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学生学习人际交往

2024-08-20

帮助学生学习人际交往(精选九篇)

帮助学生学习人际交往 篇1

所谓“联想记忆”,是指“利用识记对象与客观现实的联系、已知与未知的联系、材料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来记忆的方法”。当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相类似时,往往会从这一事物引起对另一事物的联想。把记忆的材料与自己体验过的事物连结起来,记忆效果就会好,我们的教学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本身就带有一些文科性质,需要对基础知识进行反复记忆的生物学科,是不是也可以利用联想来帮助学生记忆教材知识呢?如果学生能在课堂中迅速记住所学知识,不就可以减轻课下的负担,从而增加他们对生物课堂的喜爱吗?

二、“联想记忆法”教学实例

1. 文字情景联想

用文字发音、文字本身意义等创设有趣的情景,从而加强记忆。

(1)元素分类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是高中生物一开篇就要求学生记住的知识,尤其是各种元素,因为这部分内容是以后学习“植物所必需的矿质元素”、“微生物培养基配置”、“植物工程”等的基础。

细胞中常见的元素有20多种,根据不同分类依据,又可以分为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基本元素、最基本元素等。这么多复杂的分类,一不小心就会弄错。如何帮助学生记住并且记准这部分知识呢?

我首先通过元素的具体分类结合不同分类的元素数量设计了口诀,帮助学生联想记忆。

(1个)最基本元素:C

(4个)基本元素:C、H、O、N

(6个)主要元素:C、H、O、N、P、S

(9个)大量元素:C、H、O、N、P、S、K、Ca、Mg

(6个)微量元素:Mn、B、Fe、Mo、Cu、Zn

从上可知:1最4基6主9大6微。

我们可以这样对个数和分类进行联想:“1个醉笪昆明市第一中学方贵荣

酒(1最)的司机(4基)留住(6主)客人,合起来是9个大人(9大)”,再和学生一起记牢9个具体的大量元素,无论是问4个基本元素还是6个主要元素,就在这9个大量元素中从前到后,顺着数出相应的个数便可。

而通过读音来记忆微量元素更加有趣:微量元素是一个很猛(Mn)的朋友(B),因为他有铁(Fe)做的眼睛(Mo),铜(Cu)做的心(Zn),不就是猛朋铁目铜心吗?

(2)神经细胞内外离子高低分布

与老教材相比,新课程必修3《稳态与环境》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这一问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的介绍,教材中不仅用蛙的坐骨神经放置电极连上电表的实验来说明神经细胞表面电位差的变化,还对静息电位、动作电位产生的离子基础做了简要的阐述。

要解释清楚膜内外电位变化的原因,首先就要记住在神经元未兴奋时,K、Na离子的浓度是膜内高还是膜外高,再结合教材讲解,分析膜在兴奋与未兴奋时对不同离子通透性的差别。事实上,必修1教材中介绍离子的主动运输时,已经为这里的讲授埋下了伏笔:“再如,人红细胞中K+浓度比血浆高30倍,Na+的浓度却只有血浆的1/6。”总结上述知识,学生不难判断出“人体细胞外Na+浓度高,而细胞内K+浓度高”。

此时我配合肢体语言教学生:“大家向外伸手拿东西,表示‘外拿(Na)’,手臂向内收了夹紧,表示‘内夹(K)’,外Na内K,这不就代表细胞外Na+浓度高,而细胞内K+浓度高吗?”

当学生快速记住离子的分布后,再进一步结合板图分析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的外涌有关,动作电位主要与Na+的内流有关,就容易多了。记住离子在细胞内外的分布,也可以为后续必修3讲述细胞内液、细胞外液浓度如何维持打下基础。

(3)常见的C4植物举例

常见的C4植物有:玉米、高粱、甘蔗、苋菜等,考试题目中常常喜欢考察前三者。

我讲到这一节时,正好是“超级女声”李宇春备受追捧的时期。喜欢李宇春的歌迷被媒体称为“玉米(宇迷)”,于是我灵机一动,创设了一个这样的情景:“一群‘玉米’去红‘高粱’地里听她的演唱会,他们每人左手举着一根‘甘蔗’充当荧光棒,右手捧着一把‘苋菜’当扎花”。

夸张而时尚的情景引来学生笑声一片,我再趁机让他们重复这个情景,不仅增加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也能让学生在欢乐中完成记忆。有时侯,脑海里的情景真是越夸张越容易被记住,越平淡越容易被遗忘啊。

2. 图形联想

除了用文字创设情景帮助记忆之外,我们还可以对图形进行联想。

(1)氨基酸分子式

高中生物课讲到氨基酸分子的通式时,学生还没有有机化学的基础,然而氨基酸的通式是必需掌握的内容,否则后续学习脱水缩合时,学生容易云里雾里搞不清楚,也不利于他们理解必修2中“基因的表达”的“翻译”过程。如何能帮助他们快速而有效地记住氨基酸共有基团和特有基团呢?

我在介绍了氨基、羧基的名称和写法后,带领大家在黑板上写出一个氨基酸的通式(如下图)。

我开玩笑地说:“氨基酸通式中间的C好比一张麻将桌,有三个人是串通好的老搭子,无论哪张桌子,他们三个人组合一定是一起上场。这三个人就是氨基、羧基、氢原子。

他们等待第四个人来才能凑成一桌,这挨宰的第四个人就是R基团。

总之,三个联手行骗的人是不会变的,氨基酸的特殊性就在于R基团的不同。”

学生一边笑一边在笔记本上写下氨基酸通式。此时立刻听写:“请写出丙氨酸的结构式,已知它的R基团是一个甲基(—CH3)”,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一般都能顺利完成。

(2)神经细胞

神经调节中学生较难理解的是电位变化,这部分知识难度比较大,记忆的内容也多,尤其是兴奋处未兴奋处的电位到底谁是外正内负,学生容易混淆不清。我从神经细胞传递兴奋这一特点出发,进行联想,设计了这样的教学内容:

首先在黑板上绘出(或者投影出)一个神经元的模式图,并标上静息状态下的电位外正内负。

接下来引导学生:“如果只看神经元的神经纤维部分,是不是很像一条高速公路?只不过这条公路上要跑的不是汽车,而是神经冲动。

神经元静息的时候,公路上还没有车,也就是没有发生兴奋。此时的电位是怎么样的呢?

神经细胞内部,也即是公路内部,有一条条的短线(—),这是画在公路上的行车线。而神经细胞外有许多+,这好比公路外的一根根栅栏。”

学生稍一回忆,便可以记住未兴奋处的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同时也能分辨清楚兴奋处的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了。

三、经验与反思

新课程强调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议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为此,作为老师的我们,应当竭尽自己所能,创造出更多有效的教学模式,探索出更多趣味性与实用性并重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爱上学习。而使用联想记忆法进行教学,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或者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进行联想,增加课堂趣味,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关注和认同。

如何帮助学生与同伴更好地交往 篇2

主题:我和同桌

【辅导对象】小学四年级

【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体会同桌之间的交往是双向的。2.了解好同桌的标准,学习与同桌友好相处的方法。

【活动准备】招聘书、彩色卡纸、磁铁、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

一、暖身活动:你拍拍,我拍拍

活动程序:同桌一组,按教师示范的8拍节奏拍打同桌,从肩膀到背部。然后互相交换。

交流游戏感受:在游戏中,你是如何拍打同桌的,同桌是怎样拍打你的?教师引导:在与同桌的交往中,往往是你付出什么,就将收获什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相互的。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宽松、愉快、安全的心理环境,并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到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你付出什么,就将收获什么。)

二、活动:“同桌招聘会”

1.情境引入:林兰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她的同桌个子虽小,却是吵架。两个人吵架的时候,班上同学常常批评林兰欺负弱小,林兰就更讨厌同桌了,她要求老师把同桌换掉。可老师说:“他的缺点会改正的,要相信他。”林兰为此感到很苦恼。2.你和同桌之间是怎样相处的?学生自由发言,述说自己与同桌之间的交往情况。3.续前情境:有一次林兰在日记里写了一则“招聘同桌”的广告,她罗列了许多好同桌的标准,我们今天也来模拟一次“同桌招聘会”。按自己理想中同桌的标准写一份招聘书。4.交流、应聘、竞聘。

5.小组讨论招聘条件的共同点,评出大家心目中理想同桌的主要特点。引导:同桌是我们学习生活中的伙伴,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的同桌是一个懂得尊重、谦让、帮助、欣赏的人。而你的希望也正是同桌对你的期待,我们对好同桌的要求,其实就是我们与同桌友好相处的方法。

(设计意图:以新颖的方式催化学生彼此参与和互动,充分利用团体动力,使学生在参与和分享中获取新的想法和感受,领悟到与同桌的交往是相互的,要学会与同桌友好相处。对好同桌的要求,就是我们与同桌友好相处的方法。)

三、我与同桌:“自导自演”

如果遇到下面的情境,你和你的同桌会怎么做呢? 1.手工课上,同桌忘带剪刀了„„ 2.同桌考试得了100分„„

3.做作业时,同桌把手臂一直伸到了„„ 4.上课时,同桌提醒我认真听讲„„

同桌间友好相处的秘决:相互尊重、相互谦让、相互帮助、相互了解„„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情况,通过角色体验,给学生一个展示的空间,在真情演绎中,实践与同桌友好交往的技巧。)

四、体验收获

1.分享本次辅导的收获。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篇3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物质条件给他们带来了很好的学习条件,同时也让不少学生养成了自以为是、傲慢、自私自利的性格,这些学生很少经受过挫折和失败,当挫折来临时,即使是很小的一件事没处理好,也会让他们精神崩溃,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而另一部分学生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工作,缺少父母的呵护和陪伴,或家庭条件比较而言要差些,他们孤独自闭,心理压抑,形成冷漠的性格。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做为老师,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些,才有助于是我们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二,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学生人际关系的好坏,与老师的引导和影响息息相关。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要尽到自己教书育人的职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以我所教的一个班为例,曾有一名语文老师与该班的学生关系特僵。据我了解她每上一节课都会非常生气,几乎都有学生站在教室外旁听,或在教室内站着听课。她的课以生气开始,又以生气结束。她提到学生时是面带厌恶,而学生背后是直呼其名,讨厌而无耐。学生不喜欢她,她也不喜欢这个班的学生。而实际上每次让她生气的都是那几个学生,其他的学生都是无辜者。

同样还是这个班级,我与他们的关系却很好,毕业快十年了,我与他们还保持着很好的联系。逢年过节发短信、打电话,一句句问候,一声声祝福,说说自己现在的工作情况,或自己乔迁新居,或为人父母。而与我联系最多的就是那几个让老师头疼的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呢?用他们的话说,上语文课让他们觉得特没自尊,见到语文老师就害怕,有时老师的一句鼓励的话,也让他们感到这不是由衷的,而带有一种讽刺;而我这个数学老师让他们感到亲近。其实我觉得自己并没有特意为他们做什么事,只是在毕业后见面时,他们常会提到一些小事。我想,这也许是一些原因吧。薛华说他有胃病,每次发病都很难受,只好趴在课桌上,语文老师见了,就说他上课不认真听讲,总是无精打采,而我却多次送他到医院治疗,还打电话联系他家长,多次要求他的爸爸妈妈注意孩子的饮食。方见说,有一次他不小心打破了玻璃,伤到班上同学胡英的脸,离眼睛只有几毫米远,我陪着他送胡英到医院治疗,当时他很害怕,因为他知道胡英的父母是很“凶”,自己的父母知道这事后也不会饶过他。是我鼓励他,并陪同他将胡英送回家,让他以诚恳的态度向胡英的父母道歉,这才“免遭一劫”。

第三,教给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些方法

教给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常规,如每一个人要有自信,要主动去结交朋友;对人要真诚守信,不能言而无信;要学会欣赏别人;懂得与老师相处的礼仪;知道与同学相处的原则等等。这些习慣不是一下就能形成的,而需要通过长期的一点一滴的养成,有了这些良好的修养,朋友也就自然而然的多了。

有种嫉妒心较重、恃才自傲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某方面有超过同学的地方,因此他们有时会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平时偶尔会表现出有点自负、妒忌心较重。生活、学习中只关心自己,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而一旦自己某方面不如别人,在别人取得成绩后又会由于失落而产生一种妒忌心理,甚至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还会落井下石。这种学生不注意引导,就会永远失去朋友。

周霞,从小是一个不错的学生,老师和同学都以她为骄傲,在一次“文艺表演”活动中,她没能当上主角,觉得自己的优势地位被取代。于是对同学冷言相对,不配合集体的排练。

类似这样的学生,我觉得不能过分压制他们,有嫉妒心,并不可怕,正确的引导,嫉妒也许会化为一种向上的努力。学生有了这方面的想法表现出来,比深藏在内心更好。压制他们,会让这种不好的心理埋得更深,造成心理的畸形发展,甚至对他们的一生造成不好的影响。我采取的办法是让他们尽情诉说,把深藏于内心的说不出口的、不敢说出来的话说出来,让我了解到他们产生嫉妒心理的真实原因,我再采用有效的方法让他们认识到嫉妒的危害,引导他们去学会欣赏别人,包括老师与同学。让这样的孩子认识到自己并不是十全十美,别人也不是一无是处。让他们知道要想得到别人的赞扬,必须靠自己的努力和进步去换取,而不是去贬低别人,从而抬高自己,学会在交往中凡事将心比心,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学会体谅和宽容与自己一起生活、学习的人。

第四,一种几乎对所有学生都有用的法宝,书信交往

如果你是班主任或是语文老师,让学生每周写一次周记,不规定内容,但必须是自己的作品,拒绝抄袭,(摘抄优秀片段、语句除外)。我觉得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心理状态。、虽然许多学生有什么事会直接告诉老师,不分时间、地点,即使有当事人在场,也不会有所顾忌。但有些事学生更愿意私下告诉老师,尤其是大一点的学生。我会告诉学生对于他们周记所写内容,未经学生本人许可,其他人不得传阅,包括老师也不得将其向外泄露。这样,学生放开手脚,畅所欲言。家里发生的、同学之间发生的、师生之间发生的事,高兴的、悲伤的,都能在周记中找到,通过这些微妙的语言,就能洞察出学生的人际关系以及发生了什么变化,利于老师及时的、有目的的给予指导。

帮助学生正确选择学习方法 篇4

[案例描述]

这次约小J谈话是在他连续两次质量检测不合格后,他显得有一些紧张。我先是安抚了他的情绪,然后和他一起找找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学习困难。原来小J在小学时凭着小聪明,上课只注意听十分钟,然后靠考前突击就能获得还不错的成绩。可是到了初中,由于知识量和难度的增加,作业量又加大,导致小J非常不适应,学习成绩每况愈下。通过沟通,我发现其实小J也很想改变现状,只是不知道该从何入手。于是我先肯定了他入学后的表现,并鼓励他不要放弃。接着,我帮助他认识到小学学习与初中学习的不同之处,使其在心理上作好思想准备。最后,我和他约法三章:第一,上课必须集中注意力;第二,有不懂的一定要及时问;第三,作业一定要认真完成。随后,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让他感受到我的关心,他也逐渐明确了学习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逐渐适应了初中学习,成绩也在稳步提高,正当我以为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时,又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事……

我发现小J在课堂上又开始走神,有时甚至还会打盹,作业质量有所下降,经常显得十分疲惫,人也变得有些沉默,难道是发生了什么事吗?通过沟通我了解到,原来小J一直处于超负荷状态,他希望通过增加练习量,反复操练来取得好成绩,这样一来睡觉时间被压缩,人越来越疲惫,有时课上也会打盹,而成绩又没有起色,他变得急躁,失去信心。我告诉小J,我不反对练习,练习可以帮助巩固基础知识点,让记忆更持久,但是这种方法也有一些弊端,练习过多会让人觉得很无聊,容易养成思维定式,重复练习往往效率很低。我建议小J减少每天的练习量,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反思和整理上,如在学习过程中,我要他多问自己诸如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可以用几种方法做,哪一种方法更简便,为什么错等问题。通过不断自我质疑和反思,改进自己的学习,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此外,我还要求他结合阅读领航的学习方式坚持写反思笔记,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思考梳理,记录自己在学习中的得失、改进方法、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等内容,思考:我要做什么?是怎样做的?做得怎么样?换一种方法是否更好?我的感受是什么?如何改正自己的不足?这样可促进学生反思性学习习惯的形成。然后再对出现的知识点上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以减少重复练习。渐渐地,小J的学习状态好了起来,成绩也慢慢有了起色,尤为重要的是他的良好学习行为慢慢成为他的学习习惯,带动了其余各学科的学习效率,增强了小J的自信心。

[分析与反思]

其实小J的情况在很多学生身上都发生过,我发现学生学习情况不佳,很多是由学习行为不当造成的。在对小J的案例处理过程中,我首先让其认识到小学学习与初中学习的不同之处,使其在心理上作好初中学习的思想准备。然后,我帮助小J确定对其自身发展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逐步使其养成能适应初中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最后,强调拥有自律的习惯对其学习的重要作用。

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篇5

首先,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前提是教师必须把学生当作一个独立个体平等地看待, 给学生应有的尊重和理解。自信是学生自立、学会对自己负责的心理基础。通过研究很多的实例发现, 美国学生与中国学生的很多不同。美国学生:遇事积极乐观、好奇欲强、敢尝试、能吃苦、肯动脑。中国的学生表现:遇事等待观望、缺乏兴趣、不敢尝试、不能吃苦、不肯动脑筋, 什么原因呢?不同的学校教育的方式:第一, 美国人对学生鼓励多于保护, 鼓励学生做各种尝试, 在做中学、做中练, 培养了能力、兴趣, 最重要的是树立了自信心。而我们往往是过分的保护, 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 使孩子怀疑或失去对自我价值和能力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家长怕孩子受伤、受欺, 很多事情或活动家长认为危险、脏等不让孩子玩。第二, 美国人对学生引导多于灌输。第三, 美国人对学生要求全面, 我们常常以学习代一切。美国学校教育给我们的启示是:尊重和理解是培养自信心的土壤, 鼓励和引导是培养自信心的最佳养料。

其次, 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以讨论为方式的学习方法

讨论是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 而且讨论能使人聪明。首先, 讨论可以取他人之长, 补自己之短。一个人的认识总是有限的, 人们对同一件事物, 往往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通过讨论交流, 可集中众人的智慧, 使自己的认识更全面, 更深入, 更符合实际。正如肖伯纳所说:“假如两个人各有一个苹果, 他们俩彼此交换, 每人仍只是一个苹果。但是, 如果他俩各有一种思想, 进行交换, 结果他俩就各有两种思想。”肖伯纳说得再浅显不过了。交换思想, 不但不会使人失去什么, 反而会使人的知识倍增, 使思想更开放, 更灵活, 更富有。其次, 讨论以对话形式表达思想, 必须调动视、听、说各种官能协调活动, 并伴随情绪情感和人格感染等多种心理活动。而大脑的生理结构表明, 大脑网状结构控制情绪情感, 它给智力思维等高级神经活动提供动力, 是大脑活动的动力系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对思维品质 (深刻性、敏捷性、广阔性、独创性) 产生的影响, 远比我们已经认识到的要多。讨论, 特别是平等的、激烈的讨论, 更能激发情绪。简单地说, 智力活动不能没有情感活动的参与。学校和家庭教育应该创造良好的环境气氛经常开展讨论。第三, 讨论使神经活动及时得到反馈, 有助于大脑的信息活动在动态中调整、综合, 从而使知识的准确性、有用性、牢固性、灵活性大大提高, 使知识成为有用的活的知识。著名美藉华人物理学家杨振宁就十分推崇讨论、争辩的学习方法。他说, 中国学生爱面子, 怕出错, 怕显得无知, 有意地躲避一些辩论, 而美国学生往往在七嘴八舌的争论中把知识学了进去。他们的知识体系中漏洞很多, 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成才。因为老师鼓励学生提问, 鼓励学生向权威挑战, 他们善于吸收和发展学科中的合理内核, 他们热衷于辩论, 使自己混乱的知识体系在辩论中踢除糟粕和谬误, 从而获得迅速进步。而中国学生往往是全盘接受。他们的导师也不喜欢自己的学生论辩和考证, 不把辩论放到与学习同等位置上去。杨振宁受过中美两种教育传统的影响, 他的话是值得借鉴的。讨论的好处很多, 只要目的正确、气氛恰当, 就一定能产生良好效果。

第三,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前, 先做好素质教育的工作

德智体美劳存在着明显的时代性, 这是世界发展的必然。就德育工作来说, 中国古代女人注重贞操, 男人强调义气, 而今天, 婚姻自由, 男女平等, 注重现实利益;就智育工作来说, 外延也发生了变化, 中国古代强调四书五经的学习, 以一篇文章定终生。而现在, 注重了视野的拓展, 加强了科学知识的教育, 强调了智力的开发和操作能力的考核;就体育来说, 古代以走路替代了一切锻炼形式, 而今天, 专门设置了体育课和课间操。之所以会发生这种变化, 关键是适应社会的客观发展要求, 用哲学语言表述, 叫存在决定意识, 客观决定主观。这些客观存在就表现在:科技水平的提升, 交通的发达, 通讯的便捷, 职业的繁多, 生活的改善, 节奏的紧凑, 环保的关注、新材料的开发与利用等等。而这些变化, 就带来了教育目标定位的变化。这种变化, 在智育这一块, 突出地表现就在满足“创新”的需求上。所以明确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是普及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所以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以上是说明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 接下来我要谈一下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的同时, 辅导员工作与其有哪些必然联系。人格, 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 也称人性。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 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从伦理学的角度理解, 指个人的道德品质, 体现在教师身上, 应该二者合一。教师,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是传授知识和塑造学生心灵的综合体。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们心中最完美的偶像。”教师有什么样的人格, 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 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乌申斯基说:“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无穷的, 像鲁迅的老师藤野先生, 以高尚的人格给予鲁迅极大的鼓舞。鲁迅在回国后仍深深怀念这位老师, “每当夜间疲倦时, 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 而且增加勇气了。”可见, 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巨大影响。教师的人格是教师素质的核心。现代社会对教师人格的评价标准是非常高的, 教师的人格如果存在缺陷, 不仅本身会成为道德上的伪君子, 而且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使学生对道德产生怀疑, 使教师的教育不但无效甚至产生负效应。所以辅导员工作也像上述的那样正确的为人处世风格能影响和引导学生。那么正确的学习态度必然也影响着他们。辅导员的工作虽然不像教书的教师一样面传身受, 但是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讲, 辅导员是唯一一个每天接触的老师。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辅导员的工作多么特殊, 对学生的影响多么大。

学生自然是以学习为主, 正确的学习观深深地影响着他们今后的发展。尤其是在高校, 条件相对宽松, 学生通常以自主学习为主, 那么学习观的培养就更为重要了。所以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积极的与学生探讨有关学习的方法, 帮他们建立正确的有效的学习策略, 使其在学习上, 思想上, 行为上都能和现代高校大学生的身份连接起来, 让他们成为祖国优秀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霍尔巴赫.教育理论[Z].1753.

[2]张淑娴.讨论的作用[Z].

帮助学生学习人际交往 篇6

一、快乐语文课堂构建的原则分析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使得当代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对教学内容关系处理问题的注意力度越来越高。学生、教材以及教师之间的关系, 对于课堂活动构建的科学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应当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 作为教师, 不可以对学生进行控制, 凌驾于学生之上。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与真正的参与者。学生成为课堂活动中的参与者, 才可以感受到小学语文学习的快乐, 调动起学习主动性。基础性教育的改革, 教材内容的改革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都是其重要内容。教师要抛弃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放弃传统的教学理念, 全然接受新的理念与方法。然而, 新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更新并不是完全顺利的。教师要根据快乐语文课堂构建的原则来加强小学语文快乐课堂的构建, 总结来讲就是要对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 在教学中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需求, 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让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人。

二、构建快乐语文课堂的方法分析

构建快乐的语文课堂是当代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工作内容, 利用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的小学语文学习快乐程度进行提高十分重要。下面, 我们就来对构建快乐语文课堂的方法进行阐述。

1. 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才能真正参与到小学语文的学习中来, 在小学语文中感受到快乐。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师经常会利用单调与无趣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这样很难调动起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要学会利用创新型的教学方法,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其将全部精力集中在小学语文学习内容中。在现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学习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小学语文学习的乐趣。比如在讲解《陈毅探母》的时候, 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预习, 在学习之前为学生安排好预习任务, 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 学生对于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 单纯的讲解不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激发作用。鉴于课文的体裁与内容,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本剧的演出。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 让每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剧本进行编写, 对人员进行安排。这个时间可以控制在15到20分钟左右, 在学生准备完成后, 每个小组都要上台演出。每一位学生都具有成为演员的机会, 也都具有成为观众的机会。在同学的演出中, 学生会体会到以小学语文学习的快乐, 学习的兴趣会大大提高。这样一来, 小学语文的快乐课堂得以构建, 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高。

2. 加强学习情境的创设。

学习情境, 对于小学语文课堂的快乐程度具有明显的影响。许多小学生不喜欢语文学习, 是因为枯燥的文字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单纯的讲解对于小学生来讲十分无聊。加强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形象化与直观化就成为许多语文教师的重要工作内容, 对课本内容的形式进行转换, 使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课本知识进行观察与欣赏就很重要。科学技术的发展, 使得多媒体设备以及网络资源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辅助性教学资源。加强多媒体的利用, 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 可以大大激发小学生的情感因素, 使学生具有更加强烈的情感体验, 爱上小学语文学习。比如在讲解《鲜花和星星》的时候, 在课堂上, 学生很少能真正地看到鲜花与星星, 而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相关环境的营造, 可以使小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开展语文学习。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资源的搜集与整理。搜集一些与鲜花、星星相关的图片, 下载一些宁静的音乐, 为学生创设听觉情境与视觉情境, 引导学生参与到小学语文学习活动中来。在这样的情境下, 学生的情感会融入到小学语文学习活动中, 在生动形象的直观事物面前, 学生对于课本内容的理解会更加深入。因此, 当代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自己素质的提高, 学会利用多媒体设备以及计算机, 成为一个可以构建快乐语文课堂的合格教师。

综上所述, 快乐语文课堂的构建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也是满足当代学生学习需求的重要基础。快乐语文课堂的构建现状并不尽如人意, 笔者对快乐语文课堂构建的方法进行分析, 并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例进行了阐述。希望以此来加强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快乐课堂构建的重视,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正确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快乐程度, 使学生享受语文学习, 爱上语文学习, 实现小学语文学习效率的快速提高。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如何利用课堂的有效构建,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快乐语文课堂的构建, 对于学生的学习与个人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语文课堂中快乐因子的调动, 对于课堂氛围的活跃与教学质量的提高极为有利。本文以构建快乐语文课堂, 帮助学生高效学习为题, 对小学语文快乐课堂的构建原则与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快乐课堂,小学语文,教学活动,高效学习,原则

参考文献

[1]陈若君.有效指导课堂笔记[J].新课程 (教研) , 2011, (01) .

[2]查贺琴.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J].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09, (08) .

[3]樊继磊.对小学生体育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 (下旬刊) , 2009, (12) .

帮助学生学习人际交往 篇7

1. 幼儿在交往中出现的问题

(1) 被动交往。这类幼儿有交往的愿望, 但不知道如何和同伴交往。他们看到小朋友在一起游戏, 想参与, 但不知道如何提出要求, 不知道怎样才能得到小朋友的认可, 只好站在一旁眼巴巴地看着小朋友开心地游戏。

(2) 粗暴交往。这类幼儿交往的欲望强烈, 看到小朋友在游戏的时候, 会态度生硬地插入小朋友的游戏之中, 如常常说“我要玩”“给我玩”等。当小朋友拒绝时, 会生气地推打小朋友、争抢小朋友的玩具、故意推倒小朋友搭好的积木等。这类幼儿因交往的态度和方式粗暴不受小朋友的欢迎, 往往在交往中被小朋友拒之门外。

(3) 无序交往。这类幼儿在与小朋友交往中, 不遵守活动的规则, 被小朋友排斥。如在小朋友玩大型玩具时不遵守排队的规则和要求, 屡屡插队;区域活动时无视活动的规则和要求, 在区域中大声喧哗影响他人, 或争抢区域游戏的材料, 致使小朋友的活动受到干扰和影响。

(4) 自我中心的交往。这类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得较为自私自利, 他们往往只考虑自己的需要与兴趣, 如在玩玩具的时候, 他们会独占自己喜欢的玩具, 不与同伴分享;在游戏的时候, 更多的考虑自己, 忽视同伴的需要。这类幼儿习惯以自我为中心, 不懂得谦让、不懂得合作与分享, 不被小朋友喜欢和接纳。

从以上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来看, 影响幼儿正常交往、友好交往的最根本原因有缺少交往的技巧和经验。在实践中, 我们发现混龄区域活动为幼儿与同伴的平等交往, 丰富交往经验, 学习有效的交往技巧, 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混龄区域活动, 是指利用空间设置不同的区域, 让3~6岁不同年龄的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通过自愿选择而在一起活动的区域活动形式。开展混龄区域活动, 有效地进行引导, 能帮助幼儿掌握以下的交往技巧。

2. 交往技巧

(1) 尊重别人、礼貌待人。混龄区域活动中, 幼儿交往的对象不再局限于本班、本年级或同龄的幼儿, 因此, 交往对象不再是自己身边的、熟悉的, 有可能是比自己大的哥哥姐姐, 有可能是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在活动中, 幼儿如果不能尊重别人或礼貌待人, 就有可能不受欢迎而被排斥, 甚至不能够顺利地加入区域活动。根据混龄区域活动的这一特点, 引导幼儿学会在活动中尊重他人、礼貌待人, 通过活动让幼儿懂得, 无论是希望加入同伴的区域活动, 或邀请同伴一起去活动, 或在活动中请求同伴的帮助, 或在活动中得到同伴的帮助, 或在活动中大家的意见有冲突时, 都要尊重同伴的意见, 使用礼貌用语, 如:请让我和你一起玩××, 行吗?我可以用你的××吗?你可以帮我做××吗?谢谢你, 等等, 让幼儿知道只有尊重别人、礼貌待人, 才能打开与同伴友好交往的大门。

(2) 学会协商、合作。混龄区域活动中很多是需要同伴之间相互协作的活动, 如要完成一座“大型城堡”的建设、完成一幅大壁画、组织一场赛车比赛, 不能仅靠一个人的力量, 更需要同伴之间的协商、合作。根据混龄区域活动的特点, 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时, 学会和同伴商量, 商量要完成哪些任务, 商量要收集、使用哪些活动材料, 商量怎样去做, 商量谁负责哪部分的制作等, 使幼儿通过活动明白一个道理:和同伴一起交往、活动, 尊重、协商很重要。同时, 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时, 学会依靠同伴的力量, 学会和同伴一起合作。如:混龄区域“糖果工厂”里, 有的幼儿“生产”糖块, 有的幼儿设计糖纸, 有的幼儿负责包装, 有的幼儿负责运送, 在大家的分工合作下, 完成“糖果工厂”的任务。利用这样的区域活动, 让幼儿体验合作不仅能达成活动目标的实现, 更重要的是让同伴之间的交往更快乐、更高效。

(3) 学会相互帮助。混龄区域的不少活动大都有一定的难度, 如木工房、陶泥室的制作活动, 体育区的拉车、推车、荡秋千活动等, 仅凭幼儿个人的力量, 有时很难完成。根据混龄区域活动的特点, 引导幼儿学会在交往中, 当同伴遇到困难的时候去帮助他人, 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主动去寻求同伴的帮助。如体育区的拉拉车活动, 幼儿自己一个人是没有办法让车子开动的,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会找朋友, 请朋友帮助拉车子, 体验交往中得到别人帮助的快乐。同时, 引导幼儿主动去帮助别人, 如帮助同伴穿小围裙, 帮助同伴用木块制作小房子, 帮助同伴穿针等, 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混龄区域活动中, 幼儿体验到了帮助别人、得到别人帮助的快乐, 也感受到了相互帮助后朋友更多、交往更快乐的乐趣。

如何帮助小学生提高学习自信心 篇8

2012年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测试分析报告中指出, 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小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普遍不足。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 小学生应该是天不怕地不怕的, 为什么会存在严重的学习自信心不足呢?究其原因, 我认为有如下几点。

(1) 学生缺少良好的习惯。问题首先在于学生自身。部分学生由于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缺少责任心, 做事随意, 没有条理, 容易丢三落四, 所以作业完不成, 上课不能集中精神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一旦成绩上不去, 就会缺少自信心。

(2) 家长缺乏教育方法。现在有不少家长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有的家长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非常高, 过高的要求往往让孩子难以达到, 而一旦孩子有什么过错, 这些家长就会大发雷霆。有的家长对孩子则过于溺爱, 孩子的一切事情都大包大揽, 深怕孩子受委屈。有的家长则只顾忙自己的事, 无暇照顾孩子……所有这些都容易让孩子失去自信。

(3) 教师教学能力不足。部分教师教学方式不当, 教学能力不足。比如, 在新课导入时, 不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不会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讲课时, 教师讲解多, 学生活动、思考少;教师总是板着面孔来教训学生, 不能及时激励学生, 不会跟学生沟通。

2. 提高小学生学习自信心的方法

在教育过程中, 教师如何去挖掘学生自信的潜能, 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呢?

(1) 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教师在教育过程中, 应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 尽可能地发现他们的优点, 对他们微小的进步、点滴的收获都及时给予肯定。教师鼓励学生的方法主要有: (1) 真心的赞美。教师要善于放大学生的闪光点, 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比如, 当一个原本字迹潦草的学生在练字本上写出了一行端正的字时, 我会给他画上一个大大的笑脸, 再写上一句话:“你给老师带来了惊喜!”学生的自信心会在教师真心的赞美中放大。 (2) 会心的微笑。无论多么犀利有理的言辞, 也比不上教师对学生的微笑更有感染力。因为微笑代表欣赏和友爱, 它能让教师迅速赢得学生的认同。 (3) 无言的暗示。不用言语, 人的表情同样能传递情感。比如, 当学生正确、流利地读完一篇文章时, 你对他赞许地点一点头;当学生准确无误地解开了一道题时, 你对他竖起大拇指;当成绩不好的学生勇敢地举手抢答时, 你给他一个赞许的眼神……这些暗示都会让学生更有自信, 让他们从教师身上找到勇往直前的动力。

帮助学生学习人际交往 篇9

一、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基本内涵

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过:“任何他人的意见或建议都无法代替自己内心强烈的呼唤。”这种“内心强烈的呼唤”就是我们所说的“内驱力”,它是在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者说是一种“内部启动机制”,是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需求的内部动力。

何为学习内驱力?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指出,学习内驱力是学生学习的“社会性需求”。这种“社会性需求”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自主反映,这种需求一旦激发,学生便会对学习活动表现出高昂的兴趣、积极的情感态度、良好的注意力以及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根据奥苏贝尔学习动机理论,学习内驱力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以及附属内驱力。其中,认知内驱力是“心理性内驱力”,是个体学习中最为首要也是最为稳定的动机,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而自我提高内驱力以及附属内驱力是“社会性内驱力”,是个体为了获得外界的物质利益或精神利益而产生的学习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以及附属内驱力三者的比重会伴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社会地位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改变。

二、搅动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意义

家长作为学生学习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在学生学习成长阶段,有效搅动其学习内驱力,引导其培育自己“内心强烈的呼唤”,正确认识学习和成长的意义,对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搅动学生学习内驱力,助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确立。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自主学习意识”,实现学习状态的“自主”和“自为”。郭沫若有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是获取知识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在个体学习成长阶段,家长有效搅动学生学习内驱力,可以促进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在自身认知需求、兴趣爱好、理想目标与价值取向等多项因素的驱动下,自主发起并有效维持学习活动,在教师与家长的科学引导下,实现对学习的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和自我监督,从而促进个性的良好发展。

2. 搅动学生学习内驱力,促进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当今时代,终身学习已成为一种必需。终身学习是每个社会成员为适应社会与个体发展需求而贯穿一生的持久的学习过程,它强调学习的终身性。学习的场所不局限于常见的学校,学习的内容不局限于教材知识,学习的时段也不局限于儿童期与青年期,学习陪伴人的一生,而内驱力决定一个人是否会持续不断地进行学习。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抓住契机,有效搅动学生学习内驱力,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终身性,明晰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的自觉性,注意学习的科学性,在学校学习活动中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基础上,真正“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与发展”,从而获得个体终身发展所必备的能力,这就是家庭教育的最终落脚点。

3. 搅动学生学习内驱力,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的根本使命与最终归宿应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未来而教育。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人的需要的不断提升成为自我发展与自我超越的不竭动力。所以,学生本质上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家庭教育具有基础性、深远性、持久性,家庭是形成学生可持续发展潜能的重要场所。家长有效搅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在个体情感、智力乃至人格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学校帮助家长搅动学生学习内驱力的策略

家长作为孩子成长最重要的见证人,深刻了解孩子情感态度、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对于搅动学生个体学习内驱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由于家长自身在观念、知识和能力等各方面存在局限性,需要学校的专业指导与帮助。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汇集了优秀的师资力量,可以有效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能力,形成教育合力,共同致力于学生的学习成长。因此,为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应该引导家长构建“五位一体”的育人机制,搅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第一,价值引领,植根成长内核。正确的价值观,之于国家,如精神支柱,支撑发展脊梁;之于民族,如风向航标,指向繁荣振兴;之于人生,如汨汨甘泉,滋润成长内核。学校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正确发挥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引导家长秉持“人人有才、人无全才、因材施教、个个成才”的人才观,立足“为人格发展奠基,培育核心素养”的发展观,引导学生能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具备社会发展能力,科学规划人生,植根成长与人生价值实现的内核。

第二,目标导向,明晰学习价值。常言道,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有人说,“有目标的人在航行,没目标的人在流浪,因为他不知道要去哪;有目标的人睡不着,没目标的人睡不醒,因为不知道起来去干什么”。有了目标,内心的力量才会找到方向。目标导向,给学生一个看得见的“射击靶”,能有效生发学习的勇气,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成就效能感,明晰学习的价值所在。家长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教师对学习目标建构方法的引领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确立符合身心发展特征、成长实际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从而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迸发一股前进的力量,朝着收获美好人生的方向努力前行。

第三,信任鼓励,提供精神动力。信任与鼓励是前进的助推力,成功的父母从信任、鼓励孩子做起。李开复在分享自己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时曾指出:“称赞中长大的孩子,懂得感恩;惩罚中长大的孩子,自觉有罪;信赖中长大的孩子,信人信己;严管中长大的孩子,无法独立。”在家庭教育中,学校要帮助家长认识到学生是成长中的人,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要相信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中面对竞争与挑战时,家长要多一份鼓励、少一份惩罚,多一份信任、少一份严管,相信他们具有解决问题、管理自我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前进的信心,相信自己,为其学习成长内驱力的激发提供精神上的“驱动力”。

第四,心理疏导,调适学习心态。教育当“走近”学生身边,“走进”学生心灵,“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家长是学生最好的“心理疏导师”,学校要给予家长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与方法指导,帮助家长正确把握青少年成长的心理发展特征,观其言、察其色,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发展状态,抓住契机,运用有效的教育材料,通过言语说服、环境熏陶、书面交流、朋友感染、榜样示范等途径展开心理疏导,使其消除心理障碍,调适心理状态,发展心理平衡感,增强心理承受力。此外,面对学生学习成长的心理困惑,家长也可借助外界的力量,适当带其与心理老师交流,参加团体心理辅导,排除心理障碍,从而优化情绪、自我减压,以平常心收获自己的美好人生。

上一篇:办学经济效益下一篇:护理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