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2023-02-09

第一篇:如何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

目前,在幼儿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

一、挫折容忍力低,经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发脾气。幼儿期的儿童正处于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其知识与能力,生理年龄与心里年龄普遍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第

二、缺乏与人交往和应付人际事件的能力。幼儿从不同的家庭进入幼儿园,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在心理上会面对一些困惑。对于大多数独生子女来说,在家庭中凡事以他们为中心,而在集体中他们却必须考虑到别的同伴的喜好和意见,独生子女的增多使越来越多的幼儿少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导致在人际关系中无所适从,正如我国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所说:“人类的心理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交往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而来的”。

因此,加强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是我国幼儿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十分必要的紧迫的任务。

我就以下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 提高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心理知识和心理素质。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现象也愈来愈复杂多样,复杂的现实也对幼儿产

生复杂的影响,特别是心理健康的影响。幼儿心理呈现出复杂现象,有些是健康的、纯洁的,而有些是不良的、不端正的。如何才能发现幼儿这些心理现象,并对其健康的加以激励,对其不良的加以矫治呢?首要的条件就是教师要懂心理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知识。幼教工作者为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应该努力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并将所学心理知识积极运用到幼教工作中。教师心理知识的缺失是不可能做好幼儿的心理健康工作的。

同时,幼儿教师不仅要掌握心理知识,而且教师本人也要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因为心理健康具有很大的感染性,加之幼儿心理发展又有易感染性,他们很容易受到老师的影响。在老师和幼儿相互交往过程中,如果老师心理失常或心理不健康,那么就会在有意无意中把一些不健康因素传染给幼儿,进而影响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要拥有一个健康心理,也是幼儿心理健康工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

二、 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在一定的关系条件下形成其思想、感情、行为和作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环境影响人的一般表述。由于幼儿年纪小,可塑性大,他们的心理发展很容易受到外环境的影响。因此,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是作好幼儿心理健康工作的又一重要方面。

1、树立一个良好的班风、园风,以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班集体或园集体,是幼儿生活的一个主要环境。这个环境建设得好与不好,对幼儿心理发展影响深远。如果班风、园风不正,幼儿的心理就会被扭曲,心理健康就会受到冲击。相反如果具有一个积极向上、相互团结、相互尊重、相互关心且富有同情心的班风、园风,幼儿的心理就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因此要使幼儿心理健康成长,就要着力树立一个良好的班风、园风,这也应该是不争之论了。

2、教师要端正对幼儿的态度、行为。人与人互为环境,对幼儿来说

教师就是其环境。要形成健康环境,教师行为态度必须端正,否则创造幼儿心理发展的健康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我们一些幼儿教师不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幼儿心理抹上了一层灰色。如我班上有一位小朋友,他有香港脚,小便总撒在身上,如果作为老师的我们说:“走开、走开,你又脏又臭。”这样就会在他的心理造成伤害,而且也使其他的孩子从小形成了不平等的观念以及对有缺陷人的偏见心理,并且从中染上了不尊重他人、小看他人的习性。可见,教师的言行态度是否端正对幼儿心理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要热爱、要尊重、要严而有格,不能借“严师出高徒”为口实惩罚幼儿,在处理教师和幼儿的关系中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民主、鼓励的心理安全气氛,对幼儿要公正、不偏爱,杜绝那些有损于幼儿心理健康的言行。比如,谩骂、侮辱、指责、压制、强迫、威胁、挖苦、无情的惩罚等等。

3、办好家长学校,向家长们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使他们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社会、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三大主要环境。学校环境健康,而家庭环境不好,也是不能说幼儿心理发展有了健康环境。因此要想幼儿心理健康,除了教师努力外,家长也同样需要努力。当前许多家长由于种种原因,对“心理健康”、“心理卫生”等概念十分陌生,而幼儿心理健康工作,在许多方面需要家长的长期配合和支持。因而对家长宣传心理方面知识就变得必要了,再者幼儿和父母呆的时间长,只有父母懂得心理健康知识,才能注意自己的言行,进而给小孩心理施以健康的影响。

三、创造爱的气氛,满足幼儿正当的心理需要。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的环境因素。实践证明,一个

充分受到成人正确而有理智的爱的孩子,总是充满自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反之,被成人厌弃的幼儿则常常自暴自弃,形成一种自卑感反社会的心理。比如,平时有些孩子上课时“喜欢”捣乱,活动时常打人,这往往是由于我们对他付出的爱的关心太少所至。他想通过“捣乱”、“打架”来引起教师对他的关注,进而获得老师对他的爱。

要让幼儿接受我们的爱,就要让幼儿懂得我们的爱。为此我们就要懂得一些向幼儿表露师爱的技巧。如关切的说上一句,或轻轻地抚摸一下头,也是爱的表示。这些看似简单、平常的言行,可以让孩子快乐一天甚至几天、几年、一生。因此,教师平常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向每个幼儿表示爱意,让孩子在爱的氛围里健康成长。

四、积极培养和积极防治相结合。

为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我们应该重视对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强幼儿心理适应和承受能力,减少心理疾病的产生。一些幼儿得到表扬时兴高采烈,做错事受到批评时就表现出极大的委屈,甚至几天不说话。这种情况说明幼儿承受能力差,这应该引起我们教师的注意。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呢?除了上述所说的健康环境的影响外,在这里特别指出的是通过引导幼儿参加集体活动来培植。现在幼儿园里的孩子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是小皇帝,也缺少与同龄小伙伴交往的机会,因此很容易养成任性、爱发脾气、自私等不良性格特点,因此儿童入幼儿园后,要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使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团结互助,学会与他人平等相处并通过集体活动来逐渐培养

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可使幼儿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错误心理观念等得以纠正。

幼儿心理呈现出的各种不良预兆,教师要及时纠正,积极防治。如“问题家庭”的小孩。这里的“问题家庭”指的是父母中一方亡故或父母不和或父母离婚的家庭。这类家庭的小孩,心灵上都受过创伤,若缺少正确的引导,往往容易形成自卑、不合群、胆怯、多疑等消极心理特征。因此,对这一类幼儿要多关心,让其在幼儿园里得到家里本应得到的那份爱,从而有效地防治此类幼儿的心理扭曲。又如,身体发育畸形和有生理缺陷的幼儿。此类幼儿往往自卑、敏感、多疑,若我们不注意、不关心他们,就很容易使他们的心理发展偏离正常轨迹而变得仇视社会,淡漠人生。因此,对这一类幼儿千万不能取笑、不能嘲讽。同时,对这类小孩比较好的办法是培养他们各方面的兴趣特长,如乐器、画画、书法等等,并鼓励他们不断努力,取得成绩。这样他们因有了某方面的兴趣或特长而会逐渐产生优越感,性格也会在活动中因得到锻炼而日益坚强、日渐开朗,从而形成一种积极正常的心态。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着一代人的成长。愿每位幼教工作者(也包括家长在内),都来关心幼儿的心理健康!愿每个幼儿的心理都能健康地成长!

参考资料:

1、 王积葵.略论幼儿心理卫生教育.幼儿教育,1999年,第2期

2、 方文心.论幼儿心理健康与音乐教育.幼儿教育,1999年,第1期

第二篇:浅谈如何关注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健康

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生活,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幸福抛弃子女,对孩子视而不见。致使他们对家庭没有安全感,没有温暖,没有了精神支柱,他们心理比一般孩子更脆弱。因此我们应该以双倍的爱心关注单亲家庭的孩子。

在社会研究中我发现,儿童时期(3—7岁),母爱对孩子的成长和发育有着很大的作用,如果失掉母亲的关爱,子女就会有不同的情绪波动。在少年时期(12—17岁),由于子女的思想意识的成长,和父亲的关系也变得很重要,在此时间,子女若失去父母的任何一方,越轨行为的比率都较大。心理学认为,人格异常的形成与恶劣环境有关,破裂家庭往往是其子女性格畸形发展的温床。事实上,绝大部分生活在单亲家庭里的青少年在自己个性发展中,常常感到空虚、寂寞、惶恐不安和焦虑,感情冲动好斗,常常产生不正当的行为,危害社会。

有些单亲家长视其子女为累赘包袱,漠不关心。而更多的单亲家庭却是处于一种无暇顾及的无奈之中,他(她)们往往一人承担抚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既当爹又当妈,既要承担起沉重的家务,又有繁忙的职业责任,常常是力不从心,自然对其子女的关心和教育不够。这成为单亲家庭教育功能弱化的一个普遍现象。对于生活在离异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如何运用正确的教育和亲切的关怀,来弥补孩子心灵的创伤,使孩子能健康成长极为重要。

1、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美德。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基本的心理要求,老师要用真挚的爱对待单亲家庭的学生。心理学家认为,现代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了解孩子。比如我班有一位学生叫李某,他长的大大呼呼,生活上,邋邋遢遢不独立;学习上,被动不努力,还经常不爱完成作业。可他上课回答问题很有条理性,如果让他写就不行了,所以学习成绩不理想。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样才能让他成绩赶上来呢?有时生气了就会朝他吼几声,可他表现依旧,还依然我行我素。这真的是我很上火,我就找到一些老教师向他们请教,寻找转变他的方法。皇天不负有心人,方法我终于找到了我暗地里调查,李兴豪他喜欢读书、喜欢背诵课文,而且读书很有感情。

一天中午,我把他叫到我身边对他说:“老师听说你很喜欢读书,是么?”他拘谨的点点头。我接着说:“老师想请你帮个忙,好么?”他诧异的看着我。我说:“我想请你在晨读时领着全班学生读课文,好么?”这时候他的眼里放出了光,红着脸说:“行!”然后我回班宣布:“从明天起,李兴豪领我们读课文。”同学们都惊异的看着他,他的脸红红的可眼睛里露出了自豪的光。下课了,同学们都出去玩,只有他拿着书在那读课文。我走过去,轻声对他说:“我是相信你。”他听了以后感动的说:“老师,你真好!”之后,他似乎像充满电的马达,成绩直线上升,家长和我都很欣慰。

冰心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了教育的先机。”做为一名教师,应将自己的爱心化为潺潺细流,浇灌到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老师的爱,赢得教师关注的目光,让他们充满自信,充满阳光。通过这件事,我深深体会到,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

2.经常跟家长沟通,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

离异的夫妻常常把自己对对方的怨恨发泄给孩子,让孩子过早的产生了恨。家长应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虽然分开了,但依然爱着你,今后无论是谁和你生活在一起,都不意味着另一方不要你了。父母应当多挤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交流思想,沟通感情,随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尽最大努力减少离婚对孩子的伤害。例如我班的刘振国同学父母离异,他和父亲生活。他性格怪癖,不合群。因此我常和家长取得联系,交给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让他的父亲给他更多的关爱,使他感受到亲人的爱。他的性格越来越开朗了,也能融入到学校大家庭里了。

3.帮助孩子处理好同学关系。

孩子的心理压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同学。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同学面前非常自卑,他们怕谈论家庭。因此教师要鼓励孩子在班上多与小朋友一起学习,一起度周末。孩子的群体生活一旦正常,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果有个别同学说了刺激性的话,班主任教师以适当的方式大班上讲清道理,造造舆论,正确对待这种情况。比如:我班有一名学生父母离异,他七岁时父母离婚,一直跟着爸爸、60多岁的奶奶一起生活。她的爸爸外出打工,管不了孩子,她的妈妈自从离婚后就很少来看望她。几年了,孩子的学习、生活都由奶奶管。在家里,学习上奶奶哄着她学习,但孩子只要说学会了,就不再查了。平时迁就她的时候太多,严格的时候太少。上学时奶奶也嘱咐孩子,表面看叮嘱或训斥对于孩子来说早就习以为常,入不了耳,入不了脑,也就更入不了心了。她从入学以来没有养成好的习惯。在学校性格孤僻,不爱与同学玩,听课很不专心,经常思想溜号。看到作业中错题,又不爱动脑思考,总希望老师、同学直接告诉她答案。老师的教育和批评指正没能做到及时有效。一开始我常常采用的方法是点名,以示警告或提醒。课下时与她沟通交流的少,有时疏忽了对她课后的教育和帮助。这样,就使她的一些坏习惯未能得到及时的解决。想起这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她比别人更需要的爱。我牢记一句话:“没有不好的孩子,而只有不称职的老师”。我用好的氛围影响她,在她的周围安排的都是好学生,给他起个表率的作用,使她能专心地听老师讲课。课堂上,我经常提问她,当她有了进步时,我不失时机地加以鼓励,让她找回了自信心。我鼓励其他同学课下同她一起游戏,谁也不许欺负她,不许嘲笑、讽刺她。由于教师的关爱,她学习有了很大进步,下课也能和同学一起玩耍,性格开朗多了。

4.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及时解开孩子的思想疙瘩。

加强亲子沟通,重视家庭中的情感教育。父母对孩子的爱、对孩子的情感投入是孩子身心健康、学业进步的必要条件。而离异家庭子女最缺乏的便是父母之爱,他们成为父母感情上的弃儿。离异分居的单亲,由于主客观原因除了尽义务的经济补贴,从不去看望孩子,更别说情感沟通了。即使是抚养孩子的单亲由于怨恨自己的婚姻、怨恨这个家庭,进而会迁怒自己的孩子,把孩子作为自己的出气筒。在这种没有爱、没有温暖的残破家庭,孩子的智力提高、情感发展及人格完善都会出现障碍。因此要保证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必须给他们健康的父母之爱。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有些事情会使他们产生微妙的心理变化。我平时很注意孩子的言行,发现有异常的苗头,及时跟孩子谈心,了解情况之后,能及时疏导的就及时疏导。有的问题一下子解决不了,要进行更多的调查分析,考虑妥善的解决措施。比如我班有名学生,他从小失去了父亲,跟母亲一起生活,母亲被生活所迫,常出外打工,对孩子管教就明显的少了。这个孩子看到别人有好的东西就想要,可母亲不给他就拿人家的。时间长了坏习惯就养成了,我知道后就找到他,和他谈心告诉他拿人家的东西是不好的行为。孩子听了以后表示不在拿人家的东西了,可过不了多久又开始拿了,我有一次找到他,对她说你要是喜欢可以跟老师说,老师能帮助你,经过多次谈心,他改掉了拿别人东西的坏习惯。孩子的思想是单纯的,只要我们耐心细致的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我相信就一定有好的结果。

总之,关爱单亲家庭的孩子,不仅仅是学校的事,他也是社会问题,希望大家能够多关心一下单亲家庭的孩子,让社会更和谐一些!

第三篇:关注幼儿进餐时的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被摆在了幼儿园教育的首位。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应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一、幼儿进餐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的进餐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环节,一些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幼儿卫生进餐、礼貌进餐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发展,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在进餐过程中不断催促幼儿。教师将饭菜分好,不一会儿就会说“看看今天谁吃得最快”“谁能一个吃完”等。幼儿的进餐原本应是一个轻松愉快的过程,可在教师的催促声中,幼儿往往以争第一为目标,使得进餐活动变得紧张,久而久之给幼儿的心理造成压力。

2.强制幼儿多食。经常有家长叮嘱幼儿或拜托教师让幼儿多吃点,因此为了能让他们多吃点,教师会连哄带骗地说:“再吃点,吃完才是好孩子。”结果,有些幼儿为了把饭菜消灭掉会偷偷把饭菜扔掉或藏起来,教师经常在收拾卫生时会发现某个角落有剩饭剩菜。

幼儿的年龄较小,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因此在进餐时存在边吃边玩完的现象,有些幼儿有挑食偏食的习惯,如果教师强迫他们去吃那些对他们来说难以下咽的食物,会使幼儿产生进食的压力,这样非但起不到促使幼儿多进食的目的,反而会降低幼儿的食欲。

3.进餐时要求幼儿保持安静。一方面从安全角度考虑怕幼儿在进餐时说话噎着,另一方面怕影响进餐的速度,因此在进餐时教师会不断提醒幼儿别说话,快点吃。在这种情况下,使幼儿错失了与同伴交流的机会。

4.要求幼儿把饭菜吃干净。在进餐过程中教师会不断提醒幼儿不要把饭吃的到处都是,不要浪费粮食等,这样说的后果就是,有的幼儿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往往偷偷地将掉在桌上或地上的饭菜捡起来吃掉,有的幼儿则将吃不了的饭菜偷偷塞到兜里或书包里。

教师之所以不断提醒幼儿是为了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和勤俭意识,但是如果从我们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就可以知道这个年龄段的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对勺子、筷子还不能运用自如,因此进餐时掉菜撒饭是常见的。

二、不良进餐教育的影响

幼儿在园阶段正是语言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因此幼儿有强烈的说话兴趣,很难安静地坐着吃饭。不良的进餐教育不利于幼儿心理的发展。

1.不利交往能力的提高。幼儿一天在园时间虽然很长,但是这些时间大都被教师控制,幼儿很少有自己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在共同进餐活动中,他们仍被教师这样那样的要求控制着,使他们再次失去了可以交流的机会。

2.幼儿行为出现双重性。即在教师的管理下能较好地按照要求去做,如果离开教师视线或教师稍有松懈,就说笑打闹。

3.不利于良好的师幼关系的形成。有的幼儿在进餐室渴望与同伴交流却屡次遭到教师禁止甚至点名批评,给幼儿心理造成很大的精神负担,认为教师不喜欢他了,从而影响师生间的关系。

4.易使幼儿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幼儿园里教师对幼儿的照顾总是面面俱到,生怕幼儿受到伤害。如吃虾时教师会帮幼儿将壳剥除;吃饭时主动地为幼儿添饭加汤;吃饭慢的,教师更是亲自去喂。幼儿无须解决活动中的一切困难,甚至在困难未出现前,教师已将之化解。长此以往,幼儿的主体性受到压抑,处处依赖成人,变得胆怯、退缩,缺乏创造性。

三、让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怎样让幼儿吃饱吃好的同时又能让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呢?我觉得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让幼儿更多地参与。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幼儿非常渴望自己去做一些事情,尤其希望能帮教师做一些事。对此,教师可以采用轮流值日的方法指导幼儿收放餐具,发放午点等,让幼儿在进餐活动中产生成就感,这样有利于幼儿形成独立、自信的个性,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提高。

2.通过主题活动,促幼儿兴趣。我可以通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向幼儿讲一些有关用餐卫生、食物营养的常识。例如,根据不同的菜品和菜色,向幼儿介绍其营养价值。教师也可通过“我是小厨师”等活动,让幼儿参与制作过程,或共同讨论菜单内容,这样幼儿在进餐时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会更加喜欢进餐了。

3.尊重个体差异。教师应尊重幼儿个体的差异,在进餐时对幼儿的进餐量不能统一要求,为了避免幼儿产生压力,教师第一次分饭菜可以先盛半碗,待大家吃完后,再分第二次饭菜,这样做在冬天也可以避免饭菜还没吃完就凉掉了。

总之,进餐时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点,怎么做才能让幼儿的进餐更快乐、更轻松愉悦一些,让幼儿在进餐过程中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也是我们需要继续去思考、摸索、和尝试的问题。

(责编 金 东)

第四篇: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潜能,促进每个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发展中的第一小学幼儿园

调兵山市第一小学附属幼儿园于2007年3月正式建立。幼儿园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主体楼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大、小两个户外活动场地,设大、中、小、托班四种班型,16个教学班,幼儿300余名,教职员工63人。幼儿园配备了充足的活动室、寝室、舞蹈室、保健室、阅览室,有独立的食堂和卫生间,园内外环境优美舒适,精致高雅,童趣盎然,活动室光线充足,空气清新设备齐全,是一个育人的好地方。

幼儿园以“以人为本,发展为本”为办园理念,以“服务幼儿,服务家长,服务社会”为办园宗旨,坚持以“满足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潜能,促进每个幼儿健康全面发展”为教育理念。在一个追求智慧的领导集体带领下,打造出一支专业化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幼儿园的环境建设遵循“生活化、教育化、艺术化„“三化”并重的原则,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满足幼儿需要,确保幼儿安全、健康、快乐的生活和活动,幼儿园做了细致的工作。

在工作中我们坚持“保教并重”的原则,做到了保教的有机结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合作、参与、探索意识,培养幼儿行为规范、自理生活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工作我们中精益求精,不断总结,不断提升。孩子们更健康了,习惯更好了,能力更强了,家长放心了,社会认可了,一小幼儿园正

稳步向前发展。

第五篇:家长如何关注孩子身心健康教育问卷调查

指导语:各位家长您好,下面是有关您近一段时间内如何关注您孩子身心健康问题的问卷调查。请仔细阅读每一个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填写,每个题目没有对错之分。您做完问卷之后,由您亲自交给我们,我们为您绝对保密,请您不要有任何顾虑。

一、家长如何关注孩子的劳动教育。

案例:开学初我校规定住宿生的厕所分别由住宿生自己进行打扫,某女生的家长强烈反对学校这一举措,理由是孩子一进厕所就想吐。针对这一案例我校设计如下几个问题,希望在座家长与我们共同反思一下如何关注孩子的劳动观念和合作意识。

1、在周末节假日,您的孩子会煮饭给您吃吗? A.会B.不会C.有时会 2.在周末节假日,您的孩子经常扫地、拖地吗? A.经常做B.不做C.有时做 3.您的孩子经常帮您洗衣服吗?

A.经常B.不洗C.偶尔洗

4.在学校轮到您的孩子值日厕所时,您支持您的孩子打扫吗?A.支持B.不支持C.一般

5.在学校不是您的孩子值日时,您的孩子愿意帮助别人值日吗?A.愿意B.不愿意C.看心情好坏 6.您的孩子积极参加各种义务劳动吗?

A.积极B.不积极C.看心情好坏 7.您的孩子在生活方面能自理吗?

A.能B.不能C.马马虎虎 8.学习方面您的孩子能独立完成作业吗? A.能B.不能C.还可以

姓名:性别:年龄:

9、孩子住宿返校时您给孩子带6个苹果,您教他怎么分配?A、一天一个B、吃苹果是宿舍有几个人分几瓣,每人一瓣 C、与宿舍共享D、其他

二、家长看待孩子上学带手机的问题 您认为您的孩子上学是否应该带手机: A、不应该,影响学习。 B、随便,只要上课别用就行。 C、应该,以防家里有急事。

D、其他

三、家长如何关注男生性格的培养

1、您的孩子从小学到初中,男老师有多少?

2、你觉得男老师在学校的比例是否比较低?

3、您认为现在的男生“娘娘腔”严重吗?

4、您是否赞同网络流行的“花样美男”的定义是:外貌俊秀、帅气、成绩好、身材好?

5、您是否愿意看到您的孩子或朋友的孩子成为“花样美男”?

各位家长们:爱心可以造就未来,也可以断送未来。为了每一个孩子都拥有美好的心灵、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请父母们根据各自家庭的实际情况,开始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吧,努力塑造您的孩子具有光荣感和责任感!

燕郊中学家长委员会 2012年2月21日

上一篇:如何加强财务监督力度下一篇:如何搞好项目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