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学位双专业介绍

2022-07-16

第一篇:双学位双专业介绍

电子商务(双学位、双专业)介绍(精)(范文模版)

电子商务(“双学位”、“双专业”)介绍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具有商务管理与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相互交叉的办学特色,培养能够熟练应用电子工具开展现代商务活动,从事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应用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各类企事业单位中网络系统的设计、构建与管理、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以及有关国际电子商务贸易、网络营销、物流管理等相关工作。

二、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管理学、电子商务原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电子商务运作管理、国际贸易以及网络营销策划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应用新经济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从事电子商务应用、企业信息化、网络营销与贸易,以及从事其他现代商务活动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较全面的经济、贸易与管理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

2.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网络操作的基本技能;

3.掌握较全面的电子商务应用相关知识,具备网络营销策划、网络贸易操作、网络企业经营管理与市场推广,以及从事电子商务相关工作的基本能力;

4.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三、 办学优势

商学系拥有一支实力雄厚、教学经验丰富、梯队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47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3人,讲师13人;博士后1人,博士10人,硕士15人。另外,还经常聘请政府职能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大中型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士以及兄弟院校的学者来校讲学和讲座。

商学系坚持“面向实际,服务社会”的办学方向,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拥有比较优越的办学条件,除共享学校公共教学设施外,还拥有经济综合模拟实验室、电子商务创业实验室、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联合实验室厦门理工学院点、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以及配置完善的多媒体教学系统。此外,还与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成为我系学生的实训基地;同时聘请大型企业的高管作为我们的办学顾问,共同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的经济发展服务。

四、 分专业联系方式

联系人姓名:蔡志文

办公地点:厦门理工学院实验楼2号商学系办公室 电话:15859208850 电子邮箱:zwcai@xmut.edu.cn

第二篇:双学位、双专业和辅修通知

2011级双学位(双专业)和辅修专业报名通知

单 位:教务处

2011级各位同学:

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学校将在2012-2013学第二学期开设2011级双学位(双

专业)和辅修专业。现将报名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专业设置:

1、双学位(双专业)专业:工商管理(管理学学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学学位)、计

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学学位)、法学(法学学位)等四个专业;

2、辅修专业: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等五个专

业。

二、申请条件:

1、一年级所修读主要课程平均学分绩点在2.5(含2.5)以上者可申请修读双学位(双专业),

2.0(含2.0)以上者可申请修读辅修专业;个人成绩请在教务管理系统上查询(信息查询——

成绩查询);

2、双学位(双专业)、辅修专业教学计划中有30%以上的课程与主修专业相同则为相近专

业。学生不能修读与主修专业相近的专业。

网上查看各专业教学计划路径:信息查询—培养计划。

3、特别注意:申请修读的专业必须与主修专业分属不同学科门类,才可取得双学位;如果

申请修读专业与主修专业属相同学科门类,则只能取得双专业毕业资格;

例如,某位同学主修通信工程专业,可取得工学学位,若申请修读工商管理双学位专业,则

可获得管理学学位,即双学位;若申请修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则只能取得计算机科学

与技术双专业毕业资格。

三、申请办法:

1、符合条件的同学请登录教务管理系统报名。

报名时间:2012年10月10日8:30--10月22日24:00。

2、每位同学只可申报一个专业,教务处将视报名情况进行录取或改报。

3、第12周,将在教务处主页和学校主页校内通知上公布双学位(双专业)和辅修专业录取

名单,请同学们注意查看。

四、收费标准:

按80元/学分缴交学费。每学期第16-19周缴交下一学期的学费,“缴交学费的通知”将在教

务处主页和学校主页校内通知栏上公布,请大家注意缴费时间。

五、学籍管理:

修读双学位(双专业)和辅修专业的学生,按照《广东工业大学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籍与学

位管理实施细则》中的“本科生修读双学位、双专业、辅修专业”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六、上课时间、地点:

所有课程均安排在双休日、在学生主修所在校区上课。

附:双学位、双专业和辅修各专业教学计划

教务处

2012年9月28日

第三篇:会计学双学位、双专业教学计划

会计学本科双学位、双专业教学计划(2011版)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会计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国际会计惯例;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招生专业范围

我校在校非工商管理专业2010级本科生

四、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

五、主要课程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经济法、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课程学分6.75;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学分39.5。

七、课程体系及学分分配

计划教学总学分:160.5学分

其中:1.必修课:91.0 学分

2.自修课:1.0学分

3.学分互认:68.5学分

八、本科双学位、双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进程表

见附表。

第四篇:中国政法大学双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办法

法大发[2007]第36号

(2003年8月制定,2007年4月修订)

一、总 则

第一条 为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学校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基础上实施双专业双学位培养模式。

双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模式是本科生在修读入学专业的同时,修读第二专业第二学位,达到培养方案规定的要求,毕业时取得记载两个专业学习经历的一个毕业证书和两个(或者相应)学位证书的培养模式。

双专业双学位基准学制为5年,修业年限可以延长至7年。

第三条 双专业双学位培养模式的质量标准是:使第二专业第二学位达到与第一专业第一学位相同的培养规格。

二、修读范围和条件

第四条 我校各专业均可供学生修读双专业双学位,但外语专业除外。

第五条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是否修读第二专业以及选择何种专业作为第二专业,但每名学生只能修读一个第二专业。

第六条 申请修读双专业双学位,应当在前三学期修满入学专业课堂教学额定总学分的二分之一,平均绩点超过3.0,重修课在3门以下。

第七条 申请修读双专业双学位,应当在第四学期期中或第五学期期中填写《中国政法大学修读双专业双学位申请表 》(一式三份),向本人所在学院提出修读申请。各学院根据学校规定的修读条件进行审批,并将审批结果统一以书面形式报教务处备案。

三、培养方案

第八条 双专业双学位培养方案包含第一专业培养方案和第二专业培养方案 。 第二专业适用当年入学的相同专业学生适用的培养方案。

第九条 修读双专业双学位者,应取得所修第二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专业课课堂教学和专业实习、毕业论文学分,免修第二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通识课课堂教学学分、任选学分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的军训、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及公益劳动、学年论文。

第二专业培养方案中规定的专业必修课,第一专业已经修读并取得学分的,修读第二专业时可以免修 。

第十条 第二专业的专业实习由第二专业所在学院组织在第四学年暑期实施。专业实习时间一般为6周 。

第二专业的毕业论文应在修完第二专业所有课程和专业实习之后进行 。

第十一条 双专业双学位每学期的指导性教学进度表,依据该专业的培养方案运行 。 学生在选课时应当遵照如下限定:低年级学生须在修读完所有本年级应修的课程后,才能修读高年级的课程 。

第十二条 第二专业学生原则上与第一专业学生同堂上课,是否需要另行编班由教务处根据实际情况处理 。

四、考试与成绩管理

第十三条 双专业双学位学生的考试与成绩管理办法和权限,原则上与第一专业学生相同 。

第十四条 学生修读双专业双学位的成绩与学分,同第一专业的成绩与学分一并记载,毕业审查时分第一专业和第二专业分别审查 。

第十五条 学生退出修读双专业双学位,其已取得学分的课程成绩仍然有效,但仅作为通识课成绩记载。

五、学生管理与毕业

第十六条 双专业双学位学生的学籍管理办法和权限,前四年原则上与第一专业学生的相同,第五学年由第二专业所在学院管理,其中修读法学专业的学生由法学院管理。

第十七条 学生可以退出修读双专业双学位。退出修读的,应当到教务处教务科办理相关手续。学生退出修读后,不得再次申请修读。第五学年继续修读的,应当在第八学期前两周填写《第五学年继续修读双专业双学位确认书》予以确认。

第十八条 修读双专业双学位的学生,完成两个专业培养方案额定学分的,可以申请毕业,由学校颁发给同时记载两个专业学习经历的一个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相应的学士学位 。

在法学、侦查学、政治学、社会学和国际政治学等五个专业内修读的,授予法学学士学位;在工商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等两个专业内修读的,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其他情形授予与专业相应的两个学士学位 。

第十九条 第五学年未达到第一专业毕业条件的,不能以第二专业毕业。

六、附 则

第二十条 修读双专业双学位的学生,第五学年开始应当按照学费标准缴纳学费 。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

(发布日期:2007年4月30日)

第五篇: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介绍

2010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我院开始招收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该学位点设有化工过程与分离技术、资源综合利用、功能材料及精细化学品合成等研究方向,依托于江苏省生物医用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苏省萃取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江苏省生物医药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及江苏省院士工作站。

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化学工艺与分离、化工过程资源综合利用、功能材料、精细化学品化学与技术及应用电化学等。

经过多年奋斗,本学科在化工过程与分离技术、生物医用功能材料、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及精细化学品合成等研究方向上已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目前在研的国家部委以上研究项目近50项,其它研究项目100多项。近几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近117篇被SCI、EI等收录;申请专利150余项,已有100多项获得授权或公开。与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南化集团公司、南京金浦集团、南京医药集团及江苏日兴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一些研究成果已转化为生产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科队伍:

应用化学学科现有教师23人,其中正副教授16人(5人为博士生导师,8人为硕士生导师),19人拥有博士学位,其中3人次被评为江苏省首批“333工程”培养对象(二层次1人,三层次2人),2人被评为江苏省首批“333高层次”科学技术带头人,3人次被评为江苏省首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学科带头人:顾正桂

校内导师(按照拼音):包建春 蔡称心 林军 李利 马振叶 莫祥银 王玉萍 王炳祥 魏少华 杨锦飞 杨维本 杨小弟 周宁琳

校外导师(按照拼音):储政 陈韶辉 丁彩峰 毛松柏 沈涛 汪洋 姚小利尹忠

通讯地址: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邮编:210097

联系电话:025-83598233

电子邮箱:guzhenggui@njnu.edu.cn

上一篇:思想作风心得体会下一篇:商业保理公司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