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资料

2022-08-07

第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资料

大学生心理健康复习资料

大学生心理健康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

心理健康基础知识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1、什么是心理?

人类的心理现象包括过程心理和个性心理两部分。 过程心理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

2、什么是健康?

罗马医生盖论说:健康指没有疾病的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为健康下定义包括四个方面: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良好。

3、什么是心理健康?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指个人心理所具有的正常的积极的状态和同环境保持良好心理适应的能力。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能够顺应社会并与社会保持同步。保持心理健康是现代人必备的能力之一。

4、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探索和研究人的心理健康的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学问。

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其中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等都属于智力因素,情绪、意志、信念、理想、价值观等都属于非智力因素。

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内容包括:智力的发展与教育、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环境适应教育、人格健康教育等。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像生理健康的标准那样具体、精确和绝对。心理现象的度量没有一个固定而清晰的界限,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不是泾渭分明的对立面,人的心理及行为是一个由正常逐渐走向异常,由量变到质变,并且相互依存和转化的连续谱。

一般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良好的自我意识、良好的社会功能、良好的应付方式、良好的人生态度。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包括七个方面:(1)智力正常(2)情绪健康 (3)意志健全(4)人格完整(5)人际关系和谐(6)适应能力强(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樊富珉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7个标准: (1)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 (3)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4)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5)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6)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三、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

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是由先天和后天共同决定的,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经济和社会风气(如心理疾病与现代化发展有奇特的同步性,与西方人的“原罪感”相对应的,中国人更多的是羞耻感)等,此外个体的成长经历及生命中的重要人物也对个体发展有重要影响。

第二部分

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一、自我意识概述

自我意识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个体关于自我全部的思想、情感和态度的总和,具体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周围的关系。

自我意识具有目的性、社会性、能动性等特点,是人的心理区别与动物心理的重要标志。

二、自我意识的分类

1、结构上的自我意识

从结构上来看,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三种成分,它们分别对应着人的认知、情绪和意志三个心理过程。

(1)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主要是指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和我为什么是这样的人,它又包括自我感觉、自我分析、自我观察、自我评价。

(2)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情绪成分,主要是指我是否接受自己和我是否满意自己,包括自尊、自爱、自信、自豪、自卑、自怜等情绪体验。

(3)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主要是指我怎样克制自己、我如何改变自己、我如何成为理想中的人,包括自立、自强、自律、自制等。

2、内容上的自我意识

(1)生理自我:个体对自身生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如身高、体重、性别等。

(2)心理自我:个体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如对自己情绪、气质、性格、爱好等的评价。

(3)社会自我:个体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和评价。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1、个体自我意识发展过程

人的自我意识发展会持续一生,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个体自我意识从发生到发展到相对稳定,大约经过20多年的时间。

个体意识起始于婴幼儿时期,但婴儿刚出生时还没有自我意识,自我意识萌芽于童年少年期,形成于青春期,发展于青年期,完善于成年期。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最重要时期。我国心理学家提出自我意识发展的三阶段是:

(1)生理自我时期:出生后

7、8个月至三岁左右,又称为自我中心期。 (2)社会自我时期:大约从三岁到青春期,又称为客观化时期。 (3)心理自我时期:青春期到青年后期,又称为主观化时期。

2、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大学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最强烈的阶段。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青年后期和成年早期阶段,自我意识从分化、矛盾走向统一,自我意识分化是自我意识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自我发展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大二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时期,自我意识相对稳定阶段中的不稳定时期,也是一次新的上升时期。

大学生上网的积极心理需求:求知欲和好奇心、平等参与和自我实现意识、追求开放性和多元性。

2

埃里克森认为,人一生随年龄发展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年龄阶段都产生不同的心理危机,自我意识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一个课题,每个阶段都不可逾越。青少年时期的主要发展课题是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发展良好者具有自我认同感。

3、大学生常见自我意识发展偏差 自我评价过低属于自我否定型; 高估自我,心灵扭曲属于自我扩张型; 自暴自弃属于自我萎缩型。

三、完善自我的途径和方法

1、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1)自我意识的确立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个体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最重要的标准是自我的接受和认可。心理健康的人能清楚地认识自己,尤其是在自己的感觉和意图方面,自我觉察力特别强。

(2)人必须首先爱和尊重自己,才能真正地爱其他人。一般而言,人有自尊心,才能尊重别人;有自信才能相信别人。

(3)良好的自我形象是成功的基础。正如Maslon指出的,一个有稳定基础的自我形象是迈向自我实现的先决条件。

(4)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是否健全表现为不仅自己能健康发展,而且能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大学生阶段适应和发展的任务是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

2、大学生完善自我的途径和方法

大学生完善自我的途径是:良好自我意识、正确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有效控制自我、不断超越自我。

(1)正确认识自我

乔韩窗口理论认为每个人的自我分为4部分:公开的自我、盲目的自我、秘密的自我、未知的自我。

(2)发展健全自我的核心和关键是悦纳自我。接纳自我首先要无条件的接受自己的一切,好的和坏的。接纳自己的不完善也是自信的表现,也是完善自我的起点。

(3)自我控制是发展和健全自我的核心和关键。个体越能独立于周围人的期望,其自我意识的独立性就越强,所遭遇的冲突就越少。

第三部分

人格培养与心理健康

一、人格概述

1、人格的含义

从广义上来说,人格是人的心理倾向、心理特征、心理状态及心理过程特点等层次有机结合所构成的整体。

从狭义上来说,人格是指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气质、性格、能力。

2、人格的特点

独特性、稳定性和可塑性、层次性、社会性和生物性

3、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自我、本我、超我,自我是人格结构的核心,本我包括了个体的一切原始的冲动和本能欲望,其中最主要的是人的性欲望。

二、人格的结构

3

1、人格心理倾向

马斯洛需要理论提出的五个层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最低层次是生理需要。

2、气质

(1)气质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2)气质的特点:

A、气质是先天的;

B、气质无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都有它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

C、气质本身不能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气质的调节会影响一个人的成就大小。 (3)气质类型学说

最早提出气质学说的是古希腊的医生兼学者:希波克拉底(或译为希波克里特)。 气质类型一般划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但大多数人是几种气质的综合型。要求速度的活动胆汁质、多血质的人更适合,胆汁-抑郁气质混合的人比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3、性格

只有那些稳定的、习惯化了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才称得上是性格。

三、人格类型

“行为模式类型”将人的性格分为A型、MA型、M型、MB型、B型和C型,A型属于外倾型,B型属于内倾型,M型属于中间型,C型属于抑郁型。

四、大学生常见人格缺陷及其调适

1、常见人格缺陷特征包括:悲观。引起悲观的因素有:人生态度、意志品质、认知错误、人格不成熟。

2、人格障碍一般特征包括:把自己遇到的一切困难都归咎于命运和别人的错误、把社会和外界对自己不利的条件都看作是不应该的、对自己的缺点无所觉察,也不改正。

3、锻炼是克服人格缺陷的一个好办法。对于克服悲观情绪的有价值的建议包括:即使处境危难,也要寻找积极因素;以幽默的态度来接受现实中的失败;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全力以赴去争取胜利。

四、常见人格缺陷及矫治

1、羞怯:羞怯是一个人自我防御心过强的结果。其特点是:过于胆小被动、过于谨慎甚微、过于关注自己、自信心不足。改变羞怯心理的有价值做法:放下思想包袱、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议论、有意识的锻炼自己。

2、猜疑:克服猜疑的办法:加强沟通、抛弃成见、克服自我暗示、“心底无私天自宽”。

3、急躁:克服急躁的办法:思先于行、控制发怒、松弛疗法。具体方法:说话控制语速,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看书要一字一句细读,边读边想、走路、骑车有意不超过别人。

4、自卑:对自卑心理可采取积极的自我暗示的调试方法。

5、嫉妒

6、虚荣:虚荣心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只不过每个人所表现的方面与程度不同。

4

第四部分

适应发展与心理健康

一、适应和发展概述

1、适应的含义

适应是一个人通过不断调整自身,使其个人需要能够在环境中得到满足的过程,适应也是自我与环境和谐统一的一种良好的生存状态。人与环境的适应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一种是人自身做出改变,一种是环境改变。心理学家珍妮特认为,人的整个一生就是一系列的适应阶段。

2、发展的含义

人的发展是指人生的发展,是人的身心随着时间的推进不断变化的过程。人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一个人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一个人的生命质量。

人的发展是获得和丧失的结合,生命任何时候的发展都是成长和丧失的结合。

3、适应与发展的关系 积极的适应就是发展。

4、马克思关于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人的能力的充分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人的社会关系要丰富和全面,即协调与和谐,否则导致人的发展的畸形。

马克思认为,要实现人的发展,其根本动力在于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二、适应与发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

适应是心理健康是一项最基本的标志,是大学生必备的心理素质。

个体原有的问题解决模式不能使自己的需要达到满足,就产生了“阻挠”。面对这种对新环境适应困难的“阻挠”,人们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为了解决这种紧张和焦虑,人就尝试着寻求新的解决问题的反应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学会了适应,得到了发展。

三、大学生适应与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1、正确调控自己:

人对生活的不适应,大部分来源于人们对现实的不合理认知方式。正确的认知是人适应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合理规划目标

3、培养自立能力

培养自立能力生活的实质就在于独立,世界上大凡有成就的人,没有一个人是不自立的。自我在人生经历中不断获得或失去力量保证个人适应环境,健康成长。

4、增强人际关系

5、积极采取行动

积极行动可以摆脱由于环境不适应带来的孤独、苦闷、烦躁、恐惧和空虚。

每个人都有潜能,潜能发挥的重要条件是个人的实践。人的实践是人性的发展确证和体验,也是人的发展的根本动力和途径。只要你勇敢地一次次去尝试、去实践,你就会拥有应对各种环境和社会变化的能力。

任何环境中都存在着有利于个人成长的积极因素和不利于个人成长的消极因素。将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个性中的积极因素统一在自己能动的实践活动中,人就获得了一种积极的适应。

5

第五部分

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

一、情绪概述

1、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人的情绪有其发生的情境,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

3、情绪的三种成分:情绪体验、情绪行为、生理唤醒。情绪的外部表现称为表情,面部表情最直接反映着人的情绪状态。

3、情绪的分类

社会情绪:与社会需要想联系,如内疚感、荣誉感、责任感。 基本情绪:与生理需要相联系,如恐惧、焦虑、满足。

4、情绪的功能 (1)自我保护的功能

比如,当人在工作或学习中承担的负荷超出了自身的承受能力时,疲惫的情绪状态,会使人不得不放弃一些工作,而获得休息。 (2)人际沟通的功能 (3)信息传递的功能

5、情绪状态

(1)心境:是指比较微弱、持久地影响人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具有渲染性和弥散性的特点。大学生的情绪趋向心境化。

(2)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有爆发性的情绪状态。

(3)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在人们遇到突如其来的紧急事故时就会出现应激状态。在应激状态下,人们往往能够作出平时难以做到的事情。

6、负性情绪和不良情绪。

负性情绪是那些不愉快的甚至引起人的痛苦、愤怒的情绪体验。负性情绪并不总是对人的发展有消极作用。一些负性情绪,在我们生活中也是必要的,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良情绪是指不良的情绪反应或对自己或他人带来不良影响甚至伤害的消极情绪状态,也指情绪长期处于极端状态,危害人的健康。

不良情绪的表现:负性情绪持续持续时间过长;负性情绪超过了自己的承受强度;情绪状态已经构成了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和伤害;怀疑、抑郁。

二、大学生常见情绪困扰及调适

大学生情绪的基本特点是两极性和矛盾性。

大学中违纪处分中45%是打架事件说明大学生情绪波动大。 克服焦虑的方法有:放松训练法、改变认知法、角色训练法。

三、情商与情绪管理

1、健康情绪的标准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阐述关于“自我实现者”的情绪特点中,曾经提出了健康情绪的六个特征: (1)适度的欲望; (2)有清醒的理智;

(3)平和、稳定、愉悦和接纳自己; (4)对人类有深刻、诚挚的感情;

6

(5)富于哲理、善意的幽默感; (6)丰富、深刻的自我情感体验.

2、情商

情商(EQ)并非是一个很科学的概念,而是人们与智商相比较而杜撰出的一个词汇。这一提法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即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简称为EI(情智)。1990年,心理学家梅耶和沙洛维首先开展了对情绪智力的研究。1995年,戈尔曼《情感智力》一书中将情智分为认识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激励自我的情绪、认识他人的情绪、处理人际关系五个方面。

3、保持健康的情绪状态的方法与途径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能接纳自己的情绪变化、善于及时调整自己的不良心态。微笑有利于培养积极的情绪。

快乐不是等待和被赐予,而是一种发现和创造。

大学生生命中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亲情、友情、爱情。 酸葡萄法是一种合理的心理缓解的方法。 倾诉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疏泄方法。

在放松训练中,我们的背景音乐是:日光海岸。 日本公司的“出气室”是自我疏泄的方法

放松技术包括想像放松法、肌肉放松法、深呼吸放松法。 烦恼、不快时听音乐、运动、看书等转移注意法很有效。 音乐对人的情绪有调节作用。

第六部分

挫折应对与心理健康

一、挫折概述

1、挫折的含义

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遭遇到无法逾越的困难障碍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消极的情绪反应、情绪体验。

2、挫折的性质

挫折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挫折具有消极性,另一方面挫折又具有积极性,给人以教益。挫折的消极性和积极性不是绝对的,是可以转化的。对于每个人来说,挫折的产生都是必然的,挫折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 长期的挫折感会损害人的身心健康。

3、挫折的影响因素

挫折主要取决于当事人对挫折情境、挫折事件的主观认识与感受,即更多的是由当事人的主观因素所决定的。不同的人对其具有相同刺激量的挫折情景和事件会产生不同的主观感受。

4、挫折的意义

困难和挫折对于人们来讲,既是一种危机,也是一种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的一生就是不断战胜困难、化解挫折从而获得发展的过程。所谓把握机会,就是突破困境,战胜挫折,不断促使目标的实现。

5、挫折承受力

挫折承受力是指个体适应挫折、抵抗和应付挫折的能力。挫折承受力包括挫折耐受力和挫折排解力,挫折耐受力和排解力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7

挫折耐受力是指人们受到挫折时经得起挫折的打击和压力,保持心理和行为正常的能力。挫折排解力是指人们受到挫折后,对挫折进行直接的调解和转变,积极改善挫折情境,解脱挫折状态的能力。挫折排解力是对挫折的主动适应。

6、挫折阈限

挫折阈限是指引起人们产生挫折感的最小刺激量。挫折阈限与挫折感受成反比关系。挫折阈限的高低主要由当事人的主观因素决定。

二、挫折应对的策略与方式

1、常见挫折反应

焦虑、攻击、退化等都是挫折的情绪反应。

“无名火,谁碰上谁倒霉”是受挫后的攻击反应。

固执、逆反、攻击性行为和轻生等都是消极的心理防御。自杀是一个人遭受挫折后针对自身的一种典型的、特殊的攻击方式。自杀是遭受挫折的极端反应。 幻想是一种特殊的逃避方式。

2、挫折防卫机制

(1)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包括升华、认同、补偿、抵消、幽默等挫折应对方式; 升华是指一个人在受到挫折后,将自己不为社会所认同的动机欲望转变为符合社会要求的动机或欲望,或将自己的情感和精力转移到有益的活动中去,从而将不良情绪和不为社会所允许的动机导向比较崇高的方面,以保持情绪的稳定和心理平衡。升华的作用不仅可以使原来的动机冲突和受挫后的不良情绪得到化解和宣泄,而且能够促使人获得成功。在各种挫折防卫机制中,升华是最具有积极性和建设性的挫折防卫机制。

补偿是指人们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受到挫折,或由于自身的某种缺陷而达不到既定的目标时,以其它可能达到成功的活动或自己的特长来代替,通过新的满足来弥补原来欲望得不到满足和目标达不到所带来的痛苦。有些学生成绩不太好,但是社会活动能力很强,同样得到心理上的平衡和满足,这是因为采用了补偿的防卫机制。

2、消极的心理防卫机制包括否定、压抑、投射、反向、幻想等应对方式。

三、意志力培养和提高挫折承受力

意志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意志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意志在人主动变革现实的行动中表现出来,对心理状态和外在行为有发动、坚持、制止和改变的控制调节作用。高级动机战胜低级动机是意志坚强的表现。

意志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意志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和锻炼出来的。

冬泳、铁人三项等都是磨练意志。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对意志力做出完美的阐述的人是:王安石

第七部分

学习与心理健康

一、学习概述

我国学者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21世纪青少年的要求,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大学生的适应和发展提出以下任务和要求,其中包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 终身学习是一种现代学习观念。

8

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

二、大学生学习活动的特点

大学生学习活动的特点是自主性、多样性、专业性、探索性。

三、大学生常见学习心理问题

学习动机不当、注意力不集中、考试焦虑、考试作弊。

四、掌握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1、合理归因

高成就动机的人把成功归于努力。低成就动机的人把不成功归于运气不好。

2、记忆规律和记忆方法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在一天内遗忘最快。 记忆方法:位置法(也称地点法)、谐音法。

第八部分

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

一、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交往包括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是人类的特定社会现象。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不是同一个概念。人际交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人际关系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人际关系是人际交往实现的根本前提和基础,人际交往是人际关系形成的途径,人际关系是人际交往的表现和结果;人际交往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接触的过程,人际关系侧重于在交往基础上所形成的心理状态和结果;从时间上看,人际关系在前,人际交往在后。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讲求平等、富于理想、注重精神、情感色彩较浓。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类型有融洽关系、冷淡关系、冲突关系。

在人际交往的实践活动中,人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只是每个人的反应程度不同。

二、人际吸引的条件

1、接近与熟悉

2、个性品质

在人格魅力中,真诚是第一位的。

3、相似与互补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指人际吸引中相类似吸引。 “郎才女貌”是需求互补吸引。

三、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

1、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效应,就是常说的“先入为主”:

2、刻板效应:是指社会上对于某一类食物或任务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3、投射效应:在人际交往中,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时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其他人身上。“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反映的是投射效应的原理。

4、光环效应又称为晕轮效应。“情人眼里出西施”、“追星族”。

5、仰巴脚效应:精明人不经心中犯点小错误,不仅瑕不掩瑜,而且别人更加喜欢。

四、健康交往心理基本原则

尊重原则、真诚原则、理解原则、宽容原则、互利原则、谦逊原则、诚信原则。

1、尊重原则:尊重包括自尊和尊重他人两方面。自尊就是在各种场合自重、自爱、维护自己的人格。

2、真诚原则:人际交往中最有价值、最重要的原则是真诚待人

9

3、理解原则:相互理解是人际沟通、促进交往的基本条件。所谓知己,即是能够理解和关心自己的人。

4、宽容原则:学会原谅别人是美德,学会宽容别人是高尚。“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出,此不足为大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而其志深远也。”体现的是人际交往的宽容原则。

5、互利原则:人际关的互利性包括精神和物质两方面。互利性越高,交往的双方关系越稳定。“爱人者,人恒爱之”。感情的交流是相互的,你对别人开放的越多,别人从你那里获得的安全感越多,也才会向你开放的越多。

6、谦逊原则

7、诚信原则:诚实守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信用有两层含义,一是言必信,二是行必果。要想取信于人,必须做到守信、信任、不要轻易承诺、自信。

健康人际交往的灵魂是自信。要让别人喜欢你,你就得先学会自己喜欢自己,这才是建立健康的人际交往的根本途径。

五、人际沟通技巧

沟通是交往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网络时代人际交往中重要的技能是沟通。 得体的服饰是一种非语言交际手段。

恰当运用空间距离是一种非语言交际手段。朋友促膝谈心的合适距离为0.5米。

六、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 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协同合作。 团队的精髓是:共同承诺。

团队精神与集体主义意识有着微妙的区别,团队精神比集体主义更强调个人的主动性,而集体主义则强调共性大于强调个性。

《建塔》活动让我们感受最深的是团队精神。

第九部分

恋爱与心理健康

一、爱情的含义

爱情是一对男女之间建立在性需要的基础上的一种强烈的内心情感体验,是基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中形成的对对方最真挚的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最强烈的感情。

爱情的自然基础:性需要——性本能和性的需要是爱情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性生理的成熟,就没有性的欲望和需要,再亲近的关系也不能称之为爱情;即使一个人的性生理已经发育成熟,但其性心理仍未成熟的话,也无法发展出真正的爱情。爱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有性的接触和活动,“柏拉图式的爱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情。爱情的生物属性决定了爱情具有排他性。

爱情的社会基础:社会关系和生活理想。社会性是爱情心理的本质属性。

爱情的心理基础:爱情是一种相互依恋的火热情感。相互炽热的情感,是爱情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动因。爱情的产生不仅有其生理基础,更有心理的内在动因。这

二、爱情的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关于爱情的研究发现,爱情是有规律可循的。美国耶鲁大学的斯滕伯格教授提出的“爱情三因论”认为,爱情包含动机、情绪、认知三种成分。爱情的动机成分表明爱情有其生理的基础,由性驱力所致,包括身体、容貌等。认知成分是爱情中的理智层面。

10

三、爱的能力的培养

爱的能力是指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恋爱的艺术就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人格方面发生最亲近的协调的结果。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爱包括四个要素,关心、责任、了解、尊重。 巴尔扎克说:爱情是人生最难的学校。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莫里认为,爱是一种理性行为。

心理学家弗卢姆认为爱是人的一种主动的能力,一种使人和他人相联合的能力。 爱的能力包括表达爱的能力、接受爱的能力、拒绝爱的能力、鉴别爱的能力。

四、性的发展与心理健康

1、性是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人的性需要,不仅包括生理性需要,更重要的是也包括社会性需要。人的性是由社会关系所决定的。人的性行为必须通过婚姻、经济、法律、道德关系的规范才能够实现。

2、性在不同层次上的含义

性是生物学上的词汇,指男女两性在生物学上的差异。

性别是心理学上的词汇,指男女两性在生理差别基础上的心理差异。

性别角色是社会学上的词汇,它是社会按照人们的性别赋予人们不同的社会行为模式.。性别角色意识是一个人社会化成熟与否的重要体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3、性健康的标准

罗杰斯认为性健康的标准有具有良好的性知识、性行为是否符合人道、能较好的获得有关性方面的信息交流、能负责的做出有关性方面的决定。

大学生性健康的标准有有正常的性需要和性欲望、有科学的性知识、有良好的性道德、有正当的性行为。

关于性欲的看法正确的是:正常的、健康的、可以控制的。

文明适度地进行异性交往,可以满足青年期性心理的需求,缓解性压抑。

五、对大学生恋爱的态度

对于大学生恋爱问题,国家在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的政策是:打击。

对于大学生恋爱问题,国家在90年代初--21世纪初的政策是:不提倡、不反对。 当今国家对大学生恋爱的政策是:积极引导,正确教育。

六、爱情与婚姻

爱情的最终目的是建立和维持稳定的两性关系,并进一步加深彼此之间的爱慕和关爱。爱情必须附着在一个具体的目标上,才会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家庭之所以成为爱情的归宿,正是因为它把两个人的目标统一在一个载体上。

美满婚姻的三项保证是:相互了解、地位背景相配、气质类型相投。构成美满婚姻最重要的因素是平衡协调的人格。你的婚姻成功与否,取决于你是怎样一个人。

第十部分

职业生涯规划

一、职业

职业是介于工作和生涯之间的概念。职业是自我的延伸。 职业具有三方面的意义:保障经济、个人生活、社会价值。

二、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连续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的发展道路。

11

职业生涯的阶段包括:产生期、收获发展期、职业平衡期、精力衰退期。 职业生涯具有四个特征:终身性、独特性、发展性、综合性。

三、职业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指的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的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

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问题是认识自我,职业生涯设计要根据自身特点以求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

职业生涯规划考虑三个问题:你喜欢做什么、你最适合做什么、你能做什么?

科学的择业观要求我们明确两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工作、我从工作中能获得什么?职业期望值过高、急功近利等是大学生在择业心理上出现的问题。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求诚实守信、责任感。

李嘉诚说:选择员工的唯一标准是良好的能力。

四、霍兰德职业测评量表 工作兴趣类型即人格类型。

大多数人的人格特质可归纳为六种类型,其中包括:实际型、探索型、艺术型、社会型、事业型、常规型。

“愿意使用工具从事操作性工作,动手能力强,做事手脚灵活,动作协调。偏好于具体任务,不善言辞,做事保守,较为谦虚。缺乏社交能力,通常喜欢独立做事。”这种人格类型是:实际型

“喜欢智力的、抽象的、分析的、独立的定向任务,要求具备智力或分析才能,并将其用于观察、估测、衡量、形成理论、最终解决问题的工作,并具备相应的能力。科学研究人员、教师、工程师、电脑编程人员、医生、系统分析员等。”这种人格类型是:研究型“喜欢与人交往、不断结交新的朋友、善言谈、愿意教导别人。关系社会问题、渴望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寻求广泛的人际关系,比较看重社会义务和社会道德。为人友好、热情、善解人意、乐于助人。” 这种人格类型是:社会型。

“有创造力,乐于创造新颖、与众不同的成果,渴望表现自己的个性,实现自身的价值。做事理想化,追求完美,不重实际。具有一定的艺术才能和个性。善于表达、怀旧、心态较为复杂。有创造性、非传统的、敏感、容易情绪化、较冲动、不服从指挥。”这种人格类型是:艺术型。

第十一部分

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干预

一、常见心理问题的鉴别

人的心理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现实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按程度与范围划分包括四个区域:白色区--健康人格;浅灰色区--有心理冲突者;深灰色区--人格异常者;黑色区——精神病患者。

心理健康可以分为一般常态心理者、轻度失调心理者、严重病态心理者三个等级。 通常把心理问题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心理困扰、心理障碍、精神病。

心理困扰:人们经常遇到的因各种适应问题、应激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引起的轻度心理失调,强度弱,持续时间短,对人的生活效能和情绪状态有一定负面影响,但不属于疾病范畴。通过自我调整和适当的心理疏导容易得到恢复和矫正。

心理障碍特点:不能通过自我调整和适当的心理疏导容易得到恢复和纠正、心理功能紊乱、影响个体的社会功能、使自我感到痛苦程度。

12

精神病特点:人脑机能活动失调,丧失自知力,不能应付正常生活,不能与现实保持恰当接触的严重的心理疾病。这属于心理问题的哪个层次。

心理障碍包括神经症、情感性障碍、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

大学生常见的精神病有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偏执型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情感性精神病包括躁狂症、抑郁症、双相情感性障碍。躁狂症的主要症状有心境高涨;自我感觉极好(就像在天堂中);容易激怒;严重者可出现妄想、幻觉。抑郁症的主要症状有心境低落;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双相情感性障碍的主要症状有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紊乱时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 目前大学生心理疾患率约为20%。

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1、心理咨询四大功能包括:教育功能,发展功能,保健功能,治疗功能。

2、发展性咨询和调适性咨询

发展性咨询:面向全体学生,目的是使每个学生有机会获得最大、最充分的发展,重点不是矫治性的,是预防性与发展性的层面,最终实现成长中的自我统

一、积极成长。

调试性咨询:缓解心理压力,改变认知的错误观念,树立合理理念,指导自我调试,实现一般心理问题行为矫正。

3、心理健康三级网络包括:校级保健网、班级保健网、系级保健网。

4、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各种人格异常者需要的服务模式是:临床心理学模式

各种由生活、人际关系压力而产生的心理冲突者需要的服务模式是:咨询心理学模式

5、心理咨询形式

大学生心理咨询常见的服务形式有个体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和书信咨询。网络咨询与书信咨询相比,更迅速,更及时。电话咨询的局限性在于咨询者不能直接观察和了解求助者的状态。

三、生命教育

1、生命概述

生命的本身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生生不息的过程;生命就是运动;每个人的生命过程都是不同的、独特的。

生命的存在形态有三种:生物性存在、精神性存在、社会性存在。生物性包括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生物性存在是人的生命的最基本的特性;是人的精神性存在和社会性存在的基础和前提。

生命的特征:生命的有限性、生命的双重性、生命的创造性、生命的完整性。

人的生命的有限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命存在的时间有限、生命的无常性、个体生命的存在不能离开集体。

生命的双重性是指人作为肉体的存在物和作为精神的存在物。人的生命作为自然生理性肉体而存在,人的生长发展必须遵循生物界的法则和规律。 生命的创造性是生命的基本特点。

人的双重性、矛盾性及其之间的作用是人的生命的存在的最根本的动力。

2、生命意义与心理健康

生命意义和心理健康的关系不是单向影响的,而是交互作用的。心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人们怎样看待生命;相反,对于生命意义的认识也受心理健康的影响。

13

心理学家弗兰克认为,人们对于生命意义的追寻是生活的基本动力,或者说是第一位的动力。人们需要意义和精神,绝不仅仅在严重压力之下,而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意义的追寻受到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贫穷、困难的生活能够提高人们追寻意义的动力。 生命意义对人生发展的作用大致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体会生活的意义、确立生活目标、加强自我顽强性。

加强自我顽强性的关键在于当个人追求生活目标遇到障碍时,应该坚定沉着,不轻言放弃。

2、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生存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生命价值提升最终使其生命质量充分展现有方向的活动过程。 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是一种自我认识及自尊的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是一种体验教育。

生命教育的目的:协助人建立正面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整合个人的知、情、意、行;拥有健康的人格;自我实现与自我超越。

生命教育的宗旨是珍惜生命,注重生命的质量,凸现生命价值。

生命教育的内容包括:人与自己的教育、人与他人的教育、人与环境的教育。人与自己关系的生命教育的内容包括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欣赏自己、尊重自己。

人与他人关系的生命教育的内容包括了解他人、尊重他人、与人和睦、关怀弱势。 生命教育的其中一个内容就是学会面对死亡。

关于生命教育专题中,我们观看的《The first step》(人之初)讲述的是我们生命的哪段历程:0-4岁。

14

第二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资料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感情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心理健康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以及反映适度、人际关系协调、心理活动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状态。

二、常见的心理疾病有以下几种:

1.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一种心因性疾病,神经系统没有器质性病变,仅仅是功能的减低和失调。导致病因是大脑长期负担过重、过度疲劳,或因精神受刺激,使情绪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所致。神经衰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疾病,它是由于长期刺激,引起大脑神经活动持续过度紧张,导致大脑兴奋和抑制神经活动能力减弱的一种神经症。主要特征是易兴奋、易激动、易疲惫,并常常伴有各种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敏感的人和有不良性格的人,更易患此症。

大学生神经衰弱的发生率很高,主要是由于生活学习压力过大,过分紧张,缺乏面对现实的勇气和良好的适应能力造成的。如学习负担过重、人际关系紧张、家庭贫困所带来的生存压力、恋爱出现危机、就业压力过大等都是发病的诱因。如果使神经处于持久的紧张状态,超过了个体所能忍受的限度,就会导致神经崩溃和失调。

2.焦虑症

焦虑症是指持续性精神紧张或惊恐发作的状态。它使患者常常感到惶恐不安,心烦意乱,有的产生恐惧感。它与一般的焦虑情绪不同,一般的焦虑情绪是由具体对象具体事物引起的。而焦虑症没有引起焦虑的具体对象和理由。患者常常表现为无明显原因和理由的紧张和不安;经常提心吊胆又没有具体原因;或过分关心周围的事物,难以集中注意力,做事心烦意乱,没有耐心。并常伴有心悸、头昏、恶心、手脚发冷等症状。 3. 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它的主要症状包括失眠、心烦、反应迟钝、易怒、易激动、处事不冷静、忧郁、持久疲劳。据2004年中国健康协会调查,在北京,每1000人里就有3个人被明确诊断为抑郁障碍患者。2004年9月10日“世界预防自杀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死于自杀。在自杀行为者中,70%患有忧郁症。目前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患。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变化的加剧、竞争的日益激烈、心理压力的加大,抑郁问题变得越来越普遍。

4.恐怖症

恐怖症是对某种特定情景或物体产生强烈的恐惧,明知无害,但又不能克制的神经症。在大学生中比较常见的社交恐怖症。它是指对某一特定的社交场所和对象产生的恐惧心理。如,有的学生不敢与他人目光相对,不敢和异性说话或交往,一看到对方就脸红心跳。有的学生在求职面试时变的异常紧张,甚至盗汗、心跳过速。有的学生不敢和陌生人见面等。恐怖症对人际交往、生活、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一定的不良的影响。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明显症状是情绪紊乱,思维破裂,在感知、记忆、思维、情绪和人格方面都有严重障碍,思想和行为失去逻辑,脱离现实,哭笑无常。患者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高度不协调,并常出现错觉和幻觉。如时常能听见别人听不见的声音,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事物等。

6.强迫症

强迫症的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抗强迫同时存在,二者冲突导致了病人紧张不安、痛苦难忍的情绪状态。患者知道强迫症状是异常的,但无法摆脱。如屈从于强迫观念的反复洗手、反复检查、反复询问及奇怪计数等。 其实大多数人都曾有过某些轻微的强迫观念,如不停地考虑即将发生事情的对策。但正常人的这种想法有其合理性,也不会对其它行为产生明显的干扰。患有强迫症状的个体常有自卑、缺乏安全感、意识发展刻板、僵化、内疚倾向及容易感到威胁等性格特点。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还有许多,有的会直接表现在身体疾病中,如近年来在大学生中常患有紧张性头痛、心率不齐、神经性皮炎、十二指肠溃疡、月经不调等。其中不少患者都和心理有关。

三、常见心理问题的案

三、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1.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 2.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

3.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以及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

4.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

四、游戏 正话反说规则:

1、主持人从每组学员中各请一位选手上台排成一列面对大家。

2、主持人讲解游戏规则,选手须将主持人所念词句依照顺序反向大声念出,如主持人出题“江河日下”选手念“下日河江”,主持人出题“说曹操,曹操到”选手念“到操曹,操曹说”等等,反应迟钝或念错者直接罚下。

3.告知选手比赛共分三轮,采用淘汰制进行。难度可逐渐加大,第一轮出四字题,第二轮出五字题,第三轮出六字题。

4、三轮过后留存选手及其小组胜出。 老鹰捉小鸡

第三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_题库资料

2011-2012[1]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考试试题库及答案

(试卷由4个论述题组成,每个论述题25分,任课教师从题库中任选4题作为考试题目)

一、根据所学知识,结合个人经历,试述你如何进行压力管理? 【答案及采分点】

(每项3分=列举1分+解释1分+结合个人经历1分;共写出其中25采分点即满分=25分)

1、了解你的情绪类型

2、学习监控你的情绪

3、学会跳出来思考你的情绪

4、学会结构性的表达

5、提前计划

6、发展一个支持系统

7、现实地期待自己和他人

8、变抱怨为诉求

9、学习问题解决技术

10、让过去的情绪成为历史

二、【案例】小明,22岁,言行怪异、出现幻觉妄想一年。患者自小少语寡言,交往少,脾气暴躁,一年前因父亲病故和失恋,开始失眠、呆滞、郁郁不乐,说:“我活不了几天了,我有罪”;听到火车鸣响就害怕,见到鸡鸣狗叫也恐慌,见到公安人员就称“我有罪”

,回家后就问家人:“公安局的人和你们谈过话吗?为什么我想的事别人都知道?”有时侧耳倾听“地球的隆隆响声”,看见小汽车就恐惧地问他人:“那是不是来逮捕我的?”患者记忆智能无障碍,只是孤独离群,生活懒散,时而恐惧、激越,时而自语自笑、凝神倾听。一次,突然对电风扇下跪,说听到电风扇里有一男声责骂他是“叛徒和内奸”。认为自己脑子想的事被别人知道,“监视器就是邻居家的录音机和自己的手表”。问患者为什么时哭时笑?患者回答:“我脑子被一死者控制,我哭笑不受自己支配。” 家人劝其来心理咨询,患者说自己没病,干嘛来看心理医生。

判断上述案例里面,小明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此问题是否属于心理健康与否的范畴?是否适合在校心理咨询?结合你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标准和理解,谈谈你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答案及采分点】

问题:精神疾病;(1分)

范畴:属于心理不正常范畴,不属于心理健康与否的范畴;(2分) 适合:不适合在校心理咨询,需要去医院就医;(2分) 心理健康定义理解:

(1)心理健康是指一种积极而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生活的人,心情舒畅,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与他人、环境和社会协调一致,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身心潜能。(2分)

(2)心理健康的标准是:1.智力正常,认知完整;2.积极的自我观念;3.悦纳他人,人际关系和谐;4.面对并接受现实;5.能调节情绪,心境良好;6.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7.人格完整独立;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与性别特征(8分)

(3)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人的心理是健康的或是不健康的,很难作出非此即彼的、简单而明确的界定,因为心理健康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可能因个体自身的发展而变化,也可能因个体所处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也就说一个人的心理既存在由健康向不健康转化的可能,也存在由不健康向健康转化的可能。这样,就有大量的所谓“亚健康”状态存在。就一般人群而言,真正称得上心理健康的只占10%-15%,真正有心理问题或心理不健康者只占5%一10%,而八成左右的人都处在亚健康状态。(2分)

寻求心理咨询的情况:(8分)

1、在某些时候觉得孤独或者想找人说说话;

2、当学习、生活、情感压力过大,如失恋、学习挑战太大、同学相处不良;

3、遇到自然灾害、威胁等突发事件之后一个月,如果继续经常被这些事件的记忆干扰生活;

4、对于某些特定的物体和行为害怕,如怕动物、场所恐怖;

5、如洗手、关煤气等某些行为表现出十次以上的反复,或者对于某一事物的思维反复顽固的出现而无法摆脱;

6、物质依赖也可以是一个参加心理咨询的原因,例如吸烟;

7、或许你没有任何困扰,你丰衣足食、家庭幸福,你的生活已经有了一定质量,但你觉得需要一些精神层面的成长或回顾。

8、不管什么原因,如果觉得自己被某种不良心情压抑超过两周时间,并且这一情况还在持续,那时候就需要寻求心理咨询。

三、试述影响人际交往的五大缺陷及其调整方法,举例说明你为改善人际交往做过的具体努力。

【答案及采分点】

(每项缺陷2分,调整方法2分,4分*5=20分;具体努力为发挥题,每点1分)

(一)自卑

是指由于一些条件的限制和认识上的偏差,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或某些方面都不如别人,产生的轻视自己、失去自信、畏缩的一种情绪体验。自卑有多种表现方式,退缩和过分的争强好胜是其中最明显的两种。

克服自卑应从认识、情绪、行为三个方面同时入手 ①从思想上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 ②调节自己交往时的情绪 ③树立自信,马上行动

(二)嫉妒

嫉妒是一个人由于嫉贤妒能,对才能、名誉、地位等比自己强的人所产生的不愉快和怨恨的情绪体验。从心理学角度看,嫉妒是对超过自己的人感到恐惧和愤恨的混合心理,是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一种心理表现。 嫉妒心理的调适:

①加强思想意识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②解放狭隘的“自我”

③积极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点 ④正确评价自己,增强竞争意识

(三)害羞

害羞又称社交焦虑,是指羞于同别人交往的一种心理反应。按照产生原因分为气质性害羞、认知性害羞和创伤性害羞。害羞是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源于个体对安全感的过分追求。主要表现为腼腆、胆怯、拘谨、动作妞泥、不好意思、脸色绊红,说话的音量又低又小,有时动作还颤颤抖抖,很不自然。 害羞心理的调试:

①树立自信 ②加强交往实践活动 ③加强自律性训练 ④善于模仿

(四)猜疑

猜疑是指没有事实依据而抓住“皮毛”,凭主观想象进行判断推测,只相信自己,却总怀疑他人、挑剔他人的一种不良心理。猜疑产生的心理原因主要是受到不恰当的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猜疑心理过重的人表现为生性孤僻、敏感多疑、小心谨慎、戒备心强、对人冷淡,完全处在一个自我封闭的心理防御小圈子里,无端的怀疑别人在威胁自己的名誉、声望、形象,把别人的一举一动与自己联系起来并看成是自己的阻碍。

猜疑心理的调试: ①培养良好的性格 ②提高抱负水平

(五)孤独

孤独是因缺乏人际支持而产生的寂寞感与失落感,是宁可独处也不与别人交往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孤独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感受,而不一定与外在行为表现相一致。 孤独心理的调试:

①融入集体之中 ②多参与社会活动 ③改正不良性格 ④培养慎独的功夫

四、假如你的一个朋友小李和你说:“我和他分手了。一直以来我为了他什么都可以做,只要他要,只要我有,他要什么我都会给。我对他这么好,可是最近我才发现,他竟然背着我还有好几个女朋友,而且别人也跟我说,他经常换女朋友,就像花花公子那样,就为了自己开心,从来都不会想自己的责任。那天我跟他说我们分手吧,他很痛快就答应了。这几天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过来的,太痛苦了,我怎么才能走出失恋的阴影啊?我总感觉我的这段感情里面存着问题,我像是单恋一样,到底什么才是健康的爱情啊?”

结合心理学家李(Lee, 1974)提出爱情关系的六种形式理论,分析一下你的朋友小李和他的前男友对待爱情分别属于那种形式?小李面对失恋可能会出现哪些消极情绪?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消极情绪?你会如何帮助小李进行失恋的调试?单恋的表现及危害是什么?关于小李最后提出的问题,简述健康爱情和不健康爱情的特征。

【答案及采分点】

爱情形式(2分):小李--奉献式爱情;前男友--游戏式爱情。 消极情绪(4分):①自卑心理。②绝望心理。③报复心理。④悲愤、渺茫、消沉心理。

出现消极情绪原因(2分):恋爱是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和自我评价的重要来源和基础。失恋会给当事人带来剧烈的心理创伤,使人处于抑郁、焦虑、自卑、悲愤甚至绝望的消极情绪中。

失恋调试(6分):让小李敢于面对失恋的现实;加强自我调控,减轻心理压力;合理化树立自信心;积极转移情感与情境;适当地进行情感宣泄;努力使情感得以升华。(“多为对方着想。”在此案例里面为错误答案,写这点-1分)

单恋(2分):恋爱应是两人之间的感情心灵交流,但如果只是一方投入感情,而另一方毫无感情,或是根本不想与之进行这种交流,这就形成了单恋。

单恋危害(4分):臆想型恋爱情结引起内心的痛苦和强烈的冲突,恼,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和心态失衡,产生情感失控、精神萎靡、注意力分散、思维迟钝、消沉等现象,给学习、生活、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严重的还会失去理智、精神异常。

健康爱情&不健康爱情特征:(7分)

不健康的爱情表现在:①过高地评价对方,将对方的人格理想化;②过于痴情,一味地要求对方表露爱的情怀,这种爱情常有病态的夸张;③缺乏体贴怜爱之心,只表现自己强烈的占有;④偏重于外表的追求。

健康的爱情表现在:①不过分痴情,不咄咄逼人,不显示自己的爱情占有欲,能够充分尊重对方;②将爱情给予对方比起向对方索取爱情更使自己感到欢欣,并以对方的幸福为自己的满足;③是双方彼此独立的个性的结合。

五、小明最近经常说自己不想活了,小明的女朋友小丽觉得很害怕,小明一旦谈论起自杀小丽就会阻止他继续谈论,认为这会促进自杀;而小明的室友小刚则认为谈论会去谈论自杀的人是不会真的自杀的,而且自杀是遗传的,小明家也没有人是自杀的,所以小明没有自杀危险。

请问小丽和小刚的想法对吗?为什么?什么样的人是自杀的高危人群?自杀的人一般会有什么预兆?如果你是小明的同学,得知他的情况,你应该怎么做?

【答案及采分点】

小丽的想法不对。(1分)因为谈论自杀是必要的。没有人有办法将自杀的念头灌输给别人,然而谈论自杀是必要的,因为这样可以减轻个体因考虑自杀而带来的负担,还可以探求出自杀的想法带来的危险究竟到什么程度。(1分)

小刚的想法也不对。(1分)因为曾经自杀过的人中有80%在事前都谈及过自杀,所以并非谈论自杀的人不会自杀。(1分)而且,虽然有时在家族中可看到自杀的倾向,可是没有一项研究支持这种说法。当然,家长的自杀行为提供了一种解决痛苦的模式。但是,在他们自杀后,留给后人的无力感,其实是会减少自杀行为的。(1分)

自杀高危人群(6分): (1)具有明显的外部因素刺激。比较典型

如失恋、失业、发生重大的丧失(如亲人亡故)。 (2)情绪低落、悲观抑郁,对自己产生自责自罪,有强烈的罪恶感和缺陷感 (3)孤僻内向,与周围人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 (4)有严重不良的家庭成长环境;

(5)缺乏生活的目标和信心,易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体验 (6)述说准备自杀的想法或过去有自杀企图。

自杀预兆:六变三托 六变:(6分)

1、性情发生巨大的改变:表现心神不定。有部分人在决定自杀前,思维仍很复杂,一方面决定去死,但总有些人和事物使他留恋难舍。表现心神不定,做事心不在焉,对他说话也常常听不到或答非所问;也有的人闭门不出,对什么事都不关心,无动于衷。

2、语言发生巨大的改变:言语症状是指当事人把想死的念头对周围人用言语表白和诉说,或者在日志、博客、QQ空间、日记、信件、绘画和胡乱涂画中表现出来。常向自己亲近的人透漏有关死的话题,如“活在世上真没意思”,“我实在忍受不了了”,“在家里我是个累赘,多余的人”,对父母或亲人说,“我对不起你们,你们从小把我养大,我还没尽一点孝道”,对憎恨他的人说“以后你就没有可恨的人了”等等。若有类似的言语,可能是在向你发出自杀信号。

3、行为发生巨大的改变:个体不按规律习惯作息,该做什么事的时候不去做,不该做的却去做。对所有的人都很客气,对他平时人和物都特别留恋,显得难舍难分。当好朋友来看他时,更是有说不完的话,临走送了一程又一程总是不愿意回来。穿上自己喜欢的衣服,把整个房间打扫的干干净净,人家欠他的东西也向亲人做了交代等等。行为预兆如明显改变或无故给同学送礼物、送东西等。

4、经济发生巨大的改变:把存款全部提取或乱借钱,随意花钱或给慈善机构,或乱买东西送人,这种突然以各种极端方式,花光所有财产的行为,也是自杀的危险征兆。

5、身体发生巨大的改变:(1)突然得了不治之症(2)重病或者慢性疾病不愈(3)突然遭遇变故,肢体或容颜伤残

6、环境发生巨大的改变:(1)天灾人祸,家毁人亡(2)重大关键事务严重挫败,如失恋、失业、大考失败等(3)家庭或家人、重要他人,发生重大变故或死亡创伤

三托:(3分)

1、托人:突然向亲友嘱咐、要求或委托,加强对某人的照顾

2、托事:突然把自己的重大事件,要求或委托代为执行或完成

3、托物:突然打包身边重要物件或宠物,要求或委托代为照顾或保管 其他一些征兆:(2分)

1、学业成绩的明显骤降。

2、综合症状如严重的抑郁、孤独、绝望、依赖和对自己的生活不满 怎么做:(3分)

1、立即向辅导员或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报告

2、陪伴,保证对方不一个人行动

3、尽己所能,稳定对方的情绪

六、简述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养成健康的人际关系

【答案及采分点】

人际关系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6分)

第一阶段:彼此陌生,互不相识,甚至彼此均未注意到对方的存在。 第二阶段:单方(或双方)注意到对方的存在,单方(或双方)也可能知道对方是谁(如同校同学),但从未有过接触。

第三阶段:单方(或双方)受到对方的吸引,与对方(或彼此)接近,构成表面接触。 第四阶段:双方交感互动,开始了友谊关系。 第五阶段:朋友之间的感觉,也有程度深浅之分。 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12分)

(一)客观因素:1.接近且相纳

2.相似或互补

3.外表与个性

(3分) (二)主观因素:

1.人际安全:是指个体在人际相处和交往中对自身状况保持有利地位的肯定性体验。(2分) 2.人际期望:是个体对人际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心理、行为的预期和愿望。这些预期纯粹是个体的主观意愿,实际上是一种投射心理。(2分)

3.人际张力:或称人际应激,是指个体在特定人际关系中所体验到的一种心理紧张状态。

(2分)

4.人际报复:是某一个体有意或无意地贬损了另一个体,不管被贬损的个体当时反应如何,那么该个体往往会在以后的某一时候遭到被贬损个体的报复,虽然这种报复可能是无意识的,并且不一定是激烈的暴力行为,这就是人际报复。人际报复直接增大人际张力,影响人际关系。(3分)

大学生健康人际关系的养成(7分) (一)充分有效的沟通 (二)把握好交往中的“度” (三)学会解决冲突

(四)培养良好的人际相处品质:1.宽容待人 2.诚信对人 3.学会幽默 4.心理换位

七、举例说明大学生常遇到的压力源及其分类。一般大学生遇到压力的时候都有哪些应对方式?什么样的方式是可取的?什么样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答案及采分点】

大学生常见压力源:主要有学习、就业、人际关系、生活、恋爱关系、经济、社会、考试、家庭、生活及学习环境、未来、能力、个人(成长、外表、自信)、健康和竞争等。(4分)

大学生的压力源分类:(5分)

1.外部环境压力源:消极事件或灾难性事件

2.个人压力源:个人压力源指个体所遇到的特殊压力事件。 (1).重大生活事件(2).日常生活压力源(3).慢性压力源

大学生各项应对方式的使用顺序依次为问题解决、忍耐、转移、求助、压抑、逃避、幻想、抱怨、退缩。一般倾向于把应对的方式归为问题取向、情绪取向、逃避三类。(4分)

可取的应对方式:1.遇逆境往好处想2.调节抱负水平3.预先应对4.建立好的社会支持5.变压力为挑战6.积极参加放松活动(6分)

不可取的应对方式:1.攻击2.冷漠3.退化4.压抑5.固执6.轻生(6分)

八、简述心理、心理健康 及心理健康的标准,并结合自身谈谈如何维护正常的心理?

【答案及采分点】 (1)概念

①心理是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情感、态度、动机、意志、能力、气质、人格等心理现象(活动)的总称。是由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三者所构成。(3分) 心理状态是指人在某一时刻的心理活动水平。例如一个人在一定时间里是积极向上、是悲观失望,是紧张、激动还是轻松冷静等。(1分)

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人脑对现实的反映过程。(1分)

②心理健康是指一种积极而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生活的人,心情舒畅,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与他人、环境和社会协调一致,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身心潜能。(5分) ③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 认知完整2.积极的自我观念3.悦纳他人,人际关系和谐4.面对并接受现实5.能调节情绪,心境良好6.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7.人格完整独立(5分) (2)如何维护正常的心理

1、确立大健康意识和对自己健康负责的意识

健康应该是心身健康,除了身体上没有缺陷,心理上要健康,对社会环境要有良好的适应。任何一方面的不完好,都不能是健康。(2分)

2、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即生活有规律,起居有常,科学用脑,睡眠充足,饮食合理,不暴饮暴食,保持一定的体重,劳逸结合,加强适合自己的锻炼、节制嗜烟、嗜酒等不良嗜好。(2分) (3)掌握一定的心理自我保健方法 ①正确认识自己、完善自己

客观评价自己,接受自己,塑造完善的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建设性地满足自己的需要。(2分)

②学会与人相处、乐于与人交往

接受差异,尊重个性,学会换位思考,与人相处不卑不亢,尺度合适(2分)

③正视现实,适应环境

从实际出发以积极的态度去处理问题,学会客观的看待问题,面对挫折时积极学习解决问题的技巧,学会增强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正确处理衰竭(2分)

九、简述学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阐述大学生应如何调适自己的学习心理问题。

【答案及采分点】

(一)学习对大学生人格的影响 (5分)

1.对气质性格的影响

人的气质主要受先天的影响,但是性格却是在后天与社会的互动中慢慢建立形成起来的。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学习不仅影响大学生的态度进而还影响其行为方式。 2.对自我过程的影响

自我过程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大学学习的选择性给了学生自由决定是否选择某些科目的权力,自我认知会随着认知结构的丰富而更加完整。这种自由也对自我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3.对认知风格的影响

认知风格(也称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的形式。认知风格多种多样,如场独立和场依存、思索型和冲动型、整体型和分析型。不同的专业甚至一个专业的不同领域都会对学习主体的认知风格产生影响。 (二)学习对大学生情绪意志的影响(5分)

学习是大学生活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学习的过程和结果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情绪的产生是与需要和动机紧密相连的,大学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会影响主体的需求结构。同时,大学学习要求更强的自主性、选择性,既给主体提供了检验自己意志力、自我控制水平的机会,也对主体提出了提高自控力和意志水平的要求。 (三)学习对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影响(5分)

首先,大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学习内容主要是为大学生进入社会担任一定的社会分工工作而设计的。

其次,大学教学的一大特色是“团队合作”。强调团队集体作战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不仅在课题进行中实践了所学知识、锻炼了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一个以专业学习为主要任务的团队中与成员互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结合自身情况举例阐述大学生应如何调适自己的学习心理问题。(10分)

1确立适当的学习抱负水平(2分) 2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2分) 3注重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2分)

4培养良好的学习心境(2分)

结合自身情况举例阐述如何调试学习心理问题(2分)

十、举例说明,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主、客观因素有哪些?

【答案及采分点】

(一)客观因素(列举1分,举例2分) 1.接近且相纳(3分) 2.相似或互补(3分) 3.外表与个性(3分)

(二)主观因素

1、人际安全:人际安全是指个体在人际相处和交往中对自身状况保持有利地位的肯定性体验。(4分)

2、人际期望:人际期望是个体对人际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心理、行为的预期和愿望。这些预期纯粹是个体的主观意愿,实际上是一种投射心理。(4分)

3、人际张力:人际张力或称人际应激是指个体在特定人际关系中所体验到的一种心理紧张状态。(4分)

4、人际报复:人际报复是某一个体有意或无意地贬损了另一个体,不管被贬损的个体当时反应如何,那么该个体往往会在以后的某一时候遭到被贬损个体的报复,虽然这种报复可能是无意识的,并且不一定是激烈的暴力行为,这就是人际报复。人际报复直接增大人际张力,影响人际关系。(4分) 十

一、举例说明当代大学生恋爱的现状特点

【答案及采分点】

(每条5分[其中列举2分,举例3分];答对5条者得满分25分) (一)大学生恋爱普遍 (二)大学生恋爱低龄化

(三)大学生恋爱动机多种多样 (四)大学生恋爱讲求短平快 (五)大学生恋爱考虑较单一 (六)大学生恋爱中性行为增加

二、大学生遇到压力的时候都有哪些应对方式?

【答案及采分点】

一般倾向于把应对的方式归为问题取向、情绪取向、逃避三类。(4分)

1、问题取向应对:即当事人的应对策略是着眼于问题解决的,通过直接的行为或问题解决行为来改变压力源或任何其他关系。(3分)常见的表现有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向他人求助、逃跑(使自己脱离危险)、预先应对(避免未来的压力)等。问题取向应对所关注的是所要解决的问题和产生压力的事件,应付可控压力源产生的影响通常有效。(4分)

2、情绪取向应对:即当事人采取的应对策略主要是尝试缓解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而非处理引起压力的问题情境。(3分)情绪取向应对包括放松、寻求他人情绪支持、抒写有关自己内心深处情感的东西、合理化认知、抱怨等。在应付那些由不可控的压力源产生的影响时比较有效。(4分)

3、逃避应对:即个体在面对压力时,放弃对问题的任何努力。个体可能通过幻想、否认、自我分心等方式减少压力或采取酗酒、暴食等直接的逃避方法。(3分)例如,有的学生多门功课不及格,他放弃了解决问题的努力,而是采取上网、酗酒等方式麻醉自己、逃避问题。逃避应对虽然会暂时延缓压力情境的解决,但经常会使问题更糟糕。(4分)

三、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如何感恩、感悟生活?(25分)

【答案及采分点】

(每条5分,答满5条满分25分) 参考答案:

学会承担自己在学校、家庭、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5分) 学会感受为他人服务的快乐;(5分) 学会把“行”、“谢谢”和“对不起”时时挂在嘴边;(5分) 学会 “在乎”每一个人,尊重他人的权益(5分)…… 这样,能使我们懂得更多, 爱的更多, 得到的也会更多。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5分)

注:言之成理即可。 十

四、大学生面临的危机有哪些,及其表现形式、心理危机干预模式? 【答案及采分点】

大学里的生活大部分都是积极向上的,但也有一些情况会让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难以处理:

离家带来孤独感;(1分)

担心上学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1分)

与室友或其他人发生矛盾;担心成绩不理想,害怕失败;(1分) 对学校的教学计划、课程安排不满意;(1分)

因出现个人的丧失(失恋、考试失败、丢面子、急性严重疾病)而极度痛苦。(1分) 大学生的危机表现:(1)成长危机(1分)(2)人际关系危机(1分)(3)情感危机(1分)(4)学业与经济危机(1分)(5) 就业危机(1分)

危机的表现形式:常见的具体表现:

性格:平时性格开朗、生活态度积极乐观,出现危机时则相反,如果平时性格内向,可能会加重。或许性格变得暴躁、易怒、抱怨一切事情,甚至认为社会对他不公平等等。(1分)

情绪:紧张、恐惧、怕见人、情绪低落或不稳、或表面平静、给人的感觉眼神游离。(1分)

言语:沉默少语、或言语本身带来特定意义令人费解,如打听什么方式自杀没有痛苦、直接询问哪种药物吃多少会死、活着不如死了等等。(1分)

行为:躲避人、对关心他的人采取回避的态度、呆坐沉思、麻木。(1分)

其他:失眠、食欲食量变化、做事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学习能力下降,严重者出现自杀、药物滥用等。(2分)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模式(9分)

危机出现前(3分)

危机过程中(3分)

危机处理后(3分) 心理健康教育

热线援助

团体辅导 生活适应指导

认知治疗

后期干预 良好个性培养

行为治疗

压力调适

第四篇:小学生心理健康黑板报资料

心理健康手抄报资料

健康心理名言警句

1.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较。一味的比较最容易动摇我们的心态,改变我们的初衷,而比较的结果,使人不是自卑,就是自傲,总之是流于平庸。

2.嫉妒是自己制造出来并把自己关在成功门外的一把锈锁,打开它,你就可以重新与别人站在一条起跑线上,你就能获得赶超别人的信心和力量。

3.虚荣促使我们装扮成不是我们本来的面目,以赢得别人的赞许,虚伪却鼓励我们把我们的丑恶用美德的外表掩盖起来,企图避免别人的责备。

4.人生不必苛求完美,只要你拥有一个轻松自我的微笑, 只要你拥有一份向上进取的心境,只要你满意于自己的踏实努力,便能够好好地欣赏到别人,别人也能欣赏你。

放飞心灵

自我肯定,增强自信,经常性地进行心理调节和情绪调节。人要不断地否定和肯定自己才能进步,而否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向肯定方向发展,自我肯定,保持坚定的信念,往往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抛弃自卑。自卑需要三个条件:一是缺乏成功的体验;二是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估;三是自我评估偏颇。要抛弃自卑,首先要战胜自我,为自己树立一个目标,要有坚强的信念,相信自己的能力,同时要对自己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估,这样就可以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心理。

摆脱忧郁情绪的方法:

1,、不要为自己寻找借口

2、再给自己一点爱

3、 分散你的注意力

4、 改变你的行为

5、 走出忧郁,创建“三人空间”

6、 了解自己的极限

7、 寻找心灵的绿洲----让身心安宁的放松术和冥想术

8、 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人

9、 计划一些积极有益的活动,应付枯燥的生活

10、向朋友诉说自己的烦恼

11、看到事情的光明面---宽容、自嘲及“愉快疗法

12、把复杂问题分解成简单的问题

13、倾尽全力完成一件事

14、运动是自救的基础

什么是心理健康?

—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

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现在人们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这样定义的:

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四、不脱离现实环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要自信。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较。一味的比较最容易动摇我们的心态,改变我们的初衷,而比较的结果,使人不是自卑,就是自傲,总之是流于平庸。一个人一旦没有了自信,就会脱离正常的生活轨道。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会欣赏。人生不必苛求完美,只要你拥有一个轻松自我的微笑,只要你拥有一份向上进取的心境,只要你满意于自己的踏实努力,便能够好好地欣赏到别人,别人也能欣赏你。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要安心。围棋多占一格就胜,缺一格就败。胜败是根据一定的条件决定的。如果沉湎于胜败之词,则必然形成各种精神上的苦恼。“围棋的对手,恨之入骨,却又爱不释手”。我们很想一格不漏地获胜,这就是人生的努力。努力乃是我们人生的本来面目。如果放弃了胜败和努力,这时的人生则一无所有。安心并我们的目的,安心而努力才是目的。不肯枉自沉湎于胜败之词,就是安心。

一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

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心理健康定义

1.正确地了解自己;

2.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3.有个性但不张扬;

4.非常顾家,但也广交朋友;

5.安心做好自己的工作;

6.有信心有主见;

7.能够正视自己的缺点;

8.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

9.接受环境的变化,弹性地去面对;

10.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第五篇:大学生消费心理论文资料

《消费者心理学》

深入了解大学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

专 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班 级: 三班 学 号: 201232020308 姓 名: 何斌

目录

一、大学生消费特点分析 .............................. 1

二、大学生消费心理分析 .............................. 4

(一)对非理性消费、盲目消费的消费心理分析 ........ 5

(二)消费群体影响的消费心理分析 .................. 6

(三)追求时尚名牌的虚荣心理和攀比心理的分析 ...... 6

(四)对于超前消费和恋爱消费的消费心理分析 ........ 7

三、大学生科学消费的策略分析 ........................ 9

四、结论 ........................................... 11

深入了解大学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

时至今日,我国的改革开发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中国的发展呈现着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经济连续增长率持续多年保持在10%左右,人均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同样,在消费领域中,居民的购买能力和购买欲望也在逐年增加。在这个庞大的购买大军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越来越显示出其独有的特点和巨大的潜力,构成了市场中一股不可忽视的群体力量。同时,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及特点将直接影响未来经济发展的走势,以及相关经济政策的制定。因此,对大学生的消费特点与其消费心理进行分析,就更显得重要了。

一、大学生消费特点

在进入大学后,大学生不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学习上都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在消费上也更加显现着的选择的自主权。而这种自主权的扩大,无形之中,形成了大学生独有的消费特点。

第一,在大学生消费中,理性消费与非理性消费并存。为了更好的深入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我在夜市卖服装处,亲身体验了买卖双方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丰富了实践经验,积攒了对大学生消费特点与消费心理的第一手资料。根据我的实际观察发现,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其次是品牌,最后是质量。这与外国学生相比有很大不同,原因在于,我国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来自于

父母,真正靠打工挣生活费的学生人数并不多,而且,提供打工岗位的数量有限,打工所得薪酬也并不很多。不足以在支付偏高的学费后,有多余的钱来从容的购买商品。因此,由于消费能力的有限,在相对固定的可支配费用前,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必需品,其次才是在其他方面的消费支出。所以,我们在花钱时通常是十分谨慎的,或者说是算计的,而且是力求寻找物美价廉的商品。在对于一些不是现阶段特别需要的商品,大多数同学会谨慎的选择购买,在这一点上,男 生的表现得更为突出。当然,在众多的大学生队伍里,也有家庭条件较好,能够为其不成熟消费买单的大学生,但这一部分的大学生仅仅是一少部分人,不能完全代表所有同学的情况。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在随着参与社会活动的增多,以及谈恋爱、面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群体也会逐渐向注重追求商品的品位、档次和自己形象等方面倾斜。

第二,在大学生消费中,个体与群体相互影响,群体影响力往往起主要作用。消费者行为是“感情、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之间的动态互动过程,是人类履行生活中交换职能的行为基础”。由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多是以集体或小群体的方式进行的,在进行消费时,也会形成具有共同消费特征的消费群体。因此,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对群体内部的成员也会施加影响,在他们进行消费时,这种心理影响就会突出显现出来。群体内的个体成员很容易受到群体心理的影响,在看到群体中别人相继购买某一产品后,往往也会追随购买,不论该产品对其个人来说是否有用。

第三,在大学生消费中,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的攀比消费的现象仍然突出。随便走进某个大学生的宿舍,你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很多名牌商品。尤其在北京、上海等经济水平较高的大学校园内,穿着名牌运动服,运动鞋的男生,用兰蔻美、宝莲、ck等名牌化妆品的女生随处可见。可以说,在大学校园里进行品牌的调查,就基本反应出这一地区市场上各品牌的销售情况。以青年人为主的大学生消费群体,也成为各大品牌越来越看中、追逐的主要销售对象!

第四,信用卡带来的超前消费与冲动消费。悄然兴起的信用卡消费,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得越来越普遍。信用卡以其特有的快捷、方便、安全等特点,迅速在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人群中广泛流行起来,信用卡在给消费者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90后”,尤其是大学生的超前消费和冲动消费的不良习惯。“喜欢就不要等”,这句国内某商业银行的信用卡广告口号,对绝大多数年轻的信用卡持卡人也是非常受用的。其实信用卡风很早就已经刮进了大学的校门。工商银行、建设银 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交通银行等就相继推出了学生信用卡。信用卡所提出的“透支未来钱”的时尚消费方式,这种新奇的消费观,对大学生们来说 是很有吸引力的。在人们忙于贷款购房、买车的超前消费年代,花明天的钱享受今天的生活已经不足为奇。可是,作为没有无固定工作、没有收入、没有无稳定还款来源的大学生来说,信用卡虽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理财观念,培养个人信用的养成,但同时也在无形之中助长了大学生的冲动消费。

第五,恋爱消费的比重不断上升。由于大学生特殊的社会角色,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呈现出以下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方面他们拥有独立的思想和行为能力,希望自己安排自己的事情,但同时大部分大学 生又都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家长;另一方面,现今,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恋爱行为均采取默许的态度,已经成年的他们有追求 个人生活的权力,在大学里,许多人会叫嚣“大学恋爱是一门必修课”,甚至有家长鼓励自己的孩子去恋爱。但是,大学生们在恋爱过程中的消费通常多是缺乏理智 的、冲动的。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在恋爱中的消费数额也在逐年增加。每个月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这笔消费在大学生每月消费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虽然大多数的大学生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一定的物质投入。但在现实中,却经常的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二、大学生消费心理分析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心理发生的一切心理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消费行为,包括消费者观察商品、搜集商品信息、选择商品品牌、决策购买方式、使用商品形成心理 感受和心理体验、向生产经营单位提供信息反馈等等心理行为。 消费心理从认识过程经历情感过程直至发展到意志过程,是一个消费购买的决策过程,该决策过程除消费者本人外,旁人无从知晓,故又常被称为消费者“黑箱”。 虽然消费决策过程是未知的,但消费者外观的消费行为不仅反映了外部环境对其行为的影响,而且反映了对购买决策起决定作用的自身特点,如

文化教养、心理素质等。通过运用消费心理,就可以对大学生的消费特点进行有效、合理的分析。

(一)对非理性消费、盲目消费的消费心理分析

1、就目前的现状来说,虽然我们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就全国范围而言,各地区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差距同样明显,对于来自农村特 别是有欠发达的地区来的大学生来说,本就高昂的学费就已经成为了很大的负担,即便是来自大城市的学生,大多数的同学也都是没有直接经济来源的,全靠家长的 资助。面对突然可以自由自主的进行消费的情况,很多同学显得缺少理性的选择,对于花钱没有计划,以至于在学期后半段时期,很多同学就会进入到“一穷二白” 的窘境。

2、对于非理性消费、盲目性消费,可以说是因为个性而引起的一种消费自主心理。大学期间,每位大学生在伴随自我意识的不断加深,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 也表现出更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开始对家庭的消费有了发言权;开始要求自我消费的自我选择权,不再是全都听取家长的意见,对家长所购买的服装表现出不喜爱 甚至反感的情绪。同时也开始要求自己作主进行消费的支配。作为大学生这个阶段,大学生的交友动机十分强烈,人际关系网更宽,外出、聚会、出游等活动也越来 越多。而这些都需要有一个相对足量的物质基础作为保障,并能够为自己所支配,才能得以实现。

(二)消费群体影响的消费心理分析

1、消费群体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对群体内部的成员会施加影响,并导致群体成员的消费心理与行为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化。消费群体运用内部沟通、规范影响其成员,而群体内部也会出现从众、模仿等心理。

2、消费者群体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权威性、合法性、强制性、回报性等方面。一般来说,群体的权威性、合法性、强制性、回报性越强,则该群体的影响力越大。大学生群体相对于其他的消费群体而言,探索意识和冒险意识非常突出。对于新商品能一直保持强烈的兴趣,消费敏感性强。大学生群体,总是会以一种好奇的心情来 尝试购买新推出的商品,而当新产品受到群体内部几个成员的承认后,就会迅速的在其他成员身上产生影响,其他成员也会“人云亦云”、“随大流”的相继购买。

(三)追求时尚名牌的虚荣心理和攀比心理的分析

1、在面对名牌商品时,不光是受群体消费心理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炫耀心理和攀比心理的影响。我们都知道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满足了生理、安全、友谊的需要之后,就要需要满足尊重需要。在大学期间,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尊重需要,他们在各个方面的努力,可以说是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在 建立自尊和受到他人尊重的体系,使得最终能够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炫耀心理,实际上也是一种虚 6

构的心理,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评价的自我虚构。表现在消 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欲望――追逐流行、追逐名牌。

2、而攀比心理可以说是由于人的好胜心而引起的。大学生青年的争强好胜心理反映到消费上,就成为了追逐潮流、相互攀比,都想争做流行达人……因此在校园 里,突显出了“人有我就有”的从众心理和求新求奇的求异心理。前者在全社会中,人们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这种心理,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事物,个人也会基本乐 于接受。大学生同样也不例外。一般来说,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的注意力都是随着时尚在社会中的发展而转移的,只有极少数人的大学生对时兴的东西表现出极端的关 注或极端的不关注。而后者,作为正处在青春、叛逆、主张个性的时期,更喜欢这种变化,喜欢寻求独特、时兴,更完善的东西,以达到身心等多方面的满足,就是 大学生自发的求异心理。也正式由于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使得某种时尚在满足了大学生一时审美的心理需要之后,就会又会必然产生新的渴求,在消费上渴望再有 所创新和变化,这种强烈的好胜心理和表现欲望在大学生这个阶段表现的更为突出。一个方面,他们消费常常是以“自我”和“虚荣”为基础的,追求“别人有的我 要有,别人没有的我也要有”,以此来获得心理满足。当然,攀比心理隐含着一种竞争意 识,只不过这种竞争是一种错位的竞争。另一个方面,他们自卑。常常感觉自己不如别人,就产生自卑心理,这也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

(四)对于超前消费和恋爱消费的消费心理分析

1.包括在恋爱过程中的表现欲,物质性,也反映出来了大学生的将“虚荣作怪充当慷慨”的攀比心理和虚荣心理。恋爱就是花钱的“潜规则”,在大学校园里越来越多的得到印证。在大学生的“恋爱账单”上,也反映着社会主流爱情文化的情况,电影、电视剧、小说、 网络中上演的一幕幕浪漫爱情故事,浪漫的追爱情节,潜移默化的为处在恋爱中的大学生情侣们提供了各种可以被学习、效仿的情节,并“指导”着现实中的执行情 况。于是,在浪漫成为大学爱情的主旋律的情况下,惟有金钱才可以为浪漫提供有力的支持。爱情既是浪漫的,也是现实的,爱情是必须有物质支撑的。作为无经济 来源的完全消费者,这种恋爱消费方式更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而在我们对大学生恋爱中的虚荣攀比声讨中,也要对社会大环境进行修正。因为在一定程度上,随着社会消费观念的变革,“透支未来”的提前消费,划卡消费,也为大学生的盲目过头的消费现状,负有一定的责任。2.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在大学校园里“摆摊设点”,抢占、争夺大学生这又一“领地”。对此,银行的解释是:“大学生是银行潜在的优质客户。同时, 发卡还能提高大学生的财商。”不可否认,信用卡提出的“透支未来钱”的时尚消费方式,对大学生群体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加之与成人信用卡的办理相比,学生信用卡在申办时,审核门槛要低 很多。另外,信用卡异地存款不需要手续费,购物兑奖等促销措施, 也获得了大学生的推崇。他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方式,并且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行为。 然而银行作为营利性机构,不可能送上免费的午餐的。透支信用卡若不能

及时还款,不但会造成其自身信用度的损失,对其大学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也会产生负面影 响。如果大学生信用良好,银行将在毕业时为其出具权威信用报告,为个人诚信加分。如果在数据库中留下不良信用记录,学生毕业后,跟所有银行打交道将都会非 常困难。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毕业逃债族”被银行推上法院的被告席。 可以说,校园信用卡是一柄锋利的双刃剑,是否能真正使用好信用卡,就要看持卡人的自身素质。3.目前,信用卡已经成为大学生的“诚信试验田”,而“三无”(无固定工作、无收入、无稳定还款来源)原因使得学生刷卡无度,透支现象严重。此“试验”似 乎是在“考验”家长的钱袋子。学生拥有的大额度可透支信用卡,已经打破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理财平衡,在事实上造成了学生脱离家长的“财政监督”, 有些同学甚至以及成为了“卡奴”, 在为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开了口子的同时,也为家长和自己都增加了更大的负担。

三、大学生科学消费的策略分析

大学生面对着充满诱惑性的消费市场,产生了很多困惑,在消费中出现许多误区,社会、家庭和教育部门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对大学生科学消费的引导,树立正确、科学的消费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科学消费的内涵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人的消费内容、消费结构、 消费方式、消费行为等活动,都要在科学的消费观的指导下,才能更好的引导人们进行科学消费活动。所谓科学消费观,是指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能够 促进经济生活健康和谐发

展及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也就是说,科学消费应该是适度消费、合理消费、健康消费、可持 续性消费、绿色消费。为此,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应当是既讲生活享受,又讲辛勤劳动;既讲鼓励消费,又要适度消费的 。第

一、坚持勤俭节约的科学消费观。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勤俭观念非但没有过时,还要更加坚定的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从心理 和实际行动上拒绝浪费和奢侈消费。并且在随着我国经济不断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代表世界先进消费观念的绿色消费必将成为人们消费的主流消费观念。把传统 消费观和现代消费观结合起来的消费观念,在既继承了中华民族一贯倡导的节俭消费的传统美德的同时,又要承接了提倡积极消费的现代消费观,既不是禁欲主义, 也不是享乐主义,既重视人的物质生活需求,又重视人的精神需求,并将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第二,引导大学生自食其力进行消费。目前广大大学生的经济来源还是由家庭中父母提供的,这种寄生、依赖性的消费,在经济上不能独立、更不会自立,作为当代 的大学生,应该在用父母的钱进行炫耀性消费或者超前消费时,感到惭愧和内疚。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观念。通过参加勤工俭学等用自己辛勤劳 动换取酬劳的方式,自力更生地进行消费,不仅能使得广大学生切身体会到父母挣钱的来之不易,从心理上抵触浪费行为,更能使大学生长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 费观,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大意义。第三,引导培养大学生树立理财观念。花钱进行消费本无可厚非,敢用明天的钱来为今天买单,也事消费观

念的一种进步。但是,敢花钱并不一定等于会花钱。大学 生的消费行为往往表现为冲动消费,消费时多有凭喜好、凭感觉的现象,盲目追逐潮流、名牌,大手大脚,过于浪费,缺乏算计和整体的统筹。表明大学生在理财方 面的知识和能力上还有着较大的不足。第四,营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消费不但是一种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过程,也是一种社会表现和社会交流的过程,无论你是属于哪个社会阶层,也无论你觉得其他人 的行为对你的影响有多小,你都无法逃避消费环境的影响。因此,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外部消费环境也是十分重要的。应该积极呼吁媒体本着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多做关于科学消费、健康消费的宣传。大学生获取消费信息的主要渠道就是媒体,大众传媒成为大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主渠道,成为联结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的桥梁 和纽带。媒体把外界的消费信息毫无保留地传输给了大学生,但是,处于成长中的大学生消费心理不够成熟稳定,易于不加辨别地全盘接受外界的信息,从而导致了 大学生盲目消费。

四、结论

总之,大学生是国家未来消费时尚和方向的领导者,尤其在中高档商品的消费上,大学生是将来的主力,而且他们的消费方式对整个市场有一个引导的作用,因此把 握大学生的消费市场,也是抢占未来中高端用户的心理市场,这对将来企业市场的开拓也都是很有意义的,大学生消费也会为整个社会商品消费的起到“指示灯”的 作用。 11

同时也要关注大学生科学消费的培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上一篇:大学生职业选择分析下一篇:大学生追星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