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校地合作机制创新与合作模式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2022-09-11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总体提升以及社会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 人民的生活质量也不断提升, 随之大力带动了旅游行业的发展进步;另外一方面来说, 我国计划在2020年建成世界旅游强国, 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之下, 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人才需求量大大增加, 大力促进了旅游管理专业发展进步。旅游行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 不但具有一定的服务属性, 而且有较强的实践性特征, 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而旅游行业的人才主要是依靠旅游管理专业来培养, 因而当前的发展形势对于旅游管理方面人才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除了需要此类人才在基础知识方面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之外, 也需要他们在实践方面有较强的能力和经验。这样的要求也促进了高校培养人才方式的转变, 加快了校地合作的新型教学方式的发展。

一、校地合作培养模式的特征

自校地合作的教学方式形成以来, 其就具有较为鲜明的特征。首先是多元性的特征, 在培养的对象方面来看, 学生是不容置疑的行为主体;而在教学责任方面来看, 学校则是不可替代的执行者;企业则是学校在合作的对象和技术支持方面不可或缺的主体。因而为了培养出合格的、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旅游管理行业人才, 学校在政府的主导之下, 与相关企业进行积极合作, 认真执行国家的教育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旅游管理专业方面的人才。其次, 校地合作的模式具有鲜明的弹性化特征, 对于新时期的人才培养来说, 不能再按照之前的老旧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来进行, 为了在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和就业竞争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之下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校地合作的模式在管理方式上需要采取更加灵活的制度, 同时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将理论教学与课程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使得教学模式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的特征, 为培养高素质的旅游管理行业人才做出重要保证;最后是校地合作的培养模式的职业性的特征, 高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 这也是高校的办学意义所在, 在当前国内旅游市场对于应用型的人才的需求量大大提高, 校地合作的模式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在企业就业导向的帮助之下, 学校对于人才的培养方向更加清晰, 培养方案也更具有针对性, 从而能够更加快速和直接地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二、新时期校地合作机制改革创新

(一) 加强政府导向, 促进校地合作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说, 想要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实现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共同进步, 加强校地合作机制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而综合人才培养的经验来看, 国家的政策对于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政府支持是校地合作机制创立以及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我国的现行发展形势之下, 政府所颁布的相关支持校地合作模式的法律、政策, 对于校地合作模式的建立和机制的完善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加强政府的主导和导向作用, 就要求政府不但要加强对于校地合作的支持力度, 而且要加大相关的政策扶持, 并且加大对于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 加大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投入。

(二) 形成校地利益的驱动机制

对于企业和高校来说, 共同的利益出发点是双方合作和努力的有效结合点, 只有找到高校和企业的共同利益点, 才能够使得校地合作的机制更加完善和持久, 合作模式更加稳妥可靠。要想找到双方的共同利益点, 首先要求高校能够给予相关的合作企业以政策的倾斜和支持, 鼓励和引导学生到相关的企业实习, 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让学校教师为他们提供理论支持和相关的行业指导等措施, 加大企业的便利条件。此外, 还可以采用企业优先选才的制度来吸引企业的合作, 企业都希望自己的员工具备优良的综合素质, 这样的政策支持, 对于企业有较大的吸引力。当然, 企业要为合作的高校提供便利的就业条件和就业岗位, 还可以与学校建立人才的共享制度, 在高校和企业中, 都有经验丰富的老师或是相关工作者, 高校和企业都要发挥自身的人才优势, 不断完善和提升校地合作的力度和强度, 使得校地合作机制能够长久发展。

(三) 发展“双师型”的人才培养和引进制度

对于教育行业来说,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说, 老师不但要能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 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是集合了理论与实践的“双师型”教师。当然这对于教师的要求较高, 高校可以采用自身培养和聘请企业人才等多种形式。一方面来说, 学习可以在政府的主导下, 与企业加强合作, 组建学校教师到企业参与实践活动, 如旅游线路的制定、旅游景点的开发、宣传工作的准备等等, 与企业的技术人员一起工作和学习, 在这过程中培养和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 提升实践水平。另一方面来说, 学校可以定期请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行业技术顾问以及专家等, 来学校进行演讲和相关实践经验的传授, 聘请他们为特聘教师, 在校企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知识交流关系。

三、结语

总的来说, 在新时期校地合作模式和机制的建设过程中, 需要以政府为主导, 同时发挥企业和高校的各自优势, 双方达到取长补短的合作目的, 同时建立良好的人才输送关系和知识交流渠道, 加快国内旅游管理行业人才的培养, 促进旅游行业更好地发展进步。

摘要:校地合作是我国高校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灵活运用, 具有较为鲜明的中国特色。这种方式是在当前就业压力激增的情形下对于学生的实践技能的一种有效提升方式, 同时这样的办学方式也是当前国际旅游管理专业所认可和推崇的一种人才培养的方式。本文以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对于新时期的校地合作机制的改进以及合作模式的变化做了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校地合作,教学方式,合作机制,合作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 周鹏.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2, 18 (4) :147-148.

[2] 邓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探讨——基于校企合作视角[J].中国商论, 2014 (14) :221-222.

[3] 柳春, 琼措.改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研究——以晋中市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4, 15 (4) :62-64.

上一篇:意思自治原则在涉外航空旅客人身伤害侵权中的适用——兼评弱者保护原则下一篇:探讨大型强迫油循环变压器瓦斯保护动作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