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国教授范文

2022-05-21

第一篇:王振国教授范文

袁振国教授《教育新理念》

有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是的,一本好著作犹如心灵鸡汤,如醍醐灌顶,会让你茅塞顿开,清晰地看到隐藏现实背后的灰暗。

有幸拜读了袁振国先生的《教育新理念》,感想颇多,感受颇深。本书思想敏锐,视野开阔,关注现实,在对当代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典型案例、教育科学史上的名家名篇名言及其他领域中相关信息的分析对比综合上,从课堂教学、学科教育、教学方式、素质交流、理想教育、校长的文化革命、教育家的诞生等七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亟需更新的教育新理念。教育理念的更新是任何教育行为改进的先决条件,它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贴切的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对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有很高的阅读价值。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句振聋发聩的话:当我们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全部忘掉之后,所剩下来的才是教育。如今,当我们重温此话时,是否该反思我们的当前教育上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呢?

一、“无痕教育”你在吗

袁振国教授在第五章《对理想教育的追求》第四节中指出:“最大的声音,听起来反而稀声,最大的形象,看起来反而无形。”说得多么恰如其分啊!回想我们平常的教学场景,一些教师常常在公众场合对犯错误后的学生严厉呵斥,甚至动作粗暴,而学生低头挨训,一脸无奈。难道我们的教育就是呵斥和责骂吗?真正的教育,应像春天的甘露,润物细无声。“无痕教育”应是我们育人的追求,它能收到理想的育人效果。

一味说教的力量往往是微弱的,原因是教师的教育意图太明显,导致学生腻烦心理,觉得教师是老生常谈、大话连篇,如此教育怎能走进学生心灵?有些老师对转化后进生常有这样的怨言:“我对他苦口婆心、语重心长地讲了那么多,他居然无动于衷!真不知该怎么办?”显然,你把教育意图写在脸上,你一张口学生就知道你要说什么,他怎会静心听你说教?淡化教育痕迹,隐藏教育意图,在充分理解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在教育过程中尽量不暴露自己的目的,改变学生总是以被动、应付的态度去接受教育的状态,淡化他们受教育的角色意识。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藏,就越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

“身教”是实现教育的主要方式。回头想想我们的学生时代,给我们最大影响的是什么?

是老师的人格。作为一位教育幼苗茁壮成长的园丁,最重要的是一种人格的影响,习题和考试之类的只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些枝节而已。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着正在发育的学生。教师应该在自己周围制造一个“磁场”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善于把教育蕴于“随机”,在不着痕迹的情况下,给学生上一堂堂深刻的教育课。因此,教师应该在各方面起表率作用,用实实在在的行为表现去替代苍白枯燥的说理。

注重在“小事”对学生的渗透。陶行知曾语:“生活即教育。”教育无小事,通过“小事”的渗透教育,往往是最富影响力的教育,而这种不露痕迹的教育又常常是最能入脑入心的教育。如教育者善解人意的一个微笑,轻描淡写的一句鼓励,看似简单的一个爱抚,富有深情的一个眼神,感人肺腑的一段故事,不露迹象的一个暗示„„都将在学生内心深处漾起涟漪。“无痕教育”是一种成熟化的教育,是一种更富有教育效果的誉人技巧,它更好地体现了师生的民主平等和坦诚相见,我们何乐不为?借用温州大学赖学军教授讲课时的话,那是:无为教学,没有直接冲突式的说教。

二、让爱化作宽容吧

袁振国先生在第七章《教育家的诞生》第一节中赫然阐述,“教育是挚爱,这种爱,越是无私,越是深厚” ,“没有‘捧着一颗心去,不带半根草回’的大爱„„岂有大成就者?”诚然,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想,如果您爱您的学生,那就先从宽容开始吧!

传统教育中,学生上课不专心,老师当众厉声责骂,且拎出来站在墙角“思过”;上课看课外书,不问青红皂白地在脸上来座“五指山”,然后将书撕毁;作业没按时完成,罚抄数次至几十次;后进生因成绩上不去,用侮辱性的语言讽刺挖苦他;课堂上学生和老师顶撞,就将他痛骂一顿,尔后从位置上拖起“仍”出教室„„这些现象可谓屡见不鲜了。有些教师还把这些作为“治教法宝”,“代代相传”。殊不知,所有这些已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甚至是违法行为,它只能不断在学生纯洁的心灵上抹上阴影。学生缺乏自我主张、自我保护和分辨能力,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如不善于爱护、尊重学生,而是在施加不良教育、影响,那么我们教育出来的下一代要么是唯命是从,唯唯诺诺,毫无开拓创新精神的“奴才”,要么就是“阳奉阴违”、“见风使舵”的“小人”。这一切造成的后果和教育的宗旨是南辕北辙罢了。

赖学军教授说:“爱,是人格素质教育的关键„„理解,是人格素质教育的难点。”确实,“我们宁要民主,不要专制;宁弃老师,不弃朋友。”(赖学军教授语)我们教师要做好教育

工作,首先应当尊重和宽容学生。学生的童年生活与成人生活具有同样的价值,教育应该“尊重未成熟状态”。实践证明,宽容似一缕希望曙光,能使每一个错误中的学生获得新生;宽容是一场深刻的爱的教育,它能润物细无声。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亦是这个道理。

三、让幽默之花常开

袁振国先生在第五章《对理想教育的追求》第四节中还提出:“保持孩子生活在一种快乐、冲动的氛围中,保持健康的开放心态,是保持旺盛创造力的心理条件。”袁教授在众多论述中提倡的教师要创造快乐的氛围,和赖学军教授所言的“要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给学生以美感”是不谋而合的。而教学幽默是使学生“乐学”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它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一定的表达方式表现出来,其效果能愉悦身心,启迪心智,是人类智慧火花艺术的闪现。

准确地说,教学幽默是指用富有情趣、意味深长的表现手段进行教学,以对学生传授知识,发展能力,进行教育,培养幽默感和乐观主义人生观的教学艺术形式。全国特级教师魏书生则明确地提出:“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夫甚至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中外教育的调查也显示,未来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类型中,富有幽默感成为教师不可或缺的必备素质之一。

教学幽默是教师教学机智与创新能力的展现,具体地说,具有多方面的功能。1.活跃课堂氛围。课堂气氛是影响和增强教学艺术效果的一种非理性因素,是构成课堂教学艺术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智商与情商的和谐”心理研究中表明,人们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而心境低沉和郁闷时,则思路阻塞,动作迟钝,无创造性可言。2.调控课堂纪律。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尊重儿童所以才约束他们。”面对班上部分学生上课出现走神、做小动作等现象,教师如能运用自己的智慧幽之默之,则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3.和谐师生关系。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教师不理解儿童,儿童也不理解教师。” 教育实践表明,师生情绪严重对立时,学生会拒绝接受来自教育者的一切要求,阻碍他们对正确认识的真正理解,即所谓“意义障碍”。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上适当地添加一点奇巧精辟的幽默,让学生处于愉快的情境中,可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人情之美和性格优点,从而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4.开启学生心智的大门。现代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常人

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一件事上,而不被其他思想打扰的最长时间只有11秒。教学幽默能把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5.满足学生认知的需要。德国学者海因兹·雷曼指出:“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学生犯了错误,直接严厉地指出,不能直接促进学生心灵的发展,只能刺激他们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如避免肉体的疲劳)和安全需要(如不使自己名誉受损),因此,只能收到短期效果。要使学生根治这些错误,不妨适时来点幽默,采用明褒实贬的迂回批评法,以满足学生高层次的认知与自我实现的需要。6.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美国教育家哈·曼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而教学幽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7.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在概括了当今世界教育的基本教育特征和发展趋势后指出,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一个人的个性并为他们进入现实世界开辟道路”。教学幽默在个性健全上有其独特的作用。首先因为教学幽默是教学审美化的较高表现,是理智感和道德感的自在流露,也是教师人格美的示范,得力于教师豁达的胸怀,乐观的态度和宽容的机智。8.消除疲劳。教学是一项身心高度紧张的活动,课堂中出现疲劳是正常现象,如果适当运用教学幽默,引起欢乐和愉悦,则能消除疲劳,使师生在整堂课中保持振奋的精神状态。对此,“智商与情商的和谐”心理研究已经给予了科学的解释:娱乐会使大脑皮层出现一个新的兴奋灶,根据负诱导规律,紧张脑力劳动所引起的皮层兴奋区域得到了休息,起到了消除疲劳,调节神经活动的良好作用。

四、请还孩子以个性

袁教授在第四章《素质教育——跨世纪的教育理想》第二节中强调,“每个学生都有其个别性,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欲望要求、不同的价值指向、不同的创作潜能,铸成了千差万别的每一个特征的学生。”“应试教育强调统一性,不强调个别性,抹杀甚至扼杀个别性。学生的个性发展自然也就难以实现。缺乏个性对学生来说,是个人的不幸;对民族、对国家来说,缺乏丰富多样性,是民族、是国家的不幸。”这不由得让我想到,当前老师们为了追求所谓的考试分数,过分强调统一性,从而严重挫伤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这是多么地不幸啊!现以作文教学为例,略作剖析,说明问题。

纵观当前的作文教学,老师们总喜欢把一些莫名其妙的“写作原则”、条条框框和自以为科学实际上臆想的“训练系列”,以及陈腐而又花哨的“写作技巧”灌输给学生,然后去束缚

他们的手脚、嘴巴和大脑,从而使学生的作文失落了个性。写小草必须默默无闻、自强不息;写母亲必定温柔贤淑、教子有方;写国庆就非得和“祖国的富强”联系起来不可;到动物园看到非洲河马就得说“没有祖国的强大,河马怎么会到中国呢”„„更多的是,以司空见惯的“好人好事”、“五子登科”(抱孩子、推车子、让位子、提篮子、扶瞎子)来服从和服务于所谓的“光明主题”。于是,学生写的文章千篇一律,他们对本应抒发情感的作文也散失了兴趣。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因此高耗低效。

殊不知,作文本身就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他们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因而,作文教学的第一原则便是:想什么就能说什么,说什么就能写什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成年人有生命的感受和视角,孩子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也有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这种认识往往是不同于我们成人的体验,那是孩子的生活,孩子的理解和感受,他们有权力表达。如果我们不允许学生以自我表达的方式,而要求他们去写一些人云亦云,按照老师的喜好和要求说话,久而久之,他们便丢失了自己的个性,甚至丢了自己活泼的心情和感觉,成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远远背离了教育的宗旨。

合上袁振国教授的《教育新理念》,凝神静思,心境如潮,思绪如潮,伴随着书中的教育理念,我仿佛飞翔在一个崭新的世界。

第二篇: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王振民教授应邀回母校讲学

火红六月,阳光明媚,法学学子一睹法学名家风采。6月20日15:30,在我校行政楼第二报告厅,我校杰出校友、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王振民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带来一场题为“论依法治国的理论和实践”的精彩讲座。我院部分老师及本科生260余人到场,讲座由我院院长苗连营教授主持。

王振民教授在做讲座之前,首先回顾了自己郑州大学的学习经历。在当时艰苦的学习条件下,王振民教授坚持做好两件事:锻炼身体和努力学习。凭自己在大学二年级撰写的学术论文,王振民教授受邀前往北京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并作大会发言的经历令在座学生惊叹不已,深感佩服。

接着,王振民教授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引导和教育在座的法学学子们去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法律人应具有的博大胸怀:一是依法治国的域外经验,主要以英美法三国为例,深入浅出地说明了法律的地位及重要性;二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主要通过对“总书记去年12月走访民主党派,为何重提历史周期律”、“如何实现从‘富’到‘强’的转变”等问题的解释,提出了“经济是血肉,法治是骨骼,没有法治的繁荣,是灾难”的论断;三是依法治国与立法依什么“法”。阐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规则的制定者,立法是民主与法治的结合,立法要体现民主,是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四是依法治国与公正司法,通过将内部体制改革与外部体制改革的对比,说明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司法;五是依法治国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主要从法制与道德及如何服务大局等方面予以阐述。最后的互动环节,同学们就自己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王振民教授耐心认真地给予解答。

近两个小时的讲座,现场秩序井然,鸦雀无声,王振民教授以其独有的视角、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及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当下我国依法治国的实践予以深刻剖析和展望,深入浅出,论证严谨,在场学生受益匪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法学理论学习、研究的兴趣,使学生对未来走向社会也充满信心。

王振民教授1989年在郑州大学法学院本科毕业,是我校杰出校友。长期以来,尽自己所能给予郑州大学和法学院鼎力支持。

第三篇:王振亚-留人之道

留人之道

作为企业的主要管理者,心里十分清楚:企业要有人才,而且是有用人才,企业才能不断发展。但是,无情的事实是:虽然人力资源部绞尽了脑汁,招进了一批又一批有技术、懂管理的专业人才,往往在短时间内或2~3年后就纷纷辞职跳槽了。

本文就企业在业务快速增长的条件下,如何把吸引进来的人才留住?发表一些看法和介绍一些具体做法,以供参考。

一、企业职工离职原因浅析

据《前程无忧》最近发布的资料显示,结合本人所在公司人员辞职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导致劳动力上涨。虽然劳动力增长已过了最高峰,但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和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收入的预期和工作环境的要求也在提高,这成了员工离职率上升的主要因素。

根据有关方面统计资料显示,在2004~2007年之间,传统的制造业员工的收入增长达到14%,已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但是年轻、受过良好教育的员工对薪酬和福利的期望值更高。

劳动局报告指出:2007年春天的制造业中的操作工离职率高达31.5%,销售、设计岗位离职率为25%,物流、报关岗位离职率为29.7%。部分民营企业,因工作环境差、加班加点工资不到位、上下级关系紧张、薪酬方面的缺失等,操作工的离职率可能高达48%。

可以想象的是,一个亟需有工作经验、工艺必须稳定的制造业企业,它的操作工有三分之一以上是新手,这对于产品质量、制造成本会造成多严重的后果。

因此,企业领导如何将招进公司的优秀员工留住,已成为企业管理的当务之急。

1、 掌握三个离职高峰期

(1)初涉职场未满2年的人群,是第一个离职高发期。这个时期的相当一部分人抱着“先找一份工作,有个着落点,不好再换”的心态,开始了第一份工作。当他一旦发现工作环境、工作强度、人际关系、工作任务、岗位责任不如自己想象的好,他们便断然离职。

这部分人一般属于“80后”的年轻人,他们自我性、随意性强。他们的离职往往起源于一些小事情,突然感觉不如他意,便索性离职。

(2)工作2~3年的人群。这部分人在企业经过约3年锻炼,不少人认为自己有了升值的资本,希望拥有更大的职权,甚至认为3年里未获得提升,就意味着在这家企业的前途终结。所以,为“升位”而离职,高校毕业生表现尤为突出。

(3)工作5~8年的人群。这部分人工作得心应手,有了相当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公司虽然给予他们加薪,甚至调到其它区域担任更高职位,但是他们在猎头公司的推动和高薪的诱惑下,还是离了职。

2、 留住人才的策略与方法

(1)注意加薪策略,掌握加薪幅度。在员工的离职报告书陈述中,几乎都是因为加薪过低,人际关系不好,发展空间不够,工作环境不好,去读书、去考研等。但是通过第三方调查,其主要原因是公司加薪政策不透明、加薪不公、加薪过低。被调查员工明确表示,如果所在公司加薪水平能够高出同行的15%,高出本地区平均工资的10%,80%原来打算离职的员工,愿意长时间工作和愿意忍受讨厌的同事和上司。这说明加薪仍然是留住人才的有效手段。

退休前,我分别在国企、外企、民企工作40年。我深切地体会到三种不同经济接轨的企业在加薪测量方法和后果方面有着相当大的差别。

国企加工资是“大锅饭”式的。到时一齐加,工资一刀切,人人有份,差别不大。这种工资加法虽然也有矛盾,但矛盾不突出,结果是加了工资,工作反而没了积极性,员工表现出“一不做,二不休”的状况;外企加薪往往只注意管理层,忽略了一线人员,造成有了管理层积极性、没了操作工积极性。结果是每加一次工资,操作工辞职激增,产品质量下降;民企加薪,往往只是老板个人说了算,没有团队决策过程。老板不了解周边企业加薪情况,个别民企,内部亲友把持着各个层面,因此加薪有所偏好。结果每加一次薪,总有不满涌潮激荡。

这些现象使我深深体会到,不管是何种经济结构、组织结构的企业,只要建立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它的大气候和职工接受的心理并没有多大改变。因此,加薪除了要注意公平、公正外,还应掌握二条原则:一是既要照顾管理层,又要照顾一线员工;二是既要避免平均主义,又不要明显拉开差距。

我在外企工作,有了一次加薪的教训。在第二年加薪,我们调整了策略,加薪的方针是“阳光普照,重点施肥”;加薪“走稳步,不停步”。解读这二条方针的内涵就是:公司加薪,人人有份,但有差距;加薪始终与公司营运状况挂钩,既不大起大落,又不停步不前;只要所有员工团结奋进,努力工作,每年每人的工资都会有所改善。

加薪时我们一直掌握以下几个环节:

A、加薪前由人力资源部门和财务部报告,根据本国家加工资的指导性幅度,本地区本行业的平均水平,测算和建议本公司的平均增长幅度;

B、人力资源部门提出上考核结果,提出本重点加薪人员名单;

C、总经理、副总经理研究决策一线人员、管理层人员、重点人员的加薪幅度;

D、将管理层以下人员的加薪幅度、方案(包括管理人员)提交部长们讨论修改,并邀请工会主席参加,再报告总经理、副总经理决定。

E、经总经理、副总经理批准的加薪方案,交人力资源部和工会主席组织公司宣讲,说明本加薪幅度、范围、原因,并着重说明公司业绩,人员考核与加薪的关系;

F、对于重点“施肥”的关键人物的加薪幅度,由总经理、副总经理掌握。对于这些人员,我们运用三个组合拳:一是公司的加薪幅度,如果控制在5~10%,关键人员一定是10%范围;二是为这部分人再增加补充养老保险一份。并言明:补充养老保险。为每人设立账户,当到服务期满时(一般定为10年),个人可以一并带走,或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带走;三是与他们每年签订一份期权合同,例如:满5年3万,满10年8万。我们特别规定人力资源与财务总监、关键人员的名单是保密的,谁违反谁受罚。

实践证明这样的加薪方法和程序,既达到皆大欢喜,又留住了公司要留的人员。 (2)改善上下级关系,改善工作环境

上下级关系除了个人的人品之外,更多的是学会沟通技巧。对此,我们重点抓了“经理人”的人品素质教育。一位受尊敬的经理必须做到:要别人做到的,经理人必须做到。处理任何事,批评任何人,都应以事实为依据。我们要求经理学会三句话,即:当你的团队受到批评时,你要说“这是我没有带头做好”;当你的下属表扬你时,你要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当你的团队受到表扬时,你要说“这是你们干的好”。

为了不断改善工作环境,我们从1996年开始就实施ISO14000标准。一年中花了80万元环境改造费用,尤其对喷金、环氧配置、浇注工序进行了重点改造,连喷金工序也进行集中空调。平时工艺卫生检查、5S检查是每周必不可少的内容。常年做到窗明、地洁、灯亮,让员工有舒适感和安全感。

3、度身定做留住人

关键人员是指核心管理、新品开发、市场开拓等直接关系到企业利润和价值创造的员工。关键人员辞职后,通常有两个去向,一是去竞争对手那里,二是自创企业。这很可能成为原企业的直接竞争对手。不论哪种情况,都会对原企业构成影响。而且,他们的离职,不仅带走经验、研究成果和客户资源,还会对原有企业的职工造成负面影响。

《离职调查报告》显示,有32%的企业承认:他们的关键员工离职,同时带走了一些相关人员。因此,对于企业的关键员工,公司负责人应会同人力资源负责人,根据公司发展需要,针对其特点度身定做一套留用发展计划。例如:

A.特别加薪; B.增加福利; C.出国培训;

D.参加某些高层会议,参与决策;

E.了解家属,关心其子女入学,增加特别服务项目; F.总经理定期听取他们的建议,单独面对面沟通。

举例:我公司一名技师,由于设备改装有成绩,获得一笔奖励金。当我们了解到该员工是有名的“妻管严”丈夫时,于是我们在给其家属发贺信时,在奖励前面加“荣誉”二字,故意将现金奖励留着他自由支配的私房钱。事后这位技师激动地跪到总经理办公室说:“你们领导如此善解人意,我一定会更努力、更安心地工作,为公司设备维护、保养、改造做出我的贡献”。以后的事实证明,该员工在设备的改进方面,每年都有进步。

当然,我们也十分清楚,个别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尽管公司对他给予了特别照顾,但还是有人离职到其他企业。为了防止关键员工流失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我们除了对这些人员在物质上照顾、精神上激励外,还在规章制度和劳动合同方面也同样给予了“照顾”。这种“照顾”是指在通常的劳动合同外,还加签一份《保密协议》。协议明确规定了保密内容、离职后的保密期限、以及违反保密条款的赔偿等,有效地控制了企业资源。

4、运用各种激励措施留住人

企业管理者要牢牢记住这一点:你的员工和你一样,当他们的工作有成效时,最需要的是激励。当他们喜欢自己的工作时,最能创造效率。

在企业管理中,我们要准确运用:目标----表扬----批评三个环节。目标是指为自己的下属设定跳一跳就能把果子摘下来的目标。下属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表扬他们的努力。当发现他们的缺失时,除了要告诉他们问题所在,也要及时地在适当场合、用适当的方式去纠正和批评他们的不足。不要让下属感到你不中用。要明白过去的凶悍管理作风早已过时,而且易造成很大伤害。我们和员工的关系,既不要激化,又不要向员工提供“长期饭票”。让他们既有安全感,又有一定压力。

我们的具体做法有: (1)每年召开一次“攀高会议”。这个会议由财务总监牵头,根据公司营运总目标,分解到各部,再由各部提出高于公司的目标和对策,以保证公司总目标的实现。制定目标的原则是让员工出一身汗,让竞争者发抖。该目标最终由财务部汇总,总经理签发,每月每季予以考核。

(2)每月上旬根据考核结果,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到食堂向全体就餐的员工发布上月公司生产、质量、成本情况。如果多项指标达到公司营运目标,总经理、副总经理一定向全体员工鞠躬致谢。同时宣布为职工加餐;反之,如果出了质量事故或没有完成上月指标,总经理、副总经理除了承担责任外,还要分析原因,动员员工积极努力工作,激励员工去达成目标。

(3)公司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合理化建议奖励条例》。根据这个条例,公司组织合理化建议评审,并根据实施的结果及时奖励有功人员。仅此一项,公司除了每年获得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发现和激励了员工,活跃了气氛,融洽了关系,留住了人才。

(4)为了能让可用人才得到更大发展,我们制订了《内部人员晋升程序》和《岗位培训规划》。

晋升程序规定,公司管理、技术岗位一旦空缺,必须经人力资源部出公告,说明岗位条件,从公司内部人员中招聘。经考试、述职面试、总经理批准,公告任命。只有在内部招聘实在无法满足的情况下,才可以外聘。经实践证明,由于内部人员已接受了本企业文化,且对生产、工艺均比较熟悉,从内部招聘的人员不需培训,马上就可以上岗工作。这可以节约一笔培训费用,也为内部人员提供了发展空间,对留住可用之人很有好处。

企业对人才的认识往往有误区。有些企业总认为,技术、市场、物流、IT管理等专业岗位的骨干才是人才。诚然,这些人才对企业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是,生产一线的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操作工,也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也应尽量保留,并不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将操作岗位分为:高技能、中技能、普通工三个档次,并实行不同的工资制。每种岗位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工资随即调整。这种做法不但使操作工的操作技能一步步提高,而且成功地留住了关键岗位的一线人员。

除此之外,对科长以上的干部,根据公司需要每年选送一部分人出国培训,让他们尽快与国际接轨。公司高层管理者一再告诫公司各级人员,现代企业的竞争力,应该主要表现在学习型、知识不断更新型方面。大力鼓励员工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为此,公司每年安排培训费70~80万元。

(5)为了创建热爱公司、忠于公司的企业文化,我们在员工胸卡上打“星”表示在公司的服务年限。一颗星表示一年,星数越多,该员工越受别人尊重。除此之外,我们还特别规定,在公司连续工作满5年的员工,发铸有公司商标的5克金戒指(胸章)一枚。对此,员工非常满意,他们为戴上这枚胸章而感到荣耀和骄傲。

(6)除此之外,在员工福利方面,我们也动了不少脑筋,例如: A.为每一位员工提供一份不低于6元的工作午餐; B.为员工提供上下班交通巴士;

C.实行特别工种每二年一次疗养和岗位营养补贴; D.女职工每年一次妇科检查;

E.40岁以上老年职工和科长以上干部,每二年一次体检;

F.公司提供场地,供应水电,由工会组织,每周为职工清洗工作服,只收成本费(1元/套),;

G.实行岗位轮换制。我们体会到,一位非专业的一般经理的养成至少需要12~18个月。人才的训练,是将知识和技能转移给员工,而不是空教和洗脑。只有实践才能挖掘他们的潜力,增强他们的信心,使其更加独立和创造性地工作。因此,岗位轮训是必不可少的。

4、创造良好的工作气氛,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去团结人 企业管理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创造良好的工作气氛,构建和谐奋发向上的企业文化。企业的

一、二把手要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员工离职率是检查员工满意度的最佳指标。任何企业的高层领导,切不可摆出永远高人一等的姿态,去面对那些比你年轻、聪明或不及你的人。你要尊敬每一位为你工作的人。当下层走进你的办公室时,除了应该对你表示尊敬,又能感觉轻松自然。你与下层谈话时,一定要实话实说,既不要随随便便给予赞美,又不要严肃可畏,更不能开“空头支票”随意承诺。企业不光要有一套讲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多种规章制度,更重要的是,要有员工将各种明文规定变成自觉执行的实际行动,那么这家企业的竞争力一定会大大提高。

为了创造这份企业文化,我们举行了一系列活动,将和谐的工作气氛潜移默化地灌输给每一位员工。

(1)请知名培训师到公司进行礼仪教育。通过教育,树立企业良好的礼仪道德规范,使客户到我公司感觉到这家公司的员工是一支彬彬有礼、训练有素的队伍。当客户看到一个窗明、地洁、摆放有序的工厂时,会大大增加了对产品质量的信心。

(2)组织干部、员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在公司领导和工会主席带领下,穿着统一的公司制服,到人民广场打扫卫生,宣传“七不”规范。以此提高企业形象,提高员工自豪感;公司领导带头发起捐助,在云南建立一所以公司命名的希望小学;组织自行车队,插着厂旗,从市区到郊区沿途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些活动既丰富了职工业余生活,又增加了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3)利用节假日,组织外地员工上海一日游活动,让外地员工参观上海标志性建筑和高速发展的经济面貌。事后这些员工十分高兴,他们纷纷表示感谢和热爱这家公司,工作热情,工作责任心大大增强。

(4)对于困难家庭,公司春节前给这些家庭增加特别补助费;对于生病住院的员工,公司允许报销100元探望费。

(5)公司规定:每个部门,按人头计算,每年给予部门100元/人,作为和员工沟通的活动经费,以融洽经理与员工的关系。

(6)组织公司运动会。我们的口号是“不重名次,重参与”。运动当天公司放假一天,动员员工全体参与,比赛以集体项目为主。对于积极参与班组和获得好成绩的个人,发集体奖和个人奖,同时记入年终评奖积分。

(7)每月召开一次生日会。由人力资源部通知当月生日的员工出席,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参加,并向当月生日员工祝贺生日快乐。然后切蛋糕、喝咖啡,畅谈在本公司的感想,希望公司领导改进工作的建议。

(8)年终召开一次先进总结表彰大会。对为公司做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除了发放可观的物质奖励外,还特别注意精神奖励。精神奖励的方法是:给先进人物拍6吋彩照一张,贺信二份,一份寄给他的家属,另一份寄给员工所在地居委会,同时将事迹在厂报刊登,发送给集团各企业。

(9)为了获得员工家属的支持,每年选择部分职工的家属,由公司车辆接送,到公司参观了解公司的工作环境、产品发展前景、公司远景规划。参加家属团活动的员工反映十分强烈,工作干劲倍增。

(10)除此之外,公司积极支持工会活动,组织职工参加各种业余活动,丰富职工业余生活。例如,先后建立公司足球队、篮球队、乒乓球队、卡拉队、象棋队、健美队、钓鱼队等。这些业余活动特别对年轻人和外来人员有吸引力,大大增加了企业的凝聚力和职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通过林林总总的措施,我们在召进人----留住人----用好人三个环节上,环环相扣。将原来的20%左右人员流失率降到了5~8%,这个流失率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数字。我们要求人力资源部每年必须保持5~8%的人员淘汰率。因为,作为一个企业,人员一定要有一定比例的流动。否则,这个企业就会没有生存压力。没有压力的人一定会滋生懒汉,滋生碌碌无为的混混。只有不断淘汰无所作为的、三心二意的人,留住那些有用的、可发展人才,企业人员的素质才能逐年提高,以满足公司不断发展的需求。

第四篇:教育叙事文章——王振辉

尊重的力量

王振辉

2005年九月参加工作,已经七个春秋在岁月的磨练中荏苒而去,七年来我一直怀着一腔热情,以饱满的情感投入到这个事业当中。用自己的知识、智慧、人格引领我的学生们一同成长,并肩前行;学生因为有我的陪伴而快乐,我因为有学生的同行而幸福。在享受这些快乐与幸福的同时,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作为班主任,我一向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对学生的教育耐心细致,使班级形成了很好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班级管理上要求自己做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保护学生。以自己的热情、自己的参与、自己的坚定意志,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参与意识,同时我和同学们在相处中也发生了许多难以忘怀的故事。

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是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而我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忽视过对学生的尊重,我班的杨添同学特别聪明,但学习成绩忽上忽下,并且在他的身上却有许多缺点,课上总爱说话、搞小动作、接话等等,在他的身上根本看不到好学生的影子。由于我对班级的管理比较严格,他很难适应,曾经在一次做课间操时,他去上厕所,归队时迟到,我当着学生的面把他狠狠的批评了一通,他有些不服管教,当时就和我吵了起来,我也是火冒三丈,我们俩人僵持在那,这时我压住自己的火气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你刚才做的对吗?他也低头承认自己有错,可在学生面前批评我,我感觉自己没有面子。通过这件事情使我明白了:对于自尊心比较强的学生,批评教育学生时一定要懂得方法,既要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不要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为了帮助他改掉坏毛病,我们经常沟通谈心,经常一段时间的磨合,我们之间的关系很融洽。他的每次转变,每一点成绩,每一个进步,我都给予很大的鼓励,并加以赞赏。到九年级毕业升学考中,顺利被四中录取。现在在班上第一,全级十七。现在回想而来,实时恰当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学生会逐渐认可并信任老师,并且会成为很好的朋友。

爱的力量

王振辉

爱是教育的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至少我这么认为。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交友情况等。只有对学生深刻的了解,才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为了了解学生,我大多时候和他们在一起谈天说地,经常深入班级,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以及学生的在校表现等等。通过与学生的交谈,我知道我班有单亲孩子、留守儿童、孤儿,对于这样学生我平时要多关心他们,给他们思想上以安慰,精神上以鼓舞,物质上以帮助,让他们时时刻刻感受到有一种父爱的味道和集体的温暖。但有时做班主任工作也有疏忽的时候,曾经我班的李玉同学在课上爱搞搞小动作,被我发现后说了两句,于是这个孩子就沉不住气了,与我有了抵触情绪,我叫李玉到办公室了解了详细原因,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现在家里都一个孩子,而且还很娇惯,基本上不说也不打,由于我说他两句就受不了。我就极力的开导他,告诉他我的好意,可他的性格太倔强,一时间很难转变过来,我就与他唠了几句家常话,我挺纳闷的有父母的疼爱为何是孤独的呢?我就问了一句,最近你的家里有什么事吗?他告诉我说:爸爸和妈妈经常吵架,前阶段妈妈离开家搬出去住了,周末回到家里冷冷清清的,爸爸现在也不爱管我。我感觉到眼前的这个孩子太可怜了,本应享受母爱的时刻却变得孤单。于是在班级里我就经常问一问他课堂上表现多关心他,力争走进他的心灵,在我和张老师的教育下,他终于转变了态度,上课能够认真听讲,学习上也比较刻苦努力。让我感受到老师职业的伟大,老师的一句话将改变孩子的一生命运。让学生在平凡琐碎中体味到特有的快乐和幸福!

爱就是关怀

王振辉

我认为管理好一个班级的秘诀是真诚的爱每一个孩子,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师爱要全面、公平,学习好的要爱,学习一般的要爱,学习差的也要爱。平时我在班级中特别注重后进生,因为他们就像干渴的麦苗,更需要雨露的浇灌,其实他们的身上有许多的优点,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挖掘,去发现。我班的王桃红同学就是不爱学习,上课总是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和前后桌说话,其实她的身上还是有许多优点的,比如说:唱歌、跳舞,这些都是她的特长,于是我抓住对她教育的契机,本次开放周中安排她组织本次的歌咏比赛,编排歌咏比赛的队形等等,在运动会上也让她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班级争得荣誉。从而让她感觉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价值,我想她自身的缺点也会逐一改掉,期待着她有更大的进步。

总而言之,通过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我深感班主任工作责任重大。孩子是未来,孩子是希望,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用爱心来对待孩子;用诚心来打动孩子;用热心去帮助孩子;用微笑去面对孩子;用自己的人格去影响孩子。我想只要我们真诚地捧着一颗“爱心”,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心与每一位学生交谈,那么,我们就可以把那些班级小事干得有滋有味、快快乐乐,也定能在平凡琐碎中体味到特有的快乐和幸福!

让学生有积极的情感

王振辉

新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在数学教学中努力贯彻《标准》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态度,教学效果不错,现将教学心得总结如下:

“素质教育中对学习者的情感态度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建立其自信心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等三个方面。”

1、创设和谐的数学环境。

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巨大的。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坚持有感情地用浅显易懂的方法教学,并力求每个学生都能听懂,为学生建立有愉悦感的数学课堂,创设机会让学生大胆想,大胆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受良好的数学环境的耳濡目染,激发起学数学的浓厚兴趣。同时,家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环境,加强和家长联系,让家长激励学生学好数学。

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探索,达到兴趣转移。

很多学生对某门课程感兴趣往往始于对任课教师的喜爱。加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教学水平,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努力使自己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喜爱。这样,学生会把对教师的感情迁移到数学学习上。教师可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在数学教学中,喜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创设机会让学生使用数学,容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鼓励学生大胆使用数学,大胆探索,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语言知识和规律,让学生逐渐形成认识兴趣。

3、培养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有的学生一开始对数学很感兴趣,但是当学习难度增大时,数学学习可能变成了一件枯燥的事情。随着学习的深入和数学知识的提高,学生对数学的间接兴趣会转化为直接兴趣。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具体的做法是:教师须适时引导学生明确数学的实际应用性,指导学生制定切合实际,具体可行的学习目标,学生可制定一个较大的目标,然后设立几个分目标。在学生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可留意学生的细小进步,并给予肯定。每个人都有自尊和成功的需要,鼓励和表扬能让人产生自信心,激起对数学的浓厚的间接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努力积极培养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给学生一个快乐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王振辉

经常会听到学生说:“最怕上某某课了,害怕这个老师。”仔细想想,学生害怕到如此地步。其实在生活中人们都知道一个不变的事实,那就是:在宽松自由的环境里, 人们往往会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容易突发奇想,有利于个性的发挥。因次给学生要给予这样的一个环境。

1、平等对待学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学生在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

2、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

3、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用心感动,用心教育

在一次考试时,我站在学生的前面注视着同学们,只见同学们都在认真地答题,教室里静悄悄的。突然,从后天传来了桌椅的碰撞声,顺着声音望去,原来是郭鑫同学边答题便晃动着桌椅,我大声喝道:“这是考试,不要太随便!”谁知他却满不在乎,我顿时火冒三丈,怕影响全班同学,耐着性子没有理他。谁知他竟变本加厉,竟拿出书来抄。于是,我走上前去抢他的卷子,可他不但不给,反把卷子揉成一团。这时我一把将他从椅子上拽起来。把他推到了门外。以后,只要我的课,他不是一言不发,就是在那愣神,和我有了距离。一天,平常格外活泼的郭鑫同学“打蔫了”,我很奇怪,一打听,原来是他没有带钱。我赶紧拿出钱给他垫上了。虽然他当时没说话,我也感觉到他的眼睛在注视着我而且眼圈红红的。第二天,郭鑫同学主动走到了我跟前说:“老师,我错了”。然后就把头低下了。 从此,孩子又恢复了以前的活泼,在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只要用心去教育学生,感动学生,我们就会和谐相处,达到教育的目的。

团队精神

在班级管理中,真是有许许多多的学问。教学是常备常新,班级管理也是如此。开学初,我在思考:这个学期怎样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更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兴趣所在呢?在一次偶然的课间,天气非常的沉闷像是马上要下雨的样子,我漫步在操场的花坛旁无意间我发现很多的蚂蚁在集体搬运一个远远大过它们身体几十倍的食物。当时我深深的被这群团结力量如此强大的蚂蚁感动了。哎,有了,前几天还在苦思冥想的管理问题有了眉目了。我高兴得像个孩子不停的说:我们五年三班不正需要这种蚂蚁精神吗?蚂蚁是团结的象征,是力量的象征。60个同学60只蚂蚁。对,号召全体同学学习蚂蚁精神,时刻记住团结就是力量。手拉手共同进步是我们不变的信念。时刻记住憧憬未来做好时代的主人是我们肩负的责任。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照射到"老师和集体的光芒"。我决心把五年三班打造成蚂蚁团队。我想出了这个值得尝试的"打造蚂蚁团队"方法。也就是把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蚂蚁团队,每个小团队以"小蚂蚁"的图案粘贴。它的寓意在于,每个同学都是班级里的一只小蚂蚁,由一个个小蚂蚁团队完善成一个大的蚂蚁团队。,班集体就是由这样的"小蚂蚁团队"才能组合成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平时在团队中开展竞赛,使同学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在学校开展的拔河活动中 ,团队精神更是发挥了它们神奇的作用,取得了第一。 这次尝试的收效是显著的,我在反思:以前都是老师给小组起名字,学生喜欢不喜欢都强加上去,现在学生自己起了自己喜欢的名字,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也许很容易被我们忽视,但它神奇的效果令人欣喜,一个个小蚂蚁在争光添彩的同时也带动了全班同学,大家的干劲更足了。是的,也许班级管理不是要花力气而是要花心思,这样才能做得更好。

因为学生快乐,所以我快乐

岁月的流逝总是不知不觉的,算算自己自从2005年上班到现在一转眼已经度过7个春秋了。七年间,经历了从当初刚出校门雄心勃勃但却缺乏经验的小老师,慢慢的成长成一位有了自己教学风格、受学生喜爱的“老”教师的成长历程。其中既有苦涩也有甜蜜;既有失意也有成就。总之,虽路有坎坷,但终将通往彼岸。

还记得刚刚上班,我就担任了新一年的班主任,刚刚开始的几天我可以说是和自己的学生们一起熟悉了学校的一切,我们一起怀着好奇的心情参观了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一起认真学习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一起制定了班级的班徽和努力目标„„。可真正的教学常规却远远比我想像的难得多。

每天的数学课就把我愁坏了,因为没有什么教学经验、驾驭教材的能力欠缺,尤其是当课堂遇到突发事件时,就更是一筹莫展了。为了尽快改变这一现象,我坚信勤能补拙。每天都邀请校长、主任、学年组长来听自己的课,诚恳的向他们征求意见。除了上完自己的课之后,我还坚持听学年组长、校内学科骨干的课,向他们取经。每天下班回家后先对自己当天的课进行总结,理清思路、找出闪光点和不足,进行记录;然后把当天的听课材料进行梳理,也总结优缺点,进行记录;最后开始备自己明天的课,在备课时尽量多的搜集优秀教案,取经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回首参加工作的七年里,我每年都在担任班主任的工作,我喜欢和学生在一起的感觉,因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浸透着我的汗水;他们的每一份成功都有我的伴随;他们的每一滴泪水都有我为他擦去;他们的每一次跌倒再爬起都有我的鼓励,我的学生和我一样,乐观开朗。

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要真心的去爱每一个孩子。记得王树琪拉裤子我帮他收拾,还要不断安慰他没事,别哭;记得候达中午没有带饭,我就张罗着为他准备午饭,还要考虑口味和营养;记得姚东辉放学没人来接,我就送他回家,路上还不忘和他聊聊今天的课程;记得有孩子生病住院,我总是第一个带上礼物去看望,还要抽空为他补课。班主任工作的点点滴滴虽然琐碎,但为了学生的快乐成长,我觉得值得。

老师虽工作在今朝,却建设着祖国的明天;老师虽教学在课堂,成就却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了七年,我不求自己获得多少荣誉,我将一如既往的、兢兢业业的继续为教育事业努力奋斗!

我的教学故事

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 一次班会课上,当我讲到“我相信我们每个同学身上都有闪亮的光点”时,一名学生竟然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老师,我身上有闪光点吗?”我听了这声幼稚的发问,心里感到一颤,循声而去,哦,原来是李强同学。这时他的眼神充满期盼,脸上露出疑惑,望着他一脸的纯真,我马上说:“李强同学,你身上怎么会没有闪亮之处呢?你热爱劳动,乐于帮助同学,还有诚信的可贵品质。”当我表扬他拥有诚信时,不少学生马上举手反对,纷纷指责他言而无信,还列举了许多事例说明。但我依然为他据理力争。尽管他做过不诚信的事,但只要诚心改过,依然值得大家的信赖。学生们被我的话打动了,没有再站起来反驳了,这时的李强低下了头,似乎在反思,似乎在为以前所做的事感到惭愧。

下课回到办公室,我也在反思:李强是一个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孩子,分数经常在及格边缘,有时一不小心会滑向不及格,我知道他经常受到同学的嘲笑,因此他的心理是自卑的。由此想到:一个总是低着头、弯着腰走路的孩子,他的骨骼必然会变得弯曲;同样,一个自卑的孩子,在人前人后抬不起头来,他的心灵也必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扭曲。孩子,需要昂起头来走路,需要昂起头来做人,我感到这是多么重要!课后,我找他谈了话,要让他学会面对现实、接纳自己,并善于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在今天的班会课上,我欣喜地发现李强勇敢地举手发言了,尽管他所答的问题很浅显,很简单,尽管他的回答在其他学生眼里不屑一顾,但他能站起来,能主动发言了,可见他的心理开始拥有阳光了,虽然只是斑斑点点的阳光,但我相信,从今以后李强不再是低头弯腰的孩子一定是个抬头挺胸,坚强而快乐的孩子。

作为一名教师没有能力点燃火种,但绝不能熄灭火种!面对眼前同样充满好奇和天真的孩子们,要珍惜,更要努力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充满阳光,让每一个孩子在爱的抚慰下快乐成长。孩子的心灵是纯洁而美丽的,如水晶;孩子的心灵是脆弱而易碎,如玻璃。作为教师不但要欣赏着他们水晶般的心灵,而且更要保护着他们玻璃一样易碎的自尊。

我难忘的一次“传道”经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传道”是指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受到激励、唤醒和鼓舞。对学生来说,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永远是重要的。但是,无论知识和技能多么重要,它从来就不是学生学习的全部内容。教师的使命,除了传递知识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让学生成为有独立人格的人。

读这段话,我心中的感触是很深的。让我想起了这样一次传道经历,下面讲给大家听。

那是发生在几年前的一件事。班级收饭卡费的时候,一名学生突然举手说,老师,我丢了10块钱!放眼望去,我看见他举着10元钱的钞票,在向我示意。他早上来的时候,我看见他拿的是两个10元的,现在只剩下了一个。

很显然,10元钱不在他的手里!我环视了一圈教室,看到学生们的眼神都很紧张。是谁拿了这10元钱呢?班级从来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一时间我还真的不知所措!不能让学生们承担压力,一定要找到!我心里暗暗地说。

同学们,谁看到他的10元钱了?没有人回答„„

我开始问每一个学生,帮同学想想,10元钱丢在哪里了?想要在询问中发现问题,但是,还是什么也没有发现„„

怎么办?我的眼前突然一亮,有办法了!我忽然想到了那个风靡世界的心理游戏,睁眼,闭眼„„请大家趴在桌子上,闭上眼睛! 我望着大家,同学们,谁拿了钱,老师相信你不是有意的。老师会替你保密的,相信老师,你还是个好孩子!现在,钱不在你手里不要动,钱在谁手里请抬头看我一下!

那几秒钟,真的很漫长,我的心怦怦直跳!那个孩子一定是在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看看能否战胜自己!

这个时候,奇迹出现了!一个学生轻轻抬起头,我们对视了一下,他又重新趴在了桌子上!

这时,我鼻子一酸,眼泪差一点掉下来。我强忍着激动,尽量平静地说,大家睁开眼,坐好吧!

一切又恢复了正常,那个孩子在交作业的时候交给我10元钱,他说,他是在教室捡的„„

我履行我的承诺,替他保密,一直到今天„„这个孩子快上高中了吧,听说孩子很优秀,我感到十分的欣慰。

几年过去了,在教师生涯的旅途中,我始终不能忘记我和学生对视的那一瞬间。那目光中充满了信任,还有一丝依赖,好像正在抓住一棵救命的稻草;那目光中还有一种渴望,渴望被理解,被认可,他在告诉我,我不是个坏孩子!

几年来,这目光激励着我不断向前!

通过这样一个突发事件,使我真正地感受到了下面一段话的深刻含义:

知识也许是可教的,但“情感”、“价值观”几乎是不可教的。教师的“传道”只能显示为感染、熏陶和引导,只能显示为激励、唤醒和鼓舞。好的教师总是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质感染、感化他的学生。

是啊,知识之外的“传道”多么的重要!一件事情的处理不当,很可能会改变人的一生!一名合格的教师,就是一盏灯,他的光不一定耀眼,但一定能够长久地照耀着人一生的道路。我会朝着这个方向继续努力,和所有同仁一起,发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把教育的前程照亮!

第五篇:张振国心得体会

汀罗一中

张振国

今天在利津实验第一中学倾听了报告,收获很多,转变课程改革理念,合理整合和利用教材,提高教学效益,是师生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成了师生共同研究探索的问题。本文对近年的教学进行了反思,提出了自己对初中数学课改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激发学生潜能,鼓励探索创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例如“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的教学,我先复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然后提问:我们如何利用已有的三角形知识来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问题?学生经过讨论不难得出:(1)想办法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2)具体转化方法采用添线来分割多边形,使之成为若干个三角形。在此基础上,我继续提问:(1)你们有哪些具体的分割方法(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从一边上任一点出发连不相邻的顶点、从多边形内任一点出发连各顶点等)呢?(2)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可以有多少条?那么一个多边形一共应有多少条对角线?(3)根据对角线的条数你能确定是几边形吗?(4)你还能得出其他结论吗?通过学生思考探索,他们总结出许多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方法,还因势利导探索多边形对角线的有关知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转变教育观念,发扬教学民主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能代劳。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例如在学习同类项概念时,我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找同类项朋友”的游戏。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把事先准备好的配组同类项卡片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同学找到自己的同类项朋友后,被“挤”出座位的另一个学生再去找自己的同类项朋友,比一比谁找得既快又准。这种生动的形式和有趣的方法能使学生充分活动,学习兴趣大增,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确定同类项的方法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某些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记熟,然后反反复复地做题。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例如在学习“实践与探索”中的储蓄问题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到本镇的几家银行去调查有关不同种类储蓄的利率问题。教学中,让每个学生先展示自己所到银行收集到的各种各样有关储蓄的信息,然后再按每四人一组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编写有关储蓄的应用题,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全班学生相互讨论、合作攻关,最后选派一些小组的代表作总结发言,老师点评,对做得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通过这样教学,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新教材中编排的有关内容,如“地砖的铺设”、“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等等,教师都可以充分利用,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一篇:文学社组社范文下一篇:我要追歌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