一系列模糊语气算子、模糊标度以及相对隶属度关系[5]确定各指标的相对隶属度,将相对隶属度向量归一化后即得到各指标的权重向量。在进行重要性的二元比较时,指标的重要性排序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对于该问题,常采用的方法是凭借个人的知识、经验进行主观判断,并且,各指标在不同样本下的重要性顺序也不尽相同。因此,各指标的重要性排序显得至关重要。灰色关联分析理论是分析系统指标重要性关系的有力工具[4,10,11]。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的重要性顺序,使结果更加客观、合理,符合实际。

2.2.2 可变模糊优选方法

安全投资决策的可变模糊优选方法计算步骤:

第一步 据指标特征值矩阵X确定指标相对优属度矩阵R=(rij)。

对于越大越优(效益)型指标,其相对优属度按式

undefined

处理;

对于越小越优(成本)型指标,其相对优属度按式

undefined

处理。

第二步 确定指标权向量W。本文采用重要性概念的模糊量化理论[5]并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方法[4,9,10,11]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其中,模糊语气算子与模糊标度、相对隶属度关系如表1所示。

第三步 据下式求解各方案在四种模型下的相对优属度向量uj(j=1,2,3,4)。

undefined

式中,wi为指标权重;α为优化标准参数,α=1为最小一乘方准则,α=2为最小二乘方准则;p为距离参数,p=1为海明距离,p=2为欧式距离。α、p称为可变模糊模型参数,通常有四种组合[5]:

(1)α=1,p=1时,式(13)变为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线性模型)

undefined

(2)α=1,p=2时,式(13)变为TOPSIS理想点模型(非线性模型)

undefined

(3)α=2,p=1时,式(13)变为sigmoid激励函数模型(非线性模型)

undefined

(4)α=2,p=2时,式(13)变为经典模糊优选模型(非线性模型)

undefined

第四步 计算uj(j=1,2,3,4)的平均值,得到方案平均相对优属度向量undefined。

第五步 优选决策。据undefined中各方案对应的相对优属度按从大到小对方案进行排序,相对优属度大者方案优先。

3 实例分析

某化工企业安全投资包括5类:安全技术投资(C1)、工业卫生投资(C2)、安全教育投资(C3)、劳动保护用品投资(C4)、日常安全管理投资(C5),该企业最近5年的各安全分项投资及事故直接经济损失(C6)状况如表2所示。

据1.2中优选决策步骤进行优选。首先,由表1得到指标特征值矩阵:

undefined

据式(11),(12)得到指标相对优属度矩阵:

undefined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得到灰色关联度序列:r=(0.4727,0.6061,0.6026,0.6285,0.6430,0.7389),根据r确定六个指标的重要性顺序依次为:C6-C5-C4-C2-C3-C1。根据以上重要性顺序,以C6为标准与其它5个指标进行重要性的二元比较:C6与C5相比属于稍稍与略为之间;与C4相比属于略为,与C2相比属于略为与较为之间;与C3相比属于略为与较为中值和较为之间,且更接近于略为与较为中值;与C1相比属于较为与明显之间。因此,根据上述分析及“模糊语气算子与模糊标度、相对隶属度关系”得到六项指标的相对隶属度向量:

undefined

对W′做归一化处理即得各指标因素的权重向量:

undefined

然后,据式(13)得到各方案在四种模型下的相对优属度向量分别为:

undefined

于是,各方案平均相对优属度向量为:undefined。

从而各方案的排列顺序为:1-2-3-4-5,即最优方案为年序号1。

由上述结果可知,在最近5年中,年序号1的安全投资状况最好,年序号5的安全投资状况最差。因此,在下一年度进行安全投资决策时可以将年序号1的各项安全投资额在当年总投资额中所占的比例作为投资配比的参考,其各项安全投资百分比为:28.79%,17.24%,2.85%,48.87%,2.25%,并结合该企业当时面临的条件和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做出最终决策。

4 结论

(1)本文在改进了重要性排序方法的基础上,将可变模糊优选模型及方法应用于安全投资决策问题上,较客观地反映出一个企业在最近一段时间内的安全投资状况和其中隐含的相对合理的安全投资结构分配比例,对企业管理者制定下一年度安全投资方案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可变模糊优选决策方法利用四种不同的模型进行求解并综合取均值,较单一计算模型更为科学合理,且保证了最终决策结果的可靠性。

投资决策方法的比较 篇10

1 项目投资决策方法的评价

1.1 非贴现分析法

非贴现分析法的特征在于进行项目投资评价时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而将不同时点发生的现金流量看成是等值的。这种分析方法主要有静态投资回收期法和会计收益率法。

1.1.1 静态投资回收期法

静态投资回收期法是指以投资项目经营净现金流量抵偿原始总投资所需要的全部时间的长短来确定项目投资价值的一种方法。项目投资静态投资回收期最短的方案被认为是最好的方案,因此这种方法的关键是计算各投资项目的静态投资回收期。

当原始投资额一次性支付且各年现金净流量相等时:

当各年现金净流量不等,或原始投资额分次支付时:

静态投资回收期法通俗易懂,能大致反映投资回收速度,将对现金净流量的预测重点放在“近期”,有利于规避风险,而且计算简便。但是这种方法有两个缺陷:第一,它忽略了回收期后的收益,容易使企业在投资上退缩不前。因为许多对企业的长期生存至关重要的较大型投资项目,并非在开始几年内就能带来收益,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产生效益的,越到后期可能效益越明显。单单考虑回收期,有可能得到的是小头,失掉的是大头。第二,由于决策者以回收期作为参数,往往优先考虑急功近利的项目,导致放弃长期成功的方案[2]。

1.1.2 会计收益率法

会计收益率法是以会计收益率作为评价项目投资价值的参数的一种方法。会计收益率(ROI)是指达产期正常年份的年息税前利润或运营期年均息税前利润占项目总投资的百分比。

会计收益率在计算时,使用会计报表上的数据以及普通会计收益和成本观念。这种方法要求企业事先确定要达到的目标会计收益率。若计算出来的会计收益率不低于同类项目的目标会计收益率,则方案可以接受;若存在若干个互斥的可接受方案,则应选择其中会计收益率最高的方案。会计收益率法也是一种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但它也遭到人们的异议:一是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二是没有采用现金流量观,而是以会计核算数据作为计算的基础。

1.2 贴现分析法

贴现分析法是指在进行项目投资评价时,先将项目各年的现金流量贴现,然后计算有关指标判定项目可行性的方法,主要包括净现值法和内含报酬率法。

1.2.1 净现值法

净现值(NPV)是指在项目计算期内,按设定折现率或基准收益率计算的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的代数和。净现值法也是通过观察净现值的符号和比较可行方案净现值的大小来进行方案择优的方法。净现值(NPV)的计算公式是:

净现值法对项目的取舍原则是: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则说明投资项目的收益率不低于预定的贴现率,方案可行;净现值若小于零,则说明投资项目的收益率低于预定的指标,方案不可行。与非贴现分析方法相比,净现值法有效地克服了它们的缺陷,充分考虑了时间价值和项目有效期的全部现金流量其取舍标准也较好地体现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

1.2.2 内部收益率法

内部收益率法又称内部报酬率法.它是在现值法与年值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方法是将投资效果用求得某种贴现率的形式来表示,在这个贴现率条件下,使投资项目现金流出量的现值总和,与投产后整个寿命期中现金流入量现值正好相等。或者说项目在使用寿命期中的净现值为零时,所求得的贴现率就是该项目的内部收益率.它一般用符号IRR表示。根据上述含义有NPV=0。显而易见,它只适用于收益费用型项目。

对于一个投资项目,计算出满足以上要求的特定贴现率—内部收益率,用来和一般的利率和标准收益率进行对比,看是在其水平之上或之下,从而衡量出这个投资项目的投资效果是高或是低。如果计算的内部收益率IRR大于标准贴现率i,;反之,IRR

因为在一个项目投资系统中,净现值随贴现率的大小变化,呈一定函数关系,即NPV=f(i)。如图所示:当该函数曲线与横轴(i)相交时的交点所示之利率,其净现值恰好为零。因此,该贴现率值即为其内部收益率(IRR).计算内部收益率时,为了避免解高次方程,国外常采用一种简单、适用的方法[3]。内含报酬率法的最大优点就是它能较准确地计算出投资项目的实际报酬率,可以根据方案内在报酬率的高低来决定方案的取舍,从而使项目投资决策趋于精确化。其缺点是计算比较复杂。

2 项目投资决策方法的选择原则

项目投资决策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投资项目的特性而定,本人认为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2.1 投资项目时间的长短

投资项目时间的长短视公司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以5年作为划分投资项目时间长短的界限。投资项目时间的长短与选择财务评价方法的复杂程度成正比,即投资项目时间越长,企业所选用的财务评价方法越复杂。比如,企业投资于寿命仅为两年的项目,采取净现值法所获得的项目效益远不如静态投资回收期法,因为项目寿命过短,折现作用可忽略不计,相比之下静态回收期法不仅方便快捷,而且有利于管理层迅速作出投资决策,回收期法所获得的收益将大于净现值法。反之,如果投资项目时间较长,简单的财务评价方法的优势将不复存在,由于投资项目时间越长,货币时间因素的作用越大,风险在项目中的地位就应该越重要,因此,出于谨慎考虑,应选择较为复杂的财务评价方法为宜。

2.2 投资项目规模的大小

投资项目规模与公司所选择财务评价方法的复杂程度正相关。一般情况下,项目投资规模越大,项目重要性越高,一旦决策的重要性增强,净现值法就会成为首选的资本预算方法。当制定一个正确的投资决策成为重中之重,而诸如评估管理人员等问题的急迫性或者重要程度退居次席时,回收期法就不常使用了。于是,在进行关系重大的资本预算时,比如是否要购买大型设备、建造厂房或兼并一家公司,回收期法就很少被采用。因而,投资项目规模越大,公司所选择的财务评价方法越复杂。

2.3 投资项目数量的多少

投资项目数量的多少与财务评价方法选择难易程度需辩证分析。如果投资项目重要程度不高,而且规模较小,但是数量较多,则静态回收期法选用复杂的财务评价方法,即内部回收率和净现值法。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反之,如果投资项目重要性较高,无论投资项目的多少,都应选用复杂的财务评价方法,即内部收益率法和净现值法[4]。

3 中小企业项目投资决策方法的选择

3.1 中小企业项目投资决策方法主要采用非贴现分析法

中小企业项目投资具有数额较小,时间较短的特点,即使非贴现分析法没有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但是货币的时间价值对整个项目投资的影响力也是非常小,它能满足中小企业投资决策分析的需要,不会造成重大的偏差。而贴现分析法过于复杂,计算难度大,应用不好将导致投资决策错误。而且分析成本高,还需要有较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来应用,中小企业很难承担得起,所以中小企业项目投资决策一般不采用贴现分析法,而主要采用非贴现分析法。

3.2 中小企业项目投资决策有时也应结合贴现分析法

在一般情况下,中小企业的项目投资决策倾向于使用非贴现分析法,但这并不能削弱贴现分析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中小企业越是发展,越是追求升级壮大,项目投资的规模、范围和频率就越接近于大型企业,在这个时候进行项目投资决策不但要采用非贴现分析法,而且还应结合贴现分析法,采用现金流量的观念和相应的贴现分析法进行辅助决策。

3.3 中小企业项目投资决策在采用定量方法时应结合定性方法

定性方法是指利用直观的资料依靠个人的经验和主观分析及判断能力,对项目投资过行决策分析,这种方法因不需要建立决策模型,简单使用,因而在中小企业进行项目投资决策时往往应结合定性方法。

3.4 中小企业项目投资决策有时应采用调整现金流量法和风险调整折现率法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的作用使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利益都具有不确定性,客观上都存在着风险。在这种经济环境下,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变得就十分困难,对项目投资的评价就需要慎之又慎,必须对投资项目的风险进行处置,其方法有调整现金流量法和风险调整折现率法。

3.4.1 调整现金流量法

调整现金流量法是指把不确定的现金流量调整确定的现金流量,然后用无风险的报酬率作为折现率计算净现值,从而选择净现值较大的方案的一种决策方法。

其中:αt是t年现金流量的肯定当量系数,它在0-1之间。

3.4.2 风险调整折现率法

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对高风险的项目,应当采用较高的折现率计算净现值。它是以调整后净现值最大为优方案的一种决策方法[5]。

摘要:为了更好地进行中小企业项目投资财务评价工作,实现投资决策的科学化,减少或避免决策失误所造成的浪费,进一步提高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本文对中小企业项目投资决策方法进行了评价,并对我国中小企业项目投资决策方法的选择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关键词:中小企业,项目投资,决策,方法

参考文献

[1]刘世云.中小企业项目投资评价指标之比较[J].财会月刊(综合),2008,(04).

[2]徐梅.中小企业项目投资分析[J].市场周刊,2005,(03).

[3]黄涛.建设项目投资决策方法及应用[J].陕西工学院学报,2002,(06).

[4]胡文献.投资决策中财务评价方法的选择[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6,(02).

上一篇:代数意义下一篇:迁移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