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厚业臻于至善——綦江教研的理想与行动

2022-09-10

一、实践反思, 催生理念

20年的教研、20年的磨砺, 綦江教研人始终以品德高尚、业务精良、指导有效、服务真诚的标准要求自己, 并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和丰富, 长时间的潜移默化, 一种至真至诚, 追求卓越的思想已经成为了綦江教研团队孜孜不倦的追求, 并已内化为每个人坚守的信念, 那就是:“正德厚业, 臻于至善”。

正德厚业:源自《尚书》, 其原文是“正德厚生”。按照《中庸》的说法, “正德”就是尽人之性, 以正人德;尽物之性, 以正物德。这里的德是指事物的属性, 正, 此处为使动用法, 意为使事物的属性平正, 不偏斜。“厚生”, 是使人的生活富足, 充裕。我们将“厚生”修改为“厚业”, 意思是使人业务精良。这里是指教研人是教育系统的精英, 教研员是各学科的领军者, 品德高尚, 业务精良既为教研人员的素质要求, 也是教科所的立所之本。

臻于至善:源自《大学》, 《大学》开宗明义就有这样一句:“大学之道, 在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意思就是, 成年人为学的根本在于修明自身, 用自己学问的道和德的成就, 投向人间, 亲身走入人群社会, 亲近人民而为之服务, 最终达到完美的境界。臻, 达到;至善, 善的极致。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教研部门的职能是研究、指导和服务, 我们要坚守的信念是:无论那一项工作我们都要用心、尽力、用最优质的服务达到最完美的境界;二是我们的服务对象和我们自身都能够通过教科所这个平台得到最理想、最完美的发展。

“正德厚业, 臻于至善”已经镌刻在了綦江教研的文化史册上了。

二、创建方略, 践行理念

我们根据綦江教研的特点和功能, 提出了“依法治所, 服务立所, 质量兴所, 创新办所, 特色强所”的二十字方略, 通过二十字方略, 践行“正德厚业, 臻于至善”理念, 成效显著。

依法治所:依法治所是教科所科学发展的保障。我们依据教育法规、教育方针和教研机构的特点, 提出了“人本+文本”和“规范+差异”的管理思路。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 以法规和制度来管人管事, 尽量体现公平公正, 这是依法治所的基础, 也是教科所科学发展的保证。綦江教科所从成立至今, 除了国家和上级领导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外, 一直比较重视建立内部的规章制度。特别是近几年来, 逐步修改、完善、增加了各种规章制度, 已经建立起一套比较规范和完整的规章制度体系。如教研员职责要求、教研员观课议课要求、教科研活动要求、课题管理指导意见, 行政会议制度、理论学习制度、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工作绩效考核办法、评优评先评职办法、出勤考核办法、出差管理办法、图书资料管理制度等。通过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 公平公正地处理每一项事务, 使每一位教职工信服, 形成了安定团结、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还让“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在管理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营造和参与单位文化建设过程中, 通过行政和党支部的主导, 教职工的价值观、行为、形象、人格等对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最终达到文化管理的境界。

服务立所:服务是教科研部门的三大职能之一。我们一直以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发展为目标, 以为学生、教师、学校需求和领导决策服务为己任, 强化服务意识, 真心、真诚、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了领导的赞赏, 教师和学校的欢迎。一是以学校需求为导向, 采取集中教研、联片教研、专题调研、项目引领、送教下乡、骨干支教、蹲点跟踪指导等方式, 促进了学校的发展。二是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为目标, 建立学科专题例会制度、问题征集制度、学科论坛制度、教学大赛制度, 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为教师施展才华开辟通道, 锻炼了教师队伍,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三是以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通过指导教师降低教学起点、有效整合教材、指导学校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选修课程、改革评价制度等方式,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了学生学习内容, 让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的方面都能体验成功, 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四是以服务领导科学决策为己任, 深入基层, 深度调研, 撰写调研报告, 如《綦江县乡镇幼儿园教师学业与专业培训的调研报告》、《綦江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改革调研报告》、《綦江县高中新课程实施情况调研报告》、《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调研报告》、《重庆市教研机构保障机制建设的调研报告》等, 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及时和有效的参考, 受到市教科院、市政协、市人大的肯定。

质量兴所:质量是教科研工作的生命线。一是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教研员加强学习, 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专业素质。我们每年为每一位教职工购买教育理论书籍和订阅学科专业杂志, 开设所长讲座、学习沙龙和教科研论坛, 构建终身学习制度, 为提高教科研质量提供了保证。二是我们通过实施三项转移:教研重心下移、教研中心转移、教研阵地前移;采取三环节工作步骤:准备教研、开展教研、反思教研。根据工作需要和学校需求, 实施“1+1” (即教研员+一线骨干教师) 的强强联合的视导方式和“菜单式”加“订单式”的工作方式, 保证了教研科研活动的质量。对每一项工作都严格要求, 宁缺毋滥。对质量不高、实效性、针对性不强的活动宁可不作。在每项活动之后, 我们还要进行问卷测查和访谈, 反馈活动质量, 提出整改意见。通过这些年的努力, 我们的工作活得了上级部门、领导、学校和教师的高度认可。连续五年被重庆市教委、市教科院评为教研科研先进单位, 主研课题成果获得教育部一等奖2项、重庆市政府奖1项、重庆市教委奖励85项, 主编或参编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书籍166本。在全县教育系统的民意测评中, 因工作出色, 连续五年获得县教委科室、站所第一名。

创新办所:创新能力是一个单位持续发展的动力。我们在继承和发扬优良教研传统的基础上, 大胆创新, 勇于实践, 在教研机制、教研方式、教研内容等方面不断创新, 探索出了以“县—学区—学校”三级教研网络为骨架, 以“县教科所—学校”点对点的指导为补充的“两线”教研工作方法, 构筑起点、线、面无缝对接的扁平教研工作网, 使全县学校呈现出校校是教研基地, 教师人人是教研人员的教研工作新局面。建立起城乡联动、学区互动、基地学校带动的“三动”教研工作机制, 起到了示范引领、资源共用、成果共享的作用。构建起以课程、课堂、课例和课题为研究主题的“四课”教研工作内容, 抓住了教研工作的核心, 有力促进了全县教育质量的提高。我们立足实际, 总结出的“二四三”教研工作方式提升了全所教研人员的素质, 促进了教科所的良性发展, 得到了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肯定。

特色强所:走特色发展之路是我们坚持的目标。一是在教研队伍的建设上, 我们建立起以德高望重的教研员为示范, 以中青年教研员为骨干, 以专职教研员为主要力量, 以兼职教研员为补充的教研队伍。我们有一批在全市具有较高声望的教研员, 他们德艺双馨;有一大批业务精良的骨干教研员;还有半专半兼的学校骨干教师和七十多位县级名师组成的兼职教研员队伍。这是一个荟萃了全县各学科优秀教师、富有綦江特色的教研团队, 因此才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二是坚持以素质教育思想和课程改革要求统领教研工作, 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 我们要求学科教研要有特色, 现在已初步构建起具有綦江特色的课程改革的教研体系, 课程改革的“綦江模式”已享誉全市、走向全国。

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路漫漫其修远兮”, 綦江教研在“正德厚业, 臻于至善”的思想引领下, 正朝着把綦江教科所建设成为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教研机构而努力。

上一篇:浅谈侥幸心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危害性下一篇:加强高校领导干部廉政建设工作的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