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继承权公证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2022-09-10

继承权是继承人按照法律的直接规定或者被继承人所立的合法遗嘱享有的继承被继承人享有的遗产的权利。继承权公证是我国的一项主要公证业务, 主要分为法定继承公证和遗嘱继承公证两类。

继承权公证介入不动产登记领域的必要性。《物权法》29条规定:“因继承或者受遗赠取得物权的, 自继承或者受遗赠开始时发生效力。根据《继承法》的规定, 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都是不动产物权继受取得的方式。被继承人一旦死亡, 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即转化为遗产, 因遗产的继承而必然引起不动产物权的变动, 且该不动产物权变动的时间, 自被继承人或遗赠人死亡时开始。1991年8月31日司法部、建设部《关于房产登记管理中加强公证的联合通知》中规定:“继承房产, 应当持公证机关出具的‘继承权’公证书和房产所有权证、契证到房地产管理机关办理房产所有权转移登记手续。”这就为公证制度介入不动产领域找到了法律依据。

继承公证因涉及几代人的关系, 时间跨度长, 人员关系复杂, 因此, 在办理继承公证时, 我们有必要对继承公证的一些问题如死亡证明、亲属关系证明、代位继承、转继承等做深层次的思考, 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客观的处理。

一、继承公证中常见的问题

问题一、基层单位出具证明可信度不高, 公证机构核查难。

对当事人申请办理继承公证, 必须提供身份证明、死亡证明、财产证明及亲属关系证明等。根据司法部《办理继承公证的指导意见》第3条第10项规定, “死亡证明”是指医疗机构出具的死亡证明、公安机关出具的死亡证明或者注明了死亡日期的注销户口证明;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判决书;死亡公证书。“亲属关系证明, 是指被继承人或继承人档案所在单位的人事部门、基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具有亲属关系的证明;能够证明相关亲属关系的婚姻登记证明、出生医学证明和公证书等。”实践中, 医疗机构对没有在本机构死亡的不出具死亡证明, 对以前在本机构死亡的多数不会补出证明。公安机关户籍档案, 对去世多年没有申报的, 或没有录入电子档案 (纸制档案查找困难的) 的, 通常不予证明。这样, 当事人取得规范的死亡证明就比较困难。为方便群众办理公证业务, 没有工作单位的农业人口或城镇居民需提供亲属关系证明的、医疗机构、公安机关对死亡事实无档案记载的, 可就近到所属的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办理, 再由其主管部门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盖章确认。

另外, 因婚丧嫁娶、工作变动等原因, 造成人员流动较大, 出具证明的部门不能完全掌握正确的信息, 开出的证明可信度不高, 而公证机构只有核实权, 没有调查权, 也只能依据这些证明出具相应的文书。这就出现了将“活人”证明成“死人”现象, 导致公民的合法财产被公证成“遗产”, 甚至被他人非法继承。造成这一后果的罪魁祸首就是虚假证明。因虚假证明, 可能会造成合法继承人被遗漏。当种种危害结果发生时, 当事人往往不会去找出具证明的机构, 只会要求公证处赔偿。《公证法》第31条第5项规定, 当事人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的, 公证机构不予办理公证。仅仅是“不予办理”, 公证行业对制假没有任何惩戒, 也没有处罚权。甚至有造假者公开叫嚣“我就是造假了, 你们又想怎么样, 有本事就报警”。实践中, 我们在发现假证时, 报过警但并没有被警方受理。因违法成本过低, 致使造假者日益猖獗。为了减少办证风险, 承办公证员千方百计、费尽周折地求证当事人提供的材料的真实性。有公证员甚至亲自到被继承人的墓地去查验碑文, 将碑文与当事人的死亡证明、亲属关系证明作进一步的核对。有些当事人提供不了证明材料, 还指责公证处是恶意刁难, 对公证员肆意辱骂。种种辛酸与无奈, 往往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问题二、被继承人的遗产的确定问题。

实践中, 继承人申报的遗产, 物权法出台前, 房产登记办法往往不统一、不完善, 有的档案中产权共有情况空白, 有的登记为家庭共有。甚至, 部分档案还出现了“单独所有”的字样。在处理中, 如共有人一栏空白, 我们通常重点审查产权取得时被继承人的婚姻状况, 是否还有共有人。如家庭共有, 则依据档案中记载的共有人, 进一步确定遗产的范围。因不动产的不规范登记, 遇不动产“单独所有”时, 公证员往往需要征得被继承人配偶及全部继承人的书面材料, 来进一步确定遗产的范围。

问题三、关于法定继承中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都放弃继承权, 第二顺序法定继承人能否直接继承的问题。

根据我国《继承法》第10条规定:继承开始后, 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 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的, 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在不存在遗嘱继承和遗赠扶养协议的情形下, 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都放弃继承权, 那么第二顺序法定继承人是否直接享有继承权呢?业内存在以下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 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都放弃继承权, 第二顺序法定继承人不能直接继承, 被继承人的财产只能作为无主物收归国家或集体所有。持这种观点的理由主要是《继承法》第10条明确规定的“没有继承人继承的, 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只能狭义地理解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全部死亡, 且不存在代位继承和转继承的情形。第二种观点认为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都放弃继承权或丧失继承权, 第二顺序法定继承人完全可以直接继承。持这种观点的理由是, “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 除第一顺序继承人全部死亡的情形外, 应包括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全都放弃继承权或全部丧失继承权的情形。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当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都放弃继承权, 第二顺序法定继承人完全可以直接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

问题四、遗嘱继承公证中, 对遗嘱有效性的审查存在太多不确定因素。

遗嘱继承公证, 是指按照遗嘱人生前所立的公证遗嘱来确定遗产的继承人和处理遗产的一种继承方式。当事人普遍认为:有遗嘱特别是公证遗嘱, 应当尊重被继承人的遗愿, 只是需要简单审核, 直接按照遗嘱继承的规定出具公证书。对在本处所立遗嘱更是无需审核。其实, 遗嘱继承公证与法定继承公证相比, 遗嘱继承比法定继承蕴涵更多的社会矛盾, 遗嘱人立遗嘱时大都预见到纠纷的存在才会立遗嘱。因此, 办理遗嘱继承公证应当比法定继承公证更为复杂, 要求公证处办理公证时审查更为严格, 核实更为细致、全面。我们要审查公证遗嘱是否有效, 必须要核实公证遗嘱是否为立遗嘱人生前所立的最后一份公证遗嘱;立遗嘱时的财产与被继承人死亡时的财产是否一致;有无变化;有没有保留丧失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人的份额;遗嘱中有无处分了其他共有人的财产;被继承人的税款、债务是否清偿;有无遗赠扶养协议等等。因此, 当事人持有遗嘱, 即使是公证遗嘱也需要公证处再出具继承公证书才能办理产权变更登记, 也就是要求公证处再核查上述问题。司法部《继承公证指导意见》第14条分别就如何确认公证遗嘱和公证遗嘱以外的其他符合法定形式的遗嘱的效力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二、如何解决继承公证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继承公证存在的问题还很多, 本文只是简单例举。这些问题的产生, 客观上主要是因为继承公证本身的复杂性、现有条件下证明材料的取得和真实性审查难问题。笔者就上述问题提几点建议。

(一) 签订承诺书

承诺书是当事人在申办继承公证中对自己行为、陈述和提供材料的真实性等做出的承诺, 如果存在不真实的情况, 承诺书将成为恢复原状、权利人行使追偿权、公证处撤销公证后减轻甚至免除赔偿责任的有力依据, 也是应对档案无法查询的有效办法。

(二) 对有争议的继承公证不予办理

《公证法》第31条4项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公证机构不予办理公证:当事人之间对申请公证的事项有争议的”。司法部《办理继承公证的指导意见》第15条共列举了5种不予办理遗嘱继承的情形:如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遗嘱经审查无效或者效力无法确认的、遗嘱处分的财产不属于被继承人个人所有或者被继承人生前已经处分了遗嘱所涉及的财产的, 等等。《指导意见》第十六条同样规定了五种不予办理法定继承公证的情形:如法定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被继承人生前所立遗嘱或者签订的遗赠扶养协议已经处分了法定继承人申请继承的遗产的;法定继承人中有人未提出公证申请且又未作出放弃继承表示的;法定继承人不能协助公证机构完成核实或者有关单位及个人拒绝公证机构进行核实的;法定继承人之间对法定继承人的范围、遗产的权属或者是否有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二条丧偶儿媳、丧偶女婿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的特殊规定有争议的。我们每一位公证员, 都应该坚持上述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抛开眼前利益, 对有上述情形的坚决不予办理, 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继承公证风险。例如继承人之间就遗产分割达不成协议, 存在争议, 公证处完全可以不予办理, 并告知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

(三) 建立查询平台

公证查询平台, 我个人认为, 应该逐步建立各公证处之间的内部平台和包括公证、公安、民政等部门的外部平台。中国公证协会于2014年投资建设了全国公证遗嘱备案查询平台 (以下简称遗嘱平台) , 用于公证遗嘱网上备案及查询。按照要求, 全国公证机构需将建处以来办理的历史遗嘱公证信息 (包括遗赠扶养协议公证、撤销遗嘱的声明公证) 形成电子台帐上传至遗嘱平台。这项制度的确立和实施, 为遗嘱继承公证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方便承办公证员在第一时间查询到被继承人在各公证处所立遗嘱。但因该平台仅能查询到被继承人曾在某公证处立过遗嘱, 具体该遗嘱所涉遗产是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取的。面对这一问题, 该平台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 还需进一步完善, 以最终确定被继承人生前是否以别的公证遗嘱处分了同一财产, 或被继承人所立的数份遗嘱是否有冲突, 是否以后立遗嘱撤销了先立的遗嘱。

而公证对外查询平台, 主要是建立数据信息共享。现阶段, 为适应不动产统一登记的需要, 房产部门需要同公安户籍机关、民政部门建立数据信息共享, 真正实现互联网模式对传统办公模式的更新换代。公证部门同样亟需与这些部门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如果实现了综合数据联网, 我们在办理继承权等公证时, 根据办证需求, 按照一定的审批程序调取所需的外部信息。一方面, 保证了获取的证据材料的真实性、客观性, 为公证员的调查核实工作节省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尽可能减少因提供公证材料而发生的公证员与公证当事人之间的口角与摩擦, 还大大提升了公证的公信力;另一方面, 也为当事人提供了优质、高效的便民服务, 避免了群众为一纸证明, 远赴千里之外, 甚至还要从A部门到B部门。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5月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 曾戏称某些证明是“我妈是我妈”的奇葩证明, 其根本原因就是各相关部门的“信息壁垒”。

综上所述, 对于继承公证, 我们始终要坚持办证规范, 严把质量关, 努力提升公证的公信力, 更好地发挥公证在不动产登记环节的作用力。同时, 要努力实践公证便民、利民的宗旨, 更好地坚持公证服务于民的理念。

摘要:随着公证业务的发展, 继承权公证在公证业务总量中所占的比例日益上升。笔者结合日常工作实践, 归纳总结了继承公证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关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继承权公证,问题,措施

上一篇:全面从严治党新时代下高职院校“科技+制度”监督机制研究——以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下一篇:对高职院校广告专业教育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