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学科教学计划

2022-10-25

好的工作计划能为我们更好的完成工作拟定方向和实现路径,帮助我们实现更好的成长,在新的阶段,让我们一起来做好计划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学科教学计划》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初中地理学科教学计划

初中地理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及流程

一、新授课

1、导入新课,自主感悟

2、学案导学,自主探讨

(1)学生制定学习目标 (2)学生提出自学提纲

(3)展示自学成果 (4)当堂检测反馈

(5)学生小结课堂

3、互助合作,质疑解难

(1)同伴解决个体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

(2)组内解决同伴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

4、组际展示,交流共享

(1)展示易错问题 (2)展示疑难问题(3)展示重点问题(4)展示规律性问题

5、巩固所学,迁移应用

师生设置拓展提高性作业,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课

1、自主学习,构建网络

2、展示交流,互助深化

(1)展示构建网络 (2)展示易错问题 (3)展示疑难问题(4)展示重点问题

3、典例精析,体悟规律

(1)师生精析典型例题

(2)学生总结解题规律

4、对应训练,形成能力

师生设计类似典型例题训练题,巩固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5、反馈矫正,拓展提升

(1)学生矫正对应训练

(2)师生布置拓展训练题,举一反三,提升学生分析总结、概括归纳及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三、讲评课

1,评析试卷,锁住重点

(1)总体评析试卷(2)评析易错问题(3)评析疑难问题(4)评析重点问题(5)评析规律性问题

2、还原思维,自查自纠

(1)学生面对自己试卷,找出错误地方 (2)针对正确答案,找出思维差距

(3)改正错题,强化巩固

3、展示误区,互助解疑

(1)展示易错问题 (2)展示疑难解决 (3)同伴解决易错、疑难问题

(4)组内解决易错、疑难问题

4、精讲点拨,弥补缺漏

教师针对学生答卷情况,精讲点拨,弥补学生缺漏

5、变式训练,巩固提升

师生布置各种变式训练题,力求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巩固所学成果,提高学生解题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篇:初中地理学科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杨东昕(雄县教育局教研室,河北 雄县 071800)

摘要: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 ,多数教师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无法充分地理解知识。 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法必须得到一定的革新,既要照顾到多数学生的思维和理解方式,同时还能够帮助学优生、学困生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初中地理知识并不复杂,而且知识架构比较清晰,因此,教师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必须充分利用这一优势。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思考;实践

以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发达地区、发展中地区、待发展地区的教学情况完全不同。 在初中地理学科方面,发达地区会以学生为主,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发展中地区采用的是保守教学,但融入了一定的新元素,帮助学生有效地打破常规,稳步提高成绩和知识储量;待发展地区因为教学思想老旧,因此,教学成绩较差,得不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地教育的发展。 本文就初中地理学科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进行一定的探论。

一、对有效教学的理解

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率问题,这应当是教育工作者最关心的问题。 从现有的情况来看,多数教育工作者虽然身处教育一线,但是并没有意识到教学效率的问题,大部分的教育工作者仅仅是将教师这个职业作为生活的一项保障,而不是为了教书育人。 所以,有效教学仅仅存在一些表面的情况,

并没有从实质上对学生产生太大的积极影响。 另一方面,有效教学主要指的是教师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在某些方面能够获得一定的进步或者发展,有效解决了长期原地踏步的情况。 对于教学的效率来说,学生的理论或者实践技能要有一定的提高,或者突破思维,或者摆脱了原有的框架。 在今后的初中地理学习有效教学工作中,需要注意让学生获得实质性的成长,而不是短暂的提升。

二、地理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地理有效教学在现阶段的教学工作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因此,让很多的教师束手无策。 笔者认为,初中地理有效教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教师是有效教学实施的主体 。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虽然在思维和动手能力方面有了一定的成长,但是初中地理学科在理论知识方面比较广阔,而且在实践能力方面,也要求学生能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初中地理学科在日后的教学当中,教师必须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 在这一点上,关键在于和学生有效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所思所想。 教师在设计一节课的时候,不要总是以自己的“表演”为主,而是以学生是否更容易掌握、是否会应用为主。 另一方面,不要总是追求课程的完美性,还要了解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增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将教师作为主体来看待,并且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使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 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 初中地理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如果贸然采用多元化的方法,不仅会让学生听不懂教师的讲解内容,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打乱教师的清晰思维。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当中,必须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工作。 在本文中,主要以人教版的初中地

理教材为例,七年级地理上册有关大洲大洋的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一节手工活动课展开大洲大洋之旅。 让学生准备剪刀、纸、水彩笔等用具,自制大洲大洋的拼图,在拼图中体现一些天然和人工的分界线,用彩笔描绘出来,比如,亚洲和欧洲是一块大陆,中间的分界线是天然的山脉、河流,这些山脉、河流如何表示,联系实际解读地图的知识完成。 这样一来,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相关知识,最重要的就是充分实现了有效性教学。

3.带学生走出课堂 ,结合生活实际是有效教学的根本 。 地理学科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尤其是初中地理,初中是学生为高中阶段打基础的时期,虽然知识点的难度不是很高,但是涉及范围比较广泛。 教师在教授地理知识的时候,不能仅仅在课堂中进行教学,还需要带领学生到课堂外面去感受,这样不仅可以达到一个较好的效果,同时可以让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与自然情况相结合,既缩短了教学时间,又获得了一个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关于山川河流的相关知识不在少数,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考查河流,观望山川,主要是以本地的河流、山川为主。 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对知识有

一个直观的了解,这样就可以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课堂外的时间不能过长,否则很容易超出教师的掌控范围,达不到有效性教学。

三、初中地理学科有效教学的思考

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 在实际的教学当中,一定要避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 教师可以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另一方面,要灵活地教授地理知识,

与身边的自然情况和社会情况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有效性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同时在考试时和实际的应用中,都获得一个理想的成绩。 初中地理学科在有效教学的方法和思维上,还是需要进一步深化,比如,教师列举的例子应该是众所周知的,而不是偏门的案例,还有就是不断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增强有效性教学。 初中地理学科有效性教学在近几年的发展中,虽然得到了一个较好的成绩, 但在很多的方面依然要加强,避免出现漏洞。

四、总结:本文对初中地理学科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进行了一定的讨论,从现有的教学情况来看,初中地理学科还有很多的方面要加强,未来的教学任务比较艰巨。 教师与学生平等地对话和交流, 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来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和实践能力。 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地理教学一定可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中学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王书专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2.2

2. 《对 打 造 优 质高 效地 理 课 堂 的 教 学 实践 和 反 思 》王 頔菲《文理导航(上旬)》2012.2

3. 《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胡丕誉 《考试周刊》2012.34

第三篇:初中地理中考教学研讨会典型发言材料――《注重地理学科特色构建高效复习课堂》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构建高效课堂已经成为教学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下面我结合教学中的探索、学习以及自己的实践,谈谈在教学过程中构建“高效地理复习课堂”的几点做法:

一、明确复习思路,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地理学科的复习内容广泛而复杂,因此,在复习中,我们认真研读教材,结合学科特点及课时安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整个复习分为三个阶段:4月下旬完成一轮复习,夯实基础;5月下旬完成二轮复习,实现专题突破;中考前两个星期完成三轮复习,进行强化模拟训练,提高学生应试能力。在这三个阶段的复习中,均注重学法指导、解题技巧和考试技巧的指导,使学生把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活学活用,从容应对中考。

二、明确阶段复习重点,稳步提高

第一阶段:立足教材,重视基础。目标是全面系统复习,全面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征,指导并训练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达到精确记忆的程度,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地理基本观点。课本是积累知识、训练能力的根基和依据。用课内学过的知识和能力与中考试题相对照,就会发现中考试题取材课外,但答案在课内。因此,在复习的第一阶段,要立足教材,按照教材的先后顺序逐章复习,重视课本基础知识的积累。在这一阶段,我抓住每一

章的“知识体系、主要图表和重要知识点及其应用”三方面内容进行系统、全面而又认真地梳理。哪些知识点需要梳理、每个图表需要学生掌握哪些知识、每一个知识点包含哪些内容等,都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我市中考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对于教材中的正文部分是复习的重点,而对于教材中的“活动”同样也是学习的重点,另外还包括阅读材料等。这一部分的复习是整个地理复习过程的重要一环,它对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平均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占用的时间也最多,通过这一阶段的复习,能让学生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对整个教材的知识体系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这样就能够提高中考基础题的得分率,并为提高中难度题和较难题的得分率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专题突破、讲究实效。目标是专题(主干基础知识专题,重点能力专题,社会热点专题等)梳理,整合迁移;纵横联系,适度综合;优化训练,提高能力。通过切块专题复习,进一步使学生明确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强化学生对地理学科地域性特点的认识。将知识进一步整合,帮助学生构建完整清晰的知识框架。排查热点,适当补充背景材料,拓展学生视野,尽力做到“热点问题试题化”,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阶段:题目引路,回扣教材;突出重点,堵漏补缺;模拟训练,规范提高。在这一阶段不仅做好考试技能的指导与训练还要制订

具体的复习计划,至少具体到周的复习计划,师生均要明确计划,促使学生的复习与教师的教学同步。

三、整合教材,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学习地理不仅要掌握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综合应用。现行教材中,无论是世界地理还是中国地理,在专题与区域之间都有一些联系点、交叉点,这样复习中就可以打破教材的章节框框,把若干个联系紧密的章节重新组合,加以梳理比较,即可节约课堂时间又能让学生明了前后知识的联系,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应用能力。比如在《中国的自然环境》一章的复习中,我把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与第三节《河湖》中《众多的河湖》一框题组合为一个板块,因为我国的气候特点是“季风气候显著”,这一条与內外流区的划分,河流的水文特征联系密切;把《黄河的治理》一框题与下册第八章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重新组合,因为前者(《黄河的治理》一框题)对水土流失的原因的分析与后者(《黄土高原》)一节)基本相同,不同点只是前者多“支流多”一条,后者多“人类活动”一条,而其它三个方面土层、植被、降水则如出一辙。这样对比分析后,学生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就有了更清晰也更完整的认识;在对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中,前者与后者则可完全衔接。前者在50页阅读材料中说“在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而后者则在73页《生态建设》一框题中说“一方面采取植被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生活,如陡坡地退耕还林„„等,这样调整后我

感觉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便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样地,我认为可以把《长江的开发》与下册第八章第二节《长江沿江地带》作为一个板块,《土地资源》《水资源》两节可以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为一个板块;还可以把《地球和地图》与《极地地区》合为一个板块,《西北地区》和《新疆》合为一个板块等等。

四、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效率

一味的复习课本,效果并不好;而一味的做练习,效果也不会很理想。在实际复习中,讲解与练习应有机结合。地理学科不像语数英等学科有大量的时间训练,习题训练与讲评主要在课上完成,这就要求教师要精编精讲精练,选择训练题要抓重点,有针对性,并要及时讲评。做题重要,讲评更重要,每一个练习做完后,老师都要趁热打铁,及时讲评,讲评越及时效果越好。讲评时要注意突出重点,教会学生举一反三,把握要领。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

1、加强区域地理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区域地理的学习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学生掌握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之后的一个综合运用。因此,在九年级地理复习中,我们始终高度重视区域地理的复习。学习区域地理时最关键的是把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联系起来,明确各种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区域地理运用比较法,总结国家和地区在自然、人文方面的地理差异,对区域地理能够形成相对完整的印象。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地理表述能力。地理学科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注重对规律、原理的实践应用。因此,我们注重知识点的纵横向联系,注重了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表述不准确也是历年中考失分较多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尽量地使用地里术语,在平时的训练题、试题讲评时一定要给学生相对标准的答案。

3、指导学生“会记忆”。复习课最大的一个难点就是记忆,为此,在复习中我始终重视渗透学法指导,适时地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记忆方法。如:浓缩记忆法、谐音记忆法、歌诀记忆法等,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4、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①学习时做到图不离手,勤读图、多读图、爱读图;②勤学好问,善于探究;③善于总结,勤于对比。

5、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地理应试能力:①从图表资料中获取地理信息,得出答案;②地理术语严防错别字的出现;③注意审题,不会的题多读题目,弄懂出题的意图;④开放性问题要注意回答的层次性,写清序号,并尽量比要求的多答一至两条;⑤书写要认真规范、工整。

六、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突出热点

新课程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及时把电视上、报刊上、网络上与地理有关的重大事件,如全球气候变暖、东盟与湄公河的开发、巴以冲突、2010年上海世

博会、极地科考、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重大自然灾害、生态环境问题等信息有效地吸纳到地理学习中去,让学生用地理基本知识去分析其中蕴涵的地理信息,使学生学会用地理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拓宽学生思维,提高应试能力。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在热点复习时要把握一个“度”和“量”的问题,既不能过度关注,也不能一带而过。

七、加强考前心理辅导,调整学习状态

临近中考,学生容易产生烦躁心理。一方面,有的学生希望中考快点到来,快点离开学校,早日释放心理的压力;另一方面,希望中考慢一点到来,使自己掌握的知识更加巩固一些,以期考上理想的学校;这些心理都属于中考前的正常反映,但是这些心理如得不到合理引导,任其发展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考前的心理辅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采取谈话法,缓解学生的压力。

以上这些是我校近几年地理复习备考的一些做法,希望能与同仁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第四篇:初中地理学科有效的学业评价

《初中地理有效的学业评价---练习与测试问题的诊断与指导》学习计划

第二部分:选择题的命制 作业内容。

作业一:

1、本学科教学要求试着为自己所担任的教学任务的年级编制一份单元测试卷的选择题。(5分)

本题无固定答案,但是编选择题中要注意的内容有 ⑴提示语要写明选择题数量,得分,以及正确选项数量。 ⑵题干陈述内容要意义完整,明确。用词准确。

⑶语句要简明扼要,不出现与试题无关的词语。尽量或者少用否定陈述。 ⑷创设情境要合理,贴近学生生活。

⑸备选项要主题集中,文字长短统一,表述清晰。 ⑹所选择题要有由易到难的递变。

⑺试题难度不要过大,所考查内容为课标中内容。

2、讨论题:拿出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卷,对试卷的选择题部分作出点评分析(7分)

由于各校各区期末考试无固定内容,所以本题没有共同答案。但是老师讨论内容围绕上面的7个方面进行,并且在评价出题中,能反映出基础性、学科性、综合性、探究性、时代性、有用性、人文性、体验性的试题,应该为符合新命题趋势的题。

第三部分:填空题和匹配题的命制 作业二:

1、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结束后,尝试根据课堂练习、课后练习和复习练习的不同要求,编制5个填空题。(5分)

本题目无固定答案,在老师编制的题目中,要注意以下事项。 ⑴内容陈述简洁明了的 ⑵题意明确,限定严格的

⑶空格与题目或者其他空格之间要有独立性 ⑷空格数量适当,位置合适 ⑸陈述形式多样,题型新颖有趣。/ ⑹布局合理,层次清晰

2、评一下你们区(学校)本学期期中考试填空题。(5分)

由于各校各区期中考试无固定内容,所以本题没有共同答案。但是老师讨论内容围绕上面的6个方面进行,并且在评价出题中,能反映出基础性、学科性、综合性、探究性、时代性、有用性、人文性、体验性的试题,应该为符合新命题趋势的题。同时,尽量不照搬课文的,学生答题时候,也不觉得枯燥的题为好题目。

3、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说说匹配题适用于哪些地理知识考查,并应该在编制时注意哪些方面?(5分)

匹配题目可以测量对多个地理事物和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对其相互关系的能力。也可以与其他类型的试题连用来测量较高层次的地理认知能力。

编制时候,要注意内容如下: ⑴指导语要明确清晰。 ⑵匹配内容要同质 ⑶文字表达要精练

⑷匹配数量要适当,匹配线条要明晰。 ⑸匹配题要在同一个卷纸上完成。

第四部分:材料分析题和读图分析题目的命制

作业三:

1、讨论题(7分):请针对下面的材料分析题的优缺点作出讨论。

“三北”防护林东起黑龙江的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离别里山。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包括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占国土面积的42.4%;规划造林3508×104HM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2050年防护林体系将全面竣工,到荒山荒地被绿化,水土流失和沙漠危害将基本得到控制,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将十分巨大。 (1) 为什么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营造防护林。

(2)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对于促进区域发展有何重要作用和意义。

(试题的答案为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已严重阻碍了这些区域的持续发展。国家在这片广大的地区建设“三北”防护林,是为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和牧场,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这一事例说明为了促进各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共同治理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人与环境的协调是任何区域发展的前提条件。)

本题是一道材料分析题目,从材料选择来看,内容简短,主题鲜明。设问内容来看,紧扣题目,设问恰当。而且设问之间逻辑严密,有逻辑联系。本题考察内容知识跨度大,功能全面。学科内的综合性特别强。针对大部分初中学生来本题难度较大。所在在学业水平测试卷中出现的话,试题分值不能过大。

2、请你针对材料分析题中材料的选择,说说应注意哪些方面,并举例说明。(5分)

⑴材料的选择要简短,明确,主题要鲜明 ⑵源于生活,贴近生活

⑶背景材料要丰富多样,形式上不能呆板枯燥。

3、请举例说明地理读图分析题在地理试卷中的重要性,并说说在编制相关试题时注意些什么?(5分)

⑴地图不仅是初中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的重要工具。地理学习的三项基本能力 分别是地理的基本认知能力和运用地图表的能力以及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每一项能力都和地图有关。读图分析题是地理学科的特色题,也是考试中的必考题目。 ⑵编制时候应注意的问题有:  图表清晰,完整美观

 图表简洁完整,信息重点突出。图象设计要完整,图象中文字符号要清晰明确,图象中信息要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保持图象结构完整前提下,尽可能的删除无关的内容,慎重地删除那些不作为考生思维素材,与设问无关的内容。  试题形式多样,能体现难易差别。  用词准确,科学严谨。  文字简洁,题量适中。

 完整的试题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中心

第五部分:问答题和综合题的命制 作业四:

1、 请说说地理问答题的基本特点及其在命题时注意些什么?(5分) 简要问答题的特点是灵活,能力综合、难度大、区分度明显。同时它的缺点是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客观性不强。 问答题目在命制时候要注意的内容如下:  问题难度适宜,符合学生能力要求 侧重基础,强调重点。

难易适中,强调运用

源于教材,高出教材。

2、内容简明扼要,陈述清楚明确。 

3、图象清晰,体现地理特色 

4、科学描述重要的信息点和关键词。 

5、题型多样,材料丰富详实。

 综合性问答题目在命制时候要注意设问层层递进,逻辑严密合理。

2、 请结合现在的一些社会特点现象或问题,编制出一道合乎地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要求的问答题。(5分)

本题目没有固定答案。只要是合乎上题要求的命题即可以。

3、 请收集近些年来在各类地理试卷中出现的一些优秀的问答题,并进行分类整理,注意从中找一找,这些试题的出色之处在哪些?(5分)

本题目无固定答案。评论从简答题目的考查内容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用词是否准确?图象是否清晰,是否有科学性错误,以及设问是否围绕主题,层层递进等因素来评论即可。

4、 在本学期你任教年级中选择一个单元,尝试根据课堂练习、课后练习以及期末复习练习的不同要求编制三个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题。(5分)

本题情境设置根据人口、资源、环境等任何一个层次选取或者针对资源中的具体资源内容都可以。

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涉树立正确的口观。人口数量控制,人口素质的提高,如何让人口的压力变成人口资源优势。人口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和资源和环境相协调。

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涉及正确的资源观。合理珍惜利用资源。保护资源同时,开源节流。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涉及树立正确的环境观。爱护、保护、治理环境。

5、 请对自己学校上学期所进行的期末考试试卷的综合题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5分)

本题因为各地期末考试不统一,无固定答案。但是在试卷的问题可以逐题分析,也可以整体分析。 第六部分:开放题和训练题的命制 作业五:

1、 讨论题(8分):下面是在七年级下学期课程结束后某位教师布置的假期作业,请你以命制开放题的视角对此进行评析:

请根据实地参观或者网上浏览,选取世博会场馆中某一国家馆进行介绍: (1) 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 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以及形成原因。

(3) 在利用资源和环境方面有何经验、教训。 (4) 该国场馆建设在绿色环保和节能减排有何亮点。 (5) 形式不限,500字以上。

本题的命制开拓思维、开放视野。走向生活。没有固定答案和唯一结论。属于开放题型。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考查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能考查学生的资料搜索整理,分析加工的能力。并且背景的实践性。联系生活。设问语言也简单明确,层层递进。

个别陈述中“请选取世博会场馆中某一国家馆对这个国家的如下问题进行介绍。这样更明确了。

2、请以2010年在上海召开的“世博会”为背景,也为七年级地理期末测试编制一道开放性试题。(5分) 无固定答案,答案略

3、请你为会考编制一份复习模拟试卷。(5分) 无固定答案,答案略

第七部分:试卷的编制和评价、分析 作业六

1、 请你编制一份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尝试创新试卷的版面设计,试题题型结构以及文字的叙述,努力体现试卷的人文性。(5分) 本题无固定答案,阐述时候能体现心中有学生,语言和蔼亲切。充满鼓励。

2、 讨论题:请你从试卷编制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的角度,对2011年长春市地理会考题进行试卷点评。(8分)

试卷命制的基本原则有:基础性原则、目的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导向性原则、人文性原则。

第五篇:地理学科教学模式

“四段式”地理学科授课教学模式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无疑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而课堂教学又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关键和灵魂。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包括:教室、教师、学生、教学用具(包括教材、资料、教学设备等)、课时时间等,这些是课堂教学进行必备的客观条件,在具备相同的课堂教学客观条件下,为什么教学效果确有所一同?当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包括学生的学习基础(智力基础、知识基础、情感基础),包括教学设备的应用,包括教学情境的生成,包括教学模式的科学等等。针对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现状,新课改的要求及我校的办学目标,推行的“三学”课堂教学模式等,地理学科应该以“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课堂教学思想为指导,在新授课时应以“四段式”教学模式为范本进行课堂教学,“四段式”教学模式即:激趣乐学(要学)——目标导学(学啥)——引导自学(会学)——训练疹学(学会)。

一、理论依据

“四段式”地理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新课改的理念、建构主义学说、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系统、陶行知的赏识教育理论。洋思中学蔡林森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杜朗口中学崔其升的“三三六”教学模式等。养正高中孙永强的“三学”教学模式。

“四段式”地理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以激趣为前提、目标为主线、导学为核心、疹学为结果的环环相扣、节奏明快、和谐高效、思维构建。

二、操作过程及原则

实施“四段式”地理教学模式的关键,不在于形式上的改变,如座位的调整、黑板的增加、学生的展示、手段的现代、掌声的热烈,而在于还原课堂的实质,即:课堂是学习活动的发生地,是一个充满灵性、融满热情、生命再创造的场所,是一个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师生与世界对话的窗口,更应是一个师生间相互倾听、共享经验、积淀精神、播撒文化、生成智慧的舞台。而合理的进行操作、科学的把握原则是“四段式”地理教学模式应用的关键。即:动机、目标、自学、训练。

(一)动机——激趣乐学(要学)是教师的目标和责任 从“公鸡吃米”故事得到的启示

【案件】一次,教育家陶行知应邀到某大学演讲。他一走进教室,就把一只大公鸡往讲台上一放,抓起一把米让它吃。可是,公鸡惊惶不肯吃。陶行知见它不吃,就强按鸡头“请”它吃,公鸡拼命挣扎,死也不肯吃。之后,陶先生松开手,后退数步,公鸡稍稍平静,徘徊一阵后,慢慢靠近米粒,继而悠悠地啄起食来。

陶先生以生动的事例启迪我们,教育者凭着主观想象去强迫学生做某件事,实在是行不通的。课改要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其充分发展个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动机,是一切行为的前提和条件。而学生具备学习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点燃学生对于人生成功的梦想和积极学习的动机,它是学生“成人”的基石。

激发学生学习需要的策略主要有:一是引起学生对学习结果的需要。如考试成绩,奖励,考上好大学等。适时对学生进行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教育,引导、帮助学生使自己现在的行为具有未来的意义。二是引起学生对学习形式的需要。教师可以加强与改善课堂导学的设计,以课堂的形式去吸引与调动参与课堂,如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然后逐步实现“满足需要的手段变成新的需要”的目标,进而使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三是引起学生对知识本身的需要。如,巧妙地进行导课设计,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期待(如《地质灾害的防御》)。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是最高层次的学习动机,一些科学家几十年如一日的在实验室进行科学实验,其根本动力是对科学本身的浓厚兴趣。这样,把激发学生长远学习动机与短期学习动机,外在学习动机与内在学习动机巧妙地结合起来。

【案例】《地质灾害的防御》

观看《汶川地震》视频材料及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统计材料

师:灾害是巨大的,那么做为国家或个人如何才能更大的降低灾害的损失?做为个人如何能在灾害发生时最大限度的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必将掌握必要的方法,有效的避险。(这样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充满激情的去学习、去感悟)

好的导课会激发学习动机,还有一些因素也是维持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如:教师的课堂评价;同学间的相互帮助;个人才艺的展示;学习目标的确立和学法的选择;达标测试;教师的情感等等。另外,从教师上观上讲,树立“学生都是能学好的,能学会的”观念对激发学习动机尤其重要。

(二)目标——目标导学(学啥)学生学习的定向

导学目标不同于教学目标,它根植于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派生出的,更具明细化学习内容与知识要点。一般来说,有如下几个不同点:一是对象不同,教学目的是教师教学活动组织安排的依据,导学目标是学生系列学习活动的主线与宗旨;二是内容不同,教学目的包括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导学目标更多的是知识、能力、方法方面的要求,而其他的目的,则要在学习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并达成;三是表述方式不同,教学目的是方式、方法、途径、目的的有机统一,导学目标的表述简单明了、干净利落,让人看后一目了然;四是呈现方式不同,教学目的,只出现在教师备课与教学设计中,导学目标,更多是以不同方式具体明确地呈现给学生;五是作用不同,教学目的是判断教师“教”的结果是否达到,导学目标是判断学生“学”的结果是否达成。导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的深层次的思维,是知识要点的梳理与概括的再加工,也是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与桥梁。

杜朗口中学崔其升校长说过:“学生学习最大的敌人是依赖,教师教学最大的悲哀是包办”。导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线与灵魂。其运用要起到“四个”作用,避免“三种”倾向,一要起到组织引领作用,方便教师教,帮助学生学;二要起到概括提升作用,有利于目标的达成,促进知识的建构;三要起到反馈矫正的作用,有利于教情的反思与学情的剖析;四要起到发展提高作用,让各类学生从中受益,给学生注入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一要避免导学目标形同虚设,与教学活动脱节割裂的现象,二要避免导学目标千篇一律,切不中要害,抓不住重点,无病呻吟现象以及导学目标理想化、解脱教师,一剂良药治百病的现象。所以,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为学生学习确立了明确的方向,从而达到学习的有的放矢。

导学目标的出示,有两种主要形式。一是整体出示,即将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一次性地展现出来,这样知识脉络清晰,学习要求明确,达成目标系统完整,多用于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学习。二是分步出示法,即根据教学过程的推进,适时推出不同的导学目标,从部分到整体、从个别到一般,形成系统完整的导学目标,这样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避免相互间的影响与干扰。多用于知识内容较多人文地理的学习。难度较大的新授课和复习课多采用分步出示法。

(三)自学——引导自学(会学)“导”是核心,“学”是主体 动机是指“为什么学”;目标是指“学什么”;自学是指“怎么学”。训练是指“学的怎样”。

自学,既是课堂导学的目标,也是课堂导学的策略。就是通过教师的“导”来实现学生的“学”,“导”与“学”是互动的,相辅相成的,其关键体现在“导”上,具体包括教师的指导和引导,指导表现在教师对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有效控制,以及把握学习目标、内容,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导则表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上。教师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学习资料的提供者和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学生则研究者、探究者,使他们在宽松、开放的环境中,利用所拥有的资源进行主动探索的活动。其方法是:

1.教师向全体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自学要求”,内容主要包括“自学方法”和“自学思考题”,要求学生:①首先围绕“自学思考题”认真自读课本和相关地图,找到相关答案并圈点勾画。考虑到地理学科的特点,特别强调图文对照,相关知识点必须在图上得到落实,实现图文转换。②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自学任务后,同桌或前后围绕自学中的疑难问题讨论交流,在合作交流中提高学习效率。

2.在学生紧张有序的自学时,教师除了要注意端正学生的自学态度外,还要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作细致的调查。教师通过行间巡视,小声个别询问,一方面掌握学生的自学速度,及时通报信息,对自学速度快的同学给予鼓励,必要时作适当的点拨。另一方面重点了解中下等生在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迅速对其梳理归类,分清主次,区别对待,从而确保“精讲”的针对性和条理性。

3.“精讲”是整个课堂的高潮,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对照自学思考题的当堂解答暴露的问题,教师则给予明确点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4.“精讲”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言、大胆争论。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要让全班学生齐声答题,各小组兼顾,做到优、中、差生兼顾。适时评价和积极的引导。利用地理学科特有的“三板”进行点拨、诱导,而非直接告诉答案。引导学生进行解题的规律性归纳,构建知识模式。

此外,自学行为发生的标准是“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验疑惑与痛苦,享受顿悟与愉悦”,不是看教师讲没有,要重点看就是讲的是什么,教师只要没有把知识直接告诉,就不影响学生的自学。在学生自学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利用班级的学习氛围去感染、去引导学生自学,还要注意适时地点拨、指导与评价,激励、帮助学生自学。最终形成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四)训练——训练疹学(学会)学习结果的检测

当堂训练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逐步达到牢固、熟练灵活运用知识的过程,是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关键,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为:

1.训练前——复习巩固,调动知识储备。教师要求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和“自学思考题”把整个教学过程用心默记一遍,然后,同桌相互抽样测试,达到到所学知识及时、主动强化,以保证训练质量。

2.训练时——严格要求,获得准备的信息。教师出示“检测题”,要求学生独立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做任何辅导,只纠正学生训练中的一些不良习惯。“检测题”一完成,就组织学生互阅,教师及时了解测试结果,从中找到哪些学生在哪些目标上还没达到要求,从而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训练后——补充教学,调节和改进。教师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第二次学习”,即补充教学:针对教学上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补充教学时要加以改进和调整,使学生牢固掌握重点知识,真正达到“学习目标”。

教师在进行“四段式”地理教学模式的应用时,应坚持“三个有利于”: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动机;有利于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有利于变一个老师成为多个老师。“四段式”地理教学模式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这样做,教师应根据“四段式”教学模式的实质,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灵活性的“导”。

三、“四段式”地理教学模式的一般步骤及该注意的问题

(一)、一般步骤

1、激趣乐学:包括新课导入(1——2分钟)

2、目标导学:包括学习目标、自学提纲出示及解读(2——4分钟)

3、引导自学:包括学生按自学提纲自学、、问题互解、教师点拨、归纳等(20——25分钟)

4、训练疹学:精选习题,检测重点(15——20分钟)

(二)、应注意的问题:

1. 必须保证学生的充分阅读和思考时间(自学时间),不搞形式。 2. 学习目标必须依据课标。

3. 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具体、明确;具有启发性、灵活性;难度适中;要做到“以学定教”、“先学后教”。

4. 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

“四段式”地理教学模式,既要转变教师的观念,也要转变学生的观念。教师不再只注重于“教”,而更应注重于“导”;学生不再只注重于“听”,而更应注重于“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导学”是课堂教学的的灵魂,只有“导”才能达到学生的深度思维、知识的自主构建(动机)、知识的自我构建(自学)、知识的经验构建(训练),从而达“会学”、“学会”。总之,“四段式”地理教学模式(激趣乐学(要学)——目标导学(学啥)——引导自学(会学)——训练疹学(学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符合我校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如果能坚持执行并合理补充,一定会更加完善,在地理教学效果提高上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上一篇:财政局窗口公开承诺书下一篇:初中九年级上数学教案