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资源异质性与公司治理

2022-09-11

1 引言

企业犹如一个需要打开的黑箱子, 企业之间的合约和交易不能够完全实现标准化, 企业内部不同的产权构架、权力配置以及治理模式都将对交易行为产生影响。因而, 企业的价值不能用单一的、标准化的形式来衡量。企业的投资者与管理者之间由于合约而锁定关系, 但实际控制权、收益分配权并非都能在合约存续期间确定。股东与股东之间的资源分配, 以及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问题均能对公司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回顾公司治理发展历程, 结合公司治理中股东资源与权力配置的实际情况, 在过去研究股东资源同质性的基础上, 进行股东资源异质性与公司治理的相关性研究。

2 财务资源与公司治理

股份制公司制度的产生于公司内部财务资本的稀缺, 创始股东迫切需要打开融资渠道去吸收外部资本。正是由于财务资本的稀缺性, 作为财务资源拥有者的股东在公司控制权分配中占据优势地位。而公司一直以来也被视作拥有财务资源的股东通过雇用管理人进行经营的经济实体。股份公司不同于合伙企业的“人合”, 财务资源的主导地位使其彰显出独特的“资合”属性。“资合”属性下公司治理机制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资本至上、股东至上的特性, 股东的出资额也成为公司权力配置的唯一标准。

传统的委托代理理论框架在“财务资源”的基础上将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作为研究的重点。全部股东作为委托人被视为同质性的群体, 他们作为公司财务资源的提供者, 拥有相同的利益目标, 而股东之间唯一存在的差异也只是出资额或者持股比例之间的差异。基于“股份平等”的权力配置机制实质上掩盖了股东实际权力之间的不平等。公司治理研究主流是关于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小股东权力保护等问题。将股东依据持股比例划分为大、中小股东, 进一步揭示了股东并非完全是“同质的”, 但是其对异质性的定义仍仅限于大小股东之分。

当今社会,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产业迅猛发展, 知识性和技术性产业不断兴起, 企业, 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越来越重视核心技术、知识以及人力资源、社会资源, 而这些资源也越来越多地得到社会的认可。因而, 在知识型社会, 已经不能单单依靠财务资源投入作为分配公司内部控制权的基础, 也即是真实的股东权力结构不能再单单用公司股权结构来表示。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能够发现许多股东出资比例与实际控制权不匹配的案例。比如, 在阿里巴巴上市前, 以马云为首的创始人团队持有股份不足13.5%, 占4人董事会中2个席位, 而合计持股额约57%的前两大股东仅各占一个席位。上市后, 董事会扩充为9个席位, 合伙人团队占4人, 而且重大人事任命需经执行董事为主的“合伙人委员会提名”, 半数以上通过才可通过。也就是说阿里巴巴的实际人事控制权仍在合伙人手中。

由此可见, 当各种非财务资源伴随着财务资源投入公司时, 股东就不再单单地作为财务资源的供给者, 公司也变成带着不同资源的各类股东的集合体。所以说, 公司不仅仅是基于财务资源的所有权契约, 更重要的是各种股东资源的集合体。

3 股东资源与公司治理

通过上述分析, 人们能够看到, 现今公司的格局已不能再单纯地以持股大小来衡量股东的格局, 并且在创始到发展的过程中, 创始股东与外部股东的格局是动态变化的。无论创始股东引资还是外部股东出资, 都带有强烈的选择意志, 这也恰好说明了为什么在财务资本充足的当下, 创始股东会选择某些机构投资者进入, 或者在投资机会众多的情况下, 机构投资者会选择某些企业投资。股东群体, 无论是创始股东还是外部股东, 在形成的时候就具有某些非财务资源的特质。

股东资源是股东自身具备并投入企业, 可以提升企业价值和竞争优势的所有要素, 包括财务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市场资源等。股东在向企业投入财务资源的同时, 还投入管理经验、市场声誉、生产技术、销售网络等隐性资源。正是由于股东资源的异质性, 也就是说不同股东在管理经验、知识技术、市场威望等不同方面各具所长, 他们给企业带来的资源也有多不同, 进而构成了不同类型的股东群体和股东关系。比如, 创始股东在IPO时倾向于选择具有特定资源优势的股东, 以增强IPO成功的概率。同样地, 外部股东选择投资企业时, 看重的是企业的行业背景、技术资源、创始股东的个人能力及声誉等因素。由此可见, 股东关系的形成既在于决策股东自身的资源禀赋, 又在于其外部股东的资源需求以及各股东能够提供的资源种类及数量。

拥有不同资源的股东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 公司资源的多样性为提高公司竞争能力, 最大化公司价值提供了条件。由此可见, 股东并非游离于公司治理之外的旁观者, 而是聚合公司内部资源, 创造公司价值的推动者。但是, 由于股东资源的异质性, 也即股东投入的资源不同, 追求的目标也不尽相同, 进而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也各不相同。比如, 创始股东拥有在创业过程中积累的人力资本和关系资本, 他们集股东和管理者于一体, 是公司治理的决定性角色, 在公司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外部的财务股东投入财务资本, 通常是为了通过上市等企业价值增值来实现资本增值, 可以采用“用脚投票”的方式退出不满意的公司, 他们一般情况下都不控股, 不参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 仅仅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监督者的角色。外部的产业股东投入生产技术、营销渠道等专用性较强的产业资源, 他们倾向于参与到公司治理的过程中, 对公司战略选择通常有重要的影响。

股东在投入财务资本的同时还连带投入非财务资本, 从而构成公司的初始价值优势。并且, 股东资源的不断投入所带来的示范效应还吸引着其他股东资源的投入。如果股东资源不存在异质性或者股东资源不能够很好地融合, 不仅会影响股东对公司的持续投入, 也会影响潜在的股东资源的投入, 从而影响公司的竞争能力。股东资源的互补性可以保证公司资源稳定, 股东资源的异质性及其未来效应可以整合转化为公司的资源和竞争优势。更重要的是, 股东不仅为公司提供各种资源, 还在对各种资源的整合过程中可充分发挥着管理者的重要作用。

对股东投入的研究从“财务资源”扩展到“股东资源”, 为研究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以及公司内部权力配置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过去关于股东财务资源与控制权配置的研究, 大多忽略了对控制权来源的深度剖析, 以及其对公司权力配置效率最优化的关系。基于公司资源进行分析, 可以很好地解释股东权力的真正来源。首先, 权力可定义为依赖性, 也就是说依赖产生权力, 非均衡性的依赖关系导致股东权力的不对称。如果某种资源的重要性越强, 则组织对这种资源的依赖性也越强, 也就是资源依赖理论 (RBI) 。不同组织在资源的重要性方面的不平衡决定了权力的配置状况以及组织中各股东的相互关系。其次, 在公司内部权力配置方面, 资源依赖观点也认为可以提供关键资源的股东在公司中的重要性更强, 应拥有较大的权力。上述研究为股东资源异质性与公司权力配置提供了研究思路, 股东关系依据股东资源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产生, 股东权力配置则于股东资源缔结过程中各自市场地位自发产生。因此, 股东资源异质性决定公司各个时期内部权力配置问题的复杂性, 有助于更好地解释公司治理问题。

4 结语

基于股东资源的权力观不同于经济学理论下权力外生的观点,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下控制权配置的根本是股东资源异质性。从股东资源异质性的视角进行分析, 有助于深化公司治理与控制权配置等问题的研究。股东以其资源投入性质的不同, 决定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以及能力的不同。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在于保障股东资源优势能够最大限度地转为公司价值。因而, 基于股东资源异质性的研究视角, 是未来关于公司治理以及控制权配置方面的研究方向。

摘要:传统的委托理论将股东资源简单的视为“同质的”, 股东持股作为权力配置的唯一标准。然而, 股东之间投入资源的异质性导致股东关系的差异, 以及内部控制权配置的迥异。本文通过对股东资源的分类, 讨论了各类资本投入的动机以及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 无论是对股东资源理论还是公司治理理论来说, 都是一个创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股东资源,公司治理,财务资源

参考文献

[1] 王斌.基于股东资源的公司治理研究:一个新的视角[J].财务研究, 2015 (1) .

[2] 宋春霞.股东资源—资源基础理论的研究新视角[J], 2015 (3) .

上一篇:在EPCC项目中采办如何结合设计、施工因素有效节约项目成本下一篇:煤加压气化工艺废水处理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